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精選28篇)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精選28篇)歡迎大家閱讀與收藏。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

  暑假中,在x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共同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過後,我收穫頗多。這段時間的再讀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這幾年的中、高年級的教學工作經歷,也使我對閱讀教學該怎麼教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想法。

  一、新課標、新定位

  談到語文閱讀教學,我們總要思考“為什麼要學會閱讀呢”、“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這兩個問題最後常常會回到一個共同的糾結點——“讀就是為了寫嗎”?固然讀寫結合很重要,讀也能促進寫,但是讀就是為了寫嗎?而且讀了就能寫嗎?顯然,對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的位置擺放上,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提出新的考量了。閱讀應該有它自己的獨立意義與重要作用。解讀新課標,我們不難理解。閱讀,即運用語言文字獲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鞏固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透過閱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與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重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語文課程標準》為此設立了新的閱讀教學理念。因此,作為語文教育者,我們責無旁貸要讓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閱讀能力。

  二、新定位、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為每個學生的對生活的認知和個人知識建構都不同,所以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字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突發奇想”;將自己的感受與文字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字的內容及表達另行設計等。在教學《麥哨》、《鄉下人家》時,文字中對鄉村兒童生活樂趣以及農家生活描寫的場面非常多,由於學生都是有著真實的農村生活經歷,因此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對比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鳴,更能真切的體會到草地上翻著跟頭、吹著“麥哨”、露天吃著晚飯的樂趣。甚至學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這種質樸而又獨特的鄉村生活場景。這種閱讀方法,並不需要教師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學生也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構建,甚至創造意義。再如:閱讀敘事性作品時,要求學生能瞭解事件的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逐漸形成自己一套也許還算不上完整、良好的價值觀體系。但是教師在原有的價值體系上旁加引指導,學生會在閱讀中加引內化並遷移運用。如《夜鶯的歌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中,學生會逐漸對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有一定的認知,這種認知在對夜鶯與德國軍官的人物形象認同中會遷移運用到對五壯士與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這個基本的憎惡的價值觀的體系形成正是老師與學生、文字、作者之間的一次的集體閱讀交流、建構直至內化。

  三、新體驗、新理念

  為了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中閱讀教學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又具體規定了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這些都表明,在“大語文”教育觀念下,閱讀教學要立足於課本但決不能禁錮於課本。課內閱讀固然重要,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閱讀二三十篇文章,也僅僅是多收了幾十條“魚”而已。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樹立“連結”性閱讀教學觀,授給學生以“漁”。如:以作者為連結點,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的作者林海音為縱向,拓展閱讀林海音《城南舊事》。以體裁內容為連結點,以童話體裁橫向連結國外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劇童話《海的女兒》、《紅鞋》以及國內童話作家張天翼的《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秘密》。加速學生的拓展閱讀,能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加寬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學中把新課標的閱讀教學新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轉化成便於操作的具體方法,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

  要讓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要求與閱讀量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在教學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冗長而瑣碎的分析,以教給方法和培養能力為主,幫助學生學會分析、理解、感悟,將多餘的課時用於指導課外閱讀。每週我們會把學生帶入閱覽室指導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學會為自己選擇的研究課題查詢相應的資料、積累資料,班級中也會成立班級讀書角。這樣保證了“閱讀源”,在閱讀的基礎上,儘量培養閱讀的反饋能力,學會交流,訓練把讀的內容用精煉的語言複述並儘可能的談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在閱讀前,老師可作一些相應的關於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資訊,讀後可以開展讀後感交流活動,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水平。甚至可以開展一些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將閱讀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最終能在老師有步驟有計劃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閱讀的量,也提高了閱讀的質。

  這樣的閱讀,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養成對老師的依賴。大量的有指導的閱讀,並且是精品的閱讀,必能提高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所以閱讀教學能否落到實處,決定了一個學生基本的語文水平。我們呼喚真正的有實效的閱讀課,呼喚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帶來的生活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真實的體現出來。

  五、新策略、新原則

  幾年語文教學工作,我總是不經意陷入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喧賓奪主”的教學情況中。但在學習新課標後,我能清楚的體會到,其實,語文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新課程剛剛起步,而這次學習也讓我體會到,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我還要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

  透過暑假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我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透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樑。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結合“四基”、“四能”,靈活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

