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

  一、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二、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1

  學習胡延傑老師教授的《管理經濟學》,收穫頗豐。經濟學是一門偏重理論的學科,而管理經濟學就是在經濟學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在圍繞需求、供給、成本、規模、市場等方面,為企業經營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經營理論及決策支援,同時為企業管理者引入了“彈性”、“邊際”工具的分析方法。深入的學習以及深刻的理解後,就會發現,枯燥的理論學習也可以是一種心靈的“雞湯”。

  在剛剛拿到講義時,看到老師的名字,一直以為“延傑”是位男老師,等見到老師本人時,我們才反應過來。胡延傑老師總喜歡笑眯眯地講課,大大咧咧的性格有著文科生浪漫、發散的思維,同時卻更多的是理科生的嚴謹。生動的課程把我們長久積壓在工作中的枯燥和繁瑣,在瞬間轉化成為前進的動力。

  胡老師是經歷了中國經濟轉型的一代人,年輕時所接觸到的西方經濟學以及政治經濟學,再到向我們教授的管理經濟學,胡老師用不同年代的經濟理念做比較,讓我們從她的經歷中,側面瞭解到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歷史背景以及現實意義,同時學以致用的將這些經濟理論的運用、延伸以及發展到現實管理決策中來。中國的改革開放給西方的宏觀經濟理論帶來了很大的變革,而西方的微觀經濟理論是否仍然適用於中國的國情呢?答案是肯定的。“市場均衡”、“需求彈性”、“邊際收益”、“規模報酬”等等,雖然具有理論的抽象性,但是他們充分揭示現實的經濟形態,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又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思維方式,教會我們去透過現象去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

  學習不是每週的幾堂課就可以解決,學習是一個長途跋涉的過程,是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堅持不懈人生態度。我們非常努力地想把課堂上的知識轉化成為生活和工作中一把“鑰匙”,胡延傑老師的管理經濟學就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讓我們受益匪淺。很感謝胡延傑老師將這門課成功引入我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變思維模式,更為成熟的運用邏輯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將正確理論以及方法運用到工作中來,分析現狀,然後做出合理決策。再次感謝胡老師的辛勤工作,讓我們銘記終身、受益終身。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2

  自工業化開始發展以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逐漸增大。氣候的變暖導致海平面升高、世界範圍內的冰川減退、北冰洋冰層變薄和世界部分地區極端性氣候事件增加。由此,世界各國一致認為,氣候變化問題是人類目前必須要高度重視並努力解決的。對於困擾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突圍只有三條路:

  一是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排放;

  二是大力開發低碳或無碳能源,從而滿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

  三是利用土地和林業的碳匯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濃度。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根據市教育、人事等相關部門檔案精神,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心為林場每位職工開通了《低碳經濟》網上學習培訓平臺,透過這次學習,我發現,原來我們對於低碳經濟的理解是那樣的平面。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透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旨在圍繞人類經濟活動、生產、消費各個環節全面考慮溫室氣體排放的因素,其本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新行綠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追求綠色GDP。

  同樣,在中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現階段,我們要澄清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首先,低碳不等於貧困,貧困不是低碳環保經濟,低碳環保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第二,發展低碳環保經濟不會限制高能耗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只要是產業技術水平領先就是符合經發展需求:第三,低碳環保經濟不一定成本很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會幫助節省成本,並且不需要很高的技術,但是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礙;第四,低碳環保經濟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應該要從現在做起;第五,發展低碳環保經濟是關乎每個人的事情,應對氣球變暖,關乎地球每個國家和地區,關乎每個人。

  對個人而言,我們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應該積極地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節水,節電,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紙盒,筷子等等。就像陳迎老師說的那樣,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是和大自然的一種和諧統一。

  只要你我都願意,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改進自己的生活方式。為低碳經濟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成為自然的朋友,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才能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友好共處。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3

  這學期我選擇了管理經濟學這門學科,剛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因為別的課程都是有書本的,而選修課卻沒有課本。並且,在我的認知中,文科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都是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但是上到這門課程的時候,我才發現裡面的內容各種各樣,不僅僅是一門文科,更是一門綜合課程。學習方法全變了樣,管理經濟學這門課讓我頗有感觸。

