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精選33篇)
2022年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精選3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充套件”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絡,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一、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數”中的第一課“a能表示什麼”沒有直接向學生呈現“代數式”的含義及相關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動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遊戲中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並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體會“為什麼要學習代數式”,“代數式是怎樣產生的”,透過活動去獲得代數式的基本含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體的一個角得到的切口圖形是什麼?”這都需要學生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然後探究出結論。
二、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例如,我曾經佈置這樣的作業,“用一張正方形紙片,你能做成一個沒有蓋的長方體的盒子嗎?自己編一道應用題,並解答。”在學生交的作業中,我發現平時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做盒子時非常認真,也很漂亮,儘管在所編的問題中有些錯誤。可成績好的一些學生雖然解題正確,可是做出的盒子卻是敷衍了事。為此,我及時表揚了製作認真的學生,同時也暗示製作不認真的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報刊雜誌等。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透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裡,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
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
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程序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
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3
我參加市教育局小學數學新教材、新課標學習培訓,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小學數學新課標和新教材培訓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4
最近,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透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四、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
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
3、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
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絡起來。
6、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說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 “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5
透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操作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透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因為運用資訊科技,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數學。
四、最後,透過對“十大核概念
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瞭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透過學習,使我瞭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6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透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7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8
透過學習,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臺上自說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9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例如教學“因數與倍數”時,給每一位同學都編了一個號,然後根據因數與倍數的特點組織遊戲,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同學們學習興趣非常濃,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
我班有一批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習慣非常差,如:好動、淘氣、惡作劇等。應培養他們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
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三、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
四、培養他們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透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掩卷沉思,這次再學習讓我真正懂得了為什麼要進行新課改。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0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絡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如《噸的認識》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況中感受並認識噸,建立噸這一概念。這樣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1
讀了《開放的小學數學教學》這本書,我感觸很深。鄭毓信作為一名哲學教授,以其獨有的視角直面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種種現象,並進行了深刻的剖析。《開放的小學數學教學》就是指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保持頭腦的開放性,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墨守成規,迷信盲從,而應堅持獨立思考,努力學習各種新的理論思想與教學方法,積極地去進行新的探索,而這些正是我所缺失的。
(一)教師的學科素養是決定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文中提到了這樣的一個案例,給我的觸動很大。在《可能性》一課中,摸球是常用的一個環節。常規的設計是先摸球再根據摸到的兩種球的數量比較,得出:口袋裡那種顏色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越大。而鄭教授認為,在摸球之前,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情境:向學生出示兩個口袋並告訴他們裡面分別裝有一定數量的粉球和黃球,其中一個黃球較多,另一個粉球較多,但兩者的總數是一樣的。問題是:如何不用開啟口袋就能知道哪個口袋裝有較多的黃球,哪個口袋裝有較多的.粉球?比較可以明顯的看出後者的設計更體現了活動的價值,活動的目的性,帶著問題去活動比活動後解決問題的效率更高,實效性更強。
而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時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浮在表面的東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還有關於"情境設定的標準"不應僅僅有益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應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溝通"日常數學"與"學校數學"的聯絡。
反思自己的課堂設計,浮在表面的東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還是李正太老師的觀點,一節課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計的質量。一句話提高教師學科素養是提高課堂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數學教學中處處有"哲學"
如何實行"合作學習"、"教師專業化的具體內涵"、"雙基教學"應強調的問題、"課堂中的權力關係"、學生如何由"不自覺的學習者(新手學習者)逐步演變成"自覺的學習者"(成熟的學習者)等。這些滲透在各章節中操作性很強的知識,被鄭教授深入淺出的闡述,自然的流露出一定的哲理性,高屋建瓴,深受啟發。分享兩段:如"一個優秀教師應當具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應盲目的去追隨潮流,或是滿足於在任何時候總能充當學習的樣板";"最大讀書心得是什麼?許多事情,過去有過;許多問題,前人想過;許多辦法,曾經用過;許多錯誤,屢屢犯過。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碼不至於輕信,不至於盲從"。
數學不止是一種有趣的活動,僅僅使數學變得有趣起來並不能保證數學學習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因為,數學上的成功還需要艱苦的工作。課堂上在相應的活動或情境背後關於數學的東西,才是我們教學的關注點,才是我們教師需要努力發掘的。只有關注到了,挖掘出來了,數學課堂才有"數學味"。這就是我們數學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體會就是自己的淺薄,只有努力學習,積極探索,深刻反思,及時改進,才會不斷的提高。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2