  伴隨著新課標“四基”、“四能”的提出,緊跟著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腳步,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學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吃透文字中的“八個著眼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才能設計切合實際的目標,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

  二、準確把握教師角色,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解放自身思想,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本領,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時,老師先不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提問題、想問題、鑽研問題。明人陳獻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先決條件。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課堂上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有熱情?因此,在備課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思維特點及生理心理狀況進行分析。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3

  有幸聆聽了奔牛實小的潘老師解讀20XX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感覺受益匪淺。新出臺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比原課標,其改動比較明顯。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1)體會: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領悟: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3)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4)反思: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衷心期盼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自己能再次變成一個“新”老師,接受新挑戰!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4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如何能把音樂課上得有聲有色,如何讓音樂課成為快樂的課堂,使音樂課堂真正成為美育的課堂呢?

  一、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反思:

  音樂美育的目標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兒童的身心,讓他們自由地學習、快樂地學習。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長的快樂,才能喚起兒童對學習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併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的動力。也只有快樂,才能催發兒童對學習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創造。

  二、我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新的教學理念提出,以審美為核心。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一定要具有音樂審美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的特點,讓學生“動”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進行探索,總結為以下幾點:

  1、用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態帶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音樂教師應該加強修養,注意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情緒,著力提高調節和控制整個課堂環境的能力,使學生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2、音樂“生活化”

  在設計具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絡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使音樂學習成為一項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學生能夠透過學習去親身體驗到音樂和生活不可分隔的關係,享受到音樂的樂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讓音樂課堂成為感受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天地。

  (1)、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學中適當地介紹偉大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和講解音樂家的優秀作品,會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的識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語言美音符、樂句組成的旋律所表達的感情即音樂語言。在教學中透過聽、唱、欣賞等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樂語言。

  三、結論與啟示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培養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5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斷的自來水;做為一名教師,必須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學習科學的教育思想,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擁有淵博的學識,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培養較強的人格魅力,具備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讓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成為一個持續學習、深刻理解數學學科知識的過程;成為一個數學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為一個數學教育觀念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成為一個數學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透過培訓,促進了自身專業的發展。

  透過培訓,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充電學習,努力具備豐富的知識內涵,紮實的數學專業知識。努力擁有寬厚的教學文化,瞭解學科的核心知識,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控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體會其中蘊涵著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等。

  二、透過培訓,對新課標的理念與變化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和較全面的認識。

  在新課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所以,在新課標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三、透過培訓,感受到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正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文字,感知知識,從中感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並深深體會到知識與現時生活的緊密聯絡。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6

  透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點燃這把火,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訊,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資訊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

  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7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透過新課程教學改革專題培訓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

  1、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體育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裡,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要主動的進行知識建構。透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領域目標。

  3、《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為此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改革評價體系,改變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5、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索學生喜歡、符合本地區、本校、教師本人特點的教學內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的集體行為,即在學校校長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進行的,不是教師個人行為。

  6、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現成的教科書,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佔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

  7、教材是範例。以往我們總把教材看作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這種教材觀的實質是“教材即知識”,因此,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必須是定論、共識或某一領域公認的原理、法則、定理,排除有爭議的問題,不給學生髮揮空間和討論的餘地。這種遠離生活情境的“學科中心”或“學術中心”的教材觀,與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基本理論相去甚遠,隨著新課程的發展,對教材的觀念轉向“示範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物件和內容,而是引起學生認知、分析、理解事物並進行反思、批判和建構意義的中介,是案例或範例。

  二、實踐過程。

  1、瞭解學生。開學後,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然後進行教學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後確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對學生的調查瞭解,對照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標準,確定學年、學期教學目標。

  3、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的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例如體育理論考察:學生自己命題,寫好答案,填上自評分,教師進行評分。

  4、努力適應新學校教育教學要求。新教師、新學校、新學生,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儘快適應新環境,摸索出學生喜歡的課堂形式。本學期大概用了5節課,在教完新廣播操的同時瞭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發現男生比較喜歡籃球、足球,女生對球類興趣不高,但喜歡教師組織遊戲活動,根據學生的這樣特點有計劃的開展教學活動,高一年級學習效果比較明顯。

