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精選22篇)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

  20xx年11月我有幸參加了由xx市教育局主辦、xx學院協辦的xx市義務教育階段教研組長培訓。在這為期七天的培訓中,我們聆聽了xx師院龍教授的《課程改革綱要》基本精神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再認識,胡教授的《課例研究,中小學老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市教研室李主任,禹主任精彩的專題講座,以及xx學院的幾位教授所做的精彩報告,同時我們還觀摩了我們團結小學的集體備課和齊樓初中的校本教研,使我受益匪淺。透過此次學習,使我的的思想認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擁有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研組長的作用和職責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現將培訓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一、提高自身修養,提升團隊能力。

  教師應該是一個學習型的智者,讓學生為你擁有淵博的知識而折服。我們應該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必須要有開發課程和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將學習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為高效。教師互動合作是學校教研的標誌和靈魂,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交流與衝突是非常寶貴的。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援,這是當前一個重要工作。在觀摩我校集體備課時,作為團結小學的一員,當我在觀摩的隊伍中聽到同行們的好評時我感到驕傲與自豪。備課組老師精心的備課,對教材的挖掘,發言的深度與廣度,獨到的見解以及良好的個人素養,定案的可操作性都對觀摩團的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各集體備課的氛圍下,形成資源共享,我們的課堂教學怎麼會低效呢?只有提高自身修養,提升團隊合作意識,才能使我們的教研更具有實效性。

  二、轉變教研觀念,推動教研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研工作,教研經驗,教研方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研組長應以新課程目標為導向,用新的教研觀念和教育理念圍繞新課的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教學研究,在探究過程中要有新的創意,要採用新的教研方式和方法,為教學研究的發展探索新路。教研組是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校本教研的主陣地。教研組長是教研組的“脊樑”,更是凝聚同伴的學術引領者,職位雖小,責任重要。我將緊密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緊密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把管理、學習、思考與教研很好地結合起來,儘快提高自己的教研管理水平和能力。透過學習將提高我們的教學研究工作水平,並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管理方略和教學研究風格,努力向專家型教研組長、研究型教師的目標不斷邁進。

  三、加強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展。

  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要求老師改進教學方法,不再“一言堂”,“滿堂灌”,而是要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xx師院龍教授的高效課堂理論提出了為課堂教學減肥瘦身,說明了課堂教學的改革精髓:用核心知識教學來“修剪”課堂,讓教學活動露出脊樑,變得精幹,給學生的學習騰出足夠的空間。在齊樓初中的課堂上,我看到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積極參與,他們很好的詮釋了“學會—會學—想學”的過程,成為最好的教學方式。

  教研組長個人的發展,關係著整個教研組的發展,關係著學校大家庭的發展。這一次的培訓我受益頗深,不但提升了教育理念,還開闊了個人視野。參加這樣的培訓機會難能可貴,我要好好品味,慢慢消化,讓它漸漸的滲入到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同時將學習到的新理論,新經驗帶回到自己的學校,運用到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的實踐中,促進學校內涵式、深層次、高層次發展。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2

  一、化學新課標對化學學科基本觀念的新的詮釋,徹底改變了我的教學觀念。

  盧巍老師用整整一上午的時間,詮釋了觀念為本的教學策略,真是大家之言,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實驗觀,分類觀,等等精彩紛呈,這些觀念衝擊著知識為本的教學觀念,現在仔細想來,更重要的是能力和觀念,盧巍老師把什麼是觀念教學,如何進行觀念教學,每一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哪些觀念,深化或轉變學生的哪些認識,都進行了細緻的分解,並有大量的例項作為實證。透過這次培訓,盧老師的觀念為本教學理念真正的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

  二、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變化

  1、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各位專家特別強調實驗技能,這一點對學生以後的探究性學習是極為有利的。以前我們教學中較為注重的是片面追求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以便應付考試。實際上使學生不僅對學習化學感到枯燥,同時也不利於掌握化學知識。

  3、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努力改變過於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努力改變“教師教死,學生學死”的教學現狀。

  4、在原有課標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三、新的化學新課程標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化學實驗及其教學急待予以切實重視。

  2、課堂教學期待開放與實效雙贏。

  3、知識教學需要轉變觀念和正規化。

  4、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訴求常態化。

  5、科學應試多樣化發展評價任重道遠。

  6、教學的教學行為需要與先進教學觀念一致。

  作為普通的一名化學老師,透過培訓學習,我會更加堅定我的信念,繼續在新課標的大旗下,為初中化學教學工作貢獻微薄之力。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3

  20xx年8月,我參加了由xx縣教科局舉行的20xx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新課標、新教材暑期全員培訓學習。雖只經歷短短學習時間,卻讓我收穫了許多,思考了很多。但是,要對經歷了十年才修訂的英語課程標準進行重新的認識和把握,對於我們所有的一線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下面我想談一談個人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新版英語課程標準的新特點

  透過學習我認識到,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教學過程與方法、策略與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與創新。它體現了當前教育教學與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它以實現各個學科的課程整合為首要任務,超越了學科壁壘,並首次提出了外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構建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解決了課程理念和目標設定的一致性問題,宣告了“知識+技能”時期的終結,倡導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二、新版英語課程標準更具學科特點

  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髮展的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最佳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新舊課標中教育教學理念的對比,改變了原來課程理念也適用於其他學科的普適性問題,使理念更加具體,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實。

  三、新版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參與、實踐、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為主線,強調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如何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應更加關注如何為學生提供最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和儘量真實的語境;同時必須關注學校的整體課程設定與實施在行為養成上做了什麼,是怎麼做的。

  四、新版英語課程標準更加需要創新型教師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創新的精神尋求優良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我想,要做一個創新型教師,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創新。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學習的情況,對教材的順序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和不斷補充擴充套件。我們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斷創新。在積極進行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要增強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靜態的文字變成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積極創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用,在運用中不斷學習。

