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0篇)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1

  李維正,男,漢族,1929年7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上栗縣長平鄉太塘村村民。

  他紮根山區學校,奉獻鄉村教育30餘載;他不計回報,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錢來資助貧寒學子成就人生;他退而不休,創辦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獎學獎教助學,讓省級貧困鄉連續20多年無一人因貧輟學。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心繫教育、情繫孩子、熱心公益。他就是上栗縣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創始人、終身名譽理事長李維正。

  對自己“摳門”,助學卻“一擲千金”

  1929年,李維正出生在上栗縣長平鄉太塘村一個貧困家庭。20歲時,他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4年後,他復員回到萍鄉,在張家坊鄉、麻山鄉等中小學校任教;1962年起任長平鄉中心小學校長、長平中學副校長、長平鄉教育組組長。

  自身的成長經歷,讓李維正深知教育是山區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每每看到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時,李維正十分痛心惋惜。

  參加工作後,李維正把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作為“良心事業”。面對因交不起學費而面臨輟學的孩子,李維正自己掏錢給學生代交學費;見到有些孩子冬天赤腳上學,李維正拿錢為學生買鞋子防寒;得知有孩子吃不上午飯,李維正就買飯菜票送到學生手中。李維正對貧困學生有著特殊的感情,竭盡全力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讓長平鄉這個省級貧困鄉實現“孩子上學一個都不能少”。

  從教30餘年,李維正的心始終放在學生身上,生活中對自己“摳門至極”的他,對助學卻“一擲千金”。在兒子李明利的記憶中,父親在家裡就是“甩手掌櫃”,工資都是父親自己支配,全家就靠著母親的工資生活,小時候家裡經常四個人吃一份菜。家裡人知道父親的錢是用於資助貧困學生,也都支援他。

  透過讀書走出山村的瞿剛,一直把李維正視為自己的恩人。5歲失去雙親的瞿剛,寄居姑父家。生活上雖有著落,但姑父家經濟並不寬裕,上學讀書成為瞿剛渴望而不可求的事。瞭解情況後,李維正找到瞿剛的姑父,允諾資助瞿剛小學到高中的學費。當瞿剛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理工大學,正為學費發愁時,李維正又四處奔波,幫助籌集了1.4萬元學雜費。瞿剛參加工作,就從第一個月工資中拿出500元錢,託姑父給基金會捐款,成為愛心助學的“接力者”。

  瞿剛僅僅是李維正資助的貧困學生之一。長平鄉太塘村曾思瑤和曾金祿的父親在意外事故中死亡,母親重傷生活不能自理,姐弟倆跟著70多歲的爺爺奶奶過日子,生活極為艱辛。為讓姐弟倆能讀好書、改變命運,當時已經資助了5個孩子的李維正,還是找到姐弟倆的爺爺,送去800元錢助學金,並連續8年每年都給姐弟倆送去400至800元錢,直到姐弟倆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

  除自己資助貧困學子外,李維正還影響帶動愛人、兒女參與其中。2011年,讀高三的彭華奇,因為家庭困難,打算輟學外出務工,減輕家裡負擔。彭華奇的父親在趕集時碰到李維正夫婦,訴說家裡的困難。李維正瞭解情況後對老彭說:“讀書能改變人生,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讀好書。”並當場與老伴商量,每年拿1000元支援彭華奇讀書。一週以後,李維正和老伴就給老彭送去1000元助學金。

  一個個生動的助學例項,不勝列舉。30多年來,李維正用微薄的工資,幫助了一個又一個寒門學子。對於自己資助了多少學生,李維正把它當成隱私,從不外露。每當有人問起時,李維正總是很謙虛地說:“資助別人,幫助別人,我不會去惦記,沒有必要記有多少人,更不圖回報,只希望他們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行。”

  只講奉獻、不講俸祿;唯有付出、不求回報

  一個人幫扶,能力有限;眾人出力,才能讓更多貧困學子改變人生。李維正萌發了成立一個社會慈善組織募集資金助學的想法。

  1985年,李維正光榮退休。在教育戰線忙碌30多年的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為了幫助家鄉孩子讀好書,1991年3月,李維正與幾位退休教師牽頭創立了長平教育獎勵促進會(後更名為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李維正被選舉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從此,他與老同事走上一條只講奉獻、不講俸祿,唯有付出、不求回報的愛心奉獻之路。

  基金會創辦之初,沒有工作人員,李維正就一個一個地邀約;沒有辦公地點,他就借來一張辦公桌開始辦公;沒有資金,李維正和幾位牽頭創辦人,帶頭捐款籌集第一筆基金,並提出“三不”原則,即:不要一分錢報酬,不報一分錢餐飲發票,不圖任何回報。

  為爭取更多愛心人士的支援,李維正白天徒步走村串戶募集捐款,晚上起草章程、傳書海內外,至今基金會的檔案中還儲存著100餘封李維正寫給海內外愛心人士信件的底稿。

  “父親退休後也不著家,每天很早出門募集愛心捐款,晚上披星戴月回家。”李明利說,“很多時候還被村民誤會為騙錢的‘騙子’。”

  多少個冬日,凜冽寒風擋不住李維正募集捐款的腳步;多少個夏日,烈日炎炎映照著李維正忙碌奔波的身影。李維正的愛心善舉,得到了長平鄉幹部群眾及長平籍鄉賢的積極響應,1元、5元、10元……基金會成立第一年就募集到捐款5萬元,為44名優秀學生教師發放獎助金。

  1991年至1998年,李維正先後擔任籌備組組長、籌委會主任、理事長。在這期間,他沒有報銷過任何費用、未領取分文報酬。1998年下半年,因身體、年齡等原因,李維正辭去了理事長職務,但他仍四處奔走募集捐款。2008年10月,基金會召開理事會,李維正自告奮勇,負責聯絡住在萍鄉城區的理事。由於年近80歲,勞累過度,李維正暈倒在萍鄉市區街上,被人送進醫院救治。2015年,基金會舉辦首個愛心助學捐款周活動,李維正捐款5000元,個人累計為基金會捐款2.5萬餘元。同時,他的愛人、兒女都為基金會捐款,全家累計捐款3萬餘元。