  首先,我對這門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自我感覺眾多理論中,我對企業理論聽得最多。當然裡面包括了成本理論,生產理論等等。

  因為我對企業方面比較熱衷,畢竟我們即將離開學校,步入企業,在進入企業之前,必須要對企業有一定的理解。到時候對我們的收益必然相當的可觀。

  其次,學習了管理經濟學之後,我對金錢有了更多地認知。有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出去打工,兼職。還有人花了更多地時間在學校周圍上網,泡吧。這都是浪費了自己學習的`機會成本。作為一名理性人,做事必須考慮其收益。有人在考試時作弊,但是在考試過程中所承受的煎熬是多麼的難受。這種過程和看一點書相比,哪一個收益更高,大家自然明白。

  對這門課的學習,武老師的要求是我們對管理經濟學有一定的理解。能夠知道周圍一些圍觀經濟學的現象,我們都覺得比較難,但是學完以後,我們做的都是有意義的。感謝老師將我們帶入管理學的領域。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4

  兩天的課程,聽了一大堆新名詞“針尖式頭位法”、“五品五行”、“成長6度”、“6W4H”、“邊際效用”、“經濟成本”、“利潤最大化原則”等等,單從字面上有點難理解,但在課堂上聆聽老師娓娓道來,不但輕鬆解惑,而且茅塞頓開。

  第一天《品牌營銷管理》,張鐫銘老師用其豐富的實戰智慧詮釋品牌營銷的重要性,特別是大量的例證,頓時令課堂妙趣橫生。

  很多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出眾,讓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如何才能做到?張老師說把握好一句話就行——“我、他、媽是誰?”“我”就是自己的企業、自己的品牌,“他”就是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媽”就是上帝,我們的客戶。只要搞清楚這三者的關係,處理好這三者的定位,品牌、形象、營銷策略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品牌,我理解需要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來,但它是如何累積而來的呢?自己並未有深刻的認識,也沒有深入去研究,我經營的朗逸商務酒店(WARM YES BUSINESS HOTEL)也走過了8年了,它在品牌戰略上有什麼成功之處,又有什麼忽略的地方呢?許多人(朋友、同學、合作伙伴)一聽到“朗逸酒店”,就會問朗逸有幾家,好像在大家心目中,“朗逸”就是一個連鎖品牌。為什麼會這樣?在每年兩屆廣交會期間,我們酒店接待的外賓人數一般都達到總住店人數的70%,這在周邊同檔次酒店中是絕無僅有的,為什麼外賓(我們酒店接待過幾乎是我聽到過的所有的國家或地區的賓客)都認同warm yes?從張老師這一課的引經據典中,再加聯想就把一些點滴的認知串聯起來了,也豁然開朗了。為什麼大家覺得“朗逸”是一個連鎖酒店品牌,我覺得可能“朗逸”二字寓意天舒氣朗,和風飄逸,極易讓人產生溫馨、溫暖、舒適、舒暢的聯想,符合“品名”的四易要素;而獲得外賓認同也是因為英文品名(根據調查資料),因為“warm yes”寓意“溫暖舒適(的酒店)正是這一家”。可見品牌效應的威力。這更促使我要將“朗逸”(warm yes)這個品牌建設好、維護好。

  看來品牌建設的某一部分,朗逸獲得了一定的優勢,但老師說“五品五行”關鍵要在“品位”上下功夫,即在品牌文化建設上不斷投入才會有鮮明的個性顯現。這可是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啊!

  第二天,孫洛平老師的《管理經濟學》。本以為是枯燥乏味的課程,但孫老師用了許多顯淺的例子把那些生澀難懂的經濟學名詞通俗化了。給我最大的啟示有兩個:一是市場價格機制不是建立在個人思想覺悟上的,所以要用“以利己行為制約利己行為”這個經濟方法;另一是利潤最大化原則(亦即邊際決策方法思想)就是“讓過去的成為過去,不要讓它影響你未來的決策”這個觀點。

