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作業指導書
施工作業指導書
施工作業指導書是施工單位針對特殊過程、關鍵工序向操作人員交代作業程式、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而制定的指導性檔案。那施工作業指導書該如何寫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施工作業指導書,希望能幫到大家。
施工作業指導書1
挖孔樁施工
1、場地準備:
施工場地或工作平臺的高度比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高水位高出0.5~1.0m,並按以下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場地為旱地,清除雜草,換除軟土,夯打密實。
2、埋設護筒、泥漿製備:
採用全站儀測定樁孔位置,並埋設孔位護樁。
泥漿池容積:根據地層情況及時調整泥漿效能,具體見表1-1
序號專案技術指標
1比重一般地層1.1&61566;1.3,堅硬大漂石、卵石夾粗砂1.4&61566;1.6
2粘度一般地層:16~22s;鬆散易坍地層:19~28s
3含砂率新制泥漿不大於4%
4膠體率不小於95%
5ph值≥6.5
護筒內徑比樁徑大40cm。埋設護筒,頂部高出施工地面50cm,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至少2m,鋼護筒埋置深度符合下列規定:
旱地或岸灘上,粘質土不小於1.0m;砂性土,不小於2m;水庫中護筒埋入河床面以下1m,必要時打入到不透水層粘質土層。
護筒埋設準確豎直,護筒孔口平面位置與設計偏差不大於5cm,豎向傾斜度不大於1%。
3、挖進成孔:
施工中隨著孔深的增加向孔內及時、連續地補充泥漿,維持護筒內應有的水頭,防止孔壁坍塌。孔內泥漿高度始終高於護筒底0.5m以上或地下水位2m以上,調整鑽進和泥漿引數,做好施工記錄。
根據地層變化及時調整泥漿效能、保持孔內泥漿的高度;粘泥層中鑽進控制一次進尺量,一次鑽進深度不超過40cm。經常檢查鑽頭邊齒、側齒的磨損程度,使用過程中,鑽頭邊齒、側齒磨損後及時修復;平時注意鑽機本身的及時保養和維修。
4、鋼筋籠製作、安裝:
由於鋼筋籠較長,故採用分節綁紮。綁紮完後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孔徑合格後,用汽車將鋼筋籠按照分節順序依次將鋼筋籠運送到孔位,用汽車吊吊起鋼筋籠,在孔口進行搭接焊接,焊接後再逐節放入孔中。在放入時,保證樁周的保護層及鋼筋籠距孔底的距離符合設計要求,且保證鋼筋籠在承臺的嵌入長度。
鋼筋籠主筋接頭採用雙面焊縫,每一截面上接頭數量不超過50%,箍筋或螺旋筋與主筋連線採用焊接。鋼筋籠的材料、加工、接頭和安裝,符合《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範》(tb10210)的要求。
鋼筋骨架的.保護層,透過在螺旋筋或箍筋上穿入中心開孔、厚5cm的方形c30水泥砂漿墊塊來保證保護層的厚度,砂漿墊塊按豎向每隔2m設一道,每一道沿圓周佈置6個。
5、第二次清孔:
迴圈鑽機清孔採用反迴圈自流補漿式清孔。
清孔標準:孔深達到設計要求,並且孔內排出或抽出的泥漿手摸無2&61566;3mm顆粒,泥漿密度≤1.1g/cm3,含砂率≤2%,粘度17&61566;20s,澆注混凝土前複測沉渣厚度,摩擦樁在200mm以內,柱樁在50mm以內。
6、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用射水衝射孔底3~5min,使沉澱物漂浮後,立灌注混凝土。射風壓力應比孔底壓力大0.05mpa。
計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數量,下落時有一定的衝擊能量,能把泥漿從導管中排出,並能把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於1m深。足夠的衝擊能量能夠把樁底沉渣儘可能地衝開,是控制樁底沉渣,減少工後沉降的重要環節。
澆注連續進行,中途停歇時間不超過30min。在整個澆注過程中,及時提升導管,控制導管的埋深,導管在混凝土埋深1~3m。
考慮樁頂含有浮渣,灌注時水下混凝土的澆注面按高出樁頂設計高程的100cm左右控制,以保證樁頂混凝土的質量。
7、泥漿清理:
鑽孔樁施工中,產生大量廢棄的泥漿,為保護當地的環境,這些廢棄的泥漿,經泥漿分離器處理後,運往指定的廢棄泥漿的堆放場地,並做妥善處理。
施工作業指導書2
一、適用範圍
本工藝適用於某某工程混凝土施工。
二、編制依據
《混凝土強度檢測評定標準》GBJ107-87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T F30-2014
三、施工方法
3.1、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準備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選擇商品混凝土供應商、材料及質量調查、混合料配合比檢驗與調整、基層的檢驗與整修等工作。
3.2、測量放樣
首先根據設計圖紙放出中心線及邊線,設定脹縫、縮縫、曲線起迄點和縱坡轉折點等樁位,同時根據放好的中心線及邊線,在現場核對施工圖紙的混凝土分塊線。放樣時為了保證曲線地段中線內外側車道混凝土塊有較合理的劃分,必須保持橫向分塊線與路中心線垂直。對測量放樣必須經常進行復核。包括在澆搗混凝土過程中,要做到勤測、勤核、勤糾偏。
3.3、安裝模板
