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精選22篇)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

  新課程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活動的總和:是學生主動與教材、與 教師、與同學、與環境等相關課程要素進行互聯互動、共生共創、整合建構的“生態系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精選2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

  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解讀的過程中,感覺受益頗深。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領會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教育價值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以及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實現教學觀念,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的轉變,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學素養,為全面實施新課程做好適應性的準備,這是擺在我們每位高中生物教師面前的新課題,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思考、研究和實踐。

  一、樹立新的課程觀念

  首次出臺的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明確將“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確立的生物課程應遵循的理念。較傳統的高中生物的課程觀念以傳授知識為核心,強調應試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習新課標,首先應深刻領會新的課程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高中生物新課標明確提出: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核心任價所在。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公民適應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情況,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基礎,教會學生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的運用,科學地解釋發生在身邊地生物學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指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較、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2、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所遵循的教育價值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將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作為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為各類學生選擇今後的學習方向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變學生苦學為樂學,厭學為好學,除了教材內容的因素外,教師應提倡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觀察中學、聽中學、玩中學、思考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和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對學生髮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樣是學生,他們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學習目標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是不科學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這種注重激勵和發展的學習評價,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2

  今天學習了杜老師對於2022新課標的解讀,在聆聽過程中,時有不惑,時有聯想,時有思考。在此次新課標的解讀中,讓我深感美育工作的任重而道遠,也讓我保持需時刻學習的理念。課標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分別由五點構成,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也在課標的內容中得到了多次體現。

  一、堅持德育為先,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身為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還有育人。杜老師在解讀中也多次提到,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體現民族性特點,這也貫穿於學段目標中。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提到需要初步瞭解中國音樂文化和世界多母音樂文化;第二學段目標中,學生在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中煥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增進對中國音樂文化的瞭解和喜愛之情;第三學段目標中,滲透了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理解中國音樂文化中的中華美育精神和民族審美特質,增強文化自信;第四學段中,理解作品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體悟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增強國家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熱愛中國音樂文化,能從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堅定文化自信。

  對於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揚,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和影視板塊都有體現,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體現了民族性的特點,也告知我們身為教師,要更關注和了解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並能傳揚出去。

  二、突出素養導向,促進核心素養的轉化與落實

  核心素養的提出,使得教學目標和內容更為統一,指明瞭方向。學段目標中的核心素養的體現是以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和創意實踐核心素養為總體目標,分別從五個維度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表述。

  課程內容的組織和構建則是聚焦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的核心素養,圍繞欣賞、表現、創造和聯絡這四類藝術實踐活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這樣的課程內容組織和構建讓我更明確從哪些方面去落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得“核心素養”這一名詞不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點可抓,有途可循。

  三、強化學生主體,推動藝術課程育人方式變革

  分學段設定學習任務中,14項學習內容涵蓋了音樂課程學習幾乎所有內容,但在具體任務中並不意味著需要學習所有的內容,而是根據完成任務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選擇與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學內容,學生把知識和技能運用在音樂活動中。1-2年級的學習任務為趣味唱遊、聆聽音樂、情境表演和發現身邊的音樂,3-9年級的學習任務則為聽賞與評述、獨唱與合作演唱、獨奏與合作演奏、編創與展示、小型歌劇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樂。這樣的觀念轉變讓我們著眼於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師教授了多少。

  四、最佳化課程內容,體現課程融合發展趨勢及其育人價值

  2011版的課標中課程內容分為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新課標將課程內容分為4類藝術實踐活動(欣賞、表現、創造、聯絡)涵蓋14項具體學習內容,分學段設定學習任務。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杜老師對於舊版音樂與相關文化和新版發展為聯絡的解讀。其實音樂與相關文化或者是聯絡這一說法,指向的都是音樂與生活、音樂與姊妹文化以及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而新課標中更為注重在這樣的關聯中,能夠在欣賞、表現、創造等實踐中再結合相關文化,理解音樂的人文內涵和社會功能,提升文化理解的這一核心素養能力。

  五、體現音樂特點,一體化構建音樂課程學習體系。

  2011版課標中將義務教育階段分為3個學段,小學低年段(1-2年級),小學中高年段(3-6年級)和初中各年級(7-9年級)。新課標中重新區分了三個學段,第一階段(1-2年級)以藝術綜合為主,體現從幼兒園綜合活動到小學分科課程的過渡與銜接;第二階段(3-7年級)有機會融入姊妹藝術,為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學段目標中,將第二階段細化為兩個學段,分別是3-5年級和6-7年級);第三階段(8-9年級)開設藝術選項,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與高中模組化教學相銜接。這樣的劃分不僅向下銜接到幼小階段,更向上延展到高中模組化教學,能夠實現音樂課程一體化,避免斷層式教學。

  以上是我對新課標解讀學習的初步想法,今後還將繼續對比舊課標、研讀新課標,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解讀能力,並將課標中的要求落實到教學中,為提升學生的審美力、表達力、創造力,深入理解音樂,提升核心素養做出努力。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3

  靜下心來,又一次認真地閱讀了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

  新課標主要涉及了五個重大變化。

  首先,強調文化自信。學好語文是一箇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學科第一次和國家的戰略掛鉤,課時量上,語文佔到20-22%,如此大的課時比重,相信語文的題目廣度會越來越大。

  其次,傳統文化分量繼續加大,小學原來學129首古詩文,現在增加到160首,懶得背誦的孩子要吃大虧。

  再來,語文的考試也有重大變化,除了考基礎閱讀、作文之外,還會考整本書閱讀,主要考察學生的提取資訊能力、評價人物能力,品味語言能力。

  第四,本次還首先提出了學習任務群,原來高中的概念,現在下移到小學初中,原來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學,現在要一組一組的學。尤其是裡面涉及到實用性的閱讀,思辨性閱讀,跨學科學習能力,對學生要求非常高。

  最後一點,考刷題想考好語文的時代徹底過去了,以前語文考試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題刷多了,語文成績差不了,這次明確規定了學業質量的標準,以後教學和考試會高度統一,命題也會更加科學精細,考察的方式也會更加靈活,考查內容會非常主觀。

  作為小學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新課標》在語文課程的設定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有能夠和諧地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於新課標中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內提示,圍繞學習主體,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景、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給予大任務、大單元、真真實情景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絡,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透過學習,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和重組,才能使教材使用得心應手。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4

  透過這次講座,我看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

  第一,在語文課程性質方面,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但是,對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來說,學習的就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各民族語言、方言的運用不在其內。它是一門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的課程。

  第二,新的課程標準還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最佳化組織形式。一方面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等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另一方面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更要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

  第三,新的課程標準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這是一個全新的思路板塊,也是一個重難點。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標準。

  教育教學不是紙上談兵,它是必須在實踐中體現的,即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次講座就像是為我這樣的新戰士行軍前的餞行宴,授予我基礎的理論知識,又告訴我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鼓勵我透過自己的實踐去探索、理解和運用,願與新課程共同成長。針對新課標的一些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積極學習,鑽研其與舊課標的異同,並著重關注基礎型、發展型與拓展型這幾個學習任務群,以便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5

  2022年語文新課程標準做了比較多的調整,增加和細化了許多專案。

  一、育人目標更適應時代。從“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的變化過程看,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更注重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即在複雜問題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靈活、自信、專注、合作的良好品質。

  二、體現了時代性。比如網路、“雙減”等,充分利用課後服務,開足開齊課程:書法、勞動、綜合實踐、特色地方課程等,發展學生特長,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主陣地的地位。

