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通用23篇)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impressions of after reading)是指觀看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其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

  二、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通用23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通用2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

  單位組織觀看《鐵人》,影院裡多數都是這種情況,不少人在影片開始後才來,遮擋熒幕,影片還未結束就走,心靜不得。不是自己想看的,自不知珍惜。亂哄哄地看完了這部片子。

  這部片子尹力還是用心了,吳剛為自己打100分還是有付出有底氣的。東北惡劣的氣候,梆硬的土地上,來了一幫鑽井挖石油的漢子。那個年代國家幾乎談不上經濟,簡陋的落伍的機械,從搬運到安裝,很多程式都需要肩抬手推。在今天看來沒有人能幹的活,沒有人能忍受的勞累,沒有人能堅持的極限,他們熱火朝天、蒸蒸騰騰地幹成了。時時處處都有悲壯的擊打,他們真的是把命給了國家,心無雜糅把自己的所有拿出來。胸腔中充滿對國家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有十份力能使出十二分,時刻處在繃緊、欲斷的邊緣,但對國家、對事業的愛又一再地將這種邊緣推遠,將內在的能量汩汩爆發。

  鐵人沒有處理成高大全、滿口大話、套話的形象,粗鄙化可信化,渾不吝化可愛化。他梗著脖子說:“我罵行,你罵就不行。”他責任一肩擔嘻笑說:“你說是你乾的,別人不信;我說是我乾的誰都信。”他就是那麼個生猛的罵咧咧的真實漢子,透過罵表達他的親熱,傳遞他的熱量。喊號子時候罵,在大會上發言罵,真情洋溢的狠狠罵,他不是念領導的文,不是傳達領導的意思,這就是他的粑粑地瓜話,沒有摻一點雜的肝腑話。真真切切、坦坦實實,把內心的火燃燒起來,把大家內心的心燃燒起來,連成一片,有這片火就能驅走季節的嚴冬、國家的嚴冬。人不能貧血,國不能貧油,就這麼淺顯的國家需要,就這麼淺顯的人民給予。那麼個破嗓子那麼個破話,卻比所有修飾過的美麗的話更有震撼更有力量,象他們親手打下的噴薄的油田。追隨在這樣人的身邊,你會超越自己,感覺自己無比的有氣節有骨氣,頂天立地,無堅不摧。就象那個時候的中國,儘管啥都沒有,但有一顆紅亮的心。這心就能帶來一切,改變一切,建設一切。

  零下三十多度,砸壞了的腿,跳進泥漿中充當人體攪拌機。在國家這個大機器中,他們是心甘情願的螺絲釘,哪怕在旋轉的過程中粉了自己的身碎了自己的骨,只要能成就國家的運轉,他們心裡也是樂呵呵。真的,他們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向國家求索,他們心裡面有紮實實的愛,是大愛推動他們這樣做,不需要招呼,不需要回報。

  這麼些年,他們的可敬可愛,被鋪天蓋地的宣傳學習弄得越來越假,越來越堂皇,被組織觀看群體行動弄得越來越反感,越來越牴觸,遮蓋了他們其實的很本真、很純粹。他們並不願意到臺上來讓你看,他們並不願意逼著你怎樣怎樣,他們就是那樣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來源於實在,創造著實在。他們的創造力感染了身邊的人,一時幅射不到我們這裡,組織的強拉硬拽讓自然的心意行為變了形。

  冰梭梭老麼長的天,破棉爛襖的寒冷不可怕;全國性的饑荒,一天五兩飯吃不上的飢餓,還要乾重體力活。一天行,老這麼幹,劉文瑞吃不消,實在可以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鐵人的精神和承受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嚴寒的豁口處坐著睡,火車上逃跑的劉文瑞很窩囊、自慚地大哭著,那個年代似乎不允許有個人情況有特殊情況,沒有勞保意識,他們在一片的紅亮下暗淡地羞愧地悲情地活著。這個時候的鐵人也哭,哭隊伍裡少了一份知識,哭沒有能力讓徒弟活得好點、身上有力量,他鼻子下有凍上的鼻涕,傻乎乎地讓我哭。

  鐵人一輩兒活得有勁,心裡有堅定不移的目標。

  相形下年輕一輩兒有些茫然,劉思成的鐵人標兵還停留在多幹活上,不分份內份外上。在今天的時代,物質條件已經具備,吃能吃飽,穿能穿暖,似乎沒有理由不使勁幹,即使偶爾地到沙漠一趟,不喝水乾得渾身冒火,過後自有營養補充,無斷線之虞。但,劉思成的這種單純幹,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自己的不被自己理解,不被同事接受,他成了一個心理病患者。他需要解開自己的迷茫,需要給自己給同行樹立一個新的目標,建設新時代的火熱核心。

  這火熱核心,可以是勘探學的探索,可以是技術創新,可以是油質濾析,可以用頭腦進行新的石油會戰,可以將小青年多餘的能量集中到事業中去。老一輩人靠蠻力,靠激情,新一輩人要靠頭腦、靠知識,靠領先於別人的意識和視野。鐵人精神,絕不是靠一次沙漠救人來簡單傳承的。畢竟沙漠救人是偶然化的,工作程序是時時化的。在工作中如何體現鐵人教育,鐵人精神,不是靠一面鐵人遺物牆就可以說明的。

  彩色的片段,尹力導演得無神無力。

  還是要從心裡面,從工作中來,鐵人很可愛,別糟蹋了,別形式化。別要求學,請理解就可以了。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2

  當新一代石油工人劉思成帶著兩個在沙漠裡迷路的同伴,奮力爬出沙丘,終於得救時,他的靈魂也終於得到了解救。他終於明白了老一輩石油工人奮戰乃至拼命的涵義所在,他終於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尋的一種“鐵人”精神。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

  1960年3月,當江南已是草長鶯飛之時,北國還是冰天雪地。尋找石油的大會戰就在這寒冷中拉開了戰幕。王進喜帶著自己的石油兄弟們從玉門趕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開始了為祖國尋找石油,為國家不再“貧血”的苦戰。

  那是怎樣的一種現狀:到處冰天雪地,朔風呼嘯,滴水成冰。沒有公路,只有腳下荒原一片。吃的是苞米麵炒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裝置缺乏,僅有的裝置在火車上還卸不下來。機器落後,水平有限,加之飢餓。以我自己現在的工作環境和條件,無法想象他們當時的工作環境惡劣到什麼程度。

  但那時候,石油工人的狀態卻是:胸懷祖國,精神昂揚,士氣高漲。不計較名譽地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在乎吃苦受累,忍耐寒冷和飢餓。他們的動力是什麼呢?

