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3篇)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講話稿,講話稿的作用是輔助講話者集中有效地圍繞會議議題把話講好,不至於走題或者把話講錯。相信寫講話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1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現代文明需要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古今中外,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勤儉節約是個人修身之需,諸葛亮就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勤儉節約是持家之寶,朱子更是就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家訓;我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襪子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節約也是治國之道。毛主席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也號召全國人民:“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作為與時俱進的中學生,我們應懷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情懷,懷著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從舉手之勞做起,把勤儉節約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如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不開無人燈,教室內應及時關燈、關電扇等。

  “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勤儉節約,要從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一粒糧食,就是節約一片富饒的土地;節約一張紙,就是節約一片美麗的森林。節約每一點,就是創造一筆財富。

  勤儉,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增強節約意識,杜絕鋪張浪費,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為把我們的校園打造為一個節約型校園而努力!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蔡宏冰。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是美德。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在反覆證明這個道理: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

  勤儉節約是如此重要,但我們是否一轉頭就將其拋之於腦後,面不改色的繼續浪費著呢。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校園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教室亮著全部的燈;涼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裡的電風扇還是馬力全開,還沒做完的作業本被用來當摺紙使用,洗碗處,宿舍的水龍頭“嘩啦啦”地淌著水,來來往往的同學視而不見;空蕩蕩的餐廳,零亂的餐盤裡卻還剩許多的飯菜;衣服鞋子還沒穿舊又纏著爸媽要錢買新的——我們捫心自問:父母賺錢容易嗎?

  古代諸葛亮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律己。現代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治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雖貴為一國之尊,卻有如此強烈的節約意識,令人讚歎。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著牲口走幾十裡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

  面對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勤儉節約呢?

  為此我向同學們發出倡議:

  1、在生活中:做到不浪費糧食,珍惜食物;節約用水,及時關閉水龍頭,出門隨手關掉電燈、電風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在思想上:杜絕攀比心理,不鋪張浪費。

  3、在學習上:刻苦努力,奮發向上

  4、在行為上:努力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你們知道即將到來的10月31日是什麼日子嗎?它是“世界勤儉日”。

  把這一天定為“世界勤儉日”,說明勤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日漸成為國際主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

  古人云: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這句話就是要我們勤儉。什麼是勤?勤就是勤勞,它是我們的財富之源。什麼是儉?儉即節儉,是指我們節制財富之流。誰都知道開源節流是財富生成與積累之根本。那麼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美德;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勤勞節儉。

  現在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又有多少孩子還會注重節儉?當我們再提到“勤儉”二字,可能有人會說“陳辭濫調,不合時宜”。你可見,在教室紙簍裡塞滿了樂和食品袋,在食堂泔水桶中倒了多少剩飯菜?你可知道,目前我國還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1100萬低保物件和上億的流動民工?

  同學們,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該節約,還要要節約一點。

  同學們,你勤儉了嗎?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4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

  每天是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歷史也反覆證明著這樣一個道理,“奢侈”能敗國敗家敗自己,想當年清朝的“八旗子弟”是何等的驕奢淫逸,最終卻成為紈絝和低能的代名詞,淪落到喪權辱國的下場。新中國成立後,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硬是把我國從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建設成現在物質豐饒,不愁溫飽的小康社會。

  然而,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髮展,鋪張浪費等陋習也隨之滋生蔓延開來,甚至侵蝕到我們青少年一代。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勤儉日”,作為一代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青少年,我們應該立刻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擰緊用過的水籠頭,不多流一滴水;抬起手按一下開關,節約每度電;將影印紙重複利用;減少剩菜剩飯的傾倒等,希望每個同學都來獻計獻策,以勤儉為榮,鋪張浪費為恥,崇尚儉樸,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請記住“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平凡只是一步之遙,讓我們攜起手來,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顆糧,每一片紙,你我就是成功者”。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一種責任》。

  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到“勤儉持家久,詩書濟世長”。無一不在證明著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著決定作用。勤儉節約,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傳統。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興旺發達。今天我要說,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責任。有人可能會說這未免太嚴重了吧,節約只是生活小事,有必要那麼上綱上線嗎?我以為:此言差矣!

  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於好運的時候,就一定會為將來可能的不幸做好準備;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著想,他會大手大腳的把全部收入都用光。一旦遇到急難,就會手足無措。由此看來,勤儉節約難道不是一種責任嗎?

