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精選7篇)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提高小朋友的安全意識,

  2、透過生活中發生的被拐騙及走失案例,引起孩子對防拐騙防走失的重視。

  3、瞭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騙防走失知識和走失被拐騙後的自我解救方法。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關於防拐騙走失的ppt課件,情景影片。

  2、請客人老師扮演陌生人。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1、教師組織幼兒去超市,走到超市門口時,教師假裝接電話說有事離開一會。並叮囑幼兒不要亂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2、客人老師拿著糖果貼紙玩具,充當陌生人過來假裝問路說,哎!小朋友,你們知道新宏幼兒園在哪嗎?如果孩子用手指方向老師只給陌生人,那麼陌生人要請求孩子幫忙帶路,把陌生人送到新宏幼兒園。

  3、另一位客人老師將拐騙演練情景錄成影片作為案例放到課上講解。

  二、結合影片,講述走失及被拐騙的事例

  師:被拐騙的小朋友,你覺得他們會在哪裡呢?他們會遇到哪些遭遇呢?他們的爸爸媽媽有多難過?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

  三、結合圖片,向幼兒介紹防拐騙防走失知識。

  四、幼兒分享自己經歷過的走失經歷及處理辦法。

  五、小結

  告訴孩子記住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單位的全稱以及電話號碼要記住,要告訴孩子因迷了路和或被拐騙、被綁架時,應找警察或撥打110電話。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2

  活動目標: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排練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麼做的?這樣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遊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麼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麼辦?(應當儘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準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絡時能夠及時聯絡。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透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使幼兒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裡、商店(超市)裡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於農村裡、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培養,此外還發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3

  遊戲目標:

  1、遊戲中單腿追逐跑,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

  2、鼓勵幼兒自由分組製作遊戲道具、創新遊戲玩法,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遊戲準備:

  紗巾、紅綠燈、易拉罐、積木若干。

  遊戲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1、引導幼兒用易拉罐或積木自由限定遊戲場地。

  2、師生玩遊戲《瞎子摸柺子》一次。

  二、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創新遊戲玩法。

  1、提問:在遊戲中,你們都碰到了哪些問題?(引導幼兒自由回答)

  2、鼓勵幼兒大膽創想,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啟示幼兒由瞎子控制遊戲節奏。(與紅、綠燈遊戲融合)

  三、再次遊戲,感受新遊戲的樂趣。

  1、幼兒自由分組嘗試新遊戲1-2次。

  2、幼兒互動交流,選出實用的紅綠燈。

  3、師生共同玩遊戲一次。

  四、遊戲分享活動。

  1、提問:誰能來說一說今天自己玩了什麼?遊戲中是怎麼玩的?

  2、幼兒相互交流後,請個別幼兒講述,共同分享遊戲的快樂。

  3、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幫助殘疾人。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4

  活動目的:

  鍛鍊幼兒的聽覺以及逃跑能力。

  活動準備:

  手帕

  遊戲介紹:

  可多位幼兒共同參加遊戲。一人用手帕矇住眼睛當"瞎子",一人將左手抓住左小腿當"柺子"。

  玩法:

  "柺子"吹口哨,其他幼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開,"瞎子"聽聲去摸"柺子","柺子"被摸住,雙方對換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遊戲,下一輪再玩。

  活動反思:

  在開展本次遊戲前也糾結,到底選擇哪個遊戲呢,最後確定了《瞎子摸柺子》,其主要原因:遊戲中有角色區分,並且角色區別比較明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區分。遊戲中瞎子和柺子一直處在動態中,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更喜歡具有挑戰性的遊戲,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遊戲中和小班幼兒一起遊戲,也有了一定的挑戰性。在遊戲中,小班幼兒可以和小班幼兒一對一地進行結對遊戲,這對於大孩子和小孩子的社會性都有了要求,這也是我們選擇這個遊戲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遊戲中,我們驚喜地發現了以下幾點:

  一、有機整合,讓參與更自然

  相比以前的混齡民遊,我們本次沒有采取一開始就混的方式,而是兩位老師一人帶一部分的幼兒,在小班幼兒開始遊戲時,小班幼兒在旁邊觀看,同時瞭解遊戲的玩法,這為後來小班幼兒也參與到遊戲中打下了基礎,他們可以事先也用遊戲玩法和規則,在開始混齡時心中有數,才不會害怕,也不會不敢參加。在第一次遊戲後,小班幼兒開始講述遊戲中發現的問題時,這時候小班幼兒才參與到遊戲中,這種參與的方式更顯自然。