  三、重視對德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文化傳統的教育。

  四、關注教師的成長。教師是課程標準實施的主力軍,新課標的指導方案從“教什麼”、“學什麼”到“怎麼教”、“怎麼學”再到“學的怎樣”、“結果怎樣”,都更加具明確具體。

  總之,在新課標面前,作為課程標準的領跑者的一線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充分理解課標,創造性的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的專業尊嚴和職業幸福感。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6

  今天上午,我透過線上培訓,認真聆聽了鄭國民老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在這次培訓前我認真學習了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透過這次培訓學習,對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課程標準有了一些新思考。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

  1、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2、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3、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4、強調情景、主題統整。

  課程修訂的主要思路。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強化課程思想性。為保證思想性、科學性,對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政治和專業雙重把關。

  鄭老師對“語文核心素養”這個概念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一種課程理念(語文素養改為核心素養)。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標突出語文課程“語言”性質,強調思維、審美、文化(包括三種文化),提出核心素養概念(原稱語文素養),人文性與工具性結合,強化了語文課程思想性,這是核心理念。四大核心素養。四大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語言運用是核心素養的基礎,對其他素養起關鍵作用。四大核心素養整體協調發展。

  這次的學習收穫最大的還是鄭老師提到的“學習任務群”,包括基礎型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核心素養是學習任務群之魂。

  在這裡鄭老師老師重點解析了“跨學科學習”: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這次新課標的修訂,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對整本書閱讀的評價,課標中也明確提出了建議,從評價依據、評價方式等方面加強了過程性評價。在“教學提示”中提出,“注意考察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以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方法和讀書筆記等為依據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圍繞讀書的主要環節編制評價量表,製作閱讀反思單,引導學生從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在“評價建議”中提出,“應關注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的階段性評價,採用讀書筆記、讀書報告會、讀書分享會等方式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結合自己目前正在整理的《1+x多元閱讀》課題,新課標給我指明瞭方向,指導我在關注學生整本書閱讀方面的教育方式。目前,我區的語文試題中就有整本書閱讀考察的試題,考試不能再是上網找知識點,而是引導學生耐心讀完整本書。

  對於如何落實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我有以下思考:

  1、圍繞語文課程三大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全面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把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作為基礎和重點,抓好落實。

  2、最佳化課堂教學內容和結構,以六大學習任務群為依據安排教學內容,在單元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落實好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3、紮紮實實地落實好四學段學業質量標準,保證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

  4、加強學習,強化語文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把語文課程標準落到實處。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7

  語文新課標新增了6個語文學習任務群,其中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增加了整本書閱讀任務。

  學段要求中,將每學段的“閱讀”改為“閱讀與鑑賞”。

  我區課外閱讀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的制定就與語文新課標整本書閱讀主旨相切合,非常實用。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定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就整本書閱讀教學,淺談一下我班的做法:

  首先,我校以校本課程的形式,每週三節校本課程充分保障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根據閱讀興趣自由選擇合適的圖書

  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我班以讀寫繪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透過“讀書分享會”、“我是故事大王”、“繪製整本書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我最棒”、“大手拉小手親子共閱讀”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增加學生閱讀興趣。

  還要及時評價表彰,透過每月一次的整本書閱讀小學士、閱讀小碩士,閱讀小博士評選活動以及“堅持之星”評選活動,激勵學生堅持閱讀,強化閱讀習慣。

  以下是我班級活動的部分圖片縮影。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8

  隨著“雙減”政策的到來,我們的“新課改”也是一輪接一輪的有序進行著。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出臺了,它如一縷微風迎面而至,給疫情下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新的改觀,大家如獲珍寶似的開心不已,學校也開展了學習新課標活動,我們語文組的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了集體學習、共同討論、個人自學,並對新課標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大家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透過這次學習,我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在教學中的奮鬥目標,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領會課改精神。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觀察、參與社會的生活能力,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形勢,讓孩子們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我們更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自覺獲取知識。

  二、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每個人所帶的學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內容也不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了解各學段的學情,如: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透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加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轉變,教師角色也隨著發生變化。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制定再完美的計劃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從教導者轉變為傾聽者、服務者、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參與者,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這樣才能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在“雙減”的政策下,老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也就是說,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意圖、重點難點上都要細心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接著就是學生方面,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學生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去探索學生將會怎麼學,從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直觀教學,還是獎勵機制、自主學習法,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課後多總結、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五、與時俱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學習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領悟其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學生共同成長,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上一個新臺階。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9

  2022年版新課標釋出後,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學習和實踐式學習。

  在課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情景式的學習方式。課標是這樣解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景式的學習方法是教師為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主動地給孩子們營造一種以形象為主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的具體的場景,並藉此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從而幫助孩子們認識、學習的學習方法。

  我們通常認為,科學合理的情景式學習方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更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最為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孩子們的厭學壓力,持續性的吸引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

  不論哪個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我們也常聽一些孩子們說道——某某老師喜歡講故事,不喜歡上課,但是我們的成績卻很好。這就是情景式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孩子們容易被故事吸引,從而注意力提升,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也會充滿興趣的去完成我們的作業任務。所以講故事,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情景式教學方法,更應該成為我們孩子們的學習方法。

  在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引進我們的生活情景,孩子們會在學習中被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原有的知識儲備,增強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孩子們熟悉身邊的事物所以對可以遷移的知識會有親切感和渴求度。

  情景式教學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認識生活和理解知識,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生活實踐中創立一種更加有效的溝通。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實踐式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實踐。換一種說法,實踐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體系豐富為一種可見的活動,便於學習者的理解和應用,增加學習者的學習情趣,最終形成“抽象知識——實踐深化——加深認識——最佳化知識”的良性迴圈。

  學生也是有差異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到學生差異,然後在進行教學。怎樣彌補學生的差異和學生的不同呢?那就是閱讀。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支援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當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後孩子們子讓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會如魚得水。

  閱讀就是在給孩子們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認識世界的方式。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0

  語文教學中,該怎樣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

  一、明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

  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立(基礎)、自為(實質)、自律(保證)。具體表現為:學生參與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參與制定學習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自己發現認識解決問題,發展思維,掌握方法,養成習慣。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體驗,並以之激發自己學語文、用語文,自己能在語文實踐中及時反思並調整學習活動。合作學習要求明確共同的任務,要求學生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支援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評估學習活動,尋求改善途徑。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掌握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要培養合作的生活態度。探究學習著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學習要求在語文實踐中,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重要現象,在對重要現象的觀察體驗感悟中,有針對性的所及與處理相關資訊,在對問題的探索認識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積極表達交流,逐步形成,並呈現、說明、評價和檢驗探究解惑,在探究學習中掌握防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發展實踐創新和探索進去精神。

  二、正確認識自主合作探究的對立面

  對立面包括教師的指導性學習,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對學生驚醒必要的指導和要小的幫助。包括使他們明瞭學習目標和內容,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涉及語文學習活動,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反思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合作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個體學習。合作學習錢,個體都應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有知識和經驗的新的建構。探究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接受學習。如果接受學習中學習者是主動地,能夠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建立實質的聯絡,就是有意義的。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徵,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1

  暑期全員培訓結束後不久,就領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是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由學校統一配發的課標書籍。曾經自己也買過《課程標準(2011年版)》,但是沒有詳細讀過。因為此次暑期全員培訓有一個微型講座,也在網上看了很多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但就像王崧舟老師說,當我們聽別人的解讀時,已經是二手貨了,缺失了自己的理解,還是要自己一字一句去認真品讀。於是假期裡,我把2011年版的和2022年版的來對比讀,看看這十年的時間,我們有了哪些新的改革方向。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最佳化學校育人藍圖。

  與2011年版不同的是,這一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以人民為中心,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實勞動教育。反映時代特徵,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就課程性質的表述而言,兩者都有提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特別強調:語文課程應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透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性質的具體表述,就是圍繞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展開的。而這一點也是在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提到的。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路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我們需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文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2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透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總體來說,兩版的課標內容,基本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學習新課標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到變化比較大的就是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要素的落實,及時最佳化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新課程理念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之水。我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的評價方法。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我將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領悟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3

  怎樣理解“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我的一點想法是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是什麼?怎樣加強課程內容的整合?

