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區域觀察記錄(精選23篇)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精選23篇)

  認真的觀察可以要我們更好地與幼兒去溝通,去了解她們的需求。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小班區域觀察記錄(精選23篇),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

  區域名稱:

  建構區

  觀察物件:

  小琸

  記錄者:

  顧麗亞

  觀察重點:

  觀察幼兒與他人的交往情景。

  幼兒活動情景: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是很感興趣的,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選擇了軟體積木、雪花片等積木讓幼兒進行拼搭。這次我讓小琸也玩積木,小琸平時在這方面本事比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動手拼搭來鍛鍊自我的本事。在活動中,他跟往常一樣一個人開始拼搭。看著其他幼兒能夠跟自我的同伴一齊拼搭,但文博卻常常一個人,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就算不會拼搭了,也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

  行為分析:

  孩子們對建構是很有興趣的,但在活動中,由於小琸年齡較小,並且膽子也比較小,所以缺少與同伴合作的機會。對於他的要求不能過高,應當慢慢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本事。

  教師後續的支援:

  在任何活動中要及時地引導幼兒合作,鼓勵幼兒合作來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本事。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2

  區域名稱:

  表演區

  觀察物件:

  小雨

  記錄者:

  顧麗亞

  觀察重點:

  能否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有必須的交往本事。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遊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後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小雨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遊戲。

  行為分析: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小雨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齊遊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遊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教師後續的支援:

  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遊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3

  區域名稱:

  表演區

  觀察物件:

  小雨

  記錄者:

  顧麗亞

  觀察重點:

  能否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有必須的交往本事。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遊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後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小雨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遊戲。

  行為分析: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小雨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齊遊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遊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教師後續的支援:

  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遊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4

  區域名稱:

  建構區

  觀察物件:

  小羽

  記錄者:

  顧麗亞

  觀察重點:

  利用一切機會,鼓勵小羽大膽用語言與別人交往。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孩子們正在自由地玩著積木,只見小羽獨自一人坐著玩衣角,她耷拉著腦袋坐了一會兒,最終微微抬起頭看了看積木。我走過去問“你想玩嗎?”她點了點頭,沒說話,只用眼睛看著我。一會兒她站了起來,慢慢走了過去,還不時回過頭看我,我笑著點點頭,她走到了孩子們的身邊。正在小羽認真的拼插積木時,我看見他對面的小宇拿了她幾個玩具。而小羽看見了卻不說話,但臉上有些不高興。過了一會小宇又拿她的玩具,只見小羽一把把自我的玩具全拿了回來,還把他的玩具給打爛了。當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得哭了。

  行為分析:

  1.從案例看,小羽是個性格較為內向的孩子,小羽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動,缺乏勇氣,內心的需求和期望總不敢去實現。而我的點頭、微笑無疑給了她很大的鼓舞。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懷和愛。而在交往中她卻不善於用語言和別人進行溝通,所以委屈得哭了。

  2.針對小羽的行為,我與家長進行了個別交流。從中瞭解到,小羽在家裡就很乖巧、不大愛說話,很依戀父母,父母也認為孩子年齡小很多事情都包辦。平時父母交際很少,不經常帶她出門,將她封閉在自我的小家中,致使她缺少交往的機會。

  教師後續的支援:

  1.增強孩子的自信,抓住時機表揚她

  2.遊戲時多讓幼兒以強帶弱、相互配合

  3.利用一切機會,鼓勵小羽大膽用語言與別人交往。

  4.開展主角活動,讓小羽參加。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5

  觀察物件:李明澤

  年齡:5

  性別:男

  所在區角:手工區

  時間:2.17午時14點10分

  觀察情景記錄:

  李明澤在選擇給媽媽製作禮物時,選擇了做一個項鍊,他把珠子從一頭穿上,一拉繩,珠子就從另一頭掉下來。反覆幾次。

  評價與分析:

  這個孩子經過數次穿上數次又掉下來,耐性還行,但不會找珠子掉下來的原因。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看到後指導,珠子為什麼會一次一次的掉下來,別人的珠子有沒有掉下來,你也想個辦法,阻止珠子掉下來。

  改善措施及目標:

  在佈置任務時就提前讓幼兒知曉,所要發生的事,讓幼兒有準備或提前預知,想要將要發生的後果。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6

  觀察物件:XXX

  性別:男

  所在區角:繪畫區

  時間:2.19午時14時25分

  觀察情景記錄

  繪畫的資料是我的教師,而丁譽涵畫的我的教師也是很異常的,有6個圈和4條線組成的,顏色也很統一,全是紅色,畫完就拿給我看了。

  評價與分析

  在幼兒的眼裡,頭腦中,有頭有身子有胳膊腿就是一個完整的人的形體了,孩子塗成紅色也是因為我當天穿了一件紅衣服。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及時指導幼兒豐富人物肢體,學會給人物添五官,穿衣服。