  二、 互相幫助,讓混齡更精彩

  在以往的混齡遊戲中,基本出現的方式就是大帶小,因此在本次活動的一開始,我們的設想也是讓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一組一組地遊戲。於是,我們在遊戲中看到了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一直扮演柺子進行遊戲,在柺子快要被摸到時,會教小孩子蹲下或者趴在地上以躲避瞎子的摸索。但我們更看到了,一對一扮演瞎子時,雖然是大孩子戴著圍巾做瞎子,但小孩子會拉著他的手,指導他往前,往後,這種小幫大的組合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但正是這種小幫大的組合,反映了在這次遊戲中,社會性的發展不僅僅是體現在大年齡幼兒身上,在小年齡幼兒的身上也得到了體現。

  三、積極投入,讓遊戲更有趣

  本次遊戲帶有一定的競爭性,瞎子必須摸到柺子,而柺子必須躲避瞎子,這兩者之間是相對競爭的關係。在遊戲一開始,由於沒有規定範圍,瞎子始終沒有摸到柺子。於是,在第二次遊戲中,用易拉罐圍圓,規定柺子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這為瞎子摸到柺子創造了條件,但是我們看到了柺子透過加快速度的方式來躲避柺子,並且大孩子知道要拉著小孩子,當小年齡幼兒快要被摸到時會用手護住她,這樣讓遊戲更有競爭性。

  但也看到在遊戲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所有的問題都應該讓孩子們自己發現,自己講述。遊戲必須是自由自主愉悅的,在今天的遊戲中自主性還體現得不夠到位,比如發現問題時可以讓孩子們多講講,並講講應該有什麼樣的解決策略,在這方面老師講的太多,給予孩子的空間不夠。

  二、準備工作應該更到位。遊戲中,老師用圍巾來矇住孩子的眼睛,一方面耽誤啊時間,每次都必須要由老師來系,應該準備一個眼罩,這樣孩子們可以自己戴上戴下,更體現自主性。同時,在遊戲中,發現有的孩子褲腿較寬,因此,拉到了小腿中間,沒有起到屈腿走的目標。老師應該事先設想到會出現這種狀況,可以為孩子們準備打好結的短繩,讓孩子們踩在鞋底並用手拉住,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出現基本直行走的現象了。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真實的案例讓幼兒懂得隨便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4、增強安全意識,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真實案例《卡在喉嚨裡的五角星》、課件《進餐時》、《肚子為什麼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魚》。

  2、圖片: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過期的食物,腐爛變質的食物,假冒、劣質的食物。

  3、每組一小筐(內有圖片如:幼兒一邊走一邊喝水;吃飯時在說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鉛筆放入口中等)

  活動過程

  一、真實案例《卡在氣管裡的五角星》(用講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訴幼兒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教師講解:一天,5歲的龍龍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時喘不過氣來,晚上也睡不好覺。爸爸媽媽趕快帶他到醫院去檢查,結果做很多的檢查才判斷是得了重感冒,他住院治療了一個周,病情有所好轉,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後,龍龍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著覺,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難受了。爸爸媽媽擔心死了。著急的父母又搭車來到了離家很遠的醫院,最後經過一位有經驗的老醫生的檢查,這位醫生從他喉嚨的側面取出了一個大大的鐵製的五角星。醫生說這個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檢查很難發現,幸虧爸爸媽媽及時來到了這裡,要不會有生命危險的。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龍龍的病終於好了。醫生告訴龍龍說:“以後,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險的.東西放入口中。”

  講述完後提問:

  1、這個故事的名稱叫什麼?

  2、龍龍的身體好受嗎?

  3、一開始,醫生檢查出五角星了嗎?為什麼?

  4、龍龍的爸爸、媽媽心裡怎樣?

  5、最後,醫生從他氣管裡取出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6、醫生對龍龍說了什麼?

  7、你還知道哪些東西特別危險,不能放入口中?

  小結: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這個真實的故事時,我的心裡和龍龍的爸爸、媽媽一樣著急,龍龍怎麼能把那麼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虧醫生爺爺的高招技術救了龍龍。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千萬不能隨便往嘴裡亂放東西。

  二、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

  1、課件《進餐時》

  內容:幼兒在吃飯時,有的在說笑,有的在扔飯,有的嘴裡含著飯在玩玩具,跑鬧。

  觀看後討論: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小結:人在吃飯時,飯寶寶都要經過氣管,再到胃,如果吃飯時說話,瘋鬧,飯寶寶就會走錯路,也就容易嗆傷,嚴重者飯卡在氣管裡,會因為喘不上氣來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飯喝水時,一定要安靜,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不能說笑,打鬧。

  2、課件《肚子為什麼疼》

  內容:一天,媽媽從幼兒園接鼕鼕回家,鼕鼕非要媽媽買烤腸吃,媽媽只好給鼕鼕買了兩根。鼕鼕馬上吃了。鼕鼕回到家,看見籃子裡盛著許多草莓,抓起來就吃,媽媽說:“鼕鼕,等洗乾淨了再吃。”“我不怕髒”鼕鼕吃了很多。夜裡,不知為什麼鼕鼕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觀看後討論:

  小朋友,鼕鼕的肚子為什麼會疼?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觀看圖片:(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2)過期的食物。(3)腐爛變質的食物。(4)假冒、劣質的食物。(5)沒洗乾淨的食物。

  提問:這些東西你吃過嗎?說一說,這些東西為什麼不能吃?