  3、要有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建立民主、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之間要有互動,既互相幫助又互相鼓勵,形成一個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新局面。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讓我更加認清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切切實實地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的方法,透過英語學習瞭解世界,為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盡一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盡一份心。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熟悉課程標準,才能真正地實施課程標準,才能讓課程標準對一線教師起到真正的引領作用。在此過程中,我認為最權威的解讀者就是我們一線教師自身。我會在看似平凡、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職業的生命動力。相信在經過無數細節的精打細磨之後,自己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4

  今年寒假慶幸自己能第二次參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農村小學教師培訓。為期五天的培訓中有xx教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xx高階講師的《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輕鬆搞好教學工作》、xx講師的`《民俗文化與小學語文》、xx副教授的《語文常用工具書》等以及太師三附小兩位老師的作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聽取了幾位教授、講師的報告,認真研究了教育教學理論,接受了心理健康指導,從理論上學習了教育科研方法,對我來說是受益匪淺。這次培訓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透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作為一名老師,讓我激動和回味的莫過於xx教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她從教育理論和教學管理生動的教學事例中讓我更加的體會到良好的師德是立身之本、為師之魂、育人之需,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學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就能融會貫通的,需要自己的認真鑽研和日積月累,但要成為一名好老師,首先必備的一個條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師德。透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重新修訂的意義,《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新的內容和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解讀三個板塊內容的講解,使我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讓我不由得就會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對比,以此為鑑,對我今後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每一條內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內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師去細細品味。

  在楊老師的講座中她最後提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真誠的、無私的、廣泛的、一視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線的老師尤其我們班主任我想都會認同,而且一直朝這方面努力去做,儘管孩子情況不同,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愛的教育下長大成才。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愛,都應該是毫無保留的,無論是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還是對頑皮、學習成績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導的學生,教師都要主動去親近和關愛他們,讓學生感到老師是自己最信賴、最尊敬、最親近的人。教育事業就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更深刻領會了關愛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上關心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學生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感受愛的過程中,理解愛,學會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學生,他們身上有不同的閃光點,只是有的沒被發現。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誇獎學生,激勵每一個學生上進,賞識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期待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那些後進學生的身上,傾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以平等的心靈善待學生,用愛的情懷關注學生,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論的說教都有效。把這種情懷融入平實的生活,把學生的進步當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誠的相待詮釋幸福的內涵。這樣相信我們的教育會更加成功。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的緊迫性是從xx講師的《民俗文化與小學語文》這門課程中。以往也知道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但高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幾個生活中的問題我才知道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比如何為“年”,民間娛樂中的“鞦韆”“拔河”什麼意思、有何來歷?我真的是知之甚少。自己太需要學習了,聽課後只有這麼一個想法。

  體會是可以記錄的,但心靈的感受可能是無法言語的,只有自己的經歷,才會有認識上的提高。教師的成長是有規律的,要健康的成長就要遵循這幾個規律。職業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個人的奉獻與自身價值的實現聯絡起來;教育理念是成長的關鍵,我們要與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知識水平是成長的基本要素,教育實施能力是成長的核心要素,環境是成長的外部要素;影響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的工作態度,組織教育能力,和人際關係。雖然我經驗不夠,但我有最大的耐心與熱心,我有充足的信心,只要我肯努力,相信以後再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的,愛我的職業,愛我的學生,這是我最大的目標。

  這次培訓是充實、忙碌、有序交織在一起的,透過培訓我認識到,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有目的地總結教育經驗,反思教學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農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

  同時還要感謝市教院,為我們講課的老師以及和我們一起學習的三位班主任老師,在這裡真誠的向你們表示感謝。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5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因此,必須透過課程改革,促進美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因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徵,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在現代社會中,隨著資訊化程序的加快,影象作為一種有效而生動的資訊載體,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透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資訊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學校體系中,大多數課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號的基礎上,而美術課程則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而向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美術課程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

  (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透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向學生提供了技術性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和善於實踐的心理品質。

  (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程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注意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使本《標準》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透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透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為促進學生髮展而進行評價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6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想有一個好的教學教學效果,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理論進行支撐。因此我們就必須在閒暇之餘不斷研究《美術課程標準》。自從研究課題以來我就不斷潛心研讀《美術課程標準》,從中也是受益匪淺,讓我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個質的飛越。

  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成都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透過有效地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因地適宜、因材施教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建議,但是同時也明確地指出“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這些活動建議,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其他學習活動建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在實施美術教育的時候就應該實實在在地站在學生和教師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根據情況來採納或者重新設計課堂作業,從而達到學生髮展的目的。

  三、美術學習從學生興趣入手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透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將過程與結果等同對待

  在美術各個領域的學習過程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重參與和探究的過程”。因此,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時也應該把血生的“學”考慮進去,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地體現出學生在本節課中將如何學習本節課的知識,要從以前的教師“滿堂灌”的模式中走出來,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學習、快樂學習。

  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新課標緊密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發展。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發展。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美術課,我們就必須勤下功夫多做研究,不僅要研究學生,還要研究自身,只有這樣我們的美術課才能讓大多數孩子喜愛,我們的美術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7

  隨著課改的深入,美術課標也進行了修訂,以往美術課在教學中經常被視為小科目,在此次的課標修訂中卻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學校安排的美術新課標培訓《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這本書,我更為清晰地認知和把握修訂後的美術課程標準的宏觀定位與具體內容。現具體實談談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對美術課程的特徵理解

  修訂後的課標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美術課程的輪廓形象,揭示了美術學科獨有的特徵屬性,也填補了過去的大綱、課標實驗稿對學科特性描述的空白。感知、理解屬於審美的範疇,視覺形象的創造則需要技法的支撐,這與我們過去所講的美術課既要有“美(審美)”,又要有“術(技法)”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單純只解決審美或單純解決技法問題也是不可取的。審美需要技法的支撐,審美會更有厚度。

