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精選10篇)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1

  在西秀鎮,一提起鎮養豬專業戶,人們首先會想到致富女能人——馬青梅。馬青梅是西秀鎮榮山村村民,憑著自己的勤勞能幹和一股子韌勁,歷經寒暑春秋,飽償酸甜苦辣,用頑強拼博的鬥志、傾情奉獻的精神演繹著她致富奔小康的奮鬥歷程。如今她已是西秀地區婦孺皆知的致富能手,老百姓心目中的“養豬全能人才”,被人們譽稱為幫困助弱的鋪橋人、引領婦女致富的擎旗人。

  創業彌艱劈富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名普通婦女,在沒有資金又缺少養殖專業技術的境況下,真正辦起養豬場,其困難可想而知了。親戚們都勸說她:“不要搞了,這樣太冒險了!”但她以過人的勇氣,多方籌措資金,起早貪晚,苦心經營,終於建起養豬場,並冠名“龍鳳養豬場”,同時也建起水面積為30畝(其中魚塘10畝)的養殖場。

  沒有一點管理經驗,一切只有靠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知識技能,她虛心請教他人,走出去、請進來,同時積極參加區、鎮政府舉辦的養豬技術培訓班,抓住一切能提高自身管理技術和養豬技術的機會,學到了優秀的管理經營和全面的技術培訓。在養豬場經營管理中,馬青梅始終把“誠”字放在首位,用誠信經營贏得客戶的信任。她常對身邊的人說:“養殖業不同於一般產業,它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些只顧眼前利益的手段看上去划得來,但實際是斷了持續發展的路子。做生意就是要講誠信!”信譽迎來八方客,不論是市場潮起潮落,她的豬總是供不應求。正像她說的那樣,“誠信回報她的更多”。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用荊棘編成。馬青梅就是靠著一股鑽勁,憑著一股韌勁,帶著一顆誠心,硬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使養豬場發展壯大起來。從一開始的小打小鬧,發展成為今天西秀地區遠近聞名的龍頭養殖戶。龍鳳養豬場現有1100頭豬,母豬共123頭,每年可賣豬2000多頭,每年純收入10多萬元,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

  扶貧幫困架金橋

  事業上成功了,馬青梅說:“託黨的富民政策之福,我在致富路上先行了一步,但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 馬青梅富了,但她沒有忘記周圍的困難鄉親。她每年總會將豬崽無償送給林馬全等村裡貧困戶飼養,並幫助他們引進品種、建起豬舍,將養豬技術認真傳授給貧困戶,幫助村裡的困難鄉親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她考慮到,現在農村脫貧致富,靠單一的種植業是遠無達到的,尤其是女同志,除了忙碌家務和幾畝田地之外,更是無所事事,何不如讓她們在養殖業上做文章,為家庭的生活重擔分憂。馬青梅充分發揮了婦女帶頭人的作用,組織村裡的婦女跟班學習技術,對有搞養豬場意圖的農戶,積極幫助他解決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引導廣大婦女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

  同時,馬青梅還十分熱心公益事業,每年舉辦冼太夫人文化節活動期間,她都積極參與,熱心樂捐,平均每年樂捐3000元左右。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馬青梅創業致富並幫困助弱的動人事蹟贏得了政府及廣大群眾的肯定和讚譽。榮譽和收穫並沒有使馬青梅自滿,今天的龍鳳養豬場在她的帶領下,正以嶄新的姿態,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一個救助弱勢群體、帶動全村養殖業發展的美好藍圖正在描繪之中。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2

  辛全銀、男、漢族,49歲,湖東辦事處三里店村十二組人,是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他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汗水,依靠黨的富民政策,創辦起了生豬養殖場,如今年出欄仔豬達到150多頭,年純收入近10萬元,並帶動周圍的百姓共同致富,成為三里店致富的領頭雁。辛全銀養豬經歷了艱苦創業、曲折發展、不斷擴大的歷程,至今他還在為發展養豬業努力著、奮鬥著。談及起他的養殖路,可以算得上是風雨兼程,從最初的疑惑,失望到中間的觀望、嘆息到現在的勃勃生機,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品嚐了。

