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範文(通用10篇)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範文

  一、幼兒園小班、託班、早教的差異

  1.概念不同

  託班:無需父母陪伴,讓孩子提前適應集體生活,有些幼兒園也會有託班。

  早教:開發兒童潛能的地方,更加專業化,要求父母必須和孩子一起參加,適應全職媽媽。

  小班:屬於學前教育,為了使兒童身心、智力得到良好發展而進行的教育。

  2.教育物件不同

  託班:0-3歲寶寶,一般18個月的時候進入。

  早教:0-6歲寶寶,有些機構會設定到7歲。

  小班:3歲以上孩子

  3.教育目標不同

  託班:讓孩子早日跨入集體圈子,學習怎麼跟小朋友相處,提升自理能力,為入園小班做準備。

  早教:教會家長如何對孩子實施科學的親子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增進親子感情。

  小班: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4.教學內容不同

  託班:透過遊戲、唱歌教孩子上廁所、洗手等自理能力。

  早教:不同年齡段接受不同的音樂、繪畫、語言課程。

  小班:針對不同科目,接受英語、數學、語文等課程。

  二、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範文(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人們運用到措施的場合不斷增多,措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針對某種情況而採取的處理辦法。我們應當如何寫措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1

  活動主題:

  逃出輪胎塔

  觀察時間:

  20xx.5.13

  觀察任務:

  鄒祥雲

  觀察地點:

  幼兒園院子

  觀察過程:

  祥雲雙手撐在輪胎兩側,將右腿伸到輪胎外面朝著梯子的方向,想要從5個輪胎摞起來的輪胎塔裡鑽出來順著梯子爬出來,第一次嘗試失敗了。他休息了一會繼續嘗試第二次,這次他將左腿先伸出輪胎外面,雙手撐在輪胎兩側,依靠手臂的力量將身體撐了起來,保持這個姿勢5秒後,將左腿徹底拿到輪胎外面,屁股做到輪胎上,此時最上面兩個輪胎有傾斜晃動的,他慢慢將腿收回到輪胎裡面。同樣的方法,祥雲又嘗試了一次,仍是失敗了,他大聲喊:“我要出去!”他重新回到輪胎塔底部,雙手將第一個輪胎他舉過頭頂後扔在地上,兩手撐住輪胎後又返回輪胎底部,繼續將輪胎塔上最上一層輪胎扔到地上,然後他邁出左腳,左腳剛好夠到地面,右腳也邁了出來,祥雲終於從輪胎塔裡面逃脫出來。

  行為分析:

  在第一次的嘗試中,他想要順著梯子爬下來,發現腳根本夠不到梯子,果斷選擇了放棄。

  第二次嘗試時,想從輪胎的側面出來,一條腿已經伸到輪胎外面了,但是離地面太遠了,腳夠不到,而且輪胎有晃動傾斜的現象,所以也放棄了。這三次嘗試分別採取了兩種方法,他能夠及時發現不足調整方案。

  在三次失敗後,祥雲有些暴躁,但是他及時矯正了心態,想到了新的方法,改變輪胎的高度,這樣就可以逃出來了。整個過程中,祥雲都能夠積極動腦,調整方法。當輪胎髮生傾斜能夠預見危險,知道保護自己。而且過程中祥雲都沒有放棄,體現了他的堅持不懈。

  策略:

  1、應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2、在幼兒想要放棄時及時給與鼓勵。

  3、遊戲結束後可以請他向向朋友交流自己是怎樣從輪胎裡出來的。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2

  遊戲主題:

  塗鴉區

  幼兒姓名:

  陳xx

  幼兒遊戲背景:(主題引入時間、主題環境創設、孩子游戲水平等分析)

  教室後半區開闢了一個塗鴉館,投放了一些卡紙、色紙、顏料、膠水、橡皮泥、記號筆、眼睛等材料,還提供了示意圖,讓幼兒進行手工製作。每天總有幼兒爭搶著去玩,但是觀察下來,他們過多地是喜歡玩橡皮泥,搓搓、捏捏……

  幼兒遊戲行為實錄:

  角色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都紛紛選擇區域進行遊戲,陳xx來到了美工區,拿起橡皮泥開始擺弄起來。過了不久,她拿著色紙像發現新大陸似地問我:“老師這個紙要來幹嗎?”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打開了她旁邊的示意圖,請她看了看老師製作的“小狗”。她發現小狗是用這個紙做的,於是她也拿起紙開始擺弄起來。她是個領悟力很強的孩子,通過幾次嘗試,一隻小狗像模像樣地折出來了。看到她成功了,我遞給了她一支記號筆,她納悶地看著我:“這個要來幹嘛?”“給小狗畫上眼睛,它才會活呀。”於是,她用記號筆塗了二個小黑點,一隻小狗就這樣活靈活現地出來了。後來我又用膠水,將她的作品貼至草地上,她體驗到了成功,又開始積極嘗試其她小動物製作的'方法。

