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精選60篇)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

  本次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準,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精選6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

  學習新課標和區裡進行新課標培訓,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鬆,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孩子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反觀自己的課堂,我認識到自己的生本意識還有待加強,有時對於教學的預設過多,導致對學生的牽引教多。再看昨天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時都十分關注學生,課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源於學生,把時間充分的交給孩子們自己去讀、去學習、去感悟,這樣的教學,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實效的。

  二、語文教學加強“閱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閱讀積累。“附錄”中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略有調整,整體數量增多了15篇,課外閱讀著力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詩抄,紅巖等,宣揚革命傳統的書目。

  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語文教學增強“實踐創新”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課程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教師應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多中途徑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並且在大量的實踐和運用中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鼓勵學生多創新,讓學生能進行探究、創造性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展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養成大膽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

  總之,在新的課程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讓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走出新的一條道路!

  在新課標指導下,給我們教師指明瞭方向,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因此,平時備課中要研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絡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並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標準。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於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透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

  新課改的重點之一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一、以往的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

  此次課程改革則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標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為主體,首先,要始終使學生髮揮主體作用,要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要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要根據學生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教育教學材料。其次,在英語課程的每個決策環節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學校、教師、課程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因此,每個決策環節應該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而不能一味滿足學校或教師的願望。

  二、以往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

  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一做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傳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在開展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決不否定接受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具有實踐性,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的聯絡和運用。傳統的教育過於依賴教科書的作用,對教科書的理解也是十分狹隘的。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更加廣泛的課程資源。英語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大量接觸真實、地道的英語,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使用英語的機會和條件。所以,開發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渠道,是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

  三、新課改注重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積極的相互支援配合,強調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在英語課程中,應努力倡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建構知識、提高語言能力,而且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活動方式,完成任務和實現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調控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教師必須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引導者轉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的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主動在於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的主動在於與教師協調配合,積極思考,充分吸納資訊。這種互動式教學能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效果。

  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但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方式。對英語課程而言,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在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教學過程應儘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瞭解知識的產生過程,掌握知識的重點與難點;教師應該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的英語教學大綱都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課程任務或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課標則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了首位。從現實狀況來看,在英語學習方面困難較大的學生,其主要困難還是興趣、信心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的。如果學生一開始沒有培養足夠的興趣和信心,就不會有一個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自然就會有困難。教師要注重啟發與誘導,善於運用新穎的教學法,透過先進的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努力建立一個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多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求真理,而且還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在教學的互動中,學生不斷的改造、進化和發展,教師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和提高,雙方共處於一個和諧、共進的活動統一體中。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新課標後的一點心得體會。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我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後,我的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瞭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於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著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並且設定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群,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最後,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小學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語文課程的設定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於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絡,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要開拓學生的思路,就必須重視誘發因素的選擇和運用。我們知道,不誘不發,誘導得好,就會思緒綿綿,言辭滔滔。誘因範圍廣泛,一書一畫等等,都可以用之誘發引導,開啟思路。情景教學是整合“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教師應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創設情景教學,在情景中展開聯想的彩翼。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透過語言、實物、音樂、圖畫、表演、生活,把學生帶入教材描寫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啟發想象,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透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其次,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正好這個學期聽了幾堂公開課,我得到一點感觸,老師要上好一堂課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課堂問題的設計也是能體現出這堂課上得成功與否的關鍵。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新課程標準像石,敲出星星之火,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行,我們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透過文字向出國留學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體現兒童味。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

  《新課程標準》 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根據以上要求,考查學生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默寫要求背誦的優秀詩文仍是語文試卷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體現新標準的要求,命題時將更加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透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新課程標準》閱讀訓練要求,概括地說,對閱讀材料要做到"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命題將重在三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選擇閱讀材料時,堅持文質兼美的前提,注意體裁的多樣性,以適合學生的各種"胃口";每一組命題要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二是根據新標準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命題的原則是力求開放性和彈性,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勇於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對閱讀材料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三是語文閱讀命題除了取材於教材以外,也要選取一定量的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練筆不少於1萬字。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淡化文體,讓學生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提倡有創意地表達。

  當前,初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有些教師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有些學生也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了。針對這些困惑,我想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檔案,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檔案,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透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透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

  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以往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得學什麼,學生只能跟著教師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本無從談起。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夥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首先教師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在喚醒主體意識上,應該認識到學法指導不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課堂教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資訊化的大語文教育觀;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裝置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6

  今天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解讀,有些許收穫。吳欣歆教授從五個方面對新課標進行了解讀。

  第一,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育人導向進行解讀。為我們解析了課程性質、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理念。尤其側重強調了核心素養,從四個方面來體現。分別是文化自信、語言思維、思維能力、審美創造。使學生全面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新課標與老課標對比最明顯的變革是增加了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都有相應的教學提示,給教師和學生在教育學的過程當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第二,從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進行了解析。語文任務群的特點更加註重情境性綜合性實踐性他們的關係是整體推進側重發展相結合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所以語文學習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而是整合型的。

  第三,從學業質量標準進行解析。吳教授先從學業質量的研製思路向我們闡明瞭2022版新課標的誕生。接著從學業質量重點關注的問題四個方面進行了解析。其目的就是為了關注學生語言經驗的結構化水平。

  第四,從增強指導性方面進行了解析。主要從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兩大板塊給我們解釋了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要更重視。尤其是注重學習任務全評價的教、學、評一體化。

  第五,從加強學段銜接這方面進行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共分為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層層遞進相互聯絡,螺旋上升的。雖然獨立但內部之間有相互牽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尤其是注意學段之間的銜接。

  聽完吳教授的這堂講座,讓我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又有了新的體會和理解,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為我指明瞭方向。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7

  今天有幸聆聽了教育界大咖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的線上講座,她是真正懂語文、懂孩子,還能站在未來看教育的人。

  她先就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課標目錄進行了一番對比,從大方向告訴我們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深度剖浙了此次新課標的五個主要變化,分別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和加強了學段銜接。

  聽完吳欣歆教授的分享,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實際上是在解讀語文學科的改革定位是什麼,只有重新認識了語文教育的價值,作為一線的我們才能理解該怎麼帶孩子,該為孩子提供什麼樣的課堂和資源引導。透過語文學習,構建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標,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我們要關注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部結構,關注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習任務群是多重對應、相互交叉、滲透的關係,關注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不同,體現出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性、階段性和連續性。國家現在倡導的是真正情境化的語文學習,透過“單篇閱讀、閱讀單元、學習單元”線性學習,圍繞一組課程內容,提煉一個學習主題,制定一個學習目標,開展一次學習活動,讓學習主題成為一個統整的、典型的學習活動。新舊知識的碰撞、融合,優化了知識結構,情境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狀態,語文學習活動來源於生活,打通課程內容和學生現有知識的聯合,發展學生的情境學習力和應變力,學語言和用語言,讓學生豐富語言運用經驗,逐漸探尋自己的語言風格,實現語言運用的提升。

  我們應該更好地解讀語文新課標,把握學業質量標準,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培訓時做到終身學習,聚焦問題,研訓一體,努力開發和利用有特色、系統化的課程資源,用更大的格局來定位自己的科目,定位自己的教學,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把好方向。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8

  今天下午,又聽了《義教新課標》解讀系列公益講座,這次主講是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給我的印象是講得特別清楚、透徹,從大框架到小細節,都一一呈現,可見吳教授對2022版《義教新課標》的熟悉,不愧是核心人物!

  吳教授從頭至尾為我們詳細地解讀了新版<義教新課標》讓我更清楚地知道語文這門藝術課的重要性及作用。我今年任教一年級,因此特別認真地記錄了低段的學業質量應重點關注的問題,例如“口語交際”:與人討論交流,注意傾聽,用禮貌用語主動回應,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合作,積極參與討論。我想自己在這方面的教學還有不足,主動性稍欠缺,沒有做到讓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討論,每次喜歡交際的總是那麼幾個。自己要努力找到突破口,慢慢引導更多孩子參與課堂。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都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在課標最後,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向我們提出了八條建議,第一條就是“堅持終身學習,提升專業素養”。所以我也要向吳教授學習,深入研讀,做到心中有數,朐有成竹,才能適應時代要求,更好地提高教研水平,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9

  5月10日晚我有幸聆聽了溫儒敏教授“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的新課標解讀講座,收穫頗多。此次講座從課程性質、語文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及統編語文教材的使用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地講解,講座中溫先生尤其強調了“立德樹人”“語文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群”等關鍵詞。聽完講座感覺意猶未盡,於是我拿起2022版新課標,仔細研讀,同時也將新舊課標進行比較。

  首先2022版新課標,可以視為2011版課標的升級版,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其基礎上從諸多方面都進一步做了調整、最佳化和補充,力求推動新時代語文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新舊課標的不同主要體現在:

  1、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把立德樹人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語文的育人價值在於“立德樹人”,如何“立德樹人”,課標上給了三個載體,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明確了語文的核心素養。

  提出了語文的四大核心素養,分別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3、提出了語文學習三個任務群。

  基礎性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含(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項任務;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含(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項任務。

  4、課程目標分學段要求。

  在2022版新課標中,就“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方面,針對不同學段提出了具體要求。與2011版課標比較,更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第一學段,首次提出了“整本書閱讀”;增加了“表達交流”的要求;不僅僅是識字還要觀察字形,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關係,感知漢字與生活的聯絡;在跨學科方面要求結合其他學科學習和生活經驗交流討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學段,學習學習圈點,批註等閱讀方法;口頭表達,合適情景和語氣交流,請教,回應;嘗試用表格、影象、音訊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

  第三學段,嘗試多媒介閱讀,學習跨媒介閱讀與運用,初步運用多種方法整理和呈現資訊;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透過調查訪問,討論研究等方式開展專題探究活動。整體來說,在識字量這些涉及到具體知識量方面沒有發生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閱讀的要求,尤其是整本書閱讀還有閱讀的方法、經典文學作品(比如詩詞),實踐中的運用以及跨學科運用上。

  5、研製了以“學業質量”為標準的課程評價方式。

  “學業質量”是完全新增的板塊。2022版新課標以核心素養主要維度,關注日常生活、文學體驗和跨學科學習這三類語言文字運用情境,重視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的整合,較為細緻地描述了不同學段的、結構化學業質量標準,這就為語文課程實施的學段進階和階段性評價提供了依據和參照。當下,考什麼就教什麼、怎麼考就怎麼教的語文教學現象仍然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因此,學業質量標準的出臺,能夠發揮“以考定教”的功能,以指揮棒的姿態推動語文教育教學改革,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6、提出了以“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為內容的課程研訓要求。

  “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也是完全新增的板塊,一共提出了8條建議,涉及教師的終身學習、教研的問題導向、研訓一體化建設等內容。其目的不言而喻,是為了推動教研的效度升級和教師的專業成長,為新《課標》落地落實提供人才資源和智庫保障。毋庸置疑,一切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教師。因此,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以新課標為綱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不斷積澱、努力提升要成為一種應有的職業生活方式。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覺得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課程教學,應在在這幾個方面進行改變。

  首先,教師的角色要進一步轉變。從過去的單一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只有這樣,教學才會由“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教師才會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歷程,才會由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

  其次,教師面對知識的態度也要發生轉變。知識不再是傳遞性的,是基於活動而生成的,是在被“人”需要時適時介入的。它需要我們將之轉化為幫助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這一過程中,評價要前置,明確學習活動的價值指向,將評價動態地貫穿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學習。

  再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單篇教學已不能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我們需要在進一步統整之中構建學習單元,而教材的課文資源也只是教學資源整合後的基礎性要素。

  最後,基於單篇教學的問題設計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我們要轉向包含著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等在內的教學情境的開發與設計,使得教學單位由時間轉向學習事件,形成一個閉環結構。

  2022版新課標有更鮮明的價值取向,突出了政治思想和意識形態,明確語文課程“為誰育人”;有更強的目標指向,聚焦於“核心素養”內涵,回答語文課程“育什麼人”;有更具體的實踐導向,構建了六大學習任務群的課程內容,豐富了課程實施建議,引領語文課程“如何育人”;有更清晰的評價方向,增設學業質量的內容,推動教學評一體化建設,描繪出各學段的語文課程的“育人”藍圖。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0

