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班戶外觀察記錄(精選15篇)

有關小班戶外觀察記錄

  一、戶外的定義及特點

  定義:

  露天場所,就叫戶外,戶外活動也就是露天場所的活動。

  戶外是人類迴歸自然、迴歸自我的一種原始覺醒,是人類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戶外提升綠色環保意識,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樹立健康生活方式,引領時尚文化潮流。狹義就是戶外登山、露營、穿越、攀巖、高空彈跳、漂流、衝浪、滑翔、滑水、攀冰、定向、遠足、滑雪、潛水、滑草、山地車速降、越野山地車、熱氣球、溯溪、拓展、飛行滑索等。“揹包老外”不再新奇,黃皮膚的“揹包客”也越來越多。

  “戶外”成了時髦的詞彙,人們也逐漸認識到還有很多不同方式的戶外探險休閒遊等待著戶外愛好者去慢慢體驗,無論普通、高階,還是旅遊行業內人士、都在尋找機會去體驗戶外所帶來的樂趣。

  特點:

  戶外多數帶有探險性,屬於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擁抱自然,挑戰自我,能夠培養個人的毅力、團隊之間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深受青年人的歡迎。戶外運動越來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

  二、有關小班戶外觀察記錄(精選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寫過觀察記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小班戶外觀察記錄(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1

  觀察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觀察物件:

  全班幼兒

  觀察資料: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又嚮往日一樣三三兩兩的進行自我喜愛的活動。等到大部分孩子都來了後,我說:小朋友,我們準備走圈圈了同時,錄音機裡放了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只見孩子們很快的到了走線的開始處我走在了前面,一開始,還聽到了後面有孩子們推擠或說話的聲音,很快,就很有序的跟在了後面構成了一個圈,我們手拉手,圍著圓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時而左跑,時而右跑,時而向中集中,時而變回圓圈孩子們開心極了。之後,我們進行談話活動,這天我們的題目是開心的事我先說了起來,之後讓孩子們挨著坐的順序起來說,觀察了這天分享愉快經驗後,我讓孩子們互相找朋友擁抱,但有個要求,多找幾次,多和同伴們擁抱,並且還要說:我喜歡你孩子們很快的與同伴擁抱起來,一開始,有的小朋友還很小聲的說,但很快的就大方起來許多孩子在擁抱同伴的同時也主動與我擁抱,連平時經常挨批評的唐一還一次又一次的主動過來與我擁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耳邊輕輕說:楊教師,我喜歡你這是些多麼可愛的孩子呀!

  觀察反思:

  作為教師,我們要樂於觀察孩子,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老是以一種老眼光看待孩子的表此刻每一天,我都看到孩子們給我的驚喜,他們每一天都在成長,都在提高。

  在這天的活動中,每一個說的孩子都那麼認真,主動的說,沒有往時的吵鬧,每一個聽的孩子也都那麼專注,就連平時老是喜歡搶玩的唐一都學著尊重同伴,雖然想玩,但還是默默的站在後面看著等待,這難道不值得我為他的表現鼓掌喝彩麼!這給了孩子們一個表達愛的機會,向同伴、向教師表達自我的愛。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2

  觀察時間:

  20xx年xx月xx日(15:3115:3415:36—15:3915:42—15:45)

  觀察地點:

  內操場西

  觀察物件:

  觀察教師: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同伴之間的相處情景和平衡本事的發展。

  觀察實錄:

  午時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在內操場進行攀爬遊戲。這時,xx輕輕拉起xx的手,帶xx慢慢走,走了一會兒抬頭髮現爬的高高的張雨欣在喊她,她伸手和雨欣打招呼,還提醒xx和張雨欣打招呼。xx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有些站不住,沒發立即伸手和雨欣搖一搖。過了一會兒xx繼續拉茜茜繞著攀爬梯走,像小姐姐一樣照顧著走的有些慢的茜茜。

  xx拉著xx走了一會兒,就帶xx去攀爬梯裡面。剛進去的時候,她發現自我走得不太穩,鑽進去又鑽出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拉著茜茜去裡面玩玩,還細心的叮囑有些膽小的茜茜注意安全,慢慢的。兩個小朋友在裡面抬頭看看其他小朋友,主動和她們打招呼。

