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精選15篇)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精選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1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新冠病毒流行,讓人們惶恐不安,如今世界大部分國家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們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這怎不叫人心潮起伏。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多重驚喜,五個獨立部分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每個地方的獨特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講述了北京、陝西、浙江、遼寧和貴州五個地方的故事,也是家鄉的故事。
在座無虛席的影院裡,看到動情處,不時能聽到觀眾低聲啜泣,但下個鏡頭卻又被逗得開懷大笑。壓抑在心裡的情感被宣洩出來,歡喜、幸福和自豪寫在每個人臉上。
《北京好人》裡的葛大爺俠肝義膽,想讓表舅冒用自己的醫保卡看病,引出了一段搞笑又刺激的故事。在醫院驗血時,他碰到了熟人,他變魔術般夾著表舅的胳膊抽血,就像演雙簧。還不忘來一句,“你技術真好,一點都不疼”,真是笑翻全場。後來才知道他的表舅也有醫保,特別為農民兄弟、為全民都能享受到醫保而高興。
《回鄉之路》講述的是陝西一個落後的村莊裡,當喬老闆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得了重病,被父母親拋棄,是高媽媽收留他並撫養長大。長大後的他,在飛機上搶座頭等艙,各種不同程度的炫富。在汽車上還不停的推銷自己的蘋果。當時覺得他是一個十分虛榮的人。後來在學校週年慶現場,一個小孩子講述了他的事蹟,他不僅沒有怨恨他的父母,還把所有積蓄都投入到了建設家鄉的事業中,帶領家鄉父老們脫貧致富。當年的村莊黃沙滿地,沙塵暴襲擊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怒吼、滿天黃沙、沙石狂舞在蒼穹中。如今這一帶已是綠樹成陰,碩果累累。
《天上掉下UFO》的情節雖然有點荒誕、搞怪,但也反映瞭如今一網通天下的現實。貴州素有“三天無晴日,三里無平地”之稱。相隔一公里的戀人,見面要翻山越嶺,跟異地戀似的。如今貴州興建了很多世界領先的公路橋樑,把大山裡綺麗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呈現在世人面前。
《最後一課》特別感人。範偉扮演的老教授突發腦梗塞。他喪失了當前的記憶,只記得九十年代初期在農村任教的事。他當年的學生為感恩老師,極力還原了當時的場景。最讓人感動的情節是,學生畫出了最期待的學校的模樣,可惜太抽象了,一點都不美觀。範老師不但沒有打擊他,反而鼓勵他的想法,還冒雨出門給孩子找顏料。孩子的熱情被老師的愛心點燃,等孩子長大就真的建出了夢幻般美好的學校。
《神筆馬亮》是開心麻花團隊的作品,馬亮已經考取了俄羅斯著名的美術學院,但是他卻放棄了進修的機會,來到農村當扶貧幹部,當然這一切都瞞著憑實力說了算的已經懷孕的妻子。妻子經常要跟馬亮影片,周圍村民就要配合他演出。遇到要穿幫時,就上演網路不通的戲碼,場面特別歡樂。最震撼的場面是萬畝稻田畫,藝術來源於生活,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人們不但能安居樂業,還能創造出優美的畫作,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美好充滿追求。
走出影院,劇院外面就是繁華的商場,眾多鮮豔的國旗在最醒目的位置上高高飄揚,我在心裡不禁想說“我愛你,中國”。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2
昨天國慶中秋假期的第5天,閨女姑爺帶著外孫們出去玩了。我和老婆帶著兩個老父親去看了場電影。聽了姑爺的推薦,看了已經票房第一的《我和我的家鄉》,4人中,我算是完整的看完了的人,老岳父覺得晃,老父親覺得吵,老婆是既覺得晃也覺得吵,這是進電影院太少的緣故啊!
說實話,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沒有進影院看,有點遺憾,後來在手機上看已經沒有了那種儀式感了。昨天在電影院裡看《我和我的家鄉》感覺是不錯的,時間對於兩位老父親來說有點長,我卻是意猶未盡。
這是一部最應景的電影,與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一樣,算作獻禮片也不為過。在這個雙節重合的時刻,也最貼合國人對“家”的特殊情愫。
看演職人員的陣容,應該是群星薈萃了,有種形容是電影界的“春晚”。它以主題短片的形式,展現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個地區的人情風貌。
全片片長153分鐘,五個短片之間或有交疊,但不影響故事的獨立性,基本都是以“家鄉”的切入。
第一個故事:《北京好人》甯浩的黑色幽默風格,佩服葛大爺的演技,幾乎沒什麼痕跡。故事有人情味,那個大夫太粗心了,沒發現冒名頂替的表舅,可能是細節上安排的需要吧,結局也是正能量的,全民醫保了嘛!