  今年假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農村小學教師新課標省級培訓。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這次培訓讓我感覺到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讓我無論從教育教學方面還是教師成長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針對這次培訓我談一談我的一點心得:

  一、教師要創造兒童喜歡的課堂。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真正讀懂學生。兒童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教師唯有尊重、讀懂才能使學生有尊嚴的生活在集體中,同時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學困生,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其次,兒童是發展中的人。他們有潛力,但不成熟,作為教師要正確面對他們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多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研究方式,讓他們真正的喜愛學習,樂於學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體會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第三,教師要讀懂課堂。建立高效、學生喜愛的課堂。

  二、教學中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次培訓中透過聽李學紅老師的報告,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識字教學要講究方式的多樣化,利用繪本、教材、影像等教學資料,將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多認少寫,識寫分開。進行遊戲識字時要講究效果。寫字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錯誤。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2、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閱讀過程中要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重視閱讀的過程和閱讀的方法,將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大力提倡誦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文章的表達順序和表達方法。

  3、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脫離生活,憑空想象。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注重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習小組建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次培訓張建中老師對如何進行小組建設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講解。

  首先,分組時要按照學科、學習成績進行分組,使小組內能有一個合理的層次,並且要做到動態化管理。第二,組內的分工與互助。小組內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努力自學,幫助同學。在小組互助之前必須要先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再互助,保證組內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學習。第三,教師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訓。由於學生的年齡尚小,對小組長如何工作還有很多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對小組長進行培訓,如:怎樣給同學講解問題、怎樣檢查同學的學習結果、怎樣進行總結、怎樣調動小組同學學習積極性等。只有有了會管理的組長,才會有高效的小組學習。第四,努力培養和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交流知識,同時也要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提出並梳理問題,訓練學生的總結能力和代表小組同學發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組質疑的能力。第五,小組學習的評價一定要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評價方式也要靈活多樣,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1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是一切藝術中最廣泛、最複雜、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藝術。”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暑假前,學校組織開展了校本培訓,我聆聽了雷盼花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解讀,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一是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

  新課標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作為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和總目標。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點:透過語文學習,讓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在每一個學段目標後面都有特地指出。課程內容的主題與載體形式也是強化“以文化人”的價值取向,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要內容。這一核心素養的確立處處彰顯著國家意志。

  二是新課標構建了語文學習任務群。

  按照新課標要求,新教材是以“學習任務群”來整合單元教學的。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突破單篇閱讀精講細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建構“語文核心素養”。把過去比較零散的課文教學分為若干“學習任務群”,並且以任務群來組織單元教學,這樣做,教學的目標就會比較集中而且清晰,我們的教學就不至於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麼課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質化”弊病。

  學習任務群主要涵蓋三個層面:第一層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群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分為“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分為“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概念讓我認識到語言文字積累、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以及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滲透學習任務群,不斷地去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透過閱讀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沁入,提高學生認知理解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是新課標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平時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第一,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學語文教材文字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學習時,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合理最佳化文學形象,同時還要強化自身語言表達,確保可以對其相關文化進行有效弘揚,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第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不僅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應用書面表達,同時還可以使其能夠熟練口述自身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三,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思維發散能力是其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綜合考慮相關問題,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還可以有效聯絡現實中的事物。第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美;給學生恰當引導,讓學生學會鑑賞美;最後給學生自由空間,讓學生創造美。

  四是新課標強調了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課本內容創設情境,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絡學生生活實踐,進一步深化課堂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展開描寫。我們可以讓學生以此作為擴充套件寫作的基礎,指導學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自己《美麗的家鄉》,有效地將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再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漢字的魅力》,要求學生透過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進一步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把語文學習直接指向了實踐研究。

  五是新課標將整本書閱讀納入課程化。

  新課標將“整本書閱讀”課程化了。“整本書閱讀”是作為“任務群”專設2個單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書閱讀”設計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閱讀指導”和“學習任務”兩部分,比較簡單。“學習任務”主要引導閱讀和思考,供學生選擇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或者課程內容,合理給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整本書閱讀書單。

  “整本書閱讀”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讀書養性”,培育毅力,涵養心智,祛除浮躁。“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不必搞得太複雜,重在“目標管理”,不要太多“過程管理”,能堅持完整通讀幾本書,就很不錯了。如果還安排寫作或者討論,“過程管理”太細,反而可能敗壞讀書的興致。

  六是新課標對語文老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課標給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師必須跟上去讀書。語文老師要當“讀書種子”,這是一種理想,一種責任,同時又是我們面臨的很實際、很緊迫的職業要求。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課程”和“新教材”,必然會給老師提出更高的業務要求,在未來幾年,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會成為硬指標,讀書少的問題會顯得很突出。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讀書為要”,大量增加讀書的份量。因此,我們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時間,多讀書,充實自己,否則面對新教材,我們就會無從下手。

  那麼,教師應該讀哪些書籍呢?我認為至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讀:一要讀中外文化經典,這是最基本的書。閱讀的目的,是接觸中外經典,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二要讀與自己從事專業或者職業相關的書目。比如,教數學的,可以給自己安排讀點化學、數學、生物,以及資訊科學等方面的書;教科學的應該多涉獵科技史、科技哲學領域的書;語文老師讀書的面應當比其他學科更寬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打基礎,拓展專業視野。三要圍繞自己的專業,或者自己特別感興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專業書籍讀,目的在於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讓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2

  暑假中,在xx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共同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過後,我收穫頗多。這段時間的再讀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這幾年的中、高年級的教學工作經歷,也使我對閱讀教學該怎麼教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想法。

  一、新課標、新定位

  談到語文閱讀教學,我們總要思考“為什麼要學會閱讀呢”、“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這兩個問題最後常常會回到一個共同的糾結點——“讀就是為了寫嗎”?固然讀寫結合很重要,讀也能促進寫,但是讀就是為了寫嗎?而且讀了就能寫嗎?顯然,對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的位置擺放上,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提出新的考量了。閱讀應該有它自己的獨立意義與重要作用。解讀新課標,我們不難理解。閱讀,即運用語言文字獲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鞏固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透過閱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與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重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語文課程標準》為此設立了新的閱讀教學理念。因此,作為語文教育者,我們責無旁貸要讓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閱讀能力。

  二、新定位、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為每個學生的對生活的認知和個人知識建構都不同,所以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字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突發奇想”;將自己的感受與文字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字的內容及表達另行設計等。在教學《麥哨》、《鄉下人家》時,文字中對鄉村兒童生活樂趣以及農家生活描寫的場面非常多,由於學生都是有著真實的農村生活經歷,因此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對比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鳴,更能真切的體會到草地上翻著跟頭、吹著“麥哨”、露天吃著晚飯的樂趣。甚至學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這種質樸而又獨特的鄉村生活場景。這種閱讀方法,並不需要教師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學生也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構建,甚至創造意義。再如:閱讀敘事性作品時,要求學生能瞭解事件的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逐漸形成自己一套也許還算不上完整、良好的價值觀體系。但是教師在原有的價值體系上旁加引指導,學生會在閱讀中加引內化並遷移運用。如《夜鶯的歌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中,學生會逐漸對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有一定的認知,這種認知在對夜鶯與德國軍官的人物形象認同中會遷移運用到對五壯士與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這個基本的憎惡的價值觀的體系形成正是老師與學生、文字、作者之間的一次的集體閱讀交流、建構直至內化。

  三、新體驗、新理念

  為了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中閱讀教學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又具體規定了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這些都表明,在“大語文”教育觀念下,閱讀教學要立足於課本但決不能禁錮於課本。課內閱讀固然重要,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閱讀二三十篇文章,也僅僅是多收了幾十條“魚”而已。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樹立“連結”性閱讀教學觀,授給學生以“漁”。如:以作者為連結點,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的作者林海音為縱向,拓展閱讀林海音《城南舊事》。以體裁內容為連結點,以童話體裁橫向連結國外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劇童話《海的女兒》、《紅鞋》以及國內童話作家張天翼的《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秘密》。加速學生的拓展閱讀,能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加寬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學中把新課標的閱讀教學新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轉化成便於操作的具體方法,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

  要讓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要求與閱讀量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在教學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冗長而瑣碎的分析,以教給方法和培養能力為主,幫助學生學會分析、理解、感悟,將多餘的課時用於指導課外閱讀。每週我們會把學生帶入閱覽室指導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學會為自己選擇的研究課題查詢相應的資料、積累資料,班級中也會成立班級讀書角。這樣保證了“閱讀源”,在閱讀的基礎上,儘量培養閱讀的反饋能力,學會交流,訓練把讀的內容用精煉的語言複述並儘可能的談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在閱讀前,老師可作一些相應的關於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資訊,讀後可以開展讀後感交流活動,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水平。甚至可以開展一些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將閱讀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最終能在老師有步驟有計劃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閱讀的量,也提高了閱讀的質。

  這樣的閱讀,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養成對老師的依賴。大量的有指導的閱讀,並且是精品的閱讀,必能提高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所以閱讀教學能否落到實處,決定了一個學生基本的語文水平。我們呼喚真正的有實效的閱讀課,呼喚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帶來的生活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真實的體現出來。

  五、新策略、新原則

  幾年語文教學工作,我總是不經意陷入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喧賓奪主”的教學情況中。但在學習新課標後,我能清楚的體會到,其實,語文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新課程剛剛起步,而這次學習也讓我體會到,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我還要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3

  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出國留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了《新課標》。透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透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說,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的教學中,就像"維納斯"、"比薩斜塔"這種殘缺的美也會讓世人為之傾倒一樣,沒有哪一堂課可謂堪稱完美,但每位教師追求美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師引領著學生開闢語文的新天地,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新課標"對於我來說已不陌生,上學期教導處組織了多次學習活動,但我認為真正把它滲入教學中絕非幾次學習那麼簡單。於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認真研讀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後的感想。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式教學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每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啟用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4

  今天夏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夏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5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作了如下歸納。

  一、設計好教學環節。

  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

  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三、聯絡學生生活實際。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主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透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6

  一、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在課程的定位上比較明確說明:“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當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由“語文能力”到“語文素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三、修訂體現“減負增量”

  一是適當減負。過去一二年級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會”。現在減少識字量,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其中會寫800。提倡“多認少寫”,不再要求“四會”。但重視寫字與書法的學習。明確寫上一至三年級“在小學每天語文課都要求安排隨堂練習,天天練字”。

  二是增加學生閱讀量。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老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特別是提出了這樣幾句話: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特別注重體驗與感悟,注重語感。對於課外閱讀格外重視。閱讀量也有具體要求,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這次修訂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尤其關注的。這一點我覺得很能好,因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有多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才能提高,語文的素養才好,這也是我們學校這幾年一直倡導,併為之努力著。

  今天在學習新課標時,發現了這幾天我在中星小學跟著陸校長學的“學習型課堂教學”,跟新課標的要求相符,例如第一學段(1~2年級)就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有表達的自信心。要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二學段(3~4年級)的閱讀方面就要求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口語交際中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

  第三學段(5~6年級)就要求學生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舊的課標在第8條,現在調整到第2條,說明其重要性。同時要求學生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也作了調整。還要求學生擴充套件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佩服陸校長的前瞻性,早在幾年前已經為培養學生的終身能力而努力著,我相信,我們的學員在她的指導下,將會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為學生的明天而奮鬥!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7

  當前,語文教學界正如火如茶地進行著課程標準的改革工作。新課標所詮釋出的教育理念推動著教學的發展,也引領著像我一樣的徘徊於教育改革門檻的青年語文教師的成長。下面我先談一下對語文新課標的理解。

