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精選24篇)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精選2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標對以後的數學教學有著非常強的指導作用。為了更好地理解新課標,在工作室主持人喬利榮的帶領下,我們認真聆聽了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關於《數學課程標準修訂與核心素養》的報告,受益匪淺,現分享我的幾點感受:

  一、感悟計數單位的意義,瞭解運算的一致性。

  史寧中教授在講座中說道:“如何在小學階段,體現數的認識和運算的一致性”很重要。對於小學階段的“數與運算”主題,尤其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這種整體性和一致性體主要現在:計數單位的統一。

  不禁讓我回憶起:2021年杭州的“千課萬人”論壇會中,曾聽過特級教師張國良老師的《分數的加減法》這一課。在課堂上,張老師在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完之後,丟擲了一個問題:“整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透過探索交流,孩子們發現:其實它們的運算本質都是“計數單位保持不變,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儘管形式不同,他們都有著相同的靈魂”。頓時讓聽課的我豁然開朗!從整體上理解數和運算更加清晰,這樣的前聯後沿,讓運算教學更具結構。

  以往教學整數、分數、小數的運算教學時,常常都是透過現實意義說明各個運算的道理,缺乏一致性,讓學生認為它們的運算不同,反而容易擾亂學生的思維。因此,2022年的新課標將重點體現數的認識和運算的一致性。其實也是對我們這些數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為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推理意識等核心素養提供基礎。

  二、跨學科教學的挑戰

  新課標中提倡把跨學科的內容融於教學之中。透過多學科的橫向聯合,增強學習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比如:近幾年常常出現的數學閱讀理解題,在要求學生基礎紮實的前提下,還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

  面對這樣的改變,雖然讓我覺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興奮和期待。跨學科的教學提升了對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我們不僅需要鑽研數學學科的知識,也同時需要去了解其他學科的內容(尤其是語文、科學、歷史等等),多聽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堂。只有自己勇於“跨界”學習,才能踐行“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養學生。

  在綜合與實踐方面也同時增加了跨學科的內容。把原來數與代數領域中常見的量這部分內容以“主題活動”(小學)的形式在綜合與實踐中進行呈現,這也是學習方式的一大重點改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靈活的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基於學生的基礎和前概念,引導學生們在活動中討論、質疑、交流,最後實現問題解決,有助於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三、傳統文化要有數學

  傳統文化要有數學。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要踐行在數學學科中,所以數學課程內容將增加了很多傳統文化內容的介紹,比如:“曹衝稱象”、“度量衡的故事”、“圓周率的故事”等等。同時,史寧中教授也提醒數學老師們:要注意數學學科講傳統文化要與其他學科的不同,要教會孩子們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傳統文化的知識。例如:曹衝稱象的故事中,除了介紹重量單位之外,老師們還要講解“等量的等量相等”、“總量等於分量和”的道理。這些都值得我們這些數學老師去探討,在未來的教學中認真的思考。

  2022年新課標中還有很多需要我不斷認真研讀的內容,如:方程移到初中、百分數移入“統計與機率”、強調代數推理和幾何直觀等等。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新的理念總是需要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新課標的學習不僅讓我明確了教學方向,也激勵著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研究和成長。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2

  今天上午聆聽了史寧中教授的培訓,感悟頗多,現總結如下:

  透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與人的行為(思維、做事)有關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參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性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表述為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新課標的第1個突破:強調核心素養。

  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的第2個突破:學業質量。

  學業質量不只是基於知識點的考試成績,學業成就綜合表現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學業質量是所有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與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作業、測驗的依據。

  基於新課標的實施,對我們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們的目標是關注素養,不只是關注知識點,知識點目標是階段性,目標是小步子、小階段,我們的目標要變大,素養目標不是靠上一節課,也不是靠聽就能聽出來的,要強化學科實踐,自己去嘗試、去感受的過程,還有要推進綜合學習,跨學科學習,做適合每個人的教育。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實施教學的時候要提前預設,看看能提升學生哪方面素養,需要學生做什麼,怎樣的學習效果最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達到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養的效果。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3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透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著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4

