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精選21篇)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精選21篇)

  時間乘著年輪循序往前,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果,你有什麼感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工作總結了。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精選2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

  課後服務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有效減輕家長負擔,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雙減”政策,學校將課後服務作為“雙減”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精心構建“作業輔導+特色課程+精品社團”的延時服務模式。

  一.前期準備與宣傳——未成曲調先有情

  1.大力宣傳相關政策,正確引導家長參與。

  為了解決放學後家長的接送孩子之難,看護孩子之憂,讓每一個孩子上好學,讓每一個家庭無後顧之憂。避免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學校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大力宣傳宣傳課後託管服務的相關檔案精神、政策依據、託管原則、託管辦法、服務費用等系列問題,引導家長明白什麼是課後延時服務,積極參與課後延時服務。

  2.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相關工作制度。

  學校作為涵江區課後服務試點學校之一,自20XX年就啟動課後服務工作,同年8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後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學校行政人員和各年段長,制定了課後服務工作實施方案。20XX年秋季,在前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學校多次召開領導小組及全體教師會議,進行廣泛的調研、討論,集思廣益,圍繞課後服務怎麼搞?時間多長?輔導課程如何設計?怎樣收費?延時後家長接送途中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研究討論,明確了工作思路,確定了服務專案內容,完善了工作流程,制定完善了《課後延時服務安全管理制度》《課後延時服務安全預案》《課後服務值班教師職責》《課後服務值班行政職責》等職責制度。

  3.成立家長委員會,明確課後服務內容。

  根據上級要求,學校成立了課後服務工作家長委員會,每班推薦兩名學生家長作為家委會成員,同時成立家委會常務委員會,協助學校做好課後服務工作。組織家委會成員前往供餐企業參觀,並與學生餐供餐企業簽訂供餐合同。期初組織召開家委會會議,商定課後服務的物件、時間、內容、方式等,徵求家長意見,瞭解家長的需求,充分發揮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謀和監督作用。同時重新發放告家長書,主動告知家長課後服務的時間、內容、方式、師資配備等情況,發放意願調查表,為開展課後服務工作打通最後一公里。

  二.過程實施與管理——絕知此事要躬行

  1.有序開展報名,嚴格供餐管理。

  為積極推行教育部課後延時“5+2”政策,實現有需要的學服務全覆蓋,我校今年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從1-6年級全面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在自願的基礎上,按照家長申請、班級稽核、年段彙總上報、學校編班公示等流程穩妥推進。在目前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2000多人,超過全校學生人數的一半。學校對學生餐的上桌過程進行嚴格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從供餐車入校起全程跟蹤,檢查封條是否完好,檢測食品溫度是否達標,留樣食品是否齊全記錄是否完整,搬運餐箱過程是否規範,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記錄,確保學生餐上桌過程不出紕漏。

  2.科學調配師資人員,嚴格收費規範使用。

  學校根據各年段學生報名編班情況進行合理的師資調配,動員全體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參與輔導管理。同時還安排行政、後勤、保安輪流值班。每月初對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及時建檔造冊,及時與課後服務班級點名冊核對,嚴格按莆教【20XX】29號和莆教【20XX】14號檔案規定規範收費(午託按3課時算,每月每生150元;晚託按2課時算,每月每生100元;午晚託都參加的按5課時算,每月每生250元),將收費情況在班級公開公示。本專案收費主要用於教師勞務費支出和購置學生服務用品等課後服務支出,確保專款專用。

  3.逐步規範過程管理,加強過程性巡視督查。

  學校要求值班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紀律教育、安全教育和文明就餐教育,要求值班教師落實接班點名制度,確保不落下一位學生,要求家長簽訂課後服務安全接送承諾書。積極倡導“光碟行動”,培養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課後服務結束後,值班老師組織學生排隊出校門,把學生一個個送到家長手中。值班行政和值班教師嚴格按要求盡責履職,值班行政要不定時對各班服務情況進行巡查,發現問題當場指出馬上整改,確保服務到位,安全到位。實行值班行政陪餐制,要求值班行政填寫值班管理日誌。

  三.不斷完善與提高——梅花香自苦寒來

  1.開展基礎課程輔導,提升課後服務品質

  我校的課後服務首先解決學生的作業問題,讓學生在學校內完成當天作業。午託從11點30分到13點20分,有三節課,晚託從16點25分到18點,共兩節課。午託二、三節,晚託第一節安排學生自主作業、自主閱讀,為了提高作業輔導效果,以本班授課老師為主,輔導時更有針對性。老師們精心準備,根據學生不懂的問題,耐心輔導、講解,不落下一個學生,但堅決執行“三不”承諾——“不上新課、不集中輔導、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2.升級課後服務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作為育人活動的主陣地,不僅要保障教學質量,還要提供特色化、多樣化的課後育人活動。在緩解家長“後顧之憂”的同時,學校還不斷升級課後服務內容,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專業特長,積極參與輔導管理,以及功能教室、運動場地等優勢,成立了美術、書法,音樂舞蹈、體育、機器人等社團,每個社團都有獨具特色的課程,並邀請有特長的家長志願者予以輔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低年級開展繪本閱讀、有聲閱讀、硬筆書法、繪畫、跳繩、拍皮球等課程,中高年級開展經典誦讀、趣味英語、籃球、智慧程式設計等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以獨特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學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課後服務工作,我們一直在路上。今後我校將一如既往的探索適合學生延時服務的課外活動,以多彩內容豐富學生成長,與學生一起同學習,共成長。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2

  西關小學18名教師,本學年共有180名學生。在新時代新要求下,我們秉承“崇儉、耐勞、進取”的西關精神,為實現“立德樹人、五育並舉”不斷更新升級學生“真善美樂健”五育發展目標。當下,我們以“三課三活動”來架構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以“五心課後服務目標”達成為抓手,努力提升學生們的校園生活質量。現將工作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五心服務目標”的確定

  我們幾經考量,黨支部構建了“五心五型五行動”黨建體系,在此基礎上,學校管理者徵求老師們的意見,傾聽家長們的反應,調查學生們的要求,確立了“學校盡心、教師用心、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社會安心”的五心服務目標。力求服務高質量,發揮出老師們的特長;力求服務精準化,真正為學生們成長開拓出新陣地;力求服務人性化,解決家長切實存在的需求。

  二、“三課三活動”的架構

  課後服務工作是素質教育的“大舞臺”,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助推器”。西關小學力求在有限的教育空間內,提供給學生多樣多維多向的學習生活發展空間。我們緊跟時代發展量體裁衣,制定出臺了“三課三活動”教育教學體系。

  “三課”是:夯實國家課程,上好基礎課;開展體藝課程,健好身;拓展師生社團活動,開闊師生視野。

  “三活動”是:一學期開展三項主題月活動,三月誦讀月、四月踏春節、五月博物館研學行;九月科普月、十月讀書節、十一月冬鍛健身。

  活動月開展中,低中高三個學段各有側重。一二年級學生重點參加“韻律健美”強體魄,發揮我校市級教學能手李菁老師的能量與特長;三四年級學生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依託,組建“我是博物館小小講解員”活動,到長治市博物館聽講解、觀文物、練口語、學禮儀;五六年級學生依託校本課程“風華國學”,誦詩詞、強背誦。

  目前,我們已經實現的課程與活動是“博物館小小講解員”活動與科普月“我國航空航天最新成就知識普及展”。

  四年級經過一年的學習訓練,全班三十九名學生人人能講一件文物,今年5月18日博物館日,這些學生參加了長治市博物館的主題活動,擔任了整個場館的內容的講解,博物館工作人員與社會參觀者都很驚訝這些學生的表現,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實際的環境訓練,這是他們一年來數次到場館學習、校內社會活動課期間模擬演練的結果。

  今年中秋前夕,三名宇航員從我國空間站順利返航,我們組織了“科普月——我國航空航天成就展”活動,購買了長征號系列火箭玩具元件,供高年級學生小組合作拼裝;購買了天宮號空間站模型、C919模型,製作了我國航空航天成就展板,供中年級學生參觀學習。

  學校帶學生們走河道,與兄弟學校會師搞聯誼;參觀1945長治記憶展覽館,瞭解長治市發展歷;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防空洞中聽武裝部長講國防。

  讓學生們看、讓學生們聽,讓學生們玩,不佈置作文與觀後感。

  三、“四維課後服務”的內容

  當下,我們踐行的是“四維課後服務”實施路徑,每週的課後服務由四部分組成,即“體育鍛煉+校內作業+一班一品+週六特色社團”。

  每日課後服務的第一個時段是一小時的“體育鍛煉”,以班級為單位,先跑步,再在學校的不同區域進行跳繩、踢毽子、健身操,三項運動按高中低段一星期一迴圈。

  第二個時段為一小時“校內作業”時間,學校建立了“每日作業公示欄”,班主任日日上午十點統計出本班當日課後作業,經教務處稽核後公示。一小時的校內作業時間,由語文、數學、英語教師輔導學生,正副校長與教務處按作業單巡查監督教師輔導作業情況,日日記錄考勤。

  週三是我校的無作業日,體育鍛煉後,進行一小時的“一班一品”班級社團活動,由非語數教師組織教學,校長也參與其中。一年級是習字課、繪畫課、科普課三週輪替,二年級是合唱,三四年級體操與跳繩兩週輪替,五年級是“博物館講解課”踐行部編本語文課程的“口語交際”訓練點,六年級是航天器組裝與國畫課。

  今年上半年,我們引進了社會辦學機構的書法老師進行書法教學。學校提供統一的紙與墨,配備了書法臺布、硯臺、筆山,併購買了書法小品展示紙張。雖然一週只有一次課,場地就是學校的會議室,但師生很欣賞、很愉悅那位書法老師有趣的書法體驗課。會議室經久不散的墨香,以三月三“上巳節”學生集體臨池摹寫“學史明理”、以六一節學生現場“書團扇”為展示,讓學生接觸到了書法的妙趣。

  根據上級檔案精神,我們的“週六特色社團”,實行高低兩個學段走班式社團學習,我們十八位老師,除正副校長負責後勤安全、考勤記錄外,十五位老師開設了社團活動課,另外引進了一節青少年活動中心教師擔任的無償“戲劇表演”體驗課。

