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小故事(精選12篇)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

  同學們,其實藏在生活中的數學等式還有很多,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說對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五年級數學小故事(精選12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1

  記得三年級上學期曾經有一道數學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老師在批註時給我打了一個鉤,但同時又在邊上畫了個“?”號,這是為什麼呢?

  題目是這樣的: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學校出發,小明每分鐘走50米,10分鐘到家。小紅每分鐘走40米,10分鐘後也到家了。小紅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我是這樣解題的:50X10-40X10=100(米)那麼兩家的距離就是100米。

  次日老師評講時說有兩種答案:1、假設兩位同學的家方向是同向的計算方式為50×10-40×10=100(米)兩家的距離為100米。2、如果兩位同學的家是反方向的計算方式50×10+40×10=900(米)

  同樣行走的時間,但相距的距離可能有兩種,只要題目裡沒說清是相向還是反向那麼就是兩種答案。透過這個題目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想問題不能只從一個角度去思考。要從多個方面想問題和解決問題。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2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小學時計算1+2+3+...+100的值,數學家的小故事。當時高斯上小學,老師在班上出了這樣一道題,叫大家算。那個老師以為至少要20分鐘以後才會有答案,正想休息一下,誰知屁股還沒坐穩高斯就說算出來了。老師很驚訝,問他怎麼算的,他就說先算1+100=101,2+99=101……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3

  某街發生了一起盜竊案。盜賊非常狡猾,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線索,而保險櫃裡的錢卻不翼而飛了。盜賊怎麼會知道密碼的呢?柯南在現場發現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1008,1260,1386,1134這4個數字,可是密碼只能是3位數呀,它和這四個數有什麼關係呢?突然柯南腦中靈光一閃,他快速地計算了一下,然後在保險櫃上按了3個數字,保險櫃開了。你知道密碼是多少嗎?你怎麼得到的?

  答案1+8=1+2+6=1+1+3+4=9 1+3+8+6=18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4

  果園裡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裡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裡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5

  小明是個喜歡問問題的孩子。有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了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

  於是他就去問他的當數學老師的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麼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媽媽對嗎?”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經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可以寫成。後來,由於各國之間的接觸,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它們很簡單,於是在自己的國家開始廣泛使用並且把他傳到全歐洲。就這樣,它們慢慢地就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種數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們也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高興地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小明和媽媽都笑了。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6

  牛頓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家裡給他的零用錢,他都用來購買木工工具。他做了許多精巧的風車、風箏、日晷、漏壺等實用器械。少年時代的牛頓並沒有顯露出過人的天賦。所不同的是動手能力相當強。他每做一件東西,總是一聲不吭地埋頭苦幹。如果做得不合適就拆了重做,絕不馬虎。牛頓非常勤奮,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是數學的差距更大。牛頓並不氣餒,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

  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經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有時一連六個星期都在實驗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實驗做完為止。

  牛頓雖然是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從來沒有驕傲自滿過,他謙虛地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塊美麗的石子。至於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呢!

  牛頓就是這樣謙虛,孜孜不倦地鑽研學問的!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7

  有一天,森林裡面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們長相很特別,動物們都很奇怪,要求他們一一介紹自己。第一個走出來一個瘦子,它說:“我是1,像支鉛筆細又長”。接著又走出一個說:“我是2,像只小鴨水上飄。”第三個說“我是3,像只耳朵聽聲音。”“我是4,像面小旗隨風飄。”“我是5,像支衣鉤掛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鐮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擰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飯。”“我是0,像個雞蛋做蛋糕。”他們剛介紹完了,小鹿又問道”你們中間誰最大?誰最小呢?”9站出來,很驕傲地說“我是9,我最大。”0耷拉著腦袋說“我最小。”“對,就是這個表示什麼都沒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氣說道。9剛說完,動物們和它的數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動物們看到0這麼沒有用,都不願意和它一起玩。它們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開心。

  突然一隻大象不小心掉進一個洞裡面,洞很深,又很黑,大象在裡面掙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氣總想爬上來,它爬呀爬累得滿頭大汗,腿也掛破了,鮮血直流。可是,怎麼也爬不上來,它只好在裡面大聲喊“救命呀!救命呀!”動物們聽到了,就紛紛跑到洞口邊,想把大象救出來。數字1到9也來幫忙了。他們組成最大的數字987654321,顯示了最大的力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把大象拉上來。這個時候,只聽見後面有一個微弱的聲音說道“我也來試試。”它們一看是0,就勉強的同意它也來幫忙。它們重新組成數字9876543210,它們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來了。動物們都很感謝數字兄弟,同時也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們都來到0的身邊,願意和0做朋友。數字兄弟也開始重視0了,願意和它一起玩耍。

  從此以後,0再也不自卑了,它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用的。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8

  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閒閒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麼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9

  唐僧師徒四人走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上,他們又餓又累,豬八戒想:如果有一頓美餐該有多好啊!孫悟空可沒有八戒那麼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夠了。孫悟空想著想著,眼前就出現了一戶人家,門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孫悟空連忙上前,準備把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卻說:“大聖且慢,如果您想喝這杯奶就必須回答對一道數學題。”

  孫悟空想,不就一道數學題嗎,難不倒俺老孫。孫悟空就答應了。那位主人家出題: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滿水,再喝1/3,又加滿水,最後把這杯飲料全喝下,問你喝的牛奶和水哪個多些?為什麼?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10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沉浸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訪,寒暄之後,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 吳文俊彷彿聽了一則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 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裡裝滿了數字,怎麼連自己的生日也記不住?

  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攻克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於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後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11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隻枯井裡,它趴在井底上哭起來,一隻癩蛤蟆過來,翁聲翁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這裡只能在這裡生活了。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許多年了。”

  蝸牛望著又老又醜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裡。”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裡,我一定要爬出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紀。又揹負著這麼重的殼,怎麼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以睡覺,他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麼近?”

  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咬牙,又開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蝸牛又滑下來4米,就這樣,爬呀爬,滑呀滑,最後堅強的蝸牛終於爬上了井臺。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臺的嗎?

  五年級數學小故事12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裡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裡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

  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裡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