  以前,我們在經營管理中總希望透過培訓、教育、開會、學習等手段做員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他們的覺悟,一直認為,只要他們覺悟提高了,工作積極性就高了,他們創造的價值也就高了。無可否認,這也是一種調動員工積極性,實現企業效益增長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這種方法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就是不能持續。那什麼是持久有效的方法呢?孫老師說,就是要用經濟手段,“以利己行為制約利己行為”就是好方法。在市場經濟中,自利行為無可非議,關鍵在用那隻“看不見的手”(市場價格機制)來引導人們的行為,用消費者的利己行為制約生產者的利己行為。

  “讓過去的成為過去,不要讓它影響你未來的決策”這個利潤最大化原則,看似簡單,實際上能做到並不容易,在決策時,一點不受過去影響,一點都不受以往的成績、經驗、失誤、環境(人、事、物)等因素影響真的是非常的難,但以前未明瞭這個原則而受影響了,那現在弄懂了,就儘量地不要讓它再來影響以後的決策了。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5

  經過一年多的大學學習生活,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日常生活中的自立更生,人際關係的和諧處理。而對於學習來說,最大的障礙不是這門學科本身,而是自己。如果總是告訴自己難、難、難,你就越會覺得難,但如果告訴自己很簡單,並對這個學科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就會覺得很簡單,反而覺得學習成了一個享受的過程。這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我也深有體會。

  剛開始學習時老師就說過,所有的經濟學問題都來自於一個基本的生活事實,學習經濟學可以讓你解答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例如GDP、價格歧視、成本分析等等。隨著對經濟學學習的不斷深入,在聽新聞和讀報紙時,你將對當前的時事有更深的理解。 面臨經濟決策時,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正在學習的經濟學。

  對於我們這些剛剛接觸經濟學的大一學生來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最重要的。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每個人漸漸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首先,我認為堅持上課是最基本的。每個星期一次經濟學課,一次是三個課時,也就是135分鐘,所以一節課的強度很大,如果落下一次,而你想自己在課堂下補回來的話,13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堅持上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

  其次,學習貴在理解。上課仔細聽講是一個關鍵,不要試圖寫下老師說的每一句話,聽講比記筆記更重要,理解在心裡比在筆記本上茫然地記下一堆更實際。

  而且,必須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每天抽出時間來學習。經濟學的名詞定義比較多,理解並熟記是最基本的要求,這樣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就比較方便,不必在遇到某個不知道的名詞的時候把時間浪費在翻筆記上。能預習明天的內容還可以鞏固學過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習就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而我們往往學了就過去了,導致基礎不紮實,經濟學的框架還沒建好就想建房,最後鬆鬆垮垮什麼也沒掌握。要想薄發首先就得厚積。

  就學習的內容而言,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宏觀兩部分。微觀經濟學最基本的內容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廠商均衡理論、分配理論、市場失靈理論以及相關的經濟政策。經過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西方經濟學的認識與一開始想的完全不一樣,剛開始以為是一個偏文的學科,然而不全是。首先要想學好經濟學,就要有很好的數理修養;其次不僅要求理解,很多概念都必須熟記;還有就是結合實際生活加強理解;端正學習態度這就更不用說了。可見這個學科綜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也要特殊對待。

  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我學習體會最深的就是結合圖表學習。舉個例子“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用文字表達:第一,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向右上方傾斜,而後向右下方傾斜,即先上升而後分別下降。第二,總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關係:當邊際產量大於零時,總產量是遞增的;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當邊際產量為負時,總產量開始遞減。第三,邊際產量曲線和平均產量曲線的關係:邊際產量曲線和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相交前,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平均產量曲線是上升的;相交後,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ap)平均產量曲線是下降的;相交時,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mp=ap)。用圖表表示:< p="">

  對比文字和圖表,顯而易見,圖表表示更清晰易懂。在學習和實踐中,我們就可以運用圖表方便的解決許多問題,但前提是必須對這個圖表有足夠的理解,所以我覺得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結合圖表的學習非常重要,深刻的理解這個點、這個區域各代表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在看到圖的時候就能馬上想到,這對以後的運用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在學習中我們要常畫圖,用無差異曲線刻畫消費者願不願意、用等產量曲線刻畫生產者願不願意、用等成本曲線刻畫生產者是否有能力生產等等,都可以清楚的在圖上得到體現。