  三、對新課程實踐後的一點體會。

  (1)、“課堂”的觀念變了。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在過去,我們常常把教師的課堂行為類比成舞臺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舞臺,認為教師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是無互動、無交往的,而教學必須要藉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才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只是在於教師的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為,是我們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獲得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知識走向學生,一種是學生走向學生。前者是在仔細的“加工”知識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再現知識,以單位時間傳授知識為主,後者是在仔細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為知識的佔有者。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期盼。我們體育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更要注意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價值,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從不同的角度,課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置於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才能生動,有活力。

  (2)、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以往在小學或高中教材內容,現在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進行教學。例如:小學的一些技巧、遊戲、高中的球類。

  (3)、評價方法的改革: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向激勵、反饋調整。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模評價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透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體育與身體健康相聯絡。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和五個領域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的更多、更仔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表現出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我現在正在探究:根據學校的體育競賽,確定教學計劃和進度,讓學生學與用結合,提高興趣,進而形成學校制度,促進學生課餘體育活動的開展,使體育教學形成良性迴圈。

  (6)、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現在的課堂形式多樣,經常有學生討論、評價、交流,讓大家共同提高,教師多是鼓勵性語言,學習內容寬泛,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強引導。新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防止這種情況:教師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同學間的言行傷害另一個學生的自信心。

  (8)、教師要多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或由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練習方法,提高教學實效,同時體育教師應由教練型向陪練型轉變。

  四、課改中遇到的問題:

  1、體育教師素質提高的問題,一方面是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是學習時間。

  2、可借鑑、可參考的實踐經驗少。由於是新事物,現有的資料,方法很少,許多教師都有這種疑問:新課程到底該這樣教。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對我們每一位教師又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去探索、去嘗試,形成的做法、思想,就是課改的經驗、成果。

  3、以人為本,多鼓勵、多表揚這種氛圍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許多優點,同時不可避免的存在缺少挫敗感,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的性格,甚至極不謙虛。而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任重道遠。

  4、因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評價方法靈活,體育教師想“偷懶”很方便。如何規範教師教學的問題。

  5、生成新課程的問題。如何根據學生的需要,結合學生、學校的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校校本課程。

  總的來說,透過《新課標》的學習我清醒地認識到,體育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更應深入研究,不斷探索、不斷加強學習,勇於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時代改革的特色!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8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角色的轉化!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透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9

  一、識字寫字教學

  看了《新課標》之後,我對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讓我明白我們所說的識字寫字教學不僅僅是識字教學,應該貫穿小學甚至初中、高中各年段語文教學的始終。在識字中、在閱讀中、在習作中體現著字詞教學。字詞教學體現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的第一步是識字教學,得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認讀字詞。

  而識字寫字教學不僅僅是認讀,正確的理解也相當重要,對於字詞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書理解字詞;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語;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重點字理解詞語;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利用找近義詞或者反義詞來理解詞語;拆字、組詞法來理解詞語等等。

  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字詞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發散性。我們可以讓學生來做一個詞語遊戲——生字開花。即:根據生字的特點,鼓勵學生多組幾次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髮散思維,去思考由這個生字詞可以想到哪些成語、哪些古詩句、哪些俗語警句等等,這樣孩子們由一個生字可以積累好多新詞語,認識好多成語、俗語、古詩、名言、警句。這樣的字詞教學,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詞彙。

  識字寫字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運用。所以,在字詞教學中,不僅應該讓學生正確認讀,正確理解,豐富積累,更重要的是能靈活運用,為了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如:能用一個詞說一句話;能連用兩個詞寫幾句話;能用更多的詞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甚至用給定的幾個意思毫不相干的詞語、句子等寫一篇小練筆等等。

  二、閱讀教學

  語文學科不同於其它學科,它不僅蘊涵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還具有獨特的學科性質,即:工具性、綜合性、基礎性。所以,語文教學的本質任務就是讓學生透過閱讀,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鑑賞語言、運用和發展語言,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倡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重視透過課內的朗讀、默讀,逐漸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關鍵是讀出味道、讀出樂趣、讀出所得,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

  而“讀”是理解文章的一種有效手段,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體會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認為閱讀教學的活動設計可

  以採用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達到訓練的目的。採取示範讀、試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讀”這種行為與課文的內容,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結合在一起,不是為讀而讀,而是用讀的方法訓練學生經歷一個由“自己讀——學習讀——練習讀——個性讀”的提高過程。

