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通用20篇)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

  一、個人事蹟的內容要求

  個人事蹟首先需要表明個人的基本資訊,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文化程度,籍貫,民族等。

  然後就是在你這些年中主要的事蹟,如在哪裡上的初中。在哪裡上的高中,大學,以及你在各個年齡段學習到的心得,在這個階段養 成的能力。

  在主要成就方面使用別人對你的看法,自己使用主要獲得的獎項來表明自己這個階段的主要成就,主要突出自己的成就。然後就是個 人事蹟需要明白,不要用模稜兩可的話語,這樣會給人不好的感覺。

  個人事蹟需要實事求是,不要弄虛作假,寫一些不屬於自己事蹟的事情。

  二、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通用2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蹟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通用20篇),歡迎大家分享。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

  她,1980年出生在XX縣XX鎮XX村委會一個農村家庭裡,2000年畢業XX衛校,透過醫生資格考試,光榮的成為了一名鄉村醫生。從2003年至今任XX村委會衛生所的衛生員;2012年12月在換屆選舉中,被群眾選舉為XX縣第十六屆、鎮十一屆人大代表、同時選為XX村委會村委委員。當選後,她知道自己多了份職責,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她用心做人、做事,用行動履行著代表的職責,落實為民服務,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她,就是XX。

  一、義無返顧,毅然決然,投身農村衛生事業

  畢業後,她回到家鄉,看到家鄉落後的醫療條件,看到群眾因病不能很好的就醫,她的心都揪著疼。她頂著家人給的壓力,放棄了到外地更好的工作環境,決然選擇了留下來,留在這養育她成長的這片熱土上。為了能更好的學有所用,能更好、更加規範的服務群眾,她報名到XX縣衛生局參加學習鄉村醫生培訓班,並順利取得了鄉村醫生資格證,回鄉後,主動向XX村委會申請,自己願意承擔XX村委會轄區內的鄉村醫生工作。

  在平凡而艱苦的工作崗位上,XX刻苦學習,勤奮鑽研,一絲不苟,盡心竭力組建了村衛生室。立足於本職工作,愛崗敬業,紮根農村最基層衛生服務事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定的國家收費標準,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藥,藥品價格收費標準公開上牆,讓群眾花小錢就能放心就醫。

  二、捨身忘記,顧全大局,做好公共安全衛生工作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衝鋒在前,為群眾一戶戶送上消毒藥品,向群眾宣傳現用安全衛生防病知識,非典期間早出晚歸,及時排查外出返鄉人員,為發熱病人早晚測一次體溫,監控病情的發展,隨時做好突發病情的處理和上報工作,不畏懼隨時被感染的可能。努力做好轄區內兒童手足病的檢查和防控工作;積極做好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到發現疫情做好登記及時向主管部門彙報,嚴密防控各種流感的發生和流行。所在衛生所管理規範,制度健全,資料齊全,2010年被縣衛生局評為優秀鄉村醫生,2012年衛生所被評為先進衛生所。

  三、心繫家鄉,情牽人民,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XX自任XX衛生所衛生所工作人員以來,常懷:醫者父母心的思想觀念,對群眾熱情關心、耐心聽取病人病情,分析他們的需求,時時急病人之所急。常思:視人民為父母,以奉獻為快樂,待病人如親人,以服務病人為宗旨。工作中無微不至的照顧、觀察每一位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還是下班,無論哪裡有病人,她都隨叫隨到,無怨無悔。有時一晚要出診數次,來回折騰徹夜不能寐;有時她剛端起飯碗,就有病人來找看病,囫圇吃上幾口就隨即出去了;就是大年初一也沒有清閒過,更談不上平時的節假日。有人問,這樣沒日沒夜,不辭辛勞的工作,沒有高額的報酬,沒有政治地位,圖什麼?她的回答是:憑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

  還記得,2011年,XX村委會的一戶村民,夫妻兩人相繼得了癌症,前後一年左右相續去世了,家裡只剩下年邁的父母和兩個還在上學的子女,如此雪上加霜的打擊,讓一個家庭走到了絕望的邊境。可在親戚朋友,政府的幫助下,這個支離破碎的家支撐了下來,XX每次都是義務為這家人看病,在自己有能力時不時的給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生活費。10多年來,她一直用一顆赤子之心踐行著醫生的醫德,來服務群眾。

  四、履職盡責,恪盡職守,積極支援村兩委的工作

  2012年12月,XX經過村民選舉,推薦為縣鎮人大代表、村委委員後,知道自己肩上責任的分量加重了許多,她更加努力的工作、生活、學習,服務群眾。為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積極參加縣鎮組織的各種培訓,認真閱讀《代表履職手冊》,向實踐學習,向有豐富經驗的老同志,老代表學習。透過多層次的學習,從中掌握了許多代表履職的基本知識,明確了代表的權力和義務。2013年2月,縣鎮兩級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際,XX多次深入實地調查,走訪選民,與選民交心談心,瞭解群眾在想什麼,盼什麼,要求代表代表群眾代表什麼,有針對性的收集了真實可靠的材料,經過認真總結,歸納整理,形成了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書面報告。在會議期間向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關於農村鄉鎮設定公共衛生體檢機構》的建議,向鎮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關於解決鑽天坡至那召公路建設,海石凹至老寨彝族村公路建設》的建議。代表建議案的提出,經相關部門協商,得到支援,群眾將會得到更多的實實在在的實惠。

  XX作為一名農村衛生員,縣鎮人大代表,村委委員,她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默默奉獻,任勞任怨,儘自己所能為村民解除病痛,反映民情民意,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一名醫生的職業道德,作為一名縣鎮人大代的職責。她不畏農村條件的艱苦,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崗位上和代表職責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和心血,守護著群眾的健康;憑著崇高醫德、精湛的醫術,她認真的履職,為病人祛病,聽民意,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讚譽,確實用心做人做事,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2

  河有多深,能不能過?過不了!這是新疆鄉村醫生居馬泰護送小病人阿革蘭時在路上和同伴的對話。鄉村醫生居馬泰被冰河攔住了回診所的路,他懷裡抱的孩子名叫阿革蘭。只有8個月大,由於上呼吸道感染髮高燒已經兩天了,在這樣的高原和高寒地帶,隨時可能會轉發肺炎,危及生命。牧場裡缺少藥品,居馬泰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蘭帶回到50公里外的診所。而這天山最艱險的一段路程被當地的牧民稱之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過得話,我們看一下,抓緊時間,過不去!冰太軟!繞過山從那邊走吧!阿革蘭。高燒不退的小阿革蘭,一直哭鬧不止,居馬泰想盡辦法,逗小傢伙開心,8個月大的小阿革蘭很快就跟他熟悉起來。阿革蘭的笑容讓48歲的居馬泰想起自己的三個孩子。居馬泰滿心愧疚。他的大女兒高哈爾說:我爸一般都說: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嗎能幹什麼呢?

  我們都上學的,這次居馬泰出門診前,妻子剛剛的做完子宮切除手術,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馬泰就又要出發了。他必須趕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藥品送到冬季牧場把危重病人轉移出來。因為自己是天山深處一塊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場中唯一的醫生。女兒高哈爾說:我爸走的時候,我媽就又掉眼淚說肚子疼,然後我爸就給她給了一些藥說可能過幾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託給15歲的大女兒和9歲的小女兒照顧,居馬泰的心一路上牽掛。可這時,他卻不得不將精力放在眼前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離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馬泰在冬季牧場出診已經在這根溜索上來回20年了。可是這一次,要抱著小阿革蘭。他雙手根本沒辦法抓住溜索。居馬泰把小阿革蘭緊緊綁在自己身上。路過的牧民找來繩子,把他倆拉過了河。

  阿革蘭!阿革蘭!居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著哭鬧的孩子。小心點!鄰近傍晚小阿革蘭體溫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嚴重了。居馬泰停了下來,給小阿革蘭餵了僅剩下的一點藥。拔山涉水後。大家都很疲憊。居馬泰卻一個人在冰河邊剃起了鬍子。這也是他每次轉診病患孩子時必須做事。居馬泰說;一邊打鞭子,一邊抱孩子。那時候看看娃娃的體溫怎麼樣,這樣子面對面(測體溫),但是娃娃不舒服,鬍子刮掉好。上午十點回診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蘭病情加重,但回診所,卻要面對4200米的雪山。在這樣的冬季翻雪山被當地牧民認為是最危險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蓋著無數的懸崖和冰川。居馬泰在這條路上往返20年,熟悉這裡每一條路的分佈,可依然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他的三匹馬都曾摔死在這樣的路上。我和馬一塊下去了,摔倒了,馬死了,我活著。這讓居馬泰身上留下了三處舊傷,每到寒冷天氣就會傷痛加劇。可他還是毫不猶豫的承擔起最危險的用自己的身體為阿革蘭和媽媽開闢出一條安全道路。峰頂氣溫驟降到零下25度,撲面的冷風空氣讓人無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讓每一步移動都非常艱難。4個多小時不停息的趕路,馬終於支援不住了。

  兩晝夜的奔波,居馬泰已經體力透支了極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蘭最後的生命保障,無論腳下的路多麼艱難,多麼漫長。無論還要面對怎樣的風雪,除了堅持他已別無選擇。兩個小時後,居馬泰帶著孩子終於回到診所。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小阿革蘭恢復了健康。

  他是居馬泰在天山深處“魔鬼路”上轉診的第92個病人。在這20年中居馬泰救治過192位病人。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在極地行走,守護著1500多戶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問居馬泰:北京冷嗎?居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對我們來講,剛剛過去的這個元旦是三十年裡最冷的一個元旦。零下十幾度相當於您那兒的什麼季節居答:現在我們那兒是零下30度。在這種天氣下,您還得進行巡診,繼續巡診。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歷,我仔細看了這份病歷,分別是居馬泰所在那個縣和所在的州醫院所開的病歷證明,這上面醫生寫的是什麼,心力衰弱,您有這麼重的心臟病換個人行嗎?換個人去,換個人也行。但是我們牧民想有點擔心。擔心什麼?擔心他們為了需要我們這樣子。我們擔心他,擔心別人對路途不熟悉是嗎?到底有多危險?又高又那個啥?滑的很,雪也大,學業厚。那樣子,特別危險。一走就是20年。據說您是從父親的手中接過的藥箱。嗯!對,我父親留給我的。這個藥箱你想傳下去嗎?想傳給誰?那個藥箱,傳給誰?我的丫頭,兒子他(們)用。幾個孩子您?一個兒子,兩個丫頭。年紀最大的是女兒是嗎?對!她希望當醫生嗎?她也希望當醫生。

  有請居馬泰的大女兒高哈爾登場獻獎!小姑娘今年話不能不到16歲,家裡很多活死她幹。自己想當醫生嗎?想!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醫生,像我爸爸這樣的醫生。其實居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鄉村醫生。這一家人對周邊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護衛,真應該向他們致敬。這座獎盃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實的鄉村中國,上面綻開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聖的醫生責任,向所有鄉村醫生致敬!向居馬泰致敬!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3

  他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就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然而,他在18年的從醫路上,卻表現了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黨的無限忠誠。17萬次出診,騎壞7輛摩托車該是多遠的路程,這還不算前4年用雙腳走過的溝溝壑壑,坑窪泥濘,而他從未收取過出診費用。

  有這樣一種程式:在大醫院,上班之後,要排隊,掛號,還需耐心等待。

  另有這樣一種方式:一聲呼喚,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但聽摩托車聲響處,便送醫送藥到床前。 有這樣一些收費專案:掛號費,各種診費,藥費。

  另有這樣一些收費標準:有錢的收成本費,沒錢的可欠費,貧困的可免費。

  當個別醫生把紅包裝進兜裡時,他卻把患者多年的欠費單付之一炬。

  這一收一付之間存在多大的差距,這是衡量醫德醫風的標準和尺度。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付諸實踐才見醫者仁心。

  他沒忘本,他是用這種方式回報家鄉。有他在是這28個村4600人的福份,而他自己的日子卻過得十分清貧。進城購藥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而給家中缺奶吃的孩子只買最廉價的奶粉。他舍小家顧大家,僅靠種地和果樹這些微薄的收入免強維持生活,卻把大愛義無反顧的奉獻父老鄉親,哪裡有病人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還是那樣有錢沒錢一樣治病救人。

  他就是鄉村醫生賀景龍,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名醫務界的榜樣,一名老百姓心中的好人。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4

  XXX,女,32歲,大專文化,執業助理醫師,山東省商河縣XX街道辦事處三里莊村人。自1998年至今擔任三里莊村衛生室醫生,13年來,她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超多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當地農民的健康。她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其主要事蹟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

  XXX自從擔任XX街道辦事處三里莊村衛生室負責人以來,思想上始終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發展觀,紮根農村基層,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認真執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由於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群眾好評。

  二、情繫農村,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愛心是XXX醫生行醫信念和做人根本,紮根農村基層,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由於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XXX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誇她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三、用心完成上級部署任務

