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通用6篇)
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
一、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二、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通用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1
抗生素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藥物,自從青黴素問世以來,抗生素的種類已達幾千種,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亦達幾百種,在臨床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很多嚴重細菌感染和傳染病均得到了治療。但由於人為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藥知識的匱乏,致使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愈演愈烈。抗生素濫用最大的危害就是耐藥性。醫生利用抗生素治病救人的時,濫用抗生素又悄悄地危害著身體健康。
總結在醫院工作中的經驗發現,造成耐藥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對患者沒有做到對症治療,其次是某些人為因素使得患者過度依賴抗生素,鍛鍊了細菌的耐藥能力。所以使得細菌對原來應用的抗生素產生了一定的耐藥性,而再用同樣的劑量治療,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正常人的體內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它們參與人體的正常代謝,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但我們在使用抗生素殺滅病菌的同時,也殺滅了一些有益菌。如果過度使用會使人體健康失去平衡,免疫力降低。據報道在歐美髮達國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佔到所有藥品10%左右而我國最低的醫院是佔到30%,基層醫院高達50%。可見,在我國濫用抗生素是多麼的嚴重。抗生素濫用除了產生耐藥性外,抗生素濫用第二個問題就是藥物的不良反應。是
藥三分毒。每一種抗生素在體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氨基糖甙類所致的不可逆轉性耳聾,喹諾酮類對骨組織有損害,禁用於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8歲以下的青年兒童;大環內酯類對胃腸道的刺激。每年都會有相關的`觸目驚心的報道。這些不良反應的出現都要求我們這些醫藥工作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臨床應用抗生素的原則應是辨證施治。
首先,做到對症治療,同時要考慮到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係;其次,能不用抗生素的儘量不用抗生素,應調節病人免疫系統,提高機體抵抗能力。如多運動,注意飲食和休息,多喝水,糾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改善微迴圈等。
為了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健康的身體,遠離疾病,我們工作在基層的社群醫生應該在藥物治療上要抵制濫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時還需要向病人傳達濫用抗生素危害的資訊,普及抗生素使用資訊。而不是在利益的趨勢下讓患者濫用抗生素。
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2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13〕37號),進一步加強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尤其是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管理,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細菌耐藥,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11月14日晚7點,由我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務科、院感辦、藥劑科、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共同牽頭組織了以《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為主題的培訓會。全院臨床在職及退休返聘的醫師共73人參加了培訓,會議由醫務科長呂先佑主持。
培訓前,呂科長髮表了重要講話,強調了本次培訓會的重要性。呂科長指出,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是關係到能否提高感染治癒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縮短病程、降低費用及減少耐藥菌發生的關鍵,因此,抗菌藥物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整治是長期的、艱鉅的、持久的,事關全院醫務人員的切身利益,相信全院醫務人員有這個能力和信心把這項工作做好。
