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精選30篇)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精選3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

  1: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3: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

  面對下學期的新教材,新課改勢在必行,很困惑,但是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標的理念和精神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新課標體現了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新課標在界定高中英語課程的性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就是說語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徵。語言的工具性眾所周知,那其人文性表現在哪裡呢?在我認為語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現在:

  (一) 新課標的理念有利於促進個人發展。新課標之所以不同於以往的教材理念,我認為其學習方式如同學母語和學外語之區別。以往的教材學習主要重視語法知識的教學,側重死記硬背,是一種填塞式的教學。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學生都是“高分低能”,在以後的外語學習上,困難重重,最常見的莫過於啞巴英語,這樣的英語學習,思維較為僵化。很多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無法應用所學的知識,而新課標下的英語學習貼近母語學習,思維較為靈活開放,擺脫了單一的語法的死記硬背,更注重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注重聽、說的實際語言應用。有利於學生心智的發展,特別是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 新課標教材的內容新穎,貼近生活。新課標的教材內容很具有綜合性,含蓋面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時代發展緊密聯絡。其詞彙,語言表達方式較新穎地道,有助於學生語言運用以及日常交流。

  其次,新課程的教材的語法教學與傳統的語法教學不同。 新課程的語法教學與傳統的語法教學最根本的不同是教學目標的不同:新課程語法教學的目標是應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外語交際能力。傳統的語法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語法形式,重點是講解和辨析形式的構造,關注的是學生能否掌握結構和形式的變化。其表現在具體以下幾個方面:

  (一) 語法教學的內容不同。新課程的語法教學內容包括語法的形式、意義和用法,重視培養學生應用語法形式的能力;傳統語法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語法的形式和意義,教學重點放在形式上,而忽視用法教學。

  (二) 語法結構的呈現方式不同。新課程倡導改革教學和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反對單純知識傳授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在語法教學中,新課程儘量使用歸納法,即在語境中呈現語法結構,透過對多個例子的觀察,在理解的基礎上由學生分析歸納出語法規則,然後由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而傳統的語法教學一般採用演繹法呈現語法結構,即教師先講解語法規則,告訴學生語法形式,並解釋語法形式所表達的意義,然後根據規則造出句子。

  (三) 練習形式不同。新課程語法教學的形式豐富多樣,涉及聽、說、讀、寫多種語言技能。既有口頭練習,又有筆頭練習;不僅注重操練,更注重有意義的練習和交際性的應用。這種把語法知識的教學和語言技能的教學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利於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化。而傳統的語法教學練習形式單一,多為缺乏語境的機械練習,使得學生雖然能夠做對語法考題,但在交際中卻不能夠正確使用語法形式進行得體的表達。總之,新的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全新的理念和教學思路。

  以上是我對新課標感觸頗深的兩點。這次培訓學習,給我們老師豎立了教學的航標,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課標培訓意義的深遠和給我們老師帶來的顯著成效。我們會在新課標的精神指引下,努力搞好教學工作,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3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用心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用心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豐富!真聰明等。調動了學生用心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用心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狀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用心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應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潛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創造性,為學生帶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此刻,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問題情境務必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務必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

  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

  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決定。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4

  20xx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西安市中小學教師遠端培訓”遠端培訓,這次培訓的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強、培訓計劃新穎、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特別設立研討小組,供我們隨時討論交流。透過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對教育技術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教學技術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課堂教學重視生活體驗,把教學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絡,創設最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注重能力的培養,最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我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方法有了重新審視,現總結如下。

  第一、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和職業專業知識的學習。

  初中的思品課涵蓋了心理健康、倫理道德、傳統文化、公民常識以及國情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系統知識,這需要思品老師一方面加強學科知識的修養和職業知識的整合,一方面提倡學科綜合、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做學習型教師,同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為,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上可採用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合作探索的慾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第二、提高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針對性、實效性、科學性和趣味性。

  在教學設計的預設中,以情景設計的生活化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切入點,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昇華為著力點,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為落腳點,透過巧妙的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去,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和對知識的認知與提高,從而使學生感到思品課有趣、有理、有用,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達到科學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統一。當然,學科的科學性是基礎,應把趣味性寓於科學性之中。

  第三、備好每一節課,是開展思想品德教學的前提條件。

  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備課不但要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更重要的是要鑽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課重教學的任務,使思想品德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第四、要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

  初中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讚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說對或錯。對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採用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5

  12月14日參加區“品德與生活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我瞭解了新標準出臺的背景,區別實驗稿與新課標在性質、理論、內容、實施建議這四個方面內容上的區別,使我深深感受到新課標基於兒童發展的編寫理念,對教師的指導更準確明瞭。使我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的教學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轉變:

  1、在培訓學習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品德這門學科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更能引領學生做社會人,在課程目標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培養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生內在生活需要的角度理解教材,透過活動了解社會和把握自我,避免課堂與社會生活脫節的做法。

  2、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應該百花齊放。《品德與生活》課特別強調實踐和體驗,要求學生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提升對社會的關心,發展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基本認識,進而形成積極的社會態度和社會責任感。教師也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質量,樂於探究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這才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為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

  3、《品德與生活》並不是過去的思想品德課和活動課的簡單相加,它是各學科的融合,既有科學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培養學生動腦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動口、動手的能力,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活動,透過挖掘一些平凡細微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從習以為常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問題,提升心靈經驗,重視兒童在真實生活中的感受、交流和領悟。綜上所述,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學生的實際,及時把社會中新的資訊、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透過本次培訓與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小學品德學科的重要性,加深了對小學《品德與生活》這門學科的理解。在農村小學,《品德與生活》由於師資力量的缺乏以及其它種種原因,這門學科不夠被重視。教師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它是兒童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門學科,更新自己的觀念,積極學習、銳意創新,做一個合格的領路人。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6

  今天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小學語文20xx年版新課程標準培訓的學習,聽了xxx主任的精彩講解後,我感覺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受益匪淺,讓我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是師資培訓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學思想認識。

  透過本次培訓,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為什麼要學習新課標;第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要有愛心、有智慧、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讓學生喜歡你,以至於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第三,明確了語文教師的職責在於精通育人之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即“授之於漁”的作用,教師應重視為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的大環境。第四,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發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第五,要明白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語文教學中要能潛移默化地塑造人的靈魂,提升人的涵養和文化品位,啟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二、培訓時機恰當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給我們一套全新的東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但同時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經過10多年的課改實踐,我們一線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實踐體會,但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產生了諸多的疑惑和不解,許多地方的老師還進行了小學語文課到底該怎樣上的大討論。前段時間,國家出臺了《20xx年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許多一線的小語教師都紛紛從網上下載來學習,但自學終歸會有很大的侷限性,於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機會早點得到專家的分析和講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時,這次培訓就猶如炎熱的夏日突然吹來了一股清涼的風,讓人頓感欣慰,真是想老師所想,急老師所急,難怪老師們的參訓熱情如此之高漲。

  三、精彩的講解是培訓取得成功的關鍵

  這次新課標解讀x主任利用大螢幕採用比較法、數字法等多種方法講解,讓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捨棄的,這樣讓參訓教師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一些關鍵的部分則結合他所聽或所上的課例來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頓開。在提到學生的課外閱讀時,她反覆提出,現在的小語教師們一定要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多閱讀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書籍,同時希望老師們要讓自己的精神不斷成長,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我覺得高素質的主講人精彩的講解是這次培訓成功的關鍵。

  四、教學新定向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作為一線教師誰都知道,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新課標下的教師,到底該怎樣做才能把學生培育成才呢?透過今天的培訓,我有了新的教學定向: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

  2、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3、閱讀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且要注意糾偏。

  4、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脫離生活,憑空想象。

  今天的學習,我看到了自身的問題、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瞭解了可以嘗試的各種方法,總之,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讓我們的教學另創一番新滋味。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7

  20xx年8月,酷暑炎炎,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學習培訓經過十天的學習圓滿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於課改培訓學習的氛圍中,依然陶醉於學習的快樂中。透過如火如荼的培訓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弄清了新課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新路。結合本人學習實際,現總結如下:

  1、更新思想,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思想政治課程實施各個環節的依據,包括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等。新的課程標準規範性和可操作性較強,是新課改的旗幟、方向。搞好新一輪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樹立課標意識。我認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堅持走進生活,走進社會。

  2、全面認識了和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點。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較強的引領教學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確使用教材,發揮教材引領教學的功能。

  3、透過學習觀摩新課程課堂實錄,評課議課,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學路子和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對引領學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新路。

  4、改變單一授課模式,利用教學新手段。在一定意義上說,教學媒體是引起教學變革的重要條件。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政治課必須結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光碟軟體,音像資料,網路資料,新聞時政等資源。為此,我們政治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自己原來的業務水平,而要不斷學習,不斷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的前提下,以資訊科技手段的利用為切入點,把政治教學和實施網路化教學作為教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推進政治教學的課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教學是最重要的一環。

  5、拓寬教學範圍,採用教學新思路我們在傳統的教學中只注重書本的知識,教材上有什麼我們就教什麼,沒有拓展延伸。而在現代教育中,教育與高中社會實踐相結合,傳統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適應教學實際。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擴大,從原來只是知識的載體擴充到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的一種工具、一種途徑、一種方式;在用教材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必須的學習技能、學習方法、培養好的精神狀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來正確分析和了解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現象。讓學生真真切切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裡,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開啟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

