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但無需諱言,當前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組活動流於形式,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是一種擺設;有的教師為急於完成教學進度,合作還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討論的問題缺乏挑戰性,不具備合作性;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學生顯得手忙腳亂,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問題的癥結所在實質就是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能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小組合作學習與促進學生社會化等教育教學理論問題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小組合作是指合作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關係,是學生在小組內或小組間的交往互動中實現教學任務的教學活動。

  合作是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只有在學生個體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啟動階段。

  1、鼓勵全體數學教師主動參與本課題研究,透過課前、課中、課後實施“小組合作”有效性進行研究和套索,從而分析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小組合作”有效性。

  2、調查研究法:透過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瞭解師生運用“小組合作”方式的現狀,有目的地進行研究,透過聽課、評課、座談等手段,及時瞭解課題實施過程中反映和出現的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不斷最佳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結構。

  (二)研究實施階段。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2、立足課堂,實施研究。課題組成員要將平時的每一節課都作為自己的“實驗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實施,敢於創新,大膽探索。

  3、課題組成員還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每學期進行的定期“教研活動”中展示或交流,供全體教師學習、指導,使大家共同提高。

  (三)研究總結階段。

  及時總結,深化研究。總結是課題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及時總結、及時反饋能使我們積累經驗,發現問題,為下一輪實驗掃除障礙,鋪平道路,使我們的課題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

  三、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教師能明確小組的內涵和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訓練的策略,總結實施小組合作的基本教學過程,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

  教學具有一定的興趣和合作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能學習到合作技能獲得知識,提高合作學習能力,革新教學結構,最佳化教學過程,營造自由和寬鬆的教學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2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關小組合作的相關書籍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一、分配學習任務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透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課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相關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知識,結果很多學生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來彙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二、合作探究

  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三、全班交流

  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透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說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以上就是我對在觀看了相關書籍,觀摩了許多小組合作課堂,並結合自己教學,對小組合作的一點總結和體會。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3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怎樣設計教學過程,怎樣突出教學重難點,怎樣設計板書,教學設計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而已,但這對於學生來說,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

  這天,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異彩分呈,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閃光的亮點。

  小組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的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所以,教師務必深入思考以下問題:

  一是如何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好處的合作,教師如何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主角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

  要明白,沒有經過訓練的合作小組是散亂的,這樣的學習肯定是失敗的,最起碼對大多數學生是沒有效果的。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訓練。每一個人都需要在無數次反覆演練中找到自己適宜的位置,或者說去適應某個主角。比如進行記錄,代表小組發言等。社會是豐富多變的,行業是不同的,每個人擔當的主角也就應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認為,小組交流應涵蓋兩方面的資料:一是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這樣,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好處上的團隊學習成果。

  在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多數的小組學習,形式大於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經常是某幾個人在表演,學生回答學習的結果時,根本沒有用“我們小組有人認為……,有的人認為……,最後一致認為是……”的方式彙報交流的結果。而只是說“我認為……”“我覺得……”小組學習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開展並沒有真正好處上的合作,這樣的小組學習是低效的。

  合作學習,不教給學生方法,小組學習就會在一張張嘰嘰喳喳小嘴的廢話中耗掉學習時間,學習行為和方式並沒有得到實質的轉變,到頭來仍然是幾個優秀學生在發言,而其他學生並沒有參與體驗學習的過程。小組學習就失去了重全員參與,重情感體驗,重人文關懷與合作的真正好處。

  學生已經習慣而且總想著怎樣去做一個旁觀者,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一個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這種現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舊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那就是表揚正確,呵斥錯誤。優秀生在老師不斷的表揚聲中信心十足,表現欲更強;而大多數學生卻在無數次的呵斥下戰戰兢兢,他們不敢多嘴,怕別人譏笑,怕老師棒殺,怕說不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快。乾脆充當看客,什麼也不說。這樣的教學行為扼殺了個性,壓抑了思想,泯滅了個人發言的用心性。最終中國傳統的教育培養了“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從眾群體。

