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11篇)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1

  2022年4月教育部發布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將原來的資訊科技學科改為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課標中不僅將資訊科技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還明確了演算法、人工智慧在課程邏輯主線中的位置,同時學生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重要性也被重點做了闡述。那麼,新課標又傳遞了哪些關鍵訊號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資訊。

  一、從“技術”到“科技”

  新課標把“資訊科技”改為“資訊科技”,從這一個名詞的變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維的重大變革。“技術”的導向,關注操作和知識點,培訓的方向是熟練程度和技巧,它會導致我們的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培養方式重精英、重大城市,原來學校裡接觸資訊科技課的就是參加各種比賽的一小部分同學,因而沒有辦法實現素質教育,也很難達到立德樹人。而新課標中的“科技”導向是幫助學生認識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是培養學生面對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科技導向下培養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因而學生的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課標的實施把原來重操作、重知識點的資訊科技,轉變成重科學、重素養的資訊科技,其覆蓋面也轉變為涵蓋城市和農村、精英和普通的全體學生。

  二、從“知識點”到“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個學科的科學基礎,大概念約定了一個學科的知識關係,所有的知識在這個地方可以變成一個知識網路,貫穿其中的是學科邏輯。11版的課程標準指向的是各項知識目標,而資訊科技課的新課標裡,就有6個學科邏輯主線,它能夠在不同的年齡段引領我們的小朋友在知識網路上有螺旋式的上升,這就是所謂的大概念。在資訊學科教學中,我們應當跳出具體的知識點,聚焦上述6個學科大概念,因為定位於知識點的教學,容易忽略知識之間的普遍聯絡,容易忽略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最終會導致只見樹木,難見森林,並且零散的知識點不易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識點,會使解決問題捉襟見肘。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我們應當根據不同層級的概念建構學科知識體系;提供多種體驗來促進概念的建構和理解。

  三、從“素質”到“素養”

  原來的素質教育”重不同學科的知識,而“素養”重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所以新課標更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是新課標釋放的一大重要訊號。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資訊科技學得怎麼樣,還要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技術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核心素養的要求。

  我們作為一名資訊教師,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為國家培養科技後備人才這樣一個高度來學習新課標,要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認真學習、精心準備,將資訊科技的課程理念和培養目標在課堂落地,為促進全國中小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提升貢獻我們的力量。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2

  今年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終於有了自己的課程標準,並且正式更名為“資訊科技”,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需要教師打破以往的教學觀念和經驗,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課標的規劃意圖,同時,教師還要有勇於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與“技”並重

  資訊科技強調課程的科學屬性,但並不弱化課程的技術屬性,也就是主張“科”與“技”並重。改變以往資訊課程“工具論”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僅僅圍繞具體軟體工具的使用,應同時關注其蘊含科學原理,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和處理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技術倫理。

  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深有體會,平時學生見到我們會稱呼我們為“資訊老師”,但是在上課時,問學生學過哪些內容,他們會回答“學過Excel、美圖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學過電子表格處理、美化圖片、製作小遊戲”,雖然我們上課時可能沒有明確的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的是哪一個具體軟體,但是我們可能在無形中給學生了一種暗示,我們學習的是這個軟體,這個工具,因為我們在教學時就是緊緊圍繞某一個軟體展開學習的,從這個軟體叫什麼名字,到這個軟體的安裝、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卻忽略了這個軟體實現的功能,這些功能實現的科學原理以及使用這個軟體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當教師自己有了“資訊工具論”的思想,這種思想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我們面對的物件是學生,他們的發展在未來,我們要培養的是學生自覺適應資訊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軟體的推陳出新和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這款軟體現在特別好用流行,沒過多久,更好用的軟體出現了,而我們舊的軟體才剛入門,這樣會導致我們學的東西一直處於滯後狀態。而且現在的學生都是數字原住民,他們獲取資訊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廣,如果他們知道有更好的替代產品,他們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懷疑,“為什麼有更好用的工具我們不學要學習操作這麼麻煩的呢?”進而質疑教師的能力,影響教學效果。

