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精選10篇)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精選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書信吧,書信是一種向特定物件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你知道書信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2021年5月22日,您帶著稻香,走向另一個世界,我們多想再看到您的笑容,再看到您在田野上忙碌的身影。

  您說:“我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您做到了,您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您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專注于田地,風吹稻花香兩岸。

  在您的雕像前,人們留下了一片花海,有的人,更在您的雕像下留下了一碗米飯,您看到了嗎?

  您的禾下乘涼夢,如今不在是夢,它在重慶試種成功了!可您卻不能在禾下乘涼了,一稻一人生。在數不清的稻穗中,發現了一條道路,這是一個讓國人擺脫飢餓,吃飽飯的道路,這條路很長,蔓延到海邊,蔓延到沙漠,甚至蔓延到國外。而開闢這條路的您,已經停下了腳步,但這條路卻永遠不會止步,它越來越長,因為有新時代的我們!會將這條路延續下去。

  您讓14億人吃飽了飯,14億人也會永遠記得您。您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群眾把您抬舉得很高很高。

  您也說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您的叮囑我們永遠銘記在心,願天的那邊有漫天的稻花香。

  從書本到田野,從夢境到現實。因為有您,全中國人端牢了飯碗,吃飽了肚子。我也會向您一樣做一個富有愛心和勇於進取的人,不斷努力,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禮!

  學生:韓旭

  20xx年x月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2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您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記得第一次聽說您的時候,還是幾年前在課本上看見的。當時我還想著,哇!這個人和我一樣姓袁啊!我當時就很興奮,逢熟人就說:“你看你看,雜交水稻之父袁爺爺和我一個姓!”

  在您那個年代,生活貧苦,不像現在有很多好吃的,那個時候能吃上點東西都很不錯了,畢竟那是抗日期間啊。就是因為吃不上飯,一個一個的百姓在飢餓中倒下。那時的您立志,要做一個讓中國富強,不受帝國主義欺辱的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站了起來,但幾億人口的溫飽,還是一個大問題,您學習農業知識,把畢生心血都投入到研究水稻之中,嘔心瀝血,卻從不有怨言。您與泥土為伍,和水稻為伴,和農民交談,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舉世聞名的貢獻,為解決人民的溫飽做出了卓越貢獻。

  我在網上看到您去世的訊息,我不敢相信:不可能不可能,袁隆平爺爺身體那麼好,準是誰又在造謠。直到我看見新聞,仍舊不敢相信。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您離開了我們,我將永遠記住這個日子。袁爺爺,您至晚年都在不斷學習,為中國,為全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值得我們尊敬。

  您說您有兩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雖然不在了,但是您的夢想,我們一定能實現。

  祝:一路走好

  肖玉琳

  20xx年5月29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3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想起您,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一位衣著質樸、臉色黝黑,頭上戴頂草帽,執著於研究水稻的農民伯伯。但此時此刻的我內心更多的是對您深深的懷念。

  您知道嗎?小時候坐在桌邊,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爺爺端起一碗顆粒飽滿、散發著濃濃香味的米飯,不由得感慨:“這碗米飯,來之不易啊!”

  當時的我聽了十分疑惑,不解地問道:“爺爺,您不是一位農民嗎?區區一碗米飯有什麼好稀罕的。不是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嘛!”爺爺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那你知道為何如今的米飯顆粒飽滿、香氣四溢嗎?那可都是袁隆平院士的功勞啊!”

  袁爺爺,聽說在您做農業科研的這些年中,曾見過餓殍,也聽過無數次“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之類的話語,因此您下定決心,立下兩個遠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解決全人類的溫飽問題,胸懷大志的您,一刻沒有停下腳步。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您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為了提高雜交水稻產量,您孜孜不倦,潛心研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袁爺爺,您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銘記在心的英雄。您雖離開了我們,但您在田間忙碌的`身影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一定努力做光碟行動的先鋒,不辜負您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的成果。

  此致

敬禮!

