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1篇)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1篇),歡迎借鑑。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
為期三天的培訓,我受益匪淺。從老師們透徹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新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之重視。我也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它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的教育。因此,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即語文美。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
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透過文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誠、新。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作為一名長年奮戰在一線的語文教師,我會迎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乘著執著的疾馳列車,在探究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
推薦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為“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應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我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當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一樣。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一樣的可人之處。所以便更需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常讀書和常思考,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讀書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堅決的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能夠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有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
我深深地明白,僅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僅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所以,我首先得讓自我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齊來分享讀書的歡樂和喜悅吧,在書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我!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3
前段時間,我透過對《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的奮鬥目標。現將我的一點學習體會記錄下來,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語文備課不只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
以前我的備課只是簡單的把教材看看,根據經驗來講課。但是新課標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備課還要去探討學生如何學。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還要多考慮課堂中學生會問的問題,以及課堂中會發生的特殊情況,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我們還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學生學情來指導他們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語文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應為學生的“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我們在課堂上要改變以前那種以老師講為主的“填鴨式”教學,而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去學,透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
三、結合中學生自身實際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背誦優秀詩文80篇。現在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差,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切實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四、語文教學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
學法指導不應該只看作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應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經過思考、生疑、答疑、創造等學習過程,才能使他們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學習動力。教師應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學情,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適時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加強能力遷移。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我相信,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的語文教學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4
學習新課標,我從中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加深了對教育改革的理解和體會,進一步感受到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也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髮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願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於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於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說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後成功的機率都大許多了。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5
再一次學習《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感觸頗深。下面談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一、教師在教學中角色的轉變
我們教師應認真學習瞭解新課程的改革目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作為出發點,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為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這一點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難點。使他們初步學會了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數學。
二、重視數學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學生才會有興趣去學。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的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釋身邊的現象,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
三、營造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的氛圍
一些學生在是數學學習中缺乏主動性、探究性,也沒有預習的習慣。我們教師則不能單單地授完課,佈置作業就行了,在當今的知識經濟社會,學會主動學習,自主探索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動去學習,而不是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話題產生疑問並急於瞭解其中的奧秘時,我們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給他們一點提示,鼓勵他們自主探索,透過觀察、推理、查資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四、讓學生勤動手,真正體驗數學
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學數學也不能一直光用耳朵聽,要透過動手實踐後才能激發學思維和想象。在數學過程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透過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一些學生的動手反應能力還是存在一定的弱勢,缺乏這方面的鍛鍊。所以,我們教師應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如在學習立體圖形一章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稜、頂點、面數的關係,立體圖的點面關係。我們可以舉行一次關於正方體的動手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準備好材料,自己製作一個正方體同時要可以切開的。有農村生活經驗的學生,大部分都可以想到充分利用土資源,將泥巴捏成正方體,再一一地進行實物指導,這樣透過觀察、交流後,從感觀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加深了理解。
五、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