  僅靠愛心捐款資助,長平教育獎勵促進會將難以維繫。李維正與幾位創辦人商議,以愛心捐款作為基金,用基金利息和衍生收入助學獎教獎學,並爭取到長平鄉政府的支援,用基金在臨街置地,建起了一棟6層共2000多平方米、集商住和辦公為一體的基金會大樓,還購置了3個臨街店鋪。歷經30年的發展,基金會擁有會員4200餘人,從起初不到3萬元的總資產,發展到現在資產總值400餘萬元,年固定收入達50萬元。30年來,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透過舉辦29場獎勵資助大會,資助、獎勵貧困學生、優秀教師、貧困教師5791人次。

  如今,雖然已是92歲高齡,但李維正仍十分關心基金會發展,時常打電話到基金會了解情況,提出建議。“我現在走不動了,不能為基金會做什麼事,希望基金會越辦越好,幫助更多學子讀好書。”李維正說。

  “節儉自己,幫助貧困學子成就人生值得!”

  走進李維正家裡,餐桌是祖輩留下的老式方桌,臥室裡是上世紀50年代的花板床,最時髦的物件是上世紀70年代兒子結婚時留下來的一張高低床,最值錢的電器是一臺兒子留下的21寸彩電和1臺空調。這臺空調是李維正80歲大壽時,部分學生趁他不在家,“撬門而入”安裝的。不瞭解情況的人,都以為李維正是“低保戶”。

  日常生活中,李維正一直保持布衣舊衫常相伴、一天兩餐粗茶淡飯的儉樸作風。一次生病住在兒子家裡時,李維正的兒子看到父親內衣破舊不堪,心疼地說:“你們對自己太寒酸,老人內衣要好,貼身才保暖,你卻破衣貼身;老人要少吃多餐,你卻只吃兩餐。”

  2007年,村裡修路資金有缺口,李維正四處奔波籌得5萬餘元。而他的牙齒脫落多年,鄉里領導建議他去配套假牙,可李維正諮詢幾家牙科醫院,聽說要花七八千元,李維正直接拒絕了。他說:“我已經這個歲數了,就是可以報銷,也沒有必要浪費這些錢。”

  隨著年齡增大,病情復發,需要住院治療,可李維正從來都不住大醫院,他總是說:“住縣醫院花錢少,能為國家節約一分錢也是好的。”當人們問他為什麼自己生活這樣節儉、幫助他人卻那麼捨得時,他常說的一句話是:“節儉自己,幫助貧困學生渡過難關,看到他們不再因貧困上不了學,看到他們成就事業、改變人生,值得。”

  愛心接力、薪火相傳。在李維正及基金會一批愛心人士的影響帶動下,曾經受到資助的貧困學子加入到基金會愛心助學隊伍中,由曾經的受助者變為如今的資助人。長平鄉石溪學校老師鍾檢,就讀初三以及師範學校時期,一直得到基金會的資助。回鄉任教後,她對學校的留守兒童格外關心,定期到留守兒童家裡家訪,開展“一對一”學習輔導,給孩子們購買學習資料和課外書。“基金會幫助我完成了學業,我要向李維正爺爺學習,把對基金會的感恩轉化為對孩子們的關愛,用愛心和行動傳承這份精神。”鍾檢說。任職電信公司部門經理的朱順開曾兩次得到基金會的獎勵,回鄉探親時,他攜妻帶子專程到基金會捐款5000元。

  李維正大愛無疆的事蹟在長平鄉父老鄉親中廣為傳頌。在他80歲過生日時,長平中心小學贈送牌匾讚揚他“為人師表、仁愛永恆”;90歲生日時,基金會贈匾“厚愛壽長”。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2

  在我們北鎮市動檢站,有這樣一位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檢疫員,當我們得知他資助貧困學生上學的善舉時,無不被他的行為感動、敬佩和鼓舞。

  2006年,因為工作的需要,李勇同志被組織安排到北鎮市動物檢疫站負責動物產地檢疫工作,面對繁重的檢疫工作他認真履行檢疫員的工作職責,不辱一名檢疫員的神聖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吃上放心肉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贏得了各級領導和群眾的廣泛讚譽。先後多次被評為單位的先進個人。從2006年工作至今在工作中沒有出過一次差錯,由於李勇的工作表現突出,被單位領導班子任命為,辦公室副主任。

  在工作中他具有男人的剛強,但生活中他卻更具有、善良、博愛的一面。一次偶然我聽到了李勇在電話說往孩子卡里打錢,他孩子還小在家怎麼還給孩子打錢啊 ?我問他怎麼回事,李勇不好意思的說 我在資助一個貧困學生,聽到李勇說的話我感到很驚訝,李勇平時是個不抽菸、不喝酒穿著也很樸素,一直以來在我心裡他是個非常節儉的人,沒有想到他竟然在資助一個學生,這時我才明白他其實是對自己很節儉,從資助貧困學生來看,是一個善良大氣的人。通過了解才知道,李勇是在2012年一次同學聚會上,從同學那裡得知有個學生家裡非常貧寒。於是李勇和他的同學們來到這個同學的家裡時候,看到學生家裡家徒四壁,甚至淒涼到極點,孩子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拋棄了孩子改嫁他人,不知道去向,現在只有一位將近七旬的奶奶和他生活,奶奶身材矮小僅靠種地和平時打點零工來維持生活可想而知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看到這樣的情況李勇他們心裡很酸,暗下決心幫助這個同學,以免孩子有後顧之憂,助孩子完成學業。他和同學們直接到北鎮市高中與有關校領導聯絡,瞭解該名學生也就是於宏志同學的學習和經濟狀況。經校方證實於宏志同學確實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面臨綴學的可能。“絕不能讓這個孩子斷送前程!”聽了校方的介紹後,他們在心裡默默許諾。同時與家人簡單聯絡,徵得妻子同意後,李勇和他的同學們與於宏志同學本人進行了交流,得知他渴望讀書的心情,他們堅定地表示願意資助其完成所有學業,免其後顧之憂。這一舉動讓校方領導和於宏志同學家人很是感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於宏志同學雖然家庭貧困,但卻十分懂事、好學。家裡在困難,也阻斷不了他前行的求學之路。就這樣,在李勇和同學們的資助和關懷下,這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不負眾望,在北鎮一高中學習成績一直是佼佼者,現在於宏志同學高考已經結束了,李勇他們相信,我們也都相信這名學生會不負眾望,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他理想的大學。

