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教師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學生實施縱向對比式評價。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善於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對比,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了關於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5篇),僅供參考。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
作為一個大學生,對職業認識不強是客觀存在的大問題。對職業的是認知不夠,從而導致大學生在擇業的時候,不能從自我認識出發,不能從興趣、價值觀、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職位。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學習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許,再考大學的時候,很多人能明確的認識到自己喜歡什麼、知道將來選取那個專業。但這並不意味著隨著高考壓力解除,接觸到不同於高中被動式學習的環境,每個人都能夠明確的知道將來自己要走上什麼樣的道路。很多學生要麼對學習感到很茫然,要麼就跟風的去考取各種各樣的證書。最終直到畢業的那一天,才認識到大學四年的時間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也將導致擇業的時候,不清楚職業的具體要求,對選擇的職業不喜歡從而跳槽,或者沒有獲得所擇職業要求的能力,在升遷的路途中並不順利。
職業發展教育這門課指導和幫助學生完畢學業,促進全面發展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的要求,指導和幫助學生在學制系統中完成學習任務,完畢學業。並在此基礎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上告知學生全面發展,並逐步確立職業生涯設計目標,並從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預備求職。我國高校在職業發展教育上有所短缺。很多高校並沒有一個完備的、健全的職業教育組織。很多學校只是設立了大學生職業就業中心,而中心僅僅指導大學生如何去獲得一個職業,並沒有指導學生怎麼去選擇自己的職業。就業指導侷限於幫助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準備就業材料、提高就業技巧等方面,以便畢業生就業時現學現用。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大學生知道自己將來要工作,可不
明白自己將來的工作和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何聯絡學生正處在職業的探索期間,需要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決定,他們所需求的遠遠要超出一門職業教育課所給予的。沒有專門機構的負責,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學生的內在需求給本得不到滿足。
社會也要對職業教育的缺失負起責任。現代社會商業化、市場化的轉變是必然的。這就意味著大學教育和要和市場緊密的接軌。大學教育固然要負起指導職業教育的重任,市場也不例外。很多企業公司只在用人的時候抱怨員工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指責教育的不完善,卻不明白自身對職業教育知道的不作為。一些專家認為大部分的大學生將來所就的職業和大學生的所學專業是沒有關係的。這個理論在社會上甚是流行。好像還得到了很多認可。甚至有的學者專一寫書來闡釋:大學的學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一種生活態度。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無助於就業,大學重要的是學習生活態度。這就導致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產生。這是對大學教育的否定。這是對知識的否定。這種理論將會誤導整個社會。職業發展教育對學生的擇業、就業有著重要的指導和教育意義。學生對職業的認識需求是很強烈的,僅僅幾節課的時間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的。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我覺得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應該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為職業生涯的階段分為四個時期:①職業準備期: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為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為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才會成功。③職業適應期: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職業穩定期: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
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2
當前職業問題成為熱門話題,大學生所面對的就業壓力十分巨大,特別是我們這種未經世事的大學生!我們如何在以後嚴峻的就業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後應聘時從眾多的應聘者中脫影而出?我們以後到底做些什麼?我們以後往哪些方面發展?所以我們有必要提前規劃我們的未來,為我們以後的發展做好規劃,也就是我們的職業發展設計。當今社會是一會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也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提前做好自己的規劃能為我們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基礎,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就應該對社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現在的就業形式,社會的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等等,對自己的性格能力都應有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透過學習職業發展教育課,我收穫良多。
在課堂上老師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現在的就業情況。因為每一個老師上課前都很充分的查詢資料和備課。有針對性的對我們的專業的就業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瞭解與分析。從而,讓我們更好的瞭解我們的專業,不會對自己的專業感到茫然。
首先培養我們的職業素質。幫我們分析如今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職業素質。將來出社會進企業才不會不知所措。還要求我們鍛鍊個性的特質,培養自己的興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其次讓我瞭解了職前需要做出哪些準備。要有一個平常的就業心態。先就業再擇業,先就業是為了生存,後擇業是為了求發展。
最後還分析了現在的行業現狀,熱點與未來的趨勢。從而,更好的清楚現在的就業形勢。清楚公司的用人標準。為將來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專長,找到更好、自己感興趣的企業行業。學習這門課,是我對人生又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職業生涯揚帆於選擇
首先我學到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其實從一生來講失敗的人和成功的人努力差不多,我們發現很多在職業發展上並不順利的人非常努力,反而一些人順風順水,彷彿很輕易的就得到了別人眼中的成功。成功的人努力幾年就很輕鬆了,頂多智力上開發的多一些;而失敗的人也很努力,因為一旦他不努力就沒有飯吃。
職場生涯是很現實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生涯規劃理論對我們沒有實質性的意義,要立足於現實積極思考,並且充分利用機會,一步一步的改善自己的職業狀況。職業生涯揚帆與選擇。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選擇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你很難一下子就作出完全正確的選擇,但要學會選擇正確的方向。在生涯之初或者遭遇職業困境的時候,我們的個人選擇餘地非常的狹小,並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決定,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無論如何,我們總是會有一定的選擇餘地,如何把握有效的選擇權,使我們的職業路徑逐漸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在職業發展的長征路上,我們的路才會越走越寬,你在職場的選在餘地也才會越來越大並最終達到真正的職業自由。
第二價值觀之於職業規劃
選擇的最深層次的依據是我們的價值觀,選擇的表面依據是我們的職業目標,當然對於沒有目標的人選擇的依據就是他個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動選擇要考慮的要點主要包括地域、行業、企業和職業。或者說一個非常清晰的職業目標應該描述為多少年後我希望在某地、某個行業、某個企業從事某職業等。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從而決定了我們的職業取向並導致了我們做出各種的職業選擇,這種職業選擇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狀況從而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又最後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幸福感。
職業發展不能用掙錢的多少來判斷,那不應該成為我們職業上的目標。我們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職業人士,即使在他們職業生涯的早期,也沒有單純的考慮金錢而是更多的追求自己的夢想,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發展,應該說,這樣的人反而會成功,金錢是職業發展所帶來的副產品。當你按照自己的夢想去追求而後成功,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會朝你擁來,包括金錢。
第三確立職業目標
大多數人的職業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職場中很多這樣的人,覺得工作很乏味,甚至質疑自己入錯了行,如果不是迫於生計的壓力,說不定早就不幹了,總之他們覺得工作不開心,甚至是一種疼苦,至少他們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我們中太多的人跟著生活的慣性去安排職業,包括不少很優秀的人。大學畢業如果僅僅按照自己所學的專業選擇工作,茫茫碌碌恰恰忘了問自己一句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往往什麼也得不到,或者得到了最後才發現那並不是你想要的。看看那些高考的學子,哪個不在忙忙碌碌,因為他們有一個非常現實的目標,那就是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學。但是這個目標畢竟不是自然而然樹立的,而是家長或者說社會為他們樹立的目標。很多的人考上大學之後,沒有意識到要樹立新的目標,竟然不知道大學應該怎麼過。那些說工作沒意思的人是因為沒有自己的職業目標,而那些有自己職業目標的人正圍繞著自己的目標一點點的添磚加瓦,每向自己的目標靠近一步就有一種內在的喜悅,怎麼會覺得工作沒有沒勁呢。