“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觀,教師的角色已從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新課程的推行,適應了時代的潮流,我們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導學生走出原有的傳統模式,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真正轉變學生的思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數學”為“用數學”,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六、重視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數學教學中,全面注重和發揮各種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認知和情感有機協調,互相交融,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主動輕鬆愉快地掌握知識,從而使數學教學成為令學生真正向往的積極愉快的活動。師生關係好,學生愛老師,就會“愛屋及烏”,愛其所教的學科;師生關係好,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高,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師生關係好,學生的崇拜度高,教師的言行、治學精神都給學生以感染。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同時,親切和藹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話語都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境和強烈的求知慾,自覺實現教學過程中默契配合的最最佳化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6
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由衷感激領導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每一天的講座都以鮮活的例項、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活力,燃起了鬥志,確實感到受益匪淺。
經過學習,使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義,資訊化的社會來臨對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戰,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化的成長供給了一個平臺,異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讓我明確了本次培訓的目標、資料,力求使自我由專業型、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進取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教學要從重結論轉變為更重過程,因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以人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去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多去讚賞他們、而少去批評責罰他們,要用真愛去關心他們,還要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並時刻留意關心學生的反應和變化,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使他們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在教育過程中多給學生一片屬於他們本事表現的天地,讓每一個孩子都充滿陽光。
理解教師職業,提升自我素養。教師代表著“學生的教師”,也代表著“學生的學生”。作為教師,師德是必備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
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
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也正是這個意思,那裡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本事,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第四,教師是父母,作為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說教師是父母。並且,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第五,教師是朋友,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強調教師和學生要交心,師生之間的融洽度、親和力要到達知心朋友一樣。最終,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瞭解不一樣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忙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教師,不僅僅具有必須的專業水準,更要具有優秀的心理品質與道德意識。
用新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心理學基礎指引自我的工作。培訓為我即將面臨的實際工作供給了許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訓中,幾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同志根據自我的實際經驗給我們介紹了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一些當好教師的要點和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談到教師的發展問題上,他們都強調了適時調整和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終身學習的做法;在談到應對困難如何克服的問題上,還提出瞭如何加強教師之間合作的方法;在教學教法經驗方面,經過說課的指導,讓我更加明確上好一堂課的標準,適時改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經過班主任工作的指導,讓我從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對待學生與管理班級。一些具體的事例,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我的感悟本事。
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動力和熱情。在本次培訓中,尤其是教師心理調適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並獲得了更多的方法,這對自我是一種鼓勵。鼓勵我們教師適應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鼓勵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我的主角;鼓勵我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教師;鼓勵我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我的聰明和才智,爭取在教學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些鼓勵,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7
該課程標準強調人文精神和歷史感,力圖以綜合的視野突破原有的學科界限,聯絡國內外不斷變化的現實,整合歷史、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領域的知識,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辯證地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和探究帶給更大的空間。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對新課標的理解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
透過學習我清楚的認識了歷史教學資料的增減與知識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即,專家們提醒把握給學生講解時的尺度。要在新課改下備好課上好課,首先務必要不停地為自己充電。要不斷更新知識,對考綱上的增減,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建立各個章節的聯絡,吃透教材,選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務必和比照舊大綱舊教材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心中有數,明白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捨棄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我認為在聆聽專家進行新課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後,最好是能組織教師將本學科新舊課標與教材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進行比較研究。
透過學習,使我明確了教師不再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建設者、調適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因此,新課程對教師在決策、開發、研究潛力上提出了許多要求。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變化是主角的變化:
1、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教師作為促進者,其主角行為表現為:幫忙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到達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潛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為學生帶給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齊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悅;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
2、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要儘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討論得機會。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常常瞭解學生得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查,隨時修正。
3、教師在課堂的位置,將不再是知識傳授著的固定位置――講臺,而在教室裡流動起來,將參與道學生活動之中,與學生分享知識並獲得情感體驗。
在準確把握教科書修改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特徵和不同教學資料,創造性地靈活地選取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善課堂教學,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充分利用多種地圖、圖表、歷史年表、文物模型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更要適應根據本地實際狀況,用心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網路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用心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紮實的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社會、人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總的感受,新“課標”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科學簡明、清晰客觀的特點。它給我們的歷史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它給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值得我們細心領會,精心貫徹。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8