  石油,這是一個國家運轉的血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一個石油貧乏的國家,就猶如一個貧血的人,始終是挺不起脊樑的。王進喜知道他的職責是什麼,也知道他要面臨的困難有多大。但是,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國家的需求就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喊出了至今我們都無法忘懷的口號: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剛毅堅韌、倔強不屈的王進喜帶領自己的隊伍,開始了苦戰。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槓,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把重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搬運到井場,再安裝;沒有水罐車,他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硬是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在發生井噴的危機關頭,急需的水泥因沒有攪拌機而無法攪拌。沒有猶豫,沒有遲疑,王進喜不顧自己的腿傷跳進了攪拌池,以自己的身體充當攪拌機來攪拌泥漿壓井噴。

  那一刻,鐵人奮揮雙臂的姿態烙印在我的心中。那一刻,我心神激盪,感到體內的熱血在澎湃,而眼睛卻溼潤了。這種感覺有多久沒有了?那一刻,我也終於找到了鐵人的精神。

  “鐵人精神”是什麼?工人們總結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為錢,不為名,一心為國家,一切為革命。執著,奮進,艱苦創業,無悔奉獻,鞠躬盡瘁,這樣的精神財富從父輩們開始就具有了,一直延續之今。王進喜是一個時代的標識,他可以看作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工人的傑出代表。那時候的老一輩工人,是完全不計較回報的,他們就是希望新中國的明天能夠更好。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他們只懂得付出,而不會去索取,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大慶油田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的支撐,才能從冰天雪地裡拔地而起。

  “鐵人”精神,祖國需要,企業需要,個人更需要。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滋潤著這片沃土,先輩們的厚德品行應該流注於我們後人的血脈之中。

  儘管時代在不停地向前發展,人的價值觀也產生了很大的轉變,但“鐵人”精神在每個石油工人的心中築起了豐碑。劉思成努力工作,一直追隨著“鐵人”精神。他用自己的行為洗刷了父親當年逃離大慶油田所留下的恥辱和終身遺憾,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個時代同樣需要“鐵人“精神。這種精神是今天的我們戰勝一切困難險阻,創造我們企業的輝煌,成就我們夢想的永遠的動力。

  回首昨天,鐵人亦遠去;展望明天,“鐵人“精神依然存在並將薪火相遞,代代傳承。而在今天,在我們的企業遇到困境,同樣需要“補血”的時候,我們所要思考的應是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發揚“鐵人”精神。這應該是電影《鐵人》最終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吧。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3

  翻開中國石油工業的史冊,在大慶石油混戰的這一頁,你會看到一個先鋒人物,那就是鐵人王進喜。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聽說了鐵人王進喜的先進事蹟,聽到了他的壯舉,對他有很高的欽佩之情。聽說,但從未真正的瞭解,在看過《鐵人王進喜》電影之後,再透過一些生平的瞭解,我對鐵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鐵人王進喜出生在一個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做過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苦的,也許正因為是這些不一般的經歷,造就了鐵人王進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許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鑽井工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新中國的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鐵人。王進喜同志是一名黨員,他是1958年帶領全隊創下當時全國最高紀錄的領頭人,他帶領的隊伍榮獲了“鑽井衛星”紅旗,這些數不清的榮譽的背後是王進喜和他的隊伍不斷地艱苦奮戰鑽井取得的。

  鐵人王進喜同志帶領著他的隊伍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風凜冽,始終會在油田的鑽井看到他們奮鬥的身影。他是一個有奉獻精神、樂於分享,樂於助人的人。在每個隊都在爭第一的時候,他能幫助其他的隊伍解決困難,並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其他的隊伍一起鑽井,成為鑽井隊的好帶頭人,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我想如果沒有王進喜同志這種樂於助人,與他人一同進步的思想,中國也不會有那麼快的發展。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也應該具備這種樂於奉獻,不為私慾,積極為國家的發展,為了更高水準的生活而不斷努力奮鬥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說不論是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還是黨員,在自己不斷進步的同時,帶動周圍的人一起進步,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鬥、努力。

  鐵人王進喜同志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裡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都在不停地進行著鑽井工作,可以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自己有病了也堅持工作。他的這種精神不禁讓我們大學生從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想想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如果沒有當初的一切,我們現在不知還處在怎樣的一種狀況裡呢!現在的我們可能不用在面臨那麼艱苦的工作條件之中,而且因為現在這麼好的環境,讓我們很少會聯想到饑荒、惡劣的天氣之類的。但是我們要學的是鐵人的這種精神,但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會和鐵人一樣毫無顧忌的勇往直前呢?

  當這樣的一個疑問冒出時,我們遲疑了,我們沒有鐵人那樣的精神,沒有鐵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們總是在困難的面前遲疑,遲遲不肯做出果斷的決定,解決困難,其實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己不肯努力克服困難。沉睡的人們,還在遲疑的人們讓我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來證明任何困難我們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難太大,是我們還不夠努力,還不夠吃苦,拿出鐵人的精神,用鐵人的樂觀和堅持,來克服一切困難。

  伴隨著角色的不斷改變,我們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對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為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言放棄、自甘墮落,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難時,沒有堅持住的失敗的人!有人常說:“沒有經歷生活帶來磨難的人,一定是個不成熟的人。”只有經過磨難的不斷洗禮,我們才能更堅強,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因此,讓我們牢記自己的責任,牢記自己說承擔的使命,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想鐵人一樣,絕不輕言退縮,勇敢直視生命的磨難。讓我們變得更強,讓我們不再軟弱,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不再“心軟”。

  鐵人我們永遠的榜樣,永遠的標杆,是我們面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記住鐵人,不斷地學習他的精神,向鐵人致敬!成為可能人物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4

  人生的道路很長,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希望自己遇到困難,不退縮放棄,想辦法解決。更希望自己不是簡單地重複生命的歷程,而是有點追求, 有點信仰。畢竟,縱觀世間,沒有人生目標的人最終會為有目標的人工作, 有目標的人會跟上有信仰人的腳步。有一個人,在這個問題上帶給我很多思考。在中國,他很特別,只有一個普通工人的名字前被冠上這樣的稱呼,只有蝙蝠俠可以和他較量錢,只有超人可以和他較量無堅不摧的身體,他就是鐵人,也就是王進喜。

  融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電影《鐵人》用拍攝精美的鏡頭,以急促奔忙的車站,人頭攢動的大會戰,驚心動魄的井噴快節奏地強烈寫實:以戈壁灘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車,鋼筋鐵骨的全新井架慢節奏地平緩寫意,動靜之中體現著一股無形的震撼力, 帶給人藝術的享受,毫無懸念地洗禮了我的靈魂。

  銀幕上的王進喜被真實還原成一個出大力、流大汗、普普通通的基層師傅。他說糙話,急了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軟胳膊軟。但是,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裡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