  2010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XXX被選為第一屆村衛生室室長,她個人投資30餘萬元,在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的基礎上,超標準完成了規範化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六室分開,寬敞明亮,佈局合理,制度齊全。按照鎮衛生院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用心開展合作醫療門診報銷,使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衛生法規來規範醫療活動,自覺理解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嚴把採購藥品質量關,堅決抵制假冒偽劣及過期藥品,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得到廣大群眾支援擁護和交口稱讚;同時,2011年為轄區內2000餘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完成兒童免疫400餘人次,並圓滿完成其他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四、與時俱進,提升自我

  XXX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用心參加衛生局、縣醫院及中醫院等上級單位組織的培訓學習,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向老醫生、領導虛心請教。由於個人的努力,於2011年7月考取了濟南華洋職業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並以優異成績結業,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XXX以她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她贏得了農民患者的心,也贏得了組織的信任。作為衛生戰線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我想,都就應引XXX為自豪,以XXX為榜樣,像她那樣用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過硬的醫術,解群眾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無私奉獻青春熱血。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5

  宋xx到xx村工作已經十幾年了,他紮根鄉村,多年如一日,憑著他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得各級領導和當地群眾的好評。

  宋xx醫生深知在鄉村行醫,務必醫療技術全面。他明白,單憑自我在學校學的那些西醫知識,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看病的需求。因此,在繁忙之餘,他除了努力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我的醫療水平外,還常刻苦自學中醫,針灸推拿等,很快就成了多面手的鄉村醫生。

  xx村八組的饒忠香和餘立錦先後因腰椎和頸椎骨折而致高位截癱,在市內大醫院手術後,專家說他們能站起來的期望十分渺茫,回家後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宋xx醫生不辭勞苦,每一天上門去為他們治療。他查閱超多針灸書刊,古典醫籍,運用中西醫結合,內服中藥,頭針,體針結合穴位注射,配合推拿綜合治療。幾個月後兩傷者都奇蹟般的下地走路,還能象從前一樣勞動。他們感激的逢人便說:“如果不是宋醫生,我可能這一輩子就要癱瘓了”。

  五保老人鍾立德八十多歲了,前年因咳嗽,咳血,宋醫生為其檢查後懷疑“肺癌”,聯絡隊長帶其到市內醫院進一步檢查,經CT檢查果然是“肺癌”,而且還是晚期。隊長把他交給宋xx為其安慰性治療,宋xx用心地給予對症治療,並不斷的給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有時鐘立德不能到衛生室來,宋xx就去他家中為其輸液送中藥。在宋醫生的悉心治療和鼓勵下,鍾立德頑強的和癌魔做鬥爭。如今鍾立德仍堅強的活著,而和他同時診斷為“肺癌”的另一患者已經死去快一年了。

  治療活著的生命是醫生的職責,給臨終病人以人性的關愛也同樣是醫生的使命,這是宋xx醫生的職業信仰。因此有不少瀕死患者還要其家屬找宋醫生為其瞧病,無論白天還是晚上,他都儘快趕到。老病號劉隆根肝癌晚期,臨終前由於疼痛而痛苦掙扎,已經休息了的宋xx醫生接到電話,立即跑到劉隆根家,當他趕到時,劉隆根還在悸動,抽搐。宋xx醫生輕輕的撫摩他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合上他半閉的雙眼,就象催眠一個幼小的嬰兒,劉隆根安詳的離開了人世,他的儀容是那麼祥和,沒有絲毫痛苦的表情,就象熟睡了似的。很多人說醫生是不送終的,宋xx卻不那麼認為。他說醫生既然被尊為白衣天使,就有迎生送死的使命。

  宋xx所在的xx村衛生室不僅僅要為轄區的村民們治病,還要承擔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治,計劃免疫以及農村合作醫療等公共衛生工作。儘管工作量很大,宋xx都盡責盡職的完成。2009年夏天H1N1流感全世界流行,各地方都認真的開展H1N1流感防治工作。一天下午,宋xx知悉餘家灣有一小孩和來自疫區的人員接觸後突發高熱,便立即向上級部門彙報,並迅速趕到那小孩家去診視,可當他趕到時,那小孩及家人都不知去向,晚上他又連續去尋找三次都一無所獲,在此期間他不斷地和區衛生局領導以及疾控中心聯絡,並互通查詢結果。深夜快十二點時,宋xx醫生又第四次和開發區衛生局翁局長,曹局長等一道再次去查詢發熱兒童,村子裡惡狗亂竄狂吠,宋xx勇敢的走在前面開路,斥退厲犬。可這次他們仍無功而返,宋xx只好回衛生室值班候命,局長們之後去挨個醫院查詢,最後在太和醫院找到那發熱小孩。第二天一早宋xx又去那小孩家,最後見到了那小孩,宋xx仔細的詢問病情,檢查身體,併為其測量體溫,體溫正常,就是普通的感冒發熱,經治療已好轉,宋xx及時的把狀況彙報給區衛生局,大家才始放下心來。因為他認真務實的工作,第二天在全區防控H1NI流感會議上,得到管委會葉主任和衛生局局長的讚揚。

  不論何時,何地,宋xx都不忘自我做醫生的神聖使命。這不,宋xx於2009年7月4日下午在豔湖公園游泳時,遇到一青年在禁泳區游泳不幸溺水沉入湖底,數百人圍觀,就宋xx一人冒著生命危險,連續三次潛入湖底,最後救出了溺水者。此事在2009年7月12日的《十堰晚報》上報道後,秦楚網,東風論壇等新聞媒體紛紛轉載,一時光,見義勇為的好醫生成了很多市民和網上議論的焦點。許多親友看到新聞後詢問宋xx,他淡淡的回答:“遇到這種事,救人是就應的,何況我還是醫生呢。”

  宋xx就這樣用他的仁人之心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譜寫著平凡而燦爛的人生詩篇,他的業績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1999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2004年他所在的xx村衛生室被評為開發區“十堰市高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先進單位”,他本人也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6

  該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302人,其中,7歲以下兒童100人,育齡婦女23人。在這個偏遠而又貧困的深山村莊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幹的接近花甲之年的人,他常常走家串戶,為兒童打防疫針,為孕婦做產前檢查,為產婦進行產後訪視,為村民宣傳健康教育知識……不論風雨、冰霜,在蜿蜒泥濘的山間小道上都會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XX縣洄水鎮聯溝村衛生室醫生黃花松,男,漢族,中專文化程度,現年56歲。

  其父也是"赤腳醫生",受到家庭的影響,他親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狀況,看到人生許多的悲歡離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為貧窮而看不起病,許多人患病後,只能慢慢等死,他便立志長要努力學習醫術,用最便宜的藥品,最準確的診斷,最熱情的服務為村民減輕痛苦,減輕經濟負坦。他說: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人都在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麗或灰暗。1975年中學畢業後,懷著美好的夢想和憧憬到安康地區衛校學習臨床醫學班學習。畢業後,很多同學在外找到了待遇豐厚的工作,讓他一塊去,但他想到了缺醫少藥的家鄉更需要他,懷著讓村民少一些淚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於是便回到了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鄉村醫生。

  從基礎做起--改善就醫環境

  俗話說的好,說得好不如做的好。1979年衛校畢業後,他將村衛生室的工作承擔起來,為了防止用鐵針頭引起交叉感染,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在預防接種過程中,他便給病人及兒童使用一次性針管,按進價收費。隨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以來,為了保證給孩子們接種到有效疫苗,國家為他配置了一臺冰箱用於儲存疫苗,使接種兒童能按時接種到安全、有效的疫苗。該村衛生室房屋簡陋,面積狹小,只有16平方米,且藥房、診斷室、治療室都在一間房內,不符合醫療用房要求,2007年他貸款5萬元重新修建了村衛生室,使村衛生室的醫療用房面積達到了90平方米,設立了單獨的藥房、治療室、診斷室、觀察室,增添了診斷床、產床等常用裝置。有了寬敞明亮環境和常用診療設別,憑藉自己精湛的診療技術,使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診斷,婦女病和高危孕婦得到篩查,從而減輕了病人的病痛,大大降低了本村及相臨幾個村的孕產婦死亡率。

  從點滴做起--抓好社會衛生工作

  在社會衛生工作中,計劃免疫是頭等大事。由於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且村民對預防接種認識不夠,村民沒有主動到村衛生室打預防針的意識,加之外出務工人多,他情繫著農民工子女,關注著留守兒童,於是他背上冷鏈揹包挨家串戶給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並向村民宣傳預防接種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流逝,"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村民們也理解了預防接種工作的重要性,認為預防接種不光是為他們自己的小孩,而是為全村兒童的健康安全負責。他憑藉著堅強的毅力,懷著一顆紅火的心靈,將愛奉獻給每一位孩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工作33年以來,每年平均為200人次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其中為流動兒童接種100人次左右。兒童預防接種率達到99%,建證建卡率達到100%,無一例兒童漏卡,從未發生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為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他經常到孕產婦家中做產前檢查,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由於地處偏僻,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後,很多人都認為女人生小孩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孕婦從不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更不用說到醫院分娩。為了改變這種落後觀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婦家做思想工作。如孕婦王女士,得知懷孕後他就上門給她做產前檢查,宣傳產前檢查和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但王女士一直拒絕進行產前檢查,懷孕3個月後,王女士突然出現腹痛及陰道少量出血現象,他知道後急忙趕到王女士家,進行檢查發現是因過於勞累有流產跡象,囑咐她臥床休息、不要下地幹活,並開了一些安胎、止血藥,經過休息,胎兒保住了,王女士開始接受產前檢查,也同意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經常他不懈的努力,很多家庭的產婦慢慢接受了產前檢查,也知道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33年來,他每年都要對轄區內育齡婦女開展衛生知識宣傳,共對60餘例高危孕產婦進行了篩查並及時轉診,對500餘名孕婦進行了常規檢查及指導,對300餘名產後婦女進行了產後訪視和指導。使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33年來,聯溝村從未死亡一例孕產婦。

  從認真履行職責做起--加強健康教育宣傳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他利用黑板報向群眾進行家庭及個人衛生、婦幼衛生保健、兒童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性傳播疾病及結核病、地方病等衛生知識宣傳,利用給病人就診,下鄉出診的機會,面對面為村民進行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食用碘鹽、防氟(砷)爐灶的正確使用等健康教育和指導。利用上級發放的各種宣傳單、宣傳畫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群集中地域刷寫固定健康教育宣傳標語6條,並對本村群眾性聚會如婚娶、喪葬的食品衛生進行現場監督指導。透過他30多年的辛苦努力工作,該村村民的健康意識逐年提高,地方病、多發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用真情做事--用愛心為病人服務

  33年以來來,他共診治病人5萬餘人次。在為病人治病過程中,他不開大處方、貴處方,對患者服務熱情周到,深受周圍群眾的好評。為方便群眾就醫,他的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手機號碼及坐機號碼都公開張貼在村衛生室大門上。2009年3月18日晚上11點左右,有位產婦因為家裡窮而未能到醫院去分娩,產婦發作後由於宮縮乏力,第二產程延長,小孩生下來就沒有哭聲,沒有搶救的基本設施,他只好一邊做胸外按壓,一邊用嘴從小孩嘴裡一口一口吸出羊水,成功搶救了這名小孩。

  2010年冬天,患者張某因患直腸癌,癌腫轉移至前列腺引起小便不通,經常半夜三更因尿不出來而疼痛,冬天天氣冷又沒有車,從村衛生室到張某家需步行1小時山路才能到達。每次疼痛導尿,都是隨喊隨到,從來沒因為天氣冷或者因天黑路不好走而不去給病人導尿。村民倪老漢,兒子、兒媳婦在外打工,家裡只有她和80歲的老孃,2010年夏天的一個午夜,雨下的特別大,倪老漢突然腹痛腹瀉,在廁所沒有力氣站起來,打電話找到已經勞累一天入睡的他,請他上門去給看看,他當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帶上急救藥品,打著手電筒頂著大雨走了十幾裡山路,到了之後診斷為急性腸炎,於是把液體輸上,一直觀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轉才回家,等他出門時,天已經大亮了。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在農村衛生室中病人經常是賒賬,有時一連幾年都收不回藥費,但他從不因為病人沒有錢而延誤病人的治療。遇到很多危重疾病處理不了時,而病人家屬又拿不出來錢,他總是先借錢讓其檢查治療,雖然村衛生室經濟效益不好,但他在進藥過程中從不因為貪便宜而非正規渠道進藥,而是一直堅持從正規渠道購藥,遇到藥品有黴變過期的他都一律銷燬,讓老百姓用上放心藥。

  隨著新農合政策的有序實施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率政策的執行,老百姓因為家裡太窮而付不起藥費的時代已經結束。在診療疾病中,他嚴格遵守診療技術規範。所以從醫33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一起醫療糾紛。

  自2007年"新農合"惠民政策開展以來,他積極向每位村民宣傳"新農合"政策, 隨著門診統籌報銷啟動以後,為方便農民就醫,6年來,共為1000餘名參合患者報銷了門診統籌費用,並按要求對報銷病人的費用進行公示。