培訓會上,醫務副科長鍾秀均對我國抗菌藥物的應用現狀和細菌耐藥現狀做了簡單介紹,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意義和濫用結果做了細緻分析,對抗菌藥物的分類和作用特點做了詳細講解,對抗菌藥物的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關係做了重點闡述,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包括治療性應用基本原則、聯合應用基本原則、預防性應用基本原則做了重點解讀。同時再次強調了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管理制度,對臨床醫生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培訓會深入淺出,參會人員都感到受益匪淺、收穫頗多。透過培訓,大家充分認識到全國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的重要意義和要求,培訓對提升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院要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權益和用藥安全,促進醫療質量的秩序改進和提高。
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是一所擁有百年曆史、開放床位達4300多、年門診量達255萬、年出院患者12.3萬、年手術量6.3萬臺次的集醫療、科研、教學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醫院,是目前世界單點規模最大的醫院,擁有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而骨科也在其列。華西醫院骨科分為三個病區,下設"關節外科、脊柱外科、上肢創傷、下肢創傷、骨腫瘤、以及運動醫學"六個亞專業醫療單元,年手術量達6500臺次。從2005年至今,華西骨科做到了"零投訴零糾紛",在華西醫院骨科進修的三個月中,醫療、教學和科研都了我們很深刻的感受。
一、醫療方面
1、華西骨科平均每日接收急診患者達3040人次左右,其中收住院近20人,其中創傷佔絕大多數,有大約10例行急診手術,其餘限期手術。早晨7:45準時交班,由總住院醫師彙報急診會診及收治情況(包括患者臨床資料和影像學資料),由各主管醫師彙報出院患者情況(必須在患者出院前兩天彙報並交由總住院醫師行病歷檢查,彙報包括患者一般情況、手術情況、術前術後影像學資料),由各主管醫師彙報病史行術前病例討論,各主任和專業組長提出治療方案;早晨8:10左右,住院醫師已經進入手術室行相關術前準備,例如下肢轉子間骨折,安放牽引床,消毒鋪巾。同時主任和各專業組長開始查房;每天教授早查房一次,下午下班之前由專業組長或者主治醫師進行晚查房,解決相應問題和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對於急診入院患者立即給予牽引,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皮牽引或骨牽引。
2、充分做好醫患溝通,完善相關知情談話。華西病歷裡所包含的知情談話達10餘種之多,其中以下是我院所欠缺的:特殊醫療材料使用知情同意書、醫患溝通表、抗菌藥物使用記錄表、術前小結及手術計劃核准書、特殊藥物知情同意書、醫學生及試用期醫學畢業生參與臨床實踐活動抗菌藥物使用記錄表。最重要的是醫師與患者溝通的耐心,上到科室主任下到住院醫師研究生醫師,對患者提出的每一點疑問,都詳細解釋,術前談話時詳細到具體手術過程的講解。
3、規範合理用藥,術後當天使用一次抗生素,無任何輔助用藥,術後第二天起僅使用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基本藥物。
4、每個醫療小組排定每週固定23天為自己的手術日,其餘時間不安排該醫師的手術,如遇特殊情況,可在手術檯次未安排滿時行連臺手術;這樣給醫師一定時間去解決患者術前術後的相關問題。
5、加快床位週轉,對患者可以減少住院花費,對醫院可以增加效益,一般創傷患者術後第三天在確保切口無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即可出院,在院外拆線;在院外設立二病區,對於需長期住院患者,轉到二病區進一步治療,如需再次手術治療時,再次轉回。由專人負責床位預約事宜,方便患者就醫,避免因床位引起的糾紛。
6、各亞專業組分工明確,加強協作。本專業組不得收治其他亞專業組患者,例如:遇多發骨折患者,下肢組收治行下肢骨折手術,必須請上肢組醫師施行上肢骨折手術。如醫療組長外出,本組患者由其他醫療組長全權負責。
二、科研方面
華西醫院近年來在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發表自主智慧財產權論文4篇,獲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1000餘項,經費總額達6.5億;今年前三季度共發表SCI360餘篇,有9種學術期刊掛靠華西醫院;骨科與國外知名教授常有往來,經常有國外專家來醫院講學,我們恰逢澳大利亞著名關節外科專家RamiSorial教授交流來訪。華西骨科要求副教授以上三篇論文中必須包括一篇SCI,主治醫師每年發表核刊論文三篇以上。
三、教學方面
華西醫院骨科每年培養博士生10餘名,碩士生20餘名,培訓進修生50餘名。在骨科各個病區輪轉,每個病區3個月。實習生每週安排一次小講座,由副教授以上親授。綜上所述,華西之所以在醫療質量、安全工作方面全國領先,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突出:
1、告知義務,即患者知情同意權,無論病情變化、特殊檢查、術前談話、特殊材料、還是實習醫生臨床教學、出院事宜均需提前告知患者。為此,華西醫院專門制定了一系列患者知情同意書,醫患雙方共同簽字後附在病案中。
