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精選26篇)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精選2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精選2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

  蔣書芬,47歲,梁二莊鎮前郎二寨村人。

  蔣書芬在別人眼裡,是了不起的。她一邊要照顧植物人丈夫,一邊要照料有些痴傻的公公,同時,她還培養出了一對大學生兒女。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背後的辛酸,大兒子因貧困中途退了學,只能邊打工邊供妹妹上大學。5年前,其丈夫在蓋房借下一身外債的情況下,得了重病。蔣書芬帶著丈夫跑遍各大醫院,錢花了不少,病情卻沒有減輕。如今,成了一個只會哭的“植物人”,全身癱瘓,甚至連吃飯都是自己一口一口地嚼著喂。但5年來,蔣書芬堅持了下來,生活還要繼續,她靠著姊妹們的幫助開了小賣部來維持生計。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

  麻春秀,古城營鄉霍漳逯村人。

  10年前,因患重病失去勞動能力的霍連銀認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10年後,拄著雙柺行走的他卻笑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份幸福正是源於他的妻子麻春秀,這位普通的農家婦女用用真愛和堅持守護著自己的親人,患難與共、不離不棄,讓這個不幸的家充滿了溫暖與感動。2006年,丈夫被診斷出股骨頭壞死,後病情加重,不能行走,從那以後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為了照顧好丈夫,麻春秀沒睡過一個囫圇覺。雖然日子苦,可麻春秀臉上始終掛著微笑,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著這個不幸的家。丈夫霍連銀說:“她是家裡的頂樑柱,我很感激她,有這樣的媳婦,我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3

  木祥芳,48歲,陳村鄉陳四村人。

  自從進了丈夫的家門起,她一直把公婆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公婆身體都不好,丈夫在姊妹5人中又排行老大,她遇事總是替丈夫著想,做姊妹們的榜樣。平時家裡有什麼好吃的,也總是先想著公婆,公婆有個頭痛腦熱的,她比誰都著急,跑前跑後,端湯拿藥,不怕苦累。在公婆眼裡,她比自己的兒子還親,是她時時提醒公婆按時加衣吃藥,家中的柴米油鹽如有欠缺她都及時買回來,從不讓公婆操心。她熱心照顧著老人,一照顧就是二十六年,她無怨無悔。公婆逢人常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4

  劉敬芹,58歲,南辛店鄉東倪宋村人。

  在邱縣書畫界,說起烙畫人王成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事蹟被河北電臺,新華社,港澳多家媒體多次報道,他創作烙畫作品達300多件,其中唐伯虎的《四美圖》、朗世寧的《百駿圖》以及《金陵十二釵》被省內外收藏家珍藏,《清明上河圖》、《福娃》多次在省、市展出並獲獎。王成林說,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多虧了他的妻子劉敬芹。她性格開朗、對人熱情,為了支援丈夫的夢想,她把家務、農活、門診的雜事統統攬在她自己身上。“他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當看到人們對他作品的認可,對於我來說,再苦再累也值得!我會一直支援他走下去。”這就是劉敬芹,為支援丈夫事業,一位在“幕後”默默奉獻的農家婦女。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5

  梁鳳軍,女,49歲,梁二莊鎮東梁二莊村人。

  1998年,梁鳳軍的丈夫耿丙海在建築工地幹活,不幸被建築構件砸中腰椎,造成下肢高位截癱。照顧一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困難不言而喻。每天三頓飯、每天擦洗一次身體,端屎端尿成為梁鳳軍雷打不動的“功課”,這一堅持就是19年。原來婆婆還能幫著自己照顧丈夫,現在婆婆的身體也大不如前,也需要人來照顧。梁鳳軍也就擔負起了照顧兩個人的重任,平時一有時間,她還要為生計四處找零活幹。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6

  丹玉先,49歲,陳村鄉陳一村人

  丹玉先永遠不會忘記1995年,公公突發腦血栓,生活喪失自理能力,丈夫是小學教師,伺候公公的重擔突然落在了自己的頭上。那時,她帶著兩個剛3、4歲的孩子,但丹玉先總是準時給老人做好飯,按時喂好藥。她侍奉公公,從沒叫過苦和累,直到公公去世。後來,婆婆又住院治療一個多月,她在病榻前更是寸步不離。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丹玉先讓老人和自己同住。2013年,婆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重擔再次落在了丹玉先一個人身上,給老人餵飯、端屎、擦澡、按摩、守夜等成了家常便飯。如今三年過去了,她從無怨言,她每天都會讓老人看到一張充滿愛意的笑臉。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7

