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精選18篇)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精選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

  11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阜康市一小組織的“卓越父母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說實在的,孩子到了四年級我愈發覺得對孩子教育有些力不從心,出於這個原因我抱著試試的心態來聽這次講座,沒想到這次講座對我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露,迷途遇嚮導。

  專家的講座精彩極了。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而讓家長扮演孩子的角色做一些體驗遊戲,時而播放一些現實生活版的有關家庭教育不當而發生悲劇的影視,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直接滲透人心,催人淚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兩個小時的講座,感覺瞬間而過,使人意猶未盡。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夙願,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中盲目的搬出老一輩教育自己的方法粗暴的用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孩子身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得其反。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竭盡全力的,但聽了今天的講座我發現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在不經意間傷害著孩子,而且已經很久了。拿我來說,專家每一個講題都會戳中我的痛點,比如父母要尊重孩子,要放下姿態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訴說。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孩子有什麼事兒才會第一時間給父母說,尋求幫助。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有隔閡,孩子遇到什麼事兒也不會告訴父母甚至會刻意瞞著父母,往往自己處理不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後果。可作為母親我一直把他當小孩看,很少正兒八經聽孩子的心聲,經常對孩子的話敷衍了事,只要求孩子必須重視和絕對服從我的“旨意”。現在想想,作為母親我竟然就這麼理所當然的剝奪了孩子享有尊重和平等的權利,更要命的是我一直認為這是對他的愛,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愛孩子請尊重孩子”。

  還有,當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時行為矯正的最好方法是關注好的行為忽視不好的行為,不要故意放大孩子的缺點,要肯定和放大孩子的優點,使孩子變的自信,否則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自信。當我聽到這裡時感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簡直是個反例,每當孩子做作業慢的時候我總會絮絮叨叨訓斥半天,並且說一些打擊孩子自信的話,比如會故意誇大其他同學寫作業多快多快,而故意放大孩子的慢動作,“你就會磨蹭,你就是慢,慢,慢……”除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沒有一點正確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除了受得委屈以外依然茫然無助,結果幾年下來也沒見孩子寫作業速度提高,反而完成作業的時間更長了。不得當的教育不但不能有好的收穫,反而會推波助瀾使孩子從心裡認同了自己的這一“缺點”,久而久之孩子會把這種“缺點”當成自己的性格。孩子就是父母手中一塊待雕琢的玉,玉雕的優劣皆出自父母的手藝。只有父母手藝精湛才能雕出美輪美奐的稀世珍寶。

  再比如,當孩子犯錯誤時要對事不對人進行教育,更不要粗暴的打罵孩子。老說孩子怎麼怎麼不好會使孩子潛意識認為自己天生不優秀,沒有別的孩子好,從此失去上進心。打罵只能導致孩子今後更加叛逆。這一點我自嘆也做的不盡如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常常會說他笨啊,沒出息啊之類傷害孩子自尊的話。總之,這次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想教育好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首先家長自己得學習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否則我們所謂的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反例,不但起不了好的作用,反而會南轅北轍。

  記得曾經有老師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不盡如人意、不順心、煩惱、憂愁,甚至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會接踵而來。尤其是孩子的學習讓我們頭痛不已。從專家講座中讓我深深感到,作為母親,更要學會寬容。寬容是教育孩子的秘訣,寬容比懲罰更有收穫,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因為他們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處於不穩定、不成熟時期,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母親更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孩子心靈的小徑上,和孩子一起承擔錯誤,一起找出錯誤的原因,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從而使孩子在溫暖的陽光下成長。

  透過這次聆聽學習,雖然不能說我已經掌握了一套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最起碼使我認識到自己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匱乏,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教育中存在的有些錯誤的方法,使我從思想上對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相信,在我今後的努力中自己和孩子會一步步前進。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2

  我非常榮幸的在賀州學院聆聽了來自xxx師範初等教育學院的藍衛紅老師,以及來自xx師院外國語學院院長陸雲教授的精彩講座,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透過學習,我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頗多。

  一、英語課堂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本身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在輕鬆、愉快中學好英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我認為首先老師要有良好的情緒。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良好的情緒能夠感染和引導學生。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更有利於營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其次,老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寓知識於娛樂中,進行愉快教學。

  二、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這次講座中兩位專家都提到英語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語課堂中設法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所謂“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語課堂搬到社會,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課堂,從而實現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溝通,變課堂為言語交際的場景和處所。“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有購物、採訪、自我介紹、遊戲(如猜謎、競賽)、問路、新聞廣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了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塑造學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三、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這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小學生剛剛開始學英語,所以教師英語的水平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自己的語音語調都說不好,那豈不是誤人子弟?所以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專業水平,堅持每天說英語,做到多讀、多聽、多寫、多練。

  聽完講座,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們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學子們都在等待著我們給他們注入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要把學到的東西附註於行動,不斷探索,刻苦鑽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教好,培養出適應改革開放,會使用英語的各種人材。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3

  在最近,我聆聽了3位教育專家的精彩的講座:於漪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師的人格魅力》、馮恩洪的《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陶繼新的《高效教學的方略與品質》,三位專園家的講座深深吸引著我反覆的看,三個講座共計近七個小時,聽起來一點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透過學習,不僅使我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智慧,真是一次心靈的洗滌。

