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精選11篇)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1

  在“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奮鬥目標指引下,從學校佈局調整著手,從結構最佳化著力,從擴大優質資源著眼,走出了一條教育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創新之路,打造天津基礎教育發展歷史上的“黃金十年”,全市義務教育跨入一個加快發展,促進均衡新的發展階段。

  一、調整學校佈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

  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學校之間、地區之間教育質量和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並在一定範圍內有逐漸拉大的趨勢。其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是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的差別所導致的學生教育機會的不公。解決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不僅需要從戰略策略、政策層面,針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問題,制定有效方針政策,更為重要的是,透過政府行為對教育資源配置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努力縮小學校之間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的差異,實現教育機會的均衡。因為,在影響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多方面因素中,最根本的是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問題,直接影響教育機會的公平。其中,從政府角度來看,首先是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為前提,為社會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這是初步實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平等和公平的基本要求。

  1993年10月,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響亮地提出了“教育興旺,天津興旺”,這一城市發展的戰略指導方針,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1994年實現“普九”達標後,市委、市政府提出“普九達標不停步,提高標準上水平” 的工作要求,並把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新目標。

  1994年12月,全市教育佈局結構調整首先從農村開始。這不僅是為了從易到難、探索經驗,更主要的是因為農村中小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廣大農村地區更加迫切需要改變教育的落後面貌,實現“農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這個歷代農民的願望,目的就是實現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均衡發展。經過6年的努力,到2000年,共投資25億元,新建規範化學校974所,新建學校的建築面積達到404萬平方米,1300所薄弱學校被撤消。除部分村級小學外,農村地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基本完成,期間市財政從兩個方面對新建學校給予專項補助。一是基建補助:小學每校20萬元,初中每校30萬元;二是裝置補助:小學每校4萬元,初中每校10萬元。這次調整校舍設施基本達到規範要求,教學裝備也有所改善,初步改變了農村中小學在辦學基本條件上落後的面貌。

  在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取得顯著成績的基礎上,1999年1月,市政府全面部署和啟動市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計劃結合全市成片危陋平房改造用5至7年時間將原有的570所中小學調整為390所規範化學校。市區佈局調整不僅是為了解決部分學校辦學條件不規範的問題,還結合工業結構調整和老城區的大面積改造,結合城市建設規劃以及街道社群建設和居民小區建設,把中小學校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進行安排,以教育發展帶動城市的文化建設,使教育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到2013年,市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取得重要進展,60%以上的中小學在校園校舍、教育教學裝備、生活設施等方面達到規範化要求,有的區,像河西區規範化學校建設進度達到90%。經濟條件好的區,如塘沽區、大港區按市頒標準將所有學校改造一遍,全面完成了中小學佈局調整任務。隨著中小學佈局調整的推進,特別是一批薄弱學校的撤併,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基本辦學條件的差距明顯縮小,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學校的管理水平顯著改善,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中小學佈局調整有力地推進了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為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大力推進“雙高普九”,實現高標準的均衡發展

  2011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占人口35%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在2010年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即“雙高普九”)。天津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務院要求,於2011年11月召開了全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會上頒佈《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若干意見》,把全面完成中小學佈局調整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義務教育要基本實現“雙高”的宏偉目標。

  為此“十二五”期間要完成三項任務。一是在基本完成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的基礎上,將農村地區現有的1280所村辦小學,調整建設成450所規範化小學,二是全面完成城區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三是頒發“雙高普九”標準,制定分年度推進規劃,拿出逐步實現“雙高”的措施、紮實推進“雙高普九”。到2015年,讓全市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都能享受較高標準、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工作會後,天津義務教育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教育佈局結構調整由於滿足了人民群眾“上好學校、找好老師、受好教育”的需要,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民心工程”。各區縣黨委和政府都把學校佈局調整列為本區縣的“一號”工程。各有關部門主動支援、簡化程式、減免收費,減輕了學校負擔,保證了工程進度。到2013年底,農村撤併村小569個,新建規範化的村小191所,總投資7個億。為促進村小建設,市財政提高了補助標準:基建補助每平米300元,裝置補助每校10萬元,進一步提高了這些學校的建設水平和裝備水平。與此同時,城區中小學佈局調整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3年4月,天津市政府批轉《天津市關於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意見》和《天津市關於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標準》及其六個附件。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進“雙高普九”,明確了2013年至2015年的三年實施計劃,以確保“十二五”末實現“雙高普九”任務。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2

  根據《Xx區迎接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評估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進行了認真自查自評,現將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市第二十三中學,是一所隸屬於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全日制公辦、以高中文理科教育為主體,兼有精品藝術教育和精品初中教育的綜合型完全中學。

  全校現有教學班70個,在校生2869名,教職工358人。我校於1975年建校,前身是Xx中學,坐落於Xx路Xx路口;1996年秋整體搬遷至Xx會戰大街;2014年夏遷入現校址。

  新校區位於東城區蘭德湖畔。交通便利北倚北環路,南靠蘭慧路,東臨經三街延長線;是一所“功能分割槽科學、環境靜雅優美、人文氛圍濃厚”的現代化、花園式、數字化學校。

  我校初中部現有教學班11個,在校生513名;在編在崗教師57人,專任教師54人。

  二、主要工作情況

  (一)、政府重視支援保障均衡發展

  1、建設用地和校舍建設面積達標。學校佔地面積189518平方米,生均66.06平方米;建築面積 64314 平方米,生均22.42平方米;初中部教學埔助用房1679.71平方米,生均3.27平方米;校園綠化用地面積60000平方米。

  學校校舍基本能夠滿足正常的教學和生活需要,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辦公用房、生活服務用房等相互配套。

  2、教學裝備基本滿足教學需要。我校按國家標準建有夠用的普通教室,建有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計算機室、語言教室、勞技教室、地理教室、科技活動室、理化生實驗室、書法教室、多媒體教室、合班教室、圖書室、體育器材室、衛生保健室、心理埔導室、傳達值班室等教學輔助用房。有足夠的教師辦公用房和滿足師生需求的食堂、開水器、廁所等生活服務用房。我校初中理、化、生實驗室建設符合國家有關要求,教學儀器裝置達到教育部《初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規定的要求。我校根據Xx省《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及《中小學衛生室器械與裝置目錄》的要求配備了體育衛生器材。

  3、經費到位,確保師生合法權益。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按政策保障義務教育學校經費預算編制落實到位。加大了師資培訓力度,按照義務教育管理新機制的要求,我校每年將公用經費的5%用於教師的培訓工作;對領導崗位培訓、骨幹教師培訓、以及城鄉教師交流待遇、優秀教師獎勵政策、學科教師參加各級培訓等全部落實,經費得到了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育教學管理及質量考核投入不斷增加,極大的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