  週六,我們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制訂出臺了細緻的《教師週六課後服務行為細則》,做到師生安全無死角、接送嚴絲合縫。

  四、“三個百分百”的探索

  西關小學本學期課後服務開展以來,完全按照上級要求操作,教師積極工作、學生樂學愛學,一切井然有序。

  1、教師百分百參與

  西關小學18名教師全部參與了“課後服務”工作。週六的拓展性課後服務中,共開設了16種活動課,分學段、分班級供學生們選擇參加。

  2、學生百分百覆蓋

  西關小學180名學生全部參加了週一至週五基礎性課後服務和週六的拓展性服務課程,學生根據“課程選單”自主選課選班。

  3、家長百分百認可

  學校透過調查問卷、家訪等方式全面掌握學生的接送與家長的需求,在制定了課後服務方案後,召開家長會,校長親自逐班介紹“課程選單”與教師配備,再由班主任清楚說明如何選班與上下學接送要求。

  五、未來的努力方向

  西關小學的課後服務工作才剛剛起步,推進中我們牢記“五心服務目標”,一週一回顧,一月一審視,發現問題就調整,想到辦法就改進。

  書法課我們沒有場地,外聘老師又缺乏資金,兩位愛書法的老師就播放免費微課帶著學生一起寫;教務主任的手工課,備課還要備材料,小心翼翼地帶著學生們體驗一針一線的傳統技藝;德高望重的高老師、裴老師,週六也加入到課後服務中,練朗誦、讀繪本……課後服務,西關教師隊伍不等不靠,不抱怨不推諉,大家聚正能、齊努力、共奮鬥,本學期的十三次週六課後服務內容,是犧牲了國慶休假備出來的;開展了一週後,重新給學生調班整合,是老師們自發自動的;彈性上下班制度的出臺,首先考慮的是學生安全無縫對接……

  下一步該怎麼做,未來要如何走?我們的打算是:

  第一:開拓家校社教育圈,為課後服務引來“源頭活水”

  課業不光只是輔導,更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國家課程與校園主題月活動高度融合,讓每一個學生實現最最佳化發展;主題月與社團活動,要帶學生走出去開展“走讀長治”,參觀身邊的博物館、展覽館、教育實踐基地;帶學生們走河道,感悟四季變化中識別草木、繪畫生活;爭取更多校外教師資源入校授課,給學生們多一個學習視角。

  第二:形成明朗的課程體系,為教師隊伍提升創造空間

  課後服務最重要的師資還是學校教師,新時代要有新時代的教師新氣象新目標,教師自身專業能力提升的證明,就是專業文章與實踐成果。課後服務工作中,人人要努力書寫自己的教學歷程、彙集成冊,這就是我們教師隊伍的奮鬥目標。

  第三:創設自我宣傳平臺,接受多角度反饋與評價

  下一學年,計劃開展多領域的課後服務展示工作,以學校抖音、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影片號三項媒介為基礎,記錄西關少年與教師的風采,接受來自學校、家長、社會全方位的監督考評。

  第四:爭取為教師付出謀認可,鼓勵不只有精神

  為教師提供更多深造學習的機會,為教師減少無效無意義的繁瑣,為教師增加上課所需的書籍與裝置。

  雙減工作,身為教育者義不容辭,面臨難題,唯有勇於面對與不退縮。我們希望與家長、社會進一步合作,向著“課程更多元、活動更多維、師生更多向發展”的理想目標邁進!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3

  從9月開始,減輕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成為教育系統的頭等大事。各級部門以最強氣魄開始行動。大刀闊斧實施改革。學校教育面臨著多重的壓力與挑戰,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這場改革的本質,我們將失去發展的機遇,甚至會被其他同類型學校甩下許多。

  減下去的作業負擔,其預留的時間如何分配才科學呢?如何靈活地開展有效的課後服務呢?傳統的紙質考試、統一的集中考試將廢止,教學質量監測以何種形式開展呢?如何去適應新常態?課外輔導機構從公開執行到潛行蟄伏,如何讓其徹底無所遁形呢?課堂主陣地如何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呢?這些命題,都無法繞開。倒逼我們開始痛定思痛,做出調整。

  說到底,減負的核心無非就是課內增效提速,捍衛教師的職業權利,保障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權,營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態,迴歸教育的本真,給孩子們更自由的發展空間、更全面的能力培養、更愉悅的精神享受。而這一切,從學校層面說,依靠的就是教師的專業化;從社會層面說,依靠的是整個社會集體發力、共同支援;從家庭層面說,依靠的是所有家長們育人觀的徹底轉變。

  雙減政策面前,教師們的壓力其實最大。無論從理念層面,還是技術層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將更多。已有的經驗反而無效。無所適從?一臉茫然?以前,還能依靠教師的大量輔導,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促使其機械地練習。在反覆地講練、多次考試、強化記憶的模式中,把學生成績提起來。但眼下,這些都行不通呢?這注定是曲折的發展道路。

  學生素能測評將由靈活的形式實施,需要老師多動腦筋,多借鑑歐美國家基礎教育的做法。那天,我與一位資深的教師私下交談,一到二年級,不能組織紙筆考試。怎麼去評價學生的學科素能呢?以語文學科為例,測試形式就能多樣化。可採取口頭背誦,評估其發音準確性、流暢性、情感性;可試著創編故事,現場講授給大家聽,評價其綜合素質、語言積累、思維廣度、心理素質、調動力,這種方式適合孩子們;可由家長代其錄製音訊,儲存後進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學習資源,也是學習成果的展示;

  以數學為例,口頭說一說加法的算理。將思維過程說出來。以動手的拼裝活動,測評其實踐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數學測評難度有點難。尤其是計算型別,需要紙筆驗算。

  作業負擔來自於對學科育人價值、功能等方面認識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學觀。唯分數論並非是完全錯的。分數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主要是考試方式過於機械化,它以固定、標準的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天賦和個性,導致了分數徹底窄化,只考察了淺表的知識與能力,並未全面地測評,這才是最大的癥結所在。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4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在我們學校,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組織全體教師對“雙減”政策進行學習和領會,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輔導等方面擬訂出具體措施,紮實貫穿於常規教學過程當中。與此同時,我校還實行“5+2”模式,即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面對教育政策新要求,我們學校結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別制訂了各項細化制度,在課堂中、作業裡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作為老師,我一定會把‘雙減’政策落實到教學工作當中去,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減’政策給他們帶來的新變化。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減少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1、加強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根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並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

  3、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練習。

  4、課外作業,精心篩選,認真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認真練習

  5、設計分層作業:針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做作業。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得到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得到學習,得到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雙減”落地,對學生、家長以及家庭來說都是一種“減負”。家長表示,在學校裡完成作業,又有老師可以教、可以問,對我們家長來說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落實“雙減”雖然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減的同時是在提質,迴歸到學校的責任就是育人,廣大教育工作者還要立足課堂這個育人主陣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5

  為繼續紮實推進“雙減”工作,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烏蘭哈達中心小學開展落實了具有本校特色的“5+2”課後服務。

  一、書包上瘦身,合理調控

  推行“小書包”不回家政策,“小學一、二年級堅決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等硬核要求落實到底,在課後服務的時間段完成作業,讓作業不出校門。

  嚴格執行“三不”“兩禁止”:不佈置大量抄寫、機械重複性作業;不留超出課標要求的超綱作業;不留懲罰性作業。

  禁止透過手機微信或QQ群等方式留作業;禁止給家長佈置作業,要求家長批改、列印作業等。量上精減,形上瘦身,讓孩子輕鬆無作業回家。

  二、時間上減壓,健康為本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課程要求,週一至週三,老師們精心安排了夯實基礎的知識類作業、發展興趣的遊戲類作業、感知體驗的實踐類作業。週四則是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校共開設了少兒舞蹈、少兒合唱、少兒繪畫、心腦珠算、體育遊戲等10個專案課程,使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三、課堂上深研,提質為核

  實現輕負高效的主戰場在課堂上。我們一直秉持“讓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的哲學理念,著力打造“四聲”課堂,在提高課堂質量上下足功夫,保證減量不減質。

  1、調整備課時間和模式。根據課後服務時間和課程安排進行整合,以學科組為單位集中備課,開啟“無生課堂”備課模式。

  2、梯度教研傳幫帶模式。設立每週三、四教研日,安排領導,骨幹教師,新入職教師梯度教研,領導示範、骨幹引領、青年練兵、師傅指導協同發展模式。

  3、組建新教師入職團隊,設定新教師培訓路徑。透過“德育管理”,“教學組織和學科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等,幫助年輕教師儘快成長。

  四、作業上革命,分層多選

  遵從“頂層設計、專業引領、協同推進”的工作思路對作業留法流量上進行了深層次的重塑,進行一場“悄悄地革命”。集中學校優勢,整合學校資源,設計A、B套餐式分層選做作業,從量上、難易程度上、興趣上自選套餐,教師適時答疑解惑,個別輔導……讓學有餘力學生感興趣吃飽,需要幫助的學生減輕壓力,輕鬆完成。

  五、內容上多元,課程出彩

  小學課後服務,全校學生參與率達到96.5%,全校教師參與率達到100%,並聘請三位校外專業人員入校參與課後服務,拓展服務內容。

  學校統籌配置課程“套餐”,以社團方式推進落實,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學校設定了舞蹈、合唱、手工、珠心算、健體遊戲、棋類、衍紙、足球、籃球等23個專案課程,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的活動中,真正實現身動、心動、腦動、情動、意動、手動的多元融合體驗。

  六、制度上健全,加強監督

  學校把提高作業質量為一個課題加以研究,成立作業研究小組,先後出臺了《作業管理實施方案》、《作業管理制度》、《作業公示制度》、《作業佈置與批改十項要求》、《作業設計十項原則》等質量提升辦法,積極實行分層作業,每週五在公示板上公示每個年組、班級的作業,使作業從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澆灌,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提升學習效率。