  首先他們的講座讓我領略了一種責任感與緊迫感

  於漪教授的講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風趣幽默,她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淵博的知識、廣博的見聞及優美的歌聲,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教育者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聽了她的講座,讓我覺得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們除了加強學習,更新理念,不斷提高真的沒有別的選擇。那麼我們的責任就是,學習、更新、實踐,用現代的管理理念指導和開展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馮校長除帶領本校進行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改革,還幫助包頭二中、雲南省等多地學校進行改革,他的改革思想深深打動了我,關注學生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實行適合他們的教育,而不是實行標準的教育,挖掘學生的潛能。這進一步加強了我執行教研室的“126教學策略”的決心。

  其次,他們的講座讓我體會到了一種幸福感

  於教授已八十歲高齡,仍堅守一線繁忙的工作,而且容光煥發,精神矍鑠,這不能不令我這隻有四十歲的中年教師感動,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工作。

  馮校長說:教書育人是一個需要激情和愛的活動,教師職場真的很需要幸福的陽光。幸福的條件就是良性的社會環境及感知幸福的能力。幸福就是和諧。幸福需要能力。我們現在也在提倡做一個幸福的陽光教師,那麼馮教授的這次講座,又很好的詮釋了教師職業幸福的意義。他要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如不要看我們給了學生什麼,而要想一想學生給了我們什麼,那麼我們就會真的感到會很幸福。

  第三,他們的講座讓我品味了智慧

  聽了三位專家的講座,深受啟發,他們的講座深入淺出,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他們教育學生的一個個經典的案例,讓我欽佩不已。從他們的案例中我體會到了僅僅有愛心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教育方法,更需要有智慧。那麼他們的智慧是天生的嗎?不是的,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個善於更新知識的學習者。他們的工作跟我們比起來更繁重,但是他們卻能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這是我們遠遠不如他們的地方。這也是我們在工作中缺少智慧的所在。他們的智慧就在於他們善於自我更新知識,敢於挑戰、勇於打破如堅冰一樣的舊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並在其中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種執著追求與快樂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使我體會到,即使再平凡,也能憑著信念和追求抵達自己的教育彼岸,我相信一步一步來,步步都會有風景、步步都會是享受、步步都會有發展。

  總之,聽了三位專家的講座,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做的是不要再找任何藉口,應該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認真讀書學習,切實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管理自己的各項工作,努力成為教育的智者,真正做一位幸福的,陽光的教師。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4

  這個週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這個故事讓我們瞭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裡有習慣,哪裡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著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並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瞭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然後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閱讀,上小學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閱讀,後來上了小學,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閱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後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讀書的範圍就起來越廣。

  最後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麼好的教育講座,透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5

  曾經有一個教育者說過:“教育始終應該是一個付出和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和享受的過程!”今天聽了深圳市幼兒教育專家李春玲的講座之後,對這句話理解更深刻。作為一個老師的確需要不斷地的學習,及時充電,也要無私的奮獻、付出,最重要的是學會感悟!。李教授的“跳出傳統思維做促進孩子發展的教育”和“讓環境說話”這兩個主題的講座真的是讓我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首先,讓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教育?教育是一種平衡!兒童發展領域的平衡、教師教育手段的平衡、教育環境創設的平衡,教師應努力實現兒童自由學習和成人指導或幫助兩者之間最優平衡。我們的教育如果出了問題,沒關係,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及時改進還是會有所發展的!看了國外的有些教育圖片,讓我感到平時對自己孩子或者學校孩子的教育中大人包辦代替太多了!孩子會做的讓他們去做吧!要相信孩子,他們有能力做的事情為什麼大人去幹擾呢?作為老師或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就是慢點還是讓他們把自己願意幹的事情慢慢做完吧!其次,讓我知道佈置環境不是單一的美化和裝飾更重要的是讓環境“會說話”《 指南》指出給孩子創設寬鬆愉悅的環境、有教育意義的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幼兒的第三任老師,也是教師的好助手。讓環境 “會說話”常規教育無形中會形成,如孩子排隊搶著往前站、吃飯時亂撒、區域活動時大聲說話等等,如果我們貼有相應的標識標誌孩子就不會搶著喝水、站隊,上廁所,也不會把不愛吃的東西亂撒,會自覺排隊,不喜歡吃的東西放在規定的地方,養成安靜地進行區域活動或集體活動。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在無意注意中識很多字和認識很多數字,如在椅子上、杯子架、床頭上貼有自己的名字和學號,慢慢的他們無意識的認識了自己的名字,還有佈置環境牆上的很多字他們慢慢的也會認識。

  讓環境話“會說話”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內容就會展現在臉前。環境是實踐一日課程的重要手段,如果我們把課程滲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就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愉快的瞭解探索簡單的科學知識、喜歡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或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善於模仿或表演社會知識和舞蹈音樂,並能用手工或繪畫表達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6

  我很感謝省教育廳組織“名師送教”的各位教授講座,雖然只有短短3天學習時間,使我更加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礎階段。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教育教學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真是受益匪淺,對我的今後工作有很好的借鑑之用。