  在油井面臨垮塌之際,他大喊一聲:“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著井架爬回來!”正是在困難面前這一系列言行,讓我們觸控到一股豪情,一個有血有肉的硬漢子,一種心懷大局、報效祖國、不為艱難困苦所壓倒的精神。

  當年的鐵人就是這樣,不但為國家貢獻了石油,而且為我們留下了負責任、做主人翁、擔當大義、挺立於時代潮頭的寶貴精神財富。鐵人,是一個時代的標識,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工人的傑出代表。那時候的老一輩工人,是完全不計較回報的。他們就是希望新中國的明天能夠更好,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他們只懂得付出,而不會去索取,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價值觀念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冰天雪地之中,初到大慶油田的石油工人住的房子都是漏風的,當時的氣溫是低於零下三十度,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當時的工作環境惡劣到什麼程度。這還僅僅是個惡劣天氣的元素,他們的工作是要在這荒蕪之地開採出石油,這是一個國家的運轉的血液,王進喜知道他的職責是什麼,也知道他要面臨的困難有多大,但還是堅持工作在一線,這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大慶油田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的支撐,才能從冰天雪地裡拔地而起。

  新時代的石油工人劉思成作為油田會戰的第二代人,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進喜是同時代的人,劉文瑞因為有文化底子而被王進喜重點培養,但劉文瑞最終辜負了王進喜的希望。一向以父親參加大慶石油會戰為榮的劉思成,當他得知父親的真實歷史之後,他整個人的價值觀都處於崩潰的邊緣。他想要繼承鐵人精神,並以自己的父親為榮,可他父親竟然背叛了鐵人王進喜,他一度迷失了。

  影片中趙一林的一段臺詞大意是: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實惠,你看中靈魂,我看中肉體。這個價值觀念衝突其實不僅僅是侷限於兩代石油工人之間,這其實是兩個時代的人之間的價值取向衝突。鐵人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無私奉獻;我們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有償服務。這就是一種本質上區別,新時代來臨了,新一代的人又將如何繼承老一輩的精神呢?

  觀看《鐵人》,不僅是瞭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衝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鬥歷程,這是一個時代的艱難行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學習文化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更迫切的,應該是讓每一個人深思:人的一生為什麼而活,應該是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像“鐵人”一樣的精神和信念。

  我想,當王進喜在鑽井發生井噴之後,跳進去當人體攪拌機的那一刻,我們都被這樣的舉動深深的震撼,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鏡頭,雖然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故事。但這就是那一代的品質,那一代人的奉獻方式,震撼著我們。而我們所需要的,除了繼承,還有用自己的方式去實踐自己的理想,去延續更多這樣的故事。

  那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原, 那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臺同在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井架, 那老鐵人高亢的號子與新鐵人悠揚的歌聲……帶給我的思考,緩緩在我腦海中環繞,久久不去。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5

  5月14日,單位組織觀看電影《鐵人》,說實話,我開始沒覺得這種片子會拍的很好,但看完以後,我卻被裡面的人物深深感動了,鐵人 影評觀後感。

  故事虛構了一個叫劉思齊的新一代石油工人,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搞不清是怎麼回事,不知力氣該怎麼發洩,只好是拼命的幹活,也不愛與人交流,去看心理醫生,結論是身體沒毛病,只是心理上有些問題,醫生的建議是先把床前擺放的鐵人紀念品收起來,調養一下。

  劉思齊身上有我的影子,也有許多當代人的影子。雖說現在物質生活提高了,工作環境改善了,業餘生活豐富了,但很多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越來越糊塗,更不要說什麼信仰、信念、追求了。參加工作十幾年,我心裡面總是充滿了一種很失敗的感覺,別人的工資一天天的長,自己的荷包裡面總是癟癟的,別人得意洋洋的買房買車,我只能在我的小屋中,偶爾吟唱一下《陋室銘》,或者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一下自己,好歹還有個窩住能,孩子要名牌,我買不起,鬱悶,沒錢買車,鬱悶,工資獎金低,鬱悶,當不上領導,還是鬱悶。總而言之事事都是鬱悶。

  鐵人那一輩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艱苦的時代,可看到他們卻在那裡幹得熱火朝天時,他們穿不暖,吃不飽,與今天的我們相比較,有天上地下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可他們的精神世界比我們豐富多了,而且鬥志昂揚。我們雖然物質生活好了,可總是感覺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點什麼,至於缺少了什麼,我一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我邊看電影邊無端的聯想起前幾天剛看完的一部電視劇,叫《潛伏》,《潛伏》中的主人翁餘則成說過的一句話或許能夠解釋他們的幹勁的來源,那就是“信仰”,他們有信仰,有信念,有追求。只能夠這麼解釋,否則,可能會解釋不通。影片上的黑白畫面給我的另一個感覺就是,那是一個乾淨純潔、沒有那麼多幹擾和誘惑的年代,那個年代的人都是單純的人,生活是純粹而簡單的,人的心靈是純淨的,那個時候條件雖然惡劣,可幹活就是幹活,拼命幹活就出成績,沒有背後告密,沒有爾虞我詐,讀後感《鐵人 影評觀後感》。

  更多影視影評觀後感供您參考,謝謝您的支援和鼓勵!!!

  鐵人的經典片段在許多電影電視資料片中我都看見過,但每一次看都是熱血沸騰,他那“寧可少活20年,也拿下大油田”,“要將中國貧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裡去”,“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鐵人的經典情節,在這部片子中都有重現,沒有吊車,人拉肩扛把石油井架豎起來,在發生井噴時,鐵人站在第一線,和他的手下並肩作戰,當泥漿粘度不夠時,他又第一個跳下泥漿池用身體來攪拌水泥,我遊過冬泳,直到冬天裡的水是什麼滋味,何況還有泥漿,水泥。現在想一想都覺得冷,他們當時就是這樣跳下去了,簡直就是理所當然。

  影片裡面還刻畫了一個“小知識分子”文瑞的角色,雖然鏡頭不多,但我感覺是相當成功的。影片雖然沒有用鏡頭說他從會戰逃走後如何如何後悔,可從他兒子詮釋中,卻無一不展示出作為一個書生的他,一輩子都在承受心理折磨。他雖然不是鐵人那樣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卻是真實的,他在影片中也算是一個真實的悲情人物吧。在那樣的年代,那個曾經真實努力過的小人物,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緲小,放在今天的立場來看,我感覺他的出走,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看電影的時候我還在想,如果把那個“小知識分子”換成是我,我能夠克服那樣的困難嗎?我能夠挺下去嗎?我沒有答案。鐵人跑到車站去找那個“小知識分子”的場景非常感人。那個“小知識分子”面對鐵人和同事憤怒的目光,在他骯髒的臉上淚水滿面,可以看得出他內心是非常矛盾的,尤其是鐵人的到來,讓他感覺到非常愧疚,他甚至不敢看鐵人的眼睛,他哽咽著對鐵人說:“我熬不住了……”其他再也沒有一句為自己辯解的話,而鐵人也沒有苦苦哀求,苦口婆心的勸他回來,更沒有為他講什麼說教式的大道理,只是在嘴裡吼出了一句:“熬不住了就給我滾。”鐵人還把唯一的幾個饅頭和一些乾糧硬塞給了“小知識分子”。當火車開走時,文瑞又把這些東西扔下了火車,我想他的心靈是受不了折磨了吧,