  首先,新課標讓我對語文教學理念有了嶄新的輝煌。

  新《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四個理念,但貫穿整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卻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傳授知識為本,或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或是以學生為中心;是以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或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這是新舊教學理念的分水嶺。《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語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關於語文的工具性,過去我們講得很多。語文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如果認識到此為止,語文就可能陷入“純工具論”的誤區或“工具理性主義”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為某種需要而轉換職能、失卻本我,嬗變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語文就異化了。語文作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體的人、社會歷史的人緊緊地聯在一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離開了人,語文就不復存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語文離不開人,它富於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語文為個體的人所掌握,又顯示個性、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造之源。語文反映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澱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語文又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在語文課程中的體現,是依託“文”來體現人的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人實現自己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的生命力、創造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生命運動的過程。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主體──主人決定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由於舊觀念的痕跡很深,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人們常說,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有人被飛馳的時代列車拋棄;同樣,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時刻,也有人由於因循守舊而被時代洪流所淘汰,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次,新課標也帶動了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定位。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好讀書,不求甚解”。只要學生透過上下文在一定的語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確,只求明瞭。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8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閱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絡,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裡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定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蒐集資訊,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資訊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群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19

  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透過新課標的學習我們要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022版語文新課標裡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髮展水平,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絡,最佳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絡。我們要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在新課標學習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透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讀,為高質量教學打好堅實基礎。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0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透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總體來說,兩版的課標內容,基本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學習新課標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到變化比較大的就是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要素的落實,及時最佳化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新課程理念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之水。我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的評價方法。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我將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領悟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1

  隨著“雙減”政策的到來,我們的“新課改”也是一輪接一輪的有序進行著。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出臺了,它如一縷微風迎面而至,給疫情下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新的改觀,大家如獲珍寶似的開心不已,學校也開展了學習新課標活動,我們語文組的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了集體學習、共同討論、個人自學,並對新課標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大家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透過這次學習,我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在教學中的奮鬥目標,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領會課改精神。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觀察、參與社會的生活能力,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形勢,讓孩子們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我們更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自覺獲取知識。

  二、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每個人所帶的學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內容也不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了解各學段的學情,如: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透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加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轉變,教師角色也隨著發生變化。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制定再完美的計劃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從教導者轉變為傾聽者、服務者、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參與者,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這樣才能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在“雙減”的政策下,老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也就是說,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意圖、重點難點上都要細心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接著就是學生方面,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學生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去探索學生將會怎麼學,從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直觀教學,還是獎勵機制、自主學習法,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課後多總結、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五、與時俱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學習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領悟其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學生共同成長,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上一個新臺階。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2

  2022年版新課標釋出後,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學習和實踐式學習。

  在課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情景式的學習方式。課標是這樣解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景式的學習方法是教師為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主動地給孩子們營造一種以形象為主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的具體的場景,並藉此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從而幫助孩子們認識、學習的學習方法。

  我們通常認為,科學合理的情景式學習方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更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最為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孩子們的厭學壓力,持續性的吸引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

  不論哪個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我們也常聽一些孩子們說道——某某老師喜歡講故事,不喜歡上課,但是我們的成績卻很好。這就是情景式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孩子們容易被故事吸引,從而注意力提升,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也會充滿興趣的去完成我們的作業任務。所以講故事,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情景式教學方法,更應該成為我們孩子們的學習方法。

  在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引進我們的生活情景,孩子們會在學習中被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原有的知識儲備,增強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孩子們熟悉身邊的事物所以對可以遷移的知識會有親切感和渴求度。

  情景式教學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認識生活和理解知識,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生活實踐中創立一種更加有效的溝通。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實踐式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實踐。換一種說法,實踐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體系豐富為一種可見的活動,便於學習者的理解和應用,增加學習者的學習情趣,最終形成“抽象知識——實踐深化——加深認識——最佳化知識”的良性迴圈。

  學生也是有差異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到學生差異,然後在進行教學。怎樣彌補學生的差異和學生的不同呢?那就是閱讀。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支援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當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後孩子們子讓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會如魚得水。

  閱讀就是在給孩子們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認識世界的方式。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3

  暑期全員培訓結束後不久,就領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是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由學校統一配發的課標書籍。曾經自己也買過《課程標準(2011年版)》,但是沒有詳細讀過。因為此次暑期全員培訓有一個微型講座,也在網上看了很多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但就像王崧舟老師說,當我們聽別人的解讀時,已經是二手貨了,缺失了自己的理解,還是要自己一字一句去認真品讀。於是假期裡,我把2011年版的和2022年版的來對比讀,看看這十年的時間,我們有了哪些新的改革方向。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最佳化學校育人藍圖。

  與2011年版不同的是,這一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以人民為中心,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實勞動教育。反映時代特徵,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就課程性質的表述而言,兩者都有提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特別強調:語文課程應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透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性質的具體表述,就是圍繞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展開的。而這一點也是在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提到的。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路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我們需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文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一經頒佈,就成為了老師們學習與研讀的重點。學校也及時購買並給每位老師下發了新課標。我仔細閱讀了新課標,新課標無論是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還是學業質量、課程實施,都闡述得更為清晰、具體了,也更加具有指導性。讀後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培養目標更加清晰

  新課標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從“雙基”“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目標維度更加清晰,育人方向更加明確。

  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運用是其他三個方面的基礎,語言運用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必要的語文知識、能說(明得體)會寫(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則是語言學習的核心,思維能力,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新課標還提到“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展聯想和想象,激發創造潛能,豐富語言經驗,培養語言直覺,提高語言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只有思維敏捷、靈活、深刻,聽和讀才可以被內化;說和寫,才能被外化。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是要緊緊圍繞語言文字運用的中心,讓學生字正腔圓地讀,工工整整地寫,有理有據地說,簡潔通暢地寫,在品味漢語言文字中,發展思維,獲得美的薰陶和文化的認同。

  2022年版課標對每個學段的具體要求,將語文實踐活動由以前的2001年課標、2011年課標“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學習領域,變為四個內容板塊加以表述,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在分塊表述的基礎上,最後提出每個學段在立德樹人、以文化人上的總體要求,凸顯學段任務的育人功能。

  二、課程理念更加突出以生為本

  新課標提出了五大理念:

  1、課程目標: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2、課程結構: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和發展性;

  3、課程內容: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4、課程實施: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5、課程評價: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又提出四大理念:

  1、學科思政: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2、教學設計: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

  3、學以致用: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4、智慧學習:關注網際網路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強調資訊科技和語文課程的深度融合,強調跨媒介的學習,強調泛在性的學習,語文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在以上九大理念中,特別要注意教學設計中“學習情境”的創設,語文學習的情景建構,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個方面去創設,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變得有趣、有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學習內容更加體現“大語文觀”

  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義務教育語文新版課標的一大亮點。新課標語文學習內容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大主題,將學習任務群分為三個層面六大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為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則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在“學習內容”“教學提示”內容設計上,新版課標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要“以學習為中心,不僅包括教什麼、學什麼的內容問題,還包括怎麼教、怎麼學的過程方式問題,以及為什麼教、為什麼學的目的價值問題,甚至還有教得怎麼樣、學得怎麼樣的結果水平問題”。體現語文學習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在新版課標中每一個學習任務群的表述均圍繞學習任務群的內涵、四個學段的學習內容、教學提示三個部分依次展開,將過去零散的、線性排列的知識點和能力點歸納整合,實現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語文實踐之間的融通。其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群側重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等知識點的整合;“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側重朗讀、複述、遊戲、表演、講故事、情景對話、現場報道等學習活動的整合;“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側重朗讀、默讀、誦讀、複述、評述等閱讀方法的整合;“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側重閱讀、討論、探究、演講、寫作等學習活動的整合;“整本書閱讀”任務群側重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閱讀活動的整合以及瀏覽、略讀、精讀等閱讀策略的整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側重圖書館、網際網路、社群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學習資源的整合。

  學習任務群課程內容的整合不是漫無目的式的,而是統攝於各個學段不同的學習主題,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服務。我們教師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背景、大主題之下設定多個學生喜聞樂見的小主題,如“數字時代的生活”“家鄉文化探尋”等。每個學習主題的設定都是為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服務的,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在完成一個個情景式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得到提升。以學習任務群為課程組織形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和素養的全面發展。

  新課標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目標與導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仍需時刻提醒自己反覆閱讀新課標,以新課標為導向,多實踐,多探索,在新課標指引下,上精品好課,育時代新人。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5

  近日,再次翻讀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我認為,身處新課標時代的一線語文教師,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基於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實踐、運用,教師有“應為”——主動適應新課標,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一、應主動研讀。

  新課標時代的每位教師都是課標的研究者,應主動、細緻研究新課程標準。我關注到本次新課標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定6個學習任務群: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與“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全新的6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任務是什麼?怎麼做?如何評價?新課程標準中均給出了細緻的指導,教師應認真研讀,才能將新概念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二、應積極實踐

  新課程標準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教師可以參照新課程標準,率先在自己的班級教學中展開實踐。例如,學習任務群中的“整本書閱讀”我們班之前就有所涉獵,但是缺乏具體的指導,總覺得開展的浮於表面,並沒有真正完成整本書閱讀的`目的。那在接下來的高年級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怎樣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提示,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師生共讀、同伴共讀、圖書推薦交流會、課本劇表演等實踐活動,注重考查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完善新課程標準在具體教學指導中的作用產生機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有操作法,這就是一線教師最具體的“應為”。

  三、應改變觀念

  觀念需要積極轉變,因為觀念指揮行動。執行新課程標準,教師要有主動改變的自我意識,不要固守舊經驗,應主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例如,可以主動去了解,作為語文課程的育人導向是什麼?新課程標準中出現的新概念、新做法、新思路有哪些?只有做到明確觀念,才有可能付諸正確的行動,才能夠準確達成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教師應努力在研究與實踐中改變自我,實施精準教學。使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評”保持一致,明確自己“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形成一套具體可執行的教學方案,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這是對新課程標準最有益的補充。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6

  在這份新課標中,我讀到了很多新鮮詞彙,但這些詞彙的背後卻是對語文教育非常理性的觀察和審視。現在和大家分享其中兩個具有新鮮感的關鍵詞,“思維”和“審美”。說到“思維”,我們往往會覺得那是理科該乾的事情。語文和思維關聯不大。但如今的我,越來越覺得語文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思維的訓練和提升。語文的內在是邏輯,是思維。風花雪月是建立在嚴密邏輯之上的美的事物。所以,“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是語文課要特別關注的事情。新稿中對於核心素養的界定中其中一條為:思維發展與提升,崇尚求真創新。具體解釋為: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透過語言運用,逐步發展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能力;提升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逐步發展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用於探索創新。著地於平時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怎麼做呢?讓孩子發現語言文字表達的內在密碼,知其妙,也要知其所以妙。進入高段,我對讀書筆記做了革新,原先為好詞、好句摘錄,現在我改成摘錄句子、賞析句子,讓孩子解碼語言,不是表面的感知,而是內在的發現與習得;低年級的課堂中,怎麼進行孩子思維的有效練習?

