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精選18篇)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精選18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

  學習《小學道法新課標》收穫如下:

  課程基本理念:課程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他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二)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衝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擬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三)讓教與學植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透過其在生活與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透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與外界環境積極互動而實現的。課程必須根植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絡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2

  新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

  優化了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按照學生學習邏輯組織呈現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絡,透過主題、專案、任務等形式整合課程內容,突出主幹、去除冗餘。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二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範,以及教學改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3

  2022版課標整合了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三個課程標準,按照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各部分內容,使課程標準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和適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4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主要體現在課程設定的最佳化和“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兩個關鍵概念的提出。透過對道法新課標的學習,感觸最深的是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和生活。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成長服務。作為教師,只有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5

  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真正做到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育人質量;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課堂吸引力。韓教授講到,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同時進一步紮紮實實提升個人的專業成長,注重教育教學研究,關注教育生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全力探索核心素養落地的實施路徑,給學生營造生命自由成長的空間。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6

  透過對道法新課標的學習,新課標的觀念深入人心。教師要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透過學習,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7

  牢固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成長服務。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8

  課程理念:

  1、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即引導學生理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即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3、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即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突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整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相關主題;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突出問題導向。

  4、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即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的實踐探究和體驗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5、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即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9

  透過本次學習,我對新課標內容和課標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解析。課堂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0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道法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1

  新課標“前言”指出:“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主動迎接來自新課程的挑戰。

  一、走進新課程,走出傳統教學誤區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過分強調傳授知識,冷落和貶低學生的發展、探究學習;自我封閉不與其他學科相滲透;在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進步極端處理,死記硬背;評價的標準也是看你記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這種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會成為學生髮展的阻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儘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堅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原則,即堅持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地教學。

  二、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

  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時既要著眼顯性的(看得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短期的可檢測目標,更要著眼隱性的(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長期的、不可測的目標,堅持單一與綜合相結合;堅持顯性與隱性相結合;堅持長期與短期相結合。

  有教育專家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有效地學習,注意培養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意識。

  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在教學中設定開放性教學目標,有顯性的、單一的、近期的,也有隱性的、長期的、綜合的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時代新人,這正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三、善於發現和利用課程資源

  1、教師要用好教科書。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要由教材教轉變為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為師生的教與學所用。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如指導學生閱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類書籍,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紅色基因,進行依法治國、立德樹人教育,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還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等。

  3、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生活是一本無字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如定期組織學生去學習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社會調查,並鼓勵他們針對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學校舉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舉辦在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所要達到的歸宿點。

  4、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拓展教材。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切忌把道德與法治課變成純政治理論課,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透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點,又用道德與法治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5、要用好優質遠端網路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網路影片資料、各類教育軟體、多媒體裝置、自然和人文景觀、人力資源等,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四、不斷拓展和開闊思維空間

  新課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關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養,重視學生生活實踐,積極倡導自主探究,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新課標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要充當課堂教學的對話者、商談者和促進者。問題由學生提出,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並讓學生去解決,同時要不斷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想象的信心,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解放了學生,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五、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尊重學生。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缺點;期待、耐心等待學生轉變、成功。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讓其自由表現、發展。

  2、平等待生。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商談者、促進者、合作者,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3、改革創新。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有新思想,要拓寬教學視野,做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開拓者。

  在新時代、新課標環境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應該把課堂變成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使學生在探究中成長,要把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使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學生形成自覺的、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2

  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及16學科課程標準正式釋出。我第一時間對新的課程方案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通讀。新的課程方案優化了課程設定,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完善了培養目標、細化了實施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廣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把握課程性質,培育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與法治教育基於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範和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在法治教育中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培養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結合課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正確解讀教材釋放的資訊,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學內容要圍繞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法治精神,把“德”與“法”養成在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中,從而助推國民素質全面提升的國家戰略。

  強化課程理念,落實立德樹人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對教育根本任務的新概括,是對學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是對學校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為思政課教師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明確課程目標,實現核心素養

  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透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強調要著力培養學生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作為思政課教師,對於教材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對於課程目標的建立需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

