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

  一、什麼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有的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有說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二、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1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以秋謹之死為開篇,秋謹拋棄了自己的兩個孩子,為救天下更多的孩子而光榮犧牲。

  這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重的一筆,在那震耳欲聾的槍聲中我們看到了那悲壯的革命場面。

  電影中主要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同盟會革命形象,以慈禧太后等清朝高階官員為代表的清政府官員形象這兩個領土完全對立的陣營,他們之間的鬥爭從戰場到朝堂到國外四大銀行的金錢方面,其間的種種,都體現著辛亥革命之困難,革命勇士之豎辛,清朝政府之腐敗。

  同時電影還 從各個人物形象方面著手,使觀眾將那些原本歷史書上書寫的陌生的人名一個個聯絡在一起,使我們更熟悉那段歷史。從細節方面如革命烈士在發動起義之前那一封封書信,體現了為了革命這些年輕的生命視死如歸的心情,為了未來,那些年輕的生命奮不顧身的行為,都使得我們萬分的感動。

  這部電影完全參照了歷史,小心翼翼地揣摩著這些歷史人物的心境,體會著他們的感受,這種嚴謹對待革命先輩創造歷史輝煌的行為令所有的觀眾感動,這真的是一部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革命紅色電影,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輩在那崎嶇的革命道路上所做的一切值得我們去緬懷。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2

  今天,我們去金花世紀影城觀看了一場電影,講的是關於辛亥革命的故事。

  電影雖然場面很血腥,但卻十分真實地告訴我們那個年代的艱辛。看看吧,清王朝腐敗無能,人民起義,為的是有一個強盛的中國,可是,執迷不悟的清王朝卻殘暴地進行鎮壓。戰場上,槍聲響處,血如泉湧,炮聲過後,房屋灰飛煙滅。戰鬥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無情的大雨打在他們冰冷的屍體上。但是鎮壓得住嗎?也許鎮壓得住的僅僅是他們的肉體

,卻鎮壓不住他們的思想和靈魂。但還 是有許多熱血青年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這些人的死,卻換來了整個國家的生,換來了我們美好的今天。

  電影看完了,我思緒萬千,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抱怨美好的今天呀!而這些人中,很多都是我們小孩,當今的小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聲令下全家人都要圍著他轉,個個都當上了小皇帝小公主,可是我們還 不滿意,漂亮的衣裳嫌不夠名牌,美味佳餚嫌不夠檔次,處處都不盡人意。可是你要對比一下以前的生活呀,像在抗日時期,日子有多苦:你在吃漢堡,他在啃皮帶,你有各種牌子的衣服換著穿,他只能一件破外套一年穿到頭。所以,你不必抱怨。當你抱怨時,看一部革命電影,看完了,我想你就會反過來感嘆今天的美好生活了。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3

  此久班級組織了全班同學觀看電影《辛亥革命》。

  雖說對這些歷史的電影不是很感興趣,但是還 是有認真的觀看。從影片中我瞭解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了二千餘年的皇帝制度。中國歷史上都是以一個朝代代替另一個朝代,但是辛亥革命,卻徹底推翻帝制,試圖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試圖建立了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國。

  儘管後來民主共和的規則受到北洋軍閥不同程度的破壞,但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顛覆眾望所歸的共和國體。民國初年並未能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但畢竟是中國首次試圖衽民主共和政體。

  給我更多的感受是,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激動人心。那麼多年輕人,願意為了民主共和的信念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是官二代和富二代,為那麼犧牲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國人民不甘承受到列強欺凌,幾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復興。歷史上,許多人為了這一目標進行多次嘗試,辛亥革命就是前人從事的努力。

  雖然辛亥革命推會已有110年了,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110年前的那些前人為我們打拼出來的,我們應該記住,瞭解歷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4

  在公司團委的關懷組織下,我們部分青年團員觀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講述了廣州起義到武昌起義勝利,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為袁世凱代替的過程。