  語文課程的內容時代性怎樣突出呢?課標中是這樣解釋——充分吸收語言、文學研究新成果,關注數字時代語言生活的新發展,體現學習資源的新變化。在這裡我想的是,我們應該在自己的課程中突出一些現在流行的內容,如果說我們還是在唱老調子,那麼就很難吸引學生。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極為發達的社會,社會資訊的流通也更加快速,每一個人都在很快的接受著各種各樣的資訊。所以如果說我們的課堂內容和當今的文化沒有一點點聯絡,我們的課堂又應該怎樣吸引學生呢?

  我們的教學中必須引進當今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說在課前聽一些當今流行的網路音樂。《孤勇者》就是很好的音樂。我們也可以自己製作一些小影片進行播放。小影片是當今文化資訊流通最便捷的方式,快手和抖音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交流平臺。所以自己製作一些小影片,尤其是帶上小影片中的一些最被大眾所喜歡的元素,一下子就可以拉近師生距離。

  我們播放音樂也好,製作影片也好,並不是沒有原則的,而是需要在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上進行把握,只是表現形式上有所變化。

  現在的孩子也很喜歡動漫,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形式加以修訂引入課堂,也是對孩子們的幫助。這種幫助不僅僅是提升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可以啟發學生全面地認識動漫作品。孩子們喜歡《斗羅大陸》,而老師們一直在幫助孩子們“戒掉”。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一種文學存在,就一定有它的理由。以《斗羅大陸》為主的網路文學作品存在在當下一定有它們的理由,並且這一種文學作品並不是像火星文一樣一年兩年就會很快消失,而是已經存在了十幾年的文學現象,所以我們的孩子們有理由去辨別和認識是這一文學現象。現在這些文學作品已經有了很大的市場,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會辨別,並從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能夠辯證的文學作品。

  對於網路文學和手機我一直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大禹治水。

  我想時代性也不一定就是指這個時代的時代性,應該是每一個時代的時代性作品。我們學習戲劇和文學一定避不開八大樣板戲,這八個樣板戲是非常完美的。所以每一個時代的時代性文學作品一定是每一個時代最獨特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我們應該學習。但是絕對不能學習虛假的文學作品。比方說“某某救母”。

  我們這個時代最具與代表性的作品是什麼?我想無疑就是當今的。所以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一定是重中之重。我們的教材一定要強調內容的典範性。比方說,《山海情》就是非常好的脫貧攻堅文學作品,我認為這一類的文學作品應該入選到我們的教材中,因為現代有很多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脫貧攻堅,也不明白什麼是全面小康,更不明白什麼是“兩步走戰略”,也不知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該在我們的課本中滲透,不僅要讓中華民族的偉大戰役記錄史冊,而且還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並流傳。我們的教材在選文中也是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對於一些有歧義的文學作品不應該選擇,對一些影響價值觀念的文學應該儘快刪除。所以,我們的選擇內容一定要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薰陶感染,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識源於生活,我們的知識只有在生活中被應用,我們的知識才會具有無比強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們的知識應該在我們的課堂上還原到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情景教學之一。語文可以還原,比方一個詞語的含義,我們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國大勝阿聯酋”“中國大敗阿聯酋”不同的語言文字在不同的環境中就有不同的含義,這是國外文學所沒有的。數學也可以。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數學思維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題本身就是一個推理問題,所以生活中的推理是不是可以好好地用一下呢?

  每一個學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我們應該將我們的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融合。有很多老師反映學科知識過於難,很難讓孩子們理解,其實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學科知識相互融合,還原知識的本來面目,就可以促進知識的學習。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4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是一切藝術中最廣泛、最複雜、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藝術。”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這兩週在學校的組織下,我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學習相信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2001版和2011版有了很大的變化,如:課程目標分學段的要求由原來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變為“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和“梳理與探究”。透過仔細對比閱讀,我發現“閱讀與鑑賞”大致等同於以前版本的“閱讀”目標,“交流與表達”則整合了前版本的“寫話/習作”和“口語交際”,而“梳理與探究”則可以算是以前“綜合性學習”的升級版了。

  以第二學段的“梳理與探究”目標為例,2022版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嘗試用表格、影象、音訊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嘗試運用語文並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這幾點要求都是以前版本的課標中所沒有的,尤其是“跨學科學習”,讓我聯想到了四年級階段性檢測中的題目,在數學中出現“詹天佑開鑿隧道的課文片段”,語文中則出現“根據售票方法計算買票費用”的題目,學科融合、跨學科學習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其實許多問題是很難只用一個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的,例如生病吃藥,我們既要看得懂說明書,有時又要能根據年齡和體重計算出需要服用的劑量。又如照食譜製作美食,既要能看懂步驟,又要根據食材和調料比例進行稱量。

  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大門》便提出瞭如下要求:“可以配上插圖,還可以用書法形式展示喜歡的詩”,教師在指導學生編小詩集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擅長的方式去設計,鼓勵學生用表格的形式給收集到的詩歌分類、用配圖、書法或者朗誦的形式去展示自己喜歡的詩。

  學習分學科,而生活不分學科,我們培養學生,就是為了讓他們將來能更好的生活和創造,去適應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6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有目共睹。

  新課標下,從“綜合性學習”到“跨學科學習”——2022年版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增加了以學習任務群形式呈現的“課程內容”,在“課程目標|”部分,也以與原來的版本不同的四類語文實踐活動來表述。2022年版的語文實踐活動領域與前面兩個版本的語文學習領域,“識字與寫字”是一致的,閱讀與鑑賞基本對應了“閱讀”,“表達與交流”對應的基本是“寫話/習作/寫作”和“口語交際”,

  顯然,2022年版中的梳理與探究板塊的目標指向,比2011年版“綜合性學習”板塊多了一個方面的內容,也就是第1條關於字詞的梳理與探究。2022年版的“課程內容”部分的六個學習任務群中的跨學科學習的第二學段描述:

  (1)嘗試運用科學、藝術、資訊科技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富有創意地設計和呈現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校園活動。

  (2)參觀物質文化遺產,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傳統節日節氣、民俗風情、民間工藝、歷史和傳說等;探尋日常生活中的龍鳳、松竹梅蘭等中華文化意象。積極參加學校、社群舉辦的文化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獲得多樣的文化體驗。

  (3)選擇自己發現和關心的日常語言、行為、校園衛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嘗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與同學交流。

  2022年版課標提出“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語言能力”。2022年版課標明確提出了“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而不僅僅是“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絡”,這就是“跨學科學習”與“綜合性學習”最直觀的區別。原來,沒有了“綜合性學習”,是因為有了“跨學科學習”。

  為什麼要強調“跨學科學習?

