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通用20篇)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

  一、觀察記錄的性質和意義

  1、觀察記錄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一個因素或後期的延續。因此,常見的情況是,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當然,從記錄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觀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記錄還有一個朝後看的目的,這就是,記錄是為了給教師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長提供反饋。從功能上來看,它作為觀察和反饋之間的中間環節而存在。可以用於研究,用來和家長交流或進行彙報,用於同事之間的討論,以及各種評價或評比活動。

  2、觀察記錄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

  當我們說教育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的時候,並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發的情況。但是我們現在也已經知道,生成的靈活性,並不完全是計劃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計劃為基礎、為根據的,或者有時候是作為計劃的補充。

  觀察記錄的計劃性在於它需要有一定時間安排和方式程序等方面的規劃,其中包括記錄的規模、頻率、時間段、總時間長度、輔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種機器裝置)的設計與使用、儲存與整理等等。

  3、觀察記錄是一種有豐富意義的行為

  有規律的記錄和良好的記錄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產生許多附帶的、有時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二、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通用20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措施頻頻出現,措施是針對情況採取的處理辦法。到底應如何擬定措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通用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

  觀察現象:

  1、每到團體活動時,她總是缺乏積極性,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在最終一個,注意力不集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2、從家中帶來的食物或玩具從來不與其她小朋友分享,存在必須的自私心理。

  3、有時犯了錯還不準別人批評指正。即使勉強認錯,也是曇花一現,沒有多長時間該怎樣做還怎樣做。

  教育措施:

  1、找一位平時在班中認真的小朋友和她做朋友,每到團體活動時(例如:列對做操)都讓這位小朋友和她一齊進行,增強團體意識;

  2、針對蔣雨芮語言豐富這一優點,平時能夠請她為別的小朋友講故事,說兒歌,樹立她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她感到她是這個團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多找機會與夥伴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讓她感受和體驗到與別人共同合作和分享成功的歡樂效果分析:

  1、和好朋友相處了幾天,蔣雨芮每到團體活動時不再拖到最終,也感覺到自我應當和其她小朋友一樣以團體為中心,樹立團體榮譽感。

  2、與同伴共同分享一件物品時,有時仍表現出不情願,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提高。

  發展狀況:

  喜歡看圖書,和同伴玩。

  立案目的:

  該幼兒進餐速度慢,觀察其進餐表現,查詢原因,對症下藥,使其有所改變。

  觀察記錄:

  今日的午餐是白米飯、西紅柿炒雞蛋、糖醋肉和豆腐湯。飯剛分好,他吃了一口米飯、一口醋肉,剛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說起了悄悄話。發現教師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飯,含在嘴裡,坐著發呆,約兩分鐘後,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湯,吃一口飯,菜幾乎沒動。之後有點急了,就用手幫忙把米飯放進湯裡,連湯帶水慢條斯理地吃著。這頓飯他足足吃了五十六分鐘。

  分析與措施:

  該幼兒自理本事較差,動作發展緩慢,雖然已經3歲了,可是上下樓梯還要拉著教師的手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2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也發現他的普通話發音非常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小金魚”。“一條魚,在水裡游泳,它們都很擔心。”如果你一個人唱歌,一定很好聽。你說:“獨自一人”。並教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緊,別碰著朱讓氣從嘴裡出來。孩子學得很開心,我讓他慢慢地說。由於他習慣於一下子把話說完,所以很難一下子糾正過來。小班的孩子很擅長模仿,所以我又說了一遍,他也重複了一遍。因為我準備好了,我手裡還有一張小金魚的照片。我給小金魚照了兩張照片,問他:“這條小金魚現在還孤獨嗎?”他說:“不孤獨。”“如果我把這條魚放走,他會寂寞嗎?”“你有阿姨嗎?”“姑姑多少?”我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和他說話,但我想讓他練習“孤獨”的發音。經過反覆練習,小沈的古音有了進步。他已經能正確發音好幾次了。

  觀察和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沒有很好地區分G和d。摘要小沈的普通話之所以不正確,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年輕時由祖母帶著,所以他的普通話說得很少,普通話的詞彙量也不多,這完全是他的想象。例如:有一次他說我想“卡嘴”後吃。這是他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另一方面,他說話時很害羞,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所以他只能用耳朵聽,不看別人的口型發音。這導致了他的發音錯誤。

  措施:

  1、家庭教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普通話的發展,讓家長平時也能聽到孩子的普通話。如有錯誤,應及時糾正,家長也可以平時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和首頁欄目中推廣普通話知識。

  2、給孩子們在群眾面前講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要求他唱歌或朗讀兒歌時,他都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扯他的衣服,也可以扯他的指甲。我沒有及時批評他,而是讓孩子們在表演之前站起來。所以我選擇了他感興趣的活動。他非常喜歡唱歌,所以我選擇了他喜歡唱的歌,讓他唱,以減少他的尷尬。叫他這麼多名字,他在群眾面前說話就更自由了。早上,我拒絕早點給老師打電話。起初,我用小紅花刺激他。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合適,但對幼兒仍有必要的影響。當我送小紅花的時候,我對他說:“小沈,如果你叫,老師會送小紅花給你,這很有用。”所以有時如果他不想給我打電話,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所以他就叫我。而在平時的孝道教育中也引導孩子主動去跟別人打招呼,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應該看著別人,這樣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單獨交談

  小沈通常來得早一些,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在第二次觀察中,我會引導孩子正確發音,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3

  觀察物件:

  全體幼兒

  觀察時間:

  12月

  觀察目標:

  教育幼兒多吃綠色食品

  觀察資料:

  今日上的課的資料是:蔬菜真好吃。很多幼兒經過這次活動,都明白了平時要養成多吃蔬菜,不挑食的習慣。課間喝牛奶的時候,我正在給幼兒倒牛奶,薛餘彬告訴我說:李教師,耿鑫燕在吃菠菜!我很奇怪,就上去問耿鑫燕。你為什麼要去吃菠菜耿鑫燕一開始不願意告訴我。在我的耐心詢問下,她告訴我說:“教師,你說的,菠菜的根是甜甜的。要多吃綠色食品”原先是這樣!