  改善措施及目標

  幼兒的繪畫技巧和經驗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教師應多讓孩子接觸一些同樣型別的繪畫作品。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7

  觀察物件:

  郝澳

  年齡:

  5

  性別:

  男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午時14點15分

  觀察情景記錄:

  幼兒的繪畫主題是《我要飛》,他畫的樣貌很滑稽,頭仰著像睡覺的樣貌,四肢張開。

  評價與分析

  這個幼兒是個本事較強的幼兒,他的繪畫功底算是不錯,雖然樣貌很滑稽,但卻是表現出了“飛”的樣貌。

  教師介入策略

  其實“飛”的樣貌不能固定我只指導幼兒朝那兒飛,看到了什麼,在飛的基礎上添畫所看到的東西。

  改善措施及目標

  幼兒繪畫的如何飛,怎樣飛,不能固定在他的思想裡,我要引導幼兒經過自我豐富的想象,畫出飛的樣貌,添畫更多豐富的資料。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8

  觀察物件

  程鵬瑞

  年齡

  5

  性別

  男

  所在區角

  結構區

  時間

  午時14時25分

  觀察情景記錄

  用雪花插片插了一件很雄偉的飛機,機身、機翼飛機輪子都有,插的飛機很形象。

  評價與分析

  幼兒的本事不錯,按教師的要求插了一件很形象的飛機。教師期望幼兒在此基礎上自我有更好的突破和創新。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能夠再插一個戰鬥機、直升機、未來的飛機,讓幼兒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

  改善措施及目標

  對於本事強的幼兒,教師能夠制定的目標更高一些。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9

  觀察物件:

  郝澳

  年齡:

  5

  性別:

  男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3.14下午14點15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的繪畫主題是《我要飛》,他畫的樣貌很滑稽,頭仰著像睡覺的樣貌,四肢張開。

  評價與分析:

  這個幼兒是個潛力較強的幼兒,他的繪畫功底算是不錯,雖然樣貌很滑稽,但卻是表現出了“飛”的樣貌。

  教師介入策略:

  其實“飛”的樣貌不能固定我只指導幼兒朝那兒飛,看到了什麼,在飛的.基礎上添畫所看到的東西。

  改善措施及目標:

  幼兒繪畫的如何飛,怎樣飛,不能固定在他的思想裡,我要引導幼兒透過自己豐富的想象,畫出飛的樣貌,添畫更多豐富的資料。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0

  觀察物件:

  丁一芮

  年齡:

  4

  性別:

  女

  所在區角:

  手工區

  時間:

  2.27下午14時2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貼上國旗時將國旗的五顆黃星粘在國旗的右上角上,並且排列不均勻。大星和小星星都排列在一行上。

  評價與分析: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著幼兒的觀察不夠細緻,只看到國旗上面有一顆大星和四顆小星星,卻沒注意星星的位置和排列順序。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明白星星的位置,並引導幼兒觀察四顆小星星是怎樣圍著大星星排列的。

  改善措施及目標:

  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時就要重點點明星星的位置和星星的排列順序,並個性引導幼兒在貼上時注意。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1

  情景:

  午睡室、操場、活動室

  表現:

  其他小朋友都進入了夢鄉,銘銘小朋友時不時的坐起來,叫著要爺爺來接,打電話給爺爺,我在旁邊陪著他,拍著他讓他入睡,也無濟於事。

  早操活動中,銘銘小朋友表現得不太高興,不想做任何動作,只是一個人站在那裡。活動的時候,他也一個人坐在木立刻。整理玩具時,他表現得很積極。

  泥塑活動中,銘銘用橡皮泥製作了一個三層蛋糕,展示給小朋友們看,大家還為他唱了生日歡樂歌,我也為他貼上了小紅花。

  效果分析:

  1、銘銘小朋友漸漸地想成為小夥伴們的好朋友,一個人自說自話的行為也有所減少,他也能夠積極地幫忙夥伴們一齊整理玩具等。

  2、銘銘最喜歡捏橡皮泥,他能夠專心致志地捏出各種橡皮泥造型。

  矯正措施:

  1、積極鼓勵銘銘小朋友根據自我的興趣來表現自我,並展示給全班幼兒看。

  2、引導其他小朋友和銘銘積極交流,主動和他成為好朋友。

  現有表現:

  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整理東西的本事也很不錯,有時候小朋友將不一樣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齊,他就會及時發現,並且幫忙他們從新分類裝好。於是,我就請銘銘小朋友當小組長,專門負責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銘銘與小夥伴們主動交流,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從那以後,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能夠坐得住了,並且做事情也變得認真起來了。

  有效措施:

  1、繼續以銘銘的興趣點著手,積極鼓勵他發揮特長,並挖掘他的其他興趣愛好。

  2、鼓勵銘銘與同伴們友好相處,做好小組長的工作,與小朋友們積極交流,共同遊戲。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2

  一、觀察物件:

  幼兒姓名:天天

  性別:男

  年齡:3歲

  幼兒表現: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來聰明可愛,感覺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可是他媽媽卻告訴我,天天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在家話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裡人玩,只要有別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會退讓,寧可不玩。他是一個行為表現比較特殊的孩子,表現如下:

  1.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更不願主動交流。

  2.話語少,和教師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爾和教師講話,也總喜歡把手指含在嘴裡,顯得特別緊張。在區域活動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進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天天卻不會參與任何活動,一個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著區域卡,看著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況分析

  天天剛上幼兒園,難免會有入園焦慮,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很正常。但時間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來,都能開開心心來上幼兒園,天天還是這樣,早上緊緊抱著媽媽的脖子不放開。據瞭解,天天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裡玩玩具度過,遇到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觀察記錄

  有一天孩子們午睡時,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邊,等他脫下鞋子後,大聲的表揚她:“哇,天天太厲害了,會自我脫鞋了,來,讓教師抱一抱。”我溫柔的抱起她,第一個給他蓋被子,微笑的看著他入睡,這時,他說話了,雖然很輕,可我欣喜的聽見了:“我在家媽媽教過我的。”我又俯下身來,用手摸了摸她的頭:“你真是個能幹的孩子,教師真喜歡你,教師陪你睡覺好嗎?”他含羞的點點頭聽話的閉上了小眼睛。

  四、指導策略

  (一)家長工作方面

  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交流教育觀點及方法,反饋孩子在園表現,提議家長多騰出時間親近孩子,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交談,引導孩子說出自我身上發生了什麼趣味的事,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創造他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機會,晚飯後或者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耍,供給交往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語言教學活動

  為了讓孩子儘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特別組織了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對團體進行了解和接納,鼓勵天天接觸新朋友,把自我介紹給大家認識,主動與小夥伴兒打招呼,並且鼓勵他,表揚他,幫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先不喜歡說話的小朋友變得願意參與同伴遊戲,體驗到了同伴、教師、父母的關愛,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天天變得開朗多了,偶爾也會過來抱抱教師,看著他一點一點提高,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3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

  班級:小二班

  觀察物件:xx

  觀察者:xx

  觀察記錄一:

  一天早上,葭葭拉著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地來到班級門口,一進門就衝我說:“教師,你看我漂亮嗎?”說完,黑溜溜的大眼睛笑眯眯地看著我。我一看,哦,葭葭今日穿了條藍白相間的新裙子。我笑著說:“恩,真好看。”葭葭滿意地笑了,跑到建構區,對先來的雅雅展示自我的新裙子,還轉了幾個圈圈。

  觀察記錄二:

  一天午時,孩子們摺好孔雀後就自選區角玩。忽然,屹屹大聲哭起來。我聞聲過去詢問,原先是葭葭把他的孔雀撕成了幾片,屹屹哭得好悲痛。我問葭葭怎樣回事?葭葭鼓著嘴巴不說話。邊上的小朋友紛紛指證,是葭葭把屹屹的孔雀撕壞的'。我很生氣,叫葭葭把她的孔雀給屹屹,葭葭不願意,我說:“因為你把他的孔雀撕壞了,所以你的就賠給他吧。”葭葭放生大哭。邊上的小朋友也紛紛指責她。片刻後,我說:“我折的孔雀送給你吧。”葭葭一扭頭,拒絕:“不要”,滿臉的淚水。正好快放學了,葭葭沒像往常那樣跟我們說再見,而是翹著嘴巴跑向來接的媽媽,一副悲痛的樣貌。第二天區角中,我拉葭葭到一邊問她:“昨日為什麼把屹屹的摺紙撕壞?”葭葭回答:“因為他折得不對,我要教他,一拉就壞了。”哦,原先是好心辦壞事。可是,我跟她說:“教師相信你,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你只是想要幫忙他把孔雀折的更好、更漂亮,對嗎?”那你要先問問屹屹要不要你的幫忙?”葭葭不說話了,“下次可不能這樣做了。”葭葭認真地點點頭。

  觀察記錄三:

  上午,區角活動中,葭葭手裡舉著一張紙跑來:“教師,快看!我畫的。”我一看,紙上頭畫了房屋和小樹、花朵,顏色搭配得很漂亮。我點點頭說:“恩,你畫的嗎?不錯,有提高!”聽到我這樣說,葭葭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教師,這幅畫我能夠帶回去嗎?”“當然能夠啦!”葭葭就興沖沖地地去放自我的畫了。

  對照《指南》要求分析評價:

  指南語言領域中傾聽與表達欄目的教育提議是:多給幼兒供給傾聽和交談的機會。如:經常和幼兒一齊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在這幾次和葭葭的交流中,根據葭葭愛美麗和喜歡畫畫的特點,我們倆愉快地交談。指南社會領域中有目標4關心和尊重他人,其中的教育提議有:引導幼兒尊重、關心身邊的人,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引導幼兒學習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經過“撕紙”事件,相信葭葭能逐步學習控制自我的情緒,採取更合理,更讓同伴理解的方法來幫忙他們。

