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精選20篇)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

  我校自2019年12月開始,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領》的要求和有關檔案精神,為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檔次,加強學校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啟動建立省綠色學校工作。近兩年來,xxx的關懷和領導下,制定並嚴格實施了建立工作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了建立工作,根據《xx省建立綠色學校考核標準》,我校進行了認真的自查自評。現將學校的建立工作和自查自評情況報告如下,敬請稽核。

  第一部分學校基本概況

  河天第一小學坐落在xx之濱、xx之麓,悠悠環川、淵源遠長,創建於民國18年8月(1929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坎坷而輝煌的歷史。校園總佔地面積為230463。學校環境滿目青翠、四季花開、綠樹成蔭,窗明潔淨,寬暢整潔,樹木、花壇與草坪的相互映襯,石頭、假山佈局合理,宣傳板畫與標語,樓層佈置和學生作品展示欄等人文景觀別具一格,人工建築和自然美景得以巧妙結合、相得益彰,營造了一個優雅、舒適的育人環境,真可謂是“校園文化建設日臻完善,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學校先後獲得了“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學校”、“xx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xx省體育特色學校”、“xx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xx市示範學校”、“xx市花園式單位”、“xx市素質教育示範校”、“xx市教育資訊化I類達標學校”、“xx市消防教育示範校”、“xx市文明單位”、“xx市綠色學校”等稱號。

  近年來,學校圍繞“河天一小建立xx省綠色學校”的方案,始終將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師生共同參與美化綠化淨化校園,創造美麗、綠色、和諧的學習環境;以“培養綠色環保素養,建立綠色和諧校園”為建立理念開展系列活動,讓全體學生在傳承、感悟、弘揚、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環保意識、增長知識、鍛鍊才能、激發靈性、陶冶情操、收穫理想。以“小手拉大手”活動把環保教育拓展、延伸到社會,擴大環保教育的社會效應。在建立過程中,我校學生及家長的環保意識逐步提高,環保教育取得初步效果。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實行綠色管理,展望環境發展新圖景

  1.建立領導體制,樹立綠色理念

  一支好的管理隊伍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有力保證。我校歷來重視環保工作,把建立省綠色學校納入到學校工作的總體規劃,並制定學校環境教育規劃,參照規劃每年度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建立計劃,有具體的指標與實施方案,對照評估指標,認真排找差距,分解建立任務,落實建立措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主要成員有政教處、總務處、教務處、教科室、工會、大隊部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並以“責任制”的形式將工作落實到各處室和班主任,大隊部負責行為實踐,開展課外、校外綠色活動;教務處負責各學科環保滲透及環境教育課、興趣小組的正常開展;教科室負責環境教研組有序開展;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各班主任負責環境教育主題活動,形成班級特色。每學期對班級開展的環保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和考核,對在建立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研究予以整改,圍繞“用綠色環境薰陶人,用綠色思想培養人,用綠色行動影響人”的宗旨有條不紊,有序推進。

  2.完善制度建設,做好評價保障

  我校先後出臺了《河天第一小學建立省級“綠色學校”實施方案》,建立完善了一體化的綠色管理制度,如《環保特色班級管理制度》、《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綠色辦公室管理評比制度》、《學科環境教育滲透實施細則》、《學校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制度》等,構成了有效的環境教育網路,自覺地將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結合起來,將建立活動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之中,將環境教育納入了學校整體工作之中。

  3.提倡人人參與,共建綠色環境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班子多次討論研究,將學校經費優先投入到校園環境的重新佈局和改造,並動員全體師生髮揮主人翁精神,人人參與,共同創綠。

  學校定期開展綠色文明科室、綠色文明班級佈置和評比,全校上下積極參與管理,學校領導以身作則,以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影響和帶動師生員工。並倡議人人有綠化地,班班有責任區,採取責任到班,責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體師生形成了“人人有責”的群體意識。值周班級、值日老師、值周領導定期對全校環境進行檢查監督,對問題及時記錄並反饋,採取整改措施。

  幾年來,學校在加強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同時,也重視周邊環境的整治,加強了路面清潔、河道清潔、文化牆的佈置等等,不斷改善校園及周邊的環境,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工作。

  二、聯動課堂內外,探尋環境教育新途徑

  1.課堂——環境教育的傳播陣地

  在建立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環保能力是建設“xx省綠色學校”的重點,將“環保意識”帶到社群,影響社群是難點。為此,我們特地最佳化環境教育課程,使其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和諧性的特點,其結構為:“學科加活動”、“顯性加隱性”。

  (1)開設環境教育課程。我校在創綠的過程中,積極開設環境教育課程,兩週確保一課時環境教育課,排入課程表。同時,根據各科教材的內容和特點,聯絡實際,結合季節,梳理形成學科環境教育的滲透點,做到既規範,又因科施教,因材施教,因時施教。主要讓學生從不同側面和角度豐富環保知識,瞭解人類及人類活動與環境的密切關係,樹立新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價值觀,初步懂得了協調人類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係,從而做到珍惜愛護每一滴水、每一片綠葉、每一寸土地。

  (2)學科教學,全程滲透。我校教師積極利用各學科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制定學科滲透教育計劃,將環保教育整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到各種關於環保的科學知識和社會知識。

  (3)開設環保教研示範課。我校積極開展各學科的校本教研活動,並開設以環保為主題的公開課、研討課和示範課每學期3——4節。

  2.課外實踐——環境教育新課程

  (1)借宣傳載體,營造綠色的教育氛圍

  學校把環境宣傳作為環境教育的切入點,首先我們做到了“五個一”:每學期出好一期環境教育方面的學校櫥窗;每月進行一次環境教育的國旗下講話;班級每學期出刊一期環保主題的黑板報;每月進行一次紅領巾環保知識講座;每週對學校的綠色校園網頁進行依次更新。我們力求學校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每一塊牆壁、每一個走道、每一個樓梯口都會說話,都有溫馨提示,都有教育意義。同時,我們還透過“綠色學校”專欄、“健康教育專欄”和網路向學生宣傳、介紹環保知識,公佈學校最新工作安排,反映各班衛生管理情況等,使之成為學校環境宣傳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2)抓節日契機,開展豐富的綠色活動

  每學期結合植樹節、愛鳥周、環境日、地球日、氣象日等特殊環保節日,定期舉行以環保教育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一是舉辦“我與綠色同行,爭做環保小衛士”一系列創綠主題活動,如:環保繪畫書法現場比賽,環保攝影比賽,綠色黑板報比賽等;二是舉辦“節約、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的青少年科技大賽,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三是學校發出建立“綠色校園”的倡議,舉行千人簽名儀式,用實際行動美化環境,淨化心靈;四是結合創衛工作,開展河天“潔化綠化”志願服務大行動。透過活動增強了我校全體師生的環境意識。

  在6月5日環境日,我校曾多次邀請市“綠眼睛”環境組織陳九彰專家來校為全體師生作保護環境的專題報告,並進行環保知識競賽;也曾多次讓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成員對學生進行了“五水共治,從我做起”、“資源垃圾分類與人類存亡”等講座,同時組織全校師生舉行“爭做環保小衛士”宣誓大會。

  (3)創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的養成教育

  學校的校園衛生環境,是最生動和形象的綠色教材。我校在創綠的過程中,將最佳化校園環境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認真貫徹《學校各項衛生工作制度》,落實了衛生承包制,劃定衛生包某某,將路道、走廊、樓梯、花圃、活動場地等安排到具體班級,落實到具體人員。制訂了衛生檢查評比細則與值周班評分細則,由大隊部牽頭,每天檢查包某某、教室、操場、食堂等處的衛生情況,量化計分,每日公佈檢查結果。實施評比獎懲制,依據檢查記載評比文明班級和文明辦公室,將評比結果與班主任及有關人員的績效掛鉤,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責任心。健全了食堂衛生管理制,成立食品衛生領導小組,確定了食品採購、食品驗收、餐具消毒、汙水處理等專項負責人,分工具體,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4)進社群實踐,開拓環境教育的陣地

  “讓綠色留在校園、走進家庭、走向社會”是我校少先隊組織開展環境教育的口號與主題。少先隊組織結合“創綠”活動,開展和深化環保實踐活動。

  A是以“綠色行動”換取“綠色感動”。在大隊部的統一組織下,透過開展環保小衛士活動這一載體,分成小組深入社群舉行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例如護綠小隊在課餘時間除了關注校園內的綠色植物外,深入敬老院與老人們相互學習有關綠色植物的栽培知識,為路邊的小樹清理垃圾;環境調查小隊有自己的小課題,他們走進社群採訪調查,整理成文,謀出對策。綠色宣傳小隊的隊員們利用課餘時間、雙休日時間到河天街道上過往人較多的地方去宣傳“保護臭氧層”、“遠離毒品,吸菸有害健康”、“水——生命之源”等知識。我校潘婧婧環保設計獲省一等獎;王某某獲得三等獎;王舒涵環保攝影獲省三等獎;夏某某、徐某某同學獲得xx市創衛繪畫大賽三等獎;在“xx市創國家衛生城市小學生徵文”中金敏敏、王某某、程某某獲得三等獎,王某某獲得三等獎;40多位同學獲得區級創衛繪畫、設計、徵文等不同獎項。五(1)《河天居民對塑膠瓶底數字知情情況調查報告》獲開發區一等獎。

  在活動中,除了xx宣傳環保知識,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保護環境外,更多的是我們以自己的綠色行動來換取社群人民的感動再到加入行動行列。(如:大隊部定期組織學生深入到學校周邊社群擦洗廣告牌,清理衛生死角,清撿馬路兩邊的紙屑、食物袋,清掃紅領巾衛某某等公益勞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換來城市的潔淨,到社群開展“綠色我踐行”,引導居民用環保購物袋購物,拒絕白色汙染;),樹立了河天一小學生良好的環境意識和形象。

  這種面向社會,服務社群的實踐活動,為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B是輻射家庭,環境教育的橋樑紐帶

  “綠色德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綠色”所象徵的自然、和諧、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種現代德育觀。我們不僅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綠色德育”的輔導員,成為“綠色種子”的傳播者,成為“綠色校園”的耕耘者;而且規範家長學校,延伸環保教育。為了進一步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增強社會的共同責任感,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讓綠色環保意識滲入到每個家庭,感染每一個家庭形成自覺環保行為。我們主要是透過“綠色家園,攜手共進”的創綠手冊,以各個重大的節日為載體,以“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為主要內容,以每學期每個年段為單位評選出“環保家庭”為評價機制,藉以小手拉大手的活動,要求學生自己要做環保標兵,帶動家庭開展環保活動,讓每個家庭環保的意識都得到提高。同時,學校透過召開家長委員會議,討論制訂河天一小建立綠色學校家庭公約與家庭環保文明行為規範,形成家校共建綠色校園的濃厚氛圍。以定期召開家長會議,致家長一封創綠公開信,以及校園網對家長進行環保知識測試,以小手拉大手的活動等注重家校聯絡的方式,對家長進行環保法的宣傳、執行,引領家庭積極參與環保活動。這樣一批批環境意識高、環境知識不斷充實、環境道德水平逐步得到提升的學生正在成長,他們自覺遵守環保行為規範,並從校園逐漸向家庭、社會輻射,成為建立“綠色學校”的推動力。

  三、發展環境友好,讓校園舊顏換新貌

  1.改造校園環境,提高綠色教育功能。

  從xxxx年至今,我校先後投入四、五十多萬元進行改造,學校對校園綠化及環境設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改建教學樓前兩個花壇為學生休閒園路,園內通道用鵝卵石鋪設,錯落有致,充滿自然野趣;路旁安裝休閒椅,成了師生休息觀賞的好去處;草坪裡安放富有靈性的石頭,安插著從學生中徵集來的愛護花草溫馨提示語;將大廳改造成景觀優雅的“樂某某”書吧;樓道的佈置更為別具一格:一樓為詩之樓,走廊牆壁上掛著“節約糧食,讚歎自然”的詩詞;二樓為畫之樓,主要是展示孩子們以綠色美好的明天為主題的創意畫;三樓為書之樓,張掛的是孩子們的書法作品;四樓為激勵樓,學生原創的激勵語言。同時,各樓層橫樑上分別懸掛“安全伴我行、爭做環保星、學法添修養、禁毒我宣傳、文明享E網”的板塊,綜合樓懸掛了“禮儀文化、鄉土文化、廉政文化和理想文化”的牌匾,學生得到警示教育的同時,也激發了求知慾,達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從而進一步豐富了學校內涵文化。

  2.抓好校園綠化,提升環境衛生管理。

  學校根據街道建設需要,內部排汙管道一律接入街道汙水管理系統。學校附近無汙染源,四周道路清潔。學校設有醫務室,並有專人負責管理,門衛由專業保安日夜輪流班上崗守衛;食堂安裝有油煙分離器,並有專人管理。師生健康、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證,為建立綠色學校提供了物質保障。

  近年來,我們在原基礎上,切實加大校園各班保潔區的管理力度,加強督查,細化各部位保潔的任務和人員分配,確保教學區域全天候整潔,同時透過各種形式向師生員工進行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宣傳教育,在師生中造成愛護公物,愛護校園一草一木的輿論氛圍,積極開展美化校園,亮麗校園的活動,把建立文明校園活動和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的養成結合起來。重視校園花草管理,適時抓好除草、施肥、治蟲、修剪各環節的工作,確保環境淨化、美化、綠化。

  四、致力特色建立,凸顯綠色教育新亮點

  1.班班達標——凸現“綠色德育”效果

  我校將綠色班級達標工作作為建立綠色學校一大特色來抓,要求各班根據省“綠色學校”建立指南、評分標準的精神,按照河天一小小班級創綠達標活動評分的意見開展綠色班級的建立活動,每學年評比一次。各班在創綠過程中均要成立班級創綠小組、提出創綠口號,班級綠色承諾,設立班級綠意角,並能緊緊圍繞大隊部佈置的相關任務,結合有關環保的重大節日,科學有序又有各自獨特風格地開展活動。例如在“植樹節”,活動內容有:“綠意角”的設計評比,在這裡各中隊要成立護綠小隊,認養班級裡的綠化植物;各小隊群策群力收集有關植樹節的資料、圖片整理成某某;利用課外時間去超市或菜市場對市民進行護綠知識調查;小組護綠金點子徵集等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同時,無意間將這種生態意識傳播到社群。我們不強求學生的質量,卻很注重環保意識的滲透,注重普及。就這樣,從學校到班級,從班級到小組,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綠的學校,綠的心靈。這種“綠色行動”已成為我校大隊活動的主旋律,成為學生施展才能的另一舞臺。每個班級開展的創綠過程記錄都會彙集成冊,這一本本厚厚的小冊子是班級創綠的結晶,也是學生環保行為規範的見證,更是學校創綠的亮點。

  2.節約優先,加強師生節能減排意識。

  在日常管理工作過程中,我校把節能減排教育與學科教育、師生日常生活、學校常規、社會公益活動等相結合進行教育,要求全體師生厲行節約,自覺養成節約水電紙張的良好習慣,努力在全校倡導“低碳生活”的良好風尚。①自從開展綠色學校建立以來,我校在每年的水費、電費、油費上的支出節約近幾千元;②建造了水資源有限迴圈利用系統:對校內小河淨化處理,並利用河水澆灌花木、清潔地面、沖洗食堂等需要大量用水的地方,在這方面學校因此每年節約水費近千元;③班級

  個人圖書迴圈使用,學生學會愛惜書,學會節約生活;④實行垃圾分類回收,以添補校園保潔人員工資之用,年節約逾千元;⑤學校還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儘可能使用定時照明裝置或減少照明源數量;⑥針對學校食堂糧食浪費嚴重的現象,學校向學生提出“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的倡議,要求學生節約糧食,減少剩飯剩菜;⑦學校還健全辦公用品購買、領用制度,充分利用校園網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節約使用稿紙、信封和影印紙,一律雙面用紙,對使用過的影印紙儘量進行再利用,執行《舊書報回收制度》,僅這一點每年節約辦公經費近萬元。⑧學校向各家長髮放了“安全接送,節能減排”告家長書,要求上下學路程在1公里之內的家長,家長儘量步行接送。如有要求轎車、三輪車接送的,需要領取“用車說明單”於大隊部留底備案。教師也採取同樣方法。

  3.開心農場,在創造、節約中感悟生命

  在學校操場的西北角有一塊約200平方米的空地,那是學校規劃的教學實踐基地,命名為“開心農場”。我們透過調查、採訪和探索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農耕工具,蔬菜生長的季節性,食品加工方式方法等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在勞動的實踐過程(如撿石頭、拔草、鬆土、播種、維護等),學生躬身體驗農民伯伯的艱辛,感悟糧食的得之不易,從而養成從小珍惜糧食的好習慣,幫助我們更好地實施“光碟行動”。在收果子、糧食加工、品嚐等活動,學生體會勞動所帶來的樂趣,真正實現“陽光成長”。在“愛心義賣我自己種的菜”等實踐活動中,學生體驗農民的生存之道,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心。

  在這裡,學生們有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他們學著節約、學著創造,將科學知識運用在日常的種植活動中,感悟生命成長、感受創造帶來的成就感。他們會主動上網查詢植物如何生長。親手去種植,一點點地澆灌植物,從中獲知腳踏實地做事,帶著責任心做事。

  第三部分建立工作思考

  透過建立工作,對照《xx省綠色學校評估標準》,我們深切體會到:這幾年來的建立過程,就是我校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我校為河天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同時,也看到了當前所存在的問題:

  1.大環境的環保氛圍極差。雖然創衛過後,人民群眾意識到環保,但環境教育尚未達到“全某某”程度,居民素質有待提高,普及綠色觀念任務繁重。些許學生的環保行為在學校堪稱優秀,但離開校園表現就不盡如人意。學校教育如何更好地融進社群,帶動人人參與,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學校周邊環境惡劣,環境衛生很難保持。學校東邊是居民區,西前方是工廠,工廠裡產生的垃圾常直接倒在路邊;另外校內的河流經過居民區通向校外,有部分居民直接將垃圾扔到河中,造成環境汙染xxxxxxxxxx

  2.德育校外基地難以開展。校外教育和社會實踐缺乏制度保障,社會各方面還不能為素質教育提供強有力支援,學生的公益活動、社會實踐等往往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等。

  3.“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習慣難以形成。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學校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工作力度還不夠大,不能僅以“告家長書”形式,必須出臺制度,具體引導師生逐步加以落實。

  第四部分今後的目標和打算

  一、開發校本,探索環境教育新方法

  在環境教材的開發和應用上,要吸收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引進和借鑑國內外優秀環境教材,建設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與我校教育相結合的特色教材。同時,我們希望在走出課堂,開闊學生視野,接觸環保實際,提高學生對環保的感性認識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二、按照“縱向深化,橫向拓展”的原則將綠色教育推向一個新階段

  “縱向深化”是指學校在取得的有關經驗的基礎上,將以學校的具體實際為著眼點,立足於未來,紮紮實實做到以校為本,大力開展校本研究、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的開發。“橫向拓展”是利用一些途徑與方法,繼續對周邊學校及社群發揮輻射 >>>>>>內容過長,僅展示頭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預覽,全文請檢視圖片預覽。<<<<<< 合我校學生特點的,與我校教育相結合的特色教材。同時,我們希望在走出課堂,開闊學生視野,接觸環保實際,提高學生對環保的感性認識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二、按照“縱向深化,橫向拓展”的原則將綠色教育推向一個新階段

  “縱向深化”是指學校在取得的有關經驗的基礎上,將以學校的具體實際為著眼點,立足於未來,紮紮實實做到以校為本,大力開展校本研究、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的開發。“橫向拓展”是利用一些途徑與方法,繼續對周邊學校及社群發揮輻射作用,把更多的人、組織納入綠色教育的陣營,讓更多的孩子從綠色教育中受益。

  環境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每個教師的努力與付出,它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興衰和存亡,保護和改善環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奮鬥,為此我們將繼續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將借這次建立“綠色學校”的東風,在今後的學校環境教育中,一步一個綠色腳印,將環境教育作為我們學校永恆的主題。為了今天,也為了明天,更為了子孫後代,我們決心用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去爭創優秀的綠色學校,為打造“綠色、文明、和諧“的生態示範學校而努力奮鬥。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2