  今天聽史教授從:課標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個方面對數學課標的解讀,收穫很多,體會頗多。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透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透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把鎖學生們像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透過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有教學作出嚴格的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5

  今天的學習讓我感觸頗深,我簡單闡述一下理解與表達這一部分的收穫。在教學中透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就是教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與人的行為有關的終極目標。學生在本人參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性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發展。把核心素養表述為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式。透過對現實世界中基本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觀察,學生能夠直觀理解所學數學知識及現實背景。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比數學抽象更加上位。能夠在生活實踐和其他學科中發現基本的數學研究物件。表述事物之間簡單的聯絡與規律。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進行數學探究。養成從數學角度觀察現實世界的意識與習慣,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數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理解與解釋世界的思考方式,我們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和法則的發生與發展,數學基本概念之間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絡。能夠合乎邏輯的解釋或論證數學的基本方法與結論,分析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能夠探究自然現象或現實實情情境中所蘊含的數學規律,經歷數學再發現的過程。發展質疑問題的批判性思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逐步養成講道理,有條理的思維習慣和理性精神。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6

  為了更加深入的學習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2022年5月7日,我們名師工作室在範東東老師的帶領下一起透過線上教育論壇學習了史寧中教授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講座。透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史教授從小學數學課標的演變、數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表現以及基於新課標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變革幾個方面為大家深入剖析了“2022版課標”。

  一、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史教授提到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三方面構成:(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三、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數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迴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專業能力,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7

  2022年4月26日,我觀看了王才程專家講解關於2022年版義務教育的《新課標解讀與作業最佳化設計》的講座,我在此次講座中學到了很多教學理念和新技能,心裡也有很多感觸和體會。

  一、新課程標準的變化

  1、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解讀: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棄,品格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2、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解讀:跳出了學科邏輯和知識點羅列的框框,以結構化的方式(如主題、專案、任務等)來組織課程內容,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

  3、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解讀:這是一大創新點,首次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專門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同在作業設計、改革考試評價等多方面呼應了“雙減”的要求。

  4、增強了指導性。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5、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

  二、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

  1、豐富教學方式。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專案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

  2、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主題一單元一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主要表現。

  3、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注重創設真實情境,重視設計合理問題。

  三、最佳化設計數學作業

  1、作業的設計要源於生活,展現作業的趣味性

  2、作業的設計要百家爭鳴,倡導作業的多樣性

  3、作業的設計要思維提升,體現作業的開放性

  4、作業的設計要加強實踐,體現作業的應用性

  5、作業的佈置要崇尚自主,凸顯作業的多層性

  透過此次講座使我明白,教師要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8

  核心素養就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就是個體在面對複雜的、未知的、不確定的現實問題時,能夠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等發現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的綜合品質。核心素養的提出和實踐,重要的是蘊含了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以有價值的知識為載體,以有意義的學習為過程,幫助學生在成長關鍵期獲得能夠獨立面對未知世界的綜合素養。

  此次學習活動,我們後續數學課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論甚礎。我們可以據此對我們的數學教學有的放矢。以往我們的課程標準過於重視內容標準、學科教學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現在我們更應從“課程育人的角度回答“以人為本”的問題,在回答“學什麼”之前,更應該思考,學生在學習了各學科課程後,留下了什麼,獲得了什麼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經驗、思想與能力。

  在這次的講座中,史寧中教授站在數學視角的最頂端來審視數學教學,他從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表達,課程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個維度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給我們進一步學習和落實新課程標準作出了指導。透過這次的講座學習,使得我對於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知,現就我印象深刻及能力範圍內能消化的一些觀點進行簡單梳理。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只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透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物件,透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透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樑。

  二、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

  這一次的線上講座聆聽活動,使我感到受益匪淺。新課標的落地必將帶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唯有不斷探索,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來驗證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為“雙減”工作切實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9

  聽了史寧中教授關於2022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受益匪淺,對一些之前不是特別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與價值觀的數學內容就是有價值的數學。而數學內容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教材中靜態地呈現,它需要教師去思考、去捕捉、去開發,然後透過教學活動動態地滲透。

  因此,教師對教學的把握顯得很重要。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應成為教材的重組者、開發者,要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並體現教材的價值。

  例如,教材上介紹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後項”,化簡比的方法依據的是“比的基本性質”。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時求比值和化簡比的練習,但並沒有將兩者方法進行溝通。事實上,熟悉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師都清楚,只需用一種方法(即用前項除以後項)便可分別求比值和化簡比,細心的學生透過練習也能體察到這一點,但道理何在?