  二、對美術課程的性質理解

  實驗稿中將美術課程性質定位於“具有人文性質”,這肯定是正確的,但由於很多學科(語文、音樂等)也有這樣的屬性,因此還不能全面概括美術課程的完整特性。修訂後將美術課程性質概括為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比實驗稿更全面、更準確一些。凸顯視覺性這一特徵,更容易實現美術課程發展學生感知能力、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教育價值。我特別贊同修訂後新增的“愉悅性”這一性質。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要知道“教什麼”,“怎麼教”,還應該關注學生“怎麼學”,“學得快樂”也應該是我們教學的追求之一。

  作為非應試學科的美術課程,我們靠什麼來吸引學生?國家課程計劃保證了美術課的開設,如何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坐得住,學得好,這就要靠美術教師善於利用美術學科的特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來實現了。美術學習的程式和方法是豐富多樣的,結果也是多樣的,難以用簡單的正誤來評價。”美術活動還具有調節身心的功能,更多的學生期望在美術課上獲得表達與放鬆。趣味是愉悅性的基礎,美術課要體現愉悅性的教學原則,鼓勵美術教師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的獨特魅力,精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組織開展一些遊戲、表演、競賽和展示等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進行美術學習,以增強美術課的吸引力。

  三、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的認識

  所謂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想與信念,理念是針對教師而言的。新的課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面向全體學生;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關注文化與生活;

  (4)注重創新精神。

  儘管這四個方面不是美術課程所獨有的,但應該是在美術教學中倡導和張揚的。其中,“面向全體學生”是新的課程標準新增的和反覆強調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新目標,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讓孩子們受到公平的義務教育”已成共識。就美術教師而言,我們不能只面向少數特長學生,而是“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力,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農村和民族地區學校也要開齊、開足美術課,讓每位孩子都享受到基礎美術教育的權利。

  四、對三維目標的理解

  課標中所佔篇幅最多的就是“內容標準”部分,它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美術課標其實就是表述國家對公民在美術方面的基本素質要求。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達標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標準。與實驗稿相比,修訂後的課標在內容選擇上與課程目標更加融合。內容標準的表述更加明確具體,出現了很多定量的具體要求,更具有“標準”的性質。記住:12、3、6,3,2、300。三維目標具體定量要求如下:

  1、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辨別12種以上的顏色。識別3種或3種以上公共場所中常用圖形的符號。能說出至少6位重要美術家(中外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

  2、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3種或3種以上製作的方法,瞭解工藝製作的過程。透過觀摩錄影或邀請當地工藝美術家、民間藝人,瞭解中國傳統工藝製作方式與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說出2種或者2種以上的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的主要特點以及作品的寓意。描述和分析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徵,寫出300字以上評論文章,並有興趣與同學討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或事件。

  認真研讀內容標準,我們不難發現:修訂後的課標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注重了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科主線,也關注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育功能的拓展,還體現了不同學習活動方式所經歷的過程、方法,是一種“均衡式”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有利於規範美術教師在操作層面體現多維的課程目標,美術綜合探索要有“美術味”,不能脫離美術本位,但也忌諱過於純粹的專業課。把握好尺度。

  五、對教學、評價建議的理解

  由於師資水平與教學條件的差異,各地美術教育水平發展很不平衡,許多農村學校美術教師感到教材難度較大,內容不適合農村學生生活背景,許多課業難以完成,感到無所適從。針對這一問題,修訂後的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增加了“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觀”的要求,特別提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要因地制宜,靈活選用和創造適合當地美術教學條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可以看出新的課標的教學建議貼近現狀,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這一建議給美術教師提供更為寬鬆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對教材進行變通處理,自主研發一些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修訂後的課標在評價建議上也較實驗稿更加實際,刪去了不易操作的“美術教師評價體系”。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求儘量採用質性的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評價、多元化評價,以激勵學生為主。的確,與其花很多的精力去搞美術教學質量評價,倒不如多搞幾次對學生髮展有用的作品展示來得實在。此外,修訂後的課標還十分重視回應美術教師的訴求。為保障美術課的基本教學條件,在課程資源建議中對學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美術教學中,必備的美術教學裝置與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畫、中國畫、版畫等繪畫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為美術教師爭取教學條件的合理要求提供了依據。

  美術教師是美術課標重要的閱讀者和使用者。與實驗稿相比較,修訂後的課標不僅與時俱進,在概念界定上更加準確嚴謹,在行文表述上也更加簡潔精緻、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相信能夠得到美術教師們的喜愛。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美術課改十年來的積累與沉澱,凝結了學科專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線美術教師的願景,必將引導美術課程向縱深發展,更好地完成美術課程的使命。當然,以一種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任何“完美”的課標也只能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還需要在課程實踐中進行驗證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可以說,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我們中小學美術課程走進成熟的標誌!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8

  2022年9月11日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張金麗老師主講的霞山區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培訓。張金麗老師首先向我們解讀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主要變化,讓我們從中認識到教育理念已從原來的“知識為本”轉變成“育人為本”,課程目標從“雙基”變為“四基”,內容方法從“結果性”轉變成“結果性加過程性”,評價目標和方法從“單一”轉變為“多元”。然後她又分別對小學數學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做出詳細的分析和解讀。

  這次培訓雖然只是半天短暫的時間,但收穫不少。透過這次培訓,我們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為我們以後的教學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以這次培訓為契機,在校內的數學教研活動中展開全面的學習與研討,我們一致認為:時代變了,學生也變了,教材與教學目標現在也隨之改變,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在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大膽創新,不斷湧現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1、要教書,先育人。

  聽了張金麗老師解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後,我們深有感觸,我們深刻了解了義務教育數學課標上突出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數學教育當中。其實有高智商、高水平的人,如果沒有道德做基礎,那麼智力水平越高,對人類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我們要教書,先育人。我們要堅持以德育為首,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真正體現出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2、“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在不斷地更新,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很廣泛,這使得當前的學生在很多方面有可能已經擁有超過教師的知識。具有先進教育觀念、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我們要爭取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成果,要透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科學知識;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職業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意識和個人師德素養;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注重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注重小學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融合;善於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只有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新時代的學生,才能為培養出更新、更好的人才。