  思考與收穫:

  我們在與人相處時,經常會被一些先人為主的成見所左右,一不細心就會以偏概全。很多時候,在遇到孩子調皮時,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們的問題和缺點上,習慣於用批評和責備去糾正他們的過錯行為,而忽視了情感上的交流。在觀察記錄二中我簡單地把葭葭的撕紙行為認定為不守紀律、欺負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沒有給予他充分表達的機會。在幼兒園的人際環境中,師幼關係處於核心地位,不僅僅影響著幼兒的同伴關係,甚至可能成為影響幼兒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與葭葭的互動中,我往往看到葭葭的調皮對他人的影響,而忽略了師幼關係(我與她)對這種狀況的強化作用。所以,我對自我先前的處理方式和態度十分汗顏。期望經過第二天的補救,引導葭葭學習合理的處理方式,而不是簡單甚至粗暴的方法。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4

  班級:小(2)

  記錄人:XXX

  時間:20xx.3.20

  幼兒姓名:真真

  興趣情景:故事、遊戲

  觀察記錄:

  今日美工區讓幼兒自我動手製作相框,作為送給家庭其他成員的禮物。云云小朋友在紙上畫了媽媽和她兩個人在草地上玩耍,塗的顏色也十分的鮮豔。真真小朋友就畫了一些花和小草,畫的很小,歪歪扭扭的,如果不問他,還不明白原先是花和草,並且都是集中在一個地方,塗的顏色也都是綠色的,一邊畫畫還喜歡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話,畫了半天也沒畫出什麼來。

  觀察分析:

  中班幼兒的繪畫水平和技巧都在原有基礎上有了不一樣程度的提高,但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有的幼兒畫得很好,有的幼兒畫的很差,這和他們平時的愛好和興趣是有必須關係的。如雲雲小朋友喜歡畫畫,每一天早上都會去畫一幅畫。而真真小朋友不怎樣喜歡畫畫,平時也很少去畫,一般都會去選擇玩彩泥和搭積木之類的遊戲。

  反思與措施:

  對於真真,能夠平時多多培養他對畫畫的興趣,能夠給他欣賞一些畫刊、雜誌上一些小朋友的繪畫作品,給他講一些趣味的繪畫故事。在教室裡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多多鼓勵他,少批評他,讓他多玩玩美工區的畫畫遊戲。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5

  觀察記錄:

  吃午飯的時間到了,今日吃的是紅燒蝦和青菜。真真他在自我剝蝦,他剝的很慢,但最終還是經過他的努力都剝完了,然後開始吃他的飯菜,剛開始吃的蠻快的,可是旁邊的哲哲小朋友和他說話,他就開始和他聊起來,於是我走過去對他說:“今日你是小值日生哦,小值日生吃飯的時候是不說話的。”他聽了就不說了,開始安靜地吃著。

  觀察分析:

  該幼兒的自控本事不是很強,平時上課注意力也不怎樣集中,會一會弄弄小手帕,一會弄弄衣服領子。在家,吃飯的時候喜歡一邊吃一邊弄弄別的東西。可是經過上學期的努力,真真在吃飯方面已經提高很大了,從上學期的要教師餵飯到這學期能自我吃飯,還會自我剝蝦,看得出他懂事很多。

  反思與措施:

  能夠和真真多多交流,告訴他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做做這樣,再去弄弄那樣,這樣是不好的。對於他良好的自控行為,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他的自信心。與家長也要相互溝通,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要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不要什麼是都寵著他,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6

  今日中午,孩子們和以往一樣,歡樂地嬉戲。黃俊杰(帥帥)不停地跑來跑去,歡樂的像一隻小鳥“飛來飛去”,招手叫著旁邊的小朋友。不一會,他的周圍就圍了幾個小朋友。他這是要做什麼?我靜靜地觀察他。只見他拉著葉子涵的小手,走向我們的主題區。給葉子涵一邊指著,一邊跳著。嘴裡不停地說著:“漂亮,漂亮。”是什麼讓孩子這樣高興?原先,是我班的吊飾佈置“秋天裡的人們。”過了一會,只見他又走向閆馨予小朋友,拉著馨予,走到了我班的“可愛的蒜寶寶”佈置區。指著圖片說:“看,我們的蒜寶寶長成這個樣貌了。”一會兒,又拉著耿樂騰小朋友走向我班的“秋的嬉戲”展板。指著照片說:“看,這是我和爺爺做遊戲。”……帥帥不停地在各個區角佈置間走來走去。旁邊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

  分析:

  我們幼兒園每個月都有一個環境佈置的主題。本月的主題是“秋天”。我們給孩子佈置了許多關於秋的區角。如:“秋的嬉戲”、“秋的遊戲”、“巧手分享——幼兒畫秋天”、“秋天裡的人們”、“可愛的蒜寶寶”……在本個案中,環境的佈置為幼兒的順利交往搭建了平臺。帥帥經過參觀三個區角,完成了和葉子涵、閆馨予、耿樂騰小朋友的交往。所以,環境對幼兒的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7

