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時事人物素材摘抄(通用12篇)

2022時事人物素材摘抄

  有關人物素材的角度

  1、素材運用角度:名利、品質、個性

  2、素材運用角度:獨處、個性、平靜、雅緻

  3、素材運用角度:淡泊名利、物質與精神、品質、個性

  4、素材運用角度:誠實、真摯、淡泊名利

  5、素材運用角度:恆心、堅持、自律

  6、素材運用角度:不放棄、堅韌、品質、以死抗爭

  7、素材運用角度:不放棄,堅韌,以死抗爭

  2022時事人物素材摘抄(通用12篇)

  寫作文需要素材,講演需要素材,好的作文,好的演講都是好的素材呈現出來的,素材有了,自信便有了,功夫自然流露於言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時事人物素材摘抄(通用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1

  武大靖,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軍,中國首位獲得短道速滑冬奧會金牌的男運動員,短道速滑世錦賽男子500米冠軍,2022年北京冬奧會短道混合接力金牌。

  1、人物介紹

  武大靖,男,1994年7月24日出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奧運會紀錄保持者。

  他從小熱愛滑冰運動,從業餘隊到專業隊,從陪練員到主力隊員,多次在國際和國內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為國家爭得了榮譽,是中國短道速滑界的領軍人物。

  2、成長故事

  他從小立志,訓練刻苦。武大靖10歲左右就開始學習短道速滑,摔過無數個跤,受過無數次傷。進入短道速滑業餘隊後,每天凌晨3點多,他就起床帶好冰刀,騎著腳踏車到零下30多攝氏度的室外冰場訓練。因為長時間超負荷的訓練,腳被冰鞋磨破了,訓練結束換鞋時,竟能倒出血水來。但他沒有放棄退縮,一直頑強堅持著。2010年,武大靖破格進入國家短道速滑隊,剛去時只是陪練員。為了進入主力名單,武大靖找來自己和隊友以及世界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比賽錄影,反覆分析比較,改進自己的技術細節,成績突飛猛進。

  他奮力拼搏,為國爭光。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武大靖頂住中國隊屢次被判犯規、短道速滑專案最後一個比賽日和最後一次衝擊金牌機會的巨大壓力,以39秒584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強勢奪冠,為中國贏得平昌冬奧會首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實現了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選手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2018年9月,武大靖成為新一期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帶領全體隊員勇往直前,屢創佳績。

  武大靖胸懷大愛,奉獻愛心。他利用休息時間參加慈善活動,拍賣自己的冬奧速滑戰服,將善款捐給“EYE明天”公益專案,幫助失明或處於失明邊緣的孩子。他還多次帶頭為貧困孩子捐款,到養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孩子們。

  武大靖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武大靖說:“只要我滑得夠快,就可以不給裁判和對手留機會,讓裁判挑不出任何毛病!”這句話背後讓人動容的不僅僅是出色的實力,更是中國運動員的品性,大國的風度和大國的尊嚴。武大靖用行動告訴我們,對抗黑暗的方式,不是變壞,而是讓自己變強!當面對沒有退路沒有選擇,甚至連公平都沒有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用遠高於對手的實力去贏得石破天驚。武大請做到了!本次冬奧會“冰上尖刀”也為中國軍團取得了開門紅,拿下首金!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2

  我們知道,冠軍的頭銜背後一定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而更改國籍的舉動背後又飽含深厚的家國情懷。十八歲的美少女,向我們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熱愛,什麼叫永攀高峰,什麼叫內外兼修,什麼叫天才勤奮。

  1.保持熱愛,勇敢追求。

  歌德:“志向和熱愛是偉大行為的雙翼。”愛因斯坦也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從一接觸滑雪運動開始,谷愛凌就對滑雪產生了超乎常人的熱愛。因為熱愛,她刻苦訓練;因為熱愛,她追求卓越。因為熱愛,要求完美,她在北京冬奧會做出前人沒有做出的動作,從而勝出。