  在上課講到“為什麼要學習經濟學“時也提到一點,就是專業學習基礎,現在我們關於經濟學的書只有一本課本,顯得很單薄,而要想在經濟學這條道路上走的長遠一點的話,光是一本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在老師推介的幾本書之餘,我們還可以找一些有關經濟的雜誌來看,在專業領域學習並閱讀大量的經典文獻,多關注新聞,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做到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理解到經濟學的真諦,讓自己從被動地學習變成一個受益者。

  無論學習什麼學科也好,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有一個脈絡遵循也是很關鍵的。我們上的第一節經濟學課,老師就“經濟學的發展”做了大體上的介紹,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現在的新古典綜合派、新凱恩斯主義,我覺得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就可以以經濟學的發展為線索,經過長期的學習慢慢地積累。把單一的知識點都掌握了,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絡,然後透過系統學習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學習也就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6

  發經濟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一門新興經濟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經濟學科,它首先出現在西方國家,並且成為西方經濟學體系的一重要分支,後來逐步擴充套件到發展中國家。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發展經濟理論的教學和研究開始在我國興起,並且越來越廣泛地開展起來。發展經濟學是探討一個較為落後的國家向經濟發達狀況發展轉變的一般趨勢和規律的科學,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現就透過《發展經濟學教程》的自主學習,略談我對發展經濟學的進一步認識。

  首先,讓我認識到發展經濟學研究的物件。

  經濟學理論,每一門科學都有它特定的研究物件和研究任務。發展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的經濟學科在研究物件和研究任務方面有所差異,有其自己的研究範圍和內容。經濟發展,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從欠發達狀態向髮狀態轉變的過程。發展經濟學,就是研究發中國家經濟社會結構轉型過程、經濟發展趨勢、結構變化內在規律和發展因素各種內在關係的科學,一般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社會結構性的轉變,如城鄉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等;二是經濟社會質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質量改善、生態環境改善、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是國民經濟量的增長和擴張,如增長速度、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指標的變化。發展經濟學研究的範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一般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現在已經取得政治獨立的新興民族國家。發展中國家是欠發達國家群體的總稱。其具體國情和民族有著各自的特點,存在著許多差異。但在社會經濟方面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徵:如勞動生產率低、技術落後;人口增長速度快、資本非常缺乏、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質量不高等。文教衛生條件差,平均壽命低;依賴於初級產品的出口等等。

  總之,發中國傢俱有的共同經歷、共同處境和共同特徵,面臨著共同的任務,即發展經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問題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它在上要求有一個專門的學科從事發展中國家的研究,這就是發展經濟學。

  其次,讓瞭解了發展經濟學的任務。

  發展經濟學是探討一個較為落後的國家向經濟發達狀況發展轉變的一般趨勢和規律的科學,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確切地講,發展經濟學是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結構轉型過程、經濟發展趨勢、結構變化內在規律和發展因素各種內在關係的科學。它要研究經濟發展的一般條件和特殊國情,揭示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趨勢,並從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出發,探索經濟發展道路,參與選擇和制定發展戰略和政策。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7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這門課程我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心得體會,希望透過分享能夠幫助到同學們的西經學習。

  要學好這門課程,首先要端正態度,培養對它的興趣。西方經濟學不像政治經濟學那樣枯燥乏味,它結合了實際的案例,對現實的問題作了深入的分析,讓你陶醉其中,在深入瞭解的過程中慢慢培養了興趣。

  其次,重點把握基本原理的學習,結合自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注意學習它整個理論的思維體系和方法論,進行有選擇的借鑑。既然這門學科是一門入門的課程,難免會使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先入為主,所以,我們在學習它的同時要善於思考,注重分析討論,結合實際,善於學習的同時善於借鑑。

  再次,學習這門課程的同時應看一下他的開山始作:亞當.斯密《國富論》、《道德情操論》以及凱爾斯的《利息、貨幣和就業通論》等等的經典著作。

  最後,學習別人的東西最終要運用到自己的領域中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中包含資本經濟學的一些糟粕,理解他們存在的歷史原因和淵源,從而更加深入地瞭解這門學科。

