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精選9篇)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適應新高考的挑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於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精選9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1
為了貫徹教育部“文理不分科”的原則,高中課標2017年版在內容和結構上做了一些調整,使其能綜合高中文科數學與理科數學在內容上的差異,並將難度定位在原文科數學與理科數學之間。高中課標2017年版提出了六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資料分析。過去的課程結構,重點關注內容的多少和難度,重視內容標準。本次課標修訂做出了突破性調整和補充,專門設定了基於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把學習內容、教學、學習、考試、評價融為一體,重視教育質量,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指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是在數學學習與應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資料分析。”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關於數學核心素養的闡述,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基本特徵是相輔相成的。抽象性、嚴謹性與廣泛應用性是數學的基本特徵,與數學核心素養對比發現,數學抽象與直觀想象表現為抽象性,邏輯推理與數學運算表現為嚴謹性,數學建模與數學分析表現為應用性。
2、數學核心素養既有外在也有內涵,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其外在,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其內涵,這決定了數學核心素養不是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基於數學知識技能,又高於數學知識技能,凌駕於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兩者之上。
3、在高中數學課程中,數學核心素養能夠通過後天培養獲得,我們可以在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也與特定情境相關,例如現實情境、數學情境或科學情境,讓數學問題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同時,外在行為也可以表現具有可測性的數學核心素養,透過學生的外在行為表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程度進行評估。
4、六個數學核心素養之間並不是分裂無關的,而是相互貫通的,例如,直觀想象與資料分析離不開數學模型,運算能力也是一種邏輯推理。因此,數學核心素養的六個方面彼此呼應,讓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得到提高。
數學核心素養體系提出以後,“立德樹人”成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擺脫傳統的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已經成為高中數學課程的主要任務。《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數學課程目標:“透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進一步學習以及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提高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以往的數學課程相比,“四基”不再將“雙基”作為僅有的工具和技能進行教學,更加關注數學思想與學生基本活動經驗。要以數學知識和教師為主導,培養有能力、有發展的學生,促進學生掌握永久性知識技能。人本主義的課程取向,更加關注學生的經驗、興趣和需求,重視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強調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尤其是自我能力的形成。從價值取向來看,高中數學課程目標不是以學術理性為傾向,也不是單純拋棄數學內容,忽略數學知識,以人本主義為傾向,而是理性與人本相互融合的價值取向,其目的在於將數學的學術形態轉變為學習者能夠接受的教育形態。高中數學課程應該重視數學中最本質的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讓學生具備受益終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已經完成,但是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透過研讀新課標我們可以發現,在新課標中,對於學生的成長提及的最多,對於學生的發展關注的最多。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明白新課標的主題指向的是學生的學,但是,能夠實現學生髮展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才是主導。讓學生擁有素養與能力,教師首先要是“高師”。數學理性思維的培養並非一勞永逸,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系統的心理學習過程,這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是在昇華教材數學知識背後的材料及開展學習活動過程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不能利用“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停留在訓練層面,而是要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情境,採用“問題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質疑—探疑—答疑—釋疑”的學習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身臨數學“場域”,藉助參與式學習活動,透過反思性教學將數學理性思維潛移默化地轉為學生內在思維品質,讓學生經歷可思維、善思維、樂思維的過程,從而領會和感悟形成理智的、穩定的、可遷移的思維模式。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中數學的革新依然成為必然的選擇,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更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我,完善知識體系,積極拓展思維,滿足現階段的教育需求。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2
新一輪課改是從適應時代的需要出發,對化學教材大幅地進行改編,要求教師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觀念去審視新教材,透過學習,加深了對新教材的認識和理解,現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高中化學課程改革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就是課程結構的變化。因為課程結構的變化而帶來了課程內容、教學要求以及考試評價等諸多方面的變化。所有的學生都要學化學,而不同的學生可以學不同的化學。所有的學生在科學素養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發展,但是在進入高中之後,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長、潛質在科學素養髮展方面獲得不同的發展。新課程的課程結構強調領域和模組,層次性和選擇性。從觀念上說:新教材融進了大量的新知識,甚至有些知識對教師和學生來講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像: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設定了較多的討論和生活觀察題目,從中折射出新的知識、學習觀和教學觀。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切實承擔起引導、啟發、點拔、評價的責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樹立良好的學習觀。新課程必修共有兩個模組,選修有六個模組。必修的內容比較少,學生的心裡負擔較輕,對培養孩子的興趣有好處。除此之外,必修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學完必修課以後對化學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這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選擇。選修有六個模組,內容非常豐富,為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化學打下基礎,很有好處。
二.對新理念的認識。