  七、服務上調研,群眾滿意

  推行“5+2”課後服務以來,小學針對學校服務及“雙減”落實情況設計了問卷調查發放給家長,進行了匿名反饋調研,收回反饋記錄936份,並對結果統計分析。對課後服務滿意率達到99.1%,其他選項滿意都在95%以上,達到了預期效果,群眾滿意一直是我們服務的宗旨,我們也會繼續調整和豐富課後服務內容,讓孩子喜歡,讓家長滿意。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6

  “雙減”工作開展百日來,完小努力構建“雙減”工作體系、結合“五項”管理要求、“課後服務”工作本質,按照既定實施方案,不斷透過各種活動載體,研討實施各項活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提高綜合素養。現結合開展的工作實際,不斷總結提升,充分認識,高度重視,調整方案,研討過程。總結如下。

  一、落實新政,讓思想在學習中徹底洗禮

  深入瞭解“雙減”政策,才能正確地落實政策。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國家“雙減”工作意見,省、市“雙減”工作要求,更新陳舊觀念;討論制定本校“雙減”工作實施方案、“課後服務”工作實施方案、“五項管理”實施辦法。透過召開“雙減”工作專題家長座談會,廣泛聽取家長意見,最佳化方案,宣傳國家“雙減”工作的重大意義,明確學校“雙減”工作內容、在“雙減”背景下,家長應承擔的責任。

  二、聚焦教學,讓能力在課堂中有效提升

  緊抓質量提升這個“魂”,專注教研,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上積極探索。一是安排骨幹教師聚焦核心素養示範教學,呈現“雙減”新政下的學思融通高效課堂;二是要求教師立足課堂主陣地,以生為本,充分準備,精心設計,訓練到位,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努力打造充滿“掌聲、笑聲、辯論聲”的高效課堂;三是關注新入職教師,管理人員與結對師傅“推門聽課”,給予及時的指導與幫助,助力他們提升業務水平。

  三、最佳化作業,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效鞏固

  出臺作業管理規定,教務處細化作業管理要求,落實作業公示制度,作業質量評價制度。學校分管領導及教務處定期做好作業情況調控與反饋。

  在12月13日—17日分階段分年級組、教研組集中開展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研討會,透過研討會的開展,大家分享了好的作業設計與管理的經驗,研討了在作業設計與管理過程中的困惑。精心設計課堂作業,努力提高作業實效。各科教師遵循“精選、先做、全批、反饋”作業原則,根據教學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安排隨堂練習,即做即批,做好記錄,提高作業實效;分層設計家庭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作業方式增加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機會,注重能力培養。

  四、精準施策,讓學生在服務中全面發展

  精準落實“雙減”政策。學校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指導,結合學校實際,發放課後服務工作《告家長書》,統計回執,瞭解家長需求;緊扣“雙減”本質,召開推進會議,按照邊實施邊改進,最佳化服務內容,合理配置時間,真正做到貼閤家長需求,為民辦實事;著力探索“5+2”模式,在校解決學生作業問題,解放時間,釋放空間,給學生足夠多的閱讀、運動、勞動等發展、成長機會。

  五、拓寬渠道,讓校園在活動中豐富多彩

  硬核“雙減”,減負不減質。全面豐富服務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段要求,結合辦學特色和實際情況,以“培植高尚情操,發展個性特長,拓展綜合能力,促進和諧發展”為目標,深度融合校園各類資源,科學設計課後服務內容。第一時段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導答疑等。第二時段為學生自主活動或學校組織活動時間。校級社團活動期間,學校開放所有功能教室,安排體育、器樂、科普、藝術、閱讀、等各類社團活動。每位學生自主選擇,積極參與。同時,各班級結合本班特色,開展班級小社團活動:講講故事、玩玩遊戲、剪剪紙、下下棋……確保留在教室裡的孩子同等參與活動,享受活動的快樂。

  “雙減”工作落實意義重大深遠,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細化“五項”管理,加大“課後服務”力度,狠抓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最佳化作業設計與管理,不斷形成具體地域特色的文化體系,構建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提升我校的辦學品牌。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7

  落實“雙減”政策,是一場“減”與“增”的博弈,要做到兩者的平衡,則需要回歸教育初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探索“五育融合”育人路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XX區第二小學建校50年來,始終秉承“以人為本”育人理念,立足“雙減”背景,學校提出構建“一體化”育人新格局,從管理體系、教學模式、資源供給等維度開展創新實踐,力求成就每一位教師和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一、重新排兵佈陣,構建“年級組一體化”管理體系

  學校打破以往固有的學科制教研組管理體系,以“學生”為核心,對全校教師重新排兵佈陣。實行年級組制課後服務模式,將所有教師分入六個年級組,組內人員均由本年級不同學科教師組成,實現低重心、扁平化、高效能的管理,把管理重心下移,把管理關口前移,加強了彼此間的溝通與協調,形成育人合力。

  (一)發揮年級主體作用,量身定製,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

  以年級為單位,體量小,更利於兼顧學生的個體需求。基於校級課後服務方案的引領,積極發揮各年級組的主體作用,在開學第一週,面向學生、家長進行了需求調研,為本年級學生量身定製課後服務方案,不僅做到了“一年(級)一策”,也做到了“一班一策”,爭取實現“一生一策”。

  (二)年級組長自主統籌,靈活調控,確保教師彈性上下班

  各年級組的人員安排由組長結合組內情況,進行自主統籌協調。原則上當日第一節及以上,沒有授課任務的教師可9:00到崗上班。當日16:30後沒有工作任務的教師即可下班。同時,我們在校內還設定了茶歇室、休息室,使老師們不離校也能彈性工作。另外,對於時間上不好調配錯峰的崗位,從崗位績效給予教師認可。

  目前,學校100%的教師都能夠實現每週兩次以上的彈性上下班,讓教師感受到學校的“暖心、真心”,才能實現育人中的“用心、精心”。

  (三)“雙組長”管理,保障年級工作“雙統籌”

  為高效推進管理工作,每年級都有一名行政幹部進組,與年級大組長形成“雙組長”負責制,保障日常管理與業務管理“雙統籌”。實現對年級工作的高位引領,深度指導、嚴格把關、有效落實。

  (四)學科共融,智慧共享,助力“五育並舉”落地生根

  各年級組每週固定時間召開一次組會,以育人為目標,聚焦學生成長,所有學科教師共同研討未來一週作業設計,統籌協調每日作業總量與內容,開展課業輔導集體備課等等,促進了學科間的融合,將五育並舉落到實處。作業研討結果由組長與行政幹部確認後,將於每週一在年級公示區進行公示。

  二、打造“教學評改一體化”教學模式

  如何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槓桿,撬動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學校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重效能,促提升,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改”一體化學習閉環模式。

  (一)以“一體化”為課題,構建“二個一”改革機制

  1、形成一個教學體系。即在學習目標引領下,將教學設計、學習過程、作業反饋和教學改進整合成一個一體化的“教學評改”體系。

  2、突出一個核心內容。即將“作業”作為檢驗學習目標是否達成的核心內容。學校制定了作業“三步走”原則,即,把作業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把作業實施作為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把作業效果作為教學改進的核心標準,共同勾勒出教與學的同心圓。

  (二)以“作業設計”為目標,聚焦源頭治理

  1、形成大單元作業設計任務鏈。學校提出“大單元作業任務”的理念,將任務鏈引入單元作業的設計中。明確學生的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是不能脫離的,在備課時我們就應結合單元和課時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學習目標,提前設計好單元作業及每節課的課堂練習、課後作業。

  要以作業為切入口,將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課上練習、學生輔導建立聯絡形成閉環。從單元視角、學生視角、融合視角設計有趣、有效、有質的作業,形成單元課時任務“一條線”,單元作業“一道鏈”,從而促進學生建構素養培育的“一張網”,提升作業的整體性、關聯性和邏輯性。

  2、以綜合性作業設計為核心突破點。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作業設計更加偏重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但我們發現,當綜合性作業設計與學習程序、學生能力不匹配時,往往會被學生視之為附加任務,甚至導致學生的負擔感加重。為此,學校重點關注綜合性作業設計的實效性,提出“五個策略”:

  ▲基於單元學習主題,有效創設作業情境

  ▲基於學生學習程序,逐步分解作業任務

  ▲基於學生認知特點,精心搭建學習支架

  ▲基於學生個性發展,注重作業成果展評,從而真正發揮綜合性作業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以“作業實施”為路徑,形成一體化脈絡

  1、精耕課堂,注重學習過程體驗。課堂教學實行“5—10—5”,即,入課前5分鐘的作業反饋時間,課上不少於10分鐘的課堂練習時間,下課前5分鐘為作業解讀時間。開展課堂教學和課下作業一體化設計,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有充分的體驗和探究後,以作業作為學習活動的必要補充,同時要求學生帶著新的思考去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分層作業,拓寬思維發展空間。學校首先明確了分層作業的定位,其目的絕不是要給學生分層,而是為學生提供多維度的作業選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激勵學生自主進步。在課上教師以“學習評價單”為載體,幫助學生診斷自己當堂課的學習情況,並就當天需要完成的分層作業進行講解,指導學生按照自主發展需求選擇分層作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如:數學學科以“點亮星空”為主題,將作業分為小試牛刀、大展身手、勇闖難關三個等級,對應基礎、延伸、素質培養,學生完成不同等級的作業,也能獲得不同的“星星”,鼓勵學生結合當日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因材施教。

  (四)以“作業評價”為導向,推進改革

  1、以“能力要素”為評價標準,精準問題定位。基於學生能力培養指標,細化完成每一項作業所需的能力要素,如,將語文學科的看拼音寫詞作業,分為拼讀能力與規範書寫能力兩個評價指標。數學的應用題分為閱讀能力、計算能力、思維能力、識圖能力、書寫能力等評價指標。依據能力要素評價,幫助學生覆盤作業完成的過程,靶向問題癥結,關注到個體發展。

  2、以“作業效果”為改進依據,打造學習閉環。藉助“一本一圖”,即,個體學生錯題記錄本、班級課時作業評價圖,使學生能夠清晰瞭解自己學習情況,及時查漏補缺,教師從整體瞭解班級學習效果,幫助學生突破理解障礙、整理知識系統、跟進補償學習,並隨時調整下一步教學,真正打造學生學習的閉環模式。