  主題式、大概念教學

  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強調體驗,這樣可以保障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體驗的內容和程度,但是如果僅僅是體驗或者體驗的佔比太多,就會使教學流於表面,學生樂呵呵的上完一節課,到最後並沒有實質上的思考和收穫,所以課標把教學內容劃分了具體的主題單元,內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識點的學習。

  大概念是將素養落實到具體教學中的錨點,是指反映專家思維方式的概念、觀念或論題,具有生活價值。理解大概念有助於達成高通路遷移,形成具體與抽象的複雜認知結構,不僅僅可以打通跨學段、跨學科的學習,而且能解決學校教育和真實世界相阻隔的問題。大概念是有層次的,包括跨學科大概念和學科大概念,從具體-抽象維度來看,層次越高的大概念,越為抽象,可以輻射的範圍也就越廣。這裡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強的遷移價值。資訊科技要關注學生未來所要面對的真實世界,因此,大概念的遷移價值更體現在走出學校之後。

  新出的義務階段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確實做到了站在未來的角度謀劃課程發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們細細學習、琢磨和領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體的內容培訓,緊跟政策綱領,不落後於時代發展需要。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3

  2022年4月24日,藉助網路平臺,聆聽了解月光教授對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解讀。透過專家的解讀,對資訊科技課程的概況、變化、核心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有了更深的瞭解。

  一、概括

  首先,解教授對於資訊科技課程作了總的概括,資訊科技教育是全民都要接受的教育,數字素養是未來公民必備修養。《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釋出,全新定位了課程性質,從“資訊科技”調整為“資訊科技”,將資訊科技及其所佔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更清晰地凸顯“科技創新”的重要價值。強調“資訊科技課程”對“促進科技創新自主可控、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性意義”。解教授也指出資訊科技課程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國家安全觀,提升國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瞭解了資訊科技課程的概括,才能為接下來的課程調整打好基礎。

  二、變化

  接著,解教授講了本次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與之前的不同,一是課程屬性的更改:課程目標、內容和實施都具有顯著的變化;二是課程總目標定位從資訊素養變為數字素養;三是“跨學科主題”作為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說資訊科技和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課堂的內容,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情感昇華;四是更加強調自主可控、原始創新和原創精神,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忽視學生面臨問題時“窺測方向”的過程,也就是忽視了學生思維的最初方向——原創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因此,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原創思維,使課堂上解決問題的策略“百花齊放”成為可能。

  三、核心

  然後,解教授給我們講解了資訊科技課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要體現的課程理念,包括五部分:一是反應數字時代正確育人方向(價值);二是構建邏輯關聯的課程結構(結構);三是遴選科學原理和實踐應用並重的課程內容(內容);四是倡導真實性學習(實施);五是強化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評價)。從價值、結構、內容、實施、評價五部分作了詳細的解釋說明,這意味著,學校在開展資訊科技教學時需要引入線上教學平臺,採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或作品,並開展學生自主評價、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四、需要關注的地方

  最後還拓展瞭解了一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教育是為了培養未來的人,不僅需要教授學科知識,還要培養創新力、學習力、遷移力以及其它適應當前及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素養。

  解教授闡明此次課標修正的目的是希望讓課程標準真正成為教科書編寫的依據、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讓課標真正引領、推動教學實踐的深度改革,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讓核心素養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我們作為資訊科技教學的船長,在課標作為風向標的指引下,定會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4

  我校資訊科技組三位老師認真研讀文字材料,在此基礎上認真聆聽解月光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解教授從指導思想到課程宗旨,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到教法,學法,評價等方面做了詳盡的解釋,讓我們收益匪淺。

  27日,在教研室鄭老師的組織下,全組老師又參加了2022義務教育資訊科技新課標的研討會,此次講座中,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課標研製組長熊璋教授從兩個綱領性問題出發介紹了新課標制定的歷史性意義,聽講座的老師備受鼓舞,也深感身上的責任之重大,另一位課標研製核心專家組成員樊磊從幾個新變化出發,給老師們解讀了本次新課標修訂中的一些新變化,新問題,並給一線教師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