正確樹立高中化學新理念建立有共同基礎而又能適應不同學生髮展需要的適應時代需要的可選擇的化學課程體系;強調化學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能應用化學知識和化學方法參與社會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建立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掘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現狀,幫助學生改變被動接受、死背硬記、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工作是:瞭解學習需要和發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導、幫助;創設學習情景,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工具,參與學習過程給予幫助、指導。師生要共同創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創造力的教學生活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工作中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新課程改革後教師不再是教書的匠人,而應肩負起了解人。培養人的工作。教師不是學生的主宰,學生也不再教師的工作成績與效果的表徵。新課程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階段的激勵人。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援。幫助。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教師不是教教科書,而是用教書育人:在課堂上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講解。傳授者,是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調整者。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發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導。幫助:創設學習情景,提供學習工具;組織學習活動。參與學習過程;傾聽學生髮言。發問;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幫助和指導。師生要共同創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創造力的教學生活透過新課程的學習,我覺得作為教師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結合新課程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學專業知識。對社會的認識水平提高,同時擴大知識面。提高資訊的獲取。加工和傳播水平。
總之,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化學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化學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化學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化學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化學外延。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3
今年學校印發了高中地理新課標,透過學習,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課標帶來的衝擊,對新課標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高中地理課程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理念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二、高中地理課程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
傳統的地理教學“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長期以來成為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因而形成了“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結果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歷程”和“經歷”。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條基本理念,除了“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以外,還強調“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這是因為,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製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髮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
三、強調資訊科技的應用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理念“強調資訊科技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資訊科技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資訊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資訊科技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
當今世界,資訊科技飛速發展,地理資訊科技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講,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資訊科技素養教育也很緊迫。地理資訊科技是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之其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價值,將其納入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體系,意義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誤區
1、把課標直接移植成課堂教學目標。
地理課程標準是一種課程終結目標,而課堂教學目標是某節課依據課標,是為達到整個課程目標所需要的支援性前提。可以簡單認為,課標是目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前提。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僅以課標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師顯然無法具備明晰的行動綱領,無法彌補教材內容與課標的落差,無法調和教講授與學生活動的矛盾,更無法解決傳統經驗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衝突,困惑與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課堂教學目標表述機械套用課標結構。
新課標將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我們常常不顧具體內容結構,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也都按此結構進行表述和執行,機械套用,從而帶來課堂教學目標的模糊與混亂。
五、有效解讀新課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深入解讀課標表述的內涵,明確學習結果與要求。新課標的表述中,教育術語諸如“說明”“分析”使用次數是最多的。前者需要學生搞清楚“為什麼”後,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種聯絡的內涵。後者需要學生能透過分解、辨別、概括形成認知策略。從本質上講,它們預示的結果都是學生要達成的問題解決的能力。下面是我從影片學習中節選的“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的課堂教學目標,供給大家看一下:
(1)瞭解大氣是指低層大氣;
(2)瞭解導致大氣受熱的直接熱源;
(3)辨別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對大氣熱量收支的影響;
(4)以及大氣對這些輻射的選擇性吸收;
(5)有繪製示意圖表示大氣熱力環流的技能;
(6)具有閱讀、分析城郊熱力環流和大氣溫室效應示意圖的技能;
(7)並且能用簡練的語言表述這些過程。
2、正確解讀課標的目標指向!明確教材內容的功能定位。
簡單的講,就是有些內容不是教學目的,就不需要去講授,從而人為加大難度。我們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出主動探究的能力。
3、科學解讀課標內隱的學習層級,明確課堂教學順序。
學生的各種更高一級的學習可能性隱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級的學習結果之中,若要獲得某項能力,需以先前已獲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為基礎。從這一角度講,每一個課標都內隱著促使學生形成能力與態度等的學習層級,理清了這一學習順序,教學的基本順序也就明朗了。總之,新課標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理性和創造的過程,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4
經過近幾年的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我覺得數學教學的內容多,課時量不夠;習題難,學生做不了;課程結構變化大,要求的教學資源多;對於標準和教材的要求難於把握。
一、我對教材的認識
1、高中新課程數學教材的問題。與我國曆次數學課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無疑力度最大。新課標,與現行高中數學教學大綱比較,無論在基本理念,知識結構、內容安排,還是在實施操作上都有較大的變化。人教版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較大改變,知識體系上,如三檢視、演算法、統計、定積分等內容的加入,引入與闡釋知識也有很大不同,體現了新課程改的思想。事實上,無論是新的高中課程方案,還是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都還只是專家們的一種設計。雖然它經過數百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一線的教師和教研員的研討,但它離實用仍有距離。我們進行實驗,就是希望由此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