  小結:大街上的燒烤的東西特別不衛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乾淨。買食物一定要有質量安全標誌,保制期內的食物。一些腐爛變質,老鼠、蒼蠅叮咬過的假冒、劣質的食物不能吃,否則會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魚》

  內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媽媽買來了一條大鯉魚。做了一道好吃的蔥油鯉魚。明明聞著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來,媽媽說:“明明,彆著急,把魚刺弄乾淨了在吃,但明明可著急了,突然,喉嚨裡卡住了魚刺,明明難受得哭起來了。媽媽一邊安慰明明,一邊帶他到醫院後,醫生阿姨幫他把魚刺取出來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除了用自己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還透過各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充套件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透過真實的案例,我向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幼兒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發言積極踴躍。課件、圖片的運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歡的情景表演,選擇孩子身邊熟悉的生活情景為題材,讓幼兒進行熱烈的討論,取得很好的效果。遊戲《判斷對錯》我採用分組比賽的方法來組織的,幼兒興趣濃厚,非常投入。整個學習過程中,師幼之間是平等的,氛圍是寬鬆的,學習是快樂的。當然,活動中可能會出現孩子不知道用語言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的狀況,需要我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引導。本次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力求形成探究式的師幼互動,較好的貫徹了《新綱要》。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6

  活動目標:

  1、遇到突發事件時,幼兒能及時快捷地撤離到安全地帶。

  2、幼兒熟悉安全撤離路徑,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3、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收集報刊、雜誌、電視報道中有關緊急撤離的事例或圖片。

  2、班級緊急撤離圖。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錄象或圖片,讓幼兒感知遇到突發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煤氣洩漏、火災等)。

  提問:“如果遇到突發事情時怎麼辦?”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知道遇到突發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註的路徑?使幼兒瞭解圖中標註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幾層樓梯、彎道情況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走,到達安全地帶最快?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沿樓梯兩側迅速撤離;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4、熟悉警報錄音,組織幼兒“實戰演習”。聽到警報聲音時,在老師的帶領下,按圖示路徑迅速撤離到戶外安全地帶。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詢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活動反思:

  為順利應對突發事件,加強對全園老師和幼兒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緊急逃生技能,確保幼兒的生命安全,我園在9月開展了緊急疏散演習活動。

  在緊急疏散演習的動員會上,園內各工作小組人員的工作職責、班級疏散順序、疏散路線、集結位置都作了詳盡的佈置。對此次演習的具體操作程式、疏散要求與注意事項作了一一說明。為了確保演習活動順利進行,要求各班主任:熟悉疏散路線、集結位置,教育幼兒聽到警報鐘聲後,必須服從指揮,聽從命令,立即快速、安全進行疏散;疏散過程重點是在上下樓梯這一環節,各班一定要做好幼兒安全教育工作。相互間不能推撞,不能中途停下,不能中途反方向走;疏散過程中不得喧譁、嬉笑。要求工作人員按照各自的職責,迅速到達指定位置,完成好各自的任務。班級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在行政教師的指揮下,迅速的撤離到集結地點,完成了緊急疏散演習任務。

  整個演習過程既緊張、激烈,又有條不紊。更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意識。讓幼兒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禦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整個演習達到了預期目標。

  但是,透過演習我們也發現了不足,如:孩子們在下樓梯撤離時,由於班級較多,各班孩子們都集中在同一個樓梯等待,我們在今後還要考慮到樓梯的分割使用;還有,孩子由危險區域出來到安全區域時,易發生二次碰撞。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對幼兒還要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小班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7

  活動目的:

  鍛鍊幼兒的聽覺以及逃跑能力

  活動準備:

  手帕

  遊戲介紹:

  可多位幼兒共同參加遊戲。一人用手帕矇住眼睛當"瞎子",一人將左手抓住左小腿當"柺子"。

  遊戲玩法:

  "柺子"吹口哨,其他幼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開,"瞎子"聽聲去摸"柺子" ,"柺子"被摸住,雙方對換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遊戲,下一輪再玩。

  活動反思:

  在開展本次遊戲前也糾結,到底選擇哪個遊戲呢,最後確定了《瞎子摸柺子》,其主要原因:遊戲中有角色區分,並且角色區別比較明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區分。遊戲中瞎子和柺子一直處在動態中,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更喜歡具有挑戰性的遊戲,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遊戲中和小班幼兒一起遊戲,也有了一定的挑戰性。在遊戲中,小班幼兒可以和小班幼兒一對一地進行結對遊戲,這對於大孩子和小孩子的社會性都有了要求,這也是我們選擇這個遊戲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