  透過思考,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教學內容具有以下幾點價值:

  ⑴它溝通了分數、除法、比知識間的廣泛聯絡,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把新舊知識融匯貫通;

  ⑵在探究過程中能體驗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與方法,如:舉例驗證,聯絡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等;看似一個平常的練習,卻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我們的教材(尤其是舊版教材)中,不乏存在著一些具有豐富內涵的內容有待我們去開發,有待我們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審視這些內容的價值。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0

  在李慶海名師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本)進行了系統的研讀。新課標的學習,像為我們一線教師亮了燈塔。在燈塔的指引下,我們如何進行課程實施呢?以下是我研讀後的一些感悟:

  一、教學目標:重核心素養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進行有機融合。在引導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更高的標準,促使我們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學生核心素養整體和階段保持一致。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先依據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生的階段性表現,結合教學內容,全面分析單元整體設計目標,再圍繞目標細化課時目標。

  如在進行集備《分數的意義》時,我們要先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解讀,俯瞰整個單元所有的知識網路,定好單元教學目標。學好《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對分數單位和單位“1”理解透徹,對於學習真分數假分數很有好處。學好《分數與除法》,分數的基本性質包括後面的約分、通分以及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也會學得輕鬆。因此把整個單元的重點課定在了《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細化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二、教學內容:重結構化

  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有數學學科本質、利於未來學習的結構化的教學體系。在廣度上,要了解知識的來源和學習需求,和舊知、新知的關聯。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和關聯性,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在深度上,強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建立有意義的知識結構,這也更容易掌握知識,一脈相承。

  如集備《分數的意義》時,就非常強調數體系的結構化。以前學習整數時強調數量,學習分數強調等分,但是計數單位才是構建數的基礎。因此備課時非常重視分數的計數單位就是分數單位。

  三、教學方式:重引發思考

  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式教學和專案式學習等綜合教學活動等。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具體談一談以下兩種學習方式的應用:

  (一)主題式學習:在測量課程中的開展

  測量課程,許多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累,特別表現就是量感薄弱。量感包含測量的單位和量的多少,是對測量單位和物體數量的綜合感知。量感薄弱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對物體測量的估量缺失,常常不知道如何估量,缺少利用“參照物”進行估量的意識;第二是對測量單位的選擇模糊,尤其是當現實中的物體縮小影印在書本上後,缺少將書本圖片與生活實物對接的意識。第三是對“大量”感知薄弱,難以建立感覺。

  究其原因,在傳統測量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以“紙上談兵”為主,孩子沒有在具體的情景中對實物進行親手測量和相關實踐活動,缺乏對知識的體驗和積累,量感薄弱。而且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師組織教學,生接受性學習。學生雖然掌握了學習技能但是缺乏主動提出、設計、解決、反思問題的能力,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創新能力。

  主題式學習的優點恰好可以彌補傳統課程中測量教學的弱勢。在以主題式活動為載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瞭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它也是解決數學測量內容的抽象性與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認識水平之間矛盾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動手估測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不斷使用比較來進行估測並進行調整的學習策略,增強孩子的量感和數學核心素養。