2、對新教材認識存在的問題。實驗產生的問題不能都歸咎於課程標準或教材,也有我們的原因。例如,對“課時不夠”,固然課程標準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處,但反思我們的教學,恐怕有些原因還是出於自身。不少教師習慣參照高考命題,對某些知識點延拓加深。原來教學相對較少、課時較多,可以這樣做。但新課程對內容的處理和教學要求與原有大綱有較大不同,如果仍延緩原有習慣,課時量就可能不夠。又如,過去習慣要求學生完成教材全部習題(包括練習和複習題),但新教材卻有些習題很多學生不會做,於是有人認為教材習題太難。事實上,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課程要適應人性選擇,對具有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例如,教材中的習題和複習題中的A組題應要求所有學生完成,但B組題較難,一般只要求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選做即可,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對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關係及具體內容的界定不夠清晰。例如,高中幾何分“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兩部分。“立體幾何”分“立體幾何初步”和“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分“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和“圓錐曲線與方程”。必修課程僅要求學生掌握“立體幾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體幾何初步”以三個載體(三檢視、直觀圖、點線面的位置關係)幫助學生認識空間圖形及其位置關係,建立空間想象能力,並在幾何直觀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對空間圖形的邏輯推理能力。這對於只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學生來說,已經達到基本要求。而對於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經濟類)等方面發展的學生,還需要學習“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這部分內容藉助向量定量地處理空間圖形的位置關係與度量問題。向量既是幾何物件,又是代數物件,還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為搭建幾何和代數聯絡的一座橋樑。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不同內容定位差異,按照《標準》對不同內容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課程要學生達到選修課要求,加重負擔的情況出現。
4、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把握好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研究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應努力領會其基本理念和目標,掌握課程設計思路,熟悉必修課程的內容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模式,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其根本所在。在實踐中,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靈活使用教材,設計新的教學過程,把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的“藥引”, 引發學生的進取心和求知慾。
二、教學心得體會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透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合與對應的思想” 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學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對映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引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裡、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三、幾點教學建議
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分必修與選修兩大類,必修有5個模組,這些內容是每一個高中生都要學習的,無論是畢業後進入社會還是進入大學深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主要注重打好數學基礎,掌握基本能力。但內容的抽象性、理論性強,在能力要求方面遠高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水平,這些都對老師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出了前所末有的挑戰,雖然筆者學淺,但在一年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一點心得,給大家幾點建議:
1、依據課標要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是國家對高中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基本素質的要求,教材則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它是依據課標而編寫的。在教學中,應以課標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隻教教材。數學教材中存在許多問題,教師應認真理解課標,對教材中不符合課標要求的題目要大膽地刪減;對課標要求的重點內容要作適量的補充;對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要作適當的改編。此外,還應全面瞭解必修與選修內容的聯絡,要把握教材的“度”,不應採取一步到位法,如函式性質的教學,要多次接觸,螺旋上升,實行分層教學。
2、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動。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建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氣氛,傾聽學生的回答並適度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時間與空間,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領會數學思想方法,構建知識,訓練技能,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同時,對於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的聽課理解、模仿記憶、練習作業等,仍然是當前高中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可以對傳統的學習方式適當改造,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探索規律。這樣既解決了課時不足問題又解決了教材編排存在的漏洞問題。
3、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靈活運用資訊科技教學。
多媒體教學相對於傳統教學手段而言,直觀新穎,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概念作形象化處理,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尤為重要。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應用“例題解不等式(ⅹ-1)(ⅹ-2)(ⅹ-3)>0用數學軟體或圖形計算機作出函式y=(ⅹ-1)(ⅹ-2)(ⅹ-3)的影象,並追蹤影象上的點的座標,可以近似直觀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沒有采用這種解題方法,必須經過三步複雜的解題步驟才能完成,而且影象相當複雜。
“書越來越難教”,這是大多數老師的感慨。如何在新課標下運用新的理念,解決新課標下高中教學存在的問題,真正地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還需我們不斷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只有邊實踐邊反思邊改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方法。新課程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應該把握住這次機會,和學生共同進步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5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資訊時代的不斷髮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刻不容緩。黨的十九大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針,高中地理課程承載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教學方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學設計新穎