  環境教育對於社會與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我校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把“立足學校,擴充套件家庭,服務社會”作為開展環境教育的基本模式,並提出了“文明、節約、關愛、和諧”八字綠色方針,讓環境教育深入課堂、深入生活,師生同樹綠色理念,實施綠色教育,促進人與環境的相融相和與健康發展。

  一、營造綠色環境,實施人文教育。

  陵陽中心小學座落於舉世聞名的陵陽河文化遺址北側,始建於1956年,1996年正式搬遷到此。學校佔地64畝,總建築面積43290平方米。現有21個教學班,在校生968名。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48名,市縣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20人。

  學校在上級的領導與指導下,學校緊緊圍繞“崇文尚德,以德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確立“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校訓、“民主合作,奮進創新”的校風、“平等寬容,和諧互助”的教風、“善思好問,愉悅體驗”的學風,先後榮獲“市級規範化學校”、“日照市優秀家長學校”、“縣級課堂教學示範校”等近30餘項榮譽稱號。

  二、建立綠色學校,豐盈學校內涵

  (一)健全組織機構,提供物質保障。

  環境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學校重視環境教育,把建立綠色學校納入工作日程。成立建立學校組織機構,由校長任組長,做好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的規劃與實施,並按計劃一步步展開工作,明確任務,責任到人,保證了環境教育在決策、師資、設施和經費上沒有後顧之憂。在全校形成了校長親自管理,分管人員具體操作,全體師生齊動員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專題培訓學習,提升教師認識。

  為了加強師生對環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環境教育的效果,我校透過組織的環境教育專題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從中學到了必要的環境知識和開展環境教育的方法,從而在全校範圍內普及環境教育理念,使學校的每一個老師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發展。

  (三)校園環境典雅,文化環保相融。

  學校佈局合理,校內綠樹成蔭,幽靜恬美。學校注重綠化、美化、淨化建設,校內景觀樹木近千株,綠化面積達5千餘平方米;校園文化建設格調高古,兩座校園雕塑昂揚向上,藤蘿景觀翠綠如蔭;植物園樹木、花草依時令生髮,成為學生實踐活動的樂園;家鄉文化牆彰顯家鄉歷史悠久燦爛,環保牆展示藍天碧水美好願景;學校的兩條主路——尚德路、崇文路,古樹遮日,意韻雋永;教學樓內名人長廊、經典階梯時時啟智、處處育人。形成“兩塑、兩牆、兩路、兩壇、一園、一架”的校園景觀格局。

  (四)開展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素養。

  1、重視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把環境教育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相結合,根據各學科的實際特點,挖掘環境教育結合點,把環境教育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有效滲透。比如在語文課中,《春天來了》、《美麗的小興安嶺》、《海底世界》、《只有一個地球》、《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等課文,聯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數學課中,學生收集身邊的環境資料,並把它們改編成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如“家庭日均使用垃圾袋的統計”、“小區月用電量的粗略計算”、“一億張紙有多厚”等,透過這樣的學習,即提高了學生的環境意識,同時又培養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思品課中,讓學生走進動植物的世界,培養愛護動植物的習慣;科學課中,老師介紹自然現象、各種動植物形態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瞭解大自然;美術課指導學生繪畫,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誦讀文化經典,感悟綠色之美。學校結合新教育實驗中的兒童課程,進行“晨誦、午讀、暮寫”活動時,要求每班學生每天堅持利用早、中、晚各時段的活動中,找尋意境優美之詩詞,進行誦讀、描繪,從中體驗環境之雋美。如學生從《春日》、《詠柳》等膾炙人口的古詩中體會到春天的美好,萬物生長的快意,明白了擁有一個和諧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懂得關愛身邊的一草一物。在“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語句中,明白資源的有限,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課外豐富多彩,行知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不僅滲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學中,而且貫穿於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學校充分利用“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無煙日”、“衛生示範周”、“文明示範周”、“主題活動月”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定期舉辦環保書畫比賽、綠色校園黑板報、手抄報設計比賽,以及徵文、演講等比賽,這些活動順利有效開展,反映了師生們有良好的環境意識,大大促進了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

  (五)開展節能活動,倡導綠色工作。

  1、開展回收活動,回饋班級建設。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為當代的學生更應傳承。“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個道理學生明白不難,但更重要的是讓其付之行動,為此學校要求每個班級為單位,進行日常垃圾分類、收集舊報紙、撿拾飲料瓶桶等活動,其收入用以班級購買圖書;實行圖書、文具、玩具漂流或捐贈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讀過的書籍、不用的文具、玩具進行二次利用,充分發揮其效用,讓學生體驗變廢為寶,節約能源節能過程與意義。

  2、實行節約辦公,倡導綠色工作。學校積極開展節約辦學,做到物盡其用,倡導綠色工作。學校在水、電使用等方面採用層層落實責任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辦法,總務處制訂有節水、節電措施。除正面引導學生珍惜資源外,公共場所的水電使用由後勤專人負責,教室的水電使用由各班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使水電的浪費大幅度減少。教師提倡綠色辦公,多使用電子文稿,做到雙面用紙;合理使用電器,做到人走燈關、儘量少開空調、節約用水等,這些綠色行為,節約學校辦公費用。

  (六)探究環境問題,經歷感同身受。

  1、校外環境探究,宣傳環保意義。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陵陽河汙染源》調查,同學們用行動研究的形式,透過實地觀察、訪問、實驗、思考、做方案、提建議等方式,深刻感受到環境保護的意義。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成立了由四、五、六年級學生組成的課題活動小組,經過細緻的討論,師生共同制定出了課題活動計劃和方案;小組的同學實地考察,調查汙染的程度。經過實地考察,小組成員親身體驗受到汙染的嚴重性。他們寫觀察日記――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環境才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接著採訪附近居民對河水汙染的看法,並整理所收集的意見。小組成員寫出活動日記,整理出活動的小結,並將資料整理後向學校、社會宣傳,加強全民的環保意識。

  2、校內製度規範,做到身體力行。學校制定文明禮儀條規和衛生公約,落實“一衛、兩崗、三無、四淨”制度。“一衛”指綠色小衛士,負責檢查個人衛生;“兩崗”指文明言行監督崗、環境衛生監督崗;“三無‘指室內外無一片紙屑,無一人說髒話,無一人打架;“四淨”是指手、臉、頭髮、衣服乾淨。實行督查員制,督查亂扔紙屑、垃圾和說髒話、互相追打的等違紀同學,做到“兩帶”“四勤”“八不”。兩帶指帶手絹、帶廢紙袋;“四勤”指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髮、勤洗澡;“八不”是指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到垃圾、不破壞綠化、不損壞公物、不說粗話、髒話、不帶廢物品(早點盒、零食袋)進校園。透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形成衛生意識、環保習慣。

  (七)活動提升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綠色代表的是純潔、環保、健康,綠色教育就是要強調培養學生的純潔心靈、文明修養和高尚情操,養成關注、保護、完善人類生存的環境意識、能力和行為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學校主要透過社會活動、環保小組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三個方面的綜合實踐來培養和提高師生的綠色行為。

  1、定期服務社會,宣傳綠色行動。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潔淨校園環境”活動。每年的“環境日”都組織學生對校園進行大掃除,做到室潔角淨;隨時監控學校周邊環境衛生情況,發現髒、亂、差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打掃,並向附近居民提出建議,透過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經過長期努力,環保意識都內化為同學們自覺的綠色行動。

  2、環保小組跟進,室潔園淨花紅。精細校園花草樹木的管理,按區分班管理,負責平時的衛生整平、澆水護理等,透過學生辛勤的勞動,做到草青樹綠花紅。當校園櫻花盛開之時,熱烈的粉紅色便溢滿校園,樹下留下了學生賞花的身影。不久那一樹鮮紅明淨的櫻桃便俏立枝頭,從末出現折花摘果現象。校園裡,綠色小衛士檢查校園,看看地面是否乾淨,提醒同學們說話走路輕點,使全校學生養成了講衛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的好習慣,養成了彎腰撿紙的行為,保證了校園的整潔、安靜。

  3、同步主題活動,內化環保意識。少先隊根據工作計劃,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進行“地球媽媽我愛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6月5日)“低碳節約小公民”、每年的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收穫的快樂”等主題活動,並透過演講、畫手抄報等形式倡導學生綠色行為,內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校園綠意無限,師生共享健康。

  經過不懈努力,全校師生在時刻牢記“文明、節約、關愛、和諧”的綠色行為,學校的育人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隊伍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學生視校為家,養成了良好的環保行為規範,自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園的美化、綠化與淨化。同學們已經把節水、節電、惜糧,回收可利用資源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並且不時的提醒身邊的人,使他們也認識到浪費資源的可恥。從而增強了師生的環境意識,行知環保行為,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文明行為,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校園內教育、人文、知識、綠色如空氣一樣,瀰漫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總之,學校已達到建立市級綠色學校的標準及要求,特提出申請參加第六批市級綠色學校的評審,歡迎各級領導專家到學校指導與評估。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3

  一.學校概況

  我們皋埠鎮中學地處城郊,位於紹興市越城區"銀皋埠",南臨省級風景名勝--吼山,北靠104國道,近枕古運河。學校前身為解放初的樊江小學,1969年始初設初中班,後曾名樊江中學。經過近40年的改造、發展,從最初佔地僅3畝多的"戴帽"初中,發展成今天的"浙江省示範初中"、"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市綠色學校"、"市衛生學校""市青年志願者服務站""市青年文明號"、"區文明單位",學校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現有教職工2800餘人,師資力雄厚。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齊全,現代教學裝置更趨完備。多功能廳、校電視臺演播室、電腦房、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室、校園網站、校園網路管理平臺等現代化教育裝置一應俱全。

  90年代初學校加快舊校改造,學校以此為契機,以建立文明學校、示範學校為載體,集中資金和力量逐步建立一流的教育文化環境,一流的現代教育設施。學校運用審美化、整體化的觀點進行校園環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斷最佳化。匠心構思的校園廣場鋼雕,中心花壇和近百米的宣傳長廊,寓美與張力於一體。從1995年開始實施校園綠化環境教育工程建設,1999年起開展"綠色學校"建立工程。現校園綠地覆蓋面積35%以上,已有近百種花卉樹木。綠樹成蔭,四季花開,滿園綠色,是莘莘學子的理想學園。2001年底被命名為紹興市"綠色學校"。

  二.建立"綠色學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統一思想,進一步提高對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認識

  我們將綠色學校的建立作為提高辦學品位、拓展並深化素質教育內涵的重要環節。緊緊圍繞"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核心,本著"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原則、指導思想落實到學校各項活動中去,融入到學校環境教育的全過程,將知識、踐行和責任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明確建立目標,建立科學的管理機構。

  明確"以環境教育為依託,倡導綠色管理,帶動學校素質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培養素質全面的學生"作為辦學理念,將環境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中。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成立了由校長負責,教務處、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各教研組負責人以及家長、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並把環境教育的具體活動落實到人,責任到人,教務處把好學科滲透關,一線教師負責在學科中實施,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負責環境活動的執行與指導,科學課教師負責環保知識講座,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採取多層次、多角度,抓結合、促滲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進環境教育。

  (三).結合新課程實施,讓"綠色"走進課堂,走近每一個學生。實施環境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基本途徑在課堂。

  1.加強了教師的環境意識,注重提高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對教師進行環境知識講座,利用網路,瞭解新的環境教育資訊。其次,透過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進行"環境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課題研究,從而提高課堂環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學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增加了"環境教育必須有機地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這一指標,保證了環境教育的持久進行。幾年來,我校教師的環境教育意識與能力正在不斷增強。

  2.充分挖掘課程內涵,有機滲透環境教育。學校堅持全面加特色的辦學目標,有計劃地實施了"滲透式"環境教育模式的實踐和研究。據教科室調查顯示,教師能夠按照教材或《學科教學指導綱要》(課程標準)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組織教育,教師對環境教育的興趣越來越濃;與環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學科、社會學科,其環境教育開展得更好;語文學科隨著課外閱讀延伸,"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為主題的文學作品、科技類說明文已漸成閱讀主流。

  在重視"滲透式教學"的同時,著重採用"案例式教學"。透過案例講座、思辯討論、主題班會、利用學校比較完善的現代教育技術裝置以及其他教育媒體,全方位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大自然複雜性、多樣性的認識,培養他們對環境問題進行調研、分析、決策的初步能力,為學生營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臺。

  3.探索"綠色活動"綜合實踐課程。結合新課程實施,已逐步構建起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藝術""人與健康""人與網路""人與創造"等六大版塊為主的課程內容。透過活動與交往,讓學生不僅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而且促使學生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出有效的行動。探索豐富多樣的課程呈現形式,正在開發"案例式校本綠色課程"。

  (四).實施具有校本特色的"綠色德育",提高建立活動和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提高初中學生的環境意識,不僅表現在現代的環境理論、時尚的口號裡,更重要的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技能態度,體現在學生的世界觀、環境觀、價值觀和道德行為中。

  “綠色德育”是我校今年在市規劃立項課題《構建"綠色德育"體系,提高學校德育效果》中提出的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新理念。旨在使"綠色學校"特色的形成、學校德育的內容和途徑等方面有所創新,為學生創設多彩的"綠色平臺",使每一個學生在"綠色活動""綠色實踐"中接受"綠色"的體驗,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諧中發展。使學校環境教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樹立"綠色理念",構建"綠色德育"網路。"綠色德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綠色"所象徵的自然、和諧、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種現代德育觀。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綠色德育"的輔導員,成為"綠色種子"的傳播者,成為"綠色校園"的耕耘者。學校已初步建立起"學校-家庭-社群"三位一體,"領導-教師-學生"層層互動的"綠色德育"網路。

  2、營造"綠色文化"氛圍,創設"綠色德育"情境。在舊校改造、硬體環境建設過程中,學校運用審美化、整體化的觀點進行校園環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斷最佳化。本學期初,更新了所有室內外的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標牌,再造了30餘米的宣傳長廊(原有60餘米),成為校園又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使校園環境更體現出教育性、藝術性、科學性和愉悅性。我們還充分利用學生自編自播的天天播出的"校園之聲"廣播站、校"綠苑"電視臺等現代化教育媒體長期進行宣傳,還組織"文化藝術節","才藝表演""美化教室""美化寢室"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同時強化"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造"的輿論導向,努力為每一個學生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人際環境和心理環境。

  3、豐富"綠色體驗",強化"綠色德育"實踐。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著重抓好"五建",突出"五還"即:建立"綠色班級基地"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校園基地"把創造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家庭基地",把宣傳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社群基地",把參與權交還給學生;建立"綠色社會角色基地",把體驗權交還給學生。政教處、團委、學生會聯合,透過學期系列"學生自主活動"、"共青團綠地認養"、"環保志願者活動"、"小記者校內外採風""參與文明社群建立"等豐富多樣的活動載體,使每一個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心理環境裡,在富有青春朝氣和時代氣息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綠色情感體驗。

  4、細化"綠色評價",凸現"綠色德育"效果。在學校管理中,我們把"綠色體驗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堅持"人文、自然、和諧、民主"的要求,大膽創新,制訂了既有科學性又有激勵性的綠色評價指標,切實轉變傳統的德育觀、評價觀,進一步規範"教育常用語""學生評價用語""推廣使用普通話和禮貌用語",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學校正在開展一系列的"綠色評價"活動,如"綠色班級""綠色寢室""綠色課堂""綠色家庭"的建立和評比,突出團隊精神,營造和諧集體,讓每一個學生在團結、進取、寬鬆、和美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

  (五).初步探索把"綠色理念"滲透到學校管理。

  逐步形成關於"可持續發展學生"的共識。對學校軟硬環境,包括人、環境、財物、資訊在內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合理配置;動員學生、教師、家長、教輔人員都能參與管理和決策的過程,形成愉悅、和諧、民主的教育環境。紮紮實實地開展建立"省綠色學校"活動。共同營造起更加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

  三.對照《標準》自評說明

  根據省教育廳、環保局有關檔案,對照浙江省建立"綠色學校"考核標準和我校綠色學校的建立實際,自查自評如下:

  (一)建立綠色學校的管理(30分,自評30分)

  1.學校經過二輪的綠色學校建立活動,建立了務實性的環境教育管理工作小組和爭創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制定了明確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

  2.在學校分年度教學計劃中都以學校工作目標納入計劃中。2001年在成功建立"市綠色學校""省示範初中"的基礎上,又主動規劃建立省綠色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基礎知識及綠色學校的各項標準的學習培訓,具體措施落實。

  3.學校按年度制定環境教育活動計劃,根據初中三個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選擇與他們密切相關的學校、家庭及周圍環境中有代表性的具體環境問題案例,開展生動有益的教育活動,如環境科普宣傳、校外考察訪問、環保知識競賽、綠色志願者行動、探究性活動等。這些活動都能體現生動性、層次性、直觀性和有效性,從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環保能力。由政教處團委以及領導小組對活動進行考核,並納入班級量化考核。是建立活動持久開展。

  4.我校從改擴建以來,就把環境建設放在首位,一期綠化就投入20多萬元,著力營造校園互動式教育環境。以塊化與綠帶相結合的多樣佈局,美化、綠化校園。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構築美育效能。綠色資產在不斷增值。有以吼山風景區果園為主的綠色教育基地和勞動實習基地,建立了校園花木檔案,編制花木名錄,給校園所有花木命名樹牌,成了很好的課程資源。

  5.環境教育與所有的課程有關。學校積極做好結合與滲透環境教育的指導和研究,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在自然學科、思想政治課、社會學科、語文學科中具體落實環境教育內容。組織環境教案觀摩、評比。利用校園網路,暢通訊息渠道,共享資源。

  6.從1996年來,特別是建立市綠色學校以來,學校更注重資料的積累,原始記錄都歸入學校檔案,集中管理。

  (二).建立綠色學校的效果(70分,自評68分)

  1.我校的環境教育主要採用"學科滲透"和"活動結合"的方法進行,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環境教育列入學校素質教育中,環境教育內容有教案、有說課、有講評,各學科教師積極最佳化教材中環境教育內容,教學中方法靈活、形式多樣學習效果明顯。積極開展環境教育教研活動。

  2.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要使學生掌握環境基礎知識,除了透過有關課程教學之外,還必須進行深入淺出的培訓和教育。學校多次邀請鎮、區的有關行家來校作環保、食品衛生、防疫等專題講座。學校還多次組織了"綠色伴我行""我和環境""告別陋習"等主題班會,還舉行"我愛校園"的演講、徵文比賽,開通"綠苑"校園廣播電視臺。諸多的宣傳教育,促使學生切實掌握環境基礎知識和環境保護的基本能力。

  3.學校利用"青年志願者服務站""青年文明號""紹興晚報小記者站"陣地,在校內成立了"綠色志願服務小隊"等環保社團,團委、學生會成立了"綠苑"之聲廣電臺,自然科學教研組組織了"環保科技活動小組"。創辦〈金牧場〉校刊8期。開展以環境科學、環境保護為題材的攝影、繪畫比賽5次,使學生受到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

  4.學校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綠色德育"工程的啟動,使建立活動又有了新的抓手。學校一直來開展班級量化考核,綠色班級、綠色寢室評比指定,實施愛校公約、衛生公約,美化綠化教室、寢室,把綠色行動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緊緊的聯絡起來。幾年來的"示範初中"建設,已促使學生良好的環境、衛生、文明意識,環保行為已漸成風氣。

  5.學校佈局相對合理,綠化率在35%以上。新教學大樓、綜合樓、餐廳都有設計部門負責設計,校園環境做到了綠化、亮化、美化、淨化。針對學校住校生多的特點,經常性地開展節電、節水、垃圾減量分類處理的教育,食堂禁用一次性木竹筷,使用校園"一卡通"。學校設有四隻廢物回收箱。