  拿剛磨過的一堂《我變成了一棵樹》其中一個環節為例。文章寫的是英英想象自己變成樹後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兩課時的教學我們以課堂作業本中的思維導圖來架構,第一課時為字詞和總結英英變成樹後有趣的事情;第二課時為感受有趣的想象,掌握方法,進行小練筆。從一開始的凌亂、細碎到最後完整、有序,我認為孩子語言完整表達的背後就是思維有意練習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多在課堂中使用類似思維導圖這樣的有效手段,這是孩子練習有序嚴密思維的很好的方法。

  語文的深處是思維。我們要多引導孩子去關注表象後的那個為什麼。再說“審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核心素養中再次提到“審美鑑賞與創造陶冶高尚情操”。我近期一直在關注語文課的板書,發現一堂優質語文課的板書真是“思維”與“審美”的完美結合。現在有一-些老師,把“黑板”變做“舞臺”,展示自己的課堂亮點,這些“優質板書”,無一不是思維和審美的結合,這樣的美,是內外兼具的,不僅只是漂亮而已。“文學鑑賞”也是審美的活動。六下第二單元是閱讀外國名著,語文園地中有一-題是:下面是不同譯者筆下《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我發現,上課時很多老師都把最終結果指向第一種也就是課文中的版本。確實,課文中的版本語言誇張、幽默,是非常符合孩子的閱讀口味的。但其實,這是一-道開放題,譯者語言風格不同,看你欣賞哪一一種。張友松的文字讀來文縐縐的,可能成年讀者會比較欣賞。成時的版本語言簡約,質樸,是另一種味道。讓孩子在這樣多元的品評中學會文字的鑑賞,文學的鑑賞,從而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思維、審美,均涉及語文的方方面面。意識決定行動。我們心中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滲透到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點滴中。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7

  這兩天,我們參加了“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培訓。聆聽了省教育專家張暉老師的講座《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內涵與實施途徑》和陳海青園長的講座《對課程遊戲化的理解》以及張紅儉園長的講座《幼兒遊戲的觀察記錄與分析》,豐富詳實的講座內容,鮮活的案例分析,讓我對課程遊戲化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和全新的解讀。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疑惑於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我們通常只是植單一的插入一些遊戲。為什麼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透過培訓我瞭解到,課程遊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結合講座來反思自身發現,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年也能注重體現遊戲化,但是在活動中並不能體現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遊戲,由於害怕孩子“不會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險”通常在玩的過程中沒能體現孩子的自主,所以往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自我的意識,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和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遊戲,應該融入課程文化,形成習慣。 課程遊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遊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並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麼和做什麼,而是幼兒說什麼和做什麼。

  這次的培訓活動,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8

  本次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著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採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進步教學質量的途徑。必須進步自身專業素質。新課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相關的能力的進步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必須不斷進步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習新的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透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重新熟悉師生關係,重視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和愛心為學生的長大服務,以科學的教育方法賦予青年一代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透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轉變教師角色,關注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在培訓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音樂教育的同行,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充實而又愉悅,使我受益匪淺。為我在以後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課改教學工作展開以來,新的理念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進行了反思和重新審視。要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透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懂得“愛學”與“如何學?”培養學生熱愛音樂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樂課;

  如何上好音樂課?怎樣才能把課程標準的理念貫徹到音樂課堂中去?音樂課堂該注意哪些問題。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待解決的問題真的還不少,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放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要。音樂審美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貫穿著濃郁的教學情境,清晰的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發展的特徵。同時注重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對教材人文教育的內化和發揚。

  首先,這次我們音樂教師的培訓對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來說是及時而有效的。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從觀念上,從理論知識水平上,方法與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認識與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質的進步。如羅文忠老師講的電腦多媒體制作軟體。

  其次,透過這次培訓,促使我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語說:“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層面,借用這句話,我覺得對自己的教學也進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一名教師能成為教學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在反思中不斷地成長起來的。過去我自以為自己的音樂水平應該可以教好學生了,對與教學中的深層次的思考認識不足,反思不夠。透過培訓,我更加清楚了音樂課應該怎樣教。我們以往的照本宣科確實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內容與方法;要正確把握學生唱會與唱好的關係,唱會是目標,唱好則是過程;對於音樂作品,我們音樂老師要做出藝術化的設計與詮釋;我們音樂教師要強化示範作用,音樂教學部需要捉迷藏;在對音樂的表現,往往教師的一手勢更勝過於教師的說教;對於一首歌曲來說,旋律永遠比歌詞更重要;而我們平時的檢測,不僅只在於期末進行;我們音樂老師一定要要教會學生聆聽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我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三、重視音樂實踐,深化學生體驗

  《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音樂教師應該認真地貫徹上述原則,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全體學生提供接觸、表現音樂的機會。透過培訓發現,音樂課若僅依靠每一節課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是很難達到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合唱團、舞蹈隊只能使部分學生得到鍛鍊,校級歌詠比賽、藝術節雖然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時間較短,仍屬短期性活動,不能滿足多數學生對藝術的強烈需求。課堂教學,僅僅是引起學生喜歡,親近音樂的動機,使此動機更積極地加以昇華。而有助於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變被動為主動。更應該讓音樂走出教室,增加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促成更多的音樂氛圍環境,寓教於樂。在課堂上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靈活而自然地發揮學生的無限潛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愛樂風,增加愛樂人口。讓音樂走進各班教室。走進每個家庭。甚至走進社會。與生活結合,從而進入每個人的心靈。在教學上,能引導學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創作的空間,並賦予更多更大的彈性,讓學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長,懂得關懷自己。包容別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xx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透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透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建立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29

  肇慶市中小學教師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全員培訓工作從20XX年3月開始進行。根據上級的培訓安排,本人線上觀看新課標、新教材專家解讀影片,並在線進行學科研討。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也與各學科一樣有序地進行。透過這次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收穫也很大,體會更深。

  我們知道,本次修訂的課標是針對第一個十年存在的諸多問題做出了比較明確的修正。修訂後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這次修改,在保持原課程標準(實驗稿)基本結構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各方面不同意見,力求更加完善、和諧。例如,對於什麼是“數學”?將原來“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改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基本理念方面,將原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數學課程的目標定位上,《標準》作了“雙基”擴充套件為“四基”,“兩能”轉化為“四年的重要調整,即:強調在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在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要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些目標的整體的實現,是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誌,它對學生全面、持續、和詣發展有著重要意思。

  十年的課程改革過去了,個人認為:課標很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貫徹和落實,但客觀地看,起色不大,和期望差距還是很大的。為此,這次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將“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核心概念抽取出來並單獨提出,意在進一步強化,以期引發廣泛重視,並付儲切實有效的行動,產生根本性改變。此次培訓學習,我獲益匪淺。但是,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要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善於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勇於創新,積極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0

  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應與時俱進。新課標的學習和教學實施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地學習。透過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註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能力培養,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內容的學習,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發現了新課標所表現出來的以下幾個特點:

  一、新課標註重對學生個性保護

  在新課標中,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在學生學習完後,腦子裡的東西都一模一樣。在近幾年中,國家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新課標出臺後,讓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看到了希望。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複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複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脫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二、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一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二是要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三是要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新課程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循序漸進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四、新課標註重培養學生膽量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髮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願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於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於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說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後成功的機率都大許多。

  新課程的實施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新課程教學實施了幾年了,透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和反思,使我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自己學習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現將我學習後感受總結如下:

  新課程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尤其是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在培養目標上,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的形成,以及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轉變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更多地採取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主張把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作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教學上,主張改變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多進行探究式教學,倡導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提倡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情況,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學方式下,教師要由主要的講授者轉變為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在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以及在實踐中學習上,傾注更多的心血。

  新課標關注孩子們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並在課堂中逐漸滲透積累,一定要讓孩子們對文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現今的語文提倡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學習內容也要具有開放性。語文教學也提倡合作性。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老師佈置得教學任務。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集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於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教學的合作性主要表現在: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一般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自己擅長的形式(如讀、畫、唱、演等)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不要拘泥於課本的教學,學科的教學,而應該有學科之間的滲透會更好。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有歷史、社會的滲透,學生會更加喜歡內容豐富的課堂,更加喜歡課本以外的知識,對老師會更有欽佩感。現在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終身學習,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為。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教學。關於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改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即教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優秀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以外,還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應能力。新課程理念主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倡導透過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動方式獲取新知,感受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透過這次學習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做到:

  1、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課堂上經常能聽到教師說:“你想得真不錯,誰還有其他的想法嗎?”“同學們贊成他的想法嗎?”“你們組表現得很好!”“誰想給大家彙報一下?”“他還沒有想好,哪位同學能幫他一下?”“哪組希望老師和你們一起做呀?”這些話語的運用,既讓學生備感親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師在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努力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預見,自信心與民主精神會在學生身上逐步得到體現。其實這一點已經在某些學生身上有所表現:如,有些學生能夠充滿自信地及時指出其他同學的問題,而被指出問題的同學也能夠坦然接受。

  2、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是實驗區學校教師十分重視的問題,也是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個可喜變化。如,在數學課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能夠結合學生身邊的事物,創設實際測量的情境,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感受長度單位,並學會運用長度單位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統計初步知識時,教師結合學校運動會,設計了一個統計參加不同運動專案人數的問題情境,從而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爭先恐後,獻計獻策。

  3、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和處理

  隨著教材功能的轉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必然成為一種趨勢。略創造寬鬆的空間,提供必要的指導。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狀況對課程內在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時不但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並以此為設計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同時對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進行再審視,明確情境的優勢與不足。情境設計得較好的,教師應進一步考慮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情境設計得有不足之處的,教師則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情境。還要對教材的設計思路、表述方式、結論等進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為學生多樣的思考、表述、選擇策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考慮如何利用各類課程資源豐富課程內容,設計有效的探究活動或增加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課題。在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時,要注意避免簡單地以學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內容,來替換學生陌生的、日常難以接觸到的內容。比較科學的做法應該是:科學地分析課程內容的價值,對那些學生雖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難以接觸到,但對其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內容,應思考採取什麼策略實施相關內容的教學。總之,透過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還需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並透過教學實踐,總結經驗,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使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成效。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1

  透過這次新課標培訓,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就本次培訓略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一、提高了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原先我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不到位,總覺得改不改沒什麼大不了的,有這個必要嗎?

  透過培訓後認識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學生如何獲得知識轉變為如何獲得技能,就如古人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這個觀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觀念的引導,在今後課程改革中儘管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但我會去探索、解決,而不是躲避,因為希望就在前面!

  二、進一步更新了教學理念此次學習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更新。

  為我開闢了新視野,使我改正並更新了頭腦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學思想的觀念。透過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係是基礎,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其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三、形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理念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已發生重大變革。

  準確理解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認真研究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分析與反思課堂教學行為,提高專業化水平都有直接幫助。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應把握好以下點:把握課程標準,明確評價目標:評價目標要清晰、有價值,要體現學科特點;強調學生既是評價物件,也是評價主體;對學生的能力發展給予肯定性評價;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採取多種學習評價方式;採用開放的教學評價方式。新的課程評價理念要求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一定要本著為師生髮展服務的原則,既要關注教師對課堂教學作出較為準確的評價,同時,才可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改進教學沿著正確的方面發展。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當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我會繼續努力,為教育貢獻自身的力量!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2

  說真的,新課程實施已經多年,但我並沒有認真地去研讀過新《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上也是渾渾霍霍,憑著十幾年的老經驗不知誤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個學期以來,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己專業的發展。我開始學習其他教師的論文,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些教師的論文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因此,帶著疑問,我認真地學習了這個新課標,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透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透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透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資訊科技、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己,實現“超我”。

  四、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我們知道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徵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願違的。本著“人的思想品德是透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僅提供一些簡單的素材,因此,還要我們教師細心揣摩發現與思品教學背景相關的素材,挖掘思品課程資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日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勇於實踐,不斷探究,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不斷髮生的問題,真正做到“用科學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用聰明智慧的火花點燃每一位學生”。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3

  時間像發動的車輪一樣永不停息地向前滾動著,轉眼間本次培訓將接近尾聲。雖然學習的時間短暫,但卻學到了許多新知識、新理論,自參加國培以來,我認真聆聽多位教育專家生動、形象而有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積極參加班級交流和互評,從中我學到了很多值得我參考和借鑑的經驗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觀念上受到教育和啟發,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決定細品所學,總結所得,把此次培訓的所學、所得用於現實教學中。

  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鼓舞。使我更加懂得怎樣備好課、備好學生,怎樣去評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這些都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為我前行注入了新的原動力。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堅信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與時俱進,隨時用新理論、新方法來指導自己,提高自己,要認真學習新《新課程標準》,把握教學要求,對要求濫熟於心,然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及時主動的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採用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啟迪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訓中專家講的很透徹到位,這應該都是我平時先做的,只是比較粗略,可以說是略知一二罷了。讓我明白了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怎樣實現自我發展,成長為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所應當具備的智慧。作為教師首先應當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據實際的需要對教材進行取捨和增減,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教學目的。同時我們應當對所從事的職業充滿熱愛,這種熱愛體現在對工作充滿激情,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兢兢業業。要有自強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充實自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和你所面對的學生,並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學生做出榜樣。

  總之,這次培訓我收穫的不單單是專家們講解的內容,更是一種理念,一股動力。在今後教育道路上我會不斷地用新理論、新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4

  體育教學是落實課改的主渠道,課改理念應主要在教學中得以體現。但在最近組織的評優課上,出現的問題很多,教師學習理解新課程標準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學要注重實效

