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心得體會(精選26篇)
新課程心得體會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是使學生透過類似於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在老師的啟發、誘導、組織下透過學生自身參與,經過探究活動,由學生主動發現概念、規律。在這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瞭解規律的熱情。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程心得體會(精選2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程心得體會1
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先後召開了“課改的意義”、“課改中教師角色怎樣轉變”的交流會。使全體教師掌握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並依據這些理論進行課堂教學,實施課程改革的教師也實現了舊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政治教學採取了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引導思考——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傳統的教師泛泛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啟用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 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 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4、但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在獲得知識、增加技能的同時,思維活躍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程心得體會2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新課程心得體會3
本學期,透過對管理創新課程學習,感受頗多。在一學期的課程中,我們對中環華祥公司進行了校企聯合專案,為天路出版社做出了管理與營銷的改善方案。
在其中,我作為低碳運營的組長,參與了中環華祥的運營小組,進行了資料的收集,圖紙的描繪,新改造佈局的設計等工作,並帶領2個本科學生進行了中環華祥的碳排放計算,並設計出企業碳排放計算器,同時做出了華翔低碳的改善建議;在關於天路出版社的改善過程中,參與了營銷方案的設計與總結。
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之中,有以下幾點心得,用幾個字來形容就是:實、難、練、會。實是指我們這次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把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的改革之中。難,在調研和總結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之前預想不到的種種難題,最後透過努力才一一克服。練,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把所有的反面,包括交流,溝通,文件處理,圖形設計,理論應用,都練習了一遍,尤其是幾位做演講的同學,透過鍛鍊,他們有了很大的提高。會,最後這是個比較理想的結果,透過管理創新課程的學習,我們的團隊真正的學會了知識的應用,對以後在企業中從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下是我參與這次校企聯合的`一些體會和建議:
一、校企聯合的模式很值得借鑑,學生應該積極參與並努力發揮自己的能力,重視實踐。
此次與兩個企業的合作,收穫最多的就在於實踐。很多大學生沒有進過企業,沒有進行過對企業的調查,在校內所學習到的東西,完全沒有地方施展,畢業之後也只能紙上談兵,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論放置於真正的實際之中。透過本學期的學習,我們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比如,如何高效的進行資料的收集,如何能得到有效的資訊。比如,在交流過程中,如何正確擺正企業與我們的位置,進行有效的溝通,保證資訊的真實性,很重要的問題。在初到華翔,經理們在介紹的時候,LED的能耗在普通白熾燈的十分之一,然而在現場的調查之中,生產人員的介紹卻是4—5分之一。這樣的資料如何處理,如何對我們的調研有效,是一個難題。因此,校企結合的資訊對稱問題與地位問題很鮮明的顯現出來。
二、如何有效的進行高效的調研,並且獲得真實的資訊。
我在進行中環華翔的碳排放調查的過程中,對公司進行了多次調研,然後最有效果的,也是唯一有效果的就是最後一次,之前去過了4次,所收集到的資訊,對自己調研的題目沒有任何幫助。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企業的人根本不重視我們的調查,根本不相信我們的研究能為他們帶來效益的改善。很多工作人員,在總經理分派接待學生之後,找出各種理由不配合我們的工作,有的卻是很熱心。最後在我硬著頭皮,一個一個的虛心請教,好說歹說之後,才得到了一份比較嚴謹的資料。我們的調研是為了他們好,為什麼企業不重視,不利用學校的資源,產生雙贏,這又是一個有待解決的難題。
三、管理是什麼,運營是什麼,營銷是什麼,HR是什麼,我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之前的我們一直認為,管理是一門很空洞的學科,但是透過這次的調研活動,我們在各方面的總結和分析中,運用了各種所謂“空洞”的知識,最後形成了實際的有效的報告。這就是實踐檢驗真知的魅力,我們透過實踐,把這些空洞的東西變成了現實,應用到了真正的管理之中,這就是校企結合真正的作用。最後,我要對本學期管理創新的老師和夥伴進行感謝,是透過大家的齊心合作,才能完成看似龐大的任務,這些實踐對我們日後的求職和工作必然會產生很積極的影響。感謝張院長,感謝霍老師,凌老師的無私奉獻,以及各位同學的通力合作。
今天,非常有幸,我們聽到了來自南京師範大學的許教授,和來自江蘇教育學院談教授的精彩講座。兩位教授各具風格,許教授談吐幽默,她的關於《構建和創新優質音樂課程》的講座,讓我們耳目一新。許教授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根據我們的問題,展開討論,並一一做了解答。讓我們對於音樂教育的概況,以及課堂教學、遊戲設計等有了一個全面深刻的瞭解。她毫不保留的,將一些實用的小遊戲傳授給我們,感覺既實用,又很有創意。為我們以後對幼兒實施特色教育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許老師60出頭的模樣,但她眼神犀利,始終閃爍著教育的智慧,一種灑脫、睿智的感覺油然而生。講座中,她不時地給我們示範性的語言,那種對孩子的喜愛,對教育的熱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聽許教授的講座,讓我們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明白了與孩子更加親近的好方法,明白了自己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府下身來,瞭解孩子們的真正需要,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與許教授不同,談老師氣質優雅、她的講座始終閃耀著她較高的音樂素養。講座開始,在給我們講一音樂案例的時候,她清唱著歌曲的優美旋律,嗓音清澈,悅耳,如執教教師一般,熟悉活動內容。這充分顯示了談老師在理論導師的前提下,更是一位深入教育一線研究的研究型教授。她的講座讓我們瞭解了音樂教育中的實際障礙,由於理論加實際,對我們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她從教具的合理運用,到教材的大膽改進,讓我們瞭解了科學運用教學具的重要性。這與園長跟我們談得“靈活使用教材”相一致。
談老師的講座,讓我充分體驗到了音樂教育的美,和諧的旋律不能打破,和諧的師幼關係可以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性的提高;要合理的運用教材、教學具,充分發揮教材、教具的作用,掌握好“有效”二字,才是提高音樂教學的前提。
新課程心得體會4
讀了朱慕菊主編的《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一書,深受啟發,感觸很深,特別是覺得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在推進課程改革中擔負的責任。新課改的實施給學生教師和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始調動起來了,學習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超越教材、超越教師,學生的個性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把學習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藉助發展性的評價,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改實施以來, 學生開始嘗試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習情感開始由“厭學”轉向“樂學”。接受式學習不再獨唱主旋律,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的介入,與接受性學習交相呼應、相輔相成,奏響了一曲美妙的和聲。更值得欣喜的是,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已經開始學會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敢於展現與眾不同的想象與創造,這也是新課改賦予學生的嶄新面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正在進人資訊化時代,這些正在改變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衝擊著原來的教學模式。如數的計算是原來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現在這方面的內容,已有所減弱。原來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要變為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
因此,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針對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自然而然地走入問題的探究中, 要從學生身心特點、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操作、觀察、探索、歸納、類比和質疑。老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髮展的過程,幫助和促進學生自己構建知識。
課程改革要求學習方式轉變,的確是看到了當今學校教育中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缺陷。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任務和理念之一。教師應努力在師生之間創造親、助、樂的人際情境,激勵學生平等和諧地質疑問難,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擊,使學生在有思想張力的氛圍中爆發出智慧的火花、創新思維的亮點,從而使師生在互動互進中達成教學目標。
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改革的理念,必需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初步解決現實問題能力。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因而,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主體人格的完善、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這樣學生爭先恐後發言,他們將自己的觀點、見解都說出來。這樣的氣氛很有利於學生創造精神的發揮。
新課程心得體會5
新一輪課程改革如浪潮般滾滾而來,我和同事們一起搭上這艘巨輪,參加了新學年語文新課程培訓。
我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它突出優點:現在教師的職責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激勵學生學會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以下是我學習新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領會課程改革精神。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既包括精神的充實,情感的完善與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讀、寫、聽、說能力的養成。教材應儘可能與社會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享受語文。語文新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應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教師務必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一堂語文課,學生不僅在閱讀課本,還在閱讀教師。這對教師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師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這都是學生不喜歡的。而新課改的精神則要求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和發展的願望。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和引路人。教師和學生在探求知識上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有人把它概括為三個方面:首先,承認並且尊重學生的自主能力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其次,要採用以學生為中心有利於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再次,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只有教師做到教學觀念的根本改變,才能真正激發學生上課的學習熱情。
