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精選10篇)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

  新聞稿是公司/機構/政府/學校等單位傳送予傳媒的通訊渠道,用來公佈有新聞價值的訊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精選10篇),歡迎閱讀參考!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1

  “師傅,車出什麼故障了?”

  7月13日下午,皋蘭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在國道341線黑石鎮段開展街面巡邏時,發現應急車道上停了一輛灰色小轎車,車輛後方的安全警示設定不符合警示要求,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民警立即將警車停在故障車輛後方開啟警燈警示,並上前瞭解情況。

  經瞭解得知,駕駛員周先生駕車行駛時因右前輪胎爆胎無法行駛,又因未帶千斤頂而無法更換備胎。“這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我又是個外地人,可咋辦呀!”無計可施的周先生急的直跺腳。

  瞭解情況後,民警趕忙從警車裡拿出千斤頂準備幫忙更換備胎,卻發現車載備胎也已損壞,無法使用。對周先生一番勸慰後,民警重新設定了安全警示,並駕車將該車備胎送至離此處最近的二十多公里外的修理廠維修。

  一小時後,民警將修補好的輪胎送了回來,很快幫周先生更換完畢。“警察同志,謝謝你們,我本來就是路過這裡,人生地不熟,要不是你們,我看我今天是回不去了,感謝啊感謝。”看著換好的輪胎,周先生連連向民警的及時救助表達謝意。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皋蘭公安交警大隊始終把疫情防控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切實維護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同時,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最大化。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2

  1月13日上午8時20分,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廈門市駐防分隊消防救援人員在營門執勤站哨時發現一輛電動車停在道路中央,一位老人在車子周圍焦急的尋求幫助。

  當時過往車輛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消防救援人員見狀,立即上前詢問情況並及時彙報駐防分隊值班室,得知是老人回家途中,電動車騎到道路中間時,電動車突然熄火無法行駛,老人年紀大,無法將車移動到路邊,很是危險。

  瞭解情況後,駐防分隊代理大隊長謝海立即派消防救援人員洪鼎霖、範遠旺及時對老人的車輛進行仔細的檢查。經仔細檢查發現,原來是電動車電線老化。於是,消防救援人員到消防救援車輛上拿維修工具箱,而後對電動車進行維修檢查。經過四十多分鐘的維修檢查,老人的電動車最終維修成功。

  得到消防救援人員的幫助後,老人很是感激,緊緊握著消防救援人員的手說“謝謝”,“幸好遇到了你們,我正發愁不知道咋辦呢。”老人對消防救援人員熱情細緻的服務表示感謝。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3

  在江蘇省江陰市長涇鎮,有一位從事修車、補胎近三十年的個體戶。30年來,他把“誠實守信”作為為人之本、經營之道,在修車這個“小天地”裡,作出了不凡業績。2001年元旦,老沈在自己修車鋪門口掛出了“長涇鎮老年人人力車義務修車點”的牌子,每天為老年人免費修理腳踏車、三輪車,累計義務為老年人修車4.87萬輛次。2017年6月,老沈榮登“中國好人榜”。

  老沈是一個平凡的修車工人,在他看來修好車就是本分。在採訪中,老沈留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佈滿老繭的雙手。這雙手,見證著老沈修車的30年,也見證著一座城市的變遷。

  誠信經營 他堅守30年

  1987年,老沈選擇了個體修車這個行業,與妻子在江蘇省無錫市花園路南部搭個鐵皮棚領證開辦修車鋪。這間修車鋪總共36平方米,老沈把它分成了兩個部分:10餘平方米的前廳作為腳踏車修理鋪;剩餘的20多平方米作為老沈一家人的.生活空間。

  一天,一位外來打工者不知從哪家收廢品處廉價買來一輛鏽跡斑斑的腳踏車,走了幾家修車鋪都被人拒之門外,最後來到沈師傅這碰碰運氣。老沈二話沒說,叫那位顧客過半天來取車,那人走後,老沈花了兩個多小時,給廢舊車配車簍、車鈴、剎車、鏈板,把鏈條、鋼絲整了一遍,並上油、塗防鏽漆。當那位打工者來取車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破舊腳踏車變成了油亮的新車,而老沈僅向他收取20元錢維修費。妻子朱梅娣說:“當年,他開修理鋪不是為賺錢,是為了要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江和珍是修理鋪的常客。她說:“這裡是老年人義務修車點,每次車壞了她都到這裡來修,很便宜。原來,2001年老沈主動和長涇鎮老年協會負責人聯絡,希望自己的修理鋪能夠成為長涇鎮老年人義務修車點。同時承諾:為老年人補胎只收5毛錢,修車價格最便宜。如今,17年過去了,老沈始終堅守著承諾,每天固守著那一個小小的修理鋪,為鎮上的老人們提供服務。”他義務為老年人修車4.87萬輛次,每年免費額在5000元以上。