新課標解讀中給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迴圈》一節給我很大的感悟,教學分四個環節,分別為:創設驅動式問題情境;發現並提出地理問題;專案合作,尋找地理解決方案;成果展示,總結評價。
問題情境以濟南“七十二名泉”展開,先敘述濟南因泉城而美,又敘述泉水開發礦泉水後,過度開發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泉城已經快名不副實,泉水停噴的次數越來越多,停噴的時間越來越長……;進而提出問題:泉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濟南的泉水主要分佈在哪裡?濟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對人們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泉水為何會停噴?我們應如何保泉護泉?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貼近生活,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開展探索性學習;專案合作,尋找地理解決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發展”展開,設計一系列問題與探究,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體現了地理核心素養中的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成果展示中,學生對水迴圈的過程、環節和原理等問題及泉的相關知識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中內容的學習,又完成了對核心素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的培養,感悟頗深。
二、教學內容靈活
近段時間,輔導學生做練習題時,碰到過這樣一道題,學生出現問題比較大,看似一道簡單的問題,結果卻是問題百出,問題如下: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紅河、瀾滄江沿岸和無量山、哀牢山地帶。他們勤勞勇敢,善於開墾梯田。下圖為哈尼族梯田生態系統示意圖。這一生態系統被盛讚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的生態系統”。據此完成問題。
1.該生態系統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②淨化地表徑流
③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④淨化空氣、美化環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該生態系統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這是因為( )
A. 可以減輕勞動強度
B. 可以避免洪澇災害
C. 可以獲得清潔的水源
D. 可以觀賞梯田美景
3.下列哈尼族文化習俗中,對農業生態起著重要作用的是( )
A. 新年祭祀樹神
B. 長街酒宴慶新年
C. 稻田養魚
D. 土司制度
這道題簡單的從哈尼梯田的生態系統著手,分析其生活中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看似簡單,卻蘊含一定的地理問題。我正好研修新課標解讀時,碰到類似的問題,觸類旁通。新課標地域文化中以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景觀為例,進行分析。
第一步,確定梯田景觀的基本功能是農田。第二步,確定該景觀分佈在雲南省紅河州的許多山地上。第三步,確定梯田景觀所在的地域範圍有兩個尺度,較小尺度的地域是紅河州,較大尺度的地域是中國西南地區。第四步,確定該景觀體現了紅河州山區,乃至中國西南地區山區農業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第五步,紅河哈尼梯田象徵著當地人民勤勞的品質,梯田中的水渠系統閃爍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光芒。保護這樣的景觀,不但是當地人的願望,也是世界人的共同願望,因此,哈尼梯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
這不禁讓我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教學目標不變,但是可多選取有代表意義的事例景觀進行分析,系統條理的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分析問題的思路,然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去研究生活中的地理,既體現了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能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地理”的學習。
新課標的學習還在進行,希望在學習中能不斷給與我啟發和思考,提高教學能力,以此共勉!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6
一、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修訂的課程標準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育人任務,重心在於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改革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堅持科學論證,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這些無不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符合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
二、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科表現
地理的學科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絡的有機整體。透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裡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人地協調觀,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旨在培養有助於人們更好的分析、認識和把握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當今世界,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破壞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人地協調觀的學科素養的培養有助於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有助於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所在。
2.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整體性思想是貫穿高中地理教學的思想,綜合研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係,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教學中,這種思想重要性的表現尤為明顯,對地理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區域的綜合,已經不是單純的應對考試這麼簡單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無論學生以後選擇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行業,對孩子們的一生都十分重大的影響,這更加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宗旨。
3.區域認識,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複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從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並綜合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這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常規方式,也是地理教學考查方式的重要體現形式。
4.地理實踐力,是一種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行動力和思維品質。地理實踐力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學最欠缺的地方,也是最難操作的一部分。尤其是野外考察部分,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尤其是安全因素和我們焦作地區的經濟水平,很難實現。焦作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為落後,來自農村的學生較多,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實現野外考察;室內實驗是地理實踐力的另外一種操作方式,比較適合大多樹數學生和學校,但侷限性較大,而且不是所有的地理現象都能透過實驗來實現。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野外考察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幾年,十一中藉助科技創新的平臺,也引導學生參與了不少社會調查,獲得了不少獎項,也是對實踐性地理課程的一種實施方式。
三、新課標指導下地理教學的實施方向
1、創設課堂情境