  2.自律努力,未來可期。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而把握命運需要高度的自律精神,松下幸之助說:“登峰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谷愛凌“一邊讀全日制的學校,一邊訓練並參加比賽”,她是時間管理大師,她自覺而自律,訓練時的自律體現極高的職業素養,這也是她在體育上不斷突破的必然;學習上的自律,讓她如願考上斯坦福大學,成為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對谷愛凌來說,贏一直都很重要。”科比也說過:“總有人是要贏的,那為什麼不是我呢。”谷愛凌說:“我進入任何一個比賽,都必須有可贏的希望。”她在北京冬奧會上的表現,完美地詮釋了她的信條。她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想要拿金牌,但更想做到自己的最好。”不滿才是向上的車輪,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體現。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留下更多的回味。

  4.文化認同,民族認同。

  2月8日,谷愛凌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採訪時說:小時候,我每年暑假都會回北京,看天安門、逛衚衕、爬長城,吃好吃的。說起來特別巧,2008年的時候,我只有5歲,跟媽媽去“鳥巢”觀看了北京奧運會的3000米障礙賽,也算是見證了“雙奧之城”的兩次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是我第一次在家門口參加的大賽,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總的來說,谷愛凌選擇加入中國國籍,併為中國而戰,既有基於現實的考慮,也有她對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中國這個國家,給她創造了無數的可能性和機會,這種機遇將遠遠超過她在美國所能得到的。她的雪板設計以龍為形象,她說,希望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

  5.尊重孩子,個性發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對谷愛凌的成長至關重要。

  第一點,尊重和信任孩子。媽媽谷燕並沒有早早把孩子丟向滑雪場,而是讓她嘗試更多可能。騎馬、滑雪、射箭……她都會帶孩子去試試。十多年來,谷燕經常開車帶著女兒,輾轉於不同的興趣班。

  第二點,倡導鼓勵式教育谷愛凌是在一個充滿了愛與鼓勵的環境下長大的。谷愛凌從小自由調皮,爬樹上房揭瓦。媽媽沒有嚴厲喝止,而是從中看到了女兒的運動天賦。

  第三點,拒絕內疚式教育。《谷愛凌:我,18》中有一個細節:谷燕一直把谷愛凌當成朋友,一起成長。她經常對女兒說:你不用感謝我,你一點都不欠我的。我謝謝你就行了。相比之下,我們太多父母,喜歡用內疚式教育,來對待孩子。“爸媽為你付出這麼多,你要對得起我們。”“我們省吃儉用,還不是為了你,你怎麼還不爭氣?”其實這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來自:桌子的生活觀)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3

  中美混血,中英文都十分出色,而且能講一口流利的京腔,高度認同中國文化,2019年加入中國籍。16歲就以1580分考上了斯坦福大學,而美國高考SAT的總分是1600分。

  隨著北京冬奧會,“谷愛凌”逐漸成了一個最受關注的名字。但絕大多數人對她的瞭解僅限於“天才”、“學霸”、“冠軍”等標籤,而谷愛凌的人生遠比這些標籤豐富、有趣得多。

  0.1%的天賦 + 99.9%的熱愛。別人家的孩子。

  剛過18歲的谷愛凌,正在她熱愛的滑雪領域創下多項歷史。谷愛凌說自己“願成為一座橋樑”,一座連線運動與人的橋樑。

  風吹起她的號碼牌,露出她親手設計的戰袍。那一刻,正如央視解說詞說的那樣:玉汝於成,踏雪尋龍。她就是大跳臺上的玉蛟龍!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4

  1、十年鑄一劍,摘銀創歷史

  2022年2月7日,在冬奧會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17歲小將蘇翊鳴以高難度動作拿下高分,最終奪得銀牌。這是中國單板滑雪首枚冬奧會男子專案獎牌,蘇翊鳴創造了新的歷史。

  翻開蘇翊鳴的人生簡歷,我們似乎看到了“開掛”的歷程:他4歲開始滑雪,14歲成為職業滑手,17歲成為冬奧會銀牌得主……這樣的前進之路,順利得有些不真實。冬奧會奪牌後,“天才少年”“冰雪王子”等讚譽也撲面而來。然而,我們應該看到,蘇翊鳴成功的背後付出了無數的汗水。他刻苦訓練,十年如一日,才換來如今的高光。因此,從來沒有天才少年,有的只是一直努力的蘇翊鳴。

  2、曾出演電影《智取威虎山》

  2014年,10歲的蘇翊鳴因滑雪技術過人被徐克選中,參與《智取威虎山》電影拍攝,飾演“小栓子”一角。此後,還拍過《林海雪原》《狼殿下》等電影。在冬奧會前夕,導演徐克還特意釋出影片,祝賀他取得好成績。