第二個故事:《天上掉下個UFO》,陳思誠作品,有點鬧,也有《唐人街探案》的那股勁, 但很多讓人開心爆笑的橋段。
第三個故事:《最後一課》,徐崢的作品。這次徐崢做導演了,沒有弄成純的喜劇,算是一個正劇吧。或許自己也是職業認同吧,老師的細節很容易打動人,範偉的表演配得上影帝的稱號。
第四個故事:《回鄉之路》,鄧超導演加主演,讓人刮目相看。這個故事老婆的評價最高,我也感覺情節設計的很好,反差雖然已經很常見,但不是很生硬。那個高媽媽懷裡的毛蛋,實際是真正的英雄,同時致敬了那些治沙的先人。
第5個故事:《神筆馬亮》,開心麻花的底蘊,沈騰馬麗的組合應該是一種保證。故事雖有誇張,但不至於出戏,搞笑的橋段很多,最後的結尾也很感人。
如果說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選取的題材是大家最認知的,也最有親和力的。與《我和我的祖國》講述的是大事件裡的小人物不同,《我和我的家鄉》講的是小事件裡的小人物,人情味、科技改變生活、感恩、回報、使影片很接地氣,看著很放鬆。
整個電影是以喜劇的風格詮釋每個故事,演員們的表演還是可圈可點,作為國慶檔的片子,拔得頭籌似乎也算實至名歸。在節日裡看這類的電影,真的不能糾結故事的真實性或者邏輯嚴謹性,而是作為一臺晚會看小品的方式來看,或許更加輕鬆。但電影的語言與畫面感又是舞臺小品無論如何無法替代的,這就是為什麼要走進影院去看的原因吧!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3
現在擺在年輕人面前的課題是:在脫貧攻堅、帶著家鄉全面奔小康這一歷史使命前,作為家鄉的一分子,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我和我的家鄉》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天上掉下了UFO》,貴州黔南阿福村,距離中國天眼FAST只有15公里。中秋之夜,神秘UFO驚現,剎那間轟動了全村。村裡利用“UFO事件”打造“外星人文化”,把村裡的旅遊資源徹底盤活了。
電視臺的記者一番採訪後才發現,一切只不過是一場烏龍。村長和書記為了讓鄉親們過得更好,千方百計掩蓋這個烏龍。方法雖然用錯了,但對家鄉情是真的,意是切的。黃渤飾演的農民發明家的原型,就是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楊村的農民“手工耿”。
《回鄉之路》中,“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一出場時油嘴滑舌、大話連篇,並不討觀眾喜歡。然而,卻是這個看著不靠譜的大忽悠,在家鄉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硬生生地在荒漠沙地上種出蘋果,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回鄉之路》同樣有原型。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一到大風天就漫天飛沙,很不宜居。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興建防風林帶,改造沙漠,現如今大部分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許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很多人的家鄉,從“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
《神筆馬亮》中,出生在東北山村的畫家馬亮本有出國深造的機會。但因為“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他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他告訴妻子自己去俄羅斯留學,實際上是下鄉扶貧了,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起來,原本破落的小山村已換新顏,成了有名的旅遊度假村……
不難發現,電影中每一個主人公和家鄉的關係,不僅僅是旁觀者和局外人的身份。
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不是停留於口頭上的懷念抑或記憶中的鄉愁,也不是站在制高點上“哀其不幸、怒其不興”。
他們對家鄉的熱愛,體現在他們對家鄉建設的參與——家鄉如果還有哪些地方不足,那麼就力所能及或者竭盡所能地幫助她,改善她,讓她變得更好。
在輿論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論調,認為家鄉因為貧窮落後而變得野蠻,已經“回不去了”。但其實,我們都該有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所倡導的“社會學的想象力”,把“環境中的個人困擾”轉化為“社會結構中的公共論題”。
大城市的年輕人看起來更文明、更開化,是因為我們比家鄉、比鄉人更為幸運,我們享受到更多資源,跟著“時代的列車”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貧瘠。當我們“衣錦還鄉”時應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多一些平視的交流和關懷,多一些付出和貢獻。
我們都不應是家鄉建設的旁觀者——這是“我和我的家鄉”該有的深層次連線。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4
今天終於跟好久不見的朋友聚到了一起,同時呢也去看了特別關注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原本以為是一個很搞笑的喜劇片,結果卻賺足了我們的眼淚。
“挺好個人吶,平凡而偉大,痛不怕,苦不怕,啦啦啦,多好的人吶,荒野需要花,你看他正闊步走來。”伴隨著激情高昂的歌聲,我的心彷彿走進了熒幕中,,銀幕前閃過的祖國大好河山美景圖中,鬱鬱蔥蔥,寬廣遼闊。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新中國越來越好了,也越來越讓我們為他感到自豪了。
我和我的家鄉,以北京,陝西,浙江,遼寧,貴州,祖國的五個地區為代表,講述了我們祖國幾十年發展以來的巨大變化。
以北京為例,我們老覺得他沒有人情味,但是這次北京的張北京,面對自己表叔的病情,儘管心裡有萬分的期待想要換一輛自己已久的車來做專車司機的工作,仍然是把自己儲存了很久的積蓄先給了表叔做手術治療。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哪怕我們已經走到了大城市站穩了腳跟,但是當我們的老家來人,我們還是以親人為重,沒有什麼能夠讓我們捨棄親人的感情和生命。
其中有一個片段也很觸動我,就是醫保,張北京為了表叔能夠用醫保進行免費的手術治療,也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法,冒充本人,最後表叔也怕連累他說是自己偷過來的,而不是兩人串通好騙醫保。也是這種維護之情,讓張北京下定了決心不管怎樣也要幫表叔渡過這次難關。
