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優質學校自評報告

新優質學校自評報告

  新優質學校自評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優質學校自評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優質學校自評報告1

  肥東縣陳集學校坐落於肥東、定遠、滁州、全椒四縣市交界處的陳集鎮陳集社群。創辦於1949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園佔地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7400平方米。19個教學班,學生745人。在編教職工40人。本科學歷14人,大專20人。一級教師20人,高階7人。

  2015年9月,我校通過了新優質學校初期評定。在評定過程中,專家組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意見。根據專家組的意見,再透過調研,確定我校建立新優質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省級錦繡示範新農村為載體,鄉村學校少年宮為依託,寄宿製為支撐,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滿意的學校。

  一、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建立方案

  為確保創新優質學校工作有效落實,真正實現學校各項工作優質的目標,學校成立了以張秀標校長為組長、行政班子為成員的“建立新優質學校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創優”工作方案,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二、重視宣傳工作,要求全員參與

  根據合肥市“新優質學校建立”各項指標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我們制定了學校新優質建立工作的三年規劃,然後印發給每一位老師。再透過問卷調查,將學校建立的理念、目標、途徑、方法等對每一位教師、學生、家長廣泛進行宣傳動員,聯絡社群、文明單位在全體師生、家長中開展新優質學校建立活動。

  三、抓住機遇,積極爭取,完善辦學條件

  2015年,爭取資金,投入四十多萬,改建了操場;投入6萬元,建立名師工作室。2016年,投入八萬元,打造校園文化;投入四萬元,用於教師的國培、培訓、學習等;投入十萬元用於創新實驗室的建造。

  四、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優質的服務和優質的管理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服務,追求“管理工作科學化、民主化、人本化,達到制度健全,人事和諧,政令暢通,運作高效,執行有力”的管理目標,始終如一地將學生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中心,將教師作為學校管理的重心,讓文化建設先行,實施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人文管理。

  1、環境的浸潤

  建立新優質學校以後,我校改建了操場、重新佈置了少年宮、新增了教師公寓前的花圃等自然環境;又在操場旁邊增添了兩個櫥窗,上面的內容豐富,有新優質建立、行為規範、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樓和少年宮的東山牆又佈置了大幅的學習和活動圖片;在少年宮的各個功能室也佈置了與本室活動相關的宣傳圖片;在走廊也掛上經典誦讀標牌,在大門樓國道佈置大型的“三風一訓”宣傳畫、更改了圍牆文化,換上了精美的體育運動、國學經典、文明禮儀等方面知識的掛圖,使校園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學生在校園處處受到無形的文化教育和有形的美的享受。

  2、創新教師發展

  為了改變教師的理念,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在教師發展方面,建立了合肥市葛餘剛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引領下,組織教師到外地聽專家講座、聽名師課堂講課;請名師到校上課、交流;名校培訓、參加國培計劃網路培訓、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等多種活動。如:2015年11月,組織全體教師在合肥參加全國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培訓,聆聽了丁榕、李鎮西等多名優秀班主任的講座。2015年10月、2016年4月安排王婷婷和魏偉兩老師到淮南師範學院參加脫產置換研修;2016年春季學期,名師工作室成員史傳道、喬利榮在陳集學校上了兩節交流研討課;2016年暑假,安排吳翠春、陳俊、戴娣到東北師範大學參加合肥市、肥東縣骨幹教師培訓;2016年10月,安排所有教師分兩批次參加第十六屆“相約名師 聚焦課堂”全國小學語文、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欣賞了華應龍、於漪等名師的精彩課例。同年同月,張秀標參加西南大學校長高階研修;2016年11月安排吳翠春老師到南京曉莊師範學院參加2016安徽國培鄉村教師訪名校活動,2015、2016年連續兩年安排所有教師參加教育技術應用水平能力提升和全員學科遠端培訓、心理健康培訓,2015、2016年參加送教下鄉等形式的校本培訓達一百多人次。透過以上活動,現在教師在班班通、線上課堂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教師的教學理念改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發展。在2016年合肥市骨幹教師的評選活動中,我校的吳翠春、潘代勝兩位老師被評為合肥市骨幹教師;吳翠春、潘代勝、董安平三位被評為肥東縣優秀教師;王婷婷老師在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評比中獲縣二等獎;餘紹兵老師在品德和社會課堂教學評比中獲縣三等獎;吳翠春、王婷婷、魏春如、朱曉麗四位教師在資訊科技大練兵三項(教學設計、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比賽中,均獲得較好的成績。