  今日區角活動後,孩子們還陶醉在區角遊戲的開心中,一片祥和景象。突然,教室裡傳來了一陣哭聲,我立刻走過去,看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聽博博小朋友說:“有小朋友推我。”我問他:“誰推你了?”博博指著帥帥:“他推我。”帥帥聽見大吼了一聲:“我沒有推他。”我明白這時候帥帥小朋友必須是有話要說,我選擇了“聆聽孩子”。果然帥帥放聲大哭,他對所有人都選擇排斥。我靜靜地蹲在他面前,靜靜地看著他,試圖拉他的手,他甩開了我的手。最終他最終讓我抱著他,哭了有幾分鐘,委屈地對我說:“教師,我沒有推他。”這時,博博小朋友走過來說:“我跟你玩呢。”帥帥長長地吁了一口氣,我說:“你好了嗎?我陪你洗臉去吧!”孩子順從地拉著我的手,過了一會兒又談笑風生了。

  分析:

  每個幼兒都有交往的願望。帥帥小朋友也有交往願望。在帥帥的家中,家人處處讓著他,孩子在爺爺、奶奶、父母的呵護下成長,沒有受過一點委屈。在家中,有了交往上的爭議也總是別人讓著他。所以,當小朋友之間發生摩擦時,他不知該如何表達自我的想法,只能選擇哭。當同伴向他說明情景後,他如釋重負。所以,孩子的交往是各種各樣的,這一種應當是被動交往形式。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8

  觀察記錄:

  軒軒和涵涵來到數學區——蝸牛之家玩。

  第一次:他們把數字貼在蝸牛的家門前,然後再貼上蝸牛。我一看,數量沒有對應。猜測他們可能沒有理解如何玩。

  第二次:我提了要求,涵涵和軒軒先把所有的蝸牛送到了相應的家裡,之後,軒軒開始數蝸牛的數量,手指點著蝸牛一個一個數,“1,2,3”數完之後,她貼上了三個點子。涵涵也學著她的方法,開始其他的蝸牛數量,“1,2,3,4,5”找到了數字5貼在房子邊上。

  軒軒全部做完之後,她又從頭再數了一遍,確定正確之後,她回頭看看我,問我對不對。

  分析:

  第一次的操作兩個人沒有數對,是沒有理解遊戲的玩法。

  在透過講解之後,兩個人的第二次操作,就做對了。

  看軒軒和涵涵的操作過程,看得出他們兩個是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並且也認識點子和數字,對數的概念掌握比較好。

  這是實物與數字、點子的配對遊戲,在小班下學期,大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這些數的概念,可是還有一部分幼兒不認識數字,或者不能手口一致點數,但更多的是他們不理解遊戲的玩法。

  調整:講清楚遊戲的玩法,能夠在旁邊畫一張遊戲的玩法圖,貼上步驟圖,幫忙他們能夠自主地遊戲。

  換一種形式,讓幼兒再次去玩,鞏固點數的方法和數的概念。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9

  一、案例背景

  區域活動中,每位孩子都在自己喜歡的區域玩玩具,忽然聽到錦錦哇哇大哭起來。我連忙跑過去,瞭解狀況。只見他邊哭邊指著手說:“陳凱咬我”,我順著他的手看去,果然看見他的手上有一排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錦錦哭了,也都跑來看熱鬧。這時陳雅也跑來告訴我“陳凱打我,還搶我的積木”。但見陳凱小朋友卻若無其事,坐在區角里只管玩自己搶過來的玩具。

  二、描述與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咬人並無惡意。孩子還不懂得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法,喜歡用咬人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其次,孩子習慣用嘴去感覺外界事物,這是他們瞭解生活的一種途徑。有時孩子咬人是要表達自己心裡喜歡的方式,由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陳凱小朋友是個不愛說話,長相可愛的小男孩。但就是這樣一個小男孩,他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把什麼玩具都歸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狀況,我們經常與家長溝通,才發現原先該幼兒他要什麼總是事事依著他,使他養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教育呢?

  1)分析孩子為什麼會咬人?

  1、這是孩子的生理發展過程,大部分孩子會咬人,在孩子1歲左右時,會從床上爬到地上來玩,這是個咬人的危險期。媽媽並沒有制止,而是一邊喊痛,一邊習以為常。但久而久之,到了孩子上幼兒園時出現咬人的事件頻繁,次數增多,讓他養成了咬人習慣。

  2、孩子咬人,他是想告訴成人自己想要什麼。但由於語言發展尚未完善,表達不出來自己的想法,心中焦急才會咬人。在幼兒園裡,由於孩子不適應陌生的環境,自我保護意識較強,才以咬人做為一種情緒宣洩方式來為自己減壓,保護自己增強安全感。

  3、許多家長更加困惑,我家孩子怎樣會咬人呢?那是因為在家,孩子沒有相片的物件,家長跟孩子很熟悉,明白孩子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會提前滿足他。而在幼兒園,誰和誰都不熟悉,更何況孩子在一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什麼東西都覺得是自己的。別人不給,又不會用語言去表達,所以才會出現咬人這種現象。孩子想只要我咬了他,他就會給我。那麼他就會覺得這種方法很好,讓他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下次還會繼續利用這種方法。

  2)孩子咬人,成人該如何對待呢?