  三、整合“家校社一體化”資源供給

  落實好“雙減”要求,在課堂提質增效的同時,也要做好課後服務這篇大文章,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個性化需求。學校樹立“家校社一體化”大教育資源觀,統籌協調好多方資源供給。

  (一)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打造“校級名師工作坊”

  學校充分挖掘集團內優秀骨幹教師資源,成立校級名師工作坊,透過構建名師微課資源庫、二小線上直播課等多種途徑,在豐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確保教學質量,同時又實現了校區間課程的同步、優質和均衡。

  (二)挖掘家長優質資源,開展“二小儒雅講堂”

  學校主動打破“圍牆”,每週二下午邀請有一技之長的家長志願者走進校園,開設“儒雅講堂”,共同為學生構建優質家長課程資源。目前學校已收集了如“奈米技術的認知”、“中華傳統禮儀”、“航空航天器揭秘”等百餘節優質的家長課程資源,成為了二小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三)對接校外教育資源,構建“二小專家課程智庫”

  學校引入周邊的幾十所大學及科研院所資源,使高精尖人才走進校園,打造了涵蓋課後服務、專家講座、師資培訓、拓展課程、研學場館等百餘節專屬課程,為學生播撒了科學啟蒙的種子,點亮了科學的明燈,弘揚了科學精神,普及了科學知識,營造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形成學校與社會一體化的育人模式。

  總之,為推進“雙減”工作的有效落實,XX區二小以構建“一體化”育人大格局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將學校“桃紅李白心暖花開”的教育願景,融入到管理、教育教學、科研課程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學校各部門都站在培養人的高度,在“雙減”工作中有動力、敢作為、破難點!讓學生迴歸學校,讓教育迴歸本真,促“雙減”政策落地生根,讓每一個孩子綻放最美的自己!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8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XX學校迅速成立學校“雙減”領導小組,多次組織召開教師會議,分析解讀政策檔案,凝聚全體思想共識,制定落實方案,並全過程、全方位監督,確保全員參與,保障落實。

  “雙減”政策想要真正見效,關鍵還在於要守好學校這個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將這塊主陣地做大做強。第一要“守住課堂”,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變革教育教學方式守住課堂就是守住教育教學質量,就是植根課堂“學足學好”。第二要“把住作業”,即高質量作業管理,切實減輕過重負擔,讓“雙減”真正落地。第三落實好“課後服務”,提升延時質量。第四開展豐富活動,增強健康體魄。

  一、聚焦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方面,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上好“常態課”。努力深化推行學校“全人成長”的課堂教學模式,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同時,積極組織交流活動。建立由校領導和學校中層組成的“成長課堂”課堂教學實踐深入研究領導小組,開展推門聽課、骨幹教師示範研討課、同伴互助小組、青年教師教學比武等一系列教研活動,逐步形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提高全體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

  二、最佳化作業設計,健全管理機制

  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貫徹落實“雙減”作業新要求,制定了《XX學校關於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施方案》、《XX學校分層作業及特色作業管理實施方案》等一系列作業相關新方案,著力健全作業管理機制,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確切落實“雙減”作業新標準。

  “雙減”政策下對作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的貼合上課內容及教學目標,要少而精,為此,學校提出了“三提”、三控”,走好“雙減”作業管理最後一公里。“三提”分別是:提高作業設計水平、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後服務水平。“三控”即控制作業總量、控制作業時間、監控作業批改質量。

  學校教導處集結學校骨幹力量,學校組織開展了“高效課後分層作業設計”活動,分為“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讓學生根據學習能力選擇作業。我們的高效課堂建設,需要輔以學生感興趣、情境化、基於問題解決的高質量作業來完成完整的學習閉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遷移與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真正實現“減負不減質”

  各科分層作業:除了課堂分層作業,還根據學科佈置了形式多樣的特色作業,孩子們透過動手動腦,加深了學習體驗。

  三、拓展服務渠道,提升延時質量

  為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有效實施各種課後育人活動,學校面向學生開展課後延時服務,由學生及家長自願選擇參加。

  首先,根據調查問卷進行合理安排,組織學生開展自主作業、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安排在崗教師提供個別作業答疑輔,尤其是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輔導(不佔用正常的教學時間,不作為正常教學和學科課程的延伸,不進行集體教學或“補課”)。

  其次,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學校根據已有資源和學生需求,開設60多個社團,每個學生都選擇了自己心儀的社團。

  四、開展豐富活動,增強健康體魄

  為保障學生休息權利,建立學生睡眠質量監督機制,確保學生每天不少於9小時高質量睡眠。並盡全力保證學生參與“校園體育一小時”活動參與率達到100%,推動健康生活習慣養成。開展了跳繩比賽,分個人一分鐘跳繩比賽和班級跳長繩比賽,孩子們人人參與其中,既鍛鍊了身體,又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在體育大課間組織全體學生跳特色操《綠書籤之歌》綵綢舞,舞動綵綢,綻放笑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強課堂教學研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繼續探索特色作業,有效鞏固教學效果。

  全體XX人定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教育沃土,深耕細作,把“輕負高效”落實在常規教學和常規管理中,在變中瞄準高目標,在變中確立新起點,在變中求得新進步,創XX之特色,為景德鎮教育之花添上一抹濃烈的芬芳。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9

  “雙減”政策是重塑教育生態的及時雨,更是提升育人質量的新契機。我校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學校把“雙減”作為本學期學校教學工作重點,從作業革命、延時服務、課堂改革、校外減負四方面做起。將減負增效與課後服務、三個課堂、五項管理等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現結合學本課堂提高學習效率、創意作業激發學習興趣、課後服務彰顯個性特色為話題,對雙減的工作總結如下:

  1、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實現學生由等待被動學習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因此,備好課是前提,我們學校在課堂的環節、板塊、流程上進行探索,提煉總結出“4+x”教學模式,從而讓“教”與“學”既有基本的規範,又有個性化的生成創造,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課堂上我們用“2+2”的時間量化對課堂進行有效教學,教師的教不超過20分鐘,學生的學不少於20分鐘,旨在降低課堂中的低耗,合理約束教師的講授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思考、積極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經過這一段的2+2教學模式,老師們欣喜的發現,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了,課堂思考的學生多了,積極發言的同學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

  2、激發作業個性

  學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東仁堡小學“作業革命”實施方案》《“三星兩表一統籌”作業管理模式實施辦法》等,為一線教師搭建起可操性強、簡單好用的“作業革命”框架,,提出推行“三星兩表一統籌”作業管理模式。“三星”指的是將作業根據難度係數分為三個星級,一星級為基礎類作業,二星級為提高類作業,三星級為拓展類作業;“兩表”指在教師操作的“作業統籌管理公示表”和學生完成的“作業完成情況評價反饋表”;“一統籌”指的是實現學生校內書面作業和校外實踐作業的統籌管理,切實做到各學科作業總量的統籌。此管理模式執行一月餘來,學生的作業總量得到有效控制,老師佈置作業時能相互交流,選取最佳的作業佈置方式,學生的作業設計更最佳化、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側重實踐性作業的佈置。如在教學《浪淘沙》時,我們語文老師本著精講精練,最佳化作業,圍繞減少學生作業的同時還能提高作業質量的原則。教學時我們緊緊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了考查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在作業設計上我們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情。一星級作業設計的是用書法的格式默寫《浪淘沙》,還設計了一個常識檢測題,這一環節設計是考查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二星級作業是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描繪出情景圖,這是考查學生抓住關鍵詞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作業佈置下去,同學們熱情高漲,尤其是二星級作業同學們透過對古詩的理解,抓住“九曲”“萬里”“浪淘風簸”等關鍵詞想象畫面,描繪出一幅幅詩人站在黃河邊,眺望滾滾波濤的情景,有的同學還插入了牛郎和織女的畫面。三星級作業是蒐集有關黃河的詩句名言,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作業設計的發展性和創新性,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三星級作業中,部分能力強的學生蒐集到了很多這方面的詩句名言,並在班裡進行分享,孩子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3、增效延時服務

  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我們學校對開展多年的“悅美課程”進行整合,提出了“4+1延時、悅美雙融合課程”模式並啟動實施。在4天的“作業指導+學科活動”延時課程中,老師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模式。在第一節的作業指導課上能認真對當天所學的內容進行督查,老師們或是聽寫生字詞語,或是默寫古詩名言,或是指導作業,尤其是很多老師能利用這一寶貴的時間進行抓差,督促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做到書面作業不出校門,這大大減輕了家長的負擔。第二節課為學科活動課,我們開設了語文閱讀、數學遊戲、科學實驗、英語口語、音樂律動、美術欣賞、體育拓展等專案,讓學生勞逸結合,提升綜合素養。為了進一步豐富延時服務課程,在國慶節後,我們將學校開展多年的“悅美課程”植入延時服務,以“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的形式,實現週三為無作業日。落實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實行延時服務最大的受益者是家長,之前家長每天都稱要看孩子寫作業,為了孩子不能工作,每天還要請假去接孩子,或者讓家裡的老人去照顧孩子。如今有了延時服務以後,孩子不用再被送去晚補班了,家長可以繼續工作,到點正好可以直接接孩子回家。真正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在加上老師的認真負責,很多家長在開始觀望要不要參加延時服務到最後的每個班全部參加,可見家長對我們學校延時服務的認可。

  “雙減”工作任重而道遠,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激發作業興趣、增效延時服務,讓雙減工作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0

  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雙減”工作要求,荔波縣第一小學積極響應,主動作為,認真領會上級指示精神,研究部署“雙減”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各項工作。一學期以來,透過紮實有效開展“雙減”工作,荔波縣第一小學教育教學活動形成了“雙減”成型、校風文明、師生和諧的氛圍。現就“雙減”具體工作作總結。

  一、開展情況

  自教育部出臺“雙減”工作相關政策後,學校先後組織學校教師學習支委會、班子會議、教師會議組織傳達學習相關政策,成立了學校領導機構,明確學校“雙減”工作辦公室在教導處,朱元玲任辦公室主任。自開展“雙減”工作以來,學校制定了“雙減”工作方案、課後服務工作方案等,辦公室及時按照上級要求開展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領導機構與職責