  在攀爬梯裡面走了一會兒,xx已經逐漸掌握了一些堅持平衡的小技巧,茜茜還有一些站不住,在這個過程中,xx依舊用小姐姐的姿態保護著xx,不著急,慢慢等著xx走過來。

  觀察分析:

  xx是一個懂事,有耐心且有自我主見的孩子,她願意主動幫忙別人,主動和別人成為好朋友,在和xx玩耍的過程中,她不急不燥,一向在耐心等待著xx慢慢走過來,不細心摔倒,她站起來給自我彈彈灰還不忘給茜茜也彈一彈。

  xx是一個害羞膽小的小姑娘,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茜茜的平衡感發育有些緩慢,走路有時容易不注意就摔倒,所以,在以後的一齊生活中要多關注她,對她進行平衡本事的訓練和指導。

  支援策略:

  1、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平衡本事的發展。由於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所以我們在活動的同時要注意活動的資料是否貼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儘可能創設一些趣味的情境,如繞叢林,過小橋,鑽山洞等遊戲活動。

  2、利用家園合作,助力幼兒平衡本事發展。在幼兒園,幼兒教師會創設多種環境,幫忙幼兒發展,在家也能夠練習,比如鼓勵幼兒自我上下樓梯,和家長比賽快走等等。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3

  觀察時間:

  20xx年9月

  觀察方式:

  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一落音,楊雄凱就很快把自我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後拼命的往筐裡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楊雄凱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著筐往一邊走,想送進櫃子。而小朋友也搬著筐,誰也不願放手。

  教育措施:

  1、教師要和楊雄凱多交流,告訴哪些事情是就應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就應做的,如:收積木時就應收自我的,將積木輕輕的一塊一塊放進筐裡,不允許嘩啦啦把自我和別人的積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處都是積木。送玩具也是幾個小朋友輪流的,學會商量,不要每次都搶著送,而使得一個也送不成,浪費了時間。

  2、推薦家長在家時多給楊雄凱做一些安靜的活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4

  觀察時間:

  晨間活動時間

  環節:

  晨間活動中主角遊戲環節

  關注點:

  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性

  鏡頭一(8:10——8:15):幼兒入園時間,小宇是最終一個入園,顯得有點兒不自在,媽媽離園後,他還追到視窗叫媽媽回來。教師握住他的手,哄他回到座位上,他剋制住了,同組的小朋友都熱情和他說話,聊天,這樣他的注意力就分散了。

  鏡頭二:(10:15——10:20):區域活動時間,小宇選擇的是建構遊戲,海海也來和他一齊搭積木造房子,一會兒海海來報告:小宇用積木敲我腦袋。教師趕緊過去了解這件事情,原先小宇不願意海海和他一齊玩積木,他大的房子自認為很漂亮,不想被人分享,於是他就趕海海離開,可是海海很倔強,就是不肯離開,還用腳把小宇搭的房子踢壞了,這令小宇怒不可遏,抓起積木就揍海海。

  分析:小宇有著良好的獨立思考本事,喜歡獨自探索,不喜歡別人一齊參與到自我的遊戲中來,對於海海強硬的做法他很排斥,於是就採取了驅趕的做法,可是這個方法非但沒趕走執著的海海,海海甚至還踢飛了自我苦心造起的房子,於是就用了極端的方法予以還擊。這點反映了小宇獨立,自我,不能容納他人的性格。

  措施:

  教師在充分了解情景之後,對小宇和海海都給予了批評和引導,引導海海要尊重別人的想法,不能很強硬地參與遊戲,能夠用溫和的口氣和小宇商量參與到遊戲中來,這樣別人才樂於理解。對於小宇,教師同樣用了循循善誘的教育和引導,引導小宇在碰到別人強硬介入遊戲時,能夠告知教師,由教師出面解決其中的矛盾,而不是拔拳相向,傷害他人。從安全方面,教師引導兩位幼兒要團結友愛,不把好事變成壞事,高高興興互動遊戲。可能在遊戲中,你會發現別人也有更妙的注意和方法。兩位幼兒互相道歉後,開始一齊遊戲了。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5