三、新課程實施的核心是讓學生參與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的第四點明確指出:“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教學中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學生參與教學蘊含著重要的現代課程理念:活動、民主、自由。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學生參與應該是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的統一。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有效參與的統一之中,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能夠全部落實。”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援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地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範。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新課程心得體會6
一、學生角色的轉變,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徵,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二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找到演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成為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人們一種沉悶古板的形象,因為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予學生無窮無盡的練習題和單調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師的工作也僅僅是在抄教案、上課、改作業之間迴圈重複。新課程中提到,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如,在二年級的“認識鐘錶”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不再滿足於簡單地講授課本的內容,有的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樣的鐘表,豐富對時鐘的認識;而新課程中強調要讓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指引學生去探究數學規律,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討論交流中,與學生平等對話。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作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個性化,不搞填平補充一刀切。要創造促進每個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數學教育。演算法多樣化是針對過去計算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演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一種題目,只要求筆算,另一種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演算法的。應該明確“演算法多樣化”與“一題多解”是有區別的。“一題多解”是面向個體,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遇到同一道題可有多種思路多種解法,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多樣化”是面向群體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歡或最能理解的一種演算法,同時在群體多樣化時,透過交流、評價可以吸取或改變自己原有的演算法。因此,在教學中不應該也不能要求學生對同一題說出幾種演算法,否則只是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在與課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蛻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引領我走進新的天地。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我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儘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和民主的氛圍,儘可能的增加學生髮展思想和方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維,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慾望,使他們各自的潛能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貫穿著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和過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新一輪基礎刻育改革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新課程心得體會7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觀摩學習中,授課的三位老師都採用了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在學習活動中,每一個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學習中,有的看書,有的同學之間相互探討問題和研究問題。在同學們對問題進行探究並形成幾點共識之後,再由幾個同學代表大家發言,提出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方案。課堂上同學們再對集中提出的共識進行探究,找出各自的不足之處,進而最後形成一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課堂上不可能將每一個同學的認識都展現出來,但透過自主探究學習和同學間的合作探究相結合,在一併行的時間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將同學們各自的認識達到統一、分化、再統一。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因此,課程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往,教師向學生展示的知識世界具有嚴格的確定性和簡約性,使教育、課程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這種對於書本知識的熱衷追求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厭學情緒不斷加重。新課程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不再單純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不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注重與學生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切實反映學生生活經驗,努力體現時代特點。
二、交往、互動、發展
例如在觀摩學習中,老師講授《磁是什麼》中的磁場的性質時,在同學們自主探究,並形成自己的初步認識後,並沒有馬上進行講評,而是又向同學們提出老師自己的方案,讓同學們比較自己的方案,找出差別在哪裡,有哪些不足,進而使同學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不僅讓同學們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是課程創新與開發的過程,是對課程改革的呼應。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們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等頑疾均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醫治;課改下,學生活了,課堂活了,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於交往,它是對“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一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重視過程,促進發展
老師在講授《力》時,在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時,不僅利用課件演示,在同學得出結論後,馬上針對得出的結論,讓同學們舉出身邊發生的例項,分析說明哪些適用於剛剛得出的結論。使同學們理論與實踐能緊密相結合,使學習到的理論轉化成形象的、可感知的知識。
新課程改革,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突出激勵和調控的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探究和感知新知識。而不是單純地學習一點膚淺的理論,而是更注重於理論的應用,使之成為能促進同學不斷進行探究和發展的活的知識。
新課程心得體會8
在我們翹首期盼中,在我們的聲聲呼喚下,新課改終於走進了我們的校園,邁入了我們的課堂,與我們朝夕相伴了。雖然我和同學們與課改同行的日子並不長,但我們正感受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希望,正領略著課改帶給我們的激情,正品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喜悅!
回首走過幾月的課改之路,也有過困惑,有過焦慮,有過徘徊,在完成新課標提出的重任時,我總是手忙腳亂;在實現新課標倡導的即要體現生活活潑的課堂氛圍,又要保證秩序井然的課堂紀律的目標時,我總是顧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謝課改給了我一個成長的空間。感謝它使我逐漸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臨下地審視同學,而應蹲下身子和他們交朋友;感謝它使我逐漸認識到自己再也不能滿堂灌輸,而應引導同學自主探究。感覺它還使我逐漸學會了和同事分享課改的點點滴滴,並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我和同學們共同編織的課堂上,我常常會被他們那一個個彰顯個性的精彩發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滿自信的展示所感動。而這一切,都是新課改賦予我們的,在此,我想代同學們道一聲--感謝課改!
感謝課改給同學一個餓展現才藝小舞臺。聽,百靈唱歌了,娓娓動聽;播音員朗誦了,字正腔圓;詩人呤詩了,搖頭晃腦;音樂家譜曲了,有模有樣的;還有一群評論家們正振振有辭的表述他們看法呢。課堂上多熱鬧啊,同學們是那麼的躍躍欲試,他們的眼裡充滿了自信和喜悅!
感謝課改給同學一個發揮想象的五彩池。記得有一次外面正下著小雨,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斜織細雨的靜縊,聽外面是什麼聲音?這時一雙雙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說:“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聲音。”有的甜甜地告訴我:‘那是彩虹慶祝豐收的聲音’有的歡快的說:“那是天使在唱歌的聲音”還有的輕輕的說:“那是蝴蝶跳舞的聲音”是怕跑美麗的蝴蝶吧?我告訴同學們我聽到的是他們詩一樣的聲音,同學們可樂壞了。他們正用自己指揮給我們描繪出一個豐富多姿的世界!
課改驅走舊陳俗,教育迎來豔陽春。遙望今後的課改之路,或許我們扔象剛走路的同學一樣步履蹣跚;或許我們仍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難,但親愛的老師們,請別忘記課改給我們帶來的一份份驚喜與感動吧!他正和我們一起奏響動聽的樂章;它正和我們一道描繪多彩的畫卷;它正和我一同譜寫壯麗的詩篇。讓我們滿懷信心、滿懷激情、滿懷憧憬,將課改進行到底!