事業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持之以恆的追求;事業不是可有可無的應酬,而是矢志不移的奮鬥。當心甘情願為一件事獻出自己的畢生精力時,當能夠從這件事中獲得最大的滿足和愉悅時,你已經在從事一項真正的事業了。可以說,不對你所從事的工作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是很難達到事業這樣境界的,在職業的發展上自然也難有大的發展。確立自己的事業目標不是勞動競賽,不要去和別人比,而要立足於自己的現狀一點點進步,只要今天的你勝過昨天的你,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進步,你就能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標。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比你更優秀,普通人眼中的千萬富翁去和李嘉誠比也只會越比越沮喪。目標是自己的,別人的成功並不能否定你的幸福,和別人比很容易把心態搞壞,所以能勝過昨天的自己就是成功的。
第四專業與職業生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怕專業冷門,只怕學藝不精。不管你的專業是什麼,只要你在這個領域確實學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成就一番事業。事實上,除了極少數確實和民生關係不大的專業,沒有永遠的熱門也不會有永遠的冷門,就如同海爾所言“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尤其是經歷過職業長跑以後,原來所學的專業熱門也好冷門也罷,都會遭到一定程度的稀釋。
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一個發展的平臺,同時需要一種指引。如今的我們已不在是以前那樣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工作,而是市場經濟程序的日趨深入,自主地選擇職業型別、選擇就業地區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那麼現在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成為了我們思考的問題,面對這一趨勢我校大學生職前教育網路學堂正式面向同學開放,內容包括職業測評,職業導航與網路課程等,並開展大學生職前教育講座。
透過學習職業發展教育我深刻的感受到:大學只是我們對未來的準備,大學畢業生即將面臨著一個身份和環境的轉換。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一當儘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認清自我,不斷探索開發自身潛能的有效途徑或方式,才能準確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這門課的學習讓我們更清晰的認識到了我們現在所存在的問題,所面臨的問題,也更懂的了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我們要好好的總結自己大學來的得失,對自己做一個深刻反思與認識,對自身的優勢與弱點都要加以深入細緻的剖析。
第二,給自己一個奮鬥目標,一個理想。做出一種願望定位、心理預期和取向審視。第三,定位好自己,我自己最適合做什麼呢?對自身的素質、潛能和實力進行全面的測試和把握。
第四,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狀況和所擁有的各種資源狀況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
第五,我們應該堅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今競爭在不斷的激烈,我們不應該退縮,機遇和挑戰並存。
現實與理想是有差距的,理想的實現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做好自己的準備,我們應當對自己進行一次就業觀念的大改變:先就業再擇業,先就業再創業!剛進大學時,我們都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想象,如今我們更應該面對的是現實。真正一畢業就找到很好的工作的學生畢竟是很少的,那我們應當怎麼辦呢?我們首先一種適合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不斷的積累資本,為今後的創業打下好的基礎。
現在的我們,不是在等畢業,我們是在準備畢業!我們是在工作前不斷的武裝自己;同時我們正在經歷著一次畢業前期的思想和就業觀念的重大轉變。我們不應該過一天算一天,而是:每一天都成長一點,每一步都進步一點!為使得我現在所訂的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我們就必須在這個計劃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適當地調整與修訂。修訂人生目標,變更我的計劃與措施,以此來達到最好的人生狀態。
我們要把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擁有實力的同時加倍努力,不斷學習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動一致,才能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3
加里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教師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設計者。”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任務,而且還承擔著教育學生怎樣做人的工作。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經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認真學習,但學生對教師的教誨置若罔聞,教育效果不佳的現象仍然存在。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讓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師就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業務能力,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好的榜樣能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勤奮進取,逐步改掉不良習慣;壞的榜樣會導致學生學習情緒低落,助長不良習慣的形成。一個沒有愛心的老師不會受到學生的尊敬。“愛心”是教師必備的人格內容,是教師最基本的心理品質,是教育永恆的主題。古今中外,凡偉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滿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學道則愛人”之語。孟子講究“仁愛”治天下,於學生何嘗又不是呢?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他一生中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熱愛兒童。曾記得,一節語文課上,有位學生睡著了,我沒有大聲驚醒他,倉促之間向他提問,而是輕輕地走到他身邊,把他叫醒,送他一個滿含鼓勵的微笑,便宜又繼續上課了。從此以後,這個學生再也沒有在課堂上睡覺了。
加里寧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所以說教師是旗幟,教師是路標,教師的言行在學生當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會模仿。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教會學生做人”,這就需要教師“身正為範”。教師的高尚品質會對學生的情操起到薰陶的作用。有教師說,家訪的時候,許多家長說:“我們在輔導孩子時,如果對知識的講解方法或作業格式跟老師的不一樣,孩子就會說:‘我們老師不是這樣講的,你教的不對。’”從這不難看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多麼重要。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崇拜,遠遠超過他們的父母。無數事實證明,兒童從入學之日起,就開始向教師學習觀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方法,學習做人的道理,甚至模仿教師的言行,把教師的思想行動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在兒童心目中,教師成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物。孩子是世界上最善於模仿的人,他們不斷模仿所見到的,吸取所聽到的。模仿作用比言語更有效,這是由於它提供了更富有意義的,非言語的暗示,這些暗示,提供了清晰的仿效作用。
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無聲的,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打掃衛生時,有的教師跟學生一起掃,那些平時“調皮”的學生看到教師也在打掃衛生,就馬上變得積極起來,平時踏實的學生勁頭更足了。教師參與這類活動,既密切了師生感情,又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榜樣育人效果。托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
前蘇聯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加里寧曾指出:“一個教師必須好好地檢查自己,他應該感受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過這樣嚴格的監督。”是的,每天都有那麼多眼睛注視著我們,作為小學教師,這就要求我們在德識才學各個方面都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少年兒童正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可塑性較大,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保護學生身心健康,要時時處處為學生樹立學習的好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語言文明,舉止端莊,衣著整潔,樸實大方,言行一致,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面鏡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榜樣的育人功能,逐步淨化、美化學生心靈,引導學生刻苦學習,積極上進,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有用人才。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4
均衡教育指的是學校提供給每個孩子的學習條件、權利、機會是平等的,它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平原則,讓所有的孩子—不管他的戶口所在地,不管他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保證受教育者接受基礎教育所需的校舍、裝置、師資等基本條件,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是讓全體適齡兒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體現,也是所有管理者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造成我校教育不均衡首先體現在學生生源上。我校的生源特點:
1、家庭經濟基礎參差不齊。
2、父母學歷層次、素質參差不齊。
3、家長對學校教育參與的熱情參差不齊。
4、學生的構成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約各佔50%。
這些特點就決定了我校發展速度想快,卻快不起來。學校在執行各種課程、各項教學工作過程中效率不夠高,效果不夠顯著。
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又將如何面對與改進使我校教育達到均衡發展呢?