  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地把學生當作活動的主體,設定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情境,然後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空間與時間,讓孩子去讀、去想、去悟,並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自我閱讀的活動過程中,及時圈畫出重點詞句,在書中空白處記下自己在自讀中的感受及認識,用不同符號標記出自己的疑惑之處,達到自動探究、主動發現的目的。啟發學生讀讀、想想、劃劃、議議、多讀多想多體會。剔除與重點無關緊要或易讀懂的部分,突出重點的教學,突出自學方法的點撥,使學生不但學到知識,而且智慧也得到快速的發展。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擁有新的頭腦,新的思維,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為培養擁有新頭腦、新思維的個性學生而努力。

  三、口語交際教學

  學習和使用語言是一種能力,它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訓練。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無論是語文課程還是數學課程,甚至是音樂美術課程,處處都有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值得探討、交流的內容,這就為學生的語言鍛鍊提供了實踐平臺。以口語交際課程訓練為關鍵.從《聽說訓練》到《口語交際》,儘管形式與內容都有大角度的轉變,但它們的根本宗旨都是培養學生能聆聽他人表達、清晰表達自己想法的習慣。它要求教師要認真上好生動有趣的口語交際課,為培養學生的個性表達提供紮實有效的基礎。於是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有著它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語文教材訓練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很有效的辦法。教材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種形式。同時,教材在閱讀課文及基礎訓練題中,也都編排了人物對話交際的訓練內容。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儘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表達實踐。所以我覺得我們應憑藉語文教材,加強語言表達訓練,以課堂教學為平臺,訓練學生規範表達。

  除此之外,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極富感染性,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達的強烈慾望。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在課內外給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語言表達。這是語言表達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針對教材實際,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引起學生語言交際的慾望,激發他們語言交際的熱情。以校園活動為平臺,創設交際情境,促進

  學生表達個性化,由於依託教材的口語交際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思想與見解造成一定的限制,致使學生的表達只能停留於一般的口齒清楚階段。因此,學校、班級、教師、學生之間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形成學生個性表達的大舞臺。還可以開展讀書活動。由班委商議制定活動時間與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內容。

  四、教師的心理素養

  其實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必須首先承認自己的身分,按照自己的身分進行專業活動。教師只有在思想上承認自己的職業身分,按教師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才能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才能約束自己,不參與有失教師身分的不良活動,自覺抵制外界對教師工作的不良刺激。

  一個教師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就會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教育學生有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為歡樂,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反之,當一個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不良,有教育偏見,厭煩學生,他的情緒、教育行為都會有異常表現,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努力加強學習,改善自身心理環境,適應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要求教師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鎮靜,能接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如果教師毫無承受能力,一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喪氣,那是無法搞好教學工作的。在工作中缺乏魄力,遇事縮手縮腳,不願管和不想管學生,怕引起麻煩,怕承擔責任;或者對學生方法簡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都是不利於教學的。所以,要主動承擔難度較大的教學工作、管理工作或擔任班主任工作等,透過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磨練自己的耐性。隨著一個個困難的克服,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總之,對工作、對生活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克服負性情緒對自己的困擾,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經常進行自我調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忠誠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樂觀地生活,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工作與生活。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0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矗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矗。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矗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1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透過課程改革,促進美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因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徵,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在現代社會中,隨著資訊化程序的加快,影象作為一種有效而生動的資訊載體,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透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資訊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學校體系中,大多數課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號的基礎上,而美術課程則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而向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美術課程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

  (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透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向學生提供了技術性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和善於實踐的心理品質。

  (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程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注意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使本《標準》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透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透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為促進學生髮展而進行評價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2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深入瞭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其中的理論精悍而抽象,需在反覆揣摩中才能領會。

  我對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活動構成的,教師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應有良好的關係和相互配合。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由於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支配,教師大都比較主動,而學生大都比較被動,何談平等與對話?

