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範文

  一、辛亥革命簡介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有的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有的說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打響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釋出退位詔書。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二、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國爆發的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1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使我有幸重溫了110年前那段曲折艱辛、可歌可泣的歷史。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於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仆後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必須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之後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構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能夠說,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當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後,當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著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於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願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我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我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這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這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完美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花朵”。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2

  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天。那一天當中,起義軍們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的歷史畫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長的一筆,從那一天開始,辛亥革命的爆發就扭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現在,是辛亥革命110週年的紀念日,當我們再去回顧那個空前絕後的戰爭,也許,你會為起義軍的行為加以鼓勵!

  辛亥革命,如同一個十分重要的齒輪,他把整個中國的命運化危為安。推翻了一個已經軟弱不堪、早已腐朽的清王朝,使這個已經骯髒不堪的社會重回新生。在100年前的今天,起義軍們浴血奮戰,信念一致,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了110年後的這安寧、富強、繁盛的國家。

  我可以很自豪的說,辛亥革命是在我的家鄉——武漢市的武昌起義,如果沒有武昌這次英勇起義,就不會結束這長達2000年的血腥世界,如果沒有這次的起義,我們怎麼會有如此天真、無憂的童年。如果把這次的辛亥革命比作一次足以讓所有人都關注的核爆炸,那麼,武漢就是這個核爆的中心。武漢人民不懼危險,十分勇敢地開始起義,讓人民敢於去維護自己的財富,勇於不向封建思想低頭,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尋那一片新的天地。我為我家鄉的人民而感到驕傲。

  這次的起義,是孫中山爺爺率領的,我們要牢記“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鬥。”這次這個偉大無比,前無史歷的舉動就告訴了我們“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知道怎樣愛國。”辛亥革命保護了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不再那麼不堪一擊,他向著一個目標發展,就是一心要推翻那腐朽的清王朝,他做這如同原子彈一般,可以轟動全國人民的事情,所以“當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這次的失敗經驗與這勝利的果實都會記入華夏大地中的畫卷。

  如果這次沒有辛亥革命,沒有推翻清王朝的話,那麼我們現在就會被困在封建思想的約束中,就會如同一隻被嚴密地裹住的小鳥,使我們會無法自由自在的飛翔,會使我們無法看見蔚藍的天空,使我們無法踏上那翠綠的草地,使我們的未來光芒暗淡,毫無前進之路。如果沒有這次辛亥革命也許我們的國家會被敵國侵略,那薄如蟬翼的保護膜也會被敵人腐蝕,使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苦說不出,受盡外來者的辱罵、嘲笑。

  那每一個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當遇到挫折,也會勇敢的站起來。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為保護國家的利益而奮鬥。

  也許我們這個年齡是應該放開自己的保護傘,“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堅強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使自已的人生由自己掌舵。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讓中國人銘記在心的革命!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3

  辛亥革命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但它沒有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政治民主,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國家的統一的局面很快為軍閥混戰所代替,革命的成果也被袁世凱所攫取,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志士仁人們為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鑄就了彌足珍貴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我們仍然要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時期志士仁人們的革命精神。

  我們要繼承弘揚為振興中華矢志不渝、百折不撓、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獻身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凝聚全國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辛亥革命開始,革命的志士仁人赤手空拳,要推翻一個雖然已經腐朽,但卻掌握著全中國國家機器並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以及帝國主義列強作後盾的清王朝,將會遇到難以想象的艱難,但是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為了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實現國家的民主與自強,他們勇敢地面對重重艱難險阻和強大的敵人,“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置生死於不顧,置功名利祿於度外,鍥而不捨,頑強奮鬥,譜寫下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英雄篇章,令世人敬仰稱讚。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4