  楊寧寧,古城營鄉北王樓村

  自從嫁進這個家,楊寧寧就主動承擔起照顧起家裡的97歲的奶奶,每天為奶奶洗臉、梳頭、捶背,剪指甲,喂水餵飯,從不厭煩。如今,老人身體硬朗、精神舒暢,鄰居說她有福氣,老人說:“都是兒媳婦照顧的好”。2015年,她的家庭被評選為“星級文明戶”。幾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人人都誇她是難得的好媳婦。楊寧寧在家孝順公婆,嫁進來後從來沒有跟公婆拌過一句嘴,家庭和睦,有口皆碑。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8

  耿秀香,58歲,梁二莊鎮盧興平村人。

  婚後第四年,丈夫因意外事故導致精神分裂,40年來毫無怨言的照顧著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撫養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公公又患腦血栓喪失勞動能力,耿秀香無怨無悔地照顧公公直至去世。2006年,婆婆因腦出血成了植物人,使這個家更加雪上加霜。但耿秀香沒有放棄,她堅持與婆婆同屋同住,同時照顧著丈夫。生活的艱辛讓她骨瘦如柴,但她不屈服。她對家人的呵護、對老人照顧成為村裡人學習的楷模。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9

  張芝利,32歲,南辛店鄉前大河套村人。

  今年31歲的她成了家裡的“頂樑柱”。2009年,不幸降臨到她丈夫身上,丈夫得了一場大病後癱瘓在床,張芝利和公公一起帶著丈夫四處治療,可無情的病魔還是在2011年奪去她丈夫年輕的生命。丈夫的離去,不但讓這個家失去了頂樑柱,還背上了因治病欠下的十幾萬元債務。處理完丈夫的後事,望著眼前因失去愛子痛苦的父母親,她知道他們比自己更傷心難過。她把淚水的傷痛埋在了心底。她告訴父母:自己不會離開家的,她會替丈夫完成他沒有完成的事:把兩個年幼的兒子撫養大,替他侍奉老人。幾年來,她白天在紗廠上班,回家去地裡幫父母幹活。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0

  李玉紅,43歲,邱城南街村。

  公公因病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丈夫患有精神障礙,伺候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三年前的一天,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導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療期間,照顧老人的重擔全部落在了李玉紅一個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餵飯、端屎、擦澡、按摩、守夜。婆婆出院後,行動上不如以前靈便,李玉紅就讓婆婆和他們夫妻倆同睡一個屋,夜裡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她就趕緊起來,有時一晚上要起來好幾次。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1

  尤立梅,49歲,邱縣華勤小區。

  1987年她與丈夫結婚,一直孝敬公婆,不幸的是婆婆於2007年正月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她每天為婆婆做可口的飯菜,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飯。在日常照顧中,她很重視老人心理需求,一有時間就陪婆婆聊天,遇到與婆婆有分歧的事情,她總是心平氣和地和婆婆溝通交流、消除隔閡。同齡的老太太經常開玩笑:“一看你就不像在兒媳婦跟前受委屈的,穿得好,臉色也好!” 婆婆也會說:“我這個媳婦啊,比女兒還貼心!”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2

  王桂平,34歲,新馬頭鎮小郭鬥村人。

  她在家人心裡是一個頂樑柱。多年來,她悉心照顧年老多病的公婆。婆婆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為了隨時瞭解婆婆的血壓情況,她每天堅持為婆婆測量。在婆婆住院期間,她朝夕陪伴照顧,給婆婆擦洗身體,端飯餵飯,堅持給婆婆按摩。平時,每次都把所需的藥品買齊給婆婆送去,幾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她還經常教育女兒要懂規矩,走正道,講孝心。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尊師敬長,孝順父母,經常幫助人。鄰里之間,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她都二話不說,儘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幫助他人。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3

  張化香,70歲,家住新華街華光巷。

  老婆婆今年101歲,2008年摔倒骨折,至今癱瘓在床已經9年。在這9年裡,老婆婆經過張化香等妯娌四人的精心照顧,不但沒有得褥瘡,反而吃得香、睡得好,滿面紅光。每逢輪到張化香的時候,她就和婆婆住在一起,老人有喜歡喝水的習慣,不管白天黑夜,還是春夏秋冬,她啥時要就及時給她倒好,喂她喝。每隔半小時左右,老人就要小便一次,每次小便完就給她擦洗,晚上張化香從沒睡過囫圇覺。老人每天要吃六、七種藥,張化香都能準確記牢,精心喂服。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4