  學會關愛,是做醫生的第一步。他是一個善良、忠厚的老實人,從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村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體現了不計報酬和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同時,更顯現了他"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信念。他用真情、用愛心為村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愛戴。也多次受到當地政府及衛生主管部門的好評,他常說,成績和經歷只能說明過去,關鍵在於如何開創未來。如今,他日夜忙碌著,為確保村民的身心健康,他用愛心傳遞著真情,用關愛奉獻著青春,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XX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

  後記:自2009年啟動實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以來,XX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結合 "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按照"規範村級,提升鎮級,建強縣級"的思路,各項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動和落實,全縣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7

  湟中縣東花園村位於西寧市近郊,每年大部分的時間裡,村裡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裡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而正值青壯年的70後村醫鍾生彥也是其中的一員。

  1993年,鍾生彥高中畢業,到西寧市衛校學習,三年後,他回到了村裡,擔任了東花園村的村醫。2003年,鍾生彥又自費考入湟中衛校學習,並順利拿到中專畢業證。2007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助理醫師資格。雖然學業上在不斷努力,取得新的成績,但鍾生彥一直堅守在村醫這個崗位上,全心全意為鄉親們服務,一干就是13年。

  做為一名村醫,經常是一些繁瑣、細碎的平凡事,留守在村裡的大都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鍾生彥每天走家串戶,不是為村東頭的大爺量血壓,就是為村西頭的大娘測血糖,東花園村有272戶人家,1079人口,60歲以上的老人有145個,對於這些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他都能瞭如指掌。對患病老人,鍾生彥格外關注。劉生蓮老大媽今年76歲了,兒子兒媳常年外出打工,家裡只有她一人,劉大媽患有高血壓,心臟也不太好,鍾大夫經常要上她家去看看,看看最近血壓又高了沒,囑咐她吃藥。天冷了,他還看看她的爐子旺不旺,幫她提前準備好生爐子的煤塊。聽說過幾天大媽要去城裡的兒子家,他還叮囑她別忘了量血壓,為便於隨時瞭解她的病情,又仔細地將她的手機號記上。對這些留守老人來說,他不僅是他們的家庭醫生,還是他們家裡的親人,看病之餘,他陪他們聊聊天,告訴他們怎樣注意平時的生活起居、飲食調整。遇到誰家的電視不清楚,他上房去調調天線、誰家的爐子不旺,他給安裝好。

  王大媽患有糖尿病、還因腦血栓造成偏癱,行動不便,子女外出打工,鍾生彥經常上門服務,每次去了,他先看看她家有啥要乾的家務活,為大媽燒水做飯、然後邊聊天邊瞭解病情。每次王大媽總是感激地眼含熱淚:你比我的兒子還要親。

  是的,鍾生彥真心地把村裡人都當做自己的親人,鄉親們有需要,他是隨叫隨到。而在自己的家裡,卻經常不見他的蹤影,常常妻子都在家做好飯了,卻不見他來吃飯,原來他還在村衛生室守著老人打點滴。

  2014年夏天,鍾大爺家的孫子在玩耍時不慎摔倒,傷得較嚴重,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鍾大爺情急之下,來找鍾大夫,鍾大夫連忙用自己的車帶著他們去了就近的西鋼醫院,一到醫院,自己忙著跑前跑後去掛號、取藥,直到孩子看完醫生,傷口處理完了,他這才放心地回家了。

  2014年的冬天,半夜兩三點鐘,鍾生彥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是村裡一家在辦喪事守靈時,發生煤氣中毒,當鍾生彥趕到時,人已處於昏迷狀態,鍾生彥當即開啟門窗,並靜脈助推40毫升高糖,並叫家人迅速將患者送往就近的醫院,因處理及時,患者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清醒過來了。

  鍾生彥真誠的服務贏得鄉親們的信賴和讚譽。外出打工的人回村後,都很感激地對他說:要不是你,老人孩子在家就真要出事,有你在,我們出去就放心了。

  隨著近幾年農村經濟的發展,地處西寧市區周邊的東花園村也逐步富起來,鍾生彥的努力工作得到村委會的大力支援。

  2008年,村衛生室由原來簡陋的兩間擴建到現在的藥房、資料室、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一應俱全。在擴建過程中,鍾生彥也拿出自己這幾年的積蓄20000多元投入其中。鍾生彥的妻子張世清當年在四川打工時,也上過職高衛校,為了更加全面、周到的為鄉親們提供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鍾生彥動員妻子也到村衛生室來工作。如今,張世清也成了東花園村的一名村醫,主要負責全村的婦幼保健。

  "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萬家",這是歌頌當年的"赤腳醫生"的歌,也同樣是現在的鄉村醫生的真實寫照,鄉村醫生聽著隨意,事情卻特別多而雜:村民急診、老人體檢、農村衛生、傳染病預防、防疫接種……鍾生彥的衛生室相當於一個小型醫院。除了工作時間沒法像城裡醫生一樣有規律外,鄉村醫生還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僅要會看病,還要會打針、按摩、針灸等。還要隨訪、登記、建檔、兼健康素養知識宣傳員。鍾生彥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他自己不定期地辦黑板報,發放各種健康知識手冊,播放宣傳影片。同時還向村民宣傳醫改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越性,主動配合衛生院、村委會當好開展基層衛生工作的參謀。工作千頭萬緒,量大任務重,但鍾生彥總是一絲不苟地去完成,使宣傳工作做到每家每戶,使許多疾病預防健康知識做到家喻戶曉,戶戶都有明白人,讓每一個村民都享受到國家的醫療衛生服務。在一次預防接種工作中,鍾生彥來到村磚瓦廠裡,這裡有從四川過來的幾戶彝族打工者。雖然是外來的流動人口,但鍾生彥對他們一視同仁,做好服務。有時候,外來人員對此不理解,當鍾生彥為他們打預防針時,他們拒絕了,說不需要你來管。鍾生彥反覆地向他們解釋,這不是有病了才打針,是為了不得病才打的針,經過反覆解釋,他們終於明白了,鍾大夫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最後欣然接受預防接種。

  在多年的村醫工作中,鍾生彥深深體會到,村醫關注的不僅僅是村民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鍾生彥把村民當做自己的親人,他常常說:鄉親們這樣信任我,我所有的付出也心甘情願。這幾年,隨著城鄉經濟的飛速發展,每年外出打工掙的錢也越來越多,比起他們,鍾生彥收入不高,但鍾生彥以他的淳樸、信任、熱愛、無私奉獻、勤樸,心繫鄉親,心繫最需要幫助的人,一如既往地在村醫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十幾年如一日的熱忱,使鍾生彥獲得許多榮譽,從2012年到2014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縣優秀鄉村醫生,對此,他謙虛地說,未來的路還很長,"會繼續做好醫者該做的一切"。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8

  “鄉親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

  “我原來工作的村衛生室有4名醫生,活不多,我們都覺得這裡更需要我們。”謝愛娥說,船上的日子確實很苦,2005年以前連電視都看不了,家裡的收音機不知道聽壞了多少臺。“開始幾年熬不住的時候也想過離開,可是鄉親們需要我,我和鄉親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離不開他們了。”2002年,謝愛娥又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成員,分管婦聯和計生工作。

  謝愛娥告訴記者,剛到船頭咀時,湖上常有大風大浪,讓她這個“旱鴨子”很不適應。“有時候一個浪拍過來,立馬渾身就溼透了,我就緊緊地把住船沿兒,一刻也不敢鬆手。之前那個皮質的藥箱落到水裡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頭重新做了一個,到現在用了十多年還好好的。”記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謝愛娥就始終把藥箱緊緊抱在懷裡。

  如今,謝愛娥的兄弟姐妹幾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賺上7萬元左右,而謝愛娥夫妻倆一年的收入還不到2萬元。她說,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錢把村衛生室再好好修繕一下,再給配備一艘專供出診用的小汽艇。“這艘船屋已經好幾年沒修過了,下雨天還會漏雨。”

  “她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順著村衛生室的後門走出去,記者來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說,自己患有比較嚴重的關節炎,需要定期到村衛生室就診。今年洪湖水小,出門不方便,就乾脆把船靠過來住了

  記者見到謝愛娥時,她正要去村民董繼財家。今年59歲的董繼財去年12月做了肺葉切除手術,恢復期需要定期打針吃藥,因為身體狀況不能來回顛簸,謝愛娥便定時送醫上門。今年洪湖大旱,水淺的地方,機船無法透過,她就從老鄉家裡借了一條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撐了過去。謝愛娥說,為了挨家挨戶發放淨水藥品,她特意準備了膠鞋和探路棍,到了船過不去的地方就換上膠鞋,拄著柺杖走過去。

  說起董繼財,還有一個小插曲。謝愛娥說,原本老董是堅持自己上門就診的,有一次該就診了卻遲遲不見人來,她便上門瞭解情況。原來老董因為在衛生室欠了賬還不上,不好意思再來了。此後,謝愛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謝愛娥說,去年澇災、今年旱災,漁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響,欠賬總是難免的,可不能因為他們手頭不方便,就耽誤了給他們治病。在謝愛娥家裡,記者看到了她的記賬本,截至去年年底,沒收回來的醫藥費總共有11903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由於一些漁民的遷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賬。而令謝愛娥感動的是,每到年底,漁民們總是給她送來自家養的魚,即使她一再謝絕,還是會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魚放在衛生室門口。

  記者離開村衛生室的時候大約是19時。在返回岸邊的途中,天色漸暗,湖面變成黑漆漆的一片,記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轉轉。

  6月9日20時左右,謝愛娥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洪湖下雨了,這會兒正在關窗戶呢。她說,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還不高,船還是劃不起來,那也得出診呀。打電話時,她剛出完診回家不久……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9

  今年56歲的徐可相是山亭區店子鎮鵓鴿崖村衛生所的一名鄉村醫生,自1975年1月在滕縣衛校畢業後,一直紮根於農村衛生事業。38年來他用真情服務老百姓,用行動報答村民,始終履行著救死扶傷地神聖職責而無怨無悔。他醫德高尚,技術精湛,深得鎮衛生院領導的肯定和群眾的一致認可。2011年,按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要求,為了改善患者就醫環境,他自籌資金十餘萬元,建設了一處面積約120平米的標準衛生室,當地村民常見病、多發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療,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標,較大程度緩解了群眾就醫難問題。

  2003年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徐可相醫生積極響應“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號召,投身到抗擊非典第一線。為了讓群眾早日瞭解非典,掌握非典預防知識,他透過村委會大喇叭、黑板報、張貼標語、義務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進行防治非典知識宣傳。有時還挨家挨戶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儘量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配合鎮衛生院積極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登記和勸阻回鄉工作,免費發放體溫表進行排查,自己配製了抗病毒中草藥為群眾免費服用。由於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險,終於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援,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他所負責的轄區,無一例外出務工人員回鄉的事情發生,為全鎮乃至全區抗擊非典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徐可相認為,僅有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紮實牢固的醫療技術功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老百姓帶來便利和實惠。行醫生涯近40年,他不斷鑽研業務,提高技術水平,經他治癒的各類患者成千上萬,深得群眾敬仰。他經常自費購買大量醫藥類書籍刻苦研讀,只要有空閒時間就仔細翻閱,從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即便在最艱苦的條件下也從未放棄過。

  2009年1月26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兩點,正值數九寒天,一陣急促地電話鈴聲把他從睡夢中驚醒。原來是本村一位張姓小孩突發高燒需要治療。他放下電話二話沒說,背起藥箱就衝出家門。一路上寒風呼嘯,凍得他直打哆嗦。由於天黑道路泥滑,走著走著,他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傷兩處,但他顧不了傷痛,爬起來就繼續往病人家裡跑去。趕到時發現小孩已處於高熱驚厥,於是就急忙給予退熱、解痙、針刺人中、靜脈輸液等治療。由於病情嚴重需要輸注三瓶液體,他就一直陪護到輸液完畢,直至小孩病情好轉才放心離開。此時已是早上六點多鐘,天已經濛濛發亮,左鄰右舍都在“噼裡啪啦”地燃放著新年鞭炮,可徐可相連處理傷口都未來得及,累得他一頭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類似這種情況,一年四季到頭隨時都可以碰到。他在衛生室上班時,跟本不分晝夜,實行二十四小時全天候診值守,就是憑著他這種過硬的醫學功底,紮實的的業務技能,優良的服務態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讚譽。

  他看病時時為困難病人著想,治療時儘量使用既便宜又能保證治療效果的藥品。上門服務時從來不收出診費,對特別困難的患者主動免除醫藥費,每年下來減免醫藥費用就達到兩三千元。他心繫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終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貧濟困。作為一位普通的鄉村醫生,僅靠辛勤勞動創造一點微薄收入,他生活地並不寬裕,但能為本村群眾服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從醫以來未出現過重大差錯和醫療事故,也從未接到過任何患者的投訴。

  徐可相從醫38年以來,認真執行農村衛生工作方針,積極參與防疫保健工作,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一貫方針,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重點。他深知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終把衛生防疫工作掛在心上。他時常給村民宣傳防疫的重要性,防重於治的方針政策。基於他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防疫工作的關注、瞭解和認識。他身體力行迎難而上,一股子倔勁,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鎮處於領先水平,受到當地衛生主管部門的肯定。他先後獲得店子鎮“先進個人”、店子鎮“個人顯著貢獻者”、山亭區“優秀鄉醫”、山亭區“十佳鄉醫”等榮譽稱號,所在衛生室被評為店子鎮“先進衛生室”;2011年被評為山亭區“先進衛生室”。