  看了電影,我越發感到重新樹立人生目標的重要性。現在沒有鐵人時代那種疾風暴雨式的運動和會戰,沒有了人山人海的沸騰,但共產主義事業還在進行,雖然沒有人再去提醒自己,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個將實現共產主義作為終生奮鬥目標的人,不應該把它忘掉,時時刻刻鞭策自己,給自己帶來生活的動力。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6

  看電影《鐵人》,並沒有我想象的爆滿場面,幾百人電影廳裡只有三十幾人,電影在靜默中開演,靜默中結束,電影《鐵人》觀後感 從鐵人精神看社會責任。

  後來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年輕人,收到工作單位發的電影票也不去看,因為他們認為鐵人是神,不是人,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心裡。

  其實,電影拍的很好,電影中王進喜是“鐵人”但不是沒是神。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罵人、打人、說粗話;他在沒有糧食的年代,為自己的1205鑽井隊走後門多領吃的……他是一個血肉之軀,在沒有任何起重裝置的條件下,靠肩膀靠脊樑,豎起了井架,在沒有攪拌裝置的情況下,用身體攪拌混凝土,此時的王進喜超出了普通人,這是因為他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當他面對逃跑的徒弟時,不是責罵而是柔情似水的關愛的惋惜,此時的鐵人像大哥,像父親。

  有文化的徒弟劉文瑞,是鐵人最疼愛的年輕人,在他身上,鐵人寄預很大的希望,但在困難即將快過去時候文瑞堅持不下去了,逃離油井,以後終身揹負著沉重的自責,但他一直在山村教書育人,默默工作。

  劉思成帶著父親的囑託成為石油工人,是還願?是贖罪?鐵人是他的精神寄託,收集鐵人的遺物,1205鑽井隊的物品是他唯一愛好,

  崇拜鐵人達到幻覺的地步,父親當年的出逃讓他蒙羞,但他深愛自己的父親,父親沒有走下去的路,由他來走,他不單單是父親的兒子,更是石油工人的兒子。

  我認為電影好就好在於導演瞭解當代青年的心理,沒有神化這些閃光南明又普通的勞動者,而是利用一個個片斷謳歌建國初期,鐵人那一代建設者們為國分憂,為民爭光的愛國情懷和工作熱情以及艱苦創業的革命激情。

  這電影是很震撼人心的,特別是我們這些中老年人。鐵人,是我們的榜樣,是父輩的寫照,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為新中國的建設,大幹快乾拼命幹,一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工人階級的地位至高無尚,我們長大後,走父母的道,接父母的班,做一個工人,自豪。

  但電影結束了,為什麼我們的心情有些沉重,年輕人,是不會有我們的感受的,他們知道的太少,這些年,正統的文化太少,年輕人崇拜的偶像早已改為所謂歌星,影星,有幾個知道“鐵人”是誰?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7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師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松嫩平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沒有吊車,靠著人拉肩扛,硬是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拉上井架的鏡頭,亦已漸行漸遠……

  歲月淡去了舊時的記憶,卻註定抹不去烙在我們心頭的“鐵人精神”。正在熱播的電影《鐵人》,把我們重新帶回那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我們不會再用身體攪動泥漿,我們不會再靠人拉肩扛將鑽機拉上井架。物質條件變了,但我們的靈魂依然像鐵人那樣堅強。在盛行“解構崇高”的年代,我們依然需要那個年代留下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今天中國的崛起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儘管,如今的油田與鐵人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昨天和今天是難以割裂的,沒有昨天怎麼能有今天?儘管,王進喜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無法複製,但是他的精神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遺產的一部分。“鐵人精神”足足影響了幾代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社會主義建設的英雄,“鐵人精神”在我們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們永遠記憶。

  昨天,為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終於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今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迴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為國分憂,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用“中國信心”戰勝危機,在戰勝危機中建功立業,在應對危機中體現人生價值。

  “責任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天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昇華心靈。“鐵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鐵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不過時。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8

  一部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的電影《鐵人》,將在近期在全國上映。該片以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審查過程中獲得了普遍好評,被中宣部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獻禮影片。我公司已經為全體職工購買電影票,做好該影片的觀看工作。

  為充分發揮影片《鐵人》對廣大職工的宣傳教育作用,處工會要求各級工會組織要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組織職工觀看電影《鐵人》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弘揚“鐵人精神”,努力增強廣大職工戰勝眼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大力宣傳“鐵人精神”,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擴大社會影響。透過組織觀看影片,引導職工把學“鐵人”與學身邊的勞模結合起來,把發揚工人階級敢於爭先的品質與建立工人先鋒號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承老一代勞模艱苦奮鬥的精神與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活動結合起來,自覺地把自身命運與企業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9

  很小的時候,就對60年代的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蹟有所耳聞。在我的心目中,鐵人王進喜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們工人階級的標兵與楷模。在觀看了影片《鐵人》後,我對鐵人王進喜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影片《鐵人》中,導演用“老電影”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上個世紀60年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環境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展開的“大會戰”。舊時的火車站,高聳入雲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頭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歷史透過銀幕在我們眼前再現。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關鍵時刻,他能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肉攪拌機”。看到這裡,我被這種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惜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鐵人》中的王進喜形象豐滿、生動。展現給大家的並非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大英雄,它還原了一個更加生活化的王進喜,影片中的王進喜是個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層“師傅”,他愛罵人,急了還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痠胳膊軟,影片塑造了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工人師傅王進喜。

  影片中還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劉斯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後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慾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幹著每日重複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們鐵人精神並未泯滅,他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在那食不飽穿不暖的歲月裡,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看完影片,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幹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鬥、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0

  最近幾天,單位組織員工集體觀看電影《鐵人》,電影鐵人影評觀後感。許多職工都是下了夜班去看的電影,我們被電影中鐵人的精神深深震撼和吸引了,觀影過程中,作為工人感觸頗深。電影院裡,看到有的老師傅激動不已,有的年輕人則深受感動忍不住落淚,大家均被鐵人的精神深深感動,給予該片充分的讚譽。

  “鐵人”王進喜當年作為中國解放以來的第一代石油工人,為祖國的石油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他的精神深深影響了一代人。電影《鐵人》重現了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影片圍繞著鐵人的精神、鐵人的氣質、鐵人的奉獻,透過講述兩代勞模為祖國石油能源事業創業發展而拼搏的故事,歌頌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和為國家分憂、為民族爭光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很欣賞和羨慕老一輩工人階級那種齊心協力的工作狀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每個時代都需要有精神去引導,只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都太自以為是,太現實,是鐵人精神觸動了我們麻木不仁的神經。更多影視影評觀後感供您參考,謝謝您的支援和鼓勵!!!