但是回到老家後發現表叔也是有醫保的,也能夠享受國家的補貼,不是不能治病。這個事情帶給我的感受也是無比巨大的,我們的國家在能力範圍內,爭取給我們的基層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醫,食,住,行,我們國人的生活方式,狀態和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心裡的感恩,感動無以言表。
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祖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小城市,現在有了很多的高樓大廈。曾經的小泥路,小鄉村,現在有了大柏路,小鄉村也變成的度假村。曾經,我們為了西部的沙塵暴,土地沙化頭疼不已。現在,一片綠洲、果樹,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以前,那裡沒有路,我們的距離從五百米變成了不止五千米,現在,我們能出門五分鐘見到你我他。從前,我們總說北京是個沒有人情味的城市,帶給我們的只有赤裸裸的現實,容得下肉身,容不下理想和人情。但是,我和我的家鄉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也告訴了我們,世界正在被我們改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祖國的建設者,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我們的祖國添磚加瓦,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5
對於這種題材的電影一直沒有多大興趣,無奈周圍的人都說好看,說是既讓人開懷大笑,又令人陷入深思,甚至還能感動落淚,於是便在某寶上買了票,選擇了晚上的八點場。
不得不說,電影裡的幾個片段思想性非常強,立場也很鮮明,散發著濃濃的的正能量。但總覺得有些生拉硬扯,底色與畫面有些不是很協調。
冒用醫保卡的片段折射的是窮人看病的困境,也映照了個別人法律意識淡薄的法盲思想。過程搞笑,結局很正。但總覺得故事講述的有些欲言又止,對於目前農村醫療報銷低下的現實情況只是蜻蜓點水,摸了一下痛點,迅速又抹了雲南白藥,從進步的角度來看沒什麼問題,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迴避了重點。
UFO片段折射了當下鄉村發展的囧境。當下農村發展似乎逃不過特色旅遊的創收渠道。有歷史積澱的,就深挖歷史開展文化遊,靠山靠水的就開發生態遊,什麼都沒有的就人為打造“特色”遊,就像影片中展現的虛假外星遺址遊,雖然最後轉型為科技遊,但那畢竟只是一個村子,科技遊實在過於脫離現實。除了各類特色旅遊,鄉村就再無出路了嗎?影片應當對此進行思考,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否則各類特色遊,繁華落幕,將是一地雞毛。
《最後一課》的片段,不得不說在還原場景方便確實下了功夫,90年代的小學課堂引發了很多人的回憶,這可能是最容易讓人落淚的片段。但故事的展開卻顯得浮誇和牽強。故事的大框架仍然是農村的旅遊,一群當年不知2+2等於幾的人成了村裡的骨幹,忙著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為了老師恢復記憶,費勁心機還原場景,這種事情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為零,浮躁的社會里還有幾人記得小學老師的啟蒙之恩呢?
《回鄉之路》既描述了農村教育條件的艱苦,又謳歌了事業有成之後回饋家鄉的有為青年。影片對一個表面落魄實際為家鄉傾其所有的毛蛋和一個有實力滿懷感念家鄉之情的網紅大咖進行了對此,意在號召在城市奮鬥的青年回鄉發展或者支援鄉村發展。故事講述的充滿了反轉,讓人感動。事實上衣錦還鄉是大部分遊子的追求目標,影片不過是迎合了這種自古而今的思想追求,沒有太多的新意,也難以觸及拼搏在外的遊子內心。
最後一個片段與精準
扶貧有關,具體情節不再贅述,讚美了駐村幫扶幹部的高尚品德。情節過“正”,底色太純,對人性有些迴避。
總而言之,看過之後總覺得影片有些扭捏,不像是影片,像是紀錄片或者是宣傳片。影片的思想性從一開始就能被人一眼看穿,對於觀影者而言,感覺說教的成分多一些,觸及靈魂的東西少一些。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6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甯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甯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該片透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由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主演。創新的動力往往不可估量,創新精神的初心也帶著一份恰到好處的美好與溫柔,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最美的風景,所有的值得等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簡單,心裡有愛,哪哪都是發酵的的情愫,也許我們期待的小幸福正在你的努力中向你靠近,就像閃耀的星光永遠都是在黑暗中照亮你前行的路。我們不缺乏的是機會,缺的就是學習的路和方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端”是最好的詮釋,知行合一才能開始奇妙的種子,才能創造不可能的奇蹟,那裡的極致風景有你有我還有我們期待的明天。
甯浩執導的《北京好人》單元,由葛優、劉敏濤主演。血濃於水要有真誠最底色,你我共同的扶持是不言之愛的一種灑脫,吹飛的蒲公英不是約定的種子,而是期許著國家的發展之花更加茂盛,同樣的問題在我們犯困中迎刃而解,也許是拯救的希望,更是助人者天助也的那種失而復得的小幸福和小確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都不及的純真善良。
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單元,由範偉、張譯、韓昊霖主演。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而你刻骨銘心的愛綿延不斷,意味深長,流連忘返,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初的夢裡,那些魂牽夢繞的都是給你幸福的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而收穫的全部是包裹著濃濃的愛意的種種至高無尚。那些曾經的簡單,那些曾經的崢嶸歲月、蹉跎著青春的無私,如獲珍寶的愛崗敬業竟成了你一生的淋漓盡至的無微不至。教育的高尚就是用自己的竭盡全力來成就別人夢想路上的明燈。“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豪邁是你為成全一色而染了一河的彩虹的一跤來得實在!
