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精選25篇)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

  《高山清渠》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精選25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

  為向“當代愚公”黃大發認真學習、對標看齊,不斷錘鍊黨員幹部政治品格,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近日,天然氣能投公司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幹部職工收看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近百餘人透過自行收看、集中觀看、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學習黃大發老支書的先進事蹟。

  該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黃大發老支書為原型,講述他36年如一日帶領村民艱苦奮鬥、戰天鬥地,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成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約9400米的生命渠,改變草王壩村落後面貌,用實幹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

  第三黨支部書記王有坤錶示,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將從黃大發老支書的事蹟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學習他堅定信念,艱苦奮鬥,“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實幹精神,並將其轉化為自身工作動力,積極投入到公司煤層氣勘探開發安全生產事業中,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將堅定理想信念,做到手勤腳快,磨礪心志、恪盡職守,努力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在工作崗位中和社會角色上發揮作用。”青年黨員劉勝難從年輕一代黨員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身的觀後感。

  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要以老支書的光榮事蹟為榜樣,堅守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積極響應新時代號召,堅持解放思想的理論品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抓實幹的優良傳統、久久為功的價值追求、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更加昂揚的鬥志,全方位推動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

  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黃大發為原型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透過觀看電視劇,切實感受到老支書為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帶領草王壩群眾用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近萬米的“生命渠”,需要冒著多大的風險,需要克服多少困難。他真正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遵義人,特別是作為國家統計局遵義調查隊派駐務川縣雙河村駐村第一書記,感慨良多,感受頗深。

  還記得2017年到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第一次感受到草王壩的艱苦環境,也有幸見到黃大發老支書,從他身上能夠感受到雄偉的氣魄和堅定的信念,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艱苦奮鬥精神。看了電視劇,劇情跌宕起伏,畫面寫實性很強,深刻感受到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愚公,具有無窮的信心和毅力。他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一心為公的高尚情操,敢於擔當的優良作風激勵著我們年輕幹部。

  老支書曾說過:“只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鬥意志、堅定恆心韌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正是因為有黃大發這樣的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不計個人得失,敢於戰天鬥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日益改善,我們的國家才一步步從站起來走向強起來,我們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向著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

  作為年輕幹部,我會更加深入地學習大發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擔負起新的時代使命,苦幹實幹,以昂揚向上、艱苦奮鬥的精神面貌,以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好每一件事;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中,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不畏困難,敢做先鋒,堅守好自己的崗位,讓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3

  遵義市草王壩村支書黃大發,36年漫長堅守,36年初心不改,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讓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我們要向“當代愚公”黃大發看齊,深刻感悟黃大發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堅守與執著,不斷激發“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鬥志,激揚“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勁頭,在矛盾面前迎難而上、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學習感悟黃大發“風雨如磐不動搖”的堅定信念,“烈火丹心鑄忠誠”的擔當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鄉村振興戰場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4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黃大發修渠引水。《高山清渠》是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32集電視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灣村按照要求,於2022年7月18日,組織本村黨代表、黨組織書記、黨員幹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村幹部、群眾集中觀看了《高山清渠》第一集、第二集。

  一是深入刻畫了一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忠誠、幹事創業的優秀共產黨員。“黃大發一心為民,百折不撓,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勇於擔當、不怕困難,黃大發‘當代愚公’精神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員幹部不斷前進,作為年輕的黨員幹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涼灣村建設。”黨代表姚旋觀看後說道。“基層工作的難度與壓力越來越大,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黃大發老支書面臨的客觀條件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內心堅定的‘信念’也是他作為黨員幹部心繫群眾,主動承擔責任的支撐,也是我往後學習與工作的導向標!”支部書記劉先偉觀看後說道。

  二是生動展現不怕苦不怕累,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事在人為的精神信念。“黃大發翻山越嶺、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水源,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水源地與草王壩村相隔三座大山,在困難面前黃大發沒有放棄,這生動展現了黃大發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作為群眾,我們也堅信黨組織堅信支部書記能帶著我們致富增收!”群眾侯文忠觀看後說道。“當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開鑿絕壁天渠,改變草王壩落後面貌,黃大發一句‘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擲地有聲,在新時代,做出了轟轟烈烈的壯舉。作為黨員幹部,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幹思維、強化實幹擔當、弘揚實幹精神,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要發揮自己的力量,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鬥篇章。”黨員幹部鍾玲觀看後說道。

  三是啟發我們戰天鬥地,促進鄉村振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發揚貴州精神。“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作為村幹部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做艱苦奮鬥的楷模,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為村民群眾謀幸福!”村幹部徐能說道。“用生命鑿渠,以黨性引水。黃大發憑著一根筋、一股倔勁、力排眾議,帶領鄉親們上下同心,攻堅克難,用實幹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只有在學懂弄通做實、履行好駐村工作職責上下功夫,只有與村支三委一道,俯下身子,心繫群眾,解決村民急愁難盼之事,不負組織重託,不負群眾期待,讓駐村書記成為名副其實的‘助村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張莉說道。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5

  《高山清渠》電視劇中的一個個情節都淋漓盡致地塑造了一個堅強、拼搏、堅持、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形象,黃大發說的最多的誓言是“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也更突出了他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

  時光流逝,當水渠建成,黃大發也頭髮花白。當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水,途經一座座山,涓涓地流經懸崖絕壁時,原本山村的枯草地都變成了一塊塊希望的田野。

  一渠通則百業興。為了兌現“帶領村民致富”的諾言,如今的黃大發把精力放在鄉村振興上。他先後帶頭搞起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良田,以前的窮山溝變成了旅遊景點,現在那個草王壩村已經成為人們羨慕和嚮往的居住地點,我想這裡的所有人都不會忘記這位勇往直前併為此處付出頗多的黃大發老支書。