新課程心得體會9
透過這學期對創新思維課的學習,感觸非常深刻。我瞭解到創新思維不僅僅教會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發現問題這樣一個過程。只有當你瞭解了這個過程,並不斷的反覆去訓練,你才有可能真正領悟到創新思維的神奇,真正獲取靈感。因此不得不說,創新思維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有著何等重要地位。
我瞭解到創新思維不僅僅教會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發現問題這樣一個過程。只有當你瞭解了這個過程,並不斷的反覆去訓練,你才有可能真正領悟到創新思維的神奇,真正獲取靈感。因此不得不說,創新思維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有著何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紀擁有知識和資訊的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知識和資訊量的價值正在呈下降趨勢,而相反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價值正在上升,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有一個公式:創造力=人×(資訊+知識),所以我們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同時,我們更應加強在生活中對創新思維的應用。
創新思維可以拆分為二,即創新和思維。那麼什麼是思維呢?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極為複雜的心理和生理現象,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規律。而思維的概括性就是指人們透過思維把同一種事物所具有的本質屬性抽取出來,得到一個普遍結論。在思維的過程中,根據思維的方式不同,還可以將思維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辯證思維和靈感思維。對於創新,它的含義即“拋棄舊的、創立新的”,在已有的基礎上,提出獨特的、新穎的且富於成效的見解與思維。創新的型別可分為兩大類: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創新、創造的主體是我們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創新能力,並且創新能力是可以後天激發的,可以透過培訓提高的。創新無時不在、無處不有。
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實現的。那麼,我們要怎麼樣實現創新呢?首先,我們要加強學習,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只有基礎知識學得越牢,越紮實,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我們就越能觸類旁通。同時,在學習的基礎上,注意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開發自己的智力。平時,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要養成經常問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的習慣,從而給自己思維施加壓力,使思維保持在靈活狀態,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確保正常運轉。
其次,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擺脫過去的思維定勢。對自己的工作要經常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指從全域性性、層次性、動態性、互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考將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新的思路,使人們從複雜細節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後,對照古今,借鑑比較,尋找啟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沒有孤立存在著的事物。我們要善於從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移位,在時間和空間上轉換,在物與物之間尋找橋樑,在事與事之間搜尋紐帶。找到了聯絡,認識了共性,我們就要結合本職工作實際,啟發自己的思路,去創新求解。
透過這個學期對《技術創新管理》的學習和認識,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企業的管理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只有透過創新的管理形式,才會在不斷的自身發展中突破向前,在競爭中永葆活力。下面我就技術創新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進行闡述。隨著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不斷深化,圍繞企業改革和發展為目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面對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不斷變化,工會組織的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創造發明等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著重點,要轉移到以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提高職工素質上來。組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啟動技術創新對推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最佳化經濟結構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企業的必然選擇和緊迫任務。企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對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加強宣傳,提高職工技術創新意識。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加強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宣傳,深入開展“發揚優良傳統、再創世紀輝煌”的二次創業教育,樹立取得二次創業勝利的信心和勇氣。引導和教育職工充分認識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增強市場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企業創新氛圍。透過演講、討論,不斷增強職工的創新意識、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開展創新憂患意識教育,進一步認識技術創新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活力以及市場激烈競爭的殘酷性,增強職工的責任感。
開展競賽,積極為職工技術創新提供平臺。組織施工生產一線職工開展愛企立功勞動競賽,重點抓好專案部、作業隊職工的勞動競賽活動,緊密圍繞技術創新、加強管理、確保安全、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塑好形象,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多工種、多形式的競賽活動,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強化培訓,提升職工技術素質和創新能力。職工是實施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為了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發揮職工的創新積極性,在提高廣大職工的生產技能、技術水平創新能力上下功夫,舉辦規模較大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幹部、工人學習班,組織他們學習“創造學”,聘請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授課,以此來開闊職工視野,提高技術素質,增強創新能力。完善激勵,建立健全創新獎勵長效機制。為使職工的創新成果得到認可和推廣,每年進行一次職工合理化建議和技術創新成果評審,對提出來的創新專案除參加每年正常的評審獎勵外,對優秀創新成果給予重獎。
管理創新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讓企業長盛不衰的出路在於:在分析企業生命週期所處階段的基礎上,根據特定階段的特點,透過企業管理創新活動來實現。
經營創新出市場。在經營戰略實施過程中,堅持以集團攻關為重點,各單位輔助、有重點、分層次、全方位、強化區域經營的經營戰略。從單一的經營開發活動,變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經營系統工程,把每一個專案都變成一個二次經營的主戰場,樹立精品意識。在經營機制上以集團本部為中心,以各工程公司為支撐,以每個段、廠、專案部為觸角,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大系統經營的新經營機制。
技術創新出成績。各級組織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實施技術創新中的聰明才智,組織職工圍繞施工生產提出了大量的優秀合理化建議和開展技術創新。
管理創新出效益。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實施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的聰明才智,加強施工生產的組織管理,不斷創新。
深入開展技術創新,不斷強化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新時期工會組織圍繞中心,發揮作用的具體體現,對於提高企業職工素質,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推動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戰略任務,問題較多、困難較大,我們只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髮展,才能使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創新是欣賞,更是尊重。營造一種創新的文化來鼓勵創造力,推動團隊協作,透過可靠適用的績效評價指標來保證創新文化的強化,這是我們自我挑戰的最大關鍵。而尊重和欣賞企業內外的協同創新文化也成為未來成功的根本。創新是個老話題,但它天天讓我們不斷審視,在一個新消費時代,在一個市值的資本時代,在一個軟實力競爭的時代,在一個品牌制勝領先的時代,在一個充滿著不確定性和危機的競爭與挑戰時期,在一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繁榮時期,如何把握繁榮並管理繁榮,如何協同創新並實現創新價值,這才是個真正的挑戰,所以說創新是個體的,更是協同的;是組織的,更是民族的。
新課程心得體會10
寒假裡我認真學習了《數學新課標》瞭解了新課標主題內容為小學數學的“兩基變四基,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小學數學新課標(一至六年級)”的解說等。透過假期的學習研究這本書。我感到應該是很有收穫的。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感受到新課程體現著素質教育的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對於教材的改革也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它不僅讓我們對學生的基礎性學習、發展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學習培養外,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性探究學習。
“兩基”變“四基”,“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利用圖文並茂,詳例項子說明,案例分析的方式,幫助我們瞭解和記下了,“四基”就是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十個核心詞”就是數感、符號意識、空間概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我瞭解到新舊教材的產生對比,新課標完成實施一輪改革的總結情況,以及新一輪的新課標教學理念。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著站在課改上的教師們。透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轉變育人理念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刻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使用新的教學方法。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透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透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愉快的學數學。
新課程心得體會11
透過兩天的新課程培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一、教師觀念的更新
教師觀念的更新是保障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前提,面對高中課程改革,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做好以下一些觀念的思考:
1、樹立新的語文新課程目標理念
20xx年新《課程標準》把歷年《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發展為“課程目標”。從“教學目的”到“課程目標”的發展演變,自有其內在的理念轉向,洞察課程目標理念的轉變,是理解語文新課程發展走向的基礎和根本。縱觀20多年來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其中語文課程目標理念的演變,經歷了“突出語文知識”,到“語文知識與能力並重”,再到“突出多維語文素養”的軌跡。
20xx年的新《課程標準》,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確立為高中語文課程目標的基本理念,第一次系統地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並使之具體、綜合地體現在課程總目標以及必修與選修課程目標的結構之中,構建起多維的、立體的新語文課程目標體系,“多維語文素養”取代了以往單一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知識與能力並重”。
2、樹立新的教材觀
所謂教材,從廣義上說,它是指教師在教授行為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即包括了最標準的教科書,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等。從語文學科方面說,古人說過“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好文章”,今人則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語文學習提倡“大語文觀”,但在傳統的、習慣的做法中,教材被等同於課本,以為自己教書,就是教課本,課本教好了,自己的工作就算完成。對教材認識的盲點不僅表現在對廣義教材的理解,更體現在對狹義教材的誤解。從狹義上說,教材即指教科書,它是在特定目標下,為特定的教師和學生編制的,它的本質應該是由教師自主編制或對現成的教材進行加工。根據這樣的定義,教師不僅有權編制、加工教科書,而且是現成教科書必須經由教師加工後才能成為適合學生合格的教科書。錯誤的教材觀束縛了教師們的手腳。因此,教學行為就呈現為“以本為本”、“教死書”、“死教書”的情況。課程改革中提出課程,教材由國家、地方、學校三級共同開發管理,給予廣大教師編教材的空間,能變“教教材”為“用教材”。
3、擺正師生在課堂上的地位,提倡“對話”
語文學習既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語文是一門充滿感受和體驗的學科,只有學生心靈為墨韻書香所浸染,與作品產生共鳴,用整體感知代替對文章的肢解,將語文知識予以積累、消化,內化為自己的學識,才能真正提高語文素養。所以更應該擺正師生在課堂的地位,要以學生為本位,淡化教師,破除師道尊嚴,教師不要始終作為知識權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很難以獨立的姿態積極參與對話,教師應該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做好情景的設定,學生思緒的引領,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使學生多元解讀文字,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教師、同學對話,避免教師預設觀點。
二、語文新課程總目標的改革走向