第一、師資搭配要均衡。
我校教師都是來自我國東南西北中的優秀教師,但是我校教師教學水平還是存在差異的。在我校有卓越教師,有星級教師,有四心教師,也有普通教師。怎樣做到年級與年級之間,同年級班與班之間,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合理搭配,星級教師與非星級教師合理搭配,老教師與青年教師合理搭配,教學方法勇於創新與教學方法較保守教師之間的合理搭配,都考驗著學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搭配合理就會起到1+1>2的作用,優秀的帶動普通的,積極的帶動被動的,先進的帶動落後的,讓教師之間到處傳遞著一種你追我趕,奮發向上的正能量。否則效果就會1+1<2。
第二、生源搭配要均衡。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學生的素質之間參差不齊。學生進入學校一年級分班時就要力爭做到均衡。分班時應按性別分為男女兩類,按是否是常住戶口分為兩類,按家長接受的教育水平分為兩到三類,然後按性別、戶口情況、家長受教育的水平將學生均衡地分到不同的班級。我曾經教過一個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生35人,女生13人,學校舉行校運會舉行接力比賽時,要求每班15個男生,15個女生,女生就湊不夠人數;課堂上由於男生多,又比較好動,老師就比較難調控。現在,福田區教育局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基本就按照上面幾個不同的引數實行電腦分班,使分班做到均衡化。
第三、實行走班制、走讀制。
由於教師間和學生間能力、水平存在差異。試行走班制、走讀制,即同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你喜歡的老師的課,讓學生可以接受不同的教師的教育,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選擇到高年級課堂聽課。在使教育達到均衡化的同時,又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第四、實行分層教學、分層佈置作業。
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承認和接受學生的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採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在佈置作業時,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佈置不一樣的作業。在保證學生共同進步的前提下,又能使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取得進步,保證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五、提升家長素質。
在我區現有的教育改革中,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xx教育公開課公益講壇”、“家長學校”的開展,其目的就是要在社會上提升市民、家長的整體素質,這對提升xx區域內的教育均衡化都是有力推手。目前效果也非常不錯。前期調檢視這裡面受眾群體層次比較高,對教育參與熱情大。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能夠把文化水平較低的家長拉到我們的一個上升通道上來?這些,其實是我區、我校基礎教育中最應該改變的一個群體。如果能同這類生源家長建立起良好的家校互聯體系,那麼,對於我校的教育均衡化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我們可以邀請一些嘉賓給這類家長上課,講授嘉賓可以是我校的名師,我區的名師,甚至是家委會的成員,優秀家長等,講授內容以提升家庭教育、孩子升學教育、孩子的心理教育為主。使這部分家長能夠迅速提高,加大參與學校教育的力度,繼而在思想上提升。再向上一個層面,能夠積極地,主動地走進福田教育公開課、家長學校接受更進一步的教育思想。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區域戰略合作的家校互聯體系,在這個基礎上深化學校教育改革。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樣的天賦,一樣的能力,或者一樣的動機,但是所有孩子都享有一樣的權利去發展天賦、能力和動機。——JohnF。Kennedy。
布魯戴爾學校校長joe說,他們寧願在孩子小的時候花多些人力和物力,幫助孩子適應這個社會,也不願意讓孩子長大了成為這個社會的壓力。相信,在所有同事的努力下,在社群、家長的配合下,我校的均衡化教育將會在我校健康發展,每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5
今天溫明正校長給我們交流的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發展》。講座中他談到:教育改革之初,強調雙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強調三維,知識能力、情感態度、過程與方法;現在提倡核心素養,強調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解決真實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和優秀品格。
目前我們課堂的現狀,還有相當多的老師採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他們似乎一直在那裡停留,被困住了,老師需要勇氣跳出舊有框架與改變,他們需要更新理念,改變自己,更需要學校領導的支撐。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課程改革已經充分意識到學生是教育之本,是教育能夠生動存在的靈魂。無論是改變課堂教學思路,亦或更新課堂教學方法,我們始終不能忘記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
“以生為本”即以學生為本,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正確地學習,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激發與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幫助他們擬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教育是國力的根基,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提升教育質量是政府對人民的責任,也是國家對新世代的教育承諾。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需從課堂改革開始。教師必須調整上課方式,不重複教學生可以自學的內容,協助學生在高科技化的環境中學習、協助學生組合最適合自己的跨領域學習內涵,形成自學能力,培養探究精神。
當然,將書本知識的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的分數並不代表一切,應該關注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武斷的僅用分數衡量孩子的好與壞。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6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強國必先強教育,民族振興必先教育振興,教育也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提出教育總體戰略,深化教育發展任務,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完善教育保障措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深遠規劃。透過學習《教育發展綱要》,我們充分感到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綱要說得很全面、很具體。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是要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教師要培養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產品。產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會改變;要說變,那就是磨損、消耗和毀滅。而我們造就的人材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他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著想,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
二是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是高智慧的複合型人材。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而不能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教師要把課堂變成學生髮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樂園,要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健康地發展。
三是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我們在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的發展,我們不能抹殺學生的個性,而把學生培養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個性鮮明,具有獨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護和發展學生鮮明的個性,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及教育的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的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是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教育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
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我從中深受啟發: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必須以提升人的素質,更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同時提高教師道德水準和專業化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劃了未來XX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要實現的目標,作為一名教師同時也明確了未來的工作目標和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要站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高度,自覺地按照科學的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總結經驗教訓,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援與人材保證。作為教師,必須關愛學生,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就是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透過這次學習,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銘記綱要的精神,盡職盡責做好份內的事,為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7
