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課標的改革在大層面上是很好的,培養青少年數字素養,服務國家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

  全面實施資訊科技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資訊科技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資訊科技課程建設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覺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願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嚐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資訊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後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麼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麼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並且採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並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群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衝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於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

  透過這次“國培計劃——資訊科技能力的提升”的學習,我覺得網際網路的進步太快了,同時它給我們的課堂也帶來巨大的改變和全面的提升,也堅定我們做到老、學到老的思想。透過培訓我明確了這次坊主的任務重大、繁重和艱鉅,坊主需要指導學員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引導學員養成遠端學習的習慣,並透過班級QQ群、論壇、簡訊、電話等學習方式和學員進行溝通,及時批改評閱學員按時提交的作業,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還要了解學員工作與生活習慣,幫助學員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培訓中,我明白了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網路,以及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資訊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資訊化,全球化。我們要抓緊時機,利用網上資源改善教學條件,使我們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做一個合格的、具有新時代素質的老師!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3

  透過中小學資訊科技新課標的學習,結合自己日常資訊科技教學,對資訊科技學科課程標準有了更多的瞭解和體會,具體如下:

  資訊科技新課程標準強調資訊科技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可操作性。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處理資訊、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資訊科技積極應用到實踐中。現代資訊科技具有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方式。學生在這樣的互動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資訊科技既能看的見,又能聽的見,還能動手操作。在組織的這節資訊科技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資訊科技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今後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實現以下教學目標:其一、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其二、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其三、能夠透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其四、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其五、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在資訊科技新課標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資訊科技學科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今天的資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學會高效獲取有用的資訊,如何處理這些資訊,如何交流資訊,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日常教學中應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加深理解。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4

  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頒佈了課程標準,並正式改名為資訊科技,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至此,蘭山區教研室也組織了一系列對於課程標準的學習,聽了熊璋教授的分享,我受益匪淺。

  熊璋教授以《論語》中的克己復禮為引,強調努力的重要性,也鼓勵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志存高遠,還要腳踏實地,同樣資訊科技課程也是如此。

  資訊科技課程的志存高遠。人類社會已步入高科技時代,人類以資訊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技競爭日益激烈,課程標準的制定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資訊科技課程標準不僅有國家標準課程應有的屬性,還具有屬於資訊科技獨自的擔當,比如探索創新精神、自主可控意識以及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等等。其次資訊科技課程在教育教學上,正如熊璋教授所言,在學習資訊科技課程時,學生愉快的學習、教師輕鬆地教學、家長放心的輔助,相互結合共同促進資訊科技的發展。最後課程標準涵蓋12個年級,對於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資訊意識,每一個學段對學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課標從零到一上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一個新的平臺,新課標明確表示每一個階段學習的大方面內容,每一階段都是相互銜接,不會出現重複內容。比如儘管高中課程標準早已確立,但在該課程標準中仍有考慮。初中生透過學習已具備良好的資訊基礎,而高中課程就在此基礎上設定,並不會斷層,也不會重複,這會使得所有學生透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得到提高。

  資訊科技課程的腳踏實地。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是課程發展邁出的輝煌第一步,今後仍要負重前行,腳踏實地。首先,資訊科技是我們老師共同的事業,對此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並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其次,新課標的實施也對我們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使學生學習幾個軟體的使用,使學生學會幾句程式設計,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以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展特長。最後要有實幹之心,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在講授課程時,要基於新課標,確定一個情景,聯絡日常生活中的例項,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資訊科技課程是透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昇華,逐步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課堂中有好主題、好情景、好案例,這樣才達到好課堂的要求。

  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的提出是該學科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探索中尋求道路,在創新中總結經驗,我也會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貫徹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課。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5

  近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執行20年以來的首次系統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行十年來的一次系統修訂。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於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這也凸顯了本次課程修訂的重大意義與基礎性價值。

