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精選14篇)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

  我們眼下的社會,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新聞稿,是企業永久、公開的記錄的一部分,是品牌內容的重要資產。怎樣寫新聞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1

  20xx年2月18日上午,陳xx與家人一行帶著“感謝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的錦旗、鮮花、牛奶,來到濮陽壹號城邦營銷中心表示感謝。

  事情原由是這樣的:2月17日下午,陳xx女士78歲高齡的母親因出門散步,一時迷路,老人自下午16:00至深夜一直在寒風中轉悠,其間敲了幾家商鋪的門面也無人應答。

  23:00左右,壹號城邦禮兵杜書傑在戶外巡視過程中,看到了幾乎已被凍僵的老人在路邊徘徊,杜書傑及時把老人攙扶到禮兵值班室,找來熱水、棉襖為老人取暖。

  後又幾經周折,透過派出所才找到老人女兒陳xx的聯絡電話。

  此時,陳女士已全家出動在外面奔波了數小時,當陳xx女士看到老人時,潸然淚下,當即從錢包裡拿出500元錢要感謝禮兵。

  金錢退回去了,但建業人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陳女士家人的心中。

  第二天,陳女士帶著錦旗和禮品來到壹號城邦售樓部並連聲說“建業,是咱們濮陽人的驕傲!”

  20xx年期間,物業總公司透過多種渠道,共收到各類好人好事和表揚176例,其中,集團服務指揮中心接到來電52例,總公司接到來電30例,表揚信36例,錦旗46例,網路表揚12例。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2

  “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母女倆也就沒有重生的機會。”5月2日,劉女士向記者講述起4天前在海邊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重獲新生的她和女兒,至今不知3名救命恩人的姓名,希望透過本網能找到他們當面表示感謝。

  據劉女士講述,4月29日,她帶著10歲女兒從崇左市天等縣到東興市金灘景點遊玩。下午5時,倆人在海邊游泳正玩得起興時,不習水性的女兒發現離媽媽越來越遠,遂大聲疾呼“媽媽,媽媽,我的腳已經不能著地了。”聽到女兒的呼喊,劉女士這時才發覺,海水開始漲潮了!

  劉女士說她當時向女兒方向游去,但漲潮的浪花越來越大。經驗不足、亂了分寸的她,掙扎了約摸1分鐘之後,才抓住了女兒的手。

  此時,劉女士發現她們離海岸邊和人群越來越遠,而漲潮的浪花也一個接一個地兇猛撲來。從未見此情形的女兒十分著急,帶著哭腔大聲呼喊:“救命呀!救命呀!”

  “不要害怕,我們來救你們了。”劉女士稱她當時聽到喊聲後,就看到3名約20歲、學生模樣的青年男子在奮力地向她們游來,並最終把倆人安全地送到岸上。

  得救後的劉女士和女兒仍驚魂未定,只是緊緊地握住救命恩人的手,連話都說不出。待三名男子離開海灘後,情緒平緩的劉女士母女倆才發覺,竟忘記問救命恩人的姓名和電話。

  劉女士說,由於事發突然,圍觀者也未拍有相片,心裡頭一直惦記此事的她希望透過本網找到這3名不留姓名的好青年,“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我都希望能當面向他們表示感謝。”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3

  12月2日上午,失主張xx向新城街道十七社群居委會贈送感謝信,衷心感謝!十七社群居民xxx、xxx拾金不昧,我被這祖孫倆拾金不昧的品質深深感動。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xx於20xx年10月3午後外出時,不慎將錢包丟失(內有55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暫住證等重要物品),發現後萬分焦急。十分慶幸的是152團四年級一班的小學生xxx撿到了錢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鎮門前玩的爺爺,就把錢包交給了爺爺xxx,爺爺xxx開啟錢包一看,裡面有不少現金,透過暫住證能夠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爾巴克村,爺爺當即決定帶著孫子到石河子努爾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透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張xx,並一一與他核實了丟失的錢數以及相關證件,失主與黑色皮夾裡的證件和錢數屬實,最後物歸原主,爺孫二人才鬆了一口氣。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職責感的具體體現。自建立全國禮貌城市以來,十七社群黨總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教育,廣泛開展四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注重對未成年人禮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好事屢見不鮮。xxx、xxx祖孫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這是石河子市小學學生精神風貌的一個生動體現,也是石河子市廣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