課堂教學要注意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注重地理與生產聯絡的情景設定,注重地理學術的情景設定。生活中,處處皆地理,只要用心觀察和思考,總能找到相關的生活現象來指導地理教學。例如,近幾天的天氣變化,可以用來解釋冷鋒過境前後的天氣、氣溫和氣壓的變化規律;可以藉助二十節氣來解釋農業生產的農時,農作物的生活習性,以及每一階段的天氣變化。
2.用核心素養指導測試內容
在地理測試內容的選取和設定上,要從整體上把握地理學科內容的結構性和關聯性,儘可能的避免孤立的、過細的知識點角度選擇測試內容。高中地理教學要始終抓住“人地關係”這條主線,要始終給學生傳授整體性的地理思維,教學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3.積極實施實踐性地理課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地理實踐力一直是地理學科知識最基本的獲取方式,而地理考察、地理實踐、地理實驗等方面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受種種條件的限制不能正常開展,安全問題是懸在地理考察教學頭上的一把利劍,來自方方面面的緊箍咒使地理考察只停留在理論上。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地理老師一定要抓住身邊的各種機會,去實施實踐方面的教學。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7
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作為高中地理教育的綱領性檔案,引導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因為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改革方向,所以基本建立起了適合我國國情、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中地理課程體系,為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以及新時代對提高全國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因此,依據新要求,對《地理課標(實驗)》進行修訂和完善勢在必行。20XX年12月,教育部組建了包括地理學科在內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組,全面啟動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經過深入研究、多次討論與修改,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本書在立德樹人、核心素養、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學業水平測試等方面都做了詳細敘述,現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總結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一、立德樹人與地理核心素養
(一)立德樹人是地理課程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都說明了現階段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地理學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主要表現在受過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夠理解人與人的關係,也能夠理解個人對與生態環境和他人的責任,地理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學會如何與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自己)和諧相處。地理學的研究尺度廣闊,並且能夠幫助人們深入瞭解我們當今社會的眾多挑戰。這就是地理學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們要落實立德樹人則需要透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
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透過某學科學習而逐漸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包括三個方面,六大素養:治學(文化基礎:人文底蘊和科學基礎),修身(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濟世(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依據這些德育要求,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協調觀
人地協調觀是現代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包含了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培養人地協調觀,旨在使學生面對不斷出現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時,理解並認識到,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是我們用綜合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綜合思維強調整體觀念、時間觀念、空間觀念,即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地方的綜合。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在不同時空組合條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綜合決定著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綜合思維有助於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的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
3、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複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是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態,地理事物和現象紛繁複雜,如何將這看似“雜亂無章”的地球理出“頭緒”,需要一種地理學特有的思維方式,即將地理環境以不同的標準劃分為各類區域:比如不同尺度大小,不同屬性、不同功能等,以幫助我們認識地理環境的複雜性。區域認知這一素養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形成從空間-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格局有較強的觀察力,並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簡要評價區域現狀和發展。
4、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是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資料和第一手資料主要來自野外考察,儘管隨著地理資訊科技的發展,大量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提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在室內、野外和社會的真實環境下,透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獲取地理資訊,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活動策劃、實施等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新形勢下的教學方式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建議”部分突出在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問題、提高地理教學育人效果方面的導向作用。在這種要求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重視學生知識的探索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能力。問題式教學和地理實踐活動都是以後我麼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的方面。
問題式教學是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程式應該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創設情境、提出與分析地理問題、提出地理解決方案以及展示評價四分部分,但是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重在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引導、主動構建問題,發揮效果。11月29日第五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中的兩節地理研討課:《滑坡與泥石流危害》、《颱風之殤》。這兩節課都採用了問題式教學。滑坡與泥石流危害從金沙江堰塞湖匯入,整節課以問題設計整合內容,重心問題使其以問題形式展現,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頭腦風暴,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最後設計災區旅遊,如何避災,讓學生學習有用地理,培養學生的開放思維,落實四個核心素養。《颱風之殤》本節課的核心理念是樹立人地協調觀,先透過颱風受災對人類的危害,引導學生調查本地區颱風的防治,提高學生的地理調查觀察能力即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本節課的主要環節有颱風發生後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設計問題:殤之痛——殤之由——殤之御——殤之情——殤之警,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這兩節的學習以及作課教師的評課,我們對問題式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為我們的新課程推行引導了方向。