  6.目前學校使用由小舜江水廠輸送的自來水,學校生活廢水均進入排汙溝,建有男女廁所10個,水衝式蹲坑。教室、校園一日三掃分割槽包潔,在教學樓過道放置垃圾筒,寢室衛生一日三查,定期消毒、滅害。學校成立了膳管會,食堂設施一流,有衛生許可證、衛生防疫證,用蒸汽蒸飯,所用鍋爐安全合格,煤煙採用高煙道處理。

  (三)建立綠色學校,特色教育、管理創新、獲獎情況(加分部分分值待定)

  1.課題研究方面:已立項並正在實施的市級課題《構建"綠色德育"體系,提高學校德育效果》,學校課題《綠色學校建立與人的全面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教師有關環境教育論文:涉及到環境教育的有關論文區級以上獲獎累計21篇,在市級以上報刊雜誌公開發表累計7篇,其他教師發表的文章。

  3.學生有關環境教育、環保作品、比賽等獲獎:如以環保為題材的舞蹈《鶴之舞》獲區文藝匯演一等獎;柳曉華同學獲省中小學"崇尚科學,挑戰未來"讀書活動徵文比賽二等獎,魯雪芳等6位同學在越城區中小學生"告別網咖,爭做合格小公民"徵文比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出版了青青校園《銀埠情結》一書;《紹興晚報》以及校刊《金牧場》中有關環保的作品,累計發表作品50餘篇。學生參加環保知識競賽、徵文等活動獲獎18人次。

  4.被命名為2002年"青年文明號"、"青年志願者服務站"。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4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保護環境,教育為本。幾年來,我校為了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的戰略,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營造一流的育人環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各級環保部門的指導以及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扶持下,全體教職工同心協力,以爭創“綠色學校”為契機,加快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把環境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組織、計劃、人員、經費四落實。參與環境教育的師生從少數到多數,活動內容從單一到多樣;觀念認識從模糊到清晰;活動空間從學校到社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今,我校有一個強有力的環境教育領導班子,有一支熱愛環境建設,積極參加環境教育和活動的師生骨幹隊伍,學校環境教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環境教育的特色。

  重視環境教育,形成環保氛圍1、成立機構,計劃和方案的實施得以保障:

  1、學校領導非常重視環境教育,把它作為工作的重點

  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建立計劃和實施方案,並做好每學年、每學期環境教育工作計劃,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成效、有總結。同時還成立環境教育領導小組,由教務主任和相關學科教研組長組成,具體執行領導小組制定的計劃,安排好活動,開展社會實踐,進行學術研究和經常性研討學科滲透等工作。幾年來,我校在環境教育實踐與探索過程中注意教學要素的建設,教育氛圍的營造,依靠一支熱心環境教育的教師隊伍,做到環境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2、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主渠道

  學校專門開設環保課程,但並不拒絕其他部門提供的環保教材,做到採用跨學科課程的教學法,推動了環境教育的發展。學科滲透教育是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重點,因此我校由教務處牽頭組織各學科進行環境教育滲透,各學科根據各自的特點,積極在學科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3、成立興趣小組,張揚學生個性

  為了培養學生環保興趣,生動活潑地開展環境教育,學校成立環境保護興趣小組,由一名教務主任分管,三位生物老師具體負責。環境教育不搞假、大、空,我們從身邊事說起,從小事做起,讓學生在喜聞樂見中接受教育。學校從平面綠化向立體綠化延伸,做到遠近高矮各異的多層次綠化景象。利用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綠化環境的教育,各班團支部包塊認養花草樹木,掛牌設崗,精心養護。初一、初二少先隊員也發出了"我們和小樹苗一起成長"的口號。學校因勢利導,引導了學生把興趣放到周圍環境的瞭解和認識上,從而培養了環保意識,增長環保知識。

  4、雙管齊下,活動競賽並舉

  學校透過專題講座、各種教學的滲透、社會調查、各種課外活動等,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義務感,逐步養成為維護環境而約束自己行為的自覺性和與破壞環境的行為作鬥爭的勇氣。我校於每年都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有些同學以環境為主題,用小品、相聲等文藝表演形式,表達對生存環境的關注和保護環境的願望,達到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各教研組、各年級也舉辦了各類專題教育活動,在初一年學生中開展“愛鳥周”活動;每年的3月12日,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結合“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環境日”、“地球日”、“水日”等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綠色生活行動”,提倡自覺節能節水,購買綠色產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膠袋,清除白色汙染,分類回收生活垃圾,拒食野生動物等。透過開展這些活動,使學生牢固樹立環保意識,促進學校環境教育的全面實施。我校把“環境教育”列入德育工作內容,狠抓環境課程,包括塑像、名人畫像和優美校園等物質空間層面,管理隊伍、評價制度和量化評分等組織制度層面,學風、教風、校風以及百高精神等文化心理層面,使之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應。學校政教處、保衛處、團委會、學生會聯合制定了關於“環境教育”的一系列規範養成制度,在愛勞動、講衛生、護公物、守法律等方面加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團課、年級會、班會,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國情、市情、校情教育,積極營建“百高是我家,環境靠大家”的家園意識,以環境教育為突破口,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同時將競爭機制引入意識的培養之中,在年級與年級、班級與班級之間開展各類評比:如實行衛生區班級輪值制,化零為整,責任到班;實行衛生評比,讓“流動紅旗”在教室重新飄起來;在初中部開展“植綠、護綠”競賽活動等,從而在全校範圍內掀起“綠化校園、美化校園”的熱潮。在這種潛移默化中,今天百色高中,人人以自覺保護環境為己任,人人以爭創“綠色學校”為目標,營造“花園式”校園,爭創“綠色學校”,是全體百高人孜孜以求的目標。

  5、延及校外,輻射社群

  我校多層次的環保教育活動,不僅僅侷限與校內,現已輻射社群,並形成一種制度。我校積極開展“綠色社群”聯建活動,以百色市城鄉路文化區為試點,動員社群內各路專家、人士各展所長,宣傳環境保護,出謀劃策;展示家庭節能節水好方法,推廣綠色產品,回收廢電池;開展的家庭廢物或閒置物品集中交流和扶貧幫困活動;種植“愛心樹”等。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環保教育是學校科技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將繼續努力為美化和綠化環境創造更好的條件。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5

  我校繼20xx年被命名為“揚州市綠色學校”以來,一直持續開展環保知識宣傳教育系列活動並對校園規劃進行了完善,對照省“綠色學校”評估要求,我校對近年來的校園建設和環境教育工作,進行了認真全面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學校概況:

  我校創建於19xx年,歷經90多年,積澱著深厚的人文底蘊。三易校址,目前校舍於19xx年再次新建而成,佔地近30畝,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綠化面積達5600平方米,整個校園佈局合理,整潔美麗,環境宜人。現有26個教學班,1345名學生,共有56名教職工。

  近年來,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傳承古校文明、道德精神的同時,不斷加強環境教育,增強師生環保意識,取得較為可喜的成績:19xx年以來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揚州實驗小學、揚州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揚州市少先隊基礎建設達標鄉鎮、揚州市優秀家長學校、揚州市紅領巾示範校、揚州市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實驗學校、高郵市優秀學校、高郵市綜合督導優秀學校、高郵市紅領巾示範校等光榮稱號。

  工作回顧:

  一、明確目標,措施到位。

  近年來,我們廣大師生深刻地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不僅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和興衰,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而且這與我們每一個人都密切相關。保護和改善環境,取決於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奮鬥,不懈努力。兒童和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祖國的明天靠他們去建設,優美的環境靠他們去創造。從小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這既是少年兒童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我們進行環境教育的總體目標。為此,學校狠抓措施的落實,平時做到定期出好環境教育宣傳專欄、宣傳手抄報,定期安排學生閱讀環保教育書籍。同時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新苗電視臺”在有關環保節日前後(如植樹節、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進行環境保護的專項宣傳,並適當地開展了一些主題活動。

  二、注重探究,多途教育。

  1、加強環境教育課程的開發和管理

  每學年初,我校能根據課程計劃及目標要求,制訂了環境教育工作計劃,並且在部分年級按一定的課時比例,將環境教育納入到地方課程中,專門徵訂了《環境教育》教材,配備環境教育教師,把環境教育課程管理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做到了課程化、制度化、規範化。

  2、積極地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僅僅靠一堂環境教育課,難以完成既定的目標,更難以奏效。因此,我們嚴格要求各科老師在各學科教學中,努力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尤其是在語文、社會、自然、勞技等學科中,做到滲透自然貼切,內容通俗易懂,學生容易接受。如教《只有一個地球》、《黃河》這些課文時,我們不僅完成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進行很好的生動的環境保護與教育課,課上師生透過課前收集來的有關地球的資料,由淺入深地講述了保護地球,保護母親河的意義,讓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積極踐行環境教育社會實踐課程

  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了環境保護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結合植樹節,組織開展了“我為校園添片綠”、“我為校添筆彩”等活動;針對農村不講衛生的一些陋習,組織開展了“我是環保小衛士”、“環保知識競賽”等主題班隊會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一些家庭的、學校的、家鄉的、祖國的環境保護常識,而且逐步擴大了認識環境的視野,初步瞭解環境保護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意義,我們還透過走出校門踏青、秋遊等形式,走出課堂到家鄉的環境中走走、看看,讓他們感受家鄉的環保與發展,從而增強了他們觀察環境、認識環境、改善環境、適應環境的能力。學校少先大隊還創辦了少兒自辦讀物——《綠色小詩社》、《綠色童謠》等期刊,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場所、互動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

  三、校外活動,深化教育。

  開展環境的實踐活動,既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途徑。平時,我校在校內課堂教育的基礎上,正確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環境保護活動。我們還透過廣播、閉路電視、圖片、櫥窗、自辦小報,開展環境教育宣傳活動;利用節假日,成立了“環保假日小隊”,組織學生走上街頭,走上社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我為向陽河通通氣”、“我給牆壁擦擦臉”、“大家一起來種樹”、“我與小鳥做朋友”等活動,不僅養成了他們熱愛勞動,自覺保護環境的習慣,還對他們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愛大自然的愛心教育以及環保觀念的啟蒙教育,增加了保護環境的應有的道德和責任感。

  四、明確職責,注重實效。

  在環保系列教育中,我們採取由學校校長室、教導處定期對教師、學生開辦環境教育講座、印發資料、定期培訓等形式,提高師生環保知識與理論,並透過環境課程的設定,在其它學科中加強滲透等,做到認真教好環保課,學科滲透有效果,注重環境教育的普及和推廣,使每一位師生都有了愛護環境的意識。並積極提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做起,為環保出一份力,為周圍環境的淨化、美化盡一份責。幾年來,廣大師生逐步養成自覺維護周圍環境的習慣。不亂丟、亂吐、亂寫、亂畫,不損害花草樹木,不傷害蟲、益鳥等野生動物,自覺節約資源能源。同時,學校還組織廣大師生積極參加上級有關環保、綠化、衛生等方面的競賽,在環保徵文、科技製作、書畫比賽中正常有多人次獲獎。20xx年吳書濤同學的作品《海底世界》在全國少兒書畫競賽中獲三等獎。20xx年4月,在江蘇省第二屆《走進綠色》少兒書畫競賽中,我校有16名同學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學校榮獲組織獎。

  五、加大投入,美化環境。

  1、積極籌措資金,努力搞好校園綠化。自99年新校園建成以後,我們對校園建設進行了認真構思,首先確立了“一次性規劃,分步驟實施”的總體設想。對校園環境佈局進行了總體規劃,並逐年進行了種樹、植草、栽花等綠化、美化等工作,目前綠化面積達5600多平方米。同時,還注意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做到了校園建設有新意,環境裝點有內涵。點點滴滴相映成趣,方方面面皆能生輝。

  以校風引導:“團結文明,活潑向上”的校風,不僅引導師生共同創造和諧的育人環境,而且激勵大家努力創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以綠化陶冶:百草園內,怡情益智,在校園內種植花草樹木,既陶冶了兒童的情操,又增長了兒童的知識。種花滋草,寓情於景,確實起到讓每株花草說話的作用,自然此時無聲勝有聲。草的耐性、花的靈情,輔之精當說明,讓學生自己去揣摩、體會,學生從觀賞學到很多很多的知識。

  以美化溫馨:美化、香化學校環境,融知識、情感、育人於一體,使環境富於較高的知識含量,使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陶冶、薰陶作用。

  以愛國激情:地圖面前,放眼世界,在校園內的牆壁上張貼了兩幅陶製地圖,讓學生從小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從小立下走向世界的志向。櫥窗畫廊,增知展才,學校開闢櫥窗畫廊,既有知識介紹,又有學生自己的作品展覽,讓學生在這裡學習,在這裡展示。

  學校精心裝點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從不經意中得到了美的教育,讓學生在綠化、美化、香化的自然環境中,感受到人文氣氛,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教育。

  2、狠抓衛生管理,嚴格控制不良衛生狀況和環境汙染。

  衛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我校師生的健康安全,關係到許多家庭的幸福安寧,我校時時刻刻繃緊衛生安全這根弦。對校園的淨化、教室的整潔,廁所的潔淨,尤其是飯堂的衛生管理做到反覆抓,抓反覆,發現隱患立即解決,堅決做到嚴禁發生任何衛生安全事故,百分之百的保證師生身體健康。

  今後設想:

  回顧我們的工作,我們雖然在環境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還須進一步努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做到: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師生環保教育力度,增強師生的環保意識。

  2、進一步加強環境教育的廣泛開展,發揮環保“大教育”功能,真正做到人人參與,爭做“環保衛士”。

  3、進一步加強環境教育的深入研究,求實求效求質。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6

  我校自20xx年12月開始,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領》的要求和有關檔案精神,為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檔次,加強學校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啟動建立省綠色學校工作。近兩年來,學校在市區教育局與環保局的關懷和領導下,制定並嚴格實施了建立工作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了建立工作,根據《浙江省建立綠色學校考核標準》,我校進行了認真的自查自評。現將學校的建立工作和自查自評情況報告如下,敬請稽核。

  第一部分學校基本概況

  河天第一小學坐落在東海之濱、羅山之麓,悠悠環川、淵源遠長,創建於民國18年8月(1929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坎坷而輝煌的歷史。校園總佔地面積為23046㎡,建築面積8877㎡,綠化面積4718.5㎡,綠化率達90%以上。學校環境滿目青翠、四季花開、綠樹成蔭,窗明潔淨,寬暢整潔,樹木、花壇與草坪的相互映襯,石頭、假山佈局合理,宣傳板畫與標語,樓層佈置和學生作品展示欄等人文景觀別具一格,人工建築和自然美景得以巧妙結合、相得益彰,營造了一個優雅、舒適的育人環境,真可謂是“校園文化建設日臻完善,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學校先後獲得了“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學校”、“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浙江省體育特色學校”、“溫州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溫州市示範學校”、“溫州市花園式單位”、“溫州市素質教育示範校”、“溫州市教育資訊化I類達標學校”、“溫州市消防教育示範校”、“溫州市文明單位”、“溫州市綠色學校”等稱號。

  近年來,學校圍繞“河天一小建立浙江省綠色學校”的方案,始終將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師生共同參與美化綠化淨化校園,創造美麗、綠色、和諧的學習環境;以“培養綠色環保素養,建立綠色和諧校園”為建立理念開展系列活動,讓全體學生在傳承、感悟、弘揚、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環保意識、增長知識、鍛鍊才能、激發靈性、陶冶情操、收穫理想。以“小手拉大手”活動把環保教育拓展、延伸到社會,擴大環保教育的社會效應。在建立過程中,我校學生及家長的環保意識逐步提高,環保教育取得初步效果。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實行綠色管理,展望環境發展新圖景

  1.建立領導體制,樹立綠色理念

  一支好的管理隊伍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有力保證。我校歷來重視環保工作,把建立省綠色學校納入到學校工作的總體規劃,並制定學校環境教育規劃,參照規劃每年度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建立計劃,有具體的指標與實施方案,對照評估指標,認真排找差距,分解建立任務,落實建立措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主要成員有政教處、總務處、教務處、教科室、工會、大隊部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並以“責任制”的形式將工作落實到各處室和班主任,大隊部負責行為實踐,開展課外、校外綠色活動;教務處負責各學科環保滲透及環境教育課、興趣小組的正常開展;教科室負責環境教研組有序開展;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各班主任負責環境教育主題活動,形成班級特色。每學期對班級開展的環保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和考核,對在建立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研究予以整改,圍繞“用綠色環境薰陶人,用綠色思想培養人,用綠色行動影響人”的宗旨有條不紊,有序推進。

  2.完善制度建設,做好評價保障

  我校先後出臺了《河天第一小學建立省級“綠色學校”實施方案》,建立完善了一體化的綠色管理制度,如《環保特色班級管理制度》、《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綠色辦公室管理評比制度》、《學科環境教育滲透實施細則》、《學校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制度》等,構成了有效的環境教育網路,自覺地將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結合起來,將建立活動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之中,將環境教育納入了學校整體工作之中。

  3.提倡人人參與,共建綠色環境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班子多次討論研究,將學校經費優先投入到校園環境的重新佈局和改造,並動員全體師生髮揮主人翁精神,人人參與,共同創綠。

  學校定期開展綠色文明科室、綠色文明班級佈置和評比,全校上下積極參與管理,學校領導以身作則,以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影響和帶動師生員工。並倡議人人有綠化地,班班有責任區,採取責任到班,責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體師生形成了“人人有責”的群體意識。值周班級、值日老師、值周領導定期對全校環境進行檢查監督,對問題及時記錄並反饋,採取整改措施。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7

  雙鴨山市田家炳中學是雙鴨山市一所市級示範中學。由於香港實業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無償捐資250萬元助學,為感念先生之盛德義舉,遂決定以先生名字為學校冠名。學校現有學生1160人,教職工188人,專任教師138人,其中副高階職稱以上專任教師90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65.3%,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102人,具有碩士學位或碩士研究生結業的共38人,國家和省級骨幹教師24名。在省級以上教學比武和學科競賽中榮獲大獎的有20餘人,有兩位教師榮獲曾憲梓基金獎。有40餘篇教育論文、教育論著在國家和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120餘人次的200餘篇論文、科研成果在國家和省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學術評比中獲獎。7人被評為“市級課改最佳教師”,7人被評為“市級課改最佳新秀”。

  為了加快學校的發展,市政府決定投入5000萬元興建新校區。xx年,一期工程竣工並順利實現學校搬遷。新校區位於雙福路中西側,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學校擁有教學樓、藝術樓、宿舍樓、食堂、標準的田徑場地、籃球場、排球場、浴池、超市,配備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美術畫室、音樂琴房、階梯教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固定資產6000萬元。

  近幾年,學校把環境改造、環境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工作議程。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努力增強全校師生的環境意識。學校確立了建立省“綠色學校”的目標,做出關於建立省“綠色學校”的決定及建立要求,開展了一系列建立活動。

  科學有效的管理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

  1、成立了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親自負責組織指導

  師生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和環境淨化的檢查評估活動。

  2、學校領導班子每學年初都要例會研究制定環境教育的規劃。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有檢查、有總結。

  3、學校領導把環境教育列為學校主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常注重優美整潔的育人環境,能使師生產生寬鬆平靜的心理狀態和崇高遠大的美好情懷,有利於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二、資料積累較為齊全

  學校積極透過各種渠道,收集和積累了有關環境教育資料,包括上級下發的各類檔案,工作計劃、總結,有關環境問題的論文,學科滲透教案、圖片、錄影等。此外,學校還訂閱了環境教育書刊。

  三、利用學校自身設施進行宣傳教育

  學校特設有環境教育宣傳欄,環境衛生公佈欄、評比欄;各班也有相關的宣傳牆報;環保宣傳標語遍佈整個校園,校廣播站定期報道一些有關環境保護常識,宣傳美化、綠化校園,愛護學校一草一木的教育活動。校團委還組織了以環境為內容的有獎徵文,美術畫展比賽等活動。總之,學校積極透過各種設施方式全面進行宣傳教育。

  四、接受環境教育

  學校領導以及任課教師定期參加省、市環境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學習,出席環保部門組織舉辦的各類講座、會談,這一舉措極大提高了師生的環境教育意識。

