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精選21篇)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精選2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
20xx年9月11日,我們有幸來到湛江市第十二小學聆聽了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張金麗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解讀。在這次新課標解讀培訓中,張金麗老師主要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解讀,我從中受益匪淺。
一、教育要與時俱進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張老師從資訊化、人工智慧等時代背景講起,道出了作為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教育也要與時俱進。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甚至是人工智慧走進課堂,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需要掌握自主學習,提出問題,人際交往,創新思維和謀劃未來的能力。
而作為教師,教育要與時俱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就必須在教學中緊緊與時代相聯絡,不斷學習。例如,不僅僅是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將學生的經歷上升為自身的經驗。慢慢地,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二、課程理念要轉變
新課標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句話道出了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良好的數學的權利,而且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這讓我想起了平時課堂上的教學,促使我反思,真的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並且因材施教了嗎?當真正迴歸到數學課堂,因為教學經驗的缺乏,各種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有時候並沒有真正轉變課程理念。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依然活躍在課堂上。
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上轉變課程理念呢?首先,教學設計上,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再次,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師主導與教師角色之間的關係。
三、課程目標要落實
新課標主要是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這四方面進行課程目標的闡述的,其中,知識與技能方面主要是從經歷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和綜合與實踐等過程,掌握這四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思考,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用數學的思想和思維去思考問題。問題解決,就是要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情感態度,就是要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科學的態度等。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卻忽略了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這三方面。在現代這個社會中,學生不僅僅需要的是知識,更是要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僅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要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僅僅需要的是自我學習的過程,更是要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與人合作等人際交往的過程。
四、課程內容要掌握
在整個小學過程中,課程內容包含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和綜合與實踐這四個模組的內容。其中,數與代數包括了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正反比例和探索規律。圖形與幾何包括了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和圖形與位置。統計與機率包括了簡單資料統計過程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綜合與實踐是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作為教師,必須掌握並熟悉課程內容的安排,注意內容間的連結與聯絡。在數學課堂上,做到心中有數並且胸有成竹。例如,當講到小數除法時,要聯絡到之前學過的整數除法,小數乘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要知道小數除法後面將要學習什麼內容。在課堂上,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知識是難點,如何與之前學過的知識相聯絡,如何為後面將要學習的內容打好基礎。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熟悉,是有效地給學生傳遞知識的基本保障。
總之,張金麗老師給我們培訓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後,讓我對新課標又有了一次新的認識。新課標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指引,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以新課標的內容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落實課程目標,傳授課程內容,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2
讀了關於課標修訂解讀之語文課標,讓我領悟了老師要著力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加強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著力培養的能力有:閱讀、表達的實踐能力,語文學習的創新能力,注重讀書的能力等等。我認為特別是語文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當下最應注重的對學生的培養。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必須要求學生在閱讀、表達的實踐上下功夫。我們現在大多數注重了孩子的成績,而一味地做題,光靠做題是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相反,應多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生活聯絡起來,和各種學科的學習聯絡起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在其他科目中的學習,比如: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在其他科目中,課上的表達鍛鍊、課文的閱讀理解等都是在培養孩子們閱讀、表達實踐能力。應該根據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需要,在運用中真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學習新課標解讀時,講到“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強調了“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那麼首先我們應該怎樣提高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呢?如何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呢?