  生活和工作常識告訴我們,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是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僅僅運用某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是力所不逮的。簡單地說,現實生活不是按學科劃分的,融會貫通才能生存、生活和創造。重視跨學科學習,是最大限度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參考各國課程標準,就會發現,實現學科內部的有機結合和學科外部的融通,突破學科界限,是一種課程建設和實施的傾向。透過尋找、發現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在內容、主題、能力等維度的深度關係,建構跨學科學習立體化網路,可以更好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跨學科學習不僅是新時代語文課程內容的應然選擇,也是各學科的應然選擇,這在《語文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中有明確的表述: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以往的“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而跨學科學習”,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以語文學習為基礎,開展跨學科的學習活動,聯結課內外、校內外活動,圍繞學科內外、社會生活中的話題,進行探究活動。跨學科學習注重真實情境中的活動與體驗、問題與探究、設計與表達,發展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實踐創新等綜合素養。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7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只是我個人的理解和學習體會,所以供大家參考,請大家多多批評和指正。我今天也特別珍惜這樣的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來共同分享,分享我的一些理解和這個學習的體會。

  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變化

  這次我理解的主要的變化是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這次的課程標準的修訂,重要的一個就是凸顯出價值的引領,以文化人。也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課程在立德樹人,在學生髮展的過程當中到底發揮什麼樣的價值和作用,特別是在我們所說的從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這個角度,到底怎麼來給學生奠定一個基礎。

  第二就是素養,我們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以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習任務作為導向。以素養為綱的這樣的一個課程標準,從課程目標到課程內容到課程實施到課程評價,這樣的一些設計我們到底怎麼能夠實現。

  第三,在這裡很重要的就是義務教育課程,我們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立足於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實踐。立足於學生的生活,不僅僅是學生的學校生活,還立足於學生的社會生活,也就是我們義務教育強調義務教育課程的基礎性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緊密聯絡,強調語文學習是語文實踐活動來完成的。

  第四,這次課程標準強調情景,特別是強調我們語言文字學習的真實的學習的情境。那麼從我們的內容的設計來看,強調主題的重整。

  1、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從第一個方面——“價值引領以文化人”來看,從課程標準可以看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的內容,無論是在我們的課程目標,還是在我們的課程內容都得到了一種彰顯。可能老師們也一直在關注,實際上這裡非常重要的就是強調語文課程它的育人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核心素養的一種體現,我們後面再和大傢俱體來分享。

  2、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第二個就是“素養為綱任務導向”。我想在這個課程標準裡,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兩個體現,就是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和結構化的課程內容。那麼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到底和我們原來的課程目標有什麼大的差別或者是差異?我們可以看到課程標準裡頭,在結構化的課程內容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這樣的一些探索,我們到底怎麼來理解和認識,以及我們在未來如何落實?我想這是這次課標修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3、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第三個就是在我們課程標準當中可以看到,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我們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強調了實踐主線。實踐的主線,在這方面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強調的是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也就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一種表現。

  4、主題統整,強調情境

  主題的統整和強調情境這方面,我們強調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我剛才和大家分享了我們20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由於我們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和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真正落實,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我們課標修訂的過程當中,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5、重點難點

  我想從這次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來看,有三個重點和難點的工作。這也可能是我們理解課程標準的非常重要的,可能是個難點,也是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素養型的目標。就是我們到底怎麼來理解這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

  第二個,在這個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我們怎麼來理解我們現在從按照素養的這樣一種理念來呈現我們的總目標。

  第三個,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們課程內容。這次的課程內容做了大量的探索,從課程內容來看,我們凸顯出的這種結構化的課程內容,我們如何來理解,如何認識,我們如何來落實,這可能是我們這次從課標來看的一個難點和一個重點。當然在這裡新增加的可能很多老師看到了,就是我們課標裡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學業質量,每個學段的學業質量。這個學段的學業質量,是我們未來對每個學段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表現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這樣的一個學業質量,我們到底怎麼來理解和如何來落實。

  這是我理解的這次課程標準在修訂的過程當中主要的一些變化。

  二、語文課程性質、課程理念

  1、課程性質

  從課程性質來看,這次的課程標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我想建議老師們關注“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2011版的課標,我們的課程性質是這樣說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017版的高中課標寫的是“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而2022版表述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我們怎麼來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非常明確規定我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在這次課程標準修訂的時候,我們強調“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我的理解是語文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承擔起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責任和價值與功能,特別是要促進中華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維護國家主權,國家統一鞏固與促進民族團結這方面。

  除了這樣的一個變化之外,就是從課程性質來看,我們強調綜合性和實踐性,還有一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綜合性,實踐性來看,我相信在20年的探索過程中,很多老師在這方面有深入的理解。特別是這次我們強調核心素養,更加凸顯出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那麼關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方面就不再多囉嗦了,因為這20年的時間這樣的一個表述基本是沒有變化的。

  這是我想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在課程性質方面的變化。變化我相信,在我們語文課程,特別是承擔起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是語文課程的奠基作用,更加凸顯出來。

  2、課程理念

  我從五個方面: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和大家分享課程理念部分。實際上,課程理念是統領我們整個後面課程目標設計,我們如何來理解課程理念就非常重要。

  (1)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

  從課程目標來看,我們強調的是立足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我們要認識到語文課程要圍繞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語文在立德樹人方面有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那麼在這方面,我們從學生的核心素養來看,也就是從學生素養的發展角度,我們要凸顯出語文課程的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因此,在這方面,就是要構建素養型的課程目標。素養型的課程目標,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體現出來的這種基礎性,它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突出它的基礎性。因此,我想課程理念,特別是從課程目標的角度來看,非常重要的就是立德樹人,核心素養型目標的建構,還有我們所說的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基礎。

  (2)結構:注重階段性、發展性

  從課程結構來看,非常重要的是義務教育的階段性和發展性。因為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不同,高中的就三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是九年。所以在九年的課程結構這方面,實際上給整個課程設計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相對於高中學段,義務教育階段實際上是四個學段。如何體現出學段的特徵,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需求,是一個非常難的工作。因此,在這次課程標準修訂的過程中,構建學習任務群的這樣一種方式,來體現出整個課程結構強調整體的規劃。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學科,各個學段的特徵,凸顯出不同學段的核心素養髮展需求。但是,同時我們也知道1-9年級學生的發展,還要體現出它的連貫性,發展性,適應性。所以,從課程結構來看,強調的是階段性和發展性。一方面強調階段性的特點,同時又強調每個學段之間一種發展的連貫。特別是我們可以從內容上看到,幼小的銜接,以及九年級和高中的銜接工作。

  (3)內容:突出時代性、典範性

  從課程內容來看,就是突出時代性和典範性。時代性非常容易理解,實際上,每隔十年,我們的語言和文學研究,包括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都出現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在課程標準修訂的過程中,前期對全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專家們還對最近20年文學、語言文字、教育、心理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進行了總結和提煉。特別是課程標準的專家組裡有文學方面的專家,也有語言、文字方面的專家,參與了一些工作。我想充分吸收語言文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就體現出了當代的時代性的語言生活的最新發展。在過程當中,課程內容還要凸顯出典範性。強調重視價值取向,那麼我要選擇的是文質精美的一些作品,凸顯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實施:增強情境性、實踐性

  從課程實施來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實踐性。情境性就是我們希望在未來的課程實施過程當中能夠創設從學生的語文生活實際出發,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特別是希望能夠在我們的教學過程當中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從教與學的方式來看,我們原來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方面,我們不斷深化。我們如何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富有創造性的發展?勇於去實踐,勇於去探索,養成一個這方面良好習慣至關重要。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不同差異,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這也是20年一貫的要求,特別是這次課標中強調了一句,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課程理念如何落實在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大家都知道,我們在課程內容這部分,有一個學習任務群。課程實施這方面,我們怎麼能夠真正的落實,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

  (5)評價:倡導過程性、整體性

  從課程評價來看,主要是倡導的是過程性和整體性。所謂的過程性,就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進步,在過程當中,我們不要搞得太繁瑣,我們要抓住關鍵,要突出重點。我們強調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特別是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如何利用資訊科技的一些優勢來促進我們的評價,也在這方面做一定的提示。

  我想這就是整個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這樣的一些理念,希望能夠落實在後面的課程目標,課程的整個內容,實施評價等各個方面。

  三、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

  1、核心素養

  這次從修訂來看,高2017版的高中的課程標準頒佈了之後,可能很多老師對高中的課程標準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很熟悉了。那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佈了之後,很多老師可能也關注了在核心素養這方面的表述上的變化,那我們到底怎麼來理解、怎麼來認識?