  李勇的資助事蹟看似平淡,但實際上卻是多麼的不簡單!資助孩子讀高中,孩子考上大學那?他們還要資助的,於宏志同學的'求學路中將牽扯工作繁忙的李勇多少精力和心血!於宏志同學每學期的學雜費、補課費和每月的生活費不是一筆小的數額,何況李勇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夫妻雙方父母年紀都大了,自己的女兒還在讀書,這些開支都需要李勇夫妻倆精心計劃著來實現。儘管如此,李勇從未有過放棄資助這名學生的念頭。

  李勇是個平凡的人,他的事蹟也是平凡的,但平凡的事裡充滿了愛,他是善舉更是為我們動檢站所有檢疫員作出愛的榜樣。我們動檢站全體職工和李勇一道呼籲身邊的朋友:“我們稍微省點都能幫助這些孩子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莘莘學子圓大學夢!”

  他的愛,一直在播撒、延續……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3

  白方禮(此姓名是戶口本上的正確寫法,“白方禮”屬於以訛傳訛的錯別字),生於1913年農曆五月十三,故於2005年9月23日,享年92歲(虛歲為93歲)。籍貫河北省滄州市滄縣白賈村,從1987年開始,白方禮連續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直到他將近90歲。2005年9月23日,93歲的白方禮老人安詳地離開。 蹬三輪近20年,35萬善款,圓了300個貧困孩子上學夢。

  愛是與生俱來的,在血液裡流動,在骨子裡結晶,它源源不斷的由心而生,永不枯竭,只要人人都願意奉獻一點愛,就如甘霖沐浴大地,人間處處盛開幸福之花。

  2012年9月,就有一簇幸福之花盛開在了復興鎮高巖村的上空。羅永龍,復興鎮高巖村高巖組村民羅德坤的大兒子,今年高中畢業,被廣洋大學錄取。考上大學,按理說一件高興的事,但羅永龍同學卻高興不起來,幾千元的學費對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來說是小菜一碟,對他家卻是天文數字。雖然母親在外打工,每月可以掙得壹仟多元回家,但他患上尿毒症後期的老爸羅德坤每月的血液透析費就要2000元以上,真是入不敷出。因為生病,羅德坤既不能外出務工,也不能幹活,羅永龍與其弟弟正在讀書,家裡的農活無人做,就靠微薄的土地租金維持生計。大學錄取通知書只帶來孩子稍許的興奮,學費,學費在哪裡呀?像一座大山壓著他心上。

  這樣的困難不僅讓羅永龍一家夜不能寐,也時時牽動著咱們復興鎮黨委領導的心,"四幫四促"活動在各個地方有聲有色的進行中。縣林業局掛幫復興鎮高巖村,考慮到羅德坤家庭困難,情況特殊,村裡把他家納入林業局幹部一對一幫扶的物件,幫扶他家的是林業局林業派出所幹警林玉。林玉同志幫扶期間總是關心羅德坤一家的生活情況,常常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得知羅永龍考上大學而為學費發愁時,局領導非常重視,號召全域性職工獻愛心,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幫助莘莘學子上大學,圓他的大學夢。

  當復興鎮高巖村貧困學子羅永龍在縣林業局會議室接過楊局長7500元現金時,感動得熱淚盈眶。這筆錢是該局全體職工自願捐助給羅永龍同學的,是該局全體職工愛心的凝聚,以資助羅永龍同學順利讀上大學。為感謝林業局全體職工對自己一家的關懷,羅德坤發自內心的送給林業局一面錦旗,上書:"四幫四促"見成效,扶貧助學顯真情。

  "四幫四促"活動中,林業局全體職工用自己的行動交上一份令社會滿意的答卷,復興鎮黨委全體也向黨和人民充分展示了"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真實寫照。希望我們的愛心像常青藤,越牽越遠,牽動著共同心願;四季常青,見證不變的永恆;不管是遇到懸崖絕壁,還是面對驟風暴雨,仍然要展示出我們不變的信念。讓你我的心裡永遠充滿愛心和友誼,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4

  蔣海斌同志,中共黨員,系哲橋鎮中心學校總務處主任,是哲橋中心校教育扶貧和學生資助工作的主要負責人。2017年以來,蔣海斌同志擔任哲橋中心校教育扶貧負責人,在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和扶貧辦公室領導和指揮下,把哲橋中心校的教育扶貧和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1.建立了以中心校校長為組長,自己為主要負責人的教育扶貧和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讓教育扶貧工作有了大腦。

  2.修訂並建立健全教育扶貧、學生資助各項規章制度,確立各校校長(園長)為教育扶貧第一負責人,確保扶貧工作有章可循,確保扶貧資金髮放公開透明,確保資助物件(建檔立卡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百分之百享受資助。

  3.高標準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扶貧工作事情繁雜瑣碎,但蔣海斌同志對上級佈置的任務不管是臨時性的工作還是突發性事情,他都能及時完成。在耒陽市教育扶貧“一站式”管理雲平臺和全國資助管理資訊系統資助資訊上報中,不管是學生資訊錄入、還是學生資訊修改都做到了及時和準確。他積教育扶貧各項活動;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他不但在中心校校長會議上著重指出,而且還下到各小學檢查,確保國家政策宣傳到位。在“四包”活動中他和普通老師一樣,參加“大走訪、大宣傳、大幫扶”活動,一對一幫扶困難學生。在“一季一專題”活動中,參與教育局督導檢查小組,工作認真負責,受到好評,組織和參加了“98”助學和“慈善一日捐”活動,並捐獻了自己的愛心。