我看到了部分班主任老師採取了讓孩子們一個禮拜背誦一篇習作的方式,還有的老師在晨讀時間讓孩子們反覆朗讀課文,每星期一篇課外閱讀,讓每個孩子一個月讀一本經典名著等,無論什麼方法,都重在培養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幫助孩子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使他們不畏懼閱讀長篇著作,而且對經典名著產生興趣。
不過,除了這些,新課標的目標和內容都更加明確、清晰和充實,給了我信心,也幫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3
2018年9月11日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張金麗老師主講的霞山區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培訓。張金麗老師首先向我們解讀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主要變化,讓我們從中認識到教育理念已從原來的“知識為本”轉變成“育人為本”,課程目標從“雙基”變為“四基”,內容方法從“結果性”轉變成“結果性加過程性”,評價目標和方法從“單一”轉變為“多元”。然後她又分別對小學數學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做出詳細的分析和解讀。
這次培訓雖然只是半天短暫的時間,但收穫不少。透過這次培訓,我們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為我們以後的教學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以這次培訓為契機,在校內的數學教研活動中展開全面的學習與研討,我們一致認為:時代變了,學生也變了,教材與教學目標現在也隨之改變,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在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大膽創新,不斷湧現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1、要教書,先育人。
聽了張金麗老師解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後,我們深有感觸,我們深刻了解了義務教育數學課標上突出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數學教育當中。其實有高智商、高水平的人,如果沒有道德做基礎,那麼智力水平越高,對人類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我們要教書,先育人。我們要堅持以德育為首,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真正體現出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2、“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在不斷地更新,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很廣泛,這使得當前的學生在很多方面有可能已經擁有超過教師的知識。具有先進教育觀念、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我們要爭取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成果,要透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科學知識;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職業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意識和個人師德素養;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注重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注重小學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融合;善於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只有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新時代的學生,才能為培養出更新、更好的人才。
3、“教”向“導”轉變。
透過張金麗老師對新課標解讀,我們意識到:必須徹底轉變以“教”為中心的舊觀念,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思想。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教師在課堂中透過不斷的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感知、理解、評價、應用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同時,我們要明確“過程與結果同等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參與到知識來源的整個過程,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實驗操作等方法得出結果或結論,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的能力與習慣。
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課程標準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學習,不斷的探討,不斷積累經驗,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4
進行完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和學生的思考形成共鳴。正如古人所說“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要想形成共鳴,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再怎麼引導,也是勞而無功。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
其定位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一定的誤區。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傾向於認同將“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新課標從“語言文字運用”的領域、能力規範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將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思想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這對於切實糾正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說說寫寫、讀讀背背。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這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常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由於一些人只狹隘地單純從實用的角度認識漢字書寫,認為鍵盤輸入已經可以代替寫字,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這一點我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少對寫字的練習指導,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必須加強並不斷提高。
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00個左右會寫”減少為“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第三學段的硬筆字還增加了“力求美觀”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本標準還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要求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5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為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透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穫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裡、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後決定課堂上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鬆、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透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透過恰當的歸納和示範,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於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儘量透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透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為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6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們在市實驗二小參加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秦院長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透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透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7
一、發揮主動性,培養創造思維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划向前。”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轉變自身的角色,努力為學生創造寬鬆自主和諧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讓學生與文字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心靈深處的碰撞,實現情感的交融,在自主與互動之間敢於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而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師生的共同創造,共同進步。
二、尋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例如,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室,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三、注重過程性,培養探究精神
新型課堂應是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發展和學習方法發展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感受、領悟、體驗,在過程中學會質疑、反思,在過程中逐漸提高、不斷髮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性學習恰恰體現出學生的發展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中間,學生經歷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過程,不僅獲取了相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掌握瞭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探究的方法,為今後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具有終身教育的基礎和再發展的潛能。