  靳愛珍,46歲,香城固鎮杜莊村人。

  靳愛珍的婆婆一直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高血壓,生活不能自理,為看病,家裡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生活一直很困難。15年前,不嫌棄侯家家境貧寒的她,嫁給了丈夫侯店峰。踏進侯家門,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這個並不富裕的家中,用她那瘦弱的身體,一刻也不停地忙碌著,全心照顧著久病十多年的婆婆。2013年,婆婆又被檢查出肺癌,為了治好婆婆的病,她四處求醫,並學會了病人護理技能,親自扶婆婆大小便,給婆婆穿衣服、梳頭、洗臉、剪指甲,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計讓婆婆吃好、住好,並經常開導老人,使婆婆生活開心。透過多年精心護理,目前婆婆病情和精神狀態大有好轉。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5

  劉春風,49歲,新馬頭鎮布路店村人。

  自結婚之日起,她就和婆婆相處的十分融洽。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孝順就要順著老人,讓老人順心”。她對老人的關心是時時刻刻的,做飯照顧老人的口味,說話照顧老人的情緒,做事以老人為中心。每天都想著法兒給老人做好吃的,丈夫有時情緒不好語言衝撞了老老人,劉春風從中當“滅火器”。丈夫心裡一直敬佩劉春風的耐心。劉春風就是用二十幾年的點點滴滴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6

  張愛英,53歲,城區街道辦建設街

  公公1998年患上肺癌,她和丈夫四處求醫問藥,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最終卻沒能戰勝病魔。公公去世後,家裡只剩下婆婆一人,怕老人孤單,就把老人接到身邊照顧。平時,她特別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常買一些戲曲光碟讓老人看。2013年,婆婆又被檢查出患有腦部小血管栓塞,她把老人送到醫院,在醫院每天給老人做她最喜歡的飯菜。出院後怕病情反覆,她堅持每天給老人量血壓,監督老人按時吃藥。現在婆婆已是90歲了,但身體硬朗、精神舒暢。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7

  石玉霞,47歲,新馬頭鎮布路店村人。

  她是村裡孝老敬親的典範。多年來,她孝敬公婆,勤儉持家,忙裡忙外,任勞任怨,結婚近30年了,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石玉霞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人承擔起照顧公婆的重任,老人的健康是石玉霞最掛念的,每次聽到有治婆婆的病根的偏方,她都要試一試;每次聽到有治療公公的病的好醫生,她都要問一問;那年婆婆住院,她在病床前悉心照顧,做飯送湯,忙裡忙外,累得腰痠背疼。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順”二字。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8

  牛建梅,35歲,香城固鎮東趙屯村人。

  自結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時二老均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牛建梅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樣伺候著公公、婆婆。婆婆腿部骨折,她在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餵飯、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護。她還是村裡先進模範帶頭人,看到有村裡很多人沒有貧困,她積極給村裡獻計獻策,先後訂閱併購買農業科技書籍二百多本,積極向鄰里們推廣傳授科技種田知識,推廣良種,被村民親切的稱為“種地行家”,“農技技術員”。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19

  劉奎秀,66歲,南辛店鄉東潘官寨村人

  婆婆馮趙氏今年已經107歲,但依然精神矍鑠。多年來,多虧了劉奎秀的耐心操持,這一大家子才能平安、幸福、和諧。因為兒子兒媳常年外出打工,除了照顧臥床的婆婆,還要照顧兩個年幼上學的孩子,她的每天都是忙碌的。接送孩子上下學、買菜、做可口的飯菜......她丈夫深有感觸地說“是媳婦給了他家人的溫暖和幸福,她是我們家的調和劑,她為家裡付出的太多了!”而她卻樂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認為做一個好媳婦、好妻子、家人在一起平安、開心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0

  李新華,42歲,古城營鄉花臺村人。

  結婚後李新華和公公婆婆一直住在一起。多年的共同生活使本來互不認識的婆媳之間產生了濃濃的親情。由剛結婚時的不適應,發展到相濡以沫,靠的是二人的相互寬容。在日常生活上她特別注意老人的心理需求,閒時陪他們說說話,回憶回憶以前的事情,還給她們講解電視中的新聞,並買來些古裝戲及現代戲光碟豐富他們的生活,老人對現實中事情的認識水平基本和年輕人一樣。當她騎著電動車帶著老人孩子外出走親戚、逛廟會,鄰居們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1

  郭呂村群眾對她的稱讚,她總是淡淡的說:“我只是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職責。”村裡明白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她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公婆對她的評價是,“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2003年,21歲的她帶著女孩兒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十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庭任勞任怨的奉獻著,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2年6月,作為家庭“頂樑柱”的丈夫因車禍撒手西歸,留下年幼的孩子,年邁的公婆和孤苦無依的妻子,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她的身上,讓她飽嘗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滋味。但困境沒有讓她退卻,反而激發了她掌舵家庭之船在風雨中前進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和力量。這些年來,她辛苦持家,撫育兒子長大成人,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腳擦身無微不至。幾年來,她對公婆和言細語,依順細膩,體貼入微,她的事蹟就像小巷裡的更聲,平淡而修深,訴說的是綿綿延延的親情經歷歲月錘鍊後的厚朴和甘醇。