綱要在高等教育各個方面都作出了重要部署,而且細化條款,有的放矢地提出新的要求,如大學人才培養,人才質量,科研水平,辦學特色等。感到把握時代步伐,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針對我校發展特色,談談本人對綱要理解。
一、教學質量與人才特色
南校區在多年辦學摸索中逐漸找到自己辦學特色,那就是"音樂舞蹈走向大眾",也圍繞這一口號,各個教學單位歷來把實踐引入教學中。我們藝術傳媒系也加大實踐的力度,如聯合創作實踐課等。教師在課堂上也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引導,加大教學實踐環節。如本人在《電視廣告創作基礎》講授中針對雲南乾旱及玉樹地震等事件讓同學製作廣告宣傳片,引導學生對社會的思考,引發學習興趣。
在辦學特色上,高校教學不應以填鴨教學為主,應針對社會需求而培養專業人才。《規劃綱要》的文字也明確要求到2014年我們的高等教育結構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鮮明。現在高校同質化教學很普遍,應找好自己定位,教出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學科,改進教學管理模式,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績效評估,進行動態管理。只有特色教學才能培養技術型、複合型人才。
二、高等學校是社會思想源泉
高校教學不應是社會的孤島,它應帶動社會向前發展,為社會服務。應以學習為思想中心,輻射社群、居民。我院目前開展的"百萬市民學藝術"活動就是最好的證明。藝術不應與社會有距離,曲高和寡偏離了藝術的初衷,藝術應走向社會,與社會緊緊聯絡在一起才能展現它真正的藝術價值。高校不僅僅是一所大學,它能帶動相關經濟、文化發展,能給社會以精神面貌。這個活動不僅僅體現了我院的辦學特色,也造福於社會,為社會文化發展做了很大貢獻,讓師生意識到學校不是一個孤立的校園,與社會隔絕,它處處都要反映社會發展。
三、學生要更新思想去學習
新的綱要要求素質教育滲透教學環節,學生應改變原有思想框架,打破固有的傳統思想。在學習中,大學生不要總是隻針對本專業去學習,還應拓寬思維模式,積極主動學習,帶著興趣去思考,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在這方面要適當引導,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另外,綱要中提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積極參與決策諮詢,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作用。鼓勵師生開展志願服務。我院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就不斷進行社會實踐,為社會服務,如很多學生參與"百萬市民學藝術"教學實踐中,把自己所長報答給社會,讓其他市民也受益,在教授的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社會能力,對專業知識進行了反思,利於以後的學習。
三、提高教師待遇
教師在教育改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及激發教師從教積極性,是今後應多注;其次,採用績效考核措施鼓勵教師多有教學成果;另外,職稱評定上還應有待改進,改革死板的條條框框。只有教師生活水平提高,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學研究中,學校的教學質量才能有很大提高,才能配合改革穩步前進。
四、教師多學習、交流
學校不是一個封閉的校園,應是學習交流的平臺。應鼓勵教師走出去,多交流,學習兄弟院校教學經驗。教師不應僅僅在書本上有所鑽研,還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應多開展高校交流活動,給教師充足時間和機會去聽課、學習、鍛鍊。教師除了參與社會各種實踐活動外,還要加強科研成果研究,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與學生髮展同步進行,有效的配合改革程序穩步前進。
高校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髮展、不斷改進的過程。既要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符合,還要與社會的發展相一致。在校教師要隨時調整自己,找出劣勢,分析現實,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改革落實到實處,真正實現其目標。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8
本學期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一起學習了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內容,學習後我的體會頗深,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點心得:
從國家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以來,農村小學教育取得突出成績,絕大部分適齡兒童都在校接受義務教育。農村小學無論是從“硬體”設施還是從“軟體”設施上都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整體教學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問題依然存在,教育不均衡現象愈見明顯,城鄉差別突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機會不公平等等。導致許多學校“擇校風”盛行,這不僅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也加劇了我國教育不公平現象的發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勢在必行。
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指在一定行政區域內,如一個縣、地區、省的範圍內,學校與學校之間,在辦學條件方面、教師資源方面,實現相對均衡,保證所有學生受教育權利與機會的平等和公平。均衡發展的內涵主要包括辦學條件、教師資源、教育質量的均衡,其外延主要包括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群體之間的均衡。
均衡發展不是教育發展的目標,它是促進基礎教育發展,實現“向所有人提供保證質量的教育”的途徑。不能把均衡和優質對立起來,即既不能單純追求不公平的優質,也不能追求低水平的均衡。均衡發展與優質發展是統一的。均衡發展的本質在於縮小教育差距,透過普遍提高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為實現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享有同等機會和同樣優質教育的目標創造條件。
基礎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要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學校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是建立在養成參與社會生活必須的品質的基礎之上的,“全面發展”不等於“樣樣都要好”。對學生不要“求全責備”,應該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這方面行那方面不行,有的學生那方面行這方面不行,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行。“全面發展”不等於“平均發展”,對學生不要“抑長補短”,應該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落後一點,而在另外方面特別好一些,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長處。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努力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特長。在這個基礎上,透過結構、內容、形式多樣化的課程和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培養和適應學生的不同需要及興趣愛好,為學生提供發現、鍛鍊和表現自己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相同的機會得到不同方式的對待,支援每一個學生形成自己的發展特色,發揮個人所長,充分實現他自己的潛力和享有創造他自己未來的權利。
全面實施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的美好理想,在現有條件下,區域性教育公平的實現並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均衡發展義務教育,透過普遍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師資水平,我們就能為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享有同等機會和同樣接受優質教育的目標創造條件;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的不平衡性為本,實施個性化教育,我們就能使每個學生的天賦、個性得以充分發展,最終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為了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到新水平,應積極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是“提質量”。促進均衡發展要把提升質量作為根本,更加註重教育的內涵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重壓下解放出來,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二是“縮差距”。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後,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均衡上升為義務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進均衡發展,大力加強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支援。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和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儘快形成城鄉同標準、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資源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措施。要從硬體、軟體等各方面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搭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9
任麗娜一直以來,社會、學校、家庭一直都希望學生能有一個“輕負擔,高質量”的學習環境。那麼怎麼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教學的質量呢?聽了黃德傑主任的《輕負擔高質量》專題講座,我豁然開朗。
在講座前,黃主任讓全體在座的我們用左手來寫字切實親身體驗負擔給學生們帶來的巨大壓力。整個講座過程中,黃主任結合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兩大版塊內容,用富有哲理的思想理念,發人深省的教學故事以及鮮活生動的個人案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解釋了“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真諦。