  措施:

  1、單獨告訴耿鑫燕,菠菜和青菜一樣要燒熟了才能吃。

  2、教育她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夠直接放進嘴裡的,這樣不衛生。

  觀察資料:

  飯後大家看圖書。今日一個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新圖書,正當她看得開心時,張易走過去搶的圖書。因為婷婷抓住圖書不放,張易就在婷婷的手臂上咬了一口,他最終搶到了圖書。

  分析與措施:

  他選擇的方式不當,無意中攻擊了他人。這證明他的心理發展水平不高,沒有掌握正確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導。我們應當讓幼兒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能較好地控制自我的行為。獲得同伴對她的認可,推薦他當組長、小教師等。這不斷足使他努力改正自我的不良行為,取得更大的提高。

  觀察資料:

  上午吃點心的時候,發現星期天過來的寶寶們有點亂哄哄的,不怎樣安靜了。

  我正準備教育他們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個寶寶坐的很神氣,安靜地在等待,於是我大聲地表揚了他一下。就是那麼一下表揚,班裡開始有一些寶寶也跟著坐好了,我就繼續表揚那些寶寶。這個時候又有一批孩子坐好了,我又表揚了他們,就是這樣的表揚下去,不一會兒啊,班裡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坐好了,就連班裡平時幾個最調皮的寶寶也坐的很好。

  觀察反思:

  讚揚是照在孩子心靈的陽光,沒有這種陽光,他們就無法發育成長,一次鼓勵和表揚,勝過一百次的批評和指責。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表揚,所以只要發現孩子的優點就得立刻表揚!我們只是多費一下口舌而已,卻肯定了孩子的價值!

  觀察資料:

  中午吃飯時,勳勳對我皺著眉頭說:“教師,我不要吃這些菜!”我走過去一看,他已經把其他的飯和菜都吃完了,惟獨剩下這些菠菜在碗沒動過的樣貌。我就對他說:“哦,這是青菜,青菜吃了會長高呢!”他聽了勺了點飯放在嘴裡,可是一副很不情願的樣貌。我又說:“青菜,我也很喜歡吃的,營養可好啦,吃了還更健康更聰明呢!”說完,我拿起他的勺子勺了一口放到他的嘴巴里。沒想到,他這次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在我的陪伴下,他比較快的把青菜吃完了,還得意的揚起碗對我說:“教師,你看,我全吃完了!”我高興的表揚說:“勳勳真棒,你跟教師一樣喜歡吃青菜,以後會跟教師一樣高。”

  分析與說明:

  當勳勳小朋友因挑食而向我提出不要吃青菜時,我採取了迂迴作戰,引導暗示的策略。我經過讓他了解教師喜歡吃青菜,更明白吃青菜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道理,也利用小孩愛長高的心理進行教育誘導。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4

  中午,小朋友們吃完午飯,在玩耍。黃俊杰(帥帥)小朋友先是自我玩了一會。覺得沒意思。他開始想和小朋友們玩。他追著中班組的高淵博小朋友跑了一會,高淵博走開了。這時候,中班組的路慶坤小朋友向帥帥招手。我仔細觀察他們是如何交往的。只見路慶坤趴到帥帥耳朵邊說著什麼,帥帥不停地點頭。這時,看見帥帥向小班組的謝雪瑤跑去,拉著謝雪瑤向路慶坤走來。路慶坤點點頭,又在帥帥的`耳朵邊說著什麼。帥帥一趟趟地跑著,同時,按照路慶坤的“吩咐”辦……。

  分析:

  黃帥帥雖然是託班組的孩子。可是,我多次發現,帥帥喜歡和比他大的哥哥、姐姐在一齊,可哥哥、姐姐彷彿“不領情”。在這個個案裡,黃帥帥一味地討好路慶坤,這種方式叫做“討好交往”。帥帥的目的就是讓大哥哥和自我一齊玩。這種方式在幼兒之間很常見。有些孩子為了和別人交往,會拿玩具、圖書、食物、碟片等去討好其他人,讓別人和自我交往。做為教師和家長,碰見這種情形,不用著急。在孩子交往中,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使孩子的交往順利。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5

  觀察物件:

  欣欣

  觀察時間:

  20xx年5月25日——5月30日

  觀察資料:

  欣欣,已經一週沒有來幼兒園了,即使奶奶把她背到幼兒園她也是大聲地哭鬧,就是不上幼兒園,無奈,奶奶只好又把她帶回家。

  25日那天,我在家休息,正在為參加市裡的教師崗位大練兵比賽做準備。接近午時3點的時候,我決定利用這個時間去看看欣欣,瞭解一下是什麼原因使她突然間不喜歡上幼兒園來了。我撥通了欣欣媽的電話,告訴她自我的想法,她很高興,全家人正為她整天在家裡這麼待著為難呢!