  辛亥革命以同舊的反動勢力的妥協而告終,革命的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裡。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沒有受到削弱,封建勢力依然在中國每一角落盤根錯節。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貧窮、落後、分裂、動盪、混亂的苦難深淵。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其主要癥結就是沒有一個完整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領導這場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領導辛亥革命的這些民族資產階級嚴重脫離基層勞苦大眾而又怕革命革到自己頭上,沒有勇氣革命到底。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關鍵是要清醒認識辛亥革命給我們的啟示,時刻牢記:讓“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的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永世傳承。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是因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還因為辛亥革命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傳承首義精神,就是傳承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我們要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表現出的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和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使命感,不僅成為辛亥革命的動力與目標,而且造就了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

  我們應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弘揚不休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積極履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組織優勢和成員聯絡面廣的優勢,透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擴大成員的政治參與,積極反映人民群眾意願,不斷推進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5

  首先,革命是必須進行的嗎?孫中山的回答是西方各國經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走上了民主富強之路。但事實上並不必須,英國革命將查理一世送上了斷頭臺,卻並沒有實現民主,而是出現了更加專制獨裁的克倫威爾,英國完全被軍隊所控制,之後議會不得不迎回國王來穩定局勢。最終確立議會主權,也是經過與國王的妥協,經過權利法案而完成的。

  英國的民主憲政是在上千年保守妥協的政治傳統中發展而來,從大憲章開始的一個個法案使英國在人們尚未察覺的情景下就走上了民主富強的道路。歐洲的德國,亞洲的日本也是經過改革走上了強國之路。

  其次,革命的代價太大。革命使我國許多傑出的人才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戰爭中更是血流成河。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朝廷,清政府用了268年所建立的中央權威一朝崩潰。各地軍閥擁兵自重,即使是北洋軍閥中威望最高的袁世凱也難以號令所以軍閥服從他的命令,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和長期的內亂。

  最終,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在辛亥革命中幾乎僅有滿清皇室失去了政治權力,各地的地主鄉紳、舊官僚仍然存在,毫髮未損。

  民國政府遷到北京,北洋軍閥控制了民國政府,運用中央政府的名義實行統治,鎮壓革命,舊有的封建勢力仍然把持政權。同時,列強在中國的勢力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他們經過扶植代理人的方式繼續控制中國。內亂之中的中國甚至面臨比晚清更加艱難的處境,在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仍然沒有找到適合國家發展的道路。

  歷史發展至今,一切都成為過去。如果沒有辛亥革命,清政府可能逐步改良,實行君主立憲。但也有可能繼續黑暗的'統治,使中國國勢更加衰微。在歷史具體的情境裡一切都是未知的,先人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他們根據自我的立場和自我所掌握的資訊做出自我的抉擇,他們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對此刻的我們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清政府也想讓國家走上富強,僅有中國的強大才最貼合滿清統治者的利益,他們認為僅有讓他們繼續領導國家,不斷進行改良,才能讓國家走上富強之路。革命黨人為了實現民主共和,實現他們的政治夢想,必然要推翻清政府,徹底消滅君主專制。

  改良和革命是當時擺在中國面前的兩條路。可能僅有一條是對的,可能兩條都是對的,也可能兩條都是死路。當時的中國選擇了革命,武昌的一場起義就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可見清政府統治的薄弱,清政府的失敗本身就是其難以領導中國走向近代化的表現。無論革命本身是否必要,革命者的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他們一心為國,為了國家的提高而拋棄一切。就算清政府立憲成功,也必須為他們樹立起豐碑,來紀念他們無私的精神。

  辛亥革命,改寫了中國的歷史,改變了每個人的命運。有了辛亥革命,才有了之後發生的一切,才有了我們如今熟知的這段歷史和此刻正在經歷的生活。這就是辛亥革命,這就是歷史。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6