  此項管理工作李德芳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的莫永秀副校長監督落實,黃林波、朱元玲、袁東美、黎憲炯、覃國保、韋文丹、胡朝丹、張秋明、潘鳳姣負責具體開展工作。

  學校在開展“雙減”工作前,制定了相關工作制度和實施方案。學校工作計劃把“雙減”工作作為工作要點,各部門把“雙減”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之一,學校班子會議制定了“雙減”工作實施方案、課後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班級釘釘群、微信群等平臺開展了“雙減”工作宣傳。

  (二)荔波縣第一小學“雙減”工作以“減”“多”“評”的方式開展——工作亮點

  “減”,即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以“減”促成“樂學幸教”。教師以分層作業為主要形式科學佈置作業,讓學生找到了自信,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工作倖福感,營造了濃濃的師生“樂學幸教”氛圍,大幅度提升了教學質量。

  “多”,以“多”元素構成繽紛課後服務。學校課後服務第一時段開設學科作業輔導服務。第二時段以1+N的模式(“1”即一個宗旨:我為群眾辦實事,“N”即多元的體藝課堂),開設體育、藝術、資訊科技等興趣社團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供學生自願選擇參加。

  “評”,以“三評”形成家校共育。學校採用學生自行設計的三卡一單(即:才藝卡、閱讀卡、品行卡和成績單)對學生參加課後服務進行綜合性評價。三卡每月一評,其中品行卡分為自評、生評、家長評、師評,對錶現突出的學生給予“明亮之星”的稱號給予表揚,樹立標榜。這樣的“三評”方式形成了“我的課後我做主”的立學之本,切實把“雙減”工作融入家庭、社會。

  學校將不斷最佳化、創新課後延時服務內容,讓“雙減”工作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更優質更貼心的服務,增強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開足課後服務時間

  學校課後服務時間:16:10—18:10。每節課1小時,第一節16:10—17:10(服務內容:輔導學生完成作業),第二節17:10—18:10(服務內容:開展體藝活動)。(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除外)

  服務要求明確規定,課後服務第一時段以作業輔導為主,採用年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輪流值班的管理方式進行紀律管理,所有輔導教師必須認真給學生布置作業,並進行檢查驗收,但不得講授新課內容。課後服務第二時段各年級組根據學生需要專門開設體育、藝術、資訊科技等興趣社團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供學生自願選擇參加。每天的課後服務2小時的工作,科研組、年級組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輔導能力,安排本組教師在課後2小時的時間內合理、有效地按學科作業輔導和社團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後的2小時內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四)加強“雙減”工作宣傳力度

  學校制定每週“雙減”工作資訊上報安排表,落實到相關教師。每週“雙減”工作總結以簡報和微信公眾號連結形式在教育系統釘釘群、學校微信公眾號、家長群等平臺釋出宣傳。

  三、存在問題

  (一)學校相關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不是非常完善,還待整改。

  (二)學校教師對“雙減”工作的認識和學習還不夠深入,主動學習領會上級指示意識有待提高。

  (三)因課後服務工作是新的工作,學校開展的“雙減”工作創新力度還不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認真領會上級檔案精神,結合學校制定更為合理的相關工作方案和管理機制。

  (二)學校相關部門組織教師學習新知識新理論的培訓,多學習瞭解“雙減”工作相關政策,加強教師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訓練和實踐,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三)積極營造和諧健康向上的“雙減”工作環境,形成人人都參與,事事有成效的濃厚氛圍。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1

  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有關部署要求的第一個學期。與之前的歷次減負不同,“雙減”不再是片面的“校內減負,校外增負”,而是校內外一併治理。隨著“雙減”措施的落實,進行學科類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面臨退市、退出或轉型的選擇。而對於學校,“雙減”強調要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課後服務全覆蓋,透過學校提質增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雙減”之後的'第一個新學期,教育部提出下大力氣做強做優校內教育,切實做到教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推出了一系列減負要求。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省市縣相關檔案精神,有效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一階段以來,我校落實“雙減”工作階段總結如下:

  一、實行“雙減”工作承諾制

  我校組織開展簽訂承諾書活動,調動教師參與“雙減”工作積極性,規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提升教育質量。承諾書要求教師保證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堅決杜絕違規有償補課行為;保證“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堅決杜絕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等行為;保證改進考試方法,降低學生考試壓力,堅決杜絕違規統考、考試排名等行為;保證親自批改作業,按要求控制作業量,堅決杜絕給家長佈置作業;保證注重學情分析和差異化、個性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堅決杜絕課上不講課下講。

  二、學生作業管理情況

  (一)減輕學生負擔的核心是對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實行“三限”,即限份量、限數量、限時間。

  1.“限份量”即對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寒暑假作業的總量進行限制,學科配套的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寒暑假作業嚴格按照省規範化辦學要求,只使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的教輔資料。

  2.“限數量”即各科教師作業量必須嚴格按照學校規定佈置,不準超量佈置。

  3.“限時間”即除一二年不留家庭作業外,各科佈置的作業總量完成時間絕不能超過1小時。

  同時,對佈置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的學科明確限定為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規定外的學科,如果佈置作業,必須讓學生當堂完成,絕不留課外作業。

  (二)任何年級、備課組和任課教師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制度和上級規定,依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科學地執行課程和教學進度,不準要求學生利用課間、午休時間寫作業、背課文等。

  (三)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的規定量佈置課外作業。提倡為學生布置實踐性、活動性及創新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機械性作業,嚴禁教師使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懲罰學生。學校要加強對各科作業佈置的協調管理,切實控制每日各學科課外作業總量,要加強對教師佈置課外作業量和批改課外作業情況的檢查。

  (四)學校、教師不得隨意佔用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提前上新課;不準教師開辦任何名目的有償補課班,不準為社會上的有償補課提供場所,教師不得以任何名義參與社會有關部門和個人組織的任何形式的有償補課,不準強迫或變相介紹推薦學生參加社會上舉辦的補習班。

  (五)探究“作業減負提質”創新方法

  我校從交通紅綠燈獲得靈感,設定“紅黃綠”三個小組,紅色代表暫時落後的第三組,引申義為目前稍微暫停,只要自己一加油門,就會順利透過綠燈。黃色代表中間第二組,引申義為目前為成績暫緩,處於中間位置。綠色代表第一組,義為目前為高速前進狀態,應繼續保持。這種分組佈置作業的辦法,被我校稱為“三二一,進步走”作業法。

  1.根據學生課上的學情分析和完成作業情況,將全班學生劃分為紅黃綠三個小組。分別佈置程度不同的學習任務,如為學優生和中等生,設立有挑戰的作業,培養學科思維發散;對待轉化生,則把課本知識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夯實學科基礎。

  2.紅黃綠三個小組確定後,先選定一名小組長(根據其表現可定期更換)。再為每位學生頒發寫有自己名字的對應三種顏色卡片,後期如果調整小組,卡片將及時更換。平時將卡片張貼在班級內明顯位置,時刻提醒鼓勵著同學們。

  3.製作“三二一,進步走”作業檢查表,分發給小組長,每天由小組長收齊作業,交給老師,老師檢查完後,如全部正確,則在正確一欄劃“√”,並及時公佈完成作業情況。

  為更加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積極性,特為每位成功晉升上一小組的同學設立“三、二、一,進步走!”儀式,老師會結合雛鷹爭章進行獎勵,並喊口號:“進步走!一二一,一二一......”同時,學生高舉自己新的“紅黃綠”小組牌由後面小組成功進入上一小組,全班學生給予熱烈掌聲。“老師,我這一次從綠色小組進到黃色小組啦!”還有的同學會把自己晉升小組的高興時刻寫進日記。

  “紅黃綠”分層佈置作業,無形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勝之心,他們從預習作業階段就開始發力,課堂上積極踴躍參與,完成作業時候高度集中,時刻關注自己在作業小組中的動態變化。還有的同學在完成了本小組的課後作業任務後,主動找老師要求增加任務,學習勁頭空前高漲。學生由以前的被動應付作業,轉為主動完成作業,這正是學校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師提供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實踐結果。

  (六)作業管理的疑惑和建議

  對今後作業管理的建議:一是嚴控作業量。要嚴格按照“雙減”的要求,作業不要過多。各科之間要注意協調好,同一天作業都不要佈置得太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按時完成作業,並且質量才能有保證。二是作業難易程度適中。要讓學生感到完成作業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另外,上課時我們要多關注待轉化生的聽講情況,只有好好聽講了,作業質量才有保證。三是作業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學生們希望及時得到老師的評價,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受到鼓舞。因此對認認真真完成作業的先進典型,要大力表揚。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他按時完成了作業,也應對他們進行鼓勵,使其體會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快樂。

  總之,提高學生作業的效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真正讓作業成為提高學生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要手段,讓師生在作業的量與質中找到平衡點。今後,我們將繼續用創新思維探索作業管理新方法,並應用到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為“減負提質”走出一條新路。

  三、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實施策略

  做好學校課後服務工作,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是學校層面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所要做的重要工作。各校要依據本校實情,依據課後服務“一校一案”原則,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制定確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確保按時在今年秋季開學後“全覆蓋”“5+2”開展課後服務。

  (一)課後服務時間

  1.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不少於2小時

  2.根據學校實際合理安排時間

  (二)課後服務內容

  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後服務主要內容是安排學生做作業、寫字、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等各類校園活動。

  文體活和興趣小組活動:主要包括籃球隊、足球隊、田徑隊、曳步舞、合唱、書法、舞蹈、科技、閱讀、寫字強化訓練等。

  (三)課後服務形式:分校級興趣小組和班級興趣小組,儘量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四)課後服務的要求

  1.加強宣傳

  進一步做好學生及家長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引導家長深刻認識普及課後看護工作的意義,堅持自願原則,可透過致家長一封信或家長會形式,做好宣傳和調查工作。