  (二)生問學習:在教學中的開展

  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能引發數學思考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提出合理問題。要讓學生提出好問題,首先要提高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觀察比較事物的新、奇特質,問新奇元素;聯絡前後知識的異同,問認知衝突;尋找自主學習後的困難等,問障礙之處。接著,在課堂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問題多,我們要抓住關鍵問題,構建課堂活動的框架;細化關鍵活動,突破孩子的疑難;在關鍵練習處設定變式,生生溝通中拓寬學習的思路。孩子們這麼多精彩的問題,有一些沒法在課堂上研究的,可延伸到課後,讓孩子們合作挑戰自己的問題,建立學習圈,分工合作解決問題;開設釋出會,表達補充我們的研究過程和結果;有一些短時間不能解決的問題,做長研究,積累知識來研究。透過提問、解問、拓問,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孩子發揮能動性,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1

  新版課程方案聚焦核心素養,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強化課程育人功能。環城小學數學組馬上組織每個數學老師按年級組一起學習新版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新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是在堅持目標導向的同時,更堅持問題導向,它全面梳理了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修訂時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如調整學段劃分,把一二年級劃為一段,加強了學段中的幼小銜接,並在“教學提示”中強調: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形成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確保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一致性,也增強了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再如在課程實施中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的建議,強調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的教研作用,很好地體現了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指導思想。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2

  史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讓我醍醐灌頂,讓我更加認識到數學的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小學階段是這麼的重要。新增加的尺規作圖作為教師覺得教學難度增大,然而聽了解讀方覺得放在小學,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絡實際,培養幾何意識是這麼必要。在教學代數計算時,我們原來往往重視豎式的表達,覺得豎式中的算理非常重要,殊不知橫式比豎式更重要,橫式才體現算理,豎式是演算法,讓我猛然驚醒。像這樣啟迪在整個講座中非常多,特別感謝教育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讓我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在今後的培訓和教學實踐中,我會悉心研讀新課標,對照新課標,整改自己的教學實踐,讓自己提升,讓學生受益。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3

  聽了史寧中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的改變,從“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

  學科核心素養變成談論的重點。通俗的講,就是透過數學學科教育,我們最終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在低年級學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的更加具體,更側重意識;到了高年級學段,則傾向於一般,更側重能力。

  二、理解數學課程的變化趨勢。

  數學都包括四個領域,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在數與代數中,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學中。在圖形與幾何中,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就是增加動手操作環節,增強對數學的感覺。

  首先史寧中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標準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大版塊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老師們做了細緻而有深度的解讀。在這次學習中對史寧中教授解讀數學核心素養部分感受最為深刻,把數學核心素養定義為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格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現在我們逐漸的把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面,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透過此次學習我不僅瞭解了課程標準修改的內容,修改的教學要求等,還明確了修改的目的與意圖,更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性與指導性,為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4

  聆聽了史寧中教授對於新課標的解讀,對於數學課程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收穫: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只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透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物件,透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透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樑。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核心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的核心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核心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一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為教作文吧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將為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

  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內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新課標對各個內容領域都進了細微調整,最大的變化在於增加了“代數推理”,增強了“幾何直觀”。如何基於兩個代數基本事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代數推理?如何設計“尺規作圖”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於圖形的直覺?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題。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5

  透過本次新課標培訓,使我瞭解到新課標更注重強調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其中,小學階段更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初中階段則更側重對概念的理解。把小學和初中一盤棋考慮,不割裂小學和初中的教學,是這次新課標修訂的一大特色。

  2022新課標,更注重培養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瞭解數學的價值,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6

  透過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我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現實生活,使學生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絡,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一、數學教學變化

  1、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⒉、強調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利於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二、教師需要做的:

  1、激發學生興趣。教師要更多的在激發學生興趣上下功夫,透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激發學生的原動力。

  2、引發數學思考,感悟數學的本質和價值。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7

  黃校長從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修訂原則、主要變化、主要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等方面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解讀,為我們今後的數學教學如何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指引了方向。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深入思考:數學學科的本質是什麼?數學課程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究竟在哪裡?如何把“以知識為導向的教學”轉變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綱,一系列的變化必然會帶來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變,這一切讓我倍感壓力。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細緻地去研讀課程標準、解讀課程標準,用新課標理念來指導教學,從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8

  在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蘊涵。這裡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饋、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透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19