  新城街道十七社群號召社群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對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並透過電視媒體報道好人好事,不斷提高居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這祖孫倆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用鮮活的例項詮釋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4

  好人,是對於先進典型道德楷模最樸素的稱呼。在我們班就有這樣一位熱心、助人為樂的同學—李xx。在與她朝夕相處的一年多來,一直很欽佩他獨立善良的品格。

  一個人的品質總是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折射出來。有很對很多關於她的例子。我們江財麥廬園的女生宿舍走廊的等不是聲控開關,所以經常大白天還亮著燈。李xx同學總是再去晨點的路上一路把走廊的開關關掉。這樣的小小舉動我們都看在眼裡,現在只要有我們經過的地方,寢室的走廊幾乎沒有大白天很亮的地方還亮著的燈。生命是一個過程,優秀是一種習慣。她以一種虔誠,仰望道德的無垠星空;憑著一種執著,感悟知識的博大精深;用一種風采演繹青春的活力無窮。沉優良之風,積品質之果。

  她總是以一種愛心的親和力感染著我們,總是熱衷於各種公益活動。雙休日常常去孤兒院看望那些孩子們,給他們帶點小禮物,講講外面精彩的世界,激起幼小的心靈對美的嚮往。回來跟我們講小孩子的故事。鼓勵大家有什麼不要或不用的書籍小東西捐給孤兒院的小朋友。因為她相信愛心疊乘起來也會變成愛的海洋。她還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帶動身邊的人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她總是我們寢室第一個起床的人,常常幫我們從食堂帶回早餐。她學習勤奮認真,經常揹著書包就去圖書館自習。學習上總是耐心地解答我們各種的問題……百折不饒,百鍊成鋼。誰說女子不如男。靜如明月,無聲地感動、潛移默化著周圍的我們,這就是她。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5

  這天,我和一班同學在操場上打球,忽然,迎面而來一個同學,臉色發白,似乎有點不對經,可正打在興頭,大夥兒也並沒多理會。

  過不久,那邊傳來嘔吐聲,只見那個同學彎下腰,滿地的嘔吐物發出嗆鼻的氣味,一旁的同學面面相覷,卻無人上前,我走上前去,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輕輕地拍他背,只是,黃海鵬冷靜地走上前去,扶那位同學來到洗手間漱口,沖掉物,還親切的問哪兒不舒服,一旁的同學見了,都不好意思起來。

  人人做好事,大家學雷鋒,讓我們歌頌那些幫助別人的人。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6

  20xx年11月11日晚自習後,xx級高鐵4班xx同學從學校超市出來後,在超市門口拾到600元人民幣。該同學及時彙報給校領導,並且積極主動聯絡各班主任尋找失主,在老師的幫助下及時將錢歸還於失主。

  xx同學在撿錢後沒有私自留存,而是主動聯絡老師,主動尋找失主,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表現出學生高尚的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新時期雷鋒精神在我校學生身上的再現,是全校師生學習的榜樣。在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拾金不昧這種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勵的。

  我校對擁有這樣的學生感到光榮和驕傲,對此進行全校通報表揚,並給予xx同學“拾金不昧”榮譽稱號並頒發證書,號召全體同學學習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充分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7