  時光交錯,鏡頭轉換,兩代石油人截然不同的勞動環境、時代背景、生活條件,形成了兩種迥異的對待鐵人精神的態度。劉燁扮演的劉思成,從一個崇拜鐵人,始終把王鐵人作為自己的偶像和榜樣,成為鐵人式的勞模作為追求的目標,他把父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當今的社會全部體現,在美麗的心理醫師的幫助下,劉思成慢慢嘗試開啟心結。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鐵人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曾經一起並肩作戰,讀後感《電影鐵人影評觀後感》。當年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著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希望。這支身為血肉之軀,卻滿懷熱血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的一口油井終於開鑽。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了,他卻顧不上住院養病。拖著自己的傷腿拄著柺杖纏著繃帶連夜回到了井隊。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的危急時刻,沒有攪拌機,冰天雪地裡水泥得不到充分攪拌,水泥沉在泥漿池底。當鐵人王進喜扔掉雙柺奮不顧身跳進水泥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充當攪拌機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難道說他真是鋼鐵鑄就的?正是在這個模範的帶動下,幾個工友接著縱身跳入。井噴終於被制服了,油井和鑽機也保住了。

  鐵人後輩的身份在帶給劉思成無榮譽的同時也日益成為他的困擾:成為周圍人眼中的傻瓜。他揹負著父親的重託,擔心辜負父輩的期望,在別人的嘲笑中,我們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有句老話說得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人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生活、工作充滿信心和希望,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當離隊的趙一林和女友在沙漠遇險,劉思成不計前嫌毫不猶豫地隻身開始他的搜救行動。恍惚間,劉思成的眼前出現了王鐵人父親一樣的笑臉,正是鐵人精神鼓舞他成為新一代的石油工人。鐵人影響的不僅僅是父輩們,影響的是幾代人、幾輩輩人。

  王進喜的精神最感人,可是劉思成作為新一代石油工人,同樣讓我們深思:在新的時期,我們要怎樣做個鐵人?雖然生活的時代不一樣了,但老一輩石油人堅定不移的執著精神,怎能不讓我們這些年輕人產生一樣的共鳴?

  影片中,演到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王進喜和他的隊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冰天雪地裡飢寒交迫和高強度的作業下,隊友們實在是支撐不住了。王進喜省出自己的口糧,想方設法給大家填肚子。他對愛徒“小知識份子” 劉文瑞特別關心,讓老婆為其縫補護膝。劉文瑞腿部受傷後偷偷踏上了返程的火車,王鐵人發瘋似地尋找著愛徒,可當劉文瑞告訴他“熬不住了”時,他卻留下饅頭和乾糧讓他離開。師傅王進喜留下的那袋口糧和傷心的背影成為劉文瑞一生的心債。正是由於父親的一念之差造成了兒子揹負著沉重的愧疚,去重塑一個鐵人形象。

  看到這裡,我情不自禁熱淚盈眶,作為一名工齡近二十年的工人,我對王鐵人這個名字很熟悉,可是對他的故事卻並不瞭解,在這部片子中,“王鐵人”不再是一個“高大全”式的人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真實的鐵人、鮮活的形象。在他的身上也有一些小缺點,他急了會罵人會發脾氣,但他通情達理,幽默風趣,善於做思想工作,總是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工作氣氛,他說出的話是那麼的貼心、真誠。正因為這樣,他的話才具有號召力,他的形象才更顯高大。尤其當聽王鐵人介紹他祖籍陝西,影片中又經常出現陝西話、秦腔的表演時,我感到裡面的人物很親切,這個人物就更顯豐滿真實。

  鐵人精神帶來的不僅僅是心靈的震撼,不應該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他身上那種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甘願奉獻的人生態度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國家需要鐵人,社會需要鐵人,基層更需要鐵人。新的時期,我們要激發熱情,將鐵人精神發揚光大,用堅強的意志、知識和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1

  看完了鐵人,不免對裡面的一些情節所震撼和感染。總想寫點什麼,可是又不知從何說起。

  應當說,片子真實再現了我國石油工人勘探開發初期的真實情形。老一輩石油工人那種樂觀的革命情懷,忘我的奉獻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他們前仆後繼,不屈不撓,捨生忘我,艱苦奮鬥。

  其實,當時的環境和設施是十分惡劣的。他們一個個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都是食人間煙火長大的。可是他們以自我的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成就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油國的帽子扔進太平洋”,他們以自我的行動證明了自我的錚錚誓言。

  在暴風雪面前,他們毫不畏懼。當國家財產面臨威脅時,他們挺身而出。王進喜拖著殘疾的腿跳進泥漿池時,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僅有職責。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最終保住了井架,保住了裝置,保證了中華民族的前進,同時也昇華了自我的靈魂。

  也許正是因為他們那種戰天鬥地大無畏精神,才使得我國的石油行業有了堅實的基礎和穩步的發展。應當說,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源泉。

  老一輩石油工人的奉獻精神是我們的傳家寶,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可是這並不是說要我們盲目效仿。其實以此刻的目光,我們也應當在學習的同時,正視其存在的問題。

  首先說說井噴的原因,主要能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地質資料不全,不準確;二、泥漿比重配置失調;三,水泥固井工藝不到位;四,防噴設施不到位。

  其次說說,管理方面的問題。應當說他們是自發的,都具有十分高的革命熱情。可是其中存在的散漫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運輸系統沒有合理的管制,整體合作過程確實有機統籌的協調管理。

  當面臨危險時,他們沒有顧及個人的生命,顯然,帶有必須的十分的危險性。至於王進喜失去雙腿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在“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今日,他們的許多做法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和探討。

