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精選9篇)

小班健康全國愛耳日教案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1

  活動主題:

  珍惜聽力,健康成長

  活動時間:

  20xx年3月3日

  活動地點:

  XX教室

  活動人員:

  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

  透過愛耳班會活動,使學生知道愛耳的重要性,掌握愛護耳朵的一些知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東一片,西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猜不著,你再聽我說一遍。(耳朵)

  二、講授耳朵結構

  由外向內依次是,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內耳:(前庭、半規管)、耳蝸。

  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被耳廓收集,經過外耳道傳遞,引起鼓膜振動。振動波透過聽小骨增大振動力量,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著聽神經,傳入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三、保護耳朵的方法

  1.洗澡時,用棉花球輕輕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時不要老吸鼻涕。

  3.有聽力的同學,聽到巨響,要迅速張開口,捂住耳朵。

  4.不要隨便掏耳朵。

  5.經常捏耳垂,促進內耳血液迴圈。

  四、助聽器的作用

  助聽器只是一種輔助裝置,它能幫助人們聽到聲音,從而有力的幫助人們學習語言,但不能代替人們學習掌握語言。助聽器的作用是讓我們“聽到”聲音,而“聽懂”(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聽得清楚)聲音則是由大腦的語言識別中樞系統來完成的,而不再是耳朵的功能了。

  五、正確佩戴助聽器

  初步帶助聽器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先在家裡這樣安靜的環境下帶,一天帶兩三個小時,每天佩帶的時間逐步增加,大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全天佩帶。之後就可以去大街上等一些嘈雜的地方佩帶就沒有問題了,佩帶助聽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最好是天天佩帶,一方面解決您的聽覺困難,言語分辨不清的現狀;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自己的殘餘聽力,免受過大聲音的刺激;第三方面就是可以長時間刺激大腦神經,恢復大腦對某些頻率聲音的記憶功能,提高解析度。有利而無害!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和分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同的聲音,發展聽覺。

  2、知道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活動準備:

  會發聲音的小樂器、課件《機靈的耳朵》。

  活動過程:

  一、感知聲音

  1、幼兒自由選擇桌上的材料進行操作,想辦法讓他們發出聲音。

  2、聽一聽有些什麼聲音?

  3、你是怎麼聽到的?

  二、傾聽分辨不同的聲音

  1、師播放課件《機靈的耳朵》,幼兒傾聽辨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喇叭聲、歌聲、鈴鐺聲、說話聲等。

  2、小結: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三、遊戲:誰的耳朵靈

  1、請幼兒用頭飾矇住眼睛,老師在他們的前、後、左、右等不同方向敲響一種樂器,請他們用手指出聲音從哪裡來。

  2、小結:耳朵能聽到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音。

  四、討論如何保護耳朵

  1、請幼兒捂住耳朵,老師輕聲說話,體驗聽不見的不方便。

  2、討論:如何保護耳朵?

  3、小結:不能在教室裡大喊大叫,不要亂挖耳朵,也不能往耳朵裡塞東西,聽到很響的聲音要張大嘴巴。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保護好耳朵,讓它變的更機靈好嗎!”

  五、愛耳日

  為了讓大家重視耳朵,我國自2000年確立全國“愛耳日”,大家要記住,每年的3月3日及是“愛耳日”。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愛耳日

  2、孩子為什麼會聾?

  3、怎樣防治?

  教學重點:

  人的耳朵由哪幾部分組成

  教學難點:

  預防耳聾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愛耳日

  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的“愛耳日”,其目的是為了樹立全民愛耳意識,減少耳聾的發生,加強耳病的防治,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口的整體素質。

  二、為什麼會耳聾

  孩子為什麼會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有後天的。有由於遺傳、感染、疾病、環境噪音汙染、意外事故等等原因致聾而藥物中毒又是危害最大的。在每年新增的3萬多名聾兒中,大約有一半是由於藥物中毒導致的耳聾!一個健康的孩子因為在發燒或其他疾病中打了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或鏈黴素,病好之後卻發現孩子耳朵聽力下降了,做父母的真是追悔莫及。

  三、耳朵的組成

  人的耳朵由哪幾部分組成?