  3、創新學生髮展

  在學生髮展方面,透過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每日的常規檢查、紅領巾廣播臺、三月的學雷鋒、五月的校園藝術節、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經典誦讀、我們的節日、少年宮活動、寄宿制生活、少年宮成果展等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了學生的道德水平,增強了學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了學生的生活能力;再加上創新實驗室的建立、肥東縣地方課程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中,連續幾屆學生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獲獎的同學達到幾百人,學校也連續幾次獲得優秀組織獎;在肥東縣鄉村少年宮的成果展上,學生的國畫、手工作品、十字繡、健美操等作品,受到大家的好評;在農民文化月的舞臺上,學生表演的電子琴、徒手操、配樂詩朗誦等獲得好評;在肥東縣的第十屆文化藝術節上,表演的啦啦操獲得二等獎、畫畫有五位同學獲獎等等。學生的體藝得到了發展,學生的學習成績、綜合能力等也得到提升。

  4、創新家校合作

  (1)建立家長委員會。2015年,成立以社居委書記陳必懷、社群群眾、熱愛陳集教育的人士等組成的家長委員會。透過家長委員會了解家長對學生教育的需求,用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依靠家長委員會宣傳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

  (2)設立學校開放日。2016年四月中旬,我們設立家長開放周,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管理,形成育人合力。

  (3)讓教師走進千家萬戶。2016年11月,學校的所有教師走進學生家庭,進行家紡。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也透過家長,瞭解他們對教師和學校的要求。

  一年來,我校在縣教體局、陳集社群的大力支援下,各方面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學校的辦學規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鞏固和提升,教育公平進一步體現。透過近三年的統計,我校與古城片相比,人數百分比逐年提高,教學質量穩居前茅。學校在德育工作、讀書活動、體育運動等方面獲獎十三次,教師在參加的各種活動中獲獎47人次,學生135人次。學校的建立工作得到社會、家長的廣泛認可,群眾對學校的滿意度較高。

  雖然建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面臨許多難題。如: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創新實驗室缺乏專業的教師指導;教師結構性年齡的老化,缺乏新鮮血液的輸送;校本研修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

  為了實現進一步的飛躍,我們將加大力度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完善:

  1、改善校園環境,充分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力求以各種富有內涵的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我校的和諧優質發展。

  2、繼續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和老年教師教育技術資訊化水平;紮實開展教科研工作,注重抓好教研實踐與理論研究,培養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實現教師培養目標,以滿足學校未來發展的需要。

  3、加大創新實驗室建設步伐。儘快將儀器安裝到位,讓學生進室活動。

  4、繼續創新教師、學生、家校合作的發展途徑,依照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92條標準》,加強學校管理,期望透過三年的建立,讓每一個個體都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能成為“新星”。

  新優質學校自評報告2

  戴埠中心小學坐落於溧陽南山腳下,地處蘇浙皖交界地帶的千年古鎮---戴埠。學校創建於190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於2000年建立成為江蘇省實驗小學。2011年8月,異地新建遷入現校區。學校佔地26525平米,建築面積11347平米,現有教職員工81人,31個班級,1248名學生。

  我們秉持“為生命成長立根”的辦學理念,打造“成長教育”特色文化校園,以具有鑼鼓文化特質的“齊心、向上”學校精神為統領,以“誠善”校訓為載體,以“讓新時代鄉村兒童做最好的自己”為辦學目標和願景,注重發展師生內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與提高,努力做到“教師享受職業的尊嚴,學生洋溢成長的幸福。”

  第一部分 溯源:百年老校輝煌賡續

  溧陽市戴埠中心小學創建於1902年,原名“南麓書院”,是一所百年老校。1917年,由朱盤大創立縣立第三高等小學(稱“三高小學),首任校長為周柏生。1937年11月日寇侵入戴埠鎮,學校被迫解散,教學停頓一年多。1939年春,校長沈士行籌款復課,開設5個班級,學生200餘人。1949年解放後由縣文教局接管。1984年,小學學制由五年改為六年制。1990年12月,溧陽撤縣建市,學校正式更名為“溧陽市戴埠中心小學”。2011年8月,在戴埠鎮黨委、政府的統一規劃下,由鎮政府出資籌建了新校區。