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最突出的特點是: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加以融會整合,系統地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並貫穿於“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方面。總目標內在地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語文課程價值取向。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興趣,鼓勵自主學習,確立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近年來出現了一個令人堪憂的狀況——學生對學習語文缺乏熱情。鑑於此,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力求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和興趣,在總目標中多處體現了對學生自主選擇、自我體驗學習的重視。提出“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字展開對話”,“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方面有所發展”等目標,鼓勵學生主動開發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新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營造學生自主體驗的學習環境,並加以引導,既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需要,又實現語文素養的培養目標。
2、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養成
學生要具有終身學習的動力,需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因此,總目標提出要讓學生“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另外,在學生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能力培養方面,總目標也要求高中學生要“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
三、在教育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過分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而忽視它的工具性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徵。”這代表了現階段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基本上反映了大多數人的共識。過去的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引導,沒有審美的教育,沒有情感的陶冶,沒有心靈的觸動,語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如今,新的課程標準撥亂反正,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學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
我們不要人文性張揚有餘,而工具性落實不足。過分強調人文性,特別重視這種人文性的挖掘,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鮮有提及,至使不少學生語文基礎薄弱,連一些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連篇。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讀不準,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卻難以表達出來,也算不上一個語文能力強的學生。
語文教育專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語文教學“不能喧賓奪主,熱熱鬧鬧搞了許多名堂,卻沒有把語言文字訓練本身搞好”。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學語文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我們不能因為過去有過分強調語文工具性的偏頗,就否定或削弱語文課的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不是對立的,而應該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即教會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個最基本的交際工具,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地發揮語文課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對文學語言敏銳的感知力,激發對未知領域積極探索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質,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2、強調對教材的補充、延伸、拓寬、重組而忽視教材本身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教材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孤立的整體,而是開放的、完整的“課程資源”中的有機構成部分,教材成為學生與他人、生活、社會、自然等發生聯絡的橋樑和紐帶。一些專家據此把教材比喻未教學的“引子”,這是對傳統教材觀的補充。教材是“引子”並不能削弱教材本身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教材本身的理解。為了貫徹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過多或過頻地把學生引出教材之外,補充其他的內容:只要課文中涉及某種風土人情,便讓學生去開發相關的民俗風情資源;只要課文涉及某門學科的知識,便讓學生進行所謂的延伸、拓展和整合。教材本身受到冷落,進而忽視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語文應用能力遭到削弱。導致學生在寫作追求華麗辭藻,濫用排比句,內容空洞,文字表達不規範,等等。據廣東省的統計,2005年高考結束後,古代詩文閱讀題得零分的超過萬人。這一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3、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師生關係是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而不是旁觀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平等的關係,同時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始終堅持教師的主導地位。把教學定位為交往,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流,構建互動的教學關係,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以及現實中的“特殊認識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透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內容。廣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始終處在主導地位,指導學生開展學習。
4、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忽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
隨著學習化創新型社會的到來,學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學生培養成自主的學習者,使之能夠不斷更新自我、超越自我、應對挑戰。於是,走向自主創新學習,便成為新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當代教育專家龐維國對新課程目標下的學生學習方式是這樣解釋的:“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一定程度學習策略上的會學,是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更通俗一點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但這是理想,就當前而言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合作交流,還需要老師及時有效的指導,不能流於形式。教師在教學中,應適時地釋疑點評,對學生討論交流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補充講解。這種自主學習的課堂形式,看上去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實際上是對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勢必要求教師加強自身業務能力培養,重視知識、能力水平的提高。
我們應當緊跟新課程實施的步伐,認真學習新課程的理念,正確認識新課程理念,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努力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順利地進行下去。
新課程心得體會12
6月17日—6月24日,我們招遠市11位初中校長參加了煙臺市29期初中校長資格培訓班。這次培訓既有行政領導、專家學者、科研領導、一線校長的講座,又有實地考察,培訓形式可謂形式多樣,理論經驗異彩紛呈。我們招遠市11位校長在學習中,認真聽講,仔細記錄,細心考察,專心體驗,更新了頭腦,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理論,積累了經驗,使自己的管理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為了把這次學習效果進一步深化,特做如下體會:
一、 教育是生活,生活的幸福在於用心。
這是博興教育局長周奎齊同志20多年教育生涯對教育的精闢闡述。生活中的樸素真理,平常規律,對萬事萬物發展變化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教育的規律並不是高深莫測的, 教育是一項普通的社會 事業,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校長要善於觀察生活,挖掘生活背後的教育規律,並用來指導教育。那我們的教育會在正確規律的指導下健康發展,我們就會體會到教育的幸福,生活的幸福。
二、 教育需要創新,創新的生命在於使經驗本土化。
這是省高校工委張興華研究員對學習創新經驗的觀點。這種觀點是十分準確的。許多年來我們學洋思,學杜郎口,學東廬等等,到頭都是不了了之。時間耗費了,經費花費了,精力用盡了,可是頭腦越來越模糊了,以致學成了四不像,畫虎不成反類犬。張興華研究員提出了經驗本土化的觀念,一針見血指出了創新經驗運用的弊端。面對成出不窮的教改經驗我們不能實行"拿來主義",不能簡單移植。面對新生事物,校長要仔細分析學校的各種現狀,努力培育新生事物生長的土壤,因地制宜,創新改良,把新經驗中易於在學校生根發芽的部分進行嫁接,這樣外來經驗才能在學校開花結果,最終成為學校特色,以推動學校發展。
三、教師發展,這是學校發展的根本。
所有專家領導都指出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是教師發展。李甲奎教授對教師發展重要性和途徑有遠見卓識,車言勇對校本教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發展是當前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我們認為教師發展關鍵在於發展意識不夠,發展動力不強,人生規劃缺失,成長願景不明。這需要校長創設氛圍,需要行政部門的強力拉動。學校要大力開展校本教研,以教育教學中的小問題為教研物件,出經驗促成長,積少成多,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讓教師於不知不覺中成為研究者,乃至教育家,讓學校的成長在教師發展中走向輝煌。
總之,本次培訓使們這些"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廣漠的天空。我們希望師訓處能不斷組織這樣的培訓,使我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這樣學校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新課程心得體會13
近幾周學習了“民間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這門課程。上過幾節課後,還是有一些收穫,這門課程同時也開拓了我的視野,而且豐富了我在民間工藝美術方面的知識,我瞭解到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是多麼令人拍案叫絕。
在全世界,藝術形式多種多樣,令人眼花繚亂,包括我們國家藝術生在內,在進入大學以前接受的“素描,速寫,色彩”的美術形式也源於西方。即便這樣一個學習過程是在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在我看來,藝術形式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西方藝術,我認為西方藝術的表現形式是一種與我國本土藝術形式相較更為理性的藝術形式。在我們常見的素描,雕刻等作品中,不難看到人體的骨骼內部構造,肌肉的線條紋理,而這些都是西方的藝術家,科學家們理性思考的所得。與西方相比,東方的民間藝術則更多地被感性充斥。我們平日生活裡多多少少地會見到一些年畫,工筆畫,相較之下卻沒有那麼多肌肉紋理的呈現,又例如一些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色彩運用大膽,神態表現生動,意境勾勒悠遠,其更加註重色彩的運用以及意境的描繪。在我看來這更是一種時代精神與當時社會背景的體現。我國的民間藝術不僅僅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寫照,同樣也是國人們在世界藝術領域上開闢的又一佳話,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所以東方民間藝術也一樣值得我們傳承發展。
民間工藝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僅是圖畫,更有戲劇,音樂。手工製品則有木雕,陶瓷,編織等等。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告訴我們:民間工藝的進步,首先要做到繼承,而後再發展。民間工藝流傳至今再到以後,不能是單純的繼承,還需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讓其良性發展,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談到創新,那麼如何創新是一個問題。首先就是要結合社會現實,我們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雖然脫離生活實際的藝術並不一定不好,但是我認為,藝術形式的一大作用就是反映生活,反映社會。會有人問“將藝術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謳歌社會主義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創作過程中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不能將“謳歌”與“表揚”所混淆。有人說過“文學不是用來表揚社會的形式,而是要如實地反映當下,要敢於把好的和不好的都寫出來”。我們常常說“文學藝術,文學藝術”那麼我認為藝術也是如此,不能用做表揚的工具。所以民間工藝的的創新應將社會現實與工藝品“如實的”結合,才能讓其發展壯大,熠熠生輝。
新課程心得體會14
新的一輪以課程和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初中化學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階段教育之後的結果所作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依據。我們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推進教學改革。今年暑假與開學前期,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澄邁縣20xx年化學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學習後,我覺得新課程標準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方法化,也更符號學生的實際。
從價值取向上看,改版後的課程標準,其價值取向上出現了些許的變化。
(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
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部分精英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個學生都提高科學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
(二)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各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發展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強評價改革指導。
新課標從過去單一的期中考,期末考分數的高低評價學生,轉變為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學習後,我們今後教學應該怎麼做?