  活動地點:

  操場

  活動記錄:

  孩子們喜歡的戶外活動開始了,今日我們玩的是大型玩具和塑膠拼插區,當我走在組合玩具區時,孩子們只是隨意的拿起塑膠玩具開始拼搭,過了一會兒二寶和張楚涵小朋友一齊過來用玩具開始拼搭,孩子們在一齊商量拼出一條通往小兔的家,是一條平坦的路,孩子們走的很開心,過一會兒二寶小朋友說,路上還有一些障礙物呢,這是孩子們又開始給路中間搭建障礙物,到了之後還要跳過去,在增加障礙物後張楚涵小朋友顯得有點退縮。我說怎樣不玩了,孩子說她有點害怕,我說那教師能夠幫忙你先牽著你的手來走,漸漸地孩子能夠自我去走,最終再去跳,不需要教師的幫忙。

  分析措施:

  孩子們對於拼搭玩具還是興趣很高,平時張楚涵小朋友還是有點膽小,這時應當多鼓勵幼兒不怕困難,同時開展豐富多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的手腳動作靈活協調,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願意去嘗試。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6

  觀察實錄:

  益智區裡小白兔過河的錄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裡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兒聽得入了迷,在聽到小兔子遇到麻煩過不了橋時,圍攏來聽故事的小不點們著急了,大家都想幫忙小白兔,按照故事裡的要求,來益智區的小朋友們每人拿了一張操作圖,先是觀察,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相互交流,思瑤觀察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麼,小手開始去拿水彩筆。繩潔好像有點過於著急,拿到操作圖就急急忙忙地塗起顏色來,旁邊的一丹沒經過仔細觀察也匆忙地塗起來。在教師的進一步提醒下,繩潔、一丹最終發現了塗色規律,並很快完成了任務。在大家的幫忙下,小白兔順利地過了河,為了感激大家,小白兔帶來了好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旗貼紙,但要請小朋友們為這些小旗貼紙按照前面的規律排好隊,排的正確的才能拿到小旗貼紙。在拿到第二張操作圖時,孩子們沒有像拿第一張時那麼著急,而是仔細地觀察小旗的顏色,找到規律後再動手操作,所有來益智區的孩子都拿到了屬於自我的貼紙,成功的喜悅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動的直接目的是學習形式排列ABAB型,間接目的是培養小班幼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塗色潛力。活動由故事匯入,以優美的情景和搞笑的情節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每個環節過度的都十分自然。但由於個別幼兒年齡小,理解力受限,關鍵環節仍需教師及時有效地引導。從操作材料完成狀況看,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不足之處在於: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難度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應適當提高操作難度,讓幼兒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7

  觀察地點:

  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動區

  觀察實錄: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語、餘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主角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說: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麼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裡有些什麼人一旁的爸爸餘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裡還有寶寶呀!我之後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齊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齊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之後說:在我們的家裡,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主角,我們來試試當不一樣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說: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說:教師提個提議,今日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主角,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能夠嗎經過調節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裡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明白家裡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主角,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主角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主角。我用提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遊戲當中的時候,能立刻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主角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主角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主角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主角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我喜歡的主角。當孩子得到自我喜歡的主角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我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主角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忙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剋制自我,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本事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8

  觀察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觀察時間:

  15:30——15:45

  觀察物件:

  xx、xx

  觀察目的:

  觀察兩位幼兒如何合作將紙筒壘高。

  觀察實錄:

  湛藍色的天空上飄著潔白的雲朵,操場上是孩子們歡樂的身影。戶外活動時間到了,今日他們選擇的是紙筒。xx和xx兩個孩子拿到了幾個紙筒開始玩,xx負責扶住紙筒,xx負責往上疊加紙筒,不時有別的孩子來把紙筒推倒,但他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並不時為他們的成功歡呼雀躍。

  兩個孩子繼續疊加紙筒,細心翼翼的,紙筒倒下後,他們又很默契的繼續配合,在放的過程中,xx沒有將紙筒全部對齊,紙筒搖搖晃晃的,細心的xx發現後,及時的將紙筒一個一個的對齊。