  勤儉節約不僅關係到金錢,而且也關係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面我從三方面談談節約的問題:

  一、節約用水

  對於水,我們有很多同學不懂得珍惜。在家裡刷牙洗臉時,水龍頭壓根就沒想起先關掉;在學校裡隨意開啟水龍頭玩水,甚至有同學在冬天用我們喝的溫開水來泡手。這流的僅僅是水嗎?不,這還是水龍頭的哭泣,怪你忘了把它關上,這更是地球母親對這位粗心大意的同學的譴責,如果都像你這麼不珍惜水資源,地球最後僅有的一滴水該是你後悔的淚水了吧。

  聽水聲滴答,要學著心疼。我們一起算筆賬吧:一噸水大約可發電每小時一千度,生產化肥500千克,磨麵粉34袋。如果人人都節約用水,積累起來,可以派上多大的用場啊。

  二、節約用電

  我們都說,有了電真方便,是啊,電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電從哪裡來的呢?發電機裡發出來的,要經過很多道程式,每度電裡都凝聚著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啊。

  同學們,就從隨手關燈開始吧,不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不用電了就趕緊關掉,做到人走燈滅。另外,注意用電安全,且不說浪費電,造成生命危險的事,少接觸微妙啊。

  三、節約糧食

  在學校每天吃飯都有同學浪費糧食。可能有同學會說:我繳了伙食費的,我浪費的是我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浪費是它個人的消費行為,可從本質上看,它卻從側面反應了這個人的素質。把浪費當作一種享受的人,這樣的人,我們說,他的素質肯定高不到哪裡去。即使在發達國家,節約也被看作一種美德。何況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提倡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人生的導師。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勤于思考,也善於制定計劃。勤儉節約意味著科學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著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著你的品德修養正在逐步提高。這是個人的進步,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其實,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力或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我們懂得一些常識和擁有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反對浪費,節約為榮,願我們全校師生人人都有節約意識,人人都有文明舉止。

  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世界勤儉日。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大概沒有多少人記得這個節日。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可是社會的浪費現象已經觸目驚心,校園內的浪費現象隨處可見:教室裡亮著燈與太陽同輝;數臺電扇經常孤寂的旋轉;水龍頭獨自流著傷心的淚;餐盤裡剩有近半的飯菜……

  我們來看看聞名於世界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他們的“節儉”讓我對日本人感到驚訝,對日本企業感到震憾。為了節約用水,豐田公司的員工將抽水馬桶裡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一隻手套破了,只換一隻,另一隻破了再換;有時候真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在乎這麼一點點嗎?但是,對於豐田來說,“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正是由於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節儉”,才成就了豐田公司今天的輝煌。

  同學們:“我能做什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節約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紙張正反用、晚開一會燈、少開一盞燈,隨手關龍頭、用水要適中,吃飯不浪費、不去買零食穿著不攀比,愛護校園公物。讓勤儉成為一種美德,讓勤儉成為一種習慣。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是美德 節約是責任》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便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名言。而今,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他的生活卻非常儉樸,從不鋪張浪費。華人首富李嘉誠曾說過:“如果要我拿出一個億,我會毫不猶豫,但如果有人在地上扔一分錢,我會馬上把它撿起來,我的成功正在於此。

  這些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新時代的勤儉作了註解。反觀我們:零用錢隨意亂花,零食吃一半扔一半,五花八門的文具用品一大堆這麼多被我們浪費的錢其實可以花得更有意義,或許可以買一套好書,或許可以資助一個貧困孩子上一年學,或許可以讓父母少勞累一些。請記住: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每人節約一分錢,社會文明一大步!現在,世界人口已突破70億,中國人口已突破15億,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日益減少的資源已經敲響了警鐘。所以,聯合國早在2006年就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世界勤儉日的確立,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呼喚,對節約的期盼。

  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細節做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吧!勤儉並不難,有時候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就是轉念之間,假如我們能合理、科學、有意義地、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錢,珍惜珍愛一切生活資源,我們就會擁有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七(9)班的xxx,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古人云:居安思危,戒奢從簡,可見古人就有推崇勤儉節約的美好品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勤儉這個傳統的美德卻在一部分人的思想中正日漸淡化,甚至遺忘。取而代之的則是擺闊奢侈、鋪張浪費,過去日子的觀念已經淡化,講排場,比闊氣,揮霍浪費的現象卻有所抬頭。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我們過去所說的那種“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觀念便慢慢退去。人們在過上優異生活的同時,或多或少將曾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優良品德漸漸忘卻,就在發達國家的家庭為怎樣節能而不懈努力時,我們的小康家庭卻並不在意生活中浪費那一點一滴的資源,特別是對公家的財產,更是浪費的厲害。那麼,我們現階段的這些浪費現象就值得深思了。