  《高山清渠》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是啊,黃大發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阻礙,即使面對群眾的質疑和不理解他都能夠堅持心中的選擇,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是當時執著的堅持,他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功。

  黃大發是“當代愚公”,他帶領草王壩村村民不畏艱難困苦絕壁鑿天渠的感人事蹟,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從黃大發書記的奮鬥史,我更加清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意義。激勵和鼓舞著我不斷前進。

  作為年輕的入黨積極分子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於交通建設和發展。我將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定力,牢記初心使命,敢於抓細落小為交通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將堅持以“時代楷模”黃大發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手中有本領、腳下有泥土,以青春之名,在新的征程上奮力奔跑,努力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成績。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6

  連日來,我在中央電視臺收看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家鄉黔北鉅變的一幕幕場景讓我一次次動容,草王壩脫貧致富帶頭人黃大發的感人形象讓我回味無窮,巨大的正能量催人奮進。在劇中,一次次的矛盾碰撞,一次次新舊觀念的交織,讓人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引領,感受了歷史的文明進步。昔日的窮鄉僻壤因為有了時代變遷的感召,有了全鄉人民的艱苦奮鬥,終於引來了高山清泉,迎來了金秋的收穫季節。這時,黔山苗岒的楓葉舒展開來,它染紅了黔北的山山水水。

  金秋時節片片紅葉面向那充滿無限希望的熱土,它飄飄灑灑地掛在掛在懸崖上,舞在山林間,象一簇簇點燃秋天的火炬。它與蔚藍色,草綠色,金黃色的自然界渾然一體,宣告了鄉民們小康生活的到來。我在電視上再次認識了被中宣部命名為“時代楷模”的榮譽獲得者、帶領黔北山區人民拓山開渠、為邊遠山村澆灌出小康生活的黃大發。

  他,被人們稱之為“當代愚公。”他象楓葉一樣純樸,是黔北山區帶領群眾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他常年與山川相伴,與松林為友。他體會村民的疾苦與訴求,許下諾言在通往鄉間的山道上留下他丈量土地的身影,留下他勞碌奔波的足印。清晨,他沐浴陽光和雨露而去;傍晚,他又踏著落日的餘暉而歸。經過與村民的共同奮鬥,他們終於成功了!你看,一道渠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黃大發和鄉民們終於引來了生活的甘露和清泉。這時,一片片的楓葉向著我的眼前滾滾飄來,黃大發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經典命題,他成為了一名點染金秋的時代使者,成為鄉村鉅變的領頭人。

  我想,為偉大新時代建功立業的建設者,都應該得到時代和廣大人民的褒獎!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7

  2022年7月16日,區教育體育局接到通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29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原名《黃大發的奮鬥史》)定於7月16日20:00在CCTV-1開播,號召廣大黨員學習收看。接到通知後,區教體局積極響應,立即轉發,廣泛宣傳,組織全區各學校的全體黨員教師積極觀看,學習黃大發同志的事蹟,謳歌這位平凡的英雄。

  當代愚公鑿天渠。區龍泉街小學黨支部積極響應區教體局號召,組織全體黨員教師觀看《高山清渠》,並寫下所感所悟。該連續劇講述了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大山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村支書黃大發自六十年代起帶領全村人絕壁鑿天渠,中間經歷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沒有將他擊垮,反而一次次激發出他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豪情。最終,黃大發克服一切困難,耗時三十餘年,完成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水渠,為山村引來清渠。共產黨人黃大發用其一生勇於擔當、堅強不息的奮鬥踐行著當年入黨時許下的諾言,“讓山裡人過上好日子!”使窮山惡水的草王壩變成深山明珠,被人們稱譽為“當代愚公”,以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道德模範勇擔當。自2022年7月16日以來,每到晚上八點,區魏風路中學全體黨員就準時坐到電視機前,開啟中央一套觀看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這部劇受到大家一致好評,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9400米絕壁天河。區魏風路中學全體黨員教師觀看電視劇後,感觸頗深,紛紛在群眾討論,發表見解。大家紛紛表示,要發揚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追夢精神,寢食難安的為民情懷。看完主人公的事蹟,大家更加堅定了為教育事業獻身的決心和信念,今後無論在工作崗位上遇到何種困難,都要有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勇於擔當,敢做敢為,砥礪前行。

  黨支部書記任春旺說道:“黃大發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在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他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精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學習他捨己為人的精神,更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時代楷模講奉獻。區二高響應中組部、區委、區政府的號召,按照區教體局通知及時組織全體黨員觀看《高山清渠》,認真學習“當代愚公”黃大發堅定信念埋頭苦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艱苦奮鬥、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透過觀看該電視劇,區二高全體黨員紛紛表示要學習黃大發精神:心繫群眾、為民服務;埋頭苦幹、不屈不撓;不畏困難、敢於擔當。

  區二高的黨員教師紛紛表態:在今後的工作中,讓黃大發精神付諸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立足崗位,充分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不斷銳意進取、克難攻堅,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8

  近日,電視劇《高山清渠》在央視黃金強檔熱播,引起強烈反響。該劇讓“當代愚公”黃大發的故事再現於熒幕,他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為人民。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以實幹苦幹帶領鄉親力拔窮根。

  黃大發的扮演者李鍵,把黃大發一心為鄉親的細節演繹得準確到位。讓我再次為他的精神所感動。讓人忍不住思索,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一個普通黨員,一個普通農民成就他的“偉大壯舉”,我思索著他那頑強拼搏的精神動力源頭。