  很多時候,教師站在講臺上,讓下面學生一組組開展學習與討論,在看似熱鬧的場景中,實質上學生有沒有開展有效性的學習活動,上面講臺上的老師是不明白的。從這個好處上說,全員參與,也包括教師參與,教師的主角不要只侷限於討論的組織者,教師如果能經常性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齊學習,並指導他們如何發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發言暗示誘導學生如何發言,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齊討論,逐漸培養學生髮言的習慣和興趣。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需要經過一個教師耐心輔導的過程。

  二是這種學習是否每節課都需要。學生的小組學習是否在走過場,或者說流於形式。教師要注意營造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控制討論的局面,如討論中是否有人進行人身攻擊,是否有人壟斷髮言權而有的人卻一言不發,是否有人竊竊私語,教師要在巡視及參與中“察言觀色”,及時調控。

  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適宜,是做秀還是教學的需要。這不僅僅需要教師的認同,還需要課程的認同,學生的認同。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投入到研究討論中去,一句話,要看是不是開展小組學習的時機,這個時機的掌握要看教師教學實際操作,教學的藝術性就表此刻那裡。教學就就應到達讓學生“既竭我才,欲罷不能”的地步,大多數學生都踴躍發言,孩子們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這時正是小組討論的良機,只有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的過程,有交流的需要時,展開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實際的流於形式的小組學習會給學生一個不好的意識,亂哄哄、熱熱鬧鬧這就是小組學習。給人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覺,以訛傳訛。反而誘發學生產生不良的小組學習行為習慣。另外傳遞出一些不良資訊,反正老師也看不見,給某些學生創造了說廢話、做小動作的機會。真正的學習過程在那裡被歪曲了。千萬不要讓這種不切實際的形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意識。這種潛意識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教師在那裡不經意間,犯下了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

  關注教與學的過程是新課改的基本課題,也是新課能否成功的關鍵。經歷了一個過程之後,這個過程就是無形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素質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我們組織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要程度盡潛力關注學生學習狀態、思考狀態以及學習方式。某些好看的東西未必實用,這是生活中的常理。教育家洛扎克說:“資訊,到處是資訊,惟獨沒有思考的頭腦。”願教師多思考,不要被熱熱鬧鬧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別人的結果是適得其反。只要你靜下心來,走下講臺,彎下腰和學生近一些,就能夠聽到學生的心聲,就能夠感受到學生的思想。因此,教師在實踐中務必根據實際需要組織小組學習,參與到學習中去,始終監控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習的方式。這樣,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將被我們所左右,學生受益大矣,新課改成功的期望大矣。

  孩子們在做什麼,想什麼,是否和教師的教學設想一致就應成為我們永遠思考的課題。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4

  學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態度和經驗,他們就越是能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地追求明確的學習目標,越是相信學業成敗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為優秀的學生和獲得優異的成績,越是認為學習新知識是有重要意義的……與只有班集體競爭學習或個體學習經驗的學生相比,有合作學習經驗的學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師,更容易把教師當作激勵者而接納教師,無論從學習上還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一、小組合作學習具體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讓每個學生抓住學習的機會

  《標準》的第一條基本理念說道: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該是為每一個學生開設的,要保證讓課堂面向每一個學生。

  作為一箇中學數學教師,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充分體會到:面對著眼前四十多人一個班的學生們,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享受課堂帶來的知識,課堂中游戲的快樂體驗和課堂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是很難困難的。很多情況下出現的結果往往是隻有少數積極分子參與了課堂的的各項內容,大多數的學生只是旁觀者的局面。過去一年中,我透過到外校聽課觀摩以及與其他教師的交流,發現這是一箇中學數學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

  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考,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實踐。起初,我試用同桌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練習中同桌進行操練。但不久我發現以兩人為一組全班仍然有三十組左右的學生,而且雖然同桌學習比單人學習好,但是成對學習的物件始終是同一人,形式單一,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於是我最後試用了以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組織合作學習。這樣一來,全班變成了四人為一組。無形中,一個原本看起來規模很大的班級,演變成為了有十五個小學習小組組成的小班級了。四人小組中,每個學生在都有機會接觸較多的同學,也有了向同學展示自己,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在四人一組的小集體中,同學們積極思考,操練所學的知識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然後,在小組間討論,進行活動時,每個成員輪流在班級中展示自己。這樣一來,從數學角度來說,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發表自己的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彌補了大班上課的缺點,同時使完成《標準》提出的讓每一個學生走進課堂有了實現的可能。