當然,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人文。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實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
3、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4、對話。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5、自主。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6、合作。新課標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並在作文教學、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上提出了具體要求。
7、探究。新課標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強調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8、綜合。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9、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10、開放。新課標舉起“開放”的大旗,強調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在新型課堂中,我們要在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能力。新課標構建的新課堂,是一個讓學生的心靈得以放飛,情感得到宣洩,知識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藝術殿堂。新課堂,也將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讓課改和教師一起成長,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8
隨著金猴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又將踏上一個新的征途。當我再次捧讀《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11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雙基”的提法變成了現在“四基”提法,《數學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始終貫穿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與過去的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呢,透過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一、要廣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特別是學生對於抽象性、邏輯性的東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達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的心理特點,廣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應用它。作為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教與學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諧統一,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
新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必需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匯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個性發展
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程度、認識角度會有所不同,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體現差異性培養,一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侵犯!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9
這些天我仔細地閱讀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對課標實驗稿與課標修訂稿對體育課程性質的闡述作了比較,我有了以下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體育學科面對的核心問題是“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開展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乎民族的興衰和復興,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中之重,更是我們體育老師的主要職責。新課標重新樹立了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學科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對於每個水平段的體育課,選擇什麼內容?該達到什麼目標?課中該用什麼手段去組織引導?很難入手。修訂後的《課標》將實驗稿中“內容標準”改為“課程內容”。在對學生提出的每一條目標要求之後,修訂稿中都會列舉達到相應目標要求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供老師們選擇。同時,還增加了“評價要點”和“評價方法舉例”。仔細閱讀後,我覺得我更加明確了應該選擇什麼教學內容去達成學習目標。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這是我的弱點,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評價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這是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去探究的。修訂後的《課標》整合了原先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確立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體育教學,這是一個整體,是互通的,是要求全面發展的。
《課標》的修改向著強化運動技術學習;突出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強化教學內容彈性指導;明確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突出體育教師的評價地位,強化體育成績的考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更該不斷地區學習,探究,提高自身素質。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0
這次有幸參加了市一中小學數學2011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標》的學習報告,而感到高興。雖然是一天短暫的學習時間,但收穫不少,能夠得到這樣的學習是我的幸運。這天的上午是由市教研員張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修訂的目標和修訂的基本原則為我們做出詳細的分析。下午是市教研員湯教授對數學課程標準新改編的一年級教材詳細的做出瞭解讀和分析。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覺得一天的學習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是在繼承和揚棄中前行的,我經常問自己:真正熟悉課標嗎?其實每次在學習的時候很瞭解,可是就是過後忘記了,不能把學到的新理念靈活的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只有備課時,能熟悉本單元或本課時,所以總是很慚愧。8月8日在湘潭學習了一天,在8月23日這天我們教研組又一起學習課標,分析對比新舊課標的一些變化,理解了課標改變的意義。
我們組的每個數學都教師認真地閱讀分析了課標,發現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目標。下面談一下自己膚淺的體會與想法:基本技能對於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還要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除了“雙基”所要求的,基於“四基”的教學,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掌握數學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在教學中老師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還發現新課標比舊課標更理性些、數學教材的編排更完美些、數學教學更有層次些,教材的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教材比舊教材教學內容的編排更為科學合理,我想:無論是課標的修改還是教材的改編,最終目的是促使數學課程更加完善,更適應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用的價值。而課標的修改需要很多專家親臨一線的教學與研討,只有這樣修改的課標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
十年的新課改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使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多次在教學中困惑,不知所措,但透過學習,我們又引來了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我們始終緊跟著新課標、新理念,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領悟教學精神,落實好新課標的要求,教好書,培養好學生!才是我做為一名教師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和幸福。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1
2022年7月7日,在梁芳芳名師工作室的精心組織下,我有幸參加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專題培訓會的網上研修活動,收穫頗豐。
“上午的培訓崔允漷教授以《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為題,從課程修訂的重要性、課程方案主要內容、課程標準四大亮點、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四個方面作主題報告。“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首先,崔教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的高度,闡述了課程方案和標準修訂的重要性。隨後,崔教授從培養目標、基本原則、課程設定、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課程實施五個部分介紹了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本次修訂完善了培養目標,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崔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課程標準“核心素養導向”“增加學業質量”“課程內容結構化”“學科實踐”四大亮點。他強調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改變,需要“新”的教學與評價,新評價有三條變革路徑,其中紙筆考試仍是選拔性考試的主要方式,表現評價是素養導向評價改革著力點,過程資料是評價與技術融合新方向,在這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良紙筆考試,推進表現評價以及探索技術支援的過程評價。
下午,吳剛平教授以《義務教育新方案新課標解讀》為題,本次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基於核心素養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和呈現,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
如何理解課程內容結構?