  在新課程中,一直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試想,在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迴圈。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教學的民主性。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

  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教學的開放性。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因特網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

  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3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

  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透過文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

  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4

  這次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的培訓活動,對於一名執教於農村小學教師的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對我的教學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師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對這次學習活動的總結:

  一、識字寫字教學

  首先我們教師有三個方面要去解決,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區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負擔過重。在低段要讓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第一學段的重點,漢字書寫的教學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養成的過程。

  二、閱讀教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內容是識字、寫字、讀文、理解少量重點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華麗轉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不應代替學生分析閱讀,應該讓學生自己多讀。在理解課文上教師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閱讀,利用閱讀期待,反思。除此以外,還要認真抓好讀書這根本環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三、寫作教學

  一、二年級佈置作文不合適,經修訂後一、二年級的定位是“寫話”,三年級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學建議上引導學生要寫真話,不套話,不抄襲,不寫假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與思考、表達和創新的能力,善於將讀與說,說與寫相結合,進一步突出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也可以合理的利用資訊科技與網路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讓學生能展示交流與相互評價的機會,互相促進。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5

  最近,再次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認識,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不斷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識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們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四、改變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把學習數學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五、建立新的評價機制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不但要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踐行新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6

  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後,使剛剛走上講臺的我略感壓力!只有成為了一名教師,才真正瞭解老師的責任和辛苦。教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終身學習,是源源不斷的“小溪流”;教師不再是僅僅評價其知識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點,更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感受到壓力的同時,我也非常驚喜,這正是我喜歡的工作,有挑戰有創新。以下為讀了《課標》後的淺顯的幾點體會,希望在課堂教學我體會更加深入。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師不僅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需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教學需要注重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師要多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

  教師需要將數學生活化,將數學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注重學生自悟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前的數學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數學教學是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探究發現,真正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但學生的自學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學習,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7

  解讀了語文《新課程標準》,讓我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實質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這幾方面淺談自己的體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的人才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啟用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著這樣的心靈,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創設情境,輕鬆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三、拓寬外延,夯實基礎。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但同時又要求,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透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資訊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路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閱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四、注重評價,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綜上所述,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由於舊觀念的痕跡很深,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人們常說,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有人被飛馳的時代列車拋棄;同樣,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時刻,也有人由於因循守舊而被時代洪流所淘汰,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8

  在本次學習中,對語文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想做得更好,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發展,在民族精神上對學生的教育尤為重要,從情感價值觀中對學生有了更深的要求,也對教師在語文教學生提出了教育方向,在總目標中對學習過程的對個人的愛國精神的培養和了解國家的目標有了更重的講解,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吸取名族精華。課文中內容不懂地方提出自己的質疑,學生是課堂的發言者,而不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和質疑,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資源的整合,運用了許多的電教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鑽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的基礎。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語文教育得以有效進行的基本前提。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和亮點。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係,而且涉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努力建設開發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針對以往語文課程的封閉和缺少活力而言的,它要求語文課程必須突破“三中心”即“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框框。在識字中要求了學生正確拼讀,糾正地方言的教學出發點,“精要、好懂、有用”這六個字一直被奉為語文知識教學的“六字箴言”。這六個字對語文教師是一個考驗能力水平的測試,是對語文知識教學方法提出的要求——情景化、動態化。靜態用來回答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動態用來回答“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對語文學科學習有了指定的框架,讓我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19

  雖然培訓只有短暫的1天,但對我來說卻收穫頗多。透過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這一天我認真傾聽了呂世虎老師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透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才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0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四大數學內容。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圓形、統計與機率、實踐活動和解決問題。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有2點很重要:一是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個新的理念,二是在教學活動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我認為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制約下完成的,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現在情感、溫暖與理解是學生們最為缺乏的“稀有品”。如果,老師能用愛心、耐心、寬容心、滿腔熱情地引導和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感受到老師對他熱烈而積極的期待,那他們就會對你產生親切感、信任感,並且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學。簡單來說,師生間的關係,需要有情感作為基礎,而愛,是情感的基礎與表現。只有對學生播撒愛的雨露,才能讓學生滿懷熱情地去學習。

  其次,在教學活動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1、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課堂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而是一個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機會的課堂,上課由“聽”轉變為“做”。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而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也由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與合作伙伴。讓每一個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理解新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且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這樣學生會喜歡學,並且主動去學

  2、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數學是一門思考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把動手和動腦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那麼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學生會越來越活潑、越來越可愛,我們將一同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3、靈活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進行輔助教學。在課堂上,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把那些難點的知識透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你說什麼,希望什麼,期待什麼,想要什麼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麼才算數。所以我們應該把學和做結合起來,由理論到實踐,多看、多讀、多寫、多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把經驗積累,並且用腦思考,用心體會,把經驗凝成自己的血肉。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1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絡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2