本人看了《小學數學新課標》之後,感覺它在舊版的課標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原來是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們傳授知識,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好就可以了,現在並不只是這樣,而是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實際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數學學以致用,而且是快樂地學習數學。我膚淺地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原來小學數學中的“兩基”變成了現在的“四基”。多出的兩個方面是“基礎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在以前要求的僅僅是小學數學基礎性的掌握,而現在卻是把小學數學的要求提高了層次,要求把數學的基本思想也要貫穿於數學教學中,同時要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學習,這樣也就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們的數學素養,並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確實這樣一種的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數學的環境,對於學生們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了深厚的獨立探究潛在習慣,也體現了新課標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精益求精的態度。
其次,對比新舊課標的基本理念,我發現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思想的培養。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群體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並不是個別教學法,而是根據班級來衡量,這樣我們就可以讓不同的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另外,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應該把數學上一下數學思想融於學習數學之中,這樣從學生的小學階段就開始瞭解一些經典的數學思想,那麼對於學生今後數學的學習會有莫大的幫助。
再次,新課標中的應用意識,讓我們看到在數學教學應該去引導學生透過一些實踐活動來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培養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書呆子,應該儘可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既可以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讓自己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積累知識,那麼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一種透過在生活中來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是很好的掌握數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透過實際生活來探索數學的興趣,對於以後的數學學習有著更好地獨立思考素養,更能在將來數學學習和進入社會都有著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心得體會,我想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應該把這些體會浸潤其中。當然,無論如何,作為教師要不斷探究數學教學,讓學生在高效學習數學過程中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3
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透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桌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著,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透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4
本次我承擔課題《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作為組長,我實在是惶恐,不知如何下手。這個課題中,自主性是關鍵所在,這是學生自身產生的一種對學習的需要,他人強行灌輸、指揮是沒有用的。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我們的悉心培養。於是我找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反覆研讀,希望能有所啟示。在課標中,我找到了關於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表述,下面我結合工作中的具體情況,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工作以來一直在農村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我比較瞭解,對自己的教師角色也深有體會。課改都提了多少年了,農村小學那種以教師為中心,重課堂輕課外,重課本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現狀依然嚴重存在。結果是我們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累,想要有所改觀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一直在摸索、追尋,追求學生自主學習的高境界,讓學生願學、樂學、會學。
一、 培養興趣,使學生願學
如果學生對我們的數學課堂及所要學的知識感興趣了,他們便有了學習的熱情,積極參與,我們當老師的還愁他學不會嗎?當然,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很多,如一個精彩的匯入、巧妙地設疑、合理的情景設定、有趣的習題等等,這都需要我們教師的精心準備。我在這兒要說的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願學。我們不再是過去那個高高在上的老師,怎們說學生就怎樣聽,他們變成了“應聲蟲”,現在的學生接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聲音,我們做他們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趣融洽,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有所改變,使學生樂學
1、師生角色改變
新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由此可見,這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我們需要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我們要更多地去做學生的參謀,給他們激勵和幫助,並以情感交流為紐帶,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2、學習方式改變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受這句話的啟發,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關於動手實踐,我們要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透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如教學各種圖形的面積,可以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透過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
(2)關於自主探索,透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供學生質疑的空間,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遠比解決一個更有意義;
(3)關於合作交流,這正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小組合作學習,這需要教師在小組搭配上下功夫,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還要注重收放合理,否則片面追求表面的熱鬧,收效甚微。小組成員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獲取新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從教師角色及學習方式的改變,促使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變得樂學。
三、 注重評價,使學生會學
我在這說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元的評價體系。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他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課堂上,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透過互相反饋和評價,學生學會了評價別人,也學會了評價自己。因為,學生在評價別人時,首先要注意傾聽,再透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別人說的哪裡不合理,哪裡有錯,在一次次的評價中學生有學會變成了會學。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上下過功夫,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做中學”數學,體會數學的魅力所在,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5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霍山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工作,這段時間以來,我又對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透過培訓和自學,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臺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樣的激勵辦法,開展各項數學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透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總之,我們要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大膽的創新,才能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6