  時代在提高,社會在發展。我們到今日其實已經取得了十分大的提高。可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我們身上的危機與職責並存。雖然經過老一輩石油工人的付出,我國一度成為石油出口國。可是此刻,在能源需求量已經大增的今日,我們已經成為了純粹的石油進口國。如何提高科學技術和石油產量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新的挑戰課題。在新的課題面前,我們需要老一輩石油工人那種捨身忘我的奉獻精神,那種迎難而上的戰鬥活力。也許,這就是我們觀看鐵人的意義所在吧。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2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際,我觀看了電影《鐵人王進喜》讓我受益頗深。鐵人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繼承與發揚的。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美國記者在大慶的所見所聞。影片生動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中國石油工人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家庭的強烈職責感和使命感,再現了會戰年代可歌可泣的艱難歲月以及大慶五十多年的變遷與輝煌。藝術地展現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影片過後,鐵人在表彰大會上的發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個人貧血家庭就貧困,國家貧血國家就貧困,為了不讓個人、家庭、國家貧困,我們就要咬緊牙關,挺起脊樑,我們就得付出鮮血,僅有不斷堅持,我們才能擺脫貧困。在困難面前,能吃苦,應對困難,不放棄。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工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正是憑藉這樣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為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們,為新中國的發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我們的偶像,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鐵人精神更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結晶。

  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年代,鐵人精神是永遠可是時的勞動人民的結晶;是永遠不變的激勵我們向上的精神糧食。應對困難與坎坷時,不氣餒,不放棄,想鐵人一樣迎難而上,勇敢地直視生活的磨難。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精神為驕傲,以鐵人精神激勵自我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我的一份力。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3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師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松嫩平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沒有吊車,靠著人拉肩扛,硬是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拉上井架的鏡頭,亦已漸行漸遠……

  歲月淡去了舊時的記憶,卻註定抹不去烙在我們心頭的“鐵人精神”。正在熱播的電影《鐵人》,把我們重新帶回那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我們不會再用身體攪動泥漿,我們不會再靠人拉肩扛將鑽機拉上井架。物質條件變了,但我們的靈魂依然像鐵人那樣堅強。在盛行“解構崇高”的年代,我們依然需要那個年代留下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今日中國的崛起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儘管,如今的油田與鐵人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昨日和今日是難以割裂的,沒有昨日怎樣能有今日?儘管,王進喜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無法複製,可是他的精神應當成為中華民族精神遺產的一部分。“鐵人精神”足足影響了幾代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社會主義建設的英雄,“鐵人精神”在我們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們永遠記憶。

  昨日,為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最終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完美。

  今日,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迴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為國分憂,不斷提高自身學習本事、創新本事、競爭本事和創業本事,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用“中國信心”戰勝危機,在戰勝危機中建功立業,在應對危機中體現人生價值。

  “職責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日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昇華心靈。“鐵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鐵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可是時。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4

  “鐵人”頭銜的創始人王進喜,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無數鐵人的身影,因為他的精神和品質,影響了建國初期的那一代人,影響了奮發圖強的一代,影響了改革開放的一代。

  今日,我們有發達的社會,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優越的工作環境,可是,我們的氣質和精神卻總是少了鐵人,少了鐵人的堅韌和不屈,少了鐵人的開拓進取。

  鐵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氣!我會振作精神,迎接挑戰,實現心願。俗話說得好,人活著要有點精神,而鐵人精神正是對無悔人生的詮釋

  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為一點小挫折就輕聲放棄,自暴自棄,那我們就是失敗的人了!應對生活的苦難,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失敗!人們經常說:“沒有經歷過人生的磨難,就必須是不夠天真。”唯有經過不斷的磨練,我們才會更加堅強,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所以,讓我們銘記自我的職責,銘記自我所肩負的使命,在應對困難時,像鐵人一樣,決不畏縮不前,決不畏縮不前,敢於直面生活的苦難。使我們更加堅強,使我們不再軟弱,不再在任何困難面前“心軟”。

  永遠的鐵人榜樣,永遠的標杆,是我們應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銘記鐵人,時時刻刻學習鐵人精神,向鐵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習發揚鐵人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把業務做好、做好,嚴格按照要求和執行標準,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地幹好本職工作,秉承鐵人精神,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5

  茫茫沙漠,石油漢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飢寒交迫,報效祖國永不言苦……我看著看著銀幕上的《鐵人》,不知不覺地被吸引了,彷彿置身於冰天雪地的荒漠,飢餓和寒霜襲向我瘦弱的身軀。電影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面,我都牢記在心、歷歷在目。這一切的一切,讓我銘記至深,感動至深,思索至深。

  渺無人煙的沙漠,無邊無際,大雪紛紛,狂風蕭蕭。大夥兒喝進的是冷風,吐出的是白煙,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沒有現代化的裝置,僅有一雙雙粗糙的手。40多噸的龐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蠻勁。當鑽井將要垮下的千鈞一髮之際,王進喜奮不顧身地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當起了“人肉攪拌機”。他瑟瑟發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襲著他,為了鑽井的成功,為了祖國的發展,他熬住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熬住了!說他是鐵人,他沒有鐵的身軀,卻有鐵的靈魂,鐵的膽魄,鐵的堅韌!黑白變成了彩色,昔日換成了現代,時空穿梭了數十年,但不變的,是鐵人堅如鐵的精神。劉思成,“小知識份子”劉文瑞的兒子,為了完成父親的重託,不知疲倦地工作。無論日日夜夜,無論春夏秋冬,幹完了自我的,便去幹別人的。無數人嘲諷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顧,堅持心中的信念,繼續向前、向前……

  從牙牙學語起,一切都是鳥語花香,我在小溪裡安逸地暢遊,無憂無慮。沒有一望無垠的沙漠,沒有飢寒相迎的考驗,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會風平浪靜,總會有困難,有挫折,有失敗。淡化的心就如驚弓之鳥,只能望而卻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著更大的失敗……優勝劣汰是永恆的,失敗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繼續拼搏。也許,自我的起跑線被拉遠了,只能看著別人展翅高飛。可,懶造就蟲,勤造就龍。培養出鐵的精神,在失敗面前永不放棄,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聽狂風怒吼,迎波濤洶湧。那麼,毫無疑問,你將是勝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門,走出世界,走出宇宙,當你披荊斬棘,用鐵的精神戰勝一切困難,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息。我彷彿也成了一個鐵人,我奮戰著,我不退縮,我不言敗,直到成功……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6

  “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著井架爬回來!”這就是王進喜,時代鐵人的豪言壯語。正如影片導演所描述的:當年的"鐵人"不但為國家貢獻了石油,並且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負職責、做主人翁、擔當大義、挺立於時代潮頭,是我心目中的"鐵人精神”。那個年代,王進喜,焦裕祿都是時代的符號,是典型的拼命三郎的代表。那時的社會環境需要人們具有忘我的奉獻精神,捨己為人。而此刻,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新的物質條件下,人們不再衣不裹體,食不飽腹,可是人們精神世界缺貧乏了。影片中趙一林的有一段臺詞很好的表述了兩種時代精神追求的不一樣: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實惠,你看中靈魂,我看中肉體。這個價值觀念衝突其實不僅僅是侷限於兩代石油工人之間,這其實是兩個時代的人之間的價值取向衝突。鐵人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無私奉獻;我們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有償服務。這就是一種本質上區別,新時代來臨了,新一代的人又將如何繼承老一輩的精神呢?