  以上僅為我的一點看法,祝大家學好西方經濟學!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8

  曼昆的《經濟學基礎》一書我買了多年,一直也未怎麼讀。最近我在做一些“中間市場理論”研究時,發現我的基礎知識還多顯不足,所以我翻箱倒櫃將這本書給找出來了,並一氣讀了兩章,感覺還可以。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他學生時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當教員時,他講授過各種課程,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多年前他甚至還在長灘當過一個夏天的帆船運動教練。

  曼昆《經濟學基礎》第一章講的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他講的第一個原理就是“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的確關於“權衡取捨”,它無處不在的體現在人們生活與工作之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往往為了得到一樣心愛的東西而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這些都是權衡取捨。但是人的天性是貪婪的,我們有不少人是什麼都想得到,但實際結果有可能什麼都得不到。比如:時間安排,你既然安排了看電影的時間,那你就得犧牲做其它的時間;還比如:“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國家用更多的錢去加強國防,國家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錢就少了。等等,這樣的道理非常的多。

  狂年四月份,在關於幹繭戰略決策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內部發生了嚴重分歧。因為一直以來,我們的幹繭交易都未讓人滿意,它也嚴重影響市場的發展。但是,大部分人將交易做的不好的原因歸結為是我們的標準制定的不好。他們認為,按照現行的廣西繭標準進行交易,無疑將廣西以外的繭擋在門外,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乍一看他們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那僅僅是從現貨角度出發的。中遠期交易是標準化交易,既然如此,它首先要求交易的商品要儘可能地達到一定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沒有這點保證,它的交易是不可能做起來的。蠶繭如果從全國角度看,它的標準化程度是不高的,比如:山東蠶繭一粒繭絲長可以達到1200——1300米,而廣西繭只有600——700米,所以它們根本不是一類繭。

  揩“廣西繭”修改為“全國繭”它違背了經濟學上的“權衡取捨”原理,即:我們又想將交收範圍擴大,但又想將中遠期交易做起來,也就是魚和熊掌我都想得到,但那是不可能的。今年的蠶繭已經全部結束,實際的結果非常令人失望,我們的交易、交收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當然,我們不能將下跌的原因全部歸結為是調整了標準,但它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影響幹繭交易的因素還很多,比如:貨證相符度、升貼水合理度、開發方式等等,我們應從這些方面多去找原因。如果一種標準化程度不高的商品都能做中遠期交易的話,那什麼東西都能做了,比如:石頭。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9

  才放那麼短短的30多天假就要被導師要求看著這兩本書過年,一開始,我真不懂為什麼,單單隻看書的名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安排看這本無聊的書,又有點不爽,但耐心去看,又覺得其實沒有那麼難接受,內容也還是可以的,就硬著頭皮把書用最短的時間讀完了。看完之後才發現,把《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這本書比成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之後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經濟學著作並沒有誇大,那是名副其實的。

  大衛李嘉圖作為古典經濟學派的繼承人,其思想深深地受到亞當斯密的影響。《國富論》正是李嘉圖接觸學習經濟學的第一本作品,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研究的幾大主題和《國富論》的主題有相似之處的最主要原因。當然,這兩本如此著名的作品有再多的共同之處,還是各有優劣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在所涉及的範圍上也比不上《國富論》,《國富論》所討論的更加廣、內容更加多。即使思想上被影響,李嘉圖還是能夠對亞當斯密批判地學習而非盲目認同、全盤接受的,還是能夠就這些話題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的。

  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是討論“分工”的問題,而是就“價值”展開敘述。而且李嘉圖並沒有按照常理只是談論價值問題,而且他還假定了商品的存在,假定了工資、資本、利潤、一般利潤等等的存在,並且就這幾方面也論述了一番。這些問題本應該在價值分析的基礎上才需要進一步說明的,但李嘉圖卻有著其自己獨特的一面。

  接著就是“地租”問題了,其實我個人認為相比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裡面的對地租問題的討論,李嘉圖在這方面對這個問題的見解有點遜色、不夠深刻、不夠有針對性,李嘉圖是以整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見解為前提展開論述的,而亞當斯密是圍繞自己獨到的看法,圍繞如何讓國富民強去寫的。因此,就這一主題,李嘉圖還是比不上“老手”,思想上稍稍劣了點。