  思政課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全體思政教師一定要按照“六要”和“八統一”要求,積極修為,努力將課堂作為發揮自己作用的主要崗位陣地,切實承擔好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名師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組織教師進行深入地學習,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新理念、新目標、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結合新課標要求重點開展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促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高質量發展。最後作為學科帶頭人,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為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助力。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3

  5月11日下午,我參加學習了韓震教授主講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版)》專家公益講座解讀,對我啟發和觸動非常大,讓我們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對新版課程標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韓教授結合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變化與突破、課程性質與理念、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教材的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解讀。我認識到新課程標準立足於今天中國的教育面臨的時代背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形勢大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擔負起為民族復興大任培養時代新人的偉大任務。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緊跟時代要求,深入學習好新課標,把握好課程精神的要旨,立足課堂,放眼未來,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擔負起教書育人培德的艱鉅任務。

  我們要堅持價值導向,突出德育育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融道德教育、國情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為一體,全力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新的課程方案和標準就是鮮明的旗幟引領。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4

  本次《道德與法治》義教課標解讀的培訓,我印象深刻的是:堅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建議。要體現核心素養導向,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者是理念,不是嘴上說一說的,而是真正能夠落實到我們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裡面。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比方說社會的發展有新要求,百姓對教育也有新期待,同時我們教育教學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也推動了我們教育的發展。所以總體上來說,目標就是素養導向,要讓素養落地。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5

  認真聆聽了韓震教授的報告後,讓我對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思政課教師心中要有大局觀,要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貫徹五大核心發展理念,不斷改變育人方式,進行跨學科和大單元設計嘗試;改變評價方式,最佳化終結性評價,探索新評價,發揮評價對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同時,作為思政課老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6

  2022年5月11號下午,我傾聽了韓震教授就2022年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解讀。坐在螢幕下的我,用心地聆聽著韓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咀嚼著韓教授說的每一句話,回憶著自己的課堂,思考著今後的教學走向,感受頗多。用新課標的理念,給我在小學道法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指明方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

  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既突顯了課程在培養時代新人方面的獨特的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髮展特徵,又與初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保持銜接,體現了育人方式的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一致的一體化設計。

  我們道法課教師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就是要確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地位,使教學的一切要素、資源、環節、流程、活動都圍繞核心素養組織和展開,並最終指向核心素養的生成和發展。立足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制定就要彰顯鑄魂育人要求。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立教學目標時應該堅持三個導向:

  (一)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

  要堅持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堅持清晰的價值導向。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融合道德教育、國情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三)堅持明確的知行要求。

  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確保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確導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新課標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標(2022)中的核心素養要求以階梯化呈現。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核心素養要求具體在四個學段以階梯化呈現。

  同時,課程內容設計要凸顯一體化的要求,這為我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提出了新目標。

  三、“注重策略”“教、學、評”一致

  新課標(2022)提出要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和掌握學生道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相關資訊,要加強紙筆測試與觀察、談話等方式的結合,關注不同情景中學生品行日常表現,避免僅憑考試分數判斷學生水平的傳統單一評價方式。要根據評價情況及時分析原因,調整教學方式。

  我認為,學習的目標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切有必要轉變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環境,有了與老師同等對話的機遇,變得越來越勇敢,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總之,道德與法治反映的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才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以及反思等教學行為,使其最大化地發揮指引作用。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會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7

  一、自我教學診斷分析。

  1、制定的課堂教學目標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達成。

  2、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差,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答非所問,需要經過反覆引導後才能繼續進行下一步驟的教學,對知識點一知半解。

  3、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脫節。課堂停留在知識的講授上,沒有能有效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理實際道德的事件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理論實踐兩張皮”。

  二、解決問題的改進措施。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正確把握課標要求。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制定目標很重要,目標好比師生在游泳課堂裡的目的地,目標過大,遊不到,目標過低,達不到訓練的目的,恰當的目標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既能夠達成目標,又能起到訓練的作用。只有把握了課標對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才能在制定具體目標時有標杆,才不會有偏差。