  在這3天時間裡,我們先後聆聽了李漫、李萍、陳曉娟、王磊、張建偉等各位教授的講座。李漫教授的《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的組織》,使我真正認識到什麼是打擊樂;怎樣才能上好打擊樂課程;知道了什麼是創造性;瞭解了打擊樂整體教學法有幾種;怎麼樣設計打擊樂教學過程;還初步學到各種演湊的空間處理和各種打擊樂器正確演湊方法、放法。我感覺自己當時就是一名幼兒,是教授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快樂和享受,感受到自己責任的重大。陳曉娟教授《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使我認識到在以後的科學課程中應該如何去上好每節科學課,我明白瞭如何去寫好科學課教案和如何才能培養好每一位幼兒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思維能力等等。王磊教授《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運營模式及教育服務模式》,聽過王教授講座後,我才真正認識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人的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基礎時期是幼兒教育。幼兒從小的教育和培養是個人、家庭、社會的重要時期,是社會進步的財富,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幼兒教師所肩負的重任和偉大。張建偉教授《與幼兒教師談營養與保健》,知道了營養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每天要合理安排3餐,營養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人健康成長的保障,尤其是幼兒時期營養是關鍵時期。4節課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指明瞭方向。

  透過本次的培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八個字對於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物件是幼兒,對於幼兒幼小的心靈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所以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去感染幼兒和教育幼兒,給孩子正面、積極的教育。

  幼兒正處於身心迅速生長髮育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身心各方面的機能尚不成熟,對於外界的適應力比較差,因此,做好幼兒的衛生保健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衛生、營養與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於幼兒成長髮育的各種因素,為幼兒提供適應的生活和活動環境。

  培訓時間已經結束,但是老師們學習的興致很高。透過此次學習,我學到了新的教育理論和觀點,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信心,希望自己學以致用,把這次學習到知識積極運用到教學中,做一名積極向上的幼兒教師,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幼兒教育教學中,為祖國多培養有用人才而努力奮鬥。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7

  在網上看了國家的語文教學名家於永正老師的講座和授課。“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特別是關於低年級語文的教學使我受益匪淺。

  於老師把語文教學該如何去教、怎麼教心裡非常非常的明確。教學應以本為本,不要偷工減料,不要違背規律。

  低年級要把重點放在識字、寫字、朗讀、背誦上。識字一定要把握好讓孩子們充分的透過象形字、形聲字等特點學習認識漢字,一定要確保孩子們認識漢字上的達標;寫字根據書法學習的規律:讀貼、描紅、仿影、臨帖。交給孩子觀察字的結構,一個一個進行認真的指導。第一天學習每個字寫三遍,第二天寫兩遍,第三天寫一遍,一星期後寫一遍,再停一星期後寫一遍。按照遺忘的規律,給孩子們留相應量的作業,講究科學。朗讀指導的策略“跟我讀”,教師一定要示範朗讀,透過表情、語氣動作的展示來朗讀,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不用或者儘可能少的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解釋。背誦一定要人人過關。

  談到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於老師告訴我們要相信低年級孩子也已經可以自學了,可以透過先學後教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如果想提高孩子學語文課的興趣,首先要孩子喜歡你。課堂上少問、少講,多示範;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果斷處理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惜時如金;要有自己的絕招。每節課後要冷靜的反思,聽課、上課、評課一定注重每一個細節的處理,牢記讓孩子們有最大的收穫。首先打造高校課堂,後轉向深刻、獨到、廣博的優質課堂。

  於老師如今已白髮蒼蒼,年近七旬,教學藝術高超,但於老師仍然謙虛的跟大家鞠躬行禮,在孩子們面前連聲不敢稱自己有學問。非常的尊重和不斷的發現尋找孩子們的閃光點,詢問孩子的尊姓大名,誇獎孩子們的可愛和勇敢,與孩子們的交流不是和藹,而是非常非常的和藹、特別特別強的親和力。於老師的嚴謹治學,備課的充分,每個字和詞語親自的查詢資料然後給孩子們示範,充分的體現和履行著“身教重於言教”的真理!

  學習於老師!向於老致敬!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8

  聽今天名師講的《漁歌子》瞭解到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有如下收穫: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9

  在通小校本培訓很榮幸能聆聽到李群教授的講座,她給人的感覺親切自然,語言富有魅力,專業術語信手拈來,但又絲毫不做作賣弄。她真誠地與我們交流,並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故事與我們分享、分析,引領我們從中體悟“快樂”“樂觀”。真不愧是教授級別啊!

  李群教授首先為我們講解的是“壓力”,她談到正確認識壓力,壓力產生的因素,壓力的影響等問題,我記住的一句話是“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強調的是適當的壓力也會創造佳績的事實——我相信這句話,也相信生活中要不斷的給壓。

  李教授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樂觀”的,她引用馬丁-賽得格曼的《學習樂觀》,在 “樂觀型解釋風格”中,李教授借曹操的樂觀來說明這個問題。“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逃回的路上,曹哈哈大笑。屬下不知為何,故疑惑問之:“主公,我們打了敗仗,為什麼你還哈哈大笑呢?”曹操笑著回答:“勝敗乃兵家常事,我的失敗只是暫時的。”曹操的這種氣魄讓人折服,我們且不論這個歷史人物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但他的開朗和樂觀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我很喜歡李教授對教育的詮釋,她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幸福”,“一個好老師的標準,是能從大家都認為的差生身上找到10個優點”,她還說:孔子最欣賞的,不是子路的勇敢和帥才,不是子貢的外交和商務能力,也不是冉有的可以面南為王的謀略,而是顏回的“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高尚人文精神。