  總之,我們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樹立教學新理念,掌握教學新方法,運用教學新手段,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把握教材整體結構,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姿態去迎接時代的挑戰,去為推動中學政治課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8

  20xx年全國普通高中新課改教師培訓,我校共有109位教師參加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美術、資訊科技、通用技術、體育等13個科目的培訓,透過高一、高二兩個階段的培訓,大多數教師都按時完成了培訓任務,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培訓小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安排

  為了搞好這次新課改培訓,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長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由教務處具體安排實施。在我校當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按照上級要求配置電腦、攝像頭、耳麥、投影儀等裝置。每天堅持有一名校領導深入培訓現場與老師共同學習交流,確保了這次培訓的實施和培訓的效果。

  為保證對教師網上學習質量的監控和督促,我校專門指定教務處主任張彥嶺具體負責培訓的組織,三名教師全天負責學校培訓網路和計算機的正常運轉。

  二、強化措施,確保效果

  1、 安排培訓地點,維修電扇,為老師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 多次檢測網路,遇到相關問題及時與上級管理員聯絡,保證學習培訓當中網路暢通。

  3、 全員培訓。要求全體老師都參加兩個階段的培訓,為今後新課改的實施提前做好準備。為保證每名教師都能按時按要求參加培訓,我們實行了簽到制,每天由專人負責考勤,我校教師按時按要求參訓率達到100%。

  4、 以學科為單位成立培訓小組,教研組長為培訓小組長,要求所有參訓教師集中在學校多媒體教室統一學習,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5、 為了提高培訓質量,每半天培訓結束由培訓組長佈置作業,要求本科教師回家上網查詢學習有關新課改的內容,完成作業並交教務處。

  三、收穫頗多,效果斐然

  1、改變了原有的教育觀念

  在培訓中瞭解到國外基礎教育的現狀,尤其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等的基礎教育現狀,看到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陳舊、方法古板、對學生統得過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透過培訓學習,認識到三維目標和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聯絡實際等新型的教學觀念能為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這些新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學識和能力,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同時,在教學中還要重視情感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陶冶他們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操,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比如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為主,讓生物課的範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養學生的生產和環保意識。

  2、學到了適用的教學方法

  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學法。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究。這種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學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學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過在利用講授法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提問,討論,動手,動腦的時間。學生已經理解的,教師就不需要講解;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讓學生真正弄懂;學生實在不懂的地方,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播,點評,但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我也學到了對學生的合理評價方法,這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全程的評價。老師對學生要多鼓勵,站在學生的角度,製作出符合學生成長的量規,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

  3、樹立了不斷學習的決心

  透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課改後的教學活動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有效的課堂教學依賴於教師的有效設計,所以老師應具備先進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智慧,只靠原有的舊知識是不能勝任的。每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覺醒,在學習中提升,

  在實踐中成長,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有效,使國家的教育發展。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經濟、社會、教育都在進行適應性、前瞻性的改革,將教育改革置於一個國際化的環境中,與發達國家的教育接軌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明智之舉。

  4、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每位老師都流露出積極、向上的心態。我認為這種心態對我以後的工作至關重要,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特別是高二老師在09-10學年新課改教學進行了一年實踐的基礎上,在培訓當中有針對性,收穫更大,體會更深,並和其他年級的老師進行探討。新的教學目標和理念,在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是有一定困難的:內容的不同,學生狀況的不同,就不會有現成的教學方法可用,所謂的萬事開頭難。但是,戰勝困難是可能的,具體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學設計、集體備課、網上溝通。在教學設計中,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教學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學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絡,然後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進行具體的規劃。在集體備課中,每位老師應先獨立的拿出教學設計,然後經過討論找出優點和缺點,最後形成統一的教案,進行統一的教學。最後,還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專業的書報雜誌,瞭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透過部落格的生物教師群,交流共享優秀教案和優秀資源,充分利用外腦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由於各科培訓時間有限,只限於實時觀看很多內容不能詳細地記錄下來,希望能隨時下載觀看學習。

  2、建議省、市教育部門多組織新課改內容的培訓,特別是請一線教師講新課改體會並上示範課。

  3、建議省、市教育部門組織高中學校的領導和骨幹教師去實行新課改的學校參觀學習,學習新課改具體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門儘快出臺具體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安排,與新課改的高考革方案。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9

  20xx年8月2-10日,夏日炎炎,我參加了甘肅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學習培訓。在培訓中認真觀看影片輔導,認真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把每次作業都當做一次反思,把每次反思的成果以文章形式發表,把反思中遇到的問題以主題帖或班級互動的形式發表。透過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進一步的領會,尤其是對新教材中選修模組和必修模組的實施心裡大致有了個底,對即將開始的新高考模式及應對策略也有了一個良好的期待。結合本人學習實際,現對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一、更新思想,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思想政治課程實施各個環節的依據,包括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等。新的課程標準規範性和可操作性較強,是新課改的旗幟、方向。搞好新一輪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樹立課標意識。同時也啟發我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要更新思路,不能再沿用老一套。

  二、全面認識了將要實施的新課程,較快地較好地認識瞭解了新教材,理清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點。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較強的引領教學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確使用教材,發揮教材引領教學的功能。

  三、透過學習觀摩新課程課堂實錄,聽專家評課議課,揣摩、體會了新的教學路子和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對在今後教學中引領學生走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新路,有了一定的思路路,有利於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

  四、透過培訓認識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高中政治思想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特別是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不強。而新課程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在新課程改革大潮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教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五、透過培訓認識到在新課程教學中要確立“創新”意識。

  需要我們實實在在的打破教學思維定勢,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現成觀點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轉變。創新品質所需要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問題意識,在我們的課堂上要允許學生出錯、懷疑、爭論。因為出錯是創新的前奏,懷疑是創新的必要條件,爭論是創新觀點產生的加速器,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懷疑、引導學生爭論,鼓勵學生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培養真正的人才。

  六、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於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有一定的意義。但我們也要明確多媒體畢竟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它的應用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於教學目標的落實。多媒體不宜喧賓奪主,捨本求末。

  總之,透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走好新的課改之路,必須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進一步系統把握課程標準;寓新理念於課堂教學中;必須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必須注重學習策略的研究。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生活變化多端,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將層出不窮。改革的過程是複雜的,也是坎坷的,它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思想上的陣痛和新生。但我相信,這個改革方向是大勢所趨,創新的課堂教學之路也必將越走越寬!

  培訓是辛苦的,學習也是辛勞的,但學有所得,值!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0

  透過這次十天的新課改培訓,收穫很大,我深刻地認識到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我對於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克服語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難有了新的思考。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閱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採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搞高考應試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關鍵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係。我想在教學中我們,一是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要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並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四是要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要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門學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嚮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裡遨遊。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裡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要善於交流合作,借鑑別人長處,繼承傳統,大膽創新。

  對於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借鑑取捨。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儘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採用“拿來主義”。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應是對語文新課標最恰當的評價。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處理好傳統和創新的關係。不因為創新而丟掉傳統,割斷歷史,也不因為繼承而放不開手腳,固步自封。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這規律就包含著數千年來語文教育的豐富積澱。比如,閱讀教學的口誦心記、學思結合、溫故知新、躬親實踐,寫作教學的讀寫結合、厚積薄發、經世致用等等,都是極為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弘揚。又如,近現代一些語文教育的大家,如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等,他們的語文教育理論是科學化、現代化、民族化的理論,是我國語文教育理論的高山,值得我們繼承。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離開了繼承的厚實土壤,創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於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我們知道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即便有心勁兒也沒時間捕捉,沒功夫理會,於是教學失誤惡性迴圈,教學智慧轉瞬即失,教學實踐在費時費力中不見成效。而本次培訓,給了我們教師這樣的機會,有完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了我們教師這樣一個平臺,集中學習,同位次的交流和溝通,學員之間的交流撞擊出思維火花,互相學習,在反思中進取。特別是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的反思顯得最有價值。而作業的原創原則,也使大家的`表達和思維的深度從艱澀走向了流暢,在這個過程中正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積累和整合,也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提升和進步。

  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新課改培訓只是我們教師個人成長的一個加油站,但培訓給了我們相互學習和結識的平臺,相信這只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開始,在今後的教學實際工作中我們一定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為敖漢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貢獻我們的力量。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1

  經過培訓,老師們對新課程、新課標有了深入的瞭解、全新的認識,提高了理論水平、更新了教學理念,為新學期的教學做好了充分準備。就我校在培訓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作如下總結。

  一、基本情況

  本次培訓我校共涉及9個學科,共23名科任教師參加了培訓。其中:語文4人,數學5人,英語4人,物理1人,化學1人,生物2人,政治2人,歷史2人,地理2人。

  二、培訓實施情況

  1、培訓總體計劃方案

  為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確保此次培訓順利進行,根據省市區有關培訓的檔案精神,借鑑2014年培訓經驗,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平涼五中高中新課改網路培訓方案》、《平涼五中網路培訓應急預案》,以保證培訓工作的全面完成。

  2、前期準備工作

  7月11日將註冊(或登陸)帳號發到各位老師,要求在7月15日前完成註冊(或登陸),熟悉各平臺操作流程,為7月15日的正式培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7月15日在我校電子備課室舉行了開班儀式。儀式上李校長做了講話,對此次培訓做了全面的要求,同時學校教研室印製了簽到表,作業檢查表,全程培訓將分四次檢查。