  3、“教”向“導”轉變。

  透過張金麗老師對新課標解讀,我們意識到:必須徹底轉變以“教”為中心的舊觀念,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思想。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教師在課堂中透過不斷的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感知、理解、評價、應用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同時,我們要明確“過程與結果同等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參與到知識來源的整個過程,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實驗操作等方法得出結果或結論,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的能力與習慣。

  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課程標準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學習,不斷的探討,不斷積累經驗,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9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重新學習課表,又把一次次的實踐進行總結。為此,透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在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讓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透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透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0

  加強勞動教育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過程,不可能簡單地一蹴而就。就學校教育來說,要將勞動教育列入必修課,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編制詳細的勞動教育大綱,編印不同的教材體系,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中小學要全力走出應試教育怪圈,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中專學校和職業院校要在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的基礎上,加強勞動技能教育,為他們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家庭教育來說,家長要為孩子創造勞動機會,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切忌事事包辦,過度溺愛。就社會教育來說,要透過多種途徑加大正面典型宣傳和負面典型鞭策,讓“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不管歲月怎樣變遷,勞動都是社會的永恆主題,也是每一個青少年應該樹立的勞動觀念。但願新時代勞動教育能夠讓每一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鍛造過硬的勞動本領,並在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1

  傳統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徵是“坐而論道”,它以聽講、記憶、理解、練習、考試為主要活動形態,可以稱其為書本型或認識型的育人方式,這種育人方式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有其優勢,但這種優勢同時又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軟肋”,它嚴重束縛著我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核心素養導向的新課程、新課標呼喚新的育人方式,我們如何找到一個支點,破解這個“短板”,倡導和重建嶄新的育人方式?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課標的修訂(研製)過程。

  課標修訂(研製)不僅要為課程內容確立標準、也要為學業質量確立標準、同時還得為教學活動確立標準。為教學活動確立標準本質上就是解決“怎麼培養人”的問題。“怎麼培養人”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也是難度和挑戰性最大的問題。各課標修訂(研製)組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持續交流研討的基礎上,取得的重要共識就是必須強化“實踐意識”,確立實踐在各學科培養人中的重要乃至核心地位。學科實踐因此成為各學科課程實施和教學活動的關鍵詞和中心詞,為此各課標在教學建議和教學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考察、實驗、調研、操作、設計、策劃、製作、觀賞、閱讀、創作、創造等。從這個角度說,落實課標就是要把這些實踐性活動真正落在實處。可以說,實踐性就是新課標為教學活動確立的“剛性”標準,新課標所要求的新教學不是簡單地在原有的育人方式框架中增加點“實踐”“活動”的成分,進行修修補補,把實踐活動只是作為手段、點綴,而是要以學科實踐為支點,撬動傳統育人體系,構建以實踐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為什麼要強化實踐,確立實踐在教學中的關鍵和核心地位?說到底這是由核心素養的本性所決定的。核心素養本身就是人身上具備的可以真實而持續地表現出來、行動出來的素質,它的形成本質上是一種實踐的過程,沒有行動、創造、體驗、感悟,只有記憶、背誦、理解、思維,根本無法形成核心素養。只有透過實踐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與學生的身心有機融為一體,外在的知識才能變成學生內在的能力和品格。

  當然,我們強調實踐絕不是要否認認識的作用,而是要把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讓認識在基於實踐、透過實踐、為了實踐的過程中得到落實、得到糾正、得到批判、得到提高、得到深化、得到建構、得到創新,這樣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引領實踐、指導實踐、推進實踐,從而使兩者共生共長。只停留在觀念和符號層面的認識與實踐是“兩張皮”,這種認識往往是淺嘗輒止並常常導致“假知”,無助於人的發展特別是創造效能力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是以學科的形式進行的,這就是學科實踐的由來。學科實踐與上一輪課程改革就倡導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實踐就其本義而言是相通的,它是一種物質的、客觀的、感性的活動,從教育的角度說,它是一種以“身體參與和親身經歷”為表現形式、以“體驗和感悟”為內在特徵的學習活動。學科實踐是基於學科、透過學科、為了學科的實踐,沒有學科的實踐必然導致實踐的泛化、淺化,沒有實踐的學科(教育)必然導致學科(教育)的固化、僵化。學科實踐的宗旨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比如,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表現為“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數學的語言”,數學學科實踐活動就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可以說,學科育人價值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學科實踐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路徑,學科實踐和學科育人價值是改造和提升學科教育的兩翼,是學科層面落實和培養核心素養的兩大創舉。總之,學科實踐本質上就是要求用學科獨特的方式來學習學科,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用數學的方式學習數學,用科學的方式學習科學,用體育的方式學習體育,設想一下,語文課要是沒有閱讀、數學課要是沒有思維、科學課要是沒有實驗、體育課要是沒有鍛鍊,那麼各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會喪失。尊重並彰顯學科的獨特性、體現學科的精氣神,是學科實踐的核心要義。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2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將勞動課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在一至九年級開設,並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勞動課程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其獨立標誌著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一次內涵提升、結構最佳化與內容重構。接下來如何紮實有效地落實勞動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顯得十分重要。

  從實現學生完整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動課程是新時代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課程體系的組成要素。近年來,一系列加強勞動教育的政策檔案陸續出臺,針對勞動觀念淡化、勞動能力弱化、不珍惜勞動成果等諸多問題,強調把勞動素養培育放在完整培養人的高度去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在基本原則中明確指出,貫徹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勞動課程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社會性和實踐性,在勞動教育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旨在以豐富開放的勞動專案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教育的物件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缺一不可。過去一段時間,勞動作為學生髮展的組成要素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其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在新時代“五育”並舉框架下,勞動課程作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組成要素,將肩負起新的重要使命。