  戴埠中心小學自創辦以來,歷百年的滄桑,幾代人的艱辛,使之發展為一所現代化的省級實驗小學、常州市優質學校。幾代人篳路藍縷,鑄就了戴埠中心小學曾經的輝煌;當代的戴小人,砥礪奮進,賡續著這種榮耀。

  近三年來,戴埠中心小學在丁志峰校長的帶領下,堅定踐行“為生命成長立根”的辦學理念,努力探索“成長教育”特色文化校園實踐,深入發掘千年古鎮蘊含的傳統文化--“善”的育人內涵,積極開發基於地域特色遺產的鑼鼓課程,從而培育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造就全面發展之學生。

  20世紀70年代初以榮格等為代表的西方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提出的“成長教育”在戴埠小學生根、發芽數十載,學校基於榮格等提出的“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在學習文化科技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做人、強化心理能力” “成長教育”理論觀點,結合地域文化“誠善”與“太平鑼鼓”,積極推進德育課程建設,其最直接的價值追求就在於: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高度,著眼學生核心素養,著眼學生未來,讓學生在鄉村傳統文化的學習與薰陶下,真正實現齊心、向上的不懈追求。為此,近三年來,學校大力開發鄉村傳統文化課程,大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特色教育創新專案……以此擦亮戴小名片,再創戴小輝煌。

  到目前,透過全校師生努力,學校已申報了“常州市基礎教育學校品質提升建設專案暨前瞻性教學改革試驗專案”《農村小學“沉浸式”鄉土文化課程的構建與實施》等。透過這些專案的申報與研究,戴埠中心小學正在不斷磨礪、提升自己。

  爭先創優,戴埠中心小學已在路上;再創輝煌,戴埠中心小學未來可期。

  第二部分 正本:立足鄉村打造特色

  一、現實與困境

  戴埠中心小學是整個溧陽教育界舉足輕重的一方教育重地,曾在溧陽教育界產生過巨大的戴埠中心小學效應。但近些年來,隨著各校對教育教學、教育科研的重視以及對學校品質的提升,戴埠中心小學的領先優勢已不再那麼明顯,這成為擺在全體戴小人面前的現實。

  造成戴埠小學目前現實與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這種現實與困境,有其客觀原因

  其一,各地各校都開始重視教育了,加大了教育投入,特別是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下,城市學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不少學校接近甚至超越了戴埠中心小學。

  其二,近些年,出於各種原因,從戴埠中心小學流出去了數量眾多的優秀教師以及輻射周邊學校出去的許多優秀校長們,培養速度趕不上流失速度,造成戴埠中心小學優秀師資不足,影響到了學校的成長與發展。

  2.這種現實與困境,有其主觀原因

  其一,戴埠中心小學近些年發展力度上不夠。限於經濟投入、師資力量、自身動能等方面的因素,近些年,戴埠中心小學的發展速度不夠快。

  其二,學校辦學到一個層次,如若找不到一個好的突破口,就會陷入瓶頸期,而戴埠中心小學恰恰就陷入了這樣一個瓶頸期。

  二、轉機與希望

  找到突破口,衝破學校發展瓶頸期,這是戴埠中心小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轉機與希望很快就出現了——在十九大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既是關於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也為傳統文化進校園指明瞭方向。

  而在這方面,戴埠中心小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戴埠鎮地方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它完全可以成為極其有利的教育教學資源,助力學校快速成長。

  1.戴埠地方文化的解讀

  戴埠鎮是千年古鎮,據清代嘉慶《溧陽縣誌》記載: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溧陽縣下轄二鎮、十三鄉,二鎮一為舉善鎮(戴埠鎮)、二為社渚鎮;由於當時水運發達,又以戴姓埠頭而有名,故人人口傳“戴埠、戴埠”而成戴埠鎮。至今整個鎮區處處可見與“善”有關的人文風情,民風淳樸、善風猶存成為這一屬地文化的主脈,“善慶廣場”(善慶,出自於《易經》坤卦,原句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繼善園”、“善慶橋”等與“善”有關的文化標識隨處可見。

  2.戴埠地方文化的影響

  文化是一種力量,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一個學校擁有了文化,就形成了學校的魂,奠定了學校發展方向。在傳統文化中,江蘇省非遺專案太平鑼鼓就是一面旗幟。太平鑼鼓是流傳於溧陽市戴埠一帶的傳統音樂。相傳,太平鑼鼓可能是太平軍出征的戰鼓,現已成為逢年過節、喜慶節日的樂鼓。太平鑼鼓在戴埠傳承已有160多年曆史,太平鑼鼓文化飽含著戴埠人民對盛世太平的美好期盼,積澱著戴埠精神的深遠內涵。