基層檢驗合格後,即可安裝模板。模板宜採作鋼模,接頭處應有牢固拼裝配件,裝拆應簡易。模板高度應與混凝土面層板厚度相同。模板兩側鐵釺打入基層固定。模板的頂面與混凝土板頂面齊平,並應與設計高程一致,模板底面應與基層頂面緊貼,區域性低窪處要事先用水泥砂漿鋪平並充分夯實。模板安裝完畢後,宜再檢查一次模板相接處的高差和模板內側是否有錯位和不平整等情況,高差大於3mm或有錯位和不平整的模板應拆去重新安裝。如果正確,則在內側面均勻塗刷脫模劑或鋪塑膠薄膜,以便拆模。
3.4、混凝土的拌和
混凝土採用商品混凝土。拌制混凝土的供料系統應採用配有電子秤的自動計量裝置,在每天開始拌和前,應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對水泥、水和各種集料的用量準確除錯後(特別應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測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以調整拌制時的實際用不量),輸入到自動計量的控制儲存器中,經試拌檢驗無誤,再正式拌和生產。量配的精確度為:水和水泥:±1%;粗細集料:3%。外加劑應單獨計量,精確度為±2%。
3.5、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採用混凝土罐車進行運輸,運輸過程中嚴禁私自向車內加水,要求罐車在運輸過程中嚴密、不漏漿,使用前後沖洗乾淨,要控制從開始拌和到澆築的時間滿足規範要求,如超出規定的時間,則要求拌和過程中加入適量的緩凝劑,並根據運距、氣溫、風力等情況增加單位用水量,運到澆築地點的混凝土,應具有符合要求的坍落度和均勻性,塌落度控制為12cm,如有離析現象,應進行第二次攪拌。
3.6、砼的攤鋪及鋼筋網鋪設
混凝土攤鋪前,對基層表面要進行全面清掃並適當灑水,使表面溼潤,灑水應均勻,不能有未灑到的地段或過溼的地段。混凝土採用人工配合挖掘機及砼攤鋪機攤鋪。攤鋪前檢查核對銳角鋼筋及傳力杆的安裝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下一步澆築施工。若因機械故障停機超過水泥初凝時間,則必須設定施工縫。
混凝土的振搗採用排振振搗,振搗棒在每一處的持續時間,應以拌和物全面振動液化,表面不再冒氣泡和泛水泥漿為限,不宜過振,也不宜少於30s。振搗棒的移動間距不大於400mm;至模板邊緣的距離不大於200mm。應避免碰撞模板、鋼筋、傳力杆和拉桿。靠近模板兩側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邊部,重疊不小於5-10cm,嚴防漏振。振搗器在每一位置振搗的持續時間為混合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為止。振搗器振搗後由人工用鋁合金杆刮平,並隨時檢查模板,如有下沉或鬆動及時進行糾正。
3.7、表面整修
先用磨光機粗平、待混凝土表面無泌水時,再做第二次抹光機精平。粗抹時用包裹鐵皮的鋁合金杆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拉鋸式搓刮,一邊橫向搓、一邊縱向刮移。為避免模板不平或模板接頭錯位給平整度帶來的影響,橫向搓刮後還應進行縱向搓刮(搓杆與模板平行搓刮)。搓刮前一定要將模板清理乾淨。每抹一遍,都得用6m直尺檢查,反覆多次檢查直至平整度滿足要求為止。精抹找補應用原漿,不得另拌砂漿,更禁止撒水或水泥粉。
3.8、接縫處理
縱縫:按設計圖紙要求設定拉桿,縱縫的上部要用專用切縫機切成6㎝深度的縱槽,並在縱縫內填上填縫料;脹縫:整個脹縫設定為設計圖紙示明的形式,澆築砼時,脹縫位置要準確,使傳動杆能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且與縫壁垂直;縮縫:切縫時間是否得當是控制斷板的關鍵,一般應在砼開始收縮未發現自由開裂之前用切割機進行割縫,切縫要順直、無缺損;施工縫:每天工作結束或澆築工序中發生意外停工,要設定平接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與脹縫或縮縫位置要吻合,與路面中心線要垂直。施工縫要按橫脹縫的要求處理。
3.9、拆模與養生
拆模時間根據氣溫和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確定,一般為18-36小時,拆模時不得破壞混凝土板的邊角。混凝土表面修整完畢後,應進行養生,採用雙層養生毯養護,每天灑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處於溼潤狀態,養生期間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3.10、割縫與嵌縫
及時對混凝土板進行割縫,縫深8cm,縫槽在混凝土養生期滿後用設計材料或監理工程師批准的材料及時填縫,填縫前用空壓機將縫槽中的雜物清除乾淨,保持縫槽內乾燥清潔,防止砂石等雜物掉入縫內。
3.11、刻紋
將工作面清掃乾淨,等間距放樣彈墨線,用刻紋機進行橫向刻紋作業,要求線條順直,深度一致,不錯位。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注意事項
1、澆築前,先進行混凝土配合比的驗證,符合要求方可進行生產作業,施工中要經常校驗拌和站計量精確度,確保拌和計量精確度。
2、銳角鋼筋及傳力杆位置要放置精確,數量準確。
3、切縫:必須做到縫隙均勻、縫道順直、切縫及時,嚴防因超出切割時間太長而引起斷板現象發生。
4、刻紋:刻紋時要做到刻紋深度均勻,滿足設計要求,紋理順直,不能刻重紋、漏刻等。
5、填縫:灌填縫料時,要填灌飽滿、無外溢、無漏填部位,做到乾淨整潔、工完料淨。