  本次普通高中新課改教師遠端網路培訓實施過程中,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假期共抽查老師培訓學習情況4次,統一組織培訓6次。學校各相關職能部門,通力(本站向你推薦配合,分工協作。從而確保了整個培訓工作的高效、平穩。使得普通高中新課改教師遠端網路培訓在我校的實施落到了實處,基本達到了新課改遠端網路培訓的預期目標。

  三、培訓實施取得的成效

  1、在培訓過程中,教師接受了許多理論知識,學到了許多教學方法,更新了教學觀念,明確了教學目標。

  2、透過遠端培訓,廣大教師的觀念得到了進一步轉變,對新的培訓模式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可。從而使廣大教師更加充分認識到資訊科技的發展,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以適應社會和教學的要求。

  3、透過培訓使高中教師進一步準確理解和把握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內容和教學要求。

  4、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

  5、透過培訓,使廣大教師進一步更新了教育觀念,增強了實施新課程的緊迫性和責任感;瞭解和掌握了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徵及各學科之間的關係;逐步提高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導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

  四、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培訓假期時間長,組織難度大。

  2、培訓平臺多,平臺之間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培訓平臺如百年樹人網經常出現無法登陸的現象,致使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作業。

  3、培訓實施過程中對老師的要求還不夠明確,即教師如果不按時參加培訓,或者培訓不合格將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沒有硬性的規定,從而給培訓組織管理者帶來很多困難。

  4、在這次培訓過程中,個別學校對本次新課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2

  一、一期來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3、學校已經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4、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並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每週1課時,由專任教師任課。

  5、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導處出了兩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援。

  6、第七週學校在高一年級組織了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

  7、學校製作了《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群活動,模組成績等內容。

  8、學校開發了《湘潭地理》及《傳統體育活動》兩種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舉行了新課改現場觀摩會,實驗教師上了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會,做了經驗交流。

  二、20xx年上學期新課改工作要點

  (1)繼續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找出新舊教材、課標的區別,以備課組為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導處。

  (2)以備課組為單位,分學科組織教師觀看新教材培訓資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課程。

  (3)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要求由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式,確定教學內容,每人都是主備教師,每人設計一節課,交備課組稽核,稽核後提前兩天交給全體組內成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意見修改稽核後形成文字,任課教師對文字再次進行理解和補充,教師共用,課後教師記下課堂後記,下次教研時再討論交流.透過上述設計、研討、交流、修改、上課、課後反思、總結等幾個環節,使我們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礎上安排高一學年骨幹教師模組教學研討課賽,實現研究新課改。

  (4)為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名師品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科的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社會科技、學科專題等。採取教師申報和學校確認相結合的形式確定講學內容和講座教師。準備成熟後下發選課申請單,根據選課人數的多少,排出講課時間、地點。

  (5)若條件成熟,在舉辦骨幹教師模組教學研討課賽的基礎上,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擬邀請市教科院來校進行聽評課的業務指導,時間安排在期中考試後進行.

  (6)面對新課改,進行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切實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切實解決教育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本學期至少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學經驗,也可以是教學案例等報教導處,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發表在學校的專刊上或推薦到上級教研部門,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7)在課題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模組教學典型經驗介紹,實現總結新課程,創新新課程。

  (8)在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課改的各項制度等,以彰顯十一中特色,同時各處、辦、高一各備課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動時都要有活動材料,整理完後交教導處。建立課改管理平臺。

  三、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著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為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援,比如教師培訓、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體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這部分錢從何而來呢?

  (2)師資力量短缺

  “走班教學。”是課改體現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數班級都在五十人以上,師資怎麼解決?而新開的課程教師更始鳳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術”,目前沒有配套的師資。同時,課改後將加強學生實驗課程,缺少實驗裝置和教師。

  (3)教師培訓與“實”相違

  對於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瞭解了不少,但太虛,而老師做的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麼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培訓教師也是一個新課題。

  ( 4)學生管理難以操作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實行走班制後,如何管理學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課制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對學生的監管。在選修課增加的過程中,教學班的形式越發顯著,甚至超過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學班與行政班的銜接,顯得至關重要。

  四、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學校教導處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以獲得好的經驗。

  2、統一建立新課改管理軟體的平臺,以減少學校教導處的工作量。

  3、對課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勵機制。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3

  長期以來,語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稱為“主科”。它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是眾學科之首。而且,語文在高考中佔的分數也相當多。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很重視高中語文的教學。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死記硬背,可以說是僵化的教學模式。而新課改之後,語文教學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強了對語文教學方法的要求,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筆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語文中用新的教學策略來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巧設教法,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首先,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其次,我們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巧妙地設計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樣就會有較高的課堂教學效率。

  1、設疑法。分析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上設定一些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這樣原本生硬的語文課堂就會“活”起來。比如,在學習《群英會蔣幹中記》一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自己提前預習,設定疑問:文中確定是蔣幹中記嗎?學生經過分析討論之後自己就會得出答案,而且還能明確文中的人物關係,從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

  2.創境法。在現代這個資訊化時代,情境教學法是極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比如,在講《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播放美麗的荷花,讓學生在此情境的薰陶下產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獲得以境至趣的效果。當然,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透過教師的精美語言、卓越的口才、美麗的圖畫等等。

  3.朗讀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讀,如果讀的方法和內容把握的恰到好處的話,就會大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聲情並茂地朗讀,把人物性格淋漓盡致的演繹出來。這樣,學生沉浸其中,課堂氣氛活了,使得學生理解加深了,興趣味濃了。除了朗讀之外,教師還可以採用誦讀、表演等多種教學方式。

  二、改變傳統模式,做到“教學做合一”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經常採用“滿堂灌”的模式,相對比較僵化,使得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容易失去學習主動性,而且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果不好。所以,我們一定要改變這種現象,採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課前要給學生布置作業,使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在預習的自學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問題。只有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才會有重點,才會激發學習積極性,才會使課堂有序進行。然後,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思考,鼓勵學生多提問,組織學生多分析討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地位。教師還要多向學生問“為什麼”,採用“講”“教”“學”“做”相結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

  三、注重學法,提高學習能力

  高中學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學習。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先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學習效率,這就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法,正確引導學生如何去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使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學習中最難的部分就是閱讀和作文,很多學生不懂如何去閱讀,其實是不知道如何去賞析。如果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對段落的主體、環境、描寫、情感多方面分析,閱讀全文也就不難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但除了積累之外,教師還要教學生一些寫作技巧,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關注情感,善於評價

  新課改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動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飽含熱情。首先,教師要用平易近人的態度對待學生,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動態,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抗拒感。其次,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既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又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動向,使其保持一個樂觀主動的學習狀態。例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適當且有層次感,避免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困難的問題,打擊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有一點就是語文學習內容的情感體驗要充沛。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體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經驗和優秀的品質,進而得到人格上的培養以及思想上的昇華等。另外,要想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教師要大力推進教學評價體系運用,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等形式,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進而有更明確的改進。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思想動態,以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並要合理運用評價體系,最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教學理念。語文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是眾學科之首。因此,我們要透過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就應該有新的氣象。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運用良好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共同進步,創造出更好的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4

  隨著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深入,作為生物教師的一員,本人經歷了新課程課改的全程教學。經過三年的新課程、新理念的學習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穫,也遇到了一些較難處理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後的課程改革中去,現根據以往教學實踐的反思,歸納以下幾點教學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1、經過對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領會到要轉變教育觀念,適應新課程新教材的改革,並且將新課標新理念貫穿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識構架的簡單化,使每一層次的學生學習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適應提高普通公民的素質,它利用圖文並茂吸引學生,產生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探究活動,如觀察與思考、社會調查、資料分析、模擬製作等等,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鞏固拓展學生的課本內容,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新課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既尊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又尊重有個性發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在全套教材裡面,處處都是生物科學與社會的聯絡。

  3、生物新課程確實能體現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必修模組體現了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強化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生物新課程能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熱點和前沿,並且在選修上設計了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4、新課程結構和內容無疑是恢復了生物科學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和尊嚴,使學生能打好生物科學基礎。生物科學與物理、化學一樣的要求,恢復了生物科學的地位。

  二、對教材的處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由於教材中有不少實驗材料和教學中涉及的有關文字、圖片等資料都需要提前準備或蒐集,因此教師必須提前備課,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將所需的實驗材料和資料準備好,才不至於臨到要用時,才發現還沒有合適的材料,以至於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建議教師的儲備課最好是提前備出一個單元。至於需要學生課前準備的工作最好提前一週佈置,而且要做好落實工作,如課前交上來,或指定課代表課前進行檢查、記錄等。

  2、新教材中的插圖較舊教材大大增加,這些插圖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觀效果,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於新教材不再像舊教材那樣對每副插圖配以大段的帶有解釋性的文字說明,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對課本中的插圖重視不夠,往往是看一看就過去了,並不仔細去深究這些插圖所包含的知識和資訊,而這些問題又恰恰是各類考試中對學生進行考查的一個重點。因此,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從這些插圖中找出有用的資訊。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與呼吸作用過程示意圖;必修2中的基因的的轉錄和翻譯過程示意圖等。

  三、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困難和疑惑。

  1、探究教學活動耗費的時間較多,加入學生探究實驗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由於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儀器使用都不會,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這也迫使我不得不又佔用課堂時間進行介紹和講解,因此常出現實驗時間較倉促,有時做完實驗卻沒有了總結的時間,甚至是出現了還未做完實驗就已經下課了的情況。

  2、在課時的安排上,我感覺有不少章節的授課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節課講時間很緊,但安排兩節課來上,時間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給的一週兩節課的課時,也不允許你把知識線索拉得太長。