  4、落實資金,促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按規劃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資金,努力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確保學校教育技術裝備配備到位。目前,全校有計算機教室3間;建有校園網;實現了“班班通”;學校圖書室現有圖書8萬餘冊,初中生均25.6冊。

  (二)、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為均衡發展添活力

  1、我校教師做到了基本合理配置。現在崗教師數額按核定的編制配置,實行了教師內部交流。

  2、教師實行考核制。對教職工師德修養、工作量、 考勤、教育教學工作、業務研修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評優、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

  3、最佳化教學導向。利用職稱政策導向。對申報職稱人員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考評,作為教師職稱晉級考核的重要依據,成為促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有力抓手。以教研促技能,透過組織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夯實內功,提高教學技能,開展“課內比教學,課外訪千家”活動,全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左校長提出:向頂層設計要質量、向學生狀態要質量、向科學評價要質量、向資訊科技要質量。

  4、強化校本培訓。對培訓的內容、方法、考核評價、責任落實等方面進行了規範管理。初中部構建“5×5”新課堂精準教學模式。

  5、教師待遇不斷改善。教師工資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工資按時足額髮放,按月直達教師個人工資賬戶。本月普調了工資。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3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是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在基礎教育方面的指導方針。為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強教育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我校根據事情,制訂了符合學校情況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計劃並根據計劃開展工作,現將我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總結如下:

  一、 取得的成績

  1.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根據水西教管中心的安排,我校制訂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方案。並在2013-2014學年度寒假期間 安排教師在我校轄區內開展了逐戶排查登記文化戶口工作,為我校新學年期初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受教育機會均衡。為確保《義務教育法》的貫徹落實,我校根據水西教管中心的安排,嚴格執行入學制度,不設任何認為門檻,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失去入學機會,確保我校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

  在此方面,我校做了幾下幾點工作:

  (一) 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理念,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修

  養及業務水平,堅持高水平高質量辦好學校,為實現基礎教育的不斷髮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關注弱勢群體,讓每一個孩子受到良好教育

  針對我校農民工子女較多的實際情況,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返聘離退休老教師擔任關工委成員,負責留守兒童及女童關愛工作。學校高度重視貧困生入學工作,採取“幫困助學”等措施,確保貧困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同時,也保障了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和殘疾兒童少年的生活待遇,使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100%。

  (三)不斷強化教師培訓工作。

  深入開展全員培訓、校本培訓、骨幹教師培訓。積極培養學校學科領頭教師,不僅安排教師參加了黔西縣第一片區聯片教研活動,在校內也大力推進課題實驗,促進了師資力量的相對均衡發展。

  (四)嚴格全國學生電子學籍系統管理,使學生的學籍管理正規化、系統化。

  二、存在的問題

  由於歷史原因,我校資源配置不夠最佳化,一是學校佔地面積過小,生均教學用地、活動場地嚴重不足。二是辦學條件相對落後,我校沒有標準配置現代化裝置設施,辦學條件較差、師資隊伍老化,教職工不足。

  在教管中心的指導下,我校將虛心學習先進單位好經驗、好做法,克服現有困難,進一步理清改革與發展思路,在實現教育均衡發展、跨越式發展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推動我校教育再上新的臺階。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4

  一、工作成效

  (一)教育規模不斷擴大

  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1所,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4所,公辦學校31所(完全中學2所、獨立初中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小學21所)和民辦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小學生數24917人,初中10164人;小學教職工數1743人,其中專任教師1700人;初中教職工數1074人,其中專任教師1037人。“十三五”以來,全區新開辦中小學10所,

  我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江蘇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2019年11月,我區申報建立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已完成材料上報和社會滿意度調查,今年將迎接實地考察驗收。對照國家標準,計劃2022年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申報工作。

  (二)學校建設加快推進

  1.最佳化教育資源佈局

  區政府根據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和常住人口規模、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以及省定辦學標準要求,及時編制修訂學校佈局規劃,調整學校佈局。不斷最佳化全區教育資源規劃佈局,合理均衡配置各類公共教育資源,制定實施《2016-2020年雨花臺區學校建設規劃》、全區遠期(2035年)規劃,規劃配套幼兒園146所,中小學104所。

  2.推進教育資源建設

  統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專案,擴大增量、用好存量。優先安排和保障經費投入,重點改善相對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2018年以來,先後安排2000多萬元,完成板橋小學、孫家中學等學校校舍加固和校園環境改造提升;先後新建或擴建小行小學、新林小學、軟體谷小學、雨花外國語小學花神廟分校、金陵華興實驗學校、開發區實驗小學、岱山南路小學、板橋中學三期、雨花臺中學岱山高中、南外雨花國際學校10所中小學。目前,開工在建中小學8所(實驗小學西校區、馬家店小學、馬家店中學、岱山南路初中、南站學校、寧南規劃小學、中華中學高中、金中岱山東校區)。

  (三)教育資源不斷最佳化

  1.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一是在編教師人數持續增加。2019年根據區編委下達的教師進人計劃,透過筆試、面試、體檢考察等環節,公開招聘258名教師,其中義務教育階段招聘215名,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佔公開招聘總人數的78.2%;新聘教師100%本科學歷,21.7%為研究生學歷,19.8%為中共黨員。改善了教師隊伍結構,學校專任教師隊伍進一步均衡化。教師申請交流和幹部交流達50人,其中骨幹教師達40人,佔交流教師的80%,師資配置進一步最佳化。在堅持公開招聘的前提下,2016年起,我區建立引進骨幹教師綠色通道。透過公開招聘,每年安排15%的招聘計劃用於引進骨幹教師。“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招聘骨幹教師515人,最佳化、均衡各校師資。

  二是推進教師交流。制定《雨花臺區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流動的指導意見》,按照《雨花臺區校長教師交流長效機制》,最佳化配置教師資源,妥善解決新建校的'教師編制問題;加強教師輪崗交流,引導更多名師到薄弱學校輪崗,讓好老師“流動”起來。2019年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為78人,佔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5.7%,其中骨幹教師交流比例佔符合交流條件骨幹教師總數的25%。

  三是加強教師培訓和名師工作室建設。2019年財政按年初人均750元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納入年初預算,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培訓費均高於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全區教師培訓每年不少於6000人次;加強新入職教師“啟航工程”、骨幹教師“領航工程”、名特優教師“遠航工程”的“三航工程”建設;加快省特級、市學帶、市優青等名特優教師的培養。教師專業化建設成效顯著,各學段教師學歷達標率不斷提高。目前,小學專任教師中專科以上學歷達99.1%;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98.65%。音體美專職教師比例小學和初中分別達73%和100%。