  我按著欣欣媽媽說的地址很快的找到欣欣奶奶家。門開了,欣欣奶奶很熱情地請我到屋裡坐。欣欣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上幼兒園,就不上幼兒園。”我向她轉達了教師、小朋友們的問候,我告訴她,大家都很想你呢!可是不論我說什麼她就是不聽,她的爺爺見狀把她抱進了裡屋。我想了想,對欣欣說:“欣欣,快來看看蘋果姐姐給你帶禮物了!”這句話還真管用,她立刻從裡屋跑出來,我把準備好的小熊送給她。看樣貌很開心。從欣欣奶奶那裡得知,欣欣是個心事個性重的孩子,這幾天在家,就經常問奶奶:“我不上幼兒園行嗎”如果奶奶沒有回答或是說不行,她就要哭上半個小時。有時還會說:“我不讓爸爸早晨打電腦!”如果沒回應依然是哭上好半天。沒想到她的心事這麼重,我必須要想辦法讓她重新喜歡我們的幼兒園。欣欣找出她的《幼兒畫報》給我講故事,讓我看她畫的畫,其中還有經典的“西瓜變成土豆了”,的確很搞笑。

  我告訴欣欣,她訂的新一期《幼兒畫報》在幼兒園,期望她明天和媽媽去取回家。她說:“讓媽媽去吧!”當我離開的時候,她高興地說:“蘋果姐姐再見!”欣欣奶奶陪我走了一段路,她說:“也不明白欣欣明天能不能上幼兒園,教師給您添麻煩了!”我笑了笑,心裡想:這都是我就應做的!孩子能夠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並且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是歡樂的,這就是我們感到最幸福的事了!

  26日的早晨,當我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欣欣高興地走進教室,我給她搬了椅子,她開始認真地聽課。

  27日上午,我去參加比賽,中午才回到幼兒園,欣欣午睡醒來發現我,甜甜地笑了,並對我說:“我這天上主持人課了!”

  28日上午,格格媽來上家長助教課,孩子們都很高興,欣欣也是個性的開心!

  29日欣欣依然沒有哭,很高興地到幼兒園來。晚上爸爸來接的很早,臨走時,她對我說:“明天我還有上表演課呢!”

  30日當我剛開始帶領中級二班的表演班學員做口部操的時候,有人敲門,我還以為是遲到的小朋友,開啟門一看,是欣欣,她的手裡拿了一塊兒巧克力。笑著對我說:“蘋果姐姐這是我給你帶的!”看到欣欣離去的背影,我在想,欣欣,上幼兒園多好!

  觀察反思:

  當孩子忽然間不喜歡上幼兒園時,教師要想出好辦法幫忙她們重新建立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家訪就是一個與孩子、家長溝通的一劑良方。自從這次家訪後,欣欣再一次高興地到幼兒園來,這也為家長解決了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自我的工作中,也讓家長覺得把孩子送到我們的幼兒園是最明智的選取。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6

  情景:

  午睡室、操場、活動室

  表現

  其他小朋友都進入了夢鄉,銘銘小朋友時不時的坐起來,叫著要爺爺來接,打電話給爺爺,我在旁邊陪著他,拍著他讓他入睡,也無濟於事。

  早操活動中,銘銘小朋友表現得不太高興,不想做任何動作,只是一個人站在那裡。活動的時候,他也一個人坐在木立刻。整理玩具時,他表現得很積極。

  泥塑活動中,銘銘用橡皮泥製作了一個三層蛋糕,展示給小朋友們看,大家還為他唱了生日歡樂歌,我也為他貼上了小紅花。

  效果分析

  1、銘銘小朋友漸漸地想成為小夥伴們的好朋友,一個人自說自話的行為也有所減少,他也能夠積極地幫忙夥伴們一齊整理玩具等。

  2、銘銘最喜歡捏橡皮泥,他能夠專心致志地捏出各種橡皮泥造型。

  矯正措施

  1、積極鼓勵銘銘小朋友根據自我的興趣來表現自我,並展示給全班幼兒看。

  2、引導其他小朋友和銘銘積極交流,主動和他成為好朋友。

  現有表現

  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整理東西的本事也很不錯,有時候小朋友將不一樣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齊,他就會及時發現,並且幫忙他們從新分類裝好。於是,我就請銘銘小朋友當小組長,專門負責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銘銘與小夥伴們主動交流,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從那以後,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能夠坐得住了,並且做事情也變得認真起來了。

  有效措施

  1、繼續以銘銘的興趣點著手,鼓勵他發揮特長,並挖掘他的其他興趣愛好。

  2、鼓勵銘銘與同伴們友好相處,做好小組長的工作,與小朋友們積極交流,共同遊戲。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7

  問題表現:

  銘銘是個十分活潑、聰明的孩子。剛來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發現他做什麼事情都不專心,總是走來走去,吵著要爺爺,對阿姨說自我要睡覺,對教師說要打電話給爺爺,讓爺爺快點來接他,可是到了午睡時間,他卻又按耐不住,說要去外面走走、玩玩。於是,每一天午睡時間,我就一向陪伴著他,銘銘喜歡拍著背睡覺,可是有時候,無論怎樣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向叫著要爺爺來接。

  原因分析

  1、銘銘從小由爺爺帶大的,爺爺對他疼愛有加,每一天來接送都是抱著他的。

  2、銘銘在家裡十分的自由,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喜歡走出去玩。

  採取措施

  1、個別教育,給予銘銘“異常的愛”,午睡陪伴著他,在一日生活中發現他的興趣愛好。

  2、與家長共同商量、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請家長在家裡積極鼓勵、疏導幼兒的入園焦慮,並在家裡也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8