  要肩負起新使命,需要對勞動課程的結構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認真設計。從《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勞動課標”)來看,勞動課程的基本結構是以實踐為主線,圍繞日常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發展需要,按照學段進行進階性設計。勞動課程內容共設定了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專案組成。其中,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製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兩個任務群。從結構和內容看,勞動課程要突出實踐性、實地性和日常性,避免簡單說教和隨意講解,避免簡單的勞動技能訓練,避免流於表面的淺度嘗試,強調跟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密切關聯。

  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密切關聯,是勞動課程實現其價值的重要動力。因為勞動來自生活,又創造了美好生活。勞動課程要紮根學生現實生活,將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能力貫穿於課程實施全過程。“勞動課標”明確規定,勞動課程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提倡勞動、綜合實踐活動,以及班隊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等相關內容整合實施。學校作為實施主體,需要圍繞學生的現實生活儘可能多地設定場域和活動,創造機會和條件,創新內容和形式,挖掘身邊的資源、利用周邊的場地,設計人人可參與、豐富鮮活的勞動實踐。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及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完整參與、真實勞動中豐富體驗、提高能力、深化理解。

  以現實生活為依託落實勞動課程,還需要關注學生的當前需要和未來發展,體現開放性,鼓勵挑戰性。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不僅有日常生活勞動,還有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是為了當下的需要,更是為了未來的發展。勞動課程設計需要在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之間搭建橋樑。現實生活中,勞動所用到的知識往往來自各個學科,學生在勞動中也能應用、檢驗、反思、改進所學的學科知識。同時,國家也鼓勵學校將勞動課程與其他各類課程進行綜合性開設。鑑於此,學校可以考慮從學生真實需要出發,設計開放式活動,選擇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將勞動的技能技巧、相關學科的知識以及所設計活動的任務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勞動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的共融共振、反哺互促,進而讓學生經歷高質量的勞動實踐,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3

  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領域。

  課程改革是涉及到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材、教學、作業、評價等方面的系統工程。作業作為佔據學生大量課餘時間的學習任務,對學生學業質量、診斷改進教學、家校關係、學生素養髮展等至關重要。因此,學校教師如何設計與實施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不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佈後的難點所在,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所在。

  一、凸顯作業培養核心素養的價值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知識與技能鞏固的手段。作業過程,實際上是從有教師指導的課堂教學,過渡到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元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復原力、自控力、專注力、時間管理等素養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作業是培養學生相關核心素養髮展的重要手段,而不能僅僅窄化為知識技能的鞏固。

  當然,作業不僅具有培養學生相關核心素養的功能,也具有評價診斷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價值。教師可以透過學生作業表現,診斷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教學並給予跟進指導。

  有些作業同時具有發展素養與評價診斷素養的雙重功能。比如,閱讀類作業、預習類作業、長週期作業、跨學科類作業等,本身既可以作為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也可以作為測量學生核心素養表現的評價任務。

  二、重視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

  統計結果顯示,無論在小學還是初中,作業設計質量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作業興趣、作業負擔的各項標準迴歸係數均超過0。3,說明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是關鍵前提。

  如何設計體現核心素養的作業?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實施路徑。以單元為單位整體設計作業,有助於避免以課時為單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問題,更加有助於知識的結構化,問題解決的綜合化,有助於核心素養的落實。

  首先,單元作業需要設計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切忌碎片化的知識點羅列;其次,基於單元作業目標,結合課時安排,透過選編、改編和創編等方式整體設計該單元所有作業。單元作業設計需要關注科學性,作業型別,作業難度,作業時間,作業結構等關鍵要素。第三,確保相關作業題的設計體現情境性、綜合性、開放性等特徵。情境,既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之一,也是檢測學生素養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強調高質量基礎性作業的建構

  “雙減”政策中明確提出,“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

  ”何為“基礎”?“基礎”的內涵需要與時俱進。基礎主要是指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基本概念、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等,新時代的“基礎”不能僅僅窄化為基本知識與技能。各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要求、內容要求、學業質量等都是新時代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因此,基礎性作業主要是指基於課程標準、體現核心素養導向、面向全體學生的共性要求作業。高質量學科基礎性作業是確保課程標準要求達成的前提與保障。

  高質量的學科基礎性作業,不僅需要必要的日常性抄寫背誦類作業,也需要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書面練習,還需要一定數量比例的跨學科作業、長週期作業、綜合實踐類作業等,但跨學科、長週期的作業型別要適量、適度和有效,不能“為跨而跨”、“為長而長”,不能流於形式和走過場。學科基礎性作業應該是有助於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各種型別作業的結構化組合,而不是單一作業型別的“一統天下”。

  四、確保作業設計與作業實施並重

  作業不僅包括作業設計,還包括作業佈置、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講評、作業輔導等各個實施環節,這些環節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能發揮最佳的作業效果。

  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是基本前提,但如果只是設計了很好的作業,教師沒有認真批改,也沒有認真分析學生在作業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和可能存在的原因,更沒有透過作業講評輔導去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進行跟進輔導,再好的作業設計也無法發揮真正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從作業設計、作業佈置、作業批改、統計分析、講評輔導等方面齊抓共管,這樣才能確保產生好的作業效果。

  總之,作業是保證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領域,是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判斷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更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主要抓手。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4

  勞動是人們生存的基本要求,熱愛勞動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品德。汪珊珊表示,在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而勞動教育是“五育並舉”不可或缺的一環。勞動課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是希望孩子透過體驗勞動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以及孩子、家長都是一件好事情。

  同時,勞動教育的課程設定充分考慮了各學段的學習能力,目的不是簡單地培養技能,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我規劃能力。目的是讓學生們真正喜歡這門課程,並從這門課程中獲益。