教師職業註定就是要終身學習的。這些天陸陸續續翻看了《新課標》,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學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象、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學生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的挑戰,如何能讓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使學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去體驗數學、“玩”好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求知慾,形成積極的情緒,在數學中我們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好奇”!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能萌發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願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裡翱翔。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最佳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最佳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透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係,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透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透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後啟發學生透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從長方形的特徵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演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對學習新課程的學生,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裡,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出問題,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作為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法中,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的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學生當成加工廠的“機器”,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之樂
實踐表明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滿數學。平時能讓學生把身邊的例項融入到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籤,銀行的利率,校園面積的估計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數學問題迴歸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要教學完《相遇問題》例題後,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後,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課堂魅力嗎?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7
一、2001版和2011版,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基本理念有所變化,可以概括為“三句”變“兩句”,“6條”變“5條”,理念中還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課程總目標亦從四個方面改為了三個方面,變得更加具體、準確。“雙基”變“四基”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即: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活動基本經驗。教學要求有了明顯的提高。透過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相比較以前的課標,將“雙基”修改為“四基”,明確提出的讓學生獲得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基”指引我關注學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以前強調的雙基,即關注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課堂上花大量時間訓練基本知識,課後也反覆進行練習。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紮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明顯發現,一部分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題型稍微變動,就無從下手,說明長時間只關注基本知識和基本既能,使得學生學得比較機械。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的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是巨大的進步。
二、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基本理念要求:“要重視直觀,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境,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對數學就會充滿好奇、充滿興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小動物舉行賽車比賽,學生就非常感興趣的參與進討論中,最後得出車輪是圓形的跑的最快。這樣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圓的特徵,讓學生經歷探索發現的過程,這樣,學生就會樂學、願學。
三、在動手實踐、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知識中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獲取知識。
《課程標準》是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必須反覆學習,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並在教學中實施。做到教學有課標,心中有學生。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8
一、新時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質高,技能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
1、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關鍵因素在於人才,當前國內、外教育發展形勢使得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作為一支培養人才的教師隊伍,必須具備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本領。
2、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知識素養,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講座老師廣博的知識,精深的研究,獨到的見解,最新的科技資訊,打開了教師們封閉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師聽了講座後說:“不聽不知道,一聽才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學的東西太少了。”
二、對人教版的中學數學教材有了更詳細和深刻的理解。
透過講座老師對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教材的編排特點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認識。之前我總是埋怨課本的練習太少了,以致於沒有練習題給學生訓練。聽了老師的講解以後,才知道教材的編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對教材的重量都有嚴格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課本的練習題夠用,好的教師要根據原來的練習題變通去猜練習,比如:+=5改為或+=5或-=5。
三、對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常規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應用題新課不要講過多的內容,一節新課兩道題足夠。在教學過程中,要兩線並行:建模(閱讀——分析——找量);練習(學案)。要給學生足夠的建模時間,可以透過檢查學案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思維方式也很重要,蓋高樓瘦身,不要越講,內容越多。
總之,透過本次培訓我不管是從教材的把握,還是從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收穫很大:首先改變了自我認識,瞭解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材的要點,瞭解到課任教師所肩負的責任。而且在與各位老師共同學習中,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透過這次新教材培訓,我一定會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已的教學技能,因為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才是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也才是一個對學生幫助很大的老師。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9
11月2日,我參加了在二中舉行的為期一天的高二數學新課程教研工作。入會的有全縣各中學選派的老師,共同聽了四名教師的示範課,以及各備課組的點評。
透過學習我深深體會到高中數學課程是普通高階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我對這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
1、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2、應用數學的意識
現在的數學注重實際應用。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3、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4、備好課,做好教學反思
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備好課,有人說“七分備課,三分講”,就是這個道理。在上完一節課後,教學反思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不但可以總結出本節課的得失,而且對自己的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
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老師。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0
2月21日,我參加了二年級數學新課程培訓。今年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因為教材又是新的,對我這個教了這麼多年書的老師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因此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認真聽了章毓剛老師的講座,做到上課之前心中有數,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做好準備。現在我想把這次培訓的收穫和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每一次的外出培訓都會給我帶來很多的收穫與思考,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我也會珍惜每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1