  現在,我國的水,電等資源是非常緊張的,所以國家也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而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要靠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在日常生活中:節約每一滴水,我們做到了嗎?我們能否讓辛苦了一天的水龍頭夜晚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又做的怎樣?不用的時候隨手關電器,使用空調時,在不同的季節打高或打低一度都能夠節約用電;節約每一張紙,使每一頁紙都能夠正反兩面充分得到利用;節約每一粒米,我們是揹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長大的,其中的道理必然很清楚,但關鍵是看我們能否做到。

  且不說所有人都能夠做到這些小事,但從現在開始做你我都能夠做到這些小事,節約的將是我們的資源,得到的將遠遠不止我們節約的。而在我們七(9)班,就有許多勤儉節約的好榜樣,如:樊靜萱、馬曉倩、冷心如、王瑞琪、劉君蔚、張浩文、張藝懷等。

  讓我們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營造“人人講節約、事事講節約”良好氛圍,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滴油、每一分電話費做起,自覺爭做勤儉節約的模範。

  我們提倡節約,反對浪費,應該像提倡奧運精神一樣,“重在參與”,如果光說不做,那麼一切將沒有任何意義。

  總之,我們要將“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銘記在心,時刻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都做到節儉,不浪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9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是什麼?自古至今,我們華夏兒女一直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現代文明需要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古今中外,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勤儉節約是個人修身之需,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勤儉節約是持家之寶,明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用純朱子更是就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家訓;我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襪子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作業本正面寫完反面可以當練習本。節約也是治國之道,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號召全國人民:“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習更是要求我們勤儉節約,不鋪張不浪費。

  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本期開學至今,僅僅只有兩週時間,我就看到在咱們大家中間就出現很多浪費現象。每一次就餐時,總髮現校園的泔水桶裡到了很多剩飯剩菜,有時會有一整個饅頭、一整張油餅,拉泔水的師傅每天都會滿滿的拉幾桶。還有,每次吃飯時總能見到不少學生吃撐著吃,第一份飯沒吃完就排隊要第二次,尤其是吃花捲饃、油餅、包子、棗饃時,不少學生搶著吃,個別學生還躥隊,從這一邊跑到那一邊。還有的同學,饅頭要的多,吃不完,怕老師批評,裝到口袋裡,帶出餐廳或教室,偷偷扔到垃圾箱裡,引來了貓狗,個別學生不敢帶出餐廳,將吃不完的饃塊偷偷塞到餐桌下面的凳子腿上。也有的學生,喜歡挑食,自己愛吃的狠著吃,不喜歡吃的乾脆不吃。有的人偏葷,有的人偏素,有的偏食某種食物等等,這種飲食習慣極容易引起營養失 調,抗病能力下降,身體發育不良,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許多,如蛋白質、脂肪、肉、

  無機鹽、維生 素等等,而這些物質在一種或幾種食物中是不能全部含有的,因此偏食 不能滿足人體需求。而且偏食也容易導致某些疾病。偏食不能供給人體所需營養,有的過剩,有的則缺乏,這樣極易發生疾病。如多吃糖容易引起胃病、糖尿 病、皮膚病;多吃肉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

  因此,在這裡我對大家特別提出以下要求:

  1、就餐時,各班排好隊,按照秩序到本班的打飯點打飯,不要躥隊,進入餐廳後,不亂說話,遵守餐廳紀律;2、吃飯時,吃多少打多少,不要多要,高年級學生不帶食物出餐廳,低年級學生不將食物帶出教室,爭取不浪費,做到光碟行動;3、吃飯要均衡,不挑食;4、從舉手之勞做起,把勤儉節約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如不開無人燈,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裡,教室內及時關燈、關閉電器等,洗手洗臉時水龍頭開的小一點,用完把水龍頭擰緊。

  作為當代的小學生,我們應懷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情懷,懷著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勤儉節約,要從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糧食、每一件衣服做起,聚沙成塔,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一粒糧食,就是節約一片富饒的土地;節約一滴水,就是節約一畔清澈的湖澤;節約一度電,就是節約一座充盈的礦山;節約一張紙,就是節約一片美麗的森林。節約每一點,就是創造一筆財富。

