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8篇)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透過對小學道法課標的培訓,相信我們的老師們對於教育教學一定有了新的認知和感悟,不妨把他寫下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

  “教書和育人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教書是育人的前提,教書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所謂只教書不育人的教師是不存在的。”作為一個在教育戰線上已經奮戰40餘年的“老兵”,石河子大學教授曹連莆如是說。可謂一語中的,這句話鮮明地道出了教學過程中教書與育人的關係。教書與育人即該如此。

  一、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五育並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要樹立教師與學生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關係的思想,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幫助教師教學。“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既是教師的道德行為準則,又是教育的藝術。

  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

  當教師主動接近學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實意時,學生產生了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可信賴的人,學生對教師愈加信賴,教師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師只有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的學生,才能誨人不倦,教好學生。

  而對做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光是會上宣講,也不光是課餘談心,還應當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更有巨大的示範引導作用。教書與育人密不可分,教書育人與為人師表相輔相成。

  二、愛崗敬業、嚴謹治學

  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教師,才能潛心鑽研業務,樂於從教,勤奮工作,不斷創新,取得成績。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在本職崗位上樹立起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真正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而教書育人是學校的基本任務,是教師的崇高責任,要在實踐中要不斷探索教書育人的規律和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探索新世紀、新時代的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掌握過硬的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因此,在常規教學中,要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切忌“填鴨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促進教學工作登上新的臺階。

  在任何課程教學中,都要認識到學生興趣的差異,搞好教書育人工作。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絡著的,是在物質需要與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們一旦對工作和學習發生了興趣,也就獲得了搞好工作和學習的動力。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聽課專心,完成作業的態度好,鑽研精神強,提出的問題有一定深度和難度,對待困難有足夠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而學習興趣低的學生,學習不專心,遇到困難時往往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不能堅持學習。還有為數不少的同學,他們的學習興趣已經形成或基本形成,但停留在期望和等待的狀態中,缺乏推動力量,學習效率較低,效果不夠好。因此,要教好書,育好人,不可不研究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認識,建立起對課程的感情,激發其學習興趣。教育、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味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應該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出其學習的動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期能培養出當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三、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侗,一定要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範,為人師表,自覺抵制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做一個廉潔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無論在什麼場合,是否有學生在場,是否與學生交談,都要時刻不忘自己的教師身份,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切實做到嚴以律已,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動學生、帶動學生,共創良好學習氛圍。不僅如此,作為教師還要時時刻刻注重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堅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體現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見利忘義,迷失方向,出現為教不廉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玷汙“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只有這樣,才能用一個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師形象去影響學生,薰陶學生,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進而促進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這是我在教學當中的幾點體會,總之,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常思為師之道,常存育人之責,常懷愛生之心,才能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要透過人類文明精華去影響學生,要透過個人的人格魅力達到對學生的正向影響,要在教書中育人,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成人、成才!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標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等。透過深入學習我覺得我們思政教師的肩負重任、任重道遠。核心素養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課標對健全人格從五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關於三四年級健全人格的目標有一條是這樣表述的:“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珍惜生命。”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對生命意識的培育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兩難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慾望。

  創設兩難情境,向學生表達一種真實的道德生活圖景及引起學生對生活中兩難情景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

  二、運用名人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真愛生命的意義。

  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能發展教師深入社會實際收集案例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三、運用專案化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專案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對德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3

  本次講座主講人為國家教材委委員、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韓震老師。韓震老師主要從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變化與突破、課程性質與理論、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以及教材的編寫要求五個方面展開詳細的介紹。

  一、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作為在義務教育階段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在於:體現新時代培養擔當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堅持價值導向,突出政治性,特別是黨的領導;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加強一體化設計,注重整合和統籌。

  二、主要變化與突破

  本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修訂主要變化與突破體現在: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指向核心素養落實的課程目標;基於課程核心素養的結構化內容組織與設計;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堅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建議以及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與考試命題六個方面。

  三、課程性質與理念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性質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堅持教師價值引領和學生主體構建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四、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

  本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體現在:觀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評價方式的改變以及教育知識體系和研修方式的改變四個方面。

  五、教材編寫要求

  此部分韓震老師從教材編寫原則、教材內容選擇以及教材編排與呈現形式三個方面進行介紹。最後指出教材要做到一個堅持、五個體現,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以及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4

  學習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透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透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務修養。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樂學的興趣。