  2.及時整改

  及時總結課後服務工作開展以來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做好自查自檢工作。

  3.常態檢查

  加強對課後服務工作的監督與指導,切實提高課後服務工作的質量。

  4.提質增效

  做好課內教學與課後服務內容的有效整合,提高課後看護質量,明確課後服務工作的“服務”定位,切實為學生減負,為家長減負。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範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作出了規定。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非常大的,絕大部分的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九,十點甚至更晚。這是孩子面臨作業時的大問題。

  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因此溫州市小學數學公益講堂開展了一場關於“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的設計的講座。觀看後受益匪淺,具體的心得有以下幾點:

  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學生做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從研究上來說,完成作業時間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凡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還有作業做到太晚,孩子的體力跟不上,意識越來越差,以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休息時間,孩子第二天聽課也不專心了。為了避免進入一個死迴圈,我們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把握好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

  二、作業佈置要遵循因人而異,要儘可能地做到作業分層。

  作業的分層包含了作業量的分層,作業難度的分層(AB層),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自由選擇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課後作業的佈置可以按照日常,雙休,長假時間的長短進行設計;根據不同年段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型別。

  三、採取激勵制度的方法。

  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做好作業,我們老師要千方百計表揚學生,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挑戰。採取鼓勵激勵的方法讓孩子挑戰更高難度的分層作業,讓孩子在這個挑戰過程中取得成就感,能夠變得更加自信。

  四、設計“生動活潑”的作業,讓學生做學習的成功者。

  設計作業不僅僅是隻設計單一的書面書寫作業,還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的作業。比如具有遊戲性的作業(24點);製作性的作業,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時鐘,立體圖形);調查性的作業(統計表,統計圖);生活性的作業(人民幣,測量);創造性的作業。

  五、陳特教在作業設計方面提供了6條思路及建議:

  1、佈置“一題”研究作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2、佈置“多解題”作業,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

  3、佈置“題組練習”在對比練習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主動建構能力一題多變,一題多問。

  4、佈置“變式練習”克服學生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5、佈置“操作體驗類”的作業。

  6、佈置“主題研學”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以上幾點都是很有啟發的建議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腳踏實紮紮實實,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總的來說,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全面地思考作業的相關要素,需要從作業目標、作業時間,作業難度、學生水平差異等全方位進行作業設計,以此來實現作業設計整體質量的提高。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有趣作業、個體差異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3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解決問題、創新實踐、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課上聽講基本只能達到會用”,要使學習的知識形成技能,轉化為能力,還必須透過複習、完成作業等活動才能實現。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比較大的,有些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很遲。這是個大問題。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作業設計的問題。

  昨晚聽了陳特關於“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的分享,收穫滿滿。接下來講講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導致睡眠不足,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和效率。

  二、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從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

  小學生由於受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制約,動機興趣就會直接影響學習活動,促使他們思維處於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設計具有童趣和親近性的作業,能使學生有極大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所以應把數學作業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經常佈置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讓所學的知識得到應用拓展與延伸。

  五、設計探究性作業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其他還可以設計“多題解”作業、題組練習、變式練習、操作體驗類作業等。

  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4

  作業型別及作業量:

  1.教師在佈置作業前一般先將作業做一遍,將作業分為“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作業佈置應根據學生的學情,為學生精心選擇作業,作業要保證基礎性和時效性,杜絕機械重複的作業,嚴禁佈置需用手機完成的作業和給家長佈置作業。同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情和學習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為不同的學生的學習創設不同的作業空間。

  2.作業的形式應該多樣化,要根據學科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探索作業的形式,從數學學科特點出發可安排口頭作業,書面作業,綜合實踐性作業等,學生可採用書面、社會實踐等形式來完成。佈置的課外作業要適量。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教師要先做一遍。除書面作業以外,可根據需要佈置調查、製作方案、數學日記等實踐性作業,並根據不同作業形式明確不同的要求

  3.學生的課堂作業一定要適量適度,一般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十分鐘左右的作業時間,儘量保證課堂作業在課內時間完成。其中數學作業應該一天一練。

  4.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六年級不超過半小時。

  5.嚴禁教師將書寫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作業本與書寫規範:

  1.各年級統一課堂作業本。

  2.一、二年級用鉛筆書寫作業,三、四、五、六年級用用藍色或黑色鋼筆、簽字筆書寫,一本作業用同一種顏色筆書寫,不得混用,字的大小約佔線格的三分之二。書寫要做到認真、工整,字型端正、清楚。數學作業中的漢字書寫以楷書為規範,做到筆劃、筆順、結構正確無誤,字距合理,在整齊劃一的基礎上逐步達到美觀。數字書寫,筆順正確,大方規範。

  3.畫圖一至六年級一律用鉛筆,尺規作圖。

  4.作業本封面要清晰填寫:校名全稱、年級、學號、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塗亂寫亂貼,保持乾淨整潔。

  5.做題時要寫清練習幾、題目序號。課本上的圖形和解決問題不要抄題,直接列式解答。如果是補充的,則要將題目抄上。

  6.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並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

  7.計算題題目抄題時至少前空一格(一個字位置),第一個等號應另起行,遞等式的等號要對齊,同級運算一次可脫式,指明要簡便計算的須寫簡便過程。

  8.應用題如要求抄寫題目則格式同課本,換行書寫必須與上一行開頭對齊;列式計算後,單位名稱加上“()”;答語要完整。

  9.使用鉛筆做作業時,清除誤寫的圖字應用橡皮擦,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潔;使用鋼筆做作業時,清除誤寫的圖字統一用雙橫線劃掉即可。不準使用塗改液、更正紙或者透明膠塗改作業。

  10.作業中的錯誤必須及時訂正,訂正時先寫上“訂正”兩字,換行開始訂正。除應用題外,訂正時題目需重抄,應用題也應寫上“答”。

  11.課堂作業每週3次,基礎訓練學完做完。

  12.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量:一般口算題每次16道,筆算題每次6道,幾何題、應用題每次4道。(建議學生分層次佈置作業數學基礎好的多一點)

  14.班級每學期舉辦一次優秀作業展示,發揮學生之間作業的傳幫帶作用。

  作業批改要求:

  1.作業批改要及時、準確、精細,批改符號規範、統一。每次作業批改均使用紅筆,並在作業右下方標明批改日期。不得要求學生或家長批改作業。

  練習批改要求:正確的打“√”,錯誤的“--”。不完全對的作業題有的可以不打“×”,只在題旁打上“?”,或將錯誤之處圈出或劃出,以引起學生思考。對於錯誤的作業題,督促學生在本次作業後或指定位置更正“△”,並進行第二次批改。

  作業評定用“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第,英語用“A”“B”“C”標示等級。

  2.教師在學生做作業時,教師要經常進行巡視,及時進行指導,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作業情況,對學困生的作業提倡面批。

  3、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佈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對於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要求課堂作業當天收回、當天完成批改,不無

  故拖延(包括二次批改)。

  1.一二年級可配合使用小紅旗、小紅花、大拇指等鼓勵性標誌,中高年級可在等級後配合使用五角星或加號等激勵性評價標誌。等第在作業右上方,日期寫在作業最後的右下方。

  2.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如果是共性問題,可在課上集中講評,及時矯正;如果是個性問題,教師應做好“面批”、“面輔”工作。在批改作業時發現作業中有創意的解法和典型的錯例要及時做好記錄。對有創意的解法要予以表揚,對典型的錯例要分析成因,以改進教學。教師要作好學生上交及完成作業情況記載,認真分析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從中獲取改進教學的資訊。

  3、“無作業日”落實要求

  1)年級組內設立每週的一天為無書面作業日。

  2)“無作業日”當天我們可以開展開展親子閱讀或親子實踐活動,家長可指導孩子學做家務,帶領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發展興趣愛好、與孩子一起做遊戲、散步、聊天等,幫助孩子修養身心等。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5

  “雙減”政策的目的在於讓教育迴歸本真,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

  一、備課

  要減負學生更需抓實備課,提高備課精度,注重實效。物理組研究學情與教材,提高備課實效,不僅增加了授課知識點的分層,也在課堂上增加了學生在哪個環節可以進行展示的的集備,充分將學生主體落實,時時不忘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課堂教學

  1.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投入度,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課上引入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例和學習材料,從事例和材料中獲取知識,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絡起來,促進知識的實踐轉化和綜合應用。

  2.充分利用課堂,打造高效課堂,當堂學、當堂測、當日清。做優課後解惑服務,讓疑惑的及時消化,讓消化的及時鞏固,不留疑惑至明日。

  3.注重知識的結構化建立,強調從“做中學”獲取知識,將實驗室搬進了課堂,將實驗儀器放在教室內,方便學生隨時進行實驗,利用實驗解惑遇到的困難,注重了學生的學科素養的培養,能力的提升。

  三、課後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作業原來每天15分鐘,而現在不留作業。但對學生的要求卻沒有放鬆,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更好有針對性的提升能力,讓他們關注科技的魅力,教育他們成為一名關心國家、服務社會的人才。有效的減負,價值的高效,為國育才,強國有我。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6

  從9月開始,減輕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成為教育系統的頭等大事。各級部門以最強氣魄開始行動。大刀闊斧實施改革。學校教育面臨著多重的壓力與挑戰,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這場改革的本質,我們將失去發展的機遇,甚至會被其他同類型學校甩下許多。

  減下去的作業負擔,其預留的時間如何分配才科學呢?如何靈活地開展有效的課後服務呢?傳統的紙質考試、統一的集中考試將廢止,教學質量監測以何種形式開展呢?如何去適應新常態?課外輔導機構從公開執行到潛行蟄伏,如何讓其徹底無所遁形呢?課堂主陣地如何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呢?這些命題,都無法繞開。倒逼我們開始痛定思痛,做出調整。

  說到底,減負的核心無非就是課內增效提速,捍衛教師的職業權利,保障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權,營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態,迴歸教育的本真,給孩子們更自由的發展空間、更全面的能力培養、更愉悅的精神享受。而這一切,從學校層面說,依靠的就是教師的專業化;從社會層面說,依靠的是整個社會集體發力、共同支援;從家庭層面說,依靠的是所有家長們育人觀的徹底轉變。