  形式多樣的課內、外教育

  一、課內教育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充分挖掘和開發各學科教材中環境資源,把環境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學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穿插環境教育內容,發揮素質教育學科主渠道的作用。如地理教學中開展《水資源的利用》研討課題活動,並讓學生一起參與,在課堂上進行研究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水資源的寶貴,更加珍惜日常生活用水,收到較好的效果。同時,透過課堂學科滲透的教育,學生能以主人翁的態度熱愛自己的校園,能較好的維護校園綠化環境設施。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8

  一、學校概況

  連雲港市臨海路小學始建於1932年,是一所歷史悠久、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市實驗小學。學校位於連雲港港口,依山傍海,佔地面積4281平方米。校內法桐青翠,雪松長青、鳥語花香,清新怡人,是一座花園式學校。 學校現有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42人,教職工41名。校內設有校園廣播系統、影片監控系統,實現了電子白板班班通,建有軟體製作室、網路控制中心、學生電腦室、音樂室、美術室、儀器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體育器材室、衛生室、校史室等各專用教室,配有籃球場、排球場和乒乓球活動場地,能基本滿足學生活動需要。

  二、具體做法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的綠色學校建立工作,涉及到學校教育教學、校園環境管理等各個領域。為確保建立工作順利開展,近年來,我們從增強師生環保理念入手,採取組織領導、制度建設、宣傳教育、環境滲透、環保競賽、社群實踐多管齊下的辦法,使綠色建立卓有成效。

  (一)加強領導,健全制度,紮實推進學校創綠。我校於2008年12月被連雲港市環保局、教育局命名為市級綠色學校。自2010年初啟動省級綠色學校建立以來的三年間,我校高度重視建立工作的組織管理,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建立工作領導小組,適時成立了建立辦公室、環境教育組、創綠活動組、宣傳材料組和環境建設管理組,明確職責,分工落實,並建立工作納入了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列入了學校、處室、年級、教研組的教育教學計劃,建立了全校性的工作執行和管理機制,形成了師生共同參與、上下齊抓共管的建立格局。 為確保建立落到實處,我校健全並落實了《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建立工作制度》、《建立工作目標管理制度》、《校園環境管理制度》、《校園綠化管理制度》、《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度》、《校園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校園節水節電節約紙張管理制度》和水氣聲渣汙染控制制度、措施。

  (二)學科滲透,增長知識,強化師生環保理念。為此,我校主要做了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學科滲透計劃。學校教學計劃、教研組教研計劃、備課組活

  動計劃中都包含了學科環境教育的滲透內容,提出了明確的學科滲透要求。二是研究教材,篩選環境教育知識點。各教研組在制定計劃前明確分工,篩選彙集環境教育知識點,列印分發,使教師在教學中能有的放矢。三是開展學科滲透評比。三年間,我校多次開展環保教案評比、環保優質課評比活動,促進了知識教育與環境教育的有機融合,增強了教育效果。四是搞好日常抽查。為增強學科滲透實效,我們還透過抽查教學計劃、查閱備課本、聽課評課等途徑,檢查環境教育的學科滲透情況。

  (三)活動滲透,拓寬視野,增強環境教育實效。一是與綠色德育教育活動相結合。“綠色德育”並非簡單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綠色”所代表的自然、和諧、人文等思想的德育觀。近年來,我校積極探索綠色德育教育模式,努力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的育人環境。利用“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宣傳環保知識,滲透環保理念;利用環保主題班隊會、板報、櫥窗、校園廣播、電教多媒體裝置,全方位地傳播環保知識。我們尤其注重校園網路建設,在學校網站開闢了“綠色學校”專題,重點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教育學生自覺節水節電節約紙張、不吃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減少白色垃圾汙染、多走路少坐車,引導學生參與植樹護綠、愛鳥護鳥、垃圾分類。二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近年來,我校相繼在“環保興趣小組”的學生中開展了“別了,超薄塑膠袋”、“讓噪音遠離我們”、“環保小製作”、“巧手利用廢物”等綜合實踐活動,效果良好。三是與環保競賽活動相結合。近年來,我校開展了“共創美麗校園”演講比賽,舉辦了環保主題的手抄報、繪畫比賽,開展了校園“美中不足”發現之旅活動,給樹木掛上知識卡活動,以“環保知識”、“愛鳥周”、“綠色的地球”、“綠色的家園”為主要內容的黑板報評比,班級環境衛生、節約能源評比,將節約水電、班級衛生、垃圾分類納入評比內容,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四是與紀念日集中活動相結合。學校利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水日和植樹節、愛鳥周等,圍繞主題,組織“環保宣傳員”、“環保小衛士”到街道、社群開展宣傳,組織清掃“七一廣場”、清除白色垃圾、保護母親河等活動,發出“致學生家長的環保倡議書”,擇時向家長展示學生“廢物利用小製作”,喚起社會共鳴,營造人人關心環保、個個愛護環境的濃郁氛圍。五是與社群環保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生們經常利用紀念日,走出校門,散發環保資料,宣傳環保知識,

  制止汙染行為,擦洗街道護欄,清掃衛生死角,澆灌路邊花木,當好愛護花木宣傳員和小“保鏢”。

  (四)環境滲透,最佳化育人氛圍,打造校園生態亮點。我校十分注重校園環境建設,千方百計打造校園生態亮點。校園環境優雅。步入臨海路小學校園,人們無不被花香、草香、書香所吸引:搖曳生姿的花木,雅緻寫意的草坪,組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和諧與自然,似乎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了靈性的墨香,彷彿空氣中也充盈著淺唱低吟。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凸顯在辦公樓的外牆上,學習園地、名人警句、格言、師德師風、重要規章、師生書畫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剪影、可圈可點的學生範文、字畫張貼在文化長廊。激勵類、警示類、環保類、安全類標語在樓道、梯間隨處可見。生態文化、教室文化、寢室文化、樓梯間文化、走廊文化、餐廳文化、廁所文化等校園文化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玲瓏的水池、蜿蜒的小路相映成趣,品種繁多的植物鬱鬱蔥蔥濃郁的文化氛圍浸染著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一年四季處處芳草青翠,綠樹成蔭,鮮花豔麗,果實飄香,鳥兒鳴唱,真正做到了鳥語花香。優雅的校園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給人們帶來了美的感受和無窮無盡的樂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學校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多年來,我們一手抓校園綠化美化淨化,一手抓節能減排,使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在我校已變成現實。校園水、氣、聲等主要環境質量全面達標,我校從未發生一起重大環境汙染事故和重大人身傷害事故。“少扔一片紙屑,淨化一次心靈”、“捐出一張廢紙,奉獻一片愛心”、“節省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儉一滴水”,每一項倡議都得到了師生們的積極響應,隨手關燈、擰緊水龍頭、紙張雙面使用、垃圾分類處理、廢物回收利用,等等,已成為大家的踐行準則。

  三、主要成效

  省級綠色學校建立三年,我校累累碩果,主要表現在:

  (一)師生環保意識日益增強。我校透過召開動員大會、建立節約型校園、加強校園環境管理、舉辦環保主題班隊會、組織開展環保競賽、環保教案評比、環保優質課評比、環保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既增強了師生的環保理念和踴躍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又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師生全員參與生態環保行動、投身綠色建立的參與率。我校“建立綠色學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的師生初步了

  解了可持續發展基本理論、環境科學基礎知識,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建立綠色學校的目的意義。師生關注校園、社會、家庭的環境問題。近年來,我校先後發放了《“加強環境保護倡導生態文明”社群問卷調查》、《“踐行低碳環保倡導生態文明”家長問卷調查》、《關於秸稈禁燒告學生家長書》、《致學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和《學生家長建立綠色家庭承諾書》,把加強與社會、家庭聯絡溝通的過程變成師生全方位關注環保、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呵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過程。在建立綠色學校活動中,廣大師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融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校園建設的大潮之中,時時關注環保,事事想著環保,人人愛護環境,個個保護環境。

  (二)師生環保行為業已形成。學校積極倡導並踐行綠色消費,不使用對環境汙染嚴重、對師生身心健康有害的產品,不使用或儘量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不使用超薄塑膠袋購物。師生自覺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紙張、節約糧食;自覺愛護花草樹木,不折損花木、不踩踏草坪;自覺愛護環境衛生,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瞭解並掌握了垃圾分類處置的基本方法和要求,養成了維護環境衛生整潔的良好習慣;自覺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傷害、不食用應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不破壞野生植物的生長;自覺參與學校、社群、社會的環保公益活動,參與率達到99%。2012年6月,我校被連雲區教育局命名為無煙學校,在校園顯著位置設定了禁菸標誌,教師戒菸率達100%。

  (三)學校環境教育成果豐碩。三年來,我校先後榮獲全國少兒美術教育示範單位、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防震減災示範校、江蘇省書法特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連雲港市綠色學校、連雲區環境教育先進集體等20個國家和省市縣級榮譽。我校教師受縣以上教育、環保等部門表彰十多人次,在市級以上報刊、會議、網站上發表(交流)的環境教育及科普論文、環保教案等14篇,獲得環保類獎項5個,有多位教師的環境教育教案、論文獲獎。50多名學生的近百件作品先後在省、市、縣的環保徵文、環保主題班會、演講、小製作、繪畫比賽和藝術系列現場比賽中獲獎。2012年6月10日,江蘇電視臺《生態與環境》節目組及《連雲港日報》社專題採訪我校綠色學校建立的經驗做法。

  (四)校園管理檔次得到提升。綠色建立既培養了師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也搭建了提升校園管理檔次的平臺。校園汙染得到有效控制,校園環境質量

  全面達標,校園內的水塘、池沼水水質均為Ⅲ類水質;校園空氣清新,無焚燒樹葉和垃圾現象;環境噪聲符合國家標準;校辦企業、學校設施及施工現場沒有產生對校園和周邊環境有害的汙染源。水電紙張的節約管理措施到位,水迴圈利用以及廢物回收再利用,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校園環境管理、垃圾分類處置、食堂衛生安全等各項管理制度得到了較好落實。校園綠化覆蓋率達到56%,折枝毀木匿跡,花草樹木無病蟲害;辦公、學習、生活場所整潔,採光良好,廁所幹淨,無衛生死角;食堂、飲水系統、小賣部符合衛生安全標準;校內公共活動場所無造成師生人身傷害的事故隱患,近年來未發生重大人身傷害事故。

  四、存在不足

  近年來,我校建立工作成績可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學校環境教育與外界的聯絡溝通尚顯不足。今後,我校將聘請專家、學者作為校外輔導員,開闢更多的校外活動基地,舉辦各種形式的貼近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座談、講座、參觀、觀摩與實踐活動,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二是校本課程中的環境教育“份量”尚顯不足。我校將立足校情,進一步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加大環境教育內容比重,有計劃地搞好校本課程的組織實施,努力提升我校環境教育質量,努力打造具有臨小特色的校園人文環境。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9

  一、學院概況

  xxxxxxxxxxx是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面向全國招生的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現有在校生5300人。學院隸屬於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建校歷史五十餘年,學科涉及文、管、農、工等應用領域,畢業生遍佈全國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搖籃,科技專家的沃土”之稱。

  全院共有教職工363人,其中專任教師178人,含省級學術帶頭人7人,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87人,雙師型”教師54人,具有註冊執業資格的教師8人。

  學院佔地1900畝,建築面積20.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7億元;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公寓樓、餐飲樓、俱樂部、產業化教學基地群、標準化田徑運動嘗商業服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功能齊備;各類實驗室、標本室55個。建有電視衛星接收站、外語小電臺和校園資訊網。圖書館藏書21.8萬冊,電子讀物3.93萬種。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學院形成了人才培養基地化,合作辦學國際化,校企一體、雙元制教學,校農合作、產學研緊密結合,教科農工貿一體化,模擬模擬教學,多種形式辦學,與就業准入制度接軌,畢業生就業率高等特色和優勢。已跨入全國高校600強行列。

  二、工作開展情況

  我們的目標是:不但要成為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和綠色農業生態示範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而且還要成為環保知識教育宣傳基地,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組織管理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綠色學校建設工作,從2002年開始就制定了綠色學校建立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教務處、專業系、學工團委、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併成立了宣傳教育、課內教育、課外教育、環境建設四個工作小組,分工負責組織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同時,為了保證建立工作的順利進行,透過培訓、派出學習等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2003年10月份結合學院實際,進行了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有關環境、環保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目前,此項工作已透過初審。

  (二)課內教育

  1、開設選修課

  全院公共選修課中開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農業生態與環境保護》、《綠色食品管理與生產技術》等課程。

  2、課內滲透

  在全院各專業公共基礎課中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在《思想品德修養》課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節(道德品質的形成與作用)中滲透“保護環境”等內容;在《鄧小平理論》課中第三章(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的第五節(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滲透“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等內容。

  在《經濟學原理與農村經濟》、《農村經濟》、《農業經營與管理》等課程中滲透“農業資源管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在《園林植物環境》、《園林綠化》、《旅遊地理》、《農村政策法規》、《花卉學》、《作物栽培學總論》、《植物保護學通論》、《家畜環境衛生學》、《農業生物技術》、《藥用植物栽培學》等課程中滲透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環境教育的.意義、作物生長與環境條件、農業自然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3、班會課

  各班級定期在班會課中專題或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

  4、環保實驗操作技能培養

  種植類專業在實驗中滲透環保內容,注重在相關實驗中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具體表現在噴霧器的使用、肥料鑑別實驗、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標本的採集、土壤剖面觀察等項實驗中。

  (三)課外教育

  1、成立課外活動小組。

  學院團委組織成立了3個環保課外活動小組。分別組織了植樹、節約用水實踐周、保護環境主題教育會、環保知識競賽等活動。課外小組活動要求定期、定內容、定輔導教師、定地點。

  2、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環保科普宣傳活動。

  黨辦、團委、德育教研室共同進行組織,採用廣播、板報、徵文、宣傳畫、講座等形式,開展環保主題教育活動。

  3、環境教育與團隊活動相結合。

  每年組織教師及學生參加牡丹江市、寧安市組織的春秋兩季植樹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也使學生受到了熱愛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環境建設

  學院將環境育人納入學院的四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方針之中,並已付諸實施。

  1、校園綠化美化

  多年來,共植樹60多個品種36000多株,種植草坪1.2萬平方米,覆蓋13萬多平方米,佔可綠化面積的100%,實現了多年來裸露地全部進行軟硬覆蓋的目標,另撥出3萬平方米土地作為環境保護和綠化美化的園林、風景林、豐產林苗基地,近幾年,每年用於環境建設方面的投資均在20萬元以上,為環境建設任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

  2、開展ISO9001國際質量標準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

  為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工作與國際接軌,達到標準化的規範,也為滿足專業實訓的需要,學院與北京世標認證中心聯合,於2003年10月份開始進行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的準備工作,並於今年5月末通過了ISO90001:2000國際質量標準認證,通過了ISO14001:2000的環境管理國際標準的初次稽核。這標誌著學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及服務質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環境建設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制訂校區環境保護辦法

  學院針對實際,制定了校區環境保護法,對產生的煙塵、異味、噪聲等汙染行為及對衛生的不規範行為進行有效制止,並採取防汙治汙措施,多年來,共消滅小鍋灶200多個,集中鍋爐房,採用符合國家防汙標準的鍋爐,保證了校園內空氣清新,取締校園內的遊戲廳及不規範的經營行為,保證了校園環境的健康有序。

  3、定期進行衛生清掃

  對校園的衛生堅持經常清掃,保持校園乾淨、教室整潔、食堂衛生符合標準、廁所清潔無味,並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能回收再利用的進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進行集中處理,保證了校園內的潔淨。

  三、工作成果

  多次獲得區、市級綠化先進單位稱號;城市園林綠化甲級單位、市級綠色學校、省級綠色學校、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單位、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省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甲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省級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級精神文明單位。

  透過多年的努力,學院的環境建設逐步提檔升級、學生的文明程度逐漸提高,營造了優美、文明的育人環境,為學院更大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培養優秀人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但是,仍存在由於資金方面的限制使環境建設檔次不高,地處村鎮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學生環境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處,我們今後還將進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環境的建設力度,加快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使學院早日成為環境一流、學風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職業學院。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0

  為深入貫徹中宣部、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頒佈的《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根據儀隴縣環保局、縣教育局聯合下發檔案精神和建立綠色學校的基本要求,我校切實加強對師生的環境教育,培養師生的環保意識,開展了建立綠色學校系列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經自查評估,已具備“縣級綠色學校”的各項基本條件,特申報請求評估驗收。

  一.學校概況

  保平鎮小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始建於1968年,地處新馬路中段,位於復興鎮與永樂鎮之間,近年來學校幾屆領導班子在黨政的支援下,多方渠道積資數百萬元先後搬校區,修圍牆,建師生食堂,使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學校現佔地約20畝,轄5所村小。目前我校共有專職教師71人,其中初中教師38人,小學教師33人(含村小教師14人),小學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17人,佔51.5%;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19人,52.8%,其餘均達合格學歷,全校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學校現有40個教學班,其中中心校25個,村小15個,在校學生2000多人。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我校辦學目標明確;辦學行為規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形成了德育為主、五育並舉,創新加特色的教育方式。我校擁有標準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音樂室、體育器材室、德育室、音美器材室、微機

  室、多媒體室等功能室,教學儀器配備達一級標準,圖書室藏書約5萬餘冊,實現了兩機進課堂。由於管理力度的飛躍,我校教師獲得縣級競教一二等獎8人,獲縣級各類表彰12人次,共有63篇考研文章獲得國家、省、市、縣級表彰並在權威報刊雜誌上發表,學生在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獎3次,單項獎28人次,有26名學生參加英語競賽,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得相關表彰。學校也先後獲得“小學教學一、二等獎”、“二星級學校”、“文明單位”、“平安校園”、“素質教育合格學校”等榮譽。學校本著“培養素質全面、體魄健康、習慣良好、知識紮實、個性彰顯、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小學生。”教育目標,傳承“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質量強校、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現已形成了“靜、敬、進、競”的校風; “生為本、愛為媒、能為師、行為範”的教風;“自律、自強、會學、樂學”的學風。

  二.建立“綠色學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明確建立目標,建立科學的管理機構。

  明確“以環境教育為依託,倡導綠色管理,帶動學校素質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培養素質全面的學生”作為辦學理念,將環境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中。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成立了由校長負責,教務處、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各教研組負責人以及家長、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並把環境教育的具體活動落實到人,責任到人,教務處把好學科滲透關,一線教師負責在學科中實施,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負責環境活動的執行與指導,科學課教師負責環保知識講座,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採取多層次、多角度,抓結合、促滲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進環境教育。

  (二)、立足課堂,在三種課程中貫穿綠色理念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綠色環境保護教育的主陣地。

  1、在基礎型課程中,發掘新教材體現出的綠色理念。

  我們組織每個教研組的教師,認真研究分析各年級的新教材,整理每套教材中,顯性或者隱性的與環境保護教育有關的教學內容,挖掘與環保教育相關的科目和知識點,供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參考,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寓環保教育與學科的課堂教學。

  在此基礎上,每學期安排一次環保教育學科教學周,生物、地理、化學等環保教育主渠道學科,集中開展各學科的環境保護教育專題教學。

  2、在研究型課程中,認真指導學生的環境保護課題研究。

  三年來,學校組織全體任課教師,認真開展了研究型課程的教學工作,透過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學生所開展的研究課題中,有相當部分的課題與環保知識有關,學校組織了環保教育主渠道學科“生物”、“化學”、“地理”教師,認真指導學生開展這些課題研究,並圓滿完成了課題研究任務。學生的研究課題涉及環境保護方面的有5個,參加研究的學生超過100人。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管理,規範師生環保行為廣大師生在日常管理中認真實踐環保理念,不斷加深對綠色環保知識的理解,提高對綠色環保理念的認識,進一步培養了教師和學生的環境素養和環保意識。

  1、節省能源

  我校規定教室和辦公室無人時必須關閉電源開關,人少時應該使用區域性照明。儘量減少能源的消耗,為環保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垃圾分類