  在課堂上,有的教師為了便於控制學生,有大場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場地上或在籃球場上上課,學生活動空間受限,活動量達不到要求。再看教師的教學內容安排,也只是圍繞學生“玩得興趣”做文章,課堂場面看似熱鬧,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鍛鍊。一節快速跑課只在十幾米的場地上安排學生跑4次,遊戲安排也是沒有什麼鍛鍊價值的拼圖“2008”,其結果是把課的運動負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課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體育的根本特徵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應該首先保證學生體能的增強,沒有一定的“運動負荷”做保證,就不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單一的教學內容設計同樣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體育課應該注重教學效果,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評價要全面

  有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投準練習,由於投擲物太輕,投中的學生很少,教師在評價時只鼓勵投中的學生,而沒有投中的學生則出現了消極練習的現象。其實投準只不過是一種練習手段,發展學生投擲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學生參與了,教師都應當給予恰當的評價。

  教師應當把握好評價時機和評價的角度。在體操練習中,有位學生在給同伴保護幫助的時候漫不經心,發生了學生摔倒受傷的事故。教師本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對學生進行加強責任心的教育,而他卻對學生進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體育課上,安全重於泰山,如果出現上述現象,教師就應當首先從安全的角度去考慮評價的問題。課堂上,教師必須應用豐富的教學語言,抓住時機,適時、適度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如團結合作、不怕困難、公平競爭、尊重他人、增強責任感等,這些教育隨時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對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形成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可以說只有技能學習,沒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體育課。

  有的教師沒有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落實在課堂,評價還是教師一人的事情。儘管教師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很難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讓學生滾動4次,有的讓學生創造過障礙方法,有的讓學生創造玩的方法等。但練習之後要看學生練習是否達到目標,教師應該及時進行針對性評價,同時還要組織學生進行相互的評價。這樣每個學生的練習情況都可以在別人那裡得出結論,才能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標,要體現成功感

  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自主空間。例如,讓學生利用小墊子討論滾動方法,讓學生實踐把紙片放在胸前活動中怎樣才能不掉下來,等等。但學生不知道這些活動的目標是什麼,不知道達到什麼要求才算成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目標設計:創造了3種滾動方法、跑了4次紙片不掉下來才算成功。然後讓學生根據設定的目標討論、探究、實踐。有了目標,教師的教學評價也就有了依據,評價就會科學合理、具體生動。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間,沒有目標要求,沒有相應的評價,那麼這種自主只是一種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內涵,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教師一隻哨子通領課堂,對學生“統”的過死,教師雖然很賣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和模仿,沒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顯然不理想。有位教師在武術課上用枯燥的訓練方法替代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毫無生氣,體現不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關鍵就是沒有挖掘教材的內涵,沒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死板的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如果利用所學動作,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攻防練習,同時進行武德教育,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得到激發。

  五、評課反思

  (一)努力學習,加強教學研究,才能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應該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注意汲取他人教學經驗和新的知識資訊,注重自身教學研究。如果不對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學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話。因為教師自己對自己的課堂設計、操作和評價往往具有片面性。實踐證明,任何一堂好課,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當然不可否認,這裡面有個性化的東西。但是,一節課只自己說好是遠遠不夠的,而要其他人說好,包括學生說好才是真正的好課。都說新課程的課沒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但是我們認為,對新課程目標完成了多少,對新理念體現了多少,學生上課是否生動活潑、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一個好的課堂氣氛、是否能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應該是顯而易見的評定標準。而達到這一標準要求,只憑自己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況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過還要打上一個問號)。這就出現了以下一些問題:我們對課堂教學付出了多少?我們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是什麼?我們對新課標研究得有多深?對於運動訓練,有人說,平日訓練的水平就是比賽的水平。對於新課程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平日研究多少,上課就能體現多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加強自我研究的基礎上,要多加強橫向聯絡。同伴之間、校際之間的互相看課、評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縱向聯絡,求得同行專家或專業人員的指導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環。此外,還要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研究。“課程標準”是課改指南,《中國學校體育》《體育教學》《課程·教材·教法》《中小學教材教學》《試教通訊》等刊物對我們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關鍵在於努力學習和理解。

  (二)注重教學環節,提高綜合素質

  在課上,如果能處理好細小環節,針對一件很小的事情進行教育滲透,對教師來講可能沒什麼,但對學生來說就不一樣了。例如,平時課上經常有以下現象:自覺地去幫助別人、主動幫助教師安排器械、練習的積極性很高、不小心從器械上掉下來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規則要求進行遊戲、對小組長指揮不服從、自我展示時向後退、怕苦怕累,等等。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動態的,如果教師不聞不問,那就會一晃而過,久而久之,學生會意識到:原來體育課是這麼上法,我表現得好(積極)或不好(消極)老師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師也不管。這時,學生的惰性就會抑制其積極性。其結果是符合學生口味的練習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應付。要知道,體育課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標的問題,還有其他維度目標需要完成。所以說,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要去觀察,去考慮,去處理。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要看到他們不成熟的一面。在發揮教師主導性的同時,更要考慮教師自身對課的設計是否周全,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課程的多目標要求。集中精力每週研究一節課,或者每兩週研究一節課,積累起來就是一筆豐厚的財富。研究要從一個點上去搞突破,這個點就是一個班或一個現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激情,那學生更不會有什麼激情可言。所以說,在課上教師要善於“煽情”,用優美規範的動作,用富有鼓勵性的語言,吸引學生積極練習,這也是體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三)課堂教學要注意教材內涵的開發

  課堂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但不要一味幼兒化,不要一味迎合學生。學生是主體,但他們是不成熟的主體。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的身心得到鍛鍊和發展。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不只是對教材的選擇上,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教材本身的興趣挖掘。這是比較難的一項工程,只有想辦法挖掘才能挖出來。此外,教學場地器械的多樣化也是激發學生練習興趣的辦法之一。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5

  暑期,學校安排我去三明學習,透過兩天的學習,收穫頗多,加強了對新課程的認識。

  鹿崇雲教授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了講授。一是對新課標人教版體育科本進行解析;二是明確指出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應關注的問題。

  目前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強調課程內容是實體,並且規定了田徑、球類、體操、武術、游泳、冰雪專案為體育課中必上的內容,但這六大專案裡的下面內容可以自主選擇。

  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應關注的問題:

  1、要把握好時代發展的要求

  我國基礎事業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一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新的發展時期。

  2、要牢牢把握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性質

  學校體育要把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體育課要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為基本功能;要鍛鍊學生的身體,教會學生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體育課不能上成休閒課。

  3、要把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作為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

  要把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術作為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不但要教好它,還要適當地提高技術的含量和適宜的難度,同時我們還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術的過程,與學生的行為、態度的發展成熟結合起來,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結合起來,探索如何把教師想的變成學生學的目標,變成學生自覺的、具體的學習行為。

  4、要熟悉學生,實現學生的真正發展

  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要了解和掌握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這是實現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真正發展的基礎,我們要學會遵循規律,進而駕馭這些規律,只有這樣,體育教師才能不斷地提高體育教學的能力和教學水平,體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地提高。要特別注意研究學生學習體育的三個實質性的問題:

  學生學習體育到底需要什麼?

  學生學習體育,他們的知識、技能到底是怎樣構建的?

  學生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獲得哪些發展?

  5、體育課教學要有適宜的運動負荷,這是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應有之意。

  6、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

  從教的角度看,教師是主要方面,從學的角度看,在教師啟發、教導下,學生是主要方面。在教與學這對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可能構成教學。從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看,自我和他人一樣是主體,彼此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關係。

  所以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背景下,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具體的,表現在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師形象的好壞,講解語言是否清晰、講解內容的精煉程度如何、感人與否,示範、保護、幫助的時機和方法是否準確、恰到好處,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解決得是否有效,場地器材的設計是否合理、安全,提問、設疑、引導、幫助是否把握了時機和火候,教學時間的安排、教學節奏的把握、運動負荷的控制等等,都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

  鹿崇雲教授還強調新授課時我們應該關注的三個方面的問題:

  1. 關注新知識、新技術引入環節中教學情境的創設;

  2. 學生在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練、思的環節中,教師對課堂生成和學生學習差異性的關注;

  3. 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及時有效地評價和反饋。

  複習鞏固課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四個方面的問題:

  1. 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技術進行回顧、分類和梳理;

  2. 教師要善於透過提問和運用多層次、系統化的練習讓學生找出問題與不足;

  3.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兼顧能力發展較好和較差的學生;

  4. 要重點關注學生面對現實的技術學習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運動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新的歷史時期,體育與健康教學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指引下,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要緊緊圍繞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發展這個核心,遵循體育教學規律;緊緊圍繞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在研究學生上下功夫,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學環節上下功夫,在教學細節上下功夫;緊緊結合學校的實際,實事求是,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讓我們成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專業素養的、備受關注的人群,讓學校體育也像其他學科那受到社會和領導的關注。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6

  一、必須知道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區別

  以往教學大綱突出了知識的主體地位,它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在以往教學法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才能體現“新”字。

  二、做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現代教師的共識。如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呢?這裡應該注意不要走入兩個極端,一個不敢放手,一個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課堂上要注意這樣幾點:

  1、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注重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

  4、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

  這裡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誇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的發展層次,以便自己靈活地制定教學計劃。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現代教學的一個趨勢,但永遠不會成為唯一的手段,永遠不會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我們設計的教學課件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但課件卻不應成為左右課堂程序的主要因素,人才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過分依賴課件,就會造成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模式化,不利於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發展。社會的進步在於它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如果都是一個模具“造”出來的,那還有什麼矛盾,還怎麼促進學生進步?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應該是多變的,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情境而設計的。

  四、認真鑽研教材,依據課程標準把握教材的特點

  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我覺得,如果我們對新課標學習掌握的不到位的話,其結果必然是轟轟烈烈的學習,平淡無味的實踐。可以說是“穿著新鞋走老路”。所以說,加強學習是工作的重心,實踐是學習的核心,這次我們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課標吸取來的經驗在實施過程中還得要再接受考驗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構建學習→實踐→提高→再學習→再實踐的良好的發展過程。在這個意義上講,課標的實施是複雜的,任務是艱鉅的。透視種種現象,可以使我們在學習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調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7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8

  本次培訓,本人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刻的心得:

  一、此次學習不但告訴我們“什麼”,而且結合例項,告訴我們“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重在提升我們實際的教學本領。

  二、此次學習使我們全面瞭解了小學不同學段、內容的特點,為科學施教找到了“指南針”。

  小學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分段瞭解、分析、探究。培訓專家各從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談起,理論結合例項,既注重“言傳”,又注重“身教”;讓我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學段、內容的特徵;為我們深入文字探究,科學“備課”,有效施教指明瞭方向。

  三、此次學習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理念,為“新”教育全面貫徹實施奠定了基礎。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無不旁徵博引,特別是列舉了大量的課堂例項,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可以說這些專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點指”的本領傳授給了我們,讓我們在教學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知識,促進自己實際的教學技能的形成、鞏固。

  新課標理念強調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中心”、“兩性質”、“三維度”,即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應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數學,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整合。“國培”專家深入淺出的講析、詮釋無不緊扣新課標理念,讓我們這些一線的教師學習後無不對新課標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豐實了我們的頭腦,使我們領悟到了新時期數學教學的精神實質,為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39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

  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透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0

  透過體育課程的培訓,我對體育新的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首先,體育健康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新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構建了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並行推進的課程結構,融合了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艦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鍊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鍛鍊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

  (3)、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新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並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是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其次,體育健康新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

  新課程改變了傳統的按運動專案劃分課程內容和安排教學時數的框架,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特點以及國際課程發展的趨勢,拓寬了課程學習的內容,將課程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並根據領域目標構建課程的內容體系。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劃分學習水平

  新課程標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將中小學的學習劃分為六級水平。

  (3)、根據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

  為了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和學習評價的可行性,學習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會適應兩個學習領域,要求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的同時,強調學生應在運動實踐中體驗心理感受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學習目標由隱性變為顯性,由原則性的要求變為可以觀測的行為特徵。這既便於學生學習時自我認識和體驗,也便於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和評價。教師可以透過對學生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的觀察,判斷教學活動的成效,從而有效地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實現。

