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精選15篇)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

  “天宮課堂”第三課於10月12日下午15時45分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精選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1

  太空授課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雖然太空教師正距地面約400公里,但在天地連線中,這堂課畫面影象清晰、語音清脆響亮,太空教師也能清楚地看到地面課堂內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進行實時課堂互動。

  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空間站系統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空間站上的測控與通訊分系統高效助力了實時課堂互動。測控與通訊分系統配備了影象話音的採集和通訊裝置,這些裝置能夠採集下航天員授課的畫面和聲音,記錄課堂實況,並透過通訊裝置傳達到地面。

  在約50分鐘的授課中,北京空間資訊傳輸中心呼叫“天鏈一號”03星和“天鏈二號”01星,為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提供天基測控與資料中繼服務,搭建起天地往返的“資訊天路”,為太空授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穩定可靠的資料傳輸支撐。

  同時,載荷網為資料傳輸搭建起一條“高速公路”。問天實驗艙搭載了很多實驗櫃,實驗櫃所採集的資料不僅量大,而且許多都需要實時傳輸。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團隊用光纖在艙內打造了一個頻寬更大、速率更快的區域網,即載荷網。大量的實驗資料透過載荷網彙集到艙上的中繼天線終端,透過中繼衛星傳到地面,便於科研人員開展後續研究。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2

  “天宮課堂”第三課定於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透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3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麼樣的夢呢?今天我終於知道了,因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大步前進了。對於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為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裡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象。對於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4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為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援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為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為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5

  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三次太空授課活動。

  “天宮課堂”第三課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問天實驗艙,然後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了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航天員還為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飲水、扳手是如何調頭的,最後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專案,進行這些”課程“的同時,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們還與在地面的我們進行了互動交流。在“天宮課堂”第三課中我學到了更多的載人航天知識,對科學的興趣變得更加強烈,非常感謝航天員們的科普。

  時至今日,天宮課堂已經開啟了三次課程,它對於我們青少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天宮課堂培養了青少年對於科學的興趣,為後續科學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青少年是國家科技創新人才的後備力量。一個國家的崛起,從青少年熱愛科學開始。所有夢想的萌發,都可能來自生命體驗中一次微小的觸動。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6

  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這一次,科研人員所做的實驗,很多都能在地球上進行,在太空中,這些實驗又有什麼新變化?揚子晚報記者特邀多位專家,解析天宮課堂背後的科學原理。

  水管越粗液體反而上升越慢,這是“毛細現象”

  航天員陳冬、劉洋展示了失重環境下液體顯著的“毛細現象”。在太空中,三根粗細不同的塑膠管,同時放入裝滿水的培養皿,管內加了黃顏料的.液體不斷上升,直到管頂。和我們預想的並不一樣,相對較粗的塑膠管中,液體上升的速度並不算快。反倒是最細的一根塑膠管,液體上升速度最快。

  “這個實驗叫做毛細效應實驗,它展示了失重環境下液體顯著的毛細現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晉斌科普道,毛細現象是指液體在細管狀物體內側,由於內聚力與附著力的差異,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現象。管的內徑越細,毛細現象越明顯。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7

  “天宮課堂”第三課授課的物件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擔任“太空教師”,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四個有趣的科學實驗: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次天宮課堂中還將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裝置,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櫃、生物技術實驗櫃和變重力實驗櫃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三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8

  2022年10月12日15:45,“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9

  今天下午,第三次“天宮課堂”開始啦。我們連線了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老師們,跟著老師們瞭解了許多有意思的太空實驗。

  太空中老師們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讓我知道了宇宙中的失重現象。

  透過連線的方式看到的宇航員老師站立不穩,走路也很吃力。但他們依然把這些當作習以為常,這都離不開他們平時的艱苦訓練。我們也要努力學習物理知識,課餘多瞭解太空,長大後為中國航天事業添一份力量。最後,向所有的宇航員致敬!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天宮課堂”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也相信這場令人難忘的“天宮課堂”,已經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科研的種子,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擁抱星辰大海!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10

  雖然疫情阻擋了我們上學的路,但阻擋不了我們熱愛科學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似乎有訴不完的科學情懷。

  在空間站裡,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老師為我們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驗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它拉近了我們與宇宙之間的距離。在這一個小時裡,我大飽眼福,不僅看清了微重力環境下會旋轉翻轉的扳手,瞭解了在空間站裡微重力環境下,使用超長吸管喝水的有趣現象,還知道了在失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如何大顯神威……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太空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最後,他們還為現場課堂的同學們解答了很多有關宇宙奧秘的問題,我多麼希望自己也是現場的一員能向他們請教!