學生的負擔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即有形負擔和無形負擔。有形負擔,指的是沉重的書包,假日各類的輔導班、強化班,大量的作業等。無形負擔指的是老師、家長等給予學生的精神壓力。這壓力雖然是無形的,但對於學生心理健康,性格形成,意志品質培養等等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要減輕這些負擔,要靠大環境,也要靠我們教師的宣傳,有些道理家長並不懂,我們可以解釋,建議家長看看報紙、書籍中有關現代教育的內容,逐漸地去理解,讓孩子做父母的工作??作為教師,應在平時多留心,用眼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用心跟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以便及時加以引導,糾正他們某些錯誤的認識或行為。只要教師多注意,多留一份心,就能及早發現問題,為學生正確導航。此外,作為教師,對學生要細心意外,還要對自己注意細節,平時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從細微處感染學生,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大量的作業長時間地把學生禁錮在書桌前,日久天長,他們倦了、厭了、煩了,作為教師,佈置作業要適當,可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業,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學生才會輕裝上陣,才會有時間有機會有潛力發展自己。
做到了學生的輕負擔,我們在教學方面也要高質量。
我們學校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差,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的不敢想象,比如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好多連三年級學過的單詞都不會拼讀,有的甚至連最簡單的26個字母都不會默寫!還有這些學生在上英語課習慣很不好,做小動作,回頭說話,還跟老師頂嘴,作業不按時完成等;而且甚至有的孩子不以為完不成作業是不對的,學生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輕負擔高質量的素質教育就必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第一,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讓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追求有效教學,力求實現“教”必須有效。讓學生在參與課堂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收穫,在收穫中內化,在內化中發展。讓“高質量”伴隨孩子!教師認認真真去上課,把那種盡擺師道尊嚴、牽著學生鼻子走的課堂清除出去;把不明目標、不識真諦課堂清除出去;把趾高氣揚地訓斥、指責甚至侮罵學生的課堂清除出去;把素質不高、學識不深的課堂清除出去??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課改,紮紮實實上課,使課堂真正成為關注學生、關愛學生、善待學生的“愛心堂”。
第二,建立典雅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家”的氛圍中體驗溫暖,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彰顯自身價值,力求實現“學”必須快樂。培養學生對學習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是首要任務,格拉斯說:人有了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就會想方設法透過自學來獲得自己所想要的知識,就會懂得自己想要懂得的一切。在教學上要有所突破,就要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焰,啟動了學生的內驅力,誘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著學生的能力。比如英語課堂中,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愛好與興趣創設教學活動,學生積極學,教學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輕負擔高質量是我們教育的一條高速公路,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它是我們永遠的追求。減負不是不要負擔,不是一味地為減而減,而是要減去那些不合理的負擔,把省下來的時間用於對學生全面和諧的健康發展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學習之中。減負是要把學生從過分強調分數的命運中解放出來,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從“一切為了學生的分數”轉向“為了學生的一切”,最終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為了提高教育質量。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0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重視不夠,實行“填鴨式”教學,以應試為指揮棒,注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但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身潛能得不到發揮,個性特長得不到發展。要培養高素質人才,我們必須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積極探索符合時代潮流的教學之路。
分析我國的教育現狀,令人擔憂。也許有人會認為,目前我國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是很高的,如我國中學生參加世界奧林匹克競賽,數理化各科獲得了眾多的金牌,我國的中小學生到了歐美,數學幾乎是頂尖的;出國留學生在學位課程考試中,成績大多名列前茅……這些能否說明我國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我國學生的能力是很強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是肯定的回答,就無法解釋我國至今還沒有造就獲諾貝爾獎的人才。原因很簡單。考試成績只反映以記憶力為主的考試能力,這種能力是機械式重複記憶的結果。根本不反映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動力,對於我國的教育現狀,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多一點危機感的好,不認識到這一點,我國教育還將與發達國家拉開更大距離。而在歐美國家實行的啟發式教育,注意學生的個性、思維、想象力的發揮,目的是培養創新能力。創新教育追求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激發和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消極地存貯知識。因此,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除具備優秀的品格、過硬的業務水平和紮實的語言基本功外,教師更要端正教育觀念,轉化教育思想,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教師
創新教育從形式方面來說,創新教育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格局,對傳統教育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挖掘人的內在潛能為宗旨,弘揚人的主體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說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從教育內容方面來說,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過程中,注意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從而形成創新能力。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教育觀念,其次教師必須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再次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的素質。創造型的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往往喜歡使用靈活,更有實踐性和創造性的方法,傾向於採取“建設性的行為”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在各學科尤其是實驗教學中,教師採取“建設性的行為”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其實施空間很大,如在高一化學教學中設計用一小塊鈉投入盛有飽和石灰水的燒杯裡觀察現象,清楚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有沉澱析出。提問:為什麼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學生透過討論總結出:鈉投入石灰水是鈉和水反應:2Na2H2O=2NaOHH2,這一反應導致(1)溶劑減少;(2)產生OH(3)放出熱量。所以石灰水變渾濁,有沉澱析出。在實驗設計的教學中,教師除提出問題,做出適當引導外,主要給學生創設研究問題的情景(如實驗現象、問題思考、討論形式、理論分析、歸納小結等),使學生親自去感受、探索、查明問題的關鍵所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教師在教學中始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過程中,注意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從而形成創新的實踐能力,應培養學生從想說、想問、想做,發展到敢說、敢問、敢做,最後達到會說、會問、會做。這個過程要求教師要採取多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