  《新課標》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領悟和實踐的過程,我們將不斷聽取國家、省市區等專家的解讀和系列講座,把從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思路、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慢慢滲透,並加強研討和交流,肩負起一線教師的責任和擔當。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5

  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頒佈了課程標準,並正式改名為資訊科技,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至此,蘭山區教研室也組織了一系列對於課程標準的學習,聽了熊璋教授的分享,我受益匪淺。

  熊璋教授以《論語》中的克己復禮為引,強調努力的重要性,也鼓勵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志存高遠,還要腳踏實地,同樣資訊科技課程也是如此。

  資訊科技課程的志存高遠。人類社會已步入高科技時代,人類以資訊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技競爭日益激烈,課程標準的制定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資訊科技課程標準不僅有國家標準課程應有的屬性,還具有屬於資訊科技獨自的擔當,比如探索創新精神、自主可控意識以及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等等。其次資訊科技課程在教育教學上,正如熊璋教授所言,在學習資訊科技課程時,學生愉快的學習、教師輕鬆地教學、家長放心的輔助,相互結合共同促進資訊科技的發展。最後課程標準涵蓋12個年級,對於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資訊意識,每一個學段對學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課標從零到一上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一個新的平臺,新課標明確表示每一個階段學習的大方面內容,每一階段都是相互銜接,不會出現重複內容。比如儘管高中課程標準早已確立,但在該課程標準中仍有考慮。初中生透過學習已具備良好的資訊基礎,而高中課程就在此基礎上設定,並不會斷層,也不會重複,這會使得所有學生透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得到提高。

  資訊科技課程的腳踏實地。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是課程發展邁出的輝煌第一步,今後仍要負重前行,腳踏實地。首先,資訊科技是我們老師共同的事業,對此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並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其次,新課標的實施也對我們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使學生學習幾個軟體的使用,使學生學會幾句程式設計,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以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展特長。最後要有實幹之心,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在講授課程時,要基於新課標,確定一個情景,聯絡日常生活中的例項,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資訊科技課程是透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昇華,逐步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課堂中有好主題、好情景、好案例,這樣才達到好課堂的要求。

  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的提出是該學科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探索中尋求道路,在創新中總結經驗,我也會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貫徹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課。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6

  近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執行20年以來的首次系統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行十年來的一次系統修訂。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於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這也凸顯了本次課程修訂的重大意義與基礎性價值。

  4月27日7點至9點,合肥市蔡蕾名師工作室開展了線上教研活動觀摩了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線上公益解讀,活動舉辦方邀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課標研製組的組長和核心專家組成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以及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樊磊;此外,還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資訊科技教研組組長袁中果老師,以及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博士,請這四位專家共同來解讀新課標。熊璋教授在解讀了資訊科技的前世今生中,談到了資訊科技為什麼必須是國家課程?為什麼把資訊科技改為資訊科技?現在中國正處於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中,國家對資訊科技的重視,對人才的培養。資訊科技從以前的重知識、重精英、重城市變為重科學、重素養、重全體,使資訊科技不輸在起跑線。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樊磊對資訊科技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他指出,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標以新課改的宏觀理念引進了新模式、新觀念,核心內容是將數字素養與技能培養為目標。專案式學習為基本途徑,強調利用資訊科技解決知識場景問題,豐富了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的內涵。接下來樊磊老師從資訊科技到新科技的變化、如何處理程式設計、如何處理人工智慧的內容進行了分享。最後給教師一些實用性滿滿的建議,來幫助我們廣大教師更好地應對此次標準的實施。北京特級教師袁中果首先對於資訊科技標準進行詞雲統計分析,新標準凝練引領性學習主題有四個依據:學科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素養進階和學生基礎。要確定以素養為導向的學習目標,把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要求進行具體化,對於給定的任務,能夠將其分解成一系列的實施步驟,最後完成任務。對於學習評價,我們要設計持續性學習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並開展反思性教學改進。最後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人工智慧課程進行了介紹,並指出目前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此次培訓,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也將會以此次解讀活動為契機,立足新課標,結合教學實際,構建科學、高效的優質課堂,探索新思維,促進新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篤行致遠。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7