  張敬之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4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

  那天是5月22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成為了您的忌日。

  當我學好奧數,正打算回家時,媽媽將手機遞給了我,我有些疑惑地接過,發現手機上正播著您曾經的事,評論區的人也接連不斷地發著對您的祝福,我頓時明白了,您這位偉人,雜交水稻之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在那天前,我只是偶爾聽到您的名字,從來沒有深入的瞭解過您。而這個影片正好向我們介紹了您,影片中您說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希望自己在高粱底下乘涼,另一個是讓雜交水稻遍佈天下。雖然都還沒有達成,但是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兩個願望終會實現。

  在1959年時,全國鬧饑荒,人們苦不堪言,人們餓得前胸貼後背,全部以野菜、樹皮為食,有時還會吃掉草根。是您,耗費了自己十五年的光陰,配製出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捱餓,吃得上米飯。也是您,無論高溫酷暑,無論颳風下雨,也堅持在到田中奔波;更是您帶領我們中華兒女從此脫離苦海,再也不會回到那饑荒的年代了。

  “人就像是一粒種子,但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說過的一句話。平平無奇的一句話,我卻看得熱淚盈眶。您走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有人說:“那是老天都在為您落淚。”當您的靈車駛入殯儀館時,後面有一堆人在祝您一路走好,期間沒有一個人撐傘。是的,儘管那麼大的雨,卻依舊沒有人撐傘,這都代表著大家對您的愛戴和尊敬。

  祝您:一路走好

  一粒好種子:胡燁

  20xx年x月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5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此刻,您在稻田裡勞作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我彷彿還聽見了您勞作後急促的呼吸聲。然而,您已經駕鶴西去了。

  袁爺爺,您一生都在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造福百姓。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實現“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努力拼搏,獨自一人呆在稻田裡反覆做實驗,反覆研究。我被您這種求知精神和造福百姓的情懷給深深震撼。今後,我也要向您學習,成就一番大事業,讓百姓安居樂業。今後,您的遺願將由我們完成。

  袁爺爺,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精神讓我敬佩。您不管前方有多危險,有多困難,只要能讓雜交水稻增產,能讓農民增收,您都無所顧忌,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奔目的地。我們今後也將繼承您的鬥志併發揚起來。

  袁爺爺,您教我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您自己也秉持這一優點,勤勞節儉。可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自己吃飯的時候就經常浪費糧食。有時會把糧食剩在碗裡;有時會以肚子實在太脹了為由,把飯菜倒掉;有時會嫌飯菜不好吃而乾脆不吃……今後,我一定把飯吃得一粒不剩。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袁爺爺,您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人!

  袁爺爺,今後我一定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將碗裡的飯粒吃得乾乾淨淨。

  祝:一路走好

  敬佩您的人:嚴翊銘

  20xx年5月30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6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第一次寫信給像您這樣,對中國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所以我會有一些緊張,現在心一直怦怦跳個不停,拿筆的手還微微有些顫抖。如果我有什麼地方沒有寫好的,希望您能對我指出,謝謝!

  在我們班教室正對的柱子上就貼著您的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您的故事。您是中國的“雜家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人口—糧食”極度不平衡的問題,被農民伯伯親切的稱為“米神”。我知道您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經歷了一些風吹雨打的。您為了培育出雜交水稻竟然花了6年的時間去找一種名叫不育系的野生水稻,您每天到各種地方去尋找這種水稻,風餐露宿,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您成功的培育除了世界上第一株雜交水稻,使水稻的畝產量大量提高。您的這種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我在班上是個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小女孩,不像班上、副班長那麼打眼,但是自從讀了您的故事以後,才知道原來您也是普通的農夫,但經過不懈的努力,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種植專家。我也要和您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一株小草到一朵在人們眼中耀眼的紅花,從一隻雛鷹到一隻在藍天中自由翱翔的鷹。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許多傷心的事,但是隻要想起袁隆平爺爺您,我又有了信心!如果我要成為天鵝,就要付出比常人多七、八倍的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我也一定會努力到底!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xxx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7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從小到大,我一直聽上一輩人說:“孩子啊!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人啊!”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我對您的敬意越來越濃。

  還記得您在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嗎?這一次突破,為我們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帶來了莫大的幸福。您真不愧為“雜交水稻之父”。

  您的愛國心令我欽佩。國際上,多少家大型的企業向您伸出橄欖枝啊!但您都婉言謝絕了。您說:“我是為了全中國人都吃飽飯而且吃好飯而工作的。”這樣的行為,讓我不得不佩服啊!