(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
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一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便是這個道理。化學教學不應該過多求同,儘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能力,感受體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一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這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課程標準提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閱讀教學中文字的內容意義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科學探究教學中學會觀察、試驗、分類、比較等基本方法。
(三)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科學素養上。
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化學課程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化學教學評價正經歷從知識取向、能力取向、實際應用取向向科學素養的多元取向的轉變。
總之, 我認為首先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也體現出了教學內容、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智力開發和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力爭與時代進步。
新課程心得體會15
透過本次的培訓,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探究教學要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新世紀課程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為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行為。
1、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課程觀。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各種素養,新課程特別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並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應編寫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相關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麼,我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麼呢?
(1)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與主體意識的培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
(2)明確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依據,教師必須把以新課程為依託的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使教學在創造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演繹出無窮的生命力。
(3)思想素質方面,教師應依託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師觀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是著眼於學生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程序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為研究物件的科研者。
(1)從師生關係看,新課改所貫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為一種生命活動、作為師生平等交往和對話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從傳授知識的核心角色中解脫出來,儘快充當起教學活動中的共在的雙主體之一的角色(另一主體是學生),發揮出教師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另一共在主體--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為組織者和引導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大膽“標新立異”,敢於突破教材的限制,對教材不斷拓展、補充與創新,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每一時期的教學經驗。這一過程是教師由教書匠角色逐漸轉化為教科研者角色的過程。
3、確立“互動主體”的新學習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學習當成是一種創新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去構建創新學習觀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總是強調學生必須從課本、教師那裡接受現存的知識的學習觀念,大力推行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學習為代表的創新學習方式,透過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方式的應用,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滿足學習需求,體驗學習興趣,發展學習個性,實現學習上的大飛躍。
新課程心得體會16
經過一段時間遠端新課程培訓,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不再是用來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而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發展和創新是新時代教育的主題,新課程改革,無論是改革課程結構,還是樹立新的課程理念,也不管是改革教學目標,還是改革教學方法,其最終目的都在於改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況。新課程培訓活動為每一位教師的進步成長提供了保障,透過培訓學習,本人受益匪淺,下面就從“新課程,學生要有什麼樣的學習意識”這一問題來談談我的體會。
一、新課程改革有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此次課程改革首先是一場教育思想的變革,課程改革同時也需要一批有正確教育思想、改革意識和專業化知識的教師來執行。所以在課程改革中,既要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又要避免一味的課堂形式上的創新,要時刻把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發展方向,牢記教育過程的不可逆性,肩負歷史責任感。為此,我認為教師應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學習意識:加強理論學習,關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動向、經驗與誤區;
2、學生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3、專業意識:既要抓緊時間提高本學科專業知識,又要豐富其他學科專業知識,如心理學、課程論、探究教學方法論等知識,特別是樹立終身學習習慣;
4、過程意識: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知識的有效形成過程,而不是結論,還知識原有生命力,關注過程中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和評價;
5、研究意識:熟練掌握探究教學模式,引領學生進行有效探究;
6、困難意識:課程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初期教師都普遍歡迎,躊躇滿志,一旦實施,將會面臨巨大困難與困惑,教師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7、開放意識:教學中要不斷引入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注重學科知識間的橫向聯絡,以開放教學培養開放學生;
8、社會意識:此次課程改革採用模組教學,弱化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社會意義,所以教學中,要樹立社會意識,挖掘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來教學。
二、新課程改革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教學過於關注的知識體系,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教學過分依賴系統講授和題海訓練,學生的學習過分依賴死記硬背和強化訓練,從而形成了“聽著學科學,坐著看科學,紙上算科學,脫離社會想科學”的局面,這都是我們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教學有其長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傳統教學有利於短時期內知識體系的傳授,但不定都是知識的建構,不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許多知識的探究過程以及實驗驗證經常被結論、定理和考綱不要求所代替,長此以往,學生哪有學習興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倡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引入模組選修機制,讓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在注重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的養成,建立健全學生完美人格。個性化選課,學分制管理,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密切聯絡生活的學科知識,這些都將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也必將更加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從而使學生熱愛科學、應用科學、探究科學、親近科學。
三、密切注意課程改革試驗中存在的誤區。
新課程馬上就要來了,有些人歡呼雀躍,展望憧憬美好的未來,有些人還在疑惑觀望,消極迷茫。的確,新課程改革是美好的,但不是萬能的,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專業化知識支援,新課程改革也將會“穿新鞋走老路”,走形式上的過場,在教學中,我們要避免走進課程改革的一些誤區,在理論培訓中,培訓給我們許多啟示,例如:
1、合作學習不是小組討論
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的關係,但教師不應失去教學主導作用,不要把課堂變成“小組合作秀”。合作學習是尊重學生認知規律,有一定目標,達到某種效果(如學習目標,科學方法、團隊意識、競爭意識等)的學習方式,討論不是漫無目的、漫無時間、漫無探究慾望的討論。
2、自主學習不等於自學
新課程體現自主學習理念,但絕不是學生想到哪,教師就講到哪,學生想學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教師沒有主見。自主學習是由學生決定為什麼學、如何學、何時學、學什麼、在哪裡學、和誰一起學,不能等同於自學。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諸如這樣思辯性的觀點還有許多,如:課堂不等於課件展示會,探究活動不等“滿漢全席”宴,問題意識不等於提問,對話不等於問答,教學有效性不等於立竿見影等等,這些觀點都有利於我們提高認識,避免走進課改誤區,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四、對新課程的幾點困惑
1、課程改革會不會半途走樣?
2、考試評價能否作相應改革?
3、教師需要怎樣的專業支援?
再次,感謝各位專家老師和班主任及輔導老師對我們的細心培訓!