  我談一些自己的一些認識和看法,我想在這裡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當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這四個核心素養在修訂的過程當中,主要有這麼三個問題:核心素養的關鍵的表現特徵是什麼?核心素養的指向是什麼?核心素養的價值,特別是四個核心素養在課程育人這方面的獨特的價值。

  從文化自信來看,可能老師們已經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強調學生對中華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從語言運用來看,我們要強調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從思維能力方面來看,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崇尚求真創新的精神和意識。從審美創造來看,要涵養學生的高雅情趣。

  這方面和高中的課程標準的表述是不太一樣,這個表述主要又發生一些什麼樣的變化?變化的根據是什麼?

  我想我們可以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理解。如果很多老師關注這個問題,可以知道七八年前核心素養剛出來的時候,很多專家提出來核心素養有這樣六個特點。

  一個特點是最關鍵最必要的,然後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然後是透過教育能夠形成發展的,第四個就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第五個就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兼具的,第六個就是它的作用的發揮具有整合性。

  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素養,具有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所以我們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理解義務教育核心素養和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變化。我想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理解,大家看是否合適,就是體現出了核心素養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這個特點。

  我們剛才講到,高中學段三年,義務教育階段九年,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按照四個學段來設計,我們在高中實際上核心素養我們更多注重的是在表述的過程當中內容的指向,更多的只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的在表述方面,更重視的是核心素養是經過學習了之後,學生的一個應然的一種狀態,也就是學生學習完了之後他的學習結果,他的表現的一個狀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所以從表述上發生了這樣的一些變化。

  因此,我想在這裡大家看到從文化自信這個核心素養來看,我想有四點和老師們分享。

  從文化自信來看,我們希望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及作品的獨特的價值的過程當中,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感受獨特語言文字和作品的獨特價值,認識中華文文化的豐厚博大這個過程當中,能夠熱愛國家的語言文字。

  第二個我們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強調的是我們要培養學生繼承和弘揚這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對於當代文化,特別強調學生關心社會文化生活,積極參與文化活動。

  對於外國文化特別是我們說的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我們希望學生了解和借鑑,或者是讓學生感受多樣的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精華。

  因此,在核心素養凸顯文化自信方面,我理解的從這四個方面體現出來。

  第二,從語言運用的這個角度,我理解的是強調的是語感,是學生的語言的經驗。我們希望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感,在積累梳理和整合過程當中,學生不斷獲得一個良好的語感。再一個,就是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語言的經驗。我們特別強調的就是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正確規範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的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豐厚的情感。這是從語言文字的角度(理解核心素養)。

  從這樣的一個角度大家會看到,我們強調核心素養在學生身上的一種應然的表現。

  從思維能力的這個角度來看,我想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個就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然後是思維品質,五個思維品質。這裡非常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培養學生崇尚真知的精神,就是要有一種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敢於探索創新積極思考的態度。這是從思維能力的這個角度來理解核心素養。

  從審美創造的核心素養來看,我是這樣來理解的。

  第一個是我們要讓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其作品,在體驗語言文字及其作品的過程當中能夠獲得豐富的審美經驗,這是基礎。

  第二個,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要具有感受美,發現美,然後表現美,創造美的這樣的一種能力。還有一個就是審美觀念——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具有涵養高雅的審美情趣。這是從審美創造的角度來理解核心素養。

  在這裡非常重要的就是四個核心素養,四者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在這裡大家可以從語言描述的角度,特別課標裡頭也有這麼一段話,在這方面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者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語言和思維之間的關係,語言和審美之間的關係、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我們知道是在語文課程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審美,文化都是以語言運用為基礎的,也就是學生的審美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語言運用作為基礎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我們理解這樣四個之間的關係?首先理解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落實的時候,特別在高中,我們發現很多老師在寫這個目標的時候,經常講到說,這個是語言的目標,這是審美的目標,這是思維的目標,實際上我們知道我們在表述目標的過程當中是有所側重,但是是否把它割裂開來,我想這可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特別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我建議大家不要割裂,我們要有所側重。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四個核心素養之間的這個關係。

  2、課程目標

  從課程的總目標來看,2001版和2011版的總目標都是十條。

  這十條是從人生觀,價值觀,文化,學生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的方法,習慣、思維,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探究性學習來表述的。2022版的總目標一共有九條,第一條實際上是立德樹人,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後面的八條都是按照文化自信語言運用,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來四個方面來進行這個表述的,大家知道在目標的表述的過程當中,它是有所側重,第二條和第三條側重在文化自信,第四條、第五條是側重在語言運用,然後第六條、第七條是側重的思維能力,最後第八條和第九條是側重在審美創造上。

  在學段要求這方面,素養型的這個課程目標,大家會看到和這個學段的2001版和2011版的學段目標有所不同。

  我們前面是按照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來呈現我們的學段目標,2022版的學段的目標,我們是看到是以識字寫字閱讀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來呈現。這樣的一個呈現,我想和大家來分享一點理解,就是從語文實踐活動這個維度來呈現學段的要求,這是從五個方面整合到四個方面,更加綜合。另外一個對我們一線老師和教研員來講,可能學段的要求這部分是老師們最熟悉的,也是老師們最關心的,實際上我們知道,對於一線的老師和教研員,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學段目標這部分。

  在從學的目標來看,我們體現出了這個延續性,也便於一線老師理解和把握。因為我想了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從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到課程結構化的課程內容,到學業質量,到後面的實施,有很多新的這樣的一些理念。對於學段的這個要求,學段的目標來看的話,我們做了適度的這個整合。

  在這裡尤其和老師們分享的一個就是,不僅僅從六學制四學制的這個角度提出了這個四個學段,在這裡還兼顧到了現在有些地區按照五四學制來實施的。所以從五四學制到底怎麼來理解和這個實施這個落實這個學段的這個要求,也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是3-5年級,第三學段是6-7年級,第四學段是8-9年級。具體的內容,我在這裡就不再重複,因為老師們可能早已經看到這個這方面的內容。

  四、課程內容

  下面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下課程內容這部分的我的理解。

  1、義務教育課程內容的發展

  那麼義務教育課程內容的發展大家可能看到了,實際上從建國之後,我們語文教學大綱的課程內容有基礎知識,有基本技能,有思想教育。那麼有一段時間,我們把這些作為這個教學的內容在大綱裡頭呈現,那麼在01版研製的過程當中,大家看到01版的這個標準,從這個內容上來看,是沒有這個課程內容的,只有階段目標。所以我們看到01版的課標特別薄。當時呢,我還記得20年前的時候,很多其他學科的專家就一直在翻閱語文課程標準的時候,就一直在問。包括一些領導也在問,為什麼語文課程標準沒有內容,只有階段目標。實際上各位老師也都知道課程內容的這個是非常艱難的這麼一個過程,就是如何呈現這個課程內容,如何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非常艱難。在11版修訂的過程當中,試圖想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索和突破。因此,大家知道2011版的課標,有學段的目標與內容,從表述上。但是,大家知道,這部分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學段的目標,我理解在11版的時候,力圖想去嘗試建構這個學段的這個內容,但是,我們在這方面的探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相對來說,和其他學科的課程標準來看,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那麼,這次呢,大家會看到非常大的一個變化,就是2022版的課標就單設了課程內容這部分。這個課程內容這部分,我想到底怎麼來理解?從整個的這20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研製和修訂的過程當中可以看到這個發展的過程。