  這樣獨具特色的地方傳統文化,對學校教育來說,是資源,是希望,戴埠中心小學完全可以做到“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並以此培育學生,打造學校特色,提升學校辦學品質,讓學校實現質的飛躍。

  三、特色與追求

  學校文化是經過長期發展積澱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範等,也是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新學校建成以後,在全體教師共同商討下,我們以“為生命成長立根”為辦學理念,抓實“成長”這個關鍵詞,以具有鑼鼓文化特色的“齊心、向上”的學校精神為統領,以“誠善”校訓為載體,以“讓新時代鄉村兒童做最好的自己”為辦學目標和願景,注重發展師生內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與提高,努力做到“教師享受職業的尊嚴,學生洋溢成長的幸福。”在推進地方特色鄉村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過程中,戴埠中心小學聚力於基於地域文化的“成長教育”課程建設。

  戴埠中心小學由此漸次細化為三個追求:

  追求一:國家層面:以“成長教育”課程建設培育師生家國情懷、牢記使命。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國文化進入中國並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強烈的衝擊,致使部分外國糟粕文化在那些尚未形成傳統文化理念的下一代心中形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目前,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在相當部分的人群中已經蕩然無存,這提醒我們中華傳統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念的修復已經迫在眉睫。

  因此,戴埠的教育與戴埠的學校有義務承擔地方歷史文化的教育與傳承。特別是在當前的大背景下,做好它可謂利國利民,其意義深遠,功德無量。

  追求二:社會層面:以“成長教育”課程建設引導師生尋根求源、盡責履職。

  “弘揚鑼鼓文化,以創辦太平鑼鼓為核心的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為目標”。辦一所有個性的特色學校,這是全體師生的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戴埠中心小學的殷切希望。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學校有著較為豐富的課程資源,戴埠小學太平鑼鼓二十七年的風雨兼程、奮力拼搏,不斷積累寶貴的經驗,不斷茁壯成長,如今已見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績。戴埠小學太平鑼鼓在市內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一種濃濃的藝術氛圍正在校園內悄然形成,藝術之花競相開放。

  積極推進基於地域文化的“鑼鼓”課程建設,讓學校把新時代鄉村發展要求與鄉村傳統文化相結合,培養有“齊心、向上”的新戴埠人,同時高品位的把學校建成展示地方特色的視窗、傳承地方文化的課堂、提振地方名氣的名片,這對學校自身的發展意義深遠,也是學校責任使然。

  追求三:個人層面:以“成長教育”課程建設促進師生後浪奔湧、不忘初心。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前人的一些思想精華至今還影響著一代代人的價值觀念,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源泉。努力讓學生的核心素養框架紮根於優秀傳統文化,體現民族之魂,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繼承與發揚。

  溧陽市戴埠中心小學積極推進基於地域文化的“鑼鼓”課程建設,就是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高度,著眼學生核心素養,著眼學生未來,讓學生在鄉村傳統文化的學習與薰陶下,真正實現:培育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造就全面發展之學生。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踐行齊心、向上的追求與責任。

  第三部分 實踐:彰顯特色提升品質

  一、和而不同:強化團隊建設

  高效的團隊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是建立新優質學校的標尺,在這方面,戴埠中心小學做了紮實的工作。

  1.依託黨建,打造思想高地

  學校強化了黨建工作,透過各類有益的活動強化了對學校領導、黨員同志的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以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搞好教育。

  圍繞黨建工作,學校著力做到:精心做準備,紮實搞活動,積極推進黨建工作。學校以黨支部書記丁志峰同志為首,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學校的黨建工作,在行動中精心準備、紮實推進黨建工作,做到了多措並舉,在各項活動中積極推進學校的黨建工作紮實開展起來。

  2.專業錘鍊,鍛鑄管理團隊

  學校管理團隊是學校組織系統的骨架,是執行力的保證。為鍛鑄出一支素質過硬的管理團隊,戴埠中心小學著力抓實了:

  ⑴精心組建管理團隊

  為組建一支素質過硬、執行力強的管理團隊,近些年來,戴埠中心小學領導對在日常工作中表現突出、能力強的青年教師加大了考查與培養力度,只要時機成熟,就大膽幫助他們快速成長起來,並把他們選拔到學校管理團隊中來,做到人盡其才。