  在公婆眼裡,她是“貼心棉襖”,在兒子眼裡她是“了不起的媽媽”,在鄰居眼裡她是“豎起大拇指的好兒媳婦”,在村民眼中她是“孝心奉獻給長輩的楷模”,在許多人眼裡她是“身邊的禮貌之星”。她侍奉公婆,撫育兒女,是她應該做的份內事,這世上有苦才有甜,此刻的她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一點一滴凝往昔。走進這個家,她正在給剛起床的婆婆梳洗,一大早她給婆婆燉好了木耳百合羹,盛好端到小桌上,招呼婆婆吃早餐。婆婆今年70多歲了,身體硬朗,生活基本自理,看得出來多年的婆媳生活,使得兩人親密無間,她對婆婆說,這兩天你感冒,煮點木耳,讓你補補身體,配點百合,給你潤潤肺。婆婆在媳婦的相勸下,一勺一勺的吃了早餐。郭翠粉在一旁一點兒也沒閒著,細心的替婆婆擦拭嘴角,不讓一粒飯粒一滴湯水落到她的脖子和衣服上,等婆婆用完早餐,為了防潮保暖,她把婆婆睡過的被褥晾曬到陽臺上。每天早晨起來,她如常的用溫水把婆婆的臉和手清洗的乾乾淨淨,這一切的一切她做的信手拈來,彷彿孀居的漫長歲月裡與婆婆相廝相守的日子就在彈指一揮間。近距離接觸她,看到的是她斑白的兩鬢,那髮梢滑過青春的印跡,聽到的是她溫和的話語,那是歷經滄桑的安寧,感受到她臉上淡定的容光,那是她秉持孝老美德的聚現,在她的敘述中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一幅弱肩挑重擔的畫面。她擦乾眼淚,挑起家庭的重擔,一路上公婆就是她的“大福”,給她力量,幫她分擔;下班回到家,飯桌上已有熱菜熱飯,公婆和孩子等著一塊吃飯;公爹為了幫補家裡也出門乾點零活,掙點錢,這錢從來都是放在抽屜裡,誰用誰取;孩子學習時,婆婆雖然不識字,但默默的坐在一旁,滿心歡喜的聽著。看著孩子慢慢成長,相信一家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一生一世相廝守。從走進了這個家庭後,和公婆一輩子沒分家的她把家當成愛的港灣,在公婆眼裡永遠是那個知冷知熱的好媳婦,已是花甲老人的公婆滿頭白髮,總算公爹的身體還好,不用怎麼照顧。一日三餐她給公婆做合口味的飯菜,冬天來臨的時候,用手捂在婆婆的腰處,減其疼痛,婆婆愛看電視劇,但視力衰退,看不大清楚劇情,她總是陪在身邊細細的解說。有一次婆婆感冒,翠粉的腳扭傷正在床上休養,她還是堅持拄著柺杖,下床摸到藥給老人服藥,在她和公爹的細心照料下,婆婆康復了。

  公婆用完早餐,婆婆腳上套著郭翠粉專門用毛線為她編織的厚絨鞋,坐在兒媳婦為她鋪就厚棉墊的太師椅上閉目養神,時不時對她的講話表上兩句。她說她是貧苦農民出身,失去兒子,不知到那輩子修來的福氣,碰上了這麼一個好媳婦,簡直是晚福非淺。聽了這翻發自內心的話語,讓人為之感動和讚歎。是的,她的家是一個傳統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愛幼,勤儉自強”。

  孝行天下,淡泊從容的人生品格,這傳統美德給她們一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讓她們獲得精神力量源泉,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相持相扶,彼此關愛,度過生活的難關,在漫長的生活長河裡,她們寬容以對,互為慰藉,共享人生的平實和精彩,這細水長流般的愛,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情、弘揚善、享受美。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2

  王方方,一位名字簡單,生活簡單,熱愛教育的普通鄉村教師,土生土長的開封人。2013年畢業以後,就走上了我們濮陽縣神聖的三尺講臺,是濮陽縣魯河鎮一名普通的教師。她出生在開封市杞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們家是一個大家庭,家裡兄弟姐妹五個,她排行老四,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是家裡的寵兒,有爸媽的疼愛,兄弟姐妹的關愛,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父母從小就教育她:百善孝為先。

