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通用8篇)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為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1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一,材料與工具,二,看圖表達,三,設想與選擇,四,杯墊,五,筆架,六,碟片架,七,摺疊式課桌,八,拱橋,九,迷宮,十,我們的新操場。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勞動技術課教學,分別為五{1}、五{2}、五{3}、五{4}四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為40人左右。由於上學期我給五{1}、五{2}、五{3}、五{4}班上過勞動技術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資訊科技,摸索資訊科技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透過運用資訊科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四、教學內容

  縫紉縫製小掛飾,瞭解縫製作品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習鎖邊針法,能獨立完成作品。培養初步的技術意識,學習與製作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2

  勞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因此為了搞好本學期的勞動教學工作,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

  本學期五年級共有學生138人,學生普遍勞動熱情不高而且思想教浮躁,雖然個別同學熱愛勞動,但勞動態度不夠端正,不愛動手操作。上課紀律良好,有個別學生上課紀律意識薄弱,需要老師提醒。由於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這些孩子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二、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

  本冊勞動課共20課,內容分為三部分;

  ①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

  ②手工製作;

  ③生活小常識。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本學期安排了20課時,每週一節正課。

  三、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四、本學期教學工作措施

  透過我對班級情況的瞭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採取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4、採用邊"授"邊"練"的方法進行學習。

  5、不斷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視學生每一次勞動成果,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勞動習慣,勞動觀點。

  (2)教育學生積極認真做好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

  (3)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產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並能把這些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家庭,社會的生產勞動中去,為社會創造財富,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初中畢業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並掌握一定生產技術和具有初步經濟管理能力的後備“新型農民”。

  二、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熱愛勞動,認識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勞動才能創造世界,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社會財富,只有勞動才能完成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只有勞動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透過勞動實踐,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認真負責,耐心細緻、不怕困難、勤勞儉樸、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

  3、透過自我服務、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生產勞動,掌握一種以上的勞動生產技術,並在家務勞動、勤工儉學,社會服務和生產勞動中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

  4、以基礎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5、透過勞動技術課教育和實踐,增強學生體質,陶冶愛美情趣,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

  1、符合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基礎教育和社會實踐相聯絡;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2、以本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基礎為準則,教材,教學,勞動實踐不脫離現實,具有勞動實踐的設施和基地、有進行創造、發明的物質條件和環境。

  3、必修課《勞動技能課》能為全體學生創造有動手活動的機會,以利發現人才;選修課《職業教育課》要確實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要貫徹《青少年保護條例》保證學生身心健康。

  四、考試方法

  1、以平時操作、勞動成果、勞動態度為主,以等級制記分。

  2、理論學習(書面考查)為輔,以百分制記分記入成績冊。

  3、有創造發明給予加分。

  教學要求

  小學五年級

  (一)教學內容的設定

  1、開設鄉土教材——《趙屯在前進》。讓學生對本鄉的自然條件、多種經營基礎、農業生產概況有初步的瞭解。

  2、開設《植物學》,讓農村學生對植物的.生長特性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3、本鄉以糧、棉、油料作物為主,近年來果樹、草莓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草莓遍及全鄉,86年秋種植積達1300畝以上。總收入可達200萬元,總產值佔全縣一半以上,與雪菜、大白菜種殖等一起是家庭副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以此為教材,有良好的環境基礎。

  4、本鄉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住房寬敞,樓房居多,花卉栽培已廣泛深入到各家庭中去,種植的數量和品種也很多,也將列入教學內容。

  5、根據不同作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及種植的特點,提前一、二週進行教學和試驗,完全以作物與季節相適應為主,打破了作物內部的系統聯絡,只有以季節為主,才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有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條件,因為農業生產必須適應季節的要求。

  6、學生年紀小,體力不足,以示範為主,避免較重的體力勞動,凡力所能及的勞動,學校創造條件,盡力安排實踐活動。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4

  一、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勞技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手腦並用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瞭解針線基礎知識,常用種植技術,手工工藝製作技術。

  3、能力目標:

  透過勞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動手動腦的勞技課中,既學到了技術,又磨練了意志,同時智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斷增強,更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魅力。

  4、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孝敬長輩。透過勞技課的學習,他們發自內心感到勞動的快樂,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努力學好文化科技知識的重要性。透過節假日,寒暑假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父母的讚揚聲中,他們再次感受到勞動的美。