  4、在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5

  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當人的行為突破道德的底線時,那麼他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國目前推行依法治國方針,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道德與法治更新了課程標準,明確了課程性質,該科目作為一門以學校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於探究喜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綜合性課程。詳細介紹了它的課程特點,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具有生活性,二是具有活動性,三是綜合性,四是開放性。再次定義了該課程的課程理念,它的設定以引導兒童喜愛生活,學會關懷,積極探究為課程的核心,要求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敬重兒童的權益,讓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使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最終讓教與學植根於兒童的生活。

  課程的設計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三條主線和四個方面構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三條主線分別為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分別是健康安全,生活開心,積極的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三條主線和四個方面交錯,構成了兒童生活的基本層面。從宏觀與微觀共同入手,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此次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進一步修改與完善,是緊跟時代步伐,適應低齡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透過課程標準的更新引導教學實踐做出變革,對於實現加強兒童道德與法治意識的目標具有指導意義。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6

  2022年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標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等。透過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深入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揮。主要總結以下幾點:

  一、新變化

  1、新課標細化了培養要求,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的培養要求。從五年級開始,明顯地看出課本內容增加了許多政治性、歷史性、地理性特別強的知識,六年級上冊的德法課本是法治專冊。

  2、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重點組織三科修訂組對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充實更新,補充了有關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內容,規範了有關表述。

  3、緊密聯絡生活實際

  精選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標誌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和普遍性經驗等,讓學生感受體會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從不甘屈辱奮勇抗爭的近代史到現在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偉大變化,正是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的體現。

  二、新思考

  1、課堂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2、要牢固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透過新課標的解讀,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成長服務。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7

  今天我們道德與法治教研組集體學習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對於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時更新理念

  新舊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積極做教材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二、營造道德課堂

  “德育本身必須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養出有德性的學生。”在課堂上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訊號。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教學任務的達成,還應該表現出卓越的教育倫理品質,讓課堂氛圍充滿尊重和真實,讓每位學生得到公正對待,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四、激發學習興趣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課標的指引下,我們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資源,一定會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8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教育作為基石工程,著力於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此,國家歷時三年進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並於日前隆重發布,為深化義務教育改革賦予了綱領性的教學遵循。筆者認為,要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需做到“三個注重”。

  注重課程素養培養

  新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義務教育新修訂課程標準突出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專案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

  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標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課程育人的系統性、體系化、整體化得以充分彰顯。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關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計了課程在同一核心素養指歸下不同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並透過“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加以實踐性呈現,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閉環鏈條,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培養。

  注重課程融合實施

  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課程融合是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大特點。因此,“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則,《標準》要求“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專案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加強橫向學科間相互關聯、有效配合,突破學科邊界,探索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

  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定,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為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9

  學習《小學道法新課標》收穫如下:

  課程基本理念:課程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他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二)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衝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擬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三)讓教與學植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透過其在生活與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透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與外界環境積極互動而實現的。課程必須根植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絡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0

  1、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

  即引導學生理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

  即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3、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

  即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突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整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相關主題;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突出問題導向。

  4、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

  即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的實踐探究和體驗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5、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即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1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並不系統、全面。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麼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麼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鑑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閒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2

  xxx年8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江西省教育廳組織的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廖洪森教授給我們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塊:修訂新教材的目的和新舊教材之間存在哪些區別。在將近兩天的培訓中,我在洪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透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洪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區域維度、理論維度、個體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於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透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與區別,洪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於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透過洪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洪廖森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3

  8月22日,為期兩天的小學三至六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開始了,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醒大家認真學習,透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並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後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小學階段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透過本次培訓,我對於《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學階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於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我透過培訓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遊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透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群擴充套件。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對於小學生來說,行為合乎規範,要比記住許多該方面的知識、名詞、條例法規更為重要,這門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說出來,而是要他們透過自身體驗、探索、討論和總結後做出來。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從小學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體系和較高的公民道德素養,為他們以後在法治社會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4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主要體現在課程設定的最佳化和“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兩個關鍵概念的提出。死記硬背的填鴨式“硬灌輸”已經不再適用。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將更加註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5

  我認真聆聽了韓震教授的報告,讓我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思政課教師心中要有大局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貫徹五大核心發展理念,不斷改變育人方式,進行跨學科和大單元設計嘗試;改變評價方式,最佳化終結性評價,探索增值新評價,突破紙筆考試評價,發揮評價對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同時,作為思政課老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6

  2022版課標整合了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三個課程標準,按照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各部分內容,使課程標準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和適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7

  牢固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成長服務。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2022小學道法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8

  新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

  優化了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按照學生學習邏輯組織呈現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絡,透過主題、專案、任務等形式整合課程內容,突出主幹、去除冗餘。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範,以及教學改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