  2010年9月——2013年7月在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畢業之後因為熱愛濮陽這個城市,所以選擇留在這裡,經過努力順利的透過特崗招聘考試,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農村教師。2016年6月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為人正派、有擔當的男孩,品行端莊的兩個年輕人在一起談理想、談追求,談如何孝敬父母,一呼一應,心心相印,從相識、相戀到相愛,終成眷屬,幸福的結合在一起。

  公婆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2016年11月她與丈夫結婚,公公婆婆有兩個兒子,沒有閨女,她對公公婆婆說,“你們以前沒閨女,現在我來了,我就是你們的閨女”。因為她的老公是老大,弟弟還在上學,所以為了相互有個照應,一直與公公婆婆一直生活在一起,相處這麼長時間,一家人其樂融融,從未發生過矛盾和摩擦,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

  可是好景不長,2018年大年凌晨四點,她的婆婆突患腦梗塞,公公和老公都沒在家,聽到婆婆的喊聲,她一下從夢中驚醒了,立馬跑到婆婆房間,看到婆婆靠在床邊上,胳膊和腿都沒有了力氣,她自己試圖將婆婆從地上拉到床上,可是她拉不動,就趕忙喊醒了還在熟睡的弟弟,他們兩人一起把婆婆抬到了床上,她讓弟弟準備去醫院的東西,自己趕緊去開車。冬天的凌晨四點天還未亮,一向膽小的她此刻忘記了害怕,心裡只想著要趕快開車送婆婆去醫院接受治療,送到濮陽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醫生檢查之後,確診腦梗,血壓190多,她的頭轟轟的,但是在心裡她告誡自己,要挺住,要對婆婆有信心。在醫院住了將近一個月,每天她都陪在病房,為婆婆按摩,喂婆婆吃飯,給她換洗衣物,協助她上廁所,同病房的就問公公,這是你們家閨女嗎?公公笑了,他說不是,這是我兒媳婦,病友就說:真是太好了,很少見到這麼好的兒媳婦,真羨慕。但是王方方她並未覺得自己有多好,她覺得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公公婆婆對她一直都特別好,把她當自己親孩子看待,她只是人心換人心,做了她分內的事情。

  出院之後,婆婆並沒有完全好,還需要好長時間進行恢復,她為了讓但她從未有過怨言,對婆婆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方方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開封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媽媽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她說:“媽,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兒媳,但我卻不是一個好女兒,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您啊!”媽媽鼓勵安慰她,好好侍奉你婆婆,媽媽會照顧好自己,況且還有你哥哥姐姐呢,你儘管放心。婆婆早日康復,經常陪婆婆練習走路,為婆婆梳頭髮,剪指甲,為了避免婆婆無聊,經常陪婆婆聊天,開導婆婆,讓她保持好心情,放寬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老公說:她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王方方夫婦,結婚幾年一直互敬互愛,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一起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吵和打鬧,老公在消防隊工作,不能經常回家,她就很理解老公,讓他安心工作,家裡有她在,免了老公的後顧之憂。對鄰居,對長輩尊敬、孝順,真誠善良、平等待人、禮貌待客、互幫互助,從未與鄰居發生任何矛盾糾紛,受到眾鄉鄰的敬重。

  王方方夫婦幾年如一日,一家生活儉樸,潔身自愛,勤勞致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品位,做到老少不欺。她嚴厲教育兩個兒子,讓他們從小熱愛勞動、熱愛學習、尊老愛幼、文明禮貌、禮讓別人、勤儉節約。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係中,他們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對兄妹的子女,他們均視如己出,積極幫助村裡需要幫助的孩子。他們艱苦節約,不會因為追求時尚而亂花錢。

  領導說:“她幹工作一個頂倆”,她從事教師工作已經五年了,五年來,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耕耘,以校為家,甘於奉獻。宿舍是她幸福的小家,學校是她溫暖的大家。在工作中發揚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理想。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手足”,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忙。

  應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的職責”。明白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她在用自我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孝順父母,她團結鄰里,她勤奮敬業,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走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像王方方這樣的好媳婦何愁家庭不和睦、四鄰不友好、社會不和諧?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3

  今年43歲的羅紅妹,是麻沿河鄉郭川村老莊社一名普通婦女,她十幾年如一日,熱心伺候公公的.感人事蹟,深受街坊鄰居的讚揚,村裡的人提起她,沒有一個不誇她是好媳婦。

  20年前未嫌棄張家父子家境貧寒的她,嫁給了丈夫張得俊,張家公公勤勞樸實的生活作風,和藹善良品德在她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進門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這個並不富裕的家中,今年84歲高齡的公公,因嚴重的風溼病,行動不便,臥床在家。為看病,家裡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生活一直很困難,但她無任何抱怨一刻也不停地忙碌著,全心照顧著久病的公公。