2、注意義務,是指對患者病情的觀察,監護,做到隨時發現問題,及時診治,避免延誤病情,這也是正確診治的保障。我們所在的骨科除了常規的主任查房外,各專業組每天均有早晚兩次大查房,科室除總住院醫和值班醫生24小時在崗之外,每個組還安排一名醫師隨時處理組內患者問題。
3、救治義務,是工作重心,也是醫療質量的體現,從而實現最終的治療目的。
透過這三月的學習,讓我們年輕醫生看到了自己與國內先進同行之間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我們應從自身的點點滴滴做起,為新醫大一附院骨科中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4
我是xx醫院中醫科醫生,這次參加了中醫培訓,感悟非常多,下面是我的心得體會:
中醫學由於在形成的初期引入了當時最先進的哲學思想——樸素唯物主義,並沿用至今,形成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核心,臟腑經絡、氣血津液、氣機升降為主體,病因病機、治法方藥為外殼的理論體系,具有靈活多變的思辨性和高度的整體概括能力。另外,許多人有這樣的印象,患者和中醫大夫之間的關係往往好於與西醫大夫之間的關係,甚至亦醫亦友。許多研究也證實,中醫傳統的診療模式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醫患關係。傳統中醫具有許多區別於西方醫學的特色,其理論形式反映出獨特的人文屬性。中醫學以其強烈的人文屬性成為最能反映醫學與人文相結合的一種形式。
中醫學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識中醫、瞭解中醫、學習中醫,必須先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特別是道家思想,因為中醫學“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維方法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思想。中醫學認為“形氣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識形態、意念活動對自身及周圍事物產生影響。學習傳統文化,體悟自然之道,正是為了修養心性,靜心體悟自然之道、中醫之理,以平靜純淨心行醫,方可能成為醫德醫術均上的好中醫。
中醫理論源於生活實踐,在臨床教學中要多聯絡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醫理論。在病因病機教學中,可採取“取類比象”、“形象思維”的方法,結合日常生活,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風、寒、暑、溼、燥、火的致病特點。如風邪致病特點,風的性質“動”→風邪致病特點(陽邪、善行、數變、百病之先導)→臨床表現(動搖不定、昏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震顫、拘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舉一反三。
總之,與西醫學相比,中醫學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藥系統而形成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教學中應讓學生們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構建整體與辨證思維模式,強調理論聯絡實踐,課堂上提高教學的藝術性,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髮散的、聯絡的、觸類旁通的學習和思維方法,是提高中醫學教學質量的最現實可行的思路,其中具體的、可行的教學方法還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在西醫院校,要使中醫教學與西醫教學有機結合,進而對學生的思維模式產生積極影響,為學生提供中西醫結合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充分了解中西醫學思維互補、方法互參的優勢,促進我國醫學的創新和發展。
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5
為期三個月的進修學習生活已經結束。在這短短的三個月內,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感觸良多。
還記得,接到進修通知時,我內心萬分激動,十分感激醫院和科室給了我這次難得的進修機會。去進修之前,我就認真地複習了《臨床骨科護理學》中的有關內容,以加強自己的專科理論水平。併為此次進修學習做好計劃與設想。
也許自己的要求與期待過高,進修的前三週,內心十分失落,原因是:這三週來每天除了完成比我院骨科重得多的`護理工作外,老師們很少給我們進修生講課,較少給我們進行十分正規的護理查房。當然,這裡存在客觀的原因:工作太忙,每天若能按時交接班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
失落之餘,只能主動向護長要求——每週跟教授查房一到兩次,並且下午三點鐘後去參加《臨床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的學習。護長答應之後,我每天不到七點半就換好工衣出來,先做好一兩個術後病人的床上浴再去參加交班和查房。在《臨床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的學習結束後,工作之餘,我常常去參加大學或醫院舉行的一些學習講座。在附一,有很突出的一方面就是學習的機會很多,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有上課學習的機會。我在這三個月內,參加了大學、附一舉行的許多學習課程,如《臨床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院內壓瘡的認識”、“picc管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處理”、“外科傷口處理的新進展”及《臨床護理教學新理論與實踐技能》學習班等等,並且有幸參加了“20xx年骨與軟組織腫瘤多學科診治研討會”。這些課程、學習班或研討會,不僅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讓我瞭解了更多、更新、更先進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護理事業的美好未來。