  我校一行語文老師六人於11月3號去銅仁參加全國xx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暨名師經典課例觀摩”培訓會。對於這幾天的培訓課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淺這四個字來形容了。老師們的博文廣識、生動講解、精彩課堂無不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學淺、文筆糟糕,不能夠將所有的感觸都透過文字顯然於紙上。

  幾位專家的課各有千秋,總的來說他們都帶來最前衛的教學理念,每一篇課文代表一類課的教授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都按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教參的要求進行,與新課標有脫節,上課過於死板。以前還覺得自己上的課感覺還可以,可聽了專家的課,才覺得相差太遠。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趙志祥老師上的《鯨》一課,這是一篇說明文,以往我們都是按教參教學生掌握說明的方法和鯨的生活習性,再設計一些問題來完成教學任務。而趙老師運用的方法是沒有逐字逐句的講,讓學生自讀第1自然段,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直接寫在書上。其中,假設和舉例的說明方法區分得很詳細;鯨的生活習性讓學生用小標題來概括,沒有固定的答案,引導學生簡潔寫小標題。他的培訓同樣精彩——語文教學該回家。讓我們對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語言文字的運用(多積累語言),防止逐字逐句的過度分析和遠離文字的發揮,讓學生多讀。這一點點醒了我,我現在上的是二年級,往往覺得時間不夠用,要教學生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詞語、體會感情等等。生怕哪個環節講不到位,學生掌握不牢固。怕這怕那,結果老師講得累,學生學得一頭霧水,有時還怪學生笨。

  戴建榮老師的古詩教學更讓人耳目一新,以前只知道平(一、二聲)仄(三、四聲),還不知道平仄還能學習古詩把握作者的感情。平——讀得長一些,傳遞高興、愉悅的心情;仄——讀得短一些,傳遞悲傷的心情。古詩提倡淺唱低吟,遺憾的是戴老師教唱,時間太短沒學會。

  學習是可貴的,培訓是精彩的。我一定好好反省,認真學習新課標,查缺補漏,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把學到的方法應用於自己教學,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紮紮實實學語文。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3

  前些時候,縣教研室組織全體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回來後,我又通讀了一遍。讀完後,我對語文教育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有了更明確的目的。

  在這次新課標中,一些修改過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針對性,對於傳遞祖國的漢字文化無疑是更有益的。現在我針對第二學段的目標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課標在識字和寫字目標上減少了會寫字的數量,減輕了學生會書寫漢字的負擔,也減輕了一些學習壓力。現在的學生接觸的新事物多了,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強了。但是我們的教育卻仍然把他們牢牢鎖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裡,讓他們失去了開發自己興趣和培養自己愛好的時間,適當的減輕一些學習壓力,可以讓學生嚐到更多的童年樂趣,在這些童年樂趣中積累的經驗和經歷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會有促進作用。

  2、在閱讀目標上增加了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的要求。學習貴在有疑,針對疑問可以提出問題,並且找到解決的方法。現在的教育還是停留在教師講授的階段,學生髮現問題的機會和能力都不足,而發現學習已經幾經論證,是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發現問題,並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維方式,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在以後的學習中舉一而反三,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3、習作目標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這個目標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更具體,也更明確了。使得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於學生把作文寫得生動有趣,在寫作時突出重點,抓住細節描寫。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越來越貼近生活和釋放學生天性以及跟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改進的一面,相信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有更大的進步。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4

  學習了《新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新課程標準》強調: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務必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潛力為核心,是語文潛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職責感和使命感、構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綜合運用潛力。透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提高自身素質

  轉變傳統的教育。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帶給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啟用,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因此,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務必理解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理解,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二、認真學習新課標

  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用心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潛力。

  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

  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修改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到達《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四、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

  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善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用心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用心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五、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帶給更多的資訊,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帶給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到達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資訊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六、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

  新的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構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忙他們構成以潛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透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潛力。教學中我們還要用心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忙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七、系列配套增強了教材的選取性、拓展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配套讀物、錄影帶、多媒體光碟等。這些材料加強了教材的彈性,為教師靈活地使用教材帶給了條件。此外,教師也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潛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利用報刊資源來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和提高閱讀潛力,利用音像資源進行聽力練習和了解文化元素,利用分級讀物增加輸入量,培養閱讀興趣等等。但對於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應是建立在認真研究課程要求,透徹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使之與教材相輔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八、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構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構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構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