  3、新課程教學更適合於小班授課和開展小組討論,目前多數學校的班級教學規模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探究學習的全部過程。因此這種學習方式對一些規模較大的班級來講,操作存在一些難度。

  4、探究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學生探究的很高興,但探究後在腦海中形成的知識點卻非常零亂,若再不記筆記,那麼到了考試的時候,很難自己把課本中的知識點有機地整合起來,所以有不少同學在複習時感到很茫然,不知該複習什麼、怎樣複習。

  四、教學教法的體會。

  上述幾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經常困惑著我,因此本人經過多次嘗試,總結出一些教學經驗,透過這些經驗在某些方面能夠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緩解甚至解決。

  1、在新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1).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學。對於一些比較容易或淺顯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學。“先學後講”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在備課時我們應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這在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時間不足的問題。

  (2)新舊知識有直接聯絡的,遷移類比──誘導學生學。生物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前一個知識點往往是後一個知識點的基礎,而後一個知識點又是前一個知識點的延伸和發展。任何新知識的學習,總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找準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誘導學生利用舊知識去學習新知識。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仿照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的發現模式,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發現“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等。 “為遷移而教”應該成為我們備課時處理教材的出發點。

  (3)學生難於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相反,它要對外部資訊主動地選擇和加工。對於一些稍難一點的內容,可以適當創設機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如應儘量安排學生透過實驗來理解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關係。

  (4)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學。“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的結果”是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所以,我們在設計教案時,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指導他們怎樣與同伴合作。我們認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從關心自己到關心同桌,從獨立學習到同桌的互幫互學。同桌既是學習的合作者,又是評價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合作流於形式,要追求合作學習形式與效果的統一。我們發現以前課上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裡,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幾分鐘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著,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作為一節課的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在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認真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用可以嗎?

  (2)如何用,什麼時候進行?問題怎麼提?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

  (3)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三種具體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備課時只有對這些問題都進行認真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真正發揮作用,而不是熱熱鬧鬧地走過場。

  (5)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三點:

  ①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②查詢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詢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

  ③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資訊,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2、在高三複習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在複習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要對整個複習過程有個總體策略和法案,接下來我就將我在這兩年高考複習中的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注意安排複習進度第一輪複習:從高三上學期到下學期的的市質檢前。這段時間的複習工作以必修內容的複習為主,並在複習過程必須注意聯絡複習和選修內容相關知識。這輪複習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必修基礎知識的掌握,並形成一定的章節知識的聯絡,這是以後第二輪的複習的基礎。為了到達這複習目的,在這段時間的複習必須要有一定的複習輔助材料。

  第二輪複習:從市質檢到5月份前。這段時間的複習工作是要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對於生物來說這段時間的任務主要是透過一系列的專題複習加強學生學科內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本學科知識體系。

  最後一輪的複習:5月份到高考。這段時間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整理,理清學科知識系統結構。在這段時間教師應注意總結以往學生較容易出錯的知識點,並幫助學生克服。

  (2)及時捕捉、解讀高考資訊

  在具體複習過程中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們必須及時收集和了解正確高考資訊,從而及時調整複習內容和方法。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高考資訊來源就是由考試部頒發的考試說明。對於從事高三複習教學的教師而言正確解讀考試說明的要求是進行高三複習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確理解了當年的考試說明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並透過比較以往的高考考試說明,從中發現新說明與以往的說明的不同之處,往往在新考試說明中體現出來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內容的重要變革所在。因此在複習過程中,當年的考試說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複習指導材料。除了考試說明外也要注意各大媒體傳達的國家考試中心的相關資訊以及本地區組織的相關的一些考試資訊彙報會,儘量做到與高考資訊同步更新。這對我們的複習工作的準確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①探究性學習能力:這是對學生學科知識能力的一個高層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學習角度作為實驗題命題原則也是課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體體現。在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時候要注意以下9大環節:

  1、從生物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

  2、闡明與解決該問題有關的的概念;

  3、確認變數(注意準確、科學、合理性原則),該變數必須是探究問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這幾年高考中碰到的對照實驗的重要原則:單一變數原則);

  4、必須作出科學假設和預期結果,結果的預測也是實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5、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須聯絡實際;

  6、進行實驗,收集資料;

  7、運用數學方法(圖表等)處理資料,得出實驗結論;

  8、用準確的術語描述實驗方法、闡明實驗觀點;

  9、運用證據與邏輯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個環節在考試中一般不會全部涉及,但是在實驗設計題目中往往就會考查到其中某一個環節,因此我們在複習工作中應該注意從這9大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②圖表分析能力:透過圖表分析的題目充分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各類相關知識的整理聯絡的能力,它透過一些科學實驗的資料形成相應的資料表格或繪製成數學座標曲線圖,或者透過各種代謝生理過程的相互關係繪製成圖形對學生進行考查,有時還會讓學生自己動手繪製相關的圖形曲線。如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紮實的學生在碰到這類題目的往往就會不知如何下手解題。由於圖表圖象題可以大大簡化表述,所以在整個試卷中佔有較大的比值。要做這類題我們必須鍛鍊讀圖識圖能力,要學會理解如何從圖表圖象中抽取生物資訊。要注意整個曲線表達的生物學含義,曲線的的升降變化原因,還要注意給出的相關條件之間以及與整個題目的聯絡,注意區別給出對照曲線的變化含義:是增加了?降低了?為什麼?限制因素是什麼?解題的切入點還是要落腳到書本知識。

  (4)、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由於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單純考知識點,因此在複習時要注重前後聯絡比較密切的知識點的複習,這便是學科內綜合的支點,但注意不必太深。對知識的掌握主要由學生自己融會貫通,不要在偏題、難題上下功夫,那樣會浪費太多的精力,又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負擔和對考試方向的誤解。因此我們在高三生物複習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學生本學科內知識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打破原來的章節知識線索,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學科知識網路體系。

  (5)、其他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學生到了高三時間就變得非常緊,因此我們在挑選每個複習階段的複習材料時都應該注意做到精挑細選,在講解這些練習的時候也應該精講。在複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講練結合,長期的講和長期的練都不利於學生知識的及時鞏固消化。

  高三的學生往往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壓力,所以在學習過程很容易表現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較多,可能會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及時排除這些心理上的問題。因此高三的科任教師特別是生物老師要積極主動的配合所任教班級班主任,幫助學生減壓,使學生能保持相對輕鬆的心情完成高三的複習。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5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對反思問題最簡潔的表達。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既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也為教師今後的教學方法方式提供了參考的依據。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上升到理性思考,儘快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教學觀念

  課改,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長期以來已經習慣於“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傳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學生消極地看做知識容器,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在猜測、嘗試、探索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寓教於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嘗試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透過對學生的觀察,“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的學生,“適度”地為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型別知識選擇恰當的引導方法與技巧。

  二、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

  和初中數學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識的廣度、深度較之都有較大的變化。這種巨大的差異,往往容易使剛剛從初中升到高中的學生無所適從。由於學生並沒有為這種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依然按照初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因而容易與高中數學教學脫節,進而導致學習情緒驟降,出現成績分化。

  此時,教師應該特別關注這種現象,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等,注意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銜接與轉變。就方法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老師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能力。

  三、教學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對自己進行評價與定位。課堂教學既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生之間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麼並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麼。”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髮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於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並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四、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數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如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諸如此類。

  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瞭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藉著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五、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目前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存在著誤區。

  1.小組合作活動流於形式,缺乏實質的合作。教師為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2.合作人員搭配不合理,責任擴散和"搭車"現象時有發生,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3.學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間缺乏溝通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結果是優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襯。

  4.教師課前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也有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只是按照預定的設計,把學生往教學框架裡趕。

  5.合作時間給予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呈現問題後,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宣佈“開始”,不到幾分鐘就叫“停止”。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6.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與調控.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7.評價體系沒有跟上,三重三輕突出,小組合作名存實亡。小組代表或個別優等生的發言,多數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合作學習結果變為:重個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我們應明確,合作學習這只是有效學習方式中的一種,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合理的選擇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要避免“將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學習之盤”。教師需關注學情,提前建立評價體系,挖掘合作點,順學而導,使學生掌握技能會合作,同時應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啟用內因真正促發展。

  六、習題、試卷評講

  習題、試卷評講不能僅停留於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階段,而應當著眼於數學能力的培養。要結合示例挖掘、歸納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與典型錯誤,找“通法”與典型思路,加深學生對思想方法的認識,使其領悟思想方法實質,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數學教學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6

  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近幾年,我們的語文課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教學理念,上升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創設者。尤其是現代媒體的綜合使用,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語文教學也開始逐漸活起來,靚起來。今天我想就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

  一、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更關注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能較好的拓展學生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鍛鍊設計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能滿足學生萌動的表現慾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自覺參與。表演內容的選擇非常廣泛,但力求要和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可以講一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偉人的故事;可以配樂朗誦一首中外名詩或一篇優美散文;可以講一句我最喜愛的名人名言;可以講述自己成長經歷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個人;可以以“環保”、“奧運”等為話題演講;可以講我最喜愛的一本好書、一位作家;還可以對對聯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為了這3分鐘的創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準備,從材料的蒐集、篩選、準備到課前展示,這實際上就是學生充實自我,提高進步的過程。3分鐘的表演,為學生展示自我,發揮特長,創造了有效空間。每天的課前3分中,同學們都能欣賞到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在歡聲、笑聲、掌聲中獲取知識,增長技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極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慾望。