  4月27日7點至9點,合肥市蔡蕾名師工作室開展了線上教研活動觀摩了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線上公益解讀,活動舉辦方邀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課標研製組的組長和核心專家組成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以及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樊磊;此外,還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資訊科技教研組組長袁中果老師,以及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博士,請這四位專家共同來解讀新課標。熊璋教授在解讀了資訊科技的前世今生中,談到了資訊科技為什麼必須是國家課程?為什麼把資訊科技改為資訊科技?現在中國正處於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中,國家對資訊科技的重視,對人才的培養。資訊科技從以前的重知識、重精英、重城市變為重科學、重素養、重全體,使資訊科技不輸在起跑線。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樊磊對資訊科技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他指出,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標以新課改的宏觀理念引進了新模式、新觀念,核心內容是將數字素養與技能培養為目標。專案式學習為基本途徑,強調利用資訊科技解決知識場景問題,豐富了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的內涵。接下來樊磊老師從資訊科技到新科技的變化、如何處理程式設計、如何處理人工智慧的內容進行了分享。最後給教師一些實用性滿滿的建議,來幫助我們廣大教師更好地應對此次標準的實施。北京特級教師袁中果首先對於資訊科技標準進行詞雲統計分析,新標準凝練引領性學習主題有四個依據:學科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素養進階和學生基礎。要確定以素養為導向的學習目標,把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要求進行具體化,對於給定的任務,能夠將其分解成一系列的實施步驟,最後完成任務。對於學習評價,我們要設計持續性學習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並開展反思性教學改進。最後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人工智慧課程進行了介紹,並指出目前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此次培訓,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也將會以此次解讀活動為契機,立足新課標,結合教學實際,構建科學、高效的優質課堂,探索新思維,促進新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篤行致遠。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6

  最近教育部頒佈的新課標牽動著我們所有教師的心,尤其是資訊科技學科改動最大,學科的名字由資訊科技變為資訊科技。今天觀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標研製組的組長熊璋教授及核心專家組成員對於新課標的解讀,理解了為什麼把資訊科技改為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知識導向為主,講操作、講程式設計。資訊科技以素養導向為主,著重於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強調資訊社會責任。課程價值方面,學生會操作幾種機器、會編寫小程式、會使用幾種軟體,這些都在不斷的淘汰、變化和更新,光學會幾種操作並不能適應和勝任社會的發展去做創造性的工作,資訊科技的課程價值在於育人,關注學生的認知力、理解力和學習態度,訓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舉一反三,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師要弄明白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的資訊科技課偏重於技術操作,而技術導向撐不起素質教育,要把教學的重點從教學生技術轉移到如何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要建立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專案學習的主題具有引領性;學習任務的佈置在有趣性的同時具有挑戰性;設計持續性學習評價,評價的方案和標準很重要;要善於發現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構建數字化、開放性學習環境;不斷在教學中進行總結,進行反思並改進。

  課標的改革在大層面上是很好的,培養青少年數字素養,服務國家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但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困難的,教師要改變之前固有的教學模式,側重於專案教學,要更加註重學生素養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內容是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與智慧社會、跨學科主體互聯智慧設計,教材是否統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夠具有代表性,在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在面對這樣全新的課程時,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培訓和鑽研,要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精神,全力譜寫資訊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7

  2022年4月教育部發布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將原來的資訊科技學科改為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課標中不僅將資訊科技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還明確了演算法、人工智慧在課程邏輯主線中的位置,同時學生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重要性也被重點做了闡述。省教研員魏雄鷹老師說: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從無到有、從有到專,很好地體現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新要求。那麼,新課標又傳遞了哪些關鍵訊號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資訊。

  一、從“技術”到“科技”

  新課標把“資訊科技”改為“資訊科技”,從這一個名詞的變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維的重大變革。“技術”的導向,關注操作和知識點,培訓的方向是熟練程度和技巧,它會導致我們的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培養方式重精英、重大城市,原來學校裡接觸資訊科技課的就是參加各種比賽的一小部分同學,因而沒有辦法實現素質教育,也很難達到立德樹人。而新課標中的“科技”導向是幫助學生認識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是培養學生面對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科技導向下培養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因而學生的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課標的實施把原來重操作、重知識點的資訊科技,轉變成重科學、重素養的資訊科技,其覆蓋面也轉變為涵蓋城市和農村、精英和普通的全體學生。