在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明確方向,多思考,逐漸探索,形成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促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8
8月28到29日,兩天時間,我們連州市第二中學化學科全體老師在清遠市清城中學進行新課標學習。這次來進行培訓的老師是來自廣東省的一些學校、教育局教研室的老師,如劉永紅、戴光宏、陳金鋒。他們研究新課標間長,經驗豐富,成果顯著,很值得我們學習。
這一次新課標培訓,重點是學習如何在新課標條件下進行有效的複習,提高複習效率。我們聆聽了來自教學第一線老師講解在複習過程中要重點注意的和關注的知識點,同時還就如何進行有效複習進行了指導。
1、課標變化
鄭長龍總結10個方面變化:(1)對化學學科的本體特徵進行了提煉;(2)從化學課程目標、結構、內容、教學和評價等5個方面,概括了基於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3)構建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體系及其發展水平體系;(4)構建了由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組成的“三層次”課程結構;(5)構建了基於主題的課程內容體系,並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增減;(6)明確了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必做實驗;(7)構建了學業質量水平體系;(8)注重“教、學、評”一體化,提供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的'基本途徑和策略;(9)注重教、學、考一致性,提供了基於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髮展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原則和策略;(10)提供了體現“教、學、評”一體化的素養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2、聚焦核心素養的化學課堂教學
提出了“以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的課程理念。本次課程修訂提出了“以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的課程理念,提出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了整合與提升,使素養內涵更加具體明確,更有學科性,更具功能性,能更好地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2、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中學化學中的許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提高以及物質的性質、製法等是由實驗推導和驗證的。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實驗,不僅有助於加深我們對化學概念、原理和物質性質的認識,也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的實驗能力也會為許多考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3、閱讀課標,瞭解課標對課本內容的要求。備課、根據課標要求,找出重難點,研究突破重難點的教學手段和策略。佈置配套課後作業。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當中,對已經刪除的內容不要再講,對練習冊上面出現的相應題目,要告訴學生,不要做。
4、建立知識結構,形成網路,重視主幹知識,加強訓練。
複習不是單純的重複,而是用舊知識的磚瓦建造新的高樓大廈”---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輪複習的基礎上應按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專題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識。理順各知識點。
總之,這一次集中培訓,我們體會到外地區對教育的重視和廣大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他們以校為家,樂於施教,關愛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和教風。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9
透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端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鬆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張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影片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可以說,在研修學習的這些日子。每一天對於我來說都有觸動,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有一些感悟.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化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透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 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最佳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最佳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 . 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透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組組成的,各模組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絡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化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化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化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
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化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化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化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4.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化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透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透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透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透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培訓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於積累、善於觀察和學習;善於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善於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我還懂得了化學的興趣性、啟發性等教學原則的重要性。
這次培訓讓我難忘,不僅使我更系統的把握新課程,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專題學習,互相評論,互相討論,集眾師之見,使我的眼界得以開闊,並且對於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認識,當然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勝於言的作風,體會到老師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的力量。透過這次培訓,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人的潛力真的是可以不斷挖掘的。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讓我見到了許多教學上的創意。在教學技能的學習上,我的收穫很大。規範的教學流程,巧妙的課程設定,讓我感覺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腦裡模糊不清的概念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學技能的學習,更讓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種嚴謹的作風。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