  二、常備課堂PK戰

  記憶是任何學習的基礎,且中學生正處於記憶力最旺盛階段。語文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積累,培養語感,鼓勵多讀,多背。規定初中階段背誦古詩文不少於80篇。因此,可以經常開展“接背名詩佳句”、“課下註解”、“成語接龍”、“名家名段”,“經典格言”等比賽。各組選手抽籤產生後進行現場PK。看誰在規定時間內背得最多。慢慢地,學生在每天晨讀,課間聊天,回家路上,睡覺之前逐漸養成撿拾零碎時間背誦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古詩文和優美詞句,而且還可培養學生背讀,積累古詩文的好習慣。

  三、巧設課堂競技活動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善於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根據教學實際,設計出符合不同層面學生參與的教學內容。如:哪些問題適宜搶答競賽;哪些經典片段適合朗誦比賽;哪些問題值得進行現場辯論;哪些文章適合縮寫,敘寫或排練成課堂短劇教師都應根據文章特點和學生實際去引導。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輕鬆、愉快、自信的參與到語文活動中來。

  記得在講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複述美女蛇的故事;還讓學生上講臺表演捕鳥的動作,班上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頓時神采奕奕,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先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可是因為過於緊張,“竹簍”翻了,“捕鳥”失敗。同學主動幫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訓,鼓勵他重試一次,結果第二次表現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學的熱烈的掌聲,他從而也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

  這些競技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主動意識,進取精神,鍛鍊思維,提高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作業的創新與延伸

  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農村校,過寄宿生活,課外資料又少,這些原因往往造成學生的視野狹窄,語文水平低。課外的補充就顯得重要了。教師就要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因此作業的設計尤為重要。簡單抄寫性和重複性作業最好不留,最好多設計一些課外知識的補充,擴大學生知識面。如:學孫犁的作品《蘆花蕩》後,引領學生欣賞孫犁“一字不該”、“惜墨如金”、“淡泊名利”這三則軼聞趣事,學生從中可以窺見孫犁高尚的靈魂和品質。同時,推薦學生課外閱讀孫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澱》,擴大閱讀量,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五、每週一書,每月一報。

  語文課堂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學習中為學生開啟另一個更為廣闊的知識天地。學生的所學不應僅侷限於課堂上所獲,還要課內帶動課外,讓課外成為課堂的補充和延續。

  每週一書,即每週全班同學都以某一話題為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後經語文老師閱讀通過後,由課代表裝訂成書,再由班裡善於畫畫的同學設計製作封皮,這樣每週一本新書就會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讀後感》、《我最喜愛的一本名著》、《蓮文化的魅力》、《請您聆聽我得心聲》、《讓世界充滿愛》等。學海無涯,學以致用,貴在持之以恆。

  手抄報是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形式之一。學生直接參與編輯、撰寫、製作的全過程,深受學生的喜愛。每月要求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和主題完成一張手抄報:比如教師節,慶國慶,綠色環保、迎奧運、交通安全、文明禮儀等。手抄報從資料的蒐集、主標題的確定、報刊的整體設計、後期製作完成,能較大程度上豐富學生課餘文化生活,提升閱讀品位,拓展實踐能力。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7

  一、新課改的不足與面臨的困境

  1.教材與高考有一定程度的'割裂

  筆者認為,語文課程標準、教材與高考是三位一體的,標準是目標與預設,教材代表實踐的過程,而高考則是對過程的檢驗,但實際情況則是教材與高考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首先,從內容設定看,教材多按話題來組合,極大地突出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徵,弱化了工具性特徵,各套教材普遍缺乏系統的語言文字知識,特別是缺乏科學系統的寫作訓練。這導致兩種彌補與應對方式:

  一是在必修和選修教學中零星穿插相關知識,做一定訓練,此缺少系統性與連貫性;

  二是高三總複習時集中學習,此則為時已晚,學習倉促,學生不能充分內化,勞而少功。目前高中語文仍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與載體,課時的安排是與教材相結合並定量的,考試內容又必須補充,這勢必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

  其次,個案化的教材編制模式及與其相應的教學內容與高考不對接,造成師生無所適從,語文教師、語文學科邊緣化。教材編制以單篇文章為基本單位,師生也以單篇文章為單位進行解讀。解讀側重於作家與背景、字詞、結構思路、主題、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方面,具有系統性;與之對應的高考文言文閱讀情況較好,詩歌與現代文閱讀在解讀的方面與思維方式的要求上與課堂教學有一定程度的割裂,而社科文閱讀根本沒涉及。這造成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出現如下現象:

  一是雖對文字進行常規的解讀,但情感與理智相矛盾,情感上棄之不捨,理智上認為作用甚微;

  二是對文章進行簡化處理,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花大力氣進行專題訓練,甚至主張文章可學可不學,直接進行專題訓練即可。

  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所學不能在考試中遷移運用,思維方式依然是自己的原生態,不知具體學什麼、怎麼學,空焦慮,對教材與課堂教學輕視,課堂之外幾乎不學語文。

  另外,儘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個案化的文字解讀時已盡最大可能與高考對接,但學生仍固守個案學習不能在高考中直接呈現,所以對其中的思維訓練、能力培養視而不見。這就涉及一個問題:文章是個案,試題也是個案,如何在兩個個案之間架起聯通的橋樑,讓學生學會遷移,學以致用?

  2.課堂教學或是傳統式或是形式主義的偽新課堂

  雖然新課改帶來了教學理念與教學實施過程的根本性變革,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採用這種教學方式,

  一是考試所迫,因為考試更多考查的是知識與能力,用灌輸法可以增大資訊量,做題訓練可快速提高應試能力,而合作、探究、自主體驗既費時間又可能影響成績,不如用傳統方法更省事見效。

  二可能與學生的水平、素質有關。欠發達地區、非重點學校相當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而培養這些能力又較慢,無奈之下只好採取速成辦法。

  如果說日常教學用傳統方式,上公開課時則又走上了形式主義道路。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就抓著合作不放,動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由討論,形式熱熱鬧鬧,實則收效不大。新課標強調“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整堂課全由學生解說,教師可有可無,看似學生自主學習,實則是個別學生在特意準備下的表演。有些教師為了追求熱鬧,讓無效活動衝擊課堂。

  3.功利主義和教師教學評價機制阻礙了新課改的執行

  雖然新課改的理念已普及並深入人心,但其貫徹實施卻遭到功利主義的衝擊。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中,人們追求教育的最大最迫切的價值和功用不是培養健全的人,而是要透過教育改變自身現狀,走上更好的平臺。要走上這一平臺,必須拿到“通行證”,就要高考成績說了算。成績好,一切皆好。這就導致日常教學中產生兩種現象:

  一是重結果不重過程;

  二是重知識積累與應試能力培養,至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一帶而過。如此,新課改理念的旗幟表面被高舉,實則被解構;新課改的實施趨於表面化、形式化,實則遭阻遏。

  如果說學生的功利主義追求是阻礙新課改發展的內驅力,那麼學校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機制則是新課改的外在枷鎖。目前,絕大多數學校是以考試成績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業務水平的。學校把新課改“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的理論“靈活運用”,不僅把高考成績,更把每次月考、期末統考的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業績的最具分量的指標,以考試成績給教師排名,決定崗位優劣與去留,並與榮譽、獎金、職稱直接或間接掛鉤。學校以考試成績定一切的教學評價機制,必然導致教師片面追求考試成績,走應試教育之路,新課改還有一席之地嗎?

  新課改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理想太過完美,現實太多羈絆,當理想與現實衝撞,通往理想的道路該如何走?

  二、路在前方,路如何走

  1.修訂教材,改革高考

  新教材如果能新增系統的語法、修辭、寫作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就會掌握規則、理論,養成思維習慣,遷移運用更具理性,從而避免由大量感性材料的感知進而歸納規律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精力耗費,更能修正教材重人文輕工具的偏頗,較全面地覆蓋高考考點,與高考接軌。

  筆者中學時系統地學習過語法,至今印象深刻,受益無窮。當時的教材在每個單元安排一個語法專項,第一單元是名詞,第二單元是動詞,依次排開形成詞性系統,進而是短語系統,進而是句子結構分析及句群分析。可以說,以前教材的語法編排是相當完美的,當然語法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新教材如果能保留以前教材的這些精華,是否會在解決與高考的矛盾方面有所裨益呢?

  另外,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方式很難改變,但可以改試題。如果能變革高考試題主要考查“知識和能力”的單一導向,而突出人文關懷,展現對美的感悟、對真的追求、對善的自覺,是不是可以改變教學中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輕視的現狀?