本人在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彙報如下。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重視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著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絡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對映、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2
新課程培訓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建模教學。數學建模是從現實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數學建模可以看成是問題解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側重於來自於非數學領域,但需要數學工具來解決的問題。那麼如何在數學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應用的思想和進行數學建模的教學,是數學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以下是我們學習後集中討論的幾點心得體會:
1、傳統數學教學具有侷限性。數學建模與傳統數學課程中的應用題雖然在形式上是比較接近的,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有明顯的優勢。傳統的數學應用題在形式上明確清晰,結論經常是唯一的,這樣就導致學生很少會去思考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整和修改已有的模型,因此忽視了數學建模的重點和難點,不能完整的體現數學建模的過程,故存在較大的侷限性。
2、數學建模教學具有很大的意義。首先,若是在初中數學中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能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的意識;另外,數學建模還要求學生運用數學語言和工具,將數量關係用數學公式、圖形或表格等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就可以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我們在實際進行中可以結合教材基本的數學模型,引入建模思想,以引導學生自主地產生創新意識。初中數學教材主要有方程模型、函式模型、不等式(組)模型等,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引入這類題目和解法,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和表示各種事物的關係及數學資訊,並學會應用數學模型去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研究數學模型的興趣。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3
透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端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鬆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影片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透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最佳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最佳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透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組組成的,各模組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絡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4、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透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透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透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透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透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培訓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於積累、善於觀察和學習;善於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善於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我還懂得了數學的興趣性、啟發性等教學原則的重要性。
這次培訓讓我難忘,不僅使我更系統的把握新課程,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專題學習,互相評論,互相討論,集眾師之見,使我的眼界得以開闊,並且對於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認識,當然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勝於言”的作風,體會到老師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的力量……透過這次培訓,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人的潛力真的是可以不斷挖掘的。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讓我見到了許多教學上的創意。在教學技能的學習上,我的收穫很大。規範的教學流程,巧妙的課程設定,讓我感覺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腦裡模糊不清的概念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學技能的學習,更讓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種嚴謹的作風。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4
今天透過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最佳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5
透過暑假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我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透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樑。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結合“四基”、“四能”,靈活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
伴隨著新課標“四基”、“四能”的提出,緊跟著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腳步,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學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吃透文字中的“八個著眼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才能設計切合實際的目標,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
二、準確把握教師角色,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解放自身思想,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本領,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時,老師先不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提問題、想問題、鑽研問題。明人陳獻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先決條件。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課堂上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有熱情?因此,在備課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思維特點及生理心理狀況進行分析。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6
我有幸參加了在井岡山舉行的江西省初中數學教師新教材培訓的學習活動,在培訓時,聽取了教材編寫組成員吳增生教授對《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解讀講解;對教材修改的依據和背景、課程內容的具體變化、要求上的變化作了詳細的說明;對七年級(上)教材進行了分章介紹、關於《新課程標準》有效教學的一些思考等,使我更深一層領悟到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認識到了作為新教材的一名數學老師身上責任的重要性。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培訓給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下面談談我這次培訓的幾點體會:
一、教材編排更加科學合理、更具思想性
新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編排體現了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一以貫之的設計理念,教學內容的編排由淺入深,順應了學生的認識心理規律,刪除了許多被認為偏繁、偏難的陳舊內容。有某些內容減少了概念的闡述,這樣反而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例如在代數部分,刪除了能對含有較大數學資訊作出合理的解釋與推斷;瞭解有效數字的概念;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等。圖形與幾何部分,刪除了圓與圓的位置關係,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等內容。統計與概念部分刪除了會計算極差,會畫頻數折線圖等,大大的降低了難度要求。整套教材修改了章引言、章小結,重點修改各章知識結構圖、小結中的推理與方法。
增加的內容:一是必學內容、二是選學內容。代數部分增加了最簡二次根式和最簡分式的概念,會利用待定係數法確定一次函式的解析表示式等。圖形與幾何增加了會比較線段大小;瞭解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條線段平行等。選學內容增加了能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程組,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等。選學內容的設定,是希望為一些有興趣,有能力、有願望的學生進一步探索、學習的。