  2、讓每一個學生髮揚自己的個性,並得到合理發展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儘管大部分學生喜歡錶現自己,始終處於積極主動參與而使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學生,疑問基礎較差或者個性內向的關係導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們不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是等到老師注意到他們,點到他們的名字時才願意開口。給他們的數學學習帶來了消極的作用。透過實踐,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對著儀現象是有幫助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那些平時不敢在全班級面前發言的學生願意在小組裡面與其他同伴交流,會在小組中得到同學的讚賞或者得到同學的幫助意見。透過交流,基礎差的學生得到了較優秀學生的幫助從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內向的學生也漸漸對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樹立 了自信。最終學生們都敢於大膽地展示自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誰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人的發展中沒有一種發展是與別人無關的。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共處,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小組合作學習是開發人工智慧的有效方式。組內成員都有責任保證組內成員都掌握教學內容,只有組內每一位成員都掌握了,教學任務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員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學生間互幫互助,互相合作。學生在交流資訊,分享成果時,團體合作精神得到了培養。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

  1、分好小組。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在組建小組時儘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6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2、明確任務。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先要明確學習任務與目標,用很短的時間,協調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等。

  3、進行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 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係,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差生更差。活動中,每人要各司其職。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

  4、合理評價,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評價應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依據,系統調查探究教學過程中各個動態因素間的關係,促使學生盡一切可能努力達到共同學習目標。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本領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使評價貫穿於整個合作學習活動中。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激勵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主要目的。透過多種鼓勵性語言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如在小組展示結束時,其他各組透過舉手討論評價,然後老師點評,分析其優點和不足之處。被點評的小組記錄員要做好情況記錄工作。根據各組記錄情況,教師參考小組互評的結果評出:最佳默契小組、最佳潛力小組、最佳表演小組等等。努力做到各組都有獎,保持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同時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我們班在做紀錄時,採用星星累積法,到一定數量可以升級,採用節節課累積,週週統計法,還採用“小組連坐制” (即一人犯錯連累全組),並把衛生、紀律工作加進去,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

  三、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合作不積極

  在開展小組活動的課堂有時會出現“冷場”。小組成員接到合作學習任務後不商量、不討論。氣氛沉悶,不配合,不主動。要麼自己埋頭單幹,要麼若無其事地做與之無關的事,並沒有真正參與到討論與合作中來,小組合作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使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學生參與不主動。由於學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體驗,有時程度好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很好活動;而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與別人交流,膽怯,羞澀或以旁觀者的身份自居,使學習合作流於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學生合作學習參與度不均衡

  雖然小組合作增加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但是活動中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髮言的機會多,外向的學生積極踴躍,基礎好的學生舉手多。另外一些學生卻習慣於當聽眾,很少甚至從不發表個人意見,漸漸地他們對於一切語言活動都漠不關心。學習參與度不均衡長期下去會造成沉默不語者學習失去信心,上課走神,教學的裂痕。

  3.學生合作學習不夠深入

  學生對於所討論的話題了解不夠深入,在討論時無話可說。或者小組成員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不能深入開展,失去了小組合作的初衷。

  四、針對小組合作學習所產生的低效現象現給予一定應對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的構成對合作學習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結構合理的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小組成員的構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臨時性,教師對成員組成缺乏統籌考慮,應在小組內再分組,根據學生基礎差異給與不同難度活動內容。考慮小組成員的水平差異,使小組間形成橫向比較的公正性。

  2. 制定有效的合作學習規則

  小組活動應該是各成員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完成任務和分享討論成果。但在實際情況中卻容易出現了多數學生沒有參與的情況。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學的合作學習規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首先教師要闡明小組的特殊意義,讓學生明晰自己在小組內的職責——為整個小組的成功貢獻力量;讓他們明晰如果小組內有一人掉隊,將會影響整個小組的成績。設定合作學習小組長和異質分組是為了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個小組可以民主推選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可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定為每組的副組長,以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迅速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們可以透過分發表格(如下),使每位組員清楚自己的任務,並努力使本組的活動獲得好評。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5