  ⑵用心打磨管理團隊

  為幫助學校管理團隊成員成長、成熟起來,學校從思想上給予關心、教育,從業務能力上給予幫扶、培訓,給他們搭臺子,壓擔子,指路子……用心打磨管理團隊。

  3.強化師德,建設教師團隊

  學校為建設一支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多措並舉。

  ⑴強化師德建設

  學校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從加強“三觀”教育入手,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幫助教師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範,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響和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學校組織學習、貫徹《教師法》,明確師德建設目標,把師德教育工作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提升教師素質,使教師隊伍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規範的職業素養。

  ⑵強化團隊建設

  學校加強團隊建設,從學校校園文化入手,培養教師的認同感、歸屬感。同時,加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以規範全體教師教育教學行為,鍛造學校的制度文化,讓每一名教師都能儘快地、全身心地融入到學校教師團隊中來。

  二、鍥而不捨:強化師資培訓

  1.以德促教,為成長導行

  我們依託工會紮實開展“師德建設月”,開闢“師德論壇”,“道德講堂”,以身邊的榜樣激勵人,以身邊的故事感動人,並運用校園新聞、家長會、教師風采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加以宣傳推廣,使先進人物貼近教師、感染教師、引導教師,真正做到“以德促教”。

  2.抱團互助,為成長搭臺

  俗話說“一年起好步、三年站穩講臺、五年成骨幹、十年成名師”學校根據不同階段的老師設計不同的成長方式,以促進專業素養的提升。

  成長型教師: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學經驗。因此每學期督促他們完成“五個一”即一節課、一篇論文、一個講座、一本書、一項學科素養,以此規劃其三年發展目標,跟著師傅的團隊攜手成長。

  成熟型教師: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並且帶領一個徒弟,組團成長。

  研究型教師:要求創造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主持研究的課題,帶領一群人組團成長。

  3.校際結盟,為成長引渠

  為進一步提升學校知名度,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平臺,學校參加了3個教學共同體組織。

  2012年我校與安徽省廣德縣新杭中心小學建立教學共同體,2018年發展為“竹海情?兩省六校教學共同體”,8年來,我們共開展了16次活動。學校還參加了“瓦屋情?三市九校教學聯盟”,此活動從2009年起開始。同時學校還於2018年加入了“江蘇省品質學校聯盟”。

  4.名師驛站,為成長指路

  學校聘請校外專家作為學校青年教師的師傅,成立了以溧陽外國語小學教科室主任陳雨花為師傅的“陳雨花青年語文教師工作站”;以崑崙小學副校長虞清河為師傅的“虞清河青年美術老師工作站”;以實驗小學藝體處主任宋孝清為師傅的“宋孝清青年體育老師工作站”;以及以清安小學校長、特級教師蔡雪飛為師傅的“蔡雪飛英語老師工作站”;還是燕湖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後備人才彭峰的結對學校。2019年又有11位老師主動參加各級名師工作室和骨幹教師培育站。近四年來多對師徒被評為“溧陽市優秀師徒”。

  近幾年來,教師共獲得各級獎項69項。其中江文娟老師獲“常州市英語基本功競賽二等獎”,李俊老師獲“常州市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說課比賽二等獎”,錢文娟老師獲“常州市少先隊活動課說課案例評比二等獎”、溧陽市“十佳少先隊輔導員”,葉超老師獲“常州市資訊基本功競賽二等獎”,方飛老師獲“常州市勞動與技術基本功競賽二等獎”、“常州市防震減災知識課堂教學實況錄影評比三等獎”、“溧陽市錄影課比賽一等獎”等等。另有11位教師在溧陽市級基本功競賽、優秀課評選中獲一、二等獎。本學期,李萍老師獲溧陽市數學優質課評選一等獎,王靜老師獲溧陽市音樂優秀課評比一等獎,卞海蘭老師獲溧陽市英語資訊化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等。

  近三年教師論文發表或獲獎197篇,42人次教師被評為常州市和溧陽市四類優秀教師。同時江蘇省級課題《農村小學“生本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和3個常州市級課題《以學校為依託的“誠善”文化建設實踐研究》、《基於核心素養的農村小學群文閱讀的實踐研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及5個溧陽市級課題順利結題。2020年1月,我校課題《兒童家國情懷培育:地方“鑼鼓文化”的小學校園傳承研究》獲批江蘇省重點資助課題,同時還有2個常州市級課題正在研究中。學校多個教研組多次被評為常州市、溧陽市優秀教研組;學校連續三年都被評為“溧陽市校本培訓先進單位”。