  四是創新教師管理機制,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質。開展“三航工程”,培育骨幹隊伍。區教育局與南師大合作開展“雨花臺區名師培育工程”,即培育職初教師的“啟航工程”、以市學科帶頭人為發展目標的“遠航工程”、以省特級教師為發展目標的“領航工程”,全面培養教師隊伍。制定《雨花臺區骨幹教師發展協同規劃》,建立11個名師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師素養。2016年以來,新增省特級教師2名、市陶行知獎5人、市斯霞獎4人、市學科帶頭人39人、市優秀青年教師49人。區政府每年安排500萬專項資金,用於教師培訓和優秀教師獎勵。

  2.集團化辦學深入實施

  2017年,出臺《雨花臺區教育局關於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雨教〔2017〕98號),將集團化辦學作為“十三五”提升全區教育品質的驅動戰略,科學統籌和整合區域內外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示範和引領作用,逐步建立優質資源再生機制,不斷縮小校際差距,努力促進全區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學生享受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

  2019年5月,區教育局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優質資源覆蓋工作的通知》,在已有5個教育集團的基礎上,新成立力小金地教育集團,並將西善橋小學、景明佳園小學等5所學校分別加入區實驗小學、雨花外國語小學等教育集團。目前,全區集團校達27所,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95%以上。我區教育局分別和鼓樓區教育局以及金陵中學、中華中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分別就金陵中學託管雨花一所初中、中華中學落戶我區及拉薩路小學在寧南片區開辦分校等達成協議,促進我區資源最佳化取得新進展。今年,現已擬定了《雨花臺區義務教育學校集體化合作辦學實施意見》力爭3-5年內實現全區義務教育集體化辦學規模化發展將處於不同層次的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教育集團”,創新辦學機制,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質量、凝練文化品牌,努力實現優質義務教育資源區域內全覆蓋。

  (四)辦學品質穩步提升

  1.德育工作,突出校園文化建設。堅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貫穿於教育教學各環節;堅持德育課程、學科滲透和德育實踐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注重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模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制定《南京市雨花臺區中小學紅色教育實施指南》,以省中小學品格提升工程“志願養德”專案為引領,建立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建的德育工作格局,因校制宜,精心提煉“校風、教風、學風、校訓”等體現學校靈魂的校園文化,以“品牌和實效”作為重點,全力做好主題突出、簡潔明快的校園文化建設。

  2.育質量持續提升。積極推進以“精準教、多元學、顯性評”為核心策略的“雨花新課堂”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同時,加強教學質量管理促進整體提升,小學校際間差距逐漸縮小,2019年中考總均分割槽排名全市上升兩位;2019年雨花臺中學高考本科達線率98.1%,80%的學生高考名次比中考排名前進1000名以上。板橋中學藝術、傳媒類本科雙達線率為91.5%。梅山高中參加上海高考,本科達線率80.6%。2019年區教育局榮獲南京市教學質量管理獎。

  3.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實施體育、藝術、科技“1+X”工作計劃,透過開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項競賽活動頻頻獲獎。岱山實驗小學參加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節目錄制,古雄小學民樂團成功出訪俄羅斯和白羅斯。6月13日,我區成功承辦了教育部學校陽光體測工作現場會。

  全國校園足球試點區工作深入推進。雨花臺區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順利開營,成功舉辦2019年校園足球“花苑杯”邀請賽、2019年“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區2019年校園足球班級聯賽。雨花臺中學奪得2019年“省長杯”校園足球初中男子組冠軍。南京魅力校園、鳳凰新聞、網易新聞、新浪微博等多家媒體推送宣傳。

  二、存在問題

  1.教育資源配置不足。隨著我區常住人口在爆發式增長,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比例逐年攀高,導致我區資源配置不足的矛盾逐漸顯現。雖然區內平均班額達標,但部分班級仍存在超班額現象。

  2.部分學校辦學“超標”。其中雨花外國語小學、雨花臺中學、南京民辦實驗學校生源遠超辦學規模,導致生均佔地面積、體育用房面積、各類功能室等考核指標不符合要求。部分老城區學校或建設年代較早的學校,由於當時設計、建設標準與現在不同,加上生源增加,導致專用教室數量和麵積不足。

  3.教師數量依然緊缺。儘管近幾年區政府透過公開招聘等方式對教師隊伍進行了補充,但部分學校編制內教師依然不足,聘用教師過多,目前共聘用368人,佔教師總數的17 %,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不利於學校可持續發展。

  三、下階段工作打算

  (一)目標思路

  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對標找差工作要求,以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以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堅持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堅持辦高品質學校,補齊發展的短板,全面完成年度奮鬥目標,促進雨花教育全面優質均衡發展。

  (二)工作措施

  1.最佳化資源佈局,加快推進學校建設。進一步最佳化《雨花臺區教育設施用地佈局規劃》,科學做好學校規劃調整工作,合理佈局,均衡配置,體現超前性,大力實施“內強外引”策略,推動區域名校建設,加速引進區外名校,推進教育資源最佳化。為雨花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基礎。加快在建在批專案建設進度,2019年寧南規劃小學主體封頂、區實驗小學西校區竣工交付使用。今年新開辦南站學校、金陵中學岱山分校東校區和馬家店小學。

  2.推進“三名工程”,夯實發展基礎。深入實施《雨花臺區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紮實推進《雨花臺區關於實施“名校、名師、名校長”培育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2021年)》的落實,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三航工程”和骨幹教師協同發展計劃的落實,積極與院校合作,搭建培養平臺,推動區內骨幹教師成長。講好雨花教育好故事。研究制定《雨花臺區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2020—2024)》,聚焦教師隊伍建設重點難點問題,深入推進“名師培養工程”,建立完備的骨幹教師、幹部梯隊,對照標準,建立健全“院校合作”平臺,成立“雨花臺區校長髮展學校”,完善培育培訓體系,加速名校長的培育。發揮雨花教育發展研究院的智庫作用,辦好校長髮展高峰論壇。

  3.推進內涵發展,努力提升教育質量。強化學校德育工作,打造雨花“紅色教育”特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過程管理,推進“雨花新課堂”建設,基礎和能力並重,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抓實前瞻性專案和省市課程基地建設,打造學校品牌,增進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絡,加強體育、藝術、科技、國防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4.提升辦學品質,提高教育滿意度。實施“現代化小學”辦學標準提升計劃、“新優質初中”專案建設計劃。按照“一校一策”原則,選擇“最近發展區”,找準有效提升點,促進辦學條件均衡、資源分配均衡、評價促進均衡。推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加快素質教育示範初中建設,探索九年一貫制學校學制和課程改革,促進全區義務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建立健全校長教師流動機制,實現義務教育服務均等化、優質化。

  5.強化安全管理,夯實發展基礎。進一步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和校園安全穩定工作。推行網格化管理,成立學校安全工作專家小組,建立片區責任制,條塊結合,管業務同時管安全,重點對校舍安全、食品衛生、消防安全、危化品管理等工作的督查,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加強學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進一步紮實做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學校食堂和食品安全監管。持續開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整治工作。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工作,做好政策宣傳和招生工作組織協調,嚴肅招生紀律,規範做好招生工作。