  辛全銀19xx年開始養殖,起初只養了幾頭豬。由於養殖技術問題,致使豬仔成活率低。面對這種情況,他不但沒有灰心,反而激勵了他提高養豬技術的信心,於是他白天就整體是圍在豬圈旁給豬喂水餵食、清理糞便,觀察豬的生活習性;晚上,就在燈下學習《快速養豬法》、《養豬技術顧問》等資料,學習養豬知識,並很快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養豬的好手。

  辛全銀養豬一直堅持由小到大,滾動發展的原則,並克服養殖中的各種困難。20xx年夏天,由於防疫措施未到位,造成仔豬死亡近30頭,經濟損失近3萬元,他為此心疼了好長時間。但是辛全銀在失敗面前沒有低頭,在認真總結這次慘痛教訓後,他進一步擴大了養豬的規模。此時,他更加註重對科學養豬技術的學習,還經常邀請鄉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上門指導。向鄉遠教辦借閱相關養殖資料和光

  碟,辛全銀虛心學習,認真請教,並注重蒐集有關種豬高效飼養方面的新技術,經過一年的實踐,終於探索出一套較為先進的生豬飼養程式,掌握了不同生育期生豬的飼養技術。透過生豬飼養方法的學習,辛全銀不但節約了較大的飼養成本,而且獲得了較豐厚的經濟效益,存欄生豬最多達到100多頭。他正是憑著永不服輸的精神,使他的養豬業取得長足的發展。如今他的養豬場已發展成為固定資產40萬元,欄舍面積達300平方米,存出欄量150餘頭,年收入達10萬餘元的中型養豬廠。

  發展致富不忘眾鄉親,他先後幫助和帶動本村十餘名貧困戶走上了養豬致富道路,並在技術、資金、銷售、資訊等方面提供幫助,使他們每戶靠養豬增收3000元左右。幾年來,辛全銀兼職做了三里店村的義務防疫員,在養殖戶的家中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聲音“你家豬該扎口蹄疫防疫針了”辛全銀依靠在城市近郊有菜地,菜葉比較多和做豆製品多的優勢,帶領村民採用豆餅、豆渣、菜葉餵豬,不但降低餵豬成本,而且豬肉的口感更醇香,以至於附近村裡居民每逢家裡有喜事都會到十二組賣生豬宰殺,去年過年辛全銀家留的8頭豬全部宰殺賣完,自己只剩一點豬肉。

  如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了辛全銀最大的心願。他在不斷提高養殖經驗的同時,為三里店村養殖業打標、立樣,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他現在已瞄準新目標,為更好的明天奮鬥,繼續當好養殖致富的帶頭人。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3

  我是五九七農場第三管理區十七作業站女工劉英,現年45歲,漢族,初中文化,19xx年與外地青年孫佔波結婚,婚後就一直在十七作業站生活,結婚已有20個年頭,這20年中,我由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子,透過自強自立,勤儉持家,靠科技靠勤勞致富,成為眾姐妹們學習的好榜樣。

  剛成家時,由於雙方父母都是農村的,家庭條件都不好,一年靠種地掙的錢剛夠吃喝,幾乎沒有節餘,但是我並沒有坐著犯愁,丈夫在農忙季節幹活時,我就在家裡養殖幾頭肥豬,掙點生活費,生活馬馬虎虎也算過得去,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到19xx年。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19xx年的春季,家裡發生了變故,丈夫突然患上了嚴重的疾病,再也幹不了農活了,多病的身體需要大量的資金,不僅花光了家裡的所以積蓄,而且還欠下了大量的外債,孩子上學又要花錢,這使我們平穩安定的小日子被打破了,看到家裡生活情況的日益艱難,我們夫妻倆時時發愁,唉聲嘆氣,特別是丈夫對此特別鬱悶。

  我們家的困難情況,作業站女工主任杜培鳳瞭解後,主動跟作業站站長反映,經作業站領導商議,最終優先讓我們家種植了30畝旱田地,並且是下打租,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到了19xx年,我們兩口子用種地掙到的錢種植了75畝甜菜,結果都被大雪埋了,連生活費都沒有了。女工主任杜培鳳看到我們的這種情況,發動十七作業站的班子成員湊集了2000元救助款,為我們家的'日常生活開銷解決了燃眉之急。