  近幾年,我校採用了“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重點在於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它的應用不僅僅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因此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組織、操作不當,往往導致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作為一名生物老師,用心響應學校的號召,在授課班級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著課堂效率向高效發展。

  1.課堂出現冷場,學生合作不主動。

  2.學生合作參與面不廣,尤其表現為優等生參與發言和小組彙報的次數明顯多於學困生,學困生沒有真正參與。

  3.學生合作沒有深度,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

  由於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活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時出此刻師生雙方的身上:

  (一)學生方面

  1.許多學生未經準備匆忙活動。比如,主題一給出,有的同學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開討論,對組內的不同見解也無法提出贊同或反對,更無法構成自己的觀點。

  2.學生參與面不廣,配合不用心。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很多時候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於爭取機會,由此難以構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師方面

  1.認識不足,應用失誤

  在平時評課交流和教師訪談中,筆者瞭解到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應用存在著以下誤區:

  (1)小組學習互動的目的就是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或教學高潮,甚至是為了吸引評委和聽課教師而做秀的。

  (2)小組學習互動是迎合新課標的精神而設定的。公開課、優質課不得不用,平時大可不用,因為耗時費神。

  (3)小組互動學習佔用教師講解時間,學生成績很難提高。

  (4)明白小組學習互動的好處和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則覺得無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

  2.忽視學情,盲目設計

  不少教師把小組學習看作課堂教學的“萬能鑰匙”或“靈丹妙藥”。過多地安排小組互動的資料和次數,好像非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解決問題,每堂皆用,或者活動設計沒有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狀況,讓學生煩而生厭,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浪費課堂寶貴時間。

  3.評價制度不夠全面

  有的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又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和資料。有些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應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方法或方式,沒有體現探究性與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知識只是走過場。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2)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科學認識,務必防止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簡單化、片面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強調學生座位排法與討論形式,而忽視了合作學習資料的選取,教師課前準備、科學分組、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終教師的全面評價等;對合作學習應用範圍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或主角扮演。

  (3)提高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發揮其教學優勢,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資料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與願望時,才能用心主動地參與。

  (4)教師主角適當轉變。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成為學生學習的嚮導和促進者,同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總的.來說,教師實現主角轉變,主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協調、激發、合作、監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但如何使它發揮出的功效,有賴於廣大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要教師正確認識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和好處,並認真、精心地對待每一次活動,就能不斷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而到達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最終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6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 恰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要想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需要選好合作內容,並在分組分工、合作技能、學習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引導教育,在培養良好合作習慣的基礎上,抓準時機開展合作學習。下面我就結合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良好的合作習慣,有效合作過程的保證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合作學習就是要充分發揮個體的作用,使群體的力量更加強大。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合作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

  1、積極參與的習慣

  即每一個學生懂得按照老師的要求,在組長的安排下認真地參與小組的活動,能在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為合作學習取得較高目標達成度努力。

  如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統計與可能性》教學中,在摸球實驗前,我就讓小組長進行分工,誰摸球,誰記錄,誰數次數,誰監督等,讓每一個學生明白自己的任務,同時還提出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這樣,大家就會為著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從而讓摸球實驗順利進行。

  2、傾聽的習慣

  在開始合作時,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各抒己見,眾說紛紜,因此,我逐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一)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打岔,不插嘴;(二)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適當的時候用筆記下來,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三)聽後思考,哪裡說得好,還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資訊、反思評價的能力。這樣,學生才會在別人的發言與自己的想法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3、勇於發言的習慣

  由於學生的自身思維方式和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不同,在合作學習中存在著一些同學發言的機會多,一些同學發言的機會少。因此,我常深入到小組中,調動這些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他們敢於發言的勇氣,把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讓他們說,並給予肯定和鼓勵,條件允許時還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表揚鼓勵,使一些基礎知識差、思維能力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參與、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4、守紀的習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儘管合作學習是小組化學習,人數不多,但也必須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當然這裡所指的紀律約束並不是把學生管死,不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自由,而是透過一定的紀律要求,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

  二、恰當的合作時機,迸發思維的導火索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於透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等條件,選擇有價值的內容和有利的時機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物件或任務,把學生領近“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因此,在實踐中要合理選擇合作的時機。