  徐醫生以他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贏得了農民群眾的心。社會的發展進步給鄉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績的取得,靠的是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上級衛生主管部門和人民群眾的支援,多為國家出點力,為村民辦點實事是應該的。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無上光榮。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0

  田徑,男,39歲,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畢業於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系印江自治縣纏溪鎮方家嶺村人。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醫生這個職業是光榮而崇高的,不僅是能以肉體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給人安慰,所以選擇了這個職業必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所在的村衛生室轄區服務四個行政村,共服務3000人口,能愛崗敬業,紮根在農村最基層衛生服務,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定的收費標準,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藥,藥品價格,收費標準公示上牆,不開大處方,不亂收費,讓群眾花小錢,就能放心就醫。醫者父母心,對群眾熱情,關心,耐心聽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們的需求和意見。時時急病人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時嚴肅認真,細緻診查每一例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時還是下班時,隨叫隨到,無怨無悔言。有時一晚能出診數次,一夜都睡上覺,有時剛端上飯碗,吃了一口飯,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沒輕閒過,更談不上平時節假日,曾有人問,這麼沒日沒夜,圖的是什麼,即沒有高的收入,也沒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憑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非典期間早出晚歸,整天排查從疫區迴歸人員,為他們早晚測一次體溫,不畏懼隨時被感染的可能為轄區內兒童檢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區兒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發現疫情及時上報,認真篩查轄區內出國迴歸人員,做好登記,嚴密防控h1n1流感的發生和流行。

  所在村衛生室,管理規範,制度健全,資料齊全,去年被評為鎮先進村衛生室,個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後,多次被評為先進鄉村醫生,鎮優秀共產黨員,纏溪鎮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

  在轄區內經常開展巡診工作,及時送發防保所下達的各種宣傳資料,使防病抗病知識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戶。向村民宣傳黨的衛生工作方針,宣傳新型家村合作醫療的優越性。配合主管部門村委員會開展改水改廁工作,主動參與,當好參謀,向村民宣傳改水改廁對人的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把各種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經常為60歲以上老人健康體檢,聽心肺、測血壓,建立了村民健康檔案,規範管理性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為他們檢查,建議治療和康復方案。開展35歲以上測血壓,及時發現高血壓病人,提出最佳治療意見。及時通知轄區內孕婦去醫院體檢,向她們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夏秋季產後訪視的同時宣傳預防產婦中暑。做好兒童保健和計劃免疫工作,及時發放預防接種和體檢通知單,結核病督導工作一絲不苟,主動與患者達成服藥協議,發現副反應及時報告。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1

  XXX,女,32歲,大專文化,執業助理醫師,XX省XXX市XXXXXXXXXXX村人。自2004年至今擔任XXXX村衛生室醫生,十幾年年來,她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當地農民的健康。她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其主要事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2001年剛畢業,陳X麗同志曾經在XX縣人民醫院、XX大一附院進修學習,由於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領導好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向老醫生、領導虛心請教。由於個人的努力,先後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過程中,陳X麗同志因晚上出珍雨天路滑,不幸跌倒右上肢損傷,但仍然忍受劇痛每天堅持在一線,到患兒家中消毒殺菌,督導和宣傳疾病防控,深得患兒家屬及廣大群眾的感動。與此同時,可又有誰知道他家孩子因高燒正住在縣醫院接受治療呢,他自己卻沒有去探視一次,更沒有去陪護一天。

  三、情繫農村,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從事XXX衛生室醫生工作以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十幾年來共接診病人不計其數,從沒有收取一分錢診療費,由於工作繁忙,他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節日。

  愛心是XXXX醫生行醫信念和做人根本。記得2006年的一個晚上半夜,天颳風,下著雪,村民陳桂榮,突發上腹疼痛,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家人打電話給陳醫生,陳醫生意識的病人的病情十分嚴重,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氧氣袋,等感人的事你自己編吧,,儘量寫的感人至深,病人是肺氣腫,肺心病,

  由於她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陳XX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誇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四、與時俱進,積極支援醫改工作

  2008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他個人投資十幾萬元,建成成了規範化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六室分開,寬敞明亮,佈局合理,制度齊全。按照鎮衛生院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微機收費,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刷卡,使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支援擁護和交口稱讚。先後成功接待省內外領導、團體前來村室檢查指導工作達20餘次,獲得一致好評。

  積極做好衛生服務工作,現在已為轄區1226口常住居民進行了健康查體並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尤其為轄區137名老人,123例高血壓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檔案並納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個月一次的上門隨訪服務。在老齡化趨勢加快情況下,尤其關心老人健康,每年都親自上門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並及時將查體資訊存入檔案,真正為老年人建立了身體“晴雨表”。

  2011年12月1號我縣做為醫改首批試點縣,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於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陳阿麗醫生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認真開展公共衛生專案工作,免費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陳XX以她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他贏得了農民群眾的心,也贏得了組織的信任,去年3月,十里鋪村衛生室被示範化衛生室等榮譽稱號。作為衛生戰線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我想,都應該引陳阿麗同志為自豪,以陳XX為榜樣,像她那樣用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過硬的醫術,解群眾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無私奉獻青春熱血。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2

  汪XX是安徽省祁門縣祁紅鄉XX村的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從醫18年來,紮根農村基層,恪守醫德,刻苦鑽研業務,積極宣傳農村病患知識,為農村醫療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歡迎,堪稱“鄉村衛生知識的傳播者,老區人民的守護神”。

  一、堅定信念,改變家鄉卻以少藥的現狀。

  汪XX所在的村,處於我省的最南端,與江西省毗鄰,是當年新四軍活動的主要區域,新四軍軍長陳毅同志就在舍會山多次召開豫皖贛特委會議。6個村民小組,800多人口散住在叢山峻嶺之中,村民外出只能靠步行,由於交通閉塞,村民的思想觀念、衛生習慣陳舊,加上缺醫少藥,多少年來,有的村民因難產、意外事故、食物中毒或蛇咬獸傷而得不到及時救治,而遺憾地殞命,有的兒童因患麻疹併發症而夭折。

  汪XX88年6月以優異成績初中畢業後,本可以繼續升學學習,但由於當時家中兄妹較多,生活困難,他毅然選擇了就讀縣衛生技術學校,畢業後,又自費在縣人民醫院實習了一年,1991年8月回到了家鄉,在村委會所在地組建立醫療室,。受到了全村群眾的歡迎。

  汪XX在工作中邊實踐邊學習,積極參加醫療部門舉辦的各類知識、技能培訓,對疑難病症他一方面利用護送病人到縣醫院救治的機會,隨機學習,有時專程到縣醫院請教專家,不斷地提高醫療水平,1999年順利透過第一屆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從醫18年來的鄉村行醫生涯中,在分散居住的6個村民組中來回奔波,延綿崎嶇的山道上留下了他的足跡,心中牽掛著800多村民的健康。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沒有怨言,好幾次鄉衛生院和縣某私立醫院聘請他去工作,但他想到大山裡的村民更需要自己,毅然放棄了到好的地方去工作的機會,他篤定;我是大山的兒子,守護老區人民的健康,是我一輩子的職責。

  二、嚴守醫德,體現了一個鄉村醫生的高尚情操。

  汪XX,作為一個鄉村醫生,面向的是農民群眾這樣一個弱勢群體,每當村民需要時,他從不考慮個人得失,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工作做好,長期以來,他從未收過病人的掛號費和出診費,對村民中的困難戶、孤寡來人等患者,儘量做到少收不收。村民戴XX,是一個80多歲的孤寡老人,多年來患有支氣管哮喘病,時有發作,汪XX對老人的診治是隨叫隨到,並一有空總要去看望一下,現在老人逢人就說:不是汪醫生,我早就沒命了。

  18年來,在護送危重病人去縣、市醫院救治中,先後為病人墊付治療費數萬元,至今還有一萬多元無法收回,有的危重病人,轉院匆忙或暫時無力支付,往往面對病人家屬無望的眼神,汪XX只能透過同學、朋友或熟人借款為病人支付,使他們得到及時的治療,2003年8月他護送腦血管病患者汪偉軍到黃山市人民醫院做核磁共振時,部分小動脈破裂,生命垂危,為使患者能得到及時的治療,他透過同學借來一萬多元墊付了患者的手術費。

  1997年除夕夜,天下著鵝毛大雪,正是萬家燈火,全家團圓的時刻,年夜飯剛剛上桌,忽然門被推開,進來一個雪人,原來,在另一個村民組有個叫方春根的患者大咯血,人已奄奄一息,汪XX只說了一句:“爸媽,你們先吃吧,”轉身背起藥箱消失在漫漫雪夜中,冒雪爬行了16裡山路,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經過救治方春根才從昏迷中甦醒過來,當黎明來臨時,山樑上咔嚓咔嚓的樹枝斷裂聲似新年的炮聲為他返回而送行。

  18年來,在醫療室的一角,總是擺放著一個備用藥箱、一把雨傘、一身雨衣、一雙雨靴和一雙解放鞋,只要聽說有病人,汪XX就會背起藥箱匆忙趕去,2008年的臘月,大雪封山,全村斷電,電話不通,中午一位村民卷著大雪來求救,他52歲的父親,突然倒地言語不清,汪XX立即判斷是腦溢血,立即隨來人冒雪去救治,一路上不斷傳來大雪壓斷大樹的響聲,經過初步治療後,病人病情一旦穩定,他把患者接到了診所,以便及時觀察治療,大年三十他是陪著患者在診所度過的。

  他的診所是接待站也是救護站,它不僅是醫護人員也是後勤人員,邊緣村組的村民來看病,它不僅要治病救人,還要監護照顧病人,還要招待病人家屬,在XX村,只要一提起汪XX,村民們都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好人吶。這個樸實的字眼,蘊含著村民對汪XX的讚譽。不久前,一位姓陳的老婆婆臨終前拉著兒子的手,唯一的囑託就是不能忘記汪醫生,他是好人,是你的救命恩人。原來老人的小孫子五歲多,玩耍時從一棵柿子樹上掉下,當時頭部血流如注,正當茶葉季節,村民無人在家,老人的兒子和媳婦在外打工,汪XX迅速處理後,一邊撥打120,二話沒說,抱起老人的小孫子走了20多里山路,翻過一座大山,及時將孩子護送到公路邊護送到縣醫院救治。當孩子的父母聞訊從外地趕到縣醫院時,孩子已經轉危為安,由於救護及時,挽回了老人唯一的小孫子的生命,汪XX,一個讓人臨終前都念念不忘的好人,一個18年來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的好人,他以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大山深處村民的讚譽。

  三、愛崗敬業,做好父老鄉親健康的守護著。

  18年來汪XX作為一個鄉村醫生,在救護村民的同時,深深感到,許多疾病與當地村民的生活陋習有關,因此,在他診所的外牆上有一塊水泥黑板,定期出刊向村民宣傳衛生防疫知識,每年堅持訂閱衛生報刊放在診所讓村民閱讀,乙肝、心腦血管疾病原來在該村發病率較高,他認識到,這與當地衛生習慣和生活陋習有關,一方面加強監控,一方面加強宣傳,1998年,村小學連續發現幾例乙肝患病兒童,他及時與縣疾控中心聯絡,鄉衛生院攜帶檢驗裝置及時為村民進行肝功能查驗,對肝表面抗原陰性者注射了乙肝疫苗,至今,近十一年來,該村乙肝發病者僅一例,使乙肝發病率大大下降。

  在計劃免疫、非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治方面,汪XX既是監督員又是宣傳員,面對村民外出務工,村中留守兒童曾多的現狀,為了使計劃免疫不漏人漏戶,一到接種的時間,都要及時通知,對漏種兒童及時瞭解去向,及時上門補種,利用出診的機會,向廣大村民宣傳防疫的重要性,在當前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治中,除了利用宣傳欄宣傳防疫知識以外,對務工歸鄉人員實行觀察,配合村小學對學生實行晨檢和每日量一次體溫制度,到目前為止,在XX村,尚未發現一起流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汪XX是XX村村民的健康守護者,1998年4月晚飯後,他正在休息,突然,村西頭哭喊聲一片,憑著職業的敏感,他趕去一看,原來是村民陳林雲四歲多的兒子陳偉彪口吐白沫人事不知,正當他在檢查時陳慶雲自己和妻子、女兒又先後倒地抽搐,牙關緊咬,大小便失禁,看了一家人吃剩一半的飯菜,汪XX當即作出判斷是食物中毒,在撥打120的同時,迅速組織人員,一個擔架10個人,翻山越嶺16公里護送到公路接應120急救車,由於處理及時,全家4口人中有兩人被救活,且沒有後遺症,事後查明是誤食毒鼠強中毒。