  6.抓實教育督導工作,促進優質均衡發展。注重機關能力提升,為學校發展做好服務。發揮責任督學作用,加強對全區所有學校教育督導。全面推進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建立工作。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5

  近年來,由永新縣政府辦牽頭,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等部門具體負責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資源等工作,多措並舉,城鄉公共教育資源更加均衡,全面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全縣教育環境和教師隊伍得到全面改善和最佳化,全縣義務教育差異係數逐年減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得到全面鞏固。

  一、注重“三個優先”,夯實保障機制

  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主動作為,敢於擔當,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政策優先支援、經費優先保障”,把發展教育事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面推動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實施“五大工程”,改善辦學條件

  全面改善和最佳化教育發展環境,以教育改革激發教育活力,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努力滿足群眾在家門口“上好學”的願望。一是抓實校園環境改造工程。近年來共投入10億多元,對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實施了“環境改造工程”,校園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投入4000餘萬元,新建了城東幼兒園和新區幼兒園並於2021年9月開園招生,升級改造機關幼兒園,真正實現了“最好的房子在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二是抓好學校內涵提升工程。注重學校內涵發展,結合各學校實際,充分挖掘我縣“紅色文化”“綠色文化”“古色文化”等文化特色,著力打造一校一特色的校園文化,深入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三是開展“大班額”化解工程。透過“新建一批”“調整一批”“規範一批”等措施,“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全縣小學一至三年級班額全部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和高中控制在50人以下,小學四至六年級大班額全部控制在省定標準5%以內,擬在工業園區、河東新區、西峰山各新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增學位7500個,預計全縣大校額大班額2023年全部消除。四是抓牢師資隊伍強化工程。2021年透過“招一批”“引一批”“爭一批”“買一批”等方式,全縣補充教師835名,確保了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按標準開足開齊課程。健全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選派城區學校優秀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支教160人次,實施教師交流輪崗,安排城鄉教師交流335人次,加大農村學校教師培訓力度,培訓農村教師6450多人次,促進城鄉師資均衡。五是推進教育資訊化普及工程。由縣財政投入1.24餘億元,用於教育都會網路建設和學校教育資訊化裝備建設,對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按標準配足配齊了教學儀器裝置,滿足了全縣義務教育學校資訊化教育教學需要。

  三、最佳化“三項機制”,均衡師資配備

  加快教師補充步伐,強化專業培養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師資差距,實現師資科學合理配置。一是最佳化教師補充交流機制。透過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在嚴控全縣事業編制總量的前提下,按照“缺一補一”的原則,優先安排教師招聘,絕不出現有編不補的現象。大力推進教師交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促進城鄉、校際間師資均衡。二是最佳化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及時足額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切實保障教師各類培訓,依託“國培計劃”、遠端教師培訓、校長培訓、骨幹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各類培訓,努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三是最佳化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我縣在保障教師各種法定的工資待遇外,積極落實農村教師各項待遇政策,創新啟動實施了“省特級教師”“市級名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幹教師”等專項補貼政策。

  四、鋪就“三條通道”,促進教育公平

  積極落實公平就學政策,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及殘疾兒童,透過規範陽光招生就學通道、暢通隨遷子女入學通道、最佳化殘疾、留守兒童關愛通道,讓所有孩子共享優質資源,共贏人生出彩機會。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6

  按照五大連池市教育局《關於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狀況現狀調研和中小學(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的通知》工作部署,第三責任區負責人孟凡奎、陳延海,成員郝運龍、楊葉新、趙德利、姜忠宇。在督導室陳延海主任帶領下,郝運龍、楊葉新、趙德利、姜忠宇一行五人於4月7日和9日兩天時間,對我市第一中學、建設中心學校、雙泉中心學校、訥謨爾學校、沾河高中、龍門農場學校、格球山農場學校、尾山農場學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此次調研採取現場座談,聽取彙報,實地走訪檢視、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各學校整體進行了全面瞭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達標情況

  (一)工作成效:

  1.學校高度重視,工作紮實有效。各學校依據通知要求,全面啟動,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狀進行了認真自查,對自查中發現的短板和暴露出的問題及時整改。

  2.對標對錶,不打折扣。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資源配置7條、政府保障程度15條、教育質量9條三大方面以及七個一票否決和五個門檻對照,逐一對照,逐項落實,確保達標。

  3.政府保障有力,學校功能室齊全,硬體設施達標。

  4.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規範備課上課考評各個環節,開齊、開足、開全三級課程。

  5.教學管理規範,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6.立足本校實際,努力打造學校特色。如第一中學重視心理健康,開展諮詢培訓,重視家校共建,實現開放辦學;格球山農場學校校本課程“版畫、管樂、拉丁舞”等。

  7.多措並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培訓,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新時代教師形象,注重教師梯隊建設,發揮傳幫帶作用,打造骨幹團隊。

  8.狠抓落實,勇於創新,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二)達標情況:

  1.資源配置

  (1)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各學校均達標。

  (2)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除第一中學近兩年骨幹教師數量不足以外,其他學校達標。

  (3)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各中小學均達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7.63平方米以上,達標。

  (5)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10.2平方米以上,達標。

  (6)生均教學儀器裝置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2500元以上,達標。

  (7)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2.4間以上,達標。

  2.政府保障程度

  學校規劃佈局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學校建設、教師編制、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中小學(含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均不超標;小學所有班級學生數均不超過45人,第一中學有個別班級學生數多餘50人;教師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到100%;專任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上崗率達到100%;各校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健全。

  3.教育質量

  鞏固率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100%;學校管理與教學資訊化章程基本健全,教師能熟練運用資訊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裝置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各校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範,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不存在過重課業負擔現象。不存在以考試形式招生、違規擇校、分重點班現象,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社會認可度高。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城區、農村學校生源不平均

  近幾年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程序加快,學校佈局調整沒有及時跟進,市區內學生逐年增加,雖然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城區學校建設步伐,但總體來講,建設速度依然滯後於發展速度,造成市區學校,大班額問題依然突出,如市第一中學個別班級學生數多餘50人,大班額現象直接影響到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和實施。相反農村教學點學生少,班額少,隨著進城進城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農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學校、不足10人的袖珍班越來越多,原來較大的村小變成了教學點,甚至出現了“空殼校”。由於村小普遍規模過小、生源不足,且分佈不均衡,導致了農村辦學效益低下,且有限教育資源浪費較大。在農村教學點,教師上課無激情,學生之間缺乏“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加之教學點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沒有跟上,造成這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

  (二)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得不到及時的充實,青黃不接的現象較為嚴重。從總體上看,農村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比城區教師大得多。

  二是學科比例失調。“小科目”專任教師不同程度缺乏,音樂、體育、美術、英語教師嚴重缺乏,面臨著難以開齊科目、開足課時的困難。上述現象的存在,體現了我市城鄉義務教育還存在較大差距,農村整體薄弱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