此外,讓我感觸頗深的是,進修的學習方法不同與其它的學習。如果我們用十年以前實習的態度和方法走進進修的地域,那樣可能收益不多,就像我進修的前三週的經歷,總想著“老師會主動教我”,“護長會妥善安排好自己的進修學習”,最後只能失望。進修學習,是一種“自我尋求、自我思考”的學習。在進修過程中,要學會“偷”。自我學習與偷學,對每一個進修生都十分重要。附一的老師,大多數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都很強。當想把一些有價值的資料拿去影印,藉口問“可不可以帶回宿舍看過兩三天還回來。”她們總會很有禮貌地告訴你“對不起,這些東西是我們科自己弄的,你就坐在這裡看吧。”這樣,只能想辦法回去“學習”了。作為進修生,在工作中要注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醫院抗生素業務培訓心得6
我本人對醫學一竅不通,過去這個題目是我連想都沒有想過的,在我陪護病人的日子裡,使我對醫院、對醫生、對醫風有了體會,在此也發一下感想,斗膽寫下這麼大一個題目。
德是指一個人的品行,醫德,是說醫生的品德。醫德是做好醫務工作的基礎。做一個好醫生必須有好的品行、好的醫德。一是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既然選擇了從醫,就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群眾的痛苦、疾病掛在心上,履行好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職責。有的人這山看著那山高,佔著醫生的崗位,怨天怨地,羨慕人家的收入高,抱怨自己的工作累,不好好工作、不好好為病人看病。久而久之,這種人既看不好病,也得不到群眾的尊重,為大家所唾棄!二是心要正。醫生天天與病人打交道,必須一視同仁。不管他的職務高低,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年老還是年幼,在醫生眼裡他都是病人。有的人見領導笑臉相迎,看到老百姓頭不抬眼不睜,好像病人欠了他200錢!有的人對自己的親屬、朋友、熟人熱情周到、不厭其煩,對他人卻冷若冰霜。有的人對有錢人客客氣氣,對窮人推三阻四!這樣的人沒有一顆當醫生的心,終究也做不好醫生。三要急病人所急。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人一旦發病就是急的,當有緊急病號的時候,醫生就要捨棄自己的事情,全力搶救病人。我認識市中心醫院的一位崔醫生,他對病人非常負責,每天三次查房,風雨無阻。有時自己病了也要堅持查完房,病人沒有什麼事情了他才去休息。
醫術,是指醫療技術。它是做一個好醫生的關鍵。醫德是基礎,醫術是關鍵。一個好的醫生不僅需要有好的醫德,還必須有高超的醫術。要想當好醫生,就要刻苦鑽研醫療技術。一是向書本學習。在醫學方面,我們的前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寶貴的財富,中醫、西醫都有學不完的東西,必須下苦功夫學習。魯迅之所以有偉大的成就,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學習了。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今社會,醫學技術日新月異,醫生靠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學習。二是向實踐學習。醫生的工作不能看作每天簡單的重複。病情有不同,病人有差異。要分析研究病情、分析病例,找出規律性的東西。要做有心人,把自己或者他人診斷的病情記錄下來、積累起來,不斷的積累第一手資料,在充分佔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綜合,提煉出某一類病的治療方法。三是向病人學習。要經常與病人交談,瞭解病人的情況,體會病人的感受,從中撲捉病情資訊。因為病人最有發言權,一般情況下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有時病人的想法也很有道理。我想,一個醫生他有為病人服務的良好願望,再加上他的好學,他的鑽研,他的刻苦,就一定能夠成為好醫生!
醫風是做一個好醫生的保證。現在的社會風氣不好,難免影響到醫院。一個好醫生必須有良好的醫風。一是抵禦金錢的誘惑。病人應該用什麼藥,要根據病情決定。不能因為新藥價格高、回扣大,就用新藥。要經受住紅包的誘惑,病人家屬出於對醫生的感激,或者期望醫生給予病人關照,或者擔心醫生不給病人好好看病,有時會給醫生送紅包。醫生應對紅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能收紅包。我所認識的崔醫生給自己定了三條規矩:一不收紅包、二不吃請、三看病一樣。二是處理好人情關係。因為是老鄉、熟人、朋友,來找你看病,這也是人之常情,照顧好他們無可非議。但是,對其他病人決不能漠視不管。要真心真意地對待每一位病人,做到不急、不躁,處處為病人著想,時時想著病人!
總之,醫德是基礎,醫術是關鍵,醫風是保證。沒有技術可以學習,技術水平差可以提高,沒有醫德一切都無從談起,醫風不好也做不好醫務工作。我們全社會都要來關心醫德建設,促進醫風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