  從影片而言,影片整體貼合史實,但在秋瑾赴死、林覺民《與妻書》、黃興與徐漢達等情節上過於煽情,這可能是商業電影的通病,由於電影篇幅限制,許多細節也被忽略,當然導演也有自我的想法,例如作為辛亥革命重要的戰役——武昌起義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為導演張黎經過考證後,發現武昌起義勝利但是是件偶然的事件。這也說明歷史常常是在種.種偶然事件中被創造的。

  儘管電影沒有將辛亥革命詮釋得完美,但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年期間觀看此電影卻能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再次回顧辛亥革命,學習當時的革命精神,思考自我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響好處,其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其更重要的好處在於思想上的影響,劉少奇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使得更多的有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為一個民主共和的夢想拋灑熱血。但在袁世凱竊取革命的果實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凱作為原清朝的官員,其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當上大總統卻是為再次恢復帝制,在其領導下的中華民國自然無法在臨時綱領的指導下運作。

  孫中山1921年寫信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時也提到“此刻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他在遺囑中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總結辛亥革命最終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性。資產階級革命者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們能夠付出一切與大清王朝一戰,但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已經擁有政權的革命黨人趨於保守,期望以和談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後,為了促使清帝儘快退位,在未徵求他人意見的前提下,向公眾提出了“誰讓清帝退位,就將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他”這個觀點,最終讓袁世凱不費吹灰之力就竊取革命果實。

  二是武裝力量不夠,缺乏強有力的軍隊。辛亥革命雖然勝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權力還是掌握在擁有軍隊的地方軍閥手中,南京政府並沒有真正掌握軍權,也就喪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三是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辛亥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其指導思想,發展方向都以資產階級為主,沒有從廣大農民群眾出發,無法為人民解決溫飽等基本問題,難以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援。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認為在這天仍是值得廣大青年學習的。我們的身邊就有黃花崗葬著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們,辛亥革命的勝利是當時的有志青年拋棄富裕的生活、拋棄家庭妻兒、犧牲自我的生命換來的。之後11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將個人的命運融入於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盛的滾滾洪流,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比較現面臨轉型的中國社會,各種社會問題產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處處可見,趁著辛亥革命110年之際,我們就應進行自我反思。

  個性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要走在社會禮貌建設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業務中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發揚創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用心參與政治,為社會有利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帶頭傳播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例如近期發生的佛山小悅悅遭車碾事件中路人視而不見的行為足見社會道德的倒退,我們務必勇敢地站出來,做出表率,改變這些窘境。我們不需要如先烈般犧牲生命,只要我們表現出一個有社會良知的青年應有的形象——在需要我們的時候主動伸出手,為他人帶給力所能及的幫忙。

  電影出現不少關於革命目的的解釋,歸根到底,革命是為了明天我們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國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我們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禮貌與精神禮貌卻未可言“幸福”,需要我們個人及群眾繼續努力奮鬥,借用孫中山先生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與諸君共勉。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5

  值此辛亥革命110週年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此刻的中國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這一刻,回顧110年前的先人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奮鬥與犧牲,仍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強的侵略與下。迫使中國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在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人民不甘承受列強欺凌,幾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復興。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進行多次嘗試,辛亥革命就是前人從事的努力。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為儘管它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提高打開了閘門,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110年後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今日,社會上有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程序”。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想以溫和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但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可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

  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6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只有領導人知道辛亥革命是幹什麼的,而老百姓卻不知道,以為就是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從別人家拿過來。這次革命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土地制度,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也沒有趕走外國侵略者,廢除不平等條約,革命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並未改變。而且,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篡奪,清朝皇室繼續保留。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清王朝的統治被推翻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了,兩千多年的專制統治結束了。與此同時,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舊俗惡習,社會風氣發生巨大變化,有助於社會生活近代化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

  辛亥革命對中國的一些影響。

  對生活的影響:“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髮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曆興,陰曆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對經濟的影響:從辛亥革命各省獨立響應開始,中國進入長期的分裂混亂之中,除了袁世凱曾在二次革命之後曾短暫大致統一全國之外,其他中華民國的政權都未能直接統治整個中國(如號稱統一的政府只能收到五個省的稅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國共產黨使中國大陸再度統一。長期的分裂及戰亂,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造成很大的阻礙。