  生活就在平靜中這樣渡過,在此期間,我們兩口子也不斷地探索掙錢的門路,我想了更新種植品種、養殖、或到外地打工等,可都沒有很好的實施。到了20xx年春,在女工主任的支援和鼓勵下,我搞起了肥豬養殖。由於剛開始資金不足,我便透過女工主任並與上級女工部門溝通,經區站兩級女工組織積極支援,農場女工部連續兩年為我申請女工扶貧基金6000元用於養豬、養雞,並且全程跟蹤提供科學養殖技術和銷售資訊。到了 20xx年,我的養殖業已發展到十多頭繁育肥豬,幾十頭仔豬的規模,每年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可由於我家周邊沒有足夠大的空地,豬舍無法再擴建。在加上夏天豬糞的味道難聞,許多鄰居對此反映較大。女工主任瞭解情況後,馬上為我尋找到作業站西邊的適合蓋豬舍的位置,這個地方由於位置較偏僻,又不影響人們的休息,正適合蓋豬舍。由於有作業站領導的大力支援,我的養殖的勁頭更高了,我與家人利用業餘時間自建了佔地為140平方的磚瓦式豬舍,而且構造也越加趨於科學化,豬舍分為產仔間,採食間等,在養殖上也由以前的粗養到現在的分時間、分階段的精養。科學的飼養加上精心的管理,我的養殖發展的越來越好了,手頭的餘錢也在不斷增加。截止到20xx年,我的養豬業已發展到現有60多頭豬,年出欄達120餘頭,近三年的年均純收入都在達到了20000多元以上,加上種地收入,每年都有37000—48000元左右,小日子與夫妻倆人的心情一樣,慢慢晴朗和陽光起來。

  20xx年,管理區的養殖業,特別是養豬行業遭遇嚴重的高熱病,多數養殖戶損失重大,造成豬的大面積死亡,可是我家沒有受到絲毫影響,這與我的良好的飼養習慣和科學化養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首先每天都會定時的清理豬舍,撒上石灰消毒、及時給豬吃上預防疾病的藥物。於是我同時也成為了養殖戶學習的物件,經常有別的作業站的養殖戶向我討教經驗,我都一絲不苟的告訴了別人,得到周圍鄰居的一致好評。12月中旬,五九七農場的杜增福主席和女工部長蔣姝潔對養殖戶進行了回訪,其中就有我的家庭,當時我激動地拉住杜主席的手,深情的說道:感謝農場工會這些年對我的照顧,使我有信心克服在養殖業上的各種困難,特別在資金上的大力支援,使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沒有農場工會的幫助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功,農場工會就是我的孃家人。

  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農村女子,靠勤勞和科技,由窮困變成了現在的小康之家,一家人和諧幸福,一時成為全作業站女人都羨慕的幸福之家。都是由農場工會幫助我的,在以後的道路上我要帶領更多的婦女同志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不辜負農場工會對我的希望。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4

  冬日的天色總是黑得很早,牆上的掛鐘還沒指向六點,外面已是暮色四合,就著朦朧的暮色隱隱約約能看到一個人影不斷穿梭於雞飼料桶間加食物,動作十分嫻熟,他就是xx鎮xx橋村村民xx。

  xx現年32歲,兒子患有骨纖維異樣增殖症,此病花費極大,近年來僅兒子看病就花去醫藥費60多萬元,妻子因為承受不了壓力離家出走了,從此,家庭重擔更是全部落在了這個年輕人的肩上。

  全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xx鎮政府在入戶調查中決定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由縣畜牧局局長南金旺對其進行幫扶,南局長接到幫扶通知後,與鎮村幹部一起上戶瞭解xx家庭情況,令他們感到棘手的是xx不但沒有脫貧信心,更沒有致富意識,這讓入戶的幹部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必須激發xx的內生動力,激發其脫貧致富的信心。

  南局長與鎮村幹部,明確分工,發揮自身優勢。鎮村幹部上戶與xx談心,告訴xx,“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別人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為其講解身邊的致富典型,以身邊人、身邊事激勵其重拾生活信心,樹立致富意識;列舉產業發展清單,結合xx自身意願,最終確定發展養殖業。南局長承諾為其爭取資金10萬元,用於發展產業,並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援。透過一系列舉措,xx決定要努力向上,積極致富。

  xx將那句“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牢牢地記在心裡,時刻以此鼓勵自己。在村裡承包了30畝土地用於建設養殖基地,目前建成雞舍佔地面積360平方米,羊舍佔地面積100平方米,養雞多隻,養羊110只。養殖業最重要的是防疫,xx一方面購買相關書籍刻苦自學,向書本請教,向縣畜牧局專家請教,每天按時觀察養殖雞和羊的健康狀況;另一方面,在南局長的幫助下,多次走出去考察學習,吸收先進的養殖理念,與先進養殖戶交流養殖技術,不斷豐富自身的養殖經驗,提高養殖技術。