  身為專業運動員的蘇翊鳴,也有一項特別的業餘愛好:拍電影。從2014年開始,他曾參與《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狼殿下》等多部電影的拍攝。訓練的時候拼命,拍電影的時候用心,這樣的一個少年,得到了無數人的肯定。從蘇翊鳴身上,我們看到了“00”後不一樣的風采:他們在專注做好本行的同時,願意根據自身個性,去發展業餘愛好。本職上幹得漂亮,業餘上也玩得開心,如此,人生不再是灰白的單線條,而是色彩斑斕的圖景。

  3、跟偶像同臺競技,同登領獎臺

  蘇翊鳴從小崇拜加拿大名將麥克莫里斯。麥克莫里斯是單板滑雪專案的傳奇選手,本次也參加了北京冬奧會並奪得銅牌。站上領獎臺時,蘇翊鳴與麥克莫里斯熱情擁抱,互相祝賀,一時傳為美談。

  少年時代,雨果十分崇拜作家夏多布里昂。他曾說:“我要麼成為夏多布里昂,要麼一事無成!”後來,雨果透過努力,寫出了《巴黎聖母院》等偉大作品,逐步超過了夏多布里昂。無獨有偶,冰雪少年蘇翊鳴從小崇拜加拿大名將麥克莫里斯,不斷模仿麥克莫里斯的動作,提升自己。最終,在北京冬奧會上,他與麥克莫里斯同臺競技,超越麥克莫里斯奪得銀牌。或許,這就是最好的“追星”方式——以崇拜偶像開始,以超越偶像告終。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5

  2月7日,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賽,17歲的小將蘇翊鳴兩次挑戰高難度的1800動作,拿下88.70高分,最終獲得銀牌。這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北京冬奧會首枚雪上專案獎牌,也是中國單板滑雪首枚冬奧會男子專案獎牌。

  蘇翊鳴的精彩表現被網友稱為“橫跨CCTV6和CCTV5的男子”。因為在運動員身份之餘,他還是一名演員,在徐克執導的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小栓子”的扮演者正是10歲的蘇翊鳴。後來還參演過《狼殿下》《林海雪原》等影視作品,在同齡人中,也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童星。

  明明可以靠演技,卻要在冰天雪地裡拼命。而讓蘇翊鳴人生軌跡發生轉變的,也正是因為北京冬奧會。“得知冬奧會要在北京舉辦,我就夢想能夠參加。但想參加冬奧會,需要透過一些職業比賽拿積分以獲取資格。從那時候開始,我決定做一名職業滑雪運動員。”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6

  1.從女隊陪練到冬奧冠軍

  武大靖出生於黑龍江佳木斯,10歲開始練習短道速滑。2007年進入省隊,2010年11月入選國家隊。一開始,他只能擔任國家隊女隊陪練。幾乎沒人看好他可以練出來。但他真的透過自身努力,逐步上位,最終在平昌奧運會上奪冠。

  擁有天賦,自然讓人羨慕。但如果沒有,也不必自暴自棄,因為後天的持續努力,可以讓我們不斷縮小差距,並在最終實現超越。在此方面,武大靖從女隊陪練到冬奧冠軍的經歷,也可以說明後天的付出比先天的天賦更耀眼。當老天爺不給你賞飯吃時,別哭,要含著淚奔跑,然後學會從老天爺手裡搶飯吃。

  2.從高處跌落,又從低谷升起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武大靖一舉奪冠,隨後成為了短道速滑隊的“一哥”。然而,在此之後,受傷病影響,武大靖狀態一落千丈。直到2021年9月,他才開始能正常跟上大部隊訓練。幾個月後,他在北京冬奧會上又一次奪冠,迎來了新的巔峰。

  曼德蘭說:“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這樣有彈性的生命,令人欽佩。在此方面,武大靖堪稱典範。他曾奪得2018年平昌冬奧會冠軍,但隨後受傷病影響,狀態一落千丈。然後透過調整,又在北京冬奧會上“滿血復活”,上演了王者歸來的好戲。