  採訪時,記者問到“如何堅持這份工作”時,不善言談的老沈,不斷地搓動著滿是裂痕和老繭的雙手,說:“黨員嘛,為人民服務是本分。”一旁的妻子朱梅娣急了,補充道:“過去在部隊當兵,因為認真肯幹,他年年是先進。回到地方後,他踏踏實實的工作。”老沈搶著說了句:“人活著就得勞動,不勞動怎麼行。”

  勤勞樸實 他以身作則

  在兒子沈軍的記憶裡,父親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天黑才回家。如果半夜有人敲門要修車,父親也從未拒絕過。父親一年四季只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給自己放一天假。平時走親戚,父親要麼不去,即使去也總是最後一個到。兒子說:“父親是客戶第一,一定要幫人幹完活才肯出去,多少年來我們的親戚朋友都習慣了。”沈軍發現自家的腳踏車修理鋪門口,常年放著打氣筒和洗車機,長年累月為顧客免費充氣、洗車。同時,父親總是免費給人修車,他勸父親下次修車至少該收點工本費。但父親總是笑笑,什麼也不說。

  “每當這些老年人推著修好的車笑著對我說謝謝時,我心裡就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老沈說道。2003年的12月,他在給一輛外地汽車換胎時,汽車輪胎的鋼圈崩出來,造成他雙腕骨折。老伴陪在病床邊勸他說:“福才啊,你年紀也這麼大了,還是改行吧!”可他認為這是自己一輩子的事業,不能放棄。由於老沈的堅持,在休息了不到一年後,老沈又走進腳踏車修理鋪,繼續為群眾修車服務,那雙曾受過傷的手腕中,至今還留有4塊鋼板。

  平凡的生活,偉大的品質。

  舊傷未去,新傷又出。2007年的5月,老沈在修車時,一隻手指不慎被千斤頂壓斷,只住了兩天醫院,便又開始在家邊打消炎針邊修車服務。

  老沈還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前些年村裡修路,捐資了1000元;長涇中心小學搬遷時,捐助了500元;2008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前後捐助了2000元;支援貧困災區、資助希望工程等助學扶貧活動中,前後捐資了8萬多元。

  幫助他人 他內心愉悅

  幫助殘疾人,上門服務,是老沈一項獨特的服務專案。一次,他從一位顧客那裡瞭解到已退休的顧老師腿腳不便,日常使用的輪椅車又壞了,無人修理。於是,他抽空背上工具箱,上門為顧老師修好了輪椅車。由此,老沈聯想到其他殘疾人的苦惱,便花時間對鎮區11位肢殘人員進行走訪,一一記錄他們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上門服務只收成本費。

  因為修車修得好,價錢又便宜,長涇周邊不少鄉鎮、村的老年人都特地跑到老沈這裡修車。2006年3月的一天,河塘的張老漢來到老沈修車點,他是特意來“考驗”老沈。當他把車交給老沈後,一聲不響坐在矮凳上看。不一會兒,車修好了,老沈問他:“你有老年證嗎?”張老漢說沒有,但老沈還是隻收了他5毛錢的補胎費。老沈說:“老年人只收成本費,你沒老年證,但看起來也不年輕了,就按老年人收費吧。”這時,張老漢心服口服,他說:“真沒想到,我們從沒見過面,他也能照顧我,服了!”

  妻子朱梅娣說:“他一心一意就是要為老年人服務。只要哪一天這樣的‘虧本生意’少了,他心裡就會難受。”因為老沈的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榮譽接踵而來。他卻說:“我沒有什麼別的想法,就是想能多幫助一些人,這樣我能開心點兒。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4

  10月2日晚上7時許,燈火通明的杭州屏風街上,全國勞模孔勝東和他的志願者夥伴們正在街邊為市民進行義務修車。

  孔勝東曾當過機修鉗工和乘務員,現在是杭州市公交集團28路車的司機。他不僅工作認真盡責,還會在每週六晚上的7時到10時開展義務修車。這是他堅持這一愛心舉動的第35個年頭。幾十年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來到屏風路路口,從未缺席。2000年,孔勝東當選全國勞模。

  孔勝東說:“一天晚上我的腳踏車壞了,街上找不到修腳踏車的人,當時領導也提倡我們要為社會做貢獻,所以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了志願者服務,其間我經歷了不少挫折,但好在都堅持下來了。剛開始做服務時,人們都覺得我是為了贏得榮譽才這樣做的。可在許多年後,嘲笑、譏諷都變成了讚揚和鼓勵,這讓我有了很大的動力,並且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當記者問及一系列榮譽給他帶來了什麼變化時,孔勝東說:“評上勞模後,我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我依然是一名普通的公交人。對我來說,榮譽只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我還是要盡心盡力地為人民服務。”