  (三)部分學校資源配置不充分

  1.雙泉鎮中心學校教學樓,現已有20多組暖氣片漏水不能使用強行關閉停用等待維修,還有一部分漏水小能對付使用已供現在取暖,個別暖氣開關不好使漏水,使教室地面全是水,致使教室內部分牆面因暖氣漏水受潮起皮脫落;鍋爐房電路老化斷電,為不影響使用,現在臨時架設線路維持使用;鍋爐煙囪與鍋爐連線處老化腐爛,經常冒煙影響鍋爐運轉;引風機經常有異響,增加潤滑油但仍然響動,初步斷定引風機老化;因多處供暖部件損壞從而影響教學樓正常供暖。自來水主管線沒有深埋到凍土層,致使到冬季就凍,得到7、8月份能化凍,校園內現在沒有水;雙泉鎮青石教學點鍋爐老化嚴重,四處漏風、漏水,引風機異響、老化。

  2.格球山農場學校綜合樓外牆大面積脫落,校園硬化路面多處塌陷破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急需修繕。運動場三合土四百米標準環形跑道因多年水土流失嚴重損壞,學生體育課不能使用。多媒體教室一體機、實驗室的投影等因購置多年裝置老化,配置低,嚴重影響課堂資訊化教學效率。計算機教室教師機顯示器損壞,需購置顯示器一臺。語音室裝置陳舊老化(2006年的裝置),以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新換代全套語音裝置。

  3.龍門農場學校美術室、校園警衛室等專用教室有待建設,校園圍欄高度不夠,應該加高,學校多處基礎建設需要維修。

  4.市第一中學在上下學人員高峰期時的交通安全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公交站點距離校門口太近,上下學時公交車停留造成交通堵塞,人員疏散緩慢。社會閒散人員在放學時段聚集在校門口,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5.尾山農場學校教學樓年久失修,暖氣片經常漏水,牆皮脫落嚴重。專用教室還不夠,沒有心理健康室、綜合實踐實驗室,缺乏相關專業設施。教師用電腦檯數嚴重不足,目前一個學年組辦公室只有一臺電腦,無法滿足教師備課需要;學生用電腦時間已長久,且不能上網,需要添置更新。各班級各室的電子白板使用時間太長,只有三塊能正常使用,有的班級的電子白板已經不能用了,且無法聯網,裝置需要更新。學校操場還是沙石的,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測試達標要求。個別學科缺乏專任教師,學校計算機、生物、政治、科學學科都沒有專任教師,目前這些學科都是由其他學科老師改學科教學。教師隊伍整體年齡老化,平均年齡基本接近50歲,存在職業倦怠,教師資訊化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6.建設中心學校校園電線老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計算機老舊,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影響教育教學工作。

  三、整改建議

  1.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加大義務教育投入。特別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投入,確保學校可持續發展。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傾斜,改善辦學條件。同時,要更加註重教育軟實力建設,加大對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課程改革等方面的支援力度。

  2.科學規劃佈局,最佳化資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學校規劃佈局建設。充分考慮就近入學與道路暢通的問題,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將新建學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區域重點傾斜,緩解中心城區學校壓力。二要加快學校現代化建設。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強化校舍場地、儀器裝置等方面的建設。

  3.健全體制機制,建強教師隊伍。一是創新師資補充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採取多種人才引進形式,透過多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高素質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二是完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教師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流動,實現教師優質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充分發揮名校長、名教師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啟用農村教師隊伍活力。三是創新教師素質提升機制。要構建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和培訓制度,以提升校長管理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加強對中小學校長、教師的培訓,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嚴格執行陽光招生。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入學、就近入學、劃片入學政策,防止擇校,不再增加大班額。二要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要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宣傳安全知識,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識。要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交通等重點領域的聯合執法檢查,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7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法的要求,是事關教育公平的國家戰略。5月19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有關情況。

  95.32%縣(市、區)透過督導評估認定

  2019年,全國共有7個省份、69個縣(市、區)透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截至目前,全國共23個省份整體透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佔71.9%;累計2767個縣(含市、區及實施義務教育的其他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統稱縣)透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佔95.32%。5月19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了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有關情況。

  2019年是國家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的第七年,進入攻堅克難階段。目前,全國還有136個縣未透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分佈在內蒙古、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西藏、甘肅、青海、新疆9省(區)。

  督查發現,各地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遍高度重視,在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政策支援、責任監督上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義務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實鞏固。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擺上重要日程,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二是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據統計,69個縣近年累計投入345億元,新建義務教育學校307所,新建校舍590萬平方米,新建體育運動場館739萬平方米,新增實驗室、功能室1.8萬間,新增教學儀器裝置價值74億元,新增圖書3186萬冊,新增計算機24萬臺。三是教師補充交流力度切實加大。據統計,69個縣新補充教師3萬人,參與交流的校長和教師達4.9萬人次。四是特殊群體接受義務教育進一步保障。

  透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不是終點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動態的,透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不是終點。”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表示,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建立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監測複查制度,每年都對所有已透過認定的縣進行監測複查。對監測複查發現滑坡的縣,透過約談等方式督促整改。

  2019年,對2013-2018年透過認定的縣(6年間透過國家認定的縣為2717個,因行政區劃調整,目前為2708個)進行了年度監測複查。監測複查顯示,絕大多數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態勢向好,99.2%的縣小學和初中校際綜合差異係數保持在標準值之內。與上年相比,2708個縣的小學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體育運動場館面積、教學儀器裝置總值、專任教師數、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分別增加4.0%、3.7%、12.3%、2.3%、3.4%;初中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監測複查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地方存在教育經費投入下滑,教師待遇不落實、結構性短缺、交流機制不健全,個別學校校額、班額偏大、生活設施不完善。其中有23個縣的小學或初中綜合差異係數明顯下滑,未能達到標準要求,共涉及13個省份。

  從“基本”到“優質”,紮實推進優質均衡

  義務教育從“基本”到“優質”,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已進入決勝階段。在抓基本均衡的同時,2019年10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啟動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

  田祖蔭表示,與基本均衡比,優質均衡的內涵集中體現為“四個更”。一是全面發展的理念更鮮明。堅持有教無類,五育並舉,因材施教,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二是標準化建設程度更高。在補齊短板,解決大校額、大班額問題的基礎上,加快提檔升級,做到“校校達標”“項項達標”。三是教師隊伍更強。努力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切實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水平,落實好教師和校長交流輪崗制度,確保城鎮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有更多好老師。四是人民群眾更滿意。只有指標和人民群眾滿意度雙合格,才是真正的優質均衡。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確定了“重硬體更重軟體、重指標合格更重群眾滿意、重數量更重質量”的基本原則。目前,全國所有省份均已出臺優質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實施辦法和工作方案,正結合實際制定推進計劃。浙江作為首個接受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省份,建立工作全面啟動。上海將優質均衡納入第三輪綜合督政,並確定了5個區重點推進。江蘇2014年即制定了省級評估標準,已完成對15個縣的省級評估。山東已將優質均衡列入各級黨委、政府重點工作。廣東、山西、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份已在部分縣進行試點。其他省份也都在積極籌劃,認真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8