鄧超&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單元,由鄧超、閆妮主演。眼中有森林,你就是最強的漢子。默默無聞的小兵也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努力掙脫枷鎖想要更上一層樓,看見最美的風景。你揹負的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沒人能夠感同身受,所有的評判都是偏見,而最真實的都在受益人的心裡,別隻看到了社會的鋒芒,努力中的那些小小滄海一慄也是內心強大的靈魂,只不過他習慣了用他的油嘴滑舌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秘密。天使的背後會有惡魔,而惡魔的心裡永遠住著天使。
閆非&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單元,由沈騰、馬麗主演。最好的榜樣就是在你還沒來到世界的那一刻,我已經為你征服好全世界,靜待花謝花開,靜看雲捲雲舒之愜意的小驕傲。善意的謊言是揹負著更重的使命去努力拼湊完整,驚喜的感動是違背中的堅持,與你的實力相抗衡的撫貧中,努力活成你想要的,也創造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大事業和大驚喜。往後餘生,你永遠都是我們最好的驕傲!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人,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7
國慶節期間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是由五個獨立的故事組成,運用喜劇的特色,展現了對家鄉的熱愛。
《天上掉下個UFO》導演是陳思誠,所以演員採用了很多《唐人街探案》的原班人馬,比如主演王寶強、劉昊然等。
主要講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因為UFO事件,擁有了很多慕名的遊客,當地居民也根據這個特點,展開了一個UFO的周邊旅遊。電視臺派出了工作人員來探訪真實性,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即使家鄉沒有特色,那我們的存在,也是家鄉的特色。
《北京好人》是甯浩導演的作品。
主要講述的是葛優飾演的張北京,想利用北京社保為自己舅舅看病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後發現,舅媽早就為舅舅辦了農村社保,作用和城市社保一樣。
家鄉的條件,越來越好,每個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的醫學政策。
《最後一課》是徐崢導演的作品,個人感覺看的最暈的就是這一個故事,因為有很多旋轉的鏡頭,轉的還挺快,看的有些暈。
主要講的是,徐崢的父親,範教授,因為老年痴呆,記憶停留在年輕支教的時候,上的最後一課,於是,徐崢聯絡村上的村民,還原了二十年前的場景,舉家從國外返鄉,為父親還原了當年最後一課的狀態。
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個為家鄉育人教育無私奉獻的教師,教出了一個個讀書識字,懂道理的學生,才讓我們祖國每個角落的下一代,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家鄉不斷建設。
《回鄉之路》是鄧超和俞白眉導演的作品。
故事講述的是鄧超飾演的一個愛說大話,但是又真心為家鄉種沙土蘋果,想讓師姐,即閆妮飾演的很紅的帶貨主播,為自己直播帶貨。
家鄉的環境不是不可以改變,是每一個願意為家鄉建設貢獻出自己靑春、活力的家鄉人,為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改善,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神筆馬亮》是閆飛、彭大魔導演的作品,個人感覺,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故事,詼諧幽默,輕鬆的基調中,不時夾雜著感人的細膩。
故事講述的是,沈騰扮演的下鄉書記,一心想要為鄉下的建設做貢獻,為了瞞自己太太,假裝自己在俄羅斯留學,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家鄉的牆壁、家鄉的稻田,做出的畫,一樣美不勝收,世界每個角落都能賦予我們創作的動力,一樣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這五個故事,都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變的,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導演特色,但都是表現了,農村的家鄉,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做出貢獻。
即使我們只是微妙的一部分,但是為家鄉建設,從來都不在乎貢獻多大,因為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家鄉能夠越來越好,人民越來越好。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8
時常聽人們說起:“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家鄉。”家鄉是生身和養育我們的地方,鄉愁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回憶和想念,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困難時,內心最深處總是有著“我想家了”、“落葉歸根”的感觸,這就是傳遞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家鄉情懷。作為我們社會普通的一份子,也要力爭做一個有用的人,堅守心中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出人生絢麗的火花,為家鄉、為祖國的美麗富強、繁榮昌盛貢獻微薄力量。
《我和我的家鄉》在國慶期間如期上映。在全國人民齊心抗疫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觀看這樣一部以笑中含淚的形式展現祖國鄉村變遷的電影,它講述了跨越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動人的家鄉故事,打動我的不僅僅是角色人物的代入感,更重要的這份對家鄉的情誼和依戀是真實發生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是銘刻在我們每個人心上的。