  4.及時準確按要求上報各項資料,為教育扶貧資金的發放提供了依據。確保入學的適齡兒童中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百分之百享受資助。全國學生資助管理資訊系統、湖南省精準扶貧“一單式”資訊服務系統和耒陽市教育扶貧“一站式”管理雲平臺填報準確及時。組織和開展困難學生、幼兒生活費,入園資助活動,讓學生感到溫暖。

  5.督促各學校按國家政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建檔立卡等四類人)免除學雜費,免除課本費,補寄學生生活費(未寄宿的開“天窗”補),對3-6年級的困難學生(建檔立卡等四類人)免教輔費。

  6.積極參與社會愛心人士捐贈活動。歲末時參加了“越野e族耒陽中隊向哲橋中心完小10名貧困學生捐贈了羽絨衣褲,保暖運動鞋及現金活動;組織了長沙市盧盧娃童裝服飾有限公司在哲橋中心校向哲橋鎮貧困家庭和260名貧困學生、幼兒捐贈了棉衣、棉褲、棉鞋的活動並擔任捐贈活動主持人。

  7.認真學習,不懂就問,不斷超越自己。扶貧資料大而多,需要一定的電腦基礎來處理。蔣海斌同志對自己不懂的資料處理問題經常向資助中心的領導請教,不懂就問,邊學邊做,邊做邊學。

  幾年來,蔣海斌同志在哲橋中心校教育扶貧和學生資助工作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圓滿完成上級佈置的各項任務。全鎮困難學生幼兒(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四類人)資金資助到位,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到位、資料管理到位。受到上級的好評,2019年,做為典型,在衡陽市教育局教育扶貧先進經驗推進會中,代表耒陽市做了發言。本人也被評為衡陽市教育扶貧先進工作者。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5

  在會同縣人民法院,有這樣一位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大愛無疆的女法官,當人們得知她資助貧困學生上學的善舉時,無不被她的事蹟感動、敬佩和鼓舞。

  2009年,因為工作的需要,黃新婷同志被組織安排到堡子法庭負責法庭的工作,面對轄區內十個鄉鎮的繁重工作,她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辱人民法官的神聖使命,公平公正辦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轄區的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贏得了轄區群眾的廣泛讚譽。先後多次被評為該院的先進個人、調解能手和辦案能手,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榮獲縣政府嘉獎,2012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辦案標兵”的榮譽稱號。擔任堡子法庭庭長期間,她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400多件,結案率達到93%,調解率達70%,調撤率達82%。

  在工作中她具有男人的剛強,但生活中她卻更具女人溫柔、善良、博愛的一面。2012年3月她在會同縣馬鞍鎮暫板村巡迴辦案時,對2010年她所審結的一起離婚案件當事人艾某進行回訪。艾某是馬鞍鎮暫板村四組14號的村民,2010年3月,經黃新婷調解其妻與他離婚。回訪中,她看到艾某家徒四壁,甚感淒涼。後得知其子艾方正在馬鞍中學讀初中,因為家庭經濟十分困難面臨綴學的境遇時,頓時心生憐憫、熱血沸騰。返程的路上,她直接到馬鞍中學與教務處主任聯絡,瞭解艾方當前的學習和經濟狀況。經校方證實艾方確實是品學兼優的學生,時值初中畢業,因家庭經濟困難面臨綴學的可能。“絕不能讓這個孩子斷送前程!”聽了校方的介紹後,她在心裡默默許諾。同時與家人簡單聯絡,徵得丈夫同意後,她便與艾方本人進行了交流,得知艾方渴望讀書的心情,她堅定地表示願意資助其完成所有學業,免其後顧之憂。這一舉動讓校方領導很是感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艾方雖然家庭貧困,但卻十分懂事、好學。雖然父母離異,也阻斷不了艾方前行的求學之路。就這樣,在黃新婷的資助和關懷下,艾方這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該縣重點中學。來到縣城讀書後,黃新婷對艾方的關愛就更頻繁和細膩,一到週末就把艾方叫到家裡改善伙食並對其噓寒問暖、進行思想溝通,開拓他的視野、建立健康的心理,想法設法地減輕艾方的思想包袱和學習壓力。在黃新婷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小夥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穩步提升。在黃新婷眼裡,艾方已不是一個簡單的資助物件,而是她乖巧懂事的兒子;在艾方眼裡,黃新婷也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好心人,而是用心用愛去關心他的媽媽。

  黃新婷的資助事蹟看似平淡,但實際上卻是多麼的不簡單!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艾方的求學路中將牽扯工作繁忙的黃新婷多少精力和心血!艾方每學期的學雜費、補課費和每月的生活費不是一筆小的數額,何況黃新婷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夫妻雙方父母年紀都大了,自己的兒子還在外讀大學,這些開支都需要夫妻倆精心計劃著來實現。儘管如此,黃新婷從未有過放棄資助艾方的念頭,她總是對艾方說:“你安心讀書,我會一直資助你完成學業直至學業有成。”她的父母和老公都在積極支援著她這一善舉。她曾擔心兒子會反對,但放假回來的兒子也高興的告訴她說: “媽媽,我看好他!我支援你!”

  黃新婷是個平凡的女人,她的事蹟也是平凡的,但每件平凡的事裡充滿了愛,她用瘦弱的身軀譜寫了一曲愛民之歌,更是為廣大幹警作出愛的榜樣。她的愛,決不囿於自己的家庭。 2010年初,她承辦的一起原告黃某某訴其公婆龍某某夫婦監護權糾紛一案,在審理案件期間得知被監護人龍某某生病發燒時,她及時趕去看望並給予了二百元錢的資助;在寒冷的冬天她發現小女孩的手被凍傷,又及時買藥給孩子送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她無私的關愛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小女孩跟她說出了心裡的想法,在案件開庭前便主動回到了母親身邊。一起棘手的家庭糾紛就這樣被她的真心、耐心、愛心給軟化了。她正是透過這樣的辦法方式感動了無數當事人,化解了不計其數的矛盾糾紛,辦理了一樁又一樁的民商事案件。她經常說:“作為基層法院的法官,心中有愛是十分重要的,只要用這份愛去辦案、就能取得好的社會效果!”