  李教授說,樂觀是可以修煉的——在我們的心理銀行,每天都要存下資本——別人對你的好,你要敏銳地感受到;別人對你的不好,你要遲鈍地反應。偉大的“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但苦中作樂,不斷創作,開荒種田,研製服飾,打獵引渠,無所不能;痛並快樂著,煩但不閒著。

  李群教授的講座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們該怎樣做人,做個什麼樣的人,做個什麼樣的老師?我們的性格特徵和價值取向都會極大影響孩子們的成長與發展。我們不僅要反思,更要行動!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0

  20XX年10月16日,我參加了教育學院組織的骨幹教師培訓,有幸聆聽到錢志亮教授的講座《教師職業的基本邏輯》,他的個人素質,個人魅力非常值得我們做教師的好好揣摩,好好學習,錢老師的報告主題內容清晰,理論聯絡實際,從遺傳學、心理學、倫理學、宗教學、儒家道家哲學、文字學等諸多方面論述了人的涵義,人的差異,人的教育等內容,這些問題不少都是老師們、家長們非常關心的實際問題;他用幽默、睿智、富有哲理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引領我們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順理成章地匯出——愛生,匯出教育的原點是愛!由愛生而產生的責任。他的語言詼諧幽默,生動、活潑,幷善於運用各種方式與聽者溝通,錢老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大家聽起來很舒服、很有感染力,他的論述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參與互動,把較深奧的教育方針、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學校文化及管理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能夠緊緊抓住我們的興奮點,吸引在場的每個人,時刻打動我們的心,講座內容更引發我深深的思考:在當今教育中我們應該做什麼,用心走出自己生命的軌跡。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給學生正確的、飽滿的愛,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我們又有誰能真正做到了呢?有時我們也看不上班上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有時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也冷言冷語,聽了報告後,我會改變這種態度,我會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人都不是完美的。讓我們愛班級內的`每一位同學如同愛我們自己!我們應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我們應珍惜這份“教育緣”,我們相遇不容易,正如錢志亮教授所說:“五百年修得擦肩過,一千年修來一回眸”。同時我們更應慶幸我們活著不孤單,我們的身邊有好多陪伴我們的人,我們要感謝上蒼,讓那麼多的學生來陪我,我們不但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陪伴我們的人,呵護比我們弱小的生命,因為我們能夠因為教育而結緣,這是何等的榮幸。我們用我們教師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們、用理智去教化他們、用知識去武裝他們、用愛去感化他們,讓我們正視差異的存在!讓我們珍惜相遇的這份緣,讓我們關愛學生,讓他們快樂的成長。錢教授用他那大師的智慧、幽默和深刻的思考,無不啟迪著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要感激生存,敬畏生命!珍惜緣分,用心感動!傾心相助,激發潛能,促進發展!我們要把愛學生當做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當做教育藝術的核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畫上完美的句號。

  下面是我對建構有效課堂的幾點思考總結。

  第一,充分做好上課前的準備。除了要做好體現教學內容的精細的備課,還要做好心理、形象方面的準備。這方面錢教授講了生動實際的例子,在某個班級,喜歡數學老師的學生數學成績較高,喜歡語文老師的學生語文成績相對較高。這就告訴我們教師的形象很重要,我們應該注意自身形象,儘量使自己讓學生看起來賞心悅目,同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這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潛在因素。

  第二,抓住學生的感覺通道。錢教授主要展開講了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兩個方面,深入細緻地告訴我們如何確保學生的感覺通道的通暢。使我們一下子注意到很多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的細節問題,比如學生對色彩的喜好與厭惡可能導致學習心理的千差萬別,甚至給我們講到人眼睛的虹膜色差造成的對光線的不同需求。使我們瞭解到學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個體差異,都有可能影響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接收。

  第三,回顧自己每節課的課堂效率。隨著錢教授深入淺出的科學理論指導,對有效課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與把握。在分析自己課堂效率的時候有了一些比較詳細的指標,比如是否絕大多數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掌握規定教學內容,比如看課皇冠網址堂是否兼顧優差生,學生的參與程度等等。這樣就使我們在分析自己課堂效率的時候有章可循,儘快找到課堂的不足之處。

  此外,有效課堂的評價以及好課的標準等方面,也為我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在此目標的指引下,我們要潛下心來鑽研方法,分析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瞭解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自己的素質,錘鍊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打造自身獨特的教學魅力,才能真正構建屬於我們自己的有效課堂。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1

  3月10日上午,瑤海區中小學音樂教師齊聚合肥市55中琥珀名城校區,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音樂教研員餘含老師為瑤海區全體音樂教師們做了一次精彩的報告—《探究教法用好教材》。

  此次報告主要圍繞我區的省級音樂課題《中小學音樂課堂編創活動(實踐與創造)教學方法的研究》為主要內容,打破以往報告“我說你聽”的模式,採取人人參與,共同研究的方法帶領老師們進行音樂體驗,從破冰行動到節奏創編再到手勢教學,餘老師將原本深奧枯燥的音樂專業理論,化簡為易,在學習中與教師們互動參與做了很好的示範。