  “勞動可以讓學生掌握生活技能。”從小讓孩子去體驗不同的勞動社會生活,拓寬孩子的視野,透過多項勞動,讓孩子們掌握生活技能,做到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有些技能以後會形成他們自身的職業興趣和專業興趣。同時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透過勞動教育,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從而明白不能浪費,養成節儉的習慣。此外,激發學生勤勞、樂觀的性格形成。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5

  近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執行20年來的首次系統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行10年來的一次系統修訂。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這也凸顯了本次課程修訂的重大意義與基礎性價值。

  中國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是我國教育系統成立最早、覆蓋人群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全國性、專業性、群眾性教育學術組織,是教育部黨組聯絡基礎教育戰線特別是一線校長和教師的橋樑和紐帶,是高水平平臺型教育智庫,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基礎教育科學決策、服務課程實施、提高基礎教育整體質量水平等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學會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學術組織的平臺優勢、專家優勢和資源優勢,以重大專案工作為載體,服務義務教育新課程高質量實施。

  一是著力開展好課改培訓“領航計劃”,為課程實施提供專業支援。學會專家和會員遍及全國中小學,是推動課程落地的重要力量。為服務課程改革,學會專門研究制定了課改培訓“領航計劃”。隨著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的公佈,學會將發揮聯絡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優勢,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任務驅動,積極組織開展案例式、互動式、個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訓,幫助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鑽研新課程標準,用好新修訂的教材,改進教學,為推動國家課程方案落地、引導課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學會貢獻。

  要著力提升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新修訂課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動自覺,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求,進一步理解培養目標;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一步理解課程設定;從校長和教師作為教育的最終實踐者,進一步理解課程實施。

  要透過實施“領航計劃”,著力提升一線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新修訂課程標準的理解把握和日常運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學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更加突出基礎性,在教育教學中強化核心素養培育;更加突出綜合性,在教育教學中加強統籌設計和學段銜接;更加突出實滿分作文網踐性,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動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著力開展好教育教學改革專案,為課程實施提供典型示範。教學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課程實施的質量直接關乎課程改革的成效。在開展學習宣傳、解讀培訓的同時,透過開展具體的教育教學改革專案,引領課程落地,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學會分支機構覆蓋基礎教育全學科、全學段、全領域,將透過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專案,更好地聯絡一線、凝聚一線、服務一線和引領一線,更好地服務課程落實落地、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特色發展和區域教育創新。

  學會將綜合運用示範推廣、展示推廣、交流推廣、宣傳推廣、研究推廣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廣-應用緊密結合的成果推廣鏈條,提升推廣實效。

  學會還舉辦有中國基礎教育論壇、《中國基礎教育》雜誌,各分支機構多年來形成了廣受好評的觀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動,這些陣地、平臺都要在服務課程改革落地中貢獻力量。

  三是著力開展好教育評價創新專案,為課程實施提供機制牽引。在整個深化教育改革過程中,課程改革是核心,考試評價改革是牽引。按照中央《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教育部出臺《關於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任期結束綜合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其中在義務教育階段,明確提出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落實中央《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等6部門出臺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其中在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中,明確提出“課程教學”方面的要求;在學生髮展質量評價中,強調包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

  學會將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在開展相關工作過程中深化教育評價創新專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以評價改革為牽引,牽引一線校長和老師牢固樹立核心素養導向,注重對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推進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牽引一線校長和老師“破五唯”,創新評價方式方法,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有效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帶動新課程的高質量實施。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6

  勞動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學以致用”。而且,勞動教育也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緊密相關,密不可分。

  透過勞動教育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就是“德育”;讓孩子們思考勞動的原理與奧秘,改進與提升勞動效率時,勞動教育就成為智育;勞動教育可達到強健體魄、增強體能的作用時,勞動教育就是體育;當我們引導孩子們發揮聰明才智去設計關於勞動的美的成果時,勞動教育就是美育。這意味著,勞動教育不是獨立、孤立的,而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勞動教育是“理論聯絡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高度重視,那在具體的操作中,就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應該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勞動教育既有“勞動”又有“教育”,而這,才應該是勞動教育的最終落腳點。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7

  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實質的問題。課程內容不變,核心素養理念很難落地。本次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基於核心素養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和呈現,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必將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強化課程內容育人價值

  本次課程修訂明確了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結構化改革方面率先垂範的地位和意義,強調站在課程育人的高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育人方式改革。

  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視角來看,學科知識必須置於育人方式改革語境下,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增強知識學習與學生實際生活以及知識整體結構的內在聯絡,體現綜合化、實踐性,實現減負提質。在課程內容的組織形態和呈現方式上,跳出學科邏輯和知識點羅列的窠臼,堅持素養導向,回到人本身,回到知識學習為人服務的初心上來。

  按學生的學習、發展邏輯來進行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學科知識是手段,學生學習和發展是目的。學科知識必須根據學習和發展需要進行篩選、集約、重組和統合,納入核心素養培育的內容整體結構,做到“少而精”,避免機械訓練、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同時,課程所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可遷移的綜合性品質,可以不斷豐富、發展和進階,適合而且需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彰顯學習中心課程內容觀

  本次課程修訂超越學科內容觀和教學內容觀,彰顯課程內容觀。在課程內容理解上,以學習為中心,不僅包括教什麼、學什麼的內容問題,還包括怎麼教、怎麼學的過程方式問題,以及為什麼教、為什麼學的目的價值問題,甚至還有教的什麼樣、學得什麼樣的結果水平問題。

  這種複合型的課程內容觀,更利於從學科知識本位轉向核心素養本位,突出習得知識的學習方式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價值,打破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知識技能訓練魔咒,克服高分、低能、價值觀缺失等亂象。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中,透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親歷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比如地理課程標準,修訂前主要是以區域地理學的領域(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平鋪設計安排課程內容,學科邏輯很強,但學生學習立場考慮不夠。修訂後則體現學生學習立場,建構出學科活動與學科知識融為一體的地理學習內容體系:以認識宇宙環境、地球環境與人類社會關係這條核心線索為主幹,將運用地理工具和參與地理實踐這兩條支撐線索貫穿其中,形成學科知識與學科活動融為一體的課程內容體系。