  孔勝東身邊還有幾位協助修車的愛心志願者,他們有些是退休老人,有些是還在交通職高上學的學生。他們迎來送往,為前來修車的市民提供各種服務。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他們會向孔勝東請教。不到半小時,他們的雙手都沾滿了油汙,腦門上冒出了汗珠。

  離杭州亞運會不到一年,身穿藍色工裝、佩戴著口罩的孔勝東表示,他希望更多市民加入志願服務行列,獻出自己的熱心、真心、愛心、誠心與決心,以最美的姿態迎接亞運盛會的到來。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5

  2月25日,市民馮女士將一面寫有“感謝人民好交警助人為樂新風尚”的錦旗和感謝信,送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四大隊肖港中隊中隊長江振宇手裡,表達感謝。

  2月23日,肖港中隊中隊長江振宇帶領輔警楊明強執勤路上,發現兩名女子站在車輛旁,兩人顯得十分焦急。江振宇停車詢問得知,車輛行駛中發生故障,發動機冒煙,車輛一直報警,兩名女士急著趕飛機,不知如何是好。

  江振宇瞭解完情況後,先到車內檢視,然後開啟前引擎蓋。經過排查,江振宇發現車輛因為沒有水,致車輛溫度過高,發動機冒煙。江振宇迅速從警車上取來水,加到故障車上,車輛故障很快排查。兩名女士對江振宇表示感謝後,駕車離開。

  沒想到,兩天後,其中一名女子來到肖港中隊,這次她手中還拿著錦旗和感謝信。女子在信中寫道:“非常感謝您的善意之舉,您幫我修車不僅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也溫暖了我的心……您的一次普通的助人為樂,讓我感受到了冬日暖陽的溫暖。”面對女子的感謝,江振宇表示人民警察為人民,這些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6

  2020年10月11號20:37分,沙圪塔收費四班班長張公棟遠遠得瞧見一輛小型貨車打著雙閃,緩緩地從匝道溜下來,即刻帶著石海超和薛志國跑步向前詢問情況,原來該車由於在高速行駛過程中沒有注意水溫,導致車輛溫度過高而燒鍋,無法正常行駛。為避免後方車輛出現堵塞車道現象,張公棟等人立即幫忙推車,直至抵達車道出口15米以外的外廣場上,並擺好反光錐形桶,警示過往車輛行駛注意。

  而後,薛志國趕緊提來水桶為車主得水箱加滿水,幫忙修車。大約二十分鐘左右,車輛便可正常啟動了。看著滿頭大汗的收費員們,那麼盡心盡力得幫助自己,司機緊緊握著班長張公棟的手說:今天車壞在高速上,我心裡非常著急,正當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你們幾個跑來幫忙,讓我十分感動,沙圪塔收費站的服務態度真好,太感謝你們了。隨後從上衣口袋裡掏出200元錢聊表謝意,被張公棟婉拒。

  像這樣為司乘人員排憂解難的好人好事,在沙圪塔收費站屢見不鮮,當司乘人員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的為司乘人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不怕嚴寒,不畏酷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文明視窗形象,唱響“愛高速、做貢獻”的主旋律。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7

  6月1日01時20分許,新疆公安廳交警總隊高等級公路支隊吐魯番大隊民警,在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連霍高速芨東收費站執勤時,一名男子急匆匆地跑到民警面前尋求幫助,稱車輛“開鍋”了,想找點水。經瞭解,駕駛員朱某從達坂城區前往米東區,在路上開車的時候沒有注意水溫情況,行駛到芨東收費站才發現車輛“開鍋”了,朱某在收費站看到有民警在執勤,就趕緊過來求助。民警立即上前抬起車頭,冷卻發動機,隨即前往收費站內提來一桶水,幫助其加入車輛水箱中,隨著水溫逐漸恢復正常,朱某安全駛離。臨行時,其對民警的幫助再三表示感謝。

  6月9日凌晨,新疆公安廳交警總隊高等級公路支隊奎屯大隊民警巡邏至G30連霍高速安集海收費站路段時,發現一輛大貨車打著雙閃燈,停靠在應急車道,但因夜間視線較差,車後放置的三角警示牌不是很明顯,後方貨車紛紛緊急避讓,情況非常危險。民警迅速鳴響警笛,快速設定安全防護,擴大警示區域,提示後方來車減速慢行透過。隨後,民警幫吐某檢修車輛,經2個小時的努力,傳動軸安裝完畢,車輛恢復正常行駛。隨後,民警護送吐某車輛至服務區做進一步檢修。吐某表達非常感謝,並主動提出要將今天的經過發到駕駛員群裡及朋友圈,要把高速交警的熱情服務講給身邊人。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8