  其中讓我感觸頗多的莫過於餘老師對於音樂課的互動式教學,音樂課的教授不單單是學習一首歌曲那麼簡單,怎樣才能在短短的一節課時間又讓學生學會了歌曲,又參與了實踐活動,並且情感價值觀也得到提高?值得我們思考,往往我們太過重視內容的教授,而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例如餘老師在讓我們參與欣賞課《拍蚊子》時,為了把欣賞課形象化的展示,讓我們一起轉圈圈遇到“拍蚊子”的旋律時拍起手來,做到了讓孩子養成聆聽的習慣。現在課標對欣賞課越發重視,但真正做到教授好一節欣賞課不容易,很多時候老師只是讓孩子們漫不經心的去聽,沒有目的,所以孩子們無從下手,課堂紀律會一發不可收拾,透過餘老師的這堂講座和大家的交流,對於欣賞課如何教授,尤其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們,我想我可以找到適當的教學方向了,比如我們可以透過欣賞歌曲讓孩子們作出適當的表情,體會情緒或者畫出圖形譜,雖然一年級的孩子對於音樂知識的掌握欠佳,但最基本的節奏,聆聽辨別還是可以掌握的,利用這些,我相信欣賞課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會更加生動有趣的。

  在參與餘老師的講座時我還受到了重要的啟發,那就是原來教授節奏可以如此形象和直觀法,利用肢體語言,利用身邊的事物就可以辦到。透過雙手開動腦筋,可以擺出基本的節奏型,甚至切分音也是可以透過雙手錶現出來的,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容易的理解;透過紙杯的位置擺放,如“黑色的杯子表示休止符,白色的杯子表示四分音符”讓學生們開動腦筋,創編節奏型,在其中插入休止符。這些方法都通俗易懂將音樂知識簡單化,形象化的展示在同學們面前。

  在受到感悟和啟發後,我們音樂小組間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大家各抒己見也提出了自己很多的見解和疑惑,我們收穫了很多,對音樂課的認識又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如何上好一節音樂課,應該說如何能更好的上號一節音樂課,始終是我們終身需要去學習和探討的問題,相信經過這次學習,我會收穫更多!

  聆聽錢志亮老師關於《解讀入學成熟水平》有感 聆聽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錢志亮老師關於《解讀入學成熟水平》講座有感如下:

  幼小銜接的話題不僅是現在多數家長在幼兒教育問題一大困惑,同時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實踐的一項課題,更像一條摸索之路。教育改革的初衷始終是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基礎,以國家的發展為根本的實踐之路。 幼兒升入小學低年級時許多家長都會對於幼兒入學適應困難,上課不專心,坐不住等問題過度集中關注,有時小學低年級的老師也會出現同樣的困惑,但多數認為是因為幼兒還“太小”,或者家長期待性過高,幼兒園沒教好等等之類。而錢志亮老師一句話點明瞭這些困惑的誘因:“幼兒沒有達到入學成熟水平提前上學的結果!”。誠然,幼兒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其一生中最早也是最大的艱難轉折之一,學習環境、人生使命、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師生關係、生活規律乃至社會要求與家庭期望的變化等等這些都以近似對立的情況放生了明顯的改變。這些改變的前提基本都是以幼兒的生理年齡為界定,而幼兒與幼兒之間在學習中是存在客觀差異的。不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學,甚至是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出現“起跑緩慢者”的情況。

  兒童“入學成熟水平”指的是從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運動能力、知覺轉換能力、數學準備能力、神經協調能力等心理發展水平與狀態判斷幼兒是否達到作為小學新生應該達到的要求。——錢志亮

  關於幼兒入學成熟水平的解讀,有的老師會將其作為幼小銜接的評判標準,或者作為大班幼兒進入小學前的準備方向。但同時我們從一些事例當中不難發現,在一些以家長期盼為核心的地方,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扭曲現象: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教育片面化等等這些不僅傷害了幼兒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束縛了幼兒的獨立個性和想象力的發展,過早的扼殺或者灌輸不適合其現階段的思想也容易為幼兒種下厭學和不良人格的種子。

  作為專業化的幼兒園教育、幼兒教師,我們在幼小銜接方面的開展首先應有一個與教育方針較為統一的方向:幼小銜接從幼兒踏入幼兒園接受教育時做起,而不是從大班做起,同時清晰明確幼小銜接的研究思路:幼兒園目標——小學課程要求——尋找接軌之處——實施方案。透過幼兒園目標與小學課程要求的對比、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間的探討交流從而制定出適宜本地區的銜接策略,並且應注意一個原則:幼小銜接在於專注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遷移而不是將小學教學內容下移至幼兒園。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年輕、受教育水平高、有自己的教育主見等,這些都在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幼兒的教育問題上不能關起門來做教育,要走出去,面向家長、面向社會大力的走出去,只有與家長、與社會銜接起來,對於幼兒的教育轉折才能更好、更快、更適宜的發展前進。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2