  (4)、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課程內容的選擇性

  教師在制定具體課程實施方案時,可以根據課程的學習目標,從本地、本校實際情況出發,選用適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根據學校確定的內容範圍,選擇一兩個專案作為學習內容。

  (5)、根據課程發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是促進課程目標實現和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新課程標準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而淡化甄別、選拔功能,並根據這樣的原則對教學評價提出相應的建議。新課程標準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範圍,並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透過培訓,我認識到體育健康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進一步嘗試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上課的效果。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1

  在開學的這段時刻,校園利用教研時刻讓我們學習新課程規範。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和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規範》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程序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育情境中體會數學的興趣,在日子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協作中體會數學的探求,然後真實享用到數學帶來的高興。因此,我透過對新課程規範的再學習,有以下的知道:

  一、要用新理念輔導教育教育工作

  新課程規範把全面開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常識為首要方針轉到首要重視人的情感、心情、價值觀和一般潛力的培育,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開展的教育環境。在教育中既要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重視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心情。

  二、改變教育方法

  1、創設情境要為教育效勞

  恰當的教育情形創設,不僅僅為學習數學拉開成功的前奏,並且會成為他們自動探求數學範疇奧妙的動力,因此,教育情形的創設,不僅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育的實際和學生的常識佈景,學生日子經驗緊密聯絡起來。如果僅僅為了尋求時髦而繳盡腦汁,偽造教育情形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育效勞。

  2、鼓舞學生獨立考慮,引導學生自主探求、協作溝通。

  動手實踐、自主探求、協作溝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在教育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考慮,鼓舞學生宣佈自己的意見,並與火伴進行溝通。教師應帶給適當的幫助和輔導、長於選取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育中,教師應規劃五光十色的活動,使學生透過調查、測量、摺疊、討論,進一步瞭解自己所日子的空間,知道一些常見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學生透過調查、比較、幻想,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相同的,逐步開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舞演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日子中有著非常廣泛的使用,在本學段教育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育學生的估算認識和開始的估算技能。

  4、日子氣息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育日子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提法與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日子的聯絡,有的為聯絡而聯絡,或牽強附會,有的不加選取,尋求原汁原味的日子味,日子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想的培育缺失了。

  我以為,數學日子儘管與日子聯絡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絡日子,關於數學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日子難以數學化相同,如果數學教育一味的尋求日子化而迷失了自己,是得不償失的,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自身,數學學習能夠吸收日子中搞笑有益的例子來為日子效勞,也能夠用日子中培育學生的使用認識和數學潛力,但不能走失數學自身。

  5、培育學生開始的使用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在教育中,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日子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常識使用到日子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實際日子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實踐活動是培育學生進行自動探求與協作溝通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安排學生展開生動搞笑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調查、操作、推理、溝通等程序。

  隨著社會的開展,學生每一天瞭解超多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講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日子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講堂。在講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掘,素質得到全面進步,讓講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取得對數學瞭解的一起,在思想潛力、情感心情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前進和開展。教師就應利用數學美激起學生的思想,讓他們用心去感觸教育美、去尋求數學美。

  就“數學教育應重視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講堂教育中,研討知道程序和情感程序的知情一致規則,是具有實際優點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求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集心情,發生探求數學規則的趣味;溝通情意,構成樂學數學常識的態勢幾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步學習功率,力圖真實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指引”和“抱著”想到,“引”與“抱”採納的方法不同,作用也完全不相同。葉聖陶說過:“習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輔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考慮的好習氣,隨時重視周圍事態的變化,理解事物之間並不是原封不動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狀上或本質上發生新的情況,事物的方法或資料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氣就應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育。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靠心情,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理解會有人來輔導他怎樣做,至於做的方法,做的作用,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發生,要想獨具匠心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應戰,我們務必改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日子的聯絡,使學生從日子經驗和客觀事實動身,在研討實際問題的程序中用數學、瞭解數學和開展數學,讓學生享用“數學學科的高興”且高興地學數學。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2

  沐浴著新課程的春風,享受著新課程帶來的幸福:學生的主體性在不斷的師生互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氣氛在愉快的交流中變得親切自然,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位,教師的個人意識與素養在整體要求下不斷提高。下面談一談我對課改的點點感悟。

  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以生為本

  思想品德課已經把心理品質、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與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進行了結合,即依託於心理學的知識,又區別於心理學課程。學習時應該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活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敞開心扉,透過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生活中的一些經歷、心理現象來體驗、來獲取對知識的認同和掌握。

  1、合理開發利用教材上的空間

  實踐教改就會發現在教材編寫上有一閃光點——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空間去讓學生思考、去寫、去評論、去留下感想,這是非常可貴的,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場所,去實現心理交流。我主要從兩個方面用好這些空間:一方面,要求學生把教材中“議一議”“想一想”等內容能物化為語句的,儘量用最精練的語句表達概述出來。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過程中,把發現的問題、得出的感想寫在空白的地方。使學生的情感和探索能夠有一個停留的場所。等到一學期學完,再回顧一下過去的思想與情感,學生又會對原有的所思所想產生新的共鳴,提升到一種新的認識高度。

  2、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實施活動化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做、學、教”合一,他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新教改中有許多活動性要求,因此採取“活動化教學”,可以透過讓每一個學生參與一個個活動,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在活動中激發興趣、引出疑問、引起思考、引導創新,最終實現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真正達到影響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針對“我們的責任,理解參加公益活動,不做有損人格的事”這一部分內容,我採用以下活動方式:組織“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辯論會,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和社會。此外還採用角色換位訓練:按照性別將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懂得應如何關愛社會。這些活動方式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活動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學生資源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資源,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講授“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時,我針對學生中的違法案件,如打架鬥毆,使他人致傷、致殘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並分別列出這些行為的後果,即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分辨是非,體會遵紀守法的好處,違法的危害,從而達到透過自我教育提高教學實效的目的。

  針對“保護個人隱私”,我以“家長是否可以拆閱子女信件和日記”為題,開展一次學生與家長的對話活動。透過開展親子對話活動,既可以讓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期望,又能以平和有效的方式保護自己的隱私,有助於學生與父母的溝通、密切親子關係,提高法律意識和是非觀念。

  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

  課改要求思想品德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因而教學的時空就不能侷限於學校時間及教師,而是要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因此,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透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1)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充分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高。例如處於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欠缺“我與他人、集體、國家的關係”這些方面的認識,以及缺乏較好的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的能力。那在“走進父母和理解老師”,以及有關友情等的課文,就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想法,生活中具體做法,瞭解學生對於父母、老師和朋友的看法。然後再設計教學方案。在講“走進父母”這課時,我提前瞭解了一些學生對於親情的認識和理解,瞭解到的情況並不是很好,由於一些原因使得學生對父母的關心較少,甚至一些學生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那我在教學中就設計了一些環節,是讓學生主動了解父母,去做到關心父母,甚至在作業設計突出實踐性,讓學生從生活中實實在在去關心幫助和體諒父母和長輩。

  (2)理論聯絡實踐,適時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如果離開了學生實際生活,不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為僵死的教條。所以,教師要貫徹新課標理念,搞活課堂教學,充分設計好教材中所展現的探究、討論、反思、分享等活動,並且自己根據實際創設情景,使教學延伸到課外,使課內知識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知識在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中的現實意義,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例如結合時事政治給學生拓展知識,也給對於十分關注時事政治的同學好的平臺,他們可以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不僅是以自我為中心,慢慢學會去處理“我與他人的關係”。

  總之,現在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面對新課改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我們目前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還遠遠不能滿足於任課,我們的見識、修養和經驗還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必須不斷地汲取其他人的成功經驗,充實進步思想,時時“重新整理”。這樣,我們才會更新觀念,用全新的眼光來審視新課程,駕馭新課程,積極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學之中去。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3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霍山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工作,這段時間以來,我又對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透過培訓和自學,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臺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樣的激勵辦法,開展各項數學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透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總之,我們要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大膽的創新,才能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4

  只有在不斷學習中才能進步,這正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我參加此次培訓學習後再次深刻領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發展,教學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更新。 聽了各位專家的報告和講座,我明白了現代教育對教師成長髮展提出的新的、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而我對教學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發展。各位專家的專題講座和優質課,新穎獨特的教學理念,嫻熟實用的教學技巧,適合當代初中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背景介紹、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機智點撥等,讓學生體驗到了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專家們對議論文、散文、小說、說明文的教學建構思想,無疑是給我們在一線從事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教學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為老師,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上,應是一個教育科學的研究者,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材,關注社會,關注學科的發展;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經常進行案例研究,把教學看成是一種藝術,一種追求,讓自己擁有先進的課改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運用講座中的科學方法指導自身的教學工作,爭取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其次,經典課例分析,開闊了我的視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應該是全面系統的語文學科本位知識。在學習中,每一天都有感觸,每一天都有收穫,每一天都有驚喜,聆聽了專家的一場場精彩講座,我獲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靈的洗禮。透過專家引領,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透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我準確地把握了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各類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的重難點,認識並掌握了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討論和交流的環節上,讓我知道了現在語文這門課在全國大背景下的現狀和發展。專家透過教學的課例,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視野。

  第三,專家講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設計教學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對教材研究不夠,教學設計不精,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待改進,對課堂教學改革建議中的課堂教學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課堂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舊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教學過程注重於教而學的重視不夠;結果學生的語文思維訓練不夠,能力提高緩慢,情感薰陶不深入。

  透過專家講解,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重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應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學習環節完整,聯絡緊密,銜接自然。課堂教學要能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解決什麼問題”,注意對學生加強訓練,數量要合理、梯度恰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總之,透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自己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信念,讓我明確了自己今後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5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透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努力的方向。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後鞏固、課外拓展。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思考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讀懂。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節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後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複習,在教學中我採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我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透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透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透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對於我們有59人的這個大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誦

  名言警句用簡短的話語向我們昭示了許多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為它比較短,容易背誦,而且蘊含的道理讓人一讀就懂,所以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鑑於此,我在班裡組織了進行名言警句積累的活動,上課鈴一響,同學們便依次站起來背名人名言,全部背過後,再進行新課的學習,此活動從我接這個班開始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古詩文誦讀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文教局對我們五年級古詩文誦讀篇目的要求,怎樣讓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做到紮實有效,為此我想盡了辦法,因為我班人數比較多,如果在課堂上依次檢查學生們的積累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後,我採取了運用古詩文積累過關卡的形式。即在課堂上隨機抽取人員背誦,發放過關卡,有他們再去檢查他們組其他成員的背誦,並且負責發放過關卡。過關卡積累到3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學士,積累到40張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院士,積累到5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博士,積累到70張則被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博士後。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我還採取了與學生共同背誦的形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此種活動的方法還在積極探索之中。

  3、中外經典品讀

  對於擴充套件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則主要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分期分主題向我校的圖書室借閱圖書,並且保證每本書抽出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其餘部分在課外進行閱讀,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有意識地佈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為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經常和同學們一起開展課題研究作業,如:挖掘傳統節日課題研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課題研究;單元整體推進課題研究、主題學習實驗、經典誦讀實驗等,在研究過程中,我透過調查、分析,明瞭了實行這些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組撰寫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並且根據各個課題的特點,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動。例如,在挖掘傳統節日方面,我根據各個節日的特點,每次活動的開展,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

  (1)查閱有關節日的資料;

  (2)圍繞節日的特點開展一次活動,寫出活動日記;

  (3)看有關和活動節日的文章,根據年級特點摘抄或寫讀後感;

  (4)蒐集與該節日有關的名言或俗語等;

  (5)寫出節日活動感悟。並且,每次活動之前,我都以他們居住的遠近劃分成各個組,選出組長,組長帶領組員寫出詳實的活動計劃,活動結束之後,寫出詳實的活動總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進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們對這些節日的由來、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與瞭解,並且我們以挖掘傳統節日為契機,對平常的節假日進行了拓展探究。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內功,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

  2、佈置主題教育作業,讓學生在感悟中學會做人。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確實是,有時一味的說教,講大道理,不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感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為此在平常的作業中我經常佈置一些體驗性的綜合性作業,例如:今天我當家,我被冤枉了,考試時我的鋼筆沒色了,透過這些作業的完成,學生體驗到了父母的艱辛,體驗到了應該學會包容……並且做到了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一舉兩得。

  3、鼓勵學生熱心參加校園、社群活動。

  在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審美,結合活動,學會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透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6

  我從下半年開始,我參加了歷史遠端教育培訓、在學習中,先後聽取了多位專家關於歷史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透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課程結構和課程設定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對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以下是我對歷史課程的體會和感悟:

  1、要確立新觀念、轉化角色、更新觀念、轉化角色、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創新人才。

  2、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3、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透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4、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透過半年多的網上緊張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使我對歷史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以更好的促進農村中學的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7

  今年11月29日我有幸參加了濰坊市教科院在臨朐組織的學業水平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訓時間雖不長,但每天的感覺是充實的、在這裡,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學習,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擴充套件自己的舒展空間,突破自己

  此次培訓中我發現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專業技術知識不足,上哪個年級看哪個年級的教材,現學現賣,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要充實、

  歷史課堂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歷史知識、不錯,中學歷史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是陷入了誤區、任何一種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穫、我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刻的感受到來自歷史教師身上的壓力、每一位歷史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很精彩,讓自己的每節課都亮起來、然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有一個衡量教學的標準——學生的成績、你的課是亮了,而你學生的成績卻暗了,你作為歷史教師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你的課亮了,而學生的成績會暗呢?這兩個不應該成正比嗎?非也!因為我們要向學校、要向家長、要向學生有個交代,

  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就變得說者無味,聽者無趣,考前狂背的現象、這是學生的可悲,更是教師的可憐、我們到底應怎麼做?