  2.改革教師教學評價機制

  成績考核方式已成為制約新課改良性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唯有變革成績決定一切的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新課改才可能健康執行。減輕成績權重,加入過程性評價,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比如,可以擷取教師一段時期的常規教學影片,分析其是否按新課改理念組織教學,以此作出評價,這也可使投機行為與形式主義作風無處遁形。當然,這種過程性評價要實行,還需相關的技術、人力等條件,在此只是提出一種設想與願望。

  3.新課改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與深度參與

  新課改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政府、學校頂住壓力,排除阻力,迎刃解決,而不是在社會壓力與學生的功利追求下妥協讓步。

  新課改不僅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還需要兩者尤其是學校領導層的深度參與。深圳市福田區福南小學新課改的成功,離不開校長陳順華的深度參與:“課改之初,不少教師不知從哪裡開始邁步,陳順華就帶著骨幹教師先研磨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還多次組織教學沙龍讓大家暢所欲言,真誠交流,直到摸透了,認準了,才在學校旗幟鮮明地倡導和推進。一開始,他並沒有給教師們過多的壓力,只是讓他們看,讓他們悟,最終在認同中一起走向課改既定目標。”陳順華校長的做法或許可以為解決新課改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一個方向,一種思路。廣大教師深切呼喚學校帶領教師並與教師一起探索、實踐,而不是僅靠指示、評價來實施新課改。

  改革是一個過程,成績令人欣慰,不足引發反思。新課改,仍在路上,我們一路反思,一路探索,一路追尋。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8

  《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行為,積極嘗試課程改革。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程的實施給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有時也會出現手捧語文書,不知怎麼教的困惑。新課程的體驗觀讓我擺脫迷茫,走出困惑,找到了語文教學的新感覺。在語文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體驗,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以“體驗”為線索,從三個方面來最佳化語文教學。

  一、開放課堂積累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個人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發現與利用學生的體驗資源,給予了語文教學無限的希望。但今天的小學生,在擁有富裕物質生活的同時,生活經歷和實踐體驗並不比魯迅小時候只看到四角方方的天井好多少。他們有的在各類家教中忙於周旋,有的被鎖在家裡進行學習,也有的因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乾脆放任自流。封閉的生活與放任的生活都不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走向普及化的電腦、電視、書本,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增長知識、瞭解世界的窗戶,同時,又關閉了另一扇感受現實生活,積累體驗的窗戶。開放課堂,參與實踐,可以讓學生用身心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積累多種多樣的體驗。

  “生活大眼睛”、“發現小明星”都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每一天,學生相信自己能發現,鼓勵自己有發現。他們走向生活,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心靈感受。在活動中,學生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人與人和諧交流的快樂、家鄉變化的日新月異。

  “相信自己,我能行”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用雙手去實踐,用言語去溝通,熱愛生活,快快樂樂學做生活小主人。

  語文課前的“三言兩語,我們來聊天”,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暢談、相互交流的談話空間。學生在聊天中傳遞資訊,發展語言,提升自信度。

  開放課堂,參與實踐的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有目的、有意識的經歷各種體驗,補充積累體驗,形成了獨特的自我感受,滿足了不同的學習需求,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意識。同時,在課堂與課外之間撐起了一片綠蔭,豐富的體驗優化了課堂學習;課堂學習中取得的技能,又促使學生更有能力去經歷生活中的新的體驗。課堂與課外的學習體驗一脈相承,互為補充。

  二、學習文字生成體驗。

  學生的自我體驗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起點,但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這個起點上。學生透過參與課堂學習過程,與文字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同學對話,在對話中激發生成新的體驗,提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素養,獲得審美情趣。

  三、走向生活發展體驗。

  課堂學習行為幫助學生激發生成了多種體驗,但教育最終是為了促使人的發展,讓學生的體驗活於課堂又跳出課堂,源於語文教學又走向生活,讓學生帶著課堂上被啟用的體驗走進自己的現實生活,延伸到豐富多彩的新一輪實踐體驗,有利於學生張揚個性,發展素質,在生活中嘗試求真、求善、求美。

  新課程的體驗觀讓我在語文教學時,真正關注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透過體驗教學,使生活、文字、教師和學生四因素有機整合,這既賦予語文教學新的活力,也加強了語文課程建設,有效開發了語文課程教學。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19

  本學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課程標準》 ,我無論是在 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 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 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 標準。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 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在課程設定上,長 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曾經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 學生沒有迭擇的餘 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 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 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 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在課 程結構上開設大量的選修課, 讓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 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 它突出優點,主要體現在:

  第一,內容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 難、偏、舊”的內容和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 到,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可以看到, 數學中有物理,數學中有化學,數學中有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科技等;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 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 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

  第二,培養目標的要求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 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 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 傾向。誠然,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要學好它,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 知識與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強調知識更新與技能,而忽視 了其它的需求,學生變成了讀書的機器,沒有創新的能力,社會就難 以發展。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印象中的恩師之所以成為恩師,不是他 教給了我們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做 人。 這就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 新課程中, 無論是哪一個概念的形成、 哪一個性質、定理的獲取,都設定了情景,將唸的形成過程及知識 的獲取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 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 會, 使學生更能理解數學的形成過程, 學會思考, 學會提問, “看 做到 過問 題三百個,不會解體也會問”。

  第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 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 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 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助、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 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 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蒐集資訊、並 用已有知識對所獲資訊進行歸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新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致力 於改變學習現有的學習方式, 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 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透過學習我以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 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 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 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0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深入瞭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其中的理論精悍而抽象,需在反覆揣摩中才能領會。

  我對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活動構成的,教師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應有良好的關係和相互配合。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由於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支配,教師大都比較主動,而學生大都比較被動,何談平等與對話?

  在新課程中,一直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試想,在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迴圈。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教學的民主性。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教學的開放性。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

  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因特網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

  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1

  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透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新課標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3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裡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透過培訓對新課標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2

  6月17日—6月24日,我們招遠市11位初中校長參加了煙臺市29期初中校長資格培訓班。這次培訓既有行政領導、專家學者、科研領導、一線校長的講座,又有實地考察,培訓形式可謂形式多樣,理論經驗異彩紛呈。我們招遠市11位校長在學習中,認真聽講,仔細記錄,細心考察,專心體驗,更新了頭腦,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理論,積累了經驗,使自己的管理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為了把這次學習效果進一步深化,特做如下體會:

  一、 教育是生活,生活的幸福在於用心。

  這是博興教育局長周奎齊同志20多年教育生涯對教育的精闢

  闡述。生活中的樸素真理,平常規律,對萬事萬物發展變化有普遍的

  指導意義。教育的規律並不是高深莫測的, 教育是一項普通的社會 事業,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校長要善於觀察生活,挖掘生活背後的教育規律,並用來指導教育。那我們的教育會在正確規律的指導下健康發展,我們就會體會到教育的幸福,生活的幸福。

  二、 教育需要創新,創新的生命在於使經驗本土化。

  這是省高校工委張興華研究員對學習創新經驗的觀點。這種觀

  點是十分準確的。許多年來我們學洋思,學杜郎口,學東廬等等,到頭都是不了了之。時間耗費了,經費花費了,精力用盡了,可是頭腦越來越模糊了,以致學成了四不像,畫虎不成反類犬。張興華研究員提出了經驗本土化的觀念,一針見血指出了創新經驗運用的弊端。面對成出不窮的教改經驗我們不能實行"拿來主義",不能簡單移植。面對新生事物,校長要仔細分析學校的各種現狀,努力培育新生事物生長的土壤,因地制宜,創新改良,把新經驗中易於在學校生根發芽的部分進行嫁接,這樣外來經驗才能在學校開花結果,最終成為學校特色,以推動學校發展。

  三、教師發展,這是學校發展的根本。

  所有專家領導都指出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是教師發展。李甲奎教授對教師發展重要性和途徑有遠見卓識,車言勇對校本教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發展是當前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我們認為教師發展關鍵在於發展意識不夠,發展動力不強,人生規劃缺失,成長願景不明。這需要校長創設氛圍,需要行政部門的強力拉動。學校要大力開展校本教研,以教育教學中的小問題為教研物件,出經驗促成長,積少成多,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讓教師於不知不覺中成為研究者,乃至教育家,讓學校的成長在教師發展中走向輝煌。

  總之,本次培訓使們這些"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廣漠的天空。我們希望師訓處能不斷組織這樣的培訓,使我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這樣學校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新課程已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絡、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即初中化學新教材已注重從書本走向生活;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

  一、從書本走向生活

  刻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謂學習,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是: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就是會解難題,對教師來說,“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對學生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學會解難題.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裡,把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開來,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義失落中艱難前進,不能為學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價值.

  初中化學新教材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邏輯關係.新教材改變了學科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

  新教材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是課題資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絡密切的內容.如空氣和水、燃燒和滅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屬材料和金屬資源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在具體內容中編入瞭如何防止空氣和水體汙染、如何滅火、如何防護鋼鐵鏽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使學生透過化學學習,能夠初步解決一些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從切身感受中體驗化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化學學習價值觀.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新教材編入了怎樣正確使用煤氣爐具,用鐵鍋燒菜更好等生活中經常碰到卻並不太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學好化學,就一定要關注生活.