  人的成功有兩大方面,一是為自己的事業(利益)奮鬥而成功,另外一種是為大眾事業(利益)奮鬥而成功,顯然,黃大發屬後者。我們常說“窮則思變”或“逆境與苦難”能激發一個人的動力及鑄就其堅韌。黃大發少年苦難,幼年喪父母,這是一個人精神上巨大的苦痛,加之,他出生地十分貧瘠,連基本的生活用水都很成困難。或許,正是這些鑄就了他頑強的意志。

  在開渠過程中,曾遭遇種種阻撓甚至技術上的難題等,黃大發為此發誓:“渠不通,毋寧死。”從黑髮人到白髮人,一生為渠,矢志不渝。黃大發鑿渠的每一個細節都令人感動,但令我最震撼的有兩處,一是由於水渠經過一段垂直上百米高的絕壁,須懸空鑿渠,那是命垂一線的高危作業,且不說作業,人站在臨近的高處往下看都會心驚膽寒。起初是黃大發親自懸空而鑿,後來上了年紀,叫自己的兒子上,兒子不解地問:“爸爸,村裡這麼多人為何不叫,卻要叫我呢?”黃大發沉重的回答:“如果別人遭遇不測,我賠不起啊,你是我的兒子,我不用賠呀。”這是何等之境界!另一個令我感動的情節是,他為了湊錢開渠,把家中所有值點錢的東西,甚至連自己棺材都賣掉。

  黃大發精神的動力,難道僅僅因為他是一名普通黨員或者是村支書一職?我想,或許是,或許又不完全是,一個人或一個黨員偶爾做點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把好事做下去。

  不管做人還是做官,首先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好官必定是個好人。做官的前提首先是做個好人,一個好人的做人標準品質往往就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或者說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因此,我們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做好人”,做出表率,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顯然,黃大發是其中的傑出典範。

  黃大發堅韌頑強的另一個原因,似乎源於他因幼年痛失雙親靠吃“百家飯”成人,對鄉親報以感恩。但是,世間報恩的方式有多種,為何要付出如此艱辛?想必是他深刻體會到了“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但在我看來,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他靈魂深處裡流淌的就是“大善”的血液,我想,即便他不是黨員,不是村支書,也同樣有“大愛之舉”。當然,黃大發從入黨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把一個黨員的使命烙印心間,似乎與他骨子裡的“大愛”一拍即合。

  《高山清渠》全面展現黃大發的感人事蹟以及他那難能可貴的精神。我們學習黃大發,要以飽滿的熱情付諸於黨和國家事業的工作之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無愧我心,無愧天地!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9

  近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高山清渠》,用藝術手段再現”時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修渠的先進事蹟,跟隨跌宕起伏的電視劇故事情節,讓我再一次走進草王壩走近黃大發,去感知那段“苦”、“痛”、“贊”的燃情歲月,感悟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守和付出。

  戰天鬥地,怎一個“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困難物質稀缺。正當壯年的黃大發生活在偏遠落後的播州區草王壩村,面對缺水嚴重的自然條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飯的惡劣生存環境,他硬是憑藉堅定的共產黨員信仰,發揮黨支部書記領頭雁效應,帶領村民戰天鬥地,千方百計克服修渠資金、技術等困難。黃大發在54歲的時候,還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為修渠打好技術基礎。在修擦耳巖段時,遇到一處倒懸的崖壁要修渠透過成了難題,年近60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身上吊下懸崖開展測量,最終水渠順利透過此地,這正是他常說的“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真實寫照。修渠過程中黃大發經過一次次失敗和絕望,又不斷的燃起不滅鬥志,終於用36年13140天的時間,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團結村缺水問題,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

  失去至親,怎一個“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在修渠最關鍵的時期,黃大發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卻承受著巨大的悲痛,為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夠吃上大米飯,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毅然堅守在修渠一線。黃大發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著滿腔的工作熱情,融進一錘一錘的鋼釺敲打聲中、融進鋼釺與石頭碰撞四射亂飛的火花中,融進修渠大軍肆意揮灑的汗水裡,真正做到為大家舍小家,詮釋了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舊貌新顏,怎一個“贊”字了得!草王壩村老百姓在黃大發老支書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團結村貧窮落後的面貌。特別是近幾年,在團結村建設有“大發渠”觀光長廊、“大發天渠”黨性教育陳列館和星空木屋、社林邊酒店、稻裡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環境如詩如畫,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好轉。今年國慶節前,經過團結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車,可以為當地農產品外銷和農村旅遊帶來新的良好機遇,當地群眾收入將得增加,這是隻想吃上大米飯的團結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鬥堡壘。黃大發帶領團結村村民自力更生,從貧窮到脫貧再到小康,切實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幹部要大力學習弘揚“大發”精神,實踐在當前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繼續貢獻統計調查新的力量。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0

  7月20日以來,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九支隊七大隊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職工觀看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貴州省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學習模範人物先進事蹟,汲取榜樣力量,進一步激發幹部職工的奮進精神。

  該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為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艱苦奮鬥的故事。黃大發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的“生命渠”,結束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支部書記陳龍飛觀看《高山清渠》後談到,讓他受到為民服務、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等“當代愚公”的精神洗禮,進一步築牢了理想信念之基,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從“開山鑿渠、志拔窮根”的動人故事中讀懂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初心”,勇於擔當、甘於奉獻,苦練工作本領,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崗位上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交通執法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在新時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創佳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當好新時代“開路先鋒”。