新課程實施多年來,教師和學生收益匪淺。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數學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教學民主化,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和歸納加強了,同時立足基礎,抓好雙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創新意識,促進了數學質量的提高。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也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課程中刪減或增加了一些知識,作為中學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減去什麼,增加了什麼,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教學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範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識點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
2、在初中新課程中新增設了“數學實驗室,數學活動,課題學習”這三個模組。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所以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內容。為了適應教學,中學數學教師應透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透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數學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資訊科技、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重知識主線的突出,將以函式思想為主的代數知識,以平面的基本關係為基礎的幾何知識和以在生活、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機率統計初步知識連成一條“數學基本方法——式——方程”和“不等式——函式——平面圖形——機率”這樣一個平面式的知識網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2、在數學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4、傳統意義上培養學生的能力,主要是體現在解題能力上,而新課程特別強調“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過程性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
5、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中學數學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四.立足基礎,抓好雙基
雙基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就當今中考而言,雙基仍然是主要內容,在實驗區試卷中也不例外。所以要加強雙基教學,尤其要加強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方面的教學。但在實施雙基時,絕不能機械記憶和簡單重複,搞題海戰術。要側重於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利用雙基解決具體問題,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本身,還要揭示它的本質,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掌握蘊涵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五.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數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徵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願違的。在教學中,有的不要包辦代替,特別是當前的中考試題,靈活多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最終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把學生在例題和習題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長期以往,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慢慢學會了思考,變得靈活機智。
六.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在教學中聯絡生活背景講解數學;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絡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七.克服思維定勢,推進開放探究
學生在做題時,往往會出現套路,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很大程度上的歸納和模仿練習造成的。特別是綜合複習階段,老師習慣把一些問題分類整理、歸納已介紹解題的一般方法,如列方程組解應用題按工程、行程問題等進行歸類,幾何證明按角、線、乘積等進行歸類,實際上這樣學生是歡迎的,因為方法便於接受。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這樣做容易產生思維定勢,再加上經常性的模擬練習,對一些問題的解法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一旦題型變了,就束手無策。在教學中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要選遍一些因思維定勢而出錯的題目,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還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使學生都能給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解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八.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日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勇於實踐,不斷探究,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不斷髮生的問題,真正做到“用科學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用聰明智慧的火花點燃每一位學生的.數學之光”。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9
透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點燃這把火,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 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訊,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資訊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
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0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透過新課程教學改革專題培訓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
1、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體育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裡,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要主動的進行知識建構。透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領域目標。
3、《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為此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改革評價體系,改變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5、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索學生喜歡、符合本地區、本校、教師本人特點的教學內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的集體行為,即在學校校長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進行的,不是教師個人行為。
6、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現成的教科書,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佔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
7、教材是範例。以往我們總把教材看作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這種教材觀的實質是“教材即知識”,因此,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必須是定論、共識或某一領域公認的原理、法則、定理,排除有爭議的問題,不給學生髮揮空間和討論的餘地。這種遠離生活情境的“學科中心”或“學術中心”的教材觀,與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基本理論相去甚遠,隨著新課程的發展,對教材的觀念轉向“示範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物件和內容,而是引起學生認知、分析、理解事物並進行反思、批判和建構意義的中介,是案例或範例。
二、實踐過程。
1、瞭解學生。開學後,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然後進行教學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後確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對學生的調查瞭解,對照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標準,確定學年、學期教學目標。
3、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的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例如體育理論考察:學生自己命題,寫好答案,填上自評分,教師進行評分。
4、努力適應新學校教育教學要求。新教師、新學校、新學生,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儘快適應新環境,摸索出學生喜歡的課堂形式。本學期大概用了5節課,在教完新廣播操的同時瞭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發現男生比較喜歡籃球、足球,女生對球類興趣不高,但喜歡教師組織遊戲活動,根據學生的這樣特點有計劃的開展教學活動,高一年級學習效果比較明顯。
三、對新課程實踐後的一點體會。