  三、掇而不跂:強化課程建設

  學校編制了《溧陽市戴埠中心小學課程建設綱要》,在推進地方特色鄉村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過程中,戴埠中心小學聚力於推進基於地域文化的“成長課程”建設。

  1.鑼鼓課程凝練精神

  學校傳承太平鑼鼓達27年,學校以“鑼鼓課程”來推進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太平鑼鼓”的傳承與發展。我們的太平鑼鼓隊分為中年級隊、高年級隊和藝體結合的“盛世太平”隊。我們不僅傳承節奏、表現形式,更追求“齊心、向上”的精神內涵。

  我校少年宮是“常州市精品社團、教學基地”,“太平鑼鼓”社團是“常州市優秀專案”。作為學校特色或地方特色,還走進了常州市演藝中心、常州市體育館;走進了溧陽市茶葉節、溧陽市旅遊節、溧陽市豐收節;走進了常州大劇院、延陵西路、蘭陵音樂會;參加了常州市建國50週年和70週年慶典;走進了江蘇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受多家媒體關注,在多家報刊上報道,成為我校一張靚麗的名片。

  2021年5月,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室音樂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活動時,我校孩子為常州市音樂老師們表演了“太平鑼鼓”和“盛世太平”節目,收到很好地效果。

  2.誠善課程創出品牌

  近年來,學校組織人員對“誠善”校本課程進行了設計,自主創編了《走進誠善》知識讀本共12冊,並納入課表,每週一節。生本化的課程開發,詮釋了校園傳統文化,豐富了學生課程範疇,為生命成長立根奠定堅實的基礎。

  3.社團課程百花齊放

  從培養兒童活動興趣,促進多元化發展的角度出發,學校組建60個左右的社團。這些社團涉及德育融合、人文與藝術、科技與創新、運動與生命、動手實踐等領域。學生自主報名,參與率達100%。我校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是中央、江蘇省、常州市專項彩票公益金扶持專案,是常州市青苗計劃支援專案。

  社團的組建促進了學生素養的提高,三年來,共有82人次在江蘇省、常州市級各類活動中獲獎,有157人次在溧陽市級獲獎。曾獲常州市“頌英烈.愛國圓夢.奮鬥圓夢”文藝展演一等獎;2019年11月獲常州市第3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團體一獎等。

  4.勞動課程感悟生命

  我校是2019年常州市教育局申請的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重大專案《區域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基地課程群的研發與實施》的參與者與領銜單位,與校外實踐基地“南山花園”共同開發勞動實踐課程。校內於2011年11月成立了“善美陽光”園藝中心,並在2020年升級為“承善園”學生勞動實踐基地。作為學生的綜合實踐場所,我們建設了600平米的種植園、養殖園及60平米的手工實踐場所。成立了科技工作室,配有管理和輔導團隊。我們的目標是瞭解種植知識、鍛鍊實踐能力、學會科學研究、培養勞動情感、提煉綠色精神、人人受益終身。2020年8月被評為“常州市勞動教育示範學校”。

  5.科技課程引領創造

  作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我校成立了由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溧陽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李俊領銜的“李俊科技輔導員工作室”,著力打造比較專業的輔導團隊。家長評價:由一批愛好科技的老師領著一群熱愛科學的孩子一路前行!

  我校的科技特色課程非常豐富:數棋課程領風騷(每一年參加比賽都獲得溧陽市最好成績);魔方課程展風采(為省文明辦領導表演;參加常州比賽獲佳績);3D列印創奇蹟(包攬溧陽市第一、二屆比賽前四名);團體專案齊獲獎(2019年10月參加常州市團體科技比賽獲團體一等獎);2020年9月數棋團隊獲溧陽市第一名,常州市一等獎;2021年10月的科技比賽一次性有17人次獲常州市、溧陽市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

  此外的節日、節氣等課程也是豐富多彩。

  四、關注“成長”,研究落實全新課堂

  在“成長教育”的背景下,學校依據“戴埠小學課程建設綱要”,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等研究,從而產生具有戴埠小學特點的課堂教學要求。

  1.推進課堂轉型,精心打造誠善文化背景下的成長課堂。追求“誠意充盈(真實)、互動生成(開放)、日臻完善(生長)”的成長課堂教學風格。

  2.在教學流程上,形成教學四步曲:

  (1)在情境創設處“播種”:課前的情境創設時對學生進行適時點撥與激勵。情境創設是一節課最為主要的環節,是學習獲取知識情感投入的第一步,只有讓學生的眼、心、手等感官第一時間參與到課堂,學生的學習才有效果。

  (2)在合作探究處“發芽”:課中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參與。構建成長課堂,提高學習效率,更多的是要研究教師何時介入、怎麼介入、介入多少的問題,要讓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成為課堂學習的“發芽”點,促進孩子很好地成長。

  (3)在相互爭鳴時“開花”:課中學生在產生相互碰撞的火花時解惑。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相互爭鳴是一節課中最閃光、最活躍、最精彩的時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把準“成長”的方向,與學生一起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共同提煉與小結,讓“課堂爭鳴”成為課堂綻放的鮮豔花朵,促進孩子共同提高與發展。

  (4)在練習反饋時“結果”:課末對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時提煉。每一節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解題技巧等都需要透過練習反饋給教師,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重要的依據。教師不僅要了解把握這些資訊,還要把這些資訊及時反饋給全體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反饋”就顯得特別的重要,教師只有真正瞭解學生,才能讓客觀的反饋、評價的結果變成孩子又一個知識學習的“種子”。當然,課中的點滴評價與反饋也要為下一個環節作鋪墊,成為下一個環節的“種子”。

  從而真正實現“自我認知——自覺建構——自主實踐——自由創造”的教學目標。

  五、學而不厭:深化活動體驗

  學校育人的過程,就是不斷推進各類活動的過程,力求讓學生在各類活動中學習知識,獲得經驗,深化活動體驗。近三年來,戴埠中心小學在教育教學中格外重視推動教育教學活動化,以豐富的活動促進學生的快速成長。

  1.德育活動

  ⑴主題教育,全程育人

  學校秉承“齊心 向上”的學校精神,確立“為生命成長立根”的辦學理念,以“誠善”為校訓,抓住“誠善”背景下的“開啟智慧,齊心向上”這一文化主線,以“讓新時代鄉村兒童做最好的自己”為理想與追求,致力於引導學生做一個誠信、友善、陽光、向上的幸福人。

  我校以特色“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讓孩子在互動、體驗、感悟中養成習善、揚善、行善的習慣。

  ⑵實踐體驗,全面育人

  透過活動,讓學生實踐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批判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校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定期組織學生進社群、敬老院開展公益活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組織學生進行研學活動。

  2.勞技活動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類勞技活動,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透過動腦、動手,豐富學生的認知,加深學生的體驗。

  ⑴童眼看世界,豐富認知

  學校經常組織各類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觀察、瞭解、認識周圍的世界,以豐富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認知。如,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舉行科普宣傳活動等。

  ⑵童手觸世界,提升能力

  學校經常組織、參與學校級或市級的各類動手操作、製作性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動手,在動手中學習,以提升他們的能力。這些活動中,有學校組織的學生參與家庭或學校中力所能及的各類勞動性活動,也有參與市級以上的各類競賽性活動。

  3.藝體活動

  藝體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也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提升他們的能力,戴埠中心小學近些年來,在學生藝體活動方面加大了投入,從師資力量、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考慮。

  ⑴常規藝體活動有保障

  在常規藝體活動方面,學校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保障,如文化藝術節、元旦迎新活動等,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各方面需求,豐富了學生的學校生活與體驗。

  ⑵特色藝體深造有成效

  學校組織了各類特色鮮明的藝體活動,有專門的輔導教師、專門時間與場地等,在師生的努力下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如,溧陽市首屆小學生勞科技競賽團體一等獎,溧陽市中小學生短劇、聲樂比賽二等獎……這些成績的獲得都是特色藝體教育結出的碩果。

  第四部分 積澱:豐富內涵形成品牌

  一、新農村的學校

  戴埠中心小學以戴埠當地鄉村傳統文化為主題,圍繞“成長”開展課程建設,充分發揮課程、環境和裝備三位一體的育人合力,促進學校品質提升。近兩年來,溧陽市教育局、戴埠鎮人民政府全力支援,累計投入兩千餘萬元,把學校打造成新農村中特色鮮明的高品質學校。

  學校精心構建了一個蘊涵著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的校園環境,佈置形成了廣場(誠善廣場)、場館(圖書館、非遺展示館、鑼鼓體驗館)、長廊(誠善長廊、藝術長廊、科普長廊、智慧長廊)、樓道(主題教育)、園林(誠園、善園、誠德園、誠本園、善思園、善學園、鼓博園)的格局。