  是追求自我還是崇拜超我。是放棄物質還是降低精神。雖然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僅有人們滿足了物質層面的追求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可是,人的慾望無止境,到底什麼時候才是物質的最終滿足,才能開始精神的提升?每個時代都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有自我的鐵人,不一樣的時代環境不一樣,可是都具有相同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們看到不管是皚皚雪原還是無邊沙漠,湛藍的天空中總有雄鷹在自由飛翔。不管是鐵人時代還是劉思成時期。我們都要將一種精神傳承,發揚,銘記在心。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7

  隨著一段塵封的記憶開啟,彷彿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著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到了大慶。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和剛毅的意志,開鑽出大慶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他們經受三自然災害的考驗,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日,也絕不遜色。

  父親看完電影,一種“大慶情結”,溢於言表,說不出的激動,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難忘的場景,讓他的記憶復活,讓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復燃。對於我們80後一代,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歷史滄桑感和生活場景的實感十分鮮活,

  作為王進喜徒弟的劉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艱苦而臨陣逃脫,鐵人沒有責備,而是一邊數落他不爭氣,一邊把饅頭和米袋子扔給他,那種愛之切責之深的感情,難能可貴。

  鐵人是一個時代的符號,鐵人的精神永可是時,尤其是今日,面臨金融風暴的席捲,地震災區重建工作的緊要之時,缺乏的正是一種精神的鼓舞,沒有了人拉肩扛,飢寒交迫,可是,社會提高和物質誘惑,無不侵擾著人們的思想。王進喜的那種,井塌了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著井架爬回來,有誰能做到呢?80後,90後,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應當以怎樣的行動,獻出自我的力量呢?用於擔當,不怕吃苦,獻出青春的力量和熱情!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8

  “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寧可自我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慶油田的忘我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是什麼?“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在沒有任何物質、條件的情景下也要艱苦奮鬥;“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一輩子要為大慶油田負責,經得起子孫萬代檢驗的認真負責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不計名利、埋頭苦幹的無私奉獻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鐵人”是什麼?“鐵人”就是“甘願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鐵人”精神是一種標誌,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

  在那一望,望不到邊的沙漠上,石油漢子日夜不歇,飢寒交迫,忍受著酷暑冰霜。為了什麼?為了報效祖國,他們永不言苦……我看著熒屏上的《鐵人》,不知不覺,自我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我都把它深藏在心裡。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銘記至深,感動至深,思索至深。

  有一個畫面,在一瞬間,曾使我的心為之一震,我的心流淚了!40多噸的龐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蠻勁。當鑽井機要垮下的那一剎那,王喜進奮不顧身的跳入了冰冷刺骨的水中,當起了個不堪入目的“人肉攪拌機”。他為了鑽井的成功,為了祖國的成功,他挺了過來,他在常人眼中的不可能中挺了過來!說他是鐵人,他沒有鐵一樣的堅硬身軀,但他卻有鐵一樣堅定的信念,鐵一樣不倒的堅韌,鐵一樣頑強的毅力!

  他為了完成父親的重託,不知疲倦的工作。無論日日夜夜,無論寒冬酷暑,幹完了自我的,便去幹別人的。多少人譏諷他是個“傻子”,但他卻不屑一顧,堅持心中的信念,繼續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都不是鐵人,我們都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學生,但你可否想過,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是怎樣的?當你被困難纏住時,你是怎樣的?當你面臨挑戰時,你又是怎樣的?你可能會理解不了挑戰,你可能會退縮,你也可能會逃避!但你想過嗎?那,代表著懦弱!

  來吧,不要猶豫,讓我們都變成鐵人,沒有鐵一樣的堅硬身軀,但卻有鐵一樣堅定的信念,鐵一樣不倒的堅韌,鐵一樣頑強的毅力!一齊奮戰,一齊理解挑戰,一齊說們永不言敗,直到成功……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19

  說到鐵人王進喜,大家可不要以為鐵人身體很鐵哦,自從我昨日看了那部電影后受益匪淺,鐵人並非身體鐵。

  記得那是貧窮、落後的時代,物質急劇貧乏,精神高度充實;他們的信念如鐵,追求似鋼,一向為革命貢獻事業。雖然頻幕黑白,但卻勾勒出了色彩,還訴說著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那年冬天鬧饑荒,師傅的徒弟劉文瑞再也受不住寒冷與饑荒的逼迫,在被迫下出逃了!當師傅找到他時,那失望的眼神,痛苦的表情,愣愣地看著劉文瑞,把傍邊的一位革命同志的乾糧不吭聲的給了劉文瑞,只說了句:“回去好好活著,不管到了哪裡,都活出個人樣來。”雖然這種行為在當時的年代來看,無比懦弱,可是劉文瑞也是堅持了的,對於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太陽”哪能忍受這份痛苦,哪能像劉文瑞那樣堅持,王進喜那樣忠於職守呢?記得還有一段是鐵人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的那番講話中的幾句,“以前醫生給我看病,說我貧血,這人貧血,就沒有力氣,國家貧血,也沒有力氣,就得給人家欺負,我們就是要改變我們國家的貧血,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我是...員,...員是什麼,是家裡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幹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風裡來雨裡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當我聽了這句話事,心洶湧澎湃,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是啊?有哪一位革命鐵人不能像王進喜那樣奮鬥呢?像

  王進喜那樣堅強呢?像王進喜那樣忠於職守,忠於革命呢?我們應當從此刻深思,自我有沒有放棄過,有沒有退縮過?有沒有想過為了革命要堅強呢?啊,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吧!

  相信吧,我們的意志將會更堅強,信念會更堅定!讓我們此刻做起,做一個堅強的人,做一個永不放棄永不退縮的人吧!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20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幹!幹!幹!在觀看完《鐵人王進喜》之後,我為他吃苦耐勞,戰鬥一線的精神所震撼著,打井缺水,他就帶著全隊人馬用臉盆、水盆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裡砸冰取水;沒有吊車,他就以自我的身體做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就跳進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鐵人”一樣,用鋼鐵般的意志支撐起了自我的血肉之軀,用滿腔的愛國情刻畫中國石油工業的未來。他的精神震撼到了我,也令我產生深深的敬意,不禁使我想起那些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們,他們也是如此,他們樂於奉獻,吃苦耐勞,不畏懼,不退縮,他們日以繼夜的勞苦作戰才使得人民的生命得到了保障。他們是時代的楷模,鐵人精神最好的典範,不就是他們嗎?