  黃新婷的事蹟被單位同事意外知曉後,她只是平靜地說:“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能做和該做的事情,我不圖名利,更不是圖他們對我的回報。我只是希望愛學習的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學業,希望他好好學習,能培養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並呼籲身邊的朋友:“我們稍微省點都能幫助這些孩子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莘莘學子圓大學夢!”

  春去秋來,歲月無聲。二十多年的法官生涯已經將她的生命與審判事業緊緊聯絡在了一起,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法、以理、以情,辦理著一起起看似瑣碎卻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以實際行動展示著一名人民法官的為民情懷!愛是與生俱來的,在血液裡流動,在骨子裡結晶,它源源不斷的由心而生,永不枯竭;她總是說助人為樂,付出總比得到好!她堅持每年都無償獻血,並經常輕鬆地告訴身邊的人,這血不獻也浪費了,獻出去還能救人命,何樂而不為?

  她的愛,一直在播撒、延續……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6

  4月4日和5月31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連續兩次在官微宣傳我校資助育人學生事蹟,受資助學生阿卜杜力艾則孜麥圖蓀、蘭文輝的事蹟得到全國高校和社會各界關注。

  經濟管理學院2017屆畢業生阿卜杜力艾則孜麥圖蓀,是一名來自南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的農村學生,家庭經濟非常困難。大學四年,他在老師和同學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在國家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等資助政策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學業。阿卜杜力艾則孜麥圖蓀立志用自己的所學回報家鄉、回報祖國,幫助出生於邊遠偏僻地區的孩子,給予他們一把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為他們的人生提供更多可能性。抱著這樣的想法,畢業後他返回南疆,以一名南疆農村學前雙語支教老師的身份來到庫車。對於自己的選擇,他深感自豪:“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下,我接受了一流的教育、看過外面廣闊的世界,學好一身本領後開始用自己綿薄之力回報家鄉。希望我能做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一塊鋪路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學工程學院2016屆畢業生蘭文輝,家庭經濟非常困難。他揹負著全家人的希望考上大學,在國家資助政策和學校師生的幫助下得以順利完成學業。畢業後,蘭文輝主動與輔導員聯絡,每學年向學院捐助人民幣1000元,給予那些積極上進、學習成績優秀的大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定的幫助,回報社會和母校。他在來信中說道:“畢業工作半年有餘,時常懷念在學校的時光,也經常想起那些在我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的同學老師。上大學的時候就許諾畢業後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社會和學校,現在終於可以兌現自己的諾言。”“希望考上大學的每名學子都能完成自己的學業,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目前,蘭文輝在新疆昌吉軍戶農場飛機場任職工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兩名受資助學生知恩感恩、回報社會和母校的言行表現,是我校資助育人成效的縮影和體現。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建立了以各類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學費補償和貸款代償、學生保險為主要內容的九位一體資助體系,年均資助在校學生近50000人次,資助金額達6000餘萬元,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在做好保障性資助的同時,我校資助工作始終堅持育人導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核心”,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兩項能力”,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三類教育”,培養受助學生的科學精神、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四種素質”,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成長成才。

  校學生資助中心表示,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深化落實,資助育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視。我校將進一步堅定資助育人理念,明確工作價值導向,樹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立德樹人人人成才”的資助工作責任觀,堅定“資助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點亮一份自信、成就一個夢想”的資助工作情懷,堅持“育人為本、需求導向、精準資助、服務發展”的資助工作新理念,切實提高認識、轉變思路、破解難題、創新機制,不斷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學生資助工作。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7

  2018年3月27日,福建省教育廳等18個部門對2017年“最美資助人”和“最佳學生資助工作單位”進行表彰。在“最美資助人”的名單的第一行,有這樣一位老人,懷著一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關愛睏難學生群體的善良之心,書寫了一曲曲感人的故事。

  他叫左允甘,福建省紀委原副書記,今年76歲高齡。11年來,他義賣書畫作品280多幅,募集助學善款近500萬元,資助521名家庭經濟困難學子圓了大學夢。

  筆墨丹青鋪就學子坦途

  左允甘出生在寧德市蕉城區的一個貧民家裡,1945年,他父親患病早逝,母親堅強地把孩子養大。左允甘8歲時,母親打定主意送他去讀書,感恩的情愫很早就在他年幼的心靈裡生根發芽。左允甘說:我是幸運的,當時,國家剛解放,對在校生實施助學金政策,我就是靠助學金唸完中學的,應該說,我能有現在的好日子,是黨和人民給予的。

  1963年,高中畢業的左允甘,在學雷鋒的高峰階段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從戰士、班長、指導員、參謀直至後來的師政委。轉業地方後任福州市紀委書記、省紀委副書記以及省人大常委、法制委委員。貧困而自立的成長曆程,部隊和地方的工作經歷,鍛造了左允甘堅毅、正直、樂於助人的好品質。長期的工作實踐讓他深深感到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的重要性。同時,當他在工作中接觸到大山裡的貧困家庭,看到由於山區生活困難,許多孩子早早輟學,過早踏入社會,影響了家庭脫貧致富,他下決心將資助貧困學子上學當做自己的一份事業。

  2007年,左允甘即將退休,他知道仍然有很多貧困學子需要幫助,而自己的工資畢竟有限,不得不認真思考:如何幫助貧困家庭的子女上大學,做到“長流水,不斷線”?愛好書畫藝術的他,想到了書畫義賣捐資助學的點子。