  1、人有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

  2、外耳、中耳具有集音、傳音、擴音作用;

  3、內耳具有位置覺、平衡覺和感音作用。

  四、耳聾能遺傳嗎?

  先天聾的發病率約佔我國聾人的50%,而遺傳聾約佔先天聾的85%,其大多數為常染色體穩性遺傳。具有關文獻報道,在正常群體中,近親結婚率僅為2‰為近親結婚。可見近親結婚是併發遺傳聾的主要因素。

  五、預防耳聾

  先天遺傳聾應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做到:

  (1)嚴格執行婚姻法,絕對禁止近親結婚。

  (2)兩名先天遺傳聾人之間不應結婚,如各種原因非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絕育。

  (3)先天遺傳聾人可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

  (4)如果先天遺傳聾人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第一胎為先天聾兒,絕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聾青年男女,透過耳聾遺傳諮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遺傳史。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4

  活動目標:

  1、懂得保護自己的耳朵,並學會正確的自護方法。

  2、知道3月3日是愛耳日,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5、瞭解主要症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樂器

  活動過程:

  一、匯入激趣。

  摸摸小耳朵,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兒看不見。

  二、討論耳朵的作用。

  1、介紹耳朵的作用:小朋友你們知道耳朵是用來幹嗎的嗎?(幼兒回答)先請幼兒用耳朵去聽音樂,然後請幼兒用雙手捂住耳朵,感受一下能否聽到聲音。

  2、幼兒講感受,知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聽出不同的聲音。

  3、播放各種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辨。

  4、請幼兒閉上眼睛,請一位小朋友們熟悉的老師說一句話,讓幼兒猜測,再次體會耳朵能聽見聲音。

  5、教師小結: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

  三、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

  1、那耳多對我們重不重要啊?

  2、耳朵對我們來講真的很重要,那我們在生活中要怎樣去保護自己的耳朵呢(請幼兒回答)

  3、我們要怎麼樣保護耳朵呢?

  (1)防藥物中毒。藥雖然能治病,但有些藥有很強的負作用,吃的量過大或不適當,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因此,小朋友吃藥一定要按照醫生規定的數量和時間服用,千萬別多吃亂吃。耳疼或不舒服應馬上去醫院檢查。即使沒毛病,每年也應去體檢一兩次。

  (2)防噪聲。過大的聲音,刺耳的聲音都是噪聲,它們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聲。當突然出現噪聲時,可用手把耳堵住,並張大嘴巴。兒童最好不用耳機聽收音機。

  (3)防進水。游泳或洗澡、洗臉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水進入耳內。如感覺耳裡進水,應立即側耳單腳跳,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球棍輕輕放進去,把水吸出來。

  (4)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對耳有害。

  (5)不挖耳。有些小朋友愛用耳勺或髮卡、別針等物掏耳,這是不好的習慣,應避免。更不能往耳裡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6)不戴耳環。有些小女孩喜歡扎耳朵眼,佩戴耳環、耳墜等裝飾物,這對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邊掛個金屬物,玩時容易將耳朵拉扯壞。

  (7)瞭解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增強保護耳朵的意識。

  師: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我們發現班上有個別小朋友喜歡將紙塞到耳朵裡。今天,小朋友們要懂得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能將東西塞進耳朵,說話要輕聲,不大聲說話等。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兩隻耳朵,它長在頭的兩邊,耳朵可以聽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覺,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3、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指偶:娃娃、兔子、大象、小貓。

  2、動物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手套小娃娃指偶進行情境表演。

  小晶晶——哎!媽媽有什麼事情?

  小晶晶真聽話,我一喊你,你就來了,你是怎麼知道我喊你的呢?

  我呀,是用我的小耳朵聽見的。

  你的小耳朵在哪兒呀?

  在這裡(用手摸摸小娃娃的耳朵)

  教師提問:

  (1)小晶晶有聽話的小耳朵,你們有沒有?在什麼地方?有幾隻?