  三、開發大觀念、大主題或大任務等課程內容形態

  本次課程修訂引入大觀念、大任務或大主題驅動的問題式學習、專案學習、主題學習、任務學習等綜合教學形式,重構課程內容,最佳化呈現方式,使各部分內容彼此間建立有機聯絡,實現“少而精”,做到“綱舉目張”。

  比如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以文化人、強化基礎的原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融合學習主題、學習活動、學習情境和學習資源等關鍵要素,按學段呈現學習內容,實現語文課程內容結構化,體現語文課程內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事實上,各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方面,都強調以核心素養為主軸,構建大任務、大觀念或大主題等以問題解決為目標的課程內容結構單位和教學單元組織形態,以此作為學習內容聚合機制和學習動機激發機制,有效清理、歸納、整合學科知識點或主題活動內容,在學習內容安排層面落實減負、增效、提質。

  需要強調的是,本次課程內容修訂沒有弱化學科知識,而是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把學科核心知識融入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專案或任務等學習活動中,形成橫向關聯互動、縱向進階銜接的課程內容結構體系。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8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方案)作為我國義務教育的綱領性檔案,在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熱切期待中終於面世。新方案中更加明確的培養目標、更加系統的課程設定和九年貫通的課程與學業標準,全面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體現了對時代特徵、中國特色、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深度融合,為中小學的教育實踐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徑。我們要研判校情,統籌謀劃,錨定改進領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強自我評估,以創造性落實新版課程方案為契機,全面提升學校課程的整體育人能力。

  一、“頂天立地”,加強學校課程一體化設計

  義務教育面向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突出全納性、全面性和基礎性。新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育人目標,提出五大基本原則,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面向未來,進行了課程系統化的設計。

  當前教育實踐還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割裂現象,比如學段斷層、三級課程設計系統性不夠、面對不同的學生需求針對性不強等。學校課程建設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聚焦國家和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聚焦育人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落實;“立地”就是要深入研究學校實際和回應學校每一個孩子的真實需求,強化針對性。既要充分發揮國家課程的主體性和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補充拓展功能,進行一體化系統設計。要建立必修和選修機制,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課程組合。新方案為學校預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間,為更好的滿足每一個學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來,在xx十一學校課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xx十一xx實驗中學針對初中學段的特點,開展了積極探索,圍繞育人目標,將國家主幹課程、學科拓展課程、特長賦能課程三級體系整體設計。用豐富的課程儘量覆蓋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孩子開啟視野和邊界;用多樣性課程,滿足孩子多樣化需求。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說明新方案是可行的,更加符合育人規律。

  二、聚焦素養,推動學習方式變革

  新方案中強調,要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把勞動課程單獨列出,重視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雙減”的要求,轉變講授式的被動學習,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高階思維與能力,必須從改變學習方式開始,特別是打破學科邊界,打通學校與社會生活的連結,打破時間、地點束縛,提供更多元的資源支撐,用最適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跨學科任務式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引進課堂,透過有意思、有意義、有可能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面對真實問題的挑戰,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把緊扣課標的學習量規和成功標準貫穿其中,培養自我評估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開啟深度學習,提升核心素養。比如,xx十一xx實驗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學習產品《校園監控系統改進建議》,成為學校安全管理改進方案,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意義,更讓學生體會到用模型思想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提升思維品質。這種學習超出學科本身,能更好發揮其綜合育人的價值。充分發揮學科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讓學生在做中學,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拓展思維視野。

  三、育人為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新方案實施,關鍵是教師,同時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要引導教師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成長規律的研究,提高全方位育人能力;幫助教師打破豎井式分科的邊界,提升跨學科學習設計能力;抓住實施中的關鍵點,如作業設計、學習任務設計、考試與命題、多元評價方式等,透過專案研究進行突破。發揮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跨學科大教研機制,培育先鋒學科,搭建分享平臺,把教師培養成學習的領導者。

  我們要牢牢抓住新版課程方案實施的契機,全面提升學校課程的育人能力。用勇於改革的創新行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19

  自2001年11月19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的通知”至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年的時間,可以說基本實現了“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歷史性跨越。如今,更需要解決的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歷史性課題。由此,《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正式出臺。

  新版的《方案》和《課標》出臺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積極的相應,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和業務主管部門都積極行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和解讀活動。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指南,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掌握,並深刻領會。便於記憶,整理如下:

  1、課程改革的一個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2、課程教材的兩個作用:培根鑄魂,啟智增慧。課程改革的兩個方向:中國特色,世界水準。

  3、人才培養的三個目標: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本次修訂的三個原則: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課程方案的三個變化: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定,細化了實施要求。

  4、課程改革的四個任務: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四個舉措: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教材編寫的四個原則: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時代性。課程設定的四個變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定,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將勞動、資訊科技及其所佔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

  5、課程教材的五個體現: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課程標準的五個變化: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課程改革的五個原則: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加強課程整合而,注重關聯;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教育改革的五個主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課程實施的五個步驟:科學規劃課程,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育評價,強化專業支援,健全實施機制。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20

  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專家組組長、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xx教授作《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的主題報告。xx教授從課程修訂的依據、課程方案主要內容、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四個方面精準解讀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

  xx教授從課程修訂的依據、課程方案主要內容、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四個方面精準解讀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

  xx教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的高度,闡述了課程方案和標準修訂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課程方案的修訂是落實中央要求、適應教育發展需要、迎接新時代挑戰的需求,課程修訂就是為落實立德樹人描繪育人藍圖。此次“新課程新課標”修訂,從培養目標、基本原則、課程設定、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課程實施五個部分解讀了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完善了培養目標,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xx教授深入淺出地從兩大突破和兩個推進,即課程標準“核心素養導向”“增加學業質量”“課程內容結構化”“學科實踐”四方面解讀了課程標準的亮點。最後他強調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改變,需要“新”的教學與評價。新評價有三條變革路徑:紙筆考試仍是選拔性考試的主要方式,表現評價是素養導向評價改革著力點,過程資料是評價與技術融合新方向。在此過程中,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下午的培訓中,xx師大xx教授做了《義務教育新方案新課標解讀》的報告。xx教授從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關鍵詞、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實務、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改革三個方面進行精準解讀。