  3.期待武大靖能超越自己,再上巔峰

  短道速滑的賽場上,沒有永久的王者,絕地反殺、逆襲趕超的情形屢屢上演,這也是其魅力所在。接下來的比賽,在充滿變數的賽場,面對更多強勁對手,期待武大靖放鬆心態、放手一搏,能再次超越自己,再上巔峰。

  0.016秒,中國隊險勝奪冠。一路追趕的義大利,就慢了那麼一丟丟,卻不得不接受無緣冠軍的事實。這是短道速滑的“殘酷”之處,然而也是魅力所在。在這裡,沒有永遠的王者,只看誰正處於巔峰狀態。希望已經替中國隊拿下首金的武大靖,可以放鬆心態、放手一搏,能在後續比賽中再次超越自己,再上巔峰。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7

  2月13日,範可新和隊友韓雨桐、曲春雨、張楚桐、張雨婷在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比賽中全力出擊,拿下銅牌!

  為拼盡全力的'姑娘們點贊!也為最後絕地反擊的範可新點贊!

  賽後,三次參加冬奧會的29歲老將範可新在現場跪下親吻冰面!讓人淚目!

  5日晚,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決賽中,由範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張雨婷組成的中國隊奪冠,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本屆冬奧會首金。

  “小范終於圓夢了。”中國隊拿到短道速滑專案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決賽金牌後,王濛脫口而出的這句話,讓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枚金牌對於範可新的重要性。

  奪冠後,範可新哽咽著說:“我等了這塊金牌太長時間了,大家每天的訓練都很拼,嗓子裡都是帶血的,我們就是最好的!”

  年少成名的她連續奪得多個世界冠軍,但遺憾的是在索契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半決賽時,範可新意外摔倒,無緣決賽4年前的平昌冬奧會,範可新再次錯過金牌。即使有很多的遺憾和不甘,但她始終不曾放棄這次北京冬奧會,等了12年的她,終於在家門口奪得了第一枚冬奧會金牌,也獲得了一枚冬奧會銅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起步、蹬腿、滑行、衝刺,冰刀從冰面劃過,留下轉瞬即逝的身影,這一切發生在1分鐘內,範可新卻要反覆練習數千個日夜。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8

  範可新的人生故事絕不止“打拼”這個關鍵詞,2010年,範可新正式進入國家短道速滑隊,與同鄉王濛、孫琳琳成為隊友。

  進入國家隊後,範可新總是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當她看到誰的技術水平高,都會虛心向其請教,同時她還更善於總結,每次針對出現的問題總結出的結果都會被她一一記錄下來細細研究。

  剛進國家隊,周圍全是短道頂級高手,範可新發現自己的差距太大了。範可新心裡十分著急,壓力也特別大,她咬緊牙關,不斷給自己增加訓練強度,在教練悉心指導下,進步非常迅速。

  17歲拿下第一個短道速滑世錦賽冠軍,5次榮膺500米世錦賽冠軍……但是沒有人想到,年少成名的她,奧運追金之路如此坎坷,2014年索契冬奧會,第一次參加奧運大賽的範可新贏得了一枚1000米銀牌,她在500米半決賽中意外摔倒,無緣決賽;四年之後再戰平昌,範可新再次錯過金牌,但她始終不曾放棄。

  這次北京冬奧會,已經進入國家隊12年的她,終於奪得了第一枚冬奧會金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賽場上一往無前的範可新,私下也是個內心柔軟的姑娘,她說她虧欠最多的是家人。從2009年進入國家青年隊之後,她常年面對艱苦的訓練,有10年沒在家裡過年“我媽說,我回家才是過年。”

  對範可新來說,儘管訓練艱苦,但每一滴汗水都閃耀著金色的光芒,那是夢想的顏色。“當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看到胸前的金色獎牌金色對我來說就是夢想和榮耀的顏色”。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9

  任子威,1997年6月3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

  2014年3月,首次參加國際比賽的任子威獲得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錦標賽男子3000米接力冠軍;10月,任子威入選中國國家短道速滑隊。2016年,任子威成為中國隊第一位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錦標賽男子全能冠軍。2017年,任子威獲得2017年札幌亞洲冬季運動會男子5000米接力冠軍。2018年,任子威獲得2018年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亞軍。2021年,任子威相繼獲得短道速滑世界盃日本站男子1000米冠軍、短道速滑世界盃匈牙利站男子1500米冠軍以及短道速滑世界盃荷蘭站男子1500米冠軍。2022年2月,任子威與曲春雨、範可新、武大靖組成的中國隊奪得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軍,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收穫了該屆冬奧會的首枚金牌。