三、樹立“發揮潛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它要求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素質教育的性質不是一種選擇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體學生,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然而學生是富有個性的人。教師應樹立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創造潛力,都得以發展的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教學工作中做到“目中有人”,高度注意學生的差異性。過去很多一段時間,教師和家長往往只憑語、數、外、理、化、成績來給孩子排隊,搞得學生壓力很大,也使他們在培養興趣愛好,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侷限,這樣就束縛了能力的發展。現代科學表明,人有巨大潛能,現已開發的只佔它很小的一部分,這些潛能若能全部發揮出來,人類就可達到比現在高得多的水平。因此,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設寬鬆的可表現自我的環境,挖掘出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潛能優勢。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拉近師生距離,使每個學生特長都能得到發揮,真正體現發揮潛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教育的過程本是教師和學生不同生命體之間的資訊交流,這資訊不僅有知識的內容,更有情感的蘊涵,我們常會發現學生因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努力學習他的課,這說明融洽的師生關係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正如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教學氣氛的人際關係為基礎或前提的。”教師關愛學生,滿腔熱忱,耐心細緻地對待每個學生是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的關鍵,特別是對傳統教育中被稱作“後進生”的學生,教師更應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竭力地發現他們的優點並加以表揚。“愛人者人恆愛之”,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會以更大的熱情和信心投入學習,在課堂上也才能踴躍思考,勇於爭辯,勤於動手。
五、培養自學能力,為終身教育打好基礎。
在現代社會中,知識的飛速發展和個人領會吸收之間存在矛盾,
學校教育不能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一輩子夠用。因此,終身教育是未來教育的基本思想,未來學家托夫勒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所以,教師十分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和資訊,培養他們在綜合、分析、研究過程中進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自學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師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狠下功夫,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定能夠培養和提高的。
六、進行意志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是成長的必要前提。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在《晁錯論》中精闢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古今中外成才者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了這點。如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擁有1000多項發明專利,靠的是目標專一,百折不撓的意志。為了研究製造電燈的燈絲,先後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含辛茹苦十幾年才成功。他經常連續工作二、三十小時,累了就用圖書當枕頭在實驗室躺一會兒,他說“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靈感”。愛迪生正是以這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在無數次的失敗中取得成功的。
人的意志總是在人對客觀的認識中產生,而良好的意志品質又可以左右認識活動,“志不強者智不達”。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複雜而艱苦的腦力勞動,它往往要求人有堅強的意志參予,才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同時意志與情感也是聯絡在一起的。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勵上產生,高尚的情感是意志行動的推動力。另一方面,意志對情感又有調控作用。意志越堅強,越能使積極的情感持續下去,而使消極的情感得到剋制。因此,要成為二十一世紀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教師一定要不失時機的抓住素材對學生進行意志培養和鍛鍊,更要以身作則,身先垂範地對學生進行意志訓練的身心影響,如孜孜不倦的求知,科學嚴謹的治學,持之以恆的耐心輔導與教誨,自始而終的高標準,嚴要求,要對培養學生具備堅韌的學習態度;集中精神投入學習,克服自己浮燥的情緒,克服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壞習慣,能面對並克服學習過程中所遇到各種困難,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因遭受挫折而灰心喪氣,認定目標而堅持不懈等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在行動中克服內心矛盾和外部困難的過程,都屬於意志過程,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關鍵。加強學生的意志教育,可謂意義深遠,《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學德育大綱》對中學生意志品格的培養和訓練都有規定。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切實做好學生的意志教育工作,使其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就上我們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不斷探索教改的新思路吧。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1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都是以知識體系為本,而現行的課改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讀書是為了明理,明做人之理,明報效國家之理,因此教書要育人,不管教什麼學科,最終的目的都是育人,都是為了促進學生今日的健康成長和明日的長足發展。基礎教育質量的高低,恐怕單純的分數是難以衡量的。只有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讓孩子一輩子受基礎教育的恩澤,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棟樑之材,這才是基礎教育的質量高。
要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非常重要的是三根支柱,也就是三個維度。
一根支柱是知識和能力,這對老師來講不僅是耳熟能詳,而且駕輕就熟。我們的薄弱環節在於重結論而輕過程,重教法而輕學法。
因此,第二根支柱就是過程與方法,因為教育是個過程,三年高中、一個學期、一堂課都是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學生要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思想情感要得到昇華。而現在的知識在爆炸式增長,任何一個高明的老師都不可能在課堂裡把學生將來用於工作、生活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只能教他學會學習。第三根支柱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讓學生懂得愛,懂得生活、工作、處世的態度,從感性逐步走向理想,最後奠定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上海的“兩綱”教育就是在落實當今的教育改革,落實上海二期課改的先進理念。
這三根支柱不是累加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柏拉圖曾經講過,教育說到底是把人的靈魂往上引。因此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書育人,教所有的學科都是為育人的大目標服務。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2
“一個人不可能完美,但團隊可以”,昌樂一中是成就我們完美的大團隊,我們每位教師都是團隊的建設者。打造一個高績效的團隊是每個企業都想要的,同樣也是我們昌樂一中這個大團隊所需要的,只有每位教師都明白了高績效團隊是如何打造的,是如何管理和運作的,這樣我們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做,才能各司其職,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讀罷此書,我有兩點收穫:
一,個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責任成就人生”,讓我明白學習不是為了知道而是為了做到。無論自己所做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只要盡職盡責地去把它做好,所做的事情就是充滿意義的,人生也如此。
小到一個部門,大到一個企業,都是一個團隊或大或小的縮影,任何一個團隊都應該有自己的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夠激勵員工忘我工作;才能引導團隊從一個臺階上升到另一個臺階;才能引領我們的學校克服各種困難,不斷髮展壯大。
經常聽大家說:“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當時聽了只是笑笑而已。其實,這句話裡面,是存在一個負責任和不負責任的因果關係。只有辛辛苦苦的工作,才能舒舒服服的生活,同樣也在告訴我,要對你的工作負責,就是對你的人生負責。對於本職工作,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老師。
二,一個團隊要有自主性
團隊裡的每個人要有自動自發的精神,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如果每名教師都能把自己份內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每個人對待工作都追求一個最好的效果,那麼就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就沒有那麼多隨處可見的浪費與低效率。
團隊的自主性體現在與組內成員之間的主動反饋、主動溝通、主動關切。我們除了每週兩次固定的集體備課活動溝通外,平日裡還不定時地溝通交流備課。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這一點,工作就不會有盲區和疏忽,就不會有溝通不了的問題,更不會有那麼多需要上級主管來出面解決的矛盾。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一個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則是無窮的,主動反饋、互相溝通可以避免延誤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團隊是每個個體的總和,需要發揮集體中每個個體的智慧和長處,發展壯大團隊的力量,個體透過團隊校正自己的行為,提高工作能力,二者協調發展,相得益彰。如果將團隊比作一顆大樹的樹幹,個體是大樹的枝葉,只有樹幹營養充沛,生命力旺盛,枝葉才能有所依託,茁壯成長。
透過學習《打造高績效團隊》使我深刻認識到每個人只有銳意進取,與時俱進,把自己融入團隊,奉獻自己,才能展現出自己的才華與精神風貌,從而為昌樂一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3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幕令人感動的情景。一個剛剛學步的孩子,他蹣跚著向前走,腿腳很不穩,走得歪歪扭扭,一不小心還會摔倒在地上,然後爬起來再向前,再跌倒,再爬起來……年輕的父母站在邊上,開心的笑著、鼓勵著,並且快樂大聲叫好:“寶貝,你真棒!”