  黨員陳乾兵同志觀看《高山清渠》後談到,他作為建黨百年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一分子,作為交通戰線最基層的一員,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幹思維、強化實幹擔當、要堅定初心、恪盡職守、戒驕戒躁,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只有持之以恆做好日常巡查,打擊惡意超限運輸,嚴格規範做好施工監管,以職責使命維護好路產,保護好路權,在抗凝保暢、防汛抗旱等特殊節點勇當排頭兵,為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做出應有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透過觀看《高山清渠》後,黨員幹部職工反響強烈、深深受到激勵鼓舞,幹事的激情高昂,紛紛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立足於行業和本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新國發2號檔案精神,將精神源泉轉換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勇於擔當、埋頭苦幹、苦練工作本領、履職盡責、甘於奉獻,在疫情防控、交通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與服務、超限運輸治理、運政執法、“打非治違”、安全監管、汛期搶險救援、冬防春運抗凝保暢、“四違”等路域環境治理工作中積極地“站出來”“頂上去”,積極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1

  “愚公移山得延續,大發精神修渠成。”近日,以“時代楷模”“七一勳章”、我們貴州遵義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臺播出。該劇講述了黃大發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用時36年,經歷時代的考驗,克服重重困難,在絕壁上開鑿一條長達9400米,地跨3個村子的水渠,解決了當地村民的用水困境,最終引領草王壩村民致富過上幸福日子的故事。黃老支書一生“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真實寫照是時代青年學習的榜樣。

  青年幹部要有“瞄準目標,敢想敢幹”的勇氣。堅決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七八十年代的草王壩村地處海拔800米以上,“水比娘還親,沒水又缺田”足以形容當時村子的困境,劇中臺詞“寧把閨女推山崖,不讓嫁到草王壩”更是體現了草王壩村因缺水問題,但大部分村民們或不想“挪窩”,或者“挪不了窩”,於是窮就一直延續著的困境。青年黃大發多次進入大山實地勘察,發現在距離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條叫螺絲河的水域,於是謀生修渠夢想,打算用雙手鑿出天渠,引“天河”之水解草王壩飲水之困。黃大發敢想敢幹,勤彙報,找政策,籌資金,歷時36年初心不改,以百折不撓的韌性造就清渠功業,解決了村裡百姓生活和耕種缺水的困難。

  青年幹部要有“心中有民,行之為民”的初心。“我是村支書,有責任修通水渠,解決村裡人畜飲水,不然貧困老是改變不了。”這是當上村幹部後的黃大發為草王壩村民的承諾,為修渠大計多方奔走,千方百計找出路。為解決村民不願修渠思想問題,透過幹苦力活,做採石工籌集“電影費”讓全村村民第一次看上電影,主動學習宣傳黨中央毛主席對水利工作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放棄優先考慮自己懷孕妻子的營養補充,利用鄉里對自己抓特務的獎勵為村裡老人買藥等細節,體現黃大發心中有民,行之為民的初心。修渠成功後,黃大發繼續千方百計村裡的發展謀出路,修梯田、造公路、通水通電建學校,風雨幾十年的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從未改變,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青年幹部要有“多謀善斷、處事不驚”的魄力。一道萬米水渠,過三個村子,繞三重大山,穿三處絕壁,越三道險崖。黃大發修渠並不是一帆風順,也經歷了多次挫折,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缺技術、缺資金而退縮,反而越戰越勇。54歲高齡進水利班進修學修渠技術,向鄉里爭取幫扶資金,面對村民質疑發出“修不好水渠我把名字倒過來寫。為了水渠,我願意拿命來換”的有力承諾。以及在劇中因修渠工具遲遲不能到位、帶領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舉措做法,體現了黃大發活到老學到老,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斷提升決策判斷能力,多謀善斷、處事不驚,主動積極處理村裡難題矛盾,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接最燙的“山芋”,踐行黨員幹部“有事我先來”的責任擔當,高山清渠就是大發精神最好的見證,大發精神是我們新一代青年延續愚公移山精神最好學習榜樣。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2

  近期觀看了《高山清渠》,這是一部高揚的英雄主義的電視劇,講述黃大發同志帶領村民用三十六年時間修水渠,改變全村貧困命運的故事,整部電視劇突出展現了平凡人的英雄主義和基層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身為一名中共黨員,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黃大發同志信仰堅定、品德高尚、心繫群眾、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情懷和風範,在工作上認真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心聲,勇於擔當的同時以身作則,不斷錘鍊自己的工作作風,帶頭爭做履職盡責、無怨無悔的表率。接過奮鬥精神的“接力棒”,繼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優秀部分,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3

  “水是啥呀,是咱草王壩的夢。”7月31日,在央視熱播的貴州題材電視劇《高山清渠》圓滿收官。該劇講述了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帶領山區群眾歷時36年開鑿絕壁天渠併成功引水,創造“人間奇蹟”的故事。

  自7月16日在CCTV-1黃金時間開播以來,該劇收視率連續破1。中國視聽大資料顯示:《高山清渠》平均收視率1.372%,收視份額5.898%,高居全國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榜首。在各大收視平臺,不少觀眾留言稱,“看了電視劇,想去大發渠。”“這部劇真的很感動,每一個人都是真實的你我。”黃大發扮演者李健也發文表示,“謝幕,不捨,黃大發的精神影響至深。”

  《高山清渠》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但在貴州遵義播州區團結村,黃大發和鄉親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引水、修路、通電,黃大發當年的三大願望,如今一一變成現實。過去的草王壩村和周邊村,組成了“團結村”。

  近年來,村裡發展起中藥材、有機稻米、肉牛養殖等產業。民宿、露營、農旅基地等旅遊專案也陸續入駐,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萬元大關。此外,全長1427米的大發渠特大橋,是仁懷至遵義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目前,大橋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團結村”開設了高速口,仁遵高速建成通車後,下了高速就能到達“大發渠”附近。

  電視劇《高山清渠》播出後,黃大發每晚都和家人收看,他表示:“這個電視劇拍得好,看到這個電視劇,就想到當初我們為什麼要修渠。”如今,村裡的變化天翻地覆,團結村的人們在美麗的貴州熱土,繼續“演繹”著《高山清渠》的“續集”。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4