  3月18日下午,xx老人之家內,xx職高的同學們有的為那裡的老人們打掃庭院,有的和他們肩並肩、手拉手地聊家常。光榮院裡的老人有很多雖然已經年過八九十歲,但在交流中卻依然精神矍鑠,他們時而侃侃言談,時而微笑致意……xx職高的同學們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禮物和節目送給他們,老人們為此特別感激。他們綻放的笑容,伴隨著初春的陽光,讓每個人的心裡都感到暖洋洋的。

  為了進一步推動並深化學校“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和“志願者在行動”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xx職高將三月份定為以“學習雷鋒精神,參與志願服務,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月。

  各班組織本班團支部就“什麼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否過時”等問題展開大討論。大討論的開展,有力地宣傳了雷鋒精神,使雷鋒精神深入人心,優化了校風、班風。全校師生從我做起學雷鋒,在校內,除了開展淨化、美化校園活動外,還大力開展“幫困助學獻愛心”活動,幫助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堅持完成學業。在校外,踴躍開展幫助空巢老人、光榮院老人、殘疾人及生活有困難的家庭打掃環境衛生、捐零花錢獻愛心等多種形式的學雷鋒做好事活動。

  學校學生處和團委還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雷鋒同志生平、事蹟及校內外學雷鋒先進事蹟進行報道,營造出了濃厚的學雷鋒做好事氛圍。據悉,如今xx職高“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活動已蔚然成風,其中,有一個班級,一個月累計做好人好事190多件。

  自從高一(10)班“學習雷鋒霹靂小分隊”被授旗後,很多班級紛紛向學校提出申請,現已有八個班級的學習雷鋒小分隊被學校授旗。“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系列活動的開展,對該校同學的行為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文明之風吹遍校園的每個角落,雷鋒精神滲透到了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8

  20xx年1月30日下午,xx花園的保潔員尹仁春在日常清掃中,在一輛汽車停靠的花壇中撿到一隻紅色皮夾,開啟一看,十幾張紅色的百元大鈔,4張銀行卡,以及身份證。尹師傅仔細端詳身份證上的照片,憑著他十多年在xx花園打掃的經歷,他對小區裡常年居住的人幾乎知根知底,馬上就辨認出是居住在別墅區的某戶人家。尹師傅拿著皮夾,心中沒有絲毫雜念,沒有一點為私利己的念頭。皮夾丟了失主該有多著急啊,他立刻找到那戶人家想還給失主李某。碰巧人不在,他就直接扔進圍牆去,然後一身輕鬆地離開,繼續自己的工作。

  4點鐘的時候,李某回到家撿到失去的皮夾。他透過家裡的探頭知道了原委,然後立刻找到了尹師傅,握著他的手一直說感謝的話。皮夾丟了,李某急得不得了,錢丟了不算什麼,關鍵那銀行卡,年底有筆生意款項要打進來。卡如果丟了,補辦需要時間,那時生意就黃了。沒想到關鍵時候,尹師傅幫了他。李某當場拿出500元現金要給尹師傅,作為拾金不昧的獎勵。可尹師傅堅決不收,在他眼裡這只是一件偶然的小事,他會這樣處理,相信其他人碰上也會這樣做的。李某懷著感激之情卻無以為報,當聽說尹師傅是湖瀆社群評出的“小善大愛”先進人物之一時,而且還在社群組織的慈善募捐活動中捐款了一個月的工資後,立即委託尹師傅,要把皮夾中的現金全部捐給社群的慈善箱中,已盡綿薄之力。社群工作人員收到尹師傅轉送的善款,清點完畢共計1350元,又由尹師傅把捐款證書轉交到了李某的手中。

  據悉,尹師傅家裡放著一本簿子,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打掃衛生這十幾年來撿到的失物明細。小到鑰匙,大到錢包,林林總總百多樣東西,大部分後面標明全部歸還,少部分實在找不到主人的,他都放在盒子裡,等著失主認領。十幾年來的拾金不昧經歷,讓尹仁春精神上收穫良多。他始終堅信做好事有福報。他說:“很多居民在找回丟失的物品後都來感謝我,還有人給我送禮物,都被我退了回去。我又不是圖東西才做好事的,再說了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小區,理應互相幫助。後來那些失主們見到我,都會主動來跟我打招呼,大家跟朋友一樣。”