  其中,著重建設好了:

  “石文化”。誠善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的內涵,我們把善語警句以刻石形式展現。當您走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塊文化石:“誠”石和“善”石,給人以震撼和厚重感。校園內文化石隨處可見,有的刻有“上善若水”、有的刻有“行善積德”、有的刻有“善真為德”……令人遐想、令人回味。

  “樓道文化”。教學樓以“古詩韻味”、“科技之光”、“家鄉風情”、“成語故事”為主題;綜合樓以“教師風采”、“學校管理”為主題,豐富學校內涵。

  “牆文化”。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的每一面牆,力爭使每一面牆都會“說話”。“理念牆”、“科技牆”、“誠善牆”、“書香牆”、“書畫牆”、“英語牆”……牆牆見景,牆牆顯情。

  “廊文化”。學校充分利用好連線教學樓的兩層長廊,設計成“誠善”長廊。課餘飯後,師生漫步廊間,品誠言善語、賞誠善故事,這已成為一道美麗的校園風景線。

  在建設新時代鄉村特色鮮明的高品質學校過程中,戴埠中心小學以基於地域文化的“成長”課程建設為抓手,把其建設成為生本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透過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促進學生成長為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放大與繼承責任教育成果;透過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促進學校融入地方,同軌發展,促進學生走進社會,同步提升。

  二、榮耀下的學校

  透過三年的建設,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獲得了一系列成績:2020年獲“江蘇省智慧校園”、2021年獲“江蘇省園林式單位”、2018年獲“常州市廉政文化示範點”、2020年獲“常州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2018年獲“常州市文明校園”、2020年獲“常州市教育裝備管理應用示範學校”、2018年獲“常州市關工委工作常態化建設提高獎”、2017年獲“我們最得意的校園一角”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典型案例選集活動特等獎、2017年獲“常州市主動發展專案二等獎”、2021年我校“'網際網路+思維'下雙師課堂的實踐與研究”入選常州市第二批教育資訊化建設重點專案、2019年獲“常州市31屆科技創新大賽團體一等獎”、2021年獲“溧陽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以及溧陽市教科研先進單位等。

  基於學校對教科研的重視,2018年4月,為期3天,面向全常州市聽課老師的“常州市小學數學基本功競賽”在我校舉行。近兩年,我校還承擔了4次面向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的“雙師課堂”教學研究任務,我校老師開設了“科學”“英語”“數學”等課程,取得了較好效果。

  學校目前已形成特色鮮明、辦學品質高的亮點,因而:2020年榮獲了“溧陽市教育局教育貢獻獎”;2020年榮獲溧陽市學校績效考核綜合考評“優秀”等次;2020年在常州市督導考核中獲得較高評價等。

  戴埠中心小學的成長與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中國教育報》、《關心下一代週刊》、《常州日報》、《溧陽時報》、江蘇教育電視臺、溧陽電視臺等都給予了相關報道,其中,《中國教育報》以較大篇幅以《一所農村小學的文化踐行》為題報道了戴埠中心小學的校園特色文化與特色課程。這是對戴埠中心小學特色建設的充分肯定與褒獎。

  第五部分 期待:審視當下展望未來

  作為一所農村小學,戴埠小學以特色辦學引領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對照新優質學校建設要求,我們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我們將以此次建設為新的起點,孜孜以求,默默耕耘,努力踐行學校辦學願景。

  一、以文化為魂,全面提升學校競爭力

  在“為生命成長立根”的辦學理念的引導下,繼續打造含蘊“誠善”與“鑼鼓”的“成長教育”特色文化校園,以“誠善”校訓和“鑼鼓”精神引領學校特色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

  二、以課程為根,全面激發師生髮展力

  我們將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依據《溧陽市戴埠中心小學課程建設綱要》開發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的課程,引導學生在豐富多樣的課程中促進可持續發展;以校本研究為主陣地,以師徒結對為主要形式,以對外交流為抓手,引領教師快速成長。

  三、以服務為核,全面爭取多方支援力

  我們爭取各方面資源幫助我校提升設施裝置品質,提升優秀教師品牌,提升智慧校園品位,讓我們鄉村學校和鄉村兒童更富有“新時代”的特質,充分享受“新時代”的成果。

  誠耕善田,明德育才,我們站在生命成長的角度,以文化的力量助推學校持續的發展,始終讓自己和團隊“走在路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