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精選5篇)
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制度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一般制度是怎麼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1
(1)從事應急醫療救援管理和急診、傳染、感染、呼吸、創傷、麻醉、院內感染、檢驗、藥劑科等相關專業的臨床、醫技人員以及後勤保障人員必須參加應急救治培訓與演練。
(2)醫師主要培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條例、應急預案;各項急救技術、各種急救裝置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見急症搶救、外科急症搶救、急性中毒搶救、傳染病防治、院內感染等。
(3)醫療護理人員除培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條例、應急預案外主要培訓常用急救技術、常規護理技術、常用急救裝置的使用、護現新技術及新專案等。
(4)應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等衛生應急管理人員,透過培訓應熟練掌握與運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條例、預案,同時要學習掌握:辦公自動化、指揮系統應用、.通訊知識、各種急救知識及其自救、急救要點。
(5)全院工作人員要學習掌握急救和重點傳染病防治基本知識。
(6)培訓應按每年的培訓計劃進行安排,做到時間、內容、授課人、培訓物件四落實。培訓結束後組織考試,並與有關獎懲和晉級掛鉤。
(7)定期組織相關應急醫療救援的演練或演練評價,以提高戰時的反應能力。
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2
一、承擔衛生應急職能的5261科室硬體配置
⑴配備電話、傳真機、4102可以上網的電腦、列印1653機、檔案櫃等辦公裝置;
⑵應急工作人員崗位職責、資訊報告和應急處置流程等主要制度上牆。
二、應急小分隊裝備
配備用於應急處置的防護用品、取樣箱、消殺藥械及應急調查處置包(箱)(內含必需的筆、調查表、應急預案、工具書等)。
三、應急準備室
有條件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設定一間應急準備室,用於放置應急小分隊的裝備、常用的防護用品、調查表等物品;室內物品要求分類放置、擺放有序,便於小分隊隨時取用。
四、物資儲備
比較偏遠的鄉鎮(一般指離縣級疾控機構1個小時以上車程)建議按照下列要求做好應急物資儲備:
⑴明確專人負責應急物資儲備工作;
⑵建立物資儲備目錄,儲備種類至少包括防護服、N95和12層棉紗口罩、防護眼罩、外科口罩和手術帽子、鞋套、消毒液、漂白等,除漂白等保質期較短的物資外,其餘儲備數量應該滿足三個月的用量所需;
⑶建立物資儲備臺帳,物品呼叫和進出登記規範,及時添置消耗掉的物資;
⑷設定物資儲備倉庫,至少有一個房間和相應的儲物貨架,有明確的標識,裝修符合防盜、防潮、防鼠、防蟲要求;物資儲備制度、相關人員崗位職責等上牆;
⑸每年有固定的物資儲備經費。
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3
(1)醫院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救援預案。
(2)院醫療組或總值班接到相關救援資訊(上級部門下達或急診科一線當班醫生報告)後,應分析情況,逐級彙報。並由相應人員決定預案啟動和響應級別。
(3)預案啟動決定:
一級響應:院長(或院長指定的分管副院長)啟動並負責。
二級響應:分管副院長或醫療組啟動並負責。
三級響應:醫療組或醫院總值班啟動並負責。
(4)預案響應等級:
一級響應:全院響應。
二級響應:急診科和相關科室響應。
三級響應:急診科響應。
(5)預案啟動後,根據預案要求開展救治工作,相應負責人可根據情況變化調整響應等級。
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4
第一節總則
一、依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實施辦法》以及遼寧省相關檔案、條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預案。
二、突發事件是指: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即:突然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2、突發災害性事件及社會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飛行事故、重大社會治安事件等。
三、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領導機構
1、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院長
總督導: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行政副院長、業務副院長
2、辦公室
主任:主管醫療副院長(兼)
常務副主任:醫務科長、院辦主任
政治工作組:黨辦、紀檢、人事科
人力資源組:人事科、院辦、醫務科、護理部
醫療救護組:醫務科、護理部、門診、各臨床科室、醫技科室
醫療保障組:藥劑科、總務科、器械科
後勤保障組:總務科
資訊宣傳組:政工辦
安全保障組:保衛科
對外聯絡組:院辦、黨辦
四、當發生上述所列突發事件時,醫務科、總值班必須於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甄別,由主管醫療副院長以及醫務科根據事件的性質,涉及的人員數量,所需呼叫醫療救治和防護裝置、藥品、醫療器械等物資的情況向總指揮提出啟動本預案的建議,由總指揮宣佈本預案的啟動。
五、科室、部門應參照本預案制定本科室、部門的相應措施,並有培訓、檢查落實情況的記錄。
六、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堅持病案書寫及管理制度;堅持三級查房制度:堅持會診制度等保障醫療安全的各項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
第二節人員準備
一、各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急診科人員全天候準備人員,建立有效的通訊網路,隨時準備應付突發事件。
二、夜間各科值班人員隨時準各聽從院總值班調遣。
三、醫院根據突發事件的臨床特點隨時組成具有明顯專業特點的專案組,安排專業人員承擔主檢醫師工作,指導臨床工作。
四、科教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全院臨床、醫技科室應急措施的人員培訓。
五、全院各部門主任,負責將《應急預案》灌輸至本部門內的每一位職工(包括臨時工),並定期進行演練。
六、指揮中心及醫務科接到需派出醫療隊任務時,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據要求迅速做出人員安排,報醫務科組隊;夜間由院總值班根據專業需求從值班醫生中選派,並通知當事科室主任進行人員補充。
衛生院應急衛生工作制度5
1、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各部門要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應急工作原則,建立應急管理網路,並行使相應的權力和職責,各級有關科室和相關人員應通力合作,保證各項應急工作的順利執行。加強法制觀念,依法應對突發事件。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立即啟動應急系統。
2、各有關部門應首先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訊裝置、醫療救護裝置、救治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物品等物資的調配和儲備,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服從衛生主管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
3、醫務處在院長的領導下要組織相關科室,建立流行病學調查隊伍,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處理,搜尋密切接觸者、追蹤傳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進行疫點消毒及其技術指導。
4、按照法律要求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發現疑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時,應立即用電話通知疫情管理人員,疫情管理人員要立即報告院長,同時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5、醫院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進行接診治療,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影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有權要求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採取醫學措施時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並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取樣、技術分析和檢驗,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6、對傳染病要按《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等各項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員防護,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做好汙物、汙水的無害化處理。
7、醫院承擔責任範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任務,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資訊監測報告制度並定期對醫生和實習生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工作的培訓。
8、發現人畜共患傳染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農、林部門應當互相通報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