  為了解決銷售的後顧之憂,南局長與鎮村幹部動用自身全部力量為xx聯絡銷售渠道,截止底出售土雞2000只,羊30只,純收入達到7萬元。

  “是黨和政府讓我重新樹立起生活與致富的信心,一步步敲開了致富之門,走上了致富之路,接下來我會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拓寬致富道路,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遠”,xx堅定地說。現在談起生活,他充滿信心,鬥志昂揚。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5

  沈為明,男,漢族,1963年9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阿榮旗農牧局工作。該同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扶貧工作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扶貧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勤學思考、精準識別,不斷提升扶貧工作能力。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沈為明同志積極學習上級扶貧相關政策、參加扶貧培訓,強化幫扶意識、拓寬幫扶思路、落實幫扶專案。為了準確把握他所包扶堆糧山村曹守禮、盧國喜等4戶貧困戶基本情況,多次上門走訪,有針對性地做好扶貧施策工作。他經常輕車簡出,深入村裡調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瞭解村“兩委”和黨員群眾代表意見。同時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和該村的實際情況,幫助村裡制定了年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幫扶措施,使幫扶工作紮實有序開展,有效的增加了貧困戶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體經濟。並且他同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專案,為貧困群眾工作做實事做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不計得失、默默奉獻,甘當後勤“服務人”。沈為明同志利用堆糧山村自然優勢,結合專業知識協助農牧局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購買40只雞雛,他親自組織養殖戶集中到村主任家為其講解如何科學飼養雞雛、怎樣預防疾病、選配飼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能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錢購買中草藥種子讓貧困戶種植;記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點正在下鄉去堆糧山村途中沈為明突患心梗住進醫院治療,住院一週後他就要求出院,因為心裡惦記自己幫扶的貧困戶還有工作沒完成;還積極參與全旗貧困戶編寫《科學養殖手冊》;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著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熱衷於扶貧工作事業的堅忍不拔精神。

  找準路子,依託優勢,發展扶貧產業。沈為明同志帶領村幹部,駐村引領隊和鄉幹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植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一是2018年底透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裡流轉土地,發展中草藥種植,使堆糧山村群眾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透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積極參與旗裡扶貧產業(發展肉牛養殖),沈為明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亞為我旗挑選安格斯肉牛。

  求真務實,急群眾之急,為群眾辦實事。2016年初沈為明同志剛到堆糧山村時,看到村裡從村部通往四組的路缺一座橋,他暗暗記在心頭。與局領導彙報後,經多方協調為該村新建一座12米鋼筋水泥橋,目前已建成達標驗收投入使用,切實解決了群眾出門難的問題。針對該村五保戶、低保戶居住條件差的問題,他與村兩委一同與旗民政局溝通協調後將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費養老院。目前,沈為明同志正與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旗扶貧引領隊和鄉幹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今明兩年,將重點實施兩個專案,發展中草藥種植業和養殖業,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他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就是這樣一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和服務群眾的真感情,用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幫助困難群眾,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

  情繫農村,情繫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是沈為明同志奮鬥目標和永遠追求。他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獻愛於農村,服務於農民。在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的程序中,時刻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6

  在x市x鎮,提起山前莊家村養雞女能人x,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十多年來她同丈夫一起艱苦創業,憑著自強不息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白手起家創辦起了一個養雞廠,走上艱辛的創業之路,成為致富奔康路上鄉親們的帶頭人。