  當然,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新教材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但不“依賴書本”.要從生產、生活實際中尋求教學素材,形成由單一的書本學習延伸到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

  二、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自然會學得好.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教”的自由,而沒有學生“學”的自由,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我要你怎麼學,你就得怎麼學”,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

  初中化學新教材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傾向,按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起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教材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教本”變成“學本”,變簡單傳播為互動的教學,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探究、物質的製取和性質探究、元素質量計算的探究等等.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使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到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帶著問題提問學生轉變到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說,教師的教學好比“修橋”,目的是為了“過河”,離開了“過河”這一目的,“修橋”也就失去了意義,至於如何“過河”,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師不必把學生都一一背過河去.常言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

  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能認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多了,探究活動多了,教師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而放棄了教師的責任性和指導性.恰恰相反,從學生髮展出發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的難度更大了,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更費力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需要教師更多的培養、誘導和訓練.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得越快,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也是因果的關係.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4

  一、 正確樹立高中化學課程理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有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建立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掘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方式。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 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力求培養出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有創造能力的時代性人才.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充套件內容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組中要掌握的程度,瞭解在選修模組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2、分析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定,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瞭解、借鑑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於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3、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路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十天的培訓,即將過去,有那麼多的經驗供我們借鑑,有那麼多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連同這次新課程改革培訓本身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透過學習我們不僅還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們每位一線的化學教師都在化學新課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儘管改革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新讓我們大膽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透過這次培訓,我們堅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強了改革的信心,無論困難多大,我們都將堅持不懈,為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廣作出應有的貢獻。知識日新月異,歷史已經進入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階段性的學習和培訓即將結束,但新的更繁重的任務等待著我們,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和全新的教學理念投入新一輪課改中,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的人民教師。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5

  新教材、新課程、新高考的序幕已經拉開。在新一輪教材培訓的第一個上午,專家們提到最多的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理念。我們要明確以後的教育教學要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書育人重在育人,要明白我們是在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新教材更重視育人這一功用。本次改革是世紀工程培養的人,是培養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心,導向型很強。參加了高中語文新新教材培訓,又學習了高中新課程標準的一些知識,自己有了一些的認識。

  一、立德樹人是新教材新改革的核心理念

  鄭富芝老師在上午的講座中多次提到立德樹人是本次新教材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教材守正創新。溫儒敏老師說,新教材守正創新,得失借鑑,樹立育人為根本,新教材在於培養有理想信念,有文化自信,有責任擔當的世紀人才。這也讓我們明白了在立德樹人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我們擁有了新的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開展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才能更加合理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選修,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新教材改革更重視經典閱讀。

  溫儒敏說:“新教材注重讀書,多讀書;教學重視經典文字,拓展閱讀書目。老師要緊抓多讀書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新教材的改革對閱讀從量和質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閱讀新教材的時候發現,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篇有關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出現了以往高中教材中很少有的勞動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文字,尤其在必修上下冊增加了《鄉土中國》、《紅樓夢》的正本書的閱讀。這些要求學生有較高的閱讀視野,有更多的閱讀積累,同時也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對學生優秀品格的養成有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三、透過活動完成學習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

  溫儒敏指出,教學活動不只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到戶外,到校外參觀博物館、科技館,講《荷塘月色》時帶孩子去看看荷塘是什麼樣子等,所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和教學有關的,甚至是和教材有關的內容,最重要的活動還是讀書。

  我們老師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透過活動,教學活動讓學生完成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呢?

  咱們的活動內容及形式就很重要了,而我們給與學生的學習閱讀的方法更重要,教會學生學習,指導學法,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督促運用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引導我們通向學習樂園,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海洋裡快樂遨遊。比如在整本書的閱讀活動中,家鄉文化生活的學習活動中,如何運用合適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把我們的活動開展好、開展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裡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好好思考並要面對的課題。

  新教材為我們師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展示學習的空間,我們老師應抓住契機,轉變教學理念,深化教學改革,革新語文活動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個單元、一個任務群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總之,透過今天上午的培訓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更加相信新教材新課程新高考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我堅信心嚮往之,行定能至。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6

  20xx年,xx省高中將全面進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行列。8月初,我有幸觀看了兩位專家的專題講座。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高中部吳泓老師帶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設計思路與教學建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過常寶老師帶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設計思路與教學建議》。

  吳泓老師特別強調要深入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之“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學習任務群的內容,把握其精要。他首先重點介紹了整本書閱讀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和學習提示,藉著強調了統編教材《語文》教科書中的“導語”“閱讀指導”和“學習任務”的各自內容及它們的指向。之後,吳老師不厭其煩地闡釋了整本書閱讀《鄉土中國》和《紅樓夢》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建議。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操作的效度。過常寶老師則就著“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相關單元內容實實在在地進行了實際的操作與講解。設計思路具體、可操作性強。雖然“貼地飛行”,但他的建議都指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大單元學習設計的邏輯,生動而精闢。

  兩位專家的線上培訓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這次改革可謂一場“涅槃式”的革新,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出臺,這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出臺的“國字號”檔案。《課標》在課程設定、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方面都做了指導性的闡釋。從“立德樹人”的總的指令出發,提出了四種核心素養,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同時,規劃了十八個學習任務群作為課程內容,其中必修七個: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選擇性必修五個“研習”: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習、外國作家作品研習、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選修六個“專題研討”:漢字漢語專題研討、中華傳統文化專題研討、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專題研討、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討、跨文化專題研討、學術論著專題研討。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根據高中課程方案之課程設定,確定高中教材總體設計框架;根據中央要求,強化立德樹人教育,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組織單元;根據課標精神,重視核心素養的形成,以學習任務群為線索組織單元。新教材課文的呈現不再像以往那樣基本是單篇成課,或多以文體聚合,而是以主題聚合、打破文體、以單篇加多篇的方式組合成單元教學資源,帶有明顯的整合性質,也更加接近真實的閱讀生活。

  教材整體規劃、有機融合、自然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材以課本為主要載體,輔以精心設計的學習任務,透過語言建構與運用,使學生在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增強民族自尊心、愛國感情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教材以語文核心素養為本,以學習任務為路徑,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同時強調整合,合理設計學習任務,使語文學習更接近真實的語文實踐生活。以學習任務為核心,強調真實情境下的語文活動,追求結構化的任務設計。既強調整合,又強調寫作教學的相對獨立性,讓學生的書面表達訓練落到實處。重視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以不同形式強化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語文基礎素養。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單元學習內容重視學習任務的統領,重視學習主題與學習情境的設定,重視課文與學習材料的多樣態組合。

  這份指導可謂規模龐大,體制精確而完備。多數高中教師可能面對這樣的“宏篇巨構”不知所以然。面對新教材,新高考,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有所懵懂甚至些許膽怯。回顧新教材的前世今生,產生以上的感覺也並非空穴來風,實在是其來有自。

  此次培訓既有理論層面的分析闡述,也有專家視角的闡述認識建議,內容很豐富,資訊量很大。透過此次學習,我認識到統編教材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要準確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理解統編教材的編寫理念,瞭解統編教材的編寫框架、內容和主要特點,瞭解統編教材如何教和如何學,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要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加強對統編教材的思考研究。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7

  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我參加了xx科技大學附中教師“新課程新高考”專業素養提升培訓專題研修班。今天我們先後聆聽了xx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汪xx主任主講《基於學生的課堂管理》,xx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瞿洪明書記《新高考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這兩位專家的培訓,有理論有實踐案例,有昇華有資料支撐,深入淺出,語言風趣幽默。在xx省2025年新高考改革全面鋪開的背景下,本次培訓涉及到選課走班、生涯規劃、考試評價、教學教研、學業水平測試等,一系列新高考改革如何做所面臨的問題和操作層面上的做法。可以說,非常實用,啟發性和指導性很強。忙碌的培訓雖然匆匆,但不虛度,專家老師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是沉甸甸的,乾貨滿滿!透過學習,加上自己的思路,我有以下幾點感悟,現總結如下:

  一、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

  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最佳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最佳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一直影響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幸福感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的課堂自主權”迴歸問題。實施“選課走班”會讓教師有更多的課堂教學自主權,當然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對教師課程開發整合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教師必須做到既專注於書本,又專注於實際,更要專注於學生的共同基礎和基於個性的發展需求;既要研究本學科領域,又要跨界瞭解其他學科領域;既能把學生領進學科,又能讓學生走出學科;既是教書先生,又是人生導師。這和以往教師的職業常態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人生髮展從沒有如此的密切相關。這才是真正從學科教學走向了學科教育、學科育人。教師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模式,讓任課擅長的學科領域,同時跨學段兼課成為常態。

  二、選課走班是依據中國教育現狀、適合學生髮展的必然選擇。

  透過瞿書記的講座,讓我瞭解了走班制這種模式為:日常管理仍在一個固定的班級,稱為行政班,但由學生自由選擇上課內容和學習的教室,學生走班後上課的教室為教學班。不同班級的學生,根據自己所選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課,需要時自習也會在教學班上。以興趣為主導的走班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上課內容,不固定教師與教室。主要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闊學生的思維。

  分層教學思想,實際上源於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包括後進生在內所有學生髮展的有效措施。“分層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學習條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學習機會”。中學的課堂教學基本是按學科教學大綱、教材的統一要求進行的。

  “走班”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選擇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選擇、安排自己的課程結構,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並逐漸找到將來發展的方向。走班制教學的實行,給每一位同學提供了結識更多老師的機會,在領略不同教師教學風格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成長奠定了基礎,畢竟走班制給同學們帶來了強大的學習資源。

  不管是傳統教育還是“走班制”教育,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學生髮展,是適合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培養人才,但一個人的素質、環境等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每個人都有差異,我們必須要按照他的素質、天賦、愛好和特長來加以實施教育,他的潛在能力才能夠得到充分發揮。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基礎,來進行教育。這是我們的傳統,也是現在時代的要求。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的不斷創新才會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才能適應教育多樣化的世界性發展趨勢。

  三、開發校本課程是變革課程體系的核心。

  只有課程改變,學校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校層面的課程變革,往往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上教與學層面的探索,而忽視從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學校更是缺失對三級課程的深入整合,沒有形成一套校本化的課程體系,做到整合各級課程校本化,讓其符合國家層面的要求、符合校情、學情,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滿足未來發展需要,才是課程變革的“牛鼻子”。同一門課程,給不同基礎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的學習方式,既可以按照學生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又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去學習,使每名學生的學習達到最最佳化。