  接著所說的價格、利潤、工資什麼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前面幾章價值、地租的概括、補充。其實這本書看下去真的覺得內容很少,但裡面的思想卻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鑑的。例如他的價值論就認為生產中所耗費的勞動決定了商品的價值,別出心裁,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提到的二元觀點就有所不同,也正正因為他的思想有其獨特的一面,讓他的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作品也一度熱銷,供不應求。

  其後,李嘉圖還談及了許多賦稅原理,對稅種進行了分類、分析了各種稅種的來源還有徵收稅對各階級的收入與發展生產的影響。他還認為稅收是一個國家的土地和勞動的產品中由政府所支配的一個部分,最終是由這個國家的資本又或者是由這個國家的收入來支付的。稅收是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和個人的收入水平,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水平和再生產的能力,但是從長遠來看,稅收卻又是一個國家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個部分,一個國家要實行一切有利於民生的措施又或者是要加強國家實力、加快國家的發展速度,金錢是很重要的,沒有了金錢,一切都只會是空談、只會是紙上談兵,因此,稅收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國家也有這個責任讓每一分每一角納稅人上繳的稅款都用得其所,而不是成為某些官員貪贓枉法的工具。李嘉圖個人主張遵循亞當斯密的“公平、確實、便利、經濟”四項稅收原則,並且還依據這個原則詳細地分析了各種賦稅的利與弊及其對各個階級收入的影響。

  學習經濟學心得體會10

  學習經濟學的課程一直是我的一個願望,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平常的學習中,經管類的知識是很少涉及到的。也許是高中裡經濟學知識學得不好吧,也許是為了得到這門課的學分,但是更多的是對股票、投資、金融危機的興趣和經濟學知識的渴望,不管怎樣我還是選上了這門課。快期末了,現在靜下心來談一下體會。

  每節課老師都給我們留了一定的時間來課堂發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經濟學新聞以及一些經濟學知識,單單從內容上講,這些資訊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一些課本中比較難懂的概念,一位同學就用一個孤島上的事例簡單明瞭地向我們闡述了。另一方面,課堂發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臺,因為平常我們這樣上去講的機會是不多的。理學院的一位同學就用英語完成了他的課堂發言,既把內容很好地展現了出來,又不乏新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上課的另一部分是講他的留洋經歷,把外國的一些情況都介紹給了我們。每次講到一個話題,老師就可以從此引出去,滔滔不絕旁徵博引地將一大堆與此有關的東西。我覺得這樣非常好,作為一門通識課,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老師在這方面教給我們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進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比如說留洋,其實我自從高考以來一直覺得出國不怎麼樣的,所以我沒去中科大,覺得讀大學就是為了出國是一種悲哀。現在逐漸地觀念有了一定的改變,我是學機械的,如果想在這方面有一定造詣的話,那麼至少應該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麼樣的。

  關於經濟學,以前覺得是一門不太精確的學問,比如某個地方發生金融危機,然後有幾個專家跳出來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後事實證明他們分析錯了。於是我就想怎麼連專家都會分析錯呢,那我們這些學經濟不是都在扯淡嗎?以前一直認為經濟學是很文科的一門學問,只要背一背記一記什麼的。然而翻開這本書,我的認識又發生變化了,經濟學是很精確的,至少應用微積分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死記硬背顯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是要靠理解。

  這本書的上篇講的是微觀經濟學,上課講的是比較詳細的,但是課程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每節課的課堂發言,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留給我們自己看了。不過作為一門通識課,起一個引導的作用也是很不錯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微觀經濟學的很多部分都涉及到了相當繁瑣的數學運算,學完這部分的內容,我瞭解了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消費者理論和生產者理論等等,讓我對微觀這兩個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宏觀經濟學是這本書的下篇,相比與微觀經濟學,這部分的內容把重點放在了經濟的總體上面,像通貨膨脹這樣的名詞,以前雖然也接觸過,但是學完了這部分內容後能夠更加深刻理解了。

  這本書只上了短短的八週,雖然作業論文考試的任務還是很艱鉅,很多同學包括我很害怕閉卷考(現在已經改成開卷了),但是我還是很慶幸能夠選上這門課,老師的講課以及帶來的課外資訊都讓我們受益良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