  案例:

  大班的標標小朋友在班裡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一天都有關於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遊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於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願與他一齊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分析

  我想,標標的行為必須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經過電話家訪和與來接送的家長交談,我瞭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標標的媽媽對標標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標標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記住。

  有時被打後還不服,反而發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響下,使標標構成了打人的行為。據觀察,標標在幼兒園,他十分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一樣,小朋友都不願與他一齊玩。

  對策

  1.家園合作。共同要求標標遇到問題先把想法說出來,不能動手打人。要求標標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標標的爸爸在任何情景下不動手打標標,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標標的媽媽也改變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標標的不良行為。

  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景下不摻雜對標標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標標。當標標動手打人時,我們必須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責怪或處罰標標。平時,我要求家長多瞭解標標的閃光點。

  2.我們發現標標雖然很調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裡,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並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

  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貌,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標標說:“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並且表現很不錯。

  3.行為專項訓練:由於標標小朋友與同伴交往本事差,解決問題的本事差,所以,培養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常讓他當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齊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我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

  比如,在玩結構遊戲的時候,我供給了豐富的遊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並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

  快結束時,標標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我的位置,到領桌去拿,嘴裡還說“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標標給大家講講自我的作品是什麼,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說:“是熊寶寶,漂亮!”

  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並表揚了標標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標標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並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現標標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與同伴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遊戲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應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領會到家長、教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更領會到了帶領家長共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有冷靜的頭腦,要多細心,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9

  觀察時間:

  9.27

  觀察地點:

  小五班教室

  觀察幼兒:

  張雨恩(小小)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立刻快速地嚼起飯來,僅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著急地、自顧自地悠閒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小小,加油呀,你看僅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幫忙嗎”小小看了我一眼,最終說,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張雨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可是,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衝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一、“積極鼓勵”策略

  運用團體榮譽感去激發思遠,讓琰琰抓緊自我的動作,為團體爭光,並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構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期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忙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她儘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經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後的愉悅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展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教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境的影響,孩子必須會有變化,會成長得十分好。

  我們期待著琰琰的變化,相信她必須會有好轉。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0

  一、觀察物件:

  幼兒姓名:天天

  性別:男

  年齡:3歲

  幼兒表現: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來聰明可愛,感覺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可是他媽媽卻告訴我,天天是一個異常內向的孩子,平時在家話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裡人玩,只要有別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會退讓,寧可不玩。他是一個行為表現比較特殊的孩子,表現如下:

  1、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更不願主動交流。

  2、話語少,和教師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爾和教師講話,也總喜歡把手指含在嘴裡,顯得異常緊張。在區域活動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進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天天卻不會參與任何活動,一個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著區域卡,看著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

  天天剛上幼兒園,難免會有入園焦慮,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很正常。但時間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來,都能開開心心來上幼兒園,天天還是這樣,早上緊緊抱著媽媽的脖子不放開。據瞭解,天天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裡玩玩具度過,遇到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觀察記錄

  有一天孩子們午睡時,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邊,等他脫下鞋子後,大聲的表揚她:“哇,天天太厲害了,會自我脫鞋了,來,讓教師抱一抱。”我溫柔的抱起她,第一個給他蓋被子,微笑的看著他入睡,這時,他說話了,雖然很輕,可我欣喜的聽見了:“我在家媽媽教過我的。”我又俯下身來,用手摸了摸她的頭:“你真是個能幹的孩子,教師真喜歡你,教師陪你睡覺好嗎?”他含羞的點點頭聽話的閉上了小眼睛。

  四、指導策略

  (一)家長工作方面

  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交流教育觀點及方法,反饋孩子在園表現,提議家長多騰出時間親近孩子,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交談,引導孩子說出自我身上發生了什麼趣味的事,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創造他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機會,晚飯後或者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耍,供給交往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語言教學活動

  為了讓孩子儘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異常組織了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對團體進行了解和接納,鼓勵天天接觸新朋友,把自我介紹給大家認識,主動與小夥伴兒打招呼,並且鼓勵他,表揚他,幫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先不喜歡說話的小朋友變得願意參與同伴遊戲,體驗到了同伴、教師、父母的關愛,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天天變得開朗多了,偶爾也會過來抱抱教師,看著他一點一點提高,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1

  觀察資料:

  美工活動

  觀察時間:

  10月

  觀察幼兒:

  嶽嘉琦

  觀察方式:

  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今日我上一節美工課《印樹葉》,孩子們用顏料給樹葉印畫。我事先採集了一些紋路比較清晰的樹葉,準備好各色水粉顏料。我示範後,孩子們興趣濃厚,爭先恐後的要進行印畫。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一上手,畫面一團糟,滿手都是顏料,衣裳、桌子都帶上色了。我想了想,改變了主意。由教師給樹葉塗色,讓孩子壓、印。沒印幾幅,嶽嘉琦瞪著大眼睛一本正經的說:“教師還是讓我們自我做吧!”話音剛落,孩子們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又改變了主意:教孩子們用水彩筆在樹葉上塗色再進行印畫。孩子們興奮極了!教師評析:

  嶽嘉琦是個聰明語言表達本事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話發自內心的渴望!作為教師怕麻煩,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實在慚愧!幼兒園的教學就是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讓每個孩子動手參與,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要設計研究周全可行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機會還是要讓孩子用水粉自我印畫。