  1、獨立思考後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個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也是如此。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體的智慧,但應以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前提,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有目的性的討論,出現問題後,不要急於組織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參與討論。平時我們經常看到老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老師卻不深入到小組內參與學習,也沒有掌握學生學到了什麼程度,學生有沒有困難,而是一會兒就看看錶,有時間的話就繼續學生的隨意討論,沒有時間的話,一聲令下,討論就要嘎然而止,哪怕學生沒有討論完,哪怕學生正討論得激烈,教師也全然不顧,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被老師控制得已毫無自主,也根本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我認為一定要給足時間、做好調控,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得更深更透,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2、產生疑問時

  “學源於思,而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常有疑點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創新。課堂合作學習中應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透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學得更為主動、更為深刻。

  如教學“年、月、日”一課之前,我佈置了一道預習題:小紅今年10歲,過了10個生日,小紅的哥哥小冬從出生到現在過了三個生日,請想一想,小冬今年幾歲?學生看了題,有的草率地說:“3歲”。有的馬上產生疑問:“妹妹10歲,哥哥怎麼會才3歲呢?”有的甚至問老師是不是把題目寫錯了。疑惑之際,我說:題目沒錯,小冬到今年確實才過了三個生日,為什麼會有這樣情況呢?請大家預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小組內部先進行探究,看哪一組先得出其中的奧秘。這樣誘導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去合作討論,大大激發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共同探索、合作解決問題的求知慾望。

  3、探究規律時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規律需要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才能發現,如:各種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之間的關係等等,這時僅憑個人的才智是不夠的,需挖掘集體智慧,才能集思廣益,達成目標。

  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課前讓每位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直角三角形中任選一種)。上課後,讓學生拿出三角形,提問:你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另外一個圖形嗎?在獨立操作的基礎上,把自己發現在小組內交流,同時找出哪些圖形是學過的;在此基礎上提問:這個新拼成的圖形面積和原來的三角形面積存在著什麼關係?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進行觀察、小組討論,運用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初步推匯出三角形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研究中,找到了規律,領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

  “開放性”問題其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種策略和結論。

  整個合作學習過程各個小組活而不亂,每個同學積極投入,都想讓自己小組找到更多的解題方法,在“找”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同時,也不要否定其他的的學習方式,替代其他的學習方式,而是讓合作學習與其他學習方式共同運用,我們要及時瞭解學生的需求,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豐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7

  一、建立有序的規則

  在課堂上,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教室裡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鬧的場面。但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是“忙而無序”。有的小組幾個人同時搶著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那一兩個人發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聽著;有的小組成員相互推辭,誰也不願先發言;有的小組乾脆藉機閒聊、說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活動的規則。

  針對上述問題,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嘗試,總結出以下較為有效的做法:

  (1)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避免小組交流時“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做到積極動腦思考,努力發表自己的見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聽清別人說話的意思,學會尊重別人;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2)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除了組長,還要有記錄員和彙報員。各班的小組長都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主要職責是對本組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認真有序地開展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活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彙報員則進行歸納總結後代表本組在全班進行交流彙報。

  二、選擇恰當的時機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在教學內容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在適合於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或在一節課中安排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果都是由於時機不當,收效甚微。所以做了以下嘗試:

  (1)在課題匯入時開展合作學習

  由於各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是有差異,因此對物質的特性認識就有不同,所採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但大家在一起討論後就可以集思廣益、互相補充、共同提高。

  (2)在出現疑難問題時進行合作

  在教學過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問題,這時沒有急於講解,而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要求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理由,然後由其他同學共同評判,最後統一答案。雖然這樣可能是多花了點時間,但會突出知識的重要性,同時經過辯論得出的答案學生記憶會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開放時要組織合作學習。

  對一些開放性問題,各小組成員各抒已見,目的是在多角度、多側面的討論探究中,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認識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夠的小組活動時間

  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如果出示問題後未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就宣佈開始合作學習,而且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這時學生還未進入主題,所以小組活動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在後來的實踐中,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感覺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

  四、評價和獎勵方式多樣化

  小組彙報員在代表小組站起來發言時,往往是“我認為……”、“我覺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組意見,而僅僅是個人看法。教師的評價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偏重於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

  二是偏重於對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容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所以今後在評價時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的評價,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要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質上的多樣化的獎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8