  最近教育部頒佈的新課標牽動著我們所有教師的心,尤其是資訊科技學科改動最大,學科的名字由資訊科技變為資訊科技。今天觀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標研製組的組長熊璋教授及核心專家組成員對於新課標的解讀,理解了為什麼把資訊科技改為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知識導向為主,講操作、講程式設計。資訊科技以素養導向為主,著重於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強調資訊社會責任。課程價值方面,學生會操作幾種機器、會編寫小程式、會使用幾種軟體,這些都在不斷的淘汰、變化和更新,光學會幾種操作並不能適應和勝任社會的發展去做創造性的工作,資訊科技的課程價值在於育人,關注學生的認知力、理解力和學習態度,訓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舉一反三,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師要弄明白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的資訊科技課偏重於技術操作,而技術導向撐不起素質教育,要把教學的重點從教學生技術轉移到如何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要建立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專案學習的主題具有引領性;學習任務的'佈置在有趣性的同時具有挑戰性;設計持續性學習評價,評價的方案和標準很重要;要善於發現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構建數字化、開放性學習環境;不斷在教學中進行總結,進行反思並改進。

  課標的改革在大層面上是很好的,培養青少年數字素養,服務國家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但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困難的,教師要改變之前固有的教學模式,側重於專案教學,要更加註重學生素養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內容是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與智慧社會、跨學科主體互聯智慧設計,教材是否統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夠具有代表性,在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在面對這樣全新的課程時,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培訓和鑽研,要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精神,全力譜寫資訊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8

  在線上學習了資訊科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深度解讀與教學指導,受益匪淺。讓我對資訊科技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就來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培訓的學科課程一共分為四場,在7月11日上午有一個通識的部分,對朱立祥老師的解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要求。所以需要聚焦課程育人本質,從方向,物件,目標,實施機制和育人方式。還需要堅持素質導向,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工作。提出了六個下功夫,三有好少年的目標。聽完之後我覺得現在的資訊科技已經在大改革,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也在更新進步,教育需要引領時代的進步,相輔相成,所以資訊科技提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領域已不再侷限於計算機之中,從而融入生活,貼近時代。用生活中的例子帶入科技素養教學,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訊素養來轉化成內在驅動力,更好擴充套件問題視野,發現問題,並能解決問題。讓學生從思維,語言,觀察,思考,表達,以及看現實世界的視野得到提高。

  在7月18日上午的學習中熊璋教授,提出了之前的資訊科技和現在的資訊科學的對比,講到了之前的資訊科技關注打字,辦公軟體只強調了計算機本身的教學,而現在的資訊科技關注最前沿的3d列印,人工智慧,更貼近生活和時代的進步。強調了資訊科技課程的時代性。

  在資訊科技課程中還需要學生數字時代積累,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強調知識的遷移,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際生活中找案例來提高學業質量。

  要求小學低年級:注重生活體驗,透過真實感受進入資訊科技空間,激發求知慾,好奇心以及興趣。

  要求小學中高年級:接觸基本概念,接觸基本原理,體驗主動應用。

  要求初中:進一步原理認識,嘗試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解決問題,分享,交流和總結。

  還提出了核心素養: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資訊社會責任。四個核心和六大素養。需要滲透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之中。

  下午聽了李峰和李雪梅老師對資訊科技課程的目標與建議,中國已經有自主可控技術,比如我們的電視就是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各類軟體全都國產化,自己開發、自己製造,不受制於人。所以指出希望透過資訊科技課程,引導學生從一接觸數字技術,就要養成數字技術應用的好習慣,好行為,好方法。引導學生用符合這個時代的方式去思維數字時代的問題,行為和思維同步進入數字時代。