  就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

  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

  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

  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慧"延伸"

  透過培訓,我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並且有了日後工作的指南:

  1、作為一名教師,要讓教育具有“親和力”、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並以一種積極的方式生活、讓他們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2、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博覽群書,不斷進取,善於總結反思、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透過這次培訓,我學會了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審閱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我會時時警醒自己的素質和修養、今後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8

  到華南師大參加學習培訓,儘管非常累,但是收穫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給大家共同來分享。

  一、提高了參加培訓的認識、

  我們參加的此次培訓是一種脫崗培訓,而不同於以往我們所接受的傳統的教育培訓,它是在華南師大搭建了一個難得的教育空間,在這樣的學習環境裡,我們除了能接受相關理論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到一些名師、專家的授課,觀摩各種型別的優質示範課,還可以透過論壇跟自己同專業的教師學員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學習,加強學員之間的聯絡和交流。

  同時,參加培訓的學員不但可以集中學習,而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隨時進行學習、這種全新的教育培訓方式給我們充分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策略,最終學會學習、所以說透過培訓進行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一個教師來說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如果我們教師僵化了自己的思想,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更談不上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因此,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並且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讓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地得到調整和改善、現代社會,各種知識更新換代快,舊知識迅速老化,新知識飛速生成、假如我們教師仍然堅持自己的傳統觀念,不願意學習,勢必跟不上形勢,因而隨著新一輪課改的進行,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三、落實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

  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還是以傳統的傳授教學為主,這在我們農村中學中更為普遍,中學生採用的仍然是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為基本特點的歷史學習方式、這種注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嚴重製約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新穎性、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這也是我們的課題研究中圍繞的中心話題。

  四、轉變理念、勇於創新、

  新課標下,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體現了教學的階段性和過渡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觀點、發揮歷史學科的特有功能、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手段,培養創新型學生。

  五、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

  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於培養質疑意識,形成創新精神;適時運用討論法教學,提高創新能力、歷史新課標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專業能力,受益匪淺、

  透過這次培訓對提高教師素質,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也使我獲益良多、同時,也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我有想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一定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49

  (一)一個平臺

  今天,學習培訓換了展示平臺,各單位在展示的原有基礎上,還需要抽一名年輕老師起來回答問題,隨機抽取,不能有絲毫的準備,現場回答,要不是對教材特別熟悉的話,真的是很難回答全面、看著很多抽到的老師對答如流,各有特點,有的講得有廣度,有的講得有深度,共同點是來自課本,高於課本,體現了他們的學識淵博,平時善於積累、魏老師的點評甚是精彩,其深度和高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在這個平臺上,我們不僅收穫更多知識,而且收穫了珍貴的友誼;在這個平臺上,沒有世俗的爭鬥,有的只是一個個渴望得到欣賞的心;在這個平臺,拭去往昔的煩惱,增添了久違的舒適、可以說是“一棵樹,四粒果”。

  (二)兩種感受

  在培訓的過程中,精神有點緊張,但是每個單位的發言精彩部分和自己隨時產生靈感,我都如獲至寶的做了記錄,每分每秒都不敢懈怠生怕丟失了珍貴的東西、今天,是我收穫最多的一天,在研討過程中,很多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分析,真的是“獻出自己的想法,取得集體共贏”,今天的感覺是緊張並收穫著。

  回想以前也參加過不少各類培訓,但今天最主要的不同點在於它的實用性,這也許就是理論的重要性吧、只有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才擁有生命!

  (三)三粒收穫

  一、良師:在這次培訓中,孫雪峰、張齊慶等老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次培訓為年輕教師提供一個成長的舞臺。

  二、益友:在這個舞臺我們有了共同奮鬥的經歷,我們互相辯論,互相欣賞,彼此相識,共同提高、在課間休息時並結識了很多的同仁,為以後的專業成長儲備了人脈資源。

  三、成長,為了秋的收穫,我們不斷的勞作著,人們都說炎炎的夏日是莊稼生長最快的季節、在這個七月,我們吸足了養分也不斷的成長著。

  (四)四個“多”

  人們常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今天的培訓更多的使自己有了更清理的定位,在以後的工作中,應努力的做到:

  一、多讀書,增加自己知識庫的深度和廣度。

  二、多交流,與全縣的歷史老師多交流、溝通豐富自己。

  三、多用心,要想做好教育工作你必須用心的喜歡這項事業、透過培訓我發現凡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們都已經把教育工作作為了一項事業,用真心去呵護自己的事業。

  四、多展示,不管自己的水平有多差,只要敢於展示,就會有更多的“空瓶”反思自己,以容納更多資訊。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0

  在暑假期間農墾總局組織我們歷史教師在農墾教育學院進行了集中培訓,我有幸參加,感覺受益匪淺。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瞭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說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說的也無異於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榜樣”意識,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視野,把握最新教學動態

  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業務素質、還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透過這次培訓,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於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因為每一天都能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採他山之玉為我所用,納百家之長解我所困卻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也許會走得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邊的路很長,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會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1

  透過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失。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2

  我們全體英語教師學習了《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使我從理論知識到課堂教學方面對新課標有了很好的認識和了解,讓我受益匪淺,收穫良多,以下是我本次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對新課標的認識

  (1)注重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質教育要讓學生變得有思想。這個思想的核心就是學會做人,具有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天性良知。要讓學生從心靈上接受人類美好思想的薰陶,接受社會共同締約奉守的道德規範,形成對高尚道德情操的崇尚敬仰的心態,從而自覺地守護人類美好的精神家園,不斷提升完美自己的人生境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面向全體學生。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本,師生共同發展,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堅持語言運用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根植課堂,創設情境,構建輕鬆和諧的課堂,確立英語易學的信念,讓學生透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交際活動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引導孩子跨入英語學習的大門,熱愛英語,瞭解英美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鑽研並整合教材,採取分層教學,設計不同梯度和層次的任務,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整體設計目標。新課標課程設計的思路是透過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五個維度實現英語這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這個總目標。除了總目標以外還細化成九個級別的分級目標,每個級別都詳細的說明了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透過新課標的學習,我能夠更好地在設計每課教案時做到基礎實、技能全、步驟細、重情感、重整合、並且能根據每個級別的要求和目標分析我所教學生的學情來對初中三年的教育教學進行一個較好的整體設計和規劃。

  (4)強調學習過程。新課標強調學習的過程,因為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沒有好的過程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結果。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由此可以看出,“活動化教學”是一個教學的有效途徑,活動化教學就是指讓學生"動手做",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此外,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上課注意聽講、課堂內外閱讀大量的英語讀物、朗讀、背誦等等也是最佳化教學過程,達到理想效果的有效方法。

  (5)最佳化評價方式。在教學評價中,重視學生學習情況的定量分析十分必要,學生的操作過程、解決問題的思路、思維品質、個性等並不能完全反映在分數上,所以我們應重視定性分析。如果缺少對學生思維過程等的評價,會導致學生只關心問題的結論,輕視思維過程。這不僅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認識似是而非,養成在知識探究過程中淺嘗輒止的習慣,不利於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更會限制學生對思維樂趣的深刻體驗,遏制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讓學生充分展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資料蒐集、推理、判斷並作出結論的全過程,瞭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和智力的發展狀況,發現某些學生的潛在發展能力,採取教師評價、生生互評、小組評價、班級評價、自我評價、家長評價等綜合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性評價。

  (6)豐富課程資源。在教學中、只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資源,教師都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和嘗試。我們以上一堂英語課為例,上課前教師應該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全面的分析,然後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來開發教學資源,改進教法和學法。例如從書籍、報刊、雜誌、電視、網際網路獲取歌曲、詩歌、典故、故事、漫畫、笑話、動畫和各種多媒體素材。此外、老師也可以利用傳統的教學資源、如黑板、掛圖、簡筆畫等來進行課堂教學。當我們在選擇教學資源時,應該遵循下列原則:

  (1)材料必須富含哲理。

  (2)材料必須緊扣教材。

  (3)必須有利於啟迪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4)選擇正面材料,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

  二、課標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學習了新課標後,如何更好地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成為英語教學的重心所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重視和強調語音教學。想要引導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的門檻,就必須重視和學好國際音標和語音語調。在起始年級要求學生要學好讀音規則,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不僅學生要多聽錄音模仿正確的發音和語音語調,教師也應該多聽錄音糾音。

  (2)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好的先生不是教學生讀書,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由此可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五大五小的英語教學模式,大預習、大聽說、大閱讀、大參與、大課堂;小對話、小演講、小演唱、小寫作、小背誦等形式培養學生愛思考、愛合作、愛交流、愛展示的習慣,教給學生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語言交際能力。

  (3)過程與結果並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前提和條件。在教育教學中,過程和結果同樣的重要。這就要求老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充滿真實語言情境的和諧課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做中學,在用中學,對學生進行文化和德育的滲透,讓學生既學會學習,又學會做人。具體的做法有:起始年級讓學生學會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根據學情因材施教、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深學生對英美語言文化的瞭解,在日常教學中注意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在教學中不搞題海戰術,但是要講練結合,當堂修改,當堂鞏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筆記、朗讀、背誦、對話;常複習、及時小結、常運用、學以致用、常反饋、勤能補拙;堅持口頭交際和讀寫。做到堂堂淸,日日淸,週週淸,月月淸,透過採取重視學習過程的做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結果。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對《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瞭解。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課堂,培養更多更好的學生,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3

  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的實施的執行,需要我們從教學全體出發,共同營造這個嶄新的平臺。

  美術課是素質教育階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使之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不僅有利於人的長遠發展,同時也是功在千秋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動手操作性、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感情性,對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記憶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重大的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藝術衝動和最基本的造型的能力。

  一、學生方面因素

  (一)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係首先是人與人的關係,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原則。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新課改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既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還要尊重每一個求知的心靈,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在與教師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發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傳統的學習模式是傳授-接受式,課堂教學專制、僵化、始終以教師為中心,這樣,即便教師付出很多的艱辛也是事倍功半,這種模式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發展的教育觀來擺正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以往,我們往往偏重於“填鴨式”教育,忽視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去點燃學生渴求知識的火花。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文化課,導致對美術課的忽視,使得有些美術教師在自身文化修養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課堂上存在糊弄學生的情況。新課改之後,美術課地位的提高使得我們美術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嚴格起來,給教師的個性發展、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使教師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三)改變學習方式,發揮主體作用,樹立自信心

  現代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強調了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在教學中應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改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要讓他們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去主動學習,並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情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從而增強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樹立是培養學生美術學習情感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它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教師方面因素