  2022版以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方式來組織和呈現課程內容,我想,這是一個探索,一個突破。那麼,我想,做這樣的一個探索和突破,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希望透過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和呈現,來帶動教的突破和學的突破,那麼也就是我們教,我們倡導的探究與研討的學習方式,學科與生活的這樣的一種結合,我們真正在教的方面怎麼能夠突破,如果我們在我們的內容這方面我們沒有大的這個改進的話,可能很難很難。

  2、課程內容探索

  我們剛才和大家分享20年的課程改革,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方面,我們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課程內容的組織和呈現,那麼制約了我們的學生的學習,也制約了我們這個教師的這個教。特別是課程內容按照原來的這樣的一種方式去呈現的時候,那麼,我們沒有辦法這個來落實我們我們所倡導的這種綜合性的、專案式的學習,凸顯出實踐這樣的一種這個學習方式。所以我想,在這裡從課程內容的探索突破來看,更重要的是,希望從內容,課程內容的這個變化來帶動教與學的變革。

  3、課程內容探索與突破

  因此,課程內容在這方面這個探索呢?我想有這樣的,我想有這樣的一個變化就是學習任務群,用學習任務群的方式來呈現課程內容。那麼,一方面,當然,我們很多老師從2017年就關注了高中的課標的18個實習任務群,義務教育到底應該構建多少個學習任務群?當然很多老師也充滿了期待。說高中的課程標準有18個學習任務群,很多老師也做了很好的探索,特別是高中的老師。我們義教的老師呢,也瞭解了學習任務群,在這方面的實際上也有很好的一些認識和理解,我想在這裡,首先這個和大家分享這麼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學習任務群的這樣的一種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呈現,實際上在我們一線的語文教師教學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在20年這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線的很多的老師,教師和教研員,在課程內容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所以我想的我想這是第一個觀點,不是從17版高中特標憑空產生的,而是實際上我們這幾十年的時間,透過一線的老師和教研員的這樣的一個辛勤的探索,寶貴經驗在這方面的一種體現,特別是在課程內容,在這個組織,這個重組,這方面,我們很多一線的老師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

  第二個觀點呢,就是學習任務群這樣的一種課程內容的這樣的一種組織方式,在語文學習,這個學習來看,可能有不同的這種理解,但是我想呢,在這裡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就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原來課程內容,我們更多的是從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這樣的一種線性的這種排列,那麼包括這種選文的這種排列。知識點的排列,能力訓練點的這種排列,我想的,在這個這次課程內容的這個建構的過程當中,從靜態的知識如何轉化為學生的動態的實踐。也就說,靜態的語言知識如何轉化為動態的語言實踐過程,那麼這是我想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實際上在課程實施的過程當中是都有所體會,有所感受的,就是我們死記硬背了很多的概念性的,這個知識,並沒有給我們帶來能力的這種變化。那麼,我們往往是在學生的語言的積累,語言的梳理,語言的探究的過程當中,能夠把我們的語文能力與這個核心素養提升起來的。

  所以我想的在這裡,非常重要的第二個觀點就是,我想因此呢,這樣的話呢,強調我們剛才強調的,就是用課程內容的這個變化來帶動教與學的這個變革。因此,在學習任務群,我想呢,在這裡有非常重要的三個關鍵要素。

  一個就是語文情境,因為在這方面,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強調,我相信我們老師們都已經熟悉了。第二個呢就是統整的學習主題。第三個呢就典型的實踐活動。

  那麼透過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語文實踐活動,那麼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的從一個靜態的知識變成了一個動態的,我們說的語文實踐過程,那麼,在這樣的一個這個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理解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群,那麼我想的話呢,我們應該說可能就便於我們的這個落實。這是我想主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個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我剛才說的是我們一線的老師和教研員,多年的這個探索的結果寶貴經驗的這樣的一個體現。第二個呢,就是追求的是課程內容,學生生活,語文實踐之間的這種融通,那麼從靜態的課程知識變成動態的語文實踐過程。那麼這樣的話呢,使得這個課程內容發生了這個變革之後來帶動教與學的'這個變革。

  4、課程內容體現的特點

  因此,在課程內容這方面體現出來的就是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這個交融。這是從任務群的這個建構來看,那麼我理解體現出這樣的三個特點。

  5、課程內容組織原則

  在課程內容組織這方面,從課程的內容和組織原則來看。那麼我想有三個觀點就是:第一個就是堅持以文化人。第二個就是加強語文基礎。第三個就是構建了語文學習任務群。那麼從這個以文化人,凸顯這個價值引領這方面這個大家看到這個非常明顯,那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加強語文基礎。我想呢,在這方面從語文學習任務群來看是非常明顯的。

  (1)主體和載體形式:強化“以文化人”價值取向

  那麼從語文化人的這個價值取向來看,從這個課程內容,主體和載體形式呢?有這樣的幾個方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主題和載體形式,有革命文化這個主題載體形式,還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時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外國的優秀的文化,實際上就是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還有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學生的日常生活。那麼這樣的話呢,使得我們把這個主題和載體形式,能夠用這樣的一種主題和載體形式來呈現,我們就是我們的這個課程內容。

  (2)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內容的銜接

  因此呢,這樣的話呢,我們從這個課程內容來看,大家會看到六個學期任務群和高中的必修的這個學習任務群是有一定的這種銜接和延展的。在這方面呢,我們也希望體現出義務教育階段的這種基礎性和階段性的這種特徵和特點,特別是在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還有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這方面,凸顯出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點,這是從六個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來看。

  (3)構建語文課程內容體系

  那麼六個學習任務群之間的這個關係是什麼?

  從這個課標來看的話呢,我理解就是這麼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屬於基礎的層次,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然後呢,實用性的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的閱讀與交流。是一個發展的,然後,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是一個拓展型的,整合型的,這樣的一個層次,我想這方面的可能很容易理解。

  (4)課程內容呈現方式和設計要素

  最主要的呢?我想主要的是我們怎麼來理解,就是學習任務群,從我設計的這個理念,就是我們從學習任務群來看,要圍繞著特定的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是由相互關聯的系列的學習任務組成的,它具有這種情境性,實踐性和這個綜合性。我想,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我相信我們可能老師們都已經體會到。那麼從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呈現方式和設計要素來看,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一個呢,就是學習情境;第二個就學習內容;第三學習方法;學習評價;還有最後這個學習資源。那麼每個學習任務群呢,都按照這樣的一種這個呈現方式來進行設計。

  (5)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結構與呈現

  每個學習任務群的結構是按照三大部分,一個就是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涵是什麼?然後呢,呈現出四個學段的學習內容;最後,是這個學習任務群的這個教學提示。那我想在這裡,首先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教學提示這方面,我想這可能和01版和11版的課標有點不太一樣。特別是在11版的課標,我們在教學建議這部分,寫的非常具體,也非常的詳細。那麼,我們看到2022版的課標,實際上在每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這部分,針對這個教學任務,就學習任務群的教和學,我們在這個階段我們倡導什麼,我們建議老師如何做,如何落實,那麼我們避免什麼,可能在這方面都有一些更為具體的一些這個要求和提示,或者是一個建議。那這是任務群的結構和呈現方式,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兒。