  2019年11月10日,西灣子中隊在夜間轄區巡邏期間,發現一輛一白色小轎車在蛤蟆泉路段拋錨,無法行駛,中隊民警迅速做好現場防護後,迅速實施救援,幫助車主修理故障車輛。

  當日19時,該車從集寧回呼和浩特市,為了早點趕回家,感覺路況還不錯的黃某,在集寧吃好晚飯後帶著家人忙不迭的往家趕,走到蛤蟆泉附近路段就發現不對了,由於加裝了防滑鏈,於是冒險繼續向前,直到車輛像喝醉酒樣左右搖擺不受控制,拋錨後才停了下來。駕駛員已修理了10多分鐘,但車輛仍無法啟動,巡邏民警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因車上的防滑鏈掉落,纏在後輪軸上,才導致車輛拋錨,只需剪斷防滑鏈即可。在民警幫助下不到5分鐘,該車故障就被民警修復,黃某駕駛的車輛終於安全駛向呼市方向,忙完這一切已是21時45分,此時民警已是又累又困,但想到司機及其家人感謝的話語,心裡感到滿滿的欣慰。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9

  近日,一位58歲殘疾老人騎三輪車外出,晚上走到孟姜鎮高速下道口迷路,所幸遇到執勤民警,聯絡到家屬,將老人接回家。

  9月24日22點左右六大隊四中隊執勤民警在孟姜高速出口分流點執勤時,在不遠處隱隱約約看到一個人影,民警上前檢視,發現是一位殘疾老人騎著一輛三輪車。民警在與老人簡單溝通時得知三輪車沒有電了,又沒帶手機,無法與家人聯絡。

  當時所在位置是高速下道口,大型車輛非常多,很危險。於是民警邊安撫老人不要著急,邊聯絡老人家屬。由於三輪車沒電,民警二人又合力將車推回到檢查站,此時老人家屬也正火急火燎地尋找老人,並已報警,得知老人在邊牆子檢查站,他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10分鐘後,老人的妻子來到邊牆子檢查站,並對現場民警深表感謝,據老人家屬所述,老人今年58歲,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平時都不出去走動,今天中午自己騎著三輪車離開家,到晚飯點還沒回來,家人十分著急,沒想到是車沒電了,也迷路了,幸虧民警及時相助。

  修車好人好事新聞稿10

  12月18日,滎經縣市民岑夏光打進本報新聞熱線,告知滎經職業學校汽修專業班師生把送給他們練習修理技術的“患病”小車,修好了,還將修好的小車送還給他,既不要工錢也不吃便飯,這樣的好人好事,希望能借本報給予宣傳、點贊。

  一個月前,岑夏光在成都二手車交易市場買回一輛小車,用於上下班代步。

  “買的時候,感覺車子的效能好。”岑夏光說,買回家半個多月後,開到車管所年審,因排放超標原因無法上戶。為了上戶,岑夏光將車開到維修店修理,查詢排放超標的原因。在維修店進行相應清洗、維修後,車況卻變得越來越糟糕,汽車尾氣排放超標更大,而且時不時熄火等。他去詢問維修師傅,被告知要徹底解決該車的問題,還需要打開發動機進行全面檢修,但檢修費用至少要五六千元。

  岑夏光一聽,這個維修費已經超過了買車的價格,車價、維修費相加就是1萬多元,而且還不知道維修後的情況如何。“算了,不修了,把它送給學生練習修車吧。”岑夏光說,他知道滎經職高有汽車維修專業,於是決定將這輛小車送給該專業學生用於練手。

  然而,讓岑夏光沒有想到,白永銳、丁澤磊、牟仕斌等同學在指導老師白永超帶領下,對小車進行了一番檢查後,最終查出小車所患“病疾”,並電話告知岑夏光,讓他購買零部件,他們幫忙更換。岑夏光買了300元的零部件,師生們很快換上了新的零部件。這一換,該小車此前表現出來的所有“症狀”完全消失了。岑夏光開著“狀態”煥然一新的小車到車管所年審,一切達標,順利過關。

  師生們忙碌了幾天,不僅查出小車所患“疾病”,還成功將“疾病”治癒,為表達謝意,岑夏光想支付點勞務費,或請他們吃一頓便飯,卻被師生們婉言謝絕。在岑夏光看來,師生們純粹是做好事,其行為值得宣傳、點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