  二、學生狀況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裡深受父母及長輩寵愛,不但生活自理能力不強,而且不太會幹家務。透過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幫父母分擔家務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孝心,有助於他們以後人生道路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一些製作的技巧,並能成功製作教材要求的作品。

  難點:學會自己創造手工作品。

  四、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教學內容

  1、常規教育(明確本學期的目的,任務,要求)

  2、動物樂園

  3、大魚和小魚

  4、金盞菊的播種

  5、國慶節

  6、別緻的小鞋

  7、漂亮的揹包

  8、種蠶豆

  9、麵包裡的勞動

  10、縫布袋

  11、金盞菊的養護

  12、“可樂”機器人

  13、紙杯毛驢

  14、曹衝稱象

  15、“迷你”

  16、安裝門鈴

  17、製作南湖紅船模型

  18、風力車

  19、尊師卡

  20、賀年卡

  21、期末考試

  五、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勞技課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突出重點,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之間的聯絡。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作品製作的創造能力。

  4、組織市場調查至少一次。

  5、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6、勞動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儘可能考慮學校的經費承受能力,節省開支,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儘量進行廢物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7、利用在每班評選”巧手之星”的活動,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8、要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學生,突出重點,難點。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5

  教學目標:

  1.學會對黏土的捏,揉,搓,壓等技法

  2.能製作出原粒形內空的泥人胚子,並對胚子進行刻畫,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製作

  3.瞭解泥土到燒製成陶器的過程,增添生活的樂趣,培養合作互助及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對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

  教學難點:

  是對胚子的雕刻

  教學準備:

  黏土,圓柱體棒,彩色顏料筆,小刻刀,釉,烤箱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長石、石英等為主的混合物,經成型,乾燥,燒製而成的製品的總稱,陶器工藝品是我國最古老的工藝美術品,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現釉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中間陶瓷至今興盛不衰,宜興的紫砂壺,臺灣的陶塑,崇寧的雕鏤陶等文明於世,這節課我們就學習製作小陶壺

  二、設計製作方案

  1.閱讀課文“陶器的製作”小組討論設計十個小陶壺的製作方案

  2.以小組為單位,記錄製作方案及分工

  三、學學做做

  1.圓柱體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圍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簡單以便脫模)

  2.將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狀:8字形,上面是腦袋,下面是身體(注意:頭要大一些才可愛)

  3.用小竹籤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頭髮,頭巾等,並用收捏出娃娃的圓臉蛋

  4.將彩童曬乾後,塗上顏色(曬乾泥胚一定要方在陰涼處,不能直接在陽光下暴曬,否則容易裂開)

  四.作品展示

  1.學生作品展示,評價交流

  2.請個別學生進行經驗介紹

  五.課外擴充套件

  課外學做一隻小狗,一隻小貓或其他動物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6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植樹造林的意義和方法

  2.初步學會植樹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

  3.養成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植樹的一般操作和養護管理的操作

  教學難點:

  栽植的深淺,操作時學生難以把握

  教學準備:

  樹苗、鐵鍬、剪刀、水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植樹造林有什麼作用?

  ①植樹造林不但可以綠化環境,淨化空氣,而且可以維護生態平衡,減少自然災害

  ②植樹造林關係到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大事

  2.我國每年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植樹節前後,全國各地都要集中進行植樹造林活動

  3.為什麼選擇3月12日為植樹節?

  春季,在下雨前的一兩天植樹,因為這些天氣的空氣溼度大,栽植前後樹葉水分蒸發減少,能使數目成活率高

  二.介紹植樹的一般方法

  1.植樹的工具:鐵鍬剪刀水桶等

  2.植樹的`一般掌握

  ①側枝:若果樹苗的枝條過多,移栽後仍需蒸發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供養不足,使樹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樹木時要進行合理剪枝,以減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樹木的成活

  ②挖坑:用鐵鍬在將要植樹的地面上挖一個樹坑,樹坑的深度和直徑要比樹苗的根系或所帶的土球大一些

  ③栽植:先在樹坑的底部回填部分鬆土,然後將樹苗輕輕的放入樹坑中扶正,一邊填塗土一邊將土踩實

  ④澆水:泥土回填完畢後,現在樹坑周圍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內地應大於樹穴,槽約10cm,然後向土壤內澆足夠的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土根緊密結合,以利用根系的發育,最後蓋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澆水時一定要澆足澆透)