  對思想的影響: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中,君臣關係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對於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諸多價值觀的權威性產生衝擊,致使在其後的新文化運動中一度出現打倒孔孟、“全盤西化”等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文化權威的消失,也造成這一代知識分子產生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因此如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三民主義、社會主義(尤以具有明確程序的共產主義)等具有完整系統的新價值體系,成為了大批中國知識分子的新信仰。

  1911年10月10日,古城武昌城頭,一聲槍響,敲響了埋葬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的喪鐘,從此拉起了心中振興中華的信念,展現了新中國無限美好的前景。正是熊延弼的這一槍,讓全世界震撼,讓中國有了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就是引發了一場席捲中國大地的行動——“辛亥革命”。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可那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清朝時淪落了,不少清朝官員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做出通敵賣國的決定,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合約。十年間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八國聯軍侵華之戰,日俄之戰……而無數的愛國志士知道人民在水深火熱中度過,使得他們心裡十分憤怒。

  愛國志士救民於水火,在戰鬥中作出巨大的犧牲,他們捨生取義,前赴後繼,對封建統治者發出憤怒的吶喊。孫中山為首的愛國志士阻止封建統治者一次次的通敵賣國,封建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地位與特權垂死掙扎,向愛國志士揮起屠刀。男兒流血不流淚,他們不怕犧牲,拋妻別子,和封建統治者鬥爭到底。終於,辛亥革命在民眾的覺醒之下爆發……

  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鬥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雖然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先烈們的革命事蹟。是他們為革命獻身,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青年一代要牢記歷史,放眼未來,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知識。為了將來,為了民族,為了人民,為了祖國,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7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國大地爆發了一次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加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沖垮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由於這一年按中國傳統的紀年方法是“辛亥”年,歷史上就把這次震驚中外的革命運動稱為“辛亥革命”。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敗的清朝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徵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眾奮起反抗,鬥爭風起雲湧。但是這些鬥爭都是自發的,缺少組織和領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革命政黨,先後發動過10次武裝起義,雖然這些起義都失敗,但每次起義都起到了宣傳革命、振奮人心的作用,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推動了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鼓舞了各地群眾運動蓬勃高漲。但是這些鬥爭都是自發的,缺少組織和領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革命政黨,先後發動過10次武裝起義,雖然這些起義都失敗,但每次起義都起到了宣傳革命、振奮人心的作用,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推動了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鼓舞了各地群眾運動蓬勃高漲。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範文8

  片場的燈已重新開啟,電影《辛亥革命》已經播映結束了,但那滾滾的硝煙,那慷慨激昂的話語,卻仍縈繞在我的心頭。

  難忘劇中孫中山先生說的那一句“前線赴死易,喚醒生者難”,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怎樣的無奈啊!流血犧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懼,但怕只怕這些也只是徒勞無功而已。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可犧牲卻總要有價值,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時的中國早已腐敗不堪,清廷因循守舊,粉飾虛張;人民愚昧盲從,苟且偷生。這樣的國家,是一定要有人來改造了!

  戰場上,血流成河,硝煙瀰漫,無數人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無怨,亦無悔,他們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人民的清醒,換來國家的富強!就像宋慶齡所說的那樣,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可它已經沉睡太久了,現在是該醒過來了,是該重頭收拾舊山河了!那種不齒於列邦,被輕於異族,任人宰割的時代終於要結束了!於是,辛亥革命便拉開了序幕。

  戰爭的硝煙已然四處蔓延開來,無數的人倒在血泊中,他們倒下了,但在他們身後,又站起來了無數人,又有無數人前仆後繼。他們有的家境殷實,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即為人父,但面對肩上的責任,他們毅然拋家棄子,勇於挑起!

  但讓他們如此舍小家,顧大家,除了責任,還有信仰!

  信仰讓他們捨生忘死,信仰讓他們不顧一切,信仰讓他們無所畏懼,信仰讓他們勇往直前!