  觀察實錄:

  益智區裡小白兔過河的錄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裡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兒聽得入了迷,在聽到小兔子遇到麻煩過不了橋時,圍攏來聽故事的小不點們著急了,大家都想幫忙小白兔,按照故事裡的要求,來益智區的小朋友們每人拿了一張操作圖,先是觀察,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相互交流,思瑤觀察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麼,小手開始去拿水彩筆。繩潔好像有點過於著急,拿到操作圖就急急忙忙地塗起顏色來,旁邊的一丹沒經過仔細觀察也匆忙地塗起來。在教師的進一步提醒下,繩潔、一丹最終發現了塗色規律,並很快完成了任務。在大家的幫忙下,小白兔順利地過了河,為了感激大家,小白兔帶來了好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旗貼紙,但要請小朋友們為這些小旗貼紙按照前面的規律排好隊,排的正確的才能拿到小旗貼紙。在拿到第二張操作圖時,孩子們沒有像拿第一張時那麼著急,而是仔細地觀察小旗的顏色,找到規律後再動手操作,所有來益智區的孩子都拿到了屬於自我的貼紙,成功的喜悅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動的直接目的是學習形式排列ABAB型,間接目的是培養小班幼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塗色本事。活動由故事匯入,以優美的情景和趣味的情節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每個環節過度的都十分自然。但由於個別幼兒年齡小,理解力受限,關鍵環節仍需教師及時有效地引導。從操作材料完成情景看,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不足之處在於: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難度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應適當提高操作難度,讓幼兒“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2

  班級:小(2)

  記錄人:...

  時間:20xx.3.20

  幼兒姓名:真真

  興趣情景:故事、遊戲

  觀察記錄

  今日美工區讓幼兒自我動手製作相框,作為送給家庭其他成員的禮物。云云小朋友在紙上畫了媽媽和她兩個人在草地上玩耍,塗的顏色也十分的鮮豔。真真小朋友就畫了一些花和小草,畫的很小,歪歪扭扭的,如果不問他,還不明白原先是花和草,並且都是集中在一個地方,塗的顏色也都是綠色的,一邊畫畫還喜歡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話,畫了半天也沒畫出什麼來。

  觀察分析

  中班幼兒的繪畫水平和技巧都在原有基礎上有了不一樣程度的提高,但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有的幼兒畫得很好,有的幼兒畫的很差,這和他們平時的愛好和興趣是有必須關係的。如雲雲小朋友喜歡畫畫,每一天早上都會去畫一幅畫。而真真小朋友不怎樣喜歡畫畫,平時也很少去畫,一般都會去選擇玩彩泥和搭積木之類的遊戲。

  反思與措施

  對於真真,能夠平時多多培養他對畫畫的興趣,能夠給他欣賞一些畫刊、雜誌上一些小朋友的繪畫作品,給他講一些趣味的繪畫故事。在教室裡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多多鼓勵他,少批評他,讓他多玩玩美工區的畫畫遊戲。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3

  觀察記錄:

  吃午飯的時間到了,今日吃的是紅燒蝦和青菜。真真他在自我剝蝦,他剝的很慢,但最終還是經過他的努力都剝完了,然後開始吃他的飯菜,剛開始吃的蠻快的,可是旁邊的哲哲小朋友和他說話,他就開始和他聊起來,於是我走過去對他說:“今日你是小值日生哦,小值日生吃飯的時候是不說話的。”他聽了就不說了,開始安靜地吃著。

  觀察分析

  該幼兒的自控本事不是很強,平時上課注意力也不怎樣集中,會一會弄弄小手帕,一會弄弄衣服領子。在家,吃飯的時候喜歡一邊吃一邊弄弄別的東西。可是經過上學期的努力,真真在吃飯方面已經提高很大了,從上學期的要教師餵飯到這學期能自我吃飯,還會自我剝蝦,看得出他懂事很多。

  反思與措施

  能夠和真真多多交流,告訴他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做做這樣,再去弄弄那樣,這樣是不好的。對於他良好的自控行為,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他的自信心。與家長也要相互溝通,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要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不要什麼是都寵著他,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4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

  班級:小二班

  觀察物件:xx

  觀察者:xx

  觀察記錄一:

  一天早上,葭葭拉著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地來到班級門口,一進門就衝我說:“教師,你看我漂亮嗎?”說完,黑溜溜的大眼睛笑眯眯地看著我。我一看,哦,葭葭今日穿了條藍白相間的新裙子。我笑著說:“恩,真好看。”葭葭滿意地笑了,跑到建構區,對先來的雅雅展示自我的新裙子,還轉了幾個圈圈。

  觀察記錄二:

  一天午時,孩子們摺好孔雀後就自選區角玩。忽然,屹屹大聲哭起來。我聞聲過去詢問,原先是葭葭把他的孔雀撕成了幾片,屹屹哭得好悲痛。我問葭葭怎樣回事?葭葭鼓著嘴巴不說話。邊上的小朋友紛紛指證,是葭葭把屹屹的孔雀撕壞的。我很生氣,叫葭葭把她的孔雀給屹屹,葭葭不願意,我說:“因為你把他的孔雀撕壞了,所以你的就賠給他吧。”葭葭放生大哭。邊上的小朋友也紛紛指責她。片刻後,我說:“我折的孔雀送給你吧。”葭葭一扭頭,拒絕:“不要”,滿臉的淚水。正好快放學了,葭葭沒像往常那樣跟我們說再見,而是翹著嘴巴跑向來接的媽媽,一副悲痛的樣貌。第二天區角中,我拉葭葭到一邊問她:“昨日為什麼把屹屹的摺紙撕壞?”葭葭回答:“因為他折得不對,我要教他,一拉就壞了。”哦,原先是好心辦壞事。可是,我跟她說:“教師相信你,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你只是想要幫忙他把孔雀折的更好、更漂亮,對嗎?”那你要先問問屹屹要不要你的幫忙?”葭葭不說話了,“下次可不能這樣做了。”葭葭認真地點點頭。