  課標,是我們學習,教學的前提依據。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標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了更好地理解新課標,在工作站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認真學習了新標準,新舊內容的變化較大,但個人認為知識還在簡化,所以在以後教學中要更注重一下能力的培養:

  重視數學的核心素養的培養

  從新課標的知識變化上看,數學核心素養在新課標裡體現得更明顯,是數學教學與人行為(思維、做事)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為主體參與的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發展,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性目標的拓展,是四基的繼承與發展。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有三方面構成:(1)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2)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次新課標的修訂,促使我們備課的時候要更注意學生核心素養和階段保持一致。不在只是關注知識點,知識是學習的其中一個目標。我們的目標要變大,素養目標不是靠上一節課,而是靠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最後到達入心入腦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實施教學的時候要提前預設,看看能提升學生哪方面素養,需要學生做什麼,怎樣的學習效果最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達到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養的效果。

  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本質

  在平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的認知,尤其新課的引入。例如: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有理數的加減法》中,異號兩數相加時,學生特別易錯。我就用他們知道的笑臉哭臉作為計算的依據,學生就特別容易接受,普遍做題不錯,但是用書上的法則理解套用效果就沒有那麼好。線段認知時,孩子們反應到兩點之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對學困生還是有難度,加之他們上課的專注度不夠,我就用“狗吃骨頭”的例子來說明。學生在一笑而過後做題記憶很快。我平時提倡數學學習要聯絡生活,那就要觀察生活現象才能用於學習。那新課標中提倡把跨學科的內容融於教學之中。透過多學科的橫向聯合,增強學習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為各門學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有些孩子排斥數學學科主要是因為傳統數學課主要侷限在教室內。例如《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中測湖泊、河流的距離學生的理解能力普遍比較差。想不出來為什麼老紅軍炸碉堡的實測方法,應用能力較差。那就領出教室實地體驗感知,大多數學生會恍然大悟。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透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面對新一輪的學生,新的課標體系,我們也會再接再厲。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20

  今年4月,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新課程標準釋出以後,我內心有些忐忑。心想剛剛搞清楚的2011版課標又“變”了,並且課標的變化將會引起一系列的變革如:教材的修訂、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監控、教育評價等等。當我認真閱讀完《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我才理解了新課程標準不是“變”而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調整與完善,立德樹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閱讀完2022版課標後,我覺得有幾個比較突出的闡述值得注意。

  其一、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段數學核心素養。“核心素養”雖然首次在義務教育課標出現,但並不是新名詞、新事物,更不是我們在落實新課標中隨意增加的新內容。2011年版課標指出;“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2022版課標在2011版課標的基礎上強調數學教學要在“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引導下達成數學教學目標。數學核心素養的表現與內涵在2011版課標基礎上更加明確。

  其二、大單元、大統整的突出,實際上就是如何進行融合,體現綜合性。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展了關於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探索,並呈現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之前的跨學科教學也有整體融合的思想在內,這告訴我們教育改革與發展不是鮮明的劃分為毫不相干的若干階段,而是一個順應時代發展的過程,每個階段的主體發展思想是不變的,變化的可能是方法和策略。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學習研究,進行創新改革,順應時代發展。

  其三、教學階段的劃分由原來的“1-3年級,4-6年級,7-9年級”三個階段劃分為“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階段,劃分的更為細緻。四個學段課程內容從“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三個方面呈現,內容要求主要描述了學習的範圍和要求,學業要求主要明確了學段結束時學習內容與相關核心素養所要達到的程度,教學提示主要針對學習內容和達成相關核心素養而提出教學建議,並且細緻的闡述了四個學段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

  其四、提出了學業質量及就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新課標對學業質量標準做出明確要求。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作業設計、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不斷地研究學習。這只是我的一些粗淺認識,在今後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還要不斷的研究新課標,克服困難,與時俱進。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21

  知識遷移是指一種學習活動對另一種學習活動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遷移現象。例如,條形統計圖掌握的好,就更容易學習折線統計圖。心理學家比格曾指出:“學校的效率大半依學生們所學的材料遷移的數量和質量而定。因此,知識遷移是教育最後必須寄託的柱石。”學生的學習不僅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還在於使學生能夠在新問題或新情境中應用知識,產生預期的變化,達到觸類旁通。為此,在自育學習教學實踐中可以利用知識遷移的規律,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正向遷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與質量。