  我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聽完這堂課更加激發了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奧秘,必須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將不懈地努力奮鬥,去實現我的天宮夢。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與國家科技發展程度、教育整體質量等因素環環相扣。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11

  相比前兩次天宮課堂,本次天宮課堂“解鎖”了一個全新的太空教室——問天實驗艙。

  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問天實驗艙是全世界現役最大單體載人航天器。它長17.9米、直徑4.2米,約為6層樓高,是中國空間站三大艙段中的第二艙段,也是中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段。

  作為我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擁有強大的空間科學實驗能力,不僅艙內實驗能力比天和核心艙大幅提升,還能夠開展大規模艙外實驗,就像是把一個大型科學實驗室搬到了太空。

  “跟我一起向前飛!”透過鏡頭,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帶著孩子們參觀了問天實驗艙,對工作生活場景進行了展示,並介紹了問天實驗艙所搭載的實驗櫃等設施裝置。

  問天實驗艙裡的實驗專案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為主,艙內搭載了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櫃、生物技術實驗櫃和變重力實驗櫃等設施裝置。透過這些裝置,科學家們能夠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領域研究多種空間環境要素下的基本科學規律、機理,關注生命生長髮育和人的健康,探索人類長期太空生存所面臨的一系列科學問題。

  同時,在平臺功能的定位上,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互為備份,關鍵平臺功能一致,具備空間站組合體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12

  2022年10月12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三課準時開講,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學組織學生觀看了此次課堂,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採取天地互動的方式,演示各種趣味實驗,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

  課堂開講前,解放北路小學的學生早已充滿期待,坐在座位上等待課堂開始。授課中,航天員相互配合,展示了問天實驗艙的基本情況,介紹了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生動演示了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等奇特現象。兩米長的吸管輕鬆喝到芒果汁,紫色水球從“活躍”變“懶惰”,全體學生聚精會神地盯著螢幕,一個個新奇的實驗現象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時不時發出驚歎聲。三名航天員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實驗現象中蘊含的科學原理,令學生們受益匪淺,也增加了航天對同學們的吸引力,“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去太空旅行。”這是李彥冰同學看完後許下的願望。

  “上完這堂課後,我為我們祖國的航天科技感到驕傲,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六年級四班的常博浩發出這樣的感嘆。隔著螢幕,“天宮課堂”拉近了學生與宇宙的距離,學生們更近地接觸到航天知識,孫赫陽同學說到,“這次空間站的授課,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心裡埋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一次奇妙的課堂讓學生走進宇宙,開拓視野,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知識,樹立崇高理想,發揚航天精神。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13

  當航天員們在《天宮課堂》為我們太空授課時,你是否瞭解過他們為夢想付出的努力?他們是一個為了夢想而不斷奮鬥的普通人,但是堅持讓他們的生命變得與眾不同。夢想雖然美麗,但如果沒有堅持的勇氣和行動,那麼,那份美麗就只能停留在夢境中,而不會成為如今的現實。

  他們的事蹟全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有夢就動力,有動力夢想才能成功;有夢就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有夢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夢想不會拋棄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拋棄自己。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所以,儘管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會出現各種磨難,必須經受多重考驗,甚至會讓我們難受得哭泣,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疼痛,但是,如果放棄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們一定要堅持。因為,堅持是通向夢想的最好途徑。

  夢想是一枚鑰匙,它不能開啟所有的鎖,但卻能夠開啟屬於我們自己的鎖。但有個問題,這枚鑰匙可能需要我們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適合開啟夢想的鎖。沒有經過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讓夢想雕琢我們的人生,就讓夢想帶領我們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棄,請握緊手中的鑰匙,堅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開啟那把鎖!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14

  在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看完了這僅五十分鐘時長的太空授課,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授課,更是一種點燃人們對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種。如同普羅米修斯的壯舉,這堂課給人們對太空的熱情帶來的星星火種,引發的火勢卻可以燎原。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麼啊……”這些兒時的問題,我在一些科普讀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還有太空的存在。於是從此,便對太空有著絲絲的好奇。

  但是,隨著不斷的成長,兒時的好奇心似乎已經被時間長河所磨滅,已有多久沒想起太空來了呢。

  生動的課堂如夜中的明燈,引我們走近太空,幫助我們明曉了知識,同時又點發了我對太空的熱情。那麼,太陽系之外有什麼呢?宇宙還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麼樣子?

  不由得,對太空充滿了好奇,想以熱情來探索太空,探索那麼未知的領域。仍記得有一首詩中詩人寫道,寧願變成一根樹根深扎地底,也不願在星空中飄浮。我卻想說,我願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來滿足自己的好奇、願景。

  用熱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的領域,這就是我的感悟。

  2022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00字15

  《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結束了,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

  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

  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是否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中國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用心,爭當未來的接班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