  五、語文學業質量

  關於語文學業質量這部分,是一個完全新的內容。

  1、學業質量研製思路

  這部分的研製是非常困難。因為學業質量的研製,實際上我們知道它和我們的學段目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和我們每個學段的學習內容,課程內容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關係。學業質量它是每個學段學生學習結束了之後的一個表現,也就是說學生在這個學段學完了之後的一個成就表現如何來進行表達。大家會看到學業質量這部分研製的思路就是我們提煉出關鍵的要素,描述出學生的學業的表現,然後又做了檢驗,就是每個水平又進行了這種檢驗。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得到了很多老師們的支援,特別是水平的分級這部分是非常艱難的,特別是語文綜合性比較強,要想像數學和其他理科那樣,很難把它進行水平的劃分。

  2、研製學業質量

  刻畫語文學業成就表現

  在這方面,實際上我們是按照這樣的四個學段,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樣一些方面來呈現出學業質量。學業質量,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的語文學業成就具體的表現特徵的一個整體的刻畫。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的四個學段,在這裡,大家可能看到的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學體驗和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文字運用的情境,整合了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來描述學生的成就的關鍵表現,來體現出每個學段結束的時候核心素養應該達到的水平。這部分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這部分的工作做起來是非常非常艱難的一個過程,我相信我們老師在看到這部分的內容的時候,也會想到這部分的內容和前面的學段目標,和前面的課程內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我想隨著我們課程改革的推進,老師們也會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在水平的分級這方面,雖然做了一定的檢驗,但是是否合適?我也相信,隨著我們的課程改革的推進,還會有一些新的成果會出來。

  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學業質量這部分。

  六、語文課程實施

  1、教學建議

  從課程實施這個角度,主要和大家分享兩大部分的內容。一個就是教學建議。因為前面的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有了具體的學習建議,因此在課程實施這部分的教學建議都是一些原則性和導向性的一些建議。

  我是從“目標確定”、“內容選擇”和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能夠充分地運用一些科技技術來推動我們語文教和學的方式變革這四個方面來表述的。

  2、教學建議的突破

  在教學建議這方面呢,我的理解是立足於語文學習任務群,追求“少而精”、“實而活”,就是要更多給老師們一些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也要重視資訊科技與線上資源,創新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教學方式。

  具體呢,我想和大家從四個方面和大家進行簡要地分享。

  目標確定:第一個就是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方向。我想在這裡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特別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明確體現出我們教學目標的育人立意。那就是目標的確定要以人作為我們的立意,引導學生在語文文字的運用過程當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體會、弘揚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這裡,非常重要的就是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我們希望老師們能夠把握這四個方面是整體交融的特點。在確定目標的時候,既有所側重又要融為一體,注意教學目標之間的關聯,避免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簡單地羅列。我想這是在教學建議這部分非常重要的一個提示,也是一個建議。就是希望老師們要注意在識字、寫字、閱讀的建構與梳理過程當中整體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內容選擇:第二個就是內容的選擇,內容的選擇更主要的是體現出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從而來規劃語文學習的內容。特別強調,要注意語文的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準確地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在這方面呢,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特別是新教材的使用,老師們肯定是對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有了一種把握然後才知道教材怎麼使用,再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在這裡,我們要綜合地考慮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然後注重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還有就是凸顯出6個不同的學習任務群之間的內在聯絡,以及同一個學習任務群在三個學段的連續性和差異性。

  實際上這方面對於我們小學的語文老師來講是非常大的一個挑戰,我想我們如何整體把握三個學段的學習任務群的內容和6個學習任務群之間的聯絡,以及這三個學段之間的內在的連續性和這種差異性呢?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避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注意幼小銜接,減緩坡度,降低難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別是幼小銜接,在這次課程標準裡面強調在一二年級要處理好幼小銜接的問題,注重課程內容的選擇要降低難度,要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減緩坡度,增強學生的趣味性和這個吸引力,以上是內容的選擇這方面。

  活動設計:從活動的設計來看,強調的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當中來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那麼情境呢,是源於生活當中的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它也同時服務於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所以在這方面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述,我們希望它本身就是源於生活中的語言文字運用,又服務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要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學習經驗和學生的學習,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整合語文知識,用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體現出這種典型問題解決的過程和方法,這樣,才能夠真正凸顯出情境的價值。同時在這裡還強調了學習資源。特別要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然後倡導學生在開放的語文學習的空間當中來學習語文,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實踐活動當中來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就是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一些場景和活動當中來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這是從活動設計這個角度談我的理解。

  網際網路+:那麼最後一點就是關注網際網路時代語文生活的這種變化,探索語文教育學方式的變革,現在可能我們所有的線上的老師都能夠感受到,包括今天有這麼多人來參與我們的這個活動也說明資訊科技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特別是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日常生活當中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和新特點。

  那麼,我們要把握住資訊科技和語文教育教學的這種深度融合的趨勢。充分發揮資訊科技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功能,那麼我們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一些優勢,比如說在豐富學習資源這方面,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這方面,還有充分發揮大資料分析和診斷學生的學業表現這方面,以及現在我們因為疫情,很多地方又是不能夠到學校去上課,如何發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如何揚長避短?在這裡還有個提示,就是要避免網路沉溺,當然,現在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了,但是,我們要從正面的角度來理解網際網路時代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的一些變化,我們要充分地利用網際網路變化的一些優勢和長處,我想特別是在這兩三年的疫情的防控的狀態下,我們也深刻地體驗到了我們的網際網路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產生的重要作用,在這裡我就不再多囉嗦了,因為我們每個人現在都還或多或少的,可能都在做線上的教學。但是我想,我們如何充分利用這樣的一些優勢,特別是在資源的豐富,個性化的學習,學生的學業的診斷這方面能夠發揮這方面的優勢,但是同時又避免太繁瑣給我們老師和學生帶來的更多的沉重的一些負擔,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這是我想關於教學建議這部分和大家分享的。

  3、評價建議

  關於評價建議呢,主要是從過程性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這兩部分提出來。

  4、突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價值

  那麼在過程性評價主要提出了過程性評價的原則,特別是課堂教學的評價,作業的評價和階段性評價這方面。那麼在過程性評價呢?我們主要來理解“評什麼”、“怎麼評”和“如何用”。

  評什麼呢?大家知道我們要關注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那麼怎麼評呢?我們希望有多元的主體參與,多種方式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如何用呢?更多的是這種過程性評價,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來改進我們教師的教學。

  5、突出評價和命題的導向性

  在水平考試這方面,也提出了非常明確的一些要求。特別是突出評價和命題的導向性。這個導向呢,就是從命題的原則堅持素養立意,也就是說我們命題要素養立意,全面考察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第二個,要堅持一標命題,體驗課程標準的理念,嚴格依據學業質量要求命題。保證命題框架,試題情境,任務難度符合學業質量要求。大家知道學業質量是我們命題的依據,再一個就是科學的規範。還要同時要做好命題的規劃,命題的要求在這方面的一些安排,特別是在具體的命題這方面,提出來了一些要求。

  6、推動考試命題內容與方式變革

  比如說命題的情境,如何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的學習來設定,也可以從個人、學校、社會等角度來設定。每一種情境都有設定的建議,命題材料的選擇,題目的主體部分如何呈現,還有題乾的設計如何規範,在這些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一些建議。我們知道,這個課程標準是我們未來學業水平,包括考試這方面的依據,因此,這次的課程標準在考試評價這方面,特別是在命題這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我想在這方面,我就簡要的和大家分享到這兒。

  7、教學研究與培訓建議

  最後再說一下關於教學研究和培訓建議。這部分,比2011版的課標增加了很多的內容。因為教學建議還有教學資源這部分在未來的教材編寫和修訂方面,以及教材培訓這方面,肯定有很多老師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這裡我就不分享我的一些理解了。