  提前安排好了課,早早地等在電腦前,就怕錯過了週四上午溫儒敏教授《談談中小學語文的備課》的講座。可以收聽到現場直播的講座,實數機會難得。一個半小時的精彩講座讓我耳目一新,聽到了好多新鮮的聲音,我一邊做著記錄,一邊也思考了很多,回來將自己的思緒整理了一番。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去落實新課標的每個環節,到底該怎樣去備課等等,很多地方都引起我們年輕教師思考的。

  首先:溫教授在講座中指出了當代很多教師的一大通病,就是在備課前對新課標缺乏整體的認識,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僅僅是把自己的視野限制在自己要講授的一課上,對於每個年級段的目標自己也只是簡單的瞭解。那麼究竟如何落實教學目標?怎樣能對課程目標有個通盤的認識?怎麼把課程目標真真切切地落實到課堂教學當中去呢?溫教授指出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對整過的小學,初中的教學目標都要有整體的把握,甚至要有量化的標準。要儘可能瞭解每個單元在整過教學目標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一課一得,教學目標遍地開花,面面俱到,就會導致重點不突出,目標達成度不高。我想,如果教學目標都錯了,再好的教學方法都沒什麼意義。所以對於課標我們要反覆讀,仔細讀,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把課標牢記在心。曾看到一位名師的做法,就是把每一個學段的課標貼到自己的教案上,這樣就能隨時溫習課標,時刻把課標銘記於心。

  溫教授還提到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學要有梯度,有年段的針對性,並舉例說明,要求我們廣大的老師一起摸索或者嘗試確立教學的梯度,能真正做到根據每個年段孩子的發展特點和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其次:溫教授指出很多教師對課本不能深入探究,過分依賴教參和名師教案是一線教師的一大通病。很多教師都是在臨上課前,簡單地看一看要上課的教案,殊不知有些教案在自己的課堂上根本就沒辦法實施,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每個地區的學情有所不同。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循序落實課程目標,還要備學生。不同年段,每個班級學生的學情不同就決定了在備課中如何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落實教學內容。資訊化時代是對教師敬業精神的考驗,如果過分依賴現成的教案設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教師工作的褻瀆。語文教師首要的是要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較高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都是很多老師要不斷追求的。所以即使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課文,教師也不能輕車熟路,也要重新閱讀,針對每一篇課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學會知識的變通,絕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味的教書匠。

  第三:針對溫教授提出的另一個通病,我也很贊成,就是很多老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的花架子,課堂程式太多。眼花繚亂的教學設計讓課堂非常活躍,孩子積極性很高,但實際上孩子的收穫很少,知識點被分離的支離破碎,潛心閱讀的文字太少,孩子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詞句上,不能真正地走進文字。

  溫教授的講座實實在在提出了老師在備課中的很多問題,讓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是受益匪淺!更多的問題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慢慢去探究和改變。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3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題記

  老師的精彩講座,不但讓我瞭解他創業的艱辛,還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直對大學生活有美好憧憬的我真正地邁入大學生活卻感到一絲迷茫。大學的空餘時間比高中多了很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就多了很多,怎樣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呢?讓大學生活過得有意義呢?以後的路又是怎樣呢?是選擇深造,還是就業呢?迷茫的我仍舊以高中的生活方式在大學裡生活,直到今天,自己彷彿清醒了,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作為一名大學生,首先得為自己確立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就不會迷茫了。老師就是因為確立了目標,才走出了迷茫,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奮鬥,才有今日的成就。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他認為這是老天對他的考驗。在考驗中,他選擇了換方法,而不換目標,堅定信念,才走向了成功。大多數人喜歡換目標,而不換方法,就會逐漸降低標準,成功的機率就越來越小了。學會不換目標,換方法,用一顆持之以恆的心來對待目標,成功就在不遠處。

  成功源於立刻、馬上行動。光有了目標,而不行動,又怎麼會成功。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想與做之間的距離,我們光是有目標,只是想而不做,那又能怎麼樣,只是空口白話而已。因此我們有了目標就要馬上朝它行動,才能成功。老師的成功創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項。有目標就立刻行動,成功源於立刻、馬上行動。

  在成功這條路上有許多困難,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膽量、冒險精神,它們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樓的根基,。我們要每天不斷想自己的目標,讓它時刻清晰呈現在我們的腦海,推動我們不斷努力奮鬥,這樣夢想才能成真。正所謂“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這很難成功”,總是成功路上困難重重,我們也要堅定信念,堅持、堅持、堅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棄!

  李波和邱奎林兩位學長這兩個鮮活的例子,說明勇氣、膽量、冒險精神可以開啟成功的大門。創業路上的艱辛,他們都不畏懼,拿著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憑著堅定的信念不斷前進。別人學習時他們也在學,別人休息時他們卻還在工作,工作學習兩不誤。正是這種吃苦精神造就了成功,而遇到他們人生的貴人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人之路”,貴人指導也十分重要。想要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外,還得學會利用外部條件,懂得利用資源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學習上,我們也要有堅持、堅持、堅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毅力。認識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外部環境對一個人很重要。因此想要擁有驕人的成績,首先得努力為自己尋找學習物件,擁有一個好的學習圈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好的學習物件可以為你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讓你想不學都不行,不給你懶散的機會。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在這裡我們要學會主動出擊,為自己尋找好的學習圈子,不要像高中那樣指望老師會嚴格要求你,為你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尋找學習物件。在大學這些都得靠自己,得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出擊;學會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學會獨立自主,不要再想依賴別人了。或許在這轉變的路上會遇到挫折,但它們只是老天對你的考驗,只要你堅信自己能改變,努力改變,你就能夠成功!