  (2)耳朵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互相觀察,用手摸摸同伴或自己的耳朵,能說出耳朵長在頭兩邊,有兩隻。耳朵是軟軟的,橢圓形的,中間有耳洞等。

  2、知道小動物也有耳朵,也能聽見聲音。

  教師分別喊出小兔、大象、小貓等指偶的小動物,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動物的耳朵,知道每種動物的耳朵長的都不一樣,它們的耳朵也很靈。

  3、共同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人和動物都有兩隻機靈的耳朵,耳朵可以讓我們聽見各種聲音,如美妙的歌聲、高低不同的說話聲等。耳朵也是很重要的器官,我們要好好保護,不隨便挖耳朵、不往耳朵內塞異物、聲音大時,人要走開或雙手捂住耳朵張大嘴等。保護好自己的耳朵讓我們的耳朵更靈。

  4、遊戲“機靈的.小耳朵”

  幼兒帶上動物頭飾,離開座位邊走邊念兒歌:今天我們真高興,一起出來做遊戲,不好不好,豎起耳朵仔細聽,嗚————,颳大風了。幼兒聽到後迅速跑回座位。(教師模仿譁——————下大雨了、轟隆隆——————響雷了等聲音。培養幼兒專心傾聽的.習慣。)

  活動反思:

  1、自我保護是幼兒生而具有的生存需要,這一需要和發展自我保護能力的需要是隨幼兒身心素質的發展而發展。幫助幼兒發展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是我們成人應認真去做的責任。此次活動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設計的。讓幼兒認識耳朵以及耳朵的用途。

  2、此次活動相對來說還比較成功。小班的幼兒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可此活動帶有遊戲性所以他們的注意力還是比較集中的。只有個別幼兒注意力不是太好,可能是活動前遊戲時沒有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其餘的幼兒表現都不錯。

  3、此活動如果再加上一些影片資料效果應該會更好。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兩隻耳朵,它長在頭的兩邊,知道可以聽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說,培養幼兒的注意能力。

  活動準備:

  耳朵模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透過談話引出主題)

  老師:叮鈴鈴,叮鈴鈴,剛剛是什麼在響呢?

  (幼兒回答)

  老師:對啦,上課啦,你們怎麼知道現在上課了呢?哦,聽到打鈴啦,那你們是怎麼知道打鈴了的呢?

  (幼兒回答)

  老師:真棒,我們是用耳朵聽出來的呢!

  二、基本部分。

  (觀察瞭解耳朵)

  老師:我們每個人都有機靈的小耳朵,小耳朵在哪裡?有幾隻?

  我們的耳朵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用手摸一摸,捏捏自己的小耳朵和旁邊的小朋友的耳朵。

  老師:我們再看看旁邊小朋友的耳朵中間有什麼?(小洞洞也叫耳洞)

  我們的耳朵有什麼用?(聽聲音)

  你小聲喊一聲你好朋友的名字,看它靈不靈

  三、小動物的耳朵

  老師:小朋友都有機靈的耳朵,而且我們的耳朵是那麼漂亮,那小動物有沒有漂亮又機靈的耳朵呢?我們一起來喊小兔、小貓。大家跟小動物打招呼吧!

  老師我們都知道每種動物的耳朵長得都不太一樣,它們的耳朵也很靈的呢!

  四、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老師:小朋友小動物都有機靈的耳朵,如果我們的耳朵生病了,就聽不見聲音了?我們怎麼樣來保護我們的耳朵呢?

  (幼兒回答)

  老師:人和動物都有兩隻機靈的小耳朵,耳朵可以讓我們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如唱歌聲、說話聲等等。耳朵也是很重要的器官,我們要好好保護,不隨便挖耳朵。聲音大時,人要走開或張開嘴等,讓我們的耳朵更靈。

  五、活動結束。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後果,指導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

  2、知道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

  3、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男孩木偶。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活動。

  教師:

  (1)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穿珠遊戲嗎?

  (2)明明也來玩串珠,發生了什麼事呢?