褪去故事的喜劇外殼,我看到的是為給家鄉表舅治病而想方設法換用醫保卡,卻因醫保普及而“白費功夫”的張北京,以鄉村溫情對映我國醫保政策的便民利民;貴州山區裡為實現交通便利而誤打誤撞為家鄉帶來旅遊經濟的農村“發明家”黃大寶,以普通人民的小發明見我國科技興國的大戰略;陝北風沙地裡為實現家鄉致富、教育振興而付出一切的喬樹林,以自己的行動堅持著兒時的夢想;東北黑土地上為響應鄉村扶貧而毅然決然放棄留學機會的畫家馬亮,用心中的“畫筆”帶領村民描繪出“脫貧致富新農村”的畫卷;身居國外擔任教授卻心心念著給山村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支教教師範老師,以平凡教師的角色展現了投身鄉村教育事業的教育者的不平凡,而課堂傳授給孩子們的不僅是文化知識,還有熱愛家鄉、投身家鄉、回報家鄉的那份堅定信念。這些平凡的故事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家鄉變化的縮影。
從“看病難”到醫保惠民政策的落實,從“求學難”到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從“就業難”到鄉村振興戰略,不管是戈壁荒漠還是江南水鄉,家鄉的每一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記憶,見證著中國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它勾起的是我們對家鄉的那份眷戀和對祖國繁榮富強的自豪。
正如蘇軾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家鄉或是生養你的那片土地,或是你最留戀的一磚一瓦,它或許沒有標準的定義,就如範老師對待那處破舊的教室那般記掛,當心與這片土地相牽連而建立起情感關係,這裡就是你的家鄉。小的'時候,家鄉總是很多人做夢想要逃離的地方,我們總想到外面去闖蕩;長大後,家鄉是我們內心藉以慰藉的天地,是我們隨時想要回歸的地方,這份情感雖是私人的,卻又是共通的,它流淌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裡、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上。如果說《我和我的祖國》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我和我的家鄉》則講述了祖國河山的地理人文,而歷史與地理相融交匯,即是中華民族偉業與民生共成的繁榮盛世,也正是這盛世,讓留鄉奮鬥的人們能夠更多一份憧憬和希望,讓外出拼搏的我們能夠安心逐夢,也為我們留下了一處停歇的港灣和一道慰藉心靈的歸途。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9
你有多久沒回家鄉了?家鄉變成什麼樣子?你又準備為家鄉做點什麼?帶著這三個問題,我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以一個個小人物為切入點,讓片中五個故事單元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著家鄉,展示了家鄉蓬勃發展的新面貌。
《北京好人》——張北京的一張醫保卡
經常聽說一句話:“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該片段講述了保安大哥張北京動了“歪心思”,讓身患甲狀腺瘤的老舅冒用自己的醫保卡,上演了一段“陰差陽錯”的治病之路。電影於嬉笑中,詮釋了親情、善良,也夾雜著對生活不易的感慨。也見證了十三五期間的一些重大變革,我國逐步建立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致力於讓病有所醫一個都不能少。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天上掉下個UFO》——UFO推動的鄉村旅遊
中秋之夜,神秘UFO驚現,“天外來客”不僅意外帶火村裡的旅遊專案,更吸引劇組來尋找真相。於是,一場土味荒誕的科幻大戲就此上演。最後,真相找到了,阿福村的村民們也靠著地道的酸湯魚和黔南獨特的美景,走出一條寬闊的致富。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最後一課》——老範的鄉村支教
故事講述了曾經的學生們,為幫助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找回失落的記憶,復原1992年的“最後一課”……三尺講堂,一站十年——像範老師這樣的鄉村教師,猶如照亮貧困地區學生前行之路的一盞盞明燈;而曾經的學生們,在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後,接力踐行著“範老師”的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最後一課”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回鄉之路》——毛烏素沙漠的植樹造林
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一條路是輕輕鬆鬆的。該片段講述了知名網紅主播閆飛燕和種果樹治沙的小企業家喬樹林,在受邀回家鄉參加校慶活動時,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的故事。正是有這樣一群執著的人,將深植於心的家鄉情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一步一腳印,從平凡小事著手,為建設新時代鄉村添磚加瓦,書寫屬於自己和家鄉的故事。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神筆馬亮》——第一書記的畫筆
馬亮放棄列賓學院的錄取,主動請纓前往鄉村,因地制宜,發揮所長,助力脫貧,帶領鄉親們描繪出一幅鄉村“稻田畫”,成功轉行為旅遊鄉村。扶貧路上,有無數像馬亮這樣的紮根基層、甘於奉獻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們日夜堅守、摸爬滾打,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讓一個個貧困家庭走上幸福路。