  另外,課程的選擇性不能不計劃成本,關鍵是找準“選擇性”和“計劃性”的平衡點。我們不能因為過去的課程過度統一、缺乏彈性而將改革的目標誤讀成追求課程無限度的彈性和選擇性,給予學生課程選擇的權力更不能誤導成學生所有的選擇都必須得到無條件的滿足。學生選擇課程,是學會規劃人生的過程,也是培養自己看待和處理問題的彈性、學會理性接納現實條件、寬待他人和社會的過程。因此,在強調選擇性的課程體系中,學校課程的計劃性不僅不能削弱,反而應該加強,因為實施這樣的課程需要考慮的因素明顯增多,計劃的作用反而更突出。例如,即使學校資源條件較好,某一門課程的最低開班人數也必須要限制,追求選擇性不能不計劃成本。因此,學校在提供一門課程給學生選擇時一方面要設定合適的人數下限,另一方面還要設定合適的人數上限。因為若選某一門課程的人數過多,學校也將難以安排。這樣,有選擇性的課程不可避免地也要附帶一定的限制,具體到某一個特定的學生身上,他就要做好如果第一選擇不能得到滿足時的選擇計劃。而作為學校的計劃來說,對一門課程選課人數的限制特別是人數上的設定是非常有講究的,上限設得太高,等於沒有進行必要的限制,學生的選擇雖然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滿足,但學校課程安排面臨的困難很大,有可能反而使更多學生的選擇受到影響,造成計劃性不夠、調控力度太弱的結果;而上限設得太低,學生的選擇被拒絕的過多,學校課程安排也許容易了,但太多學生的選擇沒能實現,造成計劃性過強、控制過度的結果;而找準“選擇性”和“計劃性”的平衡點,則正是管理智慧大有用武之地的關鍵。

  透過學習,深刻理解到我們要面對改革的艱鉅性和長期性,我們要在後續工作實踐中高效的學習和理解,以及積極適應,並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8

  今天下午,xx師範大學的瞿xx院長針對新高考的一系列問題向大家做了介紹。“新高考”的走向如何?不僅是廣大師生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每個高考家庭都關心的問題,對於今年即將入職的我們,也是首次直面新高考的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和問題。

  瞿院長首先向我們介紹了新高考改革的發展歷程,xx作為全國考生第一大省,原本計劃爭取進入第二批試點。但由於教育資源仍需建設,直到今年才真正開始實施。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介紹,我省新高考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行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

  新高考的改革是當前國家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啟動的,是在我國的教育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從快速普及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刻啟動的。也可以看出,新高考的改革是順應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變化。

  瞿院長也向我們介紹了新高考的內容與形式,針對xx省,從2025年起,我省普通高考將實行“3+1+2”模式,不分文理科。“3”即3門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1”即1門選擇性考試首選科目,考生須從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1門參加考試;“2”即2門選擇性考試再選科目,考生須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科目中選擇2門參加考試。而教育部要求的高考改革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作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還有一個較為大的變化是選考的兩門採取了賦分制度。其實“賦分制”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新高考出現了“不分文理”的特點,學生能夠選擇的組合很多,但每一科的難度大不相同,採用賦分制,可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具體如何選擇,學生不僅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擅長的科目,還要綜合各個科目的難度。新高考下,選科就是一場“博弈”,賦分制只是將這場“博弈”的結果展現得更明顯而已。

  而新高考的一系列改革對於各方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對於高中教師,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教師必須及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並且要對新高考足夠熟悉,才能夠在學習上指導學生如何選科,指導學生在高中時期提前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以及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也要花心思。大學的錄取將按照專業進行。如何引導家長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這將成為教師和招考工作人員亟待思考的一個課題。

  作為語文學科的老師,語文科目依然按照卷面分計入高考成績,分數佔比較重,且近些年來語文科目命題的廣度、難度也會提升,在高考總分中的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所以說“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入學前後的第一重要習慣,可以說“得閱讀者得語文”。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培養,立德樹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聽完瞿院長的對於新高考的分享,即將入職的我也深感身上責任之重,我還應該繼續學習更多的有關新高考新教材的相關知識,以便應對以後的教學工作。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29

  課程培訓進入第二天,上午聽了魏xx教授所講的切片化教學診斷方法,此方法為魏教授原創,並已在眾多中小學應用,成績斐然。魏教授的講課過程深入淺出,案例翔實,激起陣陣掌聲。魏教授創立此方法的初衷,是有感於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脫離,讓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生根發芽,同時為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指導,這對於我們一線教師是迫切需要的,此方法不僅是一種聽評課的方法,同時也可應用於自我的教學反思,更進一步打造高效課堂。

  下午是王xx老師的報告,核心素養背景下站在課程的高度教學。王老師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課堂經驗豐富,教學設計有深度。王老師帶領我們以真實課例為基礎,高屋建瓴,選取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例項,分析課堂得失,以聯想式,引導式的方法為依託,不斷促使課堂的有效學習。尤其是王老師基於自身的物理學科背景,將情境式教學有機融合於物理實驗教學和理論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提升了物理學科教學的高度,值得我去思考,借鑑。

  聆聽了兩位老師的講授,我在深受啟發,激動鼓舞之餘,不僅要去思考,如何把這些好的經驗,方法,應用於自身的課堂教學中?這將是一條漫長的求索之路,需要努力而為!

  新高考課程改革培訓總結30

  在平時的教學教研中,我們既是實踐者又是研究者,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惑。而學校給我們提供這樣一次答疑解惑培訓機會,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到專家們的真知灼見,使我們受益匪淺。聽了河大魏xx教授關於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程式與原理的講座,我對切片診斷有了新的認識。他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教學切片診斷,透過分析典型行為,歸納教學設計的規律,分享教學中優劣教學設計,供我們借鑑與改進,真的很實用,我為之折服。

  魏教授先向我們講述設計教學一定要基於教學規律實施。導課要激發興趣,引入新知。遵循設疑—激趣—回應的規律,設疑時一定要有一定難度,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一致。透過對典型行為的剖析,總結出規律,使我們上課及評課都有據可依。好的匯入是有規律的,不僅僅激發興趣,還應達成目標。板書設計也有一定的規律,需要遵循以下幾點:一是。內容規範化,包含重難點,書寫時要與相應的教學標準同步。二是要體現空間佈局的要求,突出重點,對稱美。三是要進行藝術化的加工。他向我們呈現了某位語文老師優秀的板書設計,她在講《一滴水的故事》、《昆明的雨》、《我的叔叔于勒》時,均在最後對板書進行了藝術加工,加工成一滴水的形狀,雨字,及用天平衡量的錢幣,可謂是巧妙至極。這個老師的板書堪稱一絕,定是花費功夫,巧妙構思的結果。這讓一向板書隨意的我不禁思考,是時候改變了。

  除此之外,魏教授還為我們介紹了一種和傳統聽評課有所不同的切片診斷方式,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生成和多媒體的預設並不是完全相符的,這是真實的課堂,在課堂上應該重視學生的生成。有些教師在上課時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設計好的內容進行講解,在學生提到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意見時置之不理,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應該重視學生的看法,及時補充自己的觀點。在我的課堂上有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當學生提到的觀點是我沒有準備的內容時,有時候會直接略過他們的看法,並把他們引導到我設計更好的內容中,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及時改正的。

  對於學生的觀點要及時進行板書,同時要結合自己之前預設的目標進行對比,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多媒體不能代替板書,板書可以起到強化重難點的作用。在課堂上,我們有時候會忽略到板書的作用,只是在課件上將內容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可能沒有那麼清晰的感知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所以在以後課堂上,我會及時進行板書,將本節的重難點更好的展示給學生,同時也能起到鞏固的作用。

  在對一節課進行評價時,我們更多的是結合自己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來進行評價,對於教學環節的標準並不清楚,教授提到的切片診斷正是強調我們要對一類活動進行總結歸納,得出評價的標準,參照標準再進行評價。而且切片診斷是將某一環節提取出來進行,對於我們的教學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在平時我們聽完課評課時,總是大家針對這一節課來討論點評,沒有特別強的針對性,以後在評課過程中,我們可以先選取一個環節進行集中評價,比如針對板書,匯入,提問這種環節的統一評價。評價標準也可以在評價過程中形成,比如評價一滴水經過麗江這節課的板書時可以看出該教師在設計板書時進行了藝術規劃,將重點內容用一滴水的形態展現出來,因此在進行板書設計時還需要對板書進行藝術化設計,這也是評價板書時所要參考的標準。

  在評價時我們還應及時指出缺點和不足,不能只對其進行肯定的評價。只有知道自身存在的問題,我們才能針對問題尋找解決辦法,才能更好地促進成長。評價過程是學習、運用、內化教學設計原理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對教學評價給予高度重視。有兩種值得大家分析的典型教學設計片段:優秀典型和不足典型,我們要學會分析這種設計,從優秀中學習經驗,從不足中反思自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將這些運用到實踐,儘快成長。

  在中原名師王xx老師的《核心素養背景下站在課程的高度教學》講座中,他強調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深入回答了“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因此,核心素養應該是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的價值追求,是教育教學、考試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應該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轉變教育目標指向,在傳授學科知識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價值觀的培養,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圍繞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學校和教師從各個教育環節、各個教學要素進行變革,形成以學生髮展為核心的完整的課程、教學、評價育人體系。同時,在王老師生動形象的教學案例中,緊扣時代脈搏實現同頻共振,處處體現了三全育人,三氣教人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