  這,便是信仰!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9

  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華兒女們的自強不息,看到了英勇奮戰的精神!辛亥革命牽動著多少中華人民的心呀!我激動地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

  電影一開始是一位婦女,她戴著枷鎖一步一步順著圍觀觀眾開闢的道路走著,她步伐剛勁有力,她說:“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球瑾始。縱使世人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蕃赴死,正因為回答革命為何事,革命是為給天下人創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為革命。死並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我不由得感動,她是多麼的偉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這看似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麼不平凡。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一聲槍響,它預示著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滅亡!武昌首義前後,無數革命烈士灑下了熱血,捨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孫中山先生說: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他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

  “革命”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強大的目標,這目標,將會是你人生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心得體會範文10

  這天,我在電影院觀看了紅色大片《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生動地展示了那段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驅孫文——孫中山的光輝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假立憲,真復辟的醜惡面目。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那次廣州起義失敗時的畫面。()那麼多戰士的屍體橫放著,這兒是,那兒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漢步履難行,跪在地上,抱起一個個犧牲了的戰友,低頭無聲,冰涼的雨水從空中傾瀉而下,夾雜著眼淚從她的臉頰滑下。那些戰士們身上的血跡還未乾,還留有炮火擦過的痕跡。他們已經離我們很遠,但我想戰士們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還在他們身上燃燒。走到這天,也許他們並不後悔,遺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對親人的不捨。

  時光荏苒,到了這天,革命歷程的血雨腥風都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幸福快樂的生活,但這幸福生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從革命,到發展,到振興,這之中經歷了太多慘烈的戰爭,太多的生離死別,是那些偉大的革命者們用他們的努力,鮮血,乃至是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和諧生活,這是多麼大的代價。因此,我們更就應珍惜現有的美滿生活。

  清政府為什麼腐敗無能?這是我在觀看影片時的一個疑問。此刻,我已經有了答案:萬眾一心,才會有強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規,官員們要麼阿諛奉承,要麼只認己見,沒有齊心協力,都只為自我而活,何來團結?何來力量?最終,才會導致革命,導致國家衰敗,從而走向滅亡。由此可見,要想讓國家富強,我們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團結的力量。

  讓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國更富強,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也是革命的起始點和終結點。

  辛亥革命觀後心得範文11

  十一月十五日,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愛國主義影片—— 《辛亥革命》。雖然我對這個名字很陌生,覺得好像不如動畫片好看,也不很瞭解影片的具體內容,但我還是興致勃勃地觀看了。一方面,是因為集體看電影是件很激動的事;另一方面,我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影片到底是講什麼的。

  影片開演後,首先出現的是烈士秋瑾,她帶著鐵鏈,走向刑場,我當時感覺很害怕,希望她不會死去。隨著影片的播放,我知道了這些值得永遠記憶的名字:孫文(孫中山)、黃克強(黃興)、徐宗漢、林覺民、喻培倫…… 也知道了那些" 可惡壞蛋" 的名字:慈禧太后、怡王爺、袁世凱、汪精衛……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槍炮聲聲,戰火紛飛的場面,及革命者的堅強、勇敢,使我更加明白了學校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一句話: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我們從沒有見過面的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還有就是影片中孫文(孫中山)的演說,他有力的話語和動作,總是感染我,尤其是他說服那些外國人的場面,讓我十分感動。最可笑的是那個小皇帝和那些留著大長辮子,穿著大長袍的清朝人,動不動就下跪,讓我們大笑了好幾次,一幅落後可恥的奴才相,和現在的社會格格不入,並且置老百姓的死活於不顧,將中國的土地送給外國人,這樣的政府就應該被推翻。外國侵略者仗著武器先進,用一些小恩小惠來賄賂中國的貪官汙吏,想佔領我們的土地,這是多麼不公平的事情呀。我想:我們只有學好知識,學好本領,讓科技更發達,才不會被別國欺負。

  影片結束了,走出體育館,外面明媚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使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但還是無法忘記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和片段。

  當然,我還有個疑惑,這個事件為什麼叫做"辛亥革命" 呢?晚上到家,媽媽告訴我:辛亥革命是發生在100 年前的1911 年10 月10 日的事情,因為那一年在中國傳統干支紀年中是" 辛亥年" ,所以叫" 辛亥革命" ,並且這個事件對我們國家意義很重大。