  任何一箇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儘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鬥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前的中國曾經是大國、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鉅的困難:擺脫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脫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鉅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著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為儘管1911年的革命有著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侷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後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說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脫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群眾,使他們創造奇蹟。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中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辛亥革命吸納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獻身革命,同時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斷修正改變積貧積弱中國的想法。孫中山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與當時的志士仁人們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奪取革命果實而導致封建復辟,日本軍國主義提出企圖獨佔中國的“二十一條”加劇了中國主權淪喪。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黨人陷於苦悶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新的世界觀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人重新考慮中國的問題,科學地明確了中國革命的物件、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認識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自覺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喚起人民,並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終於使復興的理想得以實現,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鉅變。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7

  百年激盪,回首辛亥。

  在辛亥革命中,後被譽為國父的孫中山同志,在那個亂世之中,吶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彙集各方力量,創立下了同盟會。這些擁有著滿腔熱血的愛國同志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把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這也成為他領導革命的旗幟。同盟會在孫中山的帶領下發動了一次次的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大多失敗,但擴大了革命影響,振奮全國人心!在武昌起義勝利後,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構成了席捲全國的革命浪潮。這年是辛亥年,此革命也因此稱為辛亥革命。後在孫中山等愛國同志的不懈艱難的努力下,建立了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結束了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

  這是後人為了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佩之情而揮毫寫下的詩歌:百年辛亥,革命萬歲,把平生血淚都耗盡。天下為公,十三年流離顛沛,制良策,功蓋三民。抱負救國,殫精竭慮,反封建,一生偉績,萬人仰止,誰人問,發白雙鬢,猶未悔,國魂不死……

  在這辛亥革命中孫中山的正確領導也是這次革命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看到中國那時因為清政府的固執、封建、無能而受盡了僅略者的踐踏,任憑著侵略者破壞著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整個中國處於被列強宰割和瓜分的危機中。他立下決心必須要改變中國,使中國不再受到他國的侵略,重新屹立在世界之上。並且說出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豪言壯語。

  辛亥革命也告誡我們要銘記革命的重大好處,繼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歷史時刻在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光輝彈指的一瞬間,辛亥革命已經過去了一百一十年。歷史悠長的中國,從沒有哪一個百年,像這一個百年般驚心動魄、脫胎換骨、翻天覆地。這一百一十年來,風風雨雨,點點滴滴,記錄下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段輝煌,一份夢想。一百一十年後這天,我們苦難的祖國最後由衷地歡暢,豪邁地走向繁榮富強。千萬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壯,那東亞病夫百年恥辱的帽子,最後被我們拋到了太平洋上,我們實現了重整河山的夢想!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要勇於去承擔起傳承中國、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使中國更加繁榮昌盛的職責!同學們,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期望,我們將會是撐起整個中國的頂樑柱,為了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加完美的生活,更加繁榮的國家,我們要努力地去吸取知識、武裝知識,為完美的明天打造下基礎!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8

  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部教科書。它見證了過去,也啟迪著未來。

  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在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失敗的背景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透過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

  1895到1910年,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多次起義,秋瑾、徐錫麟等一批革命黨先驅先後犧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底,孫中山先生組織力量在廣州發動起義。廣州之戰終因革命黨人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的革命骨幹壯烈犧牲。徐宗瀚等人冒死收葬了72具烈士遺體,葬於廣州城外的黃花崗。看到這一幕,我的心被革命者那為了民族前途,國家命運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情操所征服了。我們的民族有這樣偉大、這樣無私的人,又怎能沒有燦爛的明天,光明的未來?接下來,清廷在四川又一次喪權辱國的行為,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湖北新軍被緊急抽調前去鎮壓。與此同時,湖廣總督瑞開始對革命黨人逐一捕殺,革命形勢十分危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憤然打響了革命第一槍。經過一夜激戰,武昌起義的革命軍攻佔了總督府,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戰場,大大振奮了革命軍士氣。

  風雨飄渺的清廷只好請袁世凱出山,率北洋軍鎮壓革命。革命的危急關頭,孫中山奔赴海外,力排眾議,最終說服西方列國財團,不再借貸款支援清廷。接下來的陽夏保衛戰打得異常慘烈,黃興和黎元洪艱難支撐。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毅然決定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圖大業。長江戰艦在行進中,傳來了多省宣佈獨立的訊息,黃興等人備受鼓舞。