  在構成美術教育系統的諸多因素中,教師和學生是最活躍、最基本的因素。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成了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學內容的研發者,教育藝術的探索者,學生知識構建的促進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有駕馭知識的能力,還要有駕馭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調動學生的情感,我們就要學會分析學生的情感心理,指導學生情感實踐,從這些方面看,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情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首先,教師自身要具備豐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提高個人的情感素質,豐富個人的情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條件。那麼我們怎樣豐富自己的情感?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加強理論方面學習,加強智力、道德與情感的整合,樹立當代教育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氣氛,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在教學時,我們才能利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

  其次,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情感目標及相關的評價方式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說:“教師不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學,而且還要精通兒童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瞭解學生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再根據這些情況制定相應的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時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學習《我們的奧運》這一課時,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北京奧運會標,設定了這樣的情感目標:為什麼我們的奧運會標要用中國印?當你看到它時,有什麼感受?學生在討論時紛紛表達了自己奧運情、中國心,這樣就達到了情感教育目的。

  作為當代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為自身積累財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積累更多經驗,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4

  新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制定,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美與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透過這次學習。我發覺這幾方面較之以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和創新,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理解課標新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讓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原來的三句變成了現在的兩句。基本理念之二是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性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比未修改之前多了“認真聽講、積極思考”這兩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基本理念的轉變,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了更具體的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好的學習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去做將來對社會有用之人的重要教育方式。所以,我們廣大教師不僅要明確自己的角色轉變,而且也要熟讀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讓理論知識充實到我們的實踐中去,從而更好的駕馭教材,靈活選擇新的教法,去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熟讀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能力

  新課程總目標的制定,讓我們教育工作者為培養時代創新人才肩負起更神聖的使命。有人說過,一般的教師是教“知識”;好的教師是教“過程”;卓越的教師是教“智慧”。新課程總目標的制定不僅僅是對學生為適應未來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做卓越的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時代的弄潮兒,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才。所以,新課標把發展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使學生透過數學學習獲得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四基”、“四能”作為新課程總目標之一、之二,促進小學教育更全面的發展。

  三、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臺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5

  隨著課改的深入,美術課標也進行了修訂,以往美術課在教學中經常被視為小科目,在此次的課標修訂中卻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學校安排的美術新課標培訓《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這本書,我更為清晰地認知和把握修訂後的美術課程標準的宏觀定位與具體內容。現具體實談談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對美術課程的特徵理解

  修訂後的課標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美術課程的輪廓形象,揭示了美術學科獨有的特徵屬性,也填補了過去的大綱、課標實驗稿對學科特性描述的空白。感知、理解屬於審美的範疇,視覺形象的創造則需要技法的支撐,這與我們過去所講的美術課既要有“美(審美)”,又要有“術(技法)”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單純只解決審美或單純解決技法問題也是不可取的。審美需要技法的支撐,審美會更有厚度。

  二、對美術課程的性質理解

  實驗稿中將美術課程性質定位於“具有人文性質”,這肯定是正確的,但由於很多學科(語文、音樂等)也有這樣的屬性,因此還不能全面概括美術課程的完整特性。修訂後將美術課程性質概括為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比實驗稿更全面、更準確一些。凸顯視覺性這一特徵,更容易實現美術課程發展學生感知能力、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教育價值。我特別贊同修訂後新增的“愉悅性”這一性質。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要知道“教什麼”,“怎麼教”,還應該關注學生“怎麼學”,“學得快樂”也應該是我們教學的追求之一。作為非應試學科的美術課程,我們靠什麼來吸引學生?國家課程計劃保證了美術課的開設,如何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坐得住,學得好,這就要靠美術教師善於利用美術學科的特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來實現了。美術學習的程式和方法是豐富多樣的,結果也是多樣的,難以用簡單的正誤來評價。”美術活動還具有調節身心的功能,更多的學生期望在美術課上獲得表達與放鬆。趣味是愉悅性的基礎,美術課要體現愉悅性的教學原則,鼓勵美術教師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的獨特魅力,精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組織開展一些遊戲、表演、競賽和展示等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進行美術學習,以增強美術課的吸引力。

  三、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的認識

  所謂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想與信念,理念是針對教師而言的。新的課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面向全體學生;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關注文化與生活;

  (4)注重創新精神。

  儘管這四個方面不是美術課程所獨有的,但應該是在美術教學中倡導和張揚的。其中,“面向全體學生”是新的課程標準新增的和反覆強調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新目標,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讓孩子們受到公平的義務教育”已成共識。就美術教師而言,我們不能只面向少數特長學生,而是“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力,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農村和民族地區學校也要開齊、開足美術課,讓每位孩子都享受到基礎美術教育的權利。

  四、對三維目標的理解

  課標中所佔篇幅最多的就是“內容標準”部分,它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美術課標其實就是表述國家對公民在美術方面的基本素質要求。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達標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標準。與實驗稿相比,修訂後的課標在內容選擇上與課程目標更加融合。內容標準的表述更加明確具體,出現了很多定量的具體要求,更具有“標準”的性質。記住:12、3、6,3,2、300。三維目標具體定量要求如下:

  1、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辨別12種以上的顏色。識別3種或3種以上公共場所中常用圖形的符號。能說出至少6位重要美術家(中外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

  2、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3種或3種以上製作的方法,瞭解工藝製作的過程。透過觀摩錄影或邀請當地工藝美術家、民間藝人,瞭解中國傳統工藝製作方式與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說出2種或者2種以上的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的主要特點以及作品的寓意。描述和分析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徵,寫出300字以上評論文章,並有興趣與同學討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或事件。

  認真研讀內容標準,我們不難發現:修訂後的課標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注重了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科主線,也關注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育功能的拓展,還體現了不同學習活動方式所經歷的過程、方法,是一種“均衡式”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有利於規範美術教師在操作層面體現多維的課程目標,美術綜合探索要有“美術味”,不能脫離美術本位,但也忌諱過於純粹的專業課。把握好尺度。

  五、對教學、評價建議的理解

  由於師資水平與教學條件的差異,各地美術教育水平發展很不平衡,許多農村學校美術教師感到教材難度較大,內容不適合農村學生生活背景,許多課業難以完成,感到無所適從。針對這一問題,修訂後的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增加了“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觀”的要求,特別提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要因地制宜,靈活選用和創造適合當地美術教學條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可以看出新的課標的教學建議貼近現狀,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這一建議給美術教師提供更為寬鬆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對教材進行變通處理,自主研發一些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修訂後的課標在評價建議上也較實驗稿更加實際,刪去了不易操作的“美術教師評價體系”。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求儘量採用質性的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評價、多元化評價,以激勵學生為主。的確,與其花很多的精力去搞美術教學質量評價,倒不如多搞幾次對學生髮展有用的作品展示來得實在。此外,修訂後的課標還十分重視回應美術教師的訴求。為保障美術課的基本教學條件,在課程資源建議中對學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美術教學中,必備的美術教學裝置與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畫、中國畫、版畫等繪畫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為美術教師爭取教學條件的合理要求提供了依據。

  美術教師是美術課標重要的閱讀者和使用者。與實驗稿相比較,修訂後的課標不僅與時俱進,在概念界定上更加準確嚴謹,在行文表述上也更加簡潔精緻、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相信能夠得到美術教師們的喜愛。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美術課改十年來的積累與沉澱,凝結了學科專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線美術教師的願景,必將引導美術課程向縱深發展,更好地完成美術課程的使命。當然,以一種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任何“完美”的課標也只能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還需要在課程實踐中進行驗證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可以說,修訂後的美術課標是我們中小學美術課程走進成熟的標誌!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6

  今年開始的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暑假對新課標的研讀,使我感觸頗多,特別是聆聽有關專家對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詳細說明,使我對新一輪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幾點是我對地理新課標的學習體會:

  一、地理新課標更切合初中學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課程內從學生社會需要、學生髮展的角度去選取內容。更切合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更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學習更利於自身的發展。

  二、地理新課標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新課標從側重教學結果轉向側重教學過程,教師要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以組織者的身份來參與學生的學習,改變以前的灌輸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知識形成的過程等,也就是課堂以學生為主,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中去。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感性匯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新課開始前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動畫,影片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2、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感性的匯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隨後的教學活動難免要涉及教材知識,為了避免學生出現牴觸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學中儘量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堂,利用地理知識解決,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才能真的活躍,效率才會高,學生也不會感到累,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將知識點進行昇華,讓學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設計一些分歧性的問題,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例如教材關於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的建設之間存在的分歧。假設性問題的提出;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豐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後如何發展?這樣設計可以引入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開發,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續發展。

  4、教師必須寫好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課標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地理新課程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要做到這點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題材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更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體現自我價值。

  總之,地理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去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用心去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7

  這一個多星期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本人感覺受益匪淺,現略談幾點體會:

  一、新的課程教材不拘泥於一種教學方法,而是採取綜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髮展多元智慧。

  僅僅依據某一種教學方法編寫的教材是不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的。現在幾乎從每一套透過審查的教材中都可發現視聽法、交際法、認知法、全身反應法、提示法等提倡的方法的應用,可謂兼收幷蓄,並集各家所長。例如,從課堂教學的技術層面來說,新的課程標準所建議的課堂活動型別有:

  ①調查和採訪活動,包括專題採訪,民意調查,做出決定或選擇並解釋原因等;

  ②探究活動,即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用詞語做具體的事情,比如找出兩幅圖或兩篇文章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重新給句子或圖片排序,提供方位或根據方位找到某個位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等;

  ③合作學習活動,即學生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開展小組活動。

  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應承擔具體的任務,並要對自己的任務負責,透過合作最終完成共同的目標。小組活動中,應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條件,有效發揮每個的學生的特長。

  二、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

  新的數學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各種綜合技能。要為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透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三、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

  總之,新課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只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能使我們的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8

  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理念。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透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被各種利於學生髮展的新型教學模式所取代。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怎樣引導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內容表面,這是一個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的課題。要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就必須對學生提出問題,只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解決新問題的實際能力。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中的精神實質,更新科學教學理念。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初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呼叫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生物教師必須具有堅實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瞭解主要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科學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瞭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初中生物教師必須具有指導那些基於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必須參與研究和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定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自覺參加各種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鍛鍊、提高自己。教學工作是很複雜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教學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種來源,可以來源於研究,來源於新教材新手段,來源於對先進教學法的報道,來源於同事,來源於專家,來源於對教學的自我總結,來源於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也是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不斷參加和經歷各種教學實踐活動,才能把自己錘鍊成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透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59

  “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的最深感觸。以下是我的一點認識:

  一、努力鑽研業務

  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使自己的學生都能從我這裡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

  二、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

  很多學生都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老師所任教的學科,所以要知道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並且向成為這樣的老師而努力。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堂要利用情境、遊戲等形式變的有趣,使學生喜歡。

  四、聯絡生活,學以致用。

  作業的形式不再單單是書面的形式,而是要走入生活,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學到的知識真用的上了,在生活的運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親身體驗,讓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六、自主探究,放手探索,把課堂交給學生。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才能讓學生真正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才能快樂地學數學。

  2022新課標學習心得60

  隨著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新的課程目標、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的三維教學目標,在音樂教學中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等的教學理念,讓許多音樂教師在這輪改革的大潮中獲得了新的感受與收穫,學生的音樂審美、興趣等方面較前有了較大的改觀,音樂教學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貫徹音樂審美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樂教學中大力提倡音樂感受與鑑賞、音樂創造與表現的內容,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徹底改變了以往“以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單一的教學模式。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改變應試教育中音樂課出現的機械訓練,教學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樂課標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

  新編教材給我們提供的音樂作品在思想、音樂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學生的生活,富有較強的參與、表現潛力,這些為我們音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提供的較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可以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入手與學生產共鳴,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習慣,在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與同伴交流的習慣;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音樂、應用音樂的習慣。音樂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音樂與實際生活的聯絡,要真正把新課標落實到每一節音樂課上,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認真鑽研教材,抓住音樂形象,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讓學生能靜心體驗音樂的美,用心去表現音樂的美,使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美育的途徑,學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