吳剛平教授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達成一個共識,我們所說的內容課程中的“內容”到底指什麼。一般情況下,課程內容是指教什麼、學什麼,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是學科知識。學科知識作為基礎的課程內容結構,主要由三個結構組成。
第一個是橫向領域結構,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並行設定的科目,以及學科內部不同的領域,如語文學科中的識字、寫字、閱讀理解、寫作、口語交際等。
第二是縱向進階結構,學科知識要一級一級往上學,從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斷進階。
第三是縱深表裡結構,從橫向,到縱向,再到縱深,是課程內容體系的完整結構。
吳教授指出,我們要重視的是裡層的學習意義,這是最能夠回答“知識最重要的育人價值是什麼”。這個內涵價值包括學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習動機、學習體驗、認識成就、能力高度、情意態度、身心和諧、精神境界等。
表層的知識形式回答的問題是“用什麼知識育人最有效”,具體而言,不同學科特定領域有著各種不同符號系統和邏輯形式,包括術語、概念、事實、公式、圖譜等。
吳教授特別強調,一些學校探索的“深度教學”,其實是個誤解,只是把特定領域的術語、概念等符號系統搞得很深、很難。其實,不論多深多難,都僅僅是表層,並沒有深入育人價值的核心。“新課標”的課程內容標準,明確按照“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三個方面來展開和說明課程內容。完整的課程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學習物件、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學習物件即物件性內容,就是教什麼、學什麼;學習過程即過程性內容,就是怎麼教、怎麼學。學習結果即結果性內容,就是教出什麼來、學出什麼來。物件性內容可以一模一樣,規模化地進行統一講授,但過程性內容和結果性內容只能因人而異,必須設計每位學生捲入其中的主題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做中學,用日常教學中,往往更重視物件性內容,而忽視過程性內容和結果性內容。吳剛平指出,現在必須從理論認識上將原有單一的物件性內容迭代,升級為物件性、過程性和結果性融為一體的新型課程內容概念。
本次學習之後我對學習新課程的理念並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有以下幾點體會:
1、新課標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同時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這對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單元學歷案”告訴我們一線教師要應該勇於創新,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小部分教學改革,進而對新課標得出自己的再領悟,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的搖籃。
2、反思改革教案的重要性,要從實踐中總結反思、提煉經驗,教案修改也要與新課標改革相伴同行。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心中有“標”,樹立教學的大局觀,才能在更新教學理念、拓寬學科育人功能上不斷有所進步。
3、課程以育人為導向的理念,育人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素養是在解釋和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表述要注重採用問題解決的綜合表現來界定,要增強學生認識世界以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4、學業質量標準評判對自己的啟示,教師不能只將目光放在知識點掌握和學業成績上,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情境創設與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從做中學和悟中學進行單元教學設計。讓學科知識、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巢狀疊加,增加操作性、具身性和體驗性,整個教學從知識傳遞型教學轉向知識建構型教學,突出學生與學科知識的意義關聯和價值關係,實現教學活動的意義增值。
總之,一天的學習,得到的引領和自己的感悟很多,課程標準變了,今後的教學也要一點一滴地變起來。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2
2022年7月7日,在梁芳芳工作室的組織安排下,我參加了鄭州組織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專題培訓,受益良多。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結合自己以前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要嘗試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同時把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初步體會到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勤奮!”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把自己當成學生,想學生之想,使學生、夠與老師發生共鳴。讓學生在願意甚至是期盼的心理下去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這只是我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也希望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能邊教邊學,與其他教師互相切磋,越做越好。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3
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專家組組長、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作《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的主題報告。崔教授從課程修訂的依據、課程方案主要內容、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四個方面精準解讀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
崔教授從課程修訂的依據、課程方案主要內容、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四個方面精準解讀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
崔教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的高度,闡述了課程方案和標準修訂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課程方案的修訂是落實中央要求、適應教育發展需要、迎接新時代挑戰的需求,課程修訂就是為落實立德樹人描繪育人藍圖。此次“新課程新課標”修訂,從培養目標、基本原則、課程設定、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課程實施五個部分解讀了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完善了培養目標,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崔教授深入淺出地從兩大突破和兩個推進,即課程標準“核心素養導向”“增加學業質量”“課程內容結構化”“學科實踐”四方面解讀了課程標準的亮點。最後他強調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改變,需要“新”的教學與評價。新評價有三條變革路徑:紙筆考試仍是選拔性考試的主要方式,表現評價是素養導向評價改革著力點,過程資料是評價與技術融合新方向。在此過程中,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下午的培訓中,華東師大吳剛平教授做了《義務教育新方案新課標解讀》的報告。吳教授從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關鍵詞、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實務、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改革三個方面進行精準解讀。
其中,吳教授指出新方案新課標的改革中“育人為本”、“核心素養”、“綜合化”、“實踐性”四個關鍵詞,值得高度重視。學校制定課程實施的方案,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保證國家課程有效實施;保證地方課程規範開設;保證校本課程合理開發。他強調本次課程內容修訂沒有弱化學科知識,而是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把學科核心知識融入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專案或任務等學習活動中,形成橫向關聯互動、縱向進階銜接的課程內容結構體系。