  我校在教學樓內安放了廢電池專用回收箱,教育學生重視廢舊電池等物品對環境的汙染。同時,在主路兩側設定了垃圾分類回收箱,對垃圾進行收集和處理,從中培養大家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3、愛護綠化

  我校重視校園綠化的養護,保證已有綠化的安全,同時,學校制定了保護綠化公約,一方面規定值日生就是每天的護綠隊,負責清除綠地裡的垃圾,另一方面號召每個班級開展“綠化教室”活動,每間教室都要有綠色植物和花草,教育全校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綠化、愛護綠化的良好習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在活動中體驗綠色理念透過組織各種綠色理念的主題教育,營造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建立綠色學校的氛圍,彌補課堂教學中著重環境保護知識而較少能力培養和實踐體驗的不足,是環境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中,我們以綠色理念和環境素養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形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幾年來,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環保主題教育:

  1、環保知識競賽;

  學校對全體師生進行了綠色環保專題講座,組織了全校三個年級學生參加了環保知識競賽,評出了團體一、二、三等獎,並在升旗儀式上發獎表彰。

  2、環保主題演講比賽;

  學校由政教處負責組織各班級開展了環保主題演講比賽,首先由各年級初選出一名代表,然後在週一的升旗儀式上進行決賽。

  3、環保主題班會;

  學校組織各班進行環保主題班會活動,各班圍繞綠色環境保護教育,以不同的側面為內容,確定自己班級班會的中心議題。

  4、學生社團的環保活動;

  團委負責每期的黑板報上都開闢專欄,介紹一些環保方面的知識,為宣傳環保知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領巾”廣播站是學生自主管理的社團,每天中午由學生自己編排直播節目。他們堅持在每週三開展一次“綠色”環保知識廣播,全方位地進行環保知識的宣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環保板報製作與評比活動;

  學校組織各班開展環保板報的製作和評比活動。

  6、植樹造林活動;

  我校組織師生到荒山參加了植樹活動。

  三、建立成果

  環保教育以其“立人為本”的深遠內涵,促進了我校師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環保意識慢慢沁入人心,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學生環保意識顯著提高。

  透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到,學生對環保認識、環保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的知識掌握的情況劃分為三個檔次,優秀佔88%,良好佔10%,及格佔2%。學生獲各級組織的環保徵文5餘人。參加校外環保實踐活動5次,收到社群表揚信7封。在陣地建設和活動開展中,學生表現出來的面對挑戰的自信、參加活動的熱情、對待困難的決心等心理品質普遍提高。

  2、“環保教育”推進學校工作深入發展。

  學校以開展 “環保教育”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以培養“綠色衛士”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切入點,透過全面啟動,全員參與,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整體工作的深入發展。環保教育成為我校辦學特色的一個亮點,為我校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增長點。

  3、“綠色種子”沁入人心。

  幾年來,透過“環保教育”的開展,透過 “小手拉大手”的互助,村民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做到了垃圾及時清掃,苞米垛堆放整齊,牲畜糞便規範管理,湧現出了不少“綠色家庭”,“綠色消費”沁入人心。目前,很多學生家長還訂閱了相關的報紙、雜誌,使全家在學習中增強了環保意識,在活動中營造了綠色氛圍,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家家參與的社會新風尚。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1

  一、基本情況

  我校建於1954年學校總面積16711平方米,2005年被評為縣級安全文明單位,2006年被評為縣級“五個好”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縣級“基層先進黨支部”,2007年我校被評為縣級精神文明單位,2007年被評為縣級“輸送區內初中班先進集體”,2007年我校組織召開了全縣“三項措施”現場會、2007年組織召開了全疆“鄉村藝術教育”現場會、2008年被評為縣級“德育工作達標校”、2008年我校組織召開了“反分裂、反滲透”為主題的升國旗儀式現場會。我校由黨支部,行政,4個教研組,團支部,工會等組成學校教職員工34名,18班級,665學生,1個實驗室,2個資訊科技教室。學校有一個勤工儉學的農場(33畝耕地)。

  二、具體工作

  加強領導,組織學習,特成立了建立“文明學校,綠色學校,穩定學校”領導小組,制定了有關的計劃、制度、措施、實施方案等等.各項工作分配到人,為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創造了制度保證,加強日常環保宣傳教育,並開展實際活動,使學校每年進行2-3次環保活動,2-3次演講,知識競賽,專題討論,並結合每班的狀況進行教育,時時刻刻把各項教育灌輸給每個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幾年來,從勤工儉學創收資金1萬元,投入到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環境,育人環境,使我校的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三、課內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無論是任何課程,結合本科內容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把環保教育滲透到了每節課上,環保,搞好花園式工作已經列入到我校日常工作規劃中,並組織教師進行環保教育科研,材料歸檔,學校組織團委活動,勤工儉學勞動、綠化勞動、好人好事得到了實際的落實。

  四、課外教育

  各辦公室,走廊,教室內外,都有花盆,每年都有三期的黑板報,書法畫展活動,採取實際措施,做到了人人愛護花草、保護環境,不亂塗、不亂畫、不亂扔東西、愛護公物,每年進行兩次回收廢電池、塑膠廢品、以實際行動做到了保護環境的工作,在“六〃五”世界環保日中在全校進行了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活動,師生員工的參加率達到了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學校環境學校對搞好花園式工作常抓不懈,每年都組織師生員工植樹,種花,種草現在學校可綠化地已得到綠化,綠樹成蔭,葡萄長廊,葡萄長廊中經常可以聽見朗朗的讀書聲,學校的衛生,環境教育,各項制度全面落實,為全校師生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環境.學生會每天進行兩次大檢查,一個月進行一次衛生流動紅旗評比活動,使廣大師生員工養成了人人講衛生,人人保護環境的習慣。

  六、加強管理

  經過落實環保,綠化,穩定的各項計劃、制度、措施、教育、宣傳實際活動,校園成了無煙區、無亂丟東西、無亂寫亂畫等行為、不大聲喧譁的現象,在環保考試中,師生的及格率達到了100%,透過上街宣傳,利用學校廣播宣傳,種種宣傳得到了上級、學校家長、社會的好評.根據花園式學校評估標準,透過我們的嚴格自查,我校能得97分,因此,我們特申請縣級“綠色學校”。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2

  根據創綠辦字[2006]02號檔案《關於開展第四屆市級綠色學校評選活動的通知》精神,對照《市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綠色學校”評分表》的評估標準,我校建立工作的各項指標已具備市級“綠色學校”評估要求。現根據市級中小學“綠色學校”評估標準進行自查,並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校概況及建立工作簡介

  地處永定兩縣交界,棉花灘庫區——龍湖之濱。學校創辦於1969年春,現有25個教學班,學生1458人,教職工86人,專任教師68人,其中,擁有高階職稱7人,中級職稱32人。校園佔地51760平方米,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校舍建築錯落有致,井然有序。校內於1999年興建的“將軍革命事蹟陳列室”,成為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艱苦奮鬥教育的永久性德育基地。

  辦學37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工作方針,遵循“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校訓,堅持“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進一步最佳化育人環境,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文明水準,並取得顯著成績。近五年來,學校獲縣級以上表彰共30餘項:被評為縣建立綠色學校先進單位、縣素質教育合格學校、縣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縣建立安全單位活動合格校、市第七第八屆“文明學校”、市級“先進單位”、省級先進教工之家、省級先進教育工會等榮譽稱號。2003年11月榮獲省“王丹萍教育獎”。2005年10月被評為市首批“普通初中示範學校”。學校自2000年以來連續六年在全縣27所中學的教育目標管理評估中榮獲前5名的好成績(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一等獎)

  學校環境教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全民族環保意識的奠基性工程,也是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校歷來高度重視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在這方面擁有優良的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我們對“綠色學校”的認識也日益深入。最近一個階段,我校積極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精神,將建立工作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堅持用和諧發展思想、可持續發展觀審視工作實踐,全方位、多渠道地推進環境教育,不斷提升師生的環境意識和人文素養。我校“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不僅是強調學生個體身心的和諧、素質的協調,也是我們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辯證統一關係的科學闡釋,是對“可持續發展觀”深入理解的集中體現。

  二、評估專案指標自查情況

  (一)組織管理

  1、領導重視。為加強對我校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領導和管理,我校於2004年8月成立了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對環境教育宣傳、教師環保培訓、環境教育教材開發,課程設定,學科滲透,校園綠化、校園美化等各項工作進行明確分工、責任落實到人,並制定了建立“綠色學校”實施計劃,按照建立“綠色學校”實施步驟,部署安排建立活動的各項工作、定期檢查,整改,及時總結。(自評分7分)

  2、資料齊全。有關環境教育的檔案、計劃與總結等資料管理規範有序。為更好的開展環境教育,增強中學生的環境意識,我校史地教研組專門編寫校本教材《環境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認真撰寫教案,積極開展論文研討活動。(自評分6分)

  3、宣傳教育。我校根據“綠色學校”建立活動計劃,於2004年10月舉行了建立“綠色學校”板報比賽,並在元旦期間舉行了建立“綠色學校”為主題的手抄報展。學校廣播室、圖書館、閱覽室有環保書籍10餘種,各班牆報有環保內容。校團委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自評分3分)

  4、環保培訓。我校根據建立“綠色學校”的步驟制定學校環保培訓的規定,定期對教師進行環保培訓。(自評分4分)

  (二)課內教育

  1、課堂滲透。我校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夠積極滲透環境教育的內容。滲透內容貼近生活,注重實效。學校各學期舉行一次環境教育研討課,並有教案。(自評分10分)

  2、活動課程。我校積極開展環境教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每年國慶期間校團委舉行了“建立綠色學校”演講比賽,“我愛綠色”盆花展,“環保杯”徵文等活動,全校1500餘名師生參加了活動。同時各教學班每學期都要定期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自評分6分)

  3、選修課程。我校積極開展校本教研,開設相關的環保校本課程。每學期開設二次以上的環保知識講座。(自評分2分)

  (三)課外教育

  1、小組活動。我校成立環境保護青年志願者小組和文明勸導小分隊,積極開展爭創“環保小衛士”活動,收集廢紙,環境保護宣傳等活動。環保小組有輔導老師。學校在“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環境日”、“世界水日”、“學雷鋒月”等活動時期,組織有一定規模的宣傳活動。各項活動有方案、活動形式新穎、效果良好。(自評分9分)

  2、實踐活動。學校組織各班學生每天輪流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積極參與綠化、美化、淨化校園活動。對每一個綠化帶都設立了班級養護、衛生包乾區,學生植樹、種花、護草的參與率達100%。每年春季都要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積極組織學生蒐集和整理環境保護的資料。在社群宣傳方面,我校組織學生到集鎮張貼環保宣傳標語和整治社群環境衛生,暑假期間開展了“黃潭河的汙染與治理”的社會調查活動。學生參加各類環境教育活動的普及率達100%。(自評分9分)

  (四)教育效果

  1、在學科教材中力求透“綠”。化學、地理、生物、物理等學科,將與環境科學相關的內容凸現出來,突出“自然也是有生命力”的思想,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人類要正常地生存,就必須維護它們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必須親近自然、愛護自然。另外,在語文、歷史、英語、政治等學科中,充分利用學科特點將環境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中。師生環保意識強烈。(自評分10分)

  2、環保行為。我校為市級“五無學校”。校園內“牆上無汙跡、桌面無刻劃、門窗無破損、地上無痰跡紙屑、衛生無死角”,學校每週一對學生進行文明穿戴檢查,促進了學生在家、學校、社會養成衛生、健康、環保的生習慣。學校後勤部門、師生員工家庭自覺使用環保產品。(自評分10分)

  3、教育成果。1999年12月我校被縣環保局、教育局評為建立綠色學校“先進單位”,市第七第八屆“文明學校”、市級“先進單位”,2005年10月被評為市首批“普通初中示範學校”。學校自2000年以來連續六年在全縣27所中學的教育目標管理評估中榮獲前5名的好成績(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一等獎)(自評分5分)

  (五)校園環境

  1、校園綠化。我校綠化面積34162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66%。基本實現春綠、夏花、秋、冬樹,同時加大了花園式校園建設的力度,使校園環境達到四化(即硬化,綠化、美化、香化)(自評分5分)

  2、衛生狀況。我校校園綠化無亂扔垃圾現象,課堂環境優美整潔,食堂、宿舍乾淨整潔,測所為水衝式無害化處理,無臭味、異味。所有公共場所均要定期消毒,無衛生死角。食堂的餐廳、廚房,符合衛生標準。(自評分5分)

  3、汙染控制。學校實驗室、垃圾池、鍋爐房產生的汙染能夠有效處理,校內設有定點垃圾存放點,並在各主要校道設有20多個果皮箱。所有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按時統一清運。物理、化學實驗室均裝有良好的排風系統,保證及時地排除實驗產生的有害氣體。校園內無放養家禽,無亂堆放雜物的現象。校園汙染得到有效控制(自評分4分)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3

  綠色學校”建立自查報告近幾年來,隨著我校對建立綠色學校認識的不斷提高,我校創辦成綠色學校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建立綠色學校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建立綠色學校的程序亦踏上一個全新的臺階。

  一、學校基本概況:

  宋埠中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6年陳志謙創辦的(1884—1913)“潮音學堂”。陳志謙又名陳益華,瑞安市林洋鎮林洋底陳村人,1906年他隨秋瑾女士為反對日本取締留學生而回國,並在秋瑾女士授意下,在平陽宋埠創辦“潮音學堂”掩護革命者。宋埠中學真正創辦於1970年(中小學合辦), 1997年遷到新校,選址於宋埠鎮宋埠村林宅片。學校佔地25畝,建有一幢教學樓(面積3200平方米)和一幢學生宿舍(面積1200平方米)。2007年學校新建了一幢餐廳(550平方米)和修建了圍牆,2008年學校建一個250米環型運動場,綠化美化了整個校園,並在2009年興建一幢綜合樓(840平方米)。我校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建設,各功能室齊全,校園內文化氛圍較濃,教室內寬敞明亮,課桌椅全部符合標準,內部的佈置得體;學校有音樂室、美術室、閱覽室、圖書室、實驗室、舞蹈室、計算機室等;有乒乓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各類教學、生活和辦公設施也基本齊全,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奠定了良好的硬體基礎.學校現有10個班級,學生416人,在冊教師43名, 學歷本科以上的教師有34人。廣大教師敬業樂群,為人師表,勤懇耕耘,悉心教育,教科研氛圍日臻濃厚,廣大學生勤奮好學,遵紀守法,文明有禮,團結友愛。全體教師抓住機遇,與時俱進,教學競相提高。透過舉辦文化節、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對學生進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校遵循整體規劃,分項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按照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綠色植物營造環境美、學生佳作營造藝術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思路,營造校園濃厚人文與科學氛圍。校園乾乾淨淨、綠草滿地,做到了“淨化、綠化、美化”一體化。整個校園人文氣息濃厚,環境清幽,是讀書求學的好地方。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開拓進取 求實 創新”為校訓,業已形成“校風正教學純學風濃”的優良氛圍,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二、我校領導非常重視建立“綠色學校”工作。

  1、學校成立了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由邱勝利校長任組長,有關的各部門負責人為組員,制定了“綠色學校”建立實施方案、安排好各階段的工作。多次在行政會議上對建立“綠色學校”進行了研究,並召開建立“綠色學校”的領導小組會議,並制定出每學期建立“綠色學校”的工作安排計劃,投入大量經費,目前,我校綠化面積達到㎡,可綠化地都得到了綠化,學生環保意識強,行為習慣良好。

  2、把環境教育落實到學校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學校分別對校園、班級、寢室、個人每天檢查,每月一總結,每學期一總評。

  3、學校為了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減少環境汙染,投資二十萬左右元對學校整體環境作了規劃、調整和綠化,並對學生寢室進行了整修,為學生提供了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三、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情況:

  1、學校要求有關學科進行滲透教育,並要求將開展環境教育的具體內容體現在教學計劃內,考試時要有環境教育的內容,其它學科也儘可能地滲透環境教育。

  2、學校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衛生日、世界水日等環境紀念日開展教育活動,讓全校師生透過對環境紀念日主題的瞭解、學習,增強師生環保意識。

  3、組織專門的環境教育活動小組(由科學組負責),其它課外活動小組協助配合,如:對宋埠水質的調查等。

  4、“特色勞動基地”建立。由校長室和黨支部牽頭帶領全校教職工在休息時間參加勞動基地的建立,並由政教處、團總支牽頭指導全校學生對分配到各班的勞動基地進行種植,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受到了很好的勞動教育。

  5、學校每個班級每學期都要舉行環保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強了環保意識。

  6、堅持每學年放假前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7、每學期出兩次以上的環保黑板報。

  8、班級文化建設評比,不定期進行班級文化建設評比,對班級環境進行突擊檢查。

  9、“綠色班級”建立活動。對班級環保工作進行評估,每月進行公佈。

  我校正是透過在德育教育中有意識地滲透環境保護教育,逐步把“淨化、美化、綠化”校園的意識深入人心,使整個校園外部環境變的更加美麗;並且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完善素質,使整個校園內部環境變的更加溫馨。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4

  翁牛特旗烏丹一中於1956年建校,是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自治區文明單位、赤峰名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91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現有6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300人,教職工281人。校園佈局合理,清幽典雅,具有鮮明校園特色。近年來,我校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花大力氣對整個校園環境進行了全面規劃和徹底整治,修繕了所有建築物,清理了衛生死角,鋪設了草坪,改造了整個校園的人文環境。教學區增設了名人名言牌、不鏽鋼報欄和櫥窗,圖書館、科技樓和教學樓懸掛了名人畫像,設定文化牆,突出環境的教育功能。

  近年來,學校內抓質量,外抓形象,以優雅的學習環境,科學管理理念,較高的教學質量,贏得社會廣泛稱譽。在加強素質教育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對師生的環境教育,並確立將環境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保證每位學生在各科學習中接受較全面的環境教育。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我們還更注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落實各項措施,普及環保知識,樹立環保理念,培養師生正確的環境觀。

  一、明確建立目標,健全組織機構,融入環境管理理念。

  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張廷立

  副組長:馬鳳翮 崔立捷 高鳳嶺

  組

  員:李國樑 徐國政 劉青君 秦連學 嶽洪臣 孟鐵軍

  劉麗 林達

  李敬華

  侯國平趙穎

  綠色學校領導小組成員職責

  組長、副組長:負責建立綠色學校的全面工作,制定綠色學校計劃及實施報告

  黨總支:做好教職工建立的思想工作,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辦公室:做好綠色學校的整理、歸檔,幹部、教師的培訓

  教務處:負責落實、檢查環境教育滲透工作,制定每學年的環境教育計劃,落實課堂環境教育內容

  總務處:負責落實校園美化、綠化、衛生健康及景點規劃、佈局,垃圾分類,節水、節能、節電、及節約其他資源,汙水處理

  德育處:負責綠色學校的宣傳工作,環保講座,學生活動,與綠色學校主管部門的聯絡,構建綠色學校的氛圍,定期自我檢查與糾正

  教科室: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環境教育基地,教職工及學生的論文獲獎情況

  團委:學生環保社團組織,以及學生環境活動的開展

  以環境教育為依據,以建立“綠色學校”為動力,要求各部門認真學習教育部,1996年頒佈的《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2004年3月頒佈的《中小學環境實施指南》和赤峰市環境保護局,赤峰市教育局聯合釋出的檔案,明確建立目的意義及具體行動計劃,採取多層次,多內容,抓結合,促滲透的措施,全方位全過程推進建立活動和加強環保教育。

  二、確定部門職責,構建環境教育網路。

  明確各部門職責,構建完整的環境教育網路體系。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先後多次召開各級會議,為了使建立活動高效有序推時,使環境教育能真正落到實處,讓環保理念切實從觀念走向實踐,體現到師生的具體個人行為中。小組成立以來,較好地負起了責任。具體可概括成4個字:“明確責任”,是指依據環境教育協調小組制定的工作計劃,對從校長“第一責任人”到教師、學生、職工等諸群體進行責任分工,以期促進環境教育合力和環境教育整體效應場的形成。第一,各部門切實擔負起了學校環境教育的領導與管理責任。加強了機構和管理隊伍的配備,改變以往存在著的諸如環境教育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經費、人員投入的錯覺,在有關政策上(如活動經費、人員培訓、交流等方面)加大對環境教育的傾斜度。第二,校長切實擔負起了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第三,環境教育工作者切實擔負起了學生環境教育“直接責任人”的責任。第四,全體教職員工,學校各部門都切實擔負起了形成環境教育合力的責任,促進環境教育的整體效應。