  2、要關注學情。三年級孩子,他們的生活大部分是被家長包裹著的,他們在家被家人包裹著,在小區,被家人看護著,上放學路上,家長一路接送,在學校,被老師包裹著,他們生活的空間就是家裡、小區、學校,很少獨立與他人相處,社會生活經驗缺乏,難以達成老師課堂設定的目標,因此,作為老師要充分了解學情,要能夠課前讓孩子在家長的協助下,充分挖掘自己助人和被助的體驗,瞭解社會上愛心傳遞的人和事,閱讀了解雷鋒的故事,增加不在場經驗,提升他們對傳遞愛心的理解,為課堂教學鋪墊。

  3、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

  教學思路是一節課學生“學”與教師“教”的步驟和流程,也是教師對一節課教學過程所做出的思考、安排與策劃,它體現了本節課“學”與“教”的邏輯,一堂成功的課必定有一條非常清晰的教學主線,顯得有條有理,環環相扣,重點突出,精彩紛呈。相反,凡是不成功的課必定是主線不明,思路混亂。好的思路既便於學生理解,更利於教師課堂教學的展開。教學活動的流程,要依據目標,每個環節以目標為始,更要以目標為終,每個活動要達成總目標中的一個分目標,按照德育課堂的“知、情、意、行”進行串聯,明理導行。

  4、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多媒體教學富含多種元素,能將影片、音訊、文字等一次性的呈現在一堂教學課上。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加工、變形,讓這些生活素材轉變成為學生能夠理解、可以學習、易接受的教學素材,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分析課堂中的知識點。

  5、正確使用評價語。評價語是教師在課堂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學語言。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評價語是對學生認識的統一和提升,是對課堂目標達成的表達形式之一,是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對目標達成的催化。

  三、今後五年工作計劃。

  1、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用愛促進教學。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心便不能為人師。為師之道,必須熱愛學生,猶如父母之愛護子女。只有熱愛學生,才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效果;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讓他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只有熱愛學生,才能使教師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位置上思考問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2、要不斷加強理論修養,用知識感染學生。對教學的內容要反覆琢磨,要與自己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用心去上好每一節課,只有這樣才能去感染學生,去影響學生的成長,讓孩子在成長途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要不斷加強綜合素質修養與教學技巧。除了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是自己專業的專家,同時還必須是個雜家,教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豐富知識和教學藝術的完美結合。

  4、教師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與學生平等對話和交流。只有創造師生平等的環境,才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自覺不自覺地接受理論,而又不感到枯燥。

  總之,要做一個有情懷、有擔當的老師,以實際行動履行好一名思政課教師鑄魂育人的時代使命,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2022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心得18

  道德是衡量行為準則的標準,而法治則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道德與法治之間相互關聯,可以說道德就是心中的法律,而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法律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知曉的,需要師長的告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對於小學生而言,單純的文化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孩童時代是思想最單純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被影響的時候。就好像一張白紙,沾了墨水便是黑的。所以,他們需要在道德路上的引路人。因此作為師者,首先應當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尊重學生,在點滴小事當中為學生做好榜樣。既要言教,更應身教。

  所以,教師應當將道德與法治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道德與法治相結合,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基礎,進行更高層次的昇華。也就是所說的由淺及深,由表及裡。還有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透過一些小活動加強學生對於道德與法治的認知。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是將一張張知識點發給學生後死記硬背,更不是一張答卷進行選擇、填空、判斷題的檢測。我們應當注重學生對於道德的理解。”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應當只是記憶,而是應該貫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對於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首先要將課堂生動化,有趣的事情才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此外抓住孩子希望被誇讚表揚的心理,進行課堂學習過後的小活動,加強學生學習過後對知識的強化。此外道德與法治不同於文化課程,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線,單純的記憶沒有多少價值,真正貫徹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作為自己的日常行為準則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學之後關注學習的效益,以及學生的收穫也是格外重要的。

  所以說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需要打破常規的文化課程教育方式,注重創新,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人生道德路上的真正的引導者。做一名有長遠目光,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的內心,用法呵護兒童的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