  一、迎難而上艱辛創業

  19xx年,x和丈夫結婚。看到別的村群眾陸續富了起來,她的心裡難以平靜。經過深思熟慮,她和丈夫決定利用自己的新房建立一個小型雛雞孵化廠。雛雞孵養技術要求較高,農村傳統孵育方法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面對巨大的困難和挑戰,x沒有退縮,她含著眼淚將不滿週歲的兒子交給母親照看,自己帶著乾糧和東拼西湊的3000元錢到泰安學習雛雞飼養及孵化技術。為了省錢,x住在最便宜的旅店,到哪裡都是步行,連公交車都不捨得坐,將全部心血都傾注到學習上。一般人需要三個月才能結業的課程,她只用了18天就熟練地掌握了孵化、鑑別、飼養雛雞的全套技術。回家後,她同丈夫東拼西湊了15000元錢購置了兩臺雛雞孵化箱,租用了村裡6間空房辦起了一個簡單的雛雞孵化場。一連5個多月,x和丈夫天天在雞廠裡與雞為伴,觀察、研究、摸索,每天忙活到深更半夜。自孵化第一茬雞苗開始,每天晚上都是剛睡下又起來生火、翻蛋,有時就乾脆睡在孵化場裡。在她的精心看管下,孵化成功率高達85%,一年下來,她小小的孵化場,孵化出雛子雞10萬多隻,去掉防疫、飼料、水電等成本,年純收入近2萬元,多少個日日夜夜,承受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巨大的精神壓力,x變得黑瘦了,但她的臉上卻露出了燦爛的笑容。1995年,她又投資2萬多元,新上4臺孵化箱,雛雞年孵化總量一下子提高到60多萬隻,年純收入近10萬元,成為村裡第一個靠孵育雛雞致富的專業戶。

  二、依靠科技效益倍增

  不懈的努力使x的養殖技術日臻成熟,規模也在逐步擴大。1997年,她又一次投資260多萬元,在村西荒山上新建了一處佔地5400平方米的高標準孵化場,一天牧畜禽良種繁育場。為了提高雛雞孵化能力和水平,2001年以來又相繼投資110多萬元,在原有雞場後面建起10排雞舍,購置5臺電腦孵化箱,代替了原來傳統孵化方法。無論春夏秋冬,她和丈夫每天都要在繁育場泡上十幾個小時,對雞苗的種類、羽數、重量、配料、投料、換水、用藥、死亡、成活率、雞糞化驗等,每天都作認真記錄,即使出差在外,也要電話詢問詳情,從不漏下任何一個疑點。科技、勤奮和恆心的雙重結合,大大提高了雛雞的出場量和成活率,使雞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幅攀升。

  到目前,良種繁育場佔地28畝,300多間雞舍,560多個立體雞籠,總投資達210多萬元,年可孵化雛雞280多萬隻,提供種蛋120多萬個,實現銷售收入350多萬元,利潤43萬元。在她的扶持帶動下,僅此一項山前莊家村農戶年可增加收入1萬多元。

  三、心繫百姓攜手奔康

  富裕起來的x並沒有忘記周圍生活還不富裕的鄉親們。10多年來,幫助群眾致富成為x最大的心願。對有雛雞孵化養殖願望的鄉親們,經常邀請她們到自己的孵化場裡觀摩學習,並把自己幾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無償的獻給村民,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她們上裝置、供貨源、找銷路,不論本村外地,都一視同仁。她不僅為本村群眾做好技術指導,而且還毫無保留地把孵化技術傳授給包括x、榮成在內40多個村子的群眾,使十里八鄉的群眾受益。在她的引領帶動下,200多戶的小村,圍繞雛雞養殖湧出孵化、育雛、銷售等各類專業戶100多個,佔全村總戶數的7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十年來,她無償為群眾傳授養雞技術的時間達數千個小時,為村裡和貧困戶捐助資金達5萬多元。同時,還購置了一輛小型貨車,義務接送鄉親們趕集、看病、送孩子上學。

  自95年以來,她連續多年受到表彰,先後榮獲市級巾幗致富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威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威海市優秀共青團員、省科技致富女能手等稱號。面對這一切,x並沒有滿足,她覺得鮮花和掌聲固然令人神往,但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讓自己的事業成為情繫萬家的富民工程,永遠是自己心中最大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x正和丈夫一起,日夜兼程,風雨無阻。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7

  xx鎮xx村的xx是一個敢想、敢幹、致富路上敢為先的巾幗致富的帶頭人。今年39歲的她在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上開闢了新的人生之路,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業績。