總而言之,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運用課程標準貫徹教學過程,進行精心地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一切為了學生”的目標也才能真正得以實現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還要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資訊技能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增強對課程的綜合能力和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儘快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推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全面推廣,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教師。
新課程心得體會17
今年暑假,我市進行了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跟蹤培訓。在這炎熱的夏天,老師們懷著滿腔的熱情積極的投入到了培訓中,每一天,我們認真收看專家影片講座,閱讀專題講座的電子文字,詳細的做好筆記,積極參與線上提問,探討評論,學習其他老師的作業並發表評論,有時候還可以參與與專家們的線上研討。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但是每天都有收穫,一天一個進步,過得很充實。我身邊所有的老師都感覺受益匪淺,豁然開朗。作為一名化學一線教師,我這幾天的培訓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滿懷。
高中化學新課程與現行和原有課程相比,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課程,要不斷的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和知識體系,及時補充新知識,並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更需要調整自己原有教學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學節奏適應新的教育形式。新課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知識體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新教材採取模組式教學,分選修和必修兩類,採取學分制,因此新課程表現出模組化、多元化和層次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以三條內容線索來支撐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和落實,體現知識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要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回歸社會,以高視點、大視野、多角度、多層次地傳授知識和方法,將化學溶解於實際生產生活中,再結晶出來。
化學新課程教學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有效地選取和組織素材,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掌握好不同模組的教學內容上的深廣度,充分有效地體現新課程教學設計上的功能與價值,要求我們必須關注課標與教材的聯絡,關注教學素材選取與教學三維目標的落實,根據不同的教材和學情做出不同的處理,從整體上把握其共性與核心觀念的形成。新課程的化學教學要求教學思路必須要清晰,從實際生活引課,設計一連串驅動性問題,探究式的實驗輔導教學,遵循學生認知上的發展規律,發揮學生的求職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思維方式方法的形成,重點落在學生能力身上的提升。
幾天的培訓,即將過去,但卻像一場及時雨,給我們這些渴望課改的老師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對改革的期望,給每一位即將投身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充慢了電,讓我們每位教師都滿懷勇氣和信心去面對新課程。這次新課程改革培訓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透過學習我們不僅還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們每位一線的化學教師都在化學新課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儘管改革之路不會一帆風順,新課程改革對我們來說是挑戰,但對於我們來說,改革更意味著機遇,讓我們有機會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透過這次培訓,我們堅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強了改革的信心,無論困難多大,我們都將堅持不懈,為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廣作出應有的貢獻。
新一輪高中化學課改的大幕已經展開,我們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們任重而道遠。新課改之路剛剛起步,不會一路坦途,我們惟有迎難而上,知難而上,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才能將新一輪的教育改革紮實的推進,將我們的教育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學習是我們終身的課題;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階段性的學習和培訓即將結束,但新的學習序幕才剛剛拉開,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和全新的教學理念投入到這正在到來的改革浪潮之中去吧!
新課程心得體會18
一、 正確樹立高中化學課程理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有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建立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掘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方式。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 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力求培養出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有創造能力的時代性人才。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充套件內容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組中要掌握的程度,瞭解在選修模組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2、分析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定,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瞭解、借鑑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於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3、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路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十天的培訓,即將過去,有那麼多的經驗供我們借鑑,有那麼多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連同這次新課程改革培訓本身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透過學習我們不僅還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們每位一線的化學教師都在化學新課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儘管改革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新讓我們大膽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透過這次培訓,我們堅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強了改革的信心,無論困難多大,我們都將堅持不懈,為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廣作出應有的貢獻。知識日新月異,歷史已經進入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階段性的學習和培訓即將結束,但新的更繁重的任務等待著我們,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和全新的教學理念投入新一輪課改中,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的人民教師。
新課程心得體會19
本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生物新課標及新教材培訓,經過老師們兩週的新課程培訓及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結合對新課標、新教材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本人感觸頗深,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1、理解新課標的設計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
(2)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3)倡導探究性學習。
2、新課標凸顯核心概念:
生物新課標有四十七個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概念”是為了幫助學生用重要概念構建起一個知識框架,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一些事實性知識有條理儲存在這個框架中,又可以為日後接受和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提供平臺。由此可見,“突出重要概念”是為了幫助學生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間的記憶體聯絡形成一個科學的知識體系,關注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發展性認識,保障了生物學知識在認識層次、範圍深度上的連續性,體現了生物的科學性和發展性。
3、新課標要求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
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主體的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教師應該轉變生物教學理念,加強生物理論的研究,不斷提高適應新教材能力,才能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學習的激烈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的藝術在於能激發出學生心靈的感情,而且這種工作做得愈細緻,愈有感情,從孩子心靈深處湧出的力量便愈大。
4、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探究能力
江澤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已是勢在必行。新課標和新教材注重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特別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就必須努力為學生創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
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培養的過程。新課標的第一個內容就是科學探究,首先向科學家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基本要求,接著嘗試探究水溫對金魚呼吸的影響,在探究水分對植物生存的影響讓學生科學探究的五個步驟內容,並知道怎樣設計對照實驗,逐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長期不斷的積累,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在以後探究過程中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作出假設,並透過觀察、實驗和調查等手段獲得證據和事實。學生透過探究來體驗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與認識世界的過程。由於實驗過程由學生自己設計和操作,書上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實驗中突出學生的思維方法,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
5、重視課堂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絡
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至用,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比如在學習“人體對資訊的感知”時:球場上的運動員是透過身體的哪些器官外界獲取資訊的?眼球的附屬結構分別對眼球的具有什麼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傳染性眼病?這樣預防這些傳染性眼病?小孩翻“白眼”“白眼”是眼球的什麼結構呢?光線強時瞳孔怎麼變化?光線弱時瞳孔怎麼變化?黑眼睛和藍眼睛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外界一束光線在到達視網膜前,必須經過哪些結構?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在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溢於言表。
6、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
以前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學習結果的評價,不注意過程的評價,不利於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過程要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評價,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重視檢測學生的知識目標達成,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檔案夾”的形式記錄形式的發展,肯定學生的點點滴滴成績,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綜合評價。
7、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學校教學裝置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圖書館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利用社群課程資源,包括社群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動植物標本館、動物園、植物園、少年宮、科技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良種站、養殖場等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無形的課程資源。充分重視資訊化課程資源的利用,包括各種生物教學軟體、網路上的生物科學教育資源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讓學生產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綜合評價,有利於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認真努力貫徹落實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出更加光彩奪目的人生。
新課程心得體會20
在今年的新課程培訓中,我們觀看了兩節全國優秀地理教師的比賽課,兩節課同課異構,均講的是新課程必修二中的一節課,但風格迥異,一節是典型的傳統教法,一節課則充分的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滲透了新的教學理念,帶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衝擊。是啊,新課程,如果沒有新的教學理念做支撐,必將落得和上一輪的課程改革一樣,沒有多少變化,國家的課程改革又將流於形式。
聽了張海晨校長的報告,我更加堅定了上面的想法,也堅定了課改的決心。特別是張校長展示的那兩幅關於“學生對所教內容兩週以後記住的平均率”的塔形圖的對比,更留給我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此時還不積極投身於課改,那怎麼對得起國家、人民對我們的信任呢?