此時,沒有一個父母看到孩子摔倒,會生氣,會發火,會大罵孩子:“真笨!真沒用!”因為他們知道,在孩子學步的過程中,他們走得不穩,走得歪歪扭扭,甚至摔倒了,是正常現象,是他們成長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今天他們走得不穩,摔倒了,爬起來再走,明天他們就會走得比較穩,就會有進步,後天就會走得更穩。
可是,同樣的情景出現在學校裡,我們的教師便沒有了年輕父母那樣的好心態。
學生的學習過程正如孩子的學步,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出現失誤,他們犯錯誤,他們調皮淘氣,都是正常現象,這是他們在成長中必須經歷的過程。教師要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過失。今天,他們失誤了,改正過來,明天他們就會有進步。過失,往往是孩子進步的起點!
然而,很多老師卻沒有這樣的好心態。他們能允許蹣跚學步的孩子的摔倒,卻一點都容不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過失。學生一但做錯了什麼,邊大發雷霆,嚴厲訓斥,甚至惡語相向。有的教師氣得臉紅脖子粗。他們還不是假生氣,是真的生氣,長此以往,對教師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換一種心態看學生:學生是發展中人。既然是發展中的人,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犯錯誤,他們調皮淘氣,等等,都是正常的現象。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會有過失,都會犯錯誤。教師的責任是引導他們爬起來繼續前行。當孩子有過失的時候,教師首先不要生氣、發火。此時,應當清醒地告訴自己,這是又一次遇到了教育孩子的良機。在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教師的關心、鼓勵、引導,而不是諷刺、挖苦、訓斥。
如果教師能做到這樣,則為學生成長之大幸,教師健康之大幸。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4
一、開展高質量的幼兒園保教活動
高質量的保育教育已成為全世界學前教育改革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那麼怎樣的幼兒園保育教育活動才是高質量的活動。聽了xx、xx兩位教授的專題講座,我從中深受感觸。
1、改變保教人員的態度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活動中,何為一個好老師?我們一致認為唱歌、舞蹈、美工、教育教學技能較強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為此我們幼兒園多次舉辦專業技能、教學技能大賽來衡量教師能力的強弱。可是,在幼兒園的一日保教活動中,教師的專業技能真的是最重要的嗎?聽了xx教授的講座,讓我有了新的認識。高質量的保教活動,教師的專業技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保教人員對幼兒的態度。如果一位老師一直用粗暴的語言和方式和幼兒交流,使幼兒害怕和老師說話,看見老師就像貓見了老鼠一樣,這能說是高質量的教育?因此,在幼兒園的一日保教活動中,要想孩子更好的發展,我們老師要改變對幼兒的態度。這就要求老師要愛自己的事業,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們就要用心去做,用愛和孩子交流,用和藹的態度對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用一份母愛容納孩子,這樣,孩子才會快樂,身心才會更好的發展。
2、以遊戲為基本教育活動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讓幼兒透過遊戲來學知識,在遊戲中健康成長。”那麼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開展以遊戲為主的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呢?聽了這幾節講座,我意識到,以遊戲為主的基本活動是在幼兒主導下的經驗活動,而不是老師高控下的幼兒活動。在幼兒的一日保教活動中,如:生活活動、集體教學、區域活動、常規活動等都以遊戲融入,以遊戲為主設計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知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3、凸顯園本教研,提升教研質量
園本教研如何引領和支援教師在貫徹實施《綱要》《指南》的過程中,改變教學關係、師幼關係,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聽了xx老師的講座後,作為幼兒園的教學管理者,我有了新的方向。在以往的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們忽視了教師在制定研究方案中的參與權,沒有真正把教師作為研究的主載,致使教師在研究中處於被動、跟隨的地位。認識上的覺醒,使我重新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和質疑,對研究中的人際關係進行了重新把握,對自身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在今後的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們要進行有目的的調查,瞭解教師的感受和希望研究的問題。經常開展與教師訪談活動,徵求意見,從教師的日常言談中捕捉教師的需要,解決教師的困惑。以教師在幼兒保教活動存在的問題為研究課題,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教學實踐。
二、多舉措推進《指南》落實
《指南》中強調“要充分認識遊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開展保教工作。”因此,在幼兒園的課程改革中,我們要以《指南》為指引,開展豐富的遊戲活動,把遊戲的權利還給幼兒。
1、因地制宜,規劃遊戲區域
走進xxxx,不管是縣城幼兒園、還是鄉鎮農村幼兒園,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在遊戲活動中的快樂,幼兒園在室內和室外都規劃設定了不同的區域活動。室內的五大基本區:家庭區、美工區、建構區、玩具區、閱讀區;室外的沙水區、泥工區、表演區、繩索挑戰區等,激發了幼兒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讓我們真正看到了何為遊戲化教學。看到這些,我也想到了我們的幼兒園,班額大、教師少、空間小都不是問題,歸根結底在於我們老師是否想去做、想去鑽研、想為了孩子的發展做點工作。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們就要以孩子的健康發展為方向,開展班級的區域活動。在我們幼兒園空間不大的情況下,我們要合理的利用每一個角落、走廊來規劃區域活動。小班室內可以每班設計兩個區域,活動時進行串班活動,這樣就可以滿足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大班可以在室內設定美工、閱讀、益智等基本區角,利用牆面設計牆面區角,分流一部分幼兒,構建區可以讓孩子在走廊活動,這樣我們不僅利用了所有的空間,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的遊戲。室外每個幼兒園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沙水、泥工、挑戰等區域,也可以利用農村的優質資源輪胎、水管、木樁、繩索等來創設幼兒的室外區域,真正使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2、科學合理,投放遊戲材料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材料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是區域活動的重要保證。由於3—6歲各年齡段的孩子的發展水平不同,我們所要投放的材料也就不同。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我們首先要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不同類的遊戲材料。如:小班投放的材料必須是幼兒熟悉的、易操作的、有半成品出現的,用來激發他們的遊戲意圖。中大班要投放大量的高結構和非結構材料,用來啟發幼兒的想象、發現和探索的能力。接著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材料,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我們要仔細觀察幼兒,看看幼兒喜歡玩什麼,不喜歡玩什麼,一段時間過後,要更換或者補充遊戲材料。再者我們老師可以利用身邊的有利資源,如泥巴、果核、豆子、玉米芯、樹枝、廢舊輪胎、下水管道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遊戲材料,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和大肌肉動作。