  我想:對於這部電影,我還有很多不懂的部分,以後我長大了就會更加理解這段歷史故事了。

  辛亥革命觀後心得範文12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電影《辛亥革命》於9月下旬起在全國同步上映。看完這部歷史題材的影片,筆者感慨良多,心緒難平。

  影片選取辛亥革命前後這一歷史片段,真實再現了以孫中山(趙文瑄飾)、黃興(成龍飾)、林覺民(胡歌飾)等為代表的革命先驅者為推翻封建統治、挽救民族危亡而進行的艱鉅卓絕、波瀾壯闊的鬥爭過程,重點描寫了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的場面,其悲壯之舉,足以令"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孫中山《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面對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積弊,革命黨人為何敢挺身而出、振臂吶喊?面對滿清統治者的殘酷鎮壓,革命黨人何以能前赴後繼、捨生忘死?信仰,對革命的堅定信仰!這些革命者,大多出生富貴家庭,卻在接受了革命思想後背叛自己的家庭、拋卻了常人戀戀難捨的榮華富貴,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來。有的在家鄉變賣家產,宣傳革命真理;有的遠赴海外,為革命籌募資金;有的打入清廷新軍中密謀起義,有的奔走各地聯絡黨人……這一切都是在白色恐怖、極端艱險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堅定的革命信仰,這些革命黨人早就堅持不住、放棄投降了。電影中有一段寫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的菁華幾乎喪失殆盡,連黃興一度都有點悲觀,但在徐宗漢(李冰冰飾)的安慰下,黃興重新振作起來,他們之間的對話中有一句:"我們又不是沒敗過,失敗算什麼!"質樸無華的對白把革命者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堅強的鬥爭意志表現得十分真切,令人動容,催人感奮。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當黃興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逃回來,在一條船上與孫中山見面,戰友重逢,生死考驗,該有多少的話要傾訴,可兩人都沒有言語,堅定的目光傳遞給對方的仍然是革命必勝的堅定信仰。

  歷經磨難不言苦,九死一生報國家,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革命者們一生的寫照。電影的片尾曲《辛亥頌》把革命者的這種愛國精神和偉大情懷昇華為一種悲壯,一種崇高,在觀眾心靈深處引發強烈的共鳴和震撼。

  辛亥革命觀後心得範文13

  "革命"是什麼?"革命"是要革誰的命?或者說,"革命"有什麼意義?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電影后,我內心所有的疑問都得到了解答。

  時間定格在一九零七年……秋瑾身帶枷鎖,步伐卻鏗鏘有力,頭髮凌亂卻目光堅定。為什麼一個女人,母親寧可犧牲生命要去革命?我聽見她堅定地說:"為了給天下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時間定格在一九一一年10月10日,一群才華橫溢的青年放下筆桿,在炮林彈雨中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為什麼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們要犧牲生命去革命?《與妻書》的決絕告訴我:因為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時間定格在孫文演講會場,海外華僑為革命的失敗痛哭流涕,為中國革命慷慨解囊。為什麼海外華僑要捐款甚至賣掉祖宅贊助革命?孫文在演講中回答得非常清楚:因為中國要擺脫被歧視的命運,只有革命這一條路。

  秋瑾對革命的理解是為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林覺民說,革命是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孫文說,革命就是讓全國之人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辛亥革命是什麼?是無數仁人志士追求的國體的新生,是中華歷史的真正進化。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天振聾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可以這樣說,當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經驗。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可假設,所以我很難想象,如果一百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求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逸世界的人,怎該忘記這段歷史?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不僅僅在當時,更加深遠的影響在現在和將來。什麼時候,我們國家能共同富裕,中華民族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時革命才算成功。斯人已逝,其言猶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觀後心得範文14