  可以說尹師傅這些行為背後不僅折射出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也是湖瀆社群“善文化”品牌中的“行善揚善”的體現。在全社群倡導“善心善德善行”下,尹仁春用他個人的善行,傳遞著善的力量,感染薰陶著身邊眾多的人,讓更多的人的心田開出善情的花朵,串起一條善情鏈來。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9

  11月14日下午,xx體育發展中心上房物業辦公室內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市民李先生翹起大拇指感激的說道:“這樣拾金不昧的員工,真是好樣的!”

  市民李先生是個籃球愛好者,當天他在體育館籃球訓練廳內參加一場籃球比賽,中途休息的時候去洗手間洗了把臉,結果將隨身攜帶的錢包忘在了洗手間。比賽結束後李先生收拾裝備準備回家時才發現錢包不見了!

  他內心非常焦急,錢包內不僅有數千元現金,還有幾張銀行卡、身份證等證件,這些證件補辦起來非常的麻煩。他立即在場館內進行尋找,並向場館內的`物業員工求助。物業員工幫助李先生進行尋找的同時立即向部門主管部門進行彙報。

  幾分鐘後,好訊息傳來:物業保潔部門的員工顧林根在打掃洗手間的時候撿到了一隻錢包,錢包內有現金若干,他第一時間就把錢包上交給保潔主管,現在錢包正在物業辦公室內。李先生一聽趕緊前往物業辦公室進行認領,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錢包,他拿著失而復得的錢包內心激盪不已。錢包內光現金就有數千元,遠遠超過了一個保潔員工幾個月的工資,但是這種拾金不昧的事情卻真實的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而受益的正是自己本人,他發自肺腑的感慨道:“顧師傅這樣的員工真是好樣的!”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10

  12月2日上午,失主張xx向新城街道十七社群居委會贈送感謝信,衷心感謝!

  十七社群居民xxx、xxx拾金不昧,我被這祖孫倆拾金不昧的`品質深深感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xx於20xx年10月3中午外出時,不慎將錢包丟失(內有55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暫住證等重要物品),發現後萬分焦急。非常慶幸的是152團四年級一班的小學生xxx撿到了錢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鎮門前玩的爺爺,就把錢包交給了爺爺xxx,爺爺xxx開啟錢包一看,裡面有不少現金,透過暫住證可以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爾巴克村,爺爺當即決定帶著孫子到石河子努爾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

  透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張xx,並一一與他核實了丟失的錢數以及相關證件,失主與黑色皮夾裡的證件和錢數屬實,終於物歸原主,爺孫二人才鬆了一口氣。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自建立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十七社群黨總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教育,廣泛開展“四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注重對未成年人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好事屢見不鮮。

  xxx、xxx祖孫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這是石河子市小學學生精神風貌的一個生動體現,也是石河子市廣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新城街道十七社群號召社群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對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並透過電視媒體報道好人好事,不斷提高居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這祖孫倆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用鮮活的例項詮釋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11

  10月22日早晨6時30分,記者來到xx區電子街,由於是清晨,行人很少。天氣很冷,不時有冷風吹來,將廢紙、塑膠袋等垃圾捲到半空中飛舞。就在電子街中間的北側,一個瘦弱的身影,正追著被風颳起的塑膠袋,她就是負責這一路段保潔工作的環衛工人xx。