  觀察記錄三:

  上午,區角活動中,葭葭手裡舉著一張紙跑來:“教師,快看!我畫的。”我一看,紙上頭畫了房屋和小樹、花朵,顏色搭配得很漂亮。我點點頭說:“恩,你畫的嗎?不錯,有提高!”聽到我這樣說,葭葭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教師,這幅畫我能夠帶回去嗎?”“當然能夠啦!”葭葭就興沖沖地地去放自我的畫了。

  對照《指南》要求分析評價

  指南語言領域中傾聽與表達欄目的教育提議是:多給幼兒供給傾聽和交談的機會。如:經常和幼兒一齊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在這幾次和葭葭的交流中,根據葭葭愛美麗和喜歡畫畫的特點,我們倆愉快地交談。指南社會領域中有目標4關心和尊重他人,其中的教育提議有:引導幼兒尊重、關心身邊的人,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引導幼兒學習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經過“撕紙”事件,相信葭葭能逐步學習控制自我的情緒,採取更合理,更讓同伴理解的方法來幫忙他們。

  思考與收穫

  我們在與人相處時,經常會被一些先人為主的成見所左右,一不細心就會以偏概全。很多時候,在遇到孩子調皮時,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們的問題和缺點上,習慣於用批評和責備去糾正他們的過錯行為,而忽視了情感上的交流。在觀察記錄二中我簡單地把葭葭的撕紙行為認定為不守紀律、欺負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沒有給予他充分表達的機會。在幼兒園的人際環境中,師幼關係處於核心地位,不僅僅影響著幼兒的同伴關係,甚至可能成為影響幼兒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與葭葭的互動中,我往往看到葭葭的調皮對他人的影響,而忽略了師幼關係(我與她)對這種狀況的強化作用。所以,我對自我先前的處理方式和態度十分汗顏。期望經過第二天的補救,引導葭葭學習合理的處理方式,而不是簡單甚至粗暴的方法。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5

  觀察時間:

  6月

  觀察物件:

  全班幼兒

  觀察資料: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又嚮往日一樣三三兩兩的進行自我喜愛的活動。等到大部分孩子都來了後,我說:"小朋友,我們準備走圈圈了"。同時,錄音機裡放了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只見孩子們很快的到了走線的開始處。我走在了前面,一開始,還聽到了後面有孩子們推擠或說話的聲音,很快,就很有序的跟在了後面構成了一個圈,我們手拉手,圍著圓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時而左跑,時而右跑,時而向中集中,時而變回圓圈。孩子們開心極了。之後,我們進行談話活動,今日我們的題目是開心的事。我先說了起來,之後讓孩子們挨著坐的順序起來說,觀察了今日分享愉快經驗後,我讓孩子們互相找朋友擁抱,但有個要求,多找幾次,多和同伴們擁抱,並且還要說:"我喜歡你"。孩子們很快的與同伴擁抱起來,一開始,有的小朋友還很小聲的說,但很快的就大方起來。許多孩子在擁抱同伴的同時也主動與我擁抱,連平時經常挨批評的唐一還一次又一次的主動過來與我擁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耳邊輕輕說:"楊教師,我喜歡你"。這是些多麼可愛的孩子呀!

  觀察反思:

  作為教師,我們要樂於觀察孩子,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老是以一種老眼光看待孩子的表現。在每一天,我都看到孩子們給我的驚喜,他們每一天都在成長,都在提高。

  在今日的活動中,每一個說的孩子都那麼認真,主動的說,沒有往時的吵鬧,每一個聽的孩子也都那麼專注,就連平時老是喜歡搶玩的唐一都學著尊重同伴,雖然想玩,但還是默默的站在後面看著等待,這難道不值得我為他的表現鼓掌喝彩麼!這給了孩子們一個表達愛的機會,向同伴、向教師表達自我的愛。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6

  幼兒情景概述:

  鄭義威是我班一位5歲的小男孩,聰明好學。教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但就有一個壞習慣——愛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課、遊戲時都會發現義威將食指放入嘴裡吸吮。當小朋友午睡起來時,就會聽到小朋友的告狀聲:“教師,義威睡覺又吃手了!”

  這時,他有會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彷彿在說:“我不是故意的。它自我要跑到我的嘴裡。”有時候,看見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來,一會兒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

  經過家訪、電訪及平時來離園的接待時間,與義威父母的交流中,瞭解到義威在斷奶後就有吸吮手指的習慣,當時未能引起義威父母的重視,到義威大點時,就不會吸吮手指了,結果義威卻一向沒能將這個不良習慣改掉。

  當他們認識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時,又以兒子年紀小,不忍心用強制的手段制止他,結果就錯過了糾正不良習慣的黃金時期。義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一向是他們頭疼的問題,曾試過多種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

  一、從心理上下手,瞭解吸吮手指的壞處,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經常反覆吸吮口唇、手指、腳趾、被子等行為,長時間吸吮手指或腳趾,會因區域性刺激而使手指或腳趾變大、變粗,影響美觀和精細動作的發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蟲感染,還會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

  這個吸吮行為經過長時間積累而成的,如果用強制的方法,會使義威產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強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導、鼓勵的方法,使他自我認識到吸吮手指的壞處,讓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於是我將吸吮手指會產生的後果用故事《貝貝的手指》講給他聽,讓他自我去故事裡尋找為什麼貝貝的手指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當義威從故事找到答案後,很緊張的問我:“教師,我會不會變成跟貝貝一樣呢?”