二、初中數學“新教材”使課堂活躍起來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並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新教材能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不單純地依賴於模仿和記憶,而是著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創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透過“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鍛鍊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很喜歡“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課堂上學生思維變得活躍,討論交流時敢於發表觀點,甚至爭論激烈,不僅議明瞭當前的問題,思維還經常由一個知識點發散到多個知識點,知識間的相互關聯也清晰明瞭。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滿堂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輔助學生的活動,與學生合作探討、研究問題,圍繞學生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透過“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學習活動,可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並且學會學習。這次教材修改適當加強對“推理與推理”的要求,注意循序漸進,相關章節對證明的要求有所增加。數學技能和思維方法得到鍛鍊,意志力得到培養、自信心不斷髮展、科學精神逐漸形成。
總之,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交流,我受益匪淺,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有了解決的方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還有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確的目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日趨成熟。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7
教研組舉辦活動時,全體數學教師重新學習了《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透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著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一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一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8
透過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片段及專家的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來教師的教本轉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如:開篇的篇首語以往純粹是用文字的形式來介紹內容,是寫給成人和教師看的。而新教材是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淘氣”、“笑笑”、“智慧老人”及“機靈狗”的對話,提出第一冊的學習主題“數學就在你的身邊”。使小朋友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再如:本冊教材分為9個單元,單元的標題明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如:“生活中的數”、“加減法”、“分類”、“位置與順序”、“認識鐘錶”等。各單元中每一節的標題都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如:“快樂的家園”、“玩具”、“小貓釣魚”、“飛行表演”、“搭積木”、“分蘋果”、“乘車”等。同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配以各種活潑、精美的插圖。小朋友們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著,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為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透過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新教材無論是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都沒有明顯的演算法傾向,主張各種演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單元中的“有幾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圖:一隻牛奶箱裡裝有5瓶牛奶,另一隻牛奶箱裡裝有9瓶牛奶。在解決兩隻牛奶箱裡共有幾瓶牛奶時,教材沒有用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種思考方法:
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
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幾棵樹”、“買鉛筆”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問題不同的演算法,並不是倡導學生去掌握每一種演算法,它是指群體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它也不代表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這幾種演算法,而是透過這些演算法的展示,說明在解決問題時,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演算法,學生透過互相交流、比較出各種演算法的特點,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
三、教材重新整合知識內容,體現數學學習內容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以及學科之間的聯絡
過去的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係,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於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絡。又如:學生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新教材幾何內容從“認識物體”開始,而不是先認識“平面圖形”,這也有利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建立空間觀念。再如:統計的重心放在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或情境時,非常注意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歡迎新同學”、“給在田間勞動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過街”、“修理椅子”等。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數學遊戲”、“小調查”、“實踐活動”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讓學生透過講數學故事、玩數學遊戲等,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絡與綜合。
四、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陳述性的學習內容外,創設了許多以學生所經歷的事例為情境。如:踢足球、乘車、送水、跳繩、分蘋果、踢毽子、搭積木、買鉛筆等,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透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資訊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29
透過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際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瑰麗,能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的目的。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加之自己工作中的實踐經驗總結,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想法:
一、創設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愉悅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透過學習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時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還可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使靜態的畫面動作,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境。
二、啟發學生多元化思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允許各抒己見
新教材體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說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於他們不同的想法,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如新教材在編排“9+幾”的計算時,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三、在準確把握新教材思想的基礎上,靈活多樣的運用教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和運用教材中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和綜合實踐結合起來,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總之,教學是一個不斷進取和創新的過程,只有充分領悟教材思想並加以靈活運用,採取不同的手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培養出新型人才。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30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31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此次培訓,學習新課程標準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數學服務於生活,從學習中捕獲一些與社會生活發展所必須的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要點為:
1.圖形與幾何
在小學數學中,“圖形與幾何”主要內容有:圖形的性質和分類;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和投影。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從圖形中抽象出幾何框架,如何抽象出來,就要從實際的物體出發,不要讓學生憑空抽象,而是從具體的事物中去抽象,之前應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