  三、重視師資培訓,提升環保理念

  學校環保教育工作是靠廣大教師開展的,因此,教師環境素質的提高,是環境教育蓬勃開展最重要的基礎。

  1、由教務處制定對教師進行環境教育培訓計劃,編制培訓材料。

  2、學校訂閱或購買多種環境教育方面的報刊雜誌和書籍。讓師生多渠道獲取環境資訊。學校圖書館專門設立“綠色書架”,學校宣傳櫥窗專門開設“綠色宣傳欄”,學生閱覽室、教工閱覽室有《中國環境報》、《大自然》、《自然與人》、《國家地理》、《環境教育》、《地理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中學生物教學參考》、《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生物多樣性》等有關環境教育的報刊雜誌。

  四、每學期由教務處安排環境知識系列探究性學習

  每學期學校由教務處負責組織生物教師、地理教師、化學教師在學生中開展關於環境保護的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透過多渠道查詢相關資料,例如《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材料與化學》《動物之美》《海嘯》《化學初期發展史話》《話說材料化學》《能源及利用講座》《汽車百年》《走進鳥的情感世界》《淺談奈米技術》《生命與化學》《溼地》《人體的營養與健康》等。透過學校,全校師生進一步明確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逐步牢固了綠色觀念,環保責任意識日益加強。

  五、初步形成環境教育體系,深化環境教育。

  1、每學期由教務處負責選擇、編制環境教育校本教材,開展多學科滲透教學,努力做到全面滲透、全方位滲透、全過程滲透,真正將環境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教育活動中。重在滲透個就是要講求方法,注重全方位參與,注重潛移默化。環境教育的情感色彩很強,要儘可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切忌空洞的說教。要滲透得好,必須達到三個要求的統一:一是全員滲透,學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從校長到科任教師,職工,都要心存環境教育;二是環境教育應滲透到學校工作全過程,環環緊扣,相互銜接,密切配合而分工明確;三是實行全面滲透,學校本身要給學生營造成一所“綠色學校”,這會給學生接受環境教育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硬體環境。只有“硬體”和“軟體”的配合,才能事半而功倍。

  具體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德育處負責,開展養成教育活動,將環境教育與養成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開闢環境警示教育圖片展覽,舉辦環境知識競賽,環境教育論文比賽,透過一系列活動,提高師生建立熱情,自覺參加各類環保活動,從而提高師生的環保理念。

  (2)德育處、團委負責,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將環境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學校開展了“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群”為目標的活動,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環境教育體系。學校組織了“青年志願者”走進社群活動,清理街頭小廣告、義務為到南山北山植樹為建立和諧社群貢獻一份力量。

  (3)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提升環境教育質量。抓住課改機遇,根據課改理念,加強環境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透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真正將環境教育落到實處,透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對環境負責的精神,加強環境倫理道德教育,健全學生人格;透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知識、方法和能力,培養學生對環境友善的行為習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將環境教育與教科研相結合。學校要求各學科組,在學期初制定教學計劃中,要有專門環境教育內容的計劃,並列出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同時將環境教育作為新課改校本課程開發的肥沃土壤,以環保科研帶動教學研究。

  (5)將環境教育與班、團活動相結合。德育處在學期工作計劃中有專門環境教育計劃,學期工作總結中有專門環境教育總結。德育處將環境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規劃中,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環保行為,提高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2、環境教育重在創新,我們提出“五個解放”:解放腦袋,提倡學生質疑的精神;解放雙手,培養動手能力;解放嘴巴,讓學生動口討論、辯論、發問、演講,在講的過程中提高思維品質;解放時間,讓學生有餘暇去探索;解放空間,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去社會實踐。我們透過環境教育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六、重視環保宣傳工作,創設環境教育氛圍。

  環境教育當務之急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綠色頭腦”。故我們主要透過對學生創設環境情境教育,制定系列環境行為準則、創造良好輿論氛圍,組織學生自覺參與有計劃的環境實踐活動得以實現環境意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我們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而當前正在迅速發展的社群教育為學生走向社會,參與環境實踐,發揮主體作用,鞏固提高環境意識提供了條件。

  1、德育處全面落實校園內環境教育宣傳標語、警示牌。在公用水籠頭貼上“請擰緊水籠頭”、“請節約用水”;在公用路燈處,貼上“請隨手關燈”、“請節約用電”;在廁所內貼上“請保持整潔”;在草坪處,書寫上保護綠地的話語。

  2、各辦公室、文印室、打字室注重節約用紙,工會每學期組織一次“安全、文明、綠色辦公室”評選活動,並給予表彰和獎勵。

  3、圖書館開設“綠色書架”,指導、鼓勵學生多關心環境知識。學校宣傳欄開設“綠色宣傳欄”,及時向學生傳遞環保資訊。

  4、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環境知識競賽、“我與綠色學校”徵文比賽等,大力開展環保宣傳工作。

  5、學校正在籌劃文化牆,“讓每一面牆都能說話,讓每一面牆都能教育學生”,不斷增強校園的環境育人的功能。

  七、注重校園環境建設,最佳化育人環境。根據赤峰市環保局、教育局的要求,學校在抓好環境教育、環保宣傳的同時,在辦學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將有限的錢財投放在校園環境建設上,以達到環境育人,最佳化教育環境的目的。

  1、將環境管理的理念滲透到學校校園環境建設規劃中,合理佈局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

  2、綠化規劃中,融入環境審美的特色,將先進的綠化理念體現出來,學校專門聘請花工進行校園綠化維護。

  3、為了節水、節電,學校重新整修水管道、電路,將公用路燈由原先的白熾燈統一更換為節能燈。同時對學生宿舍衛生設施、公用廁所的沖水設施進行改造,以達到節水目的。

  4、整治教學區噪聲汙染。學校嚴禁每一位成員在校園內大聲喧譁,尤其在教學時間。設立了熄火線,禁止機動車輛進入教學區。施工場地,嚴格控制施工時間,不得影響師生學習、工作、休息。在大型考試期間,一律停止施工,以確保考生有一個安靜的考試環境。

  5、校內垃圾,統一處理。旗環衛所定時到校集中處理,分類回收。學校在校園多處設立垃圾箱,在教工宿舍區,專門修建生活垃圾箱,在學生宿舍區,專門設立廢舊電池回收箱。

  6、校園內樹種豐富,四周圍牆繪製版畫,凸顯環境育人功能。

  7、學校組織生物老師對校園內植物物種進行登記,便製作銘牌懸掛,以增強學生的生物學知識和環保意識。

  八、環境教育結碩果。

  透過建立“綠色學校”活動,學校無論是在校園環境建設、環境教育、環境宣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狠抓基礎”,學校領導要求環境教育從基礎抓起,做到點面結合,不好高騖遠,不急於求成。就環境教育的內容而言,環境教育打基礎,最基本的就是要打好學生環境道德素質這個基礎,養成他們自發自願參與環境改造的習慣。為此,我們重點注意抓:一是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使學生掌握有關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三是環境教育道德培養和行為規範教育;四是環境心理健康教育和審美教育等。

  1、透過建立活動,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每一位教師都自覺將環境教育納入自己教學內容,教師環境教育工作由被動變主動,由隨意性變系統化,由消極變積極。

  2、透過建立活動,結合課改,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過去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從漠視環境到關注環境,從觀念轉變到具體行動,無不體現了學生環境意識的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環境教育正逐步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大特色。無論是學校後勤管理,還是學校教學、德育工作、教學科研等,無處不滲透環境教育。學校已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環境教育已經從學校滲透到了學生家庭、社會,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形成了完整的環境教育網路體系。

  4、透過建立活動,使學校管理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環境管理的理念開始滲透到學校管理的許多方面。校長室明確提出,將環境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環境教育之中,從學校的校容校貌、校風校紀、師生言行、教學與學習氛圍、建築設計、綠化建設等等無不深深打上環境教育的烙印。

  5、我校環境教育不搞突擊,不搞形式主義,這是環境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因此我們努力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傳統有效的特色教育;堅持環境教育的標準不放鬆:堅持檢查評估和考核。

  優美、整潔、安靜的環境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提升師生環保理念,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是新時代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品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實施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環境教育,轉變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改的要求。學校從建立“綠色學校”活動以來,全校師生得到了真正的環境教育的薰陶,環境知識結構得到了完善,環境意識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環境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學校環境教育已經影響到了社會、家庭,並將進一步擴大影響。我們相信,透過不斷努力,我校的”綠色學校”建立活動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我們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回首走過的路,我們感慨萬千,我們創造了成績,但前路挑戰依舊。今後,我們將依照“環境教育可持續發展規劃”之精神,開拓進取,為爭創“全國綠色學校”,實現環境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而努力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5

  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環境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之一,環保是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小學生中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培養環保意識已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和現實需要,因此我校主動申報建立濟南市綠色學校。並參照市環保局和教體局的檔案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啟動了建立綠色學校工作。

  經過二年的積極建立工作,在全面總結綠色學校建立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的自查自評,報告分四部分:學校概況,工作績效,自查情況,今後方向,現將結果彙報如下:敬請評審

  一、學校概況

  我校是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農村初級中學,創辦於1990年,現有15個班,在校生496人(其中民工子弟居多),教職員工 54人,具有中高職稱教師3人,中級職稱的教師37人,具本科或以上學歷的有 45 人,佔全體教師的83%;校園佔地面積約55 畝,校舍建築面積5267平方米,學校建有教學樓兩幢,綜合樓、辦公樓、餐廳各一幢,各功能室一應俱全。校園環境優美,視野開闊,綠草成茵,綠樹成行,千年塘河的活水從校內流過,具有不可多得的“小橋流水”獨特景緻。學校總面積和人均佔地面積皆多,是一所很有發展前景的學校。我校以“團結、奉獻、拼搏、爭先”為校訓,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堅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6年獲瑞安市平安學校,2008年獲瑞安市文明單位等稱號。在我校的辦學歷史上,有過一段輝煌的體育運動史:我校賽艇隊曾代表溫州市參加浙江省比賽獲團體總分第一名、省九運會先進集體;特別是運動員陳愛娜,是我校賽艇隊培養出來的,在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兩枚賽艇金牌。

  二、工作績效

  在綠色學校建立工作中,我校認真落實常中央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依據濟南市建立“綠色學校”的精神,從理念到實踐不斷推進和深化綠色學校建立活動,積極開展學校的生態建設,提高師生的環境意識,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促進青少年的環境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和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並在建立中注重建立工作的群眾性、實效性、教育性、可持續性,將環境教育與學校的日常工作和管理緊密聯絡在一起,透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於樂的環境教育系列活動,取得了可喜的建立成果。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愛護生態環境”這是建立綠色學校的根本所在,確立這樣的一種認識,就要引導全體師生積極參與,著力於師生環保素質的提高。思想統一了,才能更好地組織建立工作。在建立初期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環境教育和建立活動的開展。我們還把建立“綠色學校”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規劃,制定了建立“綠色學校”的兩年規劃,使建立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同時加大了監督考核力度,使環境教育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學校建立領導小組要求各部門落實責任,幾年來,學校在環境教育、校園環境建設、校園綠化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有力地保證環境教育和建立“綠色學校”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依託課堂、強化滲透

  讓“綠色”走進課堂,走近每一個學生。實施環境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基本途徑在課堂。

  1、增強教師的環境意識,提高教師環境教育能力。

  首先,我們定期對教師進行環境知識講座,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及網路瞭解新的環境教育資訊。利用每一個環境日讓教師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並不斷的透過檢測來提高教師的環保知識。二年來,我校教師的環境教育意識與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2、充分挖掘課程內涵,有機滲透環境教育。

  學校成立環境教育教研組,在科學、數學、品社、語文、資訊等學科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環保內容。根據學科特點,有機滲透環保教育。各學科都將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育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自覺行為。各教研組均制訂了適合各自學科的環境教育計劃,在學科教學中,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環境知識的教育,做到環境滲透教育。地方校本教材《環境》,從一年級就開始逐步開設。做到指導教師有教案,學生有課堂筆記,課後有作業。

  3、發揮班會課作用,每學期召開一次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班會,開展了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培養他們對環境問題進行分析的初步能力,從而堅定每一位學生對建立綠色校園的信心。

  4、依託實踐課程,探索綠色活動。我們以學校特有的勞動基地,開展富有特色的、鄉土氣息的勞動,讓學生在動手中體驗環保,在實踐中保護環境。

  (三)、豐富活動,注重實效

  透過豐富的活動,體現校本特色的“綠色校園”,提高建立活動和學校德育的實效性,是建立工作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1、營造“綠色文化”氛圍,創設“綠色德育”情境。

  幾年來,我校對校園進行了全面改造,操場景觀工程,宿舍樓改花壇工程,內操場改花壇工程,一個接一個的綠化美化工程,使學校的整體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綠色德育的推行,營造了良好的綠色氣氛。綠色首先在環境的改造上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平臺,上了一個新臺階。

  2、豐富“綠色體驗”,強化“綠色德育”實踐。

  我們將時勢教育、傳統活動、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召開由全校師生參加的綠色學校建立動員大會;學生集體告別“白色汙染”;組建了兩個環保志願者組織;開展環境汙染社會實踐調查;定時定人對調查專案開展調查研究;組織開展環保繪畫、黑板報、手抄報、演講等比賽活動,並對一些作品進行了展出。

  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氣象日,3月26前後的地球一小時,4月10-16日浙江省愛鳥周,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們利用這些紀念日的教育作用,一方面組織學生配合社會開展一定的活動,另一方面在校內舉行專題性紀念活動,比如演講、上街宣傳等,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並且逐步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種習慣和自覺行為。

  3、深化“綠色內涵”,落實“綠色教育”意義.積極開展“您好-母親河” 系列主題活動活動,活動樣式多樣,有黑板報、徵文、演講、主題班會、手抄報、參觀流域汙染整治企業.塘河公園環保實踐活動等。前後持續了兩年,影響廣效果顯著。

  總之,我們在學校管理中,積極探索“綠色理念”的滲透,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共識。我們對學校軟硬環境,包括人、環境、財物、資訊在內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合理配置;我們動員學生、教師、家長都能參與管理和決策的過程,形成愉悅、和諧、民主的教育環境,紮紮實實地開展綠色學校建立活動,共同營造更加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

  (四)參與實踐,昇華意識

  從組織學生校內美化、綠化、治汙,拓展到校外參與各類社會環境公益活動,是環保教育的昇華。社會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在生動的環保實踐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從他律走向自律,進一步提升環境意識。在綠色學校建立工作中,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建立中學習,在建立中提高。我們特別策劃了三大實踐活動,一是參與街道的清潔志願者活動,剛開始學生還有點不好意思,慢慢地也就放開手腳、二是組織志願者到塘河邊的小公園進行一次徹底的護綠淨化工作,得到了廣大人民大眾的支口稱讚、三是開展一次住宅周邊環境考察,讓學生進一步重視身邊的環保,並和家長配合做到學校家長社會三方的協同作戰。

  三、自查情況

  對照《瑞安市建立綠色學校評估標準》,我校已積極準備了有關檔案、資料,指導、督促各科室做好落實、整改、完善和提高工作,自查23項評估指標,共得98+5分,其中學校的管理15分,環境教育過程25分,綠色宣傳25分,校園環境20,教育成果13分。(另特色加分5分)具體說明如下:

  (一)學校管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學校在活動開始時就成立綠色學校建立領導小組,由謝瑞興校長擔任組長(後期由於校長變動調整為林初存),分管副校長林碧和政教處主任金文亮為副組長,具體負責工作的開展。教務處、總務處、團組織、各教研組負責人及教師代表組成領導小組。4名教師組成環境教育教研組,開展有關環境教育教研活動(5分,自查得分5分)

  2、學校制定了環境教育二年規劃,並每學期制訂環境教育工作計劃,在學期結束時對計劃實施情況做出總結和評價。

  透過開展系列環境教育活動,提高師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培養環境保護的自覺行為。具體措施有:加大宣傳,提高認識;堅持課內滲透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堅持日常教育和管理,促行為養成。(4分,自查得分4分)

  3、學校對建立與環境教育有經費保證。在環境教育規劃制訂時就把經費保障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到優先考慮,保障需求。年初有預算,各項建設按計劃支出並有發票憑證。(2分,自查得分2分)

  4、學校重視教師環境教育的培訓工作,政教副主任參加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市環保局舉辦的環保培訓。政教處主任參加過瑞安市環保局舉辦的綠色學校專題培訓。(2分,自查得分2分)

  5、學校把教師參與環境教育的情況作為晉升職稱、評先評優的參考條件。學校在討論教師績效工資時把綠色環保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並由教代會透過。(1分,自查得分1分)

  6、學校符合“無煙學校”條件。學校行政辦公室、教師辦公室、各功能室符合無煙辦公的條件,並由工會和學生組織監督(以綠色無煙作為重要的標準)(1分,自查得分1分)

  (二)環境教育過程(25分,自查得分25分)

  1、學校以“低碳生活”為主題在八年級開展環境教育課,有自編環保教材,教師上課有教案,並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同時佈置有意義的環境作業。(10分,自查得分10分)

  2、學科滲透環境教育,各教研組根據各自學科的課程特點制訂有相應的環境教育專門計劃,並要求教師有針對性教案。(5分,自查得分5分)

  3、學校組建了環保小衛士興趣小組和志願者組織,在專門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環境監測。並要求學生寫出簡易環境監測報告(5分,自查得分5分)

  4.每學期至少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由兩個班以上學生參加的環境保護考察等實踐活動。參觀萬業電器的電鍍汙水淨化裝置等。(5分,自查得分5分)

  (三)綠色宣傳(25分,自查得分25分)

  1、圍繞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學校舉行愛護環境活動。如護樹愛鳥活動、徵文比賽活動、愛護環境倡議書、不文明行為調查、講文明愛衛生活動、開展“環保衛士在行動”活動。(8分,自查得分8分)

  2、政教處、團委每學期都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和校外的環境保護活動。定期清理學校雜草、參與保護塘河活動等(4分,自查得分4分)

  3、校內每學期有環境保護宣傳欄宣傳;學校廣播站經常有環保為主題內容播出:倡議、環保通知、環保活動結果等;圖書室、閱覽室優環保宣傳書籍、雜誌。(5分,自查得分5分)

  4、每學期定期刊出環保專題,並在初二段有環境保護專題黑板報。(8分,自查得分8分)

  (四)校園環境(20分,自查得分20分)

  1、校園佈局合理,教學區、辦公區、活動區安排有序,可綠化面積達到95%以上。近年來在綠化方面投入巨資極大地改變了校園的面貌。(4分,自查得分4分)

  2、校園窗明几淨,學生衛生習慣良好。食堂衛生達標,沒使用一次性用品廁所幹淨無異味,無衛生死角。(5分,自查得分5分)

  3、校園自身產生的汙染源已有效控制,廁所採用沼氣淨化,食堂油煙、汙水排放符合標準。(5分,自查得分5分)

  4、開展垃圾分類收集處理,並儘量做到回收利用。(4分,自查得分4分)

  5、生物、理化等實驗室安裝了換氣、處理裝置。(2分,自查得分2分)

  (五)教育成果(15分,自查得分13分)

  1、我校的環境教育主要採用“學科滲透”和“活動結合”的方式進行,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每個學期環保科普知識測試平均成績都在82分以上。(5分,自查得分5分)

  2、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環境競賽,並在市及學區科技節(利用廢棄物)小製作比賽中獲獎。(5分,自查得分3分)

  3、教師和學生都能自覺做到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有良好的環境道德和習慣。學校淨化、美化、綠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安全、文明、綠色的校園。(5分,自查得分5分)