  我笑著問他:“只要你從此刻開始下定決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我相信你絕對不會變得和貝貝一樣的。”義威聽了很高興地說:“教師我要改掉壞毛病。”那天早上他都沒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種方法轉移注意力,加強監督幫忙他培養良好的習慣。

  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不是一兩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並且他已成習慣,要改不太容易。在初期,我努力讓他將吸吮手指的次數減少,從每一天三四次到一兩次。

  有時他吸吮手指是無意識的,這就要我們教師的監督,在他睡著後,要監督他,不讓他將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時他會控制不住,於是我立刻分散他的注意力,供給串珠、拼圖、剪貼等精細的手工活動,鼓勵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務,逐步讓他忘記要吸吮手指。實在控制不住時,我就會和他一齊講笑話,讓他忘記吸吮手指的念頭。

  三、支援、鼓勵他改掉不良習慣

  因為全班幼兒都很喜歡義威,也明白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習慣,有時難免會遭到小朋友的譏笑。有一次,當義威想和陳瑾一齊遊戲時,陳瑾拒絕了他,還說:“我才不跟你玩,你會吸吮手指。”義威聽了很難過。這時,我就安慰他:“其實每個人都有不良的習慣,只要我們改了,別人還會喜歡你的。

  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義威,可是他們不喜歡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壞毛病,小朋友還會和你一齊玩的。”之後,我還特意給班上的幼兒講了吸吮手指的危害,發動全班幼兒一齊支援、幫忙義威改了壞習慣四、家園一致,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我們在家訪中明白,義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所以,我們就積極地與義威的父母探討教育的方法,努力嘗試各種教育方法,並讓他們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方法,主動參與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逐步建立科學的育兒觀。

  在與家長的聯絡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告狀”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長彙報孩子的提高,同時向家長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這樣家長很樂意支援我們的工作。

  成效與啟示:

  經過半年的家園配合,義威吸吮手指的現象減少了,小朋友不在譏笑他,能自信、大膽的與小夥伴一齊玩遊戲了,雖然吸吮手指的現象還存在,可是,吸吮手指的次數明顯減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景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四、家園一致,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我們在家訪中明白,義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所以,我們就積極地與義威的父母探討教育的方法,努力嘗試各種教育方法,並讓他們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方法,主動參與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逐步建立科學的育兒觀。

  在與家長的聯絡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告狀”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長彙報孩子的提高,同時向家長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這樣家長很樂意支援我們的工作。

  減少了,小朋友不在譏笑他,能自信、大膽的與小夥伴一齊玩遊戲了,雖然吸吮手指的現象還存在,可是,吸吮手指的次數明顯減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景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7

  觀察物件:

  王超

  觀察時間:

  9.21

  觀察地點:

  小四班活動室

  今日,我們吃的是麵條。王超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麵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麵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後,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王超小朋友可棒了,此刻都自我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麵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麵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向盯著我的勺子什麼時候往他嘴裡放。餵了幾口他說:“我要自我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麵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說:“教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並且要求他以後爭取在家裡也這樣。他點點頭,十分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

  從今日觀察的情景看來,王超小朋友在家裡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並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我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靠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餵養有必須關係。可是在今日教師的餵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並且主動要求自我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提高。當教師表揚他時候,他十分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忙,今後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

  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引導孩子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忙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8

  觀察時間:

  9月

  觀察方式:

  隨機觀察

  觀察過程: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一落音,楊雄凱就很快把自我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後拼命的往筐裡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楊雄凱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著筐往一邊走,想送進櫃子。而小朋友也搬著筐,誰也不願放手。

  教育措施:

  1、教師要和楊雄凱多交流,告訴哪些事情是應當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應當做的,如:收積木時應當收自我的,將積木輕輕的一塊一塊放進筐裡,不允許嘩啦啦把自我和別人的積木全推倒,而使地上到處都是積木。送玩具也是幾個小朋友輪流的,學會商量,不要每次都搶著送,而使得一個也送不成,浪費了時間。

  2、提議家長在家時多給楊雄凱做一些安靜的活動。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19

  觀察物件:

  小班幼兒小沈

  觀察時間:

  小沈平時一向由媽媽給他接送,所以每一天來園較早。今日他又早早的第一個到校,媽媽一個勁地跟他說:“快叫教師早呀!”小沈沒有反應,低著頭繼續往前走。於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說:“小沈早上要跟教師怎樣說呀”他還是低著頭不看教師,我跟他說:“那你就看一眼教師吧,”他還是不肯看,更不用說說教師早。他媽媽嘆口氣說:“咳,這孩子真是的就是這樣不肯叫人,總在背後說,在家裡也一樣。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在跟小朋友一齊說話時聲音很響亮,可一到團體面前說話時,他就不敢大聲說,剛開始甚至還不敢上臺。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還發現他的普通話語音十分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魚”。“一條魚,水裡遊,都都單單在發愁。”於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說:“你唱得真好聽,如果你把都都單單唱成孤孤單單肯定還要好聽。你說說看:“孤孤單單。”並教給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起來,不要碰祝讓氣從嘴裡發出來。孩子很樂意學,我讓他慢慢說。由於他一向習慣了說都都單單,所以一下子糾正有點難。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說一遍,他也跟著說一遍。由於我是準備著而行的所以手裡還拿著小金魚的圖片。我拿著兩條小金魚的圖片,問他:“此刻這條小金魚還孤單嗎”他說:“不孤單了”“到底孤單嗎”“不孤單。”“那我讓這條魚離開他會孤單嗎”“你有姑媽嗎”“有幾個姑媽”我變著方法試著跟他談話,其實是想讓他練習發“孤”的發音。經過反覆的練習,小沈對孤的發音有了提高,有幾遍已經能發對了。

  觀察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對g和d的發音區分的不是很好。小沈普通話不正確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從小是由奶奶領的,所以平時普通話說得較少,普通話的詞彙也不多,總是根據自我的想象來說。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飯就說我要:“卡嘴巴”。這是他自我創造出來的詞。另一方面他比較害羞,說話時不敢看人家的眼睛,這樣他光靠耳朵聽而沒有看別人的嘴形發音。長此以往從而導致他發音的不正確。

  措施:

  1、家園共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普通話發展情景,讓家長平時也注意傾聽孩子的普通話,如有不正確的,及時給予糾正,並讓家長平時也能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與家園欄裡共同宣傳有關普通話的知識。

  2、給孩子供給在團體面前說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讓他到上頭來唱歌或念兒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麼拉衣服,要麼撥指甲。我沒有及時的批評他而是先告訴幼兒到上頭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後再表演。於是我就選擇他感興趣的活動,他很喜歡唱歌,所以我就選擇他很喜歡唱的歌曲讓他到上頭來唱,以減少他的窘迫感。這樣多叫他,他在團體面前說話更加自如了。早上不肯叫教師早,我一開始先應用小紅花來刺激他,這種方法雖然不是那麼妥當,但對低幼兒童來說還是有必須效果的。當我在發小紅花時我就跟他說:“小沈,如果你叫了,那教師就把小紅花發給你,這招還蠻有用的。所以有時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於是他就叫了。並在平時的孝敬教育時也引導孩子要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跟別人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別人,這樣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個別交談

  小沈平時來園較早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與孩子交談。在第二次的觀察中我就引導孩子如何來正確的發音,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發音。託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點讓孩子學說正確的發音,但過於反覆的練習,又會使孩子的學習顯得過於枯燥,所以我及時的應用方法,經過相關這方面的談話活動來練習幼兒的發音。比如我在讓幼兒學念“孤”時就尋找與“孤”相應的字詞來讓幼兒練習。所以我就問幼兒有沒有姑媽這事。平時還能夠利用給孩子穿脫—衣服、放學後等一些時間與孩子個別談話。傾聽孩子的發音並及時地給予糾正,讓孩子的錯誤發音糾正在萌芽狀態。

  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的普通話發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團體面前說話更加大膽了,此刻他也能主動舉手了。早上來也能跟教師說教師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動說教師再見,但有時還會不肯說或者只跟一個教師說,可是比以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

  小班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20

  個案分析

  所謂幼兒的心理偏離,是指幼兒的心理、行為偏離正常的傾向,比如,愛發脾氣,行為古怪,注意力障礙等。幼兒的心理偏離雖然不象成人的心理問題那樣表現出明顯和穩定的特徵,但如果不及時校正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心理疾病。

  小嘉初到幼兒園時,媽媽帶他走進活動室,教師向他打招問好,他不僅僅比回答,反而報以敵視的眼神,隨後他扭頭就往外跑,好不容易被他媽媽來回來。他卻象瘋了似的亂踢亂跳,大哭大鬧。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教師發現他十分孤僻、離群,不願意參加團體活動,上課從來不肯回答問題,下課也不和小朋友玩,還伴有攻擊性行為。

  有一次玩積木,他莫名其妙的打了一個小朋友,當教師批評他以後,他卻一下子鑽到桌子底下,大叫著用積木敲自我的頭,以後,教師發現他常常這樣無法控制自我的行為,無論和藹的話語還是嚴厲的批評都對他無濟於事,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就發脾氣、打人,有時攪得整個班級都不能正常的上課,活動。

  原因分析

  這是一個明顯心理偏離的孩子,

  孩子產生心理偏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來自於家庭。父母的素質、親子關係、教養態度以及父母的性格等都能對孩子心理發育產生影響,如,父母感情不和或者離異,會對孩子失去應有的愛撫,容易使孩子情緒鬱郁,性格古怪、心理反常。

  反過來,過分的溺愛容易使號召構成驕橫、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外,有的父母把自我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情緒壓抑,影響身心發展。

  解決對策

  絕大多數的孩子屬於輕度的心理偏離,只要家長注意改變教育方式,用科學的、正確的方法撫育孩子,就能夠很快矯正過來。

  首先,家長在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雖然每一天看到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正是在吃,喝,玩,睡這些小事的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當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偏離時,家長首先要從自我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環境中尋找根源,應當多學些科學育兒的知識,瞭解不一樣時期幼兒發育的特點,結合自我孩子的特點調整教育方式。

  此外,家長還能夠讓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異常是有家長參與的遊戲,克服膽怯、粗暴、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和行為,促進孩子與人交往的本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