  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並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用心探討,總結經驗,用心推廣,魏書生的教學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潛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5

  8月24日上午,我在縣教研室參加了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此次的培訓精神是“學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經過這次培訓我得到了許多啟發。下面談談我在這次培訓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共分為五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和附錄,這次培訓主要是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整體目標,強調了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並且強調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2、強調了物理學習與生產、生活及時代發展的聯絡。如:在內容標準中“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等大量的課程內容目標體現了這一點。

  3、進一步強調了“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已將“科學探究”寫入了內容標準。這一次,同樣將“科學探究”寫入了課程內容中,強調了“科學探究”不僅是物理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4、內容目標中的行為動詞更明確。

  課程標準在認識領域中只設立了瞭解、認識和理解三個層次,沒有了初步瞭解、大致瞭解等較含糊的動詞,並對用到的行為動詞都劃分到了對應的三個層次,教學要求更為明確,使老師們教學心中有底。

  5、對物理實驗的要求更為明確相比實驗稿中的要求,在內容標準的三級主題中明確了實驗條目(如:透過實驗,理解密度;透過實驗,認識浮力等),並且在附錄中補充了20個學生必做的分組實驗,消除了教師們對實驗要求的疑慮(哪些實驗需要分組,哪些演示),也明確了實驗要求。

  6、刪去了部分內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實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比如:刪去了“顏料的混合”、“波長、頻率和波速關係公式”;對“機械效率”、“我們是怎麼聽到聲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實施建議

  教學建議更切合了教學實踐、注重了多維課程目標的落實,

  不僅強調了知識,更強調了“過程”和“情感”兩個維度的目標。

  教學評價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讓學生參與評價,家長、教師、學校共同評價學生,改變評價方式,用學習檔案等手段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而不只是為了選拔。

  二、對於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更有利於探究活動的開展,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具有時代性,有一定的彈性,為不同的學生髮展提供空間。

  1、內容次序進行了重大調整

  將原來八年級下學期的電學內容放到了九年級進行了,將原來九年級的“機械運動”調整到了第一章,先學習測量知識和速度。相當於將力放到了八年級,九年級重點是電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的調整降低了八年級下學期學習電學的難度,待學生能力有所發展再在九年級突破電學的難點。

  2、刪去了部分內容從第一冊看,將“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整合到了“科學世界”、刪去了“顏料的混合”,將“看不見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節中等,這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

  3、修改了部分習題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車時刻表”相比老教材,學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內容

  比如: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增加了“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標理念的一些想法

  1、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物理課程過分重視知識結果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操作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新課程改革中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上的變化很大。由於教學理念的變化導致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教師們重視探究式教學,同時教學方式又是多樣化的。物理教學要教什麼?物理學不僅僅是指知識、概念和規律,是一個更寬泛的範圍。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導致學生的變化。使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都有提高,學生視野得到拓展。教學方式的變化以教學理念上的變化為基礎。現在我們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們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再就是,我們提倡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當中,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閱歷,精心設計教學的引入,使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絡的,是來源於生活的。課堂引入,這是決定學生是否用心聽你一堂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所以儘可能要出奇制勝,可以採用各種有趣的實驗,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謎語或者是生活中很鮮活的例子。

  4、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這是在初中物理教學實施當中,最引起老師們重視和關注的一個環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事實上主要體現在科學探究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透過自己的探究,在探究過程當中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儘管有的結論還是比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體驗到了物理學習的快樂,能夠在動手、動腦以及和同學們的交流、分析過程當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其意義並不在於他們探究的內容,探究的方式有多複雜、多深奧,而是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動手、動腦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要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確認識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注意把握實驗教學的特點,合理開發實驗教學的課程資源。除了正規的教具外,我們還要利用身邊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這也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

  經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中找準自己的出發點和位置,並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6

  音樂教育是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用科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讓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體會如下:

  首先,明確審美教育目標,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學習到知識。

  其次,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吸取克達伊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的精髓部分,把律動教學和情境教學引入到課堂中。實踐證明,用這樣的方法使學生的反應非常積極,效果良好,不但對節奏理解加深了,而且很自然地經歷了音樂創造的過程。