  活動結束後,大部分的孩子已經進教室去休息、喝水了,操場上還剩下xx、xx、周昀棪、姜莉馨等幾個小朋友齊心協力將紙筒一一的“送回家”。

  行為分析:

  在今日的戶外遊戲中,xx和xx兩位小朋友對紙筒疊高異常的感興趣,從遊戲開始到結束,兩個孩子一向在玩疊紙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如何將紙筒壘高的呢?孩子採用了一個一個站立疊加的方式,在不斷的嘗試中、被別人推倒後,孩子們沒有放棄,繼續疊加紙筒,直至成功!在經過反覆的疊加過程中,他們已經掌握了壘高紙筒的技能。

  支援策略:

  1.針對孩子今日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針對性的表揚,例如:xx和xx是兩個人合作完成壘高遊戲,以此帶動更多孩子專注玩遊戲。

  2.小班的孩子樂於玩疊高遊戲,可是隻是侷限小的積木,對於大型的材料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玩得花樣也比較的單一,並且很多孩子也不能做到像xx一樣專注,會出現用紙筒打鬧,針對小班的孩子,不能完全的開放,教師還是有必要介入指導或提出玩得目的和規則。

  3.在建構區投放紙筒材料,讓孩子進一步探索紙筒的各種玩法。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9

  觀察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

  草坪

  觀察物件:

  觀察者:

  觀察實錄:

  自主遊戲時間,孩子們選擇了玩輪胎。高俊裕驚奇地喊:“教師,他們在那裡發現了個東西!”小朋友們圍過來。

  “教師這是蝴蝶蟲”“教師,這種蟲子會不會咬人?”“它快死啦!”……有魏俊宇說:“教師,這是毛毛蟲”“不對,它是小青蟲,你看他是綠綠的!”

  我和小朋友一齊仔細觀察這些“蟲子”,苗鈺欣找來樹枝把蟲子拿起來看發現:它身體長長的,頭圓圓的,身上還綠綠的,在屁股後面還有一團黑黑的東西,“是他拉的的屎”苗鈺欣說。看到小朋友們像一個個小科學家一樣,仔細地觀察它,我也加入他們,我也有發現:這個蟲子有好多腳,這是擺頭小蟲。魏俊宇再去用樹枝碰它的時候擺頭小蟲已經不動啦!有孩子說:“它死了!”孩子們有蹲下來看了好一會兒,它都沒動。劉恩俊拿了一片樹葉蓋在了擺頭小蟲身上,有些孩子蹲在樹葉旁不願離開。

  觀察分析:

  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一齊發現探究並分享自我所觀察到的資料,觀察到小蟲子的一些特徵,並說出自我的想法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的樂趣。當發現蠶寶寶死了之後孩子們為它難過,在泥土上挖了個洞將蟲子埋起來,再用葉子蓋起來,孩子們在情感上頭有了深深地觸動。

  採取措施:

  在平時活動中多給給孩子供給接觸自然,認識自然的機會。每個孩子都能夠從中享受真實體驗,獲得直接經驗,從而萌發科學探究的興趣,獲得初步的科學經驗和科學探究本事,體驗發現和探究的歡樂。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10

  時間:

  20xx年3月

  地點:

  操場

  物件:

  趙梅庭

  觀察記錄:

  今日戶外體育活動,我們玩小老鼠鑽洞的遊戲,一開始我讓孩子們自由的玩小老鼠找食物,孩子們個個都很興奮,有的小朋友還大聲說話,尤其是趙梅庭小朋友,到處跑來跑去,還不時推別的小朋友。我也及時提醒了她,可是沒什麼效果。當我們玩小老鼠鑽山洞的遊戲時,我設計了小老鼠跟媽媽去偷乳酪的遊戲,我告訴孩子們在路上有個山洞,山洞旁邊還有黑貓警長在守著山洞,我們在過山洞時要細心,不能發出聲音,還不能碰到山洞的鈴鐺,否則黑貓警長聽到了就來抓我們了。還特意告訴趙梅庭別給黑貓警長抓走了。我帶著孩子們過山洞時每個孩子都靜悄悄地鑽過山洞,還彎腰鑽過山洞。趙梅庭小朋友也跟著小朋友細心翼翼地鑽過山洞。不像剛開始時大聲喊叫了。我及時地表揚了她,她還很不好意思地對著我笑。

  分析:

  趙梅庭是個比較活躍的孩子,團體活動時她總喜歡做些動作引起教師的注意,所以在上課時總是要時刻關注到她。小朋友也不太喜歡跟她一齊玩。

  措施:

  1.對於這樣總是想要教師關注的孩子我們是不是先關注一下她,讓她有了優越感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到達更佳效果呢?