  19日上午樊磊老師提到了實踐教學,讓學生體會到現代時代的進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用模擬與體驗的形式,去領悟最終演化成內在思維。熊璋教授提出我們現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已經離不開科技,網上學習的個性化推薦,以及生活中的刷臉和新能源洗車的普及,人工智慧發展的迅速,“絕藝”是一箇中國人工智慧程式已經在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上獲得冠軍。人工智慧需要青少年具備自我認識、自主調控、終身學習的個人成長能力,也需要批判性思維、創造能力、學會學習的高階認知,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溝通和交流、合作、社會參與及跨文化理解等社會性發展能力。“面對這樣的未來素養,我們面臨的是以核心素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建設任務。

  在下午的學習中聽了三節範例課,分別是低中高學段,聽完課後我覺得例子從熟悉的生活中找起,舉例驗證,設計體驗,讓學生體會程式,加深感受,多讓學生舉例子,也許學生說的並不貼切,但也是思考溝通的過程,也值得推敲,讓學生觀察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知識,而知識能改變生活。課堂中還需要“不插電”的實踐活動和有效的問題鏈,都能讓知識遷移,培養思維方式。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觀察思考。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的認知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終極目標是為了應對國際競爭發展,為數字中國,網路強國,智慧社會,培養合格的數字公民。

  總之,在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誘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鼓助學生勇於探索、創新、求異。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發揮其聰明才智。以上我的感受。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9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新的課程標準公佈後,如新生的太陽慢慢升起,帶來一片片新思路,新方法,以後會產生更多的新經驗,新成果,給我們的教研帶來的新的方向和活力。

  和以前相比,新課程標準突出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反映時代特徵,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一體化設定,促進學段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增強課程適宜性。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更新課程內容,體現課程時代性。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在保持義務教育階段九年9522總課時數不變的基礎上,調整優化了課程設定。資訊科技術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

  經過認真研讀《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聆聽專家解讀報告,讓我受益匪淺,受益良多,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驗。

  一、對新課標的認識。

  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公佈後,諸位教師均感悟眾多,對本人來說最深刻的是以下幾點印象:

  體系完整

  義務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從以前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並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為高中階段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核心素養包括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資訊社會責任與高中課程資訊科技課程標準一脈相承,目標基本一致,僅在應用水平的要求上有所區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瞭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評價標準明確

  依據核心素養和學段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特徵和資訊科技課程的知識體系,圍繞資料、演算法、網路、資訊處理、資訊保安、人工智慧六條邏輯主線,設計義務教育全學段內容模組,組織課程內容,體現循序漸進和螺旋式發展。新課程標準既對不同學段的學業質量作出了明確的界定,明確描述了學生應該掌握的各項具體能力,又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避免了以前學科教學教而不評的尷尬局面。評價形式既有紙筆測試,也有上機實踐與其他方式。也明確了作業評價,課堂評價,單元評價,學期評價等多個評價環節。加強了過程性評價,完善終結性評價。

  立足現實,與時俱進

  資訊科技學科課程標準無論是核心素養,還是學業質量標準都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隨著學生年齡的變化,對世界及社會的認知能力的增長,課程標準的內容能夠適時的對應,既能讓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的過程中瞭解社會與生活,也能接觸各種新型科技,開發創新思維及應用能力。比如“數字裝置體驗”,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發現與嘗試各種數字裝置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接觸、嘗試、熟悉數字裝置。綜合運用資訊科技、語文、道德與法治等知識,提升學生的資訊意識和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而“線上學習與生活”,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線上社會對學習與生活的影響,讓學生初步具備查詢合適數字化學習的平臺或工具的能力,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發展創新意識。

  二、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應對。

  建立終身學習的決心

  終身學習的理念早在多年前就已提出,但是新課標的公佈,對很多教師的衝擊更加明顯。新課程標準中很多新的理念,技術領域都需要教師去一一學習。其中可能很多都無法深入探索,只能淺嘗輒止,很多教師在面對大量新的領域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這幾年我們教科院一直堅持對教師進行各項專業技能考核,從資訊科技學科來看,教師的專業水平差距比較明顯,除去部分優秀教師以外,有小部分教師有“躺平”現象,對自身信心不足,不學習或牴觸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把提升自身能力作為包袱甩給上級部門。新課程標準公佈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新教材,新的內容,新的評價方式,各位教師就如逆流而上,不進則退,大家必須要建立起終身學習的決心,迎難而上,解決問題,顯示出資訊科技教師的風範。個人建議小學教師優先熟悉scratch軟體,增加其中感測器類方向的學習,用於應對新教材中各種跨學科活動,初中教師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擴充套件到Arduino開源平臺。平時日常要對各種新興科技有初步瞭解,認識各種資訊形式,跟上時代的浪潮。