  值此辛亥革命110週年之際,上海電影集團等聯合推出了《辛亥革命》這部電影,這部歷史題材的電影截取了關於1911年到1912年初這段時間裡所發生的史實,並且把重點放在了人物上,以情動人,"強調情是電影裡的最基本內容,不僅僅是男女之情,裡面還有很多關於理想的情懷。這部電影以其激烈的戰鬥場面吸引了我們,革命無畏犧牲的昂揚鬥志感動了我們,生動細膩的感情描摹深深地感染了我們。一部好電影,一個好故事,更是一段歷史的回味。

  辛亥革命是對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間歷史階段的統稱,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政治影響

  辛亥革命被中國共產黨稱為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在此之前的中國的歷次起義都是以一個朝代代替另一個朝代而結束,但辛亥革命卻徹底推翻帝制,並試圖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制。儘管後來民主共和的規則受到北洋軍閥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一度有短暫帝制的復辟,但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顛覆眾望所歸的共和國體。

  當時成功的中國革命黨人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治國方案,遂按照美國憲法,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總統共和制。儘管因為現實社會條件的限制和統治者們對約法的蔑視,例如孫文為約制袁世凱而隨意更改《民國約法》,袁世凱後來又因稱帝而中止了約法,民國初年民主共和體制並未真正貫徹實施,但這畢竟是中國首次試圖實行民主共和政體,推動了民主共和觀念在中國的傳播,使民主共和的價值觀得到了確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在辛亥革命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二千餘年的帝制、專制思想都沒有在中國完全消除,而且還一度具有相當的社會基礎。儘管中國共產黨聲稱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但一些人則認為,在實際運作上,所謂"真正的民主共和"還從來沒有得以在中國全面實行——無論是北洋政府、國民黨的南京政府、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思想影響

  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中,君臣關係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對於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諸多價值觀的權威性產生衝擊,致使在其後的新文化運動中一度出現打倒孔孟、"全盤西化"等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文化權威的消失,也造成這一代知識分子產生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因此如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三民主義、社會主義(尤以具有明確程序的共產主義)等具有完整系統的新價值體系,成為了大批中國知識分子的新信仰。

  經濟影響

  此外,從辛亥革命各省獨立響應開始,中國進入長期的分裂混亂之中,除了袁世凱曾在二次革命之後曾短暫大致統一全國之外,其他中華民國的政權都未能直接統治整個中國(如號稱統一的政府只能收到五個省的稅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國共產黨使中國大陸再度統一。長期的分裂及戰亂,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造成很大的阻礙。

  社會影響

  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大。辛亥革命雖然常被稱作「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當時中國其實缺乏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參與革命者也並非以資產階級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傳統社會的改變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會頂層的滿人權貴,但中國傳統地方社會居領導地位的各省士紳及漢人舊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轉投向革命而獲得地位,反而更加鞏固他們的地位。

  辛亥革命並沒有像西方資產階級革命那樣,重新建構社會結構。參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軍人,舊式官僚,各地士紳。這些人在辛亥革命後仍然掌握權力。雖然其主要領袖孫中山出身平民知識分子,但中國貧窮的平民階層沒有參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後,生存條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辛亥革命後的軍閥割據,大量戰亂及軍人政治才使傳統擁有知識和功名計程車紳官僚力量漸衰,代之而起的是具軍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惡霸。

  辛亥革命對於十八世紀後的人口劇增,清末的土地兼併以及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壓迫和經濟侵略等問題,沒有從根本上改觀。

  生活文化影響

  "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髮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曆興,陰曆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總之辛亥革命是偉大的、成功的。

  緬懷先烈,以史為鑑,我深知革命的艱辛,看到一個個革命志士為了心中的偉大理想而犧牲時我不禁落淚,這種捨生取義的精神讓人欽佩。

  生於現今平安幸福,對犧牲不會有刻骨的感受,但我知道我們幸福的生活正是仁人志士用生命換來的,創業容易守業難,我們應該居安思危,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者的意志,為祖國的美好未來奮鬥終身。

  辛亥革命觀後心得範文15

  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110週年。舉國都在為了這個歷史性的事件展開討論。但無一例外,所有討論都會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開創了中國的新紀元,同時,三民主義深入人心。但有些問題卻還是值得商榷。