  由於XX村讀出皖贛邊界,也是皖南的深山腹地,隨著近幾年青壯年勞力的外出務工曾多,國家對木材的限採和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加強,深山裡人跡稀罕,時有猛獸出沒,近幾年發生多起狗熊傷人事件,2005年7月10日,汪XX在離診所近20公里大元村民組出診返回途中,當時已是夜幕降臨,他想著診所還有幾位急需自己去診治的患者,就不顧一天的疲勞,匆匆往回趕,翻過一座山樑,在一個山坳拐彎處,與一隻大黑熊相遇,大黑熊做出了撲送的姿勢,憑著多年在大山裡奔波的經驗,他迅速趴在地上裝死人,大黑熊嗅了嗅半個多小時才離開,回到診所已是晚上8點多,幾名患者還在等候,渾身泥濘的他,看到患者,將驚恐疲勞放在心裡,精心為他們治療,事後,每當提起此事,妻子總是磌怪的說:“以後晚上再不許出診”。但他只是一笑,一有病號,不管是雨雪天,還是黑夜。依舊及時出診,難怪,村民都戲稱他是XX村的120。

  四、遵紀守法,為建立和諧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汪XX,認真執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專業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堅決抵制假、冒、偽、劣藥品,確保群眾醫療、用藥安全,未發生醫療事故,18年來未發生過一起醫患鬧事,在救治過程中,只要是能方便鄉親的事,一定盡最大的努力,無論是上門診治,還是深夜出診或是陪護轉院,都能有叫必到,並處理規範,多次受到縣市醫院接診醫生的認可。

  積極參與農村基層衛生組織建設,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中,他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宣講“新農合”的好處,在他的努力下,XX村村民的健康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全村兒童計劃免疫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新農合參保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由於汪XX在從醫過程中,體現出高尚的黨性修養,2009年5月經支部全票透過選舉他為XX村黨支部書記,這樣一來,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村中的老人生病,兒女要送她(他)們去縣市醫院治療,但她(他)們說;十幾年來,只有汪醫生知道自己的病,該吃什麼藥,這就體現了一個患者對汪XX的信賴和委託,在XX村,許多村民一有頭疼腦熱,他們說,只要汪醫生到我家一坐,我就有膽,就有靠山,病也就好了三分。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後,擔子雖然重了,但是,汪XX覺得,自己可以利用出診醫治病人的機會和廣大村民交心,瞭解他們的需求,更好的為黨做好農村工作。

  村民XX,兄弟兩人為了一塊宅基地鬧的不可開交,鄉村幹部幾次調解都無法解決,2009年7月,XX患病在診所治療了一個多星期,在治療期間,汪XX多次與XX拉家常,從手足情到鄰里關係,從改革開放以來生活的鉅變到人生,當湖XX病好時,心結也解了。

  總之,汪XX這位普通的鄉村醫生,沒有豪言壯語,他用實際行動、高尚的醫德,贏得了XX村800多村民的讚許,是老區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同時又是精神文明、黨的方針政策的傳播者,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和諧社會默默做出了奉獻。

  我們希望汪XX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3

  XXXX,1956年出生,XXX人,初中文化,中共黨員,於1978年從事鄉村醫生工作,是一名在農村醫療防保戰線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鄉村醫生,現任XXXX市漢留鎮京漢社群衛生服務站站長。三十年如一日,XXXX走村串戶,默默奉獻,及時解除患者病痛,被當地群眾譽為健康的“保護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後4次被XXXX市衛生局評為“優秀鄉村醫生”,連續多年被XXXX市漢留鎮衛生院評為“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多次被該鎮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一、情繫鄉村,紮根基層,無私奉獻。

  1978年底,由群眾一致推薦,應村黨支部的召喚,在XXXX水利局當通訊員網的他懷著對農村衛生事業的嚮往和熱愛,回到京漢村當了一名赤腳醫生,負責合作醫療(村衛生室)籌建工作。毫無醫學基礎的他,工作熱情雖高,但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他也以前躊躇過、彷徨過,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他選取了堅持,他說絕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和組織的期望。為了儘快掌握醫藥知識和技能,他一邊工作,一邊在鄉衛生院學習中醫傳統醫學並參加臨床實踐,他購買了超多的醫學書籍,利用晚上時光挑燈夜讀,拼命地汲取醫學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他順利透過市衛生主管部門考核,取得了“赤腳醫生證書”,1986年參加江蘇省鄉村醫生統一考試,取得“江蘇省鄉村保健醫生證書”。XXXX和許許多多紮根農村的赤腳醫生一樣,雖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斷自我挑戰,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不斷克服困難,逐漸擔當起了“鄉村醫生”這一光榮而又艱鉅的重任。

  京漢村是XXXX市漢留鎮最大的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32個自然村莊,全村村民近3000人,誰家的人有什麼病,誰家的媳婦什麼時候到預產期,誰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該接種何種疫苗,他的心裡都有一本賬。近30年來,他的足跡遍及京漢村的每一個角落、每條巷道。村民朱留黨因患慢性膽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發作,都請XXXX出診,他從不厭煩,每次都及時趕到,為病人進行治療,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穩定,他還要再囑咐幾句,才放心地回家。雖然是多次出診服務,但從未收過出診費和注射費。病人為了感謝他,給他送去了家禽和雞蛋,他也總是婉言謝絕。

  近30年來,不論春夏秋冬,不論白天黑夜,村民們的病痛是XXXX最掛心的,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地無私地奉獻著。哪家有人病了,一個電話過來,他立即上門診療,或者載著患者回衛生站救治,有時碰到疑難雜症自我無法救治,他會想方設法幫忙病人轉到鎮醫院。臘月的一個夜晚,村民袁梅紅因劇烈腹痛,到衛生站急診,恰逢XXXX值班,病人剛到就出現了休克症狀,根據多年行醫經驗,他決定可能是異位妊娠引起的內出血。時光就是生命,他當機立斷,立即安排病人轉鎮衛生院治療,他一邊聯絡鎮衛生院做好準備工作,一邊聯絡車輛,並陪護病人一同前往。經上級醫生診斷,病人因黃體破裂,出血量達ml,如不及時手術,極有可能有生命危險。經過2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病人轉危為安,他懸著的一顆心安然放下,默默地離開衛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點多。在醫療工作中,XXXX始終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為重點關注物件。京漢村孫吳組兩位五保老人,朱揚開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張儉英患高血壓、腦梗塞,長年無人照顧,連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XXXX就定期免費送醫送藥上門,長達5年之久,從無怨言;村民張素珍,多年前因結紮留下了後遺症,身體一向不好,“屋漏偏逢連陰雨”,家境本來就不好的她,82年丈夫又患胃癌不幸去世,留下了兩個未成年子女,她幾乎喪失了生活的信心,XXXX明白狀況後,多次登門勸說、開導,並給孩子和她帶去了營養品,鼓勵她重新樹起生活的信心,併為她墊付了幾千元醫藥費。說起這樣的事情幹部群眾如數家珍,不勝列舉。多年來,他累計為當地群眾減免醫療費用數萬元。同時他還堅持對軍烈屬重點關照,每逢他們有了病痛,都主動上門,送醫送藥。他說,人都有個病痛,軍屬家庭孩子不在身邊,我做好他們的保健醫生是就應的。

  二、立足本職,愛崗敬業,任勞任怨。

  除了診治農村多發病、常見病,XXXX還用心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預防保健工作,用心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前些年,由於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落後,預防意識淡薄,導致計劃免疫工作在農村開展難度較大,但XXXX知難而進,逐門逐戶核實做好登記和宣傳教育,改變家長們的淡薄觀念,使他們能及時帶孩子參加計劃免疫接種,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援。對於困難戶,他總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訪蔣慶同家庭,動員孩子接種疫苗卻被家長一口回絕,“又來要錢,沒錢”,甚至要把XXXX攆出家門,並且說我孩子好好的,為什麼還要打什麼預防針?經過XXXX苦口婆心,耐心解釋預防接種的益處,“再窮也不能耽誤了孩子”,XXXX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毫不猶豫地從自我口袋掏出了錢為其墊付,孩子家長感激不已,最終理解了預防接種。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該村計劃免疫工作有了明顯的提高,各種疫苗接種率都到達了100%。在計劃免疫工作中,XXXX還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率先在社群衛生服務站建立了新生兒預防接種登記,兒童出生登記,流動兒童管理登記本,使計劃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他日夜為百姓求醫問藥解除病痛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負責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為了能夠在第一時光掌握外出返鄉人員狀況,他走村入戶,跟群眾溝通了解,宣傳非典防治知識,在防治非典的數十個日日夜夜,他沒睡過一次安穩覺,不知疲倦地奮鬥在一線,XXXX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無怨無悔。他經常與當地群眾談心,用心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動員村民進行改水改廁,此刻京漢村自來水和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以上。近幾年,他每年都能篩查上報疑似結核病人2至3例,全程督導結核病人1—2例。在督導病人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送藥到手,看服到口,服後再走”的要求。他儘自我所能,為公共衛生事業傾注了超多心血。

  三、勤奮好學,精益求精,德藝雙馨。

  他在堅持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多年來參加培訓學習達30多次,並利用業餘時光認真學習基層醫生的各類醫學書籍,並記了超多筆記,遇到難題更是從不放過。他堅持向鎮衛生院資深醫師、大醫院專家虛心請教,在業務上力求精益求精。1992年他還參加了XXXX市衛生局舉辦的中醫知識培訓班,並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中醫結業證書。透過自學和理論聯絡實踐,他的醫療技術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處理得心應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醫院,在他那裡都能得到解決,業務水平和診療潛力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滿意,成為了當地群眾信得過的好醫生。

  德藝雙馨是XXXX的一貫品德。XXXX常說:做人要講人品,行醫要重醫德。因此他從不為金錢所動,為錢喪德,從醫30年來,他從不做違規違紀之事,從不理解吃請,不拿病人“紅包”,進藥也嚴格把關,幾十年來從未因用藥而發生醫療事故。他還用心參與獻血等公益活動,幾年來,先後無償獻血6次,僅一年就獻血2次,能夠說,他將自我的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他所鍾愛的事業。

  四、思想解放,開拓創新,與時俱進。

  近年來,按照中央、省、市、縣的有關政策要求,XXXX市加強了對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規範管理和社群衛生服務功能的拓展,應對新的形勢,有創新精神,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和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得到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用心投身於衛生改革中,獻計獻策,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實行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工作。他率先主動出資5000元給衛生院,幫忙衛生站建設,他的所為,一時讓人難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數人的反對,認為這是衛生院的事,一體化後還會影響個人利益,而他不但不為所動,反而耐心說服其他鄉村醫生,“鄉村一體化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群眾,是為了把我們農村衛生事業做優做強,不但群眾受益,我們的事業也會越來越有發展啊!”。在他的影響下,其他鄉村醫生也用心籌資,有力地推動了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工作的開展。目前,漢留鎮的社群衛生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促進鄉村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邁出了一大步。

  XXXX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創業。雖然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才鞏固了農村醫療衛生網路的網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4

  楊學仁同志,男,1953年7月出生,是甘肅省酒泉市金佛寺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71年任酒泉市金佛寺鎮西坪村醫生所醫生至今,他已經在這裡工作了41個春秋。在他的努力下不斷的改善就醫環境和醫療條件,從一開始租借的8平方米的破舊房屋,到現在200多平米的業務用房,從當時的"缺醫少藥"到現在的"小病不出村",為患者創造了整潔、舒適的就醫環境。他幾十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懇懇,堅持為群眾服務、診治,搶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

  一、政治思想方面

  70年代初,全國農村合作醫療蓬勃興起,楊學仁同志由大隊群眾推薦,經村黨支部、村委會批准。被選送到酒泉市醫院培訓赤腳醫生,參加北京來酒泉醫療隊學習班,師於北京市第二傳染病醫院名老中醫楊森學習,從那時起,他就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鄉村醫療衛生事業,並立下了"人民送我學醫術,我學醫術為人民"的豪邁誓言。學習期滿,成績合格,回村後走上了衛生工作崗位,當時的鄉村是一個地處偏僻、條件艱苦、交通閉塞的貧困村,村民生活貧困,(範_文_先_生_網)醫療條件極差,由於缺醫少藥,群眾有病難得治療,特別是一些季節多發病、傳染病等流行時,難以治癒。面對這樣的問題,他一邊工作,一邊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博覽古今醫學群書,求教四方名醫高師,積累了一套臨床經驗,為了群眾的健康和幸福,他採取了一整套傳染病防治措施,並常常擠出時間積極參加醫療衛生部門組織舉辦的各類知識技能培訓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番拼搏,楊學仁取得了省衛生廳頒發的鄉村醫師資格證書和國家認可的專業合格學歷證書。

  二、醫德醫風方面

  楊學仁同志自行醫以來,堅持認真學習黨的政策理論、醫學業務知識,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在工作中平易近人,光明磊落,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他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敬業,熱情接待群眾,熱心為患者服務。前來他所就診者,不管是大人小孩,還是窮家富戶,他都能一視同仁,以誠相待,精心治療。他被群眾稱為"貼心人"。他有這樣一句話:"我的醫術不是祖傳的,而是黨和人民培養造就的"。幾十年來,積極履行著一個鄉村醫生的職責,熱情為群眾診治疾病,不管陰晴雨雪,白天黑夜,病人隨叫隨到,從來沒有拖延過一位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的一致稱讚。曾經有人多次以高薪聘請他到外地行醫,某些醫院也以優厚的條件和待遇聘請他前去座診,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說:"家鄉的老百姓更需要我!"誰也沒有想到。這個醫術精湛、遠近聞名、前景光明的優秀醫生,為了基層的衛生事業,奔走在家鄉的田野上,默默無聞地整整幹了39年。也有人問他:"你在這裡,虧不虧?"他坦然一笑說:"治病救人,這是我的職責,當地的群眾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這可是積德揚善的好事啊!"