  您的頑強毅力也讓我為之震撼。您和您的團隊經常在盛夏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間進行研究。您說:“成功=智慧+汗水。”我一定要學習您的精神,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

  爺爺,為了弘揚您對科技的執著精神,我們學校還建設了一個“勤園”,專門給我們同學用來種莊稼、種果樹的。在這樣的推動下,我們的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思考習慣都大大的改善了。為了讓這個“勤園”能更好的扮演它的角色,我希望您可以提出寶貴的建議,讓我們這些紅領巾秉承您的精神,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最後祝袁爺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8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我是來自福建省晉江市的一名小學生。我知道您一直有一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裡,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沉甸甸地低著頭,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涼……

  我和您一樣,也有一個超級夢想:能邀請您到我們學校,親自指導我們種植水稻。這學期,學校為了讓我們認知勞動的意義,享受科技創新的快樂,學校裡每個班級都開設了一個個“綠色農場”,讓我們種植水稻。上週四,我們把土翻好,並撒上了肥料。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全班同學都期盼您能來現場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正如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說的那樣:袁隆平先生髮明的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增產後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多人的吃飯問題……您真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我們福建的水土好,也是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袁隆平爺爺,您想來試一試嗎?

  袁隆平爺爺,您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有了在校園裡種植水稻的靈感,也下定了為了種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決心。只求您帶給我們種植水稻的技術和成功的機遇,讓我們展現天性,實現夢想。

  袁隆平爺爺,我們想掌握種植水稻的技術,想體驗勞動的快樂,更想品嚐成功的喜悅。我真誠地邀請您能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種植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遇,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也飄進每一個孩子的心裡。

  此致

敬禮

  來自晉江的小學生

  20xx年3月11日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9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2021年5月22日下午,當您去世的噩耗傳來時,看著手中捧著的白花花的米飯,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天地同悲,14億中國人民同泣。袁爺爺,您是永遠讓後人銘記景仰的燈塔!

  初識您時,是在外婆所講的童年故事裡。難以下嚥的蒿籽面、硬邦邦的黑麵窩頭是外婆小時候的主食,遇到逢年過節,兄妹幾人才能吃點黃米飯。外婆曾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放學回家,看見黃米飯裡有白白的東西,聽大人講那叫大米,兄妹幾人圍著飯桌歡呼雀躍。後來,黃米飯就變成了白米飯,再後來,白米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當我上學後,才逐漸讀懂了您——國之脊樑,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您用畢生精力搞科研,奔走在試驗田,忙碌在實驗室。為了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了更多的人吃飽飯,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自此以後,我的偶像不再是“流量明星”,因為我的心中住進了一位“男神”——袁隆平爺爺。

  看著群眾為您送行的場面,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袁隆平爺爺,我一定牢記您的教導,傳承您的`精神,踏著您的足跡繼續努力前進。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周彥宏

  寫給袁隆平的一封信500字10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國防科大附小五年五班的小學生葛雨晗,我特別崇拜您!我看了關於您的紀錄片,那一次,您栽種在田裡的700多株珍貴的不育材料秧苗,不知被誰拔除和毀壞。我從螢幕上您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了您當時的絕望、痛苦與焦急。當時,您悲痛地哭叫著,眉頭緊鎖,似乎有豆大的淚珠從您臉上落下,裡面還夾雜著雨水。如果換作是我的話,我會哭一晚上後直接放棄培育雜交水稻這樣一份辛苦又耗時的工作。

  這對您來說應該是滅頂之災,而您想起了自己戰勝飢餓的誓言,於是擦乾眼淚,重新回到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旁邊,頑強地堅持了下來,最終使新型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產量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如果您那次沒有堅持,就可能有無數的中國同胞無情地被飢餓這個惡魔掠走。我一直明白堅持的重要性,但現在對我來說,堅持變得愈發重要了。正是因為您那可貴的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如此崇拜您。

  除此之外。我還想問您幾個問題。發現秧苗被全部拔光時,您是怎麼克服心痛,堅持到底的?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用力拍桌子,您是怎樣應對困難的?您對獲得的獎狀滿足嗎?得到新獎項後,您會怎麼想?如果您生氣了,您會如何發洩怒氣?如果我成績不好,我該如何向媽媽交代?您是怎麼變勇敢的,能告訴我嗎?

  我一直想請您解答我這些“小問號”,期待能收到您的回信。

  祝新年快樂!

  您忠實的小粉絲:葛雨晗

  20xx年1月1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