(1)、“課堂”的觀念變了。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在過去,我們常常把教師的課堂行為類比成舞臺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舞臺,認為教師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是無互動、無交往的,而教學必須要藉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才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只是在於教師的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為,是我們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獲得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知識走向學生,一種是學生走向學生。前者是在仔細的“加工”知識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再現知識,以單位時間傳授知識為主,後者是在仔細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為知識的佔有者。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期盼。我們體育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更要注意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價值,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從不同的角度,課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置於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才能生動,有活力。
(2)、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以往在小學或高中教材內容,現在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進行教學。例如:小學的一些技巧、遊戲、高中的球類。
(3)、評價方法的改革: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向激勵、反饋調整。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模評價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透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體育與身體健康相聯絡。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和五個領域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的更多、更仔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表現出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我現在正在探究:根據學校的體育競賽,確定教學計劃和進度,讓學生學與用結合,提高興趣,進而形成學校制度,促進學生課餘體育活動的開展,使體育教學形成良性迴圈。
(6)、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現在的課堂形式多樣,經常有學生討論、評價、交流,讓大家共同提高,教師多是鼓勵性語言,學習內容寬泛,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強引導。新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防止這種情況:教師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同學間的言行傷害另一個學生的自信心。
(8)、教師要多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或由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練習方法,提高教學實效,同時體育教師應由教練型向陪練型轉變。
四、課改中遇到的問題:
1、體育教師素質提高的問題,一方面是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是學習時間。
2、可借鑑、可參考的實踐經驗少。由於是新事物,現有的資料,方法很少,許多教師都有這種疑問:新課程到底該這樣教。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對我們每一位教師又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去探索、去嘗試,形成的做法、思想,就是課改的經驗、成果。
3、以人為本,多鼓勵、多表揚這種氛圍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許多優點,同時不可避免的存在缺少挫敗感,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的性格,甚至極不謙虛。而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任重道遠。
4、因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評價方法靈活,體育教師想“偷懶”很方便。如何規範教師教學的問題。
5、生成新課程的問題。如何根據學生的需要,結合學生、學校的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校校本課程。
總的來說,透過《新課標》的學習我清醒地認識到,體育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更應深入研究,不斷探索、不斷加強學習,勇於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時代改革的特色!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1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角色的轉化!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透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2
我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數學2011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3
在開學的這段時刻,校園利用教研時刻讓咱們學習新課程規範。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和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規範》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程序中,咱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育情境中體會數學的興趣,在日子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協作中體會數學的探求,然後真實享用到數學帶來的高興。因此,我透過對新課程規範的再學習,有以下的知道:
一、要用新理念輔導教育教育工作
新課程規範把全面開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常識為首要方針轉到首要重視人的情感、心情、價值觀和一般潛力的培育,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開展的教育環境。在教育中既要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重視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心情。
二、改變教育方法
(1)創設情境要為教育效勞
恰當的教育情形創設,不僅僅為學習數學拉開成功的前奏,並且會成為他們自動探求數學範疇奧妙的動力,因此,教育情形的創設,不僅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育的實際和學生的常識佈景,學生日子經驗緊密聯絡起來。如果僅僅為了尋求時髦而繳盡腦汁,偽造教育情形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育效勞。
2、鼓舞學生獨立考慮,引導學生自主探求、協作溝通。
動手實踐、自主探求、協作溝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在教育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考慮,鼓舞學生宣佈自己的意見,並與火伴進行溝通。教師應帶給適當的幫助和輔導、長於選取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育中,教師應規劃五光十色的活動,使學生透過調查、測量、摺疊、討論,進一步瞭解自己所日子的空間,知道一些常見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學生透過調查、比較、幻想,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相同的,逐步開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舞演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日子中有著非常廣泛的使用,在本學段教育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育學生的估算認識和開始的估算技能。
4、日子氣息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育日子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提法與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日子的聯絡,有的為聯絡而聯絡,或牽強附會,有的不加選取,尋求原汁原味的日子味,日子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想的培育缺失了。
我以為,數學日子儘管與日子聯絡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絡日子,關於數學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日子難以數學化相同,如果數學教育一味的尋求日子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償失的,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自身,數學學習能夠吸收日子中搞笑有益的例子來為日子效勞,也能夠用日子中培育學生的使用認識和數學潛力,但不能走失數學自身。
5、培育學生開始的使用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在教育中,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日子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常識使用到日子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實際日子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實踐活動是培育學生進行自動探求與協作溝通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安排學生展開生動搞笑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調查、操作、推理、溝通等程序。
隨著社會的開展,學生每一天瞭解超多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咱們打破講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日子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講堂。在講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掘,素質得到全面進步,讓講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取得對數學瞭解的一起,在思想潛力、情感心情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前進和開展。教師就應利用數學美激起學生的思想,讓他們用心腸去感觸教育美、去尋求數學美。