  她穿著肥大的印有“環衛工”字樣的工作服外套,裡面只穿了一件單薄的線衣和一件襯衣。“幹起活來就不冷了,我現在感覺還有些熱呢。”xx笑著對記者說,她每天凌晨4時30分準時起床,天還黑濛濛的,她就騎著三輪車出門打掃衛生了。

  xx負責的區域是電子街,這條街長約500米,但是街兩側的店鋪多達200個,每天早上的垃圾都不少。“尤其是飯店、網咖門口會有很多剩菜剩飯、泡麵盒等垃圾。”xx一邊說著,一邊麻利地用笤帚將垃圾掃到簸箕中,倒進三輪車箱裡。xx走一段掃一段,等三輪車裝滿了垃圾,她便把垃圾倒進垃圾桶內,如此往返,一天需要來回十多趟,這一干就是5年。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12

  在休息間隙,xx告訴記者,她今年55歲了,體重只有80多斤,但幹起活來從不拖泥帶水。在xx區環衛處保潔隊做環衛工作已經5年多了。幹這份工作最大的動力是讓她心情舒暢,每天都充滿幹勁,雖然在別人眼裡這份工作不起眼、又髒又累,但對她來說,不僅僅是餬口的手段,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俗話說,幹一行就要愛一行。這句話在xx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在當環衛工以前,她為了補貼家用在外打零工。她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大,有些工作已經不適合自己了,為了穩定,就選擇了環衛工作,負責電子街的環境衛生,離家近照顧家人也方便。”

  起早貪黑地工作雖然已經很辛苦,但是多年來她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7時之後都會出來將這條街再打掃兩個小時,這讓她的生活更充實。

  “在前兩天,有位大姐給了我一杯熱乎乎的豆漿,感覺那是特意為我準備的。至今我都不知道這位大姐姓什麼,只知道她經常路過這條街。如果大家都像這位大姐一樣,我們雖然苦點累點,心裡卻很寬慰。”xx心存感激地說。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13

  當天中午11時30分,xx下班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她要去給丈夫做飯了。記者本以為xx要回家了,結果她帶記者來到電子街上一家旅館北側一個簡陋的小棚子裡。記者發現,這個棚子是順著一家旅館的樓梯口用木板搭起來的,面積只有兩平方米左右,這個小棚子沒有門口,只留有一個10釐米寬的縫隙。記者側著身子擠進去發現,裡面非常簡陋,只有菜板、煤氣灶、鍋等廚房用品,跟打掃衛生一樣,xx麻利地做起了飯。

  過了10分鐘,飯出鍋了,xx端著菜送到了東城·四平佳園小區的家中,“廚房”距家約500米。xx告訴記者,6年了,她天天如此。談及丈夫,xx打開了話匣子,她的丈夫李會清患有氣管炎,對油煙、灰塵等過敏,一聞到油煙味就噁心嘔吐,影響正常呼吸。以前住平房時,他們在院子裡搭了個棚子做飯。20xx年,房子拆遷,他們住進了東城·四平佳園小區,她就在外面借用一點空間搭了個棚子做飯,做完飯再給丈夫送回家。

  xx家住13樓,記者發現,室內沒有進行裝修,傢俱比較簡單,水泥地面個別地方已經破損,露出了沙子。xx急匆匆跟丈夫吃了幾口飯,就出門繼續工作了。

  迎新好人好事新聞稿14

  每天打掃十幾箱垃圾,剛打掃乾淨的地面又髒了,這些對xx來說都不是問題。“我們幹得就是這份工作,當一條髒亂的街被我打掃得乾乾淨淨時,心裡甭提多高興了。”xx表示,最讓她難以忍受的就是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常常被人瞧不起。

  很多時候,打掃衛生時,有人遞上一杯水;下雨天,有商鋪老闆讓自己到店裡躲躲雨,這些都會讓xx覺得非常暖心。

  xx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環衛工人幹著最髒最累的活,為大家創造了潔淨、舒適的生活環境,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為維護市容整潔出一份力。沒有環衛工人的辛勤勞作,人們無法正常生活。是這些環衛工人“寧肯一人髒,換來了萬家淨”;是這些環衛工人默默地清掃,使得城市環境煥然一新。這些環衛工人是最美的人、是最可愛的人、是最值得讚頌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