  老師們,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習慣。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增強節約意識,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為把我們的校園打造為一個節約型校園而努力!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10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的演講主題是勤儉節約、抵制零食。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面對校園外噴香的油炸食品,面對小攤上花花綠綠的糖果、辣條大家是不是經常駐足觀望,垂涎欲滴?是不是經常掏出口袋裡的零花錢買一些解解饞?放學後,在校園外,有滋有味地吃著小攤上的5角,1元的帶顏色的小食品;中午時分,一些同學在各小店門口,品嚐著五顏六色的小薯片,棒棒冰&&隨手丟下垃圾袋的現象屢見不鮮;再看學校大門口、樓梯口,零食包裝袋放風飄起;學校大門左邊右邊兩條路及綠化帶總是窩藏著同學們曾經丟下的零食包裝紙,或者吃剩下的果核、碎屑;這一幕幕,與我們文明校園的名字多麼不相稱啊!所以我特向全體同學倡議:保護環境,勤儉節約,拒絕零食。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常吃零食不僅會給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間接地影響同學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給同學們帶來直接的身體傷害。因為常吃零食,你的胃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日子長了,少年胃病也就多了;因為常吃零食,牙齒得不到應有的清潔,時間長了,蛀牙的也增多了;因為常吃零食,一日三餐吃不飽吃不好,時間長了,營養不良的同學也變多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你的任何理想都很難實現!另外,常吃零食還極易引發同學們的貪圖享樂和無意義的攀比心理。

  同學們,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力或德行才能做到。我代表全體少先隊員發出倡議,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到:

  一、 徹底遠離 三無食品,堅決杜絕零食進校,平時不吃零食。

  二、 不亂花零花錢,不亂向父母要錢

  三、 勤儉節約,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這將是自己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謝謝大家!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1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成由勤儉敗由奢”。再過兩天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一個家庭不知“勤儉持家”,就經不起風浪的洗禮,稍遇不測就難免舉步維艱、甚至流離失所;一個國家不知“戒奢以儉”,就經不起歷史的檢驗,一旦沉溺於奢靡享樂中,就會失卻民心,甚至一敗塗地、土崩瓦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至今仍被孩童們所吟唱,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中華民族從未喪失“勤儉”的千古美德,然而,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髮展,鋪張浪費等陋習也隨之滋生蔓延開來,甚至侵蝕到我們青少年一代。許多青年人因為個人享樂的需要、互相之間的攀比,開始熱衷於各種場合的過度消費,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勤儉日”,作為一代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青少年,在個人消費方面應該有這樣的意識: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在具體行為上要做到:擰緊用過的水籠頭,不多流一滴水;抬起手按一下開關,節約每度電;參與光碟行動,減少剩菜剩飯的傾倒;減少生活、學習中各種紙張的浪費;減少各種零食飲料、手機、上網等各種不必要的消費;減少同學交往中各種不必要的花費;日常生活中衣著打扮簡單樸素;等等。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以勤儉為榮,鋪張浪費為恥,崇尚儉樸,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請記住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我們才無負於社會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才真正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謝謝大家!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昨天是11月31日,是上海世博會閉幕的日子。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忘記昨天還是“世界勤儉日”呢。

  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裕的今天,“勤儉”這個曾經被普遍推崇的品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有的人認為節儉丟面子、失風度,把鋪張浪費當成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盲目攀比、擺闊、鬥富、……這些現象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相距甚遠,令人心痛。

  在校園內,我們有時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食堂中有同學們倒掉的剩飯、剩菜、水房裡又沒有關閉的水龍頭、教室裡有忘記關掉額的日光燈、垃圾桶裡有沒有吃完的水果等等。這些現象都是有悖於節約精神的,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錢財花了也許可以再掙,但資源用了卻不可再生。僅2008年我國一次性筷子平均每天的使用量就達900萬雙,相當於要砍掉1800棵生長了至少15年的大樹。請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咱們要種多少棵樹才能供得上這樣砍呢?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全國13億人一天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元,這筆錢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學校,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

  最重要的是,勤儉省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而且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今天,我們五(2)班向全校師生髮出的倡議:

  1、節約每一度電。充分利用太陽光源進行自然光照,減少照明裝置耗能,用完後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空調、日光燈、電腦、飲水機、電視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斷電”。

  2、節約每一滴水。不大開水龍頭。洗手,洗餐具時應縮短用水時間,用完水後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嚴格做到“人走斷流”,嚴防跑、冒、滴、漏,養成愛水、惜水、節水的良好習慣。

  3、節約每一粒米。文明用餐,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剩飯菜,在飯店吃飯時,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帶走。

  4、節約每一張紙。規範書寫作業,節約用紙,不隨便丟棄沒寫完的作業本和空白紙,能做草稿紙的要留著做草稿紙,提倡雙面用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手段,儘量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減少紙質檔案資料,控制紙張消耗。

  5、節約每一本書。把自己閒置的課外書和學習輔導書送給比自己年級低或貧困地區的小同學繼續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本書的作用。