  2.在體育活動時儘量把要求說得更清楚些。

  3.增加遊戲情景,讓孩子有目的地約束自我進行遊戲。

  4.及時表揚孩子。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11

  觀察物件:

  王超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

  小四班活動室

  這天,我們吃的是麵條。王超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麵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麵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後,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王超小朋友可棒了,此刻都自我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麵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麵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向盯著我的勺子什麼時候往他嘴裡放。餵了幾口他說:“我要自我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麵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

  我面前大聲說:“教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並且要求他以後爭取在家裡也這樣。他點點頭,十分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

  從這天觀察的狀況看來,王超小朋友在家裡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並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我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靠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餵養有必須關係。可是在這天教師的餵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並且主動要求自我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提高。當教師表揚他時候,他十分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忙,今後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

  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用心配合教師的工作,引導孩子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忙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12

  觀察資料:

  美工活動

  觀察時間:

  20xx年10月

  觀察幼兒:

  嶽嘉琦

  觀察方式:

  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這天我上一節美工課《印樹葉》,孩子們用顏料給樹葉印畫。我事先採集了一些紋路比較清晰的樹葉,準備好各色水粉顏料。我示範後,孩子們興趣濃厚,爭先恐後的要進行印畫。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上手,畫面一團糟,滿手都是顏料,衣裳、桌子都帶上色了。我想了想,改變了主意。由教師給樹葉塗色,讓孩子壓、印。沒印幾幅,嶽嘉琦瞪著大眼睛一本正經的說:“教師還是讓我們自我做吧!”話音剛落,孩子們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變了主意:教孩子們用水彩筆在樹葉上塗色再進行印畫。孩子們興奮極了!教師評析:

  嶽嘉琦是個聰明語言表達潛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話發自內心的渴望!作為教師怕麻煩,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實在慚愧!幼兒園的教學就是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讓每個孩子動手參與,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要設計思考周全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機會還是要讓孩子用水粉自我印畫。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13

  觀察目標:

  1、瞭解孩子對拼圖的掌握情景。

  2、瞭解孩子對各種圖形的認識水平。活動情景:今日朱儁楠、開心等小朋友在數學區玩拼圖形娃娃的遊戲。這是一個認識形狀的複習活動,要小朋友先自我拼出一個娃娃來,然後數一數自我用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圓形。

  具體記錄:

  朱儁楠先拿了一個圓形當娃娃的頭,然後拿了一塊大一點的長方形當身體,然後在長方形的下頭放了兩個小長方形當腿,之後他又拿了兩個小的長方形放在頭(圓形)的兩邊,我正納悶這是什麼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他又拿了兩個小三角形放在這兩個小長方形的旁邊,我問他這是什麼,他告訴我說是手。原先,他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了。再看看其他幾個小朋友,發現他們也是這樣,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

  這時我對他們提問說:“你們看看你們的手臂長在什麼地方”他們看來看去,然後說:“在身上。”“對,那你們應當把手臂安在什麼地方呢”朱儁楠猶豫了半天,拿著長方形一會兒在頭上放放,一會兒在身上放放,最終試著在身上拼上,還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沒有異議,才確定下來。

  最終拼完的時候,我問他:“此刻是不是像個娃娃啦”他點了點頭。

  分析反思:

  在拼圖的時候,在畫人的時候,小朋友會把手臂畫在頭上,這是小班小朋友繪畫的特點,可能對他們來說,手臂長在肩膀上這個方位,小朋友還是不能正確的辨別出具體方位才會表現出這種繪畫特點。