  她還常對公公說“你一定要戰勝病魔,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照顧你,陪伴你”羅紅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執著地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擔。她一面操持家務,一面伺候老人,在忙裡忙外的同時,她和丈夫四處投醫問藥給老人治病,平時按時給公公服藥,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千方百計讓公公吃好、住好,每週她定期給公公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為了更好的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羅紅妹諮詢了很多醫務人員,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透過多年來的精心護理,目前公公病情大有好轉。來探視公公的親屬都說:多虧了羅紅妹的細心照顧,她每次都靦腆的笑著說:“孝敬公公是我份內的事”,公公也時常激動地說:“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好媳婦照顧我、鼓勵我、自己很高興,也替兒子高興”。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還很多,不少人問她:“你為什麼這樣孝敬公公”?她回答說:“我是普通的農民,沒什麼文化,靠的是沒日沒夜的辛勤勞動過日子。我的願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公公為教育丈夫成人受盡了苦,我們晚輩應當照顧好老人,讓老人家多活幾年,才能對得起他,我心裡才覺得踏實些,好受些,我只是做了一個女兒應該做的。”這就是質樸、善良的羅紅妹。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4

  查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用二十九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用她年輕、聰慧、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我們鄧登埡村人盡皆知的好媳婦!

  查茹,安康人,2012年,與鄧登埡村青年張昌明結婚。婚前,她就知道張昌明有一個身體孱弱的母親,一個身患腦梗、腿部殘疾的父親,還有一個年邁的爺爺,家庭情況比較困難。但這位善良的姑娘,想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於是,她毫不猶豫的嫁給了這位老實本分的青年。

  婚後,查茹和丈夫一邊照顧老人,一邊忙著地裡的農活。她與丈夫打算著,等有了孩子,就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做點小買賣,爭取早日過上舒心幸福的生活。

  在他們結婚第二年,婆婆突患腦溢血住院,得知訊息,在外務工的夫妻二人連夜趕回來。醫藥告知要馬上動手術,需要家屬準備錢,對術後能否治療好不確定。面對突來的災難,夫妻二人束手無策,是治療還是放棄?治療需要很大一筆錢,錢又從哪裡來?不治療,難道眼睜睜看著婆婆死亡?查茹坐地失聲痛哭,想到自己失去父母較早,當初嫁過來時,婆婆就像自己親媽一樣待她,在婆家才真正體會到了母愛。她和丈夫商量,就是借錢也要給婆婆治病。東拼西湊,總算給婆婆動了手術。在醫院裡伺候婆婆她無微不至,親力親行,給婆婆洗臉、洗手、喂水喂藥、端便盆,從不嫌髒嫌累。一個多月下來,整個人都憔悴了,瘦了整整一圈。住在同一病房的人,都以為查茹是婆婆的親閨女,得知是兒媳婦的時候,有人對婆婆說:“你有這樣一個知疼知熱的好媳婦,好有福氣呀!”不久,婆婆還是沒有挺過來,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婆婆走了,壓在她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公公腿上有殘疾,還患有腦梗,爺爺70多歲了,以前,婆婆在的時候,給一家老小做飯,能幫著照顧家,查茹和丈夫還能安心在外面打工掙錢,可是現在………,查茹明白,才一歲多的女兒,需要她;家裡地裡的活,需要她;行動不便的公公和年邁的爺爺,需要她。她深知這副擔子的分量,思量過後,她讓丈夫外出打工,她來照顧家。

  自從婆婆走後,公公的脾氣變得有點暴躁,一發起火來就控制不住情緒,見誰罵誰,連兒媳婦也不例外。每次被公公罵時,她總是忍者淚水,但絕不還口頂撞。有鄰居看不過去,替她鳴不平,她卻說:“婆婆沒了,公公一定是太孤單了,才會這樣,頂撞他,只會讓他的火氣更大,弄不好還會氣傷身體。那樣,不只他難受,我們也操心,還不如讓他把心裡的火發出來,心裡舒服些!”過後,公公也很愧疚,覺得對不起這位善良、孝順的好兒媳。