  一、根據教材合理選取、編排學習內容。

  新課標中要求選取編排教學內容要體現知識點內在的聯絡,前後延伸,排除干擾,以利於學生產生知識遷移,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學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已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會畫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的。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微課合理編排學習材料,先讓學生回顧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自己觀察微課中圖形的切割和平移的動畫過程,然後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係。為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提供知識遷移,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知識遷移規律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遵循知識遷移的心理學規律設計學習環節,突破學習難點

  青少年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並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由具體的表象到抽象的概念形成知識遷移。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可先讓學生把8梨(圖片)分成兩份,透過分圖片,出現四種結果:一人得1個,另一得7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6個;一人得3個,另一人得5個;兩個人各得4個。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透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這樣透過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悟出“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每份“同樣多”,並形成數學概念。利用知識遷移規律讓學生不再懼怕抽象的數學概念,突破學習上的難點。

  三、啟發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概括

  原有的知識越具有概括性、在學習過程中正遷移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在五年級下第一單元學習簡易方程時,學生會遇到多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例題,盲目學習記憶效果差,也影響以後更進一步學習較難的列方程解應用題。於是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這些例題歸納整理,概括出不同的幾類題型,例7是一步方程應用題、例8是兩步方程應用題、例9是連設問題、例10是相遇問題。在做課後練習的過程中也讓學生先明確題目屬於哪一類,再解答,這樣學生掌握起來更快,知識形成體系、學會概括學習內容,對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四、應用比較教學法促進知識遷移,提高學習效果。

  對相關的新舊知識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自主分析相關知識點的異同,全面、精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提高自育學習效率。例如,兩問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比較,延伸一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結合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安排連續兩問應用題,這是在一步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解答加減一步應用題的能力,而且為以後學習兩步應用題做了基礎性的準備。連續兩問應用題是由兩個一步應用題構成的,且它的第二問只給出一個條件,另一個條件需要從前面的問題中去找,由於學生不習慣於連貫的思考,學習時往往會感到困難。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將連續兩問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相比較,從結構形式到條件到解題方法進行比較。連續兩問應用題,學生解答第一問不成問題;解答第二問時,要引導學生對一步應用題進行分析,要求對一個問題必須知道兩個條件,而第二問中,只有一個條件,還缺少一個條件,缺少什麼條件呢?可引導學生對已知條件、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另一個條件。幫助學生儘快掌握新的解應用題方法。

  五、靈活利用變式,拓展學生思路

  數學問題的表述常常把解決問題特別關鍵的本質屬性“隱蔽”在非本質內容之中,教師在教學時,透過改變學生觀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物件的本質特徵,讓學生在自育學習過程中能根據變式拓展思維,形成知識遷移,從而掌握事物本質和規律。小學數學概念的一個基本特徵是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又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變式,有利於對概念的理解和提升。例如,教學“認識分數”時,創設了猴媽媽分桃子的情境:猴媽媽給四隻小猴分桃子,她帶來兩盒桃子,小猴開啟一盒(4個桃子),師問:怎樣分才能公平?接著分第二盒,(8個)(沒開啟),師還是問;要分得公平,怎樣分?然後,教師追問;為什麼桃子數量不一樣,都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學生說: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四分之一來表示。接著老師又出示12個桃子,你能從圖上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嗎?在這個片斷中,為了使學生能深刻認識四分之一,老師變換非本質性屬性,讓學生分4個桃子,8個桃子,12個桃子的四分之一,突出不管分多少個桃子,只要把它們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表示。