  三.課堂交流

  1.為了讓小數健康成長,使其造福人類,植樹後的養護管理顯得非常重要,對比,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

  2.學生交流討論

  3.總結:養護管理時應該澆水,施肥,除草等等

  四.時間活動

  1.聯絡區委會,少工會給學生創作機會

  2.在時間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安全意識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7

  教學目標:

  1.透過對織片縫製,裝飾,做成一隻精美的小錢包,瞭解編織技術的生活價值

  2.透過動手編織製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激發創作的欲 望

  教學重點:

  利用上節課中完成的織片,透過縫製,裝飾,製作一個精美的小錢包

  教學難點:

  裝拎帶與縫合織片

  教學過程:

  一、作品賞析

  1.出示幾件完成的錢包成品

  2.思考上節課完成的織品的用途

  ①想想可以把他製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飾物

  ②想一想他的編織方法是怎樣的?

  3.揭示主題:小錢包

  二、學生做做:

  1.編織基本織片:選用自己喜歡的針法.組合編織完成一塊基本織片.一般長為20cm寬為8cm

  2.娤拎帶

  ①教師示範:取下棒針,用穿編的方法傳入兩根絨線,兩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線頭

  ②學生嘗試練習,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3.縫製織片

  ①教師示範:將織片對摺,用縫衣針縫合下邊和側邊

  ②學生練習

  注意:縫製時將織片沿長邊對摺,縫合底邊和另一側邊即可

  4.裝飾:用自己挑選的裝飾材料縫在小錢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

  ①裝飾品可以是現有的,也可以是動手編織

  ②裝飾注意影象色彩

  三、作品展示

  學生作品展示評價優劣

  四、課堂交流擴張

  1.作品評價:應注意穿編,縫合技術掌握程度及作品整體的美觀程度

  2.思考:這些織片除了編錢包外,還能製作那些小飾品?(手機袋、鑰匙袋)

  3.利用可與時間嘗試其他的編織製作

  五年級勞動課教學計劃8

  教學目標:

  1.欣賞用各種材料製作的茶杯套,感受線材料和銅片的特點。

  2.鞏固結、穿、繞、纏、編、抽等編法技術,學會用雲雀編制一個茶杯套。

  3.理解技術和應用之間的關係、養成熱愛勞動技術和生活的積極情感。

  教導重點:

  用雲雀結編制茶杯套

  教學難點:

  運用打結方法編制富有創意的花紋

  教學準備:

  毛線、銅片、茶杯、剪刀

  教學過程:

  一、觀察實物,感受材質

  1.引導學生觀察用不同材料製作的茶杯套,感受不同材質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2.用我們已學的中國結編制方法,就能製作出魅力的茶杯套。

  二、研究茶杯套底部的編制方法

  1.教師示範:

  ①根據茶杯的高度確定線繩的長度,一般線繩的長度為茶杯高度的2倍

  ②根據銅片的大小,剪下若干段線繩,並運用雲雀結繞銅片盤法

  ③在距離銅片1.5–2cm處,將相鄰的兩根線繩打雲雀結

  ④打完第一圈的結後,接著打第三圈的結,同時保持長度不變

  ⑤一次完成所有的雲雀結

  ⑥用剪刀剪去杯套頂部的多於線繩

  ⑦取三根線繩,編結成麻花辮

  ⑧將辮子繩穿過杯套的頂部

  2.學生嘗試練習

  1.控制線繩的長度

  2.杯底的雲雀結是否紮實

  三、學習雲雀編制茶杯套的花紋

  1.教師示範

  ⑴線上繩的不同長度的位置打結,讓學生觀察菱形花紋的格狀是否發生變化

  ⑵採用不同的交叉組合,讓學生觀察花紋是否有幻化

  ⑶小杯套的收口

  2.學生嘗試練習

  ⑴透過線繩的交叉改變花紋

  ⑵順利完成收口

  ⑶對個別同學進行指導

  四、編制實踐

  選擇自己喜歡的線繩和圖文,編制1只小杯套

  五、茶杯套的展示

  1.在班中展示完成的茶杯套

  2.講茶杯套在杯子上試一試.再次調整

  3.鼓勵學生用小被套盛放各種物品,感受他的使用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