  三、工作業績方面

  幾十年來,他一邊行醫,一邊認真鑽研業務技術,積極參加省、市、鄉舉辦的各類培訓學習班,並堅持在職進修,自學了中等衛校全部教材,打下了紮實的醫學基礎知識,1993年取得了鄉村醫生函授畢業證書,同年又獲得了甘肅省衛生廳頒佈的鄉村醫師證書。他刻苦自學、務實創新、博覽群書、學以致用,積累了一整套中醫臨床經驗。行醫多年來,對每個患者一視同仁、熱情接待、精心診治,以崇高的醫德和精良的醫術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不但擅長治療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婦科、兒科的中醫治療,而且在內、外危重病人救治,慢性病救治防治,疑難雜症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長,上門就診者,慕名求醫者絡繹不絕,年門診量達7000多人次,先後從死亡線上奪回了400多條人命,沒有出現過一例醫療事故。

  在39年的工作中,他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堅持文明行醫,以患者的健康和社會信譽為第一,腳踏實地為人民的健康服務,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論嚴寒酷暑,只要病人需要,都能及時出診,對於一些經濟有困難的病人,實行免費治療,為遠道而來的患者,在家安排食宿;為五保戶、孤寡老人減免醫療費用,多年來出診不收出診費,經常給危重病人借錢並護送患者到上級醫院治療。長期堅持送醫送藥,打針服務到農戶;門診治療中為危重患者解決生活方便,從不收取護理和出診、包紮、換藥等費用,常年累計為救助病人減免各類費用不計其數。對弱勢群體,行走困難的病人,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愛,主動上門診治。他心繫群眾,真誠而不虛偽,真情而不炫耀,在村民的心目中,他是病魔的剋星,是生命的救星。他以實際行動實踐著一個鄉村醫生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他以奉獻、樸實、仁愛、善良,鑄就了高尚的人格魅力,譜寫著一個共產黨員和基層衛生工作者的壯麗人生,用一腔真情關愛著村民的生命和健康。

  他始終堅持以宣傳預防,計劃免疫、婦幼保健為主,定期為嬰幼兒進行預防保健,積極配合當地政府搞好計劃生育工作。在衛生所自我管理方面,制度健全,技術操作規範,各類資料、卡片表冊齊全、準確,達到了甘肅省甲級衛生所要求,在預防保健、計劃免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愛國衛生、地方病、突發病防治等各項工作中成績突出,適齡兒童建卡建證率達100%,糖丸投服率達100%,兒童計劃免疫"五苗"接種率達100%。2001年全市開展兒童疫苗接種工作,本村有2名小孩跟隨父母親在外,考慮疫苗不能久放過期,楊學仁不厭其煩,多次電話聯絡,幾次登門將其勸回接種。為了確保防疫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他動了不少腦筋,費了不少心思,犧牲不少個人利益,對那些外地打工的民工的孩子也全部進行接種建卡,既保證了接種率,又減輕了群眾的負擔,在楊學仁同志的努力下,村衛生防疫工作呈現了新的局面。經考核驗收,村防保工作各項指標完成居全鄉之首,被市衛生局評為"甲級衛生所""先進衛生所"。現在每天門診中醫接診人次達30多次,主要以針灸、理療、中醫內敷、使疑難雜症用土方減腹的方法,使病人得到康復,達到既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有祛除病人的疾病,大量運用民間單方單藥和地方藥材,是中醫中藥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帶動地方中醫藥的發展,他首先以精通中醫、以德為先,造福一方沒精益求精為準則,使得中醫中藥得到了大力的發展。

  由於他工作突出,多年獲得當地各級政府、地市衛生局及國家衛生部的嘉獎達28次之多,連續8次評為市、區級優秀黨員,多次被評為地、市先進工作者,優秀鄉村醫生。1993年受到國家衛生部醫政司、中國農村衛生協會、健康報社聯合頒發的"全國優秀鄉村醫生" 表彰獎勵。2006年受到了甘肅省衛生廳授予的"甘肅省優秀鄉村醫生稱號"2009年被甘肅省衛生廳評為"甘肅省名中醫",多次受到了鄉、鎮政府的表彰獎勵,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讚譽。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5

  在紅色革命老區湖南省茶陵縣,在井岡山根據地,羅霄山脈下,有一座三層的面積200多平方的小型綜合醫院——湖南省茶陵縣0方鄉衛生院洮水分院。在這醫院中,有一位四里八鄉遠近聞名的鄉村好醫生。他立足農村,40多年如一日,在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當地農民的健康。他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在農民兄弟心裡豎起了一座無言的豐碑,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縷陽光。這位好醫生就是現年57歲的譚冬生。

  一、紮根農村,立志鄉村醫衛事業

  洮水村地處在羅霄山脈下,附近有幾個村坐落在大山深處,農民有了病要進城看病,得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往往一些急病就擔擱在路上了。

  1968年,譚冬生初中畢業,儘管是初中生,但在貧窮落後,文盲眾多的洮水村,他卻成了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成了重點培養物件。他面臨著許多機會:招工、招幹、參軍、做村幹部、作民辦教師,但他面對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立志學醫。當年8月參加了茶陵縣組織的赤腳醫生培訓班。他說:“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農民的難處就是我的難處,鄉親們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農村看病難,看病貴。1969年8月,譚冬生在人民公社的支援下,辦起了洮水大隊衛生所。從那一天開始,不論盛夏酷暑,還是數九寒天,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有求,譚冬生二話不說,背起紅十字藥箱,翻山越嶺、涉水過溝,奔波在為患者解除痛苦的山道上。

  春節,正是家家團圓的好日子,而譚冬生只能在除夕到兒子家中,全家吃頓團圓飯。正月初一下午就趕回自己的小診所。他說:“每年的新年,總有喝醉酒的、感冒的、被編炮之類炸傷的等患者,我不在診所,會耽誤他們的病的。大過年的,不能讓大家高興的心情受到破壞。”就這樣,他足足40個春節都是在診所裡過的。199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譚冬生和往常一樣在診所為過年期間患病的鄉親們看病、抓藥,忙到了晚上8點多鐘,譚冬生正準備端起飯碗吃飯,滋坑村農民邱繼光的兒子匆匆忙忙地闖進了診所,他氣喘吁吁地告訴譚冬生,他52歲的父親因為心臟病,今天感到很難受,要譚冬生出診到家裡去看看。此時,窗外北風夾著雪籽呼呼颳著,寒冷刺骨。譚冬生聽到患者家屬的話,放下飯碗,背起藥箱,抓起手電筒就騎上一輛腳踏車,顛簸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由於年前下了雨,路上泥濘不堪,天又漆黑,實在難走。譚冬生在路上摔了幾跤,藥箱都摔去老遠。走了近一個小時的山路,譚冬生進了患者的家。沒有顧得上喝一口水,就為患者看病、輸液;一直忙到了晚上11點。由於還有些藥沒有帶上,他和邱老漢的兒子又返回診所,譚冬生又給邱老漢配了9付中藥,讓他兒子帶回去給父親服用。一忙下來,天都放亮了。等吃完了藥,邱老漢自己下山來到譚冬生的診所說:“譚醫生,我真佩服你,我這病可是大醫院都說沒治的,吃了你的藥,看,我能自己走到你這兒來謝謝你。”

  他提來一籃雞蛋到診所,要感謝自己的救命恩人。譚冬生說“大家鄉里鄉親的,我知道你家的難處,你現在剛剛在恢復中,把雞蛋提回去自己補補身子,你的身體康復了,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

  十年後,邱繼光老人因心臟病逝世。這期間,譚冬生一直堅持為他治療。他也心疼譚冬生來回的路難走,一到雨雪天犯病,他總是忍著疼痛,說:“路難走,別麻煩譚醫生,等天晴了讓他來不遲。”譚冬生也摸清了他的病因,預備了常用的藥物給他救急。他常唸叨著譚冬生的好,他說:“我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了一天,這條老命是譚醫生幫我搶回來的呀!”

  二、醫術精湛、做醫德高尚的好醫生

  作為一名讓農民們信賴的好醫生,來找譚冬生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不僅有本村的患者,也有從鄰近桃坑鄉、嚴塘鎮等周邊鄉村慕名而來的患者。在診所裡,譚冬生基本上是又看病,又抓藥。患者說,譚醫生不僅醫術好,而且看病方便,價格也低,每次看病吃藥的錢不超過30元。

  譚冬生說,我們鄉村醫生每天面對的是農民,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疑難雜病患者,他們對大夫抱的希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因此,鄉村醫生不僅中西醫、內外科、婦產兒科都要會,而且打針、輸液、針灸、按摩,樣樣都要精。我們不能把進門的病人往外推。作為一名初中基礎的鄉村醫生,譚冬生深知學習的重要性。為了提高醫療技術,譚冬生不顧經濟上的拮据,購買了許多醫學書籍,完成了《外科》、《內科》、《婦科》、《兒科》等20多門學科的理論學習,並大膽應用於臨床,醫術不斷提高。診病時遇到難題,他就馬上啃書本。護送病人到上級醫院治療,他就抓緊機會請教。從1969年6月開始,他多次參加了市、縣、鄉組織的鄉村醫生培訓,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還自費到縣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及衛生法規等知識。他一邊學習,一邊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臨床實踐中。40多年來,他對待患者,始終如一,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他堅持做到“五心四勤”即:診斷細心、治療精心、解答耐心、接受批評虛心、讓病人和家屬放心;手勤、腳勤、嘴勤、人勤。

  洮水村9組的周運娥,53歲時得了嚴重的肺心病,在縣人民醫院治療了2個月後,因為沒有根本好轉的希望,加上付不起高額的治療費,絕望地放棄了治療,回家等待死神的降臨。譚冬生知道此事後,立即跑到周家。主動提出要為她治病。家人也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態度,讓她接受了治療。經過連續1個多月的治療,病人竟有了明顯好轉,讓病人家屬大喜過望,病人自己也信心大增。就這樣,這個被認為至多能活3個月的病人,竟然活到65歲才去世。整整多活了12年。可因為病人家裡窮,譚冬生為她家墊付了3000多元的藥費,還不包括他自制的中草藥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周老人臨死前拉著譚冬生的手說:“譚醫生呀,這輩子我是還不了你的情了,來世,我做牛做馬報答你。”多少年來,他就是這樣,精心呵護著每一位患者。

  譚冬生是一名鄉村醫生,在他的`腦海中,沒有上下班時間,也沒有節假日,24小時都在為鄉親們服務。他又是一個農民,家裡還有幾畝耕地、每年的春耕夏收,譚冬生是主要勞力。可是,為了鄉親們的健康,他經常是誤了自己種田,去解除鄉親們的病痛。這樣下來,重擔都落在妻子身上,看到賢惠的妻子操勞得患了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等多種病症,還這樣支援自己的工作,譚冬生總是又是自豪又是愧疚。

  三、遵紀守法,做規範管理楷模

  作為鄉村醫生,譚冬生認真貫徹執行各項衛生法律法規,服從上級管理,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檢查。一是嚴格執行《執業醫師》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持證上崗,從未超範圍執業,並服從鄉村一體化管理規定。二是嚴格執行《藥品管理法》,杜絕假藥劣藥。近幾年,藥販到處推銷藥品,鄉村醫師從藥販子手中進藥現象普遍。可是他堅持主渠道進藥,不從私人手中接貨。2006年,外地一藥販子到他家推銷藥品,被他拒之門外。幾天後該藥販和譚冬生多年的好友一起上門來了,那好友對他說:“你是我的好朋友,這位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向你保證他的藥不是假藥,看在我們多年好友的關係上,給我一個面子,他將藥低於你從正規渠道進藥的15%的價格給你。”如果接受,譚冬生這一次就可以從中獲利1000多元,但他硬是拒絕了。為此,那好友很長時間見了他招呼都不打。但從此,藥販子再也不敢進他的醫院,這就為維護農村醫藥市場秩序做出了榜樣。三是嚴格執行醫政管理規定。他給病人看病,嚴格病歷處方書寫質量,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嚴防醫療差錯。四是嚴格執行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不亂收費,做到西藥一般讓利給群眾8%,中藥讓利12%,對殘疾孤寡老人實行減半收費。五是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牆,收費公開透明。六是開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衛生室出一期宣傳欄,普及農民衛生知識,贏得了群眾的信賴與好評。