  建設校本教材或本土資源

  從新課程標準來看,由於核心素養涉及領域較多,但相對於各學段的課時其實並沒有增加,未來的資訊科技教材可能會以引領為主,具體的技術描述會淡化或減少。雖然對教研工作的影響是正面的,會造成教學中的很明顯多樣化,但實際教學中對教師的影響非常大,教師的課前課後的工作量在一定時間內會明顯增加。教師要針對自己學校、學生的情況構建自己的教學內容,可以設計校本教材,建設滿足自己需求的教學資源庫。同時也要設計好一定的課後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相關知識,提高學科核心素養水平。有條件的區域或學校可以構建自己的評價平臺,完成教學評一體化。

  創新特色領域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得少於10%,各校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或學校特色,設計自己的特色主題學習方案。改變以前科技競賽與學科教學脫節的情況,將科技創新,機器人競賽,資訊學程式設計比賽等活動結合本校特色融入不同的主題活動中,甚至可以利用新興的感測器與開源平臺結合創新設計新的主題活動,形成學校特色。比如“身邊的演算法”,透過本模組的學習,學生能熟悉一些常用的演算法描述風格與方式,理解演算法執行的流程;能利用自然語言、流程圖等方式,描述求解簡單問題的演算法,並對演算法的正確性與執行效率進行討論和辨析。完成此項主題學習後,教師對學生的程式設計素養有了大體的掌握,對進一步進行資訊學教學或指導資訊學社團活動有了更具體詳細的資料基礎。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10

  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標堅持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的大目標,在“素養表現”“學科邏輯”“內容承載”“情境案例”和“學業質量”的邏輯中,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透過多次迭代、不斷最佳化,充分反映課程的時代性、科學性、育人價值和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素養表現”細化了課程的培養目標,刻畫了不同學段中小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四個維度,即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資訊社會責任的表現,是課標的起點。

  “學科邏輯”抽取了資訊科學必須和適宜在中小學課程中涉及的主要知識及其之間的邏輯,課標列出了六個邏輯主線:資料、演算法、網路、資訊處理、資訊保安和人工智慧。

  “內容承載”是根據素養培養目標和學科邏輯,按照“大概念”“主題式”“體驗性”和“綜合化”設定的,是直接呈現出來的課程內容。

  “情境案例”直接服務於內容承載,是把學生帶入資訊科技和智慧社會的抓手,既要符合素養培養目標,又要符合學科邏輯,主要選用學生有感受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情境和案例。

  “學業質量”是對整體教學效果的評估,主要檢測的還是學生學習後的綜合素養表現。

  新課標的頒佈實現了資訊科技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從“0”到“1”的進步,但是新課標的頒佈只是資訊科技課程建設的新起點。新課標關注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去知識中心化,去知識單調化,去知識孤島化,關注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原來在地方執行的綜合實踐課程裡的資訊科技課程有著非常根本的不同,可以說,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課程建設任重而道遠。教材的研製、課程資源的建設都迫在眉睫。擁有更多高水平的教材、高水平的資源是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建設的重要任務。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心得體會11

  暑假期間,我學習了《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資訊科技學科發展迅速、日新月異。作為資訊科技教師,自身應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教師將學生帶領到哪一個知識層次,取決於教師的自身素質。因此,資訊科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具有先進的資訊科技的教學理念、熟練的資訊科技教學技能以及資訊科技的教學研究能力。

  我認識到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教師在平時備課教研中必須將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在評價環節落實各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

  我還了解到資訊科技的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了“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和“資訊責任”四個方面。從個性和共性的角度出發,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分析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又兼顧總的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一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時刻為培養學生可行性的核心素養和素養技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