吳教授的講座使大家對新方案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為下一步在教育教學中貫徹新方案,執行新課標奠定了基礎。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本次培訓活動,我在專家的引領下,明確了課程改革的新動向,接下來我定會不畏跋涉、積極進取、育人為本,以實際行動把新課標、新思想、新理念進行深入研究,充分理解新修訂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把有關要求落到實處去。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4
自2001年11月19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的通知”至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年的時間,可以說基本實現了“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歷史性跨越。如今,更需要解決的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歷史性課題。由此,《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正式出臺。
新版的《方案》和《課標》出臺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積極的相應,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和業務主管部門都積極行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和解讀活動。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指南,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掌握,並深刻領會。便於記憶,整理如下:
1、課程改革的一個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2、課程教材的兩個作用:培根鑄魂,啟智增慧。課程改革的兩個方向:中國特色,世界水準。
3、人才培養的三個目標: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本次修訂的三個原則: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課程方案的三個變化: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定,細化了實施要求。
4、課程改革的四個任務: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四個舉措: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教材編寫的四個原則: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時代性。課程設定的四個變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定,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將勞動、資訊科技及其所佔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
5、課程教材的五個體現: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課程標準的五個變化: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課程改革的五個原則: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加強課程整合而,注重關聯;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教育改革的五個主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課程實施的五個步驟:科學規劃課程,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育評價,強化專業支援,健全實施機制。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5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6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
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透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7
只有在不斷學習中才能進步,這正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我參加此次培訓學習後再次深刻領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發展,教學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更新。 聽了各位專家的報告和講座,我明白了現代教育對教師成長髮展提出的新的、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而我對教學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發展。各位專家的專題講座和優質課,新穎獨特的教學理念,嫻熟實用的教學技巧,適合當代初中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背景介紹、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機智點撥等,讓學生體驗到了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專家們對議論文、散文、小說、說明文的教學建構思想,無疑是給我們在一線從事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教學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為老師,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上,應是一個教育科學的研究者,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材,關注社會,關注學科的發展;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經常進行案例研究,把教學看成是一種藝術,一種追求,讓自己擁有先進的課改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運用講座中的科學方法指導自身的教學工作,爭取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其次,經典課例分析,開闊了我的視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應該是全面系統的語文學科本位知識。在學習中,每一天都有感觸,每一天都有收穫,每一天都有驚喜,聆聽了專家的一場場精彩講座,我獲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靈的洗禮。透過專家引領,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透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我準確地把握了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各類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的重難點,認識並掌握了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討論和交流的環節上,讓我知道了現在語文這門課在全國大背景下的現狀和發展。專家透過教學的課例,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視野。
第三,專家講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設計教學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對教材研究不夠,教學設計不精,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待改進,對課堂教學改革建議中的課堂教學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課堂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舊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教學過程注重於教而學的重視不夠;結果學生的語文思維訓練不夠,能力提高緩慢,情感薰陶不深入。