  (六)特色加分(5分,自查得分5分)

  1、學校注重水資源的利用,特別是設立三個大水箱,利用河水來沖洗公廁和日常洗漱,環保又經濟。

  2、學校重視勞動教育,設立勞動基地,積極種植無公害蔬菜,讓學生在低碳環保的氛圍中享受勞動的樂趣。

  四、今後方向

  建立“綠色學校”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環境教育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學校的各項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學校的發展規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進一步更新辦學觀念,提升辦學理念,爭創一流的教學環境、一流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拼搏,使汀田鎮三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建立“綠色學校”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還有許多不足,我們決心把建立“綠色學校”作為一項重要的、長期的工作繼續牢牢抓在手上,透過建立“綠色學校”把學校的辦學水平推上一個新的高度,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6

  一、學校簡介

  邵陽縣巖口鋪鎮中學肇始於1932年,其前身是“民國立勝鄉小學”。解放後,在原校址建起一所完全學校;到七十年代初,中小學分離,更名為“邵陽縣第十一中學”;1984年改為“邵陽縣第四職業中學”;19xx年,改為現名“邵陽縣巖口鋪鎮中學”。2004年,因為老校區地域狹窄,政府規劃選址、多方籌資建設新學校;2009年新校建成並順利完成搬遷;2010年2月,原皇安寺中學合併於巖口鋪鎮中學,是此,巖口鋪鎮中學成為巖口鋪鎮唯一一所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2011年建立為省級合格學校,此後學校還陸續獲得了全國文明校園、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南省生態文明校園、湖南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示範點、邵陽市關愛農村留守學生示範學校、邵陽市校園文化建設示範學校等十多項殊榮。

  二、綠色學校建立階段成果

  巖口鋪鎮中學老校區雖然師生為了改變環境作出許多努力,但都收效甚微。搬遷至新校區後,透過近十年的改造,特別是近五年來,學校的自然環境、教育、文化環境品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為了加快學校環境建設,我校在建立綠色學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領導,完善組織。

  領導小組

  組長:劉勇偉

  副組長:羅劭蕾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發展改革與規劃處,主要負責與上級部門的聯絡對接工作,協調處理綠色校園建立過程中的有關問題。

  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袁湘軍 楊勁松 唐明飛 胡慧利羅小剛畢鋒羅苗苗 夏欣 孟劍軍

  辦公室主任:孟劍軍

  我校領導非常重視環境教育,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建立綠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學校環境教育工作。從人力、物力、財力給予環境教育以保障,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發展。同時,每學期學校工作計劃中都有開展環境教育的具體要求,“綠色環保”教育主題也列入德育工作計劃之中,國旗下的講話開展關於綠色學校建立的具體內容。師生透過認真學習,明白建立綠色學校的重大意義,明確了各項指標的具體要求,並以較大的熱情投入到建立綠色學校這一活動中。

  2、創設一流校園環境。

  近年來,我們抓住國家重視環境保護的機遇,把建立平安校園和文明學校,跟建立“綠色學校”有機結合起來,整體規劃,以淨化、美化、綠化為原則,對校園佈局重新進行設計,對校園區域性設施進行了有效改造。使校園基本建設與綠化建設上了新的臺階,使環境教育真正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中,把環境教育引向深入。同時,我們加大了校園綠化的力度,校園綠化面積達17000多平方米,校園綠化覆蓋在40%以上。現在,我校校園佈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已自成體系。學校每日的衛生檢查和嚴格的通報制度,讓美麗的校園保持潔淨。校園整潔漂亮,為育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3、注重學科教育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各科教學中,我校教師結合各學科教學,使環境教育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

  第一,我們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環境教育教師隊伍。積極進行建立綠色學校知識、資訊培訓,建設骨幹教師隊伍,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第二,我們要求語文、數學、地理、生物、美術等學科教師,把環境問題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各專業知識的同時,對環境科學的基本原理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使教師成為我校環境教育的主力軍。現在,全校已形成了多學科、多角度地滲透環境教育,人人參與環境教育的良好局面,同學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明顯增強。

  第三,我們把日常班級管理定為滲透環境教育的有效渠道。規定每學期組織一次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班會課。在班會課中老師開設小型的專題講座,如節約用水,保護野生動物,減少白色汙染等。透過專題知識的學習和活動的開展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自覺的環保行動。

  第四,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建立健全學校綠色管理機制,人文關懷教師的發展,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形成了師生、家長和諧的交流氛圍。從而在學校、家庭中,在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善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的氛圍。為了及時溝通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學校還安裝“校園熱線電話”,方便教師與學生家長的聯絡,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和諧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牆”也逐漸拆掉了。

  第五,讓愛學習、愛讀書成為巖口鋪鎮中學的文化特色。學校利用80多平方米的學生閱覽室,開展課外閱讀。學校2019年對圖書館花費2萬多元經費對原有近3.2萬冊圖書重新整理,篩選出2.6萬冊圖書,確保學生入館閱覽的質量。同時還建立了班級書庫,並發動家長和學生一起讀書。透過固定的閱讀時間與流動相結合的方式,組織並指導學生閱讀,適時反饋,交流、彙報心得,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質量,也逐步養成學生閱讀的習慣。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7

  富家小學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下,對建立“綠色校園”,推動社會環保工作非常重視。從校長到教師、學生自上而下,齊抓共管,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在建立“綠色校園”過程中,提高了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而且,促進了學校的環境衛生工作的開展,使學校環境衛生得到各級領導的好評。

  我們的具體做法:

  一、近年來,我校對建立“綠色校園”工作的領導,校長親自部署,將環境教育列入校工作計劃。

  教導處、後勤、班主任、科任教師、學生會、共青團等,帶動全校開展建立“綠色學校”工作,促進校園衛生工作和綠化環境工作的開展。首先,校長本人利用行政會議、全體教師會議進行環境教育;其次,各學科教師充分利用學科教學特點,對學生進了環境教育滲透、組織校園活動,滲透環境保護,環境衛生的教育,我們在學生會成立校園環保組織“綠色使者”,他們以身作則。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開展課間保潔活動,舉辦環保徵文活動、主題實踐活動,愛惜糧食、節約用水、電、紙張等。形成自上而下的環境教育和校園環保、衛生工作隊伍,有效地提高全體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行為習慣,全面落實《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全國環境教育行動綱要》等項方針政策。

  二、學校的環境教育、衛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

  全校師生自覺養成愛護校園環境,文明衛生的行為習慣,環境保護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制度化。

  1、學校將環境教育內容列入議事日程,要求全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創新,積極地貫徹落實黨的可持續性發的方針政策;

  2、校長在周立會上定期對全校師生進行環境教育,不斷地把環境教育貫穿在課堂中;

  3、倡導全體教師對學生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

  4、加強對新生的環保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環保活動;

  5、校園廣播、牆報定期宣傳環保知識;

  6、各班值日生做到每日一次搞好教室衛生;

  7、學生會對全校的環境衛生進行多次檢查、評分、登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8

  一、建立完善的領導小組

  自20xx年以來,學校就提出建立綠色學校的倡議,組建了以校長王全民位組長的領導小組,成員有學校的領導班子及各班的班主任。並制定了建立計劃,四年多來,我們每期都有建立計劃、建立活動和建立總結。

  二、把環境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及各科教學之中

  我校每學期制定的學校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計劃中,都明確的提出環境教育的內容和措施,特別是我校近幾年來開展的“樹文明形象工程”明確提出:“做文明教師,當文明學生,創文明班級,建潔美校園”。在開展文明形象工程的基礎上,我們又開展了建立“十無”校園活動,即:地上無紙屑,牆上無印跡,桌內無雜物,桌面無塗刻,室內無垃圾,窗臺無積灰,花區無雜草,飯菜無亂棄,語言無髒話,資源無浪費。確保環境教育滲透於德育之中。

  在學科教學在中,我們學校的各科任課教師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特別是王曉瑞老師的地理課,崔繼紅老師的生物課,張亞紅老師的英語課,焦紅梅老師的語文課等,在環境教育方面的教育最為突出,他們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和寬頻資源,聯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並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活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

  三、搞好學校綠化工作

  我校歷來把學校綠化工作當作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有高群花老師專人負責花草的移植和修剪,各個班級分有綠化區域,每天定時做好綠化區域的環境保護和花草的保養工作,學校定期組織檢查落實。每年冬季都要對凍青、月季等花木進行修剪和移植,培育優良、名貴花木,進行澆水、施肥,不斷擴大綠化面積,如今學校的綠化面積已佔學校可綠化面積的90%以上,實現了“四季有化,四季常青”。

  四、搞好環境衛生。

  的環境衛生是學校的文明程度有力體現,是學校精神面貌的象徵,我校的環境衛生實行每天定時打掃和不定時保持相結合的方法,學校的衛生區域分到各個班級,每個班級也有明確的分工,有保潔小組,如果發現費紙或雜物在清潔區超過兩節,學校政教處就要對班級衛生評分進行扣分,政教處每週要對各個班級的衛生工作進行總結、評分,如今,學校的全體師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無論什麼時候走進校園,始終感覺到的是清潔和優美。

  五、組織學習,開展活動

  1、自我校計劃建立綠色學校以來,校長親自帶領負責此項工作的負責人多次外出學習。我校也多次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環保知識,進行環保知識講座。要求各個班級定期開展有關方面的主題班會,以增加全體師生的環保知識。

  2、介紹環保書籍,增強環保意識

  學校先後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有關環保的書籍,如《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保護母親河》、《人類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書籍,利用集會、班會、手抄報、課外活動等形式告訴學生廢電池、塑膠袋,一次性飯盒、筷子等東西對環境的危害,介紹瞭如今世界環境和我國環境狀況,使他們清楚的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現在,一次性用品在我們的學校根本就看不到。

  3、開展徵文活動

  為認真落實環保工作,同時響應上級的號召,我校開展了以《可持續發展》、《保護母親河》

  等為主題的徵文活動,目標任務下達到班級和語文教師那裡,要求每一個學生,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要以這個主題認真做好文章,要在作文或週記中體現出來,要精選一些優秀的作文進行展評,學校也要向上級選送一些優秀的文章參評,如:以《保護母親河》為主題的徵文活動中我校向縣團委選送了40餘篇優秀作品,在市環保局、教育局組織的“美麗地球—我們家園”美術徵文大賽中我校有3名教師獲輔導獎,30餘名學生獲獎,同時我校獲優秀組織獎,在環保教案評選中,我校報送八篇,有三人獲獎。另外,我們還據不同時期結合學校的活動,在各個方面滲透綠色環保的內容,結合每次讀書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

  4、開展演講比賽

  學校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演講形式,以環保方面的內容在班級、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演講比賽,同學們在演講的時候,聲情並茂,興趣盎然,不僅豐富了生活,同時也瞭解了環境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增強的環保意識,表白了自己的環保決心。湧現了一批演講能手,如:我校的司卓亞,李文淵等同學多次代表學校在縣、市演講比賽中獲獎。20xx年x月,我校學生李文淵代表縣環保局到市參加環保方面的演講比賽並獲獎。20xx年,我校學生司卓亞參加洛陽市舉辦的“可持續發展”演講比賽並獲獎,同時我校的兩名教師獲市級輔導獎。20xx年我校的潘音、呂夢菲等5名同學和1名教師還代表我鎮參加縣委宣傳部、縣環保局、教育局、縣團委組織的“保護母親河行動”演講比賽。

  5、組建興趣小組

  我校各個班級不僅組建有保潔小組,不定時保持環境衛生外,每個班級還有回收費紙興趣小組,回收塑膠瓶興趣小組,回收廢電池小組,保護野生動物小組,栽培花卉小組等,每天茶餘飯後,你就會看到各個興趣小組活動於學校的每個角落,他們不僅為環境保護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時也培養了勞動觀念,每個班級還把賣費紙、塑膠瓶的收入作為班費的來源。如今,在我們的校園裡,亂扔費物,浪費水電,毀壞花草的現象已經銷聲匿跡,花草叢中、綠萌場上不時有麻雀,野鴿互相嬉戲,為奼紫嫣紅的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

  6、開展植樹活動

  每年我們學校全體師生都進行植樹活動,每個人都要種上一棵樹,養活一棵樹,特別是這兩年,我們學校的師生在公路邊、校園裡進行了大型的植樹活動,同學們還經常外自己親手種下的小樹澆水,確保小樹能夠成活。

  7、開展校外實踐活動

  每一個學期,我校都要開展多次的校外環保實踐活動,同學們走上街頭,進行環保知識的宣傳,進行費舊垃圾的回收。春天剛到,我們就組織學生到校外踏青,培養他們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操。夏秋兩季,我們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進行禁燒的宣傳,同他們的家長簽定禁燒目標責任書,以保護環境不受汙染。兩年來,我們還組織了兩次放飛活動,同學把受傷的小動物透過自己的細心餵養,學校統一組織放飛。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19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五個校園”的意見》(渝委辦發〔20xx〕50號)檔案精神,為加快“五個校園建設”,沙坪壩區二塘小學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學校以20xx年成功建立區級“綠色學校”為起點,繼續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主題活動為抓手,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努力打造綠色校園,有力地促進了“生態文明”、“綠色校園”的建設。現結合學校建設綠色校園的情況進行認真自查,並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成立建立工作小組

  學校把建立“綠色校園”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學校自20xx年來成立了建立“五個校園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任組長,負責“五個校園建設”總的規劃和佈置;副校長為副組長,負責協調、組織、部署“五個校園建設”的各項工作;德育處、教導處、後勤處等部門負責人、全體教職工等為成員,負責“五個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司其職,確保建立工作順利實施。

  二、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綠色校園管理

  (一)將“綠色校園建設”納入三年發展規劃。20xx年學校制定三年發展規劃時將“建設五個校園”工作納入其中,並按時間順序有序開展各項建立工作。歷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將環境教育等納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特別是成立了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後,更是做到有規劃、有目標、有落實。

  (二)將“綠色校園建設”納入學期工作計劃。每學期校長在制定學校年度工作計劃時,都把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和綠色校園建立工作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等部門都落實了相應的措施,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每個方面,讓環境教育的理念牢牢樹立在全校師生心中。

  (三)將建立工作與文明評比結合起來。學校結合綠色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了不定期的抽查教室、辦公室是否有“無人燈”現象,教室、公共場合是否有自來水未關等現象,並將檢查情況與文明辦公室、優秀教研組、文明班級、文明個人等評優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藉助校園廣播、宣傳櫥窗、班級黑板報等媒介深入廣泛開展綠色教育工作。

  (四)將建立工作與績效工資結合起來。學校將綠色校園工作與班主任工作聯絡起來,制定了“二塘小學護綠衛生檢查評比制度”,並將班級考核情況與期末班主任績效工資考核結合起來,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環境衛生改變和學生文明行為的規範。

  學校透過制定學校工作規劃和學期工作計劃,完善各種評優評先制度等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五個校園制度建設,規範了管理。

  三、發揮課程作用,實施綠色教育理念

  學校根據條件切實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從開設課程、學科滲透、環保宣傳等多角度對學生開展紮實有效的綠色環保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活動。

  (一)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開展環保知識教育。學校利用集體朝會、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校園廣播等途徑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宣傳教育,宣傳綠色環保知識,及時反映學校建立工作的最新情況等。如開展“綠地行動”,“藍天行動”,“寧靜行動”,“碧水行動”,“珍惜水資源”等知識的宣傳,提高了師生的環境意識。

  (二)利用重大紀念日,積極組織開展專題教育活動。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四.二二”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如:發動學生為班級獻花;開展環境保護徵文比賽、環境知識問答等;利用“3.12”植樹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植樹護綠;利用重慶市開展創模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垃圾分類、廢電池回收、愛鳥護鳥、對周邊環境進行監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行動。

  (三)引導學生開展“環境保護”的各種教育主題活動。學校開展了“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計劃,該活動開展一年多來,不僅有效回收了學校班級的可利用垃圾,同時潔淨了校園,樹立了全體同學的愛心幫扶行動;鼓勵學生參與有關環境保護的小課題研究,如五年級學生在20xx年參與的“井口工業園區工業“三廢”汙染情況的調查研究”小課題在校級進行了展示;每期參加社群開展的環境保護活動,如三年級學生進入社群進行環境維護,撿拾垃圾等活動;透過不同方式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節約水電、節約用紙,美化、綠化、淨化……

  (四)開展德育社群化活動。結合學校德育社群化活動,學生分年段開展活動。如五六年級學生分別到園區企業開展現代企業生產知識瞭解以及現代企業廢水廢氣處理知識瞭解;三四年級學生到敬老院進行敬老、愛老感恩活動;一二年級學生參加校內護綠衛生潔淨行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五)利用課堂主渠道,開展綠色教育活動。學校要求各年段都要開展環境教育的課程;除此之外,各學科教師利用課堂主渠道,寓環境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有意識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傳授環保知識,對學生進行節水、節電、防汙染、倡低碳等環境教育。

  四、落實科學建設,營造綠色校園環境

  學校十分重視綠色規劃,按照“總體規劃,逐步建設”的思路,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地開展我校“綠色校園”的建設。

  首先,學校打造綠色環境。20xx年學校將足球場周邊地塊改造成為了綠色花臺。進入校門後呈現在眼前的是綠樹成蔭、花紅柳綠的美麗場景。校園花園內花草樹木生長良好,在校園足球場四周、塑膠操場環道、道路兩旁都因地制宜設立了綠化帶,校門前過道兩旁重新栽種了樹木,校園常年綠意濃濃。

  其次,打造綠色校園文化。20xx年起學校為每個班級設計了班級展示牌,以學校倡導的“綠色環境”為主色,進行班級介紹,“每月之星”,“中隊格言”等一應俱全;學校定期粉刷樓面、過道、圍欄,更新校園提示語牌;在教師辦公室購買綠色植物,在每層樓道種植小盆綠色植物,並分給每個班級,由孩子們進行每天養護。整個校園建設達到了綠化美化效果,實現了環境育人的目的。使校園內四季有綠色,四季有花開,四季聞花香,營造了環境教育的良好氛圍。

  五、踐行綠色行動,構建綠色生活理念

  學校不僅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教育系列活動,而且更加註重教育全體師生踐行綠色行動,養成環保低碳生活方式,讓綠色生活理念在二塘小學生根、開花、結果。

  (一)校園實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學校實行大隊部、中隊衛生值檢查制度,由學校大隊部成員,各班級中隊組織學生構建成自主管理小組,輪流負責學校環境衛生的檢查、督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而且鍛鍊了他們的管理能力,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同時極大地淨化了學校的環境。

  (二)開展“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計劃。經學校和德育處籌劃,20xx年學校開展了“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計劃,總務處為每個班級添置了垃圾回收箱,每天各個班級將礦泉水瓶、廢紙、廢報等垃圾分類存放,中午由專人按時交到德育處垃圾回收處,德育處安排2位大隊幹部負責記錄重量。各班級獲利資金的三分之二將返回班級,三分之一作為學校德育處愛心儲值基金,定期對學校困難學生進行幫扶。學校開展“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以來,學校環境我們將持續認真地做好本項活動,真正打造學生環保節約習慣。

  (三)注意合理使用資源。學校在水、電使用等方面採用責任追究制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辦法,除正面引導學生珍惜資源外,班級水電實行班級負責制,教育學生杜絕“無人燈”現象;關門關水檢查等制度;公共場所的水電使用由後勤人員專門負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建設綠色校園是我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透過活動的開展將使全校師生環保意識得到極大提高,綠色教育的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綠色生活將逐步成為我校師生的常態。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綠色校園的建設和發展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此項工作,透過“五個校園建設”的建立,辦好沙坪壩區的北部視窗學校。