  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大發為原型,講述“當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歷時30餘年在絕壁上開鑿出一條“生命渠”的感人故事的主旋律電視劇《高山清渠》在央視熱播。省殘聯直屬機關黨委認真組織全會及時收看,在黨員幹部中引發熱烈反響。

  “黃大發同志用一生的時間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機關第四黨支部書記趙遼同志說,“向黃大發同志學習,就是學習他那種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要把殘疾人群眾當親人,多與殘疾人走動往來,同殘疾人交真心、拉家常、問實情,瞭解殘疾人的急難愁盼,感受殘疾人的喜怒哀樂。”

  機關第二黨支部的劉文燕說:我從黃大發老書記身上看到了共產黨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志氣勇氣與膽氣豪氣,看到了“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矢志不渝,看到了“一生只為一條渠”的苦幹實幹與擔當作為,也看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和為民情懷。作為同是遵義人的我,不僅為“遵義有個黃大發”感到驕傲自豪,也決心要向黃大發老書記看齊,以他為榜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立志為殘疾人事業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人,需要有理想信念的指引。”機關第三黨支部的周嘉慧在觀後感中寫到,“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很崇高,但是,站在平凡崗位上,我可以把它細化為一個個小目標,教書育人,認真、紮實做好跟班學習工作,堅定立德樹人,育殘成材的教育初心,以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助力我省殘疾人職業技術教育。”

  省殘疾人就業中心黨支部書記李紹劍同志說:我們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揚黃大發這種不等不靠、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能力水平,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

  省康復醫院黨支部書記杜飛鵬同志感慨道:2019年我組織支部全體黨員到現場親眼參觀過“大發渠”,高山峻嶺間流淌的“生命清泉”仍歷歷在目,其地勢險要程度、工程難度遠比電視劇展現出的影象更加直觀更加震撼。黃大發的“拓荒”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為我院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提供了指引力量。今後工作中,我會認真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敢於拼搏、百折不撓的精神,持續練好內功、增強本領,不忘建院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踏實做好康復醫院全面工作,更好地踐行“為人民服務,全面提升全省殘疾人及特需人群康復診療水平”的初心和使命。

  省特教中職校黨支部組織部分黨員集中觀看後,紛紛表示要學習黃大發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堅持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學習黃大發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始終懷著對黨的感恩之情,嚴守黨的紀律,傳承黨的優良作風,生活簡樸、為人低調、作風樸實;學習黃大發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堅守工作崗位,視工作如生命,為我省特殊教育事業燃燒自己。

  康復中心黨支部的黨員觀看後表示要向黃大發老書記學習,於平凡、微小處做起,用心用情為聽障兒童家庭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鬥篇章。

  電視劇《高山清渠》作為鮮活的黨員幹部學習教育教材,在省殘聯黨員幹部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極大提振了我會黨員幹部見賢思齊的上進心和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下一步,我將常態化開展黨史的學習教育和榜樣學習教育,進一步激發殘聯絡統幹部職工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為全省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5

  電視劇《高山清渠》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

  大家觀看後紛紛表示,要發揚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的追夢精神,要汲取榜樣的力量,履職盡責,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砥礪前行。

  “觀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再一次被黃大發老支書的事蹟所感動。‘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將一個老黨員和人大代表甘於奉獻、敢於擔當的為民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遵義市人大代表聯絡服務中心主任劉登峰表示,作為市人大代表特別是從事代表工作的人大工作者,要帶頭向黃大發代表學習,要學習艱苦奮鬥、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大發精神”,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電視劇《高山清渠》是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黃大發老支書用其一生的勇於擔當、持續不息的奮鬥踐行著入黨時許下的諾言,‘讓山裡人過上好日子!’使窮山惡水的草王壩變成深山明珠,以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副部長王永生表示,將在未來的工作中汲取黃大發老支書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老支書一生只為一條渠,幾十年如一日,堅守不懈踐行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讓人由衷敬仰,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學習榜樣。”仁懷市委督查局局長何鳳說道,下一步,將認真組織學習老支書黃大發堅守初心、一心為民的公僕本色,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褪色的精神境界和敢於擔當、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要讓大家都在學習中明白黨員幹部就是要“幹”,要敢幹、真幹、實幹、幹成、幹好。

  “觀看《高山清渠》,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老支書黃大發為了村子的發展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歷時36年,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這36年的歲月時光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為民辦實事鋼鐵般的信念。”新蒲新區民政局副局長曾子慧表示,作為一名新時代民政幹部,服務群眾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注重政策業務學習和自我修養提升,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勤奮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民政政策、耐心細緻的為群眾解釋好政策,以豁達的胸懷處理得失,以奉獻的精神服務社會。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當代愚公黃大發,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絕壁鑿天渠,其間歷經了千辛萬苦,克服了種種困難,他用不怕吃苦、敢於戰天鬥地的頑強精神,為我們基層工作人員樹立了榜樣。”習水縣二郎鎮網格化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爽說,身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永葆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初心,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強意志,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頑強精神,在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工作中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央視播出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完美收官,劇中主人公黃大發一個人、一股勁、一根筋,一輩子、一顆心、一條渠,一生踐行入黨初心。”湄潭縣抄樂鎮沙塘村駐村第一書記杜富佳表示,作為一名縣人民醫院的護士、一名駐村第一書記,不能忘記自己是黨的兒女、是新時代的幹部,不能做只顧自己、只顧家人、只顧單位的“小幹部”。

  “一渠通則百業興。在主角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堅韌不拔、勇立潮頭的果敢與擔當。同時,我也深感黨與群眾站在一起、幹在一起的巨大魅力。”仁懷市壇廠街道辦事處黨建辦主任鄒利波觀看了《高山清渠》後說,在今後工作當中,一定要發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在建設工農旅一體化的美麗新壇廠征程上再聚合力、再創新高。