  (1)發現孩子最初有這種咬人現象,必須要制止,給他一種印象不能咬人,如:能夠捏捏他的小嘴,告訴他不能發脾氣等轉移他的注意力。

  (2)孩子咬東西的行為是無意識的,但咬人這種行為則是有意識的,是一種攻擊行為,如果在孩子身上經常出現這種行為,成人就該注意。對此我們不能遷就和視而不見,就應做出必要的反應,讓孩子明白他的這個行為是不好的,沒有人喜歡咬人的孩子,只有改掉這樣的行為才是好孩子。

  (3)應對小孩咬人,家長也不要過分擔心和焦慮。先要時時細心觀察,弄清楚孩子為什麼咬人?是不是需要什麼東西,滿足不了他的要求而造成的?正確的引導,淡化咬人的行為,用新穎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確使用行為療法。任何指責只能強化錯誤,適得其反。既不能用語言恐嚇孩子,也不能防止錯誤模仿。

  (4)利用玩具娃娃或其他擬人的手段,以故事形式告訴孩子咬別人是一種不良行為習慣。同時也請家長配合,家園共同努力,儘快的消除孩子咬人的行為習慣。

  3)應採取的教育措施

  (1)加強與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關係。

  每一天鼓勵他與別人多交淡,使他有一種被接納、關愛的心理感受,縮短與老師、好朋友的距離,讓他慢慢地融入到這個群眾中來。

  (2)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讓孩子樹立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利用各種途徑引導他參與群眾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不要求他一步做到位,讓他感覺自己能夠做的更好;一旦有進步或取得成功時,我們都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3)透過故事,加強幼兒正確的生活習慣。

  透過難看故事《拔牙》並觀看醫生拔牙的真實場景,讓幼兒明白在生活中與好朋友一齊友好的分享。一旦發現他與小朋友發生爭執、有攻擊行為時,要立刻制止。並讓他感受被攻擊者的難過和疼痛,引導並教育他向對方道歉。讓他明白咬人是不好的行為,明確地告訴他:“咬人的行為是不受別人歡迎的。”

  三、引發反思

  小班年齡特點就是喜歡把玩具佔為己有,比較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在家時,玩的夥伴較少,不容易出現以上這樣攻擊性的行為,一旦孩子多而玩具少的時候,就開始發生問題了。任何孩子都擺脫不了這個特點,哪怕是陳凱這樣的孩子。

  第一次發生之後,我起先是每一天都盯著他,一但發現他想打別人或者是咬別人的行為就立刻制止,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這種方法根本沒什麼用,老師總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總是看著他一個人,而且他想咬人,你立刻制止會讓他這會讓他更加想去咬別人,他會產生“你不讓我咬,那我偏偏咬”的心理。於是我便上網找相關的案例,多看相關方面的書,並且我們在此階段確立了主題活動《大家一齊玩》的主題活動,透過此活動,瞭解與同伴,老師同時建立與老師、同伴之間地相處模式,培養孩子的交往潛力,從而適應群眾生活。

  對陳凱的教育,我們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針對性地教育。首先我們與其家長聯絡,在入園、離園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家長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並且他的家長們也是十分的配合,他明白自己的孩子把別人咬了,也感到十分的愧疚,並且對被咬的孩子道歉。並且我們還透過家長會,QQ群有針對性的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忙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其次,我們在幼兒園及時正確地觀察和評價陳凱的行為,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比如他平時做操做的好,我們便請他來上來當小老師,讓孩子子對自己產生自信;對孩子的自私行為給予糾正,讓她認識到自己和同伴是朋友,有好東西要一齊分享;並且開展《小組畫畫比賽》、《撿落葉》等群眾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多交流,以此培養他們的交往潛力。對其他幼兒我們透過平常的日常生活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而對陳凱的攻擊性行為要儘早發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與他交流,在阻止的同時也給了他心裡安慰。如他要是搶玩具,我就告訴他玩具大家能夠一齊玩、輪流玩、這既培養了他的交往潛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並且平時多與他接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讓他明白有什麼事能夠找老師,而不是透過一些攻擊型行為就能夠解決的。

  小班是幼兒生活常規培養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們儘量把他地攻擊性行為扼殺在搖籃裡。透過一段時間,事實證明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他此刻咬人行為已經基本上沒有了。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20

  觀察原因:

  這天,小雅的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一出了幼兒園的大門就要尿尿,而且還是個性著急的那種。在與媽媽的交談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習慣,不到已經快憋不住時不會去尿尿的。看的出媽媽也是很無助,期望老師能給與幫忙。為了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我決定對小雅進行個別觀察及教育。

  觀察實錄:

  在進行區域遊戲活動的時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緊張,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她要尿尿,我趕緊問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臉嚴肅的告訴我:“沒有。”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小雅的雙腿夾緊,我就對她說:“沒關係,老師陪著你,跟你一塊上廁所好嗎?”小雅沒有拒絕,我拉著她的小手一塊上了廁所。

  觀察分析:

  要想改變小雅的憋尿習慣,我覺得首先要老師細心地觀察,在她出現憋尿現象時要及時的給予幫忙。其次要讓她覺得這不是一件嚴重的事,以此來解除她的緊張情緒。第一次幫忙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為有了這次的成功,讓我對她糾正這一不良習慣增強了信心。

  觀察實錄:

  在餐前準備時,我組織幼兒如廁、洗手,當我喊道小雅那一組時,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進廁所,只有小雅沒有動靜,依然坐在座位上,我來到她的身邊蹲了下來,拉著她的小手告訴她:“立刻就要吃飯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飯啦!”她一個勁的搖頭說:“我沒有小便”。我怕強迫她去會引起她緊張,她說沒有,我就沒有再要求了。吃完飯帶著孩子們散步回來以後,我又再次組織小朋友如廁,來到小雅的身邊對她說:“立刻就要睡覺了,要是不尿尿,憋著會肚子痛,到時還會尿床,好羞羞”。小雅聽我這麼一說,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並對我說:“老師你陪我一齊尿尿。”小雅再一次進步了,離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又前進了一步。

  觀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作為老師不能著急,要有耐心,不能著急。她的每一次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同時,老師應利用幼兒的心理特徵,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取得實效。

  取得的效果:經過這幾天的時間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家長的配合支援,儘管小雅還不能自己主動的去入廁,但是已經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陪同著去入廁了。孩子取得的進步和家長的配合,老師的耐心,細緻的觀察是離不開的。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21

  一、案例現象:

  伊爾潘是我班的一位小朋友,他有一雙大大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膚色,教師和小朋友們都說他長得像個小運動選手,尤其是他的嘴特別甜,我們都特別喜歡他。但接下來他的表現讓我感到很為難:

  觀察一:早上進班級時,他會以衝刺的速度闖進教室,熱情的和教師打招呼問好,早餐時間到了,他會先看看是什麼飯,如果是他不喜歡吃的他會很生氣的撅起小嘴搬上自我的小板凳坐在最終面說:“我不想吃飯,我不吃飯······”這樣的話,誰要是勸他吃飯他就特別的不情願,這時候,教師就會苦口婆心的勸他哄他他才會吃一點,看到他最終吃了我們就安心一點了。

  觀察二:中午的午飯時間開始了,伊爾潘趁教師不注意,偷偷的看看今日的午飯時什麼之後看他的表情就明白愛吃還是不愛吃午飯,比如是菜比較多的炒麵、拉麵、米飯菜之類的飯他就又搬起小板凳走了坐在最終面,但如果是好吃的沒有放菜的肉抓飯他就會特別高興的搬上小板凳第一個坐在桌子前面等著教師開飯,每次遇到他不愛吃不想吃的飯時我們就會說:“伊爾潘,如果你不好好吃飯、吃菜,以後的肉抓飯你都別想吃了!”剛開始,這招對他還挺有用的,但時間長了他就還是不願意吃了!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好勝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我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所以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為。

  2、父母對孩子管束較松,並且缺少溝通。由於伊爾潘的父母都是工作比較忙,很少照顧他,更別說和他交流了,平時都是老人在照顧他,並且十分寵他。家庭是孩子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是他的第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環境和教育,孩子自然會有些嬌寵。而這種情緒是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重要因素。

  這樣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關愛他、寬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誠地對待他了。

  三、措施與效果:

  針對伊爾潘平時的表現,我讓本事較強、愛吃菜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吃飯的時候,先讓他和其他幼兒交流,之後教師進行鼓勵、表揚、獎勵等多種方式。並與家長取得聯絡,在家多為孩子不愛吃菜的問題上多給予幫忙和支援,讓幼兒從小就懂得吃菜的重要性和益處。讓他在家裡時也學會多吃菜,培養他吃菜的興趣和好處。在日常活動中,多加強幼兒的鍛鍊以增強幼兒的體質,並多發展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他的特點,在區角活動時我為他準備了許多有關“我愛吃菜”這樣的活動,讓他也學著感受,他十分感興趣。每次我都將他的心得體會展示給大家看,表揚他畫得越來越好了。另外,自由活動時,與他多交流,多講道理,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