  2022年2月7日,任子威以1分26秒768獲得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軍,實現了中國隊在該專案上冬奧金牌零的突破。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10

  藍天野,“七一勳章”獲得者,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他畢生致力於人民文藝事業,青年時期就投身進步文藝活動。1952年,藍天野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第一批演員。他出演或導演了《茶館》《家》等數十部優秀文藝作品,塑造了眾多經典人物形象。藍天野傳承藝術藝德,為中國話劇藝術繁榮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藍老,你的很多戲我都看過。難得你這麼大歲數,還在工作。”在“七一勳章”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看到94歲的藍天野,微笑著說道。“我這兩年還在演戲、導戲。”藍天野自豪地向總書記彙報。70多年的從藝道路,正如藍天野自己所言,“只要黨需要我、觀眾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這顆“人民藝術為人民”的初心,始終滾燙。

  時光回到1945年,18歲的北平藝專油畫系學生王潤森參加革命、光榮入黨。他在抗戰烽火中涉險送信,擔當地下尖兵;在進步浪潮中登臺演出,投身戲劇戰線。1948年,在前往解放區的路上,他為自己改名“藍天野”。1949年10月1日,藍天野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開國大典。回首當年,他感慨頗多:“我知道這新中國和舊中國不一樣,新中國得來不易。”如同翻開新的一頁,藍天野開啟了他新的藝術人生。

  自1952年起,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臺上,藍天野演戲、導戲,幾十年如一日,把“最好的生活”留給話劇。(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從《北京人》裡沉默寡言的曾文清,到《茶館》裡意氣風發的秦仲義,到《王昭君》裡孔武有力的呼韓邪單于……藍天野從真實的生活提純出彩的藝術,用紮實的功底表達豐富的層次,讓鮮活的人物形象直抵觀眾心靈。他執導的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彰顯家國情懷、《大訟師》歌頌人間正義,以穿透時空、燭照現實的魅力,啟迪觀眾、引發共鳴。

  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排練場裡,“戲比天大”四個字格外醒目。對藝術永懷敬畏之心、在表演上精益求精,以藍天野為代表的一代代“人藝人”創造著一段段藝術佳話:出演、執導《雷雨》《李白》等保留劇目的蘇民,將《茶館》裡的王利發塑造成一代經典的於是之,飾演蔡文姬、武則天等眾多女性角色的“一代青衣”朱琳……時代有更迭,經典永流傳。一部部爐火純青的戲劇鴻篇,一幕幕灌注心血的表演傳奇,歷經歲月積澱和觀眾檢驗,在匠心獨運中傳承與弘揚,成為不朽的經典。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廣大文藝工作者應以前輩為榜樣,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創作出在群眾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努力為築就新時代文藝高峰作出新的貢獻。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11

  全紅嬋,中國國家跳水隊隊員。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三十二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運動員,14歲的全紅嬋首次參加奧運會,就以“三跳滿分”的驚豔表現,勇奪跳水女子10米臺金牌,並以466.20分的總成績拿到女子10米檯曆史最高分。在賽場外,她質樸純真、堅強懂事,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8月9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全紅嬋等39名青年運動員“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將男子100米亞洲紀錄帶入9秒90內的蘇炳添,在總成績落後11公斤的情況下拼盡全力實現反超的諶利軍,4次出征奧運會終於收穫首枚奧運金牌的鞏立姣……在第三十二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中國奧運健兒的精彩表現,令無數人印象深刻、熱血沸騰。這其中,跳水小將全紅嬋的驚豔亮相,定格為人們心中難忘的記憶。

  第一次出國比賽、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5個動作有3個滿分、奧運跳水比賽歷史最高分、本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年齡最小的奧運冠軍……一系列閃光點,配合“天賦驚人”“跳水奇才”等讚美,讓全紅嬋“一跳成名天下知”。