  “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9400米的水渠,絕壁天河。老支書黃大發修渠的故事在螢幕上播出後,我的`心中再一次為之感動,老支書黃大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真正凸顯了擔當實幹。”紅花崗區海龍鎮溫泉村駐村第一書記任秘坊表示,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會像黃大發老支書一樣,以艱苦奮鬥、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在鄉村第一線的新徵程上接續奮鬥。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6

  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已於7月31日收官,該劇自播出以來在遵義引起強烈反響。

  電視劇《高山清渠》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

  這樣一部英模題材劇為何能夠引起廣泛關注,獲得社會好評?一方面是作品原型黃大發的奮鬥故事足以打動人心,另一方面該作品精心製作富有的強烈生命力。動人的事蹟+蓬勃的生命力,最終吸引和打動了觀眾。

  一輩子,一條渠。《高山清渠》圍繞“當代愚公”黃大發的真實事蹟創作,再現了黃大發艱苦奮鬥,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動人事蹟。作品不只是反映英模事蹟,更表現出了普通人的人生高光。劇中一句“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恰如黃大發的性格和人生註解,激勵了很多觀眾。黃大發的務實、忠誠、執著,不僅為共產黨員寫下了最好的註解,更值得每一個普通人學習和傳承,更給年輕一代樹立了樂觀向上,為夢想不懈奮鬥的人生態度。

  一部作品,一份擔當。隨著時代審美和文化生態的變化,包括英模題材在內的主旋律劇如何創制,才能贏得觀眾?《高山清渠》創作團隊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拒絕浮躁、認真做事、打造精品的創作態度,講人物、講故事,用創新手法把故事講得更精彩、讓人物更動人。為真實還原大山深處人民的生活狀態,該劇全部在大山中實地拍攝;為找到最符合原型的演員,經過多輪面試篩選和研討,最終選定了演員李健……整部作品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反映了現實生活,具有思想性和感召力,以及藝術觀賞性。

  黃大發的故事極富傳奇色彩,真實感人,引人入勝。《高山清渠》正是一部向外界講述黃大發的奮鬥故事,引領更多觀眾不斷認識黃大發、學習黃大發,與時俱進的優秀英模作品。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7

  《高山清渠》的故事展開地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大山深處的草王壩村,那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地方。故事以“七一勳章”獲獎者黃大發為原型,敘述了他一生投入建設,帶領鄉親在高山之上修建清渠得以脫貧的故事。目前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自開播以來熱度不斷攀升,備受觀眾好評。導演樓健一直追求的是“拍出既好看又能高歌‘主旋律’的影片”,《高山清渠》同樣也沒有令觀眾失望。以往的主旋律電視劇往往因為曲高和寡而收視走低,而《高山清渠》在播出的第二集就榮升為熱播榜首位。借鑑同類型爆火的主旋律電視劇《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可知主旋律影視正處於發展的上升階段,這其中的緣由值得思量。

  一、鄉土文化的原生態展現

  《高山清渠》盡力還原故事的真實環境,在服化道和場景佈置上下足功夫。該劇全部在大山中實地取景,還原大山深處人民的生活狀態。開篇透過野彪鄉書記徐宏良車行山間的`出場鏡頭,道出了黔北山區美麗外表下的痛楚以及他“向大山要清泉和良田”的願望。喀斯特地貌那蜿蜒崎嶇的絕壁風光與草王壩落後的生產工具形成強烈反差,讓人切實感受到絕壁鑿渠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其次,演員的妝容設定,為了更真實地還原農村人民發展的面貌,需要幾十年的年齡跨度,其中老年妝需要花幾個小時靠特效化妝技術才能完成。劇組的用心可見一斑。

  在宏大的故事背景之下,濃郁的鄉土氣息貫穿始終。選取西南部一角來展現中國發展中基層幹部的辛苦付出,宏觀背景與微觀故事相結合,題材平民化,情節也與現實相結合,真實得如同發生在久遠的過去。在鄉土文化的映襯下彷彿將人們帶到了70年前,讓生活在中國西南部的老一輩人陷入回憶,也讓當代青年陷入沉思。

  二、平民化視角下的鮮活人物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影視劇的質量。故事的主人公黃大發,作為草王壩土生土長的農民,他身上有著農民的淳樸和善良。主人公在故事發展中不斷成長,並非一開始就是一個成熟的基層幹部。前期的他因為岳父不通情理與張村打架,以及後來單獨行動導致山林伯的犧牲都表現了他前期的莽撞與不成熟。但正是因為這些並不完美的設定,讓他在經歷山林伯去世、巧玲慘死、村人排擠、修渠的艱險之後變得成熟和穩重,才使得人物塑造更為合理。後期在人物豐滿的同時,逐漸展開表現出他的大智慧,從文盲變成一位能夠引經據典的村幹部。他為鄉親們辦實事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過。這是一部典型的黃大發奮鬥史,也是平民黃大發帶領草王壩人民邁向新生活的發展史。

  他是個平凡的人,但也是個英雄。英雄性與凡俗性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至於讓英雄人物失去血肉,更能夠起到宣傳的目的。當然除了他自身的矛盾外,他與茂山、大山親如手足的兄弟情以及與巧玲和開美忠貞不渝的愛情也同樣豐富著他的人物性格。