  四、嘔心瀝血,籌建一流鄉村醫院

  作為鄉村醫生,他時刻想把自己的診所辦好辦精。40多年來,他將所有收入都投入到醫療裝置的添制上。為方便出診,他先是買腳踏車,後來又買了摩托車,現在他的醫院中有了急救車。在這些交通工具添制上,他從不皺眉頭。他說:“贏得時間就是贏得生命。我恨不得會孫悟空的筋斗雲,好不耽誤病人的病。”

  他的診所場地換了四個地方,場地越來越大,裝置越來越先進。2006年在周邊8個村莊群眾的強烈要求下,他採取借款、入股的辦法,籌資40萬元,改建村衛生室。按照衛生室建設標準,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洮水分院,配置了預防接種室、診斷室、化驗室、藥房、病房,添置了28張病床,更新了醫療裝置,為農民看病就醫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同時,從縣人民醫院請來了醫術精良的醫生來診所指導,現在他的醫院中有了12名醫護人員。日門診量至少15人,每月住院病人達25人。分院現在能作胃癌根治、子宮全切、前列腺摘除、腎盂切開取石等高難手術。這極大的方便了周圍的群眾。由於洮水分院醫術精良、服務態度好、治療費用低廉,除開附近的村民來看病外,遠到炎陵縣的患者,都慕名而來。

  走進他乾淨、整潔、設施高檔的醫務室,誰能想到,他自己的房子還是幾間土磚房呢?他說:“我沒錢改造房子,如果我有,還不如多買些藥品或裝置呢。自己的房子破點,能住就行了。土磚房就土磚房吧。”

  五、全心全意,服務社會

  作為鄉村醫生,譚冬生總是不忘自己肩上社會責任。他紮紮實實的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設立了殘疾人康復站,每年為鄰近村裡殘疾人提供至少50人次的免費治療。二是對經濟困難戶開展資助活動。困難戶在診所看病時可以賒帳,年底視其情況進行減免。40年年來,資助困難戶600餘人次,減免費用達10多萬元。三是免費護送重症患者到上級醫院就醫。先後護送大病患者到長沙、株洲及縣級醫院就診達300多人次。四是為遠方患病者免費提供食宿。讓患者安心就醫。六是抗洪救災,不辭勞苦。洮水村地勢較低又處在米水和沔水的交匯處,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每次洪澇災害發生時他總是主動配合鄉政府、衛生院,組織居民,抗災搶險。洪水退後,他又主動承擔本村及消毒、防病工作,保證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他從醫的40年中,洮水村儘管屢次遭受洪澇災害,但即使是2007年百年未遇的大水災,洮水村也沒出現過災後疫情。

  在譚冬生擔負的全村兒童計劃免疫和婦幼保健等防保任務期間,洮水村兒童計劃免疫連續多年通過了國家、省、市的評審驗收,達到了92%的目標,建卡率、合格接種率達到95%以上。“五苗”接種的相應傳染病發病率降到最低機率,多次受到縣、市衛生防疫部門的表彰獎勵。

  譚冬生同志雖然今年57歲,長期的勞累讓他鬢角添了白髮,但是他總希望自己能為推動農村衛生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添磚加瓦,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6

  XXX,女,農民,鄉村醫生,1951年出生於XXX鄉,1968年中學畢業,在她的簡歷上註明的就是這樣簡單。真正的轉折就是在1968這一年裡,XXX目睹了家鄉姐妹年級輕輕就因難產而死,立志想當一名合格的接生員,於是在大隊黨支部和群眾的推薦下,她勇敢的走進了XXX衛生學校,兩年後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縣城裡的多家醫院都瞅準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賴她的家鄉村衛生所去的選取,她從一名普通醫生幹起,從一名鄉村接生員做起。1970年,北京醫療隊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下派XXX鄉,XXX以她年輕好學、基礎紮實贏得醫療隊的欣賞,醫療隊的同志手把手傳她接生技術,教她內科、外科、婦科知識與經驗,很快XXX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從此,不論白天黑夜,不論颳風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喚,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醫送藥到家,田裡埂頭,荒山野郊,到處都飄揚著她的身影,她把自我的青春、熱情都奉獻給了她的家鄉農民,她以一腔愛民之心,受到了鄉親的交口稱讚。她就像一粒能生根開花的種子,用自我的默默奉獻,改變著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經她接生的父子兩代人在XXX比比皆是,如今XXX走到鄉間,大部分人都尊稱她為劉姥姥。她在鄉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個春夏秋冬裡,她認真執行農村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努力鑽

  研業務技術,熱情為農民服務,用心參與防疫保健工作,任勞任怨,靠她那精湛的醫術,高尚的情操,救死扶傷,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鄉村醫生的實際行動實踐著自我的信念與人生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著一首新時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黨培養的我,是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我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當XXX來到XXX鎮XXX村衛生所工作時,應對兩間低矮、破舊的危房,僅有的“老三件”診療裝置,也有過失落和彷徨。但當她看到農民群眾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時,她暗暗下定決心:硬體不足軟體補,要用精湛的醫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學校裡學到的理論知識、把北京醫療隊專家的經驗有機地和臨床結合起來,開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搶救等業務,過去許多想都不敢想的外傷、急症搶救,在XXX的努力下開展起來了。她潛心鑽研,奮發向上,使自我由一個鄉村醫生成長為一名婦產科主治醫師。

  一個醫生取得患者的信任從來不是靠廣告、靠包裝,而是靠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高質量的服務和高尚的醫德,透過病人的體會口耳相傳的。她深深明白,做農民的好醫生,僅有良好的醫術是不夠的,還得有高尚的醫德。她常說:"醫者,先做人,後行醫"。在鄉村行醫生涯中,她始終把醫德作為鄉村醫生的靈魂。村衛生所面向的是農民群眾,面向的是弱勢群體,在她的村衛生所裡她就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對經濟困難的村民減免醫藥費10-20%;一時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對於特困群眾免費治療,每年減免費用達3000剩餘元。別人問原因的時候,她是這樣說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錢眼上,何況我又是黨員。這些年我總是想,是鄉親們推薦我當的鄉村醫生,是黨培養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計自我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XXX的群眾能夠為證。

  她不僅僅是一位醫術精湛的好醫生,更是一位工作潑辣的好院長

  作為村衛生所的負責人,村衛生所的良性發展,一向是XXX工作之餘思考的問題,村衛生所不能走個體化路子,於是當區衛生行政部門推行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模式時,她就用心響應,在她的發動和帶領下,XXX的鄉村醫生都加入了一體化管理,村衛生所和個體診所統一整合,實現人、財、物統一管理,統一調配,XXX的醫療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衛生所的技術力量得到了充實,農民群眾無不為此改革拍手稱好。為了改善村衛生所的基礎設施,她又反覆奔走,在鄉鎮衛生院和村委會的支援下,透過衛生院支援一點、村委會支援一點、自我拿一點的辦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衛生所,徹底改善了村民的就醫環境。今年,XXX區開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XXX老早就認為這是惠及農民群眾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認識不到合作醫療的保障作用,於是XXX又一次發揮了鄉村醫生的模範帶頭作用,深入農民家中,比方比圓解釋,她還親自為幾家貧困戶,捐助了合作醫療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讚譽。

  她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在鄉村醫療這個有限的空間裡,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創業,儘管她的崗位十分平凡,儘管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一個人做了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她的,自擔任XXX衛生院院長以來,醫院連續十年被評為XXX區衛生系統先進群眾,她個也多次被評為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醫務工作者,2005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2006年1月她代表鄉村醫生光榮地出席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受到了衛生部高強部長的接見,她的先進事蹟被廣為流傳。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7

  XX,女,漢族,37歲,大專文化,鄉村醫生,XX村XX社人。於20XX年畢業,她在XX村開辦鄉村診所,X年來,她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當地農民的健康。她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其主要事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從小就想成為一名救死扶傷醫生的她,在20XX年剛畢業後,在家人和親友的幫助下,XX有了自己的小型診所,由於工作認真負責,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鄉親們的好評。一個平凡的女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卻幹著不平凡的事,她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向老醫生、領導虛心請教。由於個人的努力,先後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

  二、情繫農村,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在從事XX村計劃生育專幹工作的同時,她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鄉村醫生,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四年來共接診病人兩千多人次,由於工作繁忙,他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節日。

  愛心是XX醫生行醫信念和做人根本。記得前年三月的一箇中午,村民陳進良,突發上腹疼痛,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前來就診,XX醫生透過仔細檢查考慮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併發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險。患者在既無親人又無錢的情況下,XX醫生透過多方聯絡,縣醫院終於同意為患者免費治療。患者住院期間,XX醫生多次前去探望並送去營養品。患者出院後,並免費為其做好後期相關治療。

  由於她技術精湛,口碑甚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XX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誇她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三、與時俱進,積極支援醫改工作

  20XX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展開,XX積極響應縣上號召,她深入農家向群眾講解醫療改革的政策與方針,積極指導村衛生院開展微機收費,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刷卡,使村民在村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支援擁護和交口稱讚。

  今年我縣積極開展醫改工作,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於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XX醫生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

  XX以她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他贏得了農民群眾的心,也贏得了組織的信任,XX只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她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創業。雖然她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她的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才鞏固了農村醫療衛生網路的網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8

  他是一位阿卡(僧人),更是一位曼巴(醫生)。洛桑久美,青海省海南州興海縣唐乃亥鄉沙那村的村醫。

  當早晨的第一束陽光照在沙那寺院金色的屋頂時,洛桑久美會帶著他的六個徒弟開始早晨的誦經。

  洛桑久美11歲就被家人送到這個寺院當"尕阿卡"。在寺院裡,他遇到當地很有名的活佛藏醫多多,在阿克多多那裡,他不僅學到佛經,也懂得了一些醫學知識。

  像菩薩心那樣的慈悲,像親人一樣熱情,一個又一個的病人在他的手上,擺脫病魔,走向健康。這種仁者為醫,普度眾生的精神深深影響和鼓勵著洛桑久美,小小年紀的洛桑久美從那時起,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像阿克多多那樣當個好醫生,為老百姓看病,做善事。

  1986年, 15歲的洛桑久美成為沙那村的赤腳醫生。從此一干就是30年。

  沙那村是興海縣唐乃亥鄉較大的行政村,全村有1200人,260戶人家分散居住在遼闊的瓦日堂草原上。

  近30年來,不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洛桑久美為村民無私奉獻,村民的病痛是他最掛心的。

  沙那村民們誇他"是我們村裡最好的人"。說他的藥貨真價實,看病技術高。有時候遇到家庭貧困的人來看病,洛桑久美會免費給他們看病拿藥。多年來,他累計為當地群眾減免醫療費用數萬元。

  草原上,山大溝深,路途遙遠,每去一家看病,洛桑久美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但這難不倒洛桑久美,他不辭辛勞地奔波在草原上,足跡遍佈沙那村的每一個角落、每頂帳篷。

  今年夏季的一天,達布的腿摔壞了,給洛桑久美捎來話,讓他去看看。

  洛桑久美接到訊息後和徒弟騎著摩托就出發了。草原上的氣候變化無常,往往是萬里晴空,一片烏雲飄來,隨即就會狂風大作,暴雨如注。

  摩托車基本是在沒有路的草地、河溝裡行走。暴風雨使瓦日堂草原的夏季氣溫很快從20幾度降為零下,暴雨夾雜著冰雹,向洛桑久美狠狠襲來。摩托車騎不成了,洛桑久美只好推著它,艱難地向草原深處的帳篷走去。這段路程走了近2個小時才趕到達布家。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瓦日堂草原上生活的牧民至今還延續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產生活習慣,孕育出了高原特色的民族風情和民俗文化,但一些落後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嚴重影響著牧民的健康。

  作為村醫,洛桑久美要負責全村的公共衛生,他深深感受到保障健康要從源頭做起,要改變一些落後的、不衛生的陋習,樹立良好科學的生活方式,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疾病對牧民的侵襲。洛桑久美奔走在草原上,他挨家挨戶做宣傳教育,反覆地向群眾講解宣傳衛生健康預防知識。

  草原上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洛桑久美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講解宣傳,苦口婆心地勸說。他還在手機上建起了"沙那村衛生健康群",在裡面,他經常宣傳一些醫療衛生健康保健知識。

  洛桑久美平時翻閱大量的各類醫學書籍,記了大量筆記,遇到難題堅持向鄉衛生院資深醫師、以及大醫院專家虛心求教,他掌握了中藏醫的許多治療方法,按摩、艾灸、扎針、放血等。尤其是在痛風、黃疸型肝炎、膽結石這些當地常見病方面,他下了更多功夫去學習研究。

  他自己也研製一些藏藥,經常去上山採藥,曬乾、研磨,配製。

  洛桑久美高超的醫術在當地很有名氣,加上他的藥貨真價實,從不亂收費,為鄉親們看病態度也好,鄰近的龍曲村、民族村的人們也都願意上他這裡來看病。

  作為僧人,洛桑久美沒有成家,可他卻有一個大家庭。在他小小的院落裡,有六個男孩子,他們從不同地方來,組成一個大家庭。他們都是洛桑久美的徒弟,除了跟著洛桑久美學習佛經外,還學習醫學知識。他們一起吃住,一起學習,教他們認識各種藏藥,辨別草藥,如何研製、儲存、配製等。交代他們當天採回的藥當天就要處理完畢,有些有毒性的藥材還要反覆煮。