  我想在教學研究和培訓這方面再和大家分享幾句,從教師的發展來看,是堅持終身學習,提升專業素養,立足教學實踐,提高教研水平,適應時代要求,提高資訊素養。這是從教師的發展的角度提出的,這樣的三條建議。

  那麼,從教研的角度來看,這個課標建議是聚焦關鍵問題,推進校本教研,加強區域教研,然後推廣典型的經驗。在這方面,我相信我們線上的教研員老師可能感受比較深。凡是我們在教研工作中做的比較好的一些區域,在一定程度上在推廣典型的經驗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還有就是發揮制度優勢,推進研修融合。

  最後兩條,是關於培訓的,一個是培訓內容,一個是培訓效果,(如圖所示)這就是我想對這些工作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那麼由於時間的關係,關於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我就在上午用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我想在這裡再次強調,這些只是我個人的理解和自己的這種學習體會,僅供線上的老師們參考。也請老師們提出批評和指證。我也相信,隨著我們課標的頒佈之後,我們老師依據課程標準,在這些理念上大膽地進行探索,在未來的教學實施,課程實施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產生豐碩的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我們每一位老師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優秀成果的產生是伴隨著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步的,在老師們進行探索的過程當中,也是老師們不斷髮展和進步的一個過程。我相信我和大家一樣,在未來,隨著對課程標準理解的深入。我們在推進的過程當中還會有更多的一些理解和認識。未來也期待著我們老師能夠有更好的一些優秀成果,經驗能夠得到分享,獲得更好的專業發展。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8

  國家最近釋出了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4月30日上午聽了主講專家鄭國民教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的專題講座後受益匪淺。

  透過對比2011年版本的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標準對教師如何教有了更具體更細緻的指導,下面談談以下兩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新增了核心素養內涵。2022年版本的課程標準對於什麼是核心素養作了一個具體的界定,分為四個部分: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新。這也給我們教師在組織設計教學內容指明瞭方向,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圍繞這四個部分創設真實的語文情境,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二,新增了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來的一個新概念,是指在真實情境下,確定與語文核心素養生成、發展、提升相關的人文主題,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透過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自主活動,自己去體驗環境,完成任務,發展個性,增長思維能力,形成理解、應用系統。根據各個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群分為三層,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這也是今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新時代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將義不容辭的肩負起時代的使命,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全面落實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19

  我反覆認真地觀看吳老師的影片,從中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總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其中我重點關注了學習單元,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在教學建議上吳教授強調

  1、目標確定: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2、內容選擇: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

  3、活動設計: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4、時代要求:關注網際網路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20

  “新課標”的實施確實是給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以下是我學習新課標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第1頁共11頁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21

  今天聆聽了新的課程標準,受益頗豐,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強調了語文教育的奠基地位。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鑽研教材,掌握修辭和語法的應用。透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語感,瞭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對語言文字具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得心應手的去運用語言文字,具體表現就是在寫作方面,一篇習作的好與差,就能充分體現出了對漢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的高度。

  因此在教學中還要繼續堅持以學生自主讀練為主,課堂上多讀、多寫、多積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就是讓學生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真實的語言運用中表現出來的,故而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我們也要結合改革,具有真實的學習情景,統整學習主題,做到真正的實踐。要相信孩子能行,充分讓孩子具有文化自信,切實有效的去運用語言文字,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語文是一個海闊天空的大世界,只有大量閱讀才能接受高尚情感的浸潤和啟迪。

  願每個孩子都能自由並快樂的暢遊在閱讀的世界裡。

  2022新課程解讀心得體會22

  最近教研組組織學習新課標學習,全組老師都認為,《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行為,積極嘗試課程改革。在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新課程的實施給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有時也會出現手捧語文書,不知怎麼教的困惑。

  作文一直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每次寫作感覺無話可寫,尤其是農村中學生,學生的閱讀量較低,詞彙不豐富,因此寫作時無從下筆,一下筆又會出現很多錯誤,那麼中學生如何寫好作文呢?在此,談幾點淺見:

  一、增大閱讀量,增加詞彙儲備。

  新課標規定,初中生要具有26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每學年閱讀丙三部名著,透過閱讀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詞語數量,他人的寫作技巧,與此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如在閱讀過程中要積累好詞佳句,總之學生有了豐富的閱讀量,寫作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筆。正所謂見多識廣,亦如古人所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寫作。

  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寫作是歷史學家重要的,我認為這種訓練有兩種形式。一是說,教師指名說,必要時作引導。如“人生是一杯酒,讓人如痴如醉;人生是……”等進行造句。二是練,學生之間進行對話,這樣既鍛鍊學生的口語,也能提高寫作能力。

  三、背誦範文。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背誦是中國人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透過背誦,學生可牢記詞語,積累語文材料,還可模仿範文中的句子,寫出更好的句子,同時可套用別人的語句。總之,背誦範文對寫作是很有作用的。

  四、勤於動筆。

  所謂“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要想寫好作文,還需要多寫,可採用寫週記提高寫作能力,還可以就課文文章進行擴寫、縮寫和改寫等來練習。在學習到關於寫作目標時,老師們發現了其中一條目標難以實現:“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萬字,其它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其實對於這個目標,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安排佈置,一定可以實現。要想考試作文拿高分,就必須平時勤練筆。那麼如何保持筆耕不輟呢?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保證課內作文的計劃性。

  要完成上述目標,就必須在學期初制定好本學年作文訓練計劃。可以年級組為單位,根據本年級本學年訓練目標,集體商訂本學年作文訓練計劃,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這樣既保證課標任務的完成,又能分階段有計劃有目標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例如,為完成課標任務中提到的1.4萬字,以每篇600字計算,那麼一學年正常寫作任務就應不少於24次,平均每學期要達到12次。可能有些老師覺得這會加大教師負擔,其實八、九年級可以適當增加每篇作文字數,同時豐富批改作文形式,並且將各種正式寫作納入到這1.4萬的任務中來,這個負擔就不會那麼重了。我個人覺得,關鍵問題是應有計劃地確定各年級每學期的訓練主題,就可以避免陷入為字數而訓練作文的誤區。

  2.課外練筆應以鼓勵為主。

  對於目前我校作文練筆現狀來說,訓練次數和質量參差不齊,學生的練筆也多為被迫式應付,真正主動練筆的學生僅為極少數。因此,為了打破這種僵局,我個人建議能否豐富一下練筆形式,精心蒐集一些練筆話題,適當舉行一些小型筆會或比賽。

  (1)練筆形式可以多式多樣,比如每週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至兩個與單元教學緊密相關的訓練話題,然後鼓勵學生每天寫一到兩百字的隨筆,內容不限,字數不少於50字,對於長期能堅持主動寫隨筆的學生可以加重獎勵。

  (2)為了調動學生寫作興趣,可以走近學生,選擇有意義的社會熱點話題,比如:火箭隊到底能連勝多少場?今年奧運中國能不能拿到金牌數第一?還可儘量選擇一些有爭議的話題,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3)適當舉行一些小型練筆會或比賽。可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進行一次同主題的筆會或寫作比賽,激發學生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感。

  3.關於快速作文的一些想法。

  眾所周知,考試作文就必須要求速度,可是平時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我們缺乏快速作文的專門訓練,因此每次考試總有個別學生會因作文影響最終得分。要扭轉這種局面,我們每位老師在學期初制定計劃時,就應明確規定每學期應有專門的快速作文訓練課。

  由於本人倉促落筆,以上建議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