  今天的一席話,讓我勝讀十年書;讓原本迷茫的我清醒了。立刻規劃自己的'人生,是刻不容緩的事,不要再抱有時間還早,自己還年輕的想法了。要明白“成功源於立刻、馬上行動”。規劃好自己的大學,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是五塊錢,它們分別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而我們已經用掉了其中的兩塊,可這兩塊錢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剩下的三塊錢,我們再也不能浪費了。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不能虛度人生呀!

  大學不是忙碌高中後的休息階段,而是我們人生的真正開始階段,我們要讓它有其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學好專業知識技能,拿到學位證、畢業證,只是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做的最低標準。我們還要鍛鍊、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現在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會想的人,更需要會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我們就得內外兼修。內修知識,外修能力,以全面發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報社會。

  我們趕緊馬上行動吧!內外兼修,充實而美好地度過大學生活吧!!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4

  6月26日,我們班開展了許多的禁毒教育,許許多多的圖片、資料讓我觸目驚心,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上。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帶著貪婪的慾望,用鴉片敲開了中國的大門,繼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曾經以五千年文明而自豪的中華民族,解開了中國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頁。現在,青少年吸毒已成為一個觸目驚心的嚴重問題。來自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數字表明,我國最近幾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終在吸毒人口中佔80%左右!這一數字已經引起了聯合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此外,青少年吸毒不僅給自身帶來極大的危害,而且造成家破人亡,親人為仇,乃至敗壞社會風氣。所以,毒品理當被人唾棄、遺忘。它會讓一個和睦的家庭,充滿硝煙的戰火;促進一個民族的毀滅。為防止毒品的猖獗,讓我們做好準備:禁毒,是每一位小學生應盡的責任!透過這次活動,我才瞭解到,毒品是那麼的可怕,如果我們的意志不堅強,也許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當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頭吸引著我們的視線,鼓勵我們去嘗試的時候,請多一個心眼,自覺抵制魔鬼的誘惑,否則會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慘重的代價啊!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

  自從我聽了禁毒的講座以後,我菜知道毒品的危害。許多人因為無知、好奇、衝動、叛逆、天真、自負……被死神纏繞著,最終倒在死神面前,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他們被毒品吸引了嗎?

  這個時尚沒有真正的神靈,卻的確存在著惡魔。毒品就是魔鬼的化身。如果你瞭解這種白色瘟疫誕生至今所釀成的慘劇,你就會明白這絕不僅是一個比喻。因為吸食毒品所剝奪的也不僅僅是金錢和將抗,他們所要付出的大家是靈魂淪喪,家破人亡至生命消逝。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每年為這白色惡魔所害的是無數生命。

  如果,一個為了吸毒,把家裡的經濟財產全部耗光的人,還有人會幫他嗎?

  一個萎了吸毒的錢,到處販賣毒品的人,還有人幫他嗎?

  沒有,無能為力。

  人生有的一次生命是無價的,也是脆弱的。它承載著你的親人,朋友和整個社會賦予你的責任,所以它絕布僅僅是你一個人的。它承受不起任何不負責任的冒險,所以請珍惜你的生命—為自己,也為所有人—永遠拒絕毒品!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5

  專家講座會上,雷五明老師從壓力源、常見心理問題、影響因素、情緒管理四個方面為研究生做了一次心理輔導。他指出,研究生的壓力源來自學習、就業、婚戀、經濟、人際、社會等多方面,壓力持續鬱積則易導致應激障礙、人格障礙、神經官能症等多方面的心理問題。在談及如何處理好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現實壓力的因素時,雷老師建議研究生應遵循壓力與情緒管理的基本原則,多渠道獲取心理健康知識,必要時可透過導師與專業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

  隨後,雷教員透過“職業人格”六邊模子協助大師找準人格定位,對職業生活生計進行規劃。他指出,職業生活生計是人生的最主要部門,分歧人格型別的人適合的工作範疇分歧。合理的職業生活生計規劃需要在釐清小我生活生計願景的根本上,透過評價和評價,最終確定適合本人的職業成長標的目的。

  最後,雷老師給大家傳授了釋放壓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他建議處於高強度壓力下的研究生要善於忘記、放下自我,順應情緒的自然變化規律。同時,適當的宣洩可以減少抑鬱和焦慮症狀。他指出,最重要的方法是轉變觀念,化壓力為動力。雷老師詼諧幽默的講授方式,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深受在場師生的喜愛,現場氣氛持續高漲、掌聲不絕於耳。

  雷老師的講座具有舒緩壓力功能。深化了研究生對心理健康主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提拔研究生的心理本質,使泛博研究生展示心裡深處的幸福感和正能量,用美的心靈繪就錦繡人生。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6