  洛桑久美的家就是村衛生室,他的房間裡擺滿了各種盛有藏藥的瓶子罐子,以及各種藏漢語的健康知識宣傳畫冊。洛桑久美常說的話是:我一個出家人,不需要多的錢財,我只有學好看病的本領,為村民們好好看病,這就是我一生的財富。

  瓦日堂草原上的笈笈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而洛桑久美為鄉親們看病的熱忱沒有變,他一如既往地守護著這片草原上牧民們的健康。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19

  我是一名鄉村醫生。為周圍的鄉親們作預防保健,治病療傷工作。我拖著重度殘疾的雙腿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務於社會,不僅僅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卻是那樣的精彩。

  1975年,一場蕭瑟的秋雨後,我不幸患上小兒麻痺後遺症,從此就再沒有站起來走過一步路。貧寒的家境,苦悶、彷徨、無助甚至絕望伴隨我度過了本該是無憂無慮,從滿天真與童趣的童年。

  也許是命不當絕,上天雖然沒有給我一雙健全的腿腳,卻賜予了我能吃苦耐勞而又自強不息的好父母,我們真情無私的`呵護,不向苦難低頭的可貴品質,還有那些好心村民對我的真誠鼓勵和開導,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個性是看書學習,驅走了我心中久積不散的陰霾,感受到陽光的明亮和燦爛。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開始嘗試著自學。家裡有《小人書》和一本撕的沒有部首的《新華字典》。我就把《小人書》上的字一頁一頁的翻字典查詢,找到後把拼音標到《小人書》字的旁邊,然後一遍一遍的去讀。不到半年我就認識一千多字。之後,我借來舊課本開始按照課本學習。

  這就是我自學的開始,從aoe開始念起,從一筆一劃開始寫起,從簡單的加減乘除開始算起。學習使我過於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有了樂趣,當然這背後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勞。

  學習更給我打開了解外面世界的視窗,帶給了對生存和生命進行深刻思考的營養,個性是我明白了許多殘疾人的人生經歷,貝多芬、保爾、張海迪,他們也是殘疾之軀,處境也十分艱難,但是他們沒有因為身帶殘疾就失去對生活的勇氣,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迷茫不振,沒有逃避現實,而是勇敢地直麵人生,昂起頭,挺起胸,自立自強,向命運挑戰,向不幸抗爭,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深深觸動著我,感染著我,並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逐漸內化為我的人生信條:雖然身患殘疾,但也要奮發努力,爭取做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不成為社會包袱、不成為家庭拖累的人。張海迪不是說讀書能夠給人帶來生活和戰勝困難的力量嗎?那麼小小的我就要為了自身“站起”、改變命運而刻苦學習。就這樣,白日苦讀,夜伴孤燈,七年辛勤自學,我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

  知識照亮我前進的航程,信念賦予我攀登的勇氣。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鄉村,遠赴千里之外的省會石家莊,自費在一所醫學院跟班學醫。

  我想做一名醫生,為老百姓治病療傷,服務於社會。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在石家莊學習了的三年裡,我沒有回過一次家。環境變化和身體殘疾給我帶來了許多困難,功課的壓力我要堅持頂住,迎頭趕上。日常生活中,上樓下樓、打飯打水、洗衣服、上廁所等一些瑣事,對於一個健全人來說是舉手之勞,但是對於我而言卻是何等的艱難。但我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仍然以堅韌挺過每件難事,用微笑迎接每個黎明。

  我的學習成績在全系也是很優秀的,教授們對我的經歷既感到驚訝又很是讚賞。驚訝的是我的自學歷程,讚賞的是我雖是自學,但成績卻一點也不比正式參加高考學生的成績差。05——06我連續兩年被學校授予“優秀學生”的榮譽。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著癱瘓的雙腿,以一個跟班生的身份,圓滿完成了醫學大專課程的學習,留給老師和同學的是身殘志堅的感動和優秀的學業成績,留給自我的是沉甸甸的收穫和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著香港迴歸祖國懷抱的腳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長的故土。

  記得我剛回來就趕上夏秋季節時的腹瀉流行,這種病幾乎每年都會流行。原因就是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的不良。鄉親們明白我回來了,有的人試著來找我看病。望著鄉親們那種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憐憫又是同情。他們太需要懂得醫學知識的醫生為他們服務了。我把帶回的藥品無償的分發給了已發病的人們,然後向健康人群宣講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腹瀉流行期間應注意的起居飲食。人們很樂於理解我的宣講。同往年比較,這一年的腹瀉發病率明顯的下降。

  開辦診所,對於一個靠手搖三輪車才能出行的殘疾人而言,困難可想而知。辦各種手續的周折,個性是開始資金僅有500塊錢,所進的藥品數量少,品種單一,每週都得往十幾公里外的縣城跑一趟進藥,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那裡的土路並不平坦,斜坡坑窪隨處可見。路上每逢斜坡坑窪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氣,搖著車努力向前衝,因為只有靠這一點點的衝勁兒慣性才可能衝上斜坡,穿過坑窪,滑下來了還得再來一次甚至兩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來,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渾身是汗,好多次趕上手搖車壞了,不管寒冷、暴雨還是狂風,就只能在路邊等,等著飄過的好心人來幫忙推一推,或者給家裡報個信兒……命運是不公的,生活是無比的艱難,但是我沒有因此而流淚。當手搖車壞了,有人飄過時我還是以微笑來邀請幫忙,決不把痛苦與無奈表露在外,因為我不願意在人們的同情中活著。

  經過幾年的努力工作,我的診所藥品比以前豐富多了。慕名來找我看病的人也日益增多,但是,還是有許多離我居住遠的老弱病殘的人,我無法為他們服務。這樣的人群才是真正需要我服務的。為了這樣一個群體也能得到我的服務,我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這樣我的服務半徑一下擴大了十幾公里。由於能為更多的老弱病殘的人們上門服務,我的工作更忙了,幾乎每一天都得出診。無論風天、雨天還是雪天,只要是需要,我都會進最大努力設法前去。

  2003年大年初一的下午,臨村有一個小孩兒生病了,需要我出診。像往常一樣,我帶齊應用的藥品、器械出發了。由於上剛剛下過一場大雪,雖然只有幾公里的距離,路也很熟,但是由於沒有人走過,所以根本無路可尋。憑著感覺我駕駛著摩托車往前行使,開進路邊的溝裡就下來自我把車倒出來,再往前開。去到生病孩子的家已經是下午六點了。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得輸液治療。打完點滴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回來時我想繞遠一些,找一條寬敞點的路,這樣可能好走點。然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開出了近五公里,野外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條路。我感覺自我迷路了。寒冬數九,遠處連一盞燈光也沒有,此時的我真的害怕了,照這樣轉下去,我會被凍死的。沒辦法,我只好沿著摩托車壓過的痕跡找到了來時的路。回去時比來時還要難走,由於天黑,車輪更容易滑進路的邊溝,進了邊溝還是隻能自我下車來推。就這樣走走推推,推推走走,最後回到了村口。回到家,時光已經是晚上快一點多了。

  這些年來類似於這樣的出診已是好多次了,每次雖然都好艱難,但我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麼,相反,我會覺得因自我成為社會有用的人而高興不已。

  開辦診所讓我飽嘗了人間冷暖和生活的甘苦,但天道酬勤,經過幾年的打拼,我的診所此刻已初具規模,我還購置了一些小型儀器,開設了熱線電話,此刻還把自我的診所擴充套件到了網際網路上,在網上開展心理問題、常見疾病、慢性疾病等的診療諮詢,為更多的人服務。行醫中,我講誠信,行善舉,濟貧困,時時為患者著想,事事為病人思考,凡是老弱病殘的人來找我看病,我都免收診療費,因此診所口碑良好,人氣旺盛,此刻我的活動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十幾裡外,上午坐診,下午到周圍的村莊巡診。我的技術也日益提高。2007年我一次性透過了國家執業助理醫師的理論和實踐考試。這一年,我還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項政治榮譽,也是對我行醫助人、服務社會的巨大鞭策,是對我人生價值的充分肯定。

  我還負責全村的預防保健工作,這項工作對於農村的衛生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接手這項工作時那裡的兒童預防接種率不到80%,兒童的各種預防接種疫苗都難以在規定的時光內完成。這主要是家長對打防疫針認識不足造成的。我接手後定期入戶,應對面的,用活生生的例項向家長宣講搞預防接種的重要好處。就這樣無論颳風下雨還是漫天飛雪,我都堅持入戶接種,從不疏漏。由於我把這項工作當作了神聖的使命,換來的是兒童一類疫苗及時預防接種率到達98%以上。

  鄉村醫生個人主要事蹟怎麼寫20

  王曉玲,儀徵市新集鎮八橋村村醫。四十多歲的她,看上去還是那麼文靜、幹練、充滿青春的朝氣。一直以來,王曉玲都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姐姐眼裡的甜小妹。誰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她會成為八橋村民心中最為親切的“自家人”——她是一位技術嫻熟的護士,也是一位值得信賴的醫生,更是一位讓人放心暖心的導醫顧問。

  一、不忘初心,甘做村民健康的守門人

  王曉玲,可謂出生在“醫學世家”,父母都是醫生,後來姐姐也選擇了醫療職業。也許是成長環境的潛移默化,也許是骨子裡的熱愛,初中畢業時的王曉玲很自然地選擇衛校。三年的孜孜不倦,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順利地成為一名光榮的白衣天使。

  原本只是為了到村裡去鍛鍊鍛鍊的她,一去竟然就成了永遠。當年身為鎮衛生院院長的父親,若為自己的寶貝女兒調動一下工作,絕非難事,然而,王曉玲一次次地婉言謝絕父親的關心。

  王曉玲從事村醫二十多年來,帶著那份青春的熱情、醫者的仁心以及那份難捨的責任,默默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平安。

  面對一直不變的平淡,每天都一樣的環境和工作,王曉玲保持著一樣的細緻耐心、嚴謹務實工作作風。門診出診、打針治療、微信諮詢……二十多年來,王曉玲對村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為她在百姓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也是多年後,當父親屢屢聽見別人在自己面前親切地稱王曉玲為“二先生”時,那顆可憐的懸著的“父母心”才算放下了,從此,父親也給了王曉玲許多許多的支援和幫助。

  現在,王曉玲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可繁瑣的工作常常使她疏於對家庭的照顧。她說,每當面對丈夫和孩子時,她能讀出他們眼中的理解和關心,可越是這樣,她自己心裡越愧疚。她知道,一邊是家庭,一邊是工作,她得用心。

  二、與時俱進,拓展村醫服務的經緯度

  王曉玲深切地知道,在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自己的醫學知識和醫療經驗,對於村醫的工作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才能滿足工作需要。

  可以說,王曉玲從參加工作那天起,就沒有間斷過學習,她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訓的機會,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訂閱醫學刊物,收集醫療影片、圖冊,既能學習系統的專業知識,又能尋找機會請教專家名醫。對王曉玲來說,多年來,晚上陪伴兒子一起學習,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讓她感到幸福得習慣。

  由於王曉玲的不懈努力,她於2008年就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去年在“衛計委”舉辦的技能競賽中,她奪得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

  成績面前,王曉玲從不驕傲。她永遠保持著謙虛的學生姿態,與揚州三甲醫院的許多名醫建立“醫療求助”通道。工作中一旦遇到疑難,或線上求助,或立即轉診,急村民之所急,總是把村民的利益在第一位。她在工作中早已實現了1+1+N的服務模式,

  三、牢記使命,做農村醫療事業的守燈人

  農村衛生所,在那些上了年紀出行不便的病人眼裡,在整天忙於勞作的村民眼裡,它就是一盞黑夜裡的明燈,它能給人溫暖,給人希望。農村衛生所服務村民,預防治療相結合,能有效治療一些常見病、小病,既緩解大醫院的壓力,又方便了人民群眾。因此,加強我國農村醫療事業的建設,是新時期黨在醫療衛生工作方面的重要戰略安排。

  王曉玲身為村醫,自然明白自己的責任,二十多年來,她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總能積極認真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佈置的工作,盡心盡職做好農村醫療事業的守燈人。每天,王曉玲早上六點多鐘就去上班,中午也不休息,還要利用內網錄入資料,晚上六點多才能下班,到家時間一般要在七八點鐘左右。她從不抱怨。

  每天,王曉玲面對五六十個門診病人,她總能熱情接待,精心診治;面對上門診治的病人,她從不爽約,細心服務;面對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村民,她手機時時暢通,隨時連線。

  王曉玲是一個有心人,她為村民服務,不怕苦,不嫌累。她根據村民健康狀況和需求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別的重點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村醫王曉玲對工作的責任心,對村民的愛心,還有她過硬的技術,為她贏得八橋村村民的信任,八橋村村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簽約率在儀徵市名列前茅。

  二十多年來,王曉玲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也充分發揮了農村基層衛生室應有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