  三、情感共振:情懷與使命的交織

  拋開精良的服化道和飽滿的人物形象,最值得一談的還是全程深入人心的情感共振。這情感的共振包括黃大發與鄉親之間的深厚情誼,也包括他與妻子的伉儷情深,同時也包含了觀眾對於主人公無私奉獻、一心為人民修渠的敬佩。黃大發與鄉親相處中,在事業與家庭的身份符號共振下生出了許多的矛盾。為了給德寶奶奶買藥把巧玲住院的錢花掉了,間接導致了巧玲產後大出血慘死。後來了為了公社人民不被餓死,殺了公社的牛分給鄉親,並承擔起所有責任被送去勞動改造,他走時第二任妻子開美還大著肚子,不久就要臨盆了......黃大發的大局意識雖然值得所有人學習,但念及巧玲和開美的處境,不免讓人同情,在這場人民與小家的矛盾衝突中誰不是含著熱淚在心中遺憾著他的偉大,又同時讚揚著他的選擇呢?他為了草王壩人民能夠喝上乾淨清澈的水,與山斗勇,那絕壁之上原本沒有希望,是他一直以來的堅持,才讓草王壩的人民也看見了希望,高山之上流淌的清渠是黃大發一生的信念。

  在黃大發身上展現出來的主流價值觀,並沒有像以往一樣停留在老一輩革命家身上,反而是展現在了處於成長期的青年身上,這讓同處於時代發展中的青年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主流價值觀的青年化表現,對於擴充套件主旋律電視劇的受眾群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人應該被呼籲起來,在國家的發展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部影片的成功能夠呼籲起許多人內心的觸動,喚醒一些人迷失的初心,在黃大發的故事裡,他一直緊跟黨的腳步密切聯絡人民群眾,以一顆善心對待人民,不畏艱苦帶領群眾開山鑿渠。站在21世紀的門檻上回望那遙遠的過去,認識過去、思考過去之餘,能做的就是繼往聖之精神,行今日之使命。

  縱觀《高山清渠》掌握流量密碼的原因,可以發現將鄉土文化融入故事之中,塑造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不僅宣傳了新時代的青年的奮進精神,而且也能夠貼近現實有煙火氣息。影片的成功也使許多不瞭解貴州的人民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匯聚了高山的省份,意義之大何止於此。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8

  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稅,黃大發開始我水之程。

  徐書記從朝鮮歸來,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來替黔北為貴州籍犧牲的戰士建設家鄉,為了一個承諾來到黔北大山裡。徐書記在此之前就認識一位能讓草王壩充滿希望的少年-——黃大發。

  草王壩常年缺水不知為少人被渴死,而黃大發的爹孃就是被渴死的,爹孃死後黃大發便被二伯收養。徐書記在重反剃匪之路時正好遇見張村與草王壩打架。剛好遇見張書記正在對黃大發進行思想教育,並告訴黃大發幸福是靠自己雙手創造而來,世界上並沒有山神千萬不要迷信。

  徐書記在黃大發家住了一晚,告訴黃大發,老百姓的事就是共產黨的事,也就是那一夜,徐宏良大哥給黃大發點然了他所說的心中的火把,給他照亮了前方的路。黃大發知道那不僅僅是火把,那是黨的光輝;照亮的也不僅僅是路,還有黃大發的心。也正是從那一夜開始了黃大發的奮鬥。

  首先黃大發得將村民們的封建迷信打破。草王壩有一百餘天沒下雨了淺河的水早己幹了,村長便叫“吳瞎子”請山神爺上身,而黃大發為了打破封建迷信,把粉筆灰放進嘴巴倒至成口吐自沫,最後使吳瞎子自己承魂認是騙了草王壩村民的糧食。成功打破了封建迷信開始找水。

  黃大發給二伯留了一封信,自己去山上尋找水源,不幸掉下縣崖,二伯也看見了信二話不說帶人找黃大發,在尋找黃大發時二伯也掉下黃大發所在的崖懸。一伯為了黃大發最終犧牲。

  天河之水不會自己流進草王壩,封建反動勢力的禁銅,迷信認命思想的懦弱,阻代了幾代草王壩人民對水的渴望。靠著那一股不服輸執拗與質樸,他們踏上尋我水源的征程。他們不負千辛萬苦找到了水源,並取名為螺絲河。

  黃大發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幸福,是不可能輕易就得到的,中間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

  最終耗時三十餘年,完成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長渠。帶著村民發家致富。

  我們學習黃大發不信迷信崇尚科學,堅持不懈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精神。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9

  近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憑藉用心的製作、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細節和傳神的人物塑造贏得全網關注,備受觀眾好評,其中黃大發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實感人,引人入勝。作為新時代基層幹部,要從《高山清渠》“一生只為修一渠”的傳奇故事中,汲取“斷、舍、離”的榜樣力量,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擔當作為。

  “斷”心浮氣躁,常懷敬畏之心

  老支書黃大發36年如一日,從青絲到白髮,最終在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壩村貧窮落後的“標籤”,擺脫了長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後他緊鑼密鼓張羅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想方設法為村民脫貧致富找出路,始終秉持“村子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廣大基層幹部要以榜樣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發揚苦幹、實幹、加油乾的硬作風,克服簡單的事情不想幹、複雜的事情不能幹、艱難的事情不敢幹的懶散思想,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多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時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態、好思維、好方法在基層的大舞臺上多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

  “舍”麻痺大意,繃緊紀律之弦

  黃大發總是把修渠的水泥當作“寶貝”,每次卸完貨都要親自打掃,車廂裡灑落一丁點兒“殘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掃入庫。家裡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樣,老伴想舀一碗補灶臺,反被一頓嚴厲呵斥“這是公家的,堅決不允許”。老支書一心為公,從不摻雜半點私心雜念,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用權。廣大基層幹部要捨棄麻痺大意的思想,要時刻緊繃紀律之弦,守好紀律“高壓線”,時刻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情懷,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不忘初心、奮毅前行。