  教師觀察與分析:

  1、陳xx是一個聰明、求知慾望強的孩子,當她發現有色紙這個材料時,來尋求我的幫助。我沒有直接教授她小狗的折法,而是引導她觀看圖片,欣賞作品,瞭解製作過程。在她做出小狗後,我又鼓勵她嘗試添畫,豐富作品。最後當我把她的作品貼上至我們的美工展示板上時,她高興地笑了。雖然這一舉動很平常,但給孩子帶來了成功、喜悅的感受,從而激發了她想製作不同小動物的興趣。

  2、在講評時,我將希希的作品拍成照片,讓大家共同瞭解塗鴉館除了橡皮泥之外還有許多好玩的材料,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並請希希示範了小狗的折法,將這一好辦法與大家共享,讓更多地孩子願意嘗試新的材料和玩法。

  思考與調整:

  1、在美工區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欣賞品,並提供操作步驟圖。

  2、教師在觀察和參與中指導,最主要地是能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材料進行創作。

  3、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困難,老師要適時引導和點播,從而鼓勵幼兒,肯定其做法。

  注:請教師在相應的格子內打上☆(好)○(一般)△(較弱)等符號,以表示該孩子的遊戲水平。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3

  幼兒姓名:

  小顧

  觀察地點:

  教室

  觀察者:

  小澤

  遊戲名稱:

  分種子

  目標

  1、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2、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

  觀察要點

  1、能區分各種不同的種子並進行歸類。

  2、掌握各種子的名稱,知道種子的不同用途。

  觀察記錄

  上週我們組織了教學活動《好玩的種子》,請孩子們從家裡收集了很多種類的種子來幼兒園。孩子們還用種子製作了種子貼上畫,等到孩子們的種子貼上畫做完後他們還意猶未盡,新朔說:“好好玩啊!我還想玩。”軒軒說“這麼多的種子我還都沒有全都認識呢!”於是我們便把各種種子都投放到科學區,讓孩子們能夠在遊戲的時候繼續去探索。

  蔣涵和雨涵正在玩“分種子”,他們倆很熟練地將盤子中的各種豆子往分類盒中放。蔣涵一邊放種子嘴裡還一邊說:“這是黑豆、這是蠶豆,這是什麼豆啊?這麼大。”雨涵看了看說:“我也不知道,是白豆吧!”(其實是芸豆)蔣涵聽到了說:“那就是白豆吧!你快點放呢!我都要分完了。”說完把分好的豆子從分類盒裡拿出來,重新開始分。而雨涵則繼續慢吞吞的一顆一顆豆子的在分。悅然也來到了科學區,她拿著恐龍和小石子開始玩了。一旁的蔣涵就有點分心了,他也拿起了一隻恐龍開始給恐龍喂豆子吃了。邊喂還邊說:“我喂個豆豆給恐龍吃。”雨涵聽到了,停下了手裡分豆子的活看著蔣涵喂恐龍。蔣涵餵了幾次就開始玩恐龍了,把分種子的遊戲停下來了。後來直接就和悅然一起做“恐龍娃娃家”的遊戲了。悅然把小石子都擺在一起說:“這是恐龍的床,它在睡覺呢!”而蔣涵也同意了悅然的說法把另一頭恐龍也拿過來讓它睡覺。雨涵繼續分著豆豆,偶爾看他們兩個玩恐龍。遊戲結束了,她的豆豆還沒有分完。

  觀察感悟

  在遊戲過程中可以發現蔣涵對於種子的不同特徵已經能夠很好地掌握了,因為他能夠正確地將各種種子進行分類,對於一些常見的種子也能掌握其名稱,只是有些不常見的種子(芸豆)沒有很好地掌握。正是由於他覺得他已經會區分種子了,所以就顯得有點漫不經心,一直催促雨涵快點分,甚至到後來放棄分種子游戲,開始悅然玩起了恐龍。而雨涵則一直在完成她的分種子任務,雖然偶爾會開會兒小差,但是整個遊戲卻沒有中斷過。遊戲結束時我問過雨涵:“這些種子你都認識嗎?”雨涵搖搖頭。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所以我們在投放材料時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發展來投放,對於蔣涵這類能力較強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在分完種子之後給他提供各種種子用途的圖片讓他自己探索,這樣蔣涵可能對這個遊戲的持續時間要久一點,而且學到的`知識也更多一些。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4