3、釋放教師,支援自主遊戲
在遊戲中,我們老師是支持者、引導者、參與者,要把遊戲的權利還給孩子。孩子不在老師的高控下游戲,讓我們的孩子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遊戲。那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存放材料時,力求做到讓各個遊戲區裡的材料使孩子看得見、拿得到、放得回。把同一類的材料放在一起,位置固定,用繪畫、照片、實物等形式為收納盒做好標籤,便於孩子自主使用、整理存放。在區域活動中,老師不能限制進區人數,允許幼兒自主串區,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區域,自主活動。老師要轉變角色,始終堅持“幼兒在前、教師在後,觀察在前、行動在後,問題在前、引領在後”的原則,創設支援性的遊戲氛圍,相信幼兒,撤出幼兒的遊戲過程,把自主的遊戲徹底還給幼兒,使幼兒在自主探索中游戲、學習。
雖然此次培訓的時間短暫,但我從中收穫很多,我要把此次培訓的所學、所想、所感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有效地開展幼兒園的保教活動。
學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5
北風凜冽,天氣寒冷,xx中心中學三十多位教師,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前去濰坊市xx二中參觀學習,雖然行程短暫,但此行感觸頗深。我深切感受到xx二中素質教育正在蓬勃發展,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累累碩果。透過此次學習我對素質教育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同時也更看到了我街道中心中學進行教育改革的決心。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把這次學到的經驗,逐步的循序漸進的滲透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讓我們的學校工作也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一、學習目標成為高效課堂上的方向盤
目標即方向。上課前,教師或學科班長(類似課代表)都要將學習目標板書在講臺黑板的右側,其中也類似與我們制定的三維目標,但xx二中的目標更加側重於方式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且本課要達到到什麼目標,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能力都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在目標的表達上多采用一些激勵性很強的語言。如在七年級的一節數學課中目標有三:1、掌握合併同類項與去括號法則,能利用法則將整式化簡;2、透過獨立思考,合併探究,體會分類和轉化的教學思想;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數學的嚴謹性與邏輯性。“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之類的語言則頻繁出現在各學科學習目標或教學環節中。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只在課堂之初將學習目標進行展示,大有為目標而目標之嫌,而在xx二中,學習目標要貫穿課堂始終,每個步驟都要圍繞目標進行。課前、課中、課後均隨時與學習目標聯絡,避免了教學效果的偏離。
二、學習小組成為高效課堂的發動機
xx二中,一所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地方,一列引領當代基礎教育改革的和諧號!
“271高效課堂”的關鍵:讓“學習小組”成為“動車組”,每個小組就是一節帶有發動機的“車廂”。xx二中小組建設可用“特色鮮明,機制完備,分工明確,優質高效”來形容。其基本特點如下:
⑴科學劃分,六人一組,均衡學習成績併兼顧學習意願,分為aa、bb、cc三層,便於各小組公平競爭。
⑵合理搭配,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情趣特長的學生成為小組成員,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
⑶建立各自的小組文化,實現目標統領,每個小組都有小組名稱、活動口號、組徽、組牌、組旗。
⑷小組長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學習領袖,小組長的學習能力決定著整個小組的學習能力。他的職責包括組織好每節課的課堂自學、討論和展示;監督各項班規的遵守情況;記錄好每天《積分記錄》等任務。“小組合作探究求共贏”、“小組長安排好幫扶,1幫6,2幫5,3、4互助”“a層準備知識拓展、b層準備問題講解、c層鞏固基礎知識”這些頻繁出現在課堂中的小組操作規程為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及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提供了廣闊空間。
三、“以生為本”成為高效課堂的“金鑰匙”
xx二中的成功首先是高效課堂的成功,高效課堂高在何處?自然成為我們研究學習的首要任務。走進xx二中的課堂,學生的表現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個“動”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交流的課堂,是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他們或站立,或俯身,或書寫,或討論,場面熱烈,積極投入,那份學習的熱情和自信,不僅深深感染了我,也讓我學到了很多。
“271”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有:1)讀書自學,自主探究;2)導學案引領,二次探究;3)分組合作,討論解疑;4)展示點評,拓展提升;5)總結反芻,當堂檢測;6)自我完善,訓練提升。其中學生點評、老師點撥、鞏固練習三個環節是靈活的,具體操作依據課堂需要。所聽的七年級數學課中學生的點評與教師的點撥和鞏固練習三者是並列的,生評後教師評然後接著就是鞏固練習。靈活的環節只為課堂服務,如何讓課堂變得有效就如何去做。
正如xx二中的一句話“不惟模式惟高效”。模式、方法都是附屬品,都是以讓學生會為目的,“一切圍繞學生轉”,這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xx二中遵循“全人教育”的理念,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生活、自主管理”,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一把通向成功大門的“金鑰匙”,把每個學生的求學經歷都譜寫成一段段動人的旋律。
“271”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像xx二中所言,課堂成為了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這次學習,確實讓我更清醒地看到自身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讓我時刻記住:切莫做一個只會以勤補拙的教書匠,要學做一位以學補拙的學生的領路人。把學到的經驗貫穿在學校各項工作之中,拼搏進取,開拓創新,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創造我校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