  針對孩子不愛吃菜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複其他幼兒的回答,並時常找機會讓伊爾潘在團體面前講述愛吃菜後有哪些好處。另外,請家長平時多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有關不要挑食故事,多接觸外面的環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一步一步接近做到不挑食的好習慣,漸漸地孩子不愛吃菜的壞習慣有了較大的改善。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22

  案例背景

  a是班級裡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較懶,睡前不願意自己脫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著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願坐在一旁看看,彷彿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激情。

  案例描述

  境一:

  “老師好!”門口a進來。“你好!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老師一邊摸著a的頭,一邊對他說,“想玩哪個區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他選了娃娃家,在裡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後來搭火車,我們要準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準備下樓了。”可他還在繼續玩,老師走過去,對著他說,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著,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後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說:“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後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應,然後老師又說:“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麼說就象徵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說。“不會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師說。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該怎麼穿,並一步步幫他穿上一隻,另一隻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著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裡一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說著老師扶著他的手開著,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著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後他又是呆呆的站著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著他的手誇張的做起來,他就跟著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後,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後,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為什麼喜歡嘟嘟熊?還誇獎他。”有孩子很快的說:“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勞動。”“對呀!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誇獎他。那我們也要學嘟嘟熊,以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說:“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經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說:“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然後,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坐著,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脫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麼地方?”“這裡!”“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透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於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麼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機會,並逐漸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於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神會,並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難怪a經常說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榜樣激勵、說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說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說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驗。教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果而非過程。比如有時教師為了讓孩子儘快的完成任務,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該如何整理,這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說也許並非難事,但是對於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說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該要怎麼拿怎麼放,放哪裡。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於a來說也許只是對於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並非從內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於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機會,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達到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於7,為孩子創造良好得家庭環境和表現自我的機會。

  2、淡化說教,創設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遊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不要總習慣於把現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以人為本,更多得運用遊戲為孩子創設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為幼兒學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瞭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為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

  都說興趣是最好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得事情、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提高孩子對於參與活動得興趣。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23

  案例描述:

  案例一:紫豪帶來一輛遙控汽車,並告訴我說:“劉老師,這輛遙控汽車是我帶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自由活動時,紫豪很興奮地拿出自己的遙控汽車,但他只願意讓小朋友看,不準小朋友摸他的車,更別提玩了。我說:“紫豪今天真乖,把這麼好的玩具帶來和小朋友分享,你讓別的小朋友玩一下好嗎?”紫豪不同意。過了一會,東樹帶來一輛遙控飛機。飛機很大,吸引了紫豪的注意。紫豪主動和東樹套近乎,想和他交換玩。東樹同意了。紫豪很小心地把玩具遞給東樹,並和他商量好彼此的玩具不給別的小朋友玩。

  案例二:可兒手上拿著兩個蘋果,金老師逗她說:“可兒,把蘋果分給我一個好嗎?”她很爽快地給了金老師,然後一直注意金老師接下來怎麼做。過一會兒,她見金老師仍沒把蘋果還給她,就說:“給我!”金老師說:“你剛才不是已經答應送給我了嗎?為什麼現在又不給我吃了?”可兒始終是兩個字的回答:“給我!”可兒的奶奶告訴老師,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每次都是以哭鬧來解決問題。

  案例分析與反思:

  透過對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已經萌發了分享的意識,但其認知和行為嚴重脫節,幼兒在行為中還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分享。如何把小班幼兒尚處朦朧狀態的分享認識轉變成內化的自覺行為,以下是我的歸納和今後的做法:

  1、發揮不同區角的功能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

  語言角:投放一些關於分享的故事,供幼兒欣賞、講述。

  分享角:可以設定一個分享角讓幼兒在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其他幼兒交換玩。

  表演角:在表演角里讓幼兒表演一些關於分享的故事,如:孔融讓梨等。

  2、為孩子提供分享的機會(分享日)

  可以再一星期中定個半天為玩具分享日。

  3、榜樣示範

  教師和同伴是幼兒模仿的重要物件,善於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為幼兒做好行為示範,激發幼兒去模仿和學習。

  4、言語指導

  教師可以幫助幼兒一起協商分享中出現的問題,漸漸地讓幼兒學會自己協商學會分享。

  5、鞏固幼兒的分享行為

  幼兒早期的分享行為,主要來自於家長、老師等人的提示和鼓勵。在一段時期內,孩子尚不能把它變為自己的自發行為。因此我們必須要經常的提示孩子,讓他能時刻想到自己應該怎樣做。如:玩沙時,小桶和鏟子等工具總是不夠用,有的幼兒就會喜歡獨佔,於是我們老師就應該提醒他“想一想別人是不是也需要它?如果你和別人分享,別人會非常高興的。”另一方面我們成人也要言行一致。很多人都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如,好吃的東西分給大家一起吃,可當孩子真的給你時,你又笑著說“謝謝你,我們不愛吃,你自己吃吧!”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把這樣的分享當作一種令大家高興的遊戲來玩,反而無法面對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與你分享時,我們必須要接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