透過專家講解,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重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應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學習環節完整,聯絡緊密,銜接自然。課堂教學要能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解決什麼問題”,注意對學生加強訓練,數量要合理、梯度恰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總之,透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自己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信念,讓我明確了自己今後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8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透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努力的方向。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後鞏固、課外拓展。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思考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讀懂。
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節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後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複習,在教學中我採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咱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透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透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透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對於我們有59人的這個大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誦
名言警句用簡短的話語向我們昭示了許多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為它比較短,容易背誦,而且蘊含的道理讓人一讀就懂,所以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鑑於此,我在班裡組織了進行名言警句積累的活動,上課鈴一響,同學們便依次站起來背名人名言,全部背過後,再進行新課的學習,此活動從我接這個班開始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古詩文誦讀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文教局對我們五年級古詩文誦讀篇目的要求,怎樣讓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做到紮實有效,為此我想盡了辦法,因為我班人數比較多,如果在課堂上依次檢查學生們的積累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後,我採取了運用古詩文積累過關卡的形式。即在課堂上隨機抽取人員背誦,發放過關卡,有他們再去檢查他們組其他成員的背誦,並且負責發放過關卡。過關卡積累到3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學士,積累到40張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院士,積累到5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博士,積累到70張則被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博士後。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我還採取了與學生共同背誦的形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此種活動的方法還在積極探索之中。
3、中外經典品讀
對於擴充套件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則主要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分期分主題向我校的圖書室借閱圖書,並且保證每本書抽出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其餘部分在課外進行閱讀,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19
我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我參加了歷史遠端教育培訓、在學習中,先後聽取了多位專家關於歷史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透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課程結構和課程設定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對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以下是我對歷史課程的體會和感悟:
1、要確立新觀念、轉化角色、更新觀念、轉化角色、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創新人才。
2、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3、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透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4、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透過半年多的網上緊張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使我對歷史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以更好的促進農村中學的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20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重新學習課表,又把一次次的實踐進行總結。為此,透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在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讓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透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透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心得21
一、化學新課標對化學學科基本觀念的新的詮釋,徹底改變了我的教學觀念。
盧巍老師用整整一上午的時間,詮釋了觀念為本的教學策略,真是大家之言,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實驗觀,分類觀,等等精彩紛呈,這些觀念衝擊著知識為本的教學觀念,現在仔細想來,更重要的是能力和觀念,盧巍老師把什麼是觀念教學,如何進行觀念教學,每一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哪些觀念,深化或轉變學生的哪些認識,都進行了細緻的分解,並有大量的例項作為實證。透過這次培訓,盧老師的觀念為本教學理念真正的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
二、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變化
1、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各位專家特別強調實驗技能,這一點對學生以後的探究性學習是極為有利的。以前我們教學中較為注重的是片面追求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以便應付考試。實際上使學生不僅對學習化學感到枯燥,同時也不利於掌握化學知識。
3、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努力改變過於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努力改變“教師教死,學生學死”的教學現狀。
4、在原有課標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三、新的化學新課程標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化學實驗及其教學急待予以切實重視。
2、課堂教學期待開放與實效雙贏。
3、知識教學需要轉變觀念和正規化。
4、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訴求常態化。
5、科學應試多樣化發展評價任重道遠。
6、教學的教學行為需要與先進教學觀念一致。
作為普通的一名化學老師,透過培訓學習,我會更加堅定我的信念,繼續在新課標的大旗下,為初中化學教學工作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