  在電影的開頭,是秋瑾的英勇赴死。清朝官員在斬首秋瑾之前,曾經給她看了一張照片,"你可曉得這兩個孩子將會失去母親?",秋瑾望著遠方,平靜的回答,"可我的死卻是為了天下所有的孩子。"無私偉大的母愛!赴死的前一刻,她還在想,到底自己的革命是為了什麼?原來,"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溫和寧靜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為了革命,為了天下,為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為了新中國的美好,她,革命女子第一人,英勇赴死,不為其他,只為了自己的死可以喚醒麻木的群眾,可以讓革命的鮮血斷裂清政府腐朽的統治,人民可以享受著幸福。敬佩之!最感動的一刻莫過於廣州黃花崗起義。黃興、林覺明、徐宗漢等義士們不懼自己生死,用最年輕的生命,最熾熱的鮮血,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孫先生在國外演講時,其中的內容大抵都忘了,只記得信仰這兩個字深深的打動了我。 信仰,崇高的字眼,缺失的文明。當代的青年們,捫心自問,真正有信仰的又有幾位?沒有信仰,行屍走肉,或者沒有目標,或者只為名利,或者麻木漠視生命。最近看報紙,關於中國對於緬甸影響的那一塊很有感觸。很多國家都認為,緬甸似乎再走中國之前的老路,但是其中卻有一點,那是我們國人實在無法相比的,那就是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

  前不久緬甸政府出臺了一項政策,要求緬甸政府機關辦事的國民,必須身著緬甸的傳統服飾"籠基"才準進入。總統吳登盛說,"華人傳統的習俗,你們丟了,但我們還保留著。"對於祖國傳統文化的信仰,使得他們在祖國受屈辱的日子裡,無論窮苦,依舊快樂開心的活著。即使現在可以過得更好,也沒有跳入金錢的旋窩,知足常樂,人生足以。但是反觀國人,多數人是活在金錢的牢籠裡。導致的結果就是國人沒了信仰,漠視生命,不懂生活,麻木的眼睛也捕捉不到美好。青年們沒有激情,面對危難不公也只會瞎嚷嚷幾句,卻不會有實際行動來證明什麼。大學學術之風低迷腐敗,弄虛作假之風太多,跟風者比比皆是,這樣的年輕團體,要是面對祖國的危難時期,我們是否還能有五四運動時學生們的激情,這怕是岌岌可危了吧。很多人都在問中國這是怎麼了?國民這是怎麼了?依我看來,還是經濟發展太快的原因,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怎麼可能靠這幾十年幾百年可以完全改變的。

  如今的世道,官僚之風盛行,在學生團體裡面,這種現象也很嚴重。我想問的是,我們一直呼喊著的民主與自由,卻只真正成為了我們利用的工具,我們所謂的信仰,也變成了我們利用的工具,除了可悲,只剩下可悲。如今,當真還可以再出現一個魯迅嗎?扯遠了,但是革命時期的那種激情卻值得我們反思。大學,本來就應該是渴求知識,學術思辨之地,卻成為了現在的培養官僚之地。中國,你真的病了。歇一歇吧,好好回到你的先秦時代,看看那會的百家爭鳴,看看那些思想家們的政治主張,別再愚弄你年輕的一代了;再好好瞧瞧你的國情吧,為什麼那麼多官員腐敗?

  首先,當他們能夠坐上那個位子,肯定自身的素質不會低,那為什麼那麼多有想法有膽識的人過了一兩年,確會變成心裡焦慮、人人唾棄的貪官?或許在這個環境中,人不得已都會變成這樣的。那麼,我們是否該換個角度來想想醫治的辦法呢?民主與自由,或者說是信仰與自由,一個青年人,應該是生機勃勃的,應該是激情洋溢的。五四精神,革命精神,我們都應該學習。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了,歷史的腳步是這樣走著,即使有人掙扎,也無法挽回。影片其實拍的一般,但是人物有血有肉,振奮人心,關乎革命一詞,也做了一些表述,卻沒有從革命本源出發。大抵就是這麼些想法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