另一方面,根據所給定的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或者根據語言描述再透過想象畫出圖形等。這是化抽象為具體,如果學生這兩種功能可以互相轉化,說明他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很強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是一個大趨勢,要不斷的拓寬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建設的需要。
2.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雖然它在課堂上的佔有量是很少的,但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的思維一個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釋放的放鬆那緊繃的神經,積極快樂的參加到實踐活動中來。
綜合說明了問題情景的綜合性,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學科,跨度比較大,而實踐主要是學生要求借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來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
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及要點,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激發學生思考,合理的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索過程,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成果。
這種綜合性的實踐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有益處的,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更深刻的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宗旨和內涵,力求在我的教學中無限放大它的實際存在性,力求讓我的課堂也充滿著濃濃的新課程情懷。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32
在這學期將要結束下學年將要開始之際,我有幸在瀘縣二中外國語學校參加了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會,在教育部領導,“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與“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的領導專家帶領我們全面完整地學習了新課標,讓我受益匪淺。使我進一步認識到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為廣大數學教師深刻領會數學新課改精神,有效的進行數學教學改革指明瞭新的方向。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新課標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較之於2011年版課程標準:“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2022版新課程標準與過去的提法相比:出發點不變:人人、不同的人,也就是每一個人;並且更加關注人與人的之間的個體差異,尊重人的發展,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落腳點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體現了更強的時代精神和要求。體現了數學教育中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促成發展的多樣性,“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質上應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發展。提倡一種公平的、優質的、均衡的、和諧的教育,讓每一個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所謂“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是對於學生來說是適宜的、滿足發展需求的教育;是全面實現育人目標的教育;是促進公平、注重質量的教育;是使學生能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每一位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透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教材中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各個知識層次、知識水平的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待優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待優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待優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適應社會發展新變化,體現與世俱進
2022版新課程標準適應社會發展新變化,體現與世俱進新精神。在2011版新課程標準中《前言》增加了對數學課程性質的表述。把數學課程的性質表述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具體的變化為;
變化之一:把以前的“雙基”改為“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
變化之二:針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明確提出“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變化之三:針對瞭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提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
變化之四:對於情感態度的培養,進一步明確“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變化之五:針對學科精神的培養,明確提出“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這些新的變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的要求,體現了與世俱進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需要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領悟,加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真地、正做到把數學教育與時代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三、加強數學運算,培養運算能力
運算是數學的重要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各個學段中,運算都佔有很大的比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和掌握關於各種運算的知識及技能,並發展運算能力。《標準》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根據一定的數學概念、法則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透過計算得出確定結果的過程,稱為運算。能夠按照一定的程式與步驟進行運算,稱為運算技能。不僅會根據法則、公式等正確地進行運算,而且理解運算的算理,能夠根據題目條件尋求正確的運算途徑,稱為運算能力。運算的正確、靈活、合理和簡捷是運算能力的主要特徵。運算能力並非一種單一的、孤立的數學能力,而是運算技能與邏輯思維等的有機整合。在實施運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力求做到善於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式,使運算符合算理,合理簡捷。換言之,運算能力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種數學的思維能力。
四、加強數學模型思想培養
模型思想是此次新增的核心概念。這次隨著“模型思想”的列入,我們會看到關於數學模型的相關提法會在《標準》的多個部分出現。特別的,模型思想作為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更是會與目標、內容緊密關聯。應對《標準》中模型思想的含義及要求準確理解,並把這要求落實於課堂教學之中。
(1)對數學建模的認識
所謂數學模型,就是根據特定的研究目的,採用形式化的數學語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徵所研究物件的主要特徵、關係所形成的一種數學結構。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中,用字母、數字及其他數學符號建立起來的代數式、關係式、方程、函式、不等式,及各種圖表、圖形等都是數學模型。
《標準》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將這一過程進一步簡化為這樣三個環節:首先是“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數學問題”。這說明發現和提出問題是數學建模的起點。
然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式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在這一步中,學生要透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選擇、判斷等等數學活動,完成模式抽象,得到模型。這是建模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最後,透過模型去求出結果,並用此結果去解釋、討論它在現實問題中的意義。
顯然,數學建模過程可以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培養而不只是知識、技能,更有思想、方法,也有經驗積累,其情感態度(如興趣、自信心、科學態度等)也會得到培養。
(2)《標準》中模型思想的含義及要求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絡的基本途徑。建立和求解模型的過程包括: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式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求出結果、並討論結果的意義。使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數學活動過程。“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數學活動過程體現了《標準》中模型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有利於學生在過程中理解。
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33
透過新課程新教材的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數學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
3、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總之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