  為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果,提升全區義務教育質量,根據教育部《關於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的通知》(x〔2017〕x號)、《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關於印發xx省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細則的通知》(xx〔2018〕x號)等檔案要求,xx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以辦好每一所學校為目標,加大投入,規矩管理,深化改革,全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及省、市、區教育大會精神,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導向,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積極推動教育觀念、教育條件、教育管理和教育水平的優質均衡發展,積極實現資源配置、政府保證程度、教育質量、社會認可度等四個方面的優質均衡,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強化組織領導,全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制定《關於大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目標。建立目標清晰、分工明確、齊抓共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機制。為進一步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成立了以分管區長為組長,相關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鞏固提高工作領導小組,合力推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為有效推進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三、深化教育改革,不斷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出臺《xx區建立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方案》,將建立工作作為區政府“十四五”研究課題,納入政府重點工作。

  堅持動態監測,每年春秋兩季開學關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資源配置進行摸底,逐項深入全面地展開自查,做到明實情、知缺口,找出存在問題,擬出整改方案,敦促學校補短板、強弱項,依照計劃時間節點有序推進,成效鮮明:

  投入加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2020年投入資金xxxx萬元,新建xx學校;投入資金xxxx萬元,新建xx學校專案已投入使用;投入資金xxxx萬元改擴建xx中學、xx小學、xx中學、xx小學等校綜合樓專案,有效解決音體美專用教室xx餘間。2021年我區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xxxxxx萬元,較2020略有增長。

  聚焦師資,教師配置越發均衡。近兩年新招xx多名音體美專任教師,針關於年青教師、骨幹教師,推進個性化培養模式,有效提升了音體美專任教師隊伍水平。堅持每年招聘中小學新任教師,建立校長及教師交流和獎懲制度。建立骨幹教師考核制度,關於骨幹教師實施動態管理,考核獎勵;紮實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等,不斷最佳化教師隊伍。

  注重內涵發展,學校軟實力持續提升。開展“文明校園、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建立評選活動,著力打造“一校一品”,營造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力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內涵發展。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9

  近年來,我縣堅持教育優先,全面實施“科教人才”戰略,加大教育投入,最佳化教育資源,全力建立“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較好推動了義務教育均衡協調發展,2014年,通過了建立驗收。去年以來,我縣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深化教育改革為抓手,大力吸引民資興辦教育事業,突出強化教師培訓交流,積極推進合作辦學,引導優勢學校辦分校,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88所,其中義務教育公辦學校170所(小學139所,初中31所)。義務教育專任教師8576人,其中小學4859人,初中3717人。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2143人,其中小學81827人,初中30316人。

  一、嚴格落實整改,不斷鞏固提升建立工作成效

  去年4月,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針對反饋的問題,成立了整改領導小組,制定了整改措施,逐一分解落實整改任務,全面做好問題整改工作。2014年,我縣義務教育學校8項綜合差異係數,小學由2013年的0.5255降到0.4367,初中由2013年0.5048降到0.4709。(2015年驗收綜合差異係數小學≤0.60;中學≤0.50)

  (一)針對中小學“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單項差異係數較大的整改情況。我縣迅速制訂了全縣中小學體育場地建設規劃,計劃4年內實現農村、城區擁有一樣的優質運動場館。2014年,投入3800餘萬元,實施了21片農村中小學運動場地塑膠化建設工程,今年6月底將全部透過驗收。今年,我縣將“推進18片農村中小學運動場地塑膠化”列入民生實事工程,總投入3200餘萬元。到今年底,全縣將建成39片、25萬平方米的塑膠場地。2014年,生均體育運動場館單項差異係數,小學由2013年的0.944降到0.8243,初中由2013年0.761降到0.6616;我們計劃到2016年,將“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差異係數,降到教育部規定範圍內,並逐年縮小。

  (二)針對初中“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單項差異係數較大的整改情況。推進教師轉崗支教。安排城區近郊師資富餘的初中教師,300餘人到偏遠小學支教。在初中學校試點教師競爭上崗,部分教師培訓後轉崗分流到小學任教。推進校長教師交流。出臺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關於名教師統一定期交流等工作意見,每年教師和城鎮學校骨幹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符合條件教師數的15%,名教師在全縣中心小學、初級中學之間交流。開展對口幫扶。農村學校選派中層幹部、青年教師到城區學校跟班學習。深化校長聘任制。取消校長行政級別,推行校長在全縣中小學交流使用。2014年,初中“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單項差異係數,由2013年的0.5793降到0.5673。下一步,全面落實“縣管校用”制度,全域性統籌、學校聘用,推動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實現城鄉校際間師資均衡。

  (三)針對優質普通高中指標生分配比例未達到70%的整改情況。2014年,在制訂全縣招生計劃時,嚴格落實了四星級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的規定,將指標生計劃分配到各初中學校。XX高階中學(四星級高中)招生2000人,其中並軌生420人,佔招生總數的21%;指標生1400人,佔招生總數的70%;擇校生180人,佔招生總數的9%。全縣各初中學校指標生錄取分數線第一時間網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諮詢。

  二、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一是持續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保障教育均衡發展。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縣財政資金堅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依法保障“三增長一提高”,保證了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一樣多。全縣城鄉按照統一標準撥付,並適當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2014年,共傾斜資金1.4億元。對於師資隊伍建設所需經費,全部足額落實到位。另一方面,加大民資引入力度。針對我縣民辦學校多、發展好的特色,鼓勵支援社會力量辦學,支援現有民辦學校做大做強,招引縣外教育機構來睢合作辦學,特別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我們已經引進了徐州幼教集團合作辦學。下一步,擬引進徐州市民主路小學、市一中與我們合作辦學。

  二是加強學校規劃建設,進一步推進教育科學發展。一方面,加快完善學校佈局規劃。圍繞解決城鄉教育不平衡問題,對全縣學校佈局調整進行調研,聘請中國礦業大學設計院編制XX縣2015—2030年教育佈局專項規劃。圍繞解決校際間教育不平衡問題,探索組建教育集團,實行“強強聯合”、“合作辦學”等方式,推進縣“實驗小學”、“機關幼兒園”等優勢學校在城區、鎮區辦分校,促進優質資源的公益普惠。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校安工程建設。近年來,累計投入5.1億元,拆除危房校舍10萬餘平方米,新建校舍近50萬平方米,校舍安全比例提高了41.2%。2015年,計劃改造校舍10萬平方米,涉及36所中小學校,目前,30所農村學校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新建改建城區學校8所,目前,計劃投入1.4億元的新城區縣二中分校建設工程,處於收尾階段,9月份可投入使用。