  2007年1月,在熱心慈善人士支援下,他將幾年來辛苦創作的105幅字畫,在老家寧德市蕉城區進行義賣,募集善款32萬元,經有關部門批准,成立了“寧德蕉城樂善助學促進會”,當年就資助22個農村貧困家庭子女上了大學。

  2010年,正在漳州師範學院就讀的鐘婷,父親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住院,做了兩次手術,保住了性命,卻差點變成植物人。母親有點精神方面的疾病,弟弟又還在上學。堪憂的家境,讓鍾婷的求學路前途茫茫。左允甘在樂善助學活動中瞭解到她的情況,將她列為資助物件,圓了她的大學夢。

  受助學生楊巧玲清晰記得,2014年8月25日,她和其他59名貧困大學生一起從“左爺爺”的手中各領到了3000元愛心助學金。“這就像及時雨”楊巧玲告訴記者,這讓瀕臨失學的她重續了大學夢。

  剛從福建師範大學畢業不久的陳華十分感慨。她說:“讀書有時難免遇到情緒低落,但一想到這筆錢,想到‘左爺爺’

  人家非親非故為什麼要資助你?我就恍悟過來了,決心把書讀好。”在校期間,她年年獲得獎學金,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當地紅十字會志願者活動,也在以實際行動幫助他人。

  “能多資助一個孩子上大學,就能多解決一個家庭的困難,就為社會多培養了一個人才。”這是左允甘常說的話。走進左允甘的客廳,一組梅、蘭、竹、菊水墨畫格外引人注目。在左老筆下,梅的高潔,蘭的空幽,竹的風骨,菊的清貞,透過細膩的筆觸,層層渲染的色彩,豔麗多姿生機勃勃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他告訴記者,他將繼續在書法和國畫創作上潛心研磨,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慈善事業盡一點微薄之力。

  書畫有價,愛心無價,書畫有形,真情無形。左允甘用畫筆,為四季的美景留下了筆墨印跡,也為一個個寒門學子畫出了求學的坦途。

  隨時援助幫困難學生解燃眉之急

  “孩子,別擔心,爺爺會幫你的。”

  那是孫嵋鴻第一次見到左允甘。孫嵋鴻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家庭,她的兩個兄弟因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年近80歲的奶奶常年臥病在床,家裡的大小事全靠她的母親打理。她的父親則為一家人的生計四處奔波,由於長期勞累過度,父親於前年因患肺癌不幸離開了他們。家裡的頂樑柱轟然塌下,一家人陷入了絕望。

  當意外的出現讓這個柔弱的小姑娘準備放棄升學機會,挑起家裡重擔時,是左允甘伸出的援手讓她看到了希望。左允甘知道後當即自己捐出3000元,還協調從樂善助學基金中捐贈6000元,解了孫嵋鴻一家的燃眉之急,同時他積極對接協調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為孫嵋鴻家庭爭取到3萬元補助。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碰到這樣的好書記,我與全家都記得這份恩情,將來有能力了也要像他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家庭。”當回憶起這段經歷時,孫嵋鴻仍然心懷感激。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幫助受助學子度過生活的難關,2012年6月,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猴盾村貧困家庭念高中的17歲女孩雷惠斌遭遇了死神的威脅,她身患尿毒症和紅斑狼瘡兩種重疾,需要血液透析換血,鉅額的醫療費讓她的父母坐立不安。左允甘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回鄉,從個人創辦的樂善助學促進會基金裡拿出兩萬元資助雷惠斌治病,又從自己的退休金裡拿出幾千元匯給她,並安慰她要好好配合醫生治好病。為了給孩子治病,左允甘還發出倡議,在他的影響下許多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幫雷惠斌渡過難關。堅強的雷惠斌終於戰勝了病魔。

  左允甘自己已經不記得多少次,當聽到受助學子遇到困難時他毫不遲疑衝在前面,也不記得多少回,當了解到受助學子有經濟上的困難時,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口袋中掏出救助金。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受助學生能夠將關愛化作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的強大動力,將來回報社會就足夠了。

  在十餘年的時間裡,很多受助學子將“左爺爺”當做最親的人,經常和他分享學習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當收到孩子們來信中講到生活中遇到困境時,左允甘都毫無怨言地給他的孩子們寄錢去,並且一定要附上信件,鼓勵他們堅定信心,戰勝苦難。

  正如受資助學子鍾婷在給左允甘的信中所寫的:“感謝您的幫助,讓我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讓我們看見了新的曙光。金錢有價,情誼無價,它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而且在精神上不斷鼓勵與支援著我們,照耀著我們不斷前行。”

  語重心長激勵學子奮發有為

  對左允甘而言,錢的資助只是一部分,而更重要的,他想給孩子們帶去精神的力量。

  每當金榜題名那天,“左爺爺”都要對學子們表示祝賀,他說,樂善助學是一項關注民生、關心教育、溫暖人心的民心工程,希望受助學生能把社會的關愛化作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的強大動力,化作關愛他人、回報社會的自覺行動。

  11年來,每年發放資助金的時候,左允甘都會為孩子們開一場座談會,對他們講道理、提要求。

  對於即將走進校門的學子,左允甘常叮囑他們,離開家庭走進大學校門,是真正人生的開始,要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要有清醒的頭腦,能夠分辨是非,排除各種干擾與誘惑,隨時準備接受艱苦磨鍊。

  “將來不論在黨政機關還是自謀職業,知識是決定因素,一定要把基礎打牢。”左允甘經常提醒受助的在校學生要勤奮學習,大學生首要任務是讀書實踐、掌握知識,要勤奮,勤能補拙,勿仗著聰明而懈怠。學習中會遇到多種困難,要有思想準備,一帆風順時不要得意忘形,一波三折時不必灰心喪氣,要不斷總結,不斷前進。

  對即將參加工作的受助學子,他常常教導他們要有遠大理想,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學習與奉獻,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只有確定了方向,堅定不移,鍥而不捨,把握精彩的今天,才能走進燦爛的明天。

  一路走來,左允甘把這些資助過的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他就像一位慈愛的父親,在他們困難的時候送去關愛,在迷惑的時候為他們指引方向,看著他們飛翔。