透過本次主題黨日觀影活動,我感觸頗多,在感受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無比的繁榮富強的同時,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和內心的感動。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凝聚力、創造力,進一步激發幹事創業激情,圓滿完成各專案標任務,推動審判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祖國更加繁榮、家鄉更加美麗踏實工作、貢獻力量。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10
煎熬,虛驚。
這世上從來多是為自己奔忙顧慮,《北京好人》裡,卻有人放下了自己,以看似荒誕的方式,承托起另一個生命。哭笑不得的真假病人卻讓人笑中帶淚,絕望之下,平凡的人也擁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謊言,真相。
《天上掉下個UFO》,讓我不禁去想,眼見真的為實嗎?為家鄉說一個謊話,你願意嗎?黔南村落裡藏著的那顆探索之眼,它是照亮家鄉前路的一盞不滅明燈。
回憶,未來。
《最後一課》零落的場景,熟悉的山間小屋,在那場暴雨之中,淋溼的顏料凝聚成彩虹之溪。教會那孩子感恩是何種顏色,乘著這道光奔向未來。
騙子,英雄。
《回鄉之路》裡的他,任誰看著,都覺得一定是個騙子。表象、言語最是輕浮,最後才發覺,原來他腳下早已紮根進了家鄉的土壤。表面的騙子不一定是騙子,人後的英雄卻一定是英雄。
期望,夢想。
《神筆馬亮》熟練的場景轉換之間,家鄉變換了模樣。棄一人期望,圓一村夢想,包括他自己。
組成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五段故事,每一段,都有著主角笑中帶淚的一幕。那淚中有無數艱難,但永遠無法磨滅那一道光亮。
光亮中,便是家鄉所在。
人民日報曾評論到: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
深以為然。
或許最好的故事,便是讀來頓悟,這其實就是你我的故事。
長沙——我的家鄉,它對我的成長影響深遠。
幼時並不懂家鄉的意思,或許只認為家鄉只是生活的院落,不過是嬉戲玩鬧的天堂。讀書時去詩詞中讀別人筆下的家鄉——“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盡是別離很,思難歸的過去,只感慨斐然文采,終是不懂其中深意。
直到因學業、工作遠行之前那一晚,起初被夢想包圍只覺興奮、憧憬無數。
當那一晚的月光漫上樹梢,“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一呼一吸之間,思緒洶湧而來,才懂得數千年來無人可避的思鄉之苦與家鄉之恩。
每當有人問我是哪兒人。
“長沙人,”我答道。
對方卻說不太像,印象中的長沙女孩潑辣熱烈。
我會笑說我可能吃辣,辣椒炒肉只吃辣椒。
你看,我可還是努力證明自己。其實,這可能是本能反應吧。
在我心中的長沙人,無論男女,都活得熱烈肆意,無論是前人或者後來者。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永遠都是長沙人一脈相承的特性。
祖國飛速發展之下,湖湘兒女也絲毫不遜色。無論科技或是文化領域,和平年代下的“湘軍”都佔有重要位置。
走過老區,觸控歷史。
登上麓峰,俯瞰一城。
停留中心,感受繁華。
這一城的溫暖,藏著每一個長沙人的回憶,也承托起每一個長沙人的夢想。
有長沙人的地方便有長沙精神的展現,它能穿越時間,永遠寄託著每一個長沙人的思與愛。
心之所向,永是吾鄉。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11
不管我們走多遠,家鄉這個詞,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柔遠的地方。——題記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一出來就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在我的印象中,《我和我的祖國》講的是過去先輩為祖國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在觀影中讓人熱血沸騰。而《我和我的家鄉》將故事嵌入到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讓大家在觀影過程中更為感同身受。
《回鄉之路》這個故事發生在陝西的毛烏素沙漠,這片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已是綠樹蔥蔥。鄧超演的喬樹林出場時看似是一位能談上億專案的成功人士,然而連請客吃飯的幾百塊錢也拿不出來,手機裡全是催債資訊,看起來是一個十足的騙子。有人說他為家鄉治地捐過20萬,為什麼一個曾經如此成功的商人會落到如此田地?隨著電影的推進,我們知道,在他們的童年,黃沙彌漫,沙塵暴捲起的黃沙,打在教室的玻璃上,清脆作響。他們當時唯一的願望就是好好讀書,將來能夠好好建設家鄉。多年以後,有了一定經濟能力的喬樹林回到了家鄉,為了讓孩子們不再受沙暴困擾,為了讓沙漠重新長滿綠樹,他一次次帶領鄉民一起嘗試,他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錢都放在了家鄉治沙事業上。喬樹林身上刻畫的正是千千萬萬為家鄉建設無私奉獻的勞動人民的縮影,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4.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已有80%被綠化,即將成為綠洲。
《神筆馬亮》中沈騰演的馬亮是一位很有天賦的畫家,也拿到了去國外進修的機會,與此同時,去扶貧的名單上也出現了他的名字。是繼續深造去心中的藝術殿堂,還是遵循內心的理想去建設家鄉?馬亮果斷的選擇了後者,他感慨道,“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
承包整部電影做多淚點的莫過於是《最後一課》這個故事。範偉飾演支教老師範老師,患有了阿爾茨海默症,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停留在幾十年前,他在一所鄉村學校支教時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情形。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打來,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為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最後一課,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甚至模擬還原當年那場瓢潑大雨。