  三是健全城鄉就近入學體系,進一步促進教育機會公平均等。認真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出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管理辦法,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達80%以上。認真落實各項助學措施,三年來,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中小學生3萬餘人,資助金額達3600餘萬元。針對我縣小學低年級入學人數多,初中生源處於低谷的實際,在11個鎮18所小學試行六年級學生到就近初中學校就讀,解決了小學資源緊張、初中資源過剩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以上,其中小學年鞏固率100%,初中年鞏固率99.86%。

  四是突出教師培訓交流,進一步最佳化教師資源配置。突出推動教師交流。建立教師崗位交流、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支教“三項制度”,實施城區學校送教下鄉、農村學校教師到城區學校頂崗培訓、結對拜師、名師名校長指導等措施,保證每所學校都有縣級以上名教師。近三年,透過調動、招聘、支教、轉崗等形式交流的校長、教師共2359人。圍繞需求補充新教師。2010—2014年,共招聘教師566人,其中城區分配48人,農村518人。突出推行競爭上崗。深入實施校長聘任制、教幹組合制、教師競爭上崗制。2014年公開選聘22位專業化、業務型校長,在全縣範圍內交流使用,所有校長取消校長職級,學校中層教幹由校長選聘。目前,在教師配備上,每所學校師生比、教師學歷均達到省定標準。專任教師學歷比例、中高階職稱教師及骨幹教師比例在校際之間大致相當。

  五是加強教育資訊化建設,進一步促進教育資源共享。近年來,財政累計投入1.2億元,推進學校資訊化建設,目前,資訊化技術裝備達到二類標準學校190所,生機比達到8.45:1,師機比達到1.54:1,中心小學、初中學校光纖連通率,以及定點小學寬頻入校率均達到100%。建有66所中心小學、初級和高階中學教育網站群。XX教育網站群、XX教育網等執行良好,新增網路電子備課系統、教師業務管理系統、電子圖書管理系統等10個子系統,覆蓋城鄉每一所學校,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六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全面落實課程改革方案,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責任教育彰顯XX特色。突出開展兒童畫教育。兒童畫是我縣優質特色品牌,目前,共有26個兒童畫創作基地、10所兒童畫特色學校,2萬多幅作品被送到70多個國家、地區展出,50幅入選國家、省編美術教材。突出多元化教育。堅持因校制宜,促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形成了實驗小學“兒童畫”、王集小學“剪紙”等8個特色辦學典範,促進了素質教育城鄉均衡發展。

  由於我縣是江蘇省12個貧困縣之一,經濟發展水平偏低,可用於教育事業發展財力有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還有待加強。我們將以此次檢查為契機,嚴格按照各位領導、專家的意見要求,認真落實整改,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我縣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化水平。同時,誠摯邀請各位領導、專家,常來XX檢查指導工作,多為XX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10

  一、高位推動,科學調整,大手筆整合教育資源。

  深入宣傳發動。我縣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資源整合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同時,利用電視臺、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對全縣幹部群眾廣泛宣傳佈局調整的政策、意義,努力營造人人關心支援佈局調整的濃厚氛圍。

  行政強力推動。縣委、縣政府把學校佈局調整作為興縣戰略、基礎工程和民心工程,成立了縣長為組長,縣四套班子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制定具體的工作目標、任務、標準和完成時限,並把這項工作列為對鄉鎮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了學校佈局調整紮實推進。

  科學合理布點。著眼於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人口分佈、交通狀況、學校資源等多種因素,打破地域、隸屬、體制等界線,按照“整合初中、發展小學,整合小學、發展學前”的思路,統籌全縣學校布點。

  二、加大教育資金投入,教育均衡發展更趨合理。

  學校佈局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建立寄宿制學校。

  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建立了“工程佔地優先考慮、遇到阻力優先解決、各種規費優先減免”的教育工程保障措施及政府增加投入、教育系統主動爭取、部門對口幫扶、社會捐資助教的多元化融資渠道。為寄宿制學校14所新建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公寓、餐廳、運動場、校舍加固、維修等,使農村學校有了同城市一樣寬敞明亮、舒適宜人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校園安全工作更趨完善。為加大對校園的安全防範,投入近xx元,在各學校、幼兒園的校園門口和校內重要場所安裝影片監控和入侵報警等技術防範設施並與110公安機關聯網,建立起對學校及周邊的無縫隙監控系統,為校園的安全築起了堅實的堡壘。

  三、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教育教學水平全面提升。

  堅持以德育優先發展。以建立德育示範校為契機,加強德育幹部隊伍和班主任隊伍建設,深入推進學校德育常規管理和德育特色建設,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和課堂主渠道作用。同時,利用學校的德育資源,開發和實施校本德育課程,初步構建起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培養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識、責任意識、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的學生。

  積極推進特色辦學。把辦特色學校,辦特長班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鼓勵支援學校開發校本課程,以特色打造學校聲譽,以特色謀求學校發展,也為學生全面發展打造了平臺。

  狠抓教育教學質量。以“教育教學質量年”為載體,深入開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各種活動,根據學校實際,認真分析教學現狀,研究教學策略,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辦法,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向教研要質量,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各中小學營造了提高教學質量的良好氛圍,力爭使教育教學水平有大的提升。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教育可持續發展。

  強化師德教育。狠抓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突出師德考核,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落實績效和崗位工資,確保一線教師的待遇。

  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借教育資源整合對教職工全部實行了競爭上崗。同時本著“保穩定、給出路”的原則,對落聘教師進行科學分流:一是安置到缺編單位;二是轉崗培訓,補充到計算機、音樂、美術等緊缺學科教學;三是培訓提高,對落聘教師進行為期一至兩個月的脫產培訓學習,安排到鄉鎮幼兒園,擔當幼兒教師。

  建立健全均衡發展體制。建立城鄉對口學校“結對子”教學管理模式。鼓勵縣城學校覺悟高、業務強的骨幹教師到鄉村支教,同時選派鄉鎮教師每月輪換到縣城學校跟班學習提高;對“結對子”工程中成績突出者在績效考核和年終考核中直接評為優秀,並派參觀學習,反之則根據情況給予通報批評或取消年終評優資格等處罰。

  最佳化升級培訓渠道。透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逐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主要以遠端教育和校本培訓為依託,全面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

  五、建立監測和督導評估制度,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督導評估與常規檢查有機結合。實行領導包片,股室包學校制度,每月至少深入所包學校全面督導一次;充分發揮“督學”的職能作用,每週安排人員深入學校加強對學校教學常規落實情況的檢查和指導。著重加強對義務教育學校間的差距進行監測和分析,安排教育督導室工作人員深入到各學校進行巡視,每月輪換一次,每週梳理一次學校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積極探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措施,深入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督導評估有機結合。深入推進。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入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切實改變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教師教學業績的唯一標準的做法,對農村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實行發展性評估,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