就“數學教育應重視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講堂教育中,研討知道程序和情感程序的知情一致規則,是具有實際優點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求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集心情,發生探求數學規則的趣味;溝通情意,構成樂學數學常識的態勢幾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步學習功率,力圖真實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指引”和“抱著”想到,“引”與“抱”採納的方法不同,作用也完全不相同。葉聖陶說過:“習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輔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考慮的好習氣,隨時重視周圍事態的變化,理解事物之間並不是原封不動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狀上或本質上發生新的情況,事物的方法或資料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氣就應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育。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靠心情,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理解會有人來輔導他怎樣做,至於做的方法,做的作用,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發生,要想獨具匠心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咱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應戰,咱們務必改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日子的聯絡,使學生從日子經驗和客觀事實動身,在研討實際問題的程序中用數學、瞭解數學和開展數學,讓學生享用“數學學科的高興”且高興地學數學。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4
今天單位組織去學習新課程標準,在一天的新課標學習中,本人感觸頗深。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學理念。
在課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進行數學教學?《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在備課組活動或者教研組活動中進行交流。透過自學與交流,我們對新課程教學中如何處理“強化基礎”與“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相結合,如何向學生展現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課堂教學,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適時指導”的新課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實踐”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本學期中,提倡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這是針對高一教學知識背景不完備,知識體系不健全,課時數不足的現象提出來的。應當說這樣的要求符合新課改精神,對改進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是大有幫助的。
三、繼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促進教師共同發展。
透過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教師們的備課水平。本學期中,我們數學教研組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先讓每一位任教老師獨立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然後備課組再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開展研討活動,從板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語態、課堂的“應急預案”等全方位的進行研討,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師個人的綜合授課能力。
四、不斷創新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由於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已從單一的終結性考試發展為考試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為適應這一轉變,本學期,我校數學組在繼續大力推進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同時,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並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於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於平時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分年級制定了數學學科分類評價標準,從數學思維品質,數學概念與原理的理解、表達和應用,數學運算能力,數學活動與課外學習,數學與日常生活、其他學科等五個方面對學生的數學學。我們採用了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靈活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更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是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動力,我們在今後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將不斷總結已有的成功經驗,並努力吸收、借鑑其他老師的成功做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為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努力。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5
透過近期學校及教研室組織的培訓學習,我認真地閱讀了小學《語文課程課標》,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新課標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從理念到目標、從實施到評價都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面貌。從中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本課標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我們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二、重點突出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
三、在教學中要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我們在教學中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四、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總而言之,我覺得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讓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走出新的一條道路!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6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它不僅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而且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認為教法與學法良好的有機結合,即教師的教致力為學生輕鬆的學,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關鍵。
就上面幾點要求,本人將採取以下幾點做法:
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材與《語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積累經驗,找出問題結症,以便更好地為以後的教服務。
二、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抓好學生的閱讀背誦能力的培養。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
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
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從而,教師的才事半功倍。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總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在新的時代需求中,老師要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能更好地語言文字。這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7
在如今提供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標學習標準的理念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強調以學生為主題,尊重個人差異,倡導體驗參與。教學中要注意“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業,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老師只是輔助學生學習,起到指導作用、課程實施成為學生在教室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應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標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數學運用能力。
我們現在的學生思維有很大的惰性,換句話說不愛學習,決定學習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向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字詞句文,他們更感不了興趣,因而,他們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次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全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而,教師要把握良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積極探索中學習,不再是以往的老師灌,學生塞得填鴨式教學,枯燥無味而且讓學生感覺很吃力。