  2000年,xx看到周圍的村民一家家富了起來,再看看自己家並不寬裕的生活狀況,心裡像吞了一枚青果,感覺苦澀澀的,既消沉,也委屈,更不甘心。她正當年富力強之時,怎能就此平平靜靜、安安穩穩地做一個無所事事的閒人呢?

  xx開始著手收集市場資訊,觀察行業動態。面對周邊市場對牛肉的大量需求現狀,經過認真的考察和分析,她審時度勢,決定發展肉牛養殖業。

  創業是艱難的,也是艱辛的。xx的肉牛養殖場創辦伊始,因為丈夫xx還要照顧家裡的耕地,所以肉牛養殖的工作便全部落在了xx一人身上。她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為牛添飼料,清掃牛舍,深夜還要再起來到牛棚轉一圈,觀察牛的生長情況、健康狀況等,如發現異常,及時診斷治療,不敢有半點的疏忽。雖然她每天累得雙腿象灌了鉛,可xx絲毫沒有放鬆對技術的學習。她買了很多黃牛養殖方面的書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一切空閒時間一本本的啃,使自己從一點不會到掌握了黃牛的適應期、增肉期、催肥期等。透過邊學習、邊實踐,最終全面掌握了全套養牛技術,使她養的黃牛從入欄到出欄,從沒有染上過各種疾病,從未出現過死亡現象。因xx採用科學方法飼養,所以她養的牛個個膘肥體壯,客商紛紛上門收購,她家的育肥牛遠銷到寶清、xx等地,養牛使xx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幾年來,透過xx的辛勤耕耘和勞作,她家的養殖場已有存欄黃牛30多頭,擁有200多平方米的牛舍,2004年僅養牛一項的收入就達到了1.5萬元。

  xx富了,但她對前來參觀學習和取經的婦女群眾從不隱瞞成功的經驗和養牛技術。幾年來,她先後扶持和幫助了很多本村和鄰村的養殖戶。

  xx在肉牛養殖上成功了,但是她沒有忘記農民的根本,即使養牛再掙錢,也不能荒了自己的土地,相反還要把責任田侍弄的更好才行。望著收成並不理想的耕地,xx決心再闖一闖,她利用養牛贏利和餘錢,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遇到技術問題就找鄉農技部門,去問、去學,本上密密地記著田間操作的規程,並經常聘請農業技術員實地考查,最終她明白了農藥的藥性及噴施,清楚了化肥的結構和功能,經過一年的實踐,她領悟到科學種田是一門大學問,憑著韌勁和吃苦精神,她當年種田又贏利了1.4萬元。經過幾年的辛勤操作,她總結出了一條,以前種田的收入少,就是種地科學水平低,原始耕種多,她就和愛人李方軍商量說:“咱咋也不能看別人種地不打糧,咱們幫幫他們”。她愛人說:“你夠辛苦的了,就別操心別人家的事了”。可她想,我是女人,心細,能發現問題,再說我也不能只富了自己,得幫大家致富,我幫不上別的,種地我還行。在做通愛人工作後,她就三、五戶聯絡起來,講秋整地,講春保墒,講科學施肥的道理,講農藥的噴施和注意事項,並連續多年在地裡手把手地教,在她的影響帶動下,村裡其他幾戶種地能手也加入傳、幫、帶的行列,荒蕪的土地重新顯出生機。婦女致富本領的增強,自身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酗酒的減少了,學技術的增多了,農閒時賭博的少了,學習看報的多了,敬老愛幼樹新風,全村婦女學習形成了高潮。

  眷念黑土地,心繫故鄉人。xx正以她成功的養牛經驗和科學種田方法帶領姐妹們奔小康,用對美好生活的無比豪情,在她勾畫的致富藍圖上辛勤耕耘。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8

  安徽省歙縣是養殖大縣,在歙縣鄭村鎮有這麼個說法:到此地玩耍有兩個地方絕對值得去看一看,一個是有著400多年曆史的著名棠樾牌坊群;另一個就是連大生態農業公司已經執行3年的大型沼氣發電工程。

  2014年農曆正月十五後的一天,筆者走進歙縣連大生態農業公司的養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造型別致的徽派養豬大棚整齊林立,一頭頭膘肥體壯的商品豬長勢喜人。在養殖場裡,沒有豬尿豬糞味道。山坡下是一片規劃有序的獼猴桃有機果品基地,果園邊矗立的兩個白色巨大罐體引人注目:那是養豬場的豬糞汙水發酵罐和沼氣儲存罐。