  查茹悉心照料著一家老小,一日三餐,都是熱湯熱水的伺候,生活雖然艱難,她還是盡最大努力,把生活調劑的好一些,能使老人和孩子吃的高興。無論再忙再累,她總是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清清爽爽,一家老小穿的衣服乾乾淨淨。都說,20多歲的姑娘正是打扮、趕時髦的時候,但是,也許是生活的逼迫,也許是勤儉的本性,查茹很會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場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涮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為本,一家人都沒穿過什麼名牌,就連桌椅、沙發等傢俱都是很普通的木質用品。去城裡買東西,再晚也捨不得吃一頓飯,就是買幾個燒餅回家也是塞給公公、爺爺和孩子手裡。走進查茹的家,你會感覺有一股農民質樸的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境整潔舒適。

  在生活中,查茹總是為別人著想,樹立榜樣,影響全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做到以誠待人。左鄰右舍,有什麼事都願意請她幫忙,她也熱心周到,隨叫隨到。種在地裡的菜吃不完就給鄰居們這個分一點哪個分一點。在鄧登埡村生活了6年,從來沒和人吵過架,鬧過彆扭,在鄰里之間口碑甚好。

  2016年,她們家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能享受到很多國家的優惠政策。查茹並沒有像其他貧困戶一樣等、靠、要,利用扶貧政策,她在自家地裡種植中藥材,在家裡養雞,養豬。經過三年的努力,夫妻倆還清了當年給婆婆看病欠下的錢。她說,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帶來的好政策,但是,我不能永遠當貧困戶。人窮不能志短,雖然現在生活是難點,但是我和丈夫還年輕,能吃苦,只要我們勤快點,日子會越來越好,我們就能很快脫下“貧困”這頂帽子。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查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情繫老人,情繫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質品質。她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著物質浮起,在村民的稱讚中,她顯得更加簡單樸實,她得愛慢慢的沉澱得更深了。沉澱在已經去世的婆婆的靈魂深處,沉澱在和她相伴廝守6載的丈夫的心裡,沉澱在深深愛戴她的女兒心裡!在日漸喧囂的世界裡,她的愛、她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讓所有人的心中也漸漸的沉澱了許多許多得愛。她對老人的孝道,對村民的熱情,這種無怨無悔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社會所提倡的嗎?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5

  她,纖細的雙手,卻撐起一個溫暖的家;她,柔弱的肩膀,卻扛起家裡千斤的重擔……她,就是撐著兩個家的女強人,年復一年照顧身體殘疾的丈夫,沒有怨言,沒有後悔的祁引萍。

  祁引萍,永濟市府西小學一名女教師,從教二十六載,當了二十六年的班主任。她的工作得到學校領導同事的讚許,家長的好評,社會的認可。她的課堂,生動、形象、平等、和諧、活躍而有序,常常是歡聲笑語不斷,教學效果極佳。然而,誰能想象到祁引萍內心承受的心酸與苦累。

  一個選擇讓她撐起兩個家

  她是獨生女,為了愛情,為了贍養父母,選擇了家處困境的愛人,並招夫入贅。剛結婚愛人家父過世,留下五個男兒,只有大哥成家,剩下三個小子尚未成婚,婆婆身體又不好,沒有經濟來源。這個家怎麼辦?她不但管,而且管得比哥哥還多,逢年過節,一定給婆婆拿錢,拿東西,因為眼看小叔子一個一個都超過了結婚年齡,婆婆每天哭的已成淚人。面對實際,生活也很拮据的她,除了開導愛人,安慰婆婆,狠下心決定這個家她也要管。她四處借錢,一年又一年,一個又一個,給小叔子們把媳婦娶回來。婆婆時常哭著對他說:“現在你們幫了他,他過後有了就還你們”。她知道婆婆在安慰她,怕她心裡不情願,怕她的親生父母反對。她總說:“還什麼還,只要大家都過好了,你心安了,我們也就放心了”。多少年過去了,小叔子家的孩子都長大了,這些事她從沒在他們的媳婦面前提過,覺得這是她當嫂子應該做的。幸福的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締造的,她締造的是多個幸福的家庭。她不與同事們攀比,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在她多年的辛勤努力下,家裡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她不愧是鄰里們誇獎的女強人,親友們稱讚的好媳婦。

  一次意外讓她守護殘疾丈夫八年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禍福旦夕”。當她的日子逐漸好轉時,命運卻和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讓她簡直無法承受打擊,但她依然是堅強地面對。

  在2008年的一天早晨,愛人在上班時被高壓電擊中,造成雙上肢截肢,當時愛人萬念俱灰無法接受現實,以絕食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個一百六七十斤重的漢子,幾天就瘦成了皮包骨,拒絕治療,拒絕吃飯,醫生下了幾次病危通知書。她的心也如刀絞,背地裡眼淚幾乎哭幹,但在愛人面前她總是強作笑臉,鄭重地給他許諾:“你放心,只要你活著,以後我就是你的雙手,我不會離開你,這個家不能沒有你,你一定要挺住”。而她心裡的痠痛又有誰人能懂。