在我們學校的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實踐中,我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有的時候在課堂上我也會覺得彷徨,許多的地方在實際的操作中感覺不夠流暢,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這些都讓我難以平靜安心。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時間不夠用,室展、簇展的關係未能很好協調,存在重複低效的現象,還有就是學生參與展示的積極性不高、或展示權老是集中在少數學生中的問題等。而在張校長的報告中,我受到了許多的啟發。
首先是簇展和室展的關係,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認識到了簇展在一節課成敗中的關鍵性作用,只有簇展進行的充分,才能保證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在大多數同學中得到落實,保證新課堂的高效。而在實際的課堂實施中,往往我們的簇展、室展內容一致,導致許多同學對簇展的參與缺乏積極性,在簇展中常常置身事外,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而站在一起。同時,簇展、室展的重複也是我們課堂時間緊張的主要原因,當然,這其中也暴露了我們教師還不夠相信學生,還不敢放手,總是擔心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準確、不夠到位,必須在室展中親自把關才行。聽了張校長的報告,我認為我們必須提高室展的針對性,使簇展、室展更靈活一些。室展我們應該展示的是學生簇展中普遍不能解決的問題,方式上可以是向我們以往的集中展示,也可以像李校長提到的真正放開、實施超市式的方式,即以黑板為載體,打破學簇的單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自選位置參與展示交流,由每簇確定一位題長來負責重點展示和組織展示。而如果簇展能夠把問題都解決了的話,我們完全可以不進行室展;又或者簇展困難重重,沒有明顯效果話,我們則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室展,在室展的基礎上,再利用簇展的形式進行課堂檢測,深化學生的理解。
第二,是關於學情調查。張校長在報告中提到,每節課的實施中有三次學情調查,我認為這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今後在課堂實踐中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張校長介紹到的三查,一是在獨學階段,對學生自主探究結果的調查瞭解,二是在小展示環節,即我校的簇展環節,對學簇合作探究的結果的調查瞭解,三是在大展示即我校的室展環節之後的課堂檢測中,具體把握每位同學對當堂內容的掌握情況。在我們學校的課改中,也有對學情調查的要求,但是沒有張校長介紹的那樣理性、具體。三次學情調查,時間不同,我認為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我們在具體的實施中一定要靈活、高效。比如第三查,張校長介紹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簇的力量,以學簇為單位對每位同學當堂存在的問題記錄整理,這樣的方式既節約時間,同時又將教學效果落實到每一位具體的物件,我覺得的就很好,很值得我們借鑑。
第三,是關於學生的預習。我們學校也曾提出獨學、對學(同層次)、群學的概念,但並沒有得到具體的落實。我認為在今後的預習課上,我們要逐步引入這樣的方式,可以將預習課進一步進行分割,第一階段由學生獨學,必須保持絕對的安靜,而第二階段則是學簇內的對學、群學,透過合作,提高預習課的效果。當然,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簇建設座位的編排要合理,以保證各層次的同學在簇內都有比較好的合作伙伴,形成和諧的合作探究的氛圍。
第四,是關於學道的編寫。我們學校的學道編寫雖說領導層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始終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效果,沒有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同,這已經成為制約我校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的一大問題。在我們檢查學生的學道時,經常會發現對於學道中的有些欄目如學習目標,學生並沒有認真閱讀,或者有的欄目學生並不喜歡去做。甚至於我們有的教師不喜歡使用學道,自己就對學道不夠滿意。張校長在報告中提到:“一切問題從學生中來,一切答案從學生中找。”我認為我們在學道的編寫中,也應該引入學生的思想,我們要了解學生喜歡的學道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引導等。在充分的瞭解學生的需求之後,我們教師再結合我們的思考,融入我們的思想,設計出有效的學道欄目和內容,以起到真正的導學的作用。同時,從教師層面,我們一定要精誠合作,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依據課程標準學情,充分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多種資料等,精心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將知識問題化,一方面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高高效的行動路線圖。
總之,在張校長的報告中,我深深的認識到,高效的課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鑄成的,他們的那些成功的經驗背後也蘊含著許多的汗水、許多的辛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堅定課改的決心,要不斷的創新方法,積極實踐,認真反思、不斷提高,努力使我們的專業發展與學校的課堂改革相結合,創造出我們無悔的燦爛的教育人生。
新課程心得體會21
新頒佈的課標強調:“語文學習具有重感悟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因此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要重視形成性評價,變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為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做到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語文教學要徹底改變那種教師獨掌評價人權、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內容繁瑣機械的狀況,真正讓評價成為改進教師教、學生學,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手段。”這是針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確定的評價目的。強調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突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理念。
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承載著傳授知識,訓育人才的重任。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全面。語文學習是一個複雜的場域,它包含許多學習方面,諸如聽、說、讀、寫。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自己的語文實踐,打破以“讀、寫”為中心的語文評價體系,拓寬語文教育的視野。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用現代的評價眼光關注學生的學業水平提高,又關注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這才是關注學生髮展的全部。
全面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考察,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無疑是評價中的重點。獨立閱讀,主要立足於理解能力的培養。鑑賞閱讀,旨在“注重審美體驗”和發展“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學類文字中“不同文體作品的閱讀鑑賞能力”。探究閱讀,立足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力求明確界定可以預期的學習結果,闡述學習的內容。要針對語文教學過程的前、中、後三個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教學評價的重心放在能夠改進教學品質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形成性評價上。語文教學目標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因為沒有一種評價方法可以用來評價學生所有的重要學習結果,任何評價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侷限性。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改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因此,獲得一個正確的診斷結果或提供正確的評價反饋資訊,對達到最終目的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在不同的情境中評價學生的表現,可以讓具有不同情趣和經歷的同學參與,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評價工作中來,保證充分客觀地判斷學生的學習是否產生了良好的改變。無論如何,教學總是在某種情境中的教學。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讀寫聽說的語文能力,都離不開特定的情境。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評價不能離開教學的情境。
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合理評價,可以作為我們改進教學的參考,作為補救教與學的依據。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結果,教師可以明瞭自己在教學上的缺失,判斷教材的可用性,判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評價的結果,為我們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參考資訊。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合理評價,還可以讓我們瞭解學生的學習型別,可以作為教師實施補救教學的依據,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習型別的學習行為特性,以及不同認知結構缺陷的所在,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個別需要的補救教學的策略與措施,個別輔導,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新課程心得體會22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我們一線老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和理念,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才能充滿生機。
課堂教學活動是否能開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備課的質量,所以我們應該從備課著手,從學生出發。美術老師不僅心中要有教材,課前有準備,小至一節課的準備,大至一個單元、一學期的準備,更要心中裝有學生。教師要有強烈的訓練意識,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會思考、會學習。老師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時又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再模式的“規範”中自由地學習,自主地學習。
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的“自知之明”、“揚長避短”和“自我超越”,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強烈 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的身心得到自由、主動、充分的發展。我們注重對學生訓練:學會最基本的美術語言,學會最基本的美術表現方法包括製作方法,學會想象,學會評價。
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訓練要求:美術基礎好的,悟性高的 ,要訓練他們學會創新和求異;美術基礎一般的,要訓練他們學會在不斷模仿 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新增;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要訓練他們學會模仿和臨摹。
總是,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只有師生在課堂上進行密切配合,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教學才有“有效”可言。
新課程心得體會23
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過去的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機械重複、簡單訓練、接受學習。一般以組織教學、講授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檢查知識來展開,其基本做法是:以紀律教育來維持組織教學,以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識,以背誦、抄寫來鞏固已學知識,以多做練習來運用新知識,以考試測驗來檢查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來顯現出來。它以知識的傳授為核心,把學生看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進行教學,雖然強調了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卻是以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革新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新課程背景下的許多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都在發生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倡導,組織與促進,既有宏觀調控,又有微觀指導,體現著新課程理念下的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係與教學行為。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所以今天我們要強調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要把所有學生的學習都提高到一個自主學習的高度。
學生不僅要有牢固的“雙基”、較強的能力,而且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養學生具備嚴謹的作風、良好的習慣、頑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等科學品質。例如,要求學生解題時要格式規範、書寫清晰、表達準確、思路嚴謹,單位和有效數字符合規定;測試時要施考正規;講評時,要全面剖析學生心理因素、不良習慣等所造成得失分;組題時,設計一些有陷阱、干擾因素大的題目,給學生提供接受挫折的機會,鍛鍊他們堅韌不拔的信心。這樣,可以使學生終生收益。