  筆者看到,豬場雖然面積大,但所有尿糞全部注入暗道直接排入沼氣池內,且清水和汙水分離,水和沼氣也是分離的。糞汙處理系統距離坡上的豬舍落差有10多米,糞汙經過管道流入處理系統節省了大筆運費。一臺發電機正歡快轟鳴著,牆上的值班表上清晰記錄著當日發電量。連大飼料加工廠工人小陳告訴筆者,飼料加工機功率61個千瓦,閘刀一合上整個裝置立馬運轉起來,沼氣電用起來和高壓電一樣平穩,一天加工20多噸飼料需要700多度電都是由沼氣發電機內網輸送的。連大生態農業公司老闆劉秋星向筆者介紹道:“這些糞汙每天流迸發酵大罐子有80噸,但出來的還不到10噸,大部分都化作沼氣啦,然後沼氣用來發電,整個鏈條迴圈起來。”

  筆者在處理終端看到,黑色濃稠的沼液經管道注入水泥槽後,彙集到獼猴桃園裡一條條小溝中。“這個肥料是最好的,它透過發酵了,還可以當農藥來打,水稻什麼的打了它都不生蟲子。我現在的260畝獼猴桃園,雖然產量高、售價高,但種植業這塊依然是虧本運作。可即便花再多錢,我也要把這個果園經營好,好讓鄉親們都看到,只有走環境良好之路才能給大家帶來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有機食品。”劉秋星介紹說。

  愛折騰的劉秋星儘管已快60歲了,可他的心裡還有一個雄偉的綠色夢想,“我還準備擴建沼氣發電專案,建設一座以沼氣能源為紐帶的超級農業生態園,爭取到2014年年底,建成一個集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迴圈農業科普示範園區。”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9

  建大棚、育菜苗、對接建農產品網路銷售平臺……入春以來,為趕蔬菜種植季節,王才斌很忙碌。其實,王才斌一直都忙,唯一不同的是,從前他是在忙自家脫貧後如何持續增收,如今則是忙如何帶領鄉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34歲的王才斌家住雨城區草壩鎮香花村,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脫貧攻堅中,透過多方幫扶,他轉變思想觀念,激發內生動力,奮發圖強,實現彎道超車,不僅成為致富帶頭人,還在今年1月當選為村委會副主任,帶領鄉親發展產業、持續增收。

  盲目創業 失敗回鄉

  “過去好高騖遠,結果一事無成……”回憶曾經的自己,王才斌說道,多虧黨和政府的脫貧政策以及幫扶幹部上門指點迷津。

  王才斌早就知道貧則思變的道理,只是過去沒有從實際出發,急於求成,結果事與願違。

  18歲那年,王才斌從技校畢業,懷揣著掙大錢的想法,到深圳一家酒店上班,沒多久,他又“跳槽”到河南省鄭州市某賓館。有了一些積蓄,他想自己當老闆。

  2009年,王才斌在鄭州同朋友合夥開起串串香店,可開張後才發現,生意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好,加上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結果錢沒掙到,還把所有積蓄全搭進去。

  2012年,王才斌空手返回家鄉,發現許多鄉親都建了新房,而父母因靠種莊稼為生,家境窘迫,房屋破爛。為了不讓鄉親看出自己的落魄,王才斌想建新房。沒錢怎麼辦?只能“打腫臉充胖子”,他透過向親戚朋友借錢、向建材老闆賒材料等方式,最終揹債20多萬元,建起新房,也娶妻生了孩子。

  轉變觀念 擺脫困境

  20多萬元的債務要還、年邁的父母要贍養、愛人孩子要生活……家庭重擔壓得王才斌喘不過氣。

  此時的王才斌,比任何時候都想改變家庭狀況,擔起家庭“頂樑柱”的責任,但他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2014年,王才斌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鎮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多次上門走訪,並立足實際建議他發展養殖。一開始,王才斌對養豬不感興趣,認為與豬打交道既髒又累,並且自己也沒錢沒技術。