  前些年,有個受助大學生報考化學專業,讀了一年認為專業不好,不想繼續讀下去,左允甘聽聞後很是焦急,趁著這名學生春節回家的機會,特地找到這名學生跟他分析專業利弊和未來前景,經過開導,這名受助學生最終打消了放棄的念頭。在瞭解到有名受助學生因受到不好環境的影響,學習成績嚴重下滑的情況後,左允甘找到他交心談心,督促他沉下心來,好好學習。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左允甘給多名受助大學生寫信、打電話,講解十九大精神,鼓勵他們作為年輕一代,要擔起新時代新使命,更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十餘年來,左允甘最欣慰地是,他資助的孩子不僅在校成績優異,出來工作創業,表現都不錯。他說,做慈善不是為了宣傳自己,更不是為了讓大家覺得他這一路多麼地辛苦,而是為了讓孩子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等有能力的時候,再去幫助身邊的人。

  積極發動讓更多人奉獻愛心

  “沒有什麼能比貧困學生不失學更讓我快樂。”這是左允甘常說的一句話。

  2014年夏天,左允甘因創作大量書畫用眼過度導致左眼視網膜脫落,手術過後,醫生叮囑他要多休息,少寫字作畫,保護好眼睛。但他剛出院沒幾天,就重新拿起畫筆。心疼左允甘身體的太太,責怪他不該這麼不注意自已的身體,可他總對家人說:“我辛苦一陣子,所換來的是可能幫助一個人改變一輩子命運的機會,因此,我很快樂。”

  而如今,他將這種樂善好捐的快樂,傳遞給了更多人。

  當年他資助的第一批22個農村農村大學生,已在各自崗位上勤奮工作,奉獻社會。在左允甘的感染下,許多企業家和愛心人士也紛紛加入慈善接力,他們或出錢,或出力,為貧困學子伸援手。

  寧德市蕉城區慈善總會志願者從2013年開始,每年都進村入戶,瞭解核實貧困生家庭情況,協助當地把需要受助學生及時彙總上報。左允甘對志願者們說:“謝謝你們這麼辛苦勞動。”志願者們回答道,“您年紀這麼大還為貧困學生四處奔走,不斷創作書畫作品,我們跑跑腿不算什麼。”

  11年來,左允甘共舉辦過5次義賣活動,每次都攜家人一起去佈置會場,張羅義賣活動中的具體事情。他堂弟左允斌每次助學都發動愛心人士來參加。樂善助學十週年活動,他堂弟左允文捐出8萬元。在左允甘的帶動下,蕉城區委文明辦、區民政局、區教育局等單位共同發起“慈善蕉城愛心聯盟”,參與助學、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動。

  福州東方投資公司董事長丁寧,瞭解左允甘的助學事蹟後,發動公司全體員工參與助學活動,在2016年左允甘助學十週年時候,丁寧和員工一共捐出8萬元助學金。福州蕉城商會在微信發動會員參與捐資助學活動。朗盛眼鏡公司程凱霖董事長在左允甘的感召下,親自開車帶著驗光師於去年9月到周寧縣為65箇中學生驗光配鏡,價值6萬5千元。香港籍林祥華等三位僑胞,平時經常請左允甘寫字作畫,在助學十週年時候,捐出20萬元助學款。左允甘的好友吳賢德、劉嘉水、林義耿等大力支援,積極發動愛心人士助學。

  做慈善,有的人靠熱情做一天,有的人卻是一輩子。左允甘,一個註定要與慈善結緣的暮年老者,正是用榜樣的力量,喚醒人們的愛心,讓更多的人加入捐資助學的隊伍。

  2018年3月27日,在全省學生資助工作視訊會議上,省教育廳領導對左允甘說:“你助學的事蹟很感人,大家都要向你學習”。左允甘謙虛地回答道:“退休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應該的。”

  左允甘,以心為筆,以情為紙,將真情書寫在畫紙上,鋪就了貧困學子求知的坦途。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8

  “拼卻心血千萬點,換得新綠百千重”。躍進小學資助負責人張亞梅主任牢記共產黨員神聖使命,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忘我的工作態度面對這項繁重的工作,付心血、灑汗水,使這項惠民工程真正做到了與家長貼心,讓學子暖心,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讚譽。

  其主要先進事蹟如下:

  一、加大宣傳力度,確保家喻戶曉

  自從2015年6月下發資助通知,張亞梅老師高度重視,運用板報宣傳,下發通知,校訊通等增加宣傳力度,重點宣傳學上級下發的資助政策、申請條件和辦理程式等,宣傳工作覆蓋到所有困難家庭。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張亞梅老師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學校,瞭解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積極為學生的成才創造條件,同時對受助學生的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檢查和督辦。透過廣泛的宣傳,使學生了解了國家的資助政策;深入的調研,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資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許多學生家長感激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這些經濟困難家庭的子女能繼續上學,獲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二、明確管理職責,制定辦法方案

  為了完成上級下發的資助政策,確保國家的資助政策落到實處,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張亞梅老師不斷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資助管理制度。使各項資助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保證了各項資助工作能夠順利、有序地進行。這樣,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她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認定,確定符合資助條件的學生名單。

  此次我校的貧困生資助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同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調整救助策略並時刻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關愛教育,真正把學校的資助工作落實到了實處。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9

  閭老師是位年輕的教師,但自從2006年進入泰興市第一高階中學中學至今,他就特別關注生活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主動承擔貧困生助學金的宣傳和申請工作,積極聯絡社會各界,為貧困生爭取各種資助。自06年至今,閭老師為學校貧困學子爭取到80餘萬的貧困資金,其中包含新浦助學、陽光利群、泰州希望工程、慈善資助、社會個人資助、學校勤工儉學、學校集資資助及其個人資助等,惠及學生人次達到350餘人,幾乎每一屆有困難的學生都會得到一定的幫助。閭老師的努力也得到了省助學機構的認可,在2010年獲得江蘇省十大“陽光大使”的光榮稱號。在2010年度教育系統萬人幫困助學“陽光行動”中被評為先進個人。