以上是我在培訓中的一點體會,作為一線教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更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加強業務學習,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培養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新課程心得體會24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開展。作為一名高中部的老師,能否以理性、從容的心態迎接新課程?新課程與舊課程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實施我們的教學?帶著這些疑問,我進行了認真的學習。
學習主要圍繞著“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標、高中新課程的結構、高中新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高中新課程評價改革、高中新課程的組織與推進”等六個方面進行較為詳盡的學習。透過學習,我認為:這次改革主要有兩大變化。
一是課程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即由學科課程架構而成的平面結構變為由學習領域、領域下的科目及科目下的模組來構成一個立體的課程結構,從而多方位,多層面地對教學實施提出要求。其中,設定模組,是本次高中課程結構改革的亮點,也是推行新的高中課程理念,體現新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基礎。
二是課程管理上推行選修制與學分制,這是建國以來我國在高中階段完全貫徹選修制與學分制的第一次。選修制與學分制的實施,意義十分重大。
面對新課程,我思索:我們應以什麼樣的心態來迎接新課程?過去的教學方式以及所積累的教學經驗是不是都用不上了?心裡沒底,感覺不安。
透過學習,我認識到:新課程一定會帶來教學上的某些變化,但這些變化一定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可能是原有的教學實踐就有的。我們應持一種實事求是的課程發展觀,對課程方案與教學實施的內在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對自己的教學經驗充滿自信。有了這樣的心態,實施新課程才能從容而不盲從。為此,我意識到,在進行新課程教學實施之前,我所需做的一項工作就是清理和反思:在自己的經驗中有哪些是好的,是需要發揚光大的,有哪些是不好的,需要逐漸去除的;在我們所瞭解的他人的經驗中, 有哪些是值得借鑑的,又有哪些是需要引以為戒的?在這樣思考的基礎上,學習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制定出自己的教學轉化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回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夠不盲目、不緊張,從容地實施新課程 。
新課程心得體會25
通過幾天的培訓,收穫甚多,感受頗深.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學習既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二、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
以前,我們習慣於已有的教學“經驗”,即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歸結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抄、學生記,上課做不完、課外繼續練,熟能生巧。因此,不是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而是喜歡按自己所謂的“經驗”、過程歸納整理為某種思路、模式或結論,然後直接“塞”給學生,甚至要求學生上課記下來,回家背出來,考試時默寫出來。在大量反覆操練的基礎上達到掌握的目的。教學評價時,主要看其學習的結果,即分數的高低。而課標中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我們應改變過去那種輕過程,重結論而依靠重複操練的“驗性”法,按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開展教學,減輕學生大量的重複操練產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三、應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著力點之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正把學生當作數學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對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的心理規律,創設情境,注重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參與動機,強化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興趣。從而使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收集、反饋資訊並作出評價調控。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於有畏難情緒不積極參加學習的學生,教師應給予真誠的鼓勵、熱情的幫助、細心的輔導,促其從“我參與”變為“要參與”增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多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說、議、做、練等多種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努力營造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濃厚氛圍。達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使學生在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四、應重視釋疑解難過程的調控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習慣。”對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設疑、質疑、釋疑、辨錯。
設疑,即放手讓學生髮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學生如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表明他們已在積極探索事物之間的關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透過設疑,培養學生追根問底,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對此,教師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和積極的鼓勵。
質疑,即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不滿足於教師的講解,對教師的講解產生疑問時,教師應加以肯定和鼓勵,不要忙於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應採用交流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觸發思維,尋求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好學甚解,凡是多問的精神,讓學生“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釋疑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疑難問題。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學民主,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敢於舉手發表與師生不同的意見,積極去找問題找病因,找解題方法。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富有創新、敢於實踐、獨立思考的精神。
辨錯,即學生對教師的有意示錯,進行分析判斷,提高防錯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有時可恰到好處,有意地把估計學生易錯的做法顯示給學生,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後透過師生共同分析錯因,加以糾錯。達到及時、有效預防,並避免學生出現類似錯誤的目的。這樣,可防患於未然,並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心得體會26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方法、場所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育,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在愉悅的情境之中輕鬆、全面地認識物理規律,掌握並正確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如此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美育情境,降壓減負,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美
課堂美育環境創設,需要透過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學得有趣有用,從而喜愛物理學,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實驗教學。物理教學以物理實驗為根基,每個測量、測定中研究型實驗、教師演示實驗、課外興趣實驗,無不給學生留下真實感。尤其是演示實驗選用的簡單易操作的器材,越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用具,教學效果越顯著。
2、直觀教學。對於實驗室無法完成的實驗,可採用掛圖、放映幻燈片來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直觀感。
3、激趣設疑。物理是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一門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求知好奇的心理,開展有趣的實驗,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實驗,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用彈弓研究動、勢能轉化,用青黴素瓶做大氣壓存在等實驗。根據這些實驗現象提出設問,讓學生思考,隨著教學展開而揭示謎底,學生能夠知道物理知識來源於人類社會生產實踐和生活之中。
4、反差之比。對於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採取反差對比教學方法,加深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的印象,正確區分不同物理量的內涵,從而達到認識物理規律的本質。如歌曲與嘈雜聲對照,區分樂間與噪聲;拿出凹面鏡與凸面鏡對太陽照,請學生觀察聚光點,再讓學生用這兩面鏡給自己照像,對比兩面鏡的作用與功能。
5、生動、新奇、真實的舉例。物理來源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離不開舉例說明或驗證。用生動、新奇、真實的事例予以補證,能夠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這些引例包括:社會新聞、訊息、歌詞、詩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二、挖掘課本美育素材,展現美
初中物理課本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工具,它不僅注重傳授本學科的功能,而且在編寫的思想、體系、內容上融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體,蘊含大量美育素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形象感染美。課本將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如介紹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刻苦鑽研的精神,啟迪學生樹立積極探索、勇於求真、追求進步的信念;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用具體的事例和大量的圖示描述我國勞動人民、科學工作者對物理學發展的貢獻,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漢代磚刻圖片、滑輪使用記載、明代發明的火龍、現代超導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影象畫面的直觀美。人的視聽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要引導學生觀賞影象畫面,直接感受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真實美。課本配置的圖有:演示實驗圖、有趣的物理現象圖、實驗工具圖、物理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事例圖、自然景觀圖、科學家肖像圖,看過這些生動而直觀的畫面,給人以觀形如聞聲之快感,對學生認知識意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助動作用。
3、內容新穎美。新編教編寫的又一特徵是在思想內容上有新穎的美感。新增內容有必學內容,如聲學、無線電通訊常識等篇章;有常識性瞭解知識,如磁懸浮列車假設理論、放射性元素等;有閱讀性新知識,如火箭、鐳射知識等,這些新知識不僅給學生新感覺,還拓寬了學生認識視野,感受到物理學富有新穎的創造性和現代新氣息。
三、發揮想象,拓寬認識領域,激勵學生髮現美、創造美
1、編制習題。根據人類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物理實驗的資料編制習題是個有趣的活動。學生樂於參加這項活動,學會從簡單的已知、求條件對換、補充條件到自編習題,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進行再創造。由此認識到物理習題編制並不神秘,都是人的意識的產物。教師再順勢抽幾道習題加評比,看誰編題較好,更符合實際,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2、一題多解與一題多為。習題課教學不是簡單的分式中數字的演算教學,而是圍繞題目給定的條件指導學生明確習題考察的知識點,挖掘習題中的隱含條件和等量關係,學會用公式解題,思索習題解法的可行性,聯想習題的可變性、延伸性,使學生能熟練地從不同方面學會一題多解。對可變性習題可採取增補或變換條件、結論等方法進行,使學生學會解答模型題,達到觸類旁通,提高應變能力。
3、摹擬實驗故障。實驗出現故障是常見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參與實驗操作的每個學生會遇到不同的故障,要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教師應事先在課堂上透過設定故障,並加以摹擬,增強學生的分辨能力和識別能力,提高認識的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測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進行測定。如物質的密度、導體的電阻等,由於選擇測量的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會一致,但結果相同。以此引導學生加以想象,選擇較合適的測量方法,達到理想的測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