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得的一點體會,希望在以後的教學走過能繼續探索,真正讓學生在快樂中輕輕鬆鬆學好數學,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8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應與時俱進。透過參加了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全員培訓活動,我收穫頗多。此次活動,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以下我就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收穫和感受:
本次新課標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它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由此看來,新的課程標準比以往的更加進步,更加人文化。
新課標確定了四個課程的基本理念,即: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可見新課標要求我們改變教學行為,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次新課標真真正正地轉變了教育觀念,克服了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它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新課標還要求課堂教學中要師生互動,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轉變角色。新課標註重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它指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高度重視識字寫字教學,注重書寫的育人功能”。新課標還十分重視識字和寫字,識字和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誠然,新課標的“新”就體現在以上這些方面。
雖然這次新課標培訓只有短短的兩天,但是過程卻讓人回味無窮,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絡實際。《新語文課程標準》給每一個老師提出了明確的教育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採用先進、實效的教學手段,努力打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9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0
沐浴著新課程的春風,享受著新課程帶來的幸福:學生的主體性在不斷的師生互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氣氛在愉快的交流中變得親切自然,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位,教師的個人意識與素養在整體要求下不斷提高。下面談一談我對課改的點點感悟。
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以生為本
思想品德課已經把心理品質、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與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進行了結合,即依託於心理學的知識,又區別於心理學課程。學習時應該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活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敞開心扉,透過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生活中的一些經歷、心理現象來體驗、來獲取對知識的認同和掌握。
1、合理開發利用教材上的空間
實踐教改就會發現在教材編寫上有一閃光點——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空間去讓學生思考、去寫、去評論、去留下感想,這是非常可貴的,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場所,去實現心理交流。我主要從兩個方面用好這些空間:一方面,要求學生把教材中“議一議”“想一想”等內容能物化為語句的,儘量用最精練的語句表達概述出來。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過程中,把發現的問題、得出的感想寫在空白的地方。使學生的情感和探索能夠有一個停留的場所。等到一學期學完,再回顧一下過去的思想與情感,學生又會對原有的所思所想產生新的共鳴,提升到一種新的.認識高度。
2、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實施活動化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做、學、教”合一,他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新教改中有許多活動性要求,因此採取“活動化教學”,可以透過讓每一個學生參與一個個活動,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在活動中激發興趣、引出疑問、引起思考、引導創新,最終實現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真正達到影響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針對“我們的責任,理解參加公益活動,不做有損人格的事”這一部分內容,我採用以下活動方式:組織“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辯論會,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和社會。此外還採用角色換位訓練:按照性別將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懂得應如何關愛社會。這些活動方式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活動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學生資源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資源,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講授“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時,我針對學生中的違法案件,如打架鬥毆,使他人致傷、致殘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並分別列出這些行為的後果,即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分辨是非,體會遵紀守法的好處,違法的危害,從而達到透過自我教育提高教學實效的目的。
針對“保護個人隱私”,我以“家長是否可以拆閱子女信件和日記”為題,開展一次學生與家長的對話活動。透過開展親子對話活動,既可以讓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期望,又能以平和有效的方式保護自己的隱私,有助於學生與父母的溝通、密切親子關係,提高法律意識和是非觀念。
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
課改要求思想品德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因而教學的時空就不能侷限於學校時間及教師,而是要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因此,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透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1)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充分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高。例如處於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欠缺“我與他人、集體、國家的關係”這些方面的認識,以及缺乏較好的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的能力。那在“走進父母和理解老師”,以及有關友情等的課文,就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想法,生活中具體做法,瞭解學生對於父母、老師和朋友的看法。然後再設計教學方案。在講“走進父母”這課時,我提前瞭解了一些學生對於親情的認識和理解,瞭解到的情況並不是很好,由於一些原因使得學生對父母的關心較少,甚至一些學生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那我在教學中就設計了一些環節,是讓學生主動了解父母,去做到關心父母,甚至在作業設計突出實踐性,讓學生從生活中實實在在去關心幫助和體諒父母和長輩。
(2)理論聯絡實踐,適時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如果離開了學生實際生活,不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為僵死的教條。所以,教師要貫徹新課標理念,搞活課堂教學,充分設計好教材中所展現的探究、討論、反思、分享等活動,並且自己根據實際創設情景,使教學延伸到課外,使課內知識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知識在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中的現實意義,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例如結合時事政治給學生拓展知識,也給對於十分關注時事政治的同學好的平臺,他們可以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不僅是以自我為中心,慢慢學會去處理“我與他人的關係”。
總之,現在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面對新課改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我們目前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還遠遠不能滿足於任課,我們的見識、修養和經驗還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必須不斷地汲取其他人的成功經驗,充實進步思想,時時“重新整理”。這樣,我們才會更新觀念,用全新的眼光來審視新課程,駕馭新課程,積極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學之中去。
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1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霍山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工作,這段時間以來,我又對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透過培訓和自學,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臺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樣的激勵辦法,開展各項數學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透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總之,我們要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大膽的創新,才能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