那時的望溪村十分貧窮,村裡是泥濘不堪的小路,教室的屋頂會漏雨,在上課時旁邊還有雞鴨在周圍閒逛。範老師在那所學校待了10年,那是他記憶中最濃墨重彩的10年,以至於最後失憶了他也對這段記憶清晰如昨。一個人,要有多堅定的信念,多偉大的人格,才甘於在貧瘠荒涼的山村紮根多年,只為了一群孩子們的未來。
整部影片都是圍繞一些小故事小人物展開,一群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折射出整個家鄉和國家鉅變的過程,一部《我和我的家鄉》,刻畫的正是我們家鄉和國家多年鉅變的縮影。我們這個民族,對抗過兇狠的敵人,面對過天災的肆虐。慶幸的是,在無數次的打擊和困難中,無數勇敢的中國人,用雙手拼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每一個心懷大愛的人,都應該被善待,每一個為國家建設出過力的人,都應該被銘記。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12
2020年,我們都繃得太緊了,也繃得太久了。這次金彙集團組織員工觀影活動,有多少人如我一樣,是今年第一次走進了電影院。
一部《我和我的家鄉》五段故事,三段原生家鄉和兩段為之奮鬥、熱愛過的土地,153分鐘的時間,我是坐在影院裡邊笑邊哭、一起感動一起震撼、前一秒還笑得直抽筋、後一秒就哭得不成人樣的看完的。壓抑了大半年的情緒,這一次終於可以放肆地大笑又大哭著。
此起彼伏的大笑和流淚,五味雜陳的親情、師生情、土味科幻、校友情、夫妻情的家鄉故事,讓我想起自己的家鄉,想起家鄉的親人、味道、空氣、土壤、水,家鄉的每一寸空間,都是我們用腳丈量過的地方,讓我們熟悉,讓我們安心。
家鄉是魂之所歸的安心之地,但少年的心在遠方,有多少人回不去了呢?年輕人使勁逃離的農村,究竟是不是想象中那樣的不堪呢?《我和我的家鄉》都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講述五段故事,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細微中凸顯真情,平凡中見奇蹟。
慘遭借錢的北京好人張北京被表舅一包充滿回憶的大白兔奶糖擊垮而善心不泯,由此揭開了全民醫保的惠民天空。
真實感人的黔東南UFO故事,一條連線姻緣的幸福路,讓人心潮澎湃。
等你們將來,學了本事,把這裡變個樣。回鄉之路不遙遠,手拿黃土我不放,緊緊貼在心窩窩上。
《最後一課》裡閃現的泥濘小路、土牆還有那牆上的標語,將我拉回那幾十年前的家鄉課堂。那時的路,也是那種小路,路很窄。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鄰村上過的小學,是一道童年記憶,也是心靈追逐夢想的歸途,更是範老師看懂的畫裡的學校。正因為有像老範這樣的傻人生於平淡,卻活成了一束光,點亮萬丈光芒,才讓更多的孩子看到了山那邊的世界,真的很美。
世間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家鄉的如畫風景,就是在千千萬萬無私建設它的人手裡描繪出來的,神筆馬亮就是他們中的普通一員。
最高階的催淚是由笑點到淚點,又由淚點不經意間轉到笑點。五位導演五個故事一種鄉情,也許我們每個人與自己家鄉連線最接地氣、最溫暖的開啟方式都是這樣的。影片結尾的《一條大河》再次響起,心中異常洶湧,眼淚也狂風暴雨般隨之而來,不是傷感,而是溫暖、激動、熟悉的家鄉情結。家鄉是深深的眷戀,更是深深的熱愛,像艾青的詩:為什麼我的眼睛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家鄉永遠是自己生命開始的地方,心中最特殊、最柔軟的地方。作為中國人,我們生於廝、長於廝、回報於廝,都是基於對腳下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愛。
小時候,家鄉是做夢都想逃離的地方;長大後,家鄉是隨時都想回去的地方;有一天,家鄉是一撮小小的泥土,永遠守望。
2020年只剩下不到3個月了,這一年,我們都經歷了太多。如果你要問我,放假了哪裡玩最好?我的回答會是:回家。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13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心中就像有千萬條洪流洶湧——它總能找準觸動我的點。我相信,很多人看完電影的感悟都是這樣的:有樂有笑有自豪,有哭有悲有感動。
不管是有些執拗但淳樸善良的張北京,為愛堅持不懈搞研究的黃大寶;還是兢兢業業、崇尚樂觀主義的喬樹林,風趣又溫馨的馬亮夫婦。他們都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一位角色,令我最為感慨——範老師。
先不說演員將這個人物演繹得如何傳神,單是從設定上看,這個人物就已經先抓住了我的心。
在破舊的木房裡讀書,要經受住風雨的摧殘,又要經得住心中的磨礪。範老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展現了一個教師對於這份職業的熱愛與尊敬。
這個場景可能會引起上一輩的很多共鳴,期間我有好幾次看向我媽,她都是笑中帶淚的。
最令我觸動的是這樣一個場景:範老師穿梭在人海中,正如他當年跑遍村子找顏料一樣。最後的最後,找到了,但他摔倒了,顏料噗通一聲掉進水裡,在溪水中漾開一片彩色,然後順流而下。
當時我就在想:這流淌的彩色的盡頭會在哪裡?流出山間,流出鄉村,流向浩瀚的大海?我不知道,但在那一刻,我覺得它好美。
當時也有聽到唏噓的表示惋惜的聲音,但我卻不這麼想。在我看來,這應該是一種象徵。那流淌的彩色就像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更像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因為有一個範老師,就會有千千萬萬個“範老師”。
可能是身邊的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我的內心會比較受觸動——我想起了楊老師。她是我小學的語文老師,二零一八年申請去雲南支教,一去就是一整年。
經常看到她朋友圈拍攝山區孩子努力讀書的情景,也經常聽她感慨:“他們真的太渴望學習了,那眸子裡都是發著光的。但山區的條件真的太差了,每次想到這裡,我都充滿鬥志備課,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再多幫幫他們。”
所以到現在,她一直是我的榜樣,地位從未動搖。
但不只是自甘扶貧的老師才能得到敬仰,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師都值得尊敬。
許老師說過:“我熱愛教書,即使經歷很多挫折,但我都沒有放棄。我當時就想著走出去,到外面看看。”
老秦說過:“我就是喜歡當老師,因為我覺得比起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職場生活,我更樂於和同學們打交道,不用勾心鬥角,快快樂樂的,多好。”
