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故事200字左右(通用20篇)

數學小故事200字左右

  數學小故事200字左右(通用20篇)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小故事200字左右(通用2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小故事左右1

  一位老獵人常教導他的三個兒子要有勇有謀。一次,老獵人在盤子上放了四個大蘋果,讓三個兒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蘋果。

  大兒子比劃了一下:"我要用三支箭。"

  二兒子一聽,急忙說:“那我只要用兩隻箭。”

  小兒子先想了一下,說:“我覺得一隻箭就足夠了。”老獵人聽了很高興,誇獎小兒子聰明,讓大兒子和二兒子向小兒子學習,不僅要有技術,還要善於開動腦筋。大兒子與二兒子聽了不服氣,認為小兒子在說大話。

  於是小兒子一箭射出,四個至關緊要全部落地。你知道他是怎樣射的嗎?

  數學小故事左右2

  很久以前,數學王國比較混亂。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稱霸,而且彼此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學天使看到這種情況很生氣,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建立次序,避免混亂。

  三個小天使來到數學王國,0—9十個兄弟輕蔑地看著它們。9問道:“你們三個來數學王國幹什麼,我們不歡迎你們!”

  笑著說:“我們是天使派來你們王國的法官,幫你們治理好你們國家。我是‘等號’,這兩位是‘大於號’和‘小於號’,它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它們尖尖朝誰,誰就小。”

  0—9十個兄弟聽說它們是天使派來的法官,就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從此,數學王國有了嚴格的次序,任何人不會違反。

  數學小故事左右3

  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釐,往往失之千里。

  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後回家。兩星期後,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後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

  數學小故事左右4

  世紀是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

  第一世紀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別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見的錯誤是有人把起始年當作是公元零年,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我們的習慣,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序數的計算是從“1”開始的,而不是從“0”開始的。而正是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才導致了世紀末尾年為公元99年的錯誤認識,這也是錯把1999年當作是二十世紀末尾年,錯把2000年當作是二十一世紀起始年的原因.因為公元計數是序數,所以應該從“1”開始,21世紀的第一年是2001年。

  數學小故事左右5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這個國家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這個國家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臺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鐘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數學小故事左右6

  春節裡,養雞專業戶小粗心站在院子裡,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後,聽到房內有雞叫,才知道少數了10只雞。於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粗心奇怪了。問題出在哪裡呢?你知道小粗心在院裡數的雞是多少隻嗎?

  來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裡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麼洗那麼多的.碗 ?”“家裡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只知道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你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嗎?

  數學小故事左右7

  我們身體真的很奇妙,手是一個常見的計算器。最常見的手的計算是9的倍數計算。家長可能不理解,但是很多小孩子很快就能學會。計算9的倍數時,將手放在膝蓋上,像下表中所示,從左到右給你的手指編號。現在選擇你想計算的9的倍數,假設這個乘式是7×9。只要像上圖所示那樣,彎曲標有數字7的手指。然後數彎曲的那根手指左邊剩下的手指數是6,它右邊剩下的手指根數是3,將它們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數學小故事左右8

  一根繩子,從一端開始燃燒,燒完需要1小時。現在你需要在不看錶的情況下,僅藉助這根繩子和一盒火柴測量出半小時的時間。你可能認為這很容易,你只要在繩子中間做個標記,然後測量出這根繩子燃燒完一半所用的時間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這根繩子並不均勻,有些地方比較粗,有些地方卻很細,因此這根繩子不同地方的燃燒率不同。也許其中一半繩子燃燒完僅需5分鐘,而另一半燃燒完卻需要55分鐘。面對這種情況,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繩子準確測出30分鐘時間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種創新方法解決上述問題,這種方法是同時從繩子兩頭點火。繩子燃燒完所用的時間一定是30分鐘。

  數學小故事左右9

  考試的時候有人抄答案,本來是|x|,結果第一個人抄成了1?,第二個人又等了一步,最後得1!

  還有一個答案是b/q,第一個抄成6/q,下面是6/9,最後一位還給化簡了,成了2/3!

  本科時數學作業判斷矩陣型別。一傢伙寫的太花,抄的人把“不定矩陣”寫成了“不一定矩陣”。作業發回來,老師居然用紅筆把“一”給圈掉了。

  大學考高數,一從青海來的哥們學習特差,就坐在我後面抄,考完他對我說我做錯了許多題,該約分的沒約分,他都自己改過來了,仔細一問,他把偏微分符號都約掉了。

  數學小故事左右10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買文具,我買了3支水筆,1支1元;1個修正帶,1個4元;1本筆記本6元;

  一副手套14元。營業員在算賬時,少算了1支水筆的價錢,我看見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錢,所以就算了起來,“3×1+4+6+14”。我突然發現4+6=10,10是個整十數,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

  我說道,“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阿姨開心地說,旁邊的人聽了也直誇我,奶奶拍拍我的頭說:“你真懂事呀!”

  數學小故事左右11

  古時侯,一位王爺去山上看望習武的兒子。

  兄弟幾個見父王來了,立刻圍了上來。王爺說:“孩子們,父王今天帶來了你們最喜歡吃的大餅。”說著取出一個大餅平均分成了兩份,給了老大一塊。

  嘴讒的老二說:“父王,我想吃兩塊餅。”於是王爺把第二塊餅平均分了成四份,給了老二兩塊。

  貪心的老三說::“父王,給我三塊餅。”王爺又把第三快餅平均分成了六份,給了他三塊。

  一向老實的大哥開腔了:“父王,老四最小,應該給他六塊。”四聽了非常高興,覺得父王給他最多。

  小朋友,你們覺得誰最多呢?

  數學小故事左右12

  風景秀麗的花果山上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給一群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跟小猴說:“我給6個桃,平均分給3只小猴,行嗎?”小猴子聽後連忙搖頭,嫌分得太少了,大聲喊道:“不行!不行!”

  猴王緩了口氣說:"好吧!我給60個桃,平均分給30只小猴怎麼樣?"小猴子貪婪地說:“大王,請您高抬貴手多給點行嗎?”猴王立即拍著胸脯,慷慨地說:“我給你們600個桃,平均分給300只小猴,這下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小朋友,誰的笑是聰明的呢?為什麼?

  數學小故事左右13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汙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汙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分蘋果

  小咪家裡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裡只有5個蘋果。怎麼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樣做的呢?

  數學小故事左右14

  小花貓、大公雞和山羊是好朋友,他們雖然年齡都不相同,但愛好卻很相似,正如他們對外誇口說的是“忘年交”。

  一天,大象伯伯看到他們三個正在一起講故事便向前問道:“你們三個究竟誰最大?誰最小?”山羊便幽默的說:我的年齡乘以11/12,公雞的年齡乘以15/15,小花的年齡乘以10/3,這樣算出來的年齡就一樣大了。你能把我們的年齡大小依次排列起來嗎?

  大象伯伯可弄糊塗了,同學們,幫大象伯伯找出答案吧!

  數學小故事左右15

  泰勒斯(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測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秦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後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於身長”推到“塔影等於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數學小故事左右16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數學小故事左右17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一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後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乾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於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數學小故事左右18

  尤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當時,小尤拉在一個教會學校裡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尤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數學小故事左右19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臺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只用了50秒鐘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數學小故事左右20

  一天,法國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