  學分化教學模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推到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最前沿,雖然在以前的課堂上,小組討論等合作方式也被經常運用,但學分化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小組合作學習對每一位學生學習的實效性,並且由外及內地強化了很多內容來幫助達成這種實效性,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傾聽的習慣、小組分工和職責以及互相評價等等。

  對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很嚮往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很理想化的學生學習的境界,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還只是本著模仿的態度開展工作。在形式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了學習小組,合圍而坐,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本以為一帆風順的學習卻遇到了重重困難,使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蹣跚而行,問題就在於小組合作之外的這些環節沒有跟上。我想如果我們一開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等的養成,則應屬於捨本逐末,我們前進路上的困難尚未掃除,行進起來怎能暢通?那我們怎樣才能使其暢通呢?

  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

  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否則就會流於形式。當遇到學生的確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時,合作才有必要;當觀點可能出現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樣時,探討才有價值。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好了組,提出一些問題或任務,然後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是流於形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開來———好,各組代表進行彙報一下你們組交流的情況。這是一種情況,教師在佈置合作學習的任務時,小組內分工不明確,導致出現沒有合作實效的情況。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顧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課堂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之真諦。因此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時時合作、時時探究,也會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

  第三,優等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後進生則處於從屬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後進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透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透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9

  最近,“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名詞被廣泛應用,它好像是能適應任何一門學科的一種學習風格,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既流行又有效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確實有著自身的優點。

  例如:分組學習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展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認為,小組學習最大的優點在於,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精神,使他們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具備了合作完成問題的能力。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發展中沒有一種發展是與別人無關的。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分組之後任何一位組內成員都有責任掌握教學內容,只有每位成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學生之間才能互相幫助,互相合作。

  比如我們語文教學中一些比較專題的學習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分組,各負其責然後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贏。這種合作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學習本身。另外,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了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機會。由於學生的好勝心理和集體榮譽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務後,他們都自發的積極的去完成。在這期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使學生有原來的被動聽講變成了主動學習者、研究者、參與者,從而有了“我要學”的強烈願望。小組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空間,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固然有很多優點,然而在平時實際運用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處理,找出對策勢必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甚至有負面的影響。

  例如: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均勻,這樣,在一個組裡學習水平勢必參差不齊,學習水平高的學生髮言的機會要多,部分學習水平低的學生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見解,怕出錯讓同學笑話,長此以往學生的發展會極不平衡,出現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而且會越來越大,逐漸產生厭學情緒。還有的同學會出現盲從,迷信學習好的學生,認為,他學習成績好分析的肯定是對的,人云亦云。

  另為。由於分組教學廣泛流行,被很多教師當作每一節課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無論需要不需要,都要討論,片面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這樣有些不自律的學生藉機玩耍,沒有養成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反而學會了課堂起鬨,降低了學生對討論的興趣,更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深度。時間一長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難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如果這樣就失去了分組學習的初衷,我們本來想的是要“1+1”大於2,出現了上述問題,我們的分組合作學習就流於形式,浮於表面了。

  因此,分組合作學習,既有優點也存在不足之處,如何運用這一新興的學習形式創造出最優的學習效果,使我們教師當前最應當思考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10

  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四年級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益處。

  剛開始,老師說要給四年級每個班六塊白板,並且把座位調成一組一組的。當時,同學們都很奇怪,我們為什麼要發白板,為什麼要做成一組一組的呢?老師告訴我們,從今天起,我們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什麼是小組合作學習呢?就是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來組織小組裡的同學。老師上課時不用說太多話,只是引導我們學習,把課堂的時間真正的還給了同學們。

  最初,我們還不太習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漸漸地熟悉了這種學習方法,讓我們變得更團結,更友愛。同時也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責任感。

  我們小組叫團結組,是我們組的同學一起想的,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我們組的口號是:快樂快樂,永遠快樂!我們要用快樂的心態面對每一天。

  身為一名小組長,我感覺肩上的責任很重,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我總是管不住組內的人,不會組織大家。不過,我慢慢的學會了組織大家。

  另外,小組評比也對我們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在競賽中,同學們都想得到獎品,所以就產生了“我要學”想法,然而產生競爭。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他讓我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