  小學建立綠色校園自評報告20

  浙江省xxx小學座落於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翠苑四區內。學校創建於1992年9月,原名為杭州市翠苑第三小學,20xx年4月更名為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併成為浙江省新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學校總佔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3542平方米,學校有“口”字型教學樓一幢,南面大樓為四層,北面大樓為三層,共有教室22個。學校教學環境優美,佈局合理,教育設施齊全。1994年學校自建房屋400平方米,配有實驗室、儀器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室。教學樓南面有5000平方米的大操場,內有200米的標準環形塑膠跑道,標準塑膠籃球場,雙槓、單槓、雲梯、乒乓球檯等各種體育器械裝置;20xx年,寶潔公司又捐助了價值十萬元的寶潔娛樂體育器材,為學生鍛鍊和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保障。經過十一年的努力,學校辦學條件逐年改善,儀器和電教裝置已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並於20xx年建成了校園網,大大推進學校現代化管理。今年暑假,學校又投入60餘萬元裝修了教學樓,使學校的整體環境又有較大的改善。

  省教研室附小在1992年9月建立時只有1個班,學生26人,教師5人。如今學校已基本實現規模辦學,學校現有15個教學班,541名學生,37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36名,小學高階教師13名,佔教師數30%,大專以上學歷25名,佔教師數67.6%。學校有一支事業心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其中有1人被授予省“春蠶獎”的榮譽稱號,4人被評為市優秀園丁、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2人被評為市教壇新秀、市教改之星,9人獲得區教壇新秀榮譽稱號。

  幾年來,學校堅持全面貫策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三屆畢業生均得到社會的認可和上一級學校的讚賞。20xx年起學校開始進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併成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研究課題的骨幹學校。學生整體素質逐年提高,並在全國、省、市、區各類比賽中獲得較好的成績。堅持依法治校,不斷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抓好校風、校紀、校貌,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我校的辦學目標是:逐步把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先進、質量全面、團結向上、和諧文明、社會信任、家長放心、學生喜愛的學校。我們的校風是“勤奮、進取、和諧、向上”。學校曾被評為區行為規範達標單位,區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區優秀團支部,區檔案先進集體,區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區“綠色學校”,區滿意單位,杭州市文明單位。

  建立工作回顧

  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的共識,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綠色消費已日益被人們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綠色的浪潮,二十一世紀將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世紀”,作為培養未來“綠色世紀”主人的“綠色學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鐘情和青睞。

  作為一所普通小學,我們沒有底蘊,沒有資本,如何發展?我們以現代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學校的實際,以“辦學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教育開放化”為學校追求的目標,並確立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具體來說,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全面地關心每一個學生,真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創造一種適應學生的教育,使學生能夠獲得和諧、持續的發展,從而主動地適應未來。”辦學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為綱要》,確立了建立“綠色學校”的目標,並以建立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我們高度重視建立“綠色學校”工作,在20xx年5月,我校被評定為西湖區“綠色學校”後,又積極投入到市“綠色學校”的建立中去,儘管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依然得到了領導的好評與熱情幫助,全校上下堅持以“以人為本”貫穿“創綠”工作的全過程,立足於學校,滲透於課堂,服務於社會,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建立領導體制,明確執行機制,構築保障體系

  相對於環境來說,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從生產者的角度來說,人對於環境具有主觀能動性,可創造優美的環境,也可以破壞環境,並使之日益惡化;說人是消費者,即人可以從優美環境中得我們所需要的動力,享受環境帶來的快樂。基於此認識,學校黨總支和行政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教育工作,把環保教育列為學校重要的議事內容。建立領導體制,確定執行機制,構築保障體系,是抓好環境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是保證環境教育實施的前提和條件。

  (一)建立領導體制。

  綠色學校要充分重視環境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搞好學校的環境教育,關鍵在於強化領導。學校成立了以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處、大隊部、總務處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省教研室附小建立綠色環保學校活動的領導小組。制定學校環境教育工作計劃和活動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境教育活動,不定期召開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動員宣傳會,小結會和環境教育工作的研討會,總結得失,及時掌握校內外動態,調整工作思路和修訂計劃,以更好地開展活動,使環境教育落到實處,取得更大的效果,同時協調各部門工作,體現環境教育管理網路化。

  (二)確定執行機制。

  學校根據上級要求,聯絡本校實際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省教研室附小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工作計劃》,同時每年度均有環境教育實施的具體措施。根據計劃各部門分工明確,管理到位。教導處負責教學,落實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的實踐和研究;科研室負責教師培訓,學習和提高;大隊部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和社會宣傳;總務處負責環境規劃,環境裝置器材到位。內容細緻到年級組、教研組、班級、教師、學生的具體工作或行為。學校利用教師學習和教研活動時間,進行環境教育等專題講座和學習,並邀請環保專家到校給師生上環境教育課,使教師受到環境教育的啟發,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確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而調動教師參與環境教育的積極性、自覺性,推動學校的“綠色”活動。同時設計了一系列的環境教育活動,在不同層面的活動中,使學生樹立環境意識,理解和鞏固環境知識,培養、提高環境技能。

  (三)構築保障體系。健全制度:

  (1)建立會議制度;

  (2)形成學習制度;

  (3)設立獎勵制度;

  (4)制訂經費專款專用制度。在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內容過程中要求做到四落實:即計劃落實、措施落實、檢查落實、總結落實。

  二、大力拓展環境教育渠道,構建多樣教育載體

  小學環境教育應透過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一些環境科學、環境法規的基本常識,逐步培養環境道德及倫理觀念,養成較好的環境行為習慣。

  (一)以CIS匯入,整體設計學校環境教育理念,視覺聽覺識別系統,以塑造學校形象。

  1、MI,學校教育理念識別。為了使環保教育深入人心,學校特提出十六字口號“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汙染,植綠護綠”。

  2、BI,學校行為識別。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環保知識,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環保行為。為此,學校啟動“綠色”工程,鼓勵學生爭當環保志願者,學校每年對環保做出一定成績的同學給予表彰,發給“綠色證書”。

  3、VI,學校視覺識別。發動全校師生,共同設計了具有我校特點的環保教育標誌:標誌的含義為: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蔥鬱的樹木,豐茂的花草是美麗的外衣,生活在省小的學生是自由飛翔在天空的小鳥,他們將掬翠而起,結伴在藍天碧水之間,為地球抹上亮麗的一筆。

  4、AI,學校聽覺識別。由我校音樂教師高華老師填詞創作的《同唱一首歌》,在全體師生中廣為傳唱。它唱出了全體師生共同的心聲,唱出了大家對美好家園的嚮往,唱出了現代文明人強烈的環保意識。同時,綠色還被定為我校的標準色。

  (二)學科滲透

  學校教育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環境教育應立足課堂,利用課內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恆地進行滲透。為了提高師生關於環境科學知識和自身環境意識,我校每學期都組織教師進行環境科學知識和環保法規的學習、考核,組織教學觀摩和教學研討活動。還要求各教研組組織教師根據大綱和教材編列了環境教育在各學科滲透的知識要點。做到立足課堂,依靠各學科教科書,儘量發掘,找出那些與環境教育有聯絡的課文,採取融合、引伸、擴充套件的方法將環境保護的內容滲透進去,使環境教育與各學科教學融合為一體,相得益彰。現行小學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是與環境保護有聯絡的。例如:語文教材中的《秋天》、《森林老爺爺》、《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自然教材的《水域的汙染和保護》、《空氣的汙染和保護》、《土壤的保護和改良》、《保護大自然》等等都是很好的環保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對可以進行環境滲透教育的課文可採用感官啟發式教學法。在把握好教材中心內容的同時,注意找好滲透結合點,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大膽改革課堂學習形式,採用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環境教育。如科學課研究《操場的昆蟲》,教師帶著孩子來到有生機勃勃的竹林,有著各種果樹的芳草園,讓學生觀察昆蟲,瞭解生命的意義;語文課根據《廬山的雲霧》的課文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研究讓學生收集資料研究廬山雲霧的形成原因;綜合實踐活動課《美麗的樹葉》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觀察各種樹葉,說說自己的發現,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保護環境的責任;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上,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他們關心地球,愛護地球的感情表述得淋漓盡致,更有一番改造地球的雄心壯志。學生在作文《我給地球披衣裳》中寫到:我為地球媽媽設計的這件衣裳是一個人造“臭氧層”,人們就再也不用為空氣汙染而憂心忡忡了。透過該活動不僅引發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思考,還啟發學生改善環境的信念。考慮到環境保護工作和環境科學的新穎性,多學科性和邊緣性、綜合性,單一依靠課堂進行環境教育還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學校還根據自身場地優勢,在操場南面專門開闢了900平方的“芳草園”,供學生觀察、研究和種植實踐,增強了環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實性,加深了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此外,我校特將金家浜居民區和金家浜幹休所,翠苑第四社群、城西花鳥市場、省立同德醫院、省自然博物館、杭州四堡汙水廠、杭州植物園等多家單位定為環保基地,為學校環境教育開闢了一塊新場所,以便開展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從而形成學校與社群有機結合,密切協同的關係和機制。這樣一來,使得學校的環境教育有目標、有計劃、有內容、有系統地全員參與,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開展起來。

  (三)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環保課外活動

  當前小學教學中尚缺少較適宜的環境教育課本,多是參考性的宣傳材料;有關學科中雖也有所滲透但不失“零碎”。而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環境教育活動,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還能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的興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綜上原因,我校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環境教育內容。

  1、講課、參觀、實驗相結合。

  在環保課外活動當中,把活動內容變成計劃,每隔2周到3周就進行一次參觀或實驗;組織學生參觀花圃、文明街區等。並結合這些參觀和實驗請環境專家進行具體的環境保護素質教育專題講座,組織環保小論文評比、手抄報評比,使學生的環境意識逐步由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學生就“一次性用品好嗎?”這一問題進行了一次家庭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家庭圖方便,熱衷於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杯子、筷子,一次性洗髮精,對此學生髮起倡議“少用一次性物品,從我做起”。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學生進行專項的科學環保調查統計活動,透過對臨近水域或資源;學校、家庭居住周圍垃圾的調查;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同時學校還向家長、周圍居民致信發出倡議——創造美好環境,共同護綠家園。大隊部致西湖區全體少先隊員《爭做文明小市民倡議書》,動員全體少先隊員積極行動起來,共創杭城美好的未來;《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請家長共同承擔起創設良好環境的任務;《致鄰居朋友的公開信》,讓周圍居住戶攜起手,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清潔、美好、高尚的學習氛圍。

  2、環境教育與國情教育相結合。

  在環境教育中,注意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物產蘊藏等情況,使他們為我國的物產豐富而感到自豪,對我國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無限嚮往,從而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在晨會講話上,團員老師以《地球我們的家園》、《海洋生命搖籃》、《杭州我們可愛的家園》等為主題進行了生動地講解和介紹。同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到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數量少,環境汙染嚴重,水土流失,沙漠蔓延,森林銳減,野生動物滅絕等等令人擔憂的狀況,大隊部組織學校各年級各班,召開多場環保主題班會並出版一系列的班級教育專刊,如《保潔大家談》、《地球上的生物》、《節約用水》、《保護母親河》、《幸福的兒童重環保》……透過國情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使他們為祖國的前景擔憂,產生憂患意識,從小就把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當作自己的責任,積極參加社會的各項環保活動。學校成立了環境保護志願者小組,並配備了輔導教師,定期組織環保活動。透過開展“綠色志願者在行動”的活動,引發了全校學生愛綠護綠的熱情,湧現出多位綠色之星、環保小天使。每逢節假日來臨或有重大校園活動,都組織全校同學共同開展校園大清潔活動,在活動中,透過切身的勞動感受,教育學生要注意環境衛生的保持與清潔。參與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勞動。每週大掃除時,有專門的廢紙收集員上門收取垃圾,既節約用紙又保護環境。

  3、環境教育與法制觀念相結合。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三大基本國策之一。1998年12月26日,我國透過並頒佈了《環境保護法》,使我國的環境保護有了法律依據。學校在第二課堂或“國旗下講話”活動中把《環保法》教育編入計劃,並在校園網中專門編制了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使學生逐步地瞭解到《環境保護法》等內容,瞭解到我國“以防為主”、“誰汙染、誰治理”的基本策略,增強學生的環保法制觀念。同時還在校園網中專門編制了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如《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防治汙染法》等。

  4、環境教育與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美的教育相結合。

  全體師生員工是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主力軍,各班分有衛生文明管理區,他們既要負責此區域內衛生,又要負責環境保持和管理。每遇植樹節、愛鳥周等特殊日子,還開展專題活動,提高環保意識。校園內的汙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學校在校內全面實施袋裝垃圾行動,取消垃圾堆,垃圾箱,衛生環境大為改善。同時組織學生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變化,開展“你的學習、生活環境好嗎?”,“為環境出點力”等活動。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生活、學習的環境,並對這些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進意見,從而加深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讓他們明白“愛護環境就是愛護自己”、“從我做起,美化家園”、“愛護環境是你我共同的責任”等道理,並透過多角度、多方式的參與和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感性認識和自身活動中,主動樂意、輕鬆自然地接受變為自覺行為。每個班級都有自己開展環境教育的主陣地,“小小生物角”、“環保知識窗”等,利用這些資源開展“記環保日記”,寫“調查環境研究報告”等活動;更有班級環境佈置體現環保意識,使用工具體現環保意識,行為語言體現環保意識。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知識。日常生活中可以滲透環境教育的機會也很多,關鍵在於教師要做“有心人”,要求學生平時輕聲走路,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等。日常生活中教師就要注意觀察,隨時加以引導,並把學生的認知接受與行為糾正有機結合。因此,我們除了積極利用環境向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外,還努力創造條件培養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校園規化整治”專題活動,透過辯論會、演講會的熱烈討論,透過勞動技能課讓學生親身參與校園環境整治如設計林蔭小路,垃圾箱造型及擺放等活動,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也開展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園環境與自己息息相關,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美化自己,進而美化整個校園環境。

  (四)利用校園網、廣播、集會、牆報進行宣傳

  在進行環境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集會、牆報這些宣傳工具。學校規定每週必須有一天進行環境知識的宣傳廣播,定期出好牆報。在進行升旗儀式時,也適當地進行一些環境知識的宣傳和發動,使環境教育的開展有一個堅實的宣傳陣地。在此同時,學校的《星星河》、《資訊報》也為環境教育開闢了天地,不時登載一些環保知識和環保活動掠影。今年我們又在校園網專門開闢了“校園天地”欄目,分設“綠色家園”、“組織管理”、“環保教育網”、“環保資料庫”、“綠色行動”、“班級綠網”、“環保留言板”7個小版塊。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綠色規劃、有自己的綠色之星。“綠色天地”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師生學習環保政策、法規;為教師開展學科滲透,查詢、瞭解環保資訊和知識提供了方便,也為孩子提供了一片綠色的精神家園。

  (五)以環境課外活動小組為中心,推動全校環保活動的開展

  歌德說過:“演奏笛子單靠吹氣是不行的,還必須使用手指頭。”單純的課堂教說,如不結合實際,沒有的活動載體,總是顯得蒼白無力。課學教育和課外活動及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取得預期效果。學校專門設立環保興趣小組,並特派工作責任心強的教師負責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環保活動(一週一次)。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利用每年的環境日和每個學期市、區組織的環境活動,以校環境課外活動小組為中心,廣泛地發動學生參與這些環境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加深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中隊召開以“環保”為主題的隊會;校大隊部和城建學校團委共同在學生中舉行“回收廢舊電池”的活動,學生紛紛把家中和親戚朋友家中的廢舊電池拿到學校,學校統一收齊和城建學校團委學生一起送有關單位統一處理,透過這個活動,學生對廢舊電池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既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又是現代人應有的良好的素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校園是地球大環境中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小環境,要愛護地球就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大隊部組織學生開展了主題為“童言來提醒,護綠我家園”的活動。透過讓學生悉心觀察自己的生活、學習等周邊環境,並對所見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進意見。這不,一句句稚嫩的童言中,無不閃現著小小環保衛士的身影:“少一個腳印,多一份綠色”、“讓我們呼喚藍天,把握生命的脈搏”、“今天浪費的一滴水,將是地球明天的眼淚”、“保護動植物=保護自己=保護未來”、“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多種一棵樹,讓大自然多一份潔淨”、“要綠化,靠大家,齊動手,花草笑”。同學們紛紛行動起來,把這些標語牌安插到了校園裡,居民區內,同時,大家穿梭於居民區的綠化帶,清除著白色垃圾,用自己的行動喚起市民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義務感。大隊部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認養校內和各居民區小樹”的活動,增強學生愛綠、護綠、養綠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為潔美杭城作出貢獻。結合春、秋遊活動開展“綠色自願者在行動”和向遊客贈送環保卡等活動,綠色志願者們拿著在藝術節中獲獎的環保作品,來到物美超市進行畫展,起到了很好的環保宣傳效果。最近學校秋遊組織了主題為“小手動一動,扮靚新西湖”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增強學生愛綠、護綠、養綠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為潔美杭城作出貢獻。結合夏令營開展《尋訪自然——千島湖夏之旅》活動。此外,大隊部還組織學生參加翠苑街道組織的環保教育的一系列活動:世界環境日,科普周組織學生對市民宣傳環境保護知識,義務擦崗亭,為居民區綠化帶、金家浜幹休所搞衛生,成立綠化小衛士等,與教育基地“城西花鳥市場”共同開展了以環保、自然、生命為主體的繪畫比賽,豐富多彩的環境保護活動為學校環境教育注入無限活力。

  三、增加經費投入,美化校園環境

  創辦“綠色學校”應高度重視學校環境建設。要認識到學校是師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及整體素質的發展,直接影響到“綠色教育”的實施。因此,學校把“建設潔淨、文明、規範的校園”作為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校園內專門設有宣傳環境保護的櫥窗,有“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珍惜資源、節約用水”等有關環保的宣傳畫、大幅標語和圖文並茂、色彩鮮明的牆報。透過植樹栽草,使校園內可綠化地均得到綠化,所有花草樹木均掛牌保護。公共區從教職工的各科室到學生各班級實行分片包乾,校園內明令禁止吸菸。學校還添置常用的、初級的單項監測裝置,用以環境監測,購買資料用於環境教育活動。我校提出校園環境力求做到三化一控制:三化即綠化、美化、淨化;一控制是控制汙染。

  校園綠化美化即指校園環境優美,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逐步實現立體化和平面綠化。20xx年學校投入近60餘萬元資金,建造了塑膠跑道,塑膠籃球場,操場裡面、周圍種植了草坪,還在操場四周種了各種樹木,既增加了學校的綠地面積,又美化了校園環境。校園美化注重兒童化、教育化的效果。學校在20xx年12月正式建造“芳草地”公園,該園地佔地900多平方米,開闢了“果樹園”、“蔬菜地”、“花卉苑”等場所,學生可以自由獲取知識。學校還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了投入,給校內水管道進行了全面改造,提高了供水能力,學校電網連線了雙電源,20xx年學校又投入近60餘萬元對教學樓進行了裝修。

  校園淨化即指學校按照《小學衛生工作條例》進行衛生管理,經常保持校園及課堂的乾淨、整潔。學校食堂符合衛生標準。今年學校又對所有的廁所進行全面裝修,並加強廁所、垃圾桶管理,每處都貼環保標語,做到廁所少臭味,垃圾無落地,水電資源無浪費。學校努力控制汙染物。

  遠景展望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周圍的環境,周圍的環境也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近幾年隨著環境汙染的日益嚴重,環保問題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環境保護不僅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它還是關係到我們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環保意識作為一種重要的公民意識,不僅教師要意識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們的小公民的大腦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樹立保護綠色地球的信念!

  為了更好地把學校環境教育辦出特色,辦出成效,我們希望在今後建立起環保實驗室,配備適合學生操作實驗的食品及常用的實驗裝置,與國外或國內有關學校建立正常的環境教育資訊交流……

  營造“花園式”校園,爭創“綠色學校”,是全體附小人孜孜以求的目標;築綠色風景線,育自覺護綠人,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我們堅信,在各級領導的積極領導和熱情關心下,在附小人的共同努力下,省教研室附小在爭創“綠色學校”的征途中定能揚帆起航,再創佳績。

  綠色,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無價之寶。我們將再接再厲,讓美麗的綠色深植在師生們的頭腦中,永駐在可愛的校園裡,為綠色長留在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獻力量!深植在師生們的頭腦中,永駐在可愛的校園裡,為綠色長留在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獻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