  終於,革命形勢進入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南北代表唐紹儀和伍廷芳終於坐下來會談,達成共識,支援建立共和政體。經過十八省代表的公開民主選舉,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當看到孫中山先生表示"只要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讓位,由逼退清讓位的人,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我的心被先生大公無私,為國為民的情懷深深的震撼了。

  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開創了亞洲第一個共和體制,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更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開拓了道路,是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我深深體會到了我們的先驅是在怎樣的一個風雨飄蕩、血雨腥風的社會中為我們爭取到現在的和平、安詳而幸福的生活的。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向先驅們學習,努力為社會的進步,民族的進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9

  11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標誌著辛亥革命的全面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創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專制是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制度,所要創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種全新的制度。

  古語云:“破而後立”,辛亥革命為滿清王朝唱響了輓歌,送進了歷史的墳墓,建立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封建朝廷”,同時也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自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辛亥革命儘管因為袁世凱的竊權而走向失敗,但是革命英雄的血沒有白流,他們為中國革命的發展趨勢,鋪開了一條金色的道路,他們的努力和鮮血應該被我們永遠銘記。如果11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如果沒有優秀文化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當代中學生,又怎能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學習文化,學習科學,勇於擔當,用自己的行動來紀念百年前的那些英雄。你們就是中國新的希望,未來祖國的發展騰飛要靠你們來實現。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今天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記歷史所給予我們的教育和啟迪,就是要繼承革命先輩們的優良傳統。特別是要學習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優秀品格,永遠用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給我們的敢闖、敢幹、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鞭策自己,激勵自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留給我們的,它召喚著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為民主共和的目標而奮鬥!同學們也應該謹記這句話,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不斷為之奮鬥。

  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觀後感10

  今天,是辛亥革命一百一十週年的紀念日。110年前的今天,武昌首義的槍聲開啟了中國辛亥革命的滾滾洪流。在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昏庸統治,結束了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實現了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鉅變,樹立起了中華民族復興歷程上的一座偉大里程碑。辛亥革命以後,反對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軍閥統治的革命洪流洶湧澎湃,提倡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傳播。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升起了破曉的曙光,充滿了光明的希望。

  11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歲月更迭,滄桑鉅變。昔日破敗落後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華夏大地,處處生機勃勃,人們都在為幸福和諧而努力。今天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二,以載人宇宙飛船、天宮一號為標誌的航天科技已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基礎科學的水平和現代化建設的水平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總之,辛亥革命為中國社會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為日後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闢了道路。辛亥革命三十八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闢了歷史的新紀元。神州河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從戰亂動盪到國泰民安,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從受人凌侮到氣吐眉揚。辛亥革命過去一百一十年了,仁人志士的革命業績熔鑄成不朽的史詩,他們的建國理想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手中變成現實,他們的愛國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得到延續和發揚。

  那麼今天,站在國旗下的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遙想百年以前,中山先生曾在日本對留學生們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土地人口為各國所不及,我輩生在中國實為幸福。各國賢豪,欲得如中國之舞臺利用之而不可得。我輩既據此大舞臺,而反謂無所藉乎,蹉跎歲月,寸功不展,豈非可羞之極者乎?”這些提問當年猶如獅子吼,叩問著青年們的心絃,同樣也在百年之後,叩問著我們的心靈。

  同學們,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應該始終牢記梁啟超先生的教誨:“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同學們,我們是責任重大的一代,祖國統一的大業、民族復興的理想,就寄託在我們的身上。今日,我們據此中國山河絕好之大舞臺,是願意奮發有為、建功立業還是甘願蹉跎歲月、寸功不展?我想,答案已經在我們的心中,那就是刻苦學習、頑強拼搏,為盛世中國的宏偉畫卷添上屬於自己的色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