  當下,時空流轉,我們再也沒有以往那麼艱苦的工作環境,可是先輩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仍應繼承,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我作為一個大學生,即便我不是石油專業亦或是與之有關的專業,可是我也需要在學習和工作中以鐵人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著自我,知難而上,進取應對挑戰,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我也需要學習他那種在工作上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和高度的職責心。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21

  記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石油鐵人王進喜,先進標兵雷鋒,黨的好乾部焦裕祿,掏糞工人時傳祥的名字,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標誌。年幼時候,這些名字就只是一個個平面的文字,沒有立體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鮮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溫鐵人王進喜的事蹟。這些二維的文字才變成三維的人物。

  影片中,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有這樣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沒飯吃會貧血,國家沒有石油也會貧血,貧血就會被人欺負;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窮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就是這樣一種只管付出不記回報的奉獻精神。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時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們是新時代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為油田會戰的第二代人,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進喜是同時代的人,父親因為有文化底子而被鐵人重點培養,但父親最終辜負了鐵人的期望,雖然父親當年的退卻曾讓劉思成蒙羞,可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親,因為他明白,父親同樣經歷過重重的困難,在他心中也是“鐵人”。在應對茫茫沙漠,在遇到隊友被困荒漠的危機關頭。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無邊際的沙漠,懷揣著當年父輩開拓北大荒的堅定意志,沿著父輩的堅實腳印義無反顧一步步走向隊友。他用實際行動將鐵人精神繼承與傳揚了下來。

  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原,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臺同在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舊時井架,老鐵人高亢的號子與新鐵人悠揚的歌聲……所有的新舊變化,可是始終不變的是那鐵人精神,經久不息。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22

  今日單位組織觀看電影《鐵人》。看完之後很受感觸。電影生動的描述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創業的事蹟,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此刻世人眼前,讓人感觸很多。

  那個時代,生活水平十分艱苦,施工條件十分艱難。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此刻更加豐富、更加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他們一個心眼的為我們偉大祖國找石油。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可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是覺得生活裡缺點什麼。回想60年代創業找油時期,每個人有夢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單純,簡單。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心眼裡揣著祖國的興衰。不像此刻,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科學發達了,社會提高了,自然選擇也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易得到。

  影片裡面刻畫的那個“劉思成”的主角,跟鐵人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一樣的。他最終吃不了苦,當了逃兵。只是他的兒子成了新一代的勞模。在當時的人看來,“劉思成”的舉動真的是讓人理解不了。怎樣能夠那樣?可是今日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每人都成為英雄。劉思成,他也想堅持,也以往真實地努力過,可是最終還是受不了,所以放棄了。作為一個書生,身體條件不適應,最終放棄,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在那個年代,以往真實努力過的人,我覺得都值得我們今日的人去學習。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不好。相反是,我覺得作者寫出了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景,把人性裡面一些真實的東西放到了電影裡面,而不是一味地樹立英雄形象,這對現代中國電影也算是個創意。

  還有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十分地感人。我認為應當是當時的真實情景,就算是編劇編出來的,也很好。他講出了作為一箇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把一個...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我看後心裡酸酸的;當前中國騰飛科學發展,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世人的追求,多少人忘記自我的國家,忘記民族,眼裡僅有自我,僅有個人。...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真的應當反思了。

  此刻企業職工,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可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是,應當有一種精神追求。想鐵人說的那樣,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沒有壓力不出油,人沒有壓力輕飄飄;幹著社會主義,想著共產主義的精神。

  那樣,才不會出現上班那麼多、玩著電腦喝著茶,嘮家常天南海北、扯著高談闊論說天說地、誰的本事也沒有他大,誰的水平也沒有他高。“罵政府”“罵領導”他比誰都強。我們今日活著的人,向死去的英雄和活著的英雄學習。要把他們精神運用到我們實際工作當中去,才能活得有意義,才不枉活這世上幾十年。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23

  昨日,我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影片以新一代鐵人標兵劉思成的思想歷程與老一輩鐵人王進喜的事蹟在時空上相互交替進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黃沙,黑白與彩色的交替,無論是節奏明快的歷史,還是舒緩卻靜中有動的現實,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

  急促奔忙的車站,人頭攢動的大會戰,高亢嘹亮的號子,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井架,驚心動魄的井噴……

  戈壁灘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車,悠揚的歌聲,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臺……

  一個個場景,無不在述說著兩代石油人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影片以細膩的人物刻畫讓我們品味了20世紀60年代、新時期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歲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向全社會彰顯了人類靈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動著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價值觀。“戲文裡怎樣說的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烏紗。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洞,比誰戳得猛戳得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鐵人就是用這樣的人生價值觀指引著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職責。“以前醫生給我看病,說我貧血,這人貧血,就沒有力氣,國家貧血,也沒有力氣,就得給人家欺負,我們就是要改變我們國家的貧血,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我是...員,...員是什麼,是家裡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幹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風裡來雨裡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這是鐵人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著...員的本質,詮釋著職責的內涵。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堅強。當時的條件是裝置嚴重不足,鐵人帶著他的團隊用人力將數噸重的泥漿泵拖上井架。眾人用撬槓抬,用大繩拽。在整齊劃一的號子聲中,大繩卻接二連三地繃斷,眼看著功虧一簣。鐵人站了出來。“挺起來!沒長脊樑骨阿”於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樑骨戰勝了危機,石油工人的勞動號子在荒原間蕩氣迴腸——“石油漢子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奉獻。由於地層壓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沒有重晶石,沒有攪拌機,僅有的壓井噴的水泥比重過大,容易凝固,分散不開。危急關頭,鐵人拖著受傷的腳,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泥池子裡,充當“人體攪拌機”,最終制服了井噴。

  在感動中,我還品味到了溫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難的時候當了逃兵,他瘋了似的到處去找。當最終在火車上找到了徒弟時,徒弟淚流滿面地說“師傅,我熬不住了……”鐵人應對“背叛”自我的愛徒,嘴裡雖然吼著:“熬不住了就給我滾!”手裡卻把當時十分稀缺珍貴的3個饅頭和一袋乾糧塞進了徒弟的懷裡。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還設定了黃渤飾演的一個以物質生活為中心的朋友形象,透過兩人之間的相處和比較,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現代社會精神層面的嚴重缺失,彷彿是沙漠中的綠地一樣稀少卻珍貴。

  採用這樣一種追認式和呼應式的表達策略是值得肯定的,這樣做不僅僅打破了主旋律電影將歷史人物與現代社會語境隔離開來的尷尬處境。更重要的一點是,將鐵人的精神做了傳承和期望。更有助於我們這輩人認同和理解先輩的艱辛的奮鬥與思想和精神的可貴。

  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僅有我們有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會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職責感,才能時刻把職工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努力創一流業績,時時做好模範帶頭作用,為構建和諧測井、和諧社會做出自我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