  我們中班的孩子會有這種情景,是因為他們原先沒有學過繪畫,所以繪畫的水平還是在最原始的狀態中。

  教育提議: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景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忙孩子認識身體的結構,幫忙他們提高繪畫的水平,當他們不會畫的時候,也能夠用拼圖或者黏貼的方式來表現人物。

  因為是很多小朋友都不會畫,所以我們能夠進行一個這類的團體活動,幫忙大多數孩子掌握這個技能。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14

  觀察記錄:

  軒軒和涵涵來到數學區——蝸牛之家玩。

  第一次:他們把數字貼在蝸牛的家門前,然後再貼上蝸牛。我一看,數量沒有對應。猜測他們可能沒有理解如何玩。

  第二次:我提了要求,涵涵和軒軒先把所有的蝸牛送到了相應的家裡,之後,軒軒開始數蝸牛的數量,手指點著蝸牛一個一個數,“1,2,3”數完之後,她貼上了三個點子。涵涵也學著她的方法,開始其他的蝸牛數量,“1,2,3,4,5”找到了數字5貼在房子邊上。

  軒軒全部做完之後,她又從頭再數了一遍,確定正確之後,她回頭看看我,問我對不對。

  分析:

  第一次的操作兩個人沒有數對,是沒有理解遊戲的玩法。

  在透過講解之後,兩個人的第二次操作,就做對了。

  看軒軒和涵涵的操作過程,看得出他們兩個是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並且也認識點子和數字,對數的概念掌握比較好。

  這是實物與數字、點子的配對遊戲,在小班下學期,大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這些數的概念,可是還有一部分幼兒不認識數字,或者不能手口一致點數,但更多的是他們不理解遊戲的玩法。

  調整:講清楚遊戲的玩法,能夠在旁邊畫一張遊戲的玩法圖,貼上步驟圖,幫忙他們能夠自主地遊戲。

  換一種形式,讓幼兒再次去玩,鞏固點數的方法和數的概念。

  小班戶外觀察記錄15

  地點:

  小一班活動室、操場

  物件:

  謝子諾等

  目的:

  瞭解幼兒的興趣點

  情景描述:

  最近這段時間天氣不好,經常從一早開始就飄著濛濛細雨。為了避免讓孩子們感冒,我們決定取消每一天的戶外活動,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會兒。這天上午的活動結束了,快吃午飯的自由活動時間裡,有的小朋友在一齊交談,有的在相互嬉戲,僅有謝子諾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戶邊,透過玻璃窗向外凝神張望了好久,教師叫她也好像沒聽到。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那邊是操場的大型戶外玩具――孩子們最喜歡爬上爬下的城堡。

  午時幼兒要離園了,送小朋友去坐車時,我發此刻謝子諾的奶奶在操場上拖著謝子諾往前走,謝子諾一聲不吭,一臉的倔犟,最終拗可是奶奶,老大不情願地走了。謝子諾的奶奶看到我,無奈地笑著說:她硬要在那裡玩要回去呢。

  分析:

  謝子諾也屬於我們班典型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一齊生活,老人家開了間小店,白天在店裡忙生意,謝子諾經常也只能和爺爺奶奶一齊在店裡玩,較少到外面去玩。自然,幼兒園的大型戶外玩具是吸引她來上幼兒園的誘惑。從孩子的種種表現來看,她十分渴望和別的孩子一樣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時間,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齊被約束天性。

  措施:

  透過和謝子諾說悄悄話,我瞭解到她十分想玩幼兒園戶外的大型玩具。我和孩子們約法三章,定下了幾條玩城堡的“守則”,讓孩子們明白有規則才能更歡樂地玩。可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思考到幼兒人數較多,最終分組由教師帶領去玩戶外的大型玩具。和謝子諾的奶奶溝通,讓她理解孩子的想法,推薦她趁生意不太忙的週末帶孩子來幼兒園玩戶外玩具。

  反思:

  玩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遊戲中成長。沒有遊戲的童年是殘缺的。個性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渙散,空洞的群眾教學活動往往很難吸引孩子的眼光,個性是在操作材料匱乏的狀況下,兒童自然表現出的“不合作”尤甚。順應自然的天性,讓幼兒在生命內在驅力的召喚下自由活動,充分運動其肢體,激發其思維,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