  本次講座,我深受啟發,體會到很多道理,我們只有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定位自我,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待學習,把握今天,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我,才有可能收穫一份滿意的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及社會價值。歷史經驗證明:清晰、明確的目標有利於明確使命,產生動力,產生積極的心態,促使自己努力實踐,使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空裡衝破極限,限度地釋放能量。而我們中間的很多人,都沒有弄清楚自己來中軟國際的目的,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明確的規劃,這便是我們在學習時得過且過,不求甚解的根源所在。任何人都是這個社會有用的實體,都有珍視自己價值的必要。只有正確的為自己定位,才能揚長避短,成就自我。而我們中間的很多人,由於沒有正確的自我定位,一部分人長期處於壓抑狀態,對學習、對未來缺乏自信,另一部分人始終自我感覺良好,對未來盲目自信,對學習得過且過。有了正確的自我定位,便最容易發掘自身優點,揚長避短,實現自我價值。因此,透過這次的自我定位,我們將變得不自卑,不自傲,更加清楚自己的實力與優勢,並將努力提高自我核心競爭力。

  在這次的講座中,我們懂得了今天的重要性,明白了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從今天開始努力便是的捷徑。在實現自己的目標之後,回想起今天奮鬥著的自己,便會感到無比懷念,這便是生命的幸福。因此,把握今天,將是我們今後的人生信條,我們會用實際行動來證實。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7

  聽了這次這次講座,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的認識,在日常的生活我們往只關注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的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

  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最佳化心理素質,能幫助我們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我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第一,需要我們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聽了這些,我覺得我還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夠 ,比如科學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心裡調節這兩個方面。很多人來到大學後就變得鬆散,逃課、泡網咖、談戀愛。在大學我們肩負改變自己命運的責任,所以要保持心理健康。第一,我們應該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二,學會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 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戀愛心理健康”從健康的心理行為,如何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係和如何對待困擾大學生的戀愛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精彩分析。戀愛給人帶來美妙的感覺,我們需要培養健康的戀愛心理行為。第一,加速自我的心理成熟。培養獨立的人格,能體貼、關懷、尊重他人。第二,培養與異性交往的能力。異性間的交往需要注意的是:注意交往的範圍、間距、場合、分寸。第三,選擇與自己心理特點相配的戀人。要使戀愛生活和諧,減輕戀愛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選擇與自己心理特點相配合的戀人是有必要的。 第四,學習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衛生知識。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擺正學業與愛情的關係,學業永遠是第一位的,如果學業沒了,愛情也不會長久。也提出了一些女生保護自己小技巧,借用身上的物品當武器,如尖頭鞋、高跟鞋、髮卡甚至鑰匙,來攻擊“色狼”,另外,最好在自己的小包包裡準備一個小別針,以便不時之需。

  人們都說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也是一堂考試,這樣的考試會讓我們增強我們的責任意識。總而言之,在戀愛中要學會培養健康的心理行為,要把握好度、學會正確對待和處理戀愛和學業問題。

  聽講座總結心得體會18

  以前雖然聽過關於心理健康的一些說法,但學校從未統一開課,所以對這方面的內容瞭解甚少。第一次上這門課我頗有體會。

  心理健康的問題在中學生之間是很忌諱談及的,如果說某個人有心理問題或想心理醫生求助過,那麼他極有可能因此而背上來自自己和他人極其沉重的心理包袱。在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首先認識到的就是有關這一點的: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或輕或重,需要我們去重視。認識到這一點,我就對心理健康問題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從而敢於去正視它,正是自身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有很多標準,其中最普遍化的是國際一般標準:有和諧的認知,有良好的情緒情感,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優良的個性心理。以這些標準來衡量和評價自己,我感覺可以讓我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個更加清醒全面客觀的認識,這是我深有體會的第二點。 當發現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時應該及時想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人士求助而不是一味地去掩飾;此外我們也可以自己嘗試學習一些自我放鬆治療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上完第一節課後我就有了認真系統地學習一些自我調整方法的想法,當然僅靠這幾節課顯然是不夠的,我會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不斷地貫徹實施。

  另外,透過課堂學習我還認識到優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自我意識,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意識都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同時健康的心理狀況也促進我們各方面的發展從而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所以,我認為在發展個性品質的同時我們絕不可以忽視自己的心理狀況。

  課堂上講的許多案例令我很是震撼:像一個女教師因心理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工作,許多青少年因心理問題而走上自殺的不歸路,中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嚴重影響自己的學業等。這些問題如果得到正確的對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恰恰相反,在我國這個大環境下,周圍人的不正確對待更加大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糟最終釀成惡果。這種狀況必須改變,迫在眉睫!在我看來首先應改變的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觀念和認識。透過各種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起來,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努力消除偏見更新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遠離心理疾病是社會更加和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是每個人都要去深入研究,但我們都應1該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都應該正視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並及時求助,都應該學會一些必要的自我調節的方法,並且有有意識地向身邊的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為全社會觀念的改變盡微薄之力。

  總之,我認為透過這門課的學習,最重要的是改變了我的觀念,讓我對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嶄新的認識,敢於正視它,敢於正是自身存在的問題,學會了一些自我除錯的方法;於社會我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以及我們的偏見已經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心理健康的認知的變革已迫在眉睫,我們需要潛移默化地將一個嶄新的觀念根治在我們的社會之中從而造福整個社會。我想心理健康問題會越來越受重視,起碼現在的我已十分重視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