  在她和大家的一再開導下,愛人終於同意治療,兩年內,錢,不知花了多少,路,不知跑了多少。出入院六次,手術做了十幾次,真是把人折騰壞了,在醫院裡,她和另一個人輪班護理,一人十二個小時,除了喂吃喝,照護大小便,護理按摩外,還要給他讀書、讀報,講有趣的故事,為了愛人高興,她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更多的是血和淚。出院時,愛人除了沒有雙臂,兩腿還不能走路,是坐輪椅出來的,雖然保住了命,但行走成了不可能的事。回到家,她立即找醫生理療,自己學著按摩理療,一點希望都要爭取,一絲變化都成了渴望。堅持半年後,能站起來了,堅持了半年,能走十步了。八年,八年如一日,每天除了照顧吃喝拉撒,陪笑臉,陪散心,家庭、工作樣樣事務都不能落下。鄰里和同事都看著痛心,她卻說“誰讓我們是夫妻,大難臨頭時就要互相照顧,才能躲過災難”。祁引萍,樸實地為人,努力地工作,細緻地照料丈夫,她的善良,她的默默奉獻,溫暖了丈夫,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僅感動了四鄰,也照亮了所有知道她故事的人。

  愛是偉大的,愛也是平凡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愛著,都在奉獻著自己的愛,然而能像祁引萍這樣,用一生演繹著這樣平平凡凡的愛,正是人間的真愛,是偉大的愛。

  十佳好媳婦事蹟材料26

  1987年,張名利從千公里之外的貴州省嫁到濮城鎮葛樓村一個貧困的家庭裡。婚後生育兩男一女,其中一子腦癱殘疾。孩子給家庭帶來了歡樂,同時也給本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

  為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1996年她無奈之下拋下孩子和丈夫婆母,隻身一人去北京醫院做護工。在外務工期間,張名利一邊往返於幾個醫院之間,一人做幾個人的工作,一邊堅持自學文化知識,能認識、讀寫工作生活中的常見字,同時她學會用電腦、手機等智慧工具。她的兩個孩子在她堅韌不拔的性格影響之下,也都透過自己的努力,考學經商,實現了自身人生價值。

  2001年春,在家的婆母身患重病,無人照顧,她毫不猶豫辭去工作,返家伺候婆母照料孩子。婆母因病不能吃飯,餵飯難以下嚥,她利用在北京做護工時學到經驗,用幾種營養粉、蛋白粉、荷蘭奶粉、松花江奶粉和豆奶粉合理搭配,調成糊狀物喂婆婆,一日三餐皆如此,一直堅持了18年。

  因婆母不能食用麵食,靠營養粉維持生命而造成大便乾結。為減輕因大便乾結給婆母造成的痛苦,她戴上一次性醫用手套親手為婆母挖大便。經人介紹,用咖啡液灌腸可通便,她便改為每次用500毫升咖啡液為老人灌腸。她還長年累月堅持為老人擦洗身體,冬天每週1-2次,夏季每天1-2次。

  她還有一位已經28歲的腦癱兒子,完全喪失生存能力,大小便完全在被窩裡或衣褲裡。她每天至少一次為兒子和婆母洗衣服被褥,一到冬天,凍得滿手都是口子。婆母住北屋兩套間,兒子住東間,本可能臭氣熏天的房間卻無一點異味。她的孝道感動了不少左鄰右舍,人們都樂意到她家串門,人們都交口稱讚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媳婦和好母親。

  張名利的丈夫於2018年生病住院一個多月未治癒而去世。照顧殘兒和伺候98歲婆母的重擔落在她一人身上。當鄰居和村領導勸她時,她含著眼淚哽咽著說:“以前我把婆母放在第一位,丈夫放在第二,殘兒放在第三,我排最後,以後我仍把婆母放到第一位,殘兒第二位,我還是最後一位,每當吃飯我先喂婆母,再喂兒子,最後我吃剩菜,有時飯菜涼了,我就少吃一頓,因為有好多洗涮的活還等我。”

  因為她的精心照料,殘疾兒子能生存到28歲,已18年不食麵食的婆母到98歲還面色紅潤,不能說不是一大奇蹟。

  她的事蹟感動了群眾,感動了領導,也感動了各界人士。駐村第一書記王貴月曾多次到她家看望老人,鎮衛生院、縣醫院等醫療機構進村義診時,總是把醫療器械搬到她家。醫生親自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自2014年連續被葛樓村兩委評為“孝敬媳婦”和“最美家庭”,2018年,三八婦女節被鎮婦聯授予“好媳婦”榮譽稱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