  在幾何初步知識的概念教學中,如果僅以某種位置的圖形引導學生理解,由於小學生思維的具體性和感性經驗較狹窄,會導致對知識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善於應用變式,將各種不同位置的圖形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知識。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時,變式的練習更為重要。因為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為三類,每一類的高的位置並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異很大。所以三角形的高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往往看到傾斜的線段就不認得是高,常常畫高時總要垂直水平方向,課堂上呈現給學生的高的位置應是不同的,使學生對“高”的概念有本質的認識。有一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憑著學習課本的初步感知說一說、指一指三角形的高,然後課件出示標準的三角形的高。緊接著再出現將標準的高的三角形進行90度旋轉、135度旋轉、150度旋轉、175度旋轉、180度旋轉、360度旋轉。每旋轉一點都問:現在還是不是三角形的高?是不是還是從頂點向對邊作垂線,在這些變式高的出現和觀察之中,學生在變化中看到了不變,即高的本質:從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垂線。線的方向在變,垂直於底沒有變。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新的教學知識,還需要學生學會利用掌握的舊的知識來輕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運用,構成一個完整的數學框架,知識遷移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理解概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歸納知識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利於學生掌握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日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22

  為了貫徹《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指導思想,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我利用暑假學習了《新課標》。透過學習,使我對《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這一大塊中說到:“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活躍起來,使學生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數學。同時,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講課時,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從而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有可說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2、重知識聯絡實際

  《新課標》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透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相信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透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

  3、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重視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對數學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改進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利用技術支援平臺將線上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時,指導學生利用數字化平臺、工具與資源促進自主學習。

  4、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學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我們必須正確、深入地理解新課標,用新課標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多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23

  新課標比較以前有了部分修改,今天就其中一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新課標中出現了“學業質量”章節,這是全新的一章,主要闡述了“學業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並分學段進行了相應的學業質量標準描述。學業質量是培養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也為教師更好的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提供科學依據,所以學業質量的呈現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新課標將“學業質量”界定為:“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學業質量已經由過去單純看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轉變為關注學生完成學科階段性學習後,學生某一階段性學習的表現和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這將引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加關注育人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我們的教學評價同時需要更加多元化,實現從單一評價向多樣化的評價轉變,從“雙基”到“四基”,從“分析、解決問題”到“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新課標的改變要求我們摒棄過去的以分析考試成績代替學業質量評價的做法,尋求綜合性的、階段性的、多樣化的評價模式。

  同時,新課標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描述”:

  (1)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為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情境中,在經歷“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資料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

  (3)學生經歷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分別從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情境與問題這三方面來進行描述的,結構清晰;同時,在對學科內容的描述時,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四個學習領域的學習主題,與數學課程目標相呼應。同時新課標在具體表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的內容時,按照每個學段的要求分別進行了闡述。

  結合新課標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小學階段的學業質量標準,可以看出,學業質量標準具有以下特徵:

  知識與技能領域。根據新課標中數學課程學業質量要求,學生需要將每節課的數學知識積累起來,階段性地加以歸納和整理,使之條理化、邏輯化和結構化;在這個過程中,數學知識逐步積累,螺旋上升,然後階段性的打通、融合,最終形成一張知識網;同時,在形成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情感與態度方面。新課標註重自我反思意識、好奇心、求知慾、興趣、自信心、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培養。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其中在第一和第二學段還特別重視“操作、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數學趣味化、生活化,從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境與問題方面。新課標主要體現發展抽象意識(數感和量感)、模型意識和應用意識。這個部分強調了“用數學語言表述”“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同時到五六年級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模型意識和應用意識,發展嘗試、探索發現並提出問題的能力。

  總之,新課標為我們的教學指明瞭新的方向,對於新課標的學習我們還要繼續。

  數學新課標2022解讀心得24

  按照晉中市與榆次區教研室暑期學習安排,參與了7月11日到7月18日的晉中市課程標準解讀,以及7月19日榆次區課程標準培訓。為期8天的培訓結束了,本次活動是從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介紹到2022版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從修訂的基本原則到主要的變化的闡述;從理論分析到案例分析;從四個領域到學段內容結構化分析及教學指導等,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解讀與指導。

  從本次培訓不僅使我瞭解了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整個過程,還明白了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變化,聽完後讓我深深體會到,這種變化不僅促使幼小銜接與小初銜接工作,更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髮展為核心,站在社會的角度體現數學的社會價值,站在知識的角度遵循知識的形成為基礎。現總結如下:

  一、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

  義務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指出,培養什麼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就是全面落實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體現了課程的育人功能。

  不僅課程的設定有了變化,同理課程的內容也做了調整,有了相應的增加與刪減,這些課程內容的增加和刪減完全是站在不同學段的學生的經驗需求和社會需求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能力上進行的。比如在說到方程這一個內容,的確從教11年來,如果沒有特定的要求,很多學生不會直接使用方法解答的。每次用方程解決問題,我都得先找到方程的優勢,思維不用逆過來,反之學生會說逆向思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說法正確,我又得從解決問題的目的上,舉一些稍微複雜一些的問題說明它的優勢。適當的舉一些再稍微複雜一些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數學應用價值。但是無我怎麼解釋,要想讓基本全部的學生認同,在小學階段真的是很難的。在影片平臺也搜到過類似的家長質疑的例子。還有增加了尺規作圖刪減負數概念的學習等,本次新課標進行了修改,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課程內容結構化,提出主題教育,大單元,核心概念,跨學科等。學生思維的發展是結構化的,那麼內容就應該結構化,學生的發展不是單一的,一條一條的,是以一個核心為根本,其他知識點串起來織成的一張網,這些用來知網的知識點,不僅是本單元的知識點,更是本領域,其他領域,乃至其他學科的知識點,甚至包含了文化教育的內容。這樣的教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教育,所以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也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

  發展學生就是要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三會)的形成,從而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核心素養學科化、學段化、甚至具體化到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過程當中,其中小學階段有11個具體的核心素養,課標提出要設計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也是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站在大單元的臺階上,就需要提煉和牢牢抓住核心基本知識,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很好的發展學生。

  二、以體現社會的價值為準則

  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適應並逐步發展社會。所以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必須是體現社會的應用價值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即要求老師們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我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我是為了解決社會中真實問題而學習,並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的。

  課程內容百分數領域的變化也體現了社會的應用價值。我們都知道已經學習了分數了,為什麼還要學習百分數呢?其實根本的目的不是隻是停留在將資料都畫成百分數利於比較,更重要的是分析後做出判斷或預測等,它是有社會意義的,所以不再把百分數當做數來研究了,而是豐富了它的統計意義,不正是充分考慮了百分數在現實的社會價值。

  三、以知識的形成為基礎

  2011版課標每個領域的模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幾個模組變成了各領域的主題。其中數與代數領域中變成了兩個主題,數與運算以及數量關係。為什麼數與運算成為一個主題,在解讀中講到,一個數的產生與發展是離不開運算的,比如1變成2,再變成3,不就是一個一個的計數單位的累加嗎?所以數的產生髮展離不開運算。這種變化不正是遵循了知識的發展嗎?

  新課標中特別談到了“一致性”。數的概念本質的一致性與數的運算的一致性。其核心就是計數單位。數學中數的學習過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就是從少到多,又到少的一個過程。又到少最關鍵的就是感受到“一致性”,數在概念本質和運算上感悟到了一致性,不就將學習到的這些數,找到他們共同核心點,這樣數的認識不再是雜亂的,而是具有共同的特點,而是系統性的了。這樣的修訂,就是以知識的發展為基礎的。

  本次課標還有一個給我帶來了大的好處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學業質量,讓老師們明白了從教什麼到怎麼教,教到哪種程度,相比較2011版課標有了更明確的要求。

  人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課程標準的修改就是依照社會的發展的需求,以知識的形成為基礎,人的發展為根本修訂而成的。作為課程標準的實施者,我應該怎麼做?課程標準的要求就是我的方向。對比自己過往教學,尋找不足或欠缺的地方進行完善自我的能力。比如育人體現不足,就要多思考人文教育的事;比如單元整體不夠整體,只有知識的整體,欠缺領域學科的整體,就要多聯絡;比如結構化有待提高,就要多聽多看多思考,核心抓準;再比如增強創新能力與應用意識的滲透等等。我的未來就是一個省略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