  一、案例現象

  今天,在旺旺糕點鋪前,好多人都在排隊買東西。希希一家也來到了旺旺糕點鋪裡,他們聽到服務員在介紹店裡新出爐的餅乾既便宜又好吃,這幾天是在搞促銷活動,所以希希就決定買一些嚐嚐味道,他們一家找了桌子坐下來慢慢品嚐。希希說:“這個雞蛋夾心餅乾味道好極了,裡面的雞蛋又香又甜。”希希對寶寶說:“寶寶,你覺得雞蛋夾心餅乾好吃嗎?”寶寶點點頭說:“好吃、好吃,我們下次再來吃吧。”吃完餅乾後,希希又去把好訊息告訴好朋友,讓好朋友也來品嚐。

  二、案例分析:

  希希小朋友是個性格較內向的孩子,在平時的遊戲中與同伴交流的話題並不多。但在今天的遊戲中,她主動去把好訊息告訴好朋友,讓好朋友也來品嚐雞蛋夾心餅乾。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在提供必要的材料後,在細節處設定一些小空間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展示自我。

  三、措施與效果:

  在以後的遊戲中,教師要努力發揮環境和材料的催化作用,為幼兒的遊戲注入活力和生機。如旺旺糕點鋪裡可以推出買就送小禮品的活動,也可以推出迎新年打折等的優惠活動,這些小空間能持續不斷地豐富幼兒的遊戲,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5

  實錄一:

  午休自由活動了,孩子們拿著各自的玩具玩開了,有圍在一起看書的,同伴們一起玩彩泥的,女孩子們過起了娃娃家……只見一群男孩子拿著奧特曼的玩具當起了奧特曼和怪獸,瞧“卿卿”奧特曼正在消滅“峰峰”怪獸呢。加入的孩子也越來越多,都在投入地在玩,而我發現有一個孩子一直在旁邊觀望,望著他們的行動,看著他們的“表演”,顯露出羨慕,當“奧特曼”與“怪獸”對打時,他也露出了驚恐的神情,心情時高時低,隨著他們改變,當奧特曼最終“勝利”時偉福的臉上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思考:

  從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實柯偉福是也很想能加入他們,因為在男孩子心中奧特曼是勇敢無畏的,是他們崇拜的物件,是心目中的神,孩子們玩時的歡聲笑語和行動已經感染了他,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該用何種方式參加,也沒有孩子們的主動邀請,他也不確定同伴們是否會接納和喜歡他,所以他選擇了觀望。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6

  觀察目的

  1.是否積極參與語言區活動,認真閱讀故事書,並講述故事。

  2.能否為同伴起到好榜樣的作用。

  觀察記錄

  區域遊戲開始了,我看見趙徹小朋友第一個搬著椅子走進了語言區,坐好後在一疊書中慢慢地挑選著,一邊挑選,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本書看過了,這本書也看過了……”當拿起《皇帝的新裝》這本書時,遲疑了一會兒,並對封面仔細看起來。看他的表情和手勢,他很想知道並讀一讀書的名字,但是不認識,所以愣了了好一會兒。我及時過去告訴了他這本書的名字,他很開心,跟唸了一遍書名後,認真翻閱起來,一邊小心地翻閱著,一邊輕輕地講述……這時他看到金婉婉也搬了小椅子過來看書了,就連忙讓她坐在自己的身邊,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我還可以給你講一講呢!”金婉婉愉快地點點頭並坐了下來,於是他倆親密地邊看邊講了起來。

  遊戲結束講評的時候,我引導大家觀察了一下她們看過的這本書,大家發現書的角都是平的,我及時表揚了她們,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愛護書籍,看懂看好每一本書,並給了他們一朵漂亮的小紅花。

  分析與措施

  這段時間隨著優秀兒童讀本不斷投入語言區,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的積極性。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雖然他們喜歡看圖書,但是還沒養成看圖講述的習慣及愛護圖書、有序翻看的好習慣。今天我抓住趙徹這個典型事例,及時讓孩子們分享他看書的樂趣,並引導孩子學習他好的習慣和方法,還在集體面前對他進行了獎勵,相信對孩子們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7

  情景描述:

  遊戲時間到了,今天玩的是自主性遊戲,小澤插的是“建構區”,他拿起了一些雪花積木,並且用雪花積木打了一個大圓圈,高興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搭的”,我走過去,及時表揚了他:“恩,真不錯!你搭得真好,再想想,把這個搭得更漂亮,好嗎?”“好的”可是過了一會兒,他並沒有再去搭建,而是走到別人搭建的建築前,看看你的,看看他的,再回頭看看自己搭建的,我走過去,看著他旁邊的濤濤說:“濤濤,你跟小澤一起合作搭建吧!你看,我覺得你的房子很漂亮,他的雪花積木也搭得好看,如果你們合作的話,相信你們的作品一定非常棒!”“好”!濤濤爽快地答應了,而小澤也低著頭笑了笑。

  評析:

  作為老師的我們,面對這部分缺乏自信的孩子應該做到主動與其交流,並且可以採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來鼓勵孩子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今天,小澤能夠有勇氣走過來給我看他搭的圓圈,說明孩子有了一點自信,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功。相信多給他鼓勵和信心,他會變得更加自信。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進行了及時的鼓勵,並且請來了能力較強的濤濤與他一起合作搭建,這樣的方式也是讓他在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的同時相互之間有語言上的交流,也是為了提高他的發展交往能力。從今天遊戲的方面來看小澤,還是進步很多的,能主動拋過來跟我交流已經跨出了很大的`一步,開始和同伴交往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相信進過接下來的繼續觀察,孩子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8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在玩打電話遊戲時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兒童行為表現與分析:

  20xx年12月23號老師開展了一次名為《打電話》的遊戲,首先是老師負責打電話給幼兒引導幼兒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可以做出很簡單的回答。後來我就試著讓幼兒倆倆自己玩遊戲,發現大多數幼兒都只會說一些老師說過的話,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沒有達到遊戲的目的。

  反思:

  幼兒之所以沒有創新的對話跟幼兒平時的訓練是有關係的,所以教師應該在發現問題後要多開展有利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9

  觀察時間:

  20xx.9.27

  觀察地點:

  小五班教室

  觀察幼兒:

  (小小)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馬上快速地嚼起飯來,只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著急地、自顧自地悠閒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幫忙嗎?”小小看了我一眼,終於說,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張雨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不過,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衝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一、“積極鼓勵”策略

  運用集體榮譽感去激發思遠,讓琰琰抓緊自己的動作,為集體爭光,並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形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希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助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她儘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經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後的愉悅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展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老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境的影響,孩子一定會有變化,會成長得非常好。

  我們期待著琰琰的變化,相信她一定會有好轉。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10

  觀察區域:

  美工區

  觀察物件:

  xxx

  觀察時間:

  20xx年9月23日

  觀察背景:

  小班幼兒剛來幼兒園,在美工區裡幼兒最喜歡玩的就是橡皮泥,因為橡皮泥可塑性強,幼兒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完成和滿足他們的想象,捏、揉、撕、拉、摁等簡單的手部動作就可以使橡皮泥發生許多的變化,而且橡皮泥對於幼兒的經驗要求不高,所以幼兒都很喜歡玩,在玩橡皮泥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很多的快樂,他們也會適當的和周圍的幼兒或者和材料發生一些互動。

  觀察實錄:

  喬張林和張筱兩個人坐在一起玩橡皮泥,看到我走過去,王皓民首先舉起了他做的橡皮泥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做的是小圓子”,師:“這個小圓子是什麼啊?”張筱:“就是可以吃的”師:“有一點像我們吃的`粘粘的、圓圓的”還沒等我說完,喬張林搶先說:“做的是小圓子”,於是喬張林也開始做起了小圓子,一邊做一邊展示給我和王皓民看。我對她說“除了小圓子,你還會做什麼呀”,於是她把小圓子放在手中開始做起來,過了一會,她舉起一個長長的東西對我說:“看呀,我做的是麵條,給你吃。”

  分析幼兒行為:

  1、在活動中,幼兒似乎有了簡單的交流,但還僅僅處於在老師引出的話題中而建立起來的。

  2、兩位幼兒都能主動地在老師面前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我走過去之前,他們兩個還是自顧自的玩,並沒有把自己做的作品展示給夥伴,也沒有給好朋友講解。

  3、幼兒的創作慾望較高,王依娜在看到王皓民的作品被老師認可之後,也爭著開始做起來。

  4、鼓勵表揚幼兒良好創作行為,並引導幼兒除了向老師表達之外,也可以和小朋友們說一說。

  教師支援行為:

  1、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的進入,給幼兒一些鼓勵的話語。

  2、在激勵幼兒的過程中可以給他們一點建議來開拓幼兒的思維,因為經驗有限他們有時會不知道要做什麼,教師可以給他們適當的意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