  雙減政策面前,教師們的壓力其實最大。無論從理念層面,還是技術層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將更多。已有的經驗反而無效。無所適從?一臉茫然?以前,還能依靠教師的大量輔導,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促使其機械地練習。在反覆地講練、多次考試、強化記憶的模式中,把學生成績提起來。但眼下,這些都行不通呢?這注定是曲折的發展道路。

  學生素能測評將由靈活的形式實施,需要老師多動腦筋,多借鑑歐美國家基礎教育的做法。那天,我與一位資深的教師私下交談,一到二年級,不能組織紙筆考試。怎麼去評價學生的學科素能呢?以語文學科為例,測試形式就能多樣化。可採取口頭背誦,評估其發音準確性、流暢性、情感性;可試著創編故事,現場講授給大家聽,評價其綜合素質、語言積累、思維廣度、心理素質、調動力,這種方式適合孩子們;可由家長代其錄製音訊,儲存後進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學習資源,也是學習成果的展示;

  以數學為例,口頭說一說加法的算理。將思維過程說出來。以動手的拼裝活動,測評其實踐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數學測評難度有點難。尤其是計算型別,需要紙筆驗算。

  作業負擔來自於對學科育人價值、功能等方面認識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學觀。唯分數論並非是完全錯的。分數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主要是考試方式過於機械化,它以固定、標準的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天賦和個性,導致了分數徹底窄化,只考察了淺表的知識與能力,並未全面地測評,這才是最大的癥結所在。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7

  作業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減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此後減負是各地教育教學組織必須落地的“雨點”。陳老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直播課,可謂是一場“及時雨”,為龍港的小數老師們答疑解惑,為老師們的今後的作業設計指明瞭方向。

  一、種下“發散”種子

  陳加倉老師在課上指出,“不按照常規思路,積極創新,從不同角度分析,透過不同途徑和方式解決問題,培養髮散思維能力。”他結合幾道例題給我們生動講解了如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一道題老師應多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答,並在比較中最佳化,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其實不僅僅是對學生提出了挑戰,更是對老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老師在備課時,也應跳出舒適區,不拘泥於教材給出的“答案”,更應善於摸索,鑽研和總結方法和規律,成為帶領學生學習的“先行者”。

  二、培育“創新”之花

  如何給學生布置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建構能力。陳加倉老師的“題組練習”給予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在對比中加深理解,突破知識混淆點。比如,2.4+7.6×5,2.4×5+7.6×5,這樣的兩道題給學生呈現,不少學生會得出相同的答案,就是混淆了運算順序和乘法分配律,老師結合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區分和辨別兩者之間的區別。

  三、結出“數學”果實

  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承載了育人的重要使命。陳加倉老師的“主題研學”作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趣、好玩、有用。他透過讓學生主動嘗試對常見的“國旗”作畫,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了許多數學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精神。今後的作業設計,我們不應只讓數學知識侷限在課本和作業之內,更應綻放在日常生活之中,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8

  “雙減”背景下,如何設計數學作業?多年來,筆者潛心研究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著力探索頗受學生喜愛的集童趣性、適宜性、靈動性於一體的“三元素”作業設計路徑,最大限度地啟用學生潛能,提升學力。

  一、趣——彰顯作業設計的童趣性

  “趣”,即童趣,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一大元素。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心理,將枯燥乏味的作業設計成充滿童趣的作業,主動融入多感官體驗,讓學生享受作業帶來的愉悅感。

  1.沉浸式作業:突顯作業的“詩情畫意”

  沉浸式作業,是基於新課程理念及教學內容,融合各種先進教學媒體,包含生動形象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的作業。沉浸式作業有利於突顯作業內容的實用性、普及性和科學性,使學生自覺自願沉浸在有價值的學習中,享受作業的“詩情畫意”,心情愉悅地探索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作業效率與實踐運用能力。

  2.操作式作業:跳出作業的“紙上談兵”

  操作式作業的關鍵在於,讓學生在實踐中由直觀走向抽象,從直觀體驗上升到理性分析,搭建知識結構橋樑來促進知識的理解。這不僅是知識的運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可以使興趣激發、思維訓練、能力培養融為一體,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探秘式作業:權衡作業的“與時俱進”

  探秘式作業是針對具有挑戰性的作業內容,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和發現的時空。這種作業的重點是使學生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權衡作業的“與時俱進”並加以有價值的篩選。這個過程不僅豐富了課堂學習內容,還擴充套件了學科視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未知、蒐集資訊、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宜——彰顯作業設計的適宜性

  “宜”,即適宜,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一大元素。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基於學生立場,顧及各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作業的難度、數量、形式等方面,努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讓學生享受作業帶來的滿足感。

  1.爬坡式作業:讓作業難度收放自若

  爬坡式作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基礎,遵循“面向全體,兼顧特長,照顧學困”的原則,將作業難度分為基礎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等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作業。這改變了以往優等生做完了沒事幹、後進生做不了乾著急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數學需求,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切的發展空間。

  2.彈簧式作業:讓作業數量伸縮自如

  彈簧式作業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發展要求,採用伸縮自如的形式,使作業數量適當、難易適度,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以彈性發展。對於優等生,可以減少徒勞的作業,甚至不留作業,讓其獲得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對於後進生,可以適當增加基礎作業量,打好底子,拾級而上。這樣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3.套餐式作業:讓作業形式張弛有度

  套餐式作業考慮到各層面學生的思維習慣、個人喜好、生活環境等因素,把作業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作業的針對性。以套餐的形式建立作業庫,為學生量身定製形式多樣的作業,讓學生像選套餐一樣自主選擇作業的形式,既讓學生感到自信,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靈——彰顯作業設計的靈動性

  “靈”,即靈動,也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一大元素。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知識的生長點及延伸點,強化知識的結構與體系,啟迪學生的高階思維,自主建構數學概念,著力精準化提質,讓學生享受作業帶來的成就感。

  1.開放式作業:打破作業的“非此即彼”

  開放式作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等,設計一些問題或條件開放的作業,打破作業固有的標準答案的慣性思維。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使他們主動探索,獨立思考,讓學習真正發生。

  2.關聯式作業:尋覓作業的“藕斷絲連”

  數學作為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其知識內部的整體性、關聯性十分密切。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內容的整體性出發,採用關聯式作業,幫助學生在一定的知識系統中明確知識之間的勾連,實現結構化學習。

  3.融合式作業:步入作業的“你中有我”

  融合式作業可以彰顯數學作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別樣之美。幾個知識點的有機融合,往往可以使學生對數學探究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大程度地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數學概念,從而讓技能在作業中形成、能力在作業中提升、思維在作業中培養。

  綜上所述,從“趣、宜、靈”入手,開闢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路徑,可以使作業寓練於樂,融入多感官體驗,適應個性化發展,著力精準化提質,彰顯作業設計的童趣性、適宜性、靈動性,進而讓“三元素”作業助力真正的數學學習。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19

  作業原本是教師學校日常教學的“小事”,但隨著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成為了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大事、要事。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如何立足“作業”,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體作用,助力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是廣大教師需要思考的新問題。

  一、在作業目標上,處理好“學科本位”與“學生立場”的關係

  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作業,不僅要促進教學提質增效,同時需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

  要從學科本位學生立場系統設計作業。對數學學科,要確保學科難度不超標、內容不超量。“雙減”檔案明確分類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總量。

  在政策範圍內,數學學科所能用的時間有了大致的範圍,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該做怎樣的作業?如何“少而精”,如何體現“能力為重,素養為本”?

  比如:佈置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作業。剛剛獲得首屆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的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張天孝主編對此特別有經驗。他羅列了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一共369道算式。一般來看,16+7和17+6的價值難分高低。但是在他看來卻不一樣。像748×7這樣的算式會用到進位加法算式28+5和49+3,但是不會出現28+7和49+8這樣的進位加法。所以同樣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有的只在加法當中用到,但是有的會在後續的乘法中用到,從這個角度來說作業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在這369道當中會出現在多位數的乘法當中有60道。所以對於作業設計來說,要把力氣花在刀刃上。

  當然,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時間越多就越容易學好。在合適的時間內學習“少且重要”的數學才是數學課的理想狀態。有時過多機械重複同水平的練習,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厭”。

  二、在作業內容上,處理好“基礎性作業”與“拓展性作業”關係

  華羅庚曾說:“學數學不做題,等於入寶山而空返。”在資訊化的今天,要幫助學生找到“題海”已不是難事,難的是為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成長的“題組”。“雙減”檔案明確要求: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

  基礎性作業是要面向所有人。對於那些“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可以歸為探究型作業。在“雙減”之下,為什麼還要佈置探究型作業呢?