  為改變王才斌的想法,幫扶幹部介紹養豬產業前景和扶持政策,還請技術人員教他養殖技術,村幹部又為他擔保了5萬元借款,讓其走上養豬增收道路。

  2015年,王才斌一家如期脫貧。嚐到養豬甜頭後,他擴大規模,建起能存欄生豬400頭的養殖場。2015年到2019年上半年,王才斌養豬獲利30多萬元。期間,懂得感恩回報的他又帶動周邊30多戶村民發展養豬產業,獲得良好效益。

  正當王才斌對未來滿懷希望時,天有不測風雲,2019年7月的一天,存欄豬突發高熱病,損失200多頭生豬和19頭能繁母豬。

  面對損失,王才斌很傷心。當地鎮村幹部上門安撫、幫助,鼓勵他重拾信心,從頭再來。經過徹底消殺後,當年底,王才斌又買回8頭母豬發展,同時,村委會還為其協調20餘畝閒散土地種植蔬菜,走種養結合發展的道路。為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率,王才斌嘗試大棚種植番茄、辣椒等蔬菜,一季就獲利數萬元,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

  去年9月,村裡同一家企業簽訂芥菜購銷協議,王才斌將自己育的種苗免費分發給村民種植,當年,全村芥菜收入達到20多萬元。

  由於敢想敢拼、做事踏實,今年1月,村級換屆選舉,王才斌當選為香花村村委會副主任。如今,王才斌正帶領更多村民走種養結合、互補發展的道路。

  “現在,肩上擔負了更多責任……”王才斌說,目前,正在與有關方面對接建網路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讓市民吃上放心菜、新鮮水果,為助推村民增收盡力。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1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膳食結構有了新的變化,對動物性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要求畜牧業不斷提高畜產品的產量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動物性產品的需要。養牛就慢慢地發展起來了,下面跟著小編去看下養牛大戶的致富故事

  在阿榮旗亞東鎮新興村一組的山腳下,有一排整齊的磚瓦房,四周是兩米高的院牆,院子裡站滿了牛,這便是村民王曉春的牛舍大院。村民們說:“王曉春養牛發了!”王曉春卻說:“不光我發了,在咱村兒養牛致富的還有幾十戶”。

  王曉春養牛已經有十多年了,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成為遠近聞名的養牛大戶,在於他的堅持與勤勞。他家養牛也曾經遇到過低谷,也遇到過草場難題,也遇到過大災,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到現在,不但自己掙到了錢,還帶動村裡的30多戶農民走上了養牛致富的道路。

  王曉春家裡有70多畝地,夫妻倆種地之餘,還想養點兒啥,走種養結合的路子,於是他們選擇了養牛。1995年他們買了兩頭本地黃牛開始飼養,到1998年他家的牛群已經發展到了20多頭。夫妻倆邊種地邊養牛,日子正紅火的時候,這年夏天百年不遇的洪水沖走了他家的六頭大牛,讓他家損失了2萬多元。那一年的秋天,牛疫病較多,市場行情也不好,多數養牛的農戶都把牛賣了,王曉春夫婦倆一合計不能賣,要是賣了,這三年的功夫就白費了。他們堅持著養下去,他們相信成功不會太遠了。

  又堅持了兩年,到了2000年,他家的牛群發展到了30多頭,而且王曉春在這兩年裡琢磨育肥架子牛,買來架子牛喂三個月再賣,每頭牛能掙300多元,相當於一名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這兩年的努力王家收回了養牛的成本,還剩下這30頭黃牛,當時價值7萬多元,在屯子裡成了響噹噹的富裕戶。

  2002年,市人大到新興村調研,來到王曉春家,瞭解到他家這些年發展養牛的效益情況後,決定藉助王曉春家養牛的經驗,拿出30萬元作為滾動扶貧資金幫助該村的貧困戶靠養牛脫貧致富。於是,他和市人大、村裡的領導,一同來到吉林省伊通的牛市上買回來60頭西門塔爾良種母牛,分發給30戶貧困戶,他還教給貧困戶肉牛常見病防治技術和肉牛育肥技術,一戶帶多戶,新興村的肉牛養殖業迅速發展起來,王曉春給全村群眾闖出了一條發展肉牛養殖的致富路。

  現在,王曉春家建起肉牛養殖圈舍600平方米,有優良品種基礎母牛80頭,肉牛120頭,其中正在育肥的有30頭,王家每年靠養肉牛養殖一項便可收入二十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新興村養牛1500多頭,60戶農民靠養牛脫貧致富,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