  閭老師在每一次的申報過程中,都盡心盡力,走進學生群體中,透過單獨交流及大會宣傳的方式,打消學生的自卑心理,鼓勵他們客服眼前困難,爭取陽光、自信的生活。在宣傳之下,每次的申報人數都極多,面對各種困難的孩子,紛繁雜亂的申報單,閭老師都會一份一份的認真檢查,備案,核實,每次申報都會熬到深夜。記得2000年申報泰州希望工程時,有一個叫葉婷的學生,父親去世,母親改嫁,隨奶奶一起生活,在宣傳的時候已經領取表格,可遞交的時候卻沒有她,閭老師很是焦急,透過其班主任找到了家裡的號碼,趕緊打過去,奶奶在解釋了很多遍後才聽明白,說葉婷騎車出去了。團市委在不斷地催,外面又下著磅礴大雨,閭老師非常焦急,他知道可能這四千元就能幫一個瀕臨困境的家庭渡過難關,於是就一邊向團市委爭取時間,一邊囑託門房等待,自己其實摩托車順著學生家的方向找去,最終找到了出了車禍,腿受傷的葉婷,閭老師將材料趕緊遞交後,又回到診所陪孩子做好護理,並將她安全送到家裡,這次雨淋後閭老師得了重感冒,但最終葉婷順利地獲得了這份助學金。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如爭取張老闆資助、陪同貧困生打工等。閭老師的助人事蹟在一高已經廣為宣傳,甚至有些貧困學生就是衝著一高的資助而選擇一高。

  在2010屆新生中,有一個孩子叫陳亮,剛入學時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在貧困生情況普查及新浦助學金的申請時他都沒有提出,且在學習上也是表現平平,但透過接觸閭老師發現他長時間穿同一件衣服,有時甚至穿上打著補丁的初中校服,且在性格上也顯得孤僻,拒人千里,有著極大的自卑和牴觸現象,以至成績上和生活上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對此,閭老師透過談心交流,瞭解到他特殊的家庭及其自強下的怪癖個性。為了從生活和心理上幫助他,閭老師一有時間就和陳亮走在一起,陪他談理想,談學習,談勵志故事,甚至陪他吃飯。有一個階段陳亮情緒非常低迷,在瞭解後閭老師知道原來相依為命的父親病了,他趕緊囑託陳亮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家裡的事他由他來處理,每天時間允許就前去幫助照看,時間不夠就拿起手機和陳亮一起給他父親煲會電話粥,這樣孩子放心了,心思也就集中了。為了更多地幫助陳亮,2010年閭老師為他爭取到了社會上一位好心人的資助,並申請到了新浦助學,解決了他基本生活需求。在閭老師的幫助下,陳亮相信了愛的存在,逐漸開始接受群體,變得樂觀開朗且成績優異了。

  我們相信,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閭老師必將再接再厲將助學工作做得更好更實,讓更多的貧困學子受惠,並將在一高掀起新的助學風潮。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事蹟材料10

  修素華同志現任學院學生工作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自資助中心成立以來,一直負責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她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度面對這項工作,贏得了領導、同事、學生與學生的認可,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0年獲自治區教育廳表彰為“全區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個人”。其主要先進事蹟如下:

  一、熱愛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認真落實資助政策,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讚揚

  2005年學院成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以來,肩負著學生資助、生源地貸款、學生勤工儉學、獎助學金的評定發放等多項工作,及其他的社會資助等工作,涉及範圍廣、人員少,工作十分繁重。修素華同志認真學習有關檔案,深刻領會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起草和印製宣傳資料發放給系部學生管理人員、學生及學生家長手中,廣泛宣傳學生資助的有關政策、條件、辦理程式,使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二、工作積極,出色完成各項資助任務,深受師生及家長的好評

  學生資助工作就是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做愛心工作。在學生資助工作中,修素華同志在工作中懷著對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懷著對學生和家長經濟困難的同情之心;懷著對自己本職工作的誠摯、熱愛之心。在工作中處處體現出來的熱心、愛心、耐心不僅感動了學生和家長,也讓同事、師生深受教育和啟迪。

  每年在辦理學生資助時,她總是帶領中心的同志,克服人手少、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加班加點,熱情辦理學生貸款。在入學綠色通道中熱情接待、傾聽學生和家長的諮詢,耐心地向他們宣傳解釋相關政策和程式。2010年出色地完成了以下幾項工作:

  1、2010年透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達800餘人,辦理助學貸款76人,辦理助學貸款7.41萬元;另外生源貸款1377人,透過審批放款有1201人,金額702.55萬元,最大限度滿足了廣大貧困大學生的需要。

  2、積極開展徵兵入伍學費代償宣傳工作,2010年完成了新兵應徵入伍代償學費工作9人。金額14.4萬元。同時做好學院3位同學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國家學費代償和補償工作。

  3、根據學院生源大部分來自於農村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自治區扶貧辦公室的支援,獲得廣西大石山區特困村屯貧困家庭子女職業教育試點工程專案的資助100人,每人資助1500元,連續兩年,為貧困學子又添了資助通道。發放儀式於2010年12月1日在我院階梯教室隆重舉行。廣西電視臺招生與就業欄目組、《金色通道》雜誌社等派記者來校進行了採訪報道。

  4、千方百計開闢勤工儉學崗位,2010年給學院學生提供了勤工儉學450多人次,發放勤工儉學酬金35萬餘元。

  5、精心組織獎助學金的評定評審工作,完成了國家獎助學金、學院獎學金5200餘人,559.3萬元的評審和發放工作。

  三、制定完善的資助管理制度,得到領導的肯定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資助政策,確保國家的資助政策落到實處,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 她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資助管理制度。從資助物件的認定、資助工作操作程式、監督管理幾個方面制訂了具體的規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增強了工作的可操作性,使各項資助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為今後進一步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