  顧泠沅教授有一項研究,將認知目標及其對應能力表現水平描述為“操作、瞭解、領會和探究”的四層次框架。在組織的大樣本區域小學數學質量監測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操作、瞭解類的目標達成度較好,而領會和探究的目標相對不足。

  也就是說,我們常在低水平的層次高頻訓練,卻在高階思維水平層次低頻發展。適當降低這種低階思維水平的“高頻訓練”,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更多時間去經歷“高階思維水平”的挑戰,應該成為日常作業教學改進的方向。

  探究性作業並不是每一課學習之後都需要設計,而是要對整個單元的數學教學目標充分解讀,再根據單元的基礎性練習內容剖析學生還需要經歷怎樣的思考過程,進而進行相應的探究性作業設計。

  小學生的探究性作業,不一定要探究出一個新的重要發現,而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基於自身的知識經驗去表達,去展現他們個性化的思考結論。

  比如,人教版三年級的面積單元,我們經過分析發現這一單元的習題已經把本單元需要落實的知識點和生長點都涉及到了。但是,課題組覺得還可以加強習題的開放度,以提升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理解,因此設計了一個探究型作業:“畫一畫,說道理:一個平面圖形,周長越長,面積就越大,有道理嗎?很有道理,還是毫無道理,還是有一丟丟道理?請畫一畫寫一寫,說明白你的道理”。

  學生基於自身的知識經驗,舉例、畫圖,表達他們自己的看法。不同學力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作品呈現,創新火花層出不窮,作品處處現驚喜。這是課堂教學和基礎性作業做不到的。

  數學家陳省身所說“數學好玩”,數學的作業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義的,不僅僅只是做題,可以閱讀、實驗、遊戲、繪本、魔術、可以STEM、可以進行專案化學習。讓數學因為作業的形式改變而變得生動活潑、有滋有味。

  三、在作業評價上,處理好“作業批改”與“作品展示”的關係

  作為日常教學來說,做好作業的評價,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業程式”。“雙減”檔案對此也有細緻具體的要求: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檔案還特別提到:不能要求家長批改和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毫無疑問,批改作業屬於教師的工作,“精選、先做、全批”是教師作業佈置的基本準則,教師也不會要求家長和學生批改作業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學生因此就放棄作業的“自我檢查”,家長就對孩子的學業“放任不管”,這就是對檔案的誤讀。任何關於學生成長的工作,都離不開學生主體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作業的批改看結果也要看過程。老師批改的一個簡單的分或者“×”,反映不了學生學習過程的經歷和收穫,還會掩蓋學生作業過程火熱的思考、豐富的情感和真切的體驗。在批改時,儘量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尊重。有時一句話,足以鼓勵學生的鬥志;一個符號,可以緩解學生的焦慮;一個圖示,能啟用學生的思路。

  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也主張結合現實生活,要與其他學科跨學科融合。在作業設計和評價上也要與之相匹配,原本單一的“作業”從某種程式開始轉向“作品展示”。“一次手工製作的學具”“一次精彩的成果報告”“一個創意的解題思路”“一次專案學習的成果”,用圖畫、影片、音訊或實物作品

  記錄下來,都可以作為學生作業的作品。

  如果我們保持欣賞的眼光,學生的每一份作業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簡單的習題。如在認識圓柱之後,設計“圓柱與長、正方體有異同之處?”這一問題。學生展現出了以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與思考路徑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要大膽給學生時間和空間,他們從來都不會讓我們失望。小學數學專案化學習中,學生用毛線繞出一朵花、用小木棒搭出一座橋、用紙箱板造出一幢小房子……是數學專案組的作業,也是跨學科綜合實踐的作品,如下圖。

  數學課程要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作業設計的角度來說,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業,要提高作業的差異化水平和個性化水平。未來,如果有資訊科技的支撐,基於大資料的作業設計將會更智慧,更能促進學生充分的成長。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20

  根據教育部門紮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的工作精神,為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數學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整體設計課內外的學習活動;要把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代簡單、機械、重複性的大量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目的;要使作業真正為教學服務,為素質教育服務,使之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提高認識,更新作業設計理念

  作業作為課程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作業的設計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作業形式枯燥、單調、僵化;作業評價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等,長此以往將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正確地看待作業改革,努力探討如何佈置能有效佈置作業,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形成數學學習方法,發展數學思維,增強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二、整體把握,明確作業設計原則

  透過作業改革,我們希望數學教師透過學生的作業及時瞭解教學效果,找出現狀和預期狀態之間的差距,發現其存在的問題,以便於及時改進教學方法,降低教學難度和調整教學進度;透過作業學生了解自己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更積極地投入到今後的學習之中去。基於這個出發點,我們明確了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是目標與作業的一致性原則。

  作業設計要緊緊圍繞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保持一致、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並把學科知識、學科思想、學科價值融入到作業的內容設計中去。

  二是層次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作業的內容要適合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需求。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應有適合自己的作業。要注重趣味性,使學生願做作業、樂做作業。

  三是適度性與多樣性的原則。

  作業設計的量要符合各年級書面作業的時間要求,作業內容要適當,作業難度要符合學生實際。作業形式要多樣,應體現拓展性、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要求。

  三、形式多樣,最佳化作業設計內容

  作業設計的目的應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對數學作業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將作業融於活動,融於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前置型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絡的,已有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前置型作業是指教師預先設計探究性問題,以作業單的形式佈置給學生,學生結合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活動經驗進行自主探究。設計前置型作業的目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為新知的探究做好準備。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密鋪”時,鼓勵學生在家自己藉助圖形動手拼擺,學生帶著初步瞭解的圖形密鋪知識進課堂學習,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學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過程中,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在操作中體驗到了數學的9美,享受推薦了成功的喜悅。

  (二)實踐型作業,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圍繞現實問題,我們讓學生動手實踐或是實際調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拉近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例如,在教學“1—10各數的認識”後,設計“找找生活中的數字”實踐活動,教師鼓勵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數,透過有趣的找數、認數活動既鞏固了10以內數字的認識,同時也有助於激發對數學的熱愛。再比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後,設計“家庭作息時間表”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既鞏固了時分秒的知識,又能引導教育學生學會珍惜時間。

  (三)複習型作業,整體建構知識體系

  複習是學生系統完善、深化知識的關鍵環節,有利於學生鞏固、內化基礎知識,建立網狀、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設計複習型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中明確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建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學會更全面、更系統地思考問題。我校在三至五年級學生中開展“整體建構知識結構”思維導圖的製作活動,學生在學完每個大單元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建立單元知識思維導圖。設計這樣的複習型作業,一方面可以使原本散亂的知識變得清晰、完整,從而使複習更形象化、生動化,提高複習的實效;另一方面將單元內容進行結構化重組,能使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更為清晰,有助於學生形成條理化、結構化的思維。

  四、改進評價,保證作業設計實效

  對學生書面作業的評價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對作業的態度、書寫及格式的規範程度進行評價;二是從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而且要給學生及時訂正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習方式、解題技巧與數學經驗,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透過數學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豐富多樣的數學作業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之中展開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之中領悟數學的本質,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終實現學生的高質量數學學習。

  小學雙減工作階段性總結21

  根據教育部門紮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的工作精神,為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數學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整體設計課內外的學習活動;要把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代簡單、機械、重複性的大量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目的;要使作業真正為教學服務,為素質教育服務,使之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作業。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能力,還是教師和家長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依據。週而復始、形式單一的作業已變為學生一個包袱,成了一個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種負擔,使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造性受到壓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該如何看待作業,如何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遊戲的樂園,使作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呢?現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教學作業設計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作業內容童趣性,啟用學生創新的火花。教師設計作業時要擺脫單調乏味的重複、機械的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與畫畫、遊戲、製作、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巧妙結合,把知識、技能的訓練與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開發及活動巧妙聯絡,設計出趣味性強的數學作業。趣味濃厚的作業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內部需求,會讓學生躍躍欲試,內在的需求,活躍的思維,常常會激發學生創新的靈感,進而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一、設計遊戲型數學作業

  遊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學生在遊戲中邊學邊玩,學中有玩,玩中有學。遊戲活動型作業將所學數學知識蘊涵於遊戲之中,讓學生在愉快而歡樂的氣氛中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喜歡的數學作業。例如教學完“乘法口訣”後,我設計了“對口令”的遊戲,讓學生與老師玩,學生與學生玩,學生與家長玩。再如教學《統計》這一課後,我讓學生玩“剪刀、石頭、布”遊戲,並統計出每人贏的次數;還讓學生在“拋硬幣”活動中統計出硬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並讓學生髮現拋的次數越多,正反面朝上的次數越接近,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遊戲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中理解體驗了統計的作用,而且學生在遊戲中輕鬆作業,增強了合作意識,體驗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設計情境型數學作業

  小學生一般具有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生動的情境型作業,往往能使學生的精神狀態迅速由抑制達到興奮,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自我需要,引起學生內部認識矛盾的衝突。讓學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斷激起學習的慾望。例如學習完《10的認識》後,我設計一道“10的一半是什麼?”的題目,讓學生透過想象觀察、思考,反饋結果:

  (1)從數的知識認識10的一半是5。

  (2)從字形結構認為10的一半是1、0、或拼音Shi。學生在數學與生活結合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激活了想象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如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我設計了幫小兔找門牌號的情境作業,類似的作業還有“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等。這些帶有童趣的作業,把計算融入故事情境中,學生快樂的進行作業,掌握了運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計算能力,同時學生體會到計算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快樂的,充滿樂趣的。

  三、設計繪畫型數學作業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結合教學內容特點,設計一些繪畫的方式鞏固、應用所學的知識。例如學習了時間,畫一畫一天的安排;學習完《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繪製一些相關的美麗圖案,或用學過的圖形來設計一下他們喜歡的家,並塗上顏色;認識方向後,畫一畫旅遊分佈圖。這樣就讓他們感到新鮮有趣,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啟用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業變成藝術品。然後在班級展示臺中展覽。這樣的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有啟用學生原思維,使他們迸發創新的火花,將枯燥原作業變成了件件藝術品。

  四、作業內容有層次。

  設計作業不能“一刀切”而應該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能得到提高。我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三個層次。例如,在二年級下冊學完《解決問題》後,便設計瞭如下的作業:

  (一)小華今年10歲,比爸爸小27歲,爸爸今年幾歲?

  (二)小華今年10歲,比爸爸小27歲,今年爸爸和小華共幾歲?

  (三)小華今年10歲,爸爸38歲。當小華33時,爸爸幾歲?

  此種作業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要點、積極思考,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設計操作實踐型數學作業

  “讓學生從做中學”。開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使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把他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慾的驅使下饒有興趣的學習,促使思維活動的開展,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源於生活。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章節時,佈置了這樣一道作業題:將一張長6.28分米、寬3.14分米的長方形紙捲成一圓筒,再配上一個底做成一個圓柱形的容器,哪種卷法所容納的物體比較多?再去超市看一些圓柱形容器,你能發現什麼?學生透過計算比較、爭論,讓學生用具體的數學知識去研究生活,服務生活,體現其生活化的一面,讓數學與生活更加緊密。

  六、發展學生思維,體現作業的開放化

  如果能善於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那麼,將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進行大膽創新。開放化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對所獲資訊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決結果,並且從中發現最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閃爍著學生獨特的創新精神,也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思考的快樂感和創新的成就感。

  我在平時設計作業時避免“題海戰術”,防止“熟而生厭”;為學生著想,從學生需要出發,加強作業設計的靈活性、趣味性及實踐性,提倡探索創新、自主選擇,使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創造意識和能力得到較好培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