  3、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遊戲時間到了,明明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穿珠遊戲。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裡。)

  (2)教師:明明玩串珠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4、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繼續講述故事。

  (1)教師:我們來看看後來怎麼樣了。珠子塞在耳朵裡出不來了,老師趕緊把明明送到了哪裡?醫生是怎麼做的?老師送明明到醫院,醫生挖出珠子。醫生還告訴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樣做耳朵和鼻孔會流血,還有可能會發生危險。

  (2)教師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聲音說: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裡了。

  5、拓展幼兒經驗。

  (1)教師:我們身體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不能把東西塞進這些小孔裡。想想看,還有什麼東西像小珠子一樣小?什麼東西比小珠子還小?它們可千萬不能塞進我們身上的小孔孔裡呀。

  (2)教師總結:教室裡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釘,家裡的小紐扣、小橡皮都不能塞進我們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進去,一定要馬上去醫院請醫生來幫助我們。家園共育家長應將家裡的細小物品擺放在幼兒不易接觸到的地方,同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反思

  在這個環節可以發現有些小朋友知道的安全知識比較多,作為一個小班的幼兒但也知道一些常規安全知識。我又順勢引導著她們知道,當發生了意外要去醫院找醫生。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玩具塞入器官後的不良後果,知道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

  2、知道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的。

  3、具有初步的安全常識。

  活動準備:

  教學用的PPT一份,小男孩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穿珠子的遊戲嗎?明明小朋友也來玩穿珠子,發生不了什麼事情呢?”

  二、教師操作玩偶,表演故事情節

  1、玩偶表演

  (旁白:遊戲的時間到了,明明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穿珠子游戲。)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裡)

  2、師:“明明玩穿珠子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為什麼呢?”

  三、教師引導幼兒觀看PPT,繼續講述故事

  1、師:“我們看看後來怎麼樣了?小珠子塞在耳朵裡出不來了,老師趕緊把明明送到了哪裡?一聲師怎麼做的呀?”

  2、教師操作玩偶,模仿明明的聲音說:“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裡了。”

  四、拓展幼兒經驗

  1、師:“我們身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不能把東西塞進這些小孔裡哦!想想看,還有什麼東西像小珠子一樣的啊?什麼東西比小珠子還要小呀?它們可千萬不能塞進我們身體的小孔孔裡呀!”

  2、教師總結:教室裡的小珠子、小插片、小磁釘,家裡的小紐扣、小橡皮都不能塞進我們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了進去,一定要馬上去醫院請醫生來幫助我們。

  小班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9

  教材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對外面得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教師應當引導幼兒認識周邊的粗淺的能接觸到得粗淺的自然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並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感知覺感受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目的:

  1、學會安靜自己仔細傾聽,並能辨別各種聲音。

  2、在聽辨活動中感受耳朵的特殊本領。

  活動準備:

  1、自然界得聲音(風聲、雨聲),動物的叫聲等。

  2、不透明的瓶子三個,分別裝硬幣,石頭,紙屑。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好嗎?老師這裡有五個罐子寶寶,每個罐子寶寶肚子裡都有東西,且能發出聲音,小朋友,你們能幫老師聽一聽,罐子寶寶肚子裡裝的是什麼嗎?”

  2、教師:“現在請每位小朋友自己試著搖一搖瓶子,用你們的小耳朵聽一聽,到底瓶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不要開啟蓋子,把你知道的答案輕輕地與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大家聽一聽,看看自己猜對了嗎?”

  二、孩子們分組操作

  (一)在每個操作組的罐子裡都裝有一種物品,請小朋友搖一搖罐子,用小耳朵聽一聽,猜一猜罐子裡裝的是什麼?並與其他小朋友討論自己猜到的結果。

  (二)老師小結

  1、教師:你聽出來裡面發出什麼聲音,裡面裝的是什麼?

  2、請個別小朋友邊搖邊說,並請他開啟瓶蓋,看看瓶子裡面的東西,看看自己剛才猜得對不對?然後請小朋友把蓋子蓋好,再請全部小朋友聽一聽這種物品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將所有罐子混在一起,教師晃動,幼兒猜,表揚猜準的幼兒:“你的耳朵真能幹!”

  (三)聽辨自然界的聲音和小動物的聲音。

  1、教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把罐子裡的東西都聽出來了,現在我們來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2、教師播放聲音:風聲等自然界的聲音和小鳥等動物的聲音。

  3、教師:“有好多動物寶寶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呢,那麼請小朋友們一起閉上眼睛,豎起小耳朵仔細聽,是什麼寶寶在邀請我們一起做遊戲呢?”

  4、鼓勵幼兒聽辨各種聲音

  (四)跟隨動物的聲音一起做遊戲

  播放動物的聲音,幼兒跟隨音樂一起跳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