  因為表現出彩、成績優異,人們不吝將“天才”等稱謂送給全紅嬋。然而,全紅嬋的故事,本質上仍以拼搏與奮鬥為主題。當被問到:“你是怎麼做到把水花壓得那麼好的?”她回答:“練的。”沒有一塊獎牌來得容易,(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簡單兩個字“練的”,意味著多少日復一日的付出!體校硬體設施沒有那麼好,訓練很苦,她從來沒有退縮;有的動作不標準,她就主動加練。“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小姑娘率真質樸的話語令人動容。優雅的起跳、漂亮的翻騰、輕盈的入水,完美表現的背後,是每天陸上、水上300多次的專注刻苦訓練,是每一次比賽時“想好每一個動作”的全神貫注、全力以赴。事實證明,成功沒有捷徑,是勤奮讓天賦顯現。

  賽場上奪金,賽場外“想去玩抓娃娃”“特別想吃辣條”——沉穩淡定與懵懂爛漫之間的“反差萌”,也讓全紅嬋“圈粉”無數。而一句“我的媽媽生病了”,更是讓人感動。人們記住了勇敢懂事的全紅嬋,也給了她充分的支援、鼓勵與關愛。全紅嬋的故事,無疑也是一個關於成長勵志的故事,給人帶來暖意。

  “希望這幾天所有讚美過妹妹的人,在未來她如果未能滿足各位的期待時,也能抱有同等善意,鼓勵保護她。”一位網友這樣寫道。對於全紅嬋來說,除了鼓勵與讚美,我們還需要給她一個安靜的空間,讓她能夠在翻騰跳躍中繼續成長。當然,我們還應該把目光投向更多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拼搏挑戰的體育健兒,在他們乘風破浪的道路上,持續關注、鼓勵支援。希望更多的暖意、善意和關注,能夠為他們逐夢前行注入更多正能量。

  時事人物素材摘抄12

  何小虎,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廠高階技師。他獨創了微小孔高效加工法、極限加工穩定性控制法、首件標定引數法,有效提升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動機噴注燃燒系統工作可靠性,在長征五號、天問一號、北斗組網、探月工程等任務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前不久,何小虎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嫦娥攬月、北斗組網、天問奔火……每一次腳踏實地的航天實踐,都讓我們離星辰大海的夢想更進一步。我國航天事業的累累碩果,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努力和接續奮鬥。被稱為火箭心臟“鑽刻師”的何小虎,正是其中一員。在他的成長曆程中,我們看見當代中國青年用奮鬥書寫的新時代答卷。

  從高職學校畢業的農村娃,到航天事業中的普通技術工人,再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何小虎一路走來,靠的就是磨礪技能、下苦功夫。機械加工工作往往很枯燥,很多時候一個動作,每天就要重複300遍。但正是日復一日的訓練,讓何小虎夯實了基本功,為技能精進打下了堅實基礎。“我要窮盡一生磨礪技能,以工匠之心,苦幹實幹,實現智造夢。”(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如今的何小虎,依舊沒有放鬆。“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初心,推動他潛心鑽研技能,在奮鬥追夢的路上步履不停。

  航天事業少不了矢志創新。何小虎從事的工作,直接影響火箭發動機能否精準入軌。在某型號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中,有項關鍵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極高,公差僅為0.008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的1/10,初期試加工合格率僅有20%。但何小虎不畏難、不認輸,最終開創了超精密加工和測量流程,使產品加工合格率達到100%。敢啃、能啃“硬骨頭”,靠的正是這股子創新的精氣神和執行力。秉承矢志創新的追求,何小虎多年來解決了火箭發動機加工難題65項。“我深刻體會到,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依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前路漫漫,創新為伴,無論是何小虎,還是中國航天事業,定能繼續攻堅克難、書寫精彩答卷。

  在科技創新前沿,像何小虎這樣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青年還有很多。從青藏高原“土”中獲得東亞首例滅絕古人類DNA的付巧妹;放棄國外知名大學邀請、回國從事核能發展相關研究的王殳凹;為勝利油田發現新增2.7億噸儲量的春暉和阿拉德等油田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的秦寧……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價值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之中,在奮鬥中增長才幹、實現人生價值、昇華理想境界,生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

  如今的何小虎,除了自己奮鬥外,他還在向“90後”“00後”的團隊傳授技能經驗,帶領他們攻克一個個新的技術難關。心懷“國之大者”,奮勇建功立業,千千萬萬個像何小虎一樣的青年正奮鬥在祖國的各行各業,勇做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創新者,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