  柯達依手語是用手語代表音高的一種方法,邊做邊唱,能使學生加強對音高的控制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還設計了遊戲,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上完了一堂識譜課。我由此感到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用心研究出學生喜愛的方法,我們便達到了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之後我們又觀看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時的錄影。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法,或是律動或是情境,都是由學生參予到其中,完成教學的過程。同時也發現了問題,有一部分情境教學過於注意佈景,音樂處在了次要的地位,成了一堂表演課。我又想起之前看過一個專家上的一堂《走進西藏》,不是太成功。他的課準備的非常精心,蒐集了許多關於西藏的歌曲,知識點非常多,並且非常有條理。不過一堂課下來,學生都沒什麼反應。我認為,學生情緒沒有調動起來,沒有參與到其中。這堂課不能算成功的課。我們今後教學當中就應當儘量避免。

  總之,新課程對以前音樂教學大綱中一些不現實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做了相應的改動,更加貼近基層,尤其是教學的出發理念與之前相比發生了變化,更加突出了實用性,使其層音樂教師又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透過新課標的培訓,我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改良了方法,促進了教學。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7

  八月x日我參加了小學語文新課培訓。程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語文教學方法上要求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我會努力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透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2022年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28

  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為引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透過日常的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實現:

  一、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讓他們透過對學習資料,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無問題狀態,就說明他思考不夠,學業也就提高不了。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學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新課改下的課程體系更新了課程內容、變革了教育理念,強調把傳統的注重“雙基”教學,轉變到基礎和創新結合上來。在打好基礎的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新教材在內容上的特色

  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絡,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匯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絡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絡實際問題的氛圍,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教材還突出一個“動”字,動手實踐,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課改要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而數學必修5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比較緊密。與以往教材比較,本書加強了背景素材的挖掘,力求透過一定的生活或數學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解三角形”透過一個測量問題引入:“在我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明月高懸,我們仰望夜空,會有無限的遐想,不禁會問,遙不可及的月亮離我們地球究竟有多遠呢?”在解三角形內容展開的過程中,不斷與一些實際測量問題相聯絡。

  “數列”一章,突出了“數列作為一種特殊函式,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式型”的思想,利用大量例項,如三角形數、正方形數、存款利息、計程車收費、校園網問題、希爾賓斯基三角形、放射形物質的衰變、諾貝爾獎金髮放金額問題、商場計算機銷售問題、九連環的智力遊戲、購房中的數學等,引導學生感受數列是刻畫現實事物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本書更加註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並努力使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顯性化”,在適當是時候即使提醒學生注意函式思想,最佳化思想,以及類比、歸納等合情推理方法的使用。同時教科書注意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數列透過圖象揭示與相應函式的聯絡,“不等式”則更強調圖形的意義,強呼叫圖形來解釋不等式的意義,特別是線性規劃,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都直接依賴於“平面區域”。

  三、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及分析

  與以往的教材比較,本書的三章內容在定位上都有較大變化。

  1.“解三角形”一章,強調對任意三角形邊、角關係的探索,引導學生髮現並掌握三角形中邊長與角度之間的數量關係,以及用這種關係解決一些測量與幾何計算的問題。因此本章的教學重點應當放在引導學生思考”確定三角形的條件”,從判定全等三角形的“SAS”“AAS”“SSS”中引出定量刻畫任意三角形邊、角關係的問題,並採用“從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逐步獲得正弦定理、餘弦定理。

  2.“數列”一章,從基本思想看,要強調“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式,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型”的思想,重點是研究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這兩種特殊但重要的數列。因此,以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為載體,在函式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指導下,研究有關的基本數量關係(如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是本章內容的核心。

  在本章教學中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廣。如有關等差數列的前n項求和和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可以鼓勵學生探索其他可能的解答思路。對教材中有關探索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基本數量關係的題目,也可以有相應的問題拓展,這種已有資源的挖掘和拓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3.“不等式”一章不以“解不等式”或“證明不等式”為定位,而是強調不等式作為處理不等關係的數學工具的意義。因此,本章的著眼點是使學生理解不等式(組)對於刻畫不等關係的意義和價值,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以及基本不等式,並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教材充分體現了一個“新”字,面向全體學生,重發現和探索,在內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素材,眾多的研究性學習。為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築起點,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