  二、從“知識點”到“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個學科的科學基礎,大概念約定了一個學科的知識關係,所有的知識在這個地方可以變成一個知識網路,貫穿其中的是學科邏輯。11版的課程標準指向的是各項知識目標,而資訊科技課的新課標裡,就有6個學科邏輯主線,它能夠在不同的年齡段引領我們的小朋友在知識網路上有螺旋式的上升,這就是所謂的大概念。在資訊學科教學中,我們應當跳出具體的知識點,聚焦上述6個學科大概念,因為定位於知識點的教學,容易忽略知識之間的普遍聯絡,容易忽略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最終會導致只見樹木,難見森林,並且零散的知識點不易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識點,會使解決問題捉襟見肘。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我們應當根據不同層級的概念建構學科知識體系;提供多種體驗來促進概念的建構和理解。

  三、從“素質”到“素養”

  原來的素質教育”重不同學科的知識,而“素養”重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所以新課標更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是新課標釋放的一大重要訊號。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資訊科技學得怎麼樣,還要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技術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核心素養的要求。

  我們作為一名資訊教師,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為國家培養科技後備人才這樣一個高度來學習新課標,要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認真學習、精心準備,將資訊科技的課程理念和培養目標在課堂落地,為促進全國中小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提升貢獻我們的力量。

  2022資訊科技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8

  今年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終於有了自己的課程標準,並且正式更名為“資訊科技”,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需要教師打破以往的教學觀念和經驗,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課標的規劃意圖,同時,教師還要有勇於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與“技”並重

  資訊科技強調課程的科學屬性,但並不弱化課程的技術屬性,也就是主張“科”與“技”並重。改變以往資訊課程“工具論”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僅僅圍繞具體軟體工具的使用,應同時關注其蘊含科學原理,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和處理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技術倫理。

  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深有體會,平時學生見到我們會稱呼我們為“資訊老師”,但是在上課時,問學生學過哪些內容,他們會回答“學過Excel、美圖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學過電子表格處理、美化圖片、製作小遊戲”,雖然我們上課時可能沒有明確的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的是哪一個具體軟體,但是我們可能在無形中給學生了一種暗示,我們學習的是這個軟體,這個工具,因為我們在教學時就是緊緊圍繞某一個軟體展開學習的,從這個軟體叫什麼名字,到這個軟體的安裝、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卻忽略了這個軟體實現的功能,這些功能實現的科學原理以及使用這個軟體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當教師自己有了“資訊工具論”的思想,這種思想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我們面對的物件是學生,他們的發展在未來,我們要培養的是學生自覺適應資訊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軟體的推陳出新和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這款軟體現在特別好用流行,沒過多久,更好用的軟體出現了,而我們舊的軟體才剛入門,這樣會導致我們學的東西一直處於滯後狀態。而且現在的學生都是數字原住民,他們獲取資訊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廣,如果他們知道有更好的替代產品,他們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懷疑,“為什麼有更好用的工具我們不學要學習操作這麼麻煩的呢?”進而質疑教師的能力,影響教學效果。

  主題式、大概念教學

  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強調體驗,這樣可以保障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體驗的內容和程度,但是如果僅僅是體驗或者體驗的佔比太多,就會使教學流於表面,學生樂呵呵的上完一節課,到最後並沒有實質上的思考和收穫,所以課標把教學內容劃分了具體的主題單元,內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識點的學習。

  大概念是將素養落實到具體教學中的錨點,是指反映專家思維方式的概念、觀念或論題,具有生活價值。理解大概念有助於達成高通路遷移,形成具體與抽象的複雜認知結構,不僅僅可以打通跨學段、跨學科的學習,而且能解決學校教育和真實世界相阻隔的問題。大概念是有層次的,包括跨學科大概念和學科大概念,從具體-抽象維度來看,層次越高的大概念,越為抽象,可以輻射的範圍也就越廣。這裡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強的遷移價值。資訊科技要關注學生未來所要面對的真實世界,因此,大概念的遷移價值更體現在走出學校之後。

  新出的義務階段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確實做到了站在未來的角度謀劃課程發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們細細學習、琢磨和領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體的內容培訓,緊跟政策綱領,不落後於時代發展需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