  其中,xx教授指出新方案新課標的改革中“育人為本”、“核心素養”、“綜合化”、“實踐性”四個關鍵詞,值得高度重視。學校制定課程實施的方案,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保證國家課程有效實施;保證地方課程規範開設;保證校本課程合理開發。他強調本次課程內容修訂沒有弱化學科知識,而是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把學科核心知識融入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專案或任務等學習活動中,形成橫向關聯互動、縱向進階銜接的課程內容結構體系。

  xx教授的講座使大家對新方案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為下一步在教育教學中貫徹新方案,執行新課標奠定了基礎。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本次培訓活動,我在專家的引領下,明確了課程改革的新動向,接下來我定會不畏跋涉、積極進取、育人為本,以實際行動把新課標、新思想、新理念進行深入研究,充分理解新修訂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把有關要求落到實處去。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21

  2022年x月x日,在xxx工作室的組織安排下,我參加了xx組織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專題培訓,受益良多。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結合自己以前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要嘗試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同時把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初步體會到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勤奮!”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把自己當成學生,想學生之想,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讓學生在願意甚至是期盼的心理下去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這只是我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也希望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能邊教邊學,與其他教師互相切磋,越做越好。

  2022年義務教育培訓心得22

  2022年x月x日,在xxx名師工作室的精心組織下,我有幸參加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專題培訓會的網上研修活動,收穫頗豐。

  “上午的培訓xxx教授以《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為題,從課程修訂的重要性、課程方案主要內容、課程標準四大亮點、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四個方面作主題報告。“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首先,xxx教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的高度,闡述了課程方案和標準修訂的重要性。隨後,xxx教授從培養目標、基本原則、課程設定、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課程實施五個部分介紹了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本次修訂完善了培養目標,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xxx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課程標準“核心素養導向”“增加學業質量”“課程內容結構化”“學科實踐”四大亮點。他強調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改變,需要“新”的教學與評價,新評價有三條變革路徑,其中紙筆考試仍是選拔性考試的主要方式,表現評價是素養導向評價改革著力點,過程資料是評價與技術融合新方向,在這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良紙筆考試,推進表現評價以及探索技術支援的過程評價。

  下午,xxx教授以《義務教育新方案新課標解讀》為題,本次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基於核心素養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和呈現,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

  如何理解課程內容結構?

  xxx教授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達成一個共識,我們所說的內容課程中的“內容”到底指什麼。一般情況下,課程內容是指教什麼、學什麼,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是學科知識。學科知識作為基礎的課程內容結構,主要由三個結構組成。

  第一個是橫向領域結構,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並行設定的科目,以及學科內部不同的領域,如語文學科中的識字、寫字、閱讀理解、寫作、口語交際等。

  第二是縱向進階結構,學科知識要一級一級往上學,從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斷進階。

  第三是縱深表裡結構,從橫向,到縱向,再到縱深,是課程內容體系的完整結構。

  xxx教授指出,我們要重視的是裡層的學習意義,這是最能夠回答“知識最重要的育人價值是什麼”。這個內涵價值包括學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習動機、學習體驗、認識成就、能力高度、情意態度、身心和諧、精神境界等。

  表層的知識形式回答的問題是“用什麼知識育人最有效”,具體而言,不同學科特定領域有著各種不同符號系統和邏輯形式,包括術語、概念、事實、公式、圖譜等。

  xxx教授特別強調,一些學校探索的“深度教學”,其實是個誤解,只是把特定領域的術語、概念等符號系統搞得很深、很難。其實,不論多深多難,都僅僅是表層,並沒有深入育人價值的核心。“新課標”的課程內容標準,明確按照“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三個方面來展開和說明課程內容。完整的課程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學習物件、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學習物件即物件性內容,就是教什麼、學什麼;學習過程即過程性內容,就是怎麼教、怎麼學。學習結果即結果性內容,就是教出什麼來、學出什麼來。物件性內容可以一模一樣,規模化地進行統一講授,但過程性內容和結果性內容只能因人而異,必須設計每位學生捲入其中的主題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做中學,用日常教學中,往往更重視物件性內容,而忽視過程性內容和結果性內容。xxx指出,現在必須從理論認識上將原有單一的物件性內容迭代,升級為物件性、過程性和結果性融為一體的新型課程內容概念。

  本次學習之後我對學習新課程的理念並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有以下幾點體會:

  1、新課標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同時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這對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單元學歷案”告訴我們一線教師要應該勇於創新,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小部分教學改革,進而對新課標得出自己的再領悟,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的搖籃。

  2、反思改革教案的重要性,要從實踐中總結反思、提煉經驗,教案修改也要與新課標改革相伴同行。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心中有“標”,樹立教學的大局觀,才能在更新教學理念、拓寬學科育人功能上不斷有所進步。

  3、課程以育人為導向的理念,育人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素養是在解釋和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表述要注重採用問題解決的綜合表現來界定,要增強學生認識世界以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4、學業質量標準評判對自己的啟示,教師不能只將目光放在知識點掌握和學業成績上,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情境創設與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從做中學和悟中學進行單元教學設計。讓學科知識、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巢狀疊加,增加操作性、具身性和體驗性,整個教學從知識傳遞型教學轉向知識建構型教學,突出學生與學科知識的意義關聯和價值關係,實現教學活動的意義增值。

  總之,一天的學習,得到的引領和自己的感悟很多,課程標準變了,今後的教學也要一點一滴地變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