  六、落實扶持機制,保證弱勢群體享受義務教育權利。

  保障教育經費。落實好“兩免一補”等經費保障機制,合理支出公用經費,杜絕各類教育亂收費行為。

  保障就學需求。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利。落實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實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殘疾兒童與本縣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就進入學,享受“兩免一補”等資助,確保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工作報告11

  2014年10月南陵縣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並順利透過,2017年9月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複檢。根據蕪湖市人民政府督導委員會《蕪湖市人民政府督導委員會轉發安徽省人民督導委員會關於轉發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的通知》檔案精神,我縣積極採取措施,在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同時,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將我縣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優質均衡工作進展情況

  2014年透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後,我縣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在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同時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1年以來,共投入資金32577萬元,分別實施學校遷址新建專案3個(籍山鎮中心初中、籍山鎮中心小學城南校區已於2022年8月投入使用,城東實驗學校初中部已經動工),新建校舍面積72956㎡;實施各類校舍新建專案2個,新建面積2631㎡;實施運動場改建工程7個,改建面積21000㎡;實施各類維修改造及附屬建設專案55個,改造面積48842㎡。投入裝置購置資金3700萬元,實施了智慧學校校園門禁系統、智慧課堂與班班通、行動式錄播裝置、精品錄播教室專案和初中資訊科技考試機房裝置、智慧校園建設。新增圖書投入約200萬元,目前現有圖書190萬餘冊。招聘義務教育階段教師33名,其中音體美教師6名。經積極努力,已按規劃完成對2所初級中學、5所小學進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建設。為貫徹落實新一輪《南陵縣縣城總體規劃(2013—2030年)》,2013年開始委託中鐵四局設計院編制了《南陵縣中小學校佈局規劃(2016—2030年)》,不斷最佳化學校佈局。2015年以來共撤銷1個初中分部、15所小規模農村小學和20個小學教學點,2所完小降為教學點。透過集團化辦學,進一步擴大優質學校的資源輻射範圍。目前,已成立許鎮鎮初中教育集團、許鎮鎮小學教育集團、弋江鎮初中教育集團、何灣鎮初中教育集團、工山鎮初中教育集團、弋江鎮小學教育集團、三里鎮小學教育集團、何灣鎮小學教育集團和煙墩鎮小學教育集團共9個義務教育集團;另有籍山鎮中心小學辦分校2所,即籍山鎮中心小學城西校區,籍山鎮中心小學城南小學。

  二、優質均衡工作具體舉措

  根據規劃實施方案,我縣在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礎上,穩步提升全縣中小學校辦學內涵和教育質量,把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發展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不斷強化政府發展教育的主體責任,透過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和教師隊伍建設,合理最佳化調整中小學校佈局,關注關愛特殊群體,推動義務教育學校達標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升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堅持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對農村地區、薄弱地區和薄弱環節適當傾斜,穩步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度。

  1.教師資源優質均衡。全縣統一執行教職工編制標準,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規模變化和城鎮學校接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等情況,按照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原則,科學合理配備城鄉師資力量,合理調整使用教職工編制,並向農村偏遠地區傾斜,確保教師編制標準統一。小學、初中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分別達到4.2人、5.3人以上,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達到1人以上,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達到0.9人以上。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和崗位總量內,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全縣每年交流輪崗教師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不低於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專任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上崗率達100%。教師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100%。

  2.辦學條件優質均衡。在全縣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基本均衡發展基礎上,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統籌安排、總體推進的原則,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教育布點等專項規劃,並納入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原則上“先規劃,後建設”,積極推進教育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辦學條件。確保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到2022年10月前,全面完成建立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學校軟硬體配置。小學、初中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分別達4.5平方米、5.8平方米以上;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分別達7.5平方米、10.2平方米以上;所有小學、初中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1間以上(其中,每間音樂專用教室面積不小於96平方米,每間美術專用教室面積不小於90平方米)。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小學、初中規模不超過20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段規模不超過2500人。小學、初中所有班級學生數分別不超過45人、50人。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健全,全縣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例不低於85%。

  3.教學設施優質均衡。加強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實驗室、圖書室、計算機室等功能教室的建設和管理。加快推進“寬頻網路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強教育服務公共服務平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從而使生均教學儀器裝置值達到規定標準(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2500元以上)。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2.4間以上。所有學校制定章程,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資訊化。所有學校教師培訓經費不低於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教師要熟練運用資訊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裝置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

  4.教育質量優質均衡。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機制,全面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質量。所有學校德育工作及校園文化建設水平良好。所有學校開足開齊課程,教學秩序規範,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全體學生無過重課業負擔。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學校之間教育理念、管理手段、校園文化、師資力量的融合提升,實現全縣初中三年鞏固率達95%以上,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以上。全縣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比例不低於85%,並向農村初中傾斜。城區和鎮域公辦小學、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分別達100%、95%以上。著力推進學校內涵提升工程,著力建立特色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促進人的發展,全面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社會認可度達85%以上。

  經積極實施,2021年底,縣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際間小學和初中基本均衡綜合差異係數分別為0.4678和0.2893,比2014年(驗收年)的0.5168和0.4143有明顯降低。進一步縮小了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辦學質量上的差距,縣域教育水平實現了整體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縣所有小學、初中每12個班配備音樂、美術教室一間,部分學校教室面積不能全部達標;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43所學校不達標;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14所學校不達標;城區部分中小學存在大班額情況,雖新建了3所學校(小學2所、初中1所),緩解了一些矛盾,但仍不能滿足因城市化發展老百姓對學位的需求。全縣綜合評估達標學校5所,達標學校比例為7.69%。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力度,建立縣級義務教育投入的保障機制。在保證經費穩定增長的同時,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教育類專案工程的建設步伐,穩步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進一步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

  二是加大教師補充力度,進一步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在充分調研、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打破編制限制,開展具有前瞻性的人才佈局,強化部門聯動,全面推進縣域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教師交流輪崗力度。同時加大新教師招聘力度,小學按照不少於自然減員數招聘新教師;初中根據學科緊缺程度和教師年齡變化趨勢,每年適當招聘一些教師,同時進一步盤活教師資源,並不斷最佳化隊伍結構。

  三是合理規劃、落實教育均衡佈局。政府應按照縣城發展新規劃的要求,調整完善城區學校的佈局規劃,合理規劃城區教育資源,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招生政策,嚴格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禁止“擇校”,逐步消除大班額。

  四是進一步促進縣域內教育資源共享。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簿弱學校傾斜,消除城鄉之間、校際之間辦學差異,穩步推進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優質學校實行集團化辦學等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