汪老師也說過:“我沒什麼別的心思,我就想好好地把你們送上好的高中,以後再讀個好的大學,那樣我就開心。”
縱使他們性格不同、教書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老師。
教育事業是他們的信仰,教書育人是他們的初心。
這就是為什麼,顏料被打翻的情景令我如此觸動。在我心中,每一位老師都代表著一種顏色,因為這份神聖的職業,他們相遇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共同組成最絢麗的顏色——中國紅。
所以我要說,中國紅不僅僅是紅色。
我要說中國就是一條蜿蜒又曲折的長河,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我要說那河中流淌的彩色,會在經過洪流的洗禮後,更加純淨而透亮!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14
今年十一國慶假期,我們一家四口去電影院觀看《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分成了《北京好人》《天下掉下個UFO》《最後一科》《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部分,彆著急讓我慢慢給你講。
我們先來看看《北京好人》這個單元由葛優、劉敏濤主演,對應著農村醫保問題,主要講了張北京終於攢夠了錢可以買輛車,可是,剛要取錢,他的表舅因甲狀腺瘤上門借錢,最開始張北京沒捨得借給他。但是張北京心裡很難受,不願意出錢的張北京想出歪門邪道,準備讓表舅用自己的醫保卡,於是開始了一段陰差陽錯的治病之路。直到最後,表舅才發現自己也有醫保卡。
接著我們繼續觀看了天上掉下個ufo,這一單元由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主演。對應著山區脫貧的問題,主要講了中秋之夜,貴州黔南阿福村發現了ufo,距離中國天眼只有15公里。這個ufo頓時在全國炸開了,再進科學節目組記者老唐和小琴深入村內調查。昔日的探案舅甥,如今的記者雙雄走來,還有科學家。村長和商人熱烈歡迎三人的到來,事件中的關鍵人物外表木訥,內心狂熱的農民發明家黃大寶在面對記者的追問,黃大寶假裝一副聽不懂的樣子,可是ufo出現的當晚,他有不在場證明,加重嫌疑,其實這所謂的ufo只是黃大寶的一個發明,卻引起了一場關於ufo的話題。
讓我們一起走進最後一課,它對應了農村支教的問題,主要講了遠在瑞士教學的範老師最近有點麻煩,經常暈倒,兒子小范和兒媳勸他休息,他卻堅持授課,最後暈倒在課堂上,在醫院醒來後卻不認識家人了,醫生告訴小范,範老師得了老年痴呆,記憶停留在過去的某一個時刻,小范發現範老師記憶留在在鄉下支教的1992年,經過大家的努力,範老師終於恢復了記憶。
讓我們來到回鄉之路這個單元,它對應了植樹抗沙的問題,主要講了帶貨女閆飛燕要回母校參加校慶,在飛機上遇到了一個大生意人喬樹林,喬樹林坐下後稱飛燕師姐。飛燕不理他,閉目養神,喬樹林在空姐領班的要求下才回到自己的座位。到達家鄉後,小韓老師來接他們,小韓老師讓大家自我介紹,喬樹林第一個,當然也不忘推廣自己的蘋果。到了學校以後,飛燕才知道。喬樹林把錢全部投到了沙地蘋果種植中。直至今年沙地蘋果才種植成功。她一直誤會喬樹林了,於是她決定免費幫喬樹林賣蘋果。
我們馬上走到了最後一個單元,神筆馬亮,主要講了馬亮的老婆秋霞不想讓馬亮去扶貧,因為馬亮考上了大學。秋霞不想讓他放棄事業,可是馬亮卻偷偷的跑去扶貧,但直到最後被秋霞識破,可是卻被馬亮感動了,大家應該都猜出來了,這個對應了農村扶貧,雖然這五個單元十分短,可是能讓我們時而笑個不停,時而淚流滿面。每一個單元都讓我深刻體會到強大祖國的發展速度。讓我十分震撼!能擁有這樣的祖國母親,我感到十分自豪!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15
在今年國慶與中秋的碰撞,一部《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了,在五個小故事的各種襯托下,讓我們對家鄉的情懷有了更深的感觸。電影兩個半小時,喜劇的幽默中又穿插了感人催淚的片段,讓觀眾席下又笑又哭。看完後我心中總有股莫名的情緒在波動,回來就開始提筆回憶,寫下頗多的感慨。
這部電影的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東至浙江千湖島,南到貴州黔南苗寨,西至陝北毛烏素沙漠,北到東北鄉村,中在北京。一共五個故事,五個獨立的短片,可以看到總主題是醫保保險、科技、教育、扶貧和農業,也能看的出來國家這幾年都把重心放在了扶貧和加大鄉鎮農業和經濟建設上,至少給我們傳達的資訊是在家也可以過的很幸福。透過電影的視角也可以在熒屏前感受到家鄉的變化。
第一個故事《北京好人》講述的老家的舅舅得了病,由於沒有醫保後發生的各種搞笑的故事,中間看到裡面有演員說也不買保險心裡還有點小激動,有點職業習慣了?雖然故事並不複雜,但主題就是構建社會醫保範圍+商業保險,不然真的就像老舅說的“病不要命,錢要命”。第二個故事我沒GET到,姑且理解為科技吧;第四個故事看到了脫貧攻堅、沙漠治理的不易,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長大了,走出去,帶著本事回來"; 第五個故事被開心麻花帶入了麻花式幽默,不但看到了致敬馬冬梅的片段,也看到了當代農村全面脫貧奔小康的風采,農村今非昔比,欣欣向榮。
我重點要說的《最後一課》是很多人叫好的短片,也是整部電影的“淚點收割機",故事講述大山裡的鄉村教師範偉,由於得了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導致他的“記憶拼圖”停留在了多年前離開鄉村小學最後的一節課,為了讓範偉找回記憶,村子裡的所有人都想盡辦法恢復當年最後一課的樣子,中間兩段不同時空之間的轉場、電影的有效剪輯,有效推動敘事、釋放情感。
因為我從小在學校長大,父母也都是老師,所以有那種觸及靈魂的感動。我見到很多像範偉的老師,身體情況再不好也要倔強的站在講臺上,佯裝無事的繼續上課,把一生所學都奉獻在學校,奉獻給課堂。其實老師們的心都是一樣的,就是想用知識、用愛心改變孩子們的命運。而我們長大了有的人成為了工程師,有的選擇成為了建築師,有的繼續在教育行業奉獻,我們都將夢想變成了現實,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們都慢慢的離開了學校,慢慢忘卻了曾經的教室,但希望我們可以留住共同的回憶,曾經有個老師叮囑的一字一句:三十年前活父母,三十年後活女兒,我也是非常有共鳴。今天剛好是重陽節,我們都希望父母安好,身體健康,子女的孝順絕對是對父母的最大的心靈慰藉,中國的父母也是非常的無私,也同時希望自己老了後能不給子女增加負擔就絕對不會增加半點負擔,這也是和諧家庭的一個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