  “離”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黨來了,分給我土地,讓我不再受餓挨凍。”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發誓,一定要為草王壩做點事情,報答父老鄉親。深知水對於草王壩來說就是救命的“東西”,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村民“引水”,靠著這股勁一干便是一輩子。在“刷屏走紅”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時刻惦記著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草王壩有著獨特的感激之情。廣大基層幹部不能有高人一等、優人一級的優越感,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憂群眾之所盼,在困難面前不自暴自棄,在作出成績後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懷著感激之情,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不驕不躁、勤勤懇懇做好基層工作。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0

  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9400米的水渠,絕壁天河。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於7月16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老支書黃大發修渠的故事在螢幕上播放後,引發遵義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熱議。

  大家紛紛表示,要發揚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追夢精神,發揚他那種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為民情懷,要汲取榜樣的力量,履職盡責,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砥礪前行。

  “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讓我對老支書黃大發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要做一件事不難,但要堅持做一件事而且一做就是36年,這真的是做到了不忘初心。”遵義市體育文化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運營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康說,在老支書黃大發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風采。劉康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16日晚,我在家觀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心中再一次被老支書黃大發的事蹟所感動,‘天渠’的修建,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老支書黃大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紅花崗區中華路街道新東門社群副主任萬英說,一條水渠,就是一座豐碑。在老支書黃大發身上,所凸顯的擔當與責任感,值得我們這些基層黨員幹部學習,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來擔當實幹,精準精細為群眾服務,提升社群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支書黃大發帶領村民,僅憑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戰天鬥地,在絕壁上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堅韌不拔、勇敢無畏的精神。”正安縣格林鎮木盆窩村駐村第一書記何世順說,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抓好產業發展,讓群眾有穩定收入是重中之重,他將與村支兩委一起,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電視劇《高山清渠》的播出,我覺得很有意義,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以實幹苦幹親力親為帶領村民脫貧攻堅,他用行動給我們基層幹部上了一堂課,好日子是拼出來的、是幹出來的。”仁懷市合馬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母順表示,在今後工作中,要勇於擔當,全力做好鞏固脫貧成果、最佳化產業發展、美化鄉村建設、強化基層治理等工作,奮力推進鄉村振興,讓村民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1

  透過觀看近期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禮。

  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從六十年代開始,歷時36年,帶領全村群眾,靠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94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創造了人間奇蹟。

  奇蹟的創造,怎叫一個“歷盡艱辛”了得,歷時36年,期間第一次天渠鑿成之後,由於技術等原因,未能實現通水,結果黃大發老支書被撤了職,但他依然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自帶盤纏去向專家學習,學成之後,主動請纓,重獲百姓和組織認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舊、一如既往,心裡裝著全村百姓,唯獨沒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壩村不通水誓不罷休”的精神繼續帶領全村百姓鑿渠。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甘甜之水經過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壩村,為草王壩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透過《高山清渠》的觀看,我認為草王壩村的成功主要在於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發揮好了戰鬥堡壘作用;有一個理想信念堅定、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善於團結帶領全體村民的帶頭人黃大發;有團結一心跟黨走的草王壩村百姓。作為統計調查一線的我、一名中共黨員,要在黨的領導下,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遠跟黨走,不斷推進統計調查事業發展。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2

  遵義市草王壩村支書黃大發,36年漫長堅守,36年初心不改,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讓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我們要向“當代愚公”黃大發看齊,深刻感悟黃大發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堅守與執著,不斷激發“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鬥志,激揚“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勁頭,在矛盾面前迎難而上、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學習感悟黃大發“風雨如磐不動搖”的堅定信念,“烈火丹心鑄忠誠”的擔當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鄉村振興戰場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3

  《高山清渠》劇中曾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對困難所付出的一切,都會成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即使失敗了,也會是一種難得的收穫。劇中的村支書黃大發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克服一切困難,耗時三十餘年,以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解決了水的問題後,黃大發繼續帶領全村人在幸福之路上奮鬥前行,種水稻、坡改梯、蓋學校、拉電線、修公路。共產黨員黃大發用其一生的勇於擔當、持續不息的奮鬥踐行著當年入黨時許下的諾言。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將認真學習黃大發老支書艱苦奮鬥、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堅定信念、敢闖敢拼,在鄉村振興一線砥礪初心使命,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鬥篇章。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4

  透過觀看《高山清渠》,讓我更加明白: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收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5

  他,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農村。觀看黃大發36年修渠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懷。他更是深夜難眠,一心撲在找水源、修渠事業上,成為當代眾人眼中的“拼命幹勁愚公”,拼搏至水到渠成最後時刻。他說“只要祖國人民需要,我必將全力以赴”,這是他敢想、敢做的精神,更是他不變的牢記初心。

  “只要祖國人民需要,我必將全力以赴。”他說到了,同時也做到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思想,充分展現了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他為我們當代青年同志樹立了榜樣和標杆。

  學黃大發同志不信迷信,立足於現實

  我們不能相信封建迷信,不勞而獲,要立足於地理環境,面對現實努力奮鬥,要加強理論學習,運用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作為當代青年要多自學、多讀書、讀好書,要把過去不是很清楚的理論學明白、說清講透,比如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發展客觀規律等等,只有理論學透徹了、才能使人以理信服,進而產生信仰,理論清晰了,眼光遠了,眼界寬了,心胸就會開闊起來,信念就會足起來,理想信念就能堅定起來。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於團結群眾。

  他深知只有團結村裡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裡的飲水難題。他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好乾部。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他急村民之所急,盼村民之所盼的事情,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他在當時艱苦環境下,修造這樣一條高山清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於閉塞通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工具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山找水源,面對艱險從不退縮。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幹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找人想辦法,到水利站學習技術。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畫,最後變成了技術專家。黃大發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做一件事,一輩子為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而現如今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的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辦實事、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才能譜寫“高山清渠”的影視篇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