  現代文明推崇勤儉,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

  勤儉,是一種堅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

  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13

各位同學、老師:

  早上好!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眾所周知,我們的人口在不斷地增長,而地球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人類必須做到勤儉節約,才能持續發展。這也是確定每年10月31日為世界勤儉日的深遠意義所在。

  那麼接下來,徐老師就結合我們學校重點推進的八項常規中的“節約水電”和“中餐管理”這兩點來跟同學們談一談。

  首先來說說“節約水電”。水,是生命之源;電,是人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當前,我國一方面面臨水電資源短缺的困擾,另一方面存在嚴重的水電資源浪費現象。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有電當思無電之痛如果說乾旱是缺水缺電的“天災”,那麼比“天災“更嚴重的則是”人禍“,隨處可見的人為浪費水電是缺水缺電的直接原因,更是我國水電資源的頭號敵人!在我們學校常能看到這種現象:辦公室、教室裡無人,燈卻照開,白天光線充足時燈也全部開啟,長明燈隨處可見,計算機不關機,習以為常,公用水龍頭人走水照流,對長流水見慣不驚。面對這些無處不在、浪費水電資源的行為,節水節電刻不容緩,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特向全體師生倡議如下:

  1、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開始,重樹勤儉節約的美德;

  2、養成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人離關水關電,不論是學校的還是家裡的電燈,不用就要隨手關掉;

  3、發現水電設施壞了,主動及時報告;

  4、“少開一盞電燈”,教室光線充足時,做到能不用電儘量不用,人不多時,能少用電儘量少用。養成隨手關燈,隨手關龍頭的良好習慣,樹立長期節約用電、用水觀念,提高節能意識。

  5、積極向家長向鄰居向朋友宣傳節約水電的意義和方法。建議身邊的人一水多用,一燈多用,隨時糾正他人浪費水電的行為。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在節約用水用電的同時要注意用電安全:不要搖晃電線杆和電線;不要在高壓線旁放風箏;不要朝電線上亂扔東西;不要拾掉下來的電線;不要用溼手去摸電器等。不然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浪費大量的電力,還會有生命危險。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中餐管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這首詩大家都會背,都懂它的意思。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還是隨處可見。雖然父母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可是真正做到能有幾個呢?所以為了喚起大家愛惜糧食,珍惜糧食的意識,每年的10月16日就成為世界糧食日。雖然我們的生活比我們父母小時候要幸福多了。不愁吃穿,想要什麼基本就會得到,但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在餓肚子,比如非洲的很多國家,還需要向其他國家要求支援糧食。作為我們這一代,不要以為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我們耕地面積只有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卻養活百分二十二的人口。可見珍惜糧食,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我們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反觀我們學校中午的用餐,每到吃飯的時候,同學們所浪費的飯菜的量,那可是觸目驚心。有一次,我看了一篇節約糧食的文章。我驚訝原來世界上還有那麼多貧困國家,就是我們中國的貧困地區,也有許多人吃不上飯。特別是一些非洲國家每年餓死的人就太多了。那一張張飢餓的臉,瘦瘦的身體,渴望的眼神,深深地刺激了我。我要問問我們的同學,當你們隨手倒掉飯菜時,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父母也許正在為一頓飯而在勞苦奔波。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紮紮實實的開展起來。就要大家都做到:糧食的可怕後果;積極監督身邊的親朋好友,及時制止浪費的現象。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些。我們就能節約出更多的糧食來幫助那些飢餓的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勤儉日”作為一代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青少年,應該立刻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你與我,是浪花裡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才能成為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你,我,他無數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是堅不可摧的力量。

  讓我們擰緊用過的水籠頭,不多流一滴水;抬起手按一下開關,節約每度電;減少剩菜剩飯的傾倒等,希望每個同學都來獻計獻策,以勤儉為榮,鋪張浪費為恥,崇尚儉樸,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接下來,徐老師就邀請每一位同學來留心找一找,誰能成為我們學校“最美人物”,哪個班又最有資格被評為“最美教室”,哪些同學又能為我們的“最美校園”出一份力呢?請記住“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平凡只是一步之遙,讓我們攜起手來,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顆糧,每一片紙,你我就是成功者”。

  最後呢,徐老師也很高興把我們四(2)班如何節約的展示給大家,我們班一直以來開展了“我的崗位我做主”活動,特地設定了“用電管理員”、“午餐監督員”“護花使者